百草折范文

時間:2023-03-23 05:53: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百草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視具體情況而定。

白起有著非常高的生存能力,團戰中白起有很大的優勢。其在指定位置召喚鐮刀,鐮刀在一定延遲后收回,造成法術傷害并將經過的敵人拉回并造成短暫減速。

曹操是手游中操作難度極高的英雄。團戰中可以前排抗傷、保護射手或切敵方輸出,其攻低防高,攻擊能力比較弱。在團隊中可以擔任戰士、坦克、刺客的職責。對玩家的操作有很大的要求。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05

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急、變化快,搶救時應爭分奪秒,早期應用洗胃、導瀉等措施防止毒物繼續吸收。加強做好心理護理,可以使患者順利配合,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6例,女9例,男7例,年齡19~76歲,其中因戀愛、婚姻及家庭受挫折而輕生14例,年老患病覺得自己成為家人的累贅而輕生1例,青少年因長輩指責過多自尊受挫傷而委屈輕生1例。

洗胃時的護理:百草枯中毒后應立即洗胃,清除消化道毒物,開始清除的時間越早越好。口服2小時內清除毒物療效最好,服毒6小時內洗胃最有效,超過6小時部分毒物已吸收入血。即使服毒時間已經超過6小時,也要立即進行洗胃。插管時動作輕柔,避免出血或穿孔,插入深度55~70cm,胃管頂端可達胃竇部,側孔也能全部在胃內從而使洗胃通暢,縮短洗胃時間,減少并發癥。洗胃液的溫度32~38℃為宜。洗胃時患者取頭低左側臥位,因胃大彎位于左側,水流方向與胃的走向一致,能充分稀釋胃壁上的毒物且縮短洗胃時間,每次洗胃液灌注量以200~300ml為宜。洗胃時壓力應控制在-0.03~+0.03MPa,以免發生胃穿孔。洗胃完畢后在胃管內注入藥物以導瀉。導瀉過程中著重觀察患者糞便,以便確定腸道毒物排出情況。嚴密觀察患者血壓、脈搏、面色,根據丟失水分的多少,及時補充當日的液體量和電解質,防止發生脫水、休克及電解質紊亂。

給予心理護理:因戀愛、婚姻及家庭生活受挫折而輕生的患者最多,多數因失戀、夫妻間不協調、家庭內部及親代之間關系處理不當而導致自殺。這類患者大多覺得活著沒任何意義,產生厭世念頭,情緒最易受激怒,少數人便以死威脅對方,以期得到同情和理解。對這類患者,護士態度應和藹懇切地進行勸慰,讓其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護士應循循勸慰、開導,必要時在家屬及朋友的配合下采取適當的方式勸服患者或讓誘發事端的家屬回避,以免患者更易怒易躁,影響護士勸說的效果。對各類患者要具體分析,其中有個別人確實放棄了生存的念頭,護士無論如何耐心誠懇地勸慰都不能取得合作,甚至對護士發脾氣。遇到此類患者,護士必須沉住氣,分析尋找患者的心理弱點,一旦抓住其弱點,即可獲得良好效果,再加上家屬的勸解就能取得患者的合作。個別年老有病患者自殺是認為自己成為家人負擔而輕生,護士必須讓家屬中較有權威者對患者進行安慰,讓家屬告訴他(她)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及失去他家人的痛苦心情,讓患者感到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成為家人的負擔。同時,護士要告知患者盡早洗胃的重要性,讓患者接受取得合作。青少年因長輩指責過多而委屈輕生,護士應動員誘發事端者回避,避免患者見到對方更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因雙方都在生氣而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使患者更難穩定情緒,使護士勸慰更困難,同時,護士應針對青少年自尊心強、逆反心理重、容易意氣用事的特點進行勸解、引導,讓其覺得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以取得合作。綜上所述,護理人員要注意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使患者感到自己處在被尊重的位置,產生心理,絕不可用簡單的、冷漠的語言或譏笑、不關痛癢的態度對待患者。避免患者加重抵觸情緒或出現更消極的心理狀態。護士應隨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語言溝通技巧,探求患者的心理問題,減輕患者心理沖突所引起的負性情緒,并能用正確的方法妥善處理,這樣才能增強對方的信任感,激起求生的欲望,以取得合作,順利完成洗胃,使患者獲得救治。

結 果

通過給患者有效的生理、心理護理,16例患者均順利配合,完成洗胃,效果較好。

討 論

國內各地報道百草枯中毒后病死率高達60%~80%,目前尚無特效的解毒劑,死亡率極高。因此盡早清除毒物,洗胃管能否迅速準確的插入進行徹底洗胃,是救治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洗胃等急救護理技術。另外,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恰當的心理護理,爭取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也是中毒救治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百草枯;中毒;急救

百草枯又名克蕪蹤,屬有機雜環類除草劑。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穩定,遇堿分解,易溶于水,是被廣泛使用的除草劑。其毒性強,具有腐蝕性。人體中毒后無特效解毒劑,可導致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中毒者死亡率高,病死率高達60%~80%。百草枯引起全身中毒的表現有3個階段,消化道的腐蝕損傷;心、肝 、腎、骨骼肌受損;肺纖維化或肺間質病變,嚴重影響氣體交換,機體缺氧[1]。我院急診科2009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29例PQ中毒患者,現將急救及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我院急診科2009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29例PQ中毒患者,男18例,女11例;年齡23~54歲,平均45歲;服毒量為5~45ml;從服藥到就診時間為3~8h。入院時出現惡心嘔吐及伴有喉部燒灼痛、咽部黏膜水腫、糜爛的患者27例;出現呼吸道癥狀如呼吸困難或者氣促、咯血及紫紺等23例,其中ARDS患者17例,合并有其他臟器功能衰竭的21例。

1.2結果 經過積極治療,本組死亡22例,其中48h之內死亡10例,第3~5d死亡12例,死亡率75.9%。自動出院1例,治愈6例。

2急救與護理

2.1清除體表尚未吸收的毒物,清洗去毒,皮膚污染者用肥皂水徹底沖洗,用脫脂棉擦拭后涂氧化鋅,防止皮膚潰爛發炎,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等,眼部污染用2%~4%碳酸氫鈉液沖洗,反復飲水漱口吐出,清洗口腔[2]。

2.2洗胃 早期徹底洗胃是減少毒物吸收、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預后的重要措施之一。插入胃管時一定要插夠長度(50~60cm)才能徹底洗出胃內溶物,洗胃時,洗胃液體溫度要適宜,適宜溫度既可避免促進毒物吸收,又可避免因溫度低而使患者發生寒戰等不良反應,32~38°為宜,液體入量200~300ml每次為宜,若大于500ml會促進胃內容物入腸,影響洗胃效果,用2%碳酸氫鈉溶液反復洗胃,至洗出液體澄清無味,洗胃時,動作要輕柔,洗胃機正負壓力不能超過0.03Mpa,以免加重對胃粘膜的損傷。

2.3導瀉 徹底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在盡早洗胃的基礎上,1h內給予大劑量泥漿水,口服以滅活百草枯毒性,口服20%甘露醇或33%硫酸鎂導瀉,徹底清除毒物,阻止消化道黏膜對毒物的繼續吸收,口服活性炭,吸附毒物。百草枯具有接觸土壤后毒性迅速補滅活的特性,所以口服泥漿水可以使百草枯毒性失活。泥漿水的配制方法為取1份泥土加3份水,攪拌成均勻的混懸液,用紗布過濾煮沸消毒后涼至32~38℃,反復口服多次,直至排出泥土樣大便[3]。

2.4迅速建立靜脈通路 選擇上肢靜脈或距離心臟較近的靜脈建立通路,盡早應用激素,抗自由基藥物。早期應用大劑量激素,可預防肺纖維化的形成。激素應早期、足量、全程使用。在恢復期可加用大劑量改善微循環的藥物以及對癥支持治療。

2.5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 百草枯進入人體吸收后2h即達峰值,中毒后2~10h進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效果較好,可把尚未與血漿蛋白結合的百草枯吸附出來,以防止百草枯更多的在肺內蓄積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血液灌流器與透析裝置相連接,既能清除毒物,又可保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為及時進行血液灌流,護士應耐心向家屬和患者解釋病情,使其認識到毒物的危害性,講解血液灌流的目的、意義和注意事項,使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治療,為血液灌流贏得時間,及時進行血液灌流是百草枯中毒搶救成功的關鍵之一[4]。

2.6消化道護理 ①急診洗胃后6h給予第2次洗胃,洗胃并注入吸附劑并保留胃管,以便每6h交替注入泥漿水、20%甘露醇,或患者不能進食時從胃管注入食物及藥物,必要時行胃腸減壓,吸出殘余毒物,并可及時了解有無上消化道出血。插管時注意動作要輕柔,插管前充分胃管,以減輕胃管對咽喉、食道的刺激,以免加重上消化道的損傷。②PQ具有腐蝕性,口服2~3d可出現口腔黏膜、咽喉部糜爛潰瘍,舌體、扁桃體腫大疼痛,黏膜脫落。在護理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可用生理鹽水2次/d護理口腔,用5% 碳酸氫納或口腔含漱液3次/d漱口。消化道出血患者,口服云南白藥等止血藥物,并仔細觀察大便的顏色、次數和量。出血停止后,給予無渣冷流質飲食,早期如牛奶、米湯等,逐漸加入雞蛋、瘦肉等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類食品。對于進食困難的患者,可行鼻飼[5]。

2.7呼吸道護理 肺是百草枯毒性作用的靶器官,進入人體的百草枯被組織細胞攝取后在肺內產生氧自由基,造成細胞膜脂質氧化,破壞細胞結構,引起細胞腫脹、變性、壞死,進而導致肺內出血、肺水腫、透明膜變性或纖維細胞增生。肺纖維化多在中毒后5~9d內發生,2w或3w達高峰。應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積極進行肺功能鍛煉,定期進行胸部X線檢查,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PQ中毒時應嚴格限制吸氧,輕中度中毒禁止吸氧,以防加重中毒,重度中毒缺氧明顯時(PaO2

2.8心理護理 服毒者的心理問題一般有兩個方面的來源,一方面來自服藥前,另一方面來自中毒后。為了解患者服藥前的心理狀態,要關心體貼患者,傾聽訴說,了解其內心的情感反應,與患者及家屬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分析產生矛盾的原因,并提出誠懇的建議,用親情溫暖患者,使患者的精神狀態得到良好恢復,使其鼓起生活的勇氣,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服藥中毒后給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及對預后的擔憂使之產生焦慮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同情、理解患者,給患者講解治療措施對搶救生命的重要性,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綜上所述,農藥百草枯中毒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臨床死亡率高。故在救治中應盡早徹底洗胃、導瀉等對癥處理,以爭取延長患者的生命,為進一步降低病死率創造必要的條件。同時規范化的護理,也是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王紅玲.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04:207-208.

[2]袁媛,謝少清.百草枯中毒的急救護理現狀[J].護理研究,2013,08:682-683.

[3]胡漢,金靜芬.14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09,02:52-53.

篇4

[關鍵詞] 百草枯中毒;纖溶功能;細胞因子

[中圖分類號] R13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9(a)-0099-02

急性百草枯中毒屬臨床常見急危重癥,易引起多臟器損害。本研究通過觀察百草枯患者血中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及纖溶功能的改變,探討各項指標在臟器損害機制中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2013年2月就診的有明確百草枯接觸史的患者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齡17~57歲,均為口服中毒,口服量為10~200 ml,服后2~24 h就診。分為無臟器受累組即輕度組(14例),1個臟器受累組即中度組(12例),2個以上臟器受累組即重度組(23例),對照組為20例健康體檢者,其性別、年齡及其他情況與以上3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標本的采集及方法

入院當天采集靜脈血4 ml,其中1.8 ml于血凝試驗專用管中,用于檢測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D-二聚體,并在4 h內完成檢測。2 ml留取血清行IL-6、IL-8水平檢測。

1.3 檢測方法

纖溶指標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使用Sysmex公司的原裝試劑。IL-6、IL-8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試劑由上海太陽生物技術公司提供。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各組患者IL-6、IL-8、FDP、D-二聚體水平的比較

輕度組的FDP、D-二聚體、IL-6、IL-8水平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中、重度組各指標水平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各組患者纖溶指標與IL-6、IL-8的相關性

輕中重度3組百草枯中毒患者中,FDP與IL-6、IL-8水平呈正相關(r=0.517,r=0.632);D-二聚體與IL-6、IL-8水平呈正相關(r=0.676,r=0.593)。

3 討論

急性百草枯中毒是目前致死性很高的農藥中毒事件。少量(≤10 ml)百草枯中毒,臨床癥狀多以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為主;大量(≥20 ml)百草枯中毒,除出現消化道癥狀外,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肺、心、肝、腎等器官的中毒性壞死病變。

IL-6由單核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產生,IL-6含量增高不僅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而且有催化放大炎癥反應的作用[1]。IL-8作為中性粒細胞趨化和活化因子,它的釋放可介導IL-6誘發的炎癥反應[2]。IL-8也能增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釋放,是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3]。本組數據中,急性百草枯中毒中、重度患者的IL-6、IL-8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同時重度組的水平明顯高于中度組,而輕度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中毒情況越重,即隨著染毒濃度增加,IL-6、IL-8水平升高越顯著,與相關文獻報道[4]相符。其可能的機制是:百草枯可引起脂質過氧化反應,導致肺泡上皮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受損,進而引起IL-6、IL-8等細胞因子滲出[5]。

FDP是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產物,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是繼發性纖溶亢進和高凝狀態的敏感指標[6]。本研究中,中、重度組FDP、D-二聚體水平均顯著高于輕度組,重度組的水平又顯著高于中度組,表明百草枯中毒可引起纖溶功能的異常,損害程度與中毒患者的臟器損傷程度相關。3組患者的FDP、D-二聚體水平分別與IL-6、IL-8水平呈正相關,提示百草枯中毒引起的IL-6、IL-8等細胞因子釋放,不僅催化和放大了炎癥反應,而且因對內皮細胞的損傷造成凝血系統的激活,誘導血栓形成,進而導致纖溶異常,兩者之間相互聯系形成網絡,成為臟器功能受損的關鍵因素[7]。

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組的IL-6、IL-8、FDP、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非死亡組,提示中毒患者血中IL-6、IL-8、FDP、D-二聚體水平升高越明顯,病情越危急,病死率越高。本實驗中,中、重度患者24 h內上述指標即明顯升高,并且4 d后仍無明顯下降,表明上述指標在百草枯所致的器官損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監測百草枯致臟器損傷的敏感指標。

綜上所述,在百草枯中毒發病過程中,細胞因子IL-6、IL-8和纖溶指標FDP、D-二聚體發生了明顯的動態變化,并組成復雜的調控網絡,細胞因子、纖溶功能的改變在器官損傷過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黃楊,張秀敏,尹文,等.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損傷細胞因子變化和干細胞的干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2,7(1):49-52.

[2] Mainwaring C,Lim F,Antrobus K,et al.Identification of early molecular pathways affected by paraquat in rat lung[J].Toxicology,2006,225(2-3):157-172.

[3] Bernardo A,Ball C,Nolasco L,et al.Effect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on the release and cleavage of the endothelial cell-derived ultralarge von Willebrand factor multimers under flow[J].Blood,2004,104(1):100-106.

[4] 高振芳.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刊,2010,37(1):41-42.

[5] 農洪濤.血液灌流治療急性百草枯中毒16例的監測及護理[J].內科,2009,4(1):155-156.

[6] 李強,李志英,秦詠梅,等.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纖溶功能的變化[J].中國急救醫學,2008,28(4):373-374.

篇5

【關鍵詞】農村自服百草枯;親屬關系;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065-02

百草枯(paraquat,PQ),化學名為1,1′-二甲基-4,4′-聯吡啶陽離子,是目前世界范圍內使用量最大的有機雜環類接觸性脫葉劑及除草劑.PQ經胃腸道吸收入血后通過多胺攝取途徑可特異性聚集于肺臟,濃度比血液高10~90倍[1] 。百草枯毒性大,且目前沒有特效的解毒藥,中毒死亡率高。因此,農村老年患者自服百草枯后,子女出現精神緊張、恐懼及焦慮,這些均對其造成極大的身心傷害。對自服百草枯患者子女情感及行為反應方面的調查研究,系統化地應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狀態――特質焦慮問題在長春的測試報告STAI),對自服百草枯患者子女的情緒狀態進行評估,探討農村自服百草枯患者子女焦慮情況及有關因素,旨在為其實施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教育提供有益的探索。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的14例自服百草枯患者的子女,本組患者中,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齡75.19(64-84)歲。隨機抽查了40位子女,其女兒20人平均年齡44.76(35-58)歲;小學文化8人,初中文化1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1人,外出工作8人,個體經商戶2人,在家務農10人。其兒子20人平均年齡47.19(37-56)歲;小學文化1人,初中文化12人,高中文化及以上7人,外出工作12人,個體經商戶3人,在家務農5人。

1.2 方法:

調查工具:a.一般家庭背景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老人年齡、性別、診斷、子女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STAI問卷分為狀態焦慮量表(SAI)和特質焦慮量表(TAI),此表采用1-4級評定,由被調查者自己根據自身的感受填寫合適的評分,得分越高說明焦慮程度越高。此量表共有較高的信度、效度[2]。征得患者子女的同意,并逐一向其說明問卷注意事項及意義,發放問卷,由每位調查者親筆填表,得到有效問卷20份(子女各10份)

2.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和方差的分析p

4.討論:

4.1 針對農村自服百草枯患者子女存在的心理焦慮反應予以高度重視,主要照顧者自身健康狀況、是否患有疾病和患病數量與焦慮狀況,據文獻表明[4]照顧者健康狀況與心理焦慮狀況具有相關性,本研究結果也與此相一致。通過對患者子女進行狀態―特質焦慮問卷測試,了解患者子女的心理焦慮反應,他她們在父母自服百草枯后,心理緊張、恐慌所致焦慮問題。從測試結果看,這些患者子女的SAI均分明顯高于在長春測試報告中所提供的正常參考值,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以上結果提示:患者子女由于疏于管理、照顧,致使父母自服百草枯中毒后產生恐慌、內疚狀態,而致嚴重心理焦慮。他她們不僅深深自責,還擔心病情變化、治療結果是否影響父母以后的生活等各種問題, 另一方面患者來自農村,患者需要自費,昂貴的治療費用及能否度過危險期,也是這些子女焦慮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護理上可針對這些子女所擔心的問題及情緒反應,鼓勵其說出心里話,并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對病人家屬實施健康教育,為家屬提供相關的知識及指導,使家屬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為病人提供最佳照顧。[5]

4.2 重點對患者女兒的焦慮給予幫助和心理護理

結果1示,患者女兒的SAI和TAI評分略高于兒子,尤其是SAI部分。這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調查對象中大部分患者自服百草枯前后,由其女兒照顧,她們除了要日夜要照顧父母外,還要承受著一次又一次的突發搶救,但又缺乏有關疾病知識,擔心老人的生命安全,這些女兒承受著心理及精神上的折磨。大部分女兒雖然留在醫院陪伴父母,但卻又擔心其家里老人、愛人及孩子們的生活。有些女兒由于要照顧父母,家里方方面面的事情又顧不上,而影響家庭的經濟收入以及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些因素對女兒造成一系列難以擺脫的困擾和憂慮,在護理上應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幫助她們發掘和利用現有的資源,從而減少對家里問題的擔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輪換其他人到醫院照顧父母,以減少這些女兒的焦慮。

4.3 針對不同的問題給予子女的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

研究結果顯示,自服百草枯患者子女的SAI評分均以初中文化程度、外出務工者為最高,這與他們常年在外務工,平時很少和家里老年體弱的父母見面、溝通,懷有更深的歉疚有關,本組測試結果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在護理上我們應多與這些子女溝通,鼓勵其表達內心的感受,針對不同層次子女所擔憂的不同問題,給予及時解釋和說明,以減少他們的憂慮,并提供客觀的信息幫助其正確面對現實。百草枯病死率高,由于目前缺乏特效解毒劑,所以應加大對百草枯危害的宣傳力度,提醒農民朋友們要正確使用,放到合適的地方保管,以防自服。[6]

參考文獻:

[1] Dinis-Oliveira R J,Duarte J A,Sanchez-Navarro A,et al.paraquat poisonings:mechanisms of lung toxicity,clinicalfeatures,and treat-

ment[J].Toxicol,2008,38:13-71.

[2] 張明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38~40

[3] 鄭曉華、舒良、張艾林等《狀態―特質焦慮問題在長春的測試報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7(2) :60~62

[4] 溫利平,徐武敏,葉美素,等.血液透析病人家屬焦慮狀態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7,6(8):513―514

篇6

作者單位:110001 沈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

通信作者:劉志,Email: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程早期動脈血乳酸(Lac)的變化特點,探討其與患者預后的關系。方法 對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間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監護室(EICU)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服毒后28 d的轉歸分為存活組與死亡組,進行對照研究,應用ROC曲線分析病程早期Lac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結果 共有23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納入本研究,男89例,女146例,年齡18~74歲,平均(33.6±11.5)歲;口服20%百草枯農藥劑量10~280 mL,中位數55 mL,IQR(27 mL,77 mL);服毒后0.5~10.5 h來診,中位數4.5 h,IQR (2.3 h,6.8 h);服毒后(4.9±1.2)h進行第1次Lac檢查,經隨訪28 d死亡174例,病死率74.0%。死亡組患者初始動脈血Lac高于存活組(2.79±0.76) mmol/L vs.(1.62±0.48) mmol/L, t =2.268,P=0.028,初始動脈血Lac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99(95% CI :0.745~0.861),截斷值為2.57 mmol/L,敏感度為85.2%,特異度為79.6%,Youden指數0.648。隨著患者初始Lac的增加,28 d病死率明顯上升(Pearson列聯系數=0.26,χ2=11.72,P=0.004),死亡患者中毒后的存活時間縮短( F =3.246,P=0.037)。因循環衰竭死亡的患者比因呼吸衰竭死亡的患者的初始Lac高(5.22±1.46)mmol/L vs.(1.87±0.62)mmol/L, t =3.24,P=0.042,且中毒后存活時間短(4.1±1.3) d vs.(11.6±3.2)d, t =3.78,P=0.023,初始動脈血Lac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因循環衰竭死亡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82(95% CI :0.805~0.941),截斷值為3.65 mmol/L,敏感度為87.6%,特異度為82.5%,Youden指數0.701。結論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程早期的動脈血Lac是能夠預測患者預后的指標之一,尤其可能是預測患者因循環衰竭死亡較好的指標。

【關鍵詞】乳酸;百草枯;中毒;預后

Arterial lactate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LIU Xiao-wei, JIN Yan, LIU Zh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Zhi ,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arterial lactate and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b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235 cases.Methods A total of 235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were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 from January 2009 to June 2012. Demographics,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urvivors and non-survivor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s for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Results Totally 235 patients with average age of (33.6±11.5)years old (ranging from 18 to 74), 89 male and 146 female. The median estimated amount of 20% paraquat ingested was 55 mL,(ranging from 10 to 280,IQR:27 mL,77 mL), the median length of time between paraquat ingestion and the arrival at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as 4.5 h(ranging from 0.5 to 10.5,IQR:2.3 h,6.8 h).The overall mortality rate was 74.0% (174/235) during a 28 days follow-up period, only 61 of 235 patients survived. The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 was higher in non-survivors than that in survivors (2.79±0.76)mmol/L vs.(1.62±0.48) mmol/L,P=0.028). 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28-day mortality ( r =0.26,P=0.004), and as the initial lactate increased, the survival time of non-survivors shortened ( F =3.246,P=0.037). Using the ROC curve analysis, the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 had an area of 0.799 (95% CI : 0.745-0.866) and the cut-off point of concentration was 2.57 mmol/L for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sensitivity 85.2%, specificity 79.6%, the best Youden index was 0.648). The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 was higher in patients died from circulatory failure rather than from respiratory failure (5.22±1.46)mmol/L vs.(1.87±0.62)mmol/L,P=0.042. And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died from circulatory failure was shorter than that from respiratory failure (4.1±1.3)d vs.(11.6±3.2)d,P=0.023. With the ROC curve analysis, the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 had an area of 0.882 (95% CI : 0.805-0.941) and the cut-off point of concentration was 3.65 mmol/L for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of patients died from circulatory failure (sensitivity 87.6%, specificity 82.5%, the best Youden index was 0.701).Conclusions The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 may be one of early indicators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and it had high potential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died from circulatory failure.

【Key words】Lactate;Paraquat;Poisoning;Prognosis

百草枯是有機雜環類除草劑,因其除草效果好,遇土壤即分解為無毒成分而對環境幾乎無污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2]。百草枯對人有強毒性,經口服百草枯(多為自殺)致急性中毒是急診常見中毒性疾病之一,由于沒有特效的解毒方法,即使臨床上采取積極的搶救措施,也常會危及生命[3-5]。目前研究認為臨床上有多個指標能夠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預后,如血漿百草枯濃度[6-8]、口服毒物劑量[9]等;但血漿百草枯濃度檢驗項目需要嚴格的質量控制才能得到真實可信的結果,而且在多數基層醫院因為設備及技術問題并未開展此項檢查。在臨床工作中有時患者不愿意配合詢問病史,而且由于患者服毒前胃內的食物以及服毒后嘔吐影響實際吸收的毒物劑量,因此獲得真實的中毒劑量有一定困難。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在最初就診時并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只是表現為急性消化道化學性燒傷,中毒后數天內部分患者因心搏驟停而“暴發性死亡”,而多數患者并發急性肝、腎和肺損傷,最終死于嚴重不可逆性呼吸衰竭[10]。Min等[11]以及Huang等[12]研究均認為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評估系統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評分對于急性百草枯中毒預后有較好的預測作用,但是由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多數為既往健康的中青年人,在病程早期多數無明顯的急性生理學改變,而且APACHEⅡ評分參數多且復雜,需要記錄患者24 h各項指標的最差值等,因而限制了其在患者病程初期的應用。因此,尋找對急性百草枯中毒預后有評估價值、有操作可行性的客觀變量非常必要。目前多數研究結果肯定了動脈血乳酸(lactate,Lac)在評價嚴重膿毒癥、急性心肌梗死、創傷等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預測預后上的重要意義[13-15],但是,對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Lac的變化規律及其與預后的關系研究甚少。鑒于此,本研究試圖通過比較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程早期Lac的變化,探討其對判斷預后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監護室(EICU)救治的經口服百草枯農藥急性中毒的患者,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患者即明確診斷:①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屬提供服用百草枯農藥的病史;②對于拒絕承認服毒的自殺患者,發現百草枯中毒的旁證,如遺書及空百草枯容器,衣服或皮膚殘留物呈黑綠色,臨床上出現無法解釋的嘔吐,數小時后口腔黏膜出現潰瘍破潰等;③尿液百草枯定性測定實驗[16]陽性。排除標準:既往有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腎病史;服毒同時飲酒;合并其他藥物中毒;急診留觀不足24 h;服毒12 h后來診的患者;服毒后有抽搐癥狀或者因心搏驟停接受心肺復蘇的患者。

患者均按照統一的治療方案進行救治,包括洗胃、導瀉、補液利尿、血液灌流、抗生素預防感染、臟器功能支持、糾正電解質酸堿失衡、應用維生素C等綜合治療?;颊邅碓\后均盡快完善包括血氣分析在內的各項輔助檢查,由2名臨床醫生按照統一設計的表格收集整理患者的資料,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服毒劑量、服毒-洗胃時間、服毒-血液灌流時間,記錄患者住院期間的生命體征、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心肌酶譜、血清淀粉酶、動脈血氣分析等各項輔助檢查結果。按照患者服毒后28 d隨訪轉歸情況分為死亡組和存活組,按照患者的死亡原因,將死亡患者分為呼吸衰竭亞組(死于頑固性低氧血癥)和循環衰竭亞組(死于不伴有I型呼吸衰竭的心臟驟停和休克)。比較患者Lac監測結果,分析動脈血Lac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1.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x±s )或者中位數( M )及四分位數間距(IQR)表示,兩組間符合正態分布的變量比較采用 t 檢驗,而對于非正態分布的變量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 。對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對不同初始動脈血乳酸水平患者的病死率比較采取行x列表資料的χ2檢驗。。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初始動脈乳酸水平預測患者預后的敏感性、特異性以及曲線下的面積,利用Youden指數(計算方法:靈敏度+特異性-1)確定截斷值。以P

2 結果

2.1 患者一般情況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監護室共收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76例,其中排除128例,包括:基礎疾病為糖尿病9例,肝硬化5例,慢性腎功能不全6例,服毒同時飲酒51例,合并其他藥物中毒12例,急診留觀不足24 h者12例,服毒12 h后來診15例,服毒后24 h有抽搐癥狀8例,服毒后心搏驟停接受心肺復蘇術7例,經皮膚接觸中毒3例,失訪13例,共235例患者納入本研究,其中男89例,女146例,年齡18~74歲,(33.6±11.5)歲,均為經口服百草枯中毒,服用20%百草枯農藥劑量10~280 mL,中位數55 mL,IQR(27 mL,77 mL),服毒后0.5~10.5 h來診,中位數4.5 h,IQR (2.3 h,6.8 h),其中91.9%的患者(216例)是經基層醫院洗胃、導瀉等初步處理后轉來我院。

經隨訪服毒后28 d內死亡174例,病死率74.0%。死亡組與存活組比較,在年齡和性別構成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死亡組患者服毒-洗胃時間和服毒-血液灌流時間相對較長,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一般情況

Table 1 The demographic data of the survivors and nonsurvivors

2.2 兩組患者來診時生命體征、生化指標和血氣分析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來診時的臨床數據,死亡組與存活組生命體征(體溫、脈搏、血壓、呼吸頻率)和序貫器官衰竭評分[17](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死亡組患者動脈血Lac和血清淀粉酶高于存活組,PaCO2低于存活組,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 動脈血Lac與28d病死率

來診時初始血氣分析提示Lac

連續監測患者的Lac發現,中毒后第2天至第4天,死亡組患者Lac仍高于存活組,分別為(2.83±0.54)mmol/L vs.(1.42±0.31)mmol/L,(2.87±0.81)mmol/L vs.(1.24±0.36)mmol/L,(2.95±20.78)mmol/L vs.(1.06±0.29)mmol/L, t =1.979、1.984、1.997,P=0.046、0.045、0.043),見圖1。表2 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來診時生命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between the survivors and nonsurvivors

注:1 mmHg=0.133 kPa

與存活組比較,aP

圖1 死亡組和存活組患者動脈乳酸比較

Fig 1 Comparison of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s between the survivors and nonsurvivors

2.4 動脈血Lac與死亡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時間

174例死亡患者中毒后存活3~21 d,(8.8±2.4)d,對死亡患者進行亞組分析,比較不同初始Lac水平的患者中毒后的存活時間,結果顯示初始Lac

圖2 不同初始Lac水平的死亡患者中毒后存活時間的比較

Fig 2 Comparison of the survival days of nonsurviv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ce initial lactate levels

對158例明確死亡原因的患者進行亞組分析,其中因循環衰竭死亡的患者3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的患者125例。因循環衰竭死亡的患者比因呼吸衰竭死亡的患者的初始Lac高且中毒后存活時間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5 動脈血Lac與序貫器官衰竭評分

比較患者留觀救治期間的SOFA評分,結果示在急性中毒后,患者的SOFA評分逐漸增加,中毒第2天SOFA評分與來診時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 mmol/L≤初始Lac

2.6 初始動脈血Lac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

預后的ROC曲線

初始動脈血Lac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99(95% CI :0.745~0.861),截斷值為2.57 mmol/L,敏感度為85.2%,特異度為79.6%,Youden指數0.648。而中毒后第一天患者的SOFA評分預測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514(95% CI :0.436~0.625))。見圖4。

表3 不同死亡原因患者的初始Lac和中毒后存活時間

Table 3 Comparison of initial lactate level and survival days between the nonsurvivors died of different causes

與來診時SOFA比較,aP

圖3 不同初始Lac水平的患者中毒后SOFA評分的比較

Fig 3 Comparison of the SOFA score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ce in initial lactate levels

圖4 初始動脈血Lac與SOFA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線

Fig 4 The ROC curves of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 and SOFA in predicting 28-d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初始動脈血Lac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因循環衰竭死亡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82(95% CI :0.805~0.941),截斷值為3.65 mmol/L,敏感度為87.6%,特異度為82.5%,Youden指數0.701。而中毒后第1天患者的SOFA評分預測患者因循環衰竭死亡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45(95% CI :0.683~0.829)。見圖5。

圖5 初始動脈血Lac與SOFA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因循環衰竭死亡的ROC曲線

Fig 5 The ROC curves of initial arterial lactate level and SOFA in predicting patients died of circulatory failure caused by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3 討論

目前多數學者傾向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后主要通過氧化應激損傷導致多臟器功能障礙[18],口服百草枯農藥的致死量為30~40 mg/kg[19],對于體質量60 kg的患者,口服市售的20%的百草枯溶液10 mL左右即達到致死量。急性中毒后肺臟是主要的靶器官,肺臟百草枯濃度可達到血漿濃度的6~10倍,多數患者死于肺間質纖維化所致的嚴重不可逆性低氧血癥[20]。本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28 d病死率為74.0%,盡管死亡組與存活組患者所服百草枯溶液的劑量差別不大,但是死亡組患者服毒―洗胃時間和服毒-血液灌流時間相對較長,提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及時有效地采取搶救措施促進毒物排出體外,可能仍然不失為改善患者預后的有效的基本手段之一。入選患者平均于服毒后4.7 h來診,死亡組患者來診時動脈血Lac高于存活組,而且隨著初始Lac的增加,患者28 d病死率增加,死亡患者中毒后的存活時間縮短,初始動脈血Lac預測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99,截斷值為2.57 mmol/L,而中毒后第1天患者的SOFA評分預測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514,這些結果表明來診時動脈血Lac對于判斷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價值且優于SOFA評分,驗證了中毒后病程早期動脈血Lac是獨立于SOFA評分以外的評估預后的有效的指標。Lee等[21]對27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研究表明中毒后3個月的病死率為81.6%,初始平均Lac濃度在死亡組為8.3 mmol/L,存活組為2.8 mmol/L,ROC曲線分析最佳截斷值為4.4 mmol/L,均高于本組資料,但是在該研究中收集的是中毒后24 h之內來診患者的資料,并未提及患者服毒-來診平均時間以及平均服毒劑量,而本組資料為了研究急性中毒后早期Lac改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嚴格收集了中毒后12 h之內來診的患者的資料,并且基本上排除了臨床上其他常見的引起血Lac增多或者清除能力下降的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腎疾病、合并飲酒、有抽搐癥狀及心搏驟停心肺復蘇術后等,這可能部分解釋了兩個研究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

本研究結果顯示因循環衰竭死亡的患者比因呼吸衰竭死亡的患者的初始Lac高且中毒后存活時間短,進一步研究發現初始動脈血Lac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因循環衰竭死亡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82,而中毒后第1天患者的SOFA評分預測患者因循環衰竭死亡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45,這提示中毒早期初始動脈血Lac能夠比SOFA更準確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因循環衰竭死亡。這可能是由于SOFA評分中反映循環功能的指標為血壓降低,而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程早期幾乎不合并血壓的改變,動脈血Lac則是反映細胞水平氧代謝的指標,能夠間接反映患者微循環功能,是反映循環功能不全較敏感的指標。Lac升高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缺氧和低灌注,一般來說,循環功能衰竭時組織缺氧,無氧酵解增加,尤其是骨骼肌和紅細胞內的無氧酵解,是Lac產生增加的主要來源。細胞水平的缺氧和酸中毒將影響其代謝和功能,進一步導致廣泛的器官功能障礙。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早期出現的動脈血Lac增加,提示此時已經存在循環功能不全,而有報道伴有循環功能障礙的多臟器功能不全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死率可達到100%[22]。在動脈血氣分析中,堿剩余(BE)是反應代謝性酸中毒的另一指標,在死亡組與存活組之間存在差異,但是無統計學意義,在臨床上,由于急性中毒患者嘔吐、洗胃等常常導致氯離子丟失,此時動脈血Lac的增高并不總是伴有BE的降低,因此不能應用BE取代Lac來評估患者的病情和預測預后。

本資料顯示在患者中毒后前2 d,SOFA評分變化不大,而動脈血Lac在死亡組與存活組患者之間卻一直存在差異,另外中毒第1天的SOFA評分預測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514,明顯低于初始Lac,提示在急性百草枯中毒第1天各臟器損傷并不明顯,Lac與SOFA評分在早期評估患者病情和預測預后方面出現了“分離”現象。已有許多研究證實了SOFA評分與APACHEⅡ評分在評估危重癥患者病情及預測預后方面的一致性[23-24],因此可以推測初始Lac與APACHEⅡ評分在早期評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時亦存在分離現象,這與急性百草枯中毒后相對延遲出現臟器損傷有關。而Lee 等[21]研究認為服毒后24 h之內檢測的Lac與APACHEⅡ評分在預測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死率方面具有一致性,但是在文章中并未明確說明患者的服毒劑量和具體死亡原因,推測可能與服毒劑量非常大有關。自中毒后第3天開始,初始動脈血Lac≥2 mmol/L的患者開始出現臟器功能損傷,表現為SOFA評分明顯升高,而初始動脈血Lac

動脈血氣分析是急診科常規和可重復的檢查項目,臨床很容易快速獲得,因此應用其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和預后判斷具有方便易行、操作性強、便于開展應用等特點。盡管本研究結果提示單次動脈血Lac檢測對判斷患者的預后具有較好的預測作用,但是單純檢測某一時刻的血Lac濃度只能說明當時的組織氧供與氧耗的平衡關系,不能動態反映機體組織氧合狀態和疾病發展情況,也不能反映治療措施對氧供氧耗的動態影響,而且組織產生的Lac進入血液需要數分鐘的時間和一定的組織灌注(洗出現象),可能出現血Lac水平的延遲性增加和組織灌注不良時的局部Lac潴留現象,因此動態監測血Lac水平比監測單一血Lac可能更有意義,這有待于深入系統的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Yoon SC.Clinical outcome of paraquat poisoning[J].Korean J Intern Med,2009,24(2):93-94.

[2] Goel A,Aggarwal P.Pesticide poisoning[J].Natl Med J India,2007,20(4):182-191.

[3] Chen JG,Eldridge DL,Lodeserto FJ,et al.Paraquat ingestion: a challenging diagnosis[J].Pediatrics,2010,125(6):e1505-1509.

[4] Dinis-Oliveira RJ,Duarte JA,Sanchez-Navarro A,et al.Paraquat poisonings: mechanisms of lung toxicity,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J].Crit Rev Toxicol,2008,38(1):13-71.

[5] Xu XL,Wang W,Song ZJ,et al.Imaging in detecting sites of pulmonary fibrosis induced by paraquat[J].World J Emerg Med,2011,2(1):45-49.

[6]Senarathna L,Eddleston M,Wilks MF,et al.Prediction of outcome after paraquat poisoning by measurement of the plasma paraquat concentration[J].QJM,2009,102(4):251-259.

[7] Gil HW,Kang MS,Yang JO,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paraquat level and outcome of paraquat poisoning in 375 paraquat poisoning patients[J].Clin Toxicol(Phila),2008,46(6):515-518.

[8] Li CB,Li XH,Wang Z,et al.Serum paraquat concentration detected by spectrophotometry in patients with paraquat poisoning[J].World J Emerg Med,2011,2(3):179-184.

[9] van der Hoek W,Konradsen F.Risk factors for acute pesticide poisoning in Sri Lanka [J].Trop Med Int Health,2005,10(6):589-596.

[10]Agarwal R,Srinivas R,Aggarwal AN,et al. Experience with paraquat poisoning in a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in North India [J].Singapore Med J,2006,47(12):1033-1037.

[11] Min YG,Ahn JH,Chan YC,et al.Prediction of prognosis in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using severity scoring system in emergency department[J].Clin Toxicol(Phila),2011,49(9):840-845.

[12]Huang NC,Hung YM,Lin SL,et al.Further evidence of the usefulness of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scoring system in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J].Clin Toxicol (Phila),2006,44(2):99-102.

[13]Corley KT,Donaldson LL,Furr MO.Arterial lactate concentration,hospital survival,sepsis and SIRS in critically ill neonatal foals[J].Equine Vet J,2005,37(1):53-59.

[14]Mikkelsen ME,Miltiades AN,Gaieski DF,et al.Serum lactate i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severe sepsis independent of organ failure and shock[J].Crit Care Med,2009,37(5):1670-1677.

[15]Weil MH,Tang W.Clinical correlates of arterial lactate levels in STEMI patients[J].Crit Care,2011,15(1):113.

[16] Koo JR,Yoon JW,Han SJ,et al.Rapid analysis of plasma paraquat using sodium dithionite as a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J].Am J Med Sci,2009,338(5):373-377.

[17] Minne L,Abu-Hanna A,de Jonge E.Evaluation of SOFA-based models for predicting mortality in the ICU:A systematic review [J].Crit Care,2008,12(6):R161-163.

[18] Meng XX,Wang RL,Gao S,et al.Effect of ulinastatin on paraquat-induced-oxidative stress in human type II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J].World J Emerg Med,2013,4(2):133-137.

[19] Shi J,Hu CL,Gao YF,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and paraquat-induced lung injury in rabbits[J].World J Emerg Med,2012,3(1):60-64.

[20] Zhang ZJ,Zhou CY,Luo YJ,et al.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lung tissue of acute paraquat poisoned rats and intervention of ulinastatin[J].World J Emerg Med,2010,1(3):229-233.

[21] Lee Y,Lee JH,Seong AJ,et al.Arterial lactate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paraquat intoxication [J].Clin Toxicol (Phila),2012,50(1):52-56.

[22] Mascie-Taylor BH,Thompson J,Davison AM.Haemoperfusion ineffective for paraquat removal in life-threatening poisoning[J].Lancet,1983,1(8338):1376-1377.

[23] Qiao Q,Lu G,Li M,et al.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critically ill elderly patients using APACHE Ⅱ and SOFA scores[J].J Int Med Res,2012,40(3):1114-1121.

篇7

【關鍵詞】急性百草枯中毒;急性腎損傷;臨床觀察;護理干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353-02

百草枯是一類強效的除草劑,具有非常強烈的毒性,一般可以通過皮膚接觸或誤吸引起中毒,不過多數患者的中毒都是因口服自殺而導致的。百草枯中毒大多在數小時內迅速發作,輕微的患者可出現皮膚干裂、潰瘍,重者能夠發引起昏迷死亡[1]。且其可以對患者的腎臟造成嚴重的損傷,甚至引起腎衰。當患者出現腎損傷時,大多表現為蛋白尿、血尿,少尿等,而且藥物治療的效果較一般,所以,我院特對百草枯中毒引發腎損傷的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心理護理干預,探究其在治療上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表法從我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期間我院確診為急性百草枯中毒引起急性腎損傷的患者中抽出30名,平均分為兩組,試驗組15人,其中男8人,女7人,年齡23-56歲,平均年齡為(35±2.9)歲,對照組15人,男6人,女9人,年齡25-53歲,平均年齡為(36±2.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1.2.1一般治療①對于所有的患者首先進行中毒的搶救治療,在第一時間去除患者的衣物并用清水重復沖洗皮膚頭發,然后馬上進行胃腸的清洗;②將患者體內的百草枯毒素進行凈化,可采用血液透析,動靜脈過濾等,將血液中的毒素盡可能稀釋;③對所有患者進行導瀉,把體內殘留的毒素排出至體外;④給予患者一定的激素和免疫制劑以防止患者出現肺纖維化的改變,對于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進行吸氧治療。

1.2.2護理方式對照組的患者只進行一般常規護理,而試驗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心理干預:①護理人員應和患者多進行溝通,給予患者發泄心里想法的途徑,避免患者再次出現自殘的行為;②向患者以及家屬解釋疾病的嚴重后果,加強正常健康教育;③對于情緒激動或焦慮的患者,應該教授他們正常的緩解情緒的方法;④和患者家屬進行交流,讓他們對患者多關心鼓勵,減少患者的悲觀情緒,樹立對于生活工作的信心;⑤對于患者不愿提及的方面,應盡量避開,給予足夠的個人空間。

1.3觀察指標患者經過治療后死亡情況。

1.4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l5.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用百分比來表示計數的資料,使用X2校驗來進行數據與數據間的對比,若P

2結果

通過治療與不同的護理方式,實驗組患者的死亡率為46.67%,明顯優于照組患者的死亡率73.33%,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X2=2.2222,P

3討論

急性腎損傷是指突發性的持續性的腎臟功能的減弱,通常表現為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紊亂,并可伴蛋白尿、血尿或尿量的改變,嚴重的患者可出現氮質血癥。而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腎損傷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的百草枯濃度過高使正常的腎小管細胞受到損傷,不能將血液中的毒素有效地分泌至尿液,從而導致腎功能的衰竭[2]。一般發生急性百草枯中毒時,如果是濃縮溶液例如除草劑等的觸碰后可引起皮膚干裂或是指甲脫落,較長時間碰觸的話皮膚表面就會出現水泡或潰瘍,若是誤吸量過大時可能會引起全身的中毒癥狀,不小心接觸到眼睛可能會引起嚴重的結膜炎,一旦較長時間不能夠康復就會形成永久性角膜混濁[3]。食入一定劑量的百草枯,就對身體各器官造成損傷并且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從上述試驗可以看出,一般藥物對急性百草枯中毒引起的急性腎損傷的治療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如果在護理的同時加入一定的心理干預,就可以明顯的提高治療的效果即降低患者的致死率,采取心理護理的患者組死亡率為46.67%,沒有采用這種護理方式的患者組的死亡率為73.33%,比較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

總之,對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導致的急性腎損傷的治療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但是可以通過護理干預的方式來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從心理方面對患者進行舒緩與關懷,樹立患者正常的心態,從而提高康復后的生活質量,可以應用于臨床上的護理干預。

參考文獻

[1]胡峰,張賀,陳潔,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特征[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0,21(4):341-345.

篇8

棉花專用除草劑有氟樂靈,百草枯和草甘磷。

1、氟樂靈。氟樂靈主要防治棉田禾本科雜草及部分闊葉雜草。使用過量時,棉花的根部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受害后棉花主根粗大形成腫瘤,木質部變脆易折,次生根稀少,受害嚴重時在棉花苗期造成死苗。因此要適量使用。

2、百草枯。百草枯針對大多數雜草。用百草枯和草甘磷等滅生性除草劑防除棉花行間雜草,要選擇無風天氣,噴頭上一定

要安裝防護罩,噴藥時要壓低噴頭,避免將藥液噴到棉花上。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這樣吧,我先來給大家講一下其中一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上古時候,五谷和雜草長在一起,誰也分不清它們,當時人們只能靠打獵為生,如果有人生病了,也不懂如何醫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人死去。經歷了許久年之后,有一個名叫神農的部落首領,帶著他的眾多手下去尋找治病救人的草藥,在一座山上,發現了許多花草,但山又高又陡,沒有人敢上去,雖然手下不斷地勸阻神農放棄,但他卻信心百倍地想登上山頂去采摘。經過了百般周折,神農終于爬到了山頂,而且親自去品嘗各種百草的味道。傳說中他成仙了,后人又稱他為炎帝。

從故事中,我理解了萬事開頭難,而且要做好做成一件事情更難的道理。要取得成功,不是十分簡單的事,它會有許多的困難險阻,如果退縮放棄了,那成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但相反,如果面對困難我們能迎頭趕上,并且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那成功一定會是我們的,就象神農一樣,努力了,奮斗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對我來說,知識就象是高山上的百草,我只有好好學習,不怕辛苦,多學、多問、多練,高山上的百草也一定會屬于我。

這只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一個小故事,其它的故事也都非常的精彩,真是讓人百讀不厭。

篇10

[關鍵詞] 綜合性護理;肺損傷;百草枯;預后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28-0157-04

百草枯是一類快速滅生型除草劑,在當今國內外農業種植中應用廣泛。但其對人和動物有著較強的毒性,可經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多種途徑進入體內,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口服中毒死亡率高達90%及以上[1-3]。百草枯經人體吸收后可引起機體多個系統受損,其中肺部損傷最為嚴重,中毒者發生呼吸窘迫的概率較高[4]。但目前百草枯致病機理尚不清晰,臨床診療困難。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氨溴索、水楊酸等抑制炎癥藥物減緩肺部損傷,但患者后期肺部功能改善不明顯,且預后較差[5,6]。住院期間的護理對患者肺部功能改善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在常規日常護理的基礎上提出了綜合性護理理念,即通過心理、飲食、呼吸狀況、肝腎功能、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護理,促進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復。本文擬通過對比分析經綜合性護理和常規性護理后百草枯中毒致肺損傷患者的肺損傷評分改變及治療后患者住院時間、感染、消化道出血、死亡等發生情況,探討綜合性護理對百草枯中毒致肺損傷患者的肺損傷評分及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急診治療的38例百草枯中毒致肺損傷患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20~56歲,平均(34.24±9.6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肺損傷診斷標準[7],即①急性發??;②胸部X線、CT或MRI示雙肺部浸潤陰影;③PaO2/FiO2低于300 mmHg;④肺動脈嵌入壓低于18 mmHg。排除心衰、心肌炎等心源性疾病引發的肺部損傷患者及不依從者。參照所采取的護理措施將患者分為綜合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兩組,綜合護理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34.21±9.46)歲,服用百草枯劑量平均(36.52±20.37)mL,服藥至診療時間(10.58±9.87) h;常規護理組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齡(35.35±9.67)歲,服用百草枯劑量平均(37.32±22.46)mL,服藥至診療時間(11.35±9.97)h,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服用劑量及就診時間)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對所有患者進行急救處置,脫去受百草枯污染衣物,對意識清晰且無顯著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生理鹽水漱口,清除口腔內殘留藥物。隨后采取導瀉、洗胃等簡易措施,降低毒物吸收程度,操作過程中動作需輕柔有序,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對百草枯中毒時間在2 h之內的患者,可適當給予血液凈化治療[8],去除血液中殘余的百草枯成分?;颊卟∏榉€定后均給予常規護理,即入院教育和疾病知識教育,包含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醫院、就診醫院及科室環境和相P制度、責任護士等,告知農藥中毒患者的飲食、中毒可能引起的癥狀、擬開展治療方案等。責任護士應對護理患者進行及時病情評估,在治療前開展生命體征監測、給予吸氧、輸血等常規護理工作。

綜合護理組患者則在以上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綜合性護理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心理護理:本次服用百草枯患者均為自殺服用,多存在情感或人際關系受挫心理,從入院前憤怒求死到中期悔過再至后期恐懼,患者住院期間情緒和心理存在著多樣變化,同時患者情緒變化對家屬也存在著重要影響?;颊叩那榫w和心理對臨床護理和診療有著重要的影響,患者情緒和心理的有效疏導將對臨床治療療效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入院后詳細患者和家屬(特別是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點,給予針對性疏導護理和溝通,住院期間還應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根據心理變化及時更正心理疏導手段,爭取患者和家屬主動配合臨床診療工作;②飲食護理:因患者消化道經毒物作用均存在一定損傷,其中口腔損害最為嚴重,因此飲食上需特別注意。責任護士在患者住院期間做好患者口腔護理工作,入院后及時清理口腔毒物,住院期間做好口腔清潔,存在上消化道嚴重損傷患者應給予腸外營養。病情得到有效緩解后可囑流食,少量多餐,補充必要營養素,避免進食難消化、辛辣油膩等食物。每日注意觀察并記錄患者是否存在嘔吐、惡心、腹痛等消化道刺激癥狀,以及排便狀況和性質等。③呼吸狀況監測:肺部是百草枯中毒影響的重要器官,肺部護理和監測顯得尤為重要。每日監測患者的呼吸狀況,謹慎給氧,在血氧飽和度低于40 mmHg 時及時給予吸氧[9](較低濃度,嚴禁高濃度吸氧和霧化吸氧)。吸氧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節律、深淺,詢問并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咯血、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患者呼吸不暢、咳痰時給予抬高床頭和協助排痰,指導并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和肺功能鍛煉,減輕呼吸困難癥狀,避免呼吸衰竭發生。④肝腎功能監護:百草枯對患者肝臟功能存在一過性損傷,若肝臟存在嚴重損傷,提示患者病情危重。腎臟是百草枯的排泄器官,百草枯流經腎臟將嚴重損傷腎小管功能。因此,責任護士應做好每日患者的肝腎功能監測,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肝區、腎區疼痛、腹脹、黃疸、血尿等癥狀,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在護理過程中輔助醫生避免使用對肝腎功能有害的藥物。⑤藥物不良反應護理:百草枯患者臨床治療常使用糖皮質激素、環磷酰胺等藥物防治肺損傷,這些藥物治療期間將會引發一定的不良反應。如糖皮質激素可引起電解質、血糖水平紊亂和消化道損傷[10],環磷酰胺可引起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癥狀等[11]。護理過程中應當做好相關監測,囑患者多喝水加快藥物排泄,加強營養治療和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評價指標

1.3.1 肺損傷評分(LIS)[12] 于治療前與治療后第1周對所有患者進行肺損傷評分(LIS),評分涉及胸部X線攝片、呼吸系統順應性、呼吸末正壓和低氧血癥四個部分,每個項目0~16分,四個部分總分與項目數的商為最終得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肺部損傷越嚴重。

1.3.2 預后 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的住院時間、不良事件(消化道出血、腎臟損傷、感染等)、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情況,以及治療后第1周的病死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經整理后建立專門數據庫,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檢驗水準α=0.05。P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肺損傷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肺損傷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肺損傷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

2.2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綜合護理組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常規護理組(t=-8.389,P=0.000),綜合護理組消化道出血和死亡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Z=4.156,P=0.041),兩組間腎臟損害和感染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百草枯是農業中廣泛應用的除草劑,具有中等毒性,經人體完整皮膚、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后隨血液流動分布至全身各個組織器官,肺中含量最高。除了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作用外,百草枯進入全身可引起神經、循環、胃腸道、泌尿道和血液等多系統損害,其中肺損傷最為嚴重,可引起肺充血、水腫、出血、增生、變性、纖維化等[13]。臨床研究發現,百草枯早、中期主要表現為急性肺部損傷,而后期則以肺間質纖維化為主[14]。目前百草枯致肺部損傷的機制尚未闡明,臨床學者認為涉及以下幾點[15-17]:①肺內聚集:因結構與聚胺相似,百草枯可通過聚胺類攝取系統由肺泡Ⅱ型細胞膜攝取,而在肺內聚集對肺造成損傷;②氧自由基:多數學者認為百草枯進入肺細胞內作用于細胞的氧化還原循環,破壞細胞結構而損傷細胞;③脂質過氧化:有學者認為百草枯是電子受體的一種,在肺細胞內經過生化反應可促進氧自由基的產生,從而誘發細胞內的鏈式氧化反應;④DNA損傷:基因表達異常和DNA損傷也可引發細胞死亡,百草枯可通過誘導DNA損傷和影響p53蛋白表達而誘發肺部細胞損傷;⑤細胞因子:炎性介質及細胞因子在炎癥反應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可促進肺內氧自由基的產生或影響纖溶和凝血系統而加快百草枯引起的肺內損傷。

鑒于百草枯對患者肺部、肝腎、消化道、心理等的損傷,在臨床護理中常規護理已不能較好地、有效地促進患者康復,而通過心理、飲食、呼吸、肝腎功能監測等多種綜合性護理干預已經成為時代所趨。通過心理和飲食干預,不僅提高了患者及患者家屬對百草枯中毒的疾病知識,更可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促進損傷的恢復[18]。呼吸、肝腎功能監測等可助于醫護工作者了解患者的病情情況,及時根據患者病情更換治療方案,避免了治療過程中的盲目[19]。隨著當前醫學模式的不斷發展,疾病不僅僅只在于病因,還涉及心理等各個方面。因此治療手段不在僅限于治病,醫護人員還需要重視的患者的心理和社會功能方面[20]。

本次研究中,通過與常規護理作對比,發現綜合護理組治療后的肺損傷評分顯著較低,而肺損傷評分從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可有效代表患者的肺部損傷狀況,評分越低提示肺部損傷越小,提示綜合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肺部損傷的恢復,減輕肺部損失;綜合性護理干預通過心理、飲食、呼吸狀況、肝腎功能、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等多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綜合護理,心理、飲食護理打好基礎,加之對患者呼吸狀況、全省多系統狀況監測并及時給予治療,可有效緩解百草枯對患者肺部功能所造成的氣短、胸悶等損傷癥狀,緩解呼吸困難,降低患者的肺損傷評分。另外從預后角度看,預后的好壞可顯著反映患者治療后的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綜合護理組住院時間、消化道出血和死亡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提示綜合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和提高生存率。既往治療中發現因百草枯對人體的傷害是多系統多器官的,且百草枯中毒導致的死亡率一直很高[21]。此次研究發現綜合性護理可顯著降低百草枯致肺部損傷患者病死率,因此應當對綜合性護理進行適當推廣,并且多從多個角度對患者進行綜合、全方位護理,改善患者預后。

總之,綜合性護理可有效減輕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損傷程度,縮短住院時間并降低感染等合并癥和死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郭利濤,劉昱,張蕾,等. 血液灌流救治百草枯中毒方法探討[J]. 重慶醫學,2013,42(5):552-553.

[2] 史曉峰,張h,王勇強. 百草枯中毒的毒理機制及治療進展[J]. 山東醫藥,2015,55(2):99-101.

[3] 喻文,羅紅敏. 腎臟和連續性血液灌流對百草枯清除效果的比較[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5,27(4):249-249.

[4] 李琳,劉霞,孫凱,等. 血管外肺水評估在百草枯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 臨床急診雜志,2015,21(11):822-824.

[5] 蘭超,李海娜,李莉,等. 甲潑尼龍聯合氨溴索對急性百草枯中毒家豬肺損傷的影響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7):1998-2002.

[6] 段肖亮,胡浩宇. 百草枯中毒臨床救治研究[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4):2058-2059.

[7] 席修明. 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定義與診斷標準[J]. 中華醫學雜志,2001,81(2):121-122.

[8] 莫軍,陳曉兵,許鐵,等. 強化血液灌流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百草枯清除率和預后的影響[J]. 中國全科醫學,2015,18(8):933-936.

[9] 董云,王娟. 12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療與護理體會[C]//河南省急診新理念、新視角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 2011.

[10] 李永清. 糖皮質激素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J]. 北方藥學,2013,10(11):32-33.

[11] 王文生,馬增香,盧清龍,等. 大劑量甲潑尼龍聯用環磷酰胺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組織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8,17(7):757-759.

[12] 蔡興俊,黃奕江,付姣,等. 急性肺損傷患者肺損傷評分與AGEs在預后評價中的作用[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2):275-276.

[13] 張隨玉,艾莉,劉娜. 川芎嗪防治急性百草枯中毒多系統損害的臨床研究[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5):3928-3929.

[14] 胡蓬勃,許玲,王曉宇,等. 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纖維化的臨床分析[J]. 河北醫藥,2012,34(11):1687-1688.

[15] 葛玉霞.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損傷機制與保護研究的進展[J]. 中國急救醫學,2012,32(6):550-553.

[16] 張擁軍,高紅梅,侯云生. 百草枯及其所致氧化應激的研究進展[J]. 臨床誤診誤治,2014,27(2):112-115.

[17] 韓繼媛,張金萍,王一鏜. 百草枯中毒致肺損傷:基因水平的改變和抗體的應用[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8, 17(6):668-670.

[18] 甘春燕,馮銀合,趙天霞,等. 心理評估及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 瀘州醫學院學報,2016,39(1):74-77.

[19] 王貞,王斌,付琳,等. 心肌酶譜、肌鈣蛋白T、肝腎功能檢測在兒童重癥肺炎治療中的價值[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6):589-591.

[20] 吳偉,孫瑋,劉菲,等. 醫學模式變化與醫學跨專業教育[J].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5,35(2):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