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生高考報名范文

時間:2023-04-09 08:37: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復讀生高考報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復讀生,參加高考的學生都必須在網上預報名。

2、關于復讀生報名的填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份信息,尤其是畢業的高中學校,不要填寫自己曾經畢業的高中,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戶籍所在區縣,填寫某某區縣往屆生。

3、關于考籍號的問題,復讀生可以填寫自己去年的考籍號,號碼在自己去年學業水平考試證書的右上角。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一次繞開高考直通大學的機會

高職單招于每年1―2月份啟動報名,考生須符合3個條件:已參加當年高考報名;具有招生院校生源范圍所在地的正式戶口;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職(中專、職高、技校)畢業生。往屆畢業生(復讀生)也可以報考,前提是已經獲得當年的普通高考報名資格。有的?。▍^、市)也允許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在職人員報名。

目前,國家批準實行單獨招生的高職院校有兩類,一類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一類是直轄市部分高職院校。

【小貼士】如今,全國共有10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其中大部分院校已開展單獨招生試點工作。

一次展示特長的機會

考試時間一般在4―5月份。招生院校大多是單獨組織考試,在招生院校比較集中的?。▍^、市),有的院校聯合組織考試,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招生院校即是如此。

考試形式和內容比普通高考要簡單得多,可以分為兩部分:文化課考核和綜合素質測試。

文化課考核一般只考語數外,而且都濃縮在一張試卷上,半天即可考完??荚噧热菀捕际菚旧系幕局R,絕不會像普通高考一樣,每一道題都布滿了“陷阱”。

綜合素質測試則是面試,主要測試你的特長、專長、職業潛能等,如你報的是化工專業,你就必須做一次實驗;你報的是計算機專業,則讓你上機操作一會兒;你報的是服裝表演專業,則讓你上臺走幾步“貓步”,等等。

有的學校已經取消了文化課考核,只要你高中階段各科的會考成績達到一定標準即可。

【小貼士】

1. 文化課考題形式包括中文閱讀、基本計算、英語翻譯、分析判斷等。從內容上看,有些學校還考查科學常識、生活常識、法律常識,以及時事政治、社會經濟形勢等。

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車工、鉗工、電工、烹飪技能鑒定證,以及秘書職業資格證書和教育部考試IT計算機應用證書、全國英語水平證書二級以上者,經招生院校認定,可免相關專業的綜合測試。

3. 經考試被錄取的同學5月份可收到通知書。沒被錄取者,可以參加6月份的全國統一高考及錄取。也有的學校采用??寂c高考相結合的形式,報考高職自主招生專業并入選的考生,可享受高考后學校在投檔線基礎上降10―50分錄?。ㄈ缯憬€別學校)。

高職生有這樣的優勢

1.高職生在校期間,除了要學習學校開設的各種課程,還要考取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學生畢業時可同時獲得學歷證書和相關職業資格中(高)級證書,在就業時增大了崗位競爭優勢。

篇3

[關鍵詞]民辦高校 生源危機 高等教育體制改革 內涵式發展 誠信辦學

[作者簡介]范瑩瑩(1982- ),女,安徽碭山人,安徽三聯學院工商管理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王中華(1978- ),男,安徽岳西人,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安徽 合肥 230601)

[課題項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民辦高校生源危機及其應對措施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K2012B178)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6-0017-04

民辦高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高等學?;蚱渌逃龣C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獲得了長足發展,民辦高校數量和招生數量明顯增加,但是在當今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下,民辦高校也面臨深層次的生源危機、經濟危機和生存危機,值得各方的關注和深思。

一、民辦高校生源危機的表現形式

從招生政策制定、錄取指標投放、高考考生報名、高校招生宣傳、錄取批次安排、大學新生報到、高校學生管理、高校學生就業等諸多環節來看,近年來高考考生放棄報名、考試、填報志愿、入學以及超低分錄取、中途退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生源危機越來越突出。

1.高考報考人數持續減少,民辦高校生源呈萎縮態勢。據有關部門統計,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國高考報考人數分別為1050萬人、1020萬人、957萬人、933萬人、915萬人,①與2008年最高峰時的報考人數相比,2012年已經減少約140萬人,但錄取人數仍然連續增長,從2008年的近600萬增長到2012年的近685萬。高考錄取比例也大幅度上升,從2008年的57%躍升至2012年的75%以上。2011年,全國實際錄取比例超過85%的地區已經達到10個,兩個省超過92%,分別是海南和吉林。除北京、上海外,歷史上考大學比較難的山東等省市的實際錄取比例也超過了85%。②由此可見,隨著高考錄取率的不斷提升,高校對生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然而,近五年我國報名參加高考的考生人數卻呈現“不升反降”的態勢,已經無法滿足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的需求。當前高校生源市場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特別是隨著不少地方的錄取率逼近100%,生源市場幾乎被開發殆盡,現有的生源數量已經無法滿足民辦高校的招生需求。隨著今后高考考生人數進一步減少,高招錄取計劃人數進一步上升,可能會出現“招生計劃人數大于高考報考人數”的奇特倒掛現象。

2.高招錄取新生更加困難,民辦高校難以完成招生計劃。在高考報考人數持續減少而民辦高校招生計劃增加的背景下,民辦高校招收新生更加困難。雖然民辦高校竭盡全力展開招生宣傳,但是對考生特別是高分考生沒有太大吸引力,考生報考特別是第一志愿報考的積極性不高,一次投檔完成招生計劃非常困難,征集志愿計劃人數明顯增多,雖采取降分錄取,但還是無法順利完成招生計劃,甚至遭遇“零投檔”的尷尬。以2012年安徽省高招錄取情況為例,據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統計:在三本批次,院校之間的生源差距進一步拉大,降分錄取的院校數量占該批次院??倲档谋壤?,文史類和理工類分別為18.1%和30.4%;而到了高職(??疲┡?,考生的選擇性進一步增強,考生填報志愿的積極性明顯下降,一些考生放棄填報志愿,這使得院校之間的生源差距十分明顯。高職(??疲┱骷驹笗r,無考生填報和降分錄取的院校占該批次院??倲档谋壤?,在文史類和理工類分別達到27.5%和55.8%。高職(??疲嶋H錄取人數占計劃數的比例為87.3%,尚有12.7%的高職(??疲┯媱潧]有完成。③由此可見,安徽省三本批次民辦本科和獨立學院降分錄取比例較高,一次投檔完成招生計劃并不理想;高職??婆螣o考生填報和降分錄取的院校以及無法完成招生計劃的比例更高,其中,民辦高職??圃盒]^多無法完成招生計劃,公辦高職??普猩浫∏闆r明顯好于民辦高職???。著名教育專家熊丙奇也認為,從目前來看,陷入生源危機的學校,主要是在民辦高職高專。④

3.新生報到率呈下降態勢,民辦高校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很多民辦高校好不容易完成或部分完成了招生計劃,向新生發放了錄取通知書,但很多新生沒有如期來校報到,棄學現象明顯增多。據云南省教育廳相關處室的初步摸底發現,2012年云南省內民辦??圃盒F骄某醮螆蟮铰蕛H在30%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錄取了10個人,大概只有三四個人到校報到。而省內公辦??圃盒5某醮螆蟮铰氏鄬^高,大概是民辦??圃盒蟮铰实囊槐兑陨?,平均在70%左右,其中,在昆明的公辦??圃盒5膱蟮铰氏鄬σ咭恍?。而第三批民辦本科院校的報到率則整體在80%~90%。⑤據湖北省教育廳統計,2010年湖北高招錄取36.6萬人,有3.5萬人放棄報到,當年報到率低于90%。安徽省教育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 年該省本科報到率約為90%,??茍蟮铰蕛H80% 左右,⑥其中民辦高校新生報到率明顯低于公辦高校。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不少省區市的??圃盒W畹涂刂凭€很低,甚至降到150左右(高考總分750分),上大學幾乎沒有分數門檻,已經到了只要考生愿意上都能上的地步。如果說民辦高校招生計劃不能完成是遇到了生源數量危機,那么不計分數、濫竽充數式地拉攏考生入學,則是遇到了真正的生源質量危機。

二、民辦高校生源危機的形成原因

民辦高校生源危機的形成原因非常復雜,既有客觀原因、歷史原因、自然原因、國內原因,又有主觀原因、現實原因、社會原因、國外原因,主要與人口政策、教育制度、招生政策、就業形勢、留學政策、資源配置、培養成本、區位優勢、城市規模、歷史積淀、觀念認識等諸多問題相關。

1.人口出生率的整體下降,民辦高等教育的過度擴張。民辦高等教育的生源數量危機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國的計劃生育國策。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貫徹實施,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適齡入學人口數量不斷減少。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1978~2012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在1987年達到峰值23.33%,以后總體上呈現逐年下降態勢,直至2012年下降為12.10%。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各級各類在校學生人數肯定相應地減少,“從小學到高中,最近10年,我國教育系統經歷了生源的整體下降。中小學??倲祻?0世紀末的70萬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40萬左右,在校中小學生總數從2.7億下降到2億左右”⑦。與此相對應,高考報名人數在2008年達到峰值1050萬以后,也呈現逐年減少的態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各類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數量增加顯著。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21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共計2198所,其中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等學校424所(其中民辦本科99所,民辦???25所),具有民辦高等教育性質的獨立學院303所;全國成人高等學校共計298所,其中民辦成人高等學校1所。⑧由此可見,各地各級各類納入統招計劃的民辦高校數量已經達到727所。近年來,不少地方高校忙于增設、升格、合并、改名,高校包括民辦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擴大了招生規模。雖然日益增多的民辦高校為考生和社會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資源,但也存在規??刂葡鄬κд{的問題,民辦高校自身的過度擴張很大程度上加劇了生源危機。

2.高校招生錄取政策的限制,民辦高校低位錄取批次的特殊安排。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制度和高校招生錄取政策的限制,無論是招生指標的爭取還是招生批次順序的設定,民辦高校在與公辦高校爭奪生源時存在地位嚴重不平等和制度嚴重束縛的狀況。在招生指標上,由于傳統思維慣性和政策歧視,民辦高校比公辦高校更難獲得教育主管部門的同意而增加招生計劃,這也導致民辦高校很難擴大生源。特別是在招生批次順序的設定上,民辦高校處在招生的批次末端,在爭奪生源上處于天然的劣勢地位。按照我國現有的高校招生方案,招生批次一般按提前批次、第一批重點本科批次、第二批一般本科批次、第三批民辦本科和獨立學院三本批次、第四批高職和??婆雾樞蜾浫?,民辦高校一般只能在第三批次和第四批次搶到生源,然而高分優質生源早就在前面三個批次被公辦高校搶奪得所剩無幾,經過三輪篩選下來的生源質量不高、生源數量較少,而且剩余考生填報民辦高校的愿望嚴重弱化,入學積極性不高,這必然導致民辦高校的生源危機。以2012年安徽省高招為例,普通文理科一、二、三本批次錄取人數分別為45768人、84977人和37160人,普通文史科一本、二本、三本、高職??谱畹涂刂品謹稻€分別為577分、541分、512分、200分,普通理科一本、二本、三本、高職??谱畹涂刂品謹稻€分別為544分、478分、431分、200分,可見民辦三本高校和高職??茻o論在招生人數和招生分數上都與公辦一本、二本高校存在較大差距,搶奪生源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處于先天不利的地位。

3.高等教育質量需求層次的提升,民辦高校先天不足的消極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從過去的精英教育階段逐漸邁入大眾教育階段,參加高考已經從過去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變成“條條大路通羅馬”,考生和家長對上大學的需求已經從過去的“能上學”轉變成“上好學”,高校招生也已經從過去的生源“任我挑”狀態逐步轉變成“我被挑”狀態。隨著高等教育資源的供給日益豐富、考生和家長對高等教育質量的需求層次明顯提升,學生可供選擇的上學機會明顯增加,對高校的檔次要求也明顯提高,部分家長更愿意把子女送到國外留學,以便能夠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據統計,從2008年起,出國留學人數連續4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1年達到34萬的歷史記錄。這34萬人中,近一半是出國讀本科。⑨出國留學人數增多,分流了一大批國內(包括民辦)高校的生源,而在國內(包括民辦)高校遭受由生源危機帶來的經濟危機的同時,“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僅每年支出的學費、生活費為所在國做出的‘貢獻’美國290億元、澳大利亞900億元、英國200億元”⑩。另外,一部分高考考生放棄填報志愿和入讀民辦高校,原因在于他們希望能夠就讀更好的公立高校,因而他們寧愿選擇復讀再考。以湖南省復讀生為例,據統計,“高考復讀率近年來持續上升。2012年,全省考生36.3萬人,其中往屆生(復讀生)6.4萬人,占17.6%,為近三年來最高,幾乎參加高考的5個學生中就有1個是復讀生”11。由此可見,日益增多的留學人數和較多的復讀生是導致民辦高校生源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社會競爭加劇,民辦高校不僅學費偏高而且培養出來的學生社會認可度不高,民辦高校大學生不僅就業困難而且就業質量不高,這也是導致部分高考考生棄考棄學,寧愿選擇高中畢業后直接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考考生不愿意報考和入讀民辦高校,不能完全歸咎于考生和家長的挑剔以及社會的歧視,關鍵還在于民辦高校存在先天教育資源的不足。云南省教育廳民辦教育處處長曾傳虎認為:“一些民辦高校面臨招生難,主要是因為辦學沒有特色、質量不高等原因?!?2

三、民辦高校生源危機的多重影響

從教育、經濟、社會、政治等多重角度來看,面對生源危機,利益受損的不僅僅是民辦高校,其放大的負面影響還會波及高考考生和在校學生及其家長、公辦高校、教育主管部門、社會公眾等更多主體。

1.高校之間生源搶奪更加激烈,民辦高校惡性競爭事件頻發。為應對生源危機,部分民辦高校不擇手段地拉攏生源,導致民辦高校惡性競爭事件頻發,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教學秩序和社會秩序。當前民辦高校的招生亂象主要表現為:一是擴大宣傳和虛假宣傳。有的民辦高校故意夸大辦學實力,虛報學校師資力量、教學硬件、辦公條件、實驗設備、食宿環境、獎助學金、就業率、考研率、出國留學率等;有的民辦高校故意混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成人教育與全日制教育、??平逃c本科教育等不同教育層次的界限;有的民辦高校甚至以所謂“內部指標”“機動名額”“內部指標”“點招指標”“計劃外指標”“自主招生”“更改分數”“內部有人”“聯合辦學”“聯合培養”“包就業”“假畢業證書”等多種借口進行招生詐騙。二是中傷同行。由于民辦高校之間存在直接的生源競爭關系,因此,為了吸引考生報考各自學校,有些民辦高校不惜造謠中傷同行,故意貶低同行的辦學聲譽和辦學實力以便達到有意抬高自己的目的,招生人員甚至為了拉生源而大打出手。三是拿回扣買生源。與教學科研環節相比,民辦高校更重視招生環節,每到招生季節,大打招生宣傳戰,招生任務分解到招生辦及其他行政人員乃至每個專職教師,動員在校學生停課參與招生,采取嚴格的超額有獎和未完成懲罰的目標考核體制,采取類似傳銷的方式招生,不惜實行招生拿提成和拿回扣買生源的做法,甚至出現惡意篡改考生志愿的現象。據有關媒體報道:“濟南一民辦高校掀起招生總動員,不少學生成為該校招生,每人要完成1~2人的招生指標,招生‘業績’與獎助學金等評優活動掛鉤,甚至可以申請學校的免考,而且受過處分的學生,招生3人以上,還可申請撤銷處分”,民辦高校對此還美其名曰為“學生社會實踐一部分”。13

2.多種主體的合法權益受損,民辦高校監督管理更加困難。民辦高校在招生環節上的虛假宣傳和惡性競爭行為損害了自身的辦學聲譽,即使能夠拉攏超低分的學生入學勉強湊數,但民辦高校生源質量的下降將會導致學校教學組織困難,教師教學熱情受挫,人才培養水平下降,學生就業競爭力不足。因此,民辦高校招生、教學、就業每個環節的惡性循環將會使民辦高校的公眾認可度進一步降低,使考生及其家長的報考欲望進一步弱化,從而惡化了民辦高校整體生存發展的環境。山東社科院省情綜合研究中心了《2010年山東民辦高校公眾滿意度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考生和家長對民辦高校的現狀及前景卻并不樂觀。3875份有效問卷中,有40.25%受訪者認為目前民辦高校魚龍混雜、良莠不齊,37.56%的受訪者認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而僅有8.72%受訪者人對民辦高校的發展持樂觀態度”14。另外,部分民辦高校的非法招生行為和低劣的培養質量將會導致高考考生及其家長、教育主管部門、公辦高校、社會公眾等相關主體的利益同時受損。首當其沖的是考生及其家長,他們由于民辦高校的欺騙性宣傳不僅被迫接受劣質的高等教育,付出高額的學習費用,而且浪費了寶貴的青春年華,失去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對于教育主管部門來說,一方面,對民辦高校的監管將面臨更大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也將面臨來自社會公眾和考生及其家長的更大社會輿論壓力,否則將會導致教育主管部門權威的侵蝕、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錯亂、高等教育大眾化方向的迷失,甚至將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執政黨的執政合法性。特別是倒閉后的民辦高校的生源分流和安置問題是一個棘手問題,如果教育主管部門處理不好,很可能誘發大規模的,將會直接增大地方政府維穩的壓力。

3.高等教育資源將會閑置和浪費,民辦高校將瀕臨破產和重組。公辦高校的辦學經費有教育主管部門的公共財政經費投入為保證,而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學生所繳納的學費。生源危機對民辦高校來說就是經濟危機和生存危機,它直接關系到民辦高校的生死存亡。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少民辦高校由于無人報考、報考不足或入學報到率不足,不僅導致大量的招生計劃和指標浪費,而且導致民辦高校前期的投入無法及時收回。很多民辦高校在以前生源較好的情況下做了大量的校舍建設和師資引進等前期投資,而這些投資資金不少來自銀行貸款,一旦因為生源危機引發資金鏈斷裂,民辦高校不僅面臨校舍的閑置、師資的過剩、教學質量的下降、學生及家長的憤恨、社會輿論的指責、整體聲譽的損害,而且將面臨直接倒閉的風險。如民辦高校青島飛洋職業技術學院,占地約1500畝,投資上億元,教職工最多時達到800多人,在校生規模曾經達到1.6萬人,曾經是青島乃至整個山東招生規模最大的民辦高校,可是2012年該校計劃統招3000多人,只有46人投檔,最后實際只能招到300人。該校開設有37個市場緊缺、熱門統招專業,平均每個專業不足10個學生,15教師也已經被裁撤到只剩250人,瀕臨破產的邊緣。由此可見,生源危機對民辦高校自身的利益沖擊最大、最直接和最明顯。生源危機對民辦高校自身來說幾乎是負面影響,但是對于整個高等教育來說也有正面影響,那就是民辦高校生源的外在壓力將會促使教育主管部門推動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高考招生錄取體制的改革,導致民辦高校的洗牌重組與高校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民辦高校生源危機的應對措施

1.政府推進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民辦高等教育規模適度控制。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勻,不同地區存在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高校,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整體辦學實力差距較大。民辦高校雖然先天不足,也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但在彌補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滿足社會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需求等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從長遠的角度看,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將會從中小學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逐漸向高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過渡,政府應該大力提高公共教育均等化服務水平,普及高中十二年制義務教育,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為民辦高校提供更多的生源。一方面,政府應該重視民辦高校在公共教育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在貸款、稅收、用地等方面給予便利和優惠;另一方面,政府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要合理規劃民辦教育的發展方向,適度控制民辦高等教育規模,有效抑制民辦高校過度擴張的沖動,對具有合法招生資質的各級各類700多所民辦高校,加強資質審查、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教育部近年來連續在其官方主頁上公布“暫停招生(紅牌)和限制招生(黃牌)高等學校名單”,其中不少是民辦高校,這也是教育部對民辦高校加強監管、督促整改和控制招生規模的一種有效措施。2013年4月15日,經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教育廳出臺《關于“十二五”期間高等職業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著力加強高等職業學校設置管理,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該意見提出,從現在起到“十二五”末期,安徽省原則上不再新增設高等職業學校,16這也是從源頭上控制包括民辦高等職業學校在內的所有高職院校數量的一種權宜措施。另外,立法機關需要修訂和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規,規范民辦高校破產和重組程序,從實體和程序上完善民辦高等教育的規制措施。

2.教育主管部門推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民辦高校獲得充分辦學自。民辦高校的整體生存和發展環境不佳,部分原因是現有的高等教育體制特別是招生體制束縛了民辦高校的發展。即使現階段教育主管部門無法為民辦高校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也應該在體制上給予松綁,提供更多的政策優惠。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積極推進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高招錄取制度改革,賦予包括民辦高校在內的所有高校充分的辦學自,打破高校層次和等級限制,加大招生市場秩序監管,建立“多次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考試新格局。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穩定規模,保持公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規模相對穩定,高等教育規模增量主要用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擴大民辦教育和合作辦學”。教育部在控制高等教育規模的同時向民辦高校適當傾斜,在招生體制上進行改革,給予民辦高校更多的招生自和招生名額。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為民辦高校提供了一定的招生自,但是自主招生名額占整個招生計劃總數的比例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民辦高校辦學的需要。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高考錄取政策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分級考試錄取,即本科層次與??茖哟畏珠_考試錄取,甚至注冊入學。2011年,江蘇26所高職開始試行注冊入學,山東省教育廳也宣布2012年本科與高職入學考試分離。許多地區也對高職和民辦院校注冊入學的可行性進行研究,17這也是對改變沿襲已久的“一考定終身”制度的大膽探索和有益嘗試,既減輕了考生參加高考的心理壓力,為考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資源選擇空間,也從招生體制上為民辦高校緩解生源危機提供了契機。

3.社會公眾理性對待高等教育,民辦高校堅持走內涵式辦學之路。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關系到高考考生及其家長、用人單位、社會公眾、政府部門等多方面的利益,還關系到整個社會教育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和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應對生源危機并非民辦高校一方之責,根本出路在于利益相關方形成多重有效合力和共同參與治理的機制。高考考生及家長應克服認識偏差和急功近利的情緒,正確對待高招錄取工作并理性選擇民辦高校及其專業;社會公眾和用人單位積極參與高等教育制度和招生體制改革探討,糾正對民辦高校及其學生的認識偏見,為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生源危機的解決提供建設性意見,為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民辦高校自身需要在招生、教學、就業等諸多環節練好“內功”,堅持走內涵式辦學之路。民辦高校應立足于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在專業設置上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揚長避短,發揮其他公辦高校所不具備的辦學自,主要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努力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社會和產業急需的短線專業和新興專業,避免設置其他公辦高校專業已經布點較多、在校學生較多、就業比較困難的長線專業和傳統專業;另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積極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強化教學管理和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增強學校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考生關注和報考??傊?,提升實力和誠信辦學才是民辦高校應對生源危機的根本之策。

[注釋]

①參見青年人高考網2012年6月7日的“全國歷年高考報名人數及錄取率統計”一文。

②參見中國教育在線2012年5月30日的“4年下降140萬,高校生存危機迫在眉睫”一文。

③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高招錄取工作圓滿結束,錄取率首次超過80%[EB/OL].,2013-06-27.

⑨參見中國教育在線2012年5月30日的“教育國際化是化解生源危機的機會”一文。

⑩賀涵甫.高考“三放棄”現象日益突出[N].廣州日報,2012-06-15.

11參見中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網站2012年11月9日的“2013湖南高考報名人數,湖南復讀生報名人數增加”一文。

12劉超.新生報到率僅3成,生源危機逼近云南民辦二專[N].春城晚報,2012-10-24.

13胡立豐,彭梅桂.生源緊張還會持續,招生亂象如何遏制[N].瀟湘晨報,2012-07-11.

14臧旭平,于小陽.民辦高校調查:教師身兼9門課程,臨時抱佛腳[N].青島早報,2011-07-27.

15種昂.民辦高校生死劫[N].經濟觀察報,201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