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22:07: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氣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上升為法益的生活利益中,包括物質方面的財產利益等;生命財產方面的利益包括健康利益等;相應的環境方面的利益上升為刑法利益層面后,即應出現相應的環境法益。環境法益是刑法中關于環境方面的利益表達和實現,而我們現代社會,由于生活層次的不斷提升,環境方面的利益要求也就不斷變化。如傳統型能源企業在進行生產活動中,會消耗大量的傳統能源,例如煤、石油,一方面由于技術公關會使得在此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料;另一方面可能造成能源開發過度,導致能源危機;再者也可能造成大氣、水體和土壤污染,如果此時我們只將其行為侵犯的客體定性為環境法益,則無法明確使行為人認識到其危害行為具體侵犯的環境法益中的具體類屬。筆者認為應該將環境法益進行細化,從而形成不同類屬的具體法益,其理由如下:
(一)任何事物都是地球生態圈的組成部分
部分功能的毀損有可能導致整體功能的異常。最常見的事例就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而溫室效應又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從而會有海平面上升、病蟲害增加、相應的沿海城市還有被淹沒的可能、南北極生物圈變化,氣候異常又可能給農耕等農作活動帶來損失。因而在鑒定環境法益的時候,不能著眼于整體,而應將目光微觀化,這樣才更有利于微觀的環境法益訴求得到實現,從而保障宏觀的環境法益,即整個生態圈法益的和諧可持續實現。
(二)當大環境受到污染時
其不同組成部分的法律保護途徑和治理方式也就有所不同,這種細化方式能夠為歸責提供理論支持。例如,A地區的污染情況比較復雜,同時在A地區既存在可能造成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的不同企業,如果環境法益的客體不明確加以區分的話,就存在判斷可能侵犯的客體不明確的情況。如果將環境法益具體細化為水體法益、大氣法益、土壤法益等具體法益就將為定罪和歸責提供更明確的依據。
(三)我們國家地大物博
各地區的污染類別有所差異。北方主要是陸地地區,空氣污染的可能性大于南方沿海地區,北方冬季的煤電取暖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況;而南方沿海地區,由于靠近海洋,港口、海運作業造成的海洋污染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將不同環境組成的客體,具體細化為不同的法益客體,這樣就能夠使法律運用者更具針對性地選擇適用條款,同時也使得環境污染者能夠根據具體的法律法規規定去使自己的行為更加適法。
(四)對不同污染類型進行區分有利于因地制宜
突出重點。如果將各環境組成部分細化為不同法益然后加以區分編排,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就應該高于噪聲污染、光污染、熱污染,這樣可以起到突出重點的作用,且根據客體的不同特點,建構不同的法律保護機制,以達到保護整體環境的目的。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應該將環境中的各組成部分,按類屬劃分為不同的法益客體,在此基礎上,著重對典型的環境領域中的犯罪進行法益分析。
二、環境法益分類細化的內容環境污染
早在人類文明出現就已然存在,只是當時人類的破壞行為小于環境的自凈能力,污染沒有明顯的惡性結果,隨著工業革命、信息革命開啟了現代生活,經濟的發展似乎從未與消費環境分開,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在二十世紀普遍存在,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當然那時的人類還沒有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后果,現如今環境污染的程度已超過環境本身的自凈能力,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新型的噪聲污染等已經使得人類不得不停下腳步去衡量發展與環境的量化關系。在眾多污染中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是人類致命攸關的三大污染,本文擬對這三種法益進行分析闡述。
(一)大氣法益
大氣法益可以從《大氣污染防治法》中找到相關的答案,2000年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許可制度;污染物排放超標違法制度;排污收費制度;防治特殊污染源、污染物的措施等等重要制度。但其制定的目的是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梢?,大氣法益就是保障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從而達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使我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在自凈能力范圍內代謝由工業社會造成的污染,對于造成大氣污染或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以及達標排放的收費都是對大氣法益的法律保障措施。當然情節嚴重,觸犯刑法的,應根據刑法分則第338條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二)水體法益
這里所說的水體法益是將海洋水體除外的。鑒于海洋對地球生物圈和氣候的特殊影響,因而應該將海洋水體的法益單獨分類,形成特殊的海洋法益,其內涵和外延應區別于非海洋水體,且根據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適用范圍也可以清楚分辨,海洋污染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本文的觀點是將環境組成的各不同部分按類屬分類,因而不將不同于一般水資源類屬的海洋法益進行分析。此處的水體法益僅指我國領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等地表水體以及地下水體的法律訴求,具體從水污染防治法中可得出水體法益為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以及對工業水污染、農業水污染、城鎮水污染、船舶水污染的防治,對水體法益造成侵害的,應同時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并視情節嚴重程度依據刑法追究相關責任。
(三)土壤法益
我國現階段還沒有頒布類似于《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專門針對土壤法益保護的法律法規。但從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可以得到土壤法益應是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土壤安全,保護人體健康和土壤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些利益訴求應是土壤法益的應有之義,關于處罰,除按照相關的法規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應追究刑法上的責任。
三、結語
篇2
試劑:HNO3、H2SO4、HCIO4、HCI(均為優純)HF(超純)。
2、操作步驟
采集樣品體積一般20—30m3。樣品前處理方法(個別略有改動)如下。
(1)硫酸-灰化法[1]樣品膜置入石英坩堝,加2Ml0.7%H2SO4,玻璃棒攪攔使樣品充分潤濕,浸泡1h,然后電熱板上加熱小心蒸干,將坩堝置馬福爐400±10℃;加熱4h,至有機物全部灼燒盡停止加熱,冷至室溫。再加1mLHNO3及少量去離子水,小心加熱轉入四氟坩堝,加4—6滴HF,在電熱板上(鋪石英砂)小心加熱至盡干,用0.01molHNO3溶解,轉移定容15Ml。
(2)常壓消解法[2]用不銹鋼剪刀將樣品膜剪成小塊,放入200mL三角瓶中,加2mLH2SO4,8MlHNO3,瓶口放置小玻璃漏斗,在電熱板上加熱至膜完全炭化,取下冷卻。用水吹洗瓶壁,再加入3mLHNO3,2MlHCIO4,繼續加熱至溶液清亮(炭末除盡再加HNO3,HCIO4)取下漏斗,將溶液蒸至冒SO3,白煙,近干,冷卻,加0.1molHNO3少許,微熱使殘渣溶解.轉移定容15mL。
(3)高壓消解法[3]將樣品膜置入四氟乙烯瓶,加入HNO32Ml,H2SO4,0.5mL,HF1mL,擰緊不銹鋼外套,置入干燥箱于190±5℃保溫3h左右,冷卻后取出四氟瓶置鋪有石英砂的電熱板上敞口加熱,先緩慢加熱后提高溫度至180℃左右趕酸,冒白煙近干,用0.2mL。
(4)索氏提取法[4]將樣品膜卷成筒置于索氏提取器內,蒸餾瓶中加入1:1HNO3100Ml,迥流3h,待冷卻后移入燒杯中濃縮并蒸干,再用1%HNO3溶解轉移定容15Ml。
測定方法:塞曼效應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結果與討論
1.空白值比較
2.試劑連同空白濾膜一并按上述四種方法處理測定,結果見表1。
3.微量痕量分析空白值高低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精密度。本實驗四種前處理方法;索氏提取法由于用酸量大(100Ml1:1HNO3),各元素空白值普遍較高(實驗直接用優純HNO3,未再提純),部分元素如Cu等由于空白值高致使樣品無法測定。高壓消解法,硫酸-灰化法酸用量少,又避免了沾污,空白值均較低,對于不易被沾污的元素如Be,Co等,空白值各方法普遍較低。
4.方法回收率(準確度)比較
將已知量元素的標準溶液點入濾膜上(Be為0.050/μg,Cd為0.075μg.其他元素為0.75μg.接近實際樣品中各元素含量范圍).在烘箱內小心烘干,然后分別用上述四種方法處理后測定(見表2)。
高壓消解法,常壓消解法各元素的回收率都比較滿意;硫酸-灰化法Cu、Cd等元素回收率偏低,可能是灰化損失所致;索氏提取法由于空白值高,Cu元素元法測定,Ni;回收率偏高。四種方法整個回收率范圍在81—119%。
5.精密度比較
大氣顆粒物,限于設備條件很難取到完全一樣的多個樣品,其精密度試驗采用空白膜加標準溶液(絕對量為0.05-0.75μg范圍)平行9次(分二批)消解后測定,見表3.
高壓消解法各元素精密度都比較好,元素Be,Co四種方法精密度均較好.這兩種元素各四種方法空白值較低,決定了它的精密度。
6.樣品測定
將樣品濾膜等分4份,使之重量相互誤差很小,分別用上述四種方法消解處理測定(表4)。
多數測定結果有較好的一致性,個別樣有差別,索氏提取法測部分元素結果偏低,如Be等,是提取不完全所致。
7.各種消解方法的優缺點
各種消解方法的優缺點見表5。
表1空白值比較(μg/L)
元素-方法
Cu
Pb
Cd
Cr
Be
Co
Ni
高壓消解
平均值vc%
1.7
5.7
1.6
17.1
0.18
13.3
5.4
5.3
0.07
24.8
0.4
16.0
1.8
10.1
高壓消解
平均值vc%
2.6
15.5
2.7
27.1
0.55
5.6
6.2
9.5
0.09
35.8
0.5
18.2
2.7
7.1
硫酸灰化
平均值vc%
2.7
4.0
2.9
8.1
0.11
28.8
4.2
10.9
0.05
23.3
0.5
24.0
1.6
2.1
索氏提取
平均值vc%
77
30.7
16.8
10.1
1.18
27.8
6.4
23.6
0.13
20.1
1.1
25.0
5.2
6.4
注:平均值為三組空白值,每組至少平行2個樣品。
2四種方法回收率比較
高壓消解法
常壓消解法
硫酸灰化法
索氏提取法
Cu
加標量(μg)
測得量(μg)
回收率(%)
0.75
0.740.760.690.71
9910192950.75
0.720.830.790.65
9611010587
0.75
0.700.650.630.77
938784103
Pb
加標量(μg)
測得量(μg)
回收率(%)
0.75
0.740.750.770.73
9910010397
0.75
0.780.690.830.61
1049211081
0.75
0.710.750.800.83
95100107110
0.75
0.850.850.850.60
11311311380
Cd
加標量(μg)
測得量(μg)
回收率(%)
0.075
0.0860.0870.0880.088
115116117117
0.075
0.0810.0880.0830.086
108117111115
0.075
0.0640.0630.0740.075
858499100
0.075
0.0870.0800.0810.078
116107108104
Cr
加標量(μg)
測得量(μg)
回收率(%)
0.75
0.720.700.700.71
96939395
0.75
0.710.840.820.67
9511210989
0.75
0.710.790.680.72
951059196
0.75
0.740.790.800.68
9910510791
Be
加標量(μg)
測得量(μg)
回收率(%)
0.050
0.0530.0520.0510.053
106104102104
0.050
0.0490.0510.0510.050
98102102100
0.75
0.700.750.740.68
931009991
0.050
0.0480.0530.0520.052
96106104104
Co
加標量(μg)
測得量(μg)
回收率(%)
0.75
0.750.740.750.73
1009910097
0.75
0.740.750.780.75
99100104100
0.75
0.750.720.890.83
10096119110
0.75
0.740.740.740.70
99999993
Ni
加標量(μg)
測得量(μg)
回收率(%)
0.75
0.680.700.700.75
919393100
0.75
0.740.830.740.62
991109983
0.75
0.750.720.890.83
10096119110
0.75
0.880.78
117104
環境科學表3四種方法精密度(CV%)比較
元素-方法
Cu
Pb
Cd
Cr
Be
Cp
Ni
高壓消解法
5.9
7.1
2.9
2.3
2.8
3.1
5.8
常壓消解
13.2
11.8
7.0
11.3
4.1
4.7
9.6
硫酸灰化
8.1
8.9
11.9
7.9
5.8
5.2
8.1
索氏提取
14.5
8.1
9.2
4.6
6.0
27.9
表4樣品測定結果比較(μg/m3)
元素
樣號
高壓消解
常壓消解
硫酸灰化
索氏提取
Cu
1#-1
1#-2
2#-1
2#-2
3#-1
3#-2
0.066
0.025
0.032
0.025
0.026
0.025
0.065
0.034
0.042
0.033
0.037
0.036
0.081
0.023
0.029
0.021
0.030
Pb
1#-1
1#-2
2#-1
2#-2
3#-1
3#-2
0.038
0.037
0.085
0.039
0.037
0.038
0.047
0.024
0.094
0.045
0.040
0.037
0.054
0.035
0.043
0.053
0.045
0.052
0.027
0.074
0.045
0.050
0.039
Cd
1#-1
1#-2
2#-1
2#-2
3#-1
3#-2
0.00050
0.00050
0.00182
0.00064
0.00081
0.00069
0.00049
0.00037
0.00116
0.00065
0.00066
0.00054
0.00083
0.00040
0.00059
0.00083
0.00059
0.00075
0.00051
0.00126
0.00068
0.00116
0.00095
Cr
1#-1
1#-2
2#-1
2#-2
3#-1
3#-2
0.066
0.023
0.031
0.026
0.036
0.074
0.034
0.043
0.044
0.033
0.039
0.053
0.021
0.024
0.025
0.032
0.036
0.018
0.017
0.016
0.016
0.021
Be
1#-1
1#-2
2#-1
2#-2
3#-1
3#-2
0.0019
0.0008
0.0014
0.0011
0.0010
0.0013
0.0017
0.0008
0.0013
0.0011
0.0009
0.0012
0.0014
0.0007
0.0009
0.0009
0.0011
0.0010
0.0005
0.0008
0.0007
0.0006
0.0008
Co
1#-1
1#-2
2#-1
2#-2
3#-1
3#-2
0.012
0.005
0.009
0.008
0.006
0.007
0.017
0.006
0.010
0.008
0.007
0.008
0.011
0.005
0.007
0.006
0.007
0.010
0.004
0.008
0.006
0.006
0.007
環境科學
元素
樣號
高壓消解
常壓消解
硫酸灰化
索氏提取
Ni
1#-1
1#-2
2#-1
2#-2
3#-1
3#-2
0.053
0.019
0.022
0.068
0.019
0.030
0.050
0.021
0.027
0.024
0.018
0.022
0.053
0.021
0.027
0.025
0.031
0.066
0.023
0.020
0.040
0.023
0.045
表5各種消解方法的優缺點
優點
局限
高壓消解法
設備簡單,操作容易,試劑用量少(單樣耗酸3.5mL)空白值低,避免沾污,樣品處理完全徹底,清密度好,準確度高,適用于同時處理大批量樣品(一批至少20個樣品)樣品處理周期稍長
常壓消解法
設備簡單,操作容易,試劑用量15mL準確度尚可,工作周期短,可大批量處理樣品
易沾污,精密度欠佳試劑用量稍多
硫酸灰化法
試劑用量少,(單樣3-4mL)空白值低,樣品處理徹底,清密度、準確度滿足要示
設備昂貴,操作繁,工作周期長,處理樣品批量小,(受設備限制)部分元素損失
索氏提取法
篇3
大學生作為國家培養的重要人才,他是社會發展的先驅力量,是進行社會創新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是應該予以大力支持的。但是,現今的情況是,關于大學生創業的導向機制并沒有完善,整個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認可度不高,缺乏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引導和支持。社會沒有提供相關的保障機制,家長很多也不贊成學生自主創業,這就無形之中,阻礙了創業教育實踐的開展。
二、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
(一)政府應該對創業教育展開進一步的引導和保障就業問題是關乎我國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而創業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就業難的問題,所以,政府必須要制定一系列的規劃和規章制度,來引導高校的創業教育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而且,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證創業教育進展的規范化和有效性[3]。
(二)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正常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家庭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開發,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就能很好的為學生的創業教育提供一個引導作用。家長應該通過平常的言行舉止,對學生起到一個榜樣模范作用,家長要注意實行正確的家庭教育,鼓勵他們開拓創新,用于冒險,敢于自我拼搏和奮斗。
(三)大學生應該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主動接受創業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傳統的關于創業教育的看法,跟隨時展的潮流和趨勢,充分的發揮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這可以通過對大學生展開積極的培訓活動,讓他們認識到當前的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階段開始走向大眾化,學生必須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自覺地接受創業教育理念,并且積極地參與到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各種校園活動中,以便形成一種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四)營造良好的全民創業的氛圍,培養和諧的社會創業環境當前,社會并沒有對學生的自主創業有一個重要的認識,還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這就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各種渠道的宣傳教育,加強政府部門對創業教育相關活動的開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和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一個良好的關于創業的環境,有效的對學生進行組織和引導,讓他們能夠積極的投入到社會的全民創業浪潮之中。
三、結束語
篇4
強化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優化資源配置。根據學校對各學科發展的定位,結合學科發展的特色和需求,在充分整合現有大型儀器設備資源的基礎上,做好大型儀器設備的配置規劃工作。對于通用性強、開放共享程度高的大型儀器設備,由學校管理部門組織實驗室建設委員會統一規劃和定位,搭建校級的專管共享平臺。將大型儀器設備購置的各類經費來源統一歸到設備管理部門,統籌規劃、分布實施,嚴格把好大型儀器設備的入口關。同時,積極探索多種共建共享模式和設備調研論證體系。
1.1學院間的共建共享模式
按照傳統的觀念,誰獲得建設經費就由誰支配,各自為政地搭建教學實驗平臺、學科建設平臺和科研實驗平臺,建立力量分散,資源有限。這樣做,部分項目沒有后續的經費保障,很難達成預期的建設目標。因此,建立學院間共建共享模式十分必要,購置大型儀器設備時,在學院間實現合理搭配,搭建公共平臺,共建共享,避免重復購置。這樣既能節約建設經費,又能避免使用機時不滿而造成的閑置和浪費,同時,還能將有限的建設經費投入到刀刃上,有利于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有利于學科建設和發展。
1.2課題組間的共建共享模式
由于科研經費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導致利用科研經費購置的大型儀器設備幾乎沒有開放共享,但是,其利用率又普遍偏低,存在部分課題組因經費不足而無能力購置需要的大型儀器設備的情況。因此,學校應制訂政策鼓勵并大力推行具有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課題組,采用課題組間共建共享的組合建設模式,共同出資、專管共享,避免重復購置。這樣,既能解決經費不足和利用率偏低的問題,又能節約大量的實驗用房和人力投入,同時,通過有償使用為設備的正常運行、維護保養和維修提供后續的經費保障,使設備能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進入良性循環。
1.3學校與課題組間的共建共享模式
積極探索出一種學校和課題組共同出資購置大型儀器設備,學校指定專人管理的共建共享模式,鼓勵課題組利用科研經費購置大型儀器設備,改善教學、科研條件。這類儀器要優先滿足課題組科研實驗的需要,同時,也無條件地對校內外實行開放共享。由于課題組在購置大型儀器設備時要出資,所以,這種模式既能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又能充分調動課題組科研人員在做設備建設規劃和調研、論證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心。由此可見,這是一種學校和課題組雙贏的共建共享模式。
1.4建立科學的調研論證制度
大型儀器設備購置前的調研、論證結果直接影響到了其后期的使用效益,調研論證不充分、選型不準確可能會使采購回來的設備不能滿足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導致利用率低下,甚至出現閑置和浪費的情況。鑒于此,學校應建立科學的調研、論證制度,設立調研、論證專項經費,確保調研、論證落到實處。將大型儀器設備購置的必要性、技術的先進性、預期使用效益、開放共享的可行性、后續經費保障的來源和技術隊伍保障等內容作為學校論證的重點,確保購置的大型儀器設備一定是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所需要的設備,杜絕因前期調研、論證不充分導致使用效益差或閑置和浪費的情況發生。
2加強制度建設
通過強化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確保購置的大型儀器設備是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實際所需的設備,是實現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提高設備利用率和投資效益的基礎。與此同時,要真正做到開放共享,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地方經濟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另外,還需要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激發大型設備管理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
2.1加強技術隊伍建設
我國高等學校儀器設備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高校應配備數量足夠、層次結構合理的技術隊伍,確保高精尖大型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轉,充分發揮設備的使用效益。因此,應高度重視大型儀器設備的技術隊伍建設,在該人群的崗位待遇、職稱評聘、職務晉升和培訓安排等方面制訂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確保實驗技術隊伍具有良好的待遇和發展空間。通過實施“實驗隊伍培訓計劃”“實驗室中青年骨干培養計劃”“實驗人員可以評聘正高職稱”等一系列措施,培養一批基礎理論扎實、具有較高業務水平和創新精神的實驗技術隊伍,確保大型儀器設備的操作、維護保養、功能開發和升級改造,創造性地開展實驗研究和對外服務。同時,鼓勵攻讀學位,加強校內外同行的交流,以此來提升技術隊伍的業務素質。凡是有利于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管理隊伍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的路徑,都應積極探索。
2.2完善經費管理和分配制度
日常運行、維護和維修的經費保障是大型儀器設備保持良好運行狀態的前提。設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基金和維修基金,制訂科學、合理的大型儀器設備有償使用收入分配制度是各高校公認的有效手段。設備管理部門應主動思考、積極爭取,多渠道籌集資金,充實開放基金和維修基金。同時,要合理制訂大型儀器設備有償使用收入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必須遵從有利于提高設備管理者的積極性和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利用率的角度出發,將大型儀器設備的運行、維護和維修所需經費形成制度化、常態化的投入機制。
2.3建立和完善獎懲制度
以大型儀器設備效益評價為基礎,建立和完善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制訂一系列的獎懲制度。比如,將效益評價結果納入管理單位的績效考核指標,與管理單位的績效獎金掛鉤。對于共享率和使用效益高、為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作出突出貢獻的,制訂專項獎勵政策。同時,協調、配合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將效益評價結果作為管理者職稱評聘、職務晉升、考核評優的重要依據。對于效益評價差、拒絕共享的管理單位和管理者,視其情況給予批評和警告,甚至可以調整管理者的工作崗位,對設備管理單位征收設備閑置占用費。另外,建立大型儀器設備換管制度,對于連續兩年使用效益差甚至閑置的大型儀器設備,將其納入大型儀器設備換管平臺,如果有其他教學科研單位需要,學校有權將其調撥給有需求的教學科研單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通過這一系列的獎懲措施,激發設備管理者和管理單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共享意識和責任感,主動思考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使用效益等問題。
2.4建立自主上機測試制度
建立和完善自主上機測試制度,以危險系數小、設備穩定性高、不易發生故障的大型儀器設備為入口,鼓勵大型儀器設備管理者對責任心強的學生進行培訓,當接受培訓的學生達到了培訓的目的,具備自主上機測試的能力時,就發放獨立操作技能證書,允許其預約后自主上機測試,也可聘請具備獨立操作技能的研究生參與到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和對外測試工作中,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服務時間,提高大型設備的使用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大型儀器設備管理者將從煩瑣的重復測試任務中解脫出來,重點開展大型儀器設備的功能利用、功能開發、新實驗和新方法等研究工作。
3“虛”“實”結合
搭建開放共享服務體系是整合散布于學科平臺、科研課題組中的大型儀器設備資源、推動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重要手段。但是,盲目地建設校級實體分析測試中心將受到管理意識、設備自身條件、技術人員配備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所以,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構建完善的共享服務體系,集中整合具備條件、通用性較強、具有一定先進性的大型儀器設備,建立院級、校級的實體化分析測試中心。對于暫不具備條件納入實體化分析測試中心的大型儀器設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虛擬共享服務平臺,實行專管共用,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為擴大儀器設備的使用和宣傳開拓新的空間,有效地解決了這部分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等問題。
4結束語
篇5
企業從創業期向成長期過渡后,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發生變化,產品制造、市場營銷等方面趨于完善,企業競爭能力逐步增強。經歷過創業期的努力,成長期階段產品研發與制造技術不斷成熟,生產能力與銷量提高,產品制造成本下降,產品在市場定價趨于合理;同時,新產品逐漸被客戶與市場接受,客戶群體穩定,企業營銷網絡或渠道構建趨于完善,營銷隊伍擴張,企業面臨廣闊的市場前景,企業整體經營風險隨著業務量、營銷網絡等方面擴張而逐漸降低。在銷售策略上,創業者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以及創業成功的經驗,從心理行為上有擴大企業規模的冒險精神,往往采取積極擴張的戰略,選擇有利于增加客戶群體、擴大市場份額的銷售政策,如放松商業信用條件、提升銷售服務質量、提高售后服務水平、改善產品品質等。成長階段的企業具有快速成長與擴張的潛質時,也存在種種困惑,比如企業管理體制、客戶的潛質風險、市場競爭風險、供應商服務能力、渠道管控能力等。企業在創業階段依靠價格、關系營銷、廣告效應等營銷手段取得一定成果,在企業擴張或市場份額增加后,創業階段的營銷手段可能存在局限性,對客戶關系管理、產品定價策略等方面投入不足,因此,企業進入成長期后改變營銷策略適應新的發展機遇顯得刻不容緩。進入成長階段后,產品、市場、客戶等方面都呈現擴張的趨勢,通過有效的營銷策略積極擴張市場對企業未來發展有重要作用,抓住有限的市場機會實現企業的迅速成長。
二、成長期制造企業大客戶營銷策略
1.識別客戶價值,辨別真正大客戶資源。企業在創業階段為了尋找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空間,通過各種方式開拓市場,千方百計地尋找客戶及構建營銷渠道,在這些客戶及渠道商的支持下度過了艱難的創業期。企業從創業期轉入成長期,自身產品、技術逐漸成熟,企業管理流程與企業文化趨于理性,可能發現現有的客戶群體及渠道商在某些方面制約企業發展,此時,衡量客戶對企業的價值、辨別高效的客戶顯得極為重要。在識別客戶價值與辨別高效客戶過程中采用RFM模型,RFM模型是衡量客戶價值與客戶為企業貢獻價值的重要工具及方法,通過某個客戶最近某個時間段得采購行為、購買頻度及購買金額三個指標來描述客戶價值,建立RFM客戶評價模型,根據模型得識別出來的客戶作為企業的大客戶進行重點管控。
2.調整組織結構,突破營銷資源局限。隨著企業發展規模的壯大,企業產品種類增加、客戶群體增加以及產銷量增加后,創業期分工不清的組織架構出現了企業內部部門溝通頻繁甚至職責推諉的現象,原有的一些職能已經逐漸模糊化,比如營銷過程中可能涉及一些產品性能的宣傳、售后服務過程中一些產品維修及客戶投訴需要質量部門來回復客戶,導致企業內部職責不清,往往出現客戶咨詢回復不及時、售后服務不滿意等現象。面對市場與客戶需求的變化,為了提高客戶服務質量與提高營銷效率,企業成立相應的大客戶服務部門或者設置專門的大客戶服務崗位,做到“一對一”或者“多對一”的服務模式,更好地協調企業內部資源及提升大客戶服務效率。
3.區分管理方式,提升大客戶服務質量。需要識別不同客戶群體的服務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客戶服務,以此提高客戶滿意度及忠誠度。根據大客戶分類情況,某類大客戶在供應商管理流程較為完善,可能涉及供應商篩選、產品送樣及現場評審等流程,這個流程中需要技術、質量、生產、物流等各個職能部門參與;相反,其他類別大客戶可能對質量、生產等模塊的關注較少,但對產品交付、應收賬款管理等內容相對關注,針對不同的大客戶營銷側重點有所差異,服務內容存在差異,選擇合適的客戶管理關系管理方式,對大客戶營銷的成敗尤為重要。
4.建立風險機制,降低大客戶營銷風險。大客戶可以為企業帶來品牌效應、重復購買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提升企業經營能力等種種好處,大客戶在其成長及成熟階段上升的發展趨勢下,依賴自身技術、研發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但是大客戶到了衰退階段往往將相應的經營風險轉嫁給供應商或經銷商等供應鏈上下游客戶,此時,大客戶可能為企業帶來風險或損失,企業建立相應的風險機制,識別大客戶存在的風險及制定風險規避策略來降低大客戶帶來的風險,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三、結論
篇6
論文摘要: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灌注式的教學模式一立比較通行,學生往往成為教學的客體。木文從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思出發,結合建構主義一些主要觀點,提出建構主義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有者深刻的啟示。
一、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反思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ness)”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把教師認真備課,講課內容豐富有條理作為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講解占去了課堂的主要時間,無法給學生的實踐提供足夠的機會,使學生成了語言知識的消極接受者。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在行為主義認識論基礎之上,認為學習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輸人過程,是通過條件反射建立牢固的“刺激一反應”(S---R)聯結,教學時,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檢測行為和預側行為,從而也就控制和預測學習效果。受行為主義理論的影響,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它抑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壟斷”了大部分發言權,而學生只是聽課和記筆記,幾乎沒有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產生不了成就感,因此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學習動力。第二,它不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Kraehen(1981)研究表明,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取決于學習者的語言習得系統,而加速該系統發展的前提是學習者必須有機會接觸足夠的可理解性輸人,并將這些輸人充分吸收。Krashen(1985)還指出:外語課堂的主要作用是創造箱人被吸收的環境,以促進語言習得。而以傳授語盲知識為主的課堂一方面很難提供足夠的輸人,另一方面,由于它只強調語言的形式和準確性,必然會導致學習者緊張,焦慮,致使輸人難以被吸收。第三、灌輸式模式妨礙了教與學雙方的溝通,使教師無法得到及時的反饋,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其結果必然事倍功半。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作為一種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普遍的關注。由于建構主義本身流派眾多,觀點各異,提出間題的角度、思考的方式、術語的使用等方面各不相同,存在著一些不同的思想主張,因此,作為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體系并沒有形式穩定的、清晰的體系,仍處在不斷發展的狀態之中。但是總的來說,建構主義者在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以及師生關系等問題上有許多共同之處,其觀點大致相同。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發展的,是內在構建的,是以社會和文化的方式為中介的。學習者在認知、理解、解釋世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在人際互動中通過社會性的協商進行知識的社會建構。教育關注的焦點也從教師的教學轉移到學習和學生知識的形成。它有如下特點:知識是學習者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主動構建的,既非直接來自主體,也非直接來自客體。知識并不是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學習是意義的生成過程,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他要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不能由其他人來代替。每個學習者都以原有的知識背景為基礎對新的信息進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識又因為新知識的進人而發生調整和改變。知識是在配合自身追求生存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形成演變。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人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知識積累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豐富的經驗。所以,教學不能無視這些經驗,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當作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來。教師應該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的支持者,教師的作用由傳統的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權威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商級合作者。教師還是學生積極建構知識的幫助者和引導者。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傳統的教學帶來一場教學的革命,教學的中心由教師向學生的轉移,注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自我分析評價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建構主義學習觀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建構主義闡述了認識的建構性原則,有利地揭示了認識的能動性。而我們以前更多地強調了認識的客觀性,而對認識的能動性認識不夠。所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大學外語教學有著深刻的啟示作用。
第一、教師的教學活動應從“雙邊”向“多邊互動”轉移。以行為主義為基礎的傳統教學理論對教學—教師(知識的傳授者)與學生(知識的接受者)之間的雙邊活動,只看到了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而忽視了認知主體的學生同伴之間的社會互動。建構主義把教學視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并且這種建構是通過與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其中,教師與同伴都是建構知識過程的合作者。學生同伴之間由原來的競爭關系變為更有建構性的合作伙伴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教與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和接受過程,而是包含了師生間社會和夕化的科學談話、相互作用和實踐以及學生主動地建構信息的過程,而且這種建構是通過新的知識經驗間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師應承認學生在外語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給予學生以“學”的主動權。但是在具體的大學歲語教學過程中,幾乎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逐詞朗讀、講解,學生則不停地抄筆記。整個過程中,學且主動學習,練習外語的時間很少,時向一長,學生則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改變這一現狀,大學英語教師應研究翻育學、教育心理學,自覺地對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批判地吸收,并合理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要擺脫行為主義思范的束縛。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建構主義非常強調學習環境在學習中的作用,認為“情景”“合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索。教師的作用不應僅局限于提供任務和促進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更垃通過他們之間的語言,為學習者創造好的學習氛圍,一種可以激勵學生學習和使學習變得輕松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該更加可能作為在社會和情景關系中發生的合作建構和再建構。這種環境將使一種作為知識建構和再建構以及獲得認識和遙解的、主動進行的語言學習活動變得更加容易(二2003)。
篇7
20世紀80年代,企業文化在國有企業界火了一陣子,但那時人們對企業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低水平、封閉型階段,“企業文化”常被認為單純是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加“文體活動”,也有人把“企業文化”當作一些大同小異的標語、口號或企業標志,因而企業文化并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也沒有真正發揮其推動企業持,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
企業文化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的價值理念,是企業制度安排和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因此,從性質上講,它不僅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導的價值理念,而是企業必須要執行的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從屬性上看,它是企業的價值理念,也就是企業的靈魂;從作用上看,它不僅僅是宣傳企業形象,而是注重解決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國有企業文化是國有企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真正內涵是一種經濟倫理,但縱觀企業文化的理論研究方法,企業文化不僅是經濟學、文化學方面的概念,而且還是影響和決定企業長遠發展的一種動力。正如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賈春峰所說:“我們常說企業文化是一種力,那么這個力有多大?這個力表現在哪些方面?從國內外一些企業文化搞得好的企業來看,企業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勵力,第三是約束力,第四是導向力,第五是紐帶力,第六是幅射力?!笨傊?,企業文化也是一種決定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普遍認為企業有產品就有客戶,20世紀90年代則認為企業有廣告就有銷路,而到了21世紀,由于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運行的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經濟具備了一些新的特征。經濟學家們從現代經濟的特征出發,給現代經濟冠以各種各樣的名稱,如新經濟、網絡經濟、信息經濟、開放經濟、速度經濟、環境經濟、虛擬經濟、服務經濟、軟件經濟等。在如此眾多經濟運行模式的角逐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建設好,就能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企業全體員工現代意識與企業個性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群體意識。它既是企業現狀的客觀反映,也是全體員工共同擁有的理念,具有獨創性、創新性、時代性,體現了企業發展中的務實、求實、求精的精神和追求。企業文化往往以簡潔而富有哲理,獨具特色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廠歌、廠訓、廠規、廠徽等形式形象地再現出來,給員工以理想、信念、鼓勵、榮譽、約束,使員工心靈深處引起共鳴,思想境界不斷升華,從而在工作中牢記發展方向和經營宗旨,遵守價值準則和管理信條,始終保持昂揚
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主動關注企業的前途,創造品牌,保護品牌,發展名牌,維護企業的聲譽,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企業倫理、企業信用、企業聲譽是企業發展和經營理念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企業創立品牌特別是知名品牌的依托。品牌,特別是馳名商標是企業的知識產權,其背后是文化的積淀。它雖然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價值符號,但代表著產品的品質、特色、服務,提示著產品在消費者偏好中所處的位置,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重要標志。品牌是“眼球經濟”最活躍的要素,是企業的商譽,而企業的商譽要靠企業倫理、企業信用來維護,企業只有把企業理念、企業精神等企業文化的核心灌輸給每個員工,并成為支配其言行的自覺意識,使員工恪守誠信、遵守諾言、不欺不詐,增強對自己行為之后果負責的責任感、道德感,才能維護企業商譽,維護品牌形象,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形成企業強大的生存、發展動力。
企業文化建設的時代課題
過去我們的企業文化大多是傳統文化在企業中的縮影,從總體上看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經過2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實踐,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文化理論體系,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更是指導我們把企業文化建設推向新階段。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經濟文化,與其它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與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有機結合的一種最為積極活躍的群眾性文化。
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倡導“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彰顯人文關懷,這既是對傳統的“以物為本”的管理經濟理念的變革,也是對單純地以經濟為手段管理經濟的超越。因此,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高和增加競爭力。
要科學地確定企業文化的內容。國有企業文化的內容即不是簡單的“企業”
+“文化”,也不能搞“企業文化是個筐,什
么都能往里裝”。企業文化內容往往具有企業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不同企業的價值理念是不會完全相同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另一方面,同一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其企業文化也不盡相同。企業文化的內容不能簡單地“復制”與“克隆”。國有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正確把握企業文化的共性與特殊性,科學的確定企業文化內容。
要選擇適合的企業文化發展模式。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文化的漸進性的要求,結合國有企業的目標和任務確定國有企業文化的模式。經濟發展始終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企業文化當然也是一種動態的經濟文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隨著社會生產力及企業自身的發展、變化,企業文化的內涵也必然會發生變化。
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企業文化建設,曾經成功的企業文化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當然,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不會一朝一夕就可以“速成”,而必須是潛移默化、長久不斷充
實發展的過程,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的結果。只有這樣,國有企業才能最終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文化。
對于大多數國有企業而言,建設企業文化首先就要沖出陳舊觀,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念、習慣及制度的束縛,正所謂有破才能有立。企業文化要保持先進性,必須與時俱進,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面對新形勢,國有企業有一種“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緊迫感,很多國有企業為此唱響了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頭戲。國有企業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主要任務就是培育創新型的企業文化。
這就是說國有企業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文化的漸進性,結合企業的未來目標和任務考慮企業文化的模式。
篇8
關鍵詞:大棚桃樹;果期;管理技術
桃以鮮食為主,不耐貯藏,季節性差價大;而且樹體相對較小,結果早、產量高,是最具設施栽培價值的樹種之一。大棚設施栽培與露地栽培相比具有光照弱、溫度適宜、濕度大、水肥充足、土壤肥沃等環境特點,桃的設施栽培剛剛起步,對栽植密度、品種選擇、整形修剪和土壤管理等尚未形成系統完整的管理體系和技術規范。這方面的試驗研究工作,正在隨著設施栽培的發展而逐步完善和提高。栽培中往往造成桃樹落果、色澤淡、果味淡、易裂果(尤其是早熟品種更為突出)等現象[1-3]。為進一步提高大棚栽培桃樹的果實品質,增加桃樹大棚栽培的經濟效益,現將大棚桃樹的果期管理技術總結如下。
1溫度、濕度與光照控制
幼果期是桃樹對溫度最敏感的時期,適宜溫度是:前期白天20~22℃,夜間在5℃以上;后期白天為22~25℃,夜間10℃左右,其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為宜。硬核期的最高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不要超過28℃,最低不要低于10℃,日平均溫度以15℃左右為宜,棚內溫度超過25℃,應立即打開通風孔和揭開底腳棚膜通風降溫??諝庀鄬穸瓤刂圃?0%~60%為宜[4]。根據多年的設施栽培經驗,要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益的目的,必須采用增光措施,使棚內光照強度增加,改善樹體對光照的需求條件。除選用優質材料和采用透光率高的塑料薄膜外,還要采取下列措施:掛反光幕;樹下鋪反光膜;延長光照時間,縮短覆蓋草苫時間;經常清掃棚膜;適當灌水,降低濕度。
2肥水管理
硬核期追肥以鉀肥為主,配合施磷、氮肥。對三年生以上的樹施尿素0.3kg/株、撒克富0.5kg/株左右。采收前15~25d,果實迅速膨大,這時增施鉀肥可有效增產和提高果實質量。除葉面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以外,還要施草木灰1~4kg/株、硫酸鉀0.25~1.00kg/株、撒克富0.5~1.0kg/株。果實采收后以氮肥為主,配合磷肥,以促進根系和新梢的進一步生長,恢復樹勢,施入量根據樹體和樹齡情況而定,原則是少量勤施[5]。大棚桃樹栽培,需要較多的水分供應,當田間土壤持水量低于15%時,桃樹枝葉便出現萎蔫現象,旱情嚴重時,桃樹不能正常生長。每年至少要灌5次水,即萌芽水、新梢迅速生長水、果實膨大水、采前水、采后水。灌溉方法有溝灌、樹盤漫灌、滴灌等,要根據當地的地勢和水源情況確定灌溉方式。總的要求是節約用水,保證水分及時滲透到根系分布最多的土層,使土壤保持較為穩定的濕度。大棚設施內栽培時期不考慮排水,揭膜后正值雨季,應根據降雨量及時排水。
3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能提高當年的果品質量和經濟效益,能促進樹體健壯,增強桃樹的抗病力和抗寒力,延長桃樹的經濟壽命。疏花宜在花蕾開始露紅、開花前4~5d時進行。此時只要用手輕輕將發育差的花蕾去掉即可。疏花時,在長果枝上留中部花蕾,在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上留前部花蕾,對雙花芽芽位一般只留1個側花蕾。主、側枝枝頭附近或幼樹的延長枝不留花蕾,以保持樹體的正常生長。全樹疏除花蕾量一般占總蕾量的50%左右。一般疏果2次,第1次疏果在落花后15~20d,當果實有蠶豆大小時,疏掉發育不良果和過密果,使疏后的果實呈三角形排列。這次疏果量較大,可疏掉整果數的60%左右;第2次疏果為定果,即在落花后5~6周進行。通過疏花疏果,使全桃樹的葉果比例達到合理的程度,為(20~40)∶1。在桃樹的開花期和花后10~15d,噴灑2次人工合成的促進坐果的生長調節劑,如0.2%的坐果靈或果實增大增色靈400倍液。可顯著提高大棚桃樹的坐果率,使之達到65%,并且增大果實。
4修剪
及時控制果臺副梢的生長,是提高坐果率的關鍵措施之一。當果臺副梢長到5~6片葉時,及時摘心控長;摘心的果臺副梢在二次萌發后長到5~6片葉時,再次摘心,并不斷抹去側芽,使其形成盲枝。對其他旺長新梢,長到10片時摘心,或用15%多效唑50倍液蘸尖。在采果前4~6周用尼龍繩把下垂果枝吊起,或拉到樹冠上部,以改善樹體光照狀況增加果實著色。在果實著色期,剪掉貼附在果實上的葉片,以免產生黃色花斑而影響果實外觀質量。
5套袋
套袋宜在第2次落果結束,疏果工作已完成,病蟲大量發生前進行。一般以紙袋為主,多用報紙,每大張報紙可裁制紙袋12只。套袋前噴藥1次,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袋口綁扎時,請勿扎在果柄上,以防止落果;在果實成熟前2周摘去紙袋,可使果面色澤更鮮艷,糖分和維生素相對增加。
6參考文獻
[1]王國平.桃大棚早熟豐產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
[2]李秀杰.桃樹設施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3]張彥萍.設施園藝[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篇9
關鍵詞:建構主義綜合英語教學改革
一、引言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大學綜合英語教學必須適應科技的高速發展及全球化語境對文化和科技交流的要求。我國培養出的大學生,應當適應高層次專業人才需求,盡可能熟練而得體地運用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相對自如地應對國際間的學術和信息交流及各種涉外業務活動的挑戰。然而事實是,由于長期的應試及灌輸式教育,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雖然能夠使學生正確而快速地解答聽力、閱讀及詞匯等英語習題,卻不能得體地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換句話說,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較強,而語用能力卻很薄弱。所以對大學英語教學,尤其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總體素質和全面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更應當為適應需求而進行改革。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綜合英語教學的啟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它不僅包括結構性知識,而且包括在具體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結構性的經驗背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來獲取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優化完善認知結構,獲得自身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作為學習所必需的四大要素。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大學綜合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很好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提供多樣化的信息來源。英語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支持者、引路者、評價者。學生應該認識到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自,通過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為知識的積極建構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學會自主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于在大學綜合英語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者,培養適應2l世紀的善于學習的終身學習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設置情境,渲染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入學習
設置情境活動是大學英語教師應當重視的一種手段?!扒榫辰逃P注學習者本身在教育、學習情境中所扮演、擔當和確立的角色。學生角色扮演,促進了學生的主體性活動,從而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痹诰唧w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習者學習并建立起“主動角色”,使學生從傳統教學過程中等待接納的被動角色轉變為主動角色,積極主動投人,參與教學教育過程。具體在日常大學綜合英語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主動參與、操練口語、感知語言運用、陶冶情操,如組織英語辯論賽、課堂英語游戲、舞臺表演、英語演講、英語小品等語境活動。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如講授上外出版社出版、李觀儀主編的《新編英語教程))Thesportsmeeting這一課時,作為英語教師,可以身穿運動服、手持擴音器,帶著口哨走進教室。告訴學生將要舉辦SportsMeeting,利用教室通道做小型跑道舉辦Relayrace,利用講臺進行Longjump等,配上錄音機里的運動員進行曲,整堂課有著濃郁的運動會氛圍,接近一種真實的語境。學生始終懷有極大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從隨后學生的課后作文中了解到,實際上學生也樂意用這種方式學習英語。實踐證明,只要英語教師善于組織和引導,情境活動是一種很好的途徑,而且是可以在英語課堂上做得到的。
(二)指導學生協作學習,營造民主和諧氣氛
在綜合英語學習過程中,協作學習是始終發生的,其中包括與教師的協作,與同學的協作等。每當教師啟發時,學生應當積極與教師協作,自發通過教師作為中介來獲取知識,如圍繞教師所提問題,全神貫注思考,認真對待,積極回答。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學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還要講授哪些、強調哪些知識。教師在導人英語文化時,設計的任務應當建立在合作學習基礎上,如發現了哪些文化間的差異,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以社會性的互助,促進學生學習。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學習既是個體性的建構意義的心理過程,也是社會性的、團隊中介的知識合作建構過程。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之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培養協作精神,共同建立學習群體,這就是一個知識合作建構過程。以李觀儀主編的《新編英語教程》Unit6Goodmanners為例。在老師指導下,預先讓五個組長帶領各自團隊,將教材Warmingup中素材里的四幅畫,組織自己的小組設法改串成整個對話,為表演做好準備。學生分別在團隊小組中,共同學習其中的詞匯、語法和篇章等,然后進行討論改寫,協作學習。接著在老師組織下,開展小組問競賽,相互提問,相互辯論,如“Inourdailylife,welikepeoplewithgoodmanners.Wedon’tlikepeoplewithbadmanners.Whataregoodmannersorbadmanners’?.Whetherweshouldpunishthepersonswithbadmanners9.WhatarehtediferencesbetweenChinaandtheWesterncountries?”辯論勝出的團隊在班級內進行表演,其他同學在原來分組基礎上對各個角色的Manners進行辨別,哪些是Goodmannesr,哪些是Badmannesr,并協作寫作,總結該團隊最后的意見,提交老師。教師總結后,給予鼓勵,希望其他同學下次繼續努力。因為同一班級的學生具有共同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學習經驗和思想情感,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易于相互傳遞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可以相互擴大知識面,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了解。
(三)組織會話交流活動,促進英語學習
會話是協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此外,協作學習過程也是會話過程。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因此,會話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習者如果能充分把握這一點,那么對英語的聽說以及對知識的溫故知新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環節。比如組織會話學習小組,讓成員之間通過交流來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以達到意義建構的目標,更多地獲得教師或他人的指導和幫助等等。其實,組織會話的過程就是促進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交流對于推進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進程,都是至關重要的手段。在課上教師經常按角色分組,好差生搭配,上臺表演,選出最佳組合、最佳表演者。筆者有時還故意安排不同組的同學相互檢查近期的學習效果,要求臨桌幾位同學相互交流怎樣學習英語單詞,如何加深單詞記憶等,并從交流中體會不同學生的單詞學習方法,從中感悟適合于自己的最佳方法。這樣多種教學手段并用,不但促進了學習,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加深了學生的協作精神。
(四)意義建構
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深刻的理解。這反映在英語知識結構學習上,便是要充分理解所學新課文的篇章結構、語言點、句子結構、正確語法等,并在此基礎上培養聽說讀寫能力,而后將其納人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如:筆者利用一節課時間,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篇章,使之能復述課文,并且歸納本文的教學目標,寫出心得,綜合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第二節課整體處理學生不了解的重點詞語、句型,利用測驗檢查其具體的字、詞和語法等是否能靈活運用,然后發一份與本單元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閱讀材料,設計幾個問題,要求學生5分鐘之內完成,可以口頭完成也可以寫下答案;第三節課做一套同步訓練題,包括單項填空、完形填空以及閱讀理解兩篇。學生能自我檢測是否掌握了該單元的重點。教師在綜合英語的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同時幫助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而不要求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的內容。
三、建構主義理論在大學綜合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聽說能力的提高
根據建構主義所倡導的教學模式,語言教師的任務是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運用語言的情景。那么如何創設語言情景呢?可利用多種手段或媒體(投影圖片、掛圖、錄像、聲音模擬等)。學生置身于這種情景之中,在教師啟發下,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看法、設想或者疑問。其中疑問可以是關于語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語言表達遇到的各種障礙,或者是由學生自己創設的、由感而知的、與主題有關的感受及設想。由此與主題相關的諸多內容逐漸豐富起來,學生也應盡可能全面地用語言傾訴出來。這時,程度好的學生應盡情表現(提問、回答、描述情景等),其他的學生注意聽、學習、模仿。在教師適當引導下,程度好的學生應該進一步挖掘出問題。這部分學生表現完了以后,中等學生的自信心會大增,也會積極地發表意見。經過這兩輪演示,程度差的學生此時也基本上能掌握一些詞語了,也可以進行基本的語言操作了。這時,教師或一個程度較好的學生提問,相對較差的學生回答。這樣,相對較差的學生在較好的同學主動帶領下,可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這是個協作過程,也是會話過程。全體學生都應該踴躍參加,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口語能力,增強自己的信心。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語言和自己不會表達的語言做到心中有數了以后,在教師創設的情景的幫助下,能夠清楚而自然地聽出并能說出新的語言。接著教師迅速檢查,以確保學生都能理解掌握,同時,學生應認真思索,給出暗示,以便教師知道是否繼續深入講解。
(二)讀寫能力的完善
新的語言點介紹完畢,教師安排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對話或文章,由教師給出設計好的問題,學生就課文內容進行回答,以便教師檢查其閱讀的速度及質量。下一步由學生提出難點,教師解答;而后教師進一步提問,此時對重點、難點作一些解釋,必要時運用漢語幫助解疑,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目的。同時,根據文章的題材類型、學生的讀后感言,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寫作練習,如短文、信函、故事及調查報告等。其實寫作教學更應當重視過程教學。新的寫作教學并不是只給學生一個寫作題目,學生完成后上交,而是更注重寫作的過程步驟。整個教學步驟包括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頭腦風暴了解學生的觀點,學生計劃和組織觀點,然后起草寫作,最后進行反饋教學等。在這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協作寫作,即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并提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感興趣的主題,通過簡短的分組討論得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然后學生各自完成自己的文章,而后在小組中分別讀出自己的文章并相互給出改進意見,此時應重視文章的中心內容。接著學生分別完善各自文章,然后互換修改文章的組織和語言等。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注意傾聽并相應地給出參考意見,最后作出總結。通過這樣的建構意義教學,學生語言、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將共同得到提高,達到多贏目的。:
教師在大學綜合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應當注意,當新課文的閱讀理解已經沒有了疑難后,教師便順應變成了“樂隊的指揮”,先集體后分組,或按集體——女生——男生等形式進行聽說寫教學組織工作。先人多后人少最后到每個人都會說能寫(用時約1O至15分鐘)。練習階段,學生盡可能用所學語言表達實際意義,這需要做許多實際性的練習。教師逐漸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學生應開始試著獨立運用語言,進行口頭表達,也可先把要說的內容大致寫下來再表達。在操練過程中鞏固學過的詞匯、語句、語法等。
一堂課可主要設計以下幾個步驟:
1.創設情景——學生
2.置身于情景中——學生
3.介紹語言點——教師
4.操作——學生
5.練習——學生
從以上五大步驟來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指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更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10
1大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分析
有研究顯示,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在企事業單位招聘過程中處于重要地位,是大學生進入職場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主要通過在學校的學習來獲得。大學的教科書更新極慢,教師用的教案大多是很多年前的了,而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很多時候大學四年畢業后,可能自身所學的一些專業知識已經落伍了。再者而言,本科院校相對于職業學校來說,在教學上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于實踐技能的培養,結果造成了許多學生在應聘的時候理論知識陳舊,實際操作技能又欠缺,使得其在應聘一些專業性要求較高的企事業單位時處于劣勢。例如,很多師范類畢業生畢業后都想找一份教師的工作,可是他們大多都沒有上過講臺,即使有些學校進行了實習,可這種實多流于形式,使得大多數學生在試講環節被淘汰。對于大學生自身而言,高中學習的時候有老師家長督促,而到了大學完全靠自學,部分學生本著及格萬歲的心理來念大學,考試前突擊背誦,對所學知識并沒有消化掌握,結果是雖然順利拿到畢業證、學位證,但是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是十分欠缺的。
2大學生可遷移技能分析
可遷移技能也被一些學者稱為通用技能,指那些能夠從一份工作中轉移運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來完成很多不同類型工作的技能。例如: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協調、決策)、心理素質、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寫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等,是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調查顯示對于一些專業知識要求不高的企事業單位,最看重的不是專業知識技能而是可遷移技能。例如現在就業最熱的公務員考試,不論是筆試還是面試環節大多考察的是學生的可遷移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而對專業技能的涉及則是少之又少。而且現在企業招聘過程中大都會涉及到可遷移能力的考察,近幾年在招聘過程中被大多用人單位所采用的無領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法等新型面試形式中都會考察所聘人員的可遷移能力,由此可見可遷移能力已經越來越被用人單位所重視。可遷移能力的獲得是通過后天培養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在校期間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來鍛煉和提高自身的可遷移能力。一般來說大一學生主觀能動性比較好,大多數人在入學初期能夠積極參各種實踐活動,包括參加一些社團如:愛心義教社團、演講協會、辯論協會、校園廣播臺等來鍛煉自己的一些可遷移能力。也有一些學生在校外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如做家教、做促銷、文化學校兼職等來鍛煉自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二、大三的學生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的人數越來越少。不少人忘記了初入大學校園時的豪言壯語,選擇了得過且過的校園生活,使得可遷移技能的獲得半途而廢,而堅持下來的同學,在就業應聘的過程中往往會脫穎而出,找到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
3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分析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個體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轉化控制的能力,是自我管理及自我約束的一種方式。這部分能力大多用形容詞或副詞表示,如守時、有責任心、善良、靈活、可靠、自立等。自我管理技能是三項就業能力中最基礎的一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使大學生通過學習來獲得專業知識技能和可遷移能力。如果缺乏自我管理技能則大學生很難在學習及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比較大的成就。就像我們一些家長經常說的“這個孩子挺聰明,就是不愿意學習…”這就是自我管理能力差。而大學生在校期間有些同學上課睡覺、遲到、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考試掛科、找工作不積極等都是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造成的。
二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大氣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