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女兒范文
時間:2023-04-06 13:3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太陽的女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家當然都知道這是太陽的女兒--向日葵,所以都很溫柔的照顧它。漸漸地,種子長出了小苗。一顆顆露珠掉在它身上,就像一顆顆珍珠。
過了一年又一年,小芽快要長成一朵美麗的花,要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它總是愛問問題。沒事兒就找天上的白云姐姐問問題,找空中的小鳥問問題。一天,那顆種子終于長成一朵美麗的花。它一直有個疑問想問別人。正好小鳥從天空飛過,小花說:“喂,小鳥哥哥回答我一個問題好嗎?”小鳥落在它的葉子上說:“當然可以了。”
小花就問:“太陽的女兒是誰呀?”
小鳥笑著回答:“就是你呀,你就是太陽的女兒。”
小花說:“我?我就是太陽的女兒?我是什么樣子的呀?”
小鳥笑了:“你叫向日葵。你永遠朝著太陽。你的花瓣是金黃色的,臉是棕色的。雖然臉是棕色的,你的花開起來要比玫瑰還漂亮呢!”
小花仍然不信,小鳥又笑了:“我們給你拿面鏡子來,看你信不信。”
“你們去吧!不過要快一點噢!”
篇2
關鍵詞:女兒養老;個體現代性;子女資源
中圖分類號:C913.6;C9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409(2014)01-0115-05
在中國傳統農業社會中,家庭是養老的主要單位。但是,在父系繼嗣制度下,兒子不僅是家庭財產的唯一繼承者,也是養老送終的最可靠“資源”[1],養老送終與女兒幾乎沒有關系。隨著現代化發展,男女平等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女兒在家庭養老中的主體性地位開始顯現。尤其是伴隨農村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農村獨女戶和雙女戶日益增多,女兒的養老責任更為凸顯。當前,人們對女兒養老的態度不僅影響著女兒養老家庭的生活處境,而且直接關系著女兒養老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農村家庭養老的格局。如果說“養兒防老”解釋了我國傳統父系家族的養老運行機制,那么在我國傳統父系家族的養老運行機制被侵蝕的背景下,“養兒防老”能否繼續有效運轉?女兒作為家庭養老的一支新興力量能否被大眾認可?哪些因素影響農村居民對女兒養老的態度?這就構成了本文試圖解答的問題。
1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1.1文獻回顧
在眾多中國農村家庭及養老研究中,女性一直是一個研究不足的角色[2,3]。對此,學者們從女性的社會角色出發探討了女性被隱蔽的制度原因。李銀河[4]指出,在外婚制、從夫居制的條件下,從把女兒當外人的邏輯出發,女孩和男孩在父母的愛、教育、繼承權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不僅如此,女性婚前也不能在家族譜系中占有正式位置,并被排除在一系列家族儀式之外,其整個生活都是在未來婆家的預期下展開的[5,6]。女性只能通過婚姻關系獲得丈夫家的正式成員資格,在制度層面上歸屬夫家[7]。換言之,女性始終作為男性的依附性角色呈現,在父系家族制度中沒有自己的主體地位。
隨著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家庭生活逐漸從垂直家庭以及延伸的親屬關系的義務移開,趨向夫婦間結合關系的優先[8]。中國農村社會的結構性變動使家庭結構也隨之變化,小型化、核心化成為家庭結構變遷的突出特點,夫妻核心家庭的比重迅速上升[9],橫向的夫妻關系取代了縱向的親子關系成為家庭關系的主軸[10]。這一家庭內部關系重心轉移的一個典型特征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權力和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擁有了更多的可支配資源。調查顯示,近年來,靠女兒養老者越來越多,并且女兒能夠更好地為老人提供養老支持。
學者們對女兒越來越多地參與自己父母的養老過程背后的倫理和現實支撐進行了分析。唐燦[11]指出,女兒贍養行為的模式化和規范是在時間和行動的積累中逐步形成的,情分和孝構成女兒養老的倫理支撐。吳文清、風笑天[12]認為,女性的自我意識隨著其經濟地位的提高而增強,她們更強調作為女兒而不是兒媳的角色,這是女兒養老的現實支撐。盡管如此,傳統的性別制度建構依然使女兒養老困難重重。傳統的性別制度對女性的角色期待是賢妻良母,她們首先應該完成生育,然后才是贍養父母[13],而且贍養的是丈夫的父母(即公婆),傳統社會對女兒贍養自己父母沒有角色期待[14]。男性繼承制使得女兒不具有主體身份,被排斥在“協商式責任”之外,自然也免掉了贍養娘家父母之責。
綜上,國內外關于人們對女兒養老態度的研究并不多見,尤其是針對農村居民對女兒養老的態度就更是少見。鑒于現有相關研究成果,本文試圖分析歸納農村居民對女兒養老的態度類型,并從現代性和子女資源兩個方面來探討農村居民對女兒養老態度的影響因素。
1.2研究假設
吉登斯在《現代性的后果》一書中指出,現代性對個人生活形成巨大沖擊,促使人們對世界的態度發生變化?,F代性標志著現代化進程中非傳統因素的累積和填充,乃至整個社會大文化系統的變遷。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們的現代性逐步增強,傳統的父系家族制度受到沖擊,“傳宗接代”和“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步淡化。由此,現代性越強的人越排斥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傾向于認同兒子和女兒在父母養老中趨于平等角色[15],因而更容易接受女兒養老。據此提出假設:
假設1:農村居民的個體現代性越強,就越認為女兒應該承擔養老責任,也更能接受女兒養老。
依據已有研究,個體年齡、婚姻狀況、職業狀況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與其個體現代性之間緊密相關。年長者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其現代性與年輕人相比更弱。從婚姻狀況來看,有配偶的農村居民屬于傳統型,個體現代性更弱,無配偶的農村居民個體現代性更強。在農村勞動力外流背景下,一部分農村居民外出從事非農業勞動,他們更多地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傳統觀念受到沖擊。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接觸到的現代觀念更多,其個體現代性更強。因此由假設1得出4個推論:
推論1:年輕的農村居民更傾向于認同女兒有養老責任并接受女兒養老。
推論2:無配偶的農村居民更傾向于認同女兒有養老責任并接受女兒養老。
推論3:非務農職業的農村居民更傾向于認同女兒有養老責任并接受女兒養老。
推論4:受教育程度高的農村居民更傾向于認同女兒有養老責任并接受女兒養老。
瑪麗·羅杰斯(Mary F. Rodman)將資源當作一種權力,認為資源是任何促進個人的能力去影響他人或一群人的特征、環境及財產。根據資源理論,一個人或者群體所擁有的資源即構成他的權力,會影響他的觀念與行為。人們會根據自己擁有的資源進行博弈,以達到最佳效果。農村居民的子女資源(特別是子女性別資源)是其養老的重要資源,他們會對農村居民的養老態度產生影響。當農村居民既擁有兒子又擁有女兒作為養老資源時,他會在選擇兒子養老或女兒養老間進行博弈,在養兒防老存在強大的路徑依賴效應的情況下,靠兒子養老依然會成為大眾的選擇。然而,當農村居民只擁有女兒不擁有兒子時,一定程度上就不得不接受女兒養老。據此提出假設:
假設2:農村居民的兒子資源越缺乏,越傾向于認同女兒應該承擔養老責任,也更接受女兒養老。
即僅有女兒的農村居民更傾向于認同女兒有養老責任并接受女兒養老。
2數據來源與變量特征
2.1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2年8月在江西省尋烏縣開展的農村養老保障現狀與觀念的社會調查。為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本次調查采取多階段抽樣的方式抽取樣本,調查對象為18歲以上擁有農村戶口的農村居民。本次調查共發放360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為344份,有效回收率為95.6%。樣本的基本特征見表1。
江西省尋烏縣位于贛、閩、粵三省交界處,有濃厚的客家文化,宗族制度發達。該地區依然保留著傳統的社會性別制度,突出表現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勞動分工制度;男婚女嫁居夫家的婚姻制度;從父姓、財產傳子不傳女的父系繼嗣制度等。
表1樣本的基本特征特征1選項1頻率1有效百分比(%)年齡140歲以下1129137.540~60歲1184153.560歲以上13119.0性別1男1273179.4女171120.6婚姻
狀況1有配偶1314191.3無配偶13018.7職業
狀況1務農1255174.3非務農188125.7受教育程度1小學及以下1104130.2初中或高中1232167.4大專及以上1812.3兒女
結構1無兒女1411.2有兒無女180124.5有女無兒12417.3有兒有女1219167.02.2理論模型、變量測量與描述性分析
根據前文的分析,將農村居民對女兒養老的態度類型設為反應變量,農村居民對女兒養老的態度由被調查對象是否認為女兒有養老責任和是否接受女兒養老兩個問題的回答分為四種類型。其中βk是n+1個回歸系數組成的向量,X是相應的解釋變量組成的向量,具體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職業狀況、受教育程度和兒女結構等變量。反應變量有四種且不存在等級差別,即無責任不接受型、無責任接受型、有責任不接受型和有責任接受型。上述模型通常被稱為無序多屬性反應變量的Logit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簡稱MNL模型。
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構造的農村居民對女兒養老態度類型的影響因素模型表達式如下:
logitk=logitk1n=βkX
此處,k=exp(βkX)11+n-11k=1exp(βkX)
n=111+n-11k=1exp(βkX)
各自變量的具體含義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
表2回歸模型中的自變量描述變量1均值1標準差1變量描述年齡143.63112.2111定距變量性別10.20610.40510男性;1女性婚姻10.08610.28110有配偶[4]1無配偶受教育程度10.72210.49710小學及以下[4]1初中與高中[4]2大專及以上職業狀況10.25710.43710農業勞動者[4]1非農業勞動者兒女結構12.40110.89710無兒無女[4]1有兒無女[4]2有女無兒[4]3有兒有女3結果分析
3.1農村居民對女兒養老態度的類型分析
本文從兩個維度考察農村居民對女兒養老的態度,一是農村居民是否認為女兒應該承擔養老責任,二是農村居民是否接受女兒養老。從表3得知,29.1%的農村居民認為女兒應該承擔養老責任,16.3%的農村居民能夠接受在女兒家養老。
篇3
“稍微安定下來了,只是,只是……”醫生膽怯的說,“咦?你不是太兄嗎?”“啊,啊,原來是你呀老星”太陽半天才會過神來,“對了,你別話只說到一半呀,你可別挑撥話題啊。你也知道的,我女兒是一個……”太陽說了將近半個小時。然而,星星只回答了簡單的五個字,“有生命危險。”而這五個字卻徹徹底底的嚇壞了太陽,他忐忑不安的問:“那……那么還有……有……有就嗎?”“有是有。”醫生嚴肅的回答,“就是讓人們不再污染環境,破壞……”醫生還沒說完,太陽就打斷了它的話:“等一下,等一下。我們是在說我女兒的病要怎樣治好,這件事與我那些‘愛將’有何貴干?”醫生聽了,回答道:“就與你的‘愛將’有關系,而且關系可大了!”太陽充滿了疑惑:“哎呀,你倒是快說呀!別拐彎抹角了!”“好啦,好啦!”醫生不耐煩的說:“要救你女兒的唯一一群人就是:人類,但同時然你女兒病成這樣的也是人類。”“怎么,怎么會這樣?”太陽說。“我明白了,老星請你照顧好我的女兒!”太陽恍然大悟。說著,他就出發了。它回到了家,當它睜眼一看是。整個世界完全不一樣了。
原本、整潔、和平的世界沒了,而是變成了一個丑陋、不堪、骯臟、喧鬧、被污染的世界!
太陽徹底蘇醒了,它看清了人類的真正面膜。它氣的暈倒了。當它醒來時,頭一件事就是傳令:“傳令下去,以后再也沒有晝夜,只有黑夜!”此時,大家都明白太陽的用意是什么——沒有了白天,那人們就不能污染環境,破壞森林了。但是他大錯特錯了:
經過了幾天的黑夜,大家都“面目全非”了。因為他們看不清自己的所在地,所以地球又受到了嚴重的病情。當太陽見到此樣是,氣得把登門拜訪的人都給殺了。直到有一天,一位小孩決定上前一試。但有人攔住了他,說:“太陽是殺人不眨眼的,之前去的那99個人都死了,你也是知道的……”但小孩不畏懼的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是他剛剛學會的一句話。當然,一個只有七歲的小孩懂得這個道理,那人們又有何理由去阻止他呢?所以,人們都只能為他喊“加油!”
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旅行,他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但是,在到達目的地的路,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
“嗚嗚嗚~~~~~”遠處傳來了一聲聲小溪的哭泣。“怎么啦?你別哭呀!”小孩著急的說。“你別管我!”小溪氣呼呼的說。但是小孩并不生氣小溪這樣對他:“你別氣啊,要不這樣:我先把你身上的垃圾搞掉,等我把事情忙完了再來找你。”過了一會兒,小溪發話了:“我對你那么兇,你還來幫我,謝謝!”小孩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說:“應該是我說‘謝謝‘你愿意讓我幫你。這些年來,我們人類不斷的傷害你,破壞你。”“沒關系。”小水滴微微一笑,“你不用感到自責我會生氣是因為你們人類傷害了我們,而一點點的自責也沒有。”“嗯”說著,小孩就上路了……
“太陽公公,太陽公公!”小孩大叫著。一看到小孩,太陽就朝他吐了一顆火球,幸虧小溪及時趕到,救了小孩一命。“太陽公公,請您不要生氣了,請您讓這個世界再變回晝夜吧!”小孩誠懇的說,“我知道我們把地球姐姐害的生死未卜,但……”小孩話還沒說完,太陽就打斷了他的話:“那你就要用實際行動,等你完成了再來找我!”說著,小孩就被趕走了。
再回到村里的路上,小孩目睹了一切:水土流失,樹木消失,森林被……哎,這一切真是慘不忍睹?。?ldquo;啊,我有辦法了!”小孩興奮的說。一回到家里,小孩就號召人們把地球改造一個面貌。從那時開始,人們的心里都擁有著一個陽光,他們用自己的陽光清楚了水流上的垃圾,創造了無數個森林。地球姐姐的病也好了,因為人們的禱告,太陽公公也露出了小臉蛋。
篇4
她想比太陽起得早,是因為她的心底藏著―個小小的“陰謀”。
在外地工作的妻子剛剛跟我透露:女兒只是想在父親節的早上,為你做一次早餐。
女兒和她媽媽“煲電話粥”的時候,聽她媽媽說起明天是父親節,她媽媽問她準備送給爸爸什么禮物,她想了老半天,才想到了這個“驚天動地的壯舉”。
我看到女兒背對著我,偷偷地給鬧鐘定了時,然后如釋重負一般對我說:“爸爸晚安。”
“晚安?!蔽覟樗w好被子,坐到電腦桌旁。繼續構思我的小說。
小說的情節進展得很順利,不知不覺天已經有些蒙蒙亮。我想我必須要睡下了,我要讓女兒的“陰謀”得逞。
我把面包和煮好的雞蛋放到了案板上,把暖瓶里裝滿開水,奶粉和糖也放到了她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我想盡量讓她的早餐做得容易些。然后,我小心翼翼地躺到她身邊,故意輕輕地碰碰她。溫柔地弄醒她,瞇著眼睛佯裝睡著,臉上滿是幸福的微笑。就聽見她在那里打著哈欠,輕輕地自言自語:“差點睡過頭啦。”接著看見她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拿起鬧鐘,將它關閉。
她躡手躡腳地在廚房里忙活著,盡量不弄出聲響。我知道,她做的這一切,都只是想讓我多睡會兒。我看過她最近寫的幾篇日記,幾乎每篇都寫到了我:“爸爸又熬夜寫小說了。每次天蒙蒙亮的時候,他才會躺下休息,他的睡眠只有可憐的3個小時。然后就要接著為我做早餐,送我上學,爸爸真辛苦。媽媽在外地上班,都是爸爸一個人照顧我,看來我得多學點本事了,不能老讓爸爸操心。爸爸,你都瘦了。我還是喜歡胖乎乎的你,喜歡叫你大肚子蟈蟈爸爸?!?/p>
我想起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我每次喚“寶皿”,妻子和女兒都搶著應,她們在爭我的寵愛。為了區分開來,我管她們叫“大寶”和“小寶”。“大寶小寶,我上班啦?!薄按髮毿殻一貋砝??!边@是我每天都在使用的愛的語言,這是我每天都在溫習的愛的功課。
記得有一次,女兒突然像個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經地問我:如果有一天我們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會變成什么呢?我說我會變成一朵云,她便嚷嚷善說她也會變成一朵云,給我做伴;我說我會變成一棵草,她就說她要變成一滴露水,給我洗臉;我說我要變成一棵樹,她就說她要交成樹上的烏,給我撓癢癢……我們拉鉤,說拉鉤上昂,一百年不許變。
女兒在廚房里忙活了很長時間,等她把早餐弄好,太陽已經大搖大擺地登堂入室了。她這才對著我大喊:“爸爸,該起床啦。”并且不面炫耀地嚷嚷著,“今天我比太陽起得早吧?”其實每一天太陽出來的時候,我都會早早醒來,但今天我不要做第一個見到太陽的人。
“是啊,你比太陽起得早。”我伸著懶腰,應和著她,“可是,你應該早點叫醒我!”我故意“埋怨”她。她說:“我不想那么早吵醒太陽,想讓爸爸多睡會兒?!痹谂畠簯牙?,我是她的太陽。在我眼里,女兒是我的太陽。我們互相照耀,彼此溫暖。
篇5
我想那個早晨必有哭聲在的,那是母親在操持了三個女兒之后,又一次用血水用喜淚染紅了一顆太陽的初生.而我就熱烈在那太陽的迷團里,舉手蔚藍了永遠的今天.
我是臘月的花呀,永遠的顏色,永恒的感覺~~~~~~
或許正因為這樣,我那麼喜歡冬天,甚至,每一年的今天,總是幻想著一場大雪,飄飄灑灑,紛紛揚揚,任四野的銀白越染越紅,越戀越貞.而那太陽折射的一點,想就是我了---一片薄薄厚厚沁沁涼涼滾滾燙燙的無言感激---哦,我甚或在隨便怎樣的日子里都會認得:凡是兒的生日,必是娘的難日!
篇6
你一歲,夢想可以走路;你四歲,夢想可以上學和小朋友玩耍;你十歲,夢想生日收到很多心儀的禮物;你十三歲,夢想考試可以取得好成績……
我,十六歲,夢想做媽媽的媽媽。
我都忘記是什么時候了,我可愛的弟弟因病去世了,全家人痛不欲生。特別是媽媽那是她懷胎十月,含辛茹苦撫養長大的,她真的很傷心。從此,我們在也看不到弟弟嬉鬧得身影,再也聽不到他稚嫩的童聲了。“時間是最好的藥劑”,這句話總是對的,三年后,我們全家都從悲傷中走了出來。
可是上天并沒有眷顧我們。
又是病房,白色的墻壁,白色的窗簾,白色的被單,以及爸爸白的嚇人的臉。都是白色的,絕望的白色。我至今仍清楚的記得媽媽無力的攤坐在爸爸病床前的模樣。記憶中的媽媽總是帶有溫和的笑容,可是現在面前的她,整個人就像是剛探險回來一樣,衣著凌亂,眼底是掩飾不住的疲憊和傷心,還有絕望……爸爸閉上眼的那一刻,天空蒼茫遼闊,飛鳥遠去,只剩下絕望的一片白……
握著爸爸冰涼的沒有一絲溫度的手,我真的很難受。那種感覺,就像是身體突然忘記了該怎么使用肌肉,神經的傳導被阻隔,全身麻木,仿佛身邊的空氣也忽然間變的十分稀薄。坐在回老家的車上,為了讓保存完好,冷死開著,車窗也全開著。氣溫隨著太陽的落山而下降,夜風吹過,我只覺得布滿了眼淚的臉頰就像是被凍僵了一樣,冷的生疼。最終疾病將爸爸拖進了墳墓。
爺爺奶奶對我們不好,媽媽只有靠自己的雙手養活我和妹妹。寒冷的冬天,我和媽媽裹緊厚厚的棉衣,在街上買雞肉。真的特別冷,我的手都凍爛了,我什么都不懂,總是算錯賬,總給媽媽添亂子。深夜,我總會被媽媽的哭聲驚醒,雖然已經習慣了,可我還是覺得心臟瞬間就變的好沉重,沉重到連跳動都變得好沉重,像灌了鉛一樣。眼淚又不自覺的涌出,但我很快用手拭去,,因為爸爸去世前曾對我說,“女兒,你要做一株永遠笑臉迎著太陽的向日葵,沒有了爸爸,你要替爸爸守護媽媽,守護這個家……”
我就是那向日葵,笑臉迎著太陽的向日葵,我夢想做媽媽的媽媽,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心酸,享受媽媽出生時的喜悅,想她照顧我一樣,我要無微不至的關愛她,像她愛我一樣愛她,像爸爸愛她一樣愛她……“向日葵”的夢想,做媽媽的媽媽。
篇7
笑媽媽回到家,把籃子放在自家小屋的門口,就進屋去了。
沒一會兒,她手里拿著一把小刀端著一個碗,慢悠悠地走了出來。
笑媽媽閑閑地坐在椅上,左手放下碗,右手伸進籃子里拿,出一些黃黃的東西。
她安詳地用小刀輕輕地刮,這些不知道從那里撿來的香蕉皮。
好象時光就此停止了似的,太陽的光溫暖地撫摸著知媽媽的一頭烏發。
直到刮下的粘粘的東西,快要裝滿了碗,直到籃子里已經沒有了香蕉皮。
很長時間沒有下過雨了,村里的小水塘快要干了。好多豬躺在里面玩耍,玩累了有幾只豬甚至將就著,就在這小水塘里打起了鼾。
篇8
1、我的女兒,在你生命的早晨,你多么需要爸爸溫暖的撫愛,牽著你的手,沐浴著金色的陽光,奔向那瑰麗紛呈的未來……可是,爸爸卻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甚至連最起碼的瞻養費都沒有給你。我的女兒,你恨爸爸吧!是爸爸在你生命的早晨,默然地離開了你守望的視野。此刻,你正在媽媽身邊。我知道,你生日的燭光依舊那么明亮??墒俏抑滥隳晟俚男撵`里將有一份孤獨和失落。因為爸爸沒有在你身邊。那點燃的搖曳的燭光,本該映紅爸爸那張滄傷的笑臉!
2、每天都給女兒打好多電話,她在電話里一遍一遍的說:“爸爸我想你,不想在老家了,快來接我吧”聽見她稚嫩的聲音我總是要難受好一陣。
3、我的女兒,15年前,在一個風雪彌漫的寒冷的冬日,你的母親踏上了西行的列車,從那時起,便注定了你的誕生。當你在南國的天空下迎來了生命的第一個早晨,我和你媽媽沉浸在無比的喜悅中,仿佛生活中的一切艱辛和奔波都已不復存在。你稚嫩的臉龐,像滿月一樣輝映著我們生命的天空。在你剛滿四個月時,我們又將你帶到邊城烏魯木齊。在漫長旅行中,我嬌小的女兒,你不是腹瀉,就是發燒,我和你母親七天七夜都沒有合眼,我們一直精心地守護著你。當你痛苦的小臉終于綻出了笑意,我和你媽媽才如釋重負。在烏魯木齊一年的時間里,你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走路,當你銀鈴般的笑聲濺滿爸爸的年輪,當你大叫著“爸爸”撲進我的懷抱……爸爸感到幸福和陶醉,感到了天倫之樂。
4、今天突然聽到這首歌,對女兒的思念更加強烈了,好想抱著女兒在客廳轉圈,好想開車帶著她去公園看雪,好想······
5、這思念,是這樣揮之不去,它盤旋在我的眼前,縈繞在我的耳邊,沉淀在我的心里。自己的女兒,自己的老人,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女兒在那里或你的親人在那里,你的心就一定會跟著在那里。通過一句很簡單的話,就能體現出父母與親人的掛牽。如女兒們平時在濟南,老公一定是特別關注濟南的天氣變化,女兒們春節回到煙臺,他最關注的就是煙臺的天氣變化,如果女兒們早打來電話說回家,他對女兒回家的那天的天氣變化更是關注。牽掛,無時不在父母的言行中體現,只是有時被女兒忽略了。女兒畢竟是女兒嗎,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就是沒有感想與感悟的。其實我們人都是這樣,只有自己經歷了,體驗了,才有了親身的感受。
6、可愛的女兒,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很高興吧,我是懷著激動的心情有感而發,寫了這篇大論,不知怎樣?今天的天氣沒有太陽,是個時而飄著細雨的日子,觸景生情的緣故,生日祝語的結尾也許是略微帶著一絲絲微笑的憂傷。但這些以后你會經歷的,理解的,這些你可以不必理會,好好的過你的生日,幸福的吹滅你的生日蠟燭,然后閉上眼,輕輕的許下一個愿。想念是折磨人的,恨不得馬上飛到你的身邊,可是生活是現實的,為了錢得忍受好多。
7、我的好女兒,你是爸爸媽媽心中升起的太陽,寄托著我們那份沉甸甸的希望,如寂寞看花開,似冬天盼朝霞一樣。你的乖巧聽話讓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你的活潑好動讓我們感到若沐春風,你有一顆小巧玲瓏善解人意的心讓我們欣慰,你是一只風鈴,系在我們心靈的扉頁,在風鈴清音的深處,是你小小的身影,是我們心靈的期盼時刻期冀的地方。
8、突然聽到這首歌,心理很難受,女兒在家時總是每天纏著我讓我教她唱歌,給她講故事,我因為公司的事不能和他們一起回去,我把她們送到老家臨走時女兒抱著我的脖子狠狠的親我,小眼睛里淚汪汪的,一遍遍的告訴我說:“爸爸,你要早點回來抱我,給我講故事,我想你!”女兒那柔軟稚嫩的小嘴親在我臉上是那么幸福,那么不舍,胖乎乎的小手緊緊的抱著我的脖子不放開,剎那間我才發現在商海拼殺的我原來有一顆柔軟的心,在親情面前我是那么脆弱,眼睛濕濕的,愛人掰開女兒的小手牽著她的手站在門前,我狠下心上車走了,從后視鏡看見女兒舉著小手向我拜拜,幼小的身影一點點的變的模糊,那一刻我的淚再也忍不住流下來······
9、女兒,你是爸爸眼里的一池深水,我希望讀到你心靈的深邃,我愿做你成長路上的一縷陽光,溫暖你的路,伴你快樂成長,時時刻刻。你是媽媽眼里的一朵百合花,她在秋風細雨搖曳的深處守護著你,擔心你那潔白的花朵會遭遇風的摧殘,細雨的拍打,我喜歡輕輕地撫摸你的額頭,那是我對你深深的愛的呵護的,我不愿你那嬌嫩的花朵受到太多的傷害。
10、女兒,你已經上學了,在學校要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學會禮讓,因為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在學習上要虛心向上,不要在困難面前低頭,要知道學海無涯苦作舟。其實,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要善于掌握方法和技巧,如果明白了,你的思路自然會豁然開朗,不會再為學習里的事感到迷茫和煩惱。()當然也要好學善問,老師是你知識進步的向導。
11、我親愛的女兒,今天是你12歲的生日,我躺在傷殘的病床上,仔細回味著12年前那個春雨霏霏時刻,當時你給爸爸帶來的喜悅和榮耀。我蒼白的臉龐,最終還是露出了欣慰的難言的微笑。我的女兒,爸爸在漫長的傷殘歲月里,一直在思念著你!你那燦爛如花的笑容,你那細嫩如藕的小手,你那明凈似水的童眸,你那甜潤清脆的童言,依舊駐留在我溫暖的綿長的回憶中。
12、女兒,你是一個美麗的精靈,你有著絢麗耀眼的夢想,你將天真和純潔播撒在這個有風有雨的世界上,微笑是你綻放的美麗,歌聲是你播種的希望。你用微笑輕撩風的珠簾,你用歌聲叩響雨的心房,你的微笑是溫暖的陽光,讓花兒沐浴太陽的神韻;你的歌聲是溫馨的風,讓蝶舞翩躚流連的時光。你如花,花似你;你如陽光,陽光思念著你的的摸樣。世間的父母親,或許都要經歷這與孩子分別的相思之苦。父母親用身心養育了孩子,孩子卻不能永遠屬于母親。孩子離開家之后,父母親擁有的是無盡的牽掛和悠長的思念。
1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女兒,是每一位父母的心頭肉。人,特別是做了父母的人,對于女兒的牽掛,有時用言語也難以表達的。以前老人們都是說:“女兒結婚后,就成人了,父母的牽掛就會少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通過自己的女兒結婚以后的體會是:“女兒沒有結婚是一個心事,是一份牽掛,等女兒結婚后就成了兩個心事,又多了一份牽掛,兩個的后邊還有三甚至四個呢,有幾個就會給當父母的再添幾個心事。”有多少個人,就會有多少人的事在等著你,父母的心事只能越來越多,時時都在牽掛著女兒們的人和事。女兒們的喜怒哀樂,女兒們的一行一動,還都在父母的視野之中。
14、23日早上,孩子們準時出發。女兒容易暈車,路途那么遠,天氣又不好,可我心里不斷安慰自己:沒事的,沒事的……我把電話拿在手里,打?不打?終于忍住了。得到孩子們到達北京的消息,終于長出一口氣??吹絈Q上孩子們的照片,我感覺他們成熟了,長大了。是的,只有放手,孩子們才會成長。希望他們是搏擊長空的海燕,不是躲在礁石后面的海鷗。
15、想對女兒說:“我親愛的女兒,爸爸也非常想念你,等爸爸忙完工作就回去,一家人一起團團圓圓的過春節。
篇9
周國平先生是哲學家,我卻是在散文隨筆中認識他。最近,在讀先生一本舊書《寶貝,寶貝》,是一本隨筆集。
周國平作為一位普通父親記錄了一個普通女孩在七歲前成長過程中的父愛、哲思和父女親情。正如自序中所說“這是一本很普通的書了。的確很普通,但凡做父母的,只要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會寫字,誰都可以寫這樣的一本書。然而,它并不因此就沒有了價值,相反,也許這正是它的價值之所在?!?/p>
在一個哲學家眼中,養育小生命的過程是最寶貴的人生經歷,特別是生命早期的精彩紛呈、幼兒的心智成長是最奇妙的精神現象,在我們常人眼中何嘗不是如此?無論多么強大的一個父親,誰不是“見了孩子就酥軟”,周國平先生在經歷中年喪女又老年得子后恐怕比常人會有更多思考與積淀,他的文字中交織著父親對女兒的無限深情。全書分為五卷:第一卷“人之初”,第二卷“天籟”,第三卷“愛智的起點”,第四卷“個性空間”和第五卷“真愛如是”。先生歷經11年完成,以父親的名義,從平視的角度去記錄女兒的成長,健康的女兒忽閃著大眼睛,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那么可愛,那么動聽。“媽媽,我是譜子,你來唱我吧。”“我吃過雪,是天上的味兒。云的味兒,太陽的味兒,月亮的味兒。因為月亮的味兒多,所以雪是冷的”“北京生病了,到處都挖,它疼,都流眼淚了?!?……
篇10
家鄉的楓林應該很遠了,卻又似乎總在眼前。
如同我上班的路上,偶爾見天空飄來的楓葉,那是秋的紅火,足顯當年的懷念,一位母親,一位愛生活的女性,總會在我回家的路上,撿一堆楓葉。
那個時候,我的母親就已經過了花甲年歲,身子骨就已經明顯脆弱了,那干瘦的雙手,會與這滿地的秋葉相碰,發出簌簌的響聲,有人意會那是秋的蟬語,可沒有想到一位母親,白頭發里夾著青絲的母親,就在那路上一邊照顧她疼愛的孫女,一邊卻在撿拾楓葉。楓葉紅了,那是秋的晚景,落在了一個滿目秋紅的季節,母親的心是沉重的,因為她的身體已經日顯得瘦弱了,面色發黃的病體,卻強抗著這深秋的怨寒,每撿拾一枚楓葉,她的孫女兒,還小,小得將足夠小的手,疊不滿一枚楓葉,只是跟隨著我的母親,她的奶奶,將撿拾回來的楓葉,疊一沓收好。孫女兒見是好奇,疊好了,又將楓葉推開,推開了,又見楓葉沒有疊得好看,又折回來重疊,直到疊回來的楓葉疊層移出,活像一座寶塔才肯罷休,可那只是印象中的風景,因為楓葉疊紅,總會有傾斜,也就是它本身并不平整的原因了。
楓葉從樹上飄落下來時,落滿了這秋深的季節,如同一種細細的思念,親情遠寄,卻又路途遙遠,難已到達心中的彼岸,那是母親撿拾完了后,總喜歡站在橋頭上看看,這成片的楓葉,又何時變得單調與孤寂,她好像置身于一片楓林長街,那地上鋪滿的正是她日夜的思念,這思念紅得像火,又紅得像血,她是感覺出一個人的無助了,別人從她的身旁走動,像似流落在她身邊的楓葉,她無法捕捉,那親親的故鄉,陌生人,投來陌生的眼光,她就覺得自己好低臉,只好又去照看自己的孫女了,可孫女只顧疊自己的楓葉,甚至于,還不知曉自己的奶奶已經悄悄在心底流淚。
不能守住自己的思屋故居,卻在追隨兒子工作的遠方,灑下自己的思鄉之念,如同楓葉,一片片在身邊飄落,卻又遠遠地抓不住,不是飛了沒抓著,就是抓著了也碎了,那是一種痛,一種好像即將要遠離生命塵土的留戀,她知曉自己所患的病癥,是難治之痛,是要遠離親人的,卻又舍不得親人之痛,她想念自己的兒女,就如同重新做回母親,照看那年近3歲的孫女,一會兒說,“奶奶,我要水喝?!币粫赫f,“奶奶,我肚子餓了……”要么就問,奶奶,這是什么?奶奶就會一會兒替孫女買水,一會兒替孫女買些好吃的,可孫女在吃飽喝足之后,就會望著奶奶,說,奶奶,你也吃,可奶奶不吃,孫女只是執意要奶奶吃,說,奶奶,吃……吃呀!一小片點心,在奶奶的推讓中快變碎了,奶奶趕忙接住說,好孫女兒,奶奶不吃,奶奶肚子不餓,孫女兒又重新用那嘟著的小嘴接著那一片片碎了的點心,一邊吃著,一邊看著這么多的楓葉,便又問奶奶,我不要楓葉了,我要回家,爸爸媽媽都回家了------
奶奶說,太陽還在天上,爸爸媽媽是回不去的,于是就用手指了指天上的太陽,孫女兒順著奶奶的手指抬眼看即將西沉的太陽,便說,那里發光……那是什么,那便是奶奶說的“太陽”呀,只見孫女使勁掙開眼睛,卻還是掙不開,奶奶說,有辦法,奶奶給你想辦法,于是便將一枚楓葉,擋在她孫女兒的眼前,只留下一線小縫,孫女說,這太陽好紅,紅紅的…好看…
奶奶會心地笑了,說太陽的紅,就是這楓葉的紅,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女兒,奶奶的孫女,就已經知曉,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時,會發紅;還有秋天的楓葉也會紅,這是奶奶教的,也是我去接母親、接女兒的當會所看見的……
女兒現在已經長大了,就知曉用楓葉夾在日記里作思念,說奶奶喜歡楓葉……我才告知女兒,不是奶奶喜歡楓葉,是因為楓葉喜歡秋天,喜歡晚霞,也喜歡奶奶生前的村莊,那是一片靠山的楓林。
有了楓林的葉,奶奶可以瞧見故鄉的紅,有了秋的楓葉,就想到葉落歸根,她就要馬上回去了,回故鄉的那一片熱土。
故鄉的楓林,只是栽在山腰中、茶道邊、屋后林,奶奶很喜歡楓葉,那是因為楓葉能藏住奶奶的多少故事,奶奶小時候喜歡砍柴,而楓葉的枝繁葉茂,往往能成為奶奶砍柴的首選,一會兒就是一挑,會得到爺爺的賞賜的,那是甜心的夸獎,也是楓葉林般坦露的微笑,那是一種年輕人的熱情,是追逐愛情的害羞草,在青春長大時,能聽得見的心跳,那是春意鬧的風語,那是夏夜般愛的蟬鳴,那是秋水人家的窗前紅,那是冬雪漫漫的林中梅,一路走了,卻又一路春,一路春了,卻又一路害羞的紅,那是我母親生前最喜歡的浪漫情事,樸素到家了,就是一種簡單的靠扶,可遠離了家,來到北國的思鄉土壤,這里只要瞧見楓樹,便是如家的看好,滿山的風景林,是家在山前,楓葉林中的調子,是一縷炊煙、一戶人家、一池溪水,那聽來的故事,便是這楓葉林與溪水相伴時的呢喃,說什么天長地久,在此守候,說什么地老天荒,在此等待,可松柏的青是冷清,杜鵑的紅是淡紅,而獨有這楓樹林,讓你有熱情去擁抱、去堅守、去依偎這大自然中的愛,每每秋紅霞光,就是這滿山的紅,紅紅的楓葉葉樹,一位母親的守候,就在那茶道口,接回了自己的家,也接回了自己上學的孩子,那翻過一坡又一坡、一坳又一坳的長在山里的學校,可如今,兒在城市,父母是異常高興的,先由這自然的楓林,過渡到城市的摩天大樓,也許是很少看到這城市的一角,有這楓樹楓葉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母親,就用她那雙干瘦的雙手,在撿拾著一顆顆憐愛之心,雖然抱著疲倦與正在病痛的軀體,可這楓葉林,母親還是非常喜歡,她不顧旁人看她身上的黃色冷調,總想將自己融進這落紅的楓葉林。
哪怕還找不準自己的位置,有了楓葉飄落在她身上,她的手中,她就欣慰了,就好像把自己帶回了故鄉。
每每看到自己的母親抱著這么多的楓葉回家,兒子有時候,也會禁不住問,母親,要這么多的楓葉干什么,母親笑著說,楓葉好呀,有了楓葉,至少我在生火做飯,就有了引煤的燃料了,還有我喜歡這楓葉的紅,當時兒子一語哽咽,母親,我們不要這楓葉,兒子可以答應你,馬上送你回老家,那家鄉的楓葉,比這邊的大,也比這邊的好,又可以全都是你的……
可母親說,我現在還不想回去,因為孫女兒還沒有長大,我得守著點,孫女兒長大了,你再把我送回,我會將這兒的楓葉帶回家,與自己家的楓葉一起比比這春天的翠,比比這秋天的紅。
兒只是不停地答應,說,母親,這楓葉林秋紅落籽,也一塊帶回家,說不定那天,就會長成和家鄉一樣的楓樹林。
母親很高興,說,兒子,娘這一回去后,恐怕就再也不會回來了,你得自己照顧自己,想念母親了,就看看這楓葉林吧,母親也習慣了這楓葉林,因為兒在這座城市,這楓葉林就長成了和家鄉一樣的味道。
不要老想家,不要老想母親,要好好地工作,好好地愛自己的家。
兒子記住了,兒子記住這楓葉林。
是母親曾經來過的地方,曾經撿拾過楓葉的地方。
已經長滿了這楓葉的青翠,楓樹的春天,就在我回家的路上,也會落下------
那滿地的紅,就是母親喜歡的顏色,也是兒永久的思念。
供稿: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