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6 05:39: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9-10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更大的發揮語文教學的職能作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特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上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習,語文學習的適應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的方法還不得當,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還不高,但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認真,學習氛圍比較濃厚。本學期我決心加大教學力度,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語文考試的及格率,力爭優秀成績的出現。
二、教材簡析
本冊語文教材分為6個單元五大板塊:其中閱讀24課、綜合性學習3個、寫作6個、名著導讀2個和課外古詩詞背誦等組成。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閱讀和寫作。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還有網絡、電視及多媒體教室等。
第一單元 群星閃耀:這個單元,主要講述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名人的風采。課文中所選擇的名人,是那些在人類歷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做出了杰出貢獻的人物。本單元主要學習精讀的方法。要求在通覽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把握關鍵語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注意結合人物生平及其所處時代,透過細節描寫,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二單元 祖國之戀: 本單元教學重點繼續學習精讀。注重涵泳品味,盡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圍之中,調動起體驗與想象,把握課文的抒情方式,體會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懷。學習做批注,記下自己的點滴體會。
第三單元 凡人小事: 本單元的學習注重熟讀精思。要注意從標題、詳略安排、角度選擇等方面把握文章重點;從開頭、結尾、文中的反復及特別之處發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的意蘊。
第四單元 修身正己:通過精讀了解某一類文章的特點后,就可以推而廣之,去略讀許多同類的文章。略讀側重觀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讀時可以根據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確定閱讀重點,其他部分的文字則可以快速閱讀。另外,還要注意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
第五單元哲理之思:本單元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發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建議運用比較的方法閱讀,分析作品之間的相同或不同之處,以拓展視野,加深理解。
第六單元 科幻探險: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探險和科幻。探險一般是指到荒無人煙或人跡罕至的危險地方去考察,面臨困難、應對挑戰,刺激身心,激發能量,獲得探求的和審美體驗,增進對自然的了解和認識。而科學幻想則是依據科學技術原理,以幻想的形式展開想象,構造故事,塑造人物,抒感,表現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憧憬或憂慮。基于科學的虛構,超越現實,是科幻作品的主要特點。
三、教學目標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初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
知識目標:了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能力的目標:在上學期學習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的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以及瀏覽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采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五、教學進度
單元
劃分
課文內容
課時數
第一單元
閱讀:
1鄧稼先/楊振寧
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3* 回憶魯迅先生(節選)/蕭紅
4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寫作:寫出人物的精神
10
第二單元
閱讀:
5黃河頌/光未然
6最后一課/都德
7*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8木蘭詩
寫作:學習抒情
綜合性學習:天下國家
11
第三單元
閱讀:
9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10 老王/ 楊絳
11* 臺階/ 李森祥
12 賣油翁/ 歐陽修
寫作:抓住細節
名著導讀:《駱駝祥子》:圈點與批注
課外古詩詞誦讀:
竹里館/ 王維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逢入京使/ 岑參
晚春/ 韓愈
15
第四單元
閱讀:
13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張中行
14驛路梨花/ 彭荊風
15*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16短文兩篇
陋室銘/ 劉禹錫
愛蓮說/ 周敦頤
寫作:怎樣選材
11
第五單元
閱讀:
17紫藤蘿瀑布/ 宗璞
18*一棵小桃樹/ 賈平凹
19*外國詩二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20古代詩歌五首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望岳/ 杜甫
登飛來峰/ 王安石
游山西村/ 陸游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寫作:文從字順
11
第六單元
閱讀:
21偉大的悲劇/ 茨威格
22太空一日/ 楊利偉
23*帶上她的眼睛/ 劉慈欣
24河中石獸/ 紀昀
寫作:語言簡明
綜合性學習:我的語文生活
名著導讀:《海底兩萬里》:快速閱讀
課外古詩詞誦讀:
泊秦淮/ 杜牧
賈生/ 李商隱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楊萬里
篇2
1、學生情況:本班現有42位學生,有些學生學習基礎很差,多給他們一些關愛,使他們感受到新集體的溫暖,讓他們對學習充滿自信。大部分學生的素質較好,特別是對于學習語文興趣濃厚,但是有幾名學生識字能力需要加強,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學期我將繼續培養他們各種學習語文的能力,爭取提高語文的學習成績。
2、教材情況: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8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每個專題內分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二、本學期教學指導思想:本學期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整合,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并且要靈活多樣的去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不斷提高語文能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1. 強化導語的導學功能.
2. 加強了單元內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系和整合.
3. 聯系單元專題,加強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
4. 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5. 緊密聯系學生的立刻或生活實際,安排適量的“小練筆”。
6. 在口語交際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口語交際的要求。
四、教材的重點、難點:
1、進行字、詞、句的訓練。
2、進行朗讀訓練、背誦訓練,要求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
3、進行正確的寫字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端正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2、重視培養能力。學生獲得知識是必要的,但培養能力更重要。一個學生如果沒有自學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的終身發展將受到限制,我們從新世紀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發,必須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就第二冊語文教學來說,要著重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理解詞句的能力,朗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初步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較大發展。
篇3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九年級教材中,八年級上、下冊屬于一個階段,這兩冊教材在編排上呈現出來的共同點是各單元仍以專題組元,但同時也兼顧文體。八年級上冊四個現代文單元的專題分別是戰爭、普通人與平民、建筑園林與名勝古跡、科學,其中前兩個單元以記敘類文章為主,后兩個單元以說明類文章為主。本冊教材要求學生了解兩種文體:記敘文和說明文;同時相應地了解兩種表達方式:記敘與說明。另外,從八年級上冊開始,文言文和白話文分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第一單元是以戰爭為主題組元的。五篇課文,有反映的《新聞兩則》(《人民百萬大軍橫渡長扛》《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有反映反法西斯戰爭的《蠟燭》,有以英法聯軍為背景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的《蘆花蕩》,有反映德國法西斯暴行的《親愛的爸爸媽媽》“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也以戰爭為主題;“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第二單元主要由記敘類作品組成,著重培養閱讀記敘類作品的能力。 從單元課文的內容來說,都是寫普通人的。在七年級下冊已經安排了一個寫杰出人物的單元,讓學生領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風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個寫普通人的單元,讓學生對人世間億萬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認識。這一單元的前邊;恰恰是一個寫戰爭的單元,顯得十分沉重。因此,這個單元有必要高聲贊頌人間的愛,吁喚,“讓世界充滿愛”。通過這個單元,可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受到熏陶和啟示。
篇4
關鍵詞:初中語文;主體意識;學生;教學
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學習,對每個學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面臨中考的升學壓力,如何提高語文學習成績成為每個學生和教師都極為關注的問題。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求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意識,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造成學生主體意識不能得到發揮,知識能力難以得到提升,鑒于這種情況,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喚醒學生主體意識、激活語文課堂這一課題進行探討。
一、充分理解和掌握語文教材
要想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好語文教材,對語文教材內容和結構有較好的把握。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多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求學生對語文課程進行預習。在正式講授課程之前,應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對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生字、生詞進行查找,將語言難點搞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同時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爭取熟練閱讀文章無障礙。
第二,為學生設置必要的問題。在學生進行預習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思考問題,來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通過尋找答案的過程也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通過對問題答案的查找,對課文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第三,為學生講解難點、重點,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精讀。在每篇課文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文章中涉及的生詞和語句結構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難點。同時指導學生精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掌握語言表達技巧,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希望教師從教學技巧、方法和知識提升方面給予幫助,而忽視了自身的主體地位和發揮主體意識,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從教學教法、過程等多個方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在教學準備時,不僅僅是對教材進行分析與研讀,還需要對學生進行了解,包括對他們的能力層次和知識結構等,從而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和教學任務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進行主動學習、積極發言,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克服對語文的畏難情緒,增加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再次,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正確態度,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中考,更重要的是為未來的生活打基礎。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二十課《口技》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課文朗讀和口技表演等,為學生才藝展示提供一個舞臺,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也可以適時引導,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提問,然后讓學生進行回答,只有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喚醒學生主體意識
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能夠利用聲音、圖像展現教材內容,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多媒體展現生活中的語文素材,可以拉近語文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也可以將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傳授給學生,將學生居于主體地位,教師發揮引導作用。更重要的是運用多媒體教學大大節省了課堂板書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和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互相交流知識和學習經驗,并讓學生就對課文的理解上臺發言。例如,在學習完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程之后,可以讓學生對某個問題舉行辯論比賽,表達自己的見解與看法,并將辯論臺搬到教室里面,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通過辯論還可以找出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從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四、開展課堂活動提高學生主體意識
單一的課堂教學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也不利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因此,應當調整教學方式,通過開展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開展課堂活動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技能,例如組織演講比賽、小組討論以及辯論會等,給予學生一個表現自身的機會,使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促使其形成獨立的性格和學習主體意識。在開展課堂活動中,離不開語文教師的引導,通過教師的指導將每個學生聯系起來,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時,需要教師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將學生帶入到人物角色中。此外,教師應多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教師的鼓勵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的進取心,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長期堅持,從指導學生理解語文教材,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再到通過開展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只有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才能從根本上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并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充分激活語文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參考文獻:
[1]晁福清.語文課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金色年華,
2010(6).
[2]王磊.初中語文課堂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初探[J].中學生優秀作
文,2010(10).
[3]呂愛琴.讓語文課堂教學因對話而精彩[J].新課程學習,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