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媽媽電影范文

時間:2023-03-14 17:07: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媽媽電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網絡媽媽電影

篇1

網絡媽媽》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感人的故事,一個虛擬世界真實人物無私奉獻的故事!本文寫了一位上了網隱的青年,被一位“網絡媽媽”所幫助,為了借除網隱的艱辛,它讓人們在熱淚盈眶中體會生命的真諦,體會世界上的真情真愛!所以面對這樣的電影,我們除了鼓掌、流淚,也再沒有別的什么辦法了。

這樣的電影確實能讓人體會到很多,領悟到很多,至少,它讓我這顆沉溺網絡麻木已久的心靈受到了久違的洗禮!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發展,現在像我們這樣年紀的青少年感情空虛,生活空虛,終日沉迷上網、聊天、玩游戲,耗費時間,虛度年華,不了解父母,叛逆獨行!而《網絡媽媽》這部影片切中當今社會家庭教育問題,令人深思,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真實的故事,感人肺腑的情節,演員樸實本色的演出,真實真切,深深打動了每個人的心,使人奮發,催人上進!

篇2

關鍵詞:數字視音;計算機技術;傳輸技術;壓縮技術

就當前而言,視頻節目正逐步趨向現代化,而且各方面的技術水平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多媒體技術,隨著時代的進步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近幾年來,社會上不斷涌現出了數字壓縮技術、計算技術、微電子技術、顯示技術、固體攝像技術、傳輸技術、記錄技術等高新技術。這些技術的出現對于數字視頻的傳輸以及電視傳輸網絡技術的應用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使數字化傳輸最終得以實現。

1數字視音頻編解碼技術分析

信源編碼是指動畫、符號、音頻等各種帶有編碼的數據的處理過程,其是現代數字傳媒的基礎。一切事物都是依據基礎而存在的,所以不論是什么數據的傳輸處理,都要遵循這個原則,包括藍色激光磁盤機等一系列視聽消費類電子產品和多媒體通信產品。音頻和視頻的編碼與解碼不同于文本符號,二者的主要任務不一樣。以音頻數據和數字視頻為例,其對內存的要求很高,例如,4∶4∶4抽樣PAL彩的傳輸速度要求是普通傳輸的20倍,而一些藍光視頻的傳輸速度要求甚至達到了1GB/s。常規的內存傳輸寬帶是不可能完成這種任務的。數字音頻和視頻信息主要用于消費電子產品,這就要求我們掌握更多的先進壓縮技術。同時,還要考慮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高效地壓縮這些文件。由于音頻數據量小于視頻數據量,所以壓縮對于整個文件來說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目前而言,為了保證壓縮的質量和效率,市場上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壓縮技術:①無失真壓縮技術。這種壓縮算法主要是基于統計分析的最優熵編碼,主要用于長碼和可變長度編碼技術。②有損壓縮技術。這種有損壓縮算法可以消除視頻信號的空間冗余和時間冗余,主要用于自適應量化、幀插值、運動估計和補償以及“Z”字形排序技術與DCT的變換。③頻帶壓縮技術。該技術主要是根據人眼對色彩敏感度高,但難以區分色差這一原理,對全分辨率Y像素值進行采樣,形成CB和CR像素采樣的像素值的圖像編碼,以有效控制傳輸速度。利用視頻編碼技術將100Mbps的圖像數據壓縮到2Mbps,甚至更低水平,也可以正常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半導體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ITU-T和MPEG音頻和視頻編解碼技術成為當前市場上較為通用的兩種編解碼技術。ITU系列的優勢在于可以較好地傳輸語音影評,有利于個人之間的交流,但流傳不是特別廣;MPEG系列標準是目前市場上比較通用的一個標準,它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視頻和語音的傳輸、壓縮,功能比較全面。MPEG-2標準與263標準是該類標準中的基礎標準,也是最低要求。為了滿足先進視頻壓縮技術的多樣化需求,2001ISO和ITU形成了聯合視頻組(JVT),且在H.26L的基礎上開發出新的視頻編碼標準——H.264。JVT標準與之前的基礎標準最大的區別就在于JVT標準加入了正交變換等效果、4×4整數多方向空間預測技術以及其他一些操作手段。這有利于提高壓縮的速度和效率。就目前的情況來看,JVT標準能在保障視頻質量的同時,使壓縮速度達到原來的2倍;同時,該標準操作相對簡單,適用人群較廣。

2數字電視傳輸網絡

地面、有線和衛星是我們通俗意義上的數字電視傳輸網絡。其中,地面數字操作較為簡單,就是在地面上建設高臺,發射信號。這樣,使用地面網絡的人們就可以接收到信號觀看視頻節目。這是最原始,也是最基礎的方式。有線電視傳播網絡則是利用光纖和其他枝干電纜為傳輸途徑來傳輸信息,這種技術在城市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逐漸取代了地面數字的地位。由于其方便操作、穩定性較好,一般的用戶都會在電視機上安裝一個機頂盒用來接收信號。衛星數字電視廣播網絡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衛星電視,通過地面發射塔,將信號發射到幾萬米的高空衛星中,再利用同步衛星將其發射到地面。這樣,地面用戶利用一個俗稱“鍋蓋”的東西,就可以有效接收信號了。

3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技術

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技術主要有:①保護間隔的-A填充技術。為了防止一些信息的紊亂,可在數字電視地面傳輸過程中加入保護間隔。這樣,就能有效避免傳輸過程中發生錯誤,提高傳輸的穩定性。②聯合視頻組。③前向糾錯編碼與相位映射相結合的糾錯技術。由于多載波技術相對于單載波技術來說信噪較大,所以開發出了這種系統內聯合處理信噪的技術,以有效減少多載波技術的系統信噪。

4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信息傳輸技術應運而生,多媒體音頻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傳輸技術等的高速發展,數字視音編解碼與電視傳輸網絡技術逐漸變得成熟起來,所以,我們要對數字視音編解碼與電視傳輸網絡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促進這些技術在數字視頻傳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戴瓊海.寬帶接入網的技術發展[J].計算機世界,2013(2):15-16.

[2]楊知行.數字電視傳輸技術與標準[J].計算機世界,2014(4):21-22.

篇3

《網絡媽媽》的觀后感

今天,我和媽媽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叫《網絡媽媽》。我和媽媽看了這部電影很感動。

這部電影講的是網絡媽媽小時候被大火燒傷了,他做了六次植皮手術,還幫助了那么多沉溺在網絡游戲的孩子和家庭。電影里有一個孩子,他特別愛打網絡游戲,經過網絡媽媽的一次次教育,終于不愛打網絡游戲了,學習成績也趕了上來。

我們要學網絡媽媽,學習她的堅強,善良、愛幫助別人。我們要少打網絡游戲,不要讓爸爸媽媽傷心,難過,要做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歡迎同學們投稿

篇4

看完《網絡媽媽》這部電影,我的心頭猛然一震,久久未能平靜……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網絡媽媽”自強不息、身殘志不殘的精神,她無私奉獻,網絡播撒真情的高尚行為,深深觸動了我,影片情感豐富,催人奮進!

被人稱作“網絡媽媽”的劉煥榮,是一個有著悲慘身世的人,在一次意外的大火中,她被燒成嚴重殘疾,全身只剩下一根手指,她就用她最后的一根手指創造了一個奇跡——學會了上網,學會了打字。而后,她用母親般的溫情,幫助一個個沉迷于“網絡魔爪”的學生拉了回來,讓他們走上正途,令人敬佩!

這部電影是我們值得深刻思考的。老師家長經常強調:網絡是把“雙刃劍”,就看你怎么利用這把“雙刃劍”。玩游戲的誘惑是我們小學生難以抵擋的,一旦沉迷于其中,就會玩物喪志,耗費我們美好的青春,是不會得到任何好處的。作為“90”后的小學生,我們又該怎樣正確利用網絡呢?我們應該利用網絡查資料、看新聞、閱作文,這才是我們“90” 后應該做的事!

“大海不會介意繞過彎路的小溪!”我告誡所有沉迷于網絡的學生們:你們是在消磨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虛度年華??禳c醒悟吧!及早回頭,遠離網絡的危害,做一個健康成長的青少年。

篇5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15日晚在香港揭曉,鞏俐憑借《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皇后一角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繼章子怡、周迅之后,內地女演員連續第三年問鼎這一獎項。在《父子》中扮演兒子的9歲小演員吳景滔則是最大的贏家,抱回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演員兩座金像獎。譚家明的《父子》沖出重圍,獲得最佳影片獎。曾5次獲得金像獎影帝提名的劉青云擊敗梁朝偉、郭富城、周潤發和李連杰,首次捧得最佳男主角獎。譚家明還憑《父子》,擊敗杜琪峰、張藝謀、張之亮,獲得最佳導演獎。

以下是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父子》

最佳導演獎:譚家明(《父子》)

最佳女主角獎:鞏俐(《滿城盡帶黃金甲》)

最佳男主角獎:劉青云(《我要成名》)

最佳女配角獎:周迅(《夜宴》)

最佳男配角獎:吳景滔(《父子》)

最佳編劇獎:譚家明、田開良(《父子》)

最佳攝影獎:劉偉強、黎耀輝(《傷城》)

最佳剪接獎:鄺志良(《墨攻》)

最佳美術指導獎:霍廷霄(《滿城盡帶黃金甲》)

最佳動作設計獎:袁和平(《霍元甲》)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獎:奚仲文(《滿城盡帶黃金甲》)

最佳音響效果獎:《鬼域》

最佳視覺效果獎:《鬼域》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臺》(《滿城盡帶黃金甲》)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金達培(《伊莎貝拉》)

最佳新晉導演獎:吳彥祖(《四大天王》)

最佳新演員獎:吳景滔(《父子》)

最佳亞洲電影獎:《千里走單騎》

專業精神獎:授予資深化裝師文潤玲。

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增設了一個“世紀影壇成就大獎”,得獎者是今年100歲的香港娛樂界前輩邵逸夫。

特型演員柴云清逝世

在《末代皇帝》等20多部影視劇中成功扮演“”,曾榮獲第三屆優秀電視劇優秀演員獎并受到鄧穎超同志接見的八一電影制片廠特型演員柴云清,于4月21日去世,享年76歲。柴云清兒子柴博決定給他穿上演戲時的中山裝告別:“父親這輩子努力鉆研的相關知識、人格,他長得太像了,演戲時從來不化裝,把中山裝什么的一穿上就行了,而且他本人的性格也跟很像,吃穿儉樸,與人無爭,善良正直。”

《網絡媽媽》江西開機

4月22日,根據、全國婦聯等單位推出的人物典型,獲“全國十大杰出母親”等榮譽稱號的平凡女性――網絡媽媽劉煥榮把愛心奉獻給網上孩子們的真情事跡改編的勵志故事片《網絡媽媽》在外景地江西弋陽志敏中學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影片切中了在網絡時代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和人性熱點、難點問題。導演周勇坦言,《網絡媽媽》將打破主旋律電影以往的模式,以平民的視角把影片拍成故事性強、地域色彩濃郁、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主旋律藝術影片。

《九連環》火熱拍攝

4月21日,電影《九連環》劇組從昌平移師國防大學劇場,在那里拍攝戲中戲的最后一場,李成儒飾演的男主角在媒體面前公開已經自殺的女友的照片和遺書?!毒胚B環》的女主角由青年演員孔維扮演,該片涉及的人物并不多,但在四位主角當中,陰謀卻環環相扣,直到影片的最后結局才將謎底一一揭曉。導演劉礴解釋說,這部電影不會像一般國內驚悚片那樣,靠玄虛的光影,一把匕首或者一段恐怖的音樂來營造氣氛,而是完全靠主人公的思想游戲來表現驚悚和懸疑。

鄔君梅夫妻檔影片《紅美麗》舉行首映

4月22日,由鄔君梅夫婦攜手打造的電影《紅美麗》在京舉辦首映式,導演奧斯卡?路易?科思多以及葛優、孫紅雷等主演悉數出席。影片中,鄔君梅飾演的朱美麗逼丈夫去外地談生意,結果丈夫被殺害。她背負著內疚,陷入為夫復仇的困境不能自拔,最后成為死刑犯。葛優用眼神將反面人物演得淋漓盡致。孫紅雷透露他想趁機偷師葛優,苦于沒有對手戲而作罷。他稱該片是他入戲最深、最動心的影片。導演用西方人的視角,講述他眼中的中國、女人、情感。

《雙飛燕》研討會在京舉行

4月22日,被國家教育部、廣電總局、文化部聯合推薦給全國中小學生的故事片《雙飛燕》在京舉行了媒體和專家的聯合觀摩、研討活動。影片講述孿生姐妹大燕和小燕,因父親去世,母親患病,沒法同時上學,姐姐讓妹妹上學,自己則撿破爛和照顧媽媽。后來,姐妹倆想到了輪流去上學的辦法,但最終被發現。人們沒有拆穿姐妹倆,反而極盡所能幫助她們雙雙走進課堂。與會專家認為片中體現出的“孝”文化,在現今這個年代,顯得尤其珍貴,也更值得青少年去學習。

篇6

我喜歡網絡,它能滿足我的需求,雖然它不是神通廣大,更不能說是無所不能,可它總能帶給我樂趣。它是一個影音天地,又是一個游戲天堂,更是一個知識的海洋。雖說大海撈針難如登天,但在網絡中的知識海洋里,哪怕是一粒沙子,也能輕而易舉地找到。

我在學習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我家的電腦沒接通網絡時,遇到課外不懂的問題只能干著急,一切思考都是徒勞,可自從上網以后就方便多了,它好比是“家中的圖書館”,隨時可以向它求助,只需要輕輕點擊一下,你需要的信息便會立刻呈現在眼前,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多厲害呀!

我是個影迷,特別是科幻電影,I like it very much,可老天總是不近人意,電影頻道都在十點多播放,而我又得早睡早起,根本看不到,幸好有了網絡,我才能好好地過把癮,它網羅了世界上所有的電影,恐怖片,科幻片………都有,變形金剛(真人版),蜘蛛俠3……一上市,我就上網把它們全給盡收眼底,爽呀!

游戲,當然是每個男孩子的最愛,網絡中有數不盡的時尚游戲,什么紅色警戒,魔獸爭霸,跑跑卡丁車……都給我玩了個夠,可我也不是一天到晚沉迷于網絡游戲中,只是偶然舒展一下心情,每次勝利時那種自豪感和成就感都是難以言表的。

我從小就練電子琴,現在鋼琴也已彈到了八級,每次上完鋼琴課,只能在家自己練,多虧網絡幫了我大忙,在蟲蟲鋼琴網上只要鍵入曲名就能聽到范曲,我的水平提高了不少,真得好好地感謝它。當看見別人一邊走路一邊唱歌那瀟灑的樣子,我就羨慕不已,因為我自己不會唱,只會哼調子,歌詞我一無所知,我仿佛成了個鄉巴佬,網絡讓我不再自卑,我能在網上學歌,歌詞全都映入我的眼簾,真令人興奮。

我愛網絡世界,它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生活空間,我們班的同學一起建立了一個QQ群:六一班一族。我們之間可以經常聊天,發送有趣的圖片,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互相幫助。最最令我高興的是我爸爸媽媽不喜歡養寵物,而我卻恰恰相反,網絡圓了我的夢,我免費領養一只QQ企鵝MM,每逢星期天我會帶它去游樂場玩,打網球,踢世界杯;還給它喂食物,洗澡;讓它去打工賺錢養活自己,精心呵護它,這多么有趣呀!

篇7

網絡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方便,但是使用不當時就會深深地陷下去,甚至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下面就是一部關于網絡的電影,名叫《網》。

電影講的是一個叫“肖兵”的高中生,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以至連他媽媽的最后一面也沒見到。悲痛欲絕的他,封了自己的游戲號,刪了自己的游戲,發誓以后再也不玩網絡游戲,從此以后,他就不再玩了。但是他經不住網吧老板女兒的誘惑從新迷上了游戲,并且報名參加了“仙境RO傳說”游戲大賽,拿了第一名?;丶液螅职职阉碾娔X砸了。他就離家出走。后來,老師找到了他。并且給他講了老師自己向他這么大時暴風雨般的游戲歷程。

網絡就象一張無形的網,網住了許多“小魚”。所以我們要記住:玩游戲也要適可而止。

篇8

[論文摘要] “地下電影”的出現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影壇的一個特殊現象,本文圍繞中國“地下電影”的傳播方式問題進行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對“地下電影”的傳播情況和傳播方式的考察,主要分析了“地下電影”的受眾群及其在國內外的主要傳播方式;其次是以“地下電影”在國內的傳播方式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個體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網絡傳播等方式進行分析和比較。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0年前后,在國際電影節上經常能看到中國電影的身影,其中很多都獲了國際性獎項。從早期的《媽媽》(張元)、《北京雜種》(張元)、《活著》(張藝謀),到后來的《小武》(賈樟柯)、《十七歲的單車》(王小帥)、《鬼子來了》(姜文)等,它們分別在或大或小的國際電影節上以“中國電影”的身份獲獎,然而等待它們的共同命運卻是在國內(大陸)的禁映,即不能進入國內電影市場而獲得公開放映的權利,有的導演還被處以禁止拍片的懲罰。對于處罰的理由,多是因為這些影片在送出國外參賽之前沒有交給國家電影局審查,因此沒有獲得中國官方的合法身份就自作主張的行為。

從整個1990年代到2003年前后,由于這些影片在國內遭到禁映,在各種主流大眾媒體上都幾乎看不到任何關于導演和作品的介紹或者評論,但值得注意的是,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特別是最近幾年,在全國大中城市的青年人、特別是各大高校學生中間,這些作品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卻擁有了一批堅定的受眾群體,作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在隨著時間不斷擴大。這些現象一方面說明了“地下電影”的藝術價值和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其傳播速度和傳播效果都是令人矚目的。那么,中國的“地下電影”具體是通過什么方式和渠道、依靠何種媒介、按照怎樣的過程傳播開來的,“地下電影”在“地下”廣泛傳播的實現條件和受眾基礎是什么,其在海外的傳播方式與國內傳播的區別與聯系,以及對今后電影傳播方式的影響等,都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電影體制之外的“地下電影”產生的背景

中國的“地下電影”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出現的。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國內市場化的深入發展,海外藝術電影的制片人與投資者開始把目光投向大陸年輕一代的電影人的結果。從內部看,隨著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全面轉軌,國家對于電影生產只能重點支持,而不可能全面承包。相比藝術電影、商業電影,主旋律影片更吸引著國家始終不渝的興趣,再加上主旋律影片在市場面前的脆弱性(無法收回成本),更加強了國家對其投資的力度。這樣就為海外資本投資大陸電影市場提供了歷史的契機。同時這也是一種“內在需要”,因為作為自負盈虧的制片廠除了完成國家定購的主旋律影片之外,還有大量閑置的時間和精力來自謀生路或創收,顯然也需要資本的注入。相比昂貴的好萊塢制作,投資中國大陸電影要劃算的多:充足的實景、廉價的演員和工作人員等條件,都是吸引歐洲資本、港臺資本和少量的大陸民間資本的好選擇。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相對電影工業生產的市場化運作,在消費渠道卻保持計劃經濟的作風。雖然在1995年,中國大陸首次允許每年進口10部好萊塢大片,但卻沒有改革已經成為電影工業不可或缺的影院制度。從體制上來說,中國沒有院線放映的機制,只有一個電影管理總局,下屬16個合法的電影制片廠,電影的放映權以及電影的院線依然為國家所壟斷。這樣,對比廣闊的海外藝術電影市場和日漸萎縮的國內市場以及壟斷的營銷策略,呈現在這些合資片和與國內沒有資金關系的“外資片”往往走向“地下電影”的命運,這最終導致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電影圖景中呈現出一條獨特的電影之路。

“地下電影”的制作和發行方式

前面已經提到,“地下電影”的拍攝方式主要是靠脫離官方的制片體系與電影審查制度、以個人集資或憑借歐洲文化基金會資助即依靠海外投資人得到拍攝資金進行制作。如前面提到的“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的三部片子(《活著》、《霸王別姬》、《藍風箏》)無一例外都是海外投資,而且都分別在當年的重要電影節上獲獎。獲獎之后這些影片無一例外地被打入“禁片”的行列,一些導演還因此受到禁止拍片的處罰。這些影片由于海外資金的介入,電影市場已經由國內轉向了國外,所以他們不用擔心市場以及是否能在本地上映等問題,進而也不用在乎影片的主題是否涉及禁區,因為影片只要在國外電影節上獲獎就可以打開海外的藝術電影市場。但對于那些獨立制片人來說,他們不像張藝謀那樣擁有一個穩定的海外市場和持久的國際聲譽的優越條件,因而需要面對更多的尷尬和特殊境遇。最早進行獨立制作的是張元,然后出現了王小帥、賈樟柯等人。一般來說,他們通常冒著背負債務的壓力或在極其拮據的情況下拍攝第一部作品,現實不可能允許他們進行多次嘗試。王小帥的《冬春的日子》只花費了10萬元人民幣,資金來自于幾個朋友的拼湊;賈樟柯的《小武》花了30多萬元,主要來自于香港的投資。然后,這些作品在國際電影節上出現并獲獎,從而他們可以擁有充分的資金來繼續自己“獨立”制作的藝術生涯。幾乎所有的“地下電影”都是小成本制作,一般來說,只要通過參加國際電影節得獎后進入歐洲藝術電影市場,就可以收回成本。可以說“地下電影”的市場訴求并不在國內,這樣他們也就不必把重心放在能否在國內放映的問題上。

“地下電影”的受眾群分析

根據統計,有將近三分二的調查對象接觸過“地下電影”,而且網絡調查的結果從總體上證明了之前根據現有資料提出的各項假設是基本正確的,從中可以發現中國“地下電影”的受眾群體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1 “地下電影”的受眾群以受過高等教育的都市青年人為主。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年齡在18—35歲之間的人占到95%以上,其中18—25歲的年輕人高達63.5%,在校學生和非在校學生的比例大約為2:3,教育程度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到75%以上,可見“地下電影”的受眾基本上是由在校大學生或者剛離開校門不久的青年人組成的。有31.8%的人生活在北京、上海等直轄市,38.6%的人生活在省會或大型城市,28.8%的人在中小型城市,而身在農村的比例則只有0.8%,可見有機會接觸到網絡的幾乎都是居住或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群。根據“地下電影”的主要傳播方式可以推測,觀看“地下電影”的群體同樣是以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為主。可能正是由于受眾以年輕人占主體的原因,所以其收入普遍不高,其中有將近60%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人民幣以下,有30%左右的人月收入在2000—5000元人民幣,而月收入超過5000元人民幣的人的比例不到10%。

在隨后觀看的方式選擇上,由于收入的限制和上網便利等原因,在觀影方式和渠道調查中,通過院線看電影的比例也比較低,更多的人選擇了通過網絡和盜版音像制品的方式。

2 “地下電影”的受眾以網絡為主要媒介。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看過或經??础暗叵码娪啊钡娜苏嫉?0%以上,但其中80%以上的人都是在2000年以后看的,而“地下電影”出現數量最多獲獎最頻繁的時期則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這一方面表明“地下電影”的影響力從海外傳播到國內需要一定時間,另一方面可能也與中國網絡媒介興起和普及的時間有關。但從二十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短短幾年中,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網民數量猛增,網絡資源開始爆炸式地涌入網民的視野,其中電影作為最普遍的娛樂形式之一逐漸成為流通速度較高、傳播范圍較廣、共享性較強的信息資源??梢娋W絡已經成為接觸和觀看“地下電影”的首要媒介。

3 “地下電影”的受眾以愛文藝和追求新奇時尚的青年居多,對中國藝術電影充滿熱情和期待,但大多數并不真正了解“地下電影”。顯而易見的是受眾對于“地下電影”的肯定和積極的態度。可見在不少受眾心目中,“地下電影”仍然是一種帶有“禁片”色彩和“實驗”色彩的作品,“地下電影”作為中國藝術電影的組成部分,是文藝青年和時尚小資們追求“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電影的主題或內涵,大部分受眾都表示能理解。而對于“地下電影”的存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有必要”并支持其在國內的發展,而且有超過80%的人認為“地下電影”在中國影壇和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但盡管受眾們對“地下電影”是如此熱情和充滿期待,但真正了解“地下電影”的卻并不是很多。實際上,大部分受眾并不真正明白“地下電影”的定義和范疇,也不能清楚地區分“地下電影”與其他藝術電影在資金來源和制作方式等方面的區別,甚至會把已經在院線公映過的體制內文藝影片當作“地下電影”(比如婁燁的《紫蝴蝶》和王小帥的《青紅》)。可見受眾主要關注的是“地下電影”的題材風格和內容等,對于電影本身以外的拍攝、制作和發行方式等情況并不了解。

我們可以發現,目前也存在著一個“無形”的受眾群,這一人群有著比較明顯的整體特征,在對電影的選擇上也有比較一致的標準和偏好,基本上構成了中國“地下電影”的忠實受眾群,而中國“地下電影”得以傳播和擴散的過程就是通過以“地下電影”投資人和制作者為信源、以一大批“地下電影”作品為信息、以群體性觀影者為主要受眾,以相對“隱蔽”、“自由”和“非主流”但傳播效果強大的網絡媒體為主要傳播渠道,以可批量復制的盜版音像制品為次要渠道(網絡媒體普及之前則是主要渠道)而進行的,而反饋和互動則來源于各種各樣的網絡論壇上的評論貼和討論貼等。

篇9

一、 選取通俗化題材

微電影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其內容相對較為廣泛,類型也較為復雜,有針對商業的,也有針對公益的,還有的是關于人們生活的,基于此,下面就選取貼近人們生活和社會現實的一類微電影進行分析。

(一)親情友情愛情主題

家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親情占據著人們感情生活的重要位置,也是維系社會關系的重要紐帶。因此,文藝作品演繹的主題始終是親情。[1]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是微電影的特點,它的這個特點更能挖掘和表現出普通人之間的人倫親情。微電影主要是圍繞現實生活,反映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親情,使故事情節平民化,讓觀眾內心產生一種樸素的情感張力。而不是依靠傳奇的故事背景、跌宕起伏的劇情設置、激烈尖銳的矛盾沖突讓觀眾喜愛。如微電影《來信》中,生動描述了空巢老人艱難的現實生活處境,讓人們認識到我們對家中年邁父母缺少關愛和漠視,告誡人們“時間不停留,珍惜身邊人”?!渡钕鄬φ?舍》微電影中,講述了發生在我們身邊深深打動觀眾的故事。由于父母偏愛有音樂天賦的弟弟,遭到姐姐的嫉妒,因為姐姐年紀小不能理解父母的愛而摔壞了弟弟的琴,父母為了給弟弟買琴死于工廠。父母死后,姐姐承擔了養育弟弟的責任,姐姐為了弟弟能夠成功傾盡所有一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個感情點,帶給觀眾親歷其境的情感體驗和無限擴大的情感張力。一個古老的話題愛情,微電影以愛情為主題滿足觀眾的需求,成為微電影的主要舞臺,但與傳統的、高大上的愛情電影不同,它主要描述我們周圍普通人的愛情故事,折射出普通愛情的觀點、向往、追求、難言之隱的苦楚和困惑,可見,微電影演繹得愛情主題更適合廣大觀眾,突出其特點:生活化、大眾化、通俗化。[2]如微電影《我愿意》中,講述即將大學畢業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的情侶,面對現實和堅貞的愛情,他們左右為難,最后選擇裸婚,讓人們感受到愛情的力量和守護愛情的動力。

(二)青想的主題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青春,都懷著自己與眾不同的夢想,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青春和夢想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青春就像經典一樣,不會隨時間變遷而褪色,反而越說越新、不斷變化,成為更受關注的話題。如經典微電影《老男孩》,一時席卷了整個網絡,主要講述里了兩個失去青春的普通男人,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執著追求自己夢想的感人故事,以青春和夢想為切入點,抓住了觀眾的情感軟肋,激起觀眾緬懷和追憶青春與夢想之情。影片中聚集了很多,如蛤蟆鏡、老式錄音機、傳唱于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小芳》、83版《射雕英雄傳》貼畫等具有時代氣息的符號,喚起了70后、80后的觀眾對自己青春和夢想的回憶,青春逝去,夢想依存,致使《老男孩》上映以來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成為觀眾撫慰心靈的良藥。我們在少年時代規劃自己的青春和夢想;青年時期抓住青春,實現夢想;黃昏的時候追憶青春,感悟夢想。青春總會凋零,只要我們活著,追逐夢想的腳步就永不停止。

(三)貼近社會現實的主題

目前,網絡上出現許多關于社會現實題材的微電影,這些話題雖然緊扣時代脈搏,能及時關注社會性的話題,但受能力和條件的限制,其對現實社會分析和挖掘程度不夠,較為淺薄,他們注重了時效性,使該類作品給觀眾呈現出簡單通俗的特點,最終導致影片的質量下降。不過,微電影緊跟時代的腳步,通過每一個鏡頭展示出復雜多變的人性、現實生活的圖景和現代人的內心世界,為觀眾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想法,更加直觀的認識自己。如微電影《干爹》中,講述了拜金女腐化墮落的過程,揭示了現代社會人們內心世界的空虛和扭曲的價值觀,呼吁大家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二、 后現代化的敘事特色

不論是什么類型的微電影,其內容敘事的特點都是相似的,相對于商業和工藝的微電影,關于人們生活的微電影更為碎片化、細節化,其故事情節更為生動并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卻又十分有創意,不顯得那么庸俗。

(一)碎片化的敘事風格

首先,微電影的這種碎片化主要體現在“短”?!岸獭敝饕侵浮皶r間容量”。百度百科說明,微電影時長通常在30秒到300秒之間(當然,有的微電影已經超出這個上限,幾十分鐘的也有,但和傳統電影相比,在時長上還是“短小精悍”)。因為微電影讓觀眾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影片產生濃厚興趣,還要為一些廣告宣傳提供服務,從而達到營銷上的病毒式傳播。[3]這就給微電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選題上切入點要小、故事格局相對簡單易懂以及巧設懸念、增加幽默元素和渲染情緒。

其次,微電影采用碎片化的剪輯手段。如:微電影《指甲刀人魔》,導演曾國祥采用快切鏡頭在影片開始的時候讓觀眾產生一種錯覺,誤認為兇手就是“指甲刀人魔”,這就是導演在剪輯過程中故意設計的懸念。給觀眾設計這樣的錯覺,其目的是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形成觀影的興趣。另外,很多微電影在拍攝過程中經費和劇本選擇沒有傳統電影寬裕,所以常常以實景拍攝為主,但畫面精美程度就存在很多不足。如微電影《李雷和韓梅梅》拍攝過程中,就是因為預算少,有很多場景都發生在小食雜店里。導演為了避免出現太多重復畫面造成單調乏味,所以充分調動機位,使用多個機位進行拍攝,用技術手段來回避預算不足造成的缺陷。

(二)細節化拍攝

微電影在拍攝過程中由于預算少,不能和傳統電影預算相比較,所以微電影和傳統電影在攝制器材也不相同。135膠片在傳統電影拍攝中最常見,但在微電影拍攝中幾乎沒有出現過。大部分微電影在拍攝過程中,多考慮一些便攜易用、租賃成本、后期采集上的器材,選擇性價比相對較高的DSLR。

微電影在攝影風格上與傳統電影的拍攝也存在很多區別。在構圖上,因為微電影的播出受到終端的影響,微電影的播出終端,通常是手機、平板電腦等小屏幕可移動載體。所以攝影師一般會選擇比電影更小的景區取景。從觀影體驗上說,也需要用更小的景區,才能更好的看清演員的表演和場景的細節。所以,微電影在創作過程中,使用大量的特寫和近景的鏡頭,往往比傳統電影使用的高。其目的是注重細節的傳達,使觀眾能更好的接受和閱讀影片,也是微電影中重要的美學特征。

(三)有創意性的故事情節

在微電影《一觸即發》拍攝過程中,導演為了體現轎車的優越性能設計了一場特工竊密和逃離的精彩橋段,影片的視效和故事架構上來說,不輸給任何一部商業電影,影片上線后很快獲得大量觀眾的積極轉發。因為導演的優秀創意,才使這部影片受到觀眾的喜愛,從而就了這部優秀的微電影。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個好的創意,基本決定了微電影的傳播效果和點擊率。

由此可見,微電影的“微美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敘事的碎片化、攝影的細節化、故事的創意性等。在細節中放大真實的生活,在故事中傳達真情所在,微電影以小見大,以“淡墨”畫“濃意”,這是微電影“不微”的美學所在。

三、 現實主義的人文精神

微電影傳播于網絡平臺,更貼合時代語境,由于其制作周期短、靈活機動,能夠快速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從一個小切口入手對社會問題進行探究,引起觀眾對時下社會問題的關注與思考,顯示現實主義人文精神。比如微電影《微博有鬼》中,它是以微博中發生的真實故事為素材進行創作,主要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平民化的視角、犀利的鏡頭,多角度地揭示了當今社會網絡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和大眾復雜多變的心態,時刻觸動著現代人己經神經系統,呼喚人們思想意識、尋找丟失的精神家園。[4]《微博有鬼之私信》主要通過描繪現代女性在職場中面對激烈的競爭、權力與金錢的誘惑以及她們的努力、無奈與悲涼等現實情況,真實還原了她們光鮮亮麗的外包裝下孤獨落寞的內心,《微博有鬼之可以在一起》從當下社會的小角度切入,講述一對正在鬧離婚的夫妻,孩子為了阻止父母離婚讓他們去參加學校活動而引發的故事,引起了人們對中國式教育、父母離異等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微電影擅長敘述微小故事的形態來展現真實的故事,挖掘平凡人現實生活中的責任、情感和命運,揭示他們內心精神世界的價值。微電影篇幅短小,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像傳統電影那樣詳細地描繪故事情節,但微電影以一個微小的角度為切入口關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詳細描繪出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如微電影《交易》中,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媽媽病重住院,家中貧困,為了給媽媽籌錢治病,小女孩請求剛刑滿釋放的人販子把她賣了,這部電影以簡短的故事情節刻畫出難能可貴的親情,同時表達了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生活的艱辛與無奈。微電影《大雨》也是根據真實生活故事改編而成的,面對大雨給人們生活造成的困境,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用真誠語言和行動解釋著簡單的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微電影《老男孩》中的兩個老男孩、《灰機灰機》中的“小美”,《泡芙小姐》中的“泡芙”等都將敘事視角轉向沒有太多話語權的小人物描寫,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現代社會普通人真實的生活畫卷,展示出一種樸素而真誠的人文關懷。

結語

綜上所述,微電影作為網絡和電影的衍生物,它不但具有傳統電影的美學共性和敘事方式,而且適應了新的傳播媒介和碎片化的觀賞需求,體現出題材選取通俗化、敘事策略后現代化、創作傾向現實主義等獨特的美學特征。微時代的到來,微電影,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表現手法和播出渠道,對電影語言的創新、電影藝術的發展以及電影美學觀念的改變都有著重大影響。隨著微電影商業模式的逐漸成熟和藝術手段的不斷創新,微電影將為影視界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

參考文獻:

[1]王芳芳.“微文化”背景下微電影話語權力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2):58-59.

[2]龔軍輝.中國微電影現有傳播機制優劣分析[J].出版廣角,2015(2):73-75.

篇10

女孩下肢殘疾上學困難

殘疾小女孩名叫蔡金言,背她上學的人不是她爸爸,而是同學的爸爸,也是她家鄰居。

“她下肢殘疾后,上學成了問題。”蔡金言的媽媽張克清說,女兒在5歲時練習跳舞扭傷了腰,導致下肢殘疾,只能靠腿部矯正器走路,出門只能靠抱或背。2011年9月,蔡金言要念一年級了,上學成了大問題。

蔡金言的爸爸因工作在全國各地到處跑,還經常出國,常常幾個月回不了一次家?!拔覀兗译x巴蜀小學要走十幾分鐘,全是坡路。”張克清說,她自己患有比較嚴重的支氣管炎,背孩子爬坡上坎相當吃力。

張克清也曾嘗試雇工每天早上背孩子上學,可找了幾個人,都因有時間限制并且嫌掙錢少,不愿意接這活。無奈之下,張克清只好自己背著孩子上學,十來分鐘的路程她往往要走半個多小時。

鄰居每天準時背她上學

2011年10月的一天,蔡金言同桌黃熠宸的爸爸黃偉了解此事后,主動找到張克清說:“金言媽媽,我們都住在同一個小區,你背孩子上學放學不容易。反正我每天都要送兒子上學,以后每天早上就由我來背金言吧!”

張克清介紹,黃偉家和自己家都住在雙鋼路社區巴教村,黃偉約定每早8點來接蔡金言。剛開始,張克清很不好意思,頭天晚上也沒有給黃偉打電話,誰知,第二天早上8點,黃偉準時來到家門口,背蔡金言去上學。

從那以后直到現在,黃偉每天早上8點準時帶著兒子來到蔡金言家門口,背她去上學,然后自己去上班,寒冬酷暑風雨無阻。張克清說,如果黃偉要出差或有事不能來接孩子,都會委托妻子來幫自己提包。在黃偉的關懷下,蔡金言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還成了班上的少先隊中隊長。

感人故事被拍成微電影

2012年秋天,蔡金言上小學二年級了,長高了也變重了,教室也從一樓搬到了二樓。張克清感到過意不去,新學期開學前晚沒有給黃偉打電話。誰知開學那天早晨,黃偉又準時來背蔡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