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煙花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20:1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煙花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點評人:我是雨欣
說到過年怎么過,我第一件事當然就是放鞭炮了。
雖然在城市里不能放鞭炮,但是我可以叫爸爸開車帶我去鄉下放,每一次放鞭炮,我都要放出好幾個,為的是讓我的快樂心情像鞭炮一樣綻放。
(好句!) (如果加上鞭炮的聲響描寫,就能更好地襯托劃線標示的好句。)
過年時,我第二件事就是給外公外婆拜年,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這段顯得提綱化了,應該寫出怎么拜年,包括神態、動物、語言甚至穿著的描寫。)
除夕是我爸爸的生日,那么,我過年的第三件事當然是祝爸爸生日快樂。
給爸爸過生日時,
我們全家
都很快樂,
邊吃蛋糕邊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晚上12點,外面到處都發出“砰、砰、砰”的聲音,一朵朵絢麗多彩的煙花在空中綻放,人們在迎接新春的到來,
(而這天正是我爸爸的生日,)
全國人民放煙花
(也就)
好
篇2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描寫元宵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描寫元宵節的作文1“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雖然今年的元宵節下著雪,但家家戶戶仍然都洋溢著紅彤彤的笑臉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
“吃元宵啦!”媽媽手里端著熱氣騰騰的元宵,嘴里高興地叫著,元宵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生活像元宵一樣蜜甜,我嚼著綿綿的、甜甜的豆沙餡元宵,真是美在碗里,甜在心里。
吃過元宵,我們一家人便歡快的來到街上看煙花,街上的人真多呀,像潮水一樣從四面八方涌來,各個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我們隨著人流來到政府樓前,這里是看煙花的好地方,只聽見“咚當”的一聲,一個大花盤在空中驟然開放,從中綻放出無數個色彩斑斕的花點,頓時把美麗的夜空裝飾得更加絢麗多彩,人們不約而同的發出贊嘆聲;緊接著兩束五光十色的光束相互噴射打斗,只見兩者實力相當,還好他們在最后時刻握手言和,才平息了這場玩逗;又聽見“砰”的一聲,一個小圓點爆裂了,迸出無數個小圓點,它們像一個個小傘兵從空中飄落下來,一會兒消失在深邃的夜空中,人們陶醉在了這五彩繽紛的世界里。忽然底下等著上場的煙花著急了,迫不及待地噴射出來,像火山爆發一樣;這時又有兩束光花在下面倒著往上撒花點,五顏六色,美麗極了;接著“降落傘”上場了,他們穿過像雨點一樣的光點凱旋而歸,這時又由下而上噴射出猛烈的火花,好像在祝賀他們x看完煙花,我們隨著人流開始觀花燈,街上的燈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龍騰虎躍燈、富貴花開燈……把整個平魯區裝扮得更加美麗。2010年是虎年,花燈的主角是十二生肖中的虎,一個個金虎顯得神采奕奕,它那股勁真讓人好笑,它們好像在說:我老虎今天也該揚眉吐氣了!最引人注目的是縣政府門前的龍燈,它們是那么的雄偉壯觀,引來了無數攝影愛好者。
抬頭望去,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掛在空中,還有無數的孔明燈冉冉升起??酌鳠羰侨龂鴷r期的諸葛孔明發明的,又叫許愿燈,它給人們帶來了吉祥和快樂。
這真是:
月明燈靚人歡暢
獅舞龍飛快樂夜
描寫元宵節的作文2元宵節,是每年的第一個月圓之日。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湯圓可是元宵節不可缺少的角色哦!做湯圓很簡單:先抓一把面,搓圓,再用大拇指頂出一個像碗一樣的窩,這窩就像一個家,芝麻糖可以在里面舒舒服服地睡大覺吧!然后關上門,一個湯圓就OK啦!接著,它們要和水來個“親密接觸”。湯圓一個個排著隊,跳進了“游泳池”里。一開始,它們挺乖的,蹲在鍋底休息。過了一會兒,它們按捺不住了,在快樂的“波濤”里,開始了它們的“水上芭蕾”。那一招一式,挺規范的嘛!水溫越來越高,湯圓兒們憋得慌,紛紛探出頭,透口氣,這時,它們就可以出鍋了。
湯圓剛端上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小口,好燙!我又咬了一小口,啊!芝麻的香,糖的甜,湯圓皮的黏,多么美妙啊!嚼一嚼,香甜味越來越濃郁,都在嘴里彌漫。它們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飄來飄去,觸摸我的味蕾,讓我胃口大開。我狼吞虎咽地吃了好多,完全陶醉在這香甜之中。
吃完飯,夜幕已至,我們一家人欣喜若狂地來到大壩上,大壩上人山人海!光彩奪目的燈使我眼前一片璀璨。有的樹的樹干上還纏著五光十色的晶條。人們頭戴牛角燈,頸上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手上拿著五彩繽紛的燈,真是美不勝收!彩燈把黑漆漆的大壩照得流光溢彩。大壩上熱鬧非凡,放炮聲接二連三。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瀾,姹紫嫣紅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仙女散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晚照亮了,把元宵之夜變得絢麗多彩。我簡直被這分外妖嬈的景色迷住了。
深藍色的夜空中飄滿了數不勝數的孔明燈。我帶著好奇的心,放飛了一盞最耀眼的孔明燈。許下最美好的愿望。一起放飛,盞盞天燈,放飛人們的希望和夢想,帶來光明和吉祥!孔明燈像千萬個金x星星,帶著我的愿望越飛越高。
我仰望天空,看孔明燈,看月亮。好圓好豐滿的月啊!一輪金黃的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下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一樣溫柔。天空中很淡,風很輕,月很美,構成一幅畫。
我過了一個香香甜甜、紅紅火火的元宵節。我帶著美好的愿望,走向明天。
描寫元宵節的作文3天是正月十五,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我們一家過得快快樂樂的。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泛濫,城外田地干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后余地回宮辦事,于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后,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后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后,變成一只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為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所以今晚媽媽“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著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著,等待著……。白白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面,看著它們一個個膨脹,我興高采烈地喊道:“湯圓要出鍋了?!蔽覒c幸,還好湯圓沒煮破。大家高興地品嘗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媽媽給我打了一個一百分,夸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么高的評價,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點左右,我們全家一起下樓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劉一凡,我倆一起去放焰火。我拿著一個的“金椰子”禮花,用香把禮花點著了,看見一朵朵美麗的“茶花”沖上天空綻放了,我和劉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個超大型的“飛毛腿”,只見那好似流星劃過天際,放射出五彩光芒,飛遠了。接著又放了手搖花、花籃、降落傘……
最后我們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發上看著元宵晚會,其樂融融的。
今天我學會了煮湯圓的常識,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樂。我夢想每天都是元宵節那該多好啊!我期盼著明年的元宵節……
描寫元宵節的作文4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x。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描寫元宵節的作文5在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
相傳,是漢文帝把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這一天稱為元宵節的,我們也可以把這一天叫做元節、元夜、燈節。這天晚上,街上處處張燈結彩,而賞燈,猜燈謎,吃湯圓就成了人們的主要活動。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慶?;顒映霈F了,比如放煙花、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等等。
我們社區也不例外,每年居委會都會在小區門口的空地上舉辦一些活動,吸引人們來共度佳節,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的元宵節。記得那天晚飯過后,“工作狂”媽媽忽然說要帶我到樓下參加活動。為此,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到了一樓我遠遠望去,只見社區門口搭起了一個個紅色的帳篷,帳篷里掛滿了一排排紅色的小燈籠,就像一條條紅色的圓球鏈子。近看,那些小燈籠好像又變成了一團團燃燒的火球,懸掛在帳篷之下,人們在這些“火球”底下來回穿梭,熱鬧極了!
晚上八點,活動正式開始了。各式各樣的花燈,猜不透的燈謎,這些我都不大感興趣。我被一個名叫“蒙眼睛貼豬鼻子”的游戲活動吸引住了,現場很多人,我踮起腳看了好久才看清楚游戲規則。經過15分鐘漫長的等待時間,終于輪到我了,被蒙住眼睛的我一只手拿著“豬鼻子”,另一只手在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著。剛走兩步,才發現這個活動并沒我想象中那么容易,眼睛被蒙住了什么看不見很容易走偏,而且走路全靠感覺。變得焦慮的我心想:“什么時候才到終點啊!”就這樣大概走了十五步,我的右手突然摸到了畫板,于是我雙手拿著“豬鼻子”盲目地往前一貼。然后,就聽到有人拍著手大喊:“太好了,貼中了!”意外的我連忙把眼罩摘下,發現剛剛好貼中。我高興得跳起來,在人海中尋找媽媽欣慰的目光,但卻不見媽媽的蹤影。于是,我拿著獎品到處尋找媽媽,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
終于找到她了,她正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向我走來。
“餓了吧?快,趁熱吃了吧,可好吃了!”
“謝謝媽媽,這個,送給你?!?/p>
篇3
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寫作興趣
黑格爾說:“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币虼?,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寫出生動的文章,就必須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那么,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
1.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升想象力
眾所周知,閱讀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僅能豐富語言詞匯,而且能培養想象力。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文章有語言生動、文質優美的散文,如《春》《天山之夏》;富有文化內涵的寓言神話《夸父追日》《女媧補天》;有充滿情趣的童話《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有語言凝練、情感豐富的詩歌《送孟浩然之廣陵》《春日》,等等。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應注意結合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想象,并結合小練筆訓練。另外,教科書中還有不少課文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如《狐假虎威》《烏鴉和狐貍》等,教師就要利用這些文章,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地進行續寫……
除了課內閱讀,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我在班上要求每個學生每期拿一本不一樣的課外書來,這樣班級的圖書就會越來越多,讓學生在班上相互傳閱。為了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我在班上給學生創設交流展示的平臺,每周開展一次講故事比賽或談讀書體會活動。
2.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發展想象力
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細致地觀察事物,如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鼻去聞、用手去摸等,去全方位感受。例如,三年級上冊作文訓練中描寫一種花。我就布置學生先認真觀察喜愛的某種花,教他們觀察花及花瓣的形狀、顏色,聞一聞花香,并觀察蜜蜂、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情景。這樣,孩子們在仔細觀察中,想象的翅膀自然展開了,于是,在作文中就創造出許多優美語句“桃花的樣子很可愛,有的像太陽,有的像煙花,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桃花有五個花瓣,一層一層的像小朋友手牽著手”“聞著桃花香味,好像自己也是桃花了,風一吹,我仿佛與桃花一起跳舞”……
又如,五年級作文訓練寫《身邊的老人》,我先布置學生在家里仔細觀察爺爺奶發、臉部、雙手等外貌特點以及體態、說話表情及動作。于是,學生作了許多傳神的語言“布滿老繭的雙手,像枯樹皮一樣粗糙”“爺爺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眼角的皺紋像水面上的波紋”“奶奶背駝了,顯得越來越矮,走起路來很吃力,還用手撐著膝蓋”……
二、訓練語言寫作技巧,觸動靈感
1.多添加修飾語,讓句子圓潤動人
有的學生作文,語言總是干巴巴的,如果能恰當加以修飾、充實,語句就會綻放異彩。比如《難忘的一天》作文中,有學生第一段起初這樣寫“今天,我和爸爸坐車去鄉下老家。”我指導他修改“今天,天氣晴朗,清晨鳥兒就在樹上唱歌啦,我高興地和爸爸一起坐車去美麗的老家,開始愉快的旅行?!庇秩?,“我同爸爸趕集,買了一棵白菜?!笨梢孕薷臑椤拔彝职指吲d地來到鄉下集市,買了一棵青翠欲滴的大白菜,爸爸笑瞇瞇地說,鄉下的白菜就是不一樣,看著都舒服,吃起來更美味?!?/p>
2.活用修辭手法,讓語言神采飛揚
修辭用得好,可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機,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作文語言的表現性、形象性。例如,我上《快樂的課間活動》作文課,這篇作文的題材都是學生親身經歷和感受的,如吹泡泡、打乒乓球、跳繩、搖呼啦圈、捉迷藏,等等,學生們自然有話寫,關鍵是如何把語言寫生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著重訓練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首先訓練學生放開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引導學生將乒乓球、羽毛球、一串串泡泡等物體擬人化,看成是可愛的小伙伴,惹人喜愛;并活用比喻,乒乓球像小精靈,羽毛球像小仙女,跳繩的同學像蝴蝶……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你一言我一語,一下子就創作出許多美妙的句子。
篇4
一是習作對象內容空洞,或不合邏輯,或常識錯誤,即言之無物。如一位同學這樣描寫新疆喀納斯,“我們來到了臥龍灣,只見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錦,綠草如茵,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苯涍^與小作者交談,筆者得知學生游覽時觀察不細致,習作時憑借模糊印象,再調動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就出現了多種景象云集的不合邏輯的情況。
二是習作語言干巴無力,或缺乏想象,或詞句單一,即言之無文。如一位同學寫小蠻腰:“小蠻腰的夜景很漂亮,整個塔身五光十色,有藍色、黃色、綠色、紅色、紫色,真好看!一到放煙花的時候就更漂亮了,煙花千奇百怪,有的直接發射,有的繞著小蠻腰發射,真是壯觀!”這段文字描寫了小蠻腰的夜景,光色和煙花,求真求實,若整篇文章都是這樣的文字,就會缺少想象、詞句單一,語文的味道不濃。
三是習作雜亂無章,或段落無序,或句子無序,即言之無序。如一位同學描寫自己的小區,先寫門口花壇如何美不勝收,再寫小區如何大、是孩子們的娛樂天地,最后又掉過頭寫花壇如何美,顯得結構混亂。
因此,筆者以人教版部分寫景課文和其他課文的部分段落為閱讀材料,結合寫景習作模型,探索文本的寫景規律,做了一番“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和“言之有序”的嘗試,為提高小學生的寫景能力提供新的途徑。
一、 觀察有道,言之有物
一般來說,觀察的完成需要經過三個步驟:占有表象、比較差異、篩選要點。考慮到寫景特點,筆者認為觀察景物要做到如下三步。
1.整體印象
第一印象一般是整體的,可運用多覺法、跟蹤法、鳥瞰法等欣賞景物的整體及構成景物的要素,如:《桂林山水》,整體感覺是山水如畫;學習《頤和園》后,人們感覺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2.篩選要點
巴爾扎克曾說“細節成就作品價值”。在欣賞整體美的感覺下,總有一兩處景物格外引人注目。如《桂林山水》,最吸引人的還是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其他景物,如空中迷蒙云霧、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只做點綴。
3.抓住特點
景物是豐富多彩的,通過比較觀察,能夠欣賞景物與眾不同的特點。同樣描寫山,繁花似錦的七月的天山、如筍似玉的桂林的山、云霧飄渺的黃山,就有很大不同,吸引游客的魅力也不一樣。如《索溪峪的“野”》一課,張家界的風光千奇百怪,最吸引人的卻是它的“野味十足”,繼而通過山野、水野、動物野和人野四個方面展開描寫。筆者以《桂林山水》為例,引導學生重溫觀察景物的三個步驟。
師:桂林山水給作者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蛘摺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總體印象)
師:《桂林山水》寫了哪些景?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還有竹筏小舟、綠樹紅花。
師:最能體現桂林風光甲天下的是什么景?
生: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即桂林山水。(篩選要點)
師:桂林的山水和其他地方的山水有什么不同?具體描述一下。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抓住特點)
師:你們去過哪處景點?總體印象如何?里面有哪些景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具體描述一下。請依據這些提示寫一寫。
學生之所以寫不出什么東西,言之無物,主要是因為其觀察的精確性不高、判斷力不準、目的性不強。有人對小學生的觀察力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顯示:高年級學生觀察的精確性提高,對事物進行分化觀察的能力增強,但不具普遍性;開始區分觀察事物的主次特征,注意有表現力的特征,但不具普遍性;一般能按先后順序觀察;觀察目的性增強,但與低年級學生的隨意觀察無顯著差異。精確性與判斷力方面的特性反映到學生習作中就是容易出現言之無物,即描寫籠統、泛化,注意無表現力的特征,忽略有表現力的特征。以教材中的寫景文為范文,可以讓學生明白觀察的重要性,明白觀察是有路可循的,只有做到觀察整體、篩選要點、抓住特點,才可以將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內容寫清楚。
二、 養護想象,言之有文
想象實質上是觀察的深化,如果說觀察是為了真實地反映景物的本來面目,是一種“無我之境”,那么想象就是景物在游客心目中的主觀呈現,是一種“有我之境”,運用想象不僅可以增加作品的文采、藝術魅力,還可以讓景物的意境更有情,更能凸顯寫作者的獨特感受。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表現在語言這一物質外殼上,則是大量使用擬人、比喻。因此,寫景習作可以引導學生多用比喻、擬人等富有想象力的辭格,來抓住景物的特點寫清楚,傳達對景物的某種情感,增強習作的魅力。
筆者以《山雨》為例,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對風景的獨特感受。
(學生已經把握課文的描寫順序和描寫內容)
師: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技巧寫出山雨的韻味呢?結合相關語句說說。
生1:作者寫雨聲,用了比喻,把沙啦啦的小雨比喻成無字的歌謠,而且越來越清晰、響亮,突出了山雨越下越大的特點。
師:比喻的手法,抓住了雨勢的特點。
生2:作者寫雨聲,還加進了幻想的色彩,他把雨絲比喻成柔軟的手指,把巖石比喻成琴鍵,給人一種很唯美的畫面。
師:是什么樣的畫面?再想一想。
生3:山雨,像煙一般,雨里的一切都變得朦朧起來,雨姑娘優雅地彈起鋼琴,琴聲美妙動聽。
師:也是比喻,卻隱含著一幅畫。作者正是通過聯想和想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山雨飄灑圖。同樣是描寫雨聲,如果這雨是下在別處,你又能聯想到什么呢?
生4:“啪噠,啪噠……”咦,是誰在敲打我的窗?掀開窗子,哦,原來是雨來拜訪了。
生5:雨越下越大,風越刮越狂,像極了森林狂想曲,不是狼嚎就是獅吼。
生6:雨過天晴,瓦片上的雨滴依然落個不停,滴在石板上,叮咚――,真是余韻悠長呀!
……
師:同學們的聯想真豐富,擬人、比喻可以幫助我們表達獨特的感受。
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運用比喻、擬人來描寫景物并不難,難在抓住特點把景物寫優美,寫出語文的味道,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因此要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品味作者的遣詞造句,感受表達技巧,并結合文本情境再造畫面以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靈感,做到言之有文。
三、 理清表達,言之有序
1.觀之有序,言之有序
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思維才有條理,表達才能層次分明,否則,事倍功半。小學生習作中出現最多的順序就是觀察順序,觀察到什么就先寫什么。因為學生觀察的無序,導致了習作的無序。因此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就非常必要了。從課文中,我們可以學到一段時間內景物的時間變化順序,如《小興安嶺》的“春夏秋冬”和“早中晚”,《錢塘江大潮》的“潮來前、潮來中、潮過后”,甚至《火燒云》中的短暫時間變化順序“一會……一會……”。
2.移步換景,游中有序
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景,學生基本能掌握時間變換的順序,但在運用空間變換的順序時容易出現混亂,特別是定點觀察和游覽兩種。定點觀察就是固定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景物,或由遠及近,如《觀潮》;或由近及遠,如《山中訪友》等。而游覽就是邊走邊看,移步換景。要想讓學生會用游覽順序,宜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鼓勵學生從課文入手,找出游覽的語句,抓住游覽的動詞,畫出游覽示意圖;再領著學生游覽一下校園,沿著自己的足跡逐一觀察發現的美景,并在自己的本子上記錄自己曾經到過的地點、看到的風景,畫出游覽圖;最后讓學生自己用學到的方法獨立完成習作。
筆者以《頤和園》為例,引導學生理清文路,言之有序。
師:自由讀課文的2~5自然段,畫出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往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上下來,就是昆明湖”。)
師:開火車讀畫出的第一句話,想想這是什么順序?(游覽順序)
師:請把作者游覽過程的動詞圈出來,再把作者的旅游路線畫下來。
師:讓我們到校園里走一走,寫寫我們的游覽順序。
師:根據剛才的游覽,寫一處景物。例如:進入校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筆者在發現一些學生不會運用游覽順序時做出的一次補救,旨在探索文路、體會文章的結構美,并不惜時間把課堂搬到了校園,讓學生在游覽中學習游覽順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習作前進行這樣的指導,相信效果會更突出。
綜上所述,寫景習作是一個系統工程,觀察、想象、表達缺一不可。觀察,求真,讓習作有話可寫,言之有物;想象,求美,讓習作生動形象,言之有文;表達,求清,讓習作文路清晰,言之有序。
參考文獻
[1] 潘新和:語文:表現與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林可夫.基礎寫作概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3] 張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4] 王崧舟.“寫作本位”:讀寫觀念的重構――著名語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言訪談錄[J].小學語文教師,2008(6).
篇5
一、“美容第一刀”——學習方式訓練,打造有序課堂
打造魅力課堂,第一刀在哪兒下手?——要建立有序有效的課堂!MS—EEPO有效教育教學學習方式,恰到好處地改變了課堂無序的現狀,使課堂有序、有組織。在MS—EEPO基本功Ⅰ型中,學習方式訓練內容有5J(五項基礎)、5F(5項防范)。其中,5J包括約定、板卡、表達呈現、單元組、團隊。先說約定訓練:開始只是一種模仿的階段,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在實踐中加以創新,如,把約定當做課堂習慣養成的內容編成了訓練歌:鈴聲響,回教室,書本文具要備齊,放置桌面右上角,靜候老師來上課。合作歌:小腦袋,湊一塊,為學習,出點子,你一言,我一語,人人都來動動筆,再大難題也容易。一段時間的訓練,我們驚喜地發現教師課堂調控的能力提升了,課堂變得更有序了,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農村小學教師張彩文這樣總結:通過兩個多月的訓練,我所教的班級小組水平的5個指標基本訓練到位了:學習小組分有召集人(組長)、小秘書(記錄人)、發言人,由小組成員之間輪流擔任;學生之間能相互關照和關注,小組成員之間有親和力,能發揮團隊精神;學會了關心他人,體諒他人。學生改變了過去那種依賴式和被動式的學習方式,改變了過去那種走過場、留于形式的小組學習,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二、“美容第二刀”——要素組合課型方式,打造有效課堂
要素組合課型方式是最適合大多數教師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緊繞“聰”字,由七大要素組成:“耳”代表聽,“ˋˊ”代表兩個眼睛“看”,“口”代表“說”,“心”代表“想”,還有動手的“寫”,加上“動”“靜”構成七大要素。要素組合方式可以采用兩兩組合、多種要素組合的方式,可以演變出5000多種不同的組合方式。特別是“動靜轉換”,利用學生的生理學與心理學原理,使他們自始至終精神狀態都處于飽滿狀態,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學生學習的疲勞。
請看兩節不一樣的教學片斷:
五年級作文:我最喜愛的_________花
(一)傳統課堂
1.教師活動
(1)指導學生讀題,審題
(2)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學生抓住花的形狀、顏色、味道及其他特點描寫
2.學生活動
(1)學生看,聽,想
(2)學生舉例,分別有:梅花、、玫瑰……(都是植物的)
(二)MS—EEPO課堂
1.教師活動
(1)出示:我最喜愛的_____花
(2)指導由個人—單元組—個人學習
2.學生活動
(1)(想+寫)用氣泡圖的方式寫出由“花”想到的
(2)(看+寫+說)學生先獨自完成后2人組交互,使思維得到擴張,有想到植物類的、人物類的、裝飾類的……再4人組交互,思維再度擴張,想到環境類的,食物類的等
(3)(看+聽+說)完成后小組展示,選擇其中一個自己喜歡的、擅長寫作的點進行習作
(4)全班選擇的點有10幾個,如,梅花(植物類)、?;ǎㄈ宋镱悾?、煙花、頭花(裝飾類)、浪花(環境類)……選的面多種多樣、精彩紛呈
兩節課進行比較,我們看到:(1)在第一個12分鐘的環節中,傳統課堂上學生已經出現疲勞乏味狀態,MS—EEPO模式的課堂通過動靜轉換使學生疲勞得到緩解,精神又處于飽滿狀態;(2)MS—EEPO模式的課堂,利用“看”“聽”“想”“說”“寫”“動靜轉換”等要素的兩兩組合、多種組合,學生學習能力明顯提高,更善于利用聽覺、視覺等多種感知渠道獲得信息,從而形成頭腦風暴,產生多向度的想象。
三、“美容第三刀”——平臺互動課型方式,打造自主課堂
MS—EEPO有效教育的平臺互動方式就是要抓住關鍵項,構建多向度教學平臺。關鍵項是指本節教學中關鍵的知識點、能力點、考點、方法、思維、創造、思品、合作等;多向度指的是不同渠道、不同途徑、不同思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個性表達,轉而為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其目的在于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盡可能激發創造性,產生盡可能多的設想方法。
請看兩節不同方法的教學片斷設計
內容:二年級數學7的乘法口訣。
(一)傳統課堂
1.教師活動(一階段)
(1)拿1捆小棒
(2)再拿1捆小棒
(3)指導學生7+7=14,總結出乘法口訣“二七十四”
2.學生活動(一階段)
(1)學生數,共有7根
(2)學生數,又有7根,用加法算出2個7是14
(3)學生反復念直至會背“二七十四”
(二)MS—EEPO課堂
1.教師活動
(構建平臺一)出示:2個7相加是多少(要求分4人小組完成)
2.學生活動(組成4人小組開展學習活動)
(1)角色A負責畫圖
(2)角色B負責寫加法算式
(3)角色C負責寫出乘法算式
(4)最后,角色D負責總結出乘法口訣
比較這兩節課,我們不難發現:(1)MS—EEPO教學模式的課堂構建了兩個平臺,學生采用不同途徑、不同思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探究“二七十四”乘法口訣的得來,多元化的思維有利于培養創造型人才;(2)能夠運用多種方式將學習、思維和問題解決的結果表達呈現出來,真正改變了農村學校課堂教學低效的局面,不管是教師或學生,課堂上都變得更加陽光、燦爛;(3)學生以團隊的方式聯系,“二七十四”乘法口訣得到十幾次的強化,符合學生學習記憶知識點的次數,課堂上學生強化次數足夠,少布置或不布置作業就可以達到強化知識的目的。
四、魅力課堂,實力課堂
縱觀MS—EEPO教學模式下的課堂,課堂真正由學生做主了,能夠運用各自的優勢智能性進行學習和思維,實現了快樂有效學習。這樣的課堂是有魅力的,更是有實力的。光坡中學初一的黃雪梅老師,實驗一年后,所任教兩個班數學分別名列年級第一、第二名(全年級六個班);光坡中學另一實驗張振兵參加實驗后接手一個原來在年級中下水平的班級,半年就見成效,期中、期末成績一躍年級第一名;企沙中學的李雪鳳老師,任教的英語實驗也一直名列年級前茅。
MS—EEPO有效教育創始人孟照彬教授到我區聽課后贊嘆:“驚奇、驚訝、驚喜”,他驚奇于我區改革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學生教師就發生了那么多的變化,他為農村孩子在課堂上的陽光快樂而感到驚喜!如今,我們看到農村學校、進城務工農民子弟學校的課堂有魅力了,更有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