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04:05: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教材簡析。
《青花》是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以青花為業,以青花為榮”的一家父子倆的生動故事,贊美了青花瓷藝人的執著的創新精神;也從另一個側面寫出了中國青花世代相傳、不斷發展的原因,那就是從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倆那樣的瓷藝人在為中國青花的發展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本單元“抓住文章特點,并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理解文章的內容,加深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認識”的訓練重點,聯系學情,我從四方面確定這一課的教學目標。
1.識字學詞,積累詞語。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透過人物的刻畫來認識中國的青花瓷藝,體會青花瓷藝人追求完美、不斷創新的精神,從中領悟作者對他們熱烈的贊頌之情。
3.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一些重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的情感。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我”是怎樣尋找制作青花的祖傳配方的。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宿”這句話。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獨特感受和體驗?!币虼?,我結合高年級學生的特點,運用合作、探究、反饋等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感悟、圈點批注來披文入情,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說教學過程
我安排兩個課時來完成本篇課文的教學。
第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導入的:讓學生欣賞歌曲《青花瓷》,同時欣賞一些青花瓷的圖片,引出課題。再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青花瓷的資料。
我之所以這樣導入,是因為青花瓷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我讓學生欣賞歌曲和圖片,交流青花瓷的資料,拉近了學生和青花瓷的距離。這樣,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課文、了解青花的興趣。
這節課我指導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層次,讓學生對中國的青花瓷藝有初步的了解,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父親要“我”尋找殘缺青花,“我”苦苦尋覓,終于得到祖傳配方。
第二課時的教學,我依據教材特點,設計了一條線四個點的教學模式:一條線是圍繞“苦苦尋覓”這條線展開教學,四個點是賞“苦苦尋覓”的詞語,找“苦苦尋覓”的原因,品“苦苦尋覓”的過程,思“苦苦尋覓”的結果。
(一)賞詞語,復習導入。
一上課,我先讓學生把課后積累的優美詞語讀出來,然后課件顯示詞語。(如饑似渴 鍥而不舍 紛至沓來 靈光一閃 茅塞頓開 迫不及待)我讓學生邊讀詞語邊想意思,并用其中的一兩個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這樣的導入既引導學生調動積累優美詞語的積極性,又能抓住重點詞語在理解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既引導學生復習舊知,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又為下面的學習活動理出教學框架。
(二)找起因,引起下文。
我提出問題:“‘我’為什么要‘苦苦尋覓’青花的祖傳配方呢?”設計這個問題既可以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又可以很好地引起下文。
(三)品過程,悟出真情。
我直接提問:“我”苦苦尋覓的過程主要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有了第一課時學生對文章層次的把握,學生不難說出:修復、復制、超越。(同步板書)“苦苦尋覓”這一部分,我優化教材處理,簡化教學思路,精心設計了一個學習要求,貫穿著“修復青花”、“復制和超越青花”這兩個環節。
1.修復青花
這一環節我用課件出示了一個學習要求:(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5―16自然段。分別用不同的標記畫出“我”是怎樣修復、復制和超越青花的?父親的神態有怎樣的變化?(2)抓住重點語句深入體會。(3)寫上批注,體會作者的情感。
然后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歸納總結出閱讀方法:讀文找句,抓詞披文,批注悟情。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合作學習。
在學生匯報交流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在古窯的廢墟上,在千年的煙火里,我鍥而不舍地翻尋著歷史的遺跡?!焙汀拔倚⌒牡卣澈现嗷ǎM懷期望地交給了父親。然而,修復的青花并不能讓父親滿意?!边@兩句話。第一句話我是這樣處理的,先引導學生抓住“鍥而不舍”和“歷史的遺跡”來理解意思,寫上批注,體會作者的情感。再讓學生從兩個“在”中體會深刻含義,最后指導感情朗讀。第二句話引導學生體會出父親不滿意。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給學生明確學習要求,歸納總結閱讀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合作學習。我先引導學生體會一兩句重點句,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匯報,我相機出示重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指導感情朗讀。
2.復制和超越青花
因為有了前面的學習經驗,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學我復制和超越青花的內容。
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是參與者,而且應是組織和引導者,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適時、適度地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當學生匯報交流時,教師應相機引導,及時點撥。
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三句話:(1)復制的青花,沒有絲毫瑕疵的青花,卻仍然遭到了父親的冷眼。(2)終于,我茅塞頓開。在這片絢爛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殘缺的瓷瓶上貼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第一句話我先讓學生理解“瑕疵”的意思,再引導學生說說修復和復制的區別,通過對比,體會句子表達的情感。第二句話我引導學生從“茅塞頓開”和一個感嘆號中體會情感。第三句話我引導學生抓住“迫不及待”和“完全吻合”來體會句子表達的情感。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復制和超越青花”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我讓學生自學,主動探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抓住三個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指導學生朗讀。這樣的設計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突出了重點。
(四)思結果,升華主題。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學生扮演小記者進行采訪的活動:“‘我’苦苦尋覓的結果怎么樣?”通過互動,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宿,完美的青花,應該在超越中得到傳承?!边@句話的含義。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這樣的設計,既達到了總結全文,升華了主題的目的,又突破了難點。
四、說板書
板書是課文主要內容的高度凝煉,構建出一條清晰明朗的主線,如同將散落的珍珠串在一起,在學習中讓教師、學生和作者猶如共乘一舟,抵達批文入情、揮幽攬勝的境界,達到了文路、教路、學路的和諧統一。
篇2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0題;共106分)
1.
(6分)多音字組詞。
撒
sā________
sǎ________
傳
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難
nàn________
nán________
2.
(8分)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們的不同,然后組詞)。
茶________
祿________
邀________
掂________
荼________
綠________
繳________
踮________
3.
(6分)畫龍點睛。(我會選詞填空)
舀
滔
________水
波浪________天
________不絕
吭
坑
________道
________聲
________人
4.
(3分)小小書法家。(看拼音,寫詞語)
yǎo
shuǐ
jiān
chá
rú
huǒ
rú
t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5分)句子加工廠。(按要求寫句子)
①《茶經》的作者是被稱為“茶圣”的唐朝人陸羽寫的。(修改病句)
②軍士答道:“這確實是我劃船取來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見我取水了?!保ǜ某赊D述句)
6.
(13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
(1)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改為前果后因的說法)
(2)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下列句子寫生動。
金奎叔像________似的把老公鵝摔到了半空中。
我們碰見了鵝就像________似的遠遠地躲開。
大陀螺搖頭晃腦,就像________似的,挺著肚皮一次次沖過來。
(3)照例子,用上下劃線的詞語寫一段話。
例:兩只旋轉的陀螺奮勇搏斗,旋風般撞向對手,剛一接觸,又各自閃向一邊,然后重整旗鼓再戰——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7.
(5分)21世紀是海洋經濟的時代,誰擁有海洋,誰就擁有燦爛的未來。而人類要開發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須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只有這樣,海洋才會樂于作出它的貢獻。針對這一認識,我們應該怎樣做?
8.
(5分)把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①我們不能被困難嚇倒。
②小玲取得的優異成績正是她勤奮學習的結果。
9.
(6分)選擇正確讀音
太陽(yɑng
yáng)
________
斧頭(tou
tóu)
________
他倆(liǎ
liǎng)
________
潛入(qiǎn
qián)
________
紀念(niàn
liàn)
________
命名(mín
míng)
________
10.
(6分)形近字組詞
蔥________
漆________
性________
叢________
膝________
姓________
11.
(5分)看拼音寫詞語。
zǎo
chén
xiān
yàn
fú
zhuāng
dǎ
bàn
ān
jì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
(5分)用下列詞語造句
①波濤洶涌
②無邊無際
13.
(5分)解釋下列詞語
①回眸
②誕生
14.
(3分)寫出反義詞。
詳細—________
提高—________
發展—________
15.
(4分)形近字組詞。
推________
堆________
壤________
鑲________
16.
(3分)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烹________茶
功名利祿________
驚愕________
17.
(3分)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毫不________
功名________
源遠________
18.
(5分)將下列陳述句改成反問句。
①我們不能被困難嚇倒。②小玲取得的優異成績正是她勤奮學習的結果。
19.
(5分)讀課文《陸羽與》說說句中雙引號的作用。
當時,人們都以求取功名利祿(lù)為榮,不屑于寫這樣的“閑書”,而陸羽卻毫不動搖。
20.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①生活富裕了,難道我們就能鋪張浪費了嗎?
②我們怎么能忘記媽媽的愛呢?
二、閱讀題
(共5題;共26分)
21.
(6分)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家鄉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嗒嗒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仿寫詞語。
人影綽綽(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________的修辭方法。(
)
A
.
引用
B
.
比喻
(3)選文描寫的是________的場景,描繪出一幅優美的圖畫。
22.
(5分)默讀課文《陸羽與》,說說四部分的主要內容。
23.
(5分)讀《陸羽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4.
(5分)閱讀課文《陸羽與》選段,回答。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采茶飲茶的歷史源遠流長。人們要追溯(sù)茶的歷史,了解中國茶道,便自然會想起中國茶史上的傳奇人物——“茶圣”陸羽。陸羽是唐朝復州竟陵郡(jùn)①人,他的茶藝在當時就已聞名天下?!都澹╦iān)茶水記》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段話中,那些語句概括地介紹了陸羽?
25.
(5分)讀《陸羽與》
,
說說,《茶經》是怎樣一部書?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0題;共106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閱讀題
(共5題;共26分)
21-1、
21-2、
21-3、
22-1、
23-1、
篇3
)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92分)
1.
(4分)多音字組詞。
省
xǐng________
shěng________
系
xì________
jì________
2.
(8分)根據三國事件填寫人物。
盜書________
敗走華容道________
借東風________
七步吟詩________
借荊州________
樂不思蜀________
走麥城________
舌戰群儒________
3.
(2分)根據意思寫詞語
①請求指教________
②一個人對自身的信仰的堅定。________
4.
(5分)看《望廬山瀑布》的插圖,展開想像,運用下面提供的詞語寫一段話。
陽春三月
云霧迷蒙
火紅的朝陽
蒼翠的山峰
嘩嘩的水流
5.
(5分)用下列詞語造句
①保持
②仍然
6.
(6分)形近字組詞
蔥________
叢________
漆________
膝________
性________
姓________
7.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擂鼓
吶喊
隱晦
8.
(3分)寫出反義詞
聰慧—________
對面—________
動靜—________
9.
(4分)形近字組詞
借________
臘________
提________
堤________
10.
(5分)解釋下列詞語
①埋伏
②慌忙
11.
(5分)抄寫詞語
天文
奇門
交納
12.
(5分)把肯定句改成雙重否定句
①這是偉大的奇觀。
②你應該知道這件事。
13.
(5分)把陳述句換成把字句
①我終于取出了裝在書包里的小人書。
②黑暗吞沒了天邊的最后一絲光亮。
14.
(2分)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神機________
可喜________
15.
(2分)給加橫線字注音
回報________
果然________
16.
(5分)擴句
①發展表明了優越。
②梨樹開花了。
17.
(5分)縮句
①相傳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著一個美麗善良的紅羅女。
②松鼠的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向上翹著。
18.
(5分)說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樹上的蘋果像燈籠似的又大又紅。
19.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①小姑娘美好的心靈,不正像晶瑩剔透的鉆石嗎?
②這難道不是天下奇觀嗎?
20.
(2分)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談笑風聲________
委屈求全________
21.
(2分)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側著頭聽,形容很注意地聽取。?________
②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快。?________
22.
(4分)照樣子寫詞語。
①風塵仆仆
________
________
②積極積極
________
________
二、閱讀題
(共2題;共17分)
23.
(12分)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諸葛亮死后,司馬懿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懿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懿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么?”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懿聽后,便命令士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士兵們把信遞給司馬懿,司馬懿打開信,只見里面寫道:“請退后三步?!彼抉R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一聲響,司馬懿的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柱子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馬懿嚇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后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后代一命?!笨赐赀@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后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1)“神機妙算”的反義詞:________。
(2)“遇皇而開”的意思:________。
(3)司馬懿為什么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4)看完這封信,司馬懿為什么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4.
(5分)課文《孔明借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9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閱讀題
(共2題;共17分)
23-1、
23-2、
23-3、
篇4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89分)
1.
(8分)根據三國事件填寫人物。
盜書________
敗走華容道________
借東風________
七步吟詩________
借荊州________
樂不思蜀________
走麥城________
舌戰群儒________
2.
(4分)多音字組詞。
省
xǐng________
shěng________
系
xì________
jì________
3.
(3分)寫出劃線詞語的反義詞。
①它也試著做別的事,但是都沒有成功。________
②那時候,生活就是這么簡單。________
③每樣東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________
4.
(5分)用下列詞語造句
①和諧
②安慰
5.
(5分)解釋下列詞語
①粗壯
②稠密
6.
(2分)兩,共________筆,組詞________。
7.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擂鼓
吶喊
隱晦
8.
(3分)寫出反義詞
聰慧—________
對面—________
動靜—________
9.
(4分)形近字組詞
借________
臘________
提________
堤________
10.
(5分)解釋下列詞語
①埋伏
②慌忙
11.
(5分)抄寫詞語
天文
奇門
交納
12.
(5分)把肯定句改成雙重否定句
①這是偉大的奇觀。
②你應該知道這件事。
13.
(5分)把陳述句換成把字句
①我終于取出了裝在書包里的小人書。
②黑暗吞沒了天邊的最后一絲光亮。
14.
(2分)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神機________
可喜________
15.
(2分)給加橫線字注音
回報________
果然________
16.
(5分)擴句
①發展表明了優越。
②梨樹開花了。
17.
(5分)縮句
①相傳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著一個美麗善良的紅羅女。
②松鼠的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向上翹著。
18.
(5分)說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樹上的蘋果像燈籠似的又大又紅。
19.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①小姑娘美好的心靈,不正像晶瑩剔透的鉆石嗎?
②這難道不是天下奇觀嗎?
20.
(2分)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談笑風聲________
委屈求全________
21.
(2分)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側著頭聽,形容很注意地聽取。?________
②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快。?________
22.
(4分)照樣子寫詞語。
①風塵仆仆
________
________
②積極積極
________
________
二、閱讀題
(共2題;共17分)
23.
(12分)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諸葛亮死后,司馬懿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懿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懿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么?”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懿聽后,便命令士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士兵們把信遞給司馬懿,司馬懿打開信,只見里面寫道:“請退后三步?!彼抉R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一聲響,司馬懿的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柱子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馬懿嚇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后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后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1)“神機妙算”的反義詞:________。
(2)“遇皇而開”的意思:________。
(3)司馬懿為什么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4)看完這封信,司馬懿為什么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4.
(5分)課文《孔明借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8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閱讀題
(共2題;共17分)
23-1、
23-2、
23-3、
篇5
[關鍵詞]備文本;四種意識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特點:學拼音、認漢字與最基本的語言訓練整合;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體現了價值觀的引導和識字、閱讀、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等的整合;選文典范,題材、體裁豐富多樣;呈現方式靈活,課后練習留給師生寬廣的空間。理解了這些特點,教師在備課中牢固樹立四種意識,就能使語文課堂提綱挈領,舒展活躍。
一、要有全篇意識。新課標教科書有些知識點在課文中無法體現出來,而這些知識點對理解課文又是必不可少的,有時編者就以課后思考與練習題、語文園地的形式提出來。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重視課后思考與練習題、語文園地,全面、準確地理解全文大意、思想、情感等。典型的題型有:
1.直接引出對全文把握的思考。如:想一想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六年級下冊《匆匆》)。
2.以問答題形式出現幾個小題,逐步引導直至能把握全文。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課文哪些部分寫的詳細,哪些部分寫的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想一想,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六年級下冊《6北京的春節》)
3.以填空題形式出現幾個小題,強調很簡短的重點,逐步引導直至能把握全文。如(四年級下冊《11蝙蝠和雷達》):讓我們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再讀一遍。(1)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2)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3)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又如:根據課文內容用適當的詞語概括我心情的變化得意( )( )( )(五年級上冊《13釣魚的啟示》)。
4.要求討論全文表達特點。如:你發現本課在表達上有哪些特點?和同學交流交流。(六年級下冊《15凡卡》)5.填寫表格,理清思路。如: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它們有什么特點和作用。小組合作設計一個表格,把它們的特點和作用填在表格里(五年級上冊《11新型玻璃》)。
二、要有專題意識。實驗教科書按專題編組,每個專題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并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2—3篇,略讀課文1—2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后課文連接起來,并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根據教學的需要,在一些課文后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提供課文的背景資料,并豐富學生的閱讀;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有4個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全冊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所以所謂專題意識,就是學習每組教材之前,要充分領會每組要求。因為這些要求既是學習重點,也是練習設計的出發點。比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熱愛生命專題,從對自然萬物生命勃發的感悟,到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對學生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第三組大自然的啟示專題,則從生物、自然與人類的關系,給人類的啟迪,提出對生存環境的思考,比前幾冊相關專題內容更深入,具有豐富的思考價值。
篇6
【關鍵詞】優化課程教 綜合性強 啟發思維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105-01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課程資源十分豐富。教材中的語言無不布滿了人類豐富、美好的情感。這樣安排,不僅能使學生了解各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對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和文化產生學習興趣。然而,我們的學生恰恰在閱讀理解和寫作方面是薄弱環節。鑒于此,在組織學校教研活動時,大膽嘗試"集體備課中怎樣將語文課與其它學科整合"。布置這一任務后,老師們通過大量閱讀,精心準備,果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語文課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整合
通過鉆研,老師們發現:品德教材有許多方面內容和語文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具有可兼容性及同構的知識。
(一)《品德與社會》和語文課文內容的整合
品德的教學目標與語文的德育目標是一致的,在集體備課中,老師們能夠把握好學科整合尺度即"以文載道"中的"道"的尺度,也就是思想內容與道德情感。上課時就不會把語文課上成品德課了。同時,品德課上通過各種探究活動方式能促使學生對語文課文內容的加深理解。真正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取新知,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道德情感。達到整合要求。
(二)作文課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整合
課程內容源于生活,指導生活,其編排與語文課本一樣,把主題相似的內容編成一個單元,仔細探究每個單元的內容都能為語文課本的習作訓練服務。如: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六單元的主題"成長記錄冊"有《我愛你,母校》一課,能為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板塊的習作訓練服務。上好《品德與社會》--"我愛你,母校"這一課,必將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并以課內活動相關事例為寫作素材,學生寫作時不僅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要發。字里行間就會流露出自己對母校對老師的愛的真情實感。習作訓練便迎刃而解。同時,也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二、語文課與科學課的整合
(一)語文課文和科學課整合
如:語文課中的《撈鐵?!芬徽n,老師在課上通過實驗演示撈鐵牛的過程:用繩子的一頭栓鐵牛――繩子另一頭拴在裝滿泥沙的船槳上――鏟掉泥沙――靠水的浮力鐵牛會漸漸從淤泥中――行船靠岸――撈出鐵牛。通過實驗學生從撈鐵牛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懂得鐵牛是靠浮力的原理從淤泥中拔出的。同時,也和科學課《浮力的產生》一課的教學珠聯璧合,起到了兩者"互補",兩者"雙贏"的良好效果。
(二)作文課與科學課整合
《新課程標準》指出:"作文要做到觀察、思維、表達密切結合"科學課上的各種實驗,最容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體會觀察對于作文的重要性。再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說出剛才的實驗過程,然后再讓學生議一議實驗現象及結論。這樣不僅培養學生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語文課與音樂課的整合
很多教師都能想到給課文配上恰當的音樂,借助音樂來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想象力,再將想象內容轉化文字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就彌補了語文課堂枯燥的讀、寫、講的不足。但是,在借助音樂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把提高閱讀能力作為"本",不能把語文課上成音樂欣賞課。只有有機、恰當、巧妙的將音樂與理解課文整合,才能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語文課與美術課的整合
美術與語文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但在教學中它們是可以相輔相成、互為利用的。在語文課堂中,若通過各種直觀圖片觀察、欣賞或生動的動畫演示,將使抽象的教材生動化、形象化,不僅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而且課堂效果也會有較大的提高。
1.將美術與語文整合在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將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個性化。
2.將美術與語文有機地整合在作業設計、寫話練習中,會更具開放性,而且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潛能。
篇7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18題;共71分)
1.
(2分)多音字組詞。
應yīng________
yìng________
2.
(8分)選擇劃線字正確的讀音
蹣________跚(mán
pán)
水滸________(hǔ
xǔ)
畫卷________(juǎn
juàn)
災難________(nán
nàn)
鮮嫩________(lùn
nèn)
剛勁________(jìn
jìnɡ)
哈________達(hǎ
h?。?/p>
纖________夫(qiān
qiàn)
3.
(2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成語大比拼。
驚天________
小兒________
4.
(6分)把下面描寫兒童活動的詩句補充完整,并背誦。
①________,歌聲振林樾。
②________,飛入菜花無處尋。
③________,忙趁東風放紙鳶。
④________,溪頭臥剝蓮蓬。
⑤________,也傍桑陰學種瓜。
⑥________,短笛無腔信口吹。
5.
(3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把能搭配的詞語用線連起來。
蓬頭________
莓苔
側坐
________
借問
路人
________
稚子
6.
(1分)根據課文《小兒垂釣》內容填空
蓬頭稚子學垂綸,________。
7.
(5分)用下列詞語“路人”造句
8.
(5分)照樣子把詞語組成通順的句子,并寫下來。
例子:衣服
了
彎曲
穿上
小柳樹
的
彎曲的小柳樹穿上了衣服。
①阿德
地
起床
早早
了
②愛
爺爺
唱京戲
拉二胡
和
9.
(2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按課文內容填空。
路人________遙招手,怕得________不應人。
10.
(5分)按要求寫句子。
用“側坐”寫一句話。
11.
(5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解釋詞語“蓬頭”的意思。
12.
(5分)看拼音,寫詞語
chēnɡ
chuán
xiǎo
tǐnɡ
fú
pínɡ
yòu
zhì
cè
m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
(5分)讀古詩兩首《小兒垂釣》,說說小孩是怎么做著釣魚呢?
14.
(3分)按要求填空。
“蓬”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畫。能組成詞語________。
15.
(5分)讀課文《小兒垂釣》,解釋加橫線的詞語。
①蓬頭
②稚子?學
③垂綸
16.
(3分)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蓬頭________
稚子________
垂綸________
17.
(1分)默寫詩句
路人借問遙招手,________。
18.
(5分)根據意思寫詩句。
①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他季節確實不同。
②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二、閱讀理解題
(共4題;共21分)
19.
(5分)讀古詩兩首《小兒垂釣》,說說小孩在哪釣魚呢?
20.
(5分)讀古詩兩首《小兒垂釣》,看看這個孩子,他在干什么呀?
21.
(5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你知道文中哪句是寫外貌的嗎?
22.
(6分)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1)“棄而還走”中“還”的意思是:________?。
(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18題;共7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閱讀理解題
(共4題;共21分)
19-1、
20-1、
21-1、
篇8
【關鍵詞】 有效預習 激發預習興趣 教給預習方法 適時檢查 適當激勵
在我縣全力推進“高效課堂”活動的引領下,我校“如何有效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提高語文課堂質量”的教研活動也如雨后春筍般節節高。“預習”這把有效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不再被束之高閣。通過反復地實踐與探索我們深刻地體會到預習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也摸索出一些方法,但收獲的同時我卻在想怎樣才能使學生的預習輕負擔,高質量,實現“無效預習”向“有效預習”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該從提高學生預習質量入手。
1 激發預習興趣是關鍵
在傳統的預習活動中,我們的學生往往會做這么幾項預習活動:一是讀,朗讀(默讀)課文N遍,將生字讀準,課文讀通;二是劃,把文中的生字劃出來,把文中優美的語句劃出來,理解一下意思;三是抄,將生詞抄寫N遍;四是寫,你讀了文章有何感想,請寫一寫。不可否認,這種傳統的預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對新授知識進行提前的感知和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在這種一成不變的預習模式下,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開展預習活動,極大地抹殺了學生預習的自主性。長此以往,使學生對預習產生“審美疲勞”,甚至產生厭惡感。因此,激發學生產生預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完成預習作業為積極主動完成預習作業,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1.1 預習形式自主選擇。俗話說的好,“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會抓老鼠的才是好貓”。不管采用怎樣的預習方法,達到預習效果的才是好方法。學生個體有差異,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最適合他的學習方法。就“讀”而言,有的喜歡大聲朗讀,有的喜歡輕聲誦讀,有的喜歡無聲地默讀,有的則喜歡邊讀邊寫。一種模式下的預習,學生就好比老師手中那根長長的風箏線被拽的死死的,這樣不僅壓抑了學生學的創造性,還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影響到預習的最終效果??梢韵胂笤谶@種環境里孩子能自由飛翔,展翅藍天嗎?在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單元整體預習”實踐過程中,我倡導無方法的預習,也就是采用你覺得舒服的方法去預習。可以是學習課文前的先知預習,可以是學習課文中的再預習,可以是獨立預習,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可以是書房中獨自一人的靜思,可以是走廊上兩人的相互提示,可以是教室里七嘴八舌的探討,可以是抄抄寫寫,可以是讀讀背背,可以是圈圈畫畫,可以是網絡查詢,可以是可愛的便利貼記錄,可以是精美的筆記本記錄……總之,我們要相信學生有這樣的能力,要放手讓學生去嘗試,無論學生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開展預習活動,只要可以引發思維的碰撞,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就行。
1.2 預習作業靈活創新。預習的過程是思維碰撞的過程,不同的學生由于能力的差異,對這種“碰撞力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又抄寫詞語啊!我都能默寫了,真沒勁?!薄坝忠髋?我真不知道寫什么。”“又要寫讀后感受,真頭疼。”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布置預習作業時“因材施教”,我將預習作業基本劃分為三個層次:抄寫類作業、思考類作業、拓展類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選擇不同內容的預習作業。像劉煥、張永超、楊登翰等同學可以選擇“抄寫類作業”,因為他們最需要的是夯實基礎知識,穩扎穩打;孟喬、任永豪、劉旭升等中等生就可以選擇“思考類作業”,比如劃分段落,針對課后思考題簡單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等,有一點難度又不會嚇倒他們而產生畏懼情緒;那些學習自主能力強,有極強上進心的尖子生(許晴、寧文豪、楊奔、王龍、辛蕊)可以選擇拓展類作業,比如收集資料,拓展閱讀,在課文中寫感悟或作批注,寫讀后感、續寫、仿寫等,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和滿足他們挑戰自我的心理需求。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留住孩子的那份熱情,保護孩子的那點興趣,發揮預習的自主性刻不容緩!
2 教給預習方法是保證
古諺曰:“授之于魚,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之以漁,供人終身受用。”這句話啟迪我們老師要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會預習、善預習、樂預習,從而達到“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效果。
2.1 巧用符號巧標記。在指導學生預習六年級下冊《匆匆》一課時,我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并教他們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標記。比如,文中的生字新詞可以用“——”標出;容易寫錯的字用“0”標出;需要著重理解的詞語用“”標出,并認真思考,結合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詞義;遇到優美的句子用“……”標出,并反復朗讀;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等,沒想到學生樂在其中,都用彩筆做好了標記,預習一下就顯得井然有序,有章可循。
2.2 做好批注悟感情。在指導學生做好預習熱身活動的基礎上,針對高年級學生我們應教會學生抓住課文關鍵詞句在書中空白處有針對性地作批注的預習方法,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從而提高自己對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
2.2.1 選擇合適的地方。開頭、結尾及一些重點的段落旁都是作批注的好地方。
篇9
一、課內外鏈接:立足名家名著,增加閱讀積累
1. 教材重組――語言重構,內容組建。
許多名家的作品是散落在教材的各個冊次。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作家的語言風格與寫作特色,有時不妨對課文進行重組,將某位作家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讓學生在比較中閱讀探究。比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綜合復習”的《養花》時,可以讓學生重溫已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四年級上冊的《貓》、五年級下冊的《草原》,以及剛學不久的《北京的春節》,這樣學生就會對老舍的幽默風趣、老舍式的語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親其人,近其道”,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更為全面而細致地了解作家的寫作意圖。比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季羨林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和六年級上冊《懷念母親》,可以聯系其生平介紹,讓學生明白,因為作者呆在德國,所以他看到德國街頭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自己種的花擺在窗臺上讓過路的行人欣賞;也正因他呆在德國,沒有親人的陪伴,所以會異常懷念自己的親人,懷念自己過世的母親。兩篇文章一對照,再去閱讀季羨林的《留德十年》這本書,學生的理解將會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
2. 單元導讀――情感引導,對比閱讀。
從教材的編排角度看,每一組都有學習主題。選擇同一寫作對象,不同體裁、不同角度的文章進行課外閱讀,感受選材立意的別具匠心,有助于發展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比如,同樣是童年生活,林海音筆下的《冬陽?童年?駱駝隊》,體現了作者學駱駝咀嚼時的稚氣、遐想駝鈴時的天真,可以說,作者的童年過得趣味橫生;而蕭紅在《祖父的園子》中,愿意捉蜻蜓就捉蜻蜓,愿意抓蝴蝶就抓蝴蝶,童年生活隨心所欲,無憂無慮。但是聯系課外讀物――高爾基筆下悲慘苦難的《童年》,學生就可以從主人公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時常忍受毒打的現象中,發現童年是有不同色彩的,有玩耍嬉戲時的快樂,也有為生活所迫的艱辛。這樣學生對于童年的認識就比較豐富多彩,多角度思維也就得到了發展。
3. 作家牽引――作品牽頭,名家引路。
從《竊讀記》中我們認識了作家林海音,進而走進《城南舊事》,我們了解到那幅美麗的《冬陽?童年?駱駝隊》畫面,對《城南舊事》就有了新的認識。再如,從《斑羚飛渡》《獵狐》《第七條獵狗》等一系列的動物小說中,我們認識了一位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進而走進他的更多小說中,就會認識他喜歡嚴格按動物特征來規范所描寫角色的行為的寫作特色。
二、課內外兼顧:以“三段式”教學,提升閱讀能力
1. “三段式”閱讀教學。
“三段式”閱讀教學是幫助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一種方式,指的是:教師立足課文,從教材結構、單元導讀、名篇作家等方面開發出課外閱讀的資源;學生利用平時記錄的“圖書名片”進行深度的文本交流與欣賞;最后學生進一步理解讀物的內涵、寫法,也由此產生更深層次的閱讀疑問。
2. 基本流程。
主題確定后,師生共同選擇相關的閱讀材料,在充足的時間保證下進行整體閱讀。在閱讀中,師生對文本內容整體回顧,對經典章節精彩回放,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感悟、體驗文本內容。
3. “三段式”閱讀范式。
以筆者所在學校進行的一次課外閱讀指導活動課為例,我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階段:確立主題?!抖?童年?駱駝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的課文,這一組的單元導讀是“童年”,根據“不一樣的童年”這個活動主題,我們走進了高爾基筆下悲慘苦難的《童年》,通過對比,加深了學生對童年的看法和理解。
第二階段:借助“圖書名片”,交流匯報欣賞。
根據“圖書名片”,從淺入深,開展三個層次的比較閱讀,有利于促進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展開多角度思維。
第三階段:升華閱讀價值。通過再次讀整本書,以聊書的形式開展閱讀,重在發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梢哉障铝协h節展開:①探討話題――什么樣的童年是有意義的?②作者個人的生平經歷與生活背景。③質疑:本書里你有所質疑或者尚不能理解的地方。④拓展閱讀:成長類小說的意義。
篇10
【關鍵詞】小學語文;地理知識;學科整合
新課標指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而小學語文與地理這兩門學科,看上去沒有什么的聯系,仔細分析文本,其實小學語文教材中滲透著許多與地理學科相關聯的知識點,尤其是在這學科整合日益廣泛化的今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注重在教材中不斷挖掘與相鄰學科的整合。
一、結合文本地圖,了解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地理位置
在這個環節里,地圖應該是必不可缺的一件教具。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中,第十課的課題為《北京》,這一課中,對北京的美麗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平時,學生們就會唱“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北京歡迎你”等有關北京的歌曲,他們對北京這座城市非常喜歡,充滿了無限的向往之情。尤其是2008年經歷了北京奧運會,學生們都非常希望能夠到北京看一下“鳥巢”和“水立方”。但是,北京到底在哪呢?離我們到底有多遠?這些問題不斷地在學生的心頭盤旋,這個時候,就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地理位置的滲透。我拿出一張中國地圖,給學生先指出我們家鄉――涿鹿的位置,然后再指出北京的位置,告訴學生北京距我們有153公里,如果坐880公交車的話2個半小時多一些就可以到了,學生聽了都非常高興,因為他們不僅知道了北京離我們并不遠,而且還知道北京就在我們河北省的懷抱之中,學生都興奮極了,看著他們開心的笑容,我的心里也很欣慰。
像這樣需要滲透地理位置的課文還有很多,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八組中的《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再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組中的外國名著選段《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等,以上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地方都在國外,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世界地圖,讓學生們知道意大利、非洲、丹麥等這些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他們和中國的距離。如果能夠長期堅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地理位置的滲透,我想小學生從小就能夠知道自己家鄉在祖國大家庭的位置,祖國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世界各國的位置關系,這要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強上好多倍,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二、聯系民俗風情,了解我國各民族的文化生活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第十一課《難忘的潑水節》,描寫了平易近人,與民同樂,入鄉隨俗的高尚品格。除此之外,傣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潑水節也給學生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筆者認為在這樣的課文中,教師要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人文景觀知識的參透??偫淼摹皩蟀咨馈薄ⅰ翱Х壬L褲”、“水紅色頭巾”不正是傣族典型的服裝特色嗎?總理手中的“象腳鼓”不正是傣族典型的樂器嗎?傣族的潑水節、服裝特色、樂器以及鳳凰花的花瓣都是學生們應該了解甚至記住的人文景觀。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特色、風俗習慣都應該使學生們從小就應該有所了解,這對他們長大以后對于其他不同民族的了解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小學語文教材在這方面也有非常多的安排,像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第一課《草原》,六年級下冊的《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維吾爾》等等,通過這些課文要加強學生對蒙、藏、維等少數民族人文景觀的了解。試想,如果學生們在電視或圖片里見到某人的穿著或特色民居,馬上就能說出這是什么民族,在什么地方,那該是多少得意的一件事情呀!
三、透視文本景觀,了解祖國美麗的大好河山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描寫地理自然景觀的課文非常多。例如,人教版四年級第十七課《長城》,不僅描寫了長城的壯觀,更對長城地理位置、功能,甚至建筑的難度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氣魄宏偉、高大堅固的長城在學生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桂林山水的靜、清、綠、奇、秀、險;趵突泉的純潔、活潑、有趣;黃果樹瀑布的幻影綽綽;錢塘江潮來時的白浪翻滾、水天相接……無不令人身臨其境嘆為觀止。在我國燦爛的詩歌文化中,蘊涵了很多人文地理知識。詩歌中涉及地理名稱的比比皆是,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如果從小就培養學生熱愛自己可愛的家鄉、美麗的祖國,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更能增強他們的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總之,小學語文教材就如同阿里巴巴的寶藏,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與其相鄰學科之間的聯系真可謂千絲萬縷,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更為了培養出素質全面的一代新人,讓我們攜手同行,從中悟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