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心得范文
時間:2023-04-03 18:46: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學習心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習英語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復習。溫故而知新,英語也是一樣,學過的單詞或句式如果長時間內不復習就自然會忘掉,如果你能夠堅持復習學習過的英語知識,就一定能更加牢記它們。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英語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
英語學習心得111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趙名師工作室送課下鄉及英語學科主題研討會,本次會議在--一中一樓階梯教室召開,會議室內座無虛席,王老師精彩主持,一中的田校長做了重要講話,熱烈歡迎趙錦紅工作室所有成員的到來。在這次研討會上,我傾聽了一中于老師和吉大附中劉思彤老師的兩節關于stonehenge同課異構課;解放大路中學王老師又給在場的英語老師們做了關于英語閱讀策略的講座;然后由趙老師對兩節課進行點評;最后一環節是趙老師工作室的老師解答教師現場提出的關于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我身臨其境的體驗到了名師的風采,感受到“同課異構”的教育理念,讓我對于英語閱讀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深深認識到自身專業知識和前沿教育理論的匱乏,教師的終身學習的必要性讓我深有體會。
首先,一中于小平老師和--附中的劉老師給我們上了兩節精彩的同課異構課,針對于同一節課,從不同的切入點入手,于老師的課根基扎的很穩,重難點突出,突出并重點展示和練習連詞的使用,于老師層層深入,一講一練,一節課下來,學生對于連詞的使用已經相當熟練,達到了教學目的。劉老師的教姿教態特別優美,始終保持微笑,彰顯勢不可擋的親和力,劉老師的課讓學生有發揮想象的空間,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這都是值得我借鑒的。同課異構能發揮教師的創造潛力,從不同角度開發教材,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讓學生更受益。
其次,聽了王老師的關于閱讀策略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閱讀課一直是我的困惑,閱讀課不能講成語法課,枯燥無味,我會借鑒王老師的方法,讓我的閱讀課精彩而簡單起來。
還有就是聽了趙老師的評課讓我非常驚嘆趙老師的淵博學識和認真態度,作為一名教導主任我的工作中也會有較多的聽課評課會課診課等活動,但是經驗不足,理論支撐不夠都是我在評課方面存在的不足,日后,我會在這方面多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英語學習心得2第一,過分講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語言的運用是一種技能,但這種技能不是??考记赡軌颢@得的。太講究方法和技巧會被其占用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對學習的內容本身投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反而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如有一個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青年,他訂了10多種關于自學和考試的刊物,認真學習和研究,講起方法來一套一套的,可他每次參考的科目卻大多考不及格。這是因為他只顧鉆研方法和技巧,在學習內容上花的時間和精力太少,而且養成了投機取巧、不肯下功夫的習慣。方法和技巧只能適當利用,并且要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會真正管用。
第二,過分講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時間經常重復(復習)已學過的內容。語言運用是一種技能,技能則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斷重復才會熟練,只有熟練了才會形成一種不假思索的技能。
第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恒心,不能長期堅持學習。技能的熟練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但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堅持不懈地反復學習,持之以恒。
第四,不重視聽力訓練。語言是有聲的,我們對語言的感受首先是語言的聲音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如果不練習聽力,只是默默地閱讀和背單詞,其結果不僅聽不懂別人講外語,而且閱讀水平也難以提高。聽力和閱讀都是以詞匯是基礎,學英語要有一定的詞匯基礎,沒有一定的詞匯基礎,你看再多的東西,聽再多的磁帶,也象看天書,聽天書一樣,看來聽去,看不懂,聽不進,最后搞得頭昏眼花,進而是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對英語產生厭惡感,要是達到這種程度你也就基是本上完蛋了。背詞典必要的,可以說任何英語考試都需要背單詞!沒有足夠的詞匯量,一切都無從談起。那些考過四,六級的大學生估計有99%的都是這樣過來的,除非個別英語本來就很強的人。有電腦的人可以用詞匯記憶軟件,軟件能夠科學精準地安排學習,確實比背詞典或者課本效率高很多,我試用過很多軟件,效果都還可以,最后我選用的是“奇跡英語智能記憶”,第五,只學而不用。語言的實踐性很強,如果只學而不用,就永遠也學不好。我們學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要學會在用中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興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英語學習心得3最近豆媽在參加一個培訓,這兩天都是上午在外當學生,下午回單位當老師。身份的不斷轉換的感覺還是挺有趣的。多年不當學生,這兩天的感覺是即輕松又有些疲憊。
幾乎不動地方地一坐一上午,肯定是會有疲憊感的。要是老師又不善于組織課堂調動情緒,溜號走神就是普遍現象。
輕松的是,當學生不必向當老師事先備課現場調動,多數時間只要坐在那里聽就是了??蠢蠋煹谋砬椋犓麄冋f的話,揣摩他們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是很有意思的。
今天一位三四十歲的美國男老師給上我們上了三個小時的口語課,我覺得這是一位很懂語言教育的老師??磥硪院蟮娜闹埽袡C會翹課也不能翹他的課了!
這位外教已經在中國待了20--年了,據他說是在中國學的中文,中文說得很流利(上課他講英文所以也沒有機會檢驗他的中文程度),加上又一直教中國人說英語,所以對學習外語既有切身體驗又有教學實踐。他提到的一些觀點很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不過,他說得是否真的正確,我也不敢保證。
英語學習心得4我這一陣花了大把時間流連于各個國外的英語教學網站,想了解國外老師是如何母語教學的,人家的教學方式和步驟是如何進行的,如何能讓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孩子學好英語?感悟頗多,現在談談我的學習心得:
1.教學英語不應從字母ABC開始教,ABC其實不是我們傳統認為的英語字母表,在英語里,字母其實是代表“音”的,所有單字都是由音而非字母組成,所以26個字母是和拼讀(phonics)結合起來教的,而在開始學習拼讀之前的基礎就是聽和說的充分練習。
正確的學習順序是:聽,說,讀,寫。老外從呀呀學語起就開始說英語了,也差不多要到學前班(也就是6歲左右)才開始學phonics。學phonics是為了閱讀做準備的,在美國,加拿大,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受重視的,這時老師會開始引入階梯性閱讀材料或故事書。
一般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孩子會練習運用拼讀來拼寫單字和認字,最初也是先認識字,不要求會拼寫,但一定要一看就知道,他們管這些字叫sightwords,sight words 差不多有200個左右,是在英語里出現頻率最多的常用字。為了幫助孩子達到要求,老師會提供大量的閱讀材料來練習。
6歲之前(pre-kingdergarden)階段.基本上都是聽和說的練習,孩子們唱唱跳跳玩玩,不開展讀和寫。主要是系統地培養孩子語感,韻律及辨音能力。
細細體會,這樣教學是很科學地配合孩子年齡增長以及認知發展規律開展的??磥砦覀儑鴥鹊慕虒W方式有點本末倒置啊!不過仔細想想,我們自己語文的學習也是這個順序的啊……,為什么到了學英語就倒過來了呢?
2.我們中國的孩子學習英語和母語為英語的孩子不同,我們平時生活中沒有英語環境,所以,無論從聽,說和看,可以說是差不多一片空白,故哪怕是5歲孩子開始學英語,也要從0開始,也就是先聽(輸入),熟悉語感,韻律,聽音辨音,培養學習興趣后,再說(輸出),一般是自發的就說了,然后讀(phonics),最后寫。
不可因為年齡因素直接跳到phonics,這樣只會破壞學習興趣。
樂媽建議學習英語最晚6歲前就要開始,1.由于將來phonics的基礎就是聽音和辨音,小孩子的耳朵對音的敏感度很高,所以年齡越小對音的把握越好,掌握得也越快。曾經在哪看到過,要學一門樂器,一定要在6歲前練習音階的辨音,這是個必修的課程,也規定必須是在6歲前完成的。這個規定就是跟孩子的耳朵有關系。2.練習辨音能力就是要多聽,能令孩子喜歡的最好的素材就是兒歌和童謠了,當然我們要選擇原汁原味的好的素材(包括CD,DVD),且每天都放給孩子聽。但如果是大孩子,比方說6歲的孩子才初次接觸英語兒歌或者童謠我懷疑他是否會有興趣。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如有異議可以一起討論。一致目的是為了正確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快樂學習。
還有個收獲就是:
有了這些概念,也提供了我思路方便我和外教老師探討教學計劃和提出期望要求了。如有意見也可以是實質上的根本意見(即關于教學方式,方法,道具制作及游戲設計等提出意見),而非僅僅是感覺(如感覺孩子漸漸不喜歡上課,或者感覺上課形式不夠活潑,但又不清楚需要老師怎樣改進)。
我認為真正要教好英語是要花心思的。老師需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對自己班級學生個性充分了解,根據每個學生所達到的程度以及計劃要達到的程度量身定做教學計劃,以期保證最后每個孩子都達到規定的水平。能做到這些,這個老師需要很用心地系統的備課,想點子。相信這樣孩子才能學得開心,老師也教的有成就感。
所以我們選擇外教千萬不能只看人家長著一張外國人臉就OK了,他的教育背景和教學經驗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教幼兒的,不是一般老師能勝任的。
英語學習心得5首先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學英語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這可能是老生常談了,但確實是我學習英語的最大體會。但就是這說起來如此簡單的道理,真正做到卻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正所謂大道至簡,其實學習需要的只是簡單的道理,比如說上課要認真聽講,有問題要及時問老師等等。我認為只要把這些最基本的事做好,一定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應該說,我的英語成績在班上算不上突出,三模的時候還只考了120分左右。因此,我覺得值得一說的是高考前的復習。大家都知道,英語中的短語、特殊句型之類的很容易遺忘,如果說在高一高二還可以通過多看多背來記憶,那在時間相對緊張的高三復習階段,再靠多花時間是很不現實的。所以必須要靠科學的方法來記憶。我的建議是每天晚自習時將今天記的筆記或講義看一遍,特別是記的重點及做錯的題目。到周末時將這一周英語內容認真看一看。我認為這樣的記憶效果較好。當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但不同的方法必定蘊含相似的道理。說到學習方法,有一點需要同學們注意,到了高三最后時候,自己的學習可能會受他人影響,特別是當自己成績沒有明顯提高時,會受到那些學習效果比較好的同學的影響,模仿甚至照搬他們的方法。這一點是不行的,必須要堅持自己的方法,即使有改進,也必須在原有的學習方法基礎上改進,切不可傷筋動骨地另搞一套。
篇2
>> 如何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實現與英語教學的整合 淺談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研究 信息技術條件下對軍校英語教學工作的思考 試談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初中英語教學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農村英語教學研究 信息技術條件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新課程教學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網絡交互教學 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方式的變革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英語課堂教學 大學英語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改革研究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大學英語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研究 淺談信息技術條件下會計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條件下中職數學“情境―問題”模式的構建探析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學習方式變革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小組互動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學生管理研究 信息技術條件下高職院校青年英語教師的培訓 信息技術條件下初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中小學英語互動課堂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1世紀聽力), /englishplaza(世紀風英語廣場)等等,通過這些優秀的成熟的英語學習網站,我們可以和隨時隨地學習。
3.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英語感興趣,他就會努力學習并會取得很大的進步,就會產生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又進一步加強他的自信心。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材料模仿。這種方式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口語中的難點,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由“要我學”轉變成主動的“我有興趣,我要學?!?/p>
4.輕松的學習環境。環境對語言學習者非常重要,既能對學習者產生消極作用,又能產生積極作用。在網絡教室里,我們可以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的信息技術為學習者構建一個模擬的英語場景,學習者通過聊天、對話、討論就某一個感興趣的話題暢所欲言。對于那些害羞的學生,沒有老師的直接提問和全班同學的矚目,只有小范圍的小組的協作活動,這樣有助于提高他的自信心。
篇3
一、尹文剛老師的《中小學教師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通過學習,讓我對教師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認識,心態的調整是我們教育教學的職業所決定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正常進行日常的工作,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高素質的學生。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對教師職業精神及專業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時代的要求,必須不斷學習,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意識,保持良好的心態,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通過放松訓練、轉移注意、與人交談等方法來減輕工作壓力。
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綜述及案例分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指導課堂教學的具體設計和內容,是推進英語學科發展的靈魂.本課以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為研究對象,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實現途徑和測評方法等角度著重分析其研究發展歷程,為一線教學提供明確的改革方向。
三、《英語學習方法分享》。通過本課學習,讓真正了解了在當下的英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極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時,第一思維是用英語,而并非先用母語理解再進行思維的轉化。中國傳統教育更多的偏向老師的“教”,學生的學習無形之中就處于被動地位了。很多學校會因為學生年齡小的緣故而不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做法是有失妥當的。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中心都應該是學生,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是課堂主人的愿想就難以實現。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比賽心理,充分挖掘我們的英語教材,擴展教材內容,細化活動步驟,在不同階段拋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聽取他們的思維成果。同時給機會讓學生提問題,不管是什么角度什么方向,只要源于實際都應給予肯定。
篇4
學習信念屬于認識論范疇,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經驗所持有的直覺認識,是學生對知識和學習的一套認識信念系統,它涉及對知識性質、學習性質、學習過程等維度的直覺認識[1]。學習信念包括學習的可控性、學習速度、知識結構、知識穩定性、知識的來源五個維度[2]。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先前學習活動經驗、認知發展水平以及外界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信念,并用這套信念指導著自己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3][4]。然而幾乎所有學習信念的研究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因為信念對學習的影響作用常常不是直接的,而是潛在、間接的。學習信念究竟通過什么樣的路徑對學習行為起作用至今仍是研究的難點。
在對學習信念研究的40多年里,研究者們從一般學習信念入手,逐步探討具體學科的學習信念。相比對一般學習信念和數學、物理等學科學習信念的研究,外語學習信念的研究非常少且比較粗淺。外語學習信念的研究中使用較多的研究工具是Horwitz編制的“BALLI”(外語學習信念問卷),該問卷信效度未得到驗證,而且無法合成分數,只能列出頻次表,不利于進一步分析。Mori Yoshiko對美國大學生日語學習的研究中,把學習信念等同于學習經驗、學習動機[5]。很多對第二語言學習信念的研究,變量選取比較隨意,缺乏理論性,研究結果的有效性、科學性值得懷疑。國內對學習信念的研究并不多見,關于英語學習信念的實證研究更少,而只有了解學生英語學習信念的狀況及其與英語學習的關系,才能自覺地采取有利措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信念,改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
當前國內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的現狀如何?英語學習信念對英語學習動機和行為有什么樣的影響作用?英語學習信念通過什么路徑影響英語學習行為?目前對這些問題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生英語學科背景下的信念狀況,并考察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與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行為的關系。
二、研究方法
采取整群抽樣法,從山西省某中等城市根據學校生源和聲譽選取重點、普通、落后高中各一所,共發放問卷850份,回收有效問卷830份。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采用宋志燕編制的《英語學習信念問卷》、《高中生英語學習行為問卷》、曾細花編制的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問卷。問卷全部采用四點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三個問卷有著良好的結構構想。本研究使用SPSS10.和A2MOS410對數據分析。
英語學習信念包括六個維度:(1)天生能力(學習的可控性)指英語學習是否由不可控的天生能力決定;(2)努力作用:英語知識的掌握是否需要努力;(3)快速學習:英語學習是否快速發生;(4)知識聯系性(知識結構)指英語知識是孤立的、零碎的還是聯系的、復雜的;(5)知識簡單化指英語知識是否通過簡單記憶就可以掌握;(6)準確性要求指表達或使用英語是否需要做到完全正確。
英語學習動機包括四個維度:(1)外部動機是指行為由自身之外的因素所發動和調節,如學生做作業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或避免父母的質問;(2)投射調節動機是指個體接受外部強加的規則作為推動自己行動的規范,是外部控制下的內部強制,如學生為了避免覺得自己是個壞學生而按時到校;(3)認同調節動機是指個體看到了行為的意義和價值而從事某個活動,如學生學習英語是因為他認為學習英語很重要;(4)內在動機是指個體將規則完全內化于自己的其他價值、需要和認同當中,如學生出于喜歡而學習英語。
英語學習行為包括六個維度,分別是堅持學習、主動參與、克服困難、積極應用、聯系學習、注意集中。
三、研究結果
1.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六個維度之間的關系
英語學習信念問卷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244~0.282之間,各維度之間大多相關顯著,但相關系數較低??傮w來看天生能力、快速學習、知識簡單化、準確性要求之間顯著正相關,并分別與努力作用和知識聯系性顯著負相關;努力作用與知識聯系性顯著正相關。
2.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的總體狀況
為了解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的特點,分別計算了英語學習信念各維度的平均分和標準差。總體來看高中生在天生能力、快速學習、知識簡單化、準確性要求信念上得分較低,其中由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可知,知識簡單化的得分在這四個維度中最高,相對最不成熟,在努力作用、知識聯系性信念上得分較高。總體來看,高中生持有比較成熟的英語學習信念。
將英語學習信念量表的6個維度同時作為變量,以年級、性別、學校類型為自變量進行3(年級)×2(性別)×3(學校類型)的多元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學校類型主效應顯著(F(12,1602)=5.70,p
3.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行為的關系
(1)英語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信念的回歸分析
為了考察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各個維度對英語學習動機各個維度的預測作用,做英語學習行為對英語學習信念的回歸分析。在控制了性別、年級和學校類型之后,學生的學習信念進入方程所得的決定系數的增量都達到顯著水平。
(2)英語學習行為對英語學習信念的回歸分析
為了考察英語學習信念各個維度對英語學習行為各個維度的預測作用,并考察英語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信念和行為的中介作用,做兩組回歸方程。方程一在進入性別等變量后直接進入學習信念。方程二第一層進入性別等變量,第二層進入學習動機,第三層進入學習信念。
從方程一可以看到在控制了性別等變量后,英語學習信念進入方程的決定系數的增量均達到顯著水平,在0.061~0.103之間。從方程二可以看到在控制了學習動機后,學習信念的增量仍然顯著(在聯系學習上已不顯著),但比起方程一預測力已經顯著下降,決定系數的增量在0.005~0.048之間。另外英語學習動機進入方程的決定系數的增量均達到顯著水平,在0.143~0.343之間。綜合表15的學習動機對學習信念的回歸分析,由此初步得出,從整體上看英語學習動機在英語學習信念和行為之間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即學習信念越成熟,就越傾向于持內在動機,而非外在動機,這樣就導向更積極的學習行為;反之亦然。
知識聯系性信念在第一組方程中對學習行為各維度的預測作用顯著且較強,但引入學習動機后,其β值幾乎全部變得不顯著了,由此可以看到動機在知識聯系性信念與行為的關系中起到了很強的中介作用。準確性要求信念也如此。
從方程二還可以看到控制了英語學習動機后,英語學習信念對行為仍有顯著預測作用。天生能力顯著負向預測主動參與、堅持學習、克服困難;知識聯系性信念顯著預測聯系學習;知識簡單化顯著負向預測積極應用、注意集中;快速學習顯著負向預測克服困難;準確性要求顯著負向預測積極應用。由此英語學習信念對行為仍有較強的直接作用。
(3)對英語學習動機中介作用的進一步考察
通過Amos軟件,采用路徑分析的方法分別驗證不同的中介模型,發現以動機整體作為潛變量的模型擬合指數不好。然后檢驗了分別以英語學習動機各維度為中介的模型,發現只有以內在動機為中介的模型可以較好擬合(x2(63)=333.490、CFI=.904、TLI=.881、RMSEA=.072)。內在動機在英語學習信念與學習行為之間有著顯著的中介作用,同時英語學習信念對英語學習行為仍有著較強的直接作用。
四、討論與結論
1.英語學習信念各維度相關不高
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問卷有著良好的結構構想,但同時各維度的相關系數并不高,都在0.3以下。這是因為認識論信念是一個多維度的結構,內部各類型的信念之間是相互獨立的,發展速度也不一定同步,即個體可能同時擁有成熟和不成熟的信念;這些不同的信念并非一個連續體,而是按頻次分布的[6]。本研究對英語學習信念結構的探討也是在探索階段,還需要更多進一步的研究去驗證或修正、改進。
2.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總體狀況
總體而言高中生持有較積極的英語學習信念。但值得注意的是知識簡單化信念的得分相對較高。在訪談中發現很多學生認為英語學習不同于數學、物理,不過是對單詞、語法、句型的簡單記憶。然而語言教育學家Dr.Knowles Lance指出,語言學習是掌握技能的過程,它是一個獲得語言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記憶。有些學生把英語學習歸納為學習三部曲:背單詞、學語法和記句型,而忽視了理解、整合的作用,這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常存在的誤區[7]。這可能是因為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教師都強調理解整合的作用,而相比之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過多地強調了記憶的作用,因而學生便得出了這個樸素的觀點,把英語知識和學習簡單化了。這對現階段的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啟示。
3.高中生英語知識聯系性信念學校類型主效應顯著
本研究發現知識聯系性信念學校差異顯著,重點校好于普通校,普通校好于落后校。在訪談中發現不同類型學校的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整合程度不同,重點校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識、思考和掌握比較深刻,從而能認識到英語知識是聯系、復雜的體系,而不是孤立、零碎的,于是他們在學習中注重對各種知識經驗的整合;落后校的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思考和掌握不夠深刻,誤以為英語不過是一個個單詞的簡單組合,認為英語知識沒有太強的聯系性,因而在學習中也常采用簡單死背硬記的方式;普通校學生的情況處于二者之間。王婷婷對高中生學習信念特點的研究中也發現重點校學生在整合-建構信念上的得分顯著高于普通校[8]。由此提醒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尤其對于落后校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信念,改變其對知識結構的認知。
4.英語學習信念以英語學習內在動機為中介影響英語學習行為
Oxford & Ehrman指出,學生的外語學習信念與外語學習動機是緊密相關的。對知識結構有成熟信念的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內在動機,傾向于掌握目標定向[9]。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的心理機制的模型是:學習者對學習能力的信念影響了他們的動機,而相應的動機又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策略的使用[10]。Schommer也提到,一種學習信念先引發特定的動機目標,進而促進個體選擇相應的學習策略,最終產生了相應的學習效果。在本研究中知識聯系性信念顯著正在預測內在動機,這是因為只有聯系的、復雜的知識系統才容易引發個體的求知欲和學習、探索的興趣,孤立、單調的知識則不能。英語知識本身對大家是一樣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每個人對其看法有不同,那些認為英語知識是一個聯系、復雜系統的學生,就傾向于肯定英語知識的意義和價值,傾向于對其持有內在的學習興趣,并引發為深入掌握英語知識而學習的動機。內在動機對學習行為又有著較強的影響作用,當個體出于內在動機而學習時,就會產生完全的自我意志感,并從中體驗到興趣和樂趣,并引發并維持積極地學習行為。學生擁有越高的趨向內在的學習動機,就擁有越高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感和學習堅持性。由此英語學習信念尤其是知識結構信念影響著英語學習的內在動機,內在動機又影響著英語學習行為,由此內在動機在知識聯系性信念與行為間起著中介作用。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努力作用信念正向預測所有動機,但在內在動機上不顯著。這是因為如果個體越多認為英語學習是需要努力的,就會表現出對學習越強的動機,但內在動機包含了個體對行為意義的真正認可并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因此僅認為努力是重要的并不能對內在動機有顯著的影響。
這個研究結果對英語教學實踐具有很強的啟發意義:在英語教學中,僅僅引導學生相信努力對學習的作用,并不能起到引發內在動機的作用;應著重注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信念,引導他們發現英語知識的聯系性和系統性,這樣才能引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進而對學習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5.英語學習信念對英語學習行為的直接影響作用
心理學研究中將信念視為個體較高層次的認知,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個體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制約著個體的實際反應。如果學生相信學習是由先天的能力決定,就會低估學習和教育的作用,從而表現出較少的主動學習的行為,也會認為學習上的暫時挫敗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體驗到更多的挫敗感,克服困難的行為也會較少;如果學生相信學習是快速發生的,就會認為短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努力也沒用,從而在遇到較難的、不能一時解決的問題時就會放棄,表現出較少的克服困難的行為;如果學生認為知識是聯系的整體,則傾向于運用構架式的策略,參與深層次的信息加工,因而表現出較多的聯系學習的行為[11];如果學生認為英語口語交流必須做到完全正確——但對高中學生而言所學畢竟是有限,做到準確并非易事——持這樣的信念勢必會阻礙其對英語的積極應用。由此英語學習信念對英語學習行為存在顯著的預測作用。
雖然英語學習信念對英語學習行為有著顯著的影響作用,但在宋志燕[12]的研究中發現英語學習信念和英語學習行為存在三種匹配類型——不成熟信念—不積極行為、成熟信念—積極行為、成熟信念—不積極行為,不存在不成熟信念—積極行為的類型,由此可以看出成熟的信念是良好行為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因而在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信念,同時也要關注從學習信念到學習行為的轉化過程。
6.結論
通過對高中生英語學習信念的狀況及其與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結果發現:1.英語學習信念的六個維度之間相關顯著,但關聯程度較低;2.高中生持有較為成熟的英語學習信念;3.知識聯系性信念學校差異顯著,重點校好于普通校和落后校;4.英語學習信念通過學習的內在動機為中介影響學習行為,同時仍存在直接影響作用,其中內在動機在知識聯系性信念與行為間起著中介作用,努力作用信念對內在動機的預測作用不顯著。
參考文獻
[1] Buehl M M. & Alexander P A. Beliefs about Academic knowledge.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1(4).
[2] Schommer,M.Effects of beliefs about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on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3).
[3] Dah,T,L.et.Are students’ beliefs about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porte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5(2).
[4] Schommer,M.Epistemological beliefs,mathe matical problem-solving beliefs,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5(3).
[5] Mori Yoshiko.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language learning beliefs:what do language learners believe about their learning?Language learning.1990(3).
[6] Schommer,M.Explaining the epistemological belief system:introducing the embedded systemic model and coordinated research approa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4(1).
[7] 沈艷.英語學習的誤區及其對策.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5(2).
[8] 王婷婷.關于我國高中生認識論信念的初步研究.碩士論文2004.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9] Oxford,R.,Ehrman,M.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2(3).
[10] Dweck,C.S.,Leggett,E.L.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Psychological Review,1988(2).
篇5
第一點,就英語教學而言,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等的訓練,使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很好地掌握。
教材中的話題和內容都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語言情境真實、自然,語言本身鮮活、實用。因此,我認為英語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相互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這些條條框框看似簡單,但要做到可并非易事。作為一個好老師,我覺得應該充滿愛心。夏沔尊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比绻闶莻€充滿愛的老師,你的學生一定能感受到,他們是幸福的,他們會用他們的努力來回報你。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第二點我想說的是,信心,要給學生信心。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這樣學起來就事半功倍了。
很多學生缺乏自信心,上課不敢回答問題,課后也不敢提問他們不懂的內容,這樣下去,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比如說,上課請一些平時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起來回答,題目可以稍微簡單一點,并給他們鼓勵,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很多孩子是因為怕所以不敢,有了第一次的嘗試,以后他們就會有自信回答老師的問題了,長久下去,進步是顯而易見的。老師一句鼓勵的話可以讓孩子們高興半天呢!可見老師的鼓勵對他們的影響是很大的。
第三點,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一點,耐心,教師一定要有耐心。 耐心,大多數情況下是相對于對待差生或是問題學生而言的。這類學生往往問題很多,發生的事情也會相對比較多,他們其實很想跟老師溝通,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其實,要進行有效的溝通,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傾聽。孩子們對世界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可能是幼稚可笑的,可能是家長老師不可理喻的,甚至有可能就是錯的,但這不應成為我們拒絕傾聽的理由。恰恰相反,這時正是我們家長、老師發揮積極引導作用的時候,因為你的拒絕傾聽并不意味著他不再產生不合你意的想法,他們只是不對你說而已。因此不要去嘲笑他們的幼稚可笑,整個人類都經歷過這么一個階段;不要去挖苦他們思想的不可理喻,在不可理喻后面有孩子們可貴的探究精神;不要去打擊他們的錯誤,重要的是去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認識。簡單的拒絕、武斷的打斷、想當然的替代,最終導致的只能是失去孩子們的信任,還有失去勇氣、失去信心、失去探究。因此,耐心,在教學工作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第四點,教育中不光應該有愛心、信心和耐心,好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的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的閱讀。一談到閱讀,人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苦讀”。如果把這兩個字理解成讀書需要花功夫,倒也有理;但如果認為閱讀一定是很苦的,很少有歡樂,那就大錯特錯了。閱讀英語應當輕松愉快,要做到這一點,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首要的,也就是說,要選擇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啟發心智的材料。談到閱讀的方法,我主張一口氣讀下去,即便有個別單詞擋道,只要不影響整體內容的理解,就不必停下來查字典,因為那樣會打斷思路,影響閱讀的速度,甚至扼殺閱讀的興趣。不要以為讀完一本書沒有記下某個詞語或某個句子就是一無所得,閱讀的主要目的在于語言吸收上的“潛移默化”,在于獲得語感。閱讀需要“量”,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是難以學好英語的。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一句話,老師應把好的方法教給你的學生。教好英語和學好英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的觀點是,老師要做到:有愛心,讓學生充滿信心,對待學生要有耐心;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另外,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要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
參考文獻
1、王立非 現代外語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張正東 教學法雙語教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杭寶桐 英語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篇6
我的反思
學英語的目的是什么?上大學以前,我們被灌輸,學英語是為了考試。上大學以后,我們又被灌輸,是為了日常交流,自由表達。到了今天,我卻發現,我徹底的錯了。
原因有三:
第一:關于考試制度,僅僅依靠傳統的英語教學,尤其是中國的英語考試制度,不但對英文學習沒有促進作用,反而大大的誤導了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天天背單詞,天天練習考試題目,甚至經常練習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這些枯燥乏味的學習,只會打擊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
第二:關于英語學習目的,日常交流?no!?。∽鰹橐粋€中國人,幾乎90%以上的場合,我們是用不上英語的,學英語10多年來,其實我真正使用英語交流的場合,真的是少之又少,略等于無。那么我們學習英語干什么?我的答案是:看英文動畫片,英文電視連續劇,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關鍵是這個過程中,你在享受美麗的英語世界)。至于閱讀英文報刊雜志,書籍,對于英語中級以下水平的人來說,想都別想。(因為愛看動畫片,電影電視劇,聽歌的人很多,愛讀書的卻少之又少)
第三:關于英語學習方法,國內英語學習方法實在是太多,太雜,比如:圖文聯想法,漢字注音法,顛來倒去法,詞形轉換法,諧音法,聯想法,故事法,這些旁門左道的英語學習方法,占據了主流,短期看來,這些方法確實卓有成效(僅限記單詞),但從長遠看來,對英語學習不但沒有促進作用,反而誤導了很多學生。而英語學習的正確方法,單詞拼讀法(相當于漢語拼音),詞根詞綴法(相當于漢字偏旁部首),卻因為見效緩慢,而被棄之一旁。這其中最大的錯誤,是我們掌握的單詞,卻很少運用。而這些單詞只有通過看英文影視作品和書籍才能激活,卻很少有人堅持做到。
我的觀點
關于聽力:其實我們關于聽力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漢語中聽力的定義是指啟動聽覺器官,接收語音信息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一個人聽力不好,證明這個人耳朵有問題,事實上我們能聽懂世界上最難的漢語,耳朵肯定沒問題,那么我們為什么聽不懂英語呢?原因有二:排在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發音,聽力不好并不是耳朵有問題,而是嘴巴有問題,我們發音不準,甚至與標準英語發音完全不同,我們怎么可能聽懂標準英語。第二是聽得比較少,因為我們的語言環境導致。關于第一個問題,那就是要糾正你的發音,這是學好英語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因為靠自己的力量,幾乎不可能做到,必須有專業英語教練強行矯正發音。關于環境,那就是要經常觀看外國的動畫片(尤其是英語初學者,看電影太難,我們的中國小學生也是從動畫片開始的)
關于發音:很多人以為僅僅是認識英語中48個國際音標,大錯特錯。從認識到讀準,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即便能讀準,也遠遠不夠,英語是拼音文字,它的拼讀規則比漢語拼音復雜3倍以上,而我們小時候學漢語拼音都學了很多年,才徹底掌握漢語拼音。而國人卻很少有老師系統的教授英語拼讀法,能學好拼讀法的學生自然是鳳毛麟角了。
關于單詞:這是一個關鍵問題,也是一個大部分中國人誤解的問題,具體情況,不多分析,大家各有感受。其實學好英語單詞真的很簡單,第一,掌握單詞拼讀規則,懂得如何“拼單詞“,(相當于學會英語的拼音)保障不會讀錯。第二:學會單詞的詞根詞綴,懂得單詞的構成部件(相當于漢字的偏旁部首),保障不會寫錯。(其它方法,全是旁門左道,對長期的英語學習,有百害而無一利)
關于口語:很多人以為口語不好,是因為平時說的少,這僅僅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真正的原因是我們聽的少,聽力和閱讀(包括朗讀)相當于輸入,而口語和書面表達才是輸出,沒有大量的輸入,怎么會有足夠的輸出?如果想提高口語,大量看英文動畫片,電視劇吧,大量臺詞和實用的日常口語句子吧。
關于語法:語法一直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這是我們的考試制度造成的惡果,我們太偏重語法了,語法教學和考試甚至到了魔鬼般的境地,為了語法而語法,而忘了學習語法的真正目的,是用來理解英文句子和文章,只要能大概理解就夠了,在不斷的重復使用中,我們自然而然掌握,即便我們是中國人,關于漢語的語法,也并不是太明了。我建議拿動畫片的臺詞來作為語法題目,講清楚基本的語法現象,剩下的工作就是大量視頻刺激和閱讀。
關于閱讀:關于閱讀,閱讀理解的練習的確很重要,但是大部分都不太喜歡,我建議適當練習即可,空出時間視頻學習,可以看看外國的紀錄片或者電視劇,那是另一種形式的閱讀,等能力加強,興趣提升后,再開始大量閱讀英文書籍。
關于考試:關于考試,我無話可說,尤其是四六級考試,折磨了太多的大學生,讓他們為了考試而走捷徑,走極端,大大誤導了英語學習,真正的英語實力,不是一場考試能夠證明,學好英語也不是為了考試,為了考試而學英語,學出來的大都是畸形英語。(它最大的惡果是造成了很多人急功近利,而英語學習是不能急功近利的。)重考試(比如四六級,社會就業也很看重),輕教學(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不合理,老師不認真教,學生不認真學),必然對英語學習產生巨大負面作用,我們應該做的是重學習,輕考試。
關于寫作:我們中國人也是在三年級以后開始寫作的,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是10歲左右,我2歲開始學說話,相當于我有8年的時間在聽說,當然包括閱讀(電影電視動畫片)。所以,在沒有看完100部動畫片,3部電視劇之前,不要輕易開始寫作,否則容易打擊興趣。
關于英語學習方法:
關于英語學習方法,我實在是有太多要說的,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整個社會似乎都在奢望能夠找到一種神奇的方法,瞬間讓英語變得很牛逼。而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而社會上關于英語學習的方法簡直多如牛毛。為了各種考試又衍生出各種考試方法和技巧,讓人頭昏腦脹。
事實上英語學習如同漢語一樣,首先,要解決發音問題,也就是如何拼讀單詞,保證不讀錯。其次,要解決拼寫問題,懂得單詞拼讀規律,學會單詞詞根詞綴構成,懂得如何拆分單詞,保證理解單詞詞義,又能確保不寫錯。最后,就是大量的使用,我強烈建議從看英文雙語原版動畫片開始,推薦迪士尼出品的英文動畫片,英文發音純正,畫面高清,故事經典。
篇7
關鍵詞:母語遷移;心理動詞;二語習得
一、引言
本文所討論的英語心理動詞(psychverbs)是描述人的心理活動或者心理狀態(stateofmindorchangesofstateofmind)的一類動詞。是典型的二元動詞。第二語言習得中關于心理動詞的研究發現心理動詞存在一個論元和句法功能的顛倒匹配,這一現象給英語作為二語的學習者帶來很大困難。感受者(experiencer)是指受感于這種動詞表達的動作或狀態的實體或人(Crystal,2000)。它與刺激物(stimulus)相對應。在心理表達中,有的句型是感受者占據主語(experiencerassubject/ES)位置,有的是感受者占據賓語(experiencerasobject/EO)位置。感受者占據主語位置的心理動詞以感受者為出發點,其語義結構為“感受者-動詞(-刺激物)”,動詞不含“使成”義,表示已經形成的心理狀態。感受者占據賓語位置的心理動詞將某種心理狀態的產生歸因于刺激物,即將心理過程看作是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過程,其語義結構為“刺激物-動詞-感受者”。含“使成”義。如:
(1)Experiencer-subjectverbs:
a.ThechildadmirestheStar.
b.Jimhatestheman.
這類動詞還有appreciate,enjoy,favor,love,respect,tolerate,deplore,detest,distrust,dread,fear,hate,resent等。
(2)Experiencer-objectverbs:
a.TheStaramazesthechild.
b.ThemandisgustsJim.
這類動詞有alarm,awe,bewilder,captivate,convince,delight,disgust,enchant,excite,frighten,frustrate,horrify,overwhelm,surprise,shock,stimulate,tease,trouble,unnerve,worry等。
英語中感受者做主語的心理動詞比較少,這也說明英語里感受者做賓語的使用更普遍。這兩類心理動詞論元和句法功能的顛倒匹配給外語或二語習得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中國英語學習者通常會受漢語心理動詞表達習慣的影響。
二、漢語在中國學生英語心理動詞習得中的影響
(一)心理動詞語義遷移
在二語學習中,學習者經常會通過自覺或不自覺地對比來理解和使用目標語。原因主要是在外語學習者的頭腦里,早己內化且固化了母語系統,這無形中對目標語這一全新語言系統的學習造成障礙。因而在詞匯學習過程中,當英語學習者接觸到一個新的詞匯項目,他會很自然的聯想到自己母語中與這個詞語義相近的詞條并將兩者對等起來,即所謂的“假定同義性”(俞理明,2004)。例如,中國學生在習得英語動詞尤其是心理動詞時常常會出現錯誤,如,﹡Ifrightentheexam.(我害怕考試。)和﹡Ipleasethedog.(我喜歡那條狗。)而正確的形式應該是:Ifeartheexam./Theexamfrightensme.和Ilikethedog./Thedogpleasesme.這兩個句子的錯誤之處正是由于假定同義性造成的。因為英語中對應漢語“害怕”和“喜歡”的心理動詞包括EO動詞和ES動詞,即在語義上有相似性,可以構成同義句對,Ienjoyit和itdelightsme就是這樣的同義句對。而漢語所對應的只有ES動詞,不含“使成”義,中國學生如果照搬漢語中的詞匯語義就會出錯。這些動詞對,除like和please之外,還有fear和frighten,forget和escape,wonder和amaze,enjoy和delight,notice和strike,believe和convince,admire和impress,mind和upset,fancy和attract等。
(二)心理動詞搭配錯誤
英語里有些心理動詞如worry,puzzle等的及物與不及物形式同音同形,而語義和句法結構不同,不及物動詞帶上相應的介詞后句法功能類似于心理狀態動詞,只表示狀態。每個詞都以感受者作主語,而刺激物表達在介詞短語里,介詞中心詞因動詞而異。這與漢語中這類動詞的句法功能(即感受者作主語)相同,因此,習得中會經常引起混淆。如:
(3)﹡a.Billworriesthecat.(比爾擔心那只貓。)
b.Billworriesaboutthecat.
(4)﹡a.Idon''''tbotherthecat.(我不煩那只貓。)
b.Idon''''tbotheraboutthecat.
由此可見,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習得英語不及物心理動詞時容易受漢語心理動詞后接無介詞賓語的影響造成介詞搭配錯誤。除上兩例之外,還有如:rejoicedabout;marvelabout;approveof;reactto;cheerat;grievefor;hurtfrom;delightin;tire/wearyof;angerover;puzzleover;thrillat;satisfywith等。
(三)過分使用兼語式
英漢心理動詞的重要差異在于英語中感受者為賓語(EO)的心理動詞本身含有“使成”義,是英語的典型詞匯使役化結構,是無標記的(unmarked);兼語式結構(make-object-AP)則是輔助的使役化結構,是有標記的(marked)。然而,漢語正好相反:兼語式(使-賓語-形容詞)是漢語典型的使役化結構,無標記;詞匯使役化結構則是邊緣性的,有標記的。這種類型學上的差異就出現在語言習得中。Wong(1983)觀察到母語為漢語的二語學習者有過分使用兼語式結構的傾向,其頻率比其它母語的英語學習者高出一倍。如:
(5)Thisnewfilmwillcertainlyinterestyou.(這部新影片肯定會使你感興趣。)
(6)Thatmademealittledisappointed.(那件事使我有點失望。)
在英語里,詞匯使役用法(例5)表達直接的因果關系,而使動句(例6)表達間接的因果關系,這兩種句式都很能產。但是由于中國英語學習者受母語中占主導的兼語式的影響,在習得部分心理動詞時廣泛使用兼語式。如:
(7)a.ThebookmadeJackdisappointed.
b.ThebookdisappointedJack.
(8)a.那本書使張三很失望。
﹡b.那本書失望了張三。
以上可以看出,漢語中占主導的兼語式(8a)與英語輔使役化結構即兼語式結構(7a)相對應,而沒有與英語直接及物動詞的表達(7b)的對應形式。二語學習者在習得英語EO心理動詞時會過分使用漢語兼語式而避免使用直接的詞匯使役化結構。
(四)偏向使用V-ed形容詞
英語心理詞匯使役用法包括賓語經驗者動詞及由其派生的V-ing形容詞,這種派生的V-ing形容詞詞匯使役用法在漢語里幾乎不存在對應形式。然而,賓語經驗者動詞還派生出另外一種非使役形容詞V-ed形式,這種V-ed形容詞在漢語中不僅有對應形式,而且使用很普遍。如:
(9)Iwaspleasedwiththebook.
對這本書,我(感到)很滿意。/我對這本書(感到)很滿意。
(10)Iwassurprisedatthenews.
對這個消息,我(感到)很吃驚。/我對這個消息(感到)很吃驚。
(11)Thebookispleasingtome.
﹡對于我來說,這本書很令人滿意。
(12)Thenewsissurprisingtome.
﹡對于我來說,這個消息很令人吃驚。
以上(9)-(12)例中的英語表達句含有賓語經驗者動詞please和surprise派生的V-ing和V-ed形容詞,在英語里這兩種句式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11)和(12)中V-ing形容詞詞匯使役用法在漢語里找不到對應形式。由于兩種語言表達上的共同點和差異,中國英語學習者會將漢語的表達習慣遷移到英語心理動詞的習得中,導致出現過度使用V-ed形容詞的現象。
三、結論
第二語言詞匯習得不同于母語詞匯習得,它涉及兩種詞匯體系和概念體系的一一對應;而兩種語言盡管有許多詞匯在意義上大致對應,但幾乎沒有幾組單詞在所有詞匯功能上完全相同。因而,由于母語的遷移影響,中國學生在習得英語心理動詞時經常會認為漢語某些心理動詞的語義和句法結構與英語完全相同,從而造成心理動詞語義假定同義錯誤和不及物動詞介詞搭配錯誤;而過分使用兼語式(make-construction)和偏向使用英語V-ed形容詞則是過度使用的母語遷移現象。因此,二語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使學習者認識到英語的本質特征,把握兩種語言的差異之處,以克服母語的不利影響,從而促進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Gass,SusanandLarrySelinker.LanguageTransferinLanguageLear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BenjaminsPub.Co.,1992.32.
[2]Crystal,D..ADictionaryofLinguisticsandPhonetics[Z].現代語言學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篇8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創設情境、提高質量
今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在逐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促進了教育技術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這種以教師灌輸為主的傳統教法,構建其新型教學模式。計算機多媒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情境創設,協作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發展想象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的構建者,并且多媒體以其圖、文、聲、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點,極大地改變了英語教學的面貌,給我們英語教學帶來了機遇,課堂教學因此變得直觀形象,知識信息的傳輸效率也大大提高。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發展學生語言學習、全面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方面有如下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進行的活動,只有調動雙方的積極性,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有機地使用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計算機具有的儲存、自動編排歸檔和隨時檢索的功能,把多媒體和網絡運用到英語教學中,能快速地為教材編入新的英語語言信息,并隨時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積累。通過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如數據、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地集成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圖片,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為學生創設出真實的、符合自然規律的語言學習情景。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英語第二冊Lesson 65中的新知識sunny, windy, cloudy, rainy 時,可設計一個教學課件:⑴首先,將一幅陽光明媚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展示出sunny;⑵忽然,狂風突起,樹葉飄落,展示出windy;⑶接著,烏云密布,展示出cloudy;⑷最后,電閃雷鳴,緊接著瓢潑大雨嘩嘩而下,展示出rainy。這樣運用計算機創設出語言的真實情景,學生邊看邊接受新知識,不僅記得牢固,而且學得興趣盎然,情趣大增。與傳統教學的課本、錄音機相比,多媒體計算機提供了更為真實、更接近自然規律的語言輸入。這是任何其它媒體所不能替代的一種交互方式,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并逐步培養和提高利用信息技術尋找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2.有利于創設生動活潑的英語情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輔助工具以及強大的認知工具,將革新傳統的教學策略和理念,沖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構筑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現行的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是使學生變被動型的學習為投入型的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和接受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而信息技術為新課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英語第二冊Lesson 71,Ann’s Birthday Party時,首先,用PowerPoint制作出教學課件,通過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展示:Ann邀請朋友參加生日聚會——朋友們高興地接受邀請——Ann和媽媽為此次聚會做準備——朋友們先后到來——送生日禮物——唱生日歌——吃蛋糕等,幫助學生閱讀和了解課文。然后設計有關問題,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就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具體而真實的情景中,達到語言的時間效果。其次是通過課件展示課文的重要語言點,并進行為達到熟練運用目的的訓練。最后,提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about Ann’s party?。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問答。然后運用所學知識,分角色表演。這樣,整個課堂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濃厚,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英語交流環境
外語學習首先要把外語作為一種技能來掌握,而不是作為一門知識來學習,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多進行交流,并進行反復的大量實踐。因此,教師一定要事先對話題、情景、訓練項目進行精心設計。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運用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因為教學課件可以不厭其煩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它可以使教學內容呈現教學情景,使教學過程變得形象、生動、活潑,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使得語言訓練更富有靈活性和挑戰性。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Internet這一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所擁有的最豐富的信息資源都是按照符合人類聯想思維特點的超文本結構組織起來的,它實現了枯燥問題的趣味化、靜態問題的動態化,引導學生主動動口、動手、動腦,使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漸轉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促進了知識與能力的提高,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英語學科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教學是培養素質型和創造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徑,它能使英語學科的教學真正實現“激趣入境——多向互動——樂學提高”。
篇9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多媒體技術所帶來的形象生動、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多信息、整體性、綜合性、全面性、高容量、高密度、高效率等優勢,能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促使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比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教材“Holidays”這一課時,我和學生一起上網搜索了各類節日的圖片及相關的視頻用以教學。根據認知的規律,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在學習和記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圖文并茂的課件展示中教學單詞及句型:When’sHalloween?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學生看著各種圖片視頻,感受著濃厚的各國節日氣氛,輕松學會了詞匯及涉及的相關日常交際用語。
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網絡給我們師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它含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包括教學素材,教學資源,電子資料庫以及教學測評系統等等,都為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英語提供了便利,使學生課外學習英語成為了可能。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幫助學生正確、合理、充分使用網絡資源。教師可以提供網址、教會學生上網搜索、下載資料,學生可以在網上答題,查詢資料等等。比如教會學生上網瀏覽搜狐、新浪等網站的教育、英語頻道,K12學習頻道,免費網易電子雜志等;教會學生使用東方快車、金山詞霸等翻譯軟件進行趣味故事、小詩、童謠、謎語等文本的自主閱讀。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運用新的閱讀模式獲取更多信息,擴大知識面。在網絡里有大量的卡通原版片,課上可以讓學生有選擇地觀看片段,然后請學生說出大意,配音。也可以布置在課外觀看,讓學生體會英語語言的優美,了解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進一步了解東西方文化的相似和不同之處,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網絡媒體的應用,不僅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便于感知、接受新知識的學習環境,同時也建立了一個成功的學生所必須的良好情感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因為現代心理學已證明:人的學習過程不只是汲取知識的認識過程,而且是一種同時也包括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在內的復雜的心理過程。
培養多種學習策略
篇10
關鍵詞: 信息技術 中學英語教學 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數字化教學資源日益豐富,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當中。多媒體信息技術集圖形、文字、動畫和聲音于一體,創造生動、形象、交互的開放式教學環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語言實踐,使教學效率最優化。因此,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成為當前中小學教育發展必然的趨勢。本文通過教學案例展示了信息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材分析
Go for it!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的系列教材之一。這套教材是在美國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最新出版的Go for it!教材的基礎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合作改編而成的。它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會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了一套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
本書每個單元都要列出明確的語言目標、主要的功能項目與語法結構。需要掌握的基本詞匯,并分為A和B兩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語言內容,以一幅展示新語言功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圖畫開篇,所有操練新語言時,需要用到的重點詞匯都在圖畫里描繪出來。因此,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操練新語言。B部分是知識的擴展和綜合的語言運用,在循環A部分語言知識的同時整合新的目標語言,既強化了前面的語言學習,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操練機會,每單元的自我檢測部分都讓學生復習了所有重點詞匯及新學的語法項目,最后的一組卡通畫以有趣而出人意料的方式結束了本課的目標語言.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討論個性特征,學習形容詞的比較級比較人的個性特征,學習比較身邊的事物并選擇最佳方案,本單元的目標語言為:
A:Is that Tara?
B:No,that’s Tine.Tare has shorter hair than Tine.
A:Tine is more outgoing than Tare.
B:Tara is calmer than Tina.
在本節課中我們將學習Section A.1a.1b.1c通過聽說和寫作讓學生對目標語言進行強化練習。
二、學生分析
首先,初中階段的學生大部分是有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的,這與他們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強是分不開的。幾乎每個中學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向往。他們幻想做一個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而實際上他們往往學習不努力,過一天算一天。雖然他們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實現理想后的種種榮譽與享受,而對實現理想需要從現在做起,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卻想得不多,做得不夠,形成了美好愿望與心理準備的矛盾。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應有針對性地進行理想教育,使他們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艱苦奮斗才能實現。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指導作用,讓學生認識到初中階段是中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也是其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正確應用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原理,使用科學的切合實際的正確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英語,既要給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又要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效果才能更加有效,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從小學進入初中伴隨身體外形的變化,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們也希望能盡快進入成人世界,希望盡快擺脫童年時的一切,尋找到一種全新的行為準則,扮演一個全新的社會角色,獲得一種全新的社會評價,重新體會人生的意義。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與同齡人之間的競爭中品嘗成功的快樂。但初中生們也常常表現得比較怯懦。例如,他們在公眾場合,常羞羞答答,不夠坦然和從容,未說話先臉紅的情況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見的。這種行為上的局促是與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及這個年齡階段所特有的心理狀態分不開的。初中生正處于心理成熟的發展階段,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有強烈的學習熱情。學習成績普遍較好。對周圍的事情比較好奇,喜歡將自己和周圍的同學、朋友作比較,但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這一板塊起步晚,基礎差,同時由于地域的限制沒有適合他們的外界交流環境,使得他們在學習英語這門學科的時候忽略了英語作為語言的交流性。因此,在短時間內要改變他們的漢語表達習慣有很大難度,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讓他們學習基本的英語對話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三、設計理念
1.以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注意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活動感受真實,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課的學習興趣,在交流與合作中分享英語學習的樂趣。
2.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圍繞教學重點、難點、開發學生已有的英語知識,選取他們喜歡的人物的話題,創設具體的情境,通過對話及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理解目標語言,并且將目標語言運用到自己的交流語言中。
基于以上分析,這部分內容的詳案設計如下:
【教學內容】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
【教學目的及要求】
1.熟練掌握形容詞和副詞原級和比較級轉換的語法規則。
2.能熟練地進行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的應用。
【教學重點及難點】掌握本單元重點詞匯的發音和用法,熟讀本單元所有單詞,準確使用本單元目標語言談論個人特點,并且運用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描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教學課件】自制幻燈片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
運用powerpoint出示兩幅圖片,一幅為高個子姚明,另一幅為小個子女孩Judy,并要求學生看圖重復以下句子。
YaoMing is tall.
Judy is tall.
YaoMing is taller than Judy.
Judy is shorter than YaoMing.
YaoMing has long hair.
Judy has long hair.
YaoMing has shorter hair than Judy.
Judy has longer hair than YaoMing.
2.運用powerpoint出示新單詞,要求學生熟練運用新單詞。
more adv.(構成部分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的比較級)(比……)更;更多的;更大的;
than adj.比(后接表示比較的第二部分)
calm adj.(心情)鎮靜的;無憂慮的;calmer
wild adj.魯莽的;輕率的;wilder
3.(1a)讓學生打開課本,運用powerpoint出示圖片,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T: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S:Nine.
T:Do you see the twins?Please tell me their names.
S:Pedro and Paul.Tom and Sam.Tara and Tina.
T:Great! Who is taller,Pedro or Paul?
S:Pedro.
T:That’s right. Pedro is taller than Paul.
S:Paul is shorter than Pedro.
接下來引導學生用已知詞匯結合本單元語言結構作對話練習。例如:(運用powerpoint出示)
Tina is wilder than Tara.
Tara is calmer than Tina.
Sam has longer hair than Tom.
Tom has shorter hair than Sam.
在學生作對話的過程中提醒學生寫出一些他們知道的形容詞以及反義詞。例如:(運用powerpoint出示)
tall―short long hair―short hair
thin―heavy calm―wild
并且要求學生歸納形容詞和副詞,原級和比較級轉化的基本規則。
4.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講解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的構成:(以下內容運用powerpoint展示)
(1)單音節詞和少數雙音節詞,一般在詞尾加er
eg:high――higher tall――taller
short――shorter calm――calmer
(2)單音節詞和少數雙音節詞,以字母e結尾的詞,加r
eg:fine――finer late――later
(3)單音節詞和少數雙音節詞,重讀閉音節詞只有一個輔音字母時,先雙寫輔音字母,再加er
eg:big――bigger thin――thinner
fat――fatter hot――hotter
(4)單音節詞和少數雙音節詞,以輔音字母+y結尾的雙音節詞,先把y改為i,再加er
eg:easy――easier early――earlier
funny――funnier heavy――heavier
(5)多音節詞和部分雙音節詞,在詞前加more
eg:beautiful――more beautiful
outgoing――more outgoing
interesting――more interesting
expensive――more expensive
5.(1b)聽力練習,播放第一遍要求學生認真聽錄音。播放第二遍要求學生跟讀所有內容。
6.(1c)口語練習,模仿聽力內容作對話。例如:(運用powerpoint展示)
A:Is that Tara?
B:No,it isn’t,It’s Tina.Tara’s shorter than Tine.
A:Tine is more outgoing than Tare.
B:Tara is calmer than Tina.
7.總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并且學會了用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描述人的個性特征。
8.課后作業:
仿照1c用所學的形容詞作對話。
A:Is that Tara?
B:No,it isn’t,It’s Tina.Tara’s shorter than Tine.
A:Tine is more outgoing than 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