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人民幣范文
時間:2023-03-23 04:15: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人民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五單元
同步訓練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單選題
(共5題;共10分)
1.
(2分)下列硬幣代表(
)
A
.
1角
B
.
5角
C
.
1元??
2.
(2分)40角和3元比,(
)
A
.
40角多
B
.
3元多
C
.
一樣多
3.
(2分)淘氣有4元3角,買筆用去了1元5角,還剩(
)。
A
.
3元8角
B
.
2元8角
C
.
3元2角
4.
(2分)付8元最簡便的方法是(
)。
A
.
1張
、1張
和4枚
B
.
1張
、3張
C
.
8張
5.
(2分)2張1元的紙幣和1枚5角的硬幣合起來是(
)角。
A
.
25
B
.
52
C
.
10
二、填空題
(共4題;共21分)
6.
(12分)在橫線上填上“>”“
千克_______?900克
3元5角8分_______?4.23元
米_______?75厘米
2小時_______200分鐘
_______
2平方分米_______?3平方米
7.
(2分)一張
可以換_______張
,也可以換_______張
。
8.
(6分)在橫線上填“>”“
7角_______7元
5元6角_______6元5角
85角_______8元5角
9元1分_______9元1角
6元_______6元9角
4角5分_______4元5角
9.
(1分)3張
+2張
+1張
=_______元。
三、應用題
(共1題;共20分)
10.
(20分)購物。
(1)買一個
和一個
,一共要付多少元?
(2)買一輛
比買一個
要多花多少元?
(3)樂樂想買一個
,帶了20元錢,夠嗎?如果不夠還差多少元?
(4)媽媽給可可買了一盒
,付了50元,找回了10元,這盒
多少元?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共5題;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填空題
(共4題;共21分)
6-1、
7-1、
8-1、
9-1、
三、應用題
(共1題;共20分)
10-1、
10-2、
篇2
一、新教材版面設計方面的優勢
1.外觀設計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以往的版本均采用小開本(單頁版面大?。?08mm×147mm),新教材版本調整為大開本(單頁版面大?。?58mm×185mm),單頁版面面積增加幅度超過56%,字號和圖片也相應變大。大開本教材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就像一本故事類的圖畫書,給剛入學的小朋友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版面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能較好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2.排版設計有利于提升教學實效性。
由于新教材采用大開本設計,版面空間得到充分擴展,“新課教學”、“嘗試練習”和“鞏固訓練”等各部分內容有足夠的排版空間。例如:在一年級上冊“8和9的認識”中的新課教學、嘗試練習(“做一做”)和鞏固訓練(“練習十一”)都留有足夠的空間,使學生能直接在教材上通過“圈一圈”、“數一數”、“寫一寫”、“連一連”等操作活動進行探索學習、鞏固訓練。這樣排版設計的新教材融匯了教材和教輔練習的功能,增強了新教材的實用性,節省了購買教輔練習的經濟負擔,也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二、新教材內容編排方面的優勢
1.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有利于教學的組織和開展。
教材中設計了很多充滿童趣的卡通人物,把學科內容編排滲透到學生熟悉、喜歡的游戲活動和生活場景中,一個個鮮活的卡通形象將學生引入生動活潑的情境中。例如:一年級上冊“1~5的認識”,設計了“奶奶給小動物喂食”的場景,各種鮮活的人物、動物和其他物品,使枯燥的數學內容變得無比生動,無需教師過多的解說,教材提供的豐富素材就能激發學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使學生在游戲情境中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數學非常有趣、有用。
新教材內容呈現形式非常注意體現兒童的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樣的編排設計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由淺入深的,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經歷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例如,對于“數與計算”知識板塊的學習,根據學生知識基礎、心理發展規律以及知識的特點,把“數與計算”知識板塊進行層次性設計。在一年級上冊設計了“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四個單元,在一年級下冊設計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三個單元,把上述“數與計算”的相關單元交替穿插在“準備課”、“位置”、“認識圖形”、“認識鐘表”、“認識人民幣”、“找規律”等單元之間進行編排。采用逐步拓展、漸進深化的結構,既突出重點,又注意前后連貫,使之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數學知識本身發展規律,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新教材繼承了傳統教材的優勢
1.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夯實基礎。
新教材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繼承了傳統教材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訓練這一傳統優勢,編排的配套練習更加完備,有效地避免了“重過程而輕內涵”等傾向性教學行為發生,更加有利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
2.各章節課題鮮明,明示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知識板塊劃分清晰,各章節課題直接反映本章節的學科學習內容,主題鮮明、內容具體,有利于教學準備和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
四、新教材的創新之處
1.設置過程性評價板塊,為學生提供自我反思與評價的機會。
新教材在每單元學習結束時,為學生提供了反思與自我評價的板塊――“成長小檔案”,在全部學習結束后,讓學生對本學期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價?!俺砷L小檔案”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本單元學習的感想,一是提示讓學生回顧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有哪些收獲,感受自己知識和能力的成長;二是提示讓學生說一說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安排給學生提供了進行反思、歸納、整理體驗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問題解決”更加注重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篇3
關鍵詞:重組;創造;個性化;繼承與創新
這幾年,當我們翻開這些煥然一新的教科書,就能發現北師大版新修訂教科書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基礎更扎實了,更便于把握教學節奏,更加講求實效。如果從整體上看,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色,值得我們好好繼承。
一、落實“雙基”,更加強化教材的基礎性
教材內容的選擇是經過精選的,控制了學習內容的容量和難度,知識點與年級配置更合理了,基礎知識不再過于隱性化和簡單化,教學內容不再過多過深,使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得到有效減輕。學生在學習新教材時不會再感到“難學”。例如,一年級上冊數學刪除了認識鐘表這一單元中的“快到幾時和剛過幾時”,把20以內的退位減法移到了下冊,100以內的加減混合和認識人民幣放到了二年級上冊。
二、比較注重基本活動經驗和基本思想的獲得
為了幫助學生積累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和數學思考的經驗,而不僅僅是一定要以學習某個具體的概念、公式為目標,新教材通過設計活動為專門積累活動經驗的課。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積累“一一對應”的活動經驗,幫助學生更深入體會兩個數量的多與少、相等與不相等關系,一年級上冊設計的“快樂的午餐”,就是這樣一節專門積累活動經驗的課,有利于后面學習數的大小比較。
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了“情境+問題串”櫓韉某氏址絞
新教材會圍繞情境設計一些挑戰性的問題和活動,然后再不斷追問,從而產生問題串,學生在這些有趣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就展開了數學學習,然后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嘗試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最后解釋重要知識點與應用相結合,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如一年級上冊中的“動物樂園”,在小動物愉快玩耍的情境中安排了幾組相關數量比較的信息,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數一數情境圖中有什么,各有多少。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再提出問題:誰和誰的數量同樣多?接著提出問題:小兔和蘿卜的數量一樣嗎?猴子和秋千的數量比,誰多,誰少?你還能發現更多的可以比較的問題嗎?
四、練習題進行了重新梳理和設計,使練習題數量合適,層次合理,形式也更多樣化
以前的教材練習題容量不是很足,有些練習還“跳躍性”比較大。新教材設計的練習從數量上看,1課時有2頁的內容,其中包括1頁練一練的內容,保證了基礎性練習;從層次上看更加清晰合理,有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還注重設計一些促進理解重點知識,解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的習題,不會出現“跳躍性”較大的現象。
五、新增“實踐與綜合應用”內容,關注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打破傳統的學習方式,新教材設計了“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容。這些內容素材呈現時形式多樣,力求圖文并茂,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征,聯系實際生活。
教材只是一種資源,我們既不能單純地照本宣科,當然也不能棄之不顧,隨意發揮。教師應在讀懂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創新使用教材。教師要怎樣才能以教科書為藍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重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聯系
教師首先要自己深入解讀教材,在此基礎上再創造性組織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還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數學。這樣師生一起建構知識,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學習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比如,情境的創設,教師不能生搬教材中的情境,在選擇和創設情境時要想到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境,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情境,能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要考慮用多種手段去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力求情境具有現實性、生活性、趣味性和問題性。
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機會,讓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發展
新教材有一定的彈性,有利于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只是教師要準確把握,比如,教材中設計的拓展習題,提供的一些閱讀材料,組織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一年級上冊“教室”中有一道開放題:請你說一說,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小女孩的角度回答小男孩的問題,然后再請學生扮演小男孩提問,其他同學回答。例如,大汽車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如果小女孩面向大樓,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另一方面,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和背景的不同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就同一問題情境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或開放性問題,提出更有挑戰性的問題;也可以呈現學生的多種想法,進一步分享算法多樣;還可以追問算理的解釋;還可以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梳理所學內容,鼓勵學生在綜合與實踐活動中獲得不同的體驗。
總之,使用教材上我們要繼承與創新并舉,想辦法讓過程與方法目標適時適度地在教材中落實,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理清接受性學習與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關系,進一步精選對學生有價值的內容,合理安排課堂容量和難度,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