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景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16:17: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寫景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Spondee have the advent of several autumn, autumn's picture has been lightly started, the fall of the angels came gently, and she get rid of the hot summer, cool autumn wind brought about a refreshing, but also brought about by different colors The gift of new clothes to do all things.
Of view, the messenger of autumn came saw her simply pass play, the wind blowing through the breeze. zuowenku.net the arrival of autumn messenger.
The messenger of autumn light footsteps strode to the field. Well, the corn is full Jingying his white teeth smile envoy welcomed the arrival of Autumn. Look, see the fall of the messenger of sorghum also sorry it! Face up to red. Look fast, look at the rice beautiful new clothes themselves laughed.
The messenger came to the orchard in autumn, the persimmon Ilex look put new clothes, red face . Like a red lantern. Look at the pear , like a doll in the tree, so cute.
The messenger came to the garden in autumn, finger, chrysanthemum are competing to open up new clothes to wear, colorful, red, yellow, pink, and how beautiful and go through the dance-hyu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dress up more.
Autumn, how beautiful the words. You, you find that it comes in around it?
秋在悲觀的人眼里是蕭條的象征,秋在農夫的眼里是豐收,但在愛秋的人眼里卻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題記
紛紛揚揚幾場秋雨的降臨,秋的畫卷也被輕輕展開,秋的使者也輕輕地來了,她趕走了熾熱的夏日,喚來涼爽的秋風,帶來了清爽,還帶來各色的新衣給萬物做禮物。
看,秋的使者跋山涉水走來,只見她揮一揮衣袖,微風拂過。小草們立刻換上了金黃的新衣,仿佛是一塊巨大的地毯鋪向遠方。歡迎秋天使者的到來。
秋的使者邁著輕盈的步履來到田野???,那晶瑩飽滿的玉米正露出潔白的牙齒微笑著歡迎秋之使者的到來??炜?,高粱見到秋的使者還不好意思呢!把臉蛋漲得通紅??烨?,那黃燦燦的稻谷看者自己漂亮的新衣都笑彎了腰。
秋的使者來到果園,看那滿樹的柿子換上新衣,羞得臉蛋通紅。像一個個紅燈籠??茨屈S澄澄的鴨梨,像一個娃娃在樹上,那么可愛。
篇2
1、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唐〕高適
2、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
3、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
4、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
6、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唐〕王灣
7、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唐〕李白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唐〕劉皂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
10、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
11、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唐〕李白
1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1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
14、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唐〕李白
1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顥
16、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唐〕柳宗元
17、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馬致遠
18、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
19、共看明月慶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唐〕白居易
篇3
關鍵詞:學生交流 寫作能力
在初中藏語文教學中,一提到作文,很多學生都會感到十分棘手,往往覺得無話可說、無物可寫、無情可抒。不少學生覺得無從下筆,不知如何表達,教師也為此感到頭疼。寫作能力是學生重要的素質,學生的成長、就業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初中藏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寫作能力。但是,作文在學生的心中是處于“討厭”的地位。所以一接觸作文就“談虎變色”,要么廖廖幾筆,草草牧場,要么就閉門造車;搬亂造;要么就抄襲范文,生搬硬套。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呢?通過與學生交流,根據自己多年教學的經驗,談談我在藏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藏語文寫作能力的幾點看法;
一、題材選擇——讓學生有話可說
作文訓練的形式有大作文、小作文、隨筆、片斷練習等,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常用的表達方式,把自己的見聞、感想用文字明白曉暢地表達出來,可自賞,可交流。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不必用“記一件往事”、“我的-_____”、“談_____”等陳舊刻板的題目,完全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寫出真情真意來。尤其是小作文、隨筆,題材更可以自由活潑一些。比如,學生喜歡崇拜偶像,就可以讓他們寫“喜歡_____的理由” “愛你沒商量”;學生喜歡幻想未來,就可以寫“二十年后的我”;學生喜歡談論同學、老師,就可以寫“我們班的熱點人物”、“眼中老班”;學生喜歡小說,也可以讓他們嘗試寫武俠小說、心情故事、童話……總之,要讓學生看到題目都有話可說,樂意去寫,不至于挖空心思也無話可說。
二、寫作指導——讓學生有話會說
我們現在的作文指導方式比較單一,老師只是作簡單提示,就讓學生寫作,很少靜心備課,作啟發誘導,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因此,學生作文往往思路閉塞,興趣索然,敷衍了事,即便是讀過范文之后,也沒有寫作的頭緒。要讓學生會寫作文,寫作指導就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地進行。比如,指導學生寫人物,可以分幾個專題進行,結合課文的內容和寫法,讓學生一步步掌握技巧。借助講讀課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讓學生學習外貌描寫,并用小練筆的方式訓練,寫寫班上的同學,然后讀出來,讓大家猜猜寫的是誰。學習細節描寫,可以選取兩三篇范文,制作課件,配上音樂和畫面,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講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細節對表現人物的作用,從而在自己寫人物的時候注意觀察,篩選有用的細節來豐富文章的內容和情感,而不是干巴巴地敘述。練筆之后,可以進行全班的交流,進一步鞏固成果??偠灾?,進行寫作指導時不能把那些寫作的方法、技巧簡單化,籠而統之地作為知識灌輸給學生,那樣只會讓不會寫的學生更加一頭霧水。寫作指導應當重在平時,讓學生一點點地學習和接受,一步步地學會,逐漸地取得寫作上的進步。
三、作文評價——激勵學生有話想說
初中階段的大部分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但如果在某個方面總是得不到肯定,就會漸漸地對此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排斥心理;反之,如果能夠得到他人的肯定,往往會產生自信心理,并且學習起來會越來越投入。因此,在進行作文評價的時候,把握分寸就很重要。要用精細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即便是一句話、一個詞寫得好,也應該加以肯定,給學生們及時加加油、鼓鼓勁。我把每一次學生作文中的優秀句段都摘錄下來,標明作者,公示在教室的墻上,并在講評作文的時候引導學生共同揣摩、賞析。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被肯定的學生被大大激勵,另一方面,同齡人的榜樣作用和激勵作用本身就遠遠超過佳作本身的效果,班里其他的學生也同時受到了激勵。此外,評價學生的作文不僅要橫向比較,更要縱向比較,也就是說要注意發現學生作文與過去的些微變化,即使是不顯眼的進步,也應當予以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關注、被肯定,這樣才能使他們逐漸地增強寫作的信心。
四、課外閱讀——為有源頭活水來
課外閱讀是中學生讀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對于中學生的知識積累、智力培養還是思想發展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他們的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也是這個意思。讀多了,看多了,自然而然積累的也就多了,自己寫起作文來也就有了活水之源了。
“新課標”要求學生:“有較大的閱讀量和較廣的閱讀面?!币寣W生做到大量閱讀,應確保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材料,力求做到人人有書讀,時時有書看。做好課外閱讀工作方法很多,下面略舉幾例:
1、課內外結合,推薦讀物。按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規定推薦一些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給學生。日本教育學家認為:學生不進行課外閱讀,就不可能學活、學深、學好。課外閱讀是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引導學生結合課堂學習,開展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大有裨益。
2、幫助學生訂購讀物,設立班級圖書角。為了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教師要指導學生購買、訂閱適合的刊物。如幫學生推薦《初中生閱讀世界》、《全國中學生優秀作文選》、《中學語文園地》、《作文通訊》、《語文學習》、《語文報》等優秀報刊,發動學生節約零花錢,購買一些好的書刊。同時在班級設立圖書角,配備班級圖書管理員,鼓勵學生把零散的圖書集中起來,供學生在班級里借閱。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手中圖書的作用,讓每位學生能增加閱讀量,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自我服務能力。
3、鼓勵學生經常到閱覽室、圖書室。閱覽室、圖書室的規模大,藏書豐富、閱讀氣氛濃厚。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上閱覽室或圖書室借閱課外讀物,騰出閱讀時空,保證讓學生能更廣泛地參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這樣,讓學生在廣闊的書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覓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篇4
第一步,積跬步成千里,積小流成江海,培養語感,進行滲透式學習。這一點與我們經常提到的積累有相通之處。為了使這一點更務實,不流于形式或中途流產,我做了一些嚴格的規定:積累有兩個方面,即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在語言方面,結合課堂教學,要求每位學生每周抄寫兩段美文,其中一段必須是景物描寫或人物描寫,尤其是細節描寫,且要求寫景美文必須運用了至少兩種修辭手法,寫人的美文必須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肖像中的某方面或某幾個方面寫得生動逼真、有特色。然后利用每周的兩個晨讀適當地背誦,這樣,學生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不僅能從浩渺的書海中采擷到精美的貝殼,豐富自己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無形中培養了語感,進行了滲透式學習,這對作文來說是基本功的訓練。老師在這一長期性工作中要起好監督的作用,定期檢查其摘抄,在美句旁邊做好批注,讓學生做好摘抄質量關。在生活積累方面:要求學生每周將自己遇到的或看到的或聽到的令人高興的事、激動的事、傷心的事、新奇的事、郁悶的事等有關于喜怒哀樂情感的事件及寓含生活哲理的事用簡潔語言概括出來寫入周記本,老師利用固定的時間讓學生分組交流。由老師與學生共同評價其使用價值及審美取向。精選一以當十的材料為班級共有作文素材,實現資源共享,這樣有助于學生捕捉原汁原味的生活細節,同時也體現了班級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貧的作用,多少可以彌補一下“茅廬”不出,生活面極其狹窄所帶來的不足。通過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學生從浩渺的書海,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可以采集到豐富的花蜜,巧婦就有米可炊了,可以杜絕部分學生在寫作時無話可說,無病的毛病,從而做到厚積而薄發了。
第二步,宏觀上引導方向,微觀上具體指導,引導學生走出二維世界進入三維世界。針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景物描寫不形象,人物描寫不夠豐滿的弊端,我對這類作文的教學,主要從觀察上與想象上進行攻關,并且進行一些具體的指導。首先是景物描寫的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各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寫五官感受,選擇具有時令、氣候、時間代表性的事物,把事物的形、聲、色、味、質地、動態等多種屬性有選擇地寫下來,并根據作者感情抒發的需要,準確地運用擬人、比喻、排比、通感、夸張等多種修辭去寫景。針對寫景訓練,我安排了一系列小練筆:按時令進行春、夏、秋、冬的練筆,按天氣情況進行陰、雨、晴、雪的練筆,按一天的時間進行早、中、晚的練筆,并要求學生在寫景時給景物添上一點靈動的色彩即人的活動。如在訓練寫夏天中午炎熱的景致時,要求學生調動生活常識儲備,先找到最能體現夏日特點的人、物,如驕陽下的樹木、花草、樹上的知了,馬路上飛馳的汽車、路上的行人等等。然后,展開各自的想象,恰當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寫一段能體現夏日特點及自己心情的寫景片段,再由老師及時進行批改和點評,這樣經過一系列的寫景片段的技能訓練,使學生真正把握寫作規律,獲取有效的方法,寫出聲情并茂,具有流動性畫面的寫景片段來。
其次是人物描寫的訓練。針對學生在敘事寫人的記敘文中人物干癟,不能再現生活畫面,而是幾句介紹詞的弊病,我采取了以下辦法:
其一、結合閱讀教學,從課文中找范文,讓學生自主探討,讓學生明白范文中人物描寫好在哪兒,讓學生領悟到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肖像描寫、細節描寫對于刻畫人物形象、寫活人物場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中的祥林嫂,《林黛玉進賈府》中的黛玉,王熙鳳等經典人物。當然,僅讓學生明白其重要性是永遠不夠的,緊接著就要進行下一步的訓練。
其二、通過活動課的教學,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聯系生活實踐,寫出逼真的場景來。對于這一點,可以從課文或經典名篇中截取某些場面,也可以由學生每周的生活積累中調取場景或由老師提供的場景來作為訓練素材,場景一:今天是母親節,我用節衣縮食節省下來的零花錢悄悄地給媽媽買了一束康乃馨,想給媽媽一個驚喜,誰知媽媽看到花……場景二:阿Q被大黃狗追出來的時候……場景三:放學回家后,我把書包往床上一扔,把門一關,拿著掌上插卡游戲機玩了起來……場景四:記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門前玩游戲,一不小心,我手上的一根樹枝碰著了他的眼睛,弟弟哭了起來,爸媽聽到哭聲……場景五:今天回到家,爸媽不在家,桌上留下一紙條,十塊錢,叫我自己解決晚餐,我可喜歡吃麻辣燙了,平時沒機會,我拿著錢……
甚至有時還由部分想像不夠豐富的同學和想象豐富的同學同堂表演一下場景中的角色,看誰表演得逼真傳神,并點評他們各自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是否符合場合、是否具有生活的真實性等。最后在活動之后要求學生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老師及時地對他們的作文進行批改、講評。經過多次有組織地反復訓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有心人,達到其書面表達能力與心智同步協調發展。
經過前面幾步的訓練,學生基本能在記敘文中用生動細膩的景物描寫、活生生的人物描寫扮靚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片段讓讀者讀后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篇5
——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年的語文教學及自己的業余練筆讓我深深地認識到:當前學生作文最突出的缺憾是缺乏生活氣息,缺乏對生活的留心和觀察,這一點在學生作文——寫景的片段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寫出的語句及用詞,與實際景物表象相差很遠。如在教學了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第四單元(關于自然景物描寫和自然世界探索的文章)之后,適值深秋時節,我讓學生寫“深秋,清晨的校園”之景,并要求學生課外親身觀察。許多學生照搬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天》中的詞句,全然不顧是否與實際景物相吻合,有的寫校園花壇里依然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的寫校園的松柏“越發的綠了,幾乎把終年積蓄的綠全拿出來了”;有的竟把本是月白色的教學樓外觀,寫成是“紅色的”;有的架空描寫,寫了校園中連一株也不存在的“梧桐樹”;有的夸大其詞,寫深秋清晨的風“凜冽、刺骨”,并發出“呼呼”的響聲;最為普遍的是學生無一例外的把樹葉掉落的聲音寫為“嘩——嘩——”、把踩在落葉上的聲音寫為或“咯吱——咯吱——”或“咔嚓——咔嚓——”,很顯然,學生缺少觀察,“病根”是缺乏觀察留心生活的意識,露出習作的“陳式化”和“教條化”傾向,幾乎所有的同學將作文簡單的視為照搬佳詞麗句,還有抄襲所謂五花八門的“優秀作文”、“作文精華”,真是舍本求末,割裂了寫作的清源活流——生活。當在作文講評時,老師指出聲音不貼切時,學生都露出不理解的聲情。為此,趁巧是落葉的季節,我便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要求每一位同學在課余去樹下踩滿地的落葉,細心體會,寫出踩時發出的聲音,并寫一個比喻句。
學生通過親身體察,兩個班約90位同學有的說不出像什么,反正不像以前虛想的“咯吱”或“咔嚓”;許多同學說像“哧啦——呲哧啦”或“刺啦——刺啦——”的聲音;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打了幾個很形象地比喻:“像油鍋里炒菜的聲音;像書頁或紙張快速翻動時發出的聲音;像鞭炮的捻子(導火索)點燃時發出的聲響?!?/p>
通過這樣的一個特殊作業,學生意識到以前自己描寫的不真實、不準確,深深感到留心觀察生活的重要性。我還告訴同學: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就像有位哲人所言,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好的作文及寫景要寫出某種事物的獨特性和我們自己對這一特性的獨到感受,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即是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時時悉心體察世間萬象!
篇6
春游
歐陽山
大家沉默下來,在風和日暖的田野里慢步走著。菜田里是綠油油的一片,稻田里還漫著水,最初來到嶺南的春光緊緊跟隨著這一群出色的女孩子。
春姑娘繼續撥開山光和云彩往前走。路旁的柳樹搖擺著腰肢,紫荊花抬起明亮的笑臉,歡迎她們。
區桃和周炳緊挨著走,看樣子真令人羨慕。她脫去金黃色的文華縐薄棉襖,搭在手上,露出里面那件和長褲一樣顏色的粉紅毛布短褂子來,在溫暖的陽光底下,簡直就像一朵那種叫做“朱砂壘”的牡丹花一樣。
(選自《三家巷》)
學以致用:
很多同學在描寫景物時常犯的毛病是單純地寫景,為寫景而寫景,這樣寫景在作文中便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在這里,作者并不是單純地寫景,他寫景是為了寫人,寫人交織著寫景。寫嶺南田野上的美麗春光,是為了襯托青年人的健美和蓬勃向上的精神。讀完之后,人們不禁感到景美,人更美。
春城春色
楊朔
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論季節,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卻腳步兒勤,來得快,到處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動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處數著西山華庭寺。不到寺門,遠遠就聞見一股細細的清香,直滲進人的心肺。這是梅花,有紅梅、白梅、綠梅,還有朱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白玉蘭花略微有點兒殘,嬌黃的迎春卻正當時,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來不知還要深多少倍。
究其實這還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請看那一樹,齊著華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边@句詩的妙處的。
(選自《茶花賦》)
學以致用:
春天的景物是很多的,我們寫作時如果面面俱到,那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了,也反映不了春天的特點。作者在這里不寫春風陽光,青山綠水,只在“花事”上作文章。先說春天腳步兒來得勤快,到處催動花事,直接轉入寫花,干凈利落。然后著重筆墨寫清香之梅,說這春色比滇池不知深多少倍,筆鋒突然一轉,扣上題旨。最后說這還不是最深的春色,直到盛贊紅艷艷的茶花才體現出“春深似?!钡拿钐帯km無情節,但卻寫得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在構思和剪裁上獨具匠心。
桑林春色
茅盾
老通寶坐在“塘路”邊的一塊石頭上,長旱煙管斜擺在他身邊。“清明”節后的太陽已經很有力量,老通寶背脊上熱烘烘的,像背著一盆火。“塘路”上拉纖的快班船上的紹興人只穿了一件藍布單衫,敞開了大襟,彎著身子拉,額角上黃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下。
在他面前那條“官河”內,水是綠油油的,來往的船也不多,鏡子一樣的水面這里那里起了幾道皺紋或是小小的渦旋,那時候,倒映在水里的泥岸和岸邊成排的桑樹,都晃亂成灰暗的一片??墒遣粫荛L久的。漸漸地那些樹影又在水面上顯現,一彎一曲地蠕動,像是醉漢,再過一會兒,終于站定了,依然是很清晰的倒影,那拳頭模樣的丫枝頂都已經簇生著小手指兒那么大的嫩綠葉。這密密層層的桑樹,沿著那“官河”一直望去,好像沒有盡頭。田里現在還只有干裂的泥塊,這一帶,現在是桑樹的勢力!在老通寶背后,也是大片的桑林。矮矮的,靜穆的,在熱烘烘的太陽光下,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綠葉過一秒鐘就會大一些。
(選自《春蠶》)
學以致用:
桑林春色寫得細膩逼真。有的地方比喻非常形象,如把春陽的暖和比為背著一盆火;有的地方摹狀惟妙惟肖,如寫水中倒影,歷歷在目。把一個桑林春色寫得非?;顫姡骋r了蠶農老通寶對春蠶豐收的向往。這段話啟示我們,在寫景時可以恰當地使用各種修辭手法來反映事物的特點。
春天使大地復活了
托爾斯泰
陽光照暖大地,空氣清香,沒有鋤盡的青草在各處復活了,不但在林陰路兩旁的狹長草地上生出來,而且只要有可能,甚至從石頭中間的夾縫里鉆出來。樺樹啦、楊樹啦、野櫻樹啦,生出清香的、黏性的樹葉;快要綻裂的花蕾,在菩提樹上膨脹起來;烏鴉啊、麻雀啊、鴿子啊,懷著春天的歡喜,忙著修理它們的巢兒;在那給陽光曬暖的墻壁上,蒼蠅快活地嗡嗡飛著。植物、鳥巢、昆蟲,全部高高興興。可是人呢,那些成年的男男女女卻仍舊在欺騙自己而且欺騙別人,折磨自己而且折磨別人。人們認為神圣的、值得注意的,不是這個春天的清晨,不是上帝的世界的美麗(這種美麗原是賜給一切生活享受,讓人們的心傾向和平、親睦、熱愛的),卻是他們為了逞自己的威風,奴役自己的同胞,而想出來的種種花樣。
(選自《復活》)
學以致用:
作者寫春天的陽光普照大地,自然界到處洋溢著一片和諧、喜悅的氣氛,是為了更好地反襯人類社會中爾虞我詐的丑惡現實,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這段話啟示我們寫景時也可給它加上人為的色彩,讓景物來體現人的感情傾向。
初春
契訶夫
不管怎樣,冬天畢竟過完了。到四月初,白晝變得溫暖,夜晚仍舊寒冷;冬天還不肯退讓,可是終于來了溫暖的一天,打退了冬季,于是小河流水,百鳥齊鳴。河邊的整個草場和灌木給春潮淹沒,茹科沃和對岸的高坡中間那一大塊地方被一片大水占據,野鴨子在水面上這兒一群那兒一群地飛起飛落。每天傍晚,火紅的春霞和華美的云朵造成新的、不平凡的、離奇的景致,日后人們在畫兒上看見那種彩色和那種云朵的時候簡直不會相信是真的。
(選自《農民》)
學以致用:
這一段,作家用擬人的手法寫冬春季節的交替,十分生動;再加上用明快的筆調,繪出了初春華美新奇的景致,給讀者以鮮明的形象感。
南國春早
秦牧
南國春早,真正的春天在嶄新的日歷剛剛掀開的時候,實際上已經來臨了。這比冰天雪地的東北幾乎要快上半年。這一帶村落,現在都屬于三元里,是出色的蔬菜地,以水利工程和機耕馳名。在溫煦的陽光之下,田野里東一片、西一片,都是菜園。芥蘭開滿了白花,白菜簇生著黃花,椰菜在卷心,枸杞在搖身,鵝黃嫩綠,蝶舞蜂喧,好一派艷陽天景色!
(《古戰場春曉》)
篇7
一、倡導廣泛閱讀,掌握寫作要領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教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會寫得好。”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是吸收,作文是釋放。閱讀是根,作文是果實。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倡導學生的廣泛閱讀,對于教材中的課文,既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寫作知識,為學生尋求到作文的基點。比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要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知道作者是通過描寫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哪些具體事物來突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由此明確表現中心的具體方法是抓住有特色的具體事物進行描寫來突出中心。除了課文,我們還應該鼓勵學生廣泛的課外閱讀,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越好。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本,隨時摘抄妙詞佳句,精彩片段,盡可能背下來,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學生就能逐漸掌握寫作要領,寫起作文來就能文思泉涌,妙筆生花。
二、啟發觀察感悟,積累豐富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好的文章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有豐富的素材積累作支撐,寄托著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和對生命的感悟。很多學生認為作文很難,不知寫什么才好,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觀察和分析能力較差,對身邊許多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不善于通過表面現象去認識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作為教師應當讓作文教學的課堂面向生活,指導學生學會觀察,使那些沒有觀察意識,對眼前現象熟視無睹的學生,慢慢培養起觀察的興趣和習慣,從一草一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一言一行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描寫一個人,就要注意觀察選定目標的外貌、舉止、精神狀態、行為習慣等,抓住特征,抓住引人注目之處,挖掘其獨具魅力的光點。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擴展生活的空間,讓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生進行深入的體驗和觀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平凡中發現偉大,在平淡中尋找新奇,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寫作的源泉就永遠不會枯竭。
三、堅持常規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離不開持之以恒的常規訓練。學生的作文訓練方式應不拘一格,適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比較有效的方式包括:①以說促寫。少年兒童在接觸新鮮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時,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說出來。教師要恰當利用孩子們的這些特點,有意識的組織學生就某一主題說一說、聊一聊。在說的前提下動筆作文,難度和梯度都會大大降低。②利用課文進行“仿寫”和“續寫”。比如學了《慈母情懷》,仿寫《媽媽的愛》;學了《白公鵝》,仿寫某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學了《凡卡》,續寫凡卡將信投到郵箱后發生的故事。“仿寫”和“續寫”把范文作為作文的樣版,經過閱讀、消化和吸收,學生會更容易領會作文的真諦,形成自己的靈感,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③堅持寫日記。提高學生的作文素質,光靠教學中布置的作文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把自己每天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及時記錄下來,既積累了寫作素材,又訓練了自己的寫作技能。
四、重視自主習作,拓寬作文天地
寫作是抒感的一種方式。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作文,很大程度的因為我們對學生作文的束縛太多,限制了學生情感的發揮。因此,我們應重視學生的自主習作,讓學生自主確定作文題目和內容,寫自己喜歡的事物,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有效拓寬學生的作文天地。比如在進行寫景專項訓練時,以“家鄉”為題材提供命題《家鄉的山和水》和《我愛家鄉的×××》,兩個題目都是要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寫以描寫景物為主的記敘文。但在具體要求上卻有區分度?!都亦l的山和水》是要求學生寫出自己最喜歡的“山”和“水”的特點;《我愛家鄉的×××》則要求寫出家鄉中的某一事物,可寫景,可寫物,也可寫人,選材范圍更大。學生也可以自主圍繞本題材命題,從任一方面、任一角度去描寫、去抒情、去暢想。
作文教學改革是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難點。我們要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在保持作文教學基本秩序、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新策略,引領學生欣然走進作文的天地,走進自由表達的樂園,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快樂地作文,流暢地作文。
參考文獻:
[1]徐東磊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作文教學 《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年第09期
篇8
雖然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但中職生語文基礎較差,運用母語寫作的能力很低。在中職作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學,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作文教學成為培養人文情懷的平臺,進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關鍵詞】
中職作文 情感 人文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但長期以來,學生對作文有著畏難與恐懼的心理,在作文中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更不會反映自己的生活。因此,開展作文情感教學,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一、在探究中體驗,開展作文情感教學
中職課程教學改革有利于引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改進,有利于促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寫作。寫景狀物的散文、游記等在中職語文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也是學生常寫的體裁。這類體裁有個特點,就是需要細致的觀察。所以,在指導作文時,除了結合講讀教學進行外,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還應該選擇有代表性的題目,帶領學生到實地去觀察,邊觀察邊同學生進行細致的討論。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讓學生以《淮河景色》為題作文,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名篇的寫法去描寫景物。事實證明,學生雖然學習了文章的寫作技巧,也學習了不少寫景的詞句,為寫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可是要真正運用這些去描寫真實的景物,卻缺少真情實感。心理學家卡倫霍尼說過,內心的沖突往往會使人需要關愛,當他無法得到時,便會產生大量的焦慮感。于是教師就帶領全班同學到淮河岸邊進行實地采風,引導學生從遠景、近景、天上、水中等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細致觀察景物,從形、色、聲、光、動、靜等多方面來下筆描寫,發動大家討論交流。由于是在現場觀看,同學們較容易發表自己的看法,很快,一個個分鏡頭就展現出來了。
二、與歷史文化結合,積淀學生的情感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明與燦爛的歷史文化,這無不撥動著我們的心弦,多層次的情感體驗,更是我們作文的好素材。如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身經亂世仍關心天下寒士的杜甫,見義勇為的先進個人等。中華文化是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永遠流淌的精神食糧,是我們民族情感的長廊。而通過寫作訓練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但有人認為這樣會讓作文教學迷失方向,學生會淹沒在歷史中,在文化的陰影中失去應有的聲音。實踐證明,十幾歲的青年思想活躍、個性張揚、生命的活力注定他們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失,而往往能擷取一瓢清飲或與之暢談。因為在利用這些內容的時候,他們不會簡單地照搬照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礎上加深理解與吸收,在深厚的歷史文化支撐下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站在巨人的“肩膀”審視歷史。例如,學生為了搞清楚《詩經》中描寫的黃河清濁的原因,大家就查閱史料,有的學生把“賦、比、興”的寫作手法與現代的表達手法進行對比。那歷史折射出來的光芒經過他們純潔的心靈過濾后,從而散發出文學底蘊應有的深沉內涵。
三、加強與文本對話,喚起學生情感體驗
語文教材應該成為培養學生情感體驗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課堂,對其進行加工再創造,在課文中挖掘出作家的優秀品格與深刻的思想情感,以此來激發學生內心的體驗。例如,在教學的《我的母親》時,播放滿文軍的《懂你》,先給課文定下一個情感基調,接著用多媒體出示關于母愛的名言警句“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于我天使般的母親——林肯”“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我的朋友,但只有母親才是我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然后引導學生跟隨作者思考感受母愛和審視生命的意義,最后引用孟郊的《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來總結:同學們!母愛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可是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忽視了這種愛,此時此刻,你不想說說“母愛”嗎?學生的內心體驗被喚醒了,通過對這篇文章的講述,學生體會到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母親的懷念”這兩種感情,并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了陶冶學生的情操的作用。于是要求學生以“感悟母愛”為題進行寫作,這樣就會使學生有意識地去體會父母的艱辛,進而激發起對父母的熱愛之情。在講解過程中,我們要做到春潮帶雨、聲情并茂,才能讓學生動情動容,從而增強作文教學的感染力。
四、情注批改講評,關注生命的情感
在作文批改和講評中最能體現教師的人文關懷。批改和講評學生作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傾注人文關懷,師愛付出與流露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合作、心靈溝通的過程。“澆樹澆根,育人育心”。我們在批改和講評作文時,那顆關愛之心與學生渴求知識之心直接碰撞,以真心評真情,并在內容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互動、推敲,讓學生充分感受老師的關愛,進而激發寫作的熱情。這也正是使學生能始終保持健康旺盛的寫作激情所在。當然,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學生作文的批改更多的還是以書面評語的形式出現的。這時從我們筆端流出的批改評語應是欣賞、鼓勵與啟發的。在評語中應以鼓勵為主,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應該給予熱情的肯定,讓學生感受老師對自己寄予的希望,從而激起作文的積極性。而對學生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則應采用暗示的語氣提出,讓學生從商榷的語氣中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之情,促使他們更加自尊自強自愛,更加發奮學習。在作文評語中應多鼓勵、多啟發、多指點,對習作中的缺點不夸大、不嘲諷,注意保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寫作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黃惠玲 提高中職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當代職業教育2010(6)。
篇9
在記敘文“思想健康,有中心,有內容,條理清楚,語句通順;寫真人真事,真情實感,寫人敘事渾然一體,議論、抒情適當穿插”這一整體目標指導下,下面我們采用“各個擊破”的方法來達到取得佳績之目的。
關于描寫
人物描寫要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使人物有血有肉。如一位同學在題為《忘不了他》中這樣寫道:“……黑暗中,老人佝僂著背,用力而有節奏地拽著鐘繩。老人中等身材,背稍駝,黑白摻雜的頭發胡亂地倒在頭上,黑瘦的面頰上幾顆不很明顯的麻子躺在皺紋里,然而并不覺得難看,反而更顯得老人溫和慈祥”,在這段文字中,作者調動了外貌、神態、動作等描法,立體化地表現了這位老人的獨特身份和個性特點而沒有臉譜化。
環境描寫,切記它們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為了襯托人物形象,渲染當時氛圍,抒發作者感情服務的。如教室停電的場景描寫:燈火通明的教室一下子變得一片黑暗。差不多與此同時,“啊??”幾十個同學不約而同地發出一聲喊叫。頓時教室里嚷成了一鍋粥?!霸绮煌?,遲不停,偏要在這個時候停,真見鬼!”“距離中考只有418小時了!”“電老虎可真不長眼!”“同學們,安靜點!”這是班主任王老師的聲音。教室里漸漸恢復了平靜,“你們看外面多美?。 钏{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為什么不到外面去賞月,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呢!”被譽為“詩人”的張偉提議?!昂?!”很多人表示響應,一個一個走出了教室。這時,有人點燃了一支蠟燭,幾個女同學開始聚在燭光下繼續看書了?!边@段描寫刻畫出學生們從對停電的埋怨、無奈,繼而忙中抽閑欣賞月色、放松心情的愉悅心情,描寫真切、到位。
篇10
本單元由四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組成。其中《古詩三首》《桂林山水》《走進麗江》是精讀課文,《五彩池》是略讀課文。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以描寫景物為主?!豆旁娙住分械娜坠旁姺謩e描繪了不同地方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當時各自不同的心情?!豆鹆稚剿芬陨鷦有蜗蟮墓P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蹲哌M麗江》寫的是位于我國云南西北高原之上的麗江神奇而美麗的景色?!段宀食亍访鑼懥宋覈拇ú佚埳缴系奈宀食孛利惖木吧H詫懢盀橹鞯恼n文,共同的主題是通過描寫祖國山河的神奇而壯麗,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單元的課文,語言生動,展現的自然景觀讓人心曠神怡,能讓讀者獲得美得享受。教學本單元,要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秀麗的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陶冶學生審美情趣。
本單元以“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為訓練重點。每篇課文都配有插圖。插圖直觀形象地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受自然景觀。借助插圖還能引發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精讀課文后面都編排有三道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編排了一道綜合思考練習題。有的課文在思考練習題后面編排了帶*號的選做題,還有的課文編排了“學習鏈接”。課后思考練習題注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養成。表現在重視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皩W習鏈接”提供了閱讀課文的相關背景資料,豐富了教學資源,有助于學生解讀文本,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語文百花園》中安排的學習內容更富多彩。安排了運用同音字、讀詞語說詞語、比較句子、讀讀背背、積累關于名勝古跡的知識、朗讀詩歌、設計校園風景線、想象作文等語文活動。目的在于通過語文實踐,鞏固識字,積累詞語,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
單元學習目標:
1、通過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麗江的“神奇而美麗”,欣賞五彩池美麗的景色,產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
2、
認識31個生字,會寫28個,掌握常用詞語。
3、
借助插圖展開想象,感悟自然景觀,體會語言文字。
4、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位來理解課文內容。
5、
根據插圖和注釋提出不懂的問題。
6、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課。
7、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8、
能夠分類積累詞語。
9、
運用已有的閱讀文章的方法,自己獨立閱讀理解現代詩。
10、能夠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紹清楚。
11、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選擇一件寒假中的事記敘,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單元學習重點
1、通過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麗江的“神奇而美麗”,欣賞五彩池美麗的景色,產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
2、
認識31個生字,會寫28個,掌握常用詞語。
3、
借助插圖展開想象,感悟自然景觀,體會語言文字。
4、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位來理解課文內容。
5、
根據插圖和注釋提出不懂的問題。
6、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課。
7、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8、
能夠分類積累詞語。
單元學習難點
1、
運用已有的閱讀文章的方法,自己獨立閱讀理解現代詩。
2、能夠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紹清楚。
3、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選擇一件寒假中的事記敘,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學習狀況分析:
學生獨立識字從第一單元開始漸漸放手,在課堂上應加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時間,通過一個單元的適應,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會有所提高,可以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教師還要繼續加強詞語積累與運用的練習。教學中側重于結合文章內容理解詞語的訓練。本單元寫景狀物的文章為主,因此還應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本單元寫景文章語言優美,在閱讀教學中,應側重于朗讀的訓練,可采用想象讀、體驗讀、配樂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在閱讀教學中,同樣要注意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優美語句的積累,教師可利用比較、填空等多種方法來訓練學生語言的理解與運用。
學習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學習方法:自主讀悟
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