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江頭夜送客范文

時間:2023-03-22 11:33: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潯陽江頭夜送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潯陽江頭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2、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我下馬和客人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循身輕輕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千呼萬喚她才羞答答地走出來,還懷抱琵琶半遮著羞澀的臉面。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尚示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

3、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2、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3、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4、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壹。>

隔江猶唱花,花,亡國恨,商之女。

一曲畢,她放下琵琶,輕輕抿了抿嘴唇,回到后臺。

-<貳。>

換下舞服,裝上一身潔白的羅裙,黑發輕輕搭在背上,垂至腰間。倚在樓閣邊,眺望明月。

“琵琶。”一個青衣男子站在隔層的樓梯上,輕輕呼喚她。

“哥哥。”她回過神,嘴角有一個淡淡的梨渦,“你要走了么?”

“嗯,明天一早就進京了?!鼻嘁履凶幼叩剿砼?,輕輕摸了摸她的頭,“琵琶,這么多年來,是哥哥太沒用,讓你賣藝維生……這次,哥哥一定會高中的……”

-<叁。>

“哥哥…不管你是高中還是落榜,我都會等你回來…”琵琶望著哥哥離去的背影,自言自語。

-<肆。>

一年后,她的哥哥高中了,當上了狀元,還迎娶了公主,接她進了宮。

-<伍。>

每晚,月明星稀,她總會在亭子里面邊彈邊唱。

以為哥哥高中,她們的生活會更好,會更開心,更幸福。

可是現在,她最寂寞…

嘴角再也沒有開放過梨花。

-<陸。>

月光慢慢的灑在閣樓上,灑在西宮。

她緊緊抱著琵琶,蜷縮在樓角。

“呀,小姐,快起來!”一個丫鬟跑過來,扶起她上了樓。

再一次,她倚在樓閣邊,望著皎潔而又蒼白的月。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p>

-<柒。>

哥哥。若是當初,娘沒有收養我們兩個流浪的孩子,我也不會認識你,也不會……喜歡上你吧。

-<末。>

-<完。顧藝熙>

2009年11月2日

篇4

1、同是天涯淪落人全詩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爐。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消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清衫濕。

2、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蕩,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于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于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1、竹外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2、竹引花滿街,疏籬茅舍月光篩。(宋·劉?《鷓鴣天》)

3、西塞山前白鷺飛,流水鱖魚肥。(唐·張志和《漁歌子》)

4、驛寄,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宋·秦觀《踏莎行》)

5、光風吹香洗游塵,隱芳蕕笑人。(元·王冕《幽蘭詠》)

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

7、興盡晚回舟,誤入深處。(宋·李清照《如夢令》)

8、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村。(唐·杜牧《清明》)

9、沾衣欲濕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志南《絕句》)

10、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秋瑟瑟。(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五月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宋·朱熹《題榴花》)

1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3、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4、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向日晴。(宋·司馬光《客中初夏》)

15、試問卷簾人,卻道依舊。(宋·李清照《如夢令》)

16、萬里關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唐·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17、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愁殺人。(唐·李益《汴河曲》)

18、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宋·楊萬里《初夏睡起》)

19、待到重陽日,還來就。(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20、人閑落,夜靜春山空。(唐·王維《鳥鳴澗》)

21、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宋·戴復古《江村晚眺》)

22、有情含春淚,無力臥曉枝。(宋·秦觀《春日》)

23、簌簌衣巾落,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宋·蘇軾《浣溪沙》)

24、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5、西風惡,夕陽吹角,一陣落。(清·納蘭性德《點絳唇》)

26、孔雀行穿鸚鵡樹,錦鶯飛啄花。(明·楊慎《滇海曲》)

27、新槽酒聲苦無力,南湖一頃白。(唐·李賀《江樓曲》)

28、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花如雪。(唐·白居易《村夜》)

29、背人不語向何處?下階自折花。(唐·李賀《美人梳頭歌》)

30、花開仙子容,滿城歌館延秋風。(元·王冕《芙蓉山雉圖》)

篇6

人生不能無詩,童年更不能無詩。

我大約在小學三年級開始背古詩,中學開始讀詞。除了語文課本里有限的幾首外,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課外閱讀。最早的讀本是《千家詩》,后來有各種普及讀本《唐詩100首》、《宋詩100首》及《唐詩選》、《唐詩三百首》,還有以作家分類的選本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和一般小孩子一樣,我最先接觸的古典詩人是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詩中總有一些奇絕的句子和意境(意境這個詞也是后來才知道的),覺得很興奮,就像讀小說讀到了武俠。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辈⒉欢@是浪漫,只覺得美。后來讀到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又覺得這個好,是在歌唱中講故事,也不懂這是敘述的美,現實主義風格。總之是在朦朧中接受美的訓練,就像現在幼兒學鋼琴,學跳舞。后來讀元曲,馬致遠《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他不說人,不說事,只說景,推出9個鏡頭,就制造了一種說不出的惆悵的味道。這就是王國維講的“一切景語皆情語”。當然這也是后來才知道的。但要想后來能夠領悟,就要預先播下一些種子,這就是小時候的閱讀。

一說古詩詞,人們可能就想到深奧難懂。其實古人的好作品恰恰是最通俗易懂的。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都明白如話,但又不只是“白話”,這里面又有音樂、有圖畫。因為詩的功能是審美,并不是難為人。

古詩詞的閱讀價值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思想內容;二是意境的美;三是音韻的美。后兩個都是審美訓練。這是每個人的寫作都要用到的。我們常說,文章美得像詩一樣,就是指文章的意境和韻味。在所有文字寫作中,只有詩詞,特別是古典詩詞是專門來表現意境和韻律的美感的。為什么強調背詩詞,就是讓這種美感一遍又一遍地濡染自己的心靈,浸透到血液里,到后來提筆寫作時就會自然地涌流出來。除了古詩我還抄寫、背誦了很多新詩。這都變成營養,直接影響了我后來的文章寫作。現在一般人家節衣縮食給孩子買鋼琴,倒不如備一本精選的詩集。因為成人后,一萬個孩子也不一定出一個鋼琴家,倒是有一千個人工作后要寫文案,一百個人會當作家,而且每個人在成人前都得先當學生寫作文。

篇7

一、鑒賞閱讀

1、賞音樂之美

琵琶女彈奏的音樂于今天已不可闡,但詩人描寫的音樂節奏、旋律、意境、音樂表達的情感,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如作者寫琵琶女校弦試音,已是“弦弦掩抑聲聲思”,聲聲含情,弦弦表心。正式演奏時,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所描寫的音樂可分為四個樂段:第一樂段: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大珠小珠落玉盤”,通過描寫大弦、小弦的分奏與交錯合奏,表現了激越而愉快的情感;第二樂段:從“間關鶯語花底滑”到“此時無聲勝有聲”,樂曲由“花底鶯語”的輕快流暢到“冰泉冷澀”的嗚咽乃至聲音的停歇,表現了輕快之后音樂逐漸陷入深沉、悲抑哽塞,令人思索,當音樂停止后留下的卻是余音裊裊。余意無窮,使昕者也陷入了沉思。停歇中蘊藏著變化的到來。第三樂段一開始就是“銀屏乍破水漿進”,樂曲激越剛勁,雄壯有力,那種“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壯觀的場面也仿佛讓人身臨其境,動人心弦,也是樂曲的。第四樂段是樂曲的尾聲:“曲中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了樂曲終止時的剛勁有力,在后戛然而止。整段音樂有時如潺潺的溪流,歡快地跳躍著流出山澗,有時如奔騰激越的江河波濤洶涌;高低起伏,或急或緩,時快時慢,或瑰麗或清脆或空靈。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極盡變化的音樂世界。為我們再現了音樂之美。

2、賞摹聲手法之多樣

詩人為了再現聲音之美,用了多種描法。

比喻兼摹聲。如急雨、如私語、如鶯語、如泉流、如裂帛、刀槍齊鳴、銀瓶乍破,這里是一個各種聲音交織的音響世界,是自然的交響,是心靈的匯合。

用移覺的修辭手法。詩人大量用視覺形象描寫聽覺形象?!班朽星星绣e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讓我們仿佛看到在大弦小弦的交錯演奏中,有無數晶瑩剔透的寶珠從高處落入玲瓏光潔的玉盤。珠光閃閃,清脆叮當,在“間關鶯語花底滑”中,我們仿佛感到了陽光煦暖,春風輕拂,看到了繁花似錦,春光爛漫,綠影婆娑,黃鶯輕捷矯健,跳躍流連于枝頭的美景。

詩人通過描寫樂曲的感情來表現曲調的優美感人。通過音樂的或歡快或低沉、或緩慢或急促?;蛟V說平身的不得志,或傾訴心中的滿腹辛酸幽怨。她有不幸的身世,有刻苦求學的艱辛,有藝高名顯的輝煌,更有現在漂淪憔悴的委屈與無奈,琵琶女把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慨與理解都通過音樂表現出來,呈現給了聽眾。

詩人還寫了演奏者和聽者之間的感情交流。歇女凄慘的身世、悲傷的情感。她用琴聲述說的一切,詩人都聽得明白了然。并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以至于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深沉呼喚。當再聞琵琶時,更是淚濕青衫。歌女的琴聲只有在“知音”的耳朵里才更顯得珍貴異常,動聽感人。

二、比較閱讀

1、橫向比較

白居易除了這首《琵琶行》,還有兩首描寫音樂的詩歌。一首是《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和《夜箏》。前者和《琵琶行》描寫的時間、情景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寫秋夜聞琴,又見到歌女,琴聲也都是悲傷幽怨的,歌女生活都是凄慘的,同時歌女都有很高的音樂素養。但兩者比較可以看出:《琵琶行》的描寫更具體細膩,對音樂的描摹、對歌女身世的敘寫以及對自我被貶的感嘆寫來都生動感人,琵琶女曾經藝高貌美,而今漂淪憔悴,獨守空船,遭遇令人同情,而詩人忠言被貶又何嘗不引起讀者的深深同情呢?詩人同情歌女又何嘗不是對自身遭遇的感傷和不平呢?對歌女的真摯同情也是對封建時代正直的知識分子志不得展、才不能顯的悲憤情感的真實吐露。

另一首是絕句《夜箏》:“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边@首詩可看著是《琵琶行》的縮寫本。彈箏的時間、演奏時的氛圍、音樂的情感和彈奏者的心情都與《琵琶行》極為相似。“紫袖紅弦明月中”使人想到“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狄花秋瑟瑟”的凄冷,“自彈自感暗低容”使人想到“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幽怨,“弦凝指咽聲停處”,使人想到“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時音樂的深沉凝重,“別有深情一萬重”使人想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悲抑,詩人在短短的絕句中用了描寫、襯托及抒情的手法描寫了音樂的感人力量。美妙的琴聲令人陶醉,令人感動,無聲的音樂更讓聽者蕩氣回腸。余味無窮。這里描寫的仿佛是一幅剪影,在明月中一個彈箏的歌女早已沉醉在音樂中,聽眾也已經忘了時間和自己,一同陶醉在音樂的美妙意境里。

當然這三首描寫音樂的詩也有很多不同的方面,《琵琶行》比另兩首都寫得更細膩,生動,內容更豐富。

2、縱向比較

篇8

自古文人偏愛月,壺中乾坤浸詩魂。這位“愛月軒”主把他的作品中含吟月內容的諸多作品都刻成了各種弦月形、月牙狀或冰盤似的。他從北京鋼鐵學院的機械制造專業畢業后遇上了“史無前例”的“”,被迫停止技術工作,進行勞動改造。白天繁重的體力勞動使人疲憊不堪,晚上枯燥乏味,無所事事。好在他家學淵源,自幼喜歡古典文學。在那崢嶸歲月,他一有空閑便誦詩文,讀碑帖,琢磨畫本印譜章法,默寫李杜蘇柳華章。為日后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半個多世紀來,王士宏潛心研究,刻苦磨練,師承顏柳,遍臨晉唐名家碑帖,行草逼似二王,篆學李陽冰、吳昌碩、鄧石如諸家前輩。大篆端莊古拙,小篆精巧秀雅。因他天資聰穎,勤奮創作,鍥而不舍,技藝日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數十年刀耕不輟,所治之印已不可枚數,有的巨若磨盤,大如斗,小如粟。而且字體多樣,造型各異,內容繁多,章法不一。他的集詩書畫印于一石的巨作令趙樸初、舒同、啟功等大家贊賞。趙樸老贊其“功德無量”,堪稱世之大雅;啟功大師題詩曰:“鐵筆千秋藝最精,熔金琢玉屬神工,士宏學貫周秦業,巨刃摩天刻彩虹?!?/p>

受到藝術大師創作上的啟發,王士宏也大膽地在印章上作以詩配畫的嘗試。他選定了杜工部的《旅夜舒懷》作為實驗的載體,在偌大的印章上設計了一幅壯美的風景畫:在那浩瀚的江濤上,一輪皓月升起,岸邊的細草在微風中飄忽,那詩圣杜甫正站在豎著高高檣桅的船頭翹首悲吟:“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边@一畫面惟妙惟肖地把作者同詩人的心靈對話暢快淋漓地表達了出來。他執著追求和不倦的探索,立志要把詩書畫印這門“四通”創意藝術進行到底。為刻一幅題為《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大型組合章,他特地跑到京郊香山,選取最標致的楓葉用以治石,因詩賦形,以陰文篆刻,突出楓葉之紅,再刻三枚品識閑章:“夕陽紅勝火”“耿耿寸心丹”和“老有所為,樂在其中”,以引申詩意。由于布局得當,渾然一體,而成為足以顯示老一輩精神的上佳作品。

王士宏先生說,同繪畫相比較,大型多字印的篆刻藝術的難度要大得多。一方大印的刻制,從選材、磨石、設計、打樣到篆刻完成,有的竟要花年把時間,還得根據要刻的題材來確定那種字體最為適合。而這就要刻者具備古文字學的學識和篆刻造詣。為此,王士宏曾刻苦研習古文字,如石鼓文、鐘鼎文、銅盤金索、漢簡碧落文……而各種篆體都有其不同的刀法和筆意及其連斷虛實,都應默記在胸,否則就會臨刻發怵,妨礙一氣呵成。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句“添酒回燈重開宴”,這個“添”字的查考他就費了牛勁,不論在《金石大典》還是在《篆文書帖》,或者《說文解字》里都找不到,翻遍各種典籍,最后終于在《辭源》中發現它的古本字原來是“沾”字,回過頭來再看《說文解字》果然有其解釋,于是心中才有了底。這種“眾里尋她千百度”的治學精神常常使我們的篆刻家廢寢忘餐,食不甘味。

篇9

思考環境描寫的作用,可以從四個角度切入:

(1) 就景物本身而言:營造了意境或渲染了氛圍;

(2) 情節的關系上:暗示關鍵情節、推動情節發展等;

(3) 人物關系上:反映個性、品格、生活情趣,烘托人物心情;

(4) 主題關系上:暗示、揭示或深化作品的主題。

這四個角度,并不是每次答題都要面面俱到,需要我們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綜合分析。

作為段首的環境描寫,在此基礎上,還可能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情感上給全篇“定調”。每篇小說都有一種感情基調,其形成一般出現在段首,中間部分合于這一基調,到結尾處進一步加深。②引導人物出場,為人物的出現提供舞臺。③引出某些故事情節,鋪墊伏筆等。

此外,還要注意到景物自身所帶有的信息以及景物本身獨立的審美價值。很多環境描寫交代了時間、地點、季節、社會背景等信息,如《琵琶行》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就將時間、地點、季節、具體事件都作了一個交代;再如《祝?!返拈_頭,就展現了一個落后、封閉帶有封建色彩的農村小鎮,這是故事開展的一個前提。

下面以我校高二年級2015―2016學年期中考試中,小說《在異鄉》“段首環境描寫的作用”一題的錯解為例進行分析。深秋,戰爭不斷進行著,但我們再也不去打仗了。米蘭(意大利城市)的深秋冷颼颼的,天黑得很早。轉眼間華燈初上,沿街看看櫥窗很愜意。店門外掛著許多野味:雪花灑在狐貍的卷毛上,寒風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內臟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著;一串串小鳥在風中飄搖,羽毛翻舞著。這是一個很冷的秋天,風從山崗上吹來。

每天下午,我們都上醫院去。醫院很古老,也很幽美。對面有幾幢新造的磚砌房屋。每天下午,我們在那里相聚,坐在將為我們治好病的手術椅里,大家彬彬有禮,互相關心地問是什么病。

醫生走到我的手術椅旁說:“戰前,你最喜歡什么?玩球嗎?”

“不錯,踢足球?!蔽艺f。

“好,”他說,“你會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我的膝關節有病,從膝蓋到踝節之間的小腿僵直,沒有腿肚子似的。醫生說:“一切都會順利的。小伙子,你是個幸運兒。你會重新踢足球的,像個錦標選手。”

旁邊的手術椅中坐著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個娃娃的手。上下翻動的牽引帶夾著那只小手,拍打著僵硬的手指。輪到檢查他時,少校對我眨眨眼,一面問醫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嗎,主任大夫?”他的劍術非常高超,戰前是意大利最優秀的劍術家。

……

每當我們坐在手術椅中,他總要不厭其煩地糾正我的意大利語法。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機械治療,可他總是按時上醫院,從不錯過一天。在一段時間內,我們誰都不信這玩藝兒。

有一天,少校甚至說,這些東西全是胡鬧。少校長得矮小,卻筆挺地坐在手術椅中,將右手伸入機器,讓牽引帶夾著手指翻動,眼睛直盯著墻壁。

“要是戰爭結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話,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問我,“注意,語法要正確!”

“回美國?!?/p>

“結婚了嗎?”

“沒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惱火,“一個男人決不能結婚。”

“為什么,少校先生?”

“別叫我少校先生。”

“為什么男人不應該結婚?”

“不該,就是不該,”他怒氣沖沖地說,“即便一個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該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該使自己陷入那種境地。他應當去找不會喪失的東西?!?/p>

他說著,眼睛直瞪著前面,顯得非常惱怒、痛苦。

“可為什么一定會失掉呢?”

“肯定會失掉,”他望著墻壁說,然后,低下頭看著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從牽引帶里抽出來,在大腿上狠狠拍幾下。“肯定會失掉,”他幾乎大吼了,“別跟我爭辯!”接著他對看管機器的護理員叫道:“來,把這該死的東西關掉!”

他回到另一間診室去接受光療和按摩了。一會兒,我聽見他向醫生請求借用電話,后來,門關上了。他重新回到這間房間時,我正坐在另一只手術椅中。他徑直朝我坐的地方走來,把一條胳膊擱在我的肩上。

“真對不起,”他說,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剛才我太失禮了。我妻子剛去世。請原諒。”

“噢……”我惋惜地說,“非常遺憾?!?/p>

他站在那兒,咬著下嘴唇?!巴敉纯?,”他說,“難哪!”他的目光越過我,望著窗外。接著他哭了?!拔液喼蓖坏舯?,”他邊說邊哽咽著。然后他失聲痛哭,又抬起頭,茫然呆視著,咬緊嘴唇,淚流滿面,接著,挺起腰,帶著軍人的姿態,邁過一排排手術椅,昂然而去。

篇10

關鍵詞:鋼琴伴奏;意境;演奏方式

琵琶獨奏曲《春江花月夜》原名為《夕陽簫鼓》,后人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潯陽江頭夜送客”將曲名改為《潯陽琵琶》《潯陽月夜》等。此曲早在1875年前就已經有傳抄本在民間流行,后在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將它改編成一首民樂合奏曲并根據此曲所表現的意境取名為《春江花月夜》。本文所要分析的作品是由吳祖強根據古曲進行改編,劉德海整理完成的《琵琶與樂隊(春江花月夜)》的鋼琴伴奏譜,本譜是在樂隊伴奏的基礎中進行分離作為單獨的鋼琴伴奏版本。

《琵琶與樂隊(春江花月夜)》改編所參照的原型就是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它保留了原來樂曲中的大部分段落以及整體的音響效果,是一首富有東方韻味的抒情樂曲。從樂曲名稱上來看,本曲所想要描繪的是月夜中江面上的生活景象,它如同一幅意境幽遠的水墨畫一般,用音樂來帶給聆聽者以美的享受。琵琶古曲中是將全曲劃分為十個帶有小標題的段落,而吳祖強的改編版本中把樂曲分為了九段:1.簫鼓。2.迥風。3.山月。4.曲水。5.荻聲。6.波光。7.唱晚。8.拍岸。9.歸舟。這些小標題很好地體現了樂曲每一段所要表現的大概意思,這樣也有助于演奏者以及聽眾對樂曲的理解。本文將逐段對《琵琶與樂隊(春江花月夜)》的鋼琴伴奏進行簡要的介紹。

【引子】開頭的引子是由鋼琴的顫音以及五聲調式上行琶音漸快的演奏來渲染幽遠深沉的意境,隨后雙手三度的分解和弦下行讓音樂有了一個較大的起伏,并最終在低音處安靜的消逝,這些模仿樂隊中豎琴刮奏的音響效果給音樂的進行起到了很好的環境鋪墊效果,而散板自由的節奏型也正是民族音樂中很好地體現神韻的一種演奏方式。

譜例一:

【一?簫鼓】琵琶由慢漸快由弱漸強的散板節奏以及彈挑的演奏手法來形象地模擬由遠至近的鼓聲,似清楚又不是那么的清楚,勾人心弦,隨后鋼琴配合琵琶慢起漸快的倚音來進行一唱一和的對答,并最終合二為一(如譜例二)。隨后鋼琴再奏出輕微的波音旋律,猶如遠處的鐘聲回響,映襯著江面的碧波和夕陽,恬靜優美。這一段的鋼琴伴奏難點就是在散板節奏上,要和琵琶獨奏者之間產生默契的配合,并輔助琵琶音樂來達到融為一體的音樂效果。

譜例二:

【二?迥風】一段鋼琴模仿豎琴刮奏的分解和弦過后,琵琶開始奏響樂曲的主題,為了配合音樂恬適的意境,鋼琴隨之使用簡單的單手旋律演奏來進行點綴。在這一段的鋼琴伴奏音色上要盡量模仿弦樂的聲音,因為是獨立的單音所以要盡量地從心里哼唱琵琶的主題旋律,以達到從旁點綴而不會給主旋律造成干擾的目的,音量也要盡量輕柔,與琵琶造成相互輝映。

【三?山月】這段在古曲中由琵琶演奏的主旋律變奏在改編樂曲中由鋼琴來進行展開,琵琶伴隨著鋼琴演奏的旋律時不時地用彈挑來進行配合,生動而饒有趣味。在這一段中鋼琴的演奏占主要帶動地位,所以要求伴奏者能既突出旋律但又不突兀的演奏,在這其中,音色的控制顯得尤為的重要,畢竟民族樂器的音色跟西洋樂器的音色融合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在本樂段的最后兩小節開始要注意一個漸慢結束的配合,讓琵琶的泛音和鋼琴的旋律更好地貼合在一起,從而使得音樂聽起來韻味十足。

【四?曲水】這一段和上一段相似,都是以鋼琴彈奏的旋律為主。琵琶開頭的第一個音是進行無限延長的,從而描繪出江面淡淡波紋滑動的景象,琵琶在隨后的挑音上開始回到原速,鋼琴也就從這個速度中接下去進行演奏,在演奏的過程中因為樂曲的速度比較緩慢,而鋼琴在慢速的單旋律線條的詮釋中會容易顯得缺乏足夠的歌唱性,所以要注意演奏時主旋律的大線條氣息連貫性,另外,配合琵琶音樂的呼吸一致性也顯得尤為重要。

【五?荻聲】這一段只有11小節,鋼琴伴奏要注意琵琶演奏速度上的變化,琵琶的32分不規則的三連音之后緊接著的是長顫音,這一段中有四句動機下行模仿(如譜例三)。如果演奏者想表達的是起伏性比較大的感覺,那么就可以做一個由單個動機為單位的整體的慢起漸快,然后在最后一小節漸慢下來;如果想演奏出整體波瀾不驚的意境,那么就保持原有的速度,在強弱上做文章,以達到想要的效果。

譜例三:

【六?波光】顧名思義,這一段想要展現的是江面上水波泛著夕陽的微光的美麗場景,因此鋼琴在這一段就得起到像水波紋一樣在琵琶單旋律的泛音下進行襯托渲染的效果。本段的節奏開始歡快起來,鋼琴的引子以左手低音為主旋律,右手輕巧的16分音符和三度跳音的交替進行點綴著低音的旋律(如譜四),其中在引子部分要注意的是鋼琴最后一小節最后一拍是五連音,這里容易拖拍或搶拍造成琵琶進旋律時拍子的不穩定。這一段到22小節的時候要注意鋼琴跟琵琶的一個互動,在音量上以及音色上都盡量的靠近,隨后25小節最后一拍鋼琴有一個類似滑音的彈奏,琵琶給出拍點的B音然后由鋼琴緊接其后的用一拍不到的時值彈出7個音,因為速度較快,所以聽起來有點像豎琴滑音的效果,要注意每個音要很弱但是很清楚的進行彈奏。第30小節開始又有了一個琵琶與鋼琴輪替的演奏,并開始在36小節處提速,至此鋼琴的伴奏開始出現旋律,隨著琵琶的不斷漸快,鋼琴也跟著漸快的進行演奏旋律,直到41小節處才開始做漸慢拉寬的效果進行結束。

譜例四:

【七?唱晚】這一段是展現另外一種悠閑舒適情緒的一段,速度也由第六段的72變成了63,這一段鋼琴的所有伴奏都是圍繞在琵琶的主旋律之下進行襯托的,琵琶的五句動機模仿用閑適的速度彈出來,在加上輪指和響指的彈奏手法使得樂曲充滿浪漫溫暖的情調。在24小節處樂曲開始進入84的稍快的起伏中,鋼琴要注意速度加快后的拍點,演奏時干凈利落并逐步推出鋼琴的中段旋律,在31小節時鋼琴延續琵琶所帶動的演奏讓繼續伸展開去,但要注意的是鋼琴的伸展可以進行適當的彈性節奏的處理,比如在31小節的反八度進行時就可以做一個慢起漸快由弱到強的處理以達到推動音樂向走去的音響效果,37小節時鋼琴要開始有所收束,此時應該做漸慢漸弱但不缺乏流動性的一種處理來弱化旋律,以便很好地銜接第八段樂曲。

譜例五:

【八?拍岸】正如小標題所顯示的那樣,這一段開始進入快板并開始進入全曲的又一個小段落,本段以琵琶慢起的輪指加有力的刮奏開始,以漸快的速度在5個小節之內達到138的速度然后接鋼琴的伴奏,因此鋼琴在這一部分的伴奏中要注意琵琶的速度變化以達到最合拍的演奏效果。在本段的后半段也同樣是由鋼琴來做一個旋律的延伸擴展直到結束。

【九?歸舟】本段是本曲中最長的段,也是速度變化最多的一段,琵琶的獨奏solo也出現在了這一段之后。引子由鋼琴和琵琶一起做了從弱到強再弱下來的顫音處理,隨后的琵琶以慢起40的速度開始旋律演奏,鋼琴彈奏的四個滑音要特別注意拍子的問題,前一拍尾音的倚音要彈得恰到好處地銜接上第二小節的第一拍音(如譜例八)。

譜例六:

第10小節起速度加速到84并延續前面一直彈奏的音樂感覺進行,到22小節時速度變成了108,到這里的時候鋼琴的演奏必須要完全依附于琵琶了,這一段可以根據個人的表現需求進行不同的處理,琵琶可以從一開始做慢起漸快的音樂效果,而鋼琴則要以輕巧的指觸以及靈活的變化來幫助琵琶推向段落。48小節時,速度開始進一步的加快至125,鋼琴伴奏的節奏型也開始有了變化,要注意重拍的問題,這樣才能彈出附點的感覺,同時還要小心和弦的高音,要讓人能感覺到和聲的走向,到64小節的時候和聲的進行就落在了左手低音和弦上,所以這一段的鋼琴伴奏一定要注意給琵琶的演奏增加和聲的概念以及傾向性(如譜例九)。76小節開始進入鋼琴散板的solo,這句分解和弦的彈奏給一個落差的延續,因此在強上去到ff之后稍往回收以幫助琵琶solo的開始。

譜例七:

【尾聲】在琵琶solo之后的泛音分解和弦演奏完后,音樂開始回到熱鬧之后的安靜,尾聲給人一種歸舟遠去,漸行漸遠,歡騰的人身、水聲都漸漸消失在了夜色中的幽靜感覺。鋼琴的獨奏旋律要輕柔,指尖不能壓在琴鍵上,要跟隨琵琶美妙的泛音彈奏出虛無縹緲、安詳、寧靜的詩情畫意。

譜例八:

《琵琶與樂隊(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沿襲了琵琶獨奏古曲寧靜悠遠的音樂風格的改編曲,本曲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很真實地展現了一幅幅春江月夜圖的景象,讓聽者能完全地融入到樂曲所要表的情景當中去,讓江南水鄉的風姿在眼前流轉,令人回味無窮。

鋼琴伴奏是獨奏作品烘托氣氛、渲染情緒的不二選擇,鋼琴伴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首獨奏作品演奏的好壞,所以鋼琴伴奏一定要小心謹慎地對待每首獨奏作品所想要表達的音響效果,從而更好地輔助它,以達到合二為一、推波助瀾的作用。《琵琶與樂隊(春江花月夜)》的鋼琴伴奏其實是起到了一整個交響樂隊的伴奏作用,因此很多細節的地方一定要進行細膩的音色處理,節奏、速度以及力量對比都要進行默契的配合,另外,在氣息連貫性方面獨奏者與伴奏者的交流更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當兩個合作伙伴所彈奏的東西能融合為一體時,這首作品才能真正地達到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董學民.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特征及藝術特色[J].民族音樂,

2008,(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