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秋天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6 19:20: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秋天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秋天的詩

篇1

1、《秋夕》唐·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2、《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山居秋暝》唐·王維??丈叫掠旰螅鞖馔韥砬?。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其白話譯文如下: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篇3

by Ellen Robena Field

Golden and red trees

Nod to the soft breeze,

As it whispers, "Winter is near;"

And the brown nuts fall

At the wind's loud call,

For this is the Fall of the year.

Good-by, sweet flowers!

Through bright Summer hours

You have filled our hearts with cheer

We shall miss you so,

And yet you must go,

For this is the Fall of the year.

Now the days grow cold,

As the year grows old,

And the meadows are brown and sere;

Brave robin redbreast

Has gone from his nest,

For this is the Fall of the year.

I do softly pray

At the close of day,

That the little children, so dear,

May as purely grow

篇4

是誰揮毫蘸著太陽,把田野鋪染成一片金黃?是誰在這片如海的土地上蕩舟,漾起千重稻浪?和煦的秋風在翻閱田野豐滿的詩篇,讀鄉人春天播撒的故事,讀夏季綠色如黛的原野,讀蟲鳴蛙鼓的秋夜,讀月色溶溶的情語……

撻斗像一艘艘航船,在金色的稻浪上行駛;開鐮收割金秋的歌聲如此深情愉悅,粗獷的音韻在稻浪上流瀉;一粒粒飽滿的稻谷如莊稼人寫就的一個個詞語,山嶺原野上揮鐮的鄉人都是豪情滿懷的詩人。有多少山頭嶺上河畔田疇,就有多少首醉人的詩歌……那些牽著水??钢鴵槎返脑娙藗?,穿行在金色的詩行中,歡快的心情,在鋪就的詩箋上流走。

田埂山路上行走著挑谷人,他們挑著萬縷霞光,挑著一抹夕陽,挑著布滿皺紋的笑盈;他們細細咀嚼春天構思秋天成熟的關于大山、關于田野的厚重雋永的千古絕句,給四季輪回春華秋實標注注釋。

金色的秋天啊,你讓莊稼成熟、愛情成熟、詩歌成熟;讓田疇披金,沃野流彩,歌聲飛揚;怎不使人對你愛意濃濃,激情滿懷,放聲歌唱。

金色的秋天啊,你怎不讓詩人們激情洋溢,詩興盎然;怎不使詩人們椽筆流暢,心潮澎湃,詩如稻浪,放歌秋天。

月亮坡

酷似一彎月亮,永遠不會沉落;

綠樹、竹林、山花簇擁著它,眾星捧月;

村落、木樓、炊煙環繞著它,故事迭出。

曾經多少次,坡下是歌舞的海洋。蘆笙悠悠,吹奏不盡苗寨山鄉濃濃的風情;歌舞翩躚,訴說不完纏纏綿綿的相思相戀的愛情……

月亮坡,像苗家漢子錚錚的鐵臂胸膛,可以擎起風雨雷電,可以容納風暴雨雪:月亮坡,又如苗家女溫柔如水的情懷,可以縈繞千言萬語撩撥心弦的歌聲,可以回應千年萬年的忠貞愛情。

你聽,月亮坡下蘆笙響了,那悠揚悅耳的旋律,使人心動,讓人陶醉,就連月亮坡都開始了。

姊妹簫

苗寨秋夜,夜涼如水;

夜風拂動樹叢、竹林,把秋月搖曳成一片銀輝;木樓上晾曬的蠟染刺繡被月色映照得斑斕絢麗。

一陣清悠悅耳的簫聲在夜空中,是那樣牽引心弦動人情思。

一位苗家少年坐在寨旁的山上披一身月光,動情地吹姊妹簫,他的雙目深情地注視著遠遠的姊妹巖,姊妹巖有一個纏綿凄婉的愛情故事。這位吹簫少年是那樣的專注,從那如風拂水如泣如訴如歌如吟的簫聲中,我讀懂了一個遠古的愛情傳說。

我佇立在吹簫少年不遠的木樓旁,傾聽美妙無比的簫聲,傾聽他對愛情的訴說,傾聽他對月亮的低語,傾聽他對月夜的傾訴……

夜涼了,我回到了小木樓,雙手枕頭,如癡如醉地靜聽那感人至深的悠悠簫聲。

那多情善感的少年呵,竟吹了一夜的姊妹簫。

篇5

選文一

剪得秋光入卷來

文/王清銘

①我一直以為在稿紙上畫下一個“秋”字,就有蕭索的秋風吹過,落葉紛紛布滿我的視野: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長安是賈島生活過的詩情婉轉的都城,秋風只在千年前將輕愁悄然拂上他的心頭。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頭,然后創出另一個字:愁。

②也不是現代都市的樓太高,遮住秋風往來的路徑。城市人越來越多,樹相對越來越少,那些作為城市風景的行道樹多是常年不凋的樹種。躑躅在繁華都市,想拾取一片落葉跟想在都市的喧囂中找一點詩意一樣難?!把阕只貢r,月滿西樓”,大雁大概只棲息在唐詩宋詞的枝椏上,西樓有霓虹燈、白熾燈和各種彩燈,卻擠不進一片昏黃的月光?!扒缈找机Q排云上”,可鶴都住在觀賞的動物園,要引的詩情碰到冰涼的鐵柵欄便鎩羽了。

③在城市很難找到秋天的痕跡。溫室效應使季節的界限模糊,我生活的這座南方小城,套一件夾克就可以穿越整個冬天,何況氣候變化不大的秋天?,F代都市人不知什么原因,都很忙,沒有幾個人去注意秋天枝頭飄落的那幾片落葉,更不會將它們夾進心情筆記中,即使遠上寒山,也只在紅于二月花的霜葉前留此存照。“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這樣的詩情大概也隨洞庭湖的水位水落石出了。

④現代人講究實用,美化環境用塑料花、水泥樹,誰也不想為清掃落葉去浪費金錢般的時間,難怪落葉的金黃色難以染上他們的心靈。標志秋天到來的是公園里的楓樹?!靶饕灰雇堤炀?,卻倩孤松掩醉容”,這樣妙趣橫生的想象,現代人構思不出,即使靈光一現,務實的他們考慮更多的是楓樹偷飲的究竟是茅臺酒,還是XO?!皶詠碚l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感情日益淡薄的都市人可以灑脫地揮手告別,誰會為思鄉情、離別情掬一把廉價的眼淚呢?

⑤秋很難登上都市人擁擠的心頭,那份因悲秋、傷秋而引起的愁也很難在攢動的都市落腳,但為什么世故的都市人卻經常愁云密布?花自飄零水自流,都在都市人的目光之外;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是股票指數、房價漲幅。

⑥秋需要用心體驗,冷漠的都市人很難有一葉知秋的感觸。郁達夫寫故都的秋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現在又有幾個人去傾聽這心靈深處的律動呢?也不是都市人心靈不敏感,他們關心更多的是身外之物,至于心頭的細微感受總被忽略,更遑論生命的內在關照。

⑦以前讀古典詩歌,記得有一個術語叫“蕭索美”,具體含義不甚明了。秋天草木凋零,西風漸緊,北雁南飛,讓人聯想起時光流逝,心靈無端生出些許感傷。這感傷猶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黃葉、遠去的雁給人類帶來詩情和美感?!扒镪幉簧⑺w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或許,我們需要一雙聆聽天籟的耳朵。

⑧海德格爾說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對我們來說,也許太空泛了。我們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邊的一片落葉,且不要去拒絕落葉給我們心靈帶來的清、靜和悲涼。金錢能買到很多東西,但買不到生命深處的詩情。如果典當了固有的詩意體驗,生命還剩下多少本真?

⑨“詩情也似剪刀快,剪得秋光入卷來”,讓陸游的《秋思》給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來幾朵漸開的黃菊、幾聲零落的雁鳴。剪一點詩情,給枯竭的心靈。

1.作者為什么在第⑤段中說“秋很難登上都市人擁擠的心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陸游的《秋思》詩句結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結合你的生命體驗,說說對“金錢能買到很多東西,但買不到生命深處的詩情”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文二

春天里種植自己

文/王清銘

3歲的時候,他在小煤窯打工的父

親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親被埋葬的那天,母親哭得聲嘶力竭,他黑著臉,就是不哭。大人就對他說:“你爸過世了,再也回不來了?!?/p>

他不說話,只是把頭搖得像風中的小草。

他不相信那個老是用寬大的手掌撫摩他,用粗硬的胡須扎他小臉蛋的父親,會永遠消逝,像一顆不發芽的種子。他跟母親在房前的空地種過南瓜,一粒種子點下去,澆一些水,隔一段時間,就會長出嫩葉,然后藤蔓爬滿架子,最后結出很多很大的瓜。

他問母親:“把爸爸種植①進土里,什么時候會長出來呢?”

母親看著他明亮的眼睛,不忍心傷害一個孩子的心,就連聲說:“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時候?!?/p>

于是,他經常坐在屋門前,眼望著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樹影里他的父親正大步地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節時,他跟母親去上墳,墳上的樹跟他一樣高了,但他的父親還是沒有從地里長出來。

他問母親:“爸爸怎么還不長出來?是不是我們沒有澆水呢?”

母親的眼淚頓時流了下來,他有點明白過來了,也哭了,眼淚把整個衣襟都弄濕了。

13歲的時候,禍不單行,他相依為命的母親又被一場車禍吞噬了生命,他成了孤兒。埋葬母親的那天,天下起瓢潑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種植進土里后,會再長出來。

13歲的孩子沒有謀生能力,鄰居東湊一把米,西給一捆柴,衣服破了,有人爭著拿回家縫補。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誰家里煮了好東西,一定要派孩子來叫他,以至于有些孩子懷疑他是父母送給別人的兄弟。父親就對孩子黑著臉,說:“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當兄弟。”

13歲的時候他在村里有了許多的兄弟姐妹,雖然村里的生活很貧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

23歲時大學畢業,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學任教,他的理由很簡單,他要報答村人的恩情,他的學費是村里人用米和雞蛋換來的。他的工資除了留一點生活費,全部補貼給那些交不起學費的孩子。為了報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識一個的女子,只因為這女子的母親把家里最后一只母雞賣了,為他湊足了學費。

恩情似山頂的天空壓在他的心頭,但他瘦弱的身體不是嶙峋的山巒。有時候,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墳前,讓淚水漫過他孤獨無助的心靈。他想到3歲時的夢想:假如父母種進土里,能夠再長出來該多好啊。至少他現在不會覺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這份情是一輩子都還不完的。

33歲的時候他決定離開家鄉,想法很簡單,離開這些給予他養育之恩的村人,他不想再背負這沉重的負擔了。決定離開的時候,妻子罵他忘恩負義,他搖了搖頭,給了這個他從來就沒有愛過的女子一巴掌,然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一抹嘴角的血,他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43歲的時候他在城里當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給農村教育基金會,并指定要捐給他工作過的那個鄉村小學,他不留名,也拒絕記者采訪。

我成為他的朋友是后來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時,他說起了這段經歷。我沉默了許久。然后緊緊握著他的手,說:“你現在是把自己的心種植②進了生活過的那個鄉村了。報恩有多種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長成大樹,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得到陰涼?!?/p>

1.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中主人公的人生軌跡。

① 時期② 時期③回鄉報恩時期④ 時期⑤進城發展時期

2.結合文意,理解文中加點詞“種植”的不同含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結構和內容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

[摘 要]

一些經常出現又頗具韻味的字眼是韓詩歌的亮點。筆者統計后發現,韓意象繁富密集、章法跳躍多變的詩歌里,蘊含著一種冷艷孤寂的風格,這種風格雖凄凄婉婉卻足以沁人心脾。

韓,京兆萬年人,字致堯,小字冬郎。其幼年早慧,十歲便能作詩。詩歌造詣得到其姨夫李商隱的肯定。韓詩流傳頗廣,最早選韓詩歌入集的是五代韋。他所編的《才調集》收韓詩五首:《小隱》、《贈易卜崔江處士》、《寄鄰莊道侶》、《夜深》、《殘春旅舍》?,F存的韓詩歌版本為:《唐音統簽》本、《四部叢刊》影印本、臺灣中央圖書館藏舊抄本二種,《全唐詩》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嘉慶時王氏麟后山房抄本、《關中叢書》所收的吳汝綸評注本。本文所依據的版本,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在對韓詩歌的研讀中,筆者發現其詩歌的中的一些字眼成為整篇詩的亮點,所以統計了其詩歌中經常出現又頗具韻味的字眼,它們不僅是韓詩歌藝術形態最直接的反映,還奠定了韓詩歌冷艷孤寂的藝術基調。

其中,“寒”出現35次、“獨”出現23次、“醉”25次、“難”22次、“愁”20次、“病”17次、“恨”19次、“寂”12次、“傷”14次、“殘”13次、“涼”12次……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韓大量的運用了表現寒冷、孤獨、愁苦等的冷色調字眼。這些字眼的高頻率使用,構成了詩境的孤寂傷感,以此來刺激讀者,讓讀者也感覺到他所觀察和理解的世界,并使讀者通過字眼出現的次數獲悉詩人的真實心理。所以筆者認為,從這一點來看,“孤寂、感傷”就是韓的詩歌藝術特色最直接的表現。

首先,韓詩中多寫晚唐滅亡前的混亂和亡國后詩人的悲痛,有意識地表現了詩人無盡的感傷。如:

避地寒食

避地淹留已自悲,況逢寒食欲沾衣。

濃春孤館人愁坐,斜日空園花亂悲。

路辱漸憂知已薄,時危又與賞心違。

一名所系無窮事,爭敢當年便息機。

此詩是韓避亂異地時所作。904年朱全忠專擅政權,戰亂不息,作者為逃避戰亂而移居江南。此時,詩人所處的環境,處處都是亂世造成的不堪景象,再加上詩人想到快到傳統寒食節了,自己卻在異鄉時,不免會暗自神傷。詩中“悲,寒,愁,孤,亂”不僅反映出了詩人的孤寂與不安,更抒發了作者的憤慨,詩中的字字句句,猶如詩人在悲呤亡國之音,蘊含無盡的感傷。

殘春旅舍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殘春旅社》作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樹頭蜂抱花須落, 池面魚吹柳絮行”。景物刻畫精美細膩而又自然,但均含象征意義。詩人在咒罵那些依附的小人,如蜂抱花須,何能堅牢,自然會墮落;魚吹柳絮,能行幾時,必將沉溺。這些景物自然會讓詩人“恍然心地憶咸京”,突如其來的對故都的思念讓詩人哀國之情強烈?!熬茮_愁陣出奇兵”, 一個“愁”字,足以表現詩人此刻心里的糾結,但是再糾結也無力回天,只能以酒澆愁, 借酒麻醉自己的傷痛,借酒安慰自己的希望,“拂拭朝簪待眼明”, 期待山河重光、唐室恢復。詩人深深的感傷中隱藏著對逝去的唐王朝的執著追求。

其次,韓詩中多次出現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感慨,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的孤寂。如:

息慮

息慮狎群鷗,行藏合自由。

春寒宜酒病,夜雨入鄉愁。

道向危時見,官因亂世休。

外人相待淺,獨說濟川舟。

“春寒宜酒病,夜雨入鄉愁”,“春”給人萬物復蘇的感覺,而作者感覺到得“春”卻是“寒”的,這個“寒”深刻反映了作者悲涼的心境。欲借酒消“愁”卻又在雨夜時懷念起故鄉,這時的作者除了深深的哀思外還有說不盡的愁情。詩人是北方人,卻由于躲避災禍深居閩南,語言不通本來就讓詩人“失語”,再加上“外人相待淺,獨說濟川舟”如此的人情世故,更是讓詩人倍感孤獨。

幽獨

幽獨起侵晨,山鶯啼更早。

門巷掩蕭條,落花滿芳草。

煙和魂共遠,春與人同老。

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懷抱。

這首詩的題目就已經點明了主題――“獨”。幽靜的小村莊早上異常安靜,只有山鶯的啼叫稍顯生氣,門遮擋住了滿眼的蕭條,但遮不住詩人心底的孤獨?!盁熀突旯策h,春與人同老”此句可見詩人與世隔絕的生活狀態,隨后不禁自己慨嘆自己生活的凄然。詩中自始至終都表現出了兩個字,那就是孤寂。

第三,韓詩中對四季的描寫以春秋居多,隱現了詩人感傷、孤寂的情懷。

在韓入仕后的二百三十五首詩歌中,描寫四季的詩歌占全部詩歌的三分之一,而其描寫春、秋的詩歌又占四季詩歌的80%,從中可見詩人對春、秋的情有獨鐘。

讀韓詩能很明顯地體會到詩中悲秋傷春的意蘊,詩人通過對春、秋的詮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淡淡的感傷。如:

傷春

三月光景不忍看,五陵春色何摧殘。

窮途得志反惆悵,飲席話舊多闌珊。

中酒向陽成美睡,惜花沖雨覺傷寒。

野棠飛盡蒲根暖,寂寞南溪倚釣竿。

韓以“傷春”開題,并且一連用了六個感傷色調的詞語“不忍看”、“摧殘”、“惆悵”、“闌珊”、“傷寒”、“寂寞”,字里行間都流露出詩人的感傷之情。除此詩之外《過茂林》中也再度提到了傷春,“不悲霜露但傷春,孝理何因感兆民。”詩人不為霜露的短暫傷悲,卻因春天而感傷,由此可見,詩人是特意將自身的感傷情緒,潛移默化的轉移到自己詩歌中的“春”里,使得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春天欣欣向榮、萬物復蘇的形態,給春天繪制了另一種感傷的情愫。

除“傷春”外,詩人也多寫“春寒”。其實它是傷春的另一種表達,但不同的是,它的內涵和意蘊更加強烈,如:《春陰獨酌寄虞部李郎中》“春陰漠漠土脈潤,春寒微微風意和”?!断]》“春寒宜酒病,夜雨入鄉愁?!薄逗屯跎崛藫嶂蒿嬒涰f司空》“樓臺掩映入春寒,絲竹錚向夜闌。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賓客盡鴛鸞?!钡取T谶@里,詩人將“傷春”升級為“春寒”,不再是一味的嘆息美好事物消逝的感傷,而是有寓意的表現詩人心中深埋的悲哀。詩人借“春寒”或慨嘆國家的命運或感慨離鄉的孤獨或嘆息年華的虛度,詩歌內容豐富、鮮明,詩人形象的運用“春寒”一詞,不僅表現了自己的無奈與憤恨,最重要的是詩人營造出了一份凄美的意境。

秋霖夜憶家

垂老何時見弟兄,背燈愁泣到天明。

不知短發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莖。

韓詩中關于秋的詩歌,多有意用冷、悲來表述。此詩開篇就寫了對兄弟的思念,后一句“愁泣到天明”更是將韓的悲傷推上了,秋天總會讓人聯想起暮年,所以此時的詩人深深感慨時間的即逝,悲秋的情懷涌上心頭。除此詩外,《即目》、《惜春》等詩歌都能表現出詩人悲秋的意蘊,特別是《惜春》中的“年逾弱冠即為老,節過清明卻似秋。 應是西園花已落,滿溪紅片向東流?!痹娙藧刍?,當秋天花落,溪中滿是殘花時,詩人情不自禁流露悲秋之情。

關于秋天,除了上述詩人“悲秋”的主題外,韓另外一些描繪秋天的詩歌卻有意在表現秋季的閑適。其實詩人的用意在于,用閑逸的環境來反襯詩人內心悲傷,這種表現手法能更加強烈的表現詩人的哀思,如:《秋郊閑望有感》就恰如其分地點出了題中的“閑”。以閑適的暖秋為大環境,抒發故國衰敗,整首詩歌打破常態,更有對比性,更能突出詩人的哀思。全詩沒有激昂的語調,沒有荒蕪的寫照,卻流露出濃濃的感傷。

總之,在韓絕大多數詩歌中,都能表現其冷艷孤寂的藝術風格。詩人用冷艷的字眼反映自己的孤獨、離愁以及思鄉之情,讓讀者為之動容。由此,筆者認為在韓意象繁富密集、章法跳躍多變的詩歌里,蘊含著一種冷艷孤寂的風格,這種風格雖凄凄婉婉卻足以沁人心脾。

參考書目:

1、韓內翰別集[M].四庫全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篇7

1.從一朵花里,感受生活的詩意。

2.能寫幾句關于花的詩句。

教學重點:

從一朵花里有所發現,有所想象,并能創意表達。

教學準備:

有關“花”的兒童詩歌或故事

教學時間: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孩子們,笑一笑。

2.其實,今天我并不是來給大家上課的。我只是想坐在你們身邊,和你們一起玩玩游戲,聊聊天。要是聊到興致來了,玩到興致來了,我們還可以隨意涂鴉,或者寫下幾句溫暖而美好的話。這四十分鐘,我們之間可以沒大沒小,沒上沒下,彼此快樂就好。好嗎?

二、一朵花的詩篇

(一)一朵花的世界

孩子們,開始玩了,準備好了嗎?第一個游戲:5秒簡筆畫。倒數5秒,看我畫出了什么?

1.一朵沒畫完的花。你想為這朵花加點什么?你覺得花的世界里還會有什么?或者還應該有什么?先想一想,請你也用5秒添畫,可以選擇任何一種你喜歡的顏色。

2.畫完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做一道奇妙的算式。

花+(

)=(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思考。

花+綠葉=花+色彩=花+陽光=花+鏡頭=花+雨滴=花+蝴蝶=……

3.小結:花的世界里,不僅有綠葉、小草,還有清風、陽光、雨露,有蝴蝶,有小鳥,他們在一起,或許會聊天,也會游戲,或許還會思考,他們之間會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這樣――

板書:花+……=故事

(二)一朵花的想象

1.你聽,故事來了。

(1)講故事:《彩虹色的花》片斷

(2)小螞蟻摘下一片藍色的花瓣后,花瓣是什么呢?誰來繼續接著說。

誰能說說,一片花瓣可以是什么?還可能是什么?

除了小動物,花瓣就不可能和其他的事物成為朋友嗎?

2.一片花瓣一個故事,每一片花瓣都在述說曾經美好的經歷。這一片一片花瓣疊在一起,成了一朵花。一個一個故事也疊在一起,這朵花又成了什么呢?

3.是啊,一朵花就是一本書,那么,每一片花瓣上會寫著什么呢?

誰喜歡讀?它會怎樣讀呢?

4.一朵花還可以是什么呢?

一朵花是一首詩……

(三)與一朵花的對話

1.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忙碌著。無論清晨,還是日落。當孩子背著書包匆匆趕著上學,大人匆匆趕著上班時,我們不知道,在墻角的某一處,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已經飽滿而熱烈地開放了。她們是那樣期待與我們相遇。

現在,讓我們放慢腳步,輕輕地坐在她們的身邊,靜靜地看看她們。這一朵一朵的花兒,是否讓你心動?

相互接近很簡單吧,對他們說點什么,或者問問他們吧。

2.與花對話。

說一說,問一問,或者來回答。

(四)花的心情

1.你在訴說時,花兒在傾聽?;▋阂灿谢▋旱男那?,也有花兒的情意。每一朵,都有。你聽――

課件出示詩歌《花》

學生想象,猜測不同的花會說什么?(待放的花/盛開的花/凋謝的花)

2.師生合作讀詩歌。

3.是啊,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匆欢浠〞r,我們帶上一顆心。于是,有了想象,有了情意,有了感動,也就有了花的詩行。

孩子們,其實在剛剛的聊天中,你們好多好多話語就是一首詩,試著記錄下來吧,這將成為你我短暫相遇里的一朵小花。

三、學生創作、點評

四、課堂小結

祝福孩子像花兒一樣

“孩子,做一朵花吧\愿意開在春天就開在春天,愿意開在夏天就開在夏天\愿意抓著秋天的手臂蕩秋千,就開在秋天吧\愿意呵著冷氣等雪花飄落在你的肩頭\那就在冬天開放吧\可以開在庭院,可以開在山巔\可以開在墻角,也可以開在平原\有點疲乏了,打個盹\明年春天,陽光還是會來抱抱你\你的快樂,太陽都知道。

附板書:

花的詩行

師生合作完成“花的世界”簡筆畫

花+陽光=

篇8

今天是周日,我和媽媽來到花園里散步,一陣陣芳香撲面而來,這香是那么的濃厚,那么的香甜,我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氣——沁人心脾的幽香頓時縈繞心間,揮之不去。?。∵@是桂花香,多么令人陶醉呀!

桂花樹象一位少女,亭亭玉立地站在園子的中間,在秋天里,散發著她獨有的魅力。碧綠的葉子非常茂盛,一朵朵黃色小花像一粒粒米粒點綴著綠葉,清新,雅致,美麗。是的,桂花不如月季那樣嬌艷碩大,也不如那樣孤傲清寒,她靜悄悄地綻放,靜悄悄地盛開,不知不覺中,芳香縈繞,沁人心脾!這份美麗,一如媽媽告訴我的那首關于桂花的詩:“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桂花不僅很香很美,還有很多用途呢!桂花可以做桂花糕、桂花茶,還可以做桂花酒呢!傳說嫦娥奔月時,帶了一粒桂花樹的種子,種在月球上,不知道那里的桂花是不是如這么香,這么美呢?

篇9

沒有什么能讓我們返回過去

秋葉落地的聲音,唱著對大地的戀歌

關于低伏的秋草,謙恭,一群小麻雀

在田野熙熙攘攘的飛

直到一個稻草人,把它們趕到秋天深處

蟈蟈合奏的地方,欲語還休

秋天已漸漸干癟,呼吸逐漸細微

一支稻穗的根部,把腳踩得更低

企圖還原風過搖曳的身姿,抽走孤煙

而時光之鏡,金狐貍不停窺視

帶著驚覺,做最后的狂奔

打開遠處的峰巒向天空靠近

新霜凝結在腳步之后,陷入夜的沼澤

在現實與虛妄中,

我必須掙脫,艱難不被誘惑

這時,蘋果園的小青蟲已經遁逸

如水月光浸。沒有什么

能打開隨之而來的冰冷

而秋日的長河,漫過每一條道路

十月,我的村莊

十月的眼神牽引我

回到我夢牽魂繞的村莊

翻卷的泥土,有我敬畏的生命

比我的期待更持久

埋藏于此的那些苦澀的根

試圖端出歲月的黃金

柿子紅了,多像我慈祥如佛的父親

他植下的種子,插入的一些病痛

固執如我和我的姐姐

不停地幻想卑微的身世

一次次被提及,從大地拔出

牛羊不再啃青,格子上的詩行

經歷的大火,燒焦我的亂發

深深淺淺的比喻,多像一根根

堅硬的刺,扎入我的內心

走過的不盡是云淡風輕

我逃逸不出的十月啊

如我有一天舉目無親,你是否收容我

在我住過的地方,把一生走完

從一場靜到另一場靜

步伐漸停,像瘋子殘喘

諦聽自己的心跳,綿延風的呼吸

閃著寂寞小眼睛的星子

凋落無聲,水和糧食

逐漸安頓下來的村莊

聚攏如此的靜,結束和承受

老屋守著彎曲的小路

槐樹和他一樣老,處事不驚

一只夜蝙蝠,撿拾掉落地上的影子

我的村莊,如掛在樹上的空鳥巢

塞滿歲月的空寂和寥落

時勢的變遷,我的祖輩,我的父輩

隨著歷史的步伐,逐漸撤離這里

往東再往東,我以一棵行道樹的姿態站立

在城郭的結合點,村莊以西的地帶

在那種莫名的悵惘中

我的靈魂回歸故里

篇10

一、堅持讓孩子讀詩品詩

一年級如何對學生進行童詩教學呢?是單獨拿出整節語文課對他們進行“填鴨式”灌輸嗎?這樣學生會不會厭倦呢?還是將這些童詩作為每天的“甜品”,讓他們嘗一點就愛上這甜絲絲的味道?再三思量后,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在每一次語文課上抽出五分鐘的時間開展讀詩、品詩活動。讓學生感受詩歌、吟誦詩歌、熱愛詩歌。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教學安排。

在一次語文課的讀詩、品詩環節中,當時正值秋高氣爽,我給學生讀了一首描寫秋天的詩——

師:同學們,果園里果子熟了,稻谷露出了笑臉,落葉在清涼的秋風中舞蹈。豐收的秋天又到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詩歌當中秋天的美景吧。

師有感情地朗誦《秋天是秋姑娘的身影》:“悄悄地落到地上/瞧金黃的谷穗是她的發/通紅的蘋果是她的臉/彎彎的香蕉是她的眉/綠綠的豆子是她的眼/呵,秋天啊/感謝你的美麗”

生:哇,秋天真美,這首詩寫得更美。再讀一遍好嗎?我想記住這美好的秋天。

于是我應學生的要求又讀了一次,不少學生還在下面跟著我低聲和著,完全沉浸在詩歌的世界之中,許多孩子在品讀中紛紛有了創作詩的熱情,陶醉在詩的美與想象中。

又比如,今年五月份,廣州市開展了“傳唱優秀童謠,做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本人積極向學生推薦優秀童謠,讓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誦讀,引導學生讀詩、品詩。但我認識到,這樣的課外閱讀缺乏指導性,學生容易蜻蜓點水、一讀而過,沒多大作用。于是,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里,不僅安排了由教師推薦的優美童詩,還讓學生交流各自喜歡的童詩,通過引領,讓學生從小學會選擇課外閱讀內容,接受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的熏陶。一段時間后,發現孩子們很喜歡和老師、同學一起讀詩、品詩。

二、用好教材,讓孩子盡情寫詩

一年級的語文課本里有許多富有詩意的課文和孩子喜歡的兒童詩,這些內容是引導孩子走近兒童詩的橋梁。因此,本人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利用這些內容,引導孩子走進兒童詩的天地。

一年級上冊有一首關于春夏秋冬的童詩《四季》。這首詩句式簡單,充滿童趣,學生一讀就朗朗上口。我很好地利用了這個教學資源,指導學生仿寫。請看《四季》這課的教學片段:

師:在你們眼中,美麗的四季是怎樣的呢?你能用一個最具特點的事物、現象或活動來概括嗎?

生1:美麗的柳枝是春姐姐的頭發。

生2:冬天,我們在田野里堆雪人、打雪仗,多么快樂!

生3:在我眼里,荷花美麗的笑臉就是夏哥哥在和我們打招呼!

……

(還沒等我表揚這些學生,一位性急的學生就站起來打斷了我。)

生:我可以把他們說的話都連起來,這樣的話就更美了(在同學們的期盼中,他清了清嗓子說了起來)。

柳枝真美麗/春姐姐的頭發長又長/荷花在點頭/是夏哥哥在對我們微笑。

師(驚訝、贊嘆):你真是太棒了。這就是一首詩!謝謝小詩人為我們帶來了這么一首美妙的童詩。同學們,你們也想成為小詩人嗎?

生(情緒激動):想!

師:你可以像這位詩人一樣自己創作,也可以抓住四季的特點,仿照今天這首詩創作。比如:你們都覺得到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們仿照書上的這首詩就可以創作了。雪娃娃真可愛,他對冬爺爺說:“我是冬天!”

生:這容易啊!我也會!黃葉飛飛,他對秋爺爺說:“我是秋天!”

師:你們真棒!同學們,開動腦筋,相信你們都能成為小詩人。

接下來,教師讓學生以《四季歌》為題寫一首詩。下面這首詩是一位學生的作品:

《四季》

柳枝隨風擺/她對太陽公公說:/“我是春天?!?/p>

荷花點點頭/她對大地說:/“我是夏天?!?/p>

樹葉飄呀飄/她對人們說:/“我是秋天?!?/p>

梅花挺著腰/她驕傲地說:/“我是冬天?!?/p>

可以說,那一堂課是在學生的歡聲笑語中度過的,學生寫詩的熱情也相當高。因為學生喜歡,他們在寫詩時都能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都寫得很不錯。

又比如,教《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時,在課堂上創設這么一個教學環節,來發揮孩子的想象,進行兒童詩創作:

師:你們都很愛荷葉。其實在荷塘里還有很多頑皮的家伙也和荷葉成了好朋友。在它們的眼里,荷葉又變成了什么呢?它們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老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學生舉手想回答了,老師巡視了一會兒。屏幕顯示荷葉,響起了動畫音樂。)

師:你們有答案了嗎?

生:小蝌蚪說:“荷葉是我的雨傘?!毙◎蝌蕉阍诤扇~下,高興地游來游去。

師:說得真好!特別是用了一個“躲”字。還有誰——

生:小魚兒說:“荷葉是我的秋千?!毙◆~兒在荷葉底下,歡快地蕩起了秋千。

師:說得多像是美麗的童話故事??!想象力真好。還有誰——

生:水蟲說:“荷葉是我的游樂場。”水蟲高興地在荷葉上走來走去。

師:比喻真好,把荷葉比作了“游樂場”。還有誰——

生:荷花說:“荷葉是我的伙伴,我每天和她聊天﹑嬉戲?!?/p>

(學生們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把荷葉比做棉被、土地、運動場、樂園、滑梯……)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再把這句話讀一遍。(屏幕顯示: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生(齊聲說):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師:如此美麗的荷葉,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也記住這篇課文。

為了保護學生寫詩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寫詩興趣,我把學生們寫的詩全發到班級公共郵箱,讓家長前去欣賞,并經常向家長表揚孩子的詩寫得不錯。學生們被家長表揚開心極了,很有成就感。從此以后,他們愛上了寫詩。每當我布置寫話作業時,學生們總要問一句:“可以寫詩嗎?”看來,他們邁出的第一步成功了!

孩子從咿呀學語、蹣跚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開始,他們就開始了模仿。邁出學寫童詩的第一步也應該是仿寫。童詩仿寫讓學生減少了習作起步階段的畏懼感,從趣味當中著手,既能開啟學生“異想天開”的想象力,又可以憑借童詩作品中的語言框架寫話、寫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詩意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童言童語放膽寫,讓孩子在詩中輕舞漫步

為了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孩子對兒童詩的興趣,本人還積極上兒童詩創作指導課,精心布置語文作業。比如在一節童詩寫作課上,我讓學生用詩來寫自己的文具,孩子們能用上平時所背誦的童謠的形式進行想象和模仿,并且互相討論,寫出的小詩也像模像樣。如孩子寫的《小筆盒》:“小筆盒,小筆盒/五顏六色真好看/它的胃口可真大/鉛筆、尺子、橡皮都能吞下/大家夸它大胃王”,很富有童趣。

又比如學完《雨點兒》這課后,我布置了一項作業:畫一畫你心目中的小雨點兒,畫完后寫上幾句小詩。學生對這項作業非常感興趣,交上來的作業不但畫得好,也出現了不少富有詩意的句子:“小雨點像調皮的小朋友,在我的雨傘上玩滑滑梯。小雨點像音樂家,落在屋檐上玩架子鼓”;“雨點兒從空中落下來像鋼琴曲。又像是舞蹈天使,它們越跳越快樂”;“小雨點兒像愛哭的娃娃,哭得滿臉都是淚水”;“小雨點像珍珠一樣美麗/小雨點像小魚的眼睛/小雨點像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