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獨步尋花范文

時間:2023-04-11 07:2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江畔獨步尋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2、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3、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4、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5、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6、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7、其七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篇2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獨自在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上,放眼四處,處處開滿了繽紛眩目的鮮花,開的是那么艷盛,成千上萬朵花把花枝壓的低低的,于是整片芳叢都俯下了身子,是那么的美麗,以至蝴蝶都戀戀不舍,在一片麗影中嬉鬧起舞,就連嬌小的黃鶯也不甘寂寞,自由自在地唱著婉轉的歌。這樣的花,如此的悠閑度步,好一個盛景的江畔!

篇3

2、《蝶戀花·春景》宋·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3、《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宋·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4、《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唐·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篇4

2、《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3、譯文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篇5

一、音畫導入,吟誦華章

教學時,我們應引導同學們仔細聆聽、深情吟誦、深刻品味古典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掌握閱讀、品味、鑒賞古典詩詞音韻美、節奏美之基本方法,從而達到引導同學們在古典詩詞的學習與鑒賞中真正體味到古典詩詞的韻律美、音樂美之目的。比如,教學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鳥鳴澗》這首詩歌時,我運用多媒體電教設備將從網絡上下載的古詩音畫配樂朗誦《鳥鳴澗》視頻播放給學生試聽,并引導同學們在試聽中仔細聆聽這首古典詩歌的節奏、感悟這首古典詩歌的音韻等美學特質后,引導同學們明白:在古典詩詞中,五言詩每句一般二個音節,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七言詩每句一般三個音節,比如清代龔自珍的《已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為了強化同學們對古典詩詞音韻美、節奏美的感知與體味,我再次播放了《鳥鳴澗》音畫朗讀視頻供同學們觀摩學習。結果在《鳥鳴澗》音畫朗讀視頻的導讀下,教室里頓時回蕩起了同學們對《鳥鳴澗》興致勃勃的、激情洋溢的、抑揚頓挫的、節奏鮮明的高聲誦讀聲。不用說,在這種氛圍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同學們極富表情、極富韻味的古典詩詞誦讀之行列中了。

二、品鑒意境,展示才藝

古典詩詞中的意境指作者在古典詩詞作品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等的描寫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比如王維的《鳥鳴澗》通過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描寫春山深夜中的明月、落花、鳥鳴等自然景物,不僅營造出了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之意境,還讓人感受到了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氛圍。教學時,如果我們能夠運用多媒體電教設施播放我們課前精心制作的與課堂教學的古典詩詞內容相關的、畫面精美的幻燈片或者音畫視頻等,就不僅可以引導同學們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聽覺盛宴和視覺盛宴中深刻地品鑒到作者在古典詩詞中營造的優美意境,還可以引導同學們在此過程中體驗到古典詩詞中蘊含著的濃濃的詩意美。

比如,教學唐代詩圣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歌時,我將杜甫在這首詩歌中所營造的黃四娘家春天繁花似錦的畫面制成精美的PPT并配上古箏名曲《春江花月夜》作為背景音樂。上課伊始就運用多媒體電教設備播放給同學們視聽,并引導同學們邊視聽邊誦讀課文。之后,又引導同學們自己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用自己富有文采的語言或者富有激情的畫筆再現的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中描繪的黃四娘家春花爛漫的美麗畫面等二度創作作品首先在學習小組內交流,然后再由各學習小組的小組長擇優推薦特別優秀者上講臺展示其佳作,結果在同學們二度創作佳作展示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對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不管是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再創作還是通過繪畫的方式進行再創作,都不乏新鮮的創意。

三、感知形象,陶冶情操

古典詩訶中的形象,指作者運用凝練、精美、詩意的語言在作品中塑造的藝術形象,它既指詠物詩中運用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塑造的詩人自我形象,比如明代于謙在《石灰吟》中塑造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詩人自我形象等;也可以是指寫景狀物的山水田園詩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形象,還可以借此構建精彩的語文教學課堂。比如,教學于謙的《石灰吟》和杜甫的《春夜喜雨》等古典詩詞時,在引導同學們充分誦讀和基本感知這兩首詩歌大意的基礎上,我曾有意“留白”一些時間,引導同學們討論下列幾個問題:

1、于謙的《石灰吟》這首托物言志詩,通過采用表面歌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等表現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美麗情操和高貴品質?

2、杜甫在《春夜喜雨》塑造的春雨是一個怎樣的可愛的小精靈形象?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春雨怎樣的感情?

在這段“留白”的時間里,同學們紛紛查閱自備的課程輔導資料或者與同桌小聲討論。一會兒功夫,同學們就找到了與上述兩道題目有關的見解獨到的精彩答案。

篇6

2、《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4、《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5、《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篇7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畎住顿浲魝悺贰?/p>

3、黃雀始欲銜花來,君家種桃花未開。長安二月眼看盡,寄報春風早為催。——岑參《春興戲題贈李侯》。

4、桃杏風香簾幕閑,謝家門戶約花關,畫梁幽語燕初還?!獙O光憲《浣溪沙·桃杏風香簾幕閑》。

5、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搖蘿枝,半搖青天月。——李白《憶秋浦桃花舊游》。

6、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獎⒂礤a《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7、不會頻偷眼,意如何?!獨W陽炯《女冠子·薄妝桃臉》。

8、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短一ā?。

9、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三》。

10、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唧浮断碌诤笊嫌莱绺呤汤伞?。

11、再游巫峽知何日,總是秦人說向誰。長憶小樓風月夜,紅欄干上兩三枝?!拙右住都念}忠州小樓桃花》。

12、蒼茫秦川盡,日落桃林塞?!蹙S《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13、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14、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翖壖病渡樽印お氂斡陰r》。

篇8

【關鍵詞】小學語文 “四步曲”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币虼?,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呢?筆者認為學法指導的過程可分為以下“四步走”。

一、展示學法

由于學生的認識規律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所以上課開始便向學生灌輸抽象的學習方法是很難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機械地記憶,而不是理解,更談不上應用。因此,學法指導的第一環節應先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即通過教學中的示范性指導,讓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感知學法,領悟學法。這就要求教師的示范過程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教師教學應做到線條明確,層次清楚,便于學生發現和領悟學法。二是做到難易適度,便于學生嘗試和運用學法。

如在教學第十冊第三課《古詩三首》時,筆者將第一首詩《江畔獨步尋花》作為展示學法的范例。指導學生分五步進行學習:一是初讀,讀準字音。(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2)指名朗讀,糾正其錯誤讀音。(3)教師示范朗讀,讀出詩句的停頓節奏,以喚起學生的注意。(4)學生試讀,達到能讀準字音,會停頓的程度。二是細讀,理解字詞。(1)學生自讀詩句,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2)指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聯系詩句等方法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三是精讀,體會詩意。(1)指導學生再讀詩句,一邊讀一邊想每句講的是什么。(2)學生逐句講述詩句意思,要說得通順、連貫、明白。四是賞讀,想象意境。(1)再讀《江畔獨步尋花》,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2)自由朗讀,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3)反復朗讀,欣賞詩的韻律,感受詩的情趣。五是誦讀,背誦詩句。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詩的意境,欣賞詩的美感,并能熟領略了詩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從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發現和領悟學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歸納學法

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如果不及時加以指導和歸納,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對學習方法的認識就不能深化,也就達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當學生對學業法的感性認識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對第一部分的學習過程進行簡要回顧。使其從回顧中發現和領悟學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導學生將發現的領悟到的學法歸納出來。使他們對學法的認識更加清晰和深刻。

如在學完《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后,筆者就問學生,“我們剛才是分了幾個步驟來學習這首詩的?每一步又是怎樣做的?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對剛才的學習過程進行回憶思索,把發現和領悟到的學法簡明準確地歸納出來。

三、運用學法

通過前兩個步驟,學生已經領悟和歸納了學法。但學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但要靠講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實踐活動的訓練。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學法,也才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所以,領悟和歸納學法并不是學法指導的最終目標,而只是一個起始。在此基礎上還應給學生自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運用學法,把學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進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學第二首古詩《游園不值》時,筆者就把主動權留給學生,讓出人頭地通向旬才理解和歸納的學法自學這首詩。在學生自學之前,筆者用小黑板出示學法,強化學生的意識,防止自學過程的混亂性;同時還向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學生既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學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進行自學。在學生自學時,教師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使他們也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逐步提高自學水平。

在學習《游園不值》這首詩時,自己去朗讀詩句,分閱讀、品味、想象、誦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閱讀的理解過程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讓理性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真正轉化為技能。實踐證明,這樣做,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篇9

關鍵詞:蝴蝶;心境;景物

王國維說:“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雹俸鷳胍舱f:“情景交融,錯綜惟意”。②清代王夫之《姜齋詩話》中也有這樣的論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雹?可見,古往今來的文壇大家,討論詩中情與景的關系,不勝枚舉。同時,在他們的著作里,對情與景的關系,得出的結論大凡是“情景交融”。毫無疑問,這是正確的,也同樣體現在這四首詩中。然而在這,我側重的是:“移情于景”不同的心境影響到景物的細節描寫。下面,本文重點就這四首詩中的 “蝶”意象為例,簡要說明杜韋詩歌中,景的細節描寫與詩人心境的關系——心境影響景物。

首先,分析杜甫的兩首詩。

就《曲江二首》(其二),重點看看“穿花”一聯,這聯寫景可謂工細;但工而不見刻削之痕,細也并非詳盡無遺。例如只說“穿花”,不復具體地描寫花,只說“點水”,不復具體地描寫水,而卻可以呈現出蛺蝶穿花、蜻蜓點水、春光明媚的美好境界??梢姡拔锏募毠澝鑼?,可謂是匠心獨運。正如葉夢得曾指出:“‘深深’字若無‘穿’字,‘款款’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然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保ā妒衷娫挕肪硐拢芸梢姡娙艘郧橛^物,物皆有情。在被貶的杜甫看來,像這樣美好的境界,易逝難留。于是詩人“每日江頭盡醉歸”,寫出了“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結句。 相比之下,寫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中,詩人的心情要好得多!

    從“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聯,就可以看出詩人輕松愉悅的心境。詩人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蓯?,蝶的舞姿亦可愛。此詩寫的是賞景,景物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秾麗。杜甫在“花滿蹊”后,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更秾麗了??墒?,詩人為什么這樣寫呢?為什么在描寫“蝴蝶”時,要刻意加上“留連”?我想這跟詩人當時寫這首詩的心境有關:在飽經離亂之后,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因此,在我看來,在這美妙的景色之中,留連的不僅是蝴蝶,還有詩人自己吧!

杜甫的兩首詩,雖然都對蝴蝶進行了細節的描寫,可是很明顯,兩者所表現的詩人心境是截然相反的。不難看出,景已不再是現實中客觀的景,而是詩人詩話的主觀之景。也就是說,詩人的心境影響著對景物的描寫。

再來看看韋應物的兩首詩。

《始夏南園思舊里》作于建中三年,詩人任滁州刺史時。當時的他,遠離故土,思鄉之情正濃!

“夏首云物變,雨余草木繁”初夏,天地人物都經歷了變化,綿綿的春雨過后,草木正欣欣向榮。在如此樂景之下,詩人的心情理應是愉快的??墒窃?,突然一轉,“林花已掃園”更是 “縈叢蝶尚亂”??蓱z的蝶兒,在繁盛的草木中,并沒有見其美妙的舞姿,而在百花已經凋殘零落的南園里,有她零亂的舞步。然而這一切凋落的景物,只因詩人“憶在漢陵原”。同樣抒發思鄉之情的《對萱草》,作于建中末年之貞元七年間,即詩人任滁江、蘇諸州刺史之間,此時詩人已值晚年,卻依然局外為官。從韋應物的兩首詩來看,雖然都抒發了思鄉之情,但也許由于韋應物處于晚年,《對萱草》的情感,明顯比《始夏南園思舊里》更濃!如果說《始夏南園思舊里》里體現了詩人因念鄉而生的煩憂,那么《對萱草》則出現了因呆在異鄉而生的厭煩。孰輕孰重,易為分辨。可見,詩人往往是把心寄予給景,用心去與物交流,去詩化景物。

綜合杜詩兩首、韋詩兩首,我們可以看到同一詩人由于不同的心境,會對景物,即使是同樣景物,進行不同的細節描寫。最后,來對比一下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和韋應物的《對宣草》。

同為“留連”的“蝴蝶”,可是,體現的詩人心境卻相去甚遠。杜詩是“留連戲蝶時時舞”而韋詩是“芳余蝶尚留”。在描寫蝴蝶時,一個用的是“戲”,而另一個則是“尚”?!皯颉弊郑嘎冻隹椿ㄈ藶槊谰疤兆?、驚喜不已的感受,更體現出詩人對蝶兒的喜愛,對這美好風光的留戀。而“尚”一字,后加一個“留”。在這,詩人表現出來的則是厭煩,憂愁。遠離故鄉,只身孤影,凄凄冷冷,以蝴蝶喻己,顯示出詩人急切歸家不得的悲涼之情!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面對“蝶”這同一意象,兩詩人由于心境的差異,在景物的細節描寫方面,也是各不相同。

可見,心的力量之神奇!有人說過,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多了一顆能感受、能觸動的心。因為有心,詩人能寫出“人生長恨水常東”的無奈;因為有心,詩人能道出“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凄涼;因為有心,詩人能夠寫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鳥瞰紅塵的氣概!   

詩人以心觀物,以景現情,詩人的心境影響著景物的細節描寫。雖然,我不贊同李漁明的“情為主,景為客”(窺詞管見)⑤但“情”對景物刻畫的影響,也是無可替代。正如吳喬在《圍爐詩話》⑥中說:“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睂懢暗哪康氖菫榱耸闱椋璺氖闱榈男枰?。換句話說,心境影響景物的細節描寫。

參考文獻:

[1]賈文昭 徐召勛著:《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欣賞》,安徽人民出版社,第142頁。

[2]文史知識編輯部編:《詩文鑒賞方法二十講》,中華書局,第77頁。

[3]賈文昭 徐召勛著:《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欣賞》,安徽人民出版社,第137頁。

[4](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第二冊第449頁。

篇10

一提及唐朝,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那繁榮昌盛的社會秩序和美輪美幻的詩詞歌賦,要說到詩,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大詩人——被為“詩圣” 的杜甫了!

我很小就學習杜甫的詩句,他給我留下了無窮的神秘,于是周末我們特意開車來到了成都杜甫草堂體味一番。剛走進大門,只覺得空氣十分清新,身旁古木參天,嫵媚小花競相開放,交相輝映,美得醉人。我貪婪地呼吸著這空氣,空氣中夾雜著淡淡的花香,真乃世外桃源也!我我仿佛看見當年杜甫在這圣地中聽著瀟瀟雨聲寫下《春夜喜雨》,在花香襲人時寫下《江畔獨步尋花》。我不禁吟起“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沿著一條小路繼續走著。“唐風遺韻館”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禁走了進去,眼前出現了杜甫展紙作畫的雕塑和圖片。杜甫的風采在這里完美的體現了出來??纯撮T前杜甫生平簡介,上書“杜甫年幼喪母,憑著自己超凡的毅力和天賦才有如此偉大的造詣,我對他敬佩不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強烈的對比寫出了杜甫見到黎民百工受到寒冷饑餓雙重壓迫時的痛心!這里也曾見證了世界偉大的兩位詩人——李白和杜甫的手足情深和兄弟之情!

走出草堂,我我久久回味,心中默默贊嘆道:“草堂啊,詩圣!你令我明白什么叫文化,什么叫藝術,你被譽為“全國保護單位”當之無愧,你被視作成都驕傲更是毋庸置疑。你起唐朝,歷宋朝,至元朝,及明清,見證五朝風雨,充滿藝術文化,當名揚天下,流芳千古!

指導老師: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