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許地造句范文

時間:2023-04-11 16:19: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許地造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贊許地造句

篇1

1、首肯:點頭許可。

2、應許:答應,允許。

3、贊同:贊許,認同。

4、承諾:應允同意。

5、答應:表示允諾、同意。

拒絕的意思:不答應,明確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造句

1、我們不能拒絕別人的善意批評。

2、他想拉攏我跟他去打游戲機,被我拒絕了。

篇2

關鍵詞:好學生;壞學生;自尊自信;快樂成長

一位老師曾在小學一年級的一堂說話練習課上帶領學生練習用“是”字說話造句?!皠游锸侨祟惖呐笥选!薄鞍职质枪と恕!薄蚌L魚是海洋里最大的動物?!薄瓕W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就在這時,有個叫陳x的孩子站了起來,他是個有名的調皮鬼,班上的女孩子見了他就趕緊躲開?!拔沂呛谩甭牭贸觯胝f“我是好孩子”,可是沒等他說完,同學們已哄堂大笑。不少學生在竊竊私語:“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還有臉說!”……看著陳x同學尷尬的樣子,老師示意他坐下。誰知陳x卻站在那兒不愿意坐下。于是,老師便鼓勵他想一個更“合適”的句子。果然,陳x開口說:“我是個壞……”正當大家等他說自己是個“壞孩子”的時候,他卻突然停了下來,臉漲得通紅。很顯然,他不甘心承認自己是“壞孩子”。此時,老師又滿懷柔情地鼓勵他再來一次。陳x從老師的目光中獲得了動力,他內心深處發出一個響亮的聲音:“我不是一個壞孩子!”這時,老師情不自禁地帶頭鼓起掌來。而陳x的眼里已噙滿了淚水。下課后,老師把陳x叫到辦公室跟他談心,老師還沒開口,陳x卻主動地說:“老師,我以后一定做個好孩子。”

我們常常把學生定義為“好學生”“壞學生”,而學生因之也喜歡按照老師的思維方式把別人甚至自己劃歸為某一類。一旦進入“好學生”行列自不待言,老師熱情洋溢的表揚、家長溫馨燦爛的笑臉、社會殷殷贊許的期冀以及獎勵、表彰、推薦等套餐系列一應俱全。在自然界中,并非只有牡丹、玫瑰有迎風怒放的渴望,即便是小草,只要條件成熟也會散發一抹心香,關鍵是你要為它開辟一方成長的土壤。沒有思想靈魂的植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面前的那一個個鮮活靈動的“陳x”們呢!經過老師這次的循循善誘、殷殷鼓勵,同時也是在陳x自己充滿自信的努力下,我們可以想象陳x以后的人生之路會灑滿陽光和快樂。

篇3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愛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我開展了豐富多采的讀書活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比如:我在班里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二、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⒈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太陽》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太陽、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或上網查閱)。而且要指導學生去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⒉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⒊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⒋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三、培養閱讀能力,要加強詞句訓練。

篇4

關鍵詞: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語言能力是各種能力的基礎,幼兒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教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耐心觀察,積極引導,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如何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

一、豐富生活經驗,激發幼兒表達的興趣

在幼兒教育中,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善于指導幼兒觀察周圍的事物,讓幼兒更主動更完整更深入的認識事物的屬性,豐富幼兒生活經驗,為幼兒說話創造條件,讓幼兒有話說,從而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比如我們有時候有意識的帶領幼兒去廣場散步,沿途中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自然景象,并讓幼兒說一說。回到教室后,老師再讓幼兒說出所看到的事物,此時幼兒的興趣越發濃厚,都七嘴八舌,嘰嘰喳喳的說的不停,有的說路邊有綠綠的樹葉、黃黃的花兒,有的說街上有高高的樓房、好多好多的汽車……孩子講完了,老師根據幼兒所說的畫出一幅畫,讓幼兒生動完整進行講述,這樣幼兒的講述積極性高,更有利于幼兒表達能力的發展。

二、為幼兒創設與人交往的機會,使幼兒敢說

(一)鼓勵幼兒多進行自由交談。經常開展談話活動能較好的促進幼兒語言交往的發展。談話是幼兒在一定范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語言活動。自由交談令幼兒無拘無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間、時間、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兒特別適合這種談話方法。如:昨天幫媽媽做了什么事情了?今天和小朋友們玩的高興嗎?你們玩的什么?等等。所提出的問題要讓幼兒感覺很好回答,又能生發出新的問題。教師還應組織幼兒進行觀察活動,讓幼兒邊觀察邊自由交談,把看到的事物講給同伴聽,幼兒會在自由交談中不斷提高語言交往水平。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良好的語言習慣最主要的是具有禮貌的語言。從小讓幼兒學會使用禮貌語言,具有良好的語言習慣,會使幼兒獲益終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教育幼兒尊敬長輩。對待長輩應主動、熱情地打招呼、稱呼人。如:見到年老的叫“爺爺”“奶奶”,見到年輕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別時應說再見。讓幼兒知道在別人談話時,不應打斷、插嘴;別人和自己講話時,要專心的聽,不離開,不嫌煩。講話的聲音不要太大,但要讓大家都能聽見;語速要適中;語言要準確,吐字要清楚;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不要東張西望,漫不經心,不罵人。

(三)樹立榜樣,讓幼兒模仿。幼兒模仿力強,思維具體形象,情感占優勢。為了讓幼兒良好的行為得到鞏固,形成習慣,我通過具體形象有感染力的優良思想,用故事里情節人物的情感與行為去影響幼兒;還經常抓住幼兒日常良好行為做榜樣。

三、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幼兒教師必須抓緊這個時期努力發展幼兒的語言,使他們在入小學前具備足夠的語言表達能力。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幼兒掌握詞的多少,理解的深淺程度,直接影響語言的表達質量,詞匯越豐富,語言就越充實生動。所以,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首先必須從豐富詞匯入手。用“詞的擴散”訓練幼兒說話能力,以一個詞為擴散點,做組詞造句的訓練,這種口頭造句是語言練習最簡單的形式,由口頭造句開始,逐步引導幼兒用一個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思想。如在一次日?;顒又校液秃⒆觽円黄鹫J字,由于配有插圖,孩子們看著比較新鮮,因此學的時候也是興致盎然,但在認了幾個字之后,雖然孩子們興趣頗高,可我總覺得這種形式好像過于呆板,孩子們僅僅只是認識了這個字,該如何運用卻還是個問題。在認“水”這個字時,我靈機一動,請孩子們給“水”字找朋友,并比賽“看誰找的朋友多”。這下課堂可活躍了,孩子們積極動腦迅速舉起小手,眼巴巴地盼著我叫他回答。由“河水”、“水果”、“開水”“水流”到“我喜歡吃水果”、“河水清清的,很干凈”……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調動了起來。從原先的字發展到詞再到句,既增加了幼兒的知識,又起到了培養語言能力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利用創編詩歌的方法,豐富幼兒的詞匯。

四、加強幼兒語言訓練,刺激幼兒語言行為

篇5

一、教師要成為“導演”

上一堂成功的聽力課就如同演一出好戲,每個角色都應該表現得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在這其中,教師就應充當一個導演的角色,不僅要“導”學生,“導”教材,還要“導”教學媒體。

1.“導”學生

情感是人對現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度和不同體驗,情感對個性心理特征和行為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

2.“導”教材

在授課過程中,我尤其注意引導學生去捕捉聽力材料中“透露”給聽者的信息。如根據一些話語標記for example, however, but等,理清言者的思路、線索。還可以通過識別說話人的語言風格和具體的遣詞造句、重音語調、表情動作等各種不同線索來推斷他的真實觀點和態度傾向。除此之外,在聽力訓練中,適當地準備相關的、題材各異的、豐富多彩的補充教材來“刺激學生”,做到精細“導”,精當“導”,精心“導”。

二、教師要成為“檢查官”

上聽力課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小測試是很有必要的。這種測試和單元性的正規測驗、期中、期末考試的目的和性質是不同的。它只是作為聽力課的一個特殊的授課環節。這個環節會起到兩個積極的作用。其一,能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當說要進行測試時,學生的情緒就會為之一振,教室的氣氛便會驟然熱烈,真有人人嚴陣以待,個個欲比高低之勢。其二,教師可以通過測試,及時了解學生的收聽情況,發現問題,以便隨時作出相應的對策。如我教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SectionA中的聽力后,我又安排了這樣兩組聽力測試題:

I. Choose the right word or phrase in the sentence you hear.

(1) A.at a meeting B.in a meeting C.having a meeting

(2.)A.washing the dishes B.getting up C.making dinner

(3)A.finish these tasks B.go sightseeing C.take a vacation

II.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you hear.

(1)Just for four days.

(2)Not at all. Here you are.

(3)Hong Kong.

(4)Sure. I like babies.

(5)OK. I don’t know you are doing your homework.

通過這種小測試手段既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又可以對他們的聽力情況作出較準確的評估,真是一舉兩得。

三、教師要成為“講解員”

古人論教育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币赃@樣的觀點去說明聽力課的教學目的是最恰當不過的。要將“漁”很好地傳授給學生,確確實實是件難事。每次課堂測試后,我都要根據測試結果,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要點,進行分析、評講,找出共性的東西,剖析問題的根源,為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技巧與方法。對于測試中有規律的現象,我要通過實例,啟發學生去發現這種規律,掌握這種規律。舉一反三,循循誘導。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幫助學生去認識其本質的東西,尋找根源,指點迷津。

篇6

得到別人的贊許是一種心理需求,兒童的這種需求尤為強烈。在習作中,學生有的長于遣詞造句;有的結構完整、條理清晰;有的立意新穎……點評習作時,教師應該慧眼識英才,給學生一份贊許。只要能運用平時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句,且用得準確,就要找出可圈可點的地方。因為在自己的習作佳句被老師發現并加以贊賞時,學生就會產生較強的成就感,這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極易升華為寫作的動力,進而引領他們漸入佳境,最終萌發出智慧之花,從而寫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有位學生在習作中寫道:“他深感意外,一下子站了起來,瞪大了雙眼,大聲說道……”我給的點評是:“‘深感意外’這個詞用得十分精彩,生動描寫出了人物內心感受,意外的外在表現也描述得惟妙惟肖!”他看了批語后,一種難以言表的興奮躍上眉頭,以后的幾次習作中,這個學生都特別注意細節的細膩描寫,而且習作勁頭更足了。

一個學生在習作中這樣描述她的小弟弟:“小弟弟很調皮,一分鐘也坐不住,媽媽經常笑著說他是‘猴子屁股――坐不住’?!迸臅r,我給了這樣的點評:“恰當地引用了歇后語,形象地寫出了小弟弟活潑好動的特點,你是有心的孩子!”并且在集體評講時,表揚了她,后來一段時間,歇后語和俗語的運用,竟然成了學生習作的“時尚”追求。

二、 小處有洞天――賞真實細膩之處,評出細微

“內容具體,抒發真情實感”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習作訓練的重點目標,只有留心觀察,用心感悟,才能真實地再現生活。對于學生習作中的真實細膩之處,教師應該大加贊賞,鼓勵學生在細微之處,求得習作的精彩。

一個學生描寫自己巧遇一只大狗,非??謶郑骸按蠊芬豢匆娢?,馬上把它的前腿趴下,連脖子上的毛都豎了起來,嚇得我一動不敢動,腿直打顫。我盯著它,它也盯著我,眼睛瞪得像銅鈴,鼻子上的肉都皺成了一團,似乎要把我一口吞下。突然,那狗咧著嘴朝我走來……”我的評價是:“你是個用心觀察生活的孩子!通過細致的描寫,用‘趴、豎、盯、皺、咧’等一系列動詞,活靈活現地寫出了大狗的兇惡。同時,把自己的內心恐懼描寫得細致而有趣。”這樣的評價,使學生明白,想把文章寫生動,必須注意細節描寫,而抓住動作和心理無疑是妙招。

一個學生這樣描述了他眼中的“冬天的田野”:“田野里的樹木光禿禿的,沒有了夏日的郁郁蔥蔥,顯得十分蒼涼。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在田野上,到處一片白茫茫。小麥裹著雪棉被,暖暖地睡起了覺。不時有小汽車和大客車從田野邊的公路上開過,都沒有吵醒它們。孩子們卻不怕冷,一到星期天,我們來到田野里,在小河邊溜冰,在雪地里追逐……”我對他這一片段做了這樣的評價:“你有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在你的筆下,冬天的田野是與眾不同的,蒼涼,卻給小麥帶來了溫暖;冷清,卻給孩子帶來了歡樂!小麥在你的筆下,也有了生命!”首先贊賞其善于觀察,再點出描寫細膩精彩之處,讓學生能夠感受教師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點評,從而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細心的呵護。

三、 潤物細無聲――賞獨特新鮮之處,評出靈性

我們應該欣賞學生有個性的表達,讓習作評價如春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做到引之有效,啟迪學生的智慧,誘發學生習作的“靈性”。

一位學生這樣描寫兒童節的場面:“六一兒童節到了,我們班開了聯歡會,同學們帶來了很多好吃的,表演了許多精彩的節目,尤其是××同學,表演時一邊放聲高歌,一邊不停地蹦跳,還時不時甩一甩頭發,那樣子真像個瘋丫頭!大家都被她感染了,一起跟著音樂跳了起來,全都像瘋了一樣,玩得可開心了!”文中的“瘋丫頭”“瘋了”看起來是貶義詞,用在這里卻能突出表現同學們的興奮之情,語言很生活化。因此,我給出評價:“‘瘋’中有樂!‘瘋’中有情!‘瘋’中有幸福!有時候‘瘋’一次又何妨?”

一位學生這樣描述她在做“雞蛋能否浮起來”實驗時的感受:“……我又放了兩勺鹽,攪了幾下,可雞蛋還是紋絲不動,像一個貪睡的懶漢,不肯起來呢!我又氣又急,沖著雞蛋說‘雞蛋呀雞蛋,你都快變成腌雞蛋了!’我一狠心,拿起鹽包,把鹽全部倒了進去,拿起筷子一陣胡攪,然后目不轉睛地盯著雞蛋。終于,雞蛋慢悠悠地浮了上來,只露出一點腦袋,好像為自己的貪睡而害羞呢!”我的評價是:“真實的心理感受,充滿了童真童趣,不同的人因

口語交際

為實驗狀況不同,感受也是不同的,你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欣賞你的與眾不同的做法和感受!”

四、 真情溢課堂――賞點滴進步之處,評出熱情

每一個學生都是發展中的生命個體,他們的智力、知識、能力都有差異,因此,在評價習作作品時,我們應該減少橫向比較,著眼于學生的縱向比較,無論是在習作內容、語言表達上,還是在格式、書寫方面,只要有點滴進步,都應給予熱情的贊揚,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進行評價點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盼望下一次更進一步。以下是我對不同層次的幾個學生習作的總評:

“讀你的習作真是一種心曠神怡的享受!這篇作品用詞準確生動,抓住了比賽過程中的精彩之處,寫出了運動員細微的表現。文章總結耐人尋味,尤其精彩!相信不久的將來,你會成為一名出色的作家!”

“我欣喜地看到了你的進步,寫字工整多了,文章更加通順,寫出了媽媽的外貌、性格,以及她對你的關懷,外貌描寫形象,關懷的小事也寫得很生動,讓我很感動。媽媽這樣關心你,相信你會更上進,不會讓她失望的!”

“老師發現你的習作進步了,能把學騎自行車的過程寫得清清楚楚,還能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呢!真是好樣的!相信你會不斷進步!”

篇7

關鍵詞 課堂管理 優化尊重 寬容 激勵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的意識首先是教師的形象和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感染。教學信息和知識除了靠教師有聲語言傳遞外,還要通過各種各樣的非語言因素輔助完成。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管理中,針對每個學生和特定的課堂環境應采取靈活多樣的管理方法。那么,在新課標下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避免一些弊端,優化課堂管理呢 對此,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做法。

1.走動暗示法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會有意無意地把注意力轉向其它方面,例如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講閑話等等 面對這種情況,我就邊講課邊走動。當走到這個學生跟前時,就多站一會兒。這樣,學生就會意識到應該注意聽講,積極思考問題。

2.眼神暗示法

運用眼神提醒課堂管理是一個簡潔明了的好方法。我經常用自信、贊許、期待、鞭策、慈祥的眼神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和交融。上課時,我時刻注意學生的反應 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眼神。或是鼓勵、或是提醒、或是關懷 讓學生領會自己的眼神。如果某個學生在上課時講閑話或做小動作,我就用自己嚴肅的目光或嚴肅的表情示意他,使其意識到自己未專心聽講,對犯錯誤的學生而言, 眼神比語言更具“殺傷力”和“影響力”。假如我用一些與教學內容本身無關的指令性語言或訓誡性語言來糾正學生的行為,如“Don t look out of the window?選”“Don t talk in class?選” “Don t make any noise?選” “Be quiet please?選” “Listen carefully?選”等等,雖然也能達到順利組織課堂教學的目的,但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如打斷教學思路,影響授課時間,引起其它同學注意力分散,影響課堂氣氛和授課效果等等。

3.姓名造句暗示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上課時,如發現有的同學在低頭看其它書籍或做其它學科作業,我就抓住時機,運用這個學生的“大名”作主語造句或創設情景。例如,有一次,我正在教學be interested in 這個詞組,發現一個學生正在埋頭看小說,我就造了這樣一個句子,Zhang Hua likes reading very much. He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novels especially detective stories. 這位學生聽到之后,臉紅了,意識到自己錯了,馬上把小說放了進去,專心聽課了。眼神里面流露出感激之情。這樣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增加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又可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真可謂妙趣橫生,一箭雙雕。

4.拍撫暗示法

有時個別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或者打起盹來,我就邊講課邊輕輕拍拍這個同學的肩或撫摸一下他的頭 促使他清醒過來。

5.變音暗示法

在課堂上,教師聲情并茂,講做結合必然會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注意和加深印象。教師在教學中語速的快慢和音量的高低要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來確定。當發現有的同學走神時,我結合表情示意,或放慢?穴加快?雪語速,或突然停頓一兩秒鐘,或提高音量以示意注意力分散的同學“回心轉意”。 6.課前暗示法

有的同學自控能力相對較差,活潑好動,聽課效果差。對這樣的學生,我就經常在課前給他兩三個問題并明確告訴他,老師上課時要提問他,讓他聽課注意力要集中。

7.贊揚法

對學生而言,贊揚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這些祖國的花朵不能健康成長。然而我們一些老師動不動就對學生亂起批評的寒風,這無疑會事倍功半。上課前,我總要微笑著對學生們說一句表揚的話,如“Good kids you look great today?選”學生們聽到老師的贊揚,表現好的學生就更好,還在調皮游戲的也不好意思地坐好了。上課時,如果在課堂上有人搗蛋搞惡作劇時,我不說“You stand up?選 Bad boy?選/Stop talking?選/Shut up?選”等一些話語,而是幽默風趣地說:“You have a good sense of humor.”讓學生思考自己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這時候學生會特別感激老師,因為老師沒有讓他丟臉 而是讓他自己去反省,維護了他的自尊心。

8.行為感化法

有一次,有位調皮的男學生上課遲到了10分鐘,走進教室時嘴里還含著口香糖,當他看到我時,就“呸”的一聲把口香糖吐在了地上。我沒有批評他,一邊講課一邊用餐巾紙把口香糖撿起來 扔到垃圾桶里。那以后 那個學生再也沒有遲到 看到垃圾還主動撿起來?!安徽f破”,不直接批評的體態語,是一種理解、信任、尊重、寬容、期待 更是一種愛心。既維護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又感化教育了學生。

9.興趣調節法

在教學中,當發現學生疲倦時,我就結合授課的實際內容,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東西,讓學生唱一唱,動一動。當發現多數學生已掌握教學內容,表現出注意力渙散、漫不經心時,我就加快節奏,增加密度或組織競賽,開展猜謎語,做游戲或進行表演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使學生在聽課時能保持興奮的狀態。

總之, 犯錯誤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假如我們采取諷刺、挖苦或體罰(或變相體罰)等粗暴手段來進行管理,則會傷害被訓斥的學生的自尊心, 甚至可能激發師生之間的矛盾, 造成嚴重后果。在課堂上個別學生犯錯誤,應針對個別學生進行管理, 不要面向全班同學, 不要中斷正常的教學過程, 從而消除管理中“一人害病, 全班吃藥”的弊端, 更有效地提高課堂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在大多數學生渾然不覺的情況下巧妙地處理個別學生的問題, 組織好課堂教學, 并能將尊重、愛護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較好地結合起來。 德國著名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以尊重、信任、寬容、激勵為原則, 順應時代要求, 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為出發點, 按照學生成長的規律, 順應學生心理的成熟過程,尊重個性, 用愛去包容他們, 激勵他們主動成長, 走向成功。

參考書目:

篇8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肢體語言 趣味性 教學效果

所謂肢體語言,是指交流雙方通過面部表情、眼神、手勢動作等非語言形式傳達出某種語言信息,使對方更加形象化地理解和記憶相關內容。構成肢體語言體系的成分十分豐富,教師在運用肢體語言過程中將會切身感受到教學的便捷性,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還應加強肢體語言的應用意識。從語言學習的本質來看,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十分必要,它既能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又是提升英語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通過創新語言信息的傳遞方式,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的嘗試一直在進行,但還未形成統一的、明確的意識,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和實踐。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的重要意義

小學英語學習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對其未來的英語學習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發揮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輔助作用。一般來看,肢體語言的運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肢體語言能夠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具象化。眾所周知,語言教學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單純的講解難以使學生真正理解和吸收,這就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化抽象為具體,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生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還不完全具備理解抽象問題的能力,往往需要輔手段幫助其理解。肢體語言以其趣味性、形象性受到了學生的歡迎,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2.肢體語言的運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英語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能夠營造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從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主動參與師生交流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不斷創新和豐富肢體語言的運用及表現形式,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運用肢體語言能夠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保證教學反饋的持續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肯定的贊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當學生面臨學習難題而產生畏難情緒時,教師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能夠幫助學生恢復信心。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肢體語言的運用策略

1.運用表情語言,發揮激勵作用。英語教師善于運用自身的表情語言是進行肢體語言教學的前提,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適時地運用面部表情,或微笑、或嚴肅,以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為主,營造健康向上、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My classroom ”時,教師首先教小學生朗誦課文中的單詞,當學生基本熟悉了課本中的單詞和句型后,再安排學生上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教室,要求以本課文的核心句型“We have a new classroom.Let’s…”進行造句。當學生在講述中引用了精彩詞匯和句型時,教師及時給予點頭贊許的表情,當學生緊張出錯時,教師及時給予微笑的鼓勵。

2.運用手勢語言,增強教學感染力。眾所周知,很多著名的演說家在發表演講時都善于利用手勢調動聽眾的情緒,營造激動人心的氛圍,這種規律同樣適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例如在誦讀單詞和課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做出某種手勢,通過手勢還可增強知識內容的記憶。又如學習“What is this?”內容時,教師可隨機指出教室中的任何一個物體,然后讓學生寫出這些物體的英文單詞。實踐證明,教師運用手勢語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3.運用歌曲語言,提升教學趣味性。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決定了其傾向于接受充滿趣味性的學習內容,為此,教師在運用肢體語言時可引入歌曲,使學生在唱歌過程中配上簡單的動作,增強記憶力。如果沒有現成的歌曲資源,教師還可現場編曲。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My friends”時,教師將傳統歌曲《找朋友》翻譯成英文版,讓學生翻唱,并且編排一套簡單的動作,如“手拉手、相互抱抱等”,以此使學生感受到“My friends”的真正含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肢體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激發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隨著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肢體語言教學擁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刻。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進一步轉變傳統教學思維,嘗試使用肢體語言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其次,教師還要把握好肢體語言教學的度,切不可因噎廢食。另外,為了不斷強化肢體語言教學的效果,師生之間應建立更加和諧的互動關系。

參考文獻:

[1]姜振勇.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 (21):61-62.

篇9

一、引導學生區別文體,樹立分類閱讀的意識

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一般意義上的讀有相同之處,但存在著本質的區別,一般意義上的讀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內容,學生只要能夠讀懂課文的內容就可以了,但是課外閱讀中的閱讀,肩負著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任務,也就要求在閱讀中對文章的理解又多了一層意義,不僅要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意義,而且還要了解有關語言的知識和表現形式。如作者是如何煉字、遣詞、造句的,是如何安排篇章結構、布局謀篇的;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以及文章的審美價值以及對文章的形式和語言形式的理解。

課外閱讀材料隨意性大,個體性強,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各種各類材料都可能涉及,而對不同的閱讀材料可能要用到不同的閱讀方法,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區分不同的閱讀材料,有些只要理解一下文章意義的,比如故事性的文章,就沒有必要花時間去精讀、品讀,浪費寶貴的時間而得不到效果;有些文章如文學性較強的,不僅要了解意思,還要理解文中的表現形式,作者的表達方式和品讀文中意義,達到語言積累和運用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識別各種文體的區別、各種文體表現形式和結構,幫助學生樹立針對各種文體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的意識,從而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效率。

二、選擇運用合適的方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學生未必會“犧牲”玩游戲的時間來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是因為他認為玩游戲很有趣,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快樂,如果讓他們體會到閱讀同樣能給他帶來快樂甚至比玩游戲還有趣的話,他們的課余時間自然會用來閱讀。所以興趣驅動是任何學科的最大動力,激發興趣的方法很多,筆者認為調動學生好奇心和滿足其成就感兩方面最為重要。

好奇心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應在課堂上創設情景,調動學生好奇心,激發他們尋求答案的欲望,讓好奇心牽引他們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向同學們推薦讀物時先講一個書中驚奇的故事,然后留下懸念,吊吊學生們的胃口,告訴他們故事來自于哪本讀物,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答案,或者從學生具體寫作時無從下手的問題開始,引用讀物中作者精彩的作品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達到調動他們去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

老師教到成績好的班級便會很喜歡,是因為老師從這個班級優秀成績中得到了滿足感和成就感。學生如果能從閱讀中得到成就感,讓他們從內心感覺到通過課外閱讀可以在班上或同學之間尋求到成就感,內心得到滿足,他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同樣也就提高了。教師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上為他們創造表現、展示課外閱讀成就的機會,滿足其成就感,比如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上臺演講自己課外閱讀的收獲、展示自己課外閱讀中摘抄的經典句段或者是展示自己剪貼的各類報刊雜志上的語言和圖片,使學生利于把自己的所得表現出來,教師加以激勵的評價及對課外閱讀積極的同學加以表揚,這樣既能滿足積極參與閱讀者的成就感,促使其以更大的興趣去閱讀,也有利于激發其他同學閱讀的進取心,爭取下次也能有精彩的表現。

三、反饋效果、交流經驗,逐步營造閱讀風氣

課外閱讀隨意性大,個體性強,受控因素小,效果反饋和經驗交流也就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能收到實效。因此,利用各種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能有效地檢查課外閱讀情況、展示、鞏固學生所得成果,又能起到交流閱讀經驗和心得、激勵其他同學的作用,并能逐步營造出一種良好的閱讀風氣。

篇10

一、引導學生“說”

教學是雙邊活動,主客體性質有時會發生變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談出自己的理解,可達到師生雙邊交流的效果。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思維的反應和結果,出色的語言表達建立在縝密的思考和廣博的知識體系上。能夠快速回答問題的學生,其思維敏捷、注意力集中,而且具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他們較好地配合了教師的課堂教學,甚至可使全班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經驗豐富的教師常把課堂上適時的提問、質疑,置于一個教學過程的節點上,學生通過思索尋求答案時已推進了教學內容。因此,在分析解決問題、探索新思路方面,教師應以學生的發言活動為主,引導其發散性思維的活躍,在各抒己見過程中,達到即求同又求異,尤其語文學習中經常是見仁見智,思路開闊。

二、“說”在作文中

對作文教學來說,“說”在兩個方面有著其重要作用。

1.口頭作文,這是一種具有書面語特點和要求的口頭語形式,是語言訓練的最高級,適時進行一些口頭作文練習,可有益知識的學習積累和遣詞造句的錘煉,因而也直接把課外知識的學習和課堂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很難想像,一個腹中空空的人會臨場發揮自如。

而要使口頭作文內容豐富多彩、充實精美,就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李白能夠出口成章,曹植能夠七步作詩,與其豐厚的知識積累不無關系。但是做到這一點,需要注意兩點,首先要抱著學習增長見識的態度去讀書,而不僅僅是消遣娛樂。其次是對生活多觀察、多思考,取材于現實生活的文章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而缺乏生活的知識或者漠視生活的態度,只能讓人感到是溫室培育的花朵,經不起推敲。

2.可供寫作的素材和題目類型很多,并不一定都拿來逐一寫成文章,尤其是應考的學生沒有大量的時間去寫作,就可以采用說開題目的方式,同樣可以做到有備無患,解開文章主題或構思出新穎不落俗套的寫法、設計與眾不同的論述方式、巧妙安排結尾等都可以在寫作之前的說中進行,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對題目的認識和思考,集思廣益,互相啟發,甚至可突破自己常規寫作模式,達到快速構思作文的目的。

我曾鼓勵畢業班的學生采用這種“說”的方式來進行作文前的準備,如課間十分鐘的閑聊和宿舍晚上睡覺前的“臥談”均可利用來解作文題,學生反映思路比獨自構思開闊多了,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找到恰當的正確的主旨。這種形式更適合一些開放式的題目,如“路”“選擇”“橋”“有感于……”等等。

三、“說”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說”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現代小學生需要的是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因而演講、辯論、小組討論等“說”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課前精心準備充足的資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他們說的積極性。

同時,這也是練習學生在眾人面前說話的好機會,據統計,世界上97%的人最害怕的事情不是原子彈,而是當眾說話,連著名的演說家林肯也是如此。但是經過有意識的鍛煉,很多人能夠流利自如地當眾表達,而這種鍛煉,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學校課堂上進行,尤其是走向社會以后第一關就是求職面試,這是人心理素質的較量,一些成績好但是不善于言辭表達的學生常常會錯失良機,勝出者往往靠的是勇氣和口才。

在辯論中,諸多“好酒是否怕巷子深”“順境和逆境哪個更出人才”“文憑和機遇哪個更重要”這一類的選題,常常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激烈的競爭中,一些平時不善表達的學生也積極投入其中,在辯論中練出了口才,練出了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