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蓮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20 15:18: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蓮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愛到分才顯珍貴,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擁有。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實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貴的。
2、愛一個人不是擁有他,只要在遠方默默地注視他,也就心滿意足。
3、別說你最愛的是誰,人生還很長,誰也無法預知明天,也許你的真愛還在下一秒等著你。
4、當愛情不在的時候,請對他說聲祝福,畢竟,曾經愛過。
5、該給的我都給了,我都舍得,除了讓你知道我心如刀割。
6、結束以后別告訴他我恨你,因為,愛情是兩個人的事,錯過了大家都有責任。
7、離開以后想到的定是落寞的畫面,但請你忘記它。一個人總要有個新的開始,別讓過去把你栓在悲哀的殿堂。
8、你走了,帶著我全部的愛走了,只是一句分手。我忍著眼淚看著你的背影,好想最后在抱你一次,好想在對你說一次“我愛你”。
9、寧愿笑著流淚,也不哭著說后悔。
10、如果你愛他,請你抓住他,如果你不愛他,請你放手,讓他去愛別人。
11、不要再折磨我,我的心已被割破,流盡的不是血,是愛你的錯。
12、不要走,請逗留,不要再讓我心痛,難道你認為傷我還不夠?
13、當他不愛你的時候,無論過去他是否愛過后來卻忘了,()又或者是否是從未愛過。當你無法成為他心里的那個人的時候,他的心便不會記得你。
14、當想你成為一種習慣,我的心里早已寫滿你的名字,對不起,我忘不了你的一切,只因我太愛你。
15、分手后的療傷,不是去尋找另一個伴侶,越是那樣,會越清晰的了解,心中有一個人的位置是無論如何也替代不了的。
16、既然失戀,就必須死心,斷線而去的風箏是不可能追回來的。
篇2
關聯數據的出現使得語義網發展取得了實質上的突破,被W3C推薦為語義網的“最佳實踐”,得到各個
>> 基于關聯數據的知識組織研究 基于關聯數據的知識發現技術述評 基于關聯數據的機構知識庫聯盟構建研究 基于關聯數據的政府數據 基于關聯數據視角的語義網教育研究 基于專利引文的農業知識轉移研究現狀 基于本體的農業知識建模研究 應用關聯數據技術的知識集成方法探討 基于delphi7.0的excel關聯數據整合的設計與應用 基于關聯數據的圖書館信息聚合研究 基于關聯數據的圖書館創新服務研究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和共詞分析的國內關聯數據研究 基于關聯數據的語義數字檔案館框架設計研究 基于關聯數據云的專題海圖及航行指南設計 基于關聯數據的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分析 基于關聯數據的藏學文獻資源方法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農業知識培訓平臺開發 關聯數據的動態鏈接維護研究 軟件工程關聯數據的自動構建 PLE編碼在關聯數據挖掘中的應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Baker T, Keizer J. Linked data for fighting global hunger: Experiences in setting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EB/OL].[2012-02-11].http:///content/pdf/10.1007%2F978-1-4419-7665-9_9.
[3] Liang A C, Lauser B, Sini M, et al. From AGROVOC to the Agricultural Ontology Service/Concept Server: An OWL model for creating ontologies in the agricultural domain[EB/OL].[2012-02-11].http:///Vol-216/submission_31.pdf.
[4] Caracciolo C, Stellato A, Rajbahndari S, et al.Thesaurus maintenance, alignment and publication as linked data: the AGROVOC use ca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adata, Semantics and Ontologies, 2012, 7(1): 65-75.
[5] Soergel D, Lauser B, Liang A, et al. Reengineering thesauri for new applications: The AGROVOC example[EB/OL].[2012-02-11]. ftp:///docrep/fao/008/af234e/af234e00.pdf.
[6] Morshed A, Caracciolo C, Johannsen G, et al. Thesaurus alignment for linked data publishing[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blin Core and Metadata Applications,2011: 37-46.
[7] Sini M, Rajbhandari S, Singh J, et al. Smart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The example of the AGROVOC Concept Server and Agropedia[EB/OL].[2012-02-11].http:///15620/1/al057e00.pdf.
[8] Fogarolli A, Brickley D, Anibaldi S, et al. AGRIS-From a Bibliographical Database to a Web Data Service 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formation[J].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Worldwide, 2011, 4(1): 10-15.
[9] Jaques Y, Anibaldi S, Celli F, et al. Proof and Trust in the OpenAGRIS Implementation[EB/OL].[2012-02-11].http:///pubs/article/download/3665/1888.
[10] Bizer C, Heath T, Idehen K, et al. Linked data on the web (LDOW2008)[C]//Proceeding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New York: ACM, 2008: 1265-1266.
篇3
導入信息化管理是企業管理創新的第一步
作為企業信息化來講,雖然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就有企業開始導入,但中國企業包括家具企業在內,這條路還需要走很長。海爾集團的張瑞敏在沃頓全球校友論壇上演講時說,中國企業ERP不能成功的有93%。也就是說可以做到ERP的企業只有7%,而這7%還不一定能夠成功。很多企業都應該做ERP,但為什么如此多的企業做ERP又不成功呢?原因就是這些企業還沒有做到以用戶為中心,就要求做信息化,著陸點都沒找到,當然做不成功了。很多企業之所有盲目上ERP,就像把油放在水面上一樣。油水是分離的,它們無法融合為一體。如果把業務比喻為水的話,ERP不應該是表面光光的油,而是滴滴濃香的酒,只有這樣,才越做越有味道。
就拿東方智上海三分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智)在為名門家具企業(化名)導入ERP系統來說,當時也費了很多周折,經過一年多的不斷改善,現在慢慢地好起來了。比如說庫存問題,東方智在為名門家具企業導入信息化流程時庫存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現在已經做到了零庫存下的信息化?,F在名門家具企業雖然沒有庫存,但是用戶要貨的話,馬上可以送過去,用戶不要就不會形成庫存,實際上就是全流程的再造。比如研發,今天研發的產品必須是六個月后用戶的需要。市場人員也應該了解到用戶的需求,企業的產品一定不會形成庫存的。
這也是中國家具企業面臨的很多問題,比如說正常情況下家具企業的庫存周圍天數是75天,而東方智幫助名門家具企業導入ERP之后,其在2009年初的庫存周圍天數已經變為30天。盡管在這個過程中,名門家具企業遭受不少痛苦,其銷售在這個過程中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但大家咬著牙做了之后,把企業全流程的信息化都做起來了。名門家具企業也就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讓自己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現在很多家具企業基本上是賣庫存,而名門家具企業已經開始賣服務了,它是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做的。這就實現了企業生產出來的家具產品不是放在倉庫里,而是哪個賣場需要。哪個用戶已經定了,所以在企業生產線上生產的產品就是用戶已經要了的產品。而不是像很多企業為倉庫采購、為倉庫銷售,這是個非常大的挑戰,名門家具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從這里切入,就是以用戶為中心做的。
以客戶為中心是使自己成為信息化的企業之關鍵
“企業的信息化”就是以企業為中心滿足用戶的需求,而“信息化的企業”則是把企業放到全國用戶需求的鏈條中去,企業只是這個鏈條中的一環,應該更快地在這個鏈條中進行運轉。這就要求企業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著客戶來展開,一切工作都以滿足客戶需求為中心。美國的安德森在《長尾理論》里說:“在信息化時代每個企業應該是低成本提供高質量產品,高質量地幫助用戶找到他們需要的產品?!比绾蔚统杀咎峁┧械漠a品,不是家具企業現在的大規模制造,而應該是大規模定制。因為大規模制作用戶定制的產品一定可以做到低成本。正如長尾理論說的不是80/20原則,而是所有型號的家具產品都已經被用戶預定,因而企業可以實現零庫存。使資金獲得最大化的發揮其作用。當然,這對于中國絕大多數的家具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高質量地幫助用戶找到他們需要的家具產品,現在家具用戶就算足不出戶,面對的也不是只有一個企業,而是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家具企業,這就要求企業所提供的家具產品必須要有競爭力。這對于中國家具企業來講,從現在開始,通過金融危機來轉型是非常大的挑戰,也是非常好的機會。
東方智在為名門家具企業導入信息化管理時,采用了虛實網相結合的方法一所謂虛網就是互聯網;所謂實網就是地面服務。即用戶在互聯網上點擊購買之后,營銷From EMKT 部門、物流部門等服務要結合跟上,在第一時間把貨送到。因為中國實在太大,所以東方智建議名門家具企業學習快遞公司,從市區到市郊再到縣一點一點地往下鋪,這個網絡深入下去非常困難,但市場潛力非常大,比如名門家具在浙江嘉興二區二縣三市(南湖區、秀洲區、嘉善縣、海鹽縣、海寧市、平湖市、桐鄉市)地區建立了近10個服務站之后,僅嘉興一個地區從年初到現在銷售已經突破1000萬元(名門家具2008年在嘉興區域的銷售額是300多萬元)。
相匹配的組織結構是信息化管理成功的保證
因為信息化的企業各個部門都要面對客戶,所以要打破各部門間的壁壘,讓大家共同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
篇4
關鍵詞:比較句識別;文本分類;中文比較模式庫;類序列規則;關聯特征詞表
中圖分類號:TP391
0引言
比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種表達方式,通過對兩個事物的比較,可以判斷出同類產品間的異同和優劣。尤其是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博客、微博、日志、社會網絡、論壇等新型網絡元素迅速興起,網絡信息更加個性化和專業化。這些信息中不乏對各種新事物、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新觀點、新藝術等進行評論和比較的主觀性信息,對這些主觀信息的比較關系進行研究,分析同類產品的異同和優劣,可以對觀點挖掘、信息推薦等應用提供重要的依據。從海量的評論信息中準確地識別比較句是研究比較關系的前提工作。
在國內對中文比較句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語言學領域,包括比較的范疇、典型的比較句式、比較的語義以及比較的共時和歷時研究等。劉焱[1]在“除去特定語境影響的前提下,看一個句子在形式上是否具有比較句的結構特點、在功能上是否表達了比較意義”這一思想指導下,指出比較范疇應該是一種“語義—句法”范疇。車競[2]從詞匯短語角度研究了比較句的語義和句法的角度分析,討論了比較句的分級和等級的度量。尚平[3]認為漢語比較句的研究不僅需要堅持語義同句法形式的結合,更要追求簡潔明晰的分類結果。龐倩[4]從結構和功能上分析了等比句和差比句兩種句式的基本特點。語言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對比較關系的挖掘有著指導意義,但并不能直接運用到計算機的自動挖掘上來。
最早用計算機進行比較句識別的是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Jindal等[5],他們采用模式發現和監督學習的方法對英文比較句的識別進行了研究,達到了79%的準確率和81%的召回率。后來他們又用標簽序列規則[6]作為特征對比較句中的比較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北京大學黃小江等[7]使用支持向量機(SupportVectorMachine,SVM)分類器和類序列規則挖掘的方法對中文比較句進行識別。Yang等[8]從韓語文檔中提取比較詞匯作為關鍵詞特征利用機器學習技術識別比較句。大連理工大學的宋銳等[9]通過構建中文比較模式庫和條件隨機域模型結合的方法進行比較句識別和比較關系抽??;黃高輝等[10]采用基于條件隨機場(ConditionalRandomField,CRF)的算法進行比較句的識別和關系抽?。焕罱ㄜ奫11]利用熵值平衡算法提取句中的統計特征和序列特征進行比較句識別。實驗結果表明,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識別中文比較句,但是準確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本文通過分析比較句的結構特征,利用關聯規則挖掘算法的原理建立關聯特征詞表,并結合規則征詞的關聯方向,建立了規則與特征詞表之間的有向聯系進行中文比較句的識別。實驗結果表明,基于關聯特征詞表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識別中文比較句。
1比較句研究問題分析
比較句識別實際上就是判斷一個句子是比較句還是非比較句的過程,從本質上講屬于一個文本分類問題。準確識別比較句的關鍵是找到一種能夠區分比較句和非比較句特征的方法。從語言特征上看,比較句與非比較句之間在詞匯和語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使得傳統的文本分類計數和序列模式匹配方法用于比較句的識別成為可能。在英文比較句中,由于比較詞特征比較明顯,一般是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或最高級形式,所以對英文比較句進行識別時,在語料預處理階段,使用英文特有的詞性標注工具,能夠很好地分析出具有比較意義的形容詞與副詞等有效特征詞。而中文比較句表達方式中不具有比較級或最高級的形態,往往普通的詞語、成語以及諺語等信息就可以表達多個事物之間比較的含義,格式上也靈活多變,給準確地識別比較句帶來了很大困難。
1.1中文比較句式分析
從語義上分析,中文比較句描述的是同一類事物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實體在同一個屬性上的比較。在語言學領域認為一句完整的比較句通常包含四個基本要素[2]:比較主體、比較客體、比較屬性和比較結果。如例句:
1)諾基亞N8的屏幕不如iPhone的好。
篇5
關鍵詞:關聯規則; 數據挖掘; 診斷和治療信息; ARFDW
中圖分類號: TN911.7?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19?0124?03
數據挖掘從20世紀80年代提出到現在,不過短短20多年的時間,但其應用已非常廣泛,不僅用于科研領域,在商業領域的應用也毫不遜色,尤其是用于銀行、電信、保險、交通、零售(如超級市場)等領域。數據挖掘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也有著廣泛的前景。在醫學領域存在著大量的數據,包括病人病史、診斷、檢驗、和治療的臨床信息,藥品管理信息,醫院管理信息等。數據挖掘應用到醫學領域,對醫學數據進行分析,提取隱含的有價值的信息能夠促進醫院管理者作出明智決策、醫生對病人的正確診斷和治療。這對促進人類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質量都有積極的意義。
1 基于關聯規則數據挖掘技術分析
1.1 數據挖掘概述
1.1.1 數據挖掘的定義
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的有用信息和知識的過程。這個定義包含幾層含義,數據源必須是真實的、大量的、含噪聲的;發現的是用戶感興趣的知識;發現的知識要可接受、可理解、可運用;并不要求發現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知識,僅需支持特定的發現問題。
1.1.2 數據挖掘的過程
數據挖掘過程一般需要經歷數據準備、數據開采、結果表述和解釋三個主要步驟。
(1)數據準備。數據準備是數據挖掘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數據準備是否做好將直接影響到數據挖掘的效率、準確度以及最終模式的有效性。這個階段又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個子步驟:數據集成、數據選擇、數據預處理。
(2)數據開采。數據開采階段選定某個特定的數據挖掘算法(如關聯規則、分類、回歸、聚類等算法),用于搜索數據中的模式。這是數據挖掘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技術難點。
(3)結果表述和解釋。根據最終用戶的決策目的,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分析,把最有價值的信息區分出來,并且通過決策支持工具提交給決策者。因此,這一步驟的任務不僅是把結果表達出來,還要對信息進行過濾處理。如果不能令決策者滿意,需要重復以上的數據挖掘過程。
1.2 關聯規則概述
給定一個事務(交易)數據庫,人們往往希望發現事務中的關聯事實,即事務中一些項目的出現必定隱含著同次事務中其他項目的出現,這是關聯規則的一個簡單的描述。
設[I={t1,t2,…,tm}]是由[m]個不同項目組成的集合,[D]是交易數據庫(交易數據庫又稱事務數據庫),其中每一個交易或事務[T]是[I]中一些項目的集合,即[T?][I。]每一個交易或事務[T]都與一個惟一的標識符TID相聯。對于項目集[X?I,]如果[X?T,]則交易或事務[T]支持[X。]如果[X]中有[k]個項目,則又稱[X]為[k?]項目集,或[X]的長度為[k。]
關聯規則是指形式如下的一種數據隱含關系:[X?][Y,]其中[X?I,][Y?I,]且[X?Y=?。]
關聯規則挖掘的任務是:在給定的交易或事務數據庫[D]中,發現[D]中所有的頻繁關聯規則。所謂頻繁關聯規則是指這些規則的支持度、置信度分別不低于用戶給定的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
2 ARFDW系統設計與實現
2.1 ARFDW系統框架需求分析
作為通用的數據挖掘框架,ARFDW要提供對不同操作系統、不同處理平臺的支持;對異構數據源的支持;支持多樣化、可插拔、可組合的數據轉換功能;提供統一的管理和調度功能;處理程序的繼承和開放性;要有清晰的框架處理層次以及對元數據的管理等。下面對框架的關鍵需求進行描述。
2.1.1 建立挖掘主題
系統應該支持挖掘主題的建立。在對被挖掘對象進行充分分析并確定挖掘主題及數據來源后,系統能夠通過挖掘主題配置工具來創建挖掘主題及關聯維度,并生成相應數據庫表及數據記錄映射對象。
2.1.2 異構數據源數據抽取
作為通用框架,系統應該支持盡可能多的異構數據源,異構數據源包括不同廠商、不同版本的數據庫,不同格式的文本等。如ODBC 數據源、(非ODBC)各種關系型數據庫數據源、應用數據、電子商務數據、各種文件格式中數據等;同時提供通用數據訪問接口:該接口能夠跨平臺、網絡訪問數據,支持在不同類型數據源間建立連接,通過它可以屏蔽各種數據源之間的差異,為后序工作提供一個統一的數據視圖。
2.1.3 建立轉換規則
由于業務系統的開發一般會有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這就造成同一種數據在業務系統中可能會有多種完全不同的存儲格式。這就要求ETL工具必須對抽取到的數據能進行靈活的計算、合并、拆分等轉換操作,系統要能夠不斷地以插件形式添加轉換節點的種類,就可以不斷地增強ETL工具的功能,以應付各種各樣的數據不一致的問題。
2.1.4 執行定時任務
針對數據源的多樣性和可變性,ETL通過對從數據源到目標數據倉庫間的映射規則進行元數據級別上的建模,使得整個抽取、轉換、裝載過程在元數據驅動下能完全自動調度執行,同時也便于維護和擴展。
2.2 ARFDW總體框架設計
ARFDW系統架構模型如圖1所示。首先,對被挖掘對象進行充分分析,確定挖掘主題及數據來源,通過挖掘主題配置工具創建挖掘主題及關聯維度,并生成相應數據庫表及數據記錄映射對象;其次,通過數據源配置工具對等待抽取的數據源數據的相關連接格式參數進行配置,數據源配置好后系統會將輸入的數據通過數據對象化工具轉換為統一的XML描述數據格式,并根據映射在基礎數據庫中創建數據保存表記錄;再次,通過轉換任務元數據配置工具生成數據轉換規則及對應目標主題,該部分實現需要用到功能節點以及設定任務中各個功能節點的執行流程。配置好的任務將在任務列表中列出,可以手動執行,也可以通過總控調度配置自動執行。數據經過ETL處理后會加載到挖掘庫對應的主題中去。最后,通過基于關聯規則的挖掘算法對目標數據進行挖掘,并將條件的規則保存到規則庫。
2.3 ARFDW框架實現
整個系統框架結構按照分層設計、實現?,F對關鍵層的實現進行逐一描述。
數據持久層采用Hibernate,負責存儲、更新、刪除數據庫記錄等。Hibernate是一個用來處理O/R Mapping的持久層框架。技術本質上是一個提供數據庫服務的中間件,該中間件屏蔽了不同數據庫之間的差異。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文件把值對象和數據庫表之間建立起一個映射關系,這樣,只需要通過操作這些值對象和Hibernate提供的一些基本類,就可以達到使用數據庫的目的。Hibernate使用數據庫和配置信息來為應用程序提供持久化服務(以及持久的對象)。在這里,創建了接口IdaoSupport,該接口定義了所有對數據庫進行的原子操作,DaoSupportHibernate3Imp是其實現類,該類繼承了HibernateDaoSupport類,通過調用該類提供的方法來完成對數據庫的操作。
業務邏輯層采用Spring。Spring框架是一個分層架構,它的核心提供了一個管理業務對象以及它們之間依賴關系的方法。例如,應用控制反轉(IOC),它可以特定一個數據訪問對象(DAO)去依賴于某一個數據源。同時,它允許開發者實現接口并在XML文件中去定義其實現類。同時為了避免EJB的高度侵入性,實現無侵入性的目標,Spring大量引入了JAVA的Reflection機制,通過動態調用的方式避免硬編碼方式的約束,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其核心組件BeanFactory,以此作為其依賴注入機制的實現基礎。
表示層采用基于MVC模式的Struts框架。MVC(模型-視圖-控制)設計模式將WEB層分為三類對象:代表數據的模型(Model)對象,顯示模型的視圖(View)對象以及響應用戶輸入、處理業務流程的控制器(Controller)對象。
整個系統處理流程如下:
(1)當系統第一次啟動時,應用會根據部署描述文件Web.xml指向的applicationContext.xml中定義的內容初始化數據庫連接池、進行O?R Mapping映射、根據IoC實例化業務邏輯類。
(2)操作員登陸時,進行相應的權限驗證,如果驗證通過,則初始化單例對象(InitSingleton),該對象保存了一些全局實例,用戶信息、角色信息、權限信息等。
(3)操作員通過系統界面(JSP)提交業務請求(業務信息保存在FormBean中),并通過struts?config.xml中的描述定位到控制器(Action),業務請求包括:業務編號、當前步驟、執行動作等。
(4)控制器接收用戶請求,將FormBean中的信息傳遞到BO中,同時調用權限驗證模塊(RightControl)進行操作員權限驗證。權限驗證接口判斷當前用戶對于請求的業務是否具有權限(只讀、可寫),將結果反饋給控制器。
(5)如果驗證通過,控制器將根據用戶請求信息,調用系統啟動時實例化的業務邏輯類進行相應業務處理。
(6)業務處理邏輯對象處理特定業務邏輯,當需要CRUD(即Create、Read、Update、Delete)時,會根據applicationContext.xml中通過set方法注入的DAO實例,執行相應的CRUD操作。
(7)業務處理完成后,控制器根據返回結果,將用戶頁面導向特定JSP,如果有需要,將返回的結果封裝成FormBean(與用戶界面相對應的JavaBean,其屬性與用戶界面元素相對應)一并返回特定JSP。
3 結 語
課題根據目前國內外數據集成工具暴露出的問題,及目前醫生診療數據挖掘的現狀、技術及特點提出了ARFDW自適應模型框架的概念。該框架使用JAVA語言、對象持久化技術和XML技術構建出跨平臺、多線程并發運行、支持增量數據更新、靈活的數據挖掘系統架構模型,并給出了設計和實現方案。
參考文獻
[1] 錢峰.國內數據挖掘工具研究綜述[J].情報雜志,2008(10):11?13.
[2] 章魯,龔著琳,陳瑛,等.生物醫學數據挖掘[M].上海:上??萍汲霭嫔?,2011.
[3] ALUR deepak.J2EE核心模式[M].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4] 余佳,李益華.一種基于數據挖掘的車型自動分類方法的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9):119?121.
篇6
從新版《水滸》全劇的音樂來看,非常值得肯定。尤其在樂隊的運用方面有著不俗的表現。既大量用了民族樂器的獨奏、合奏;也大量用了管弦樂隊的合奏和獨奏?;旌闲詷逢牭拇┎迨褂?豐富和拓展了音樂的表現力。在樂器組合上也有一定的突破,如彈撥樂器和與樂隊的組合就很有新意,把劇中的人物表現的更為形象和生動。在人聲與樂隊的組合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收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這些方面都顯示出作曲家駕馭樂隊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音樂的民族性、原創性的結合方面,尺度和關系也把握的較好。曲調廣泛吸收了河南、河北、山東一帶地域性較強的音樂素材,使得音樂散發出一種濃郁的鄉土氣息。但作曲家僅僅是以此來作為發展的基礎,更多呈現的則是經過精心改編或原創性的音樂。
音樂風格多樣化。比如,主題歌曲和結尾的歌曲風格就不盡相同;主題音樂和劇中諸多片段的風格也略有不同。這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所形成的對比,產生出一種多側面,多角度,立體化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和作用。
音樂與畫面的配合相得益彰。音樂在劇中的運用特點是,收得攏,放得開,收放自如,恰到好處,深刻揭示了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發揮了音樂的獨特作用。比如,在攻打方臘時雙方交戰的一場戲中,悲壯的音樂與慘烈的畫面配合得就可圈可點,觀眾不僅被劇情所震撼,也被其音樂所深深地感染。
當然,從更高的要求來看,音樂諸多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如,對主題歌曲就提煉得不夠生動形象,沒有從本質上揭示出英雄好漢的特點。尤其是旋律,陳舊平庸,缺乏個性,曾似相識的音調始終難以深入人心、融入劇情。盡管演唱者的表現已經是竭盡全力,但由于其嗓音條件所限,顯得聲音憋屈沉悶、吃力甚至有些做作。
對主題的展開和變奏有些過于簡單。當然,重要的是沒有發揮出主題音樂的基本作用。如深化劇情主題、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等;所以,也就難以表現和挖掘劇中人物更深層次的情感。再之,雖然劇中的配樂風格多樣,但如果仔細推敲,發現其互相之間卻缺乏邏輯關系,實際上反而弱化了音樂的表現力。最明顯的是劇中反復出現的那段有些矯揉造作的女聲吟唱,和幾段帶有港臺風格的配樂段落。由于互相之間缺乏內在的聯系,顯得與劇情風格和音樂整體風格都不大協調。
再就是主題中變化音的運用,生硬而不夠自然,既無益于旋律的流暢,也使得主題流于平庸。
和聲配置也有些無序,沒有體現出它對旋律及織體的支撐作用,也沒有給人帶來和諧充實或豐厚之感,到覺得好像成了旋律的一個拖累和包袱。
從音樂的基調來看,劇中表現的都是錚錚鐵骨的江湖好漢,音樂理應也是定位在剛硬有力、豪情四溢的基調之中。而現在則是顯得剛性不足而柔弱有余,這些正是音樂的致命弱點所在。
相比之下,舊版《水滸》的音樂在這些方面卻是非常成功。特別是其中的主題歌曲,極為深刻地展示了劇情主題的內涵。在當年播出這部電視劇時,一曲高亢激越的主題歌曲《好漢歌》隨即傳遍了大江南北,成了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歌曲,劉歡那充滿激情和魅力的演唱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舊版的音樂雖然也是取材于民間,但經過作曲家的加工取舍后,提煉出了素材中的最精華、最本質的部分表現劇情,這也是能夠得以廣泛流傳和觀眾認可的重要原因。
篇7
關鍵詞 互聯網;自動灌溉控制系統;數據采集;數據推送;觀察者模式;設計;開發
中圖分類號 TP27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9-0344-03
Abstract Automatic irriga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Web is the main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program based on Web in real-time performance is poor,so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needs of this problem.In this paper,the structure and data transmission real-time bottleneck of automatic irriga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Web was analyzed,and the scheme to improve the real-time performance of data transmission mode was put forward.The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Web was developed,and the mechanism of data real-time push was realized,and the real-time performance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instruction was tes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elay of data acquisition was 1 676 ms,the average delay was 3 378 ms,which could basically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equipment control and irrigation decision.The average delay of data transmission was 124 ms and 118 ms.This study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Web.
Key words Web;automatic irrigation control system;data acquisition;data push;observer pattern;design;development
作為物聯網技術的典型應用之一,自動灌溉控制系統不僅為設施農業灌溉和城市綠化灌溉等領域節約了大量水資源,也為根據作物和花木的需水特性進行個性化灌溉和用水精準計量提供了基礎[1-2]。自動灌溉控制系統由硬件和軟件2個部分組成,硬件部分包括灌溉控制器、電磁閥和傳感器,軟件安裝運行于工控機上并與硬件部分相連,是人機交互入口和控制中心,根據監測數據和灌溉模型進行自動/半自動的灌溉控制。自動灌溉方式主要有2種:一種是建立周期性的灌溉方案,進行定時灌溉;另一種是以土壤水分監測數據和氣象數據為輸入,通過灌溉決策模型計算灌溉時間和灌水量,實現按需灌溉[3-4]。
實時性對于自動灌溉控制系統至關重要,傳感器數據采集的實時性也決定了灌溉決策的時效性,同時,灌溉控制指令也必須實時地傳輸到電磁閥,保證灌水量的精確控制[5-6]。網絡環境和系統架構是影響實時性的主要因素,通常在一定的工程條件下網絡傳輸速度是確定的,此時系統架構對實時性起著決定性作用。當前的灌溉控制軟件系統主要是基于客戶端/服務器(C/S)結構開發的桌面應用程序,客戶端軟件與數據庫之間通訊效率很高,且網絡結構簡單,因此系統實時性能夠得到有效保障。但是,由于C/S結構程序必須運行于特定的軟硬件平臺,無法實現多種設備平臺的覆蓋,適用范圍非常有限,而針對所有可能平臺進行開發在多數情況下并不可行[7]。另外,C/S 結構程序升級維護成本較高,同時難以實現多個項目集中管理。因此,當前軟件應用系統更多地選擇基于瀏覽器/服務器(B/S)結構進行開發,即Web應用程序。在Web應用程序中,常常通過Ajax方式來模擬實時效果,數據刷新的頻率直接決定了延時長短,通過提高刷新頻率來改善實時性能,不僅會增加無效網絡傳輸,對服務器資源也是極大的考驗。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通過數據推送方式實現數據傳輸,改善Web應用系統的實時性,滿足自動灌溉控制需求。
1 系統結構與數據實時推送設計
1.1 系統結構
在基于Web的自動灌溉控制系統中,硬件設備和灌溉控制軟件不采取直接通信的方式,而是通過獨立的數據通訊模塊實現數據傳輸,將硬件設備的監測數據和自身狀態數據發送至灌溉控制軟件系統,并將軟件系統發出的控制命令數據傳輸至硬件設備,不僅降低了系統耦合性,也使軟件部署更加靈活,有利于實現多個灌溉控制項目的遠程集中管理。基于C/S架構的灌溉控制軟件限制了服務對象和應用范圍,同時也需要較高的成本來維護和更新系統,基于B/S架構進行軟件系統設計具有更大的優勢。在軟件架構方面采用Web應用程序的典型3層架構,即數據層、邏輯層和表現層。但是傳統基于HTML頁面的表現層技術不能滿足灌溉控制中的操作交互和實時數據傳輸要求,因此本文采用豐富互聯網應用(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技術進行表現層的開發,使其除了展示服務器返回數據之外,增加更多數據表現和交互功能,在改善用戶體驗的同時,也減少了網絡數據傳輸量。
1.2 數據傳輸實時性瓶頸分析
在硬件設備與數據通訊模塊之間采用嵌入式程序進行通訊,延時很短;數據通訊模塊與數據庫之間的數據傳輸為桌面級應用程序,實施性也能夠得到保證;在軟件系統內部,由于架構特點和各層次之間數據傳輸方式的差異,實時性的提高往往以巨大的網絡帶寬消耗和服務器性能需求為代價,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在整個灌溉控制系統中,軟件部分是實時性提高的關鍵。
軟件系統中數據傳輸包括控制和采集2個過程??刂七^程的數據傳輸是從客戶端應用程序到數據庫,其實現過程為客戶端程序向Web服務器發出請求,服務器接收數據并保存到數據庫中,整個過程是由數據源向接收數據層的推送過程,其延時主要來自于網絡通訊延時和計算耗時,實時性較高。采集過程的數據傳輸是從數據庫到客戶端應用程序,更新數據是由接收層通過查詢操作拉取獲得。在數據拉取模式中,客戶端程序調用一個異步方法來從服務器獲取數據,然后服務器端程序通過調用一個同步方法從數據庫中獲取最新數據,數據庫返回數據給服務器端程序后,服務器再將數據發送給客戶端。數據拉取過程通??梢栽谳^短時間內完成,但是由于硬件設備的數據采集與軟件系統的數據獲取相互獨立,客戶端程序并不知道何時數據庫數據有了更新,難以實現數據同步更新,延時較長且不確定,形成了整個系統實時性的瓶頸,影響著整個灌溉控制過程。
1.3 數據實時推送設計
解決數據采集過程中實時性瓶頸的最有效方案就是采用數據推送方式來傳輸數據更新,在數據推送模式中,數據更新活動之間相互連接,各部分操作之間不會因為查詢間隔而互相等待,降低數據傳輸延時的同時,也減少了無用的數據查詢操作?,F重點分析如何在Web應用程序中實現數據推送。
1.3.1 觀察者模式。觀察者模式(又稱為-訂閱模式)是軟件設計模式的一種,在這種模式中,一個目標對象管理所有相依于它的觀察者對象,并且在它本身的狀態改變時主動發出通知,常被用來實現事件處理系統。觀察者模式的實現中定義了一個一對多的依賴關系,允許多個用戶同時觀察同一個數據主題,當這個主題的數據狀態發生變化時,會通知所有相關用戶,根據最新的數據更新自己的狀態。
在自動灌溉控制系統中采用觀察者模式來實現數據傳輸能夠很好地解決當前實時性能問題:數據逐層按照通知方式進行傳遞,消除了查詢頻率與數據更新頻率不同造成的延時;數據推送僅在數據源發生變化時發生,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查詢操作。
在不同層次之間實現觀察者模式的方式不同,下面分別對灌溉控制軟件的數據層與邏輯層,以及邏輯層與表現層之間,如何通過觀察者模式進行數據推送進行分析。
1.3.2 數據層與邏輯層之間的數據推送設計。在數據層與邏輯層之間應用觀察者模式,可以實現數據從數據層到邏輯層的推送,其中,被觀察者為數據庫中數據表,觀察者為Web服務器中監聽程序,數據通訊模塊將更新數據插入數據表后,數據庫立即通知相關Web服務程序,執行數據主題更新。實現數據層到邏輯層的數據推送的主要步驟如下:①在Web服務器創建數據接收程序,以響應數據更新通知;②在數據庫創建一個存儲過程,實現發送數據到Web服務器;③在被觀察的數據表中創建insert觸發器,其中調用②中建立的存儲過程;④當更新數據插入被觀察數據表中時,觸發器調用存儲過程將更新數據發送到Web服務器,服務器程序接收數據并更新對應的數據主題,為下一步推送數據至客戶端程序做準備。
1.3.3 邏輯層與表現層之間的數據推送設計。在邏輯層中,被觀察者為運行在Web服務器中的程序對象,表現層中觀測者為客戶端程序中的程序對象。由于Web服務程序無法直接向客戶端程序發起數據連接,因此在邏輯層與表現層之間實現觀察者模式,需要客戶端程序加載時,在邏輯層和表現層之間建立實時的雙向數據連接,并觀察邏輯層的一組數據主題,當這組數據主題更新后,就會通過數據連接通知客戶端程序。表現層發出連接請求后與邏輯層建立連接并保持,然后通過數據流請求,為邏輯層數據推送提供下行通道,而表現層推送數據至邏輯層,則采用內部HTTP連接按照請求應答方式進行。
2 自動灌溉控制系統開發
2.1 軟硬件環境
本文研究中,墑情監測設備可獲得的采集量包括土壤溫濕度和各類氣象指標,EIC直流灌溉控制器是一種主要用于溫室和小型綠地灌溉的小型灌溉控制器,使用電池供電,不需要布設外部電纜,其控制的終端為直流電磁閥。數據通訊模塊采用基于短消息服務(SMS)的無線傳輸方式,將數據編碼后以短信形式發出,接收端收到短信后,經過解析提取數據并傳遞給數據接收對象。
在軟件系統技術選型中,考慮技術的成熟度、市場占有率以及技術之間銜接的緊密程度,客戶端應用程序使用Flex技術開發,并且運用BlazeDS框架來構建Flex前端與Java后端之間的通訊。邏輯層采用Java開發,Web服務器使用Tomcat,數據庫采用SQL Server,通過JDBC連接數據庫。
2.2 實現實時數據推送的關鍵步驟
2.2.1 數據庫開發。數據庫開發的核心目標是自動推送數據給Web服務器,實現這種機制的方式是使用數據庫存儲過程和觸發器。首先,在SQL Server中創建存儲過程“SP_SEND_ HTTPREQUEST”實現通過HTTP請求將數據發送到指定服務器端的Servlet,然后在監測數據表上創建觸發器“TRIGGE R_STATION_INSERT”,當有新數據插入數據表后,該觸發器將調用“SP_SEND_HTTPREQUEST”,將數據發送到Web服務器。
2.2.2 Web服務開發。邏輯層是開發的重點,它既是數據層的觀察者,同時也是客戶端程序的被觀察者。作為觀察者,它通過響應HTTP請求來獲取更新數據,而作為被觀察者則需要利用BlazeDS框架建立的數據通道來發送數據。BlazeDS框架為客戶端程序連接到服務端數據、并在多個客戶端和服務器間傳送數據提供了一系列的數據服務,核心功能包括RPC服務和消息服務,BlazeDS應用包括2個部分,即1個客戶端應用程序和1個服務端的J2EE程序。BlazeDS在客戶端和服務器間使用2種主要的交換模式:第1種模式是請求響應模式,客戶端發送1個請求給服務器處理,服務器返回1個包含處理結果的響應給客戶端,RPC服務使用這種模式;第2種模式是發送訂閱模式,當服務端路徑消息給一系列訂閱該地址的客戶端,客戶端將收到該消息,消息服務使用這種模式。本文采用消息服務來傳遞實時數據,并為消息服務配置StreamingHTTPChannel和Stream-ingAMFChannel類型的數據通道,這種類型的通道能夠使客戶端打開并保持與服務器的連接,讓服務器以流的方式推送數據到客戶端,實時性高且無需輪詢開銷。但客戶端到服務器的消息并不通過流方式發送,而是在操作期間使用內部的HTTP連接通過請求應道方式發送。
服務器端部署BlazeDS需要把BlazeDS及其依賴的jar包拷貝到WEB-INF/lib下,修改WEB-INF/flex目錄下有關BlazeDS的配置文件,并在WEB-INF/web.xmL文件中定義MessageBrokerServlet和1個session listener。在完成配置后,服務端需要開發程序來接收從數據庫推送來的數據,并推送給顯示的功能,主要包括3個步驟:①建立數據主題的Java類Feed,實現對象化地操作更新數據;②在BlazeDS的Messaging-config.xmL中增加數據主題配置信息,為表現層提供訂閱對象;③實現數據的接收和推送功能。
3 數據傳輸實時性能測試
3.1 測試設計
為了對本文數據推送方案的實時性能進行量化評價,并與傳統拉取模式進行對比,針對不同的數據傳輸過程制定了系統延時測試方案,以獲取數據在整個傳輸過程中的耗時數據。從傳感器到客戶端程序的采集數據傳輸延時采用以下方案進行測量:控制器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采用隨機方式進行傳感器數據讀取,并將數據值與數據采集時間發送至數據庫,在數據庫、Web服務器和客戶端程序分別記錄接收到更新數據的時間,與數據采集時間相減得到數據到達各部分的延時。對于控制數據傳輸的延時采用以下方案進行測量:在客戶端程序中執行打開或關閉閥門操作,并記錄操作時間,當數據發送至電磁閥后,電磁閥開閉狀態發生改變,之后再將更新的狀態數據返回到客戶端程序,記錄控制指令發送過程和控制結果返回過程中數據庫、Web服務器和客戶端程序收到更新數據的時間,與用戶界面上操作的時間相減,獲得控制數據和返回數據到達各部分的延時。
在局域網環境下,通過瀏覽器訪問系統進行測試,數據采集過程無需人工操作,系統自動獲取最新數據并更新界面顯示,控制過程需要人工通過客戶端程序執行設備控制操作。數據拉取模式分別采用0.25、1.00、10.00 s的拉取間隔進行測試,其分別代表極高頻率、高頻率和正常頻率的數據拉取操作。測試前,需要對系統中硬件設備和軟件平臺的系統時鐘進行同步,然后分別對數據推送模式和不同間隔的拉取模式進行10次采集和控制測試,并采用上述方案計算軟件系統各節點的數據傳輸平均延時。
3.2 性能測試結果與分析
在數據采集過程中,拉取模式從設備發出數據到客戶端接收單向傳輸的總延時為1 676 ms,其中數據通訊模塊將硬件數據發送至數據庫耗時1 552 ms,占總延時的92.6%,主要來自短信傳輸耗時;從數據庫到客戶端程序的平均耗時等于到達客戶端與到達數據庫的平均延時之差,即124 ms,主要來自計算和網絡傳輸耗時,這一結果表明通過數據推送的設計與實現,軟件系統內的延時已經被極大地消減。采用數據拉取模式達到延時124 ms,數據拉取間隔至少要達到248 ms,與0.25 s間隔拉取模式測試的訪問頻率接近,此時拉取模式從數據庫導客戶端的平均耗時為228 ms,大于推送模式的延時,且系統1 s內需要執行4次數據查詢,在多客戶端訪問的情況下,業務系統將承受巨大的訪問壓力,影響系統的穩定運行。當拉取模式的拉取間隔增大至1 s和10 s,總延時達到2 231 ms和6 641 ms,此時從數據庫到達客戶端程序的平均耗時為588 ms和5 079 ms,可以看出延時隨著拉取間隔延長,平均延時大大增加,甚至遠超硬件系統與軟件系統之間的通訊延時。
在控制過程中,推送模式從客戶端發出操作指令到接收返回操作結果的總延時為3 378 ms,單向平均為總延時的1/2,即1 689 ms,其中數據通訊模塊中的總傳輸時間為控制結果到達數據庫與控制指令到達數據庫延時之差,即3 260-127=3 133 ms,占總延時的92.7%;控制指令數據從客戶端程序到數據庫的延時為127 ms;設備狀態數據從數據庫到客戶端程序的平均耗時等于到達客戶端與達到數據庫的平均延時差,即3 378-3 260=118 ms,結果同樣表明軟件系統內的延時已經接近于計算和網絡延時的極限,數據推送機制對于提高實時性能效果顯著。拉取模式中,0.25、1.00、10.00 s拉取間隔下控制指令從客戶端發送至數據庫的延時分別為138、122、120 s,與推送模式下的127 s接近,這是由于在不同的訪問模式中,控制指令發送過程都相同的請求/響應過程,且與拉取間隔無關。但在控制結果返回過程中,0.25、1.00、10.00 s拉取間隔下設備狀態數據從數據庫到客戶端程序的平均耗時達到256、749、4 918 ms,延時隨著拉取間隔增大而增大,與數據采集過程類似??偟膩砜?,推送模式下設備與客戶端程序之間的單向數據傳輸平均延時都在2 s以內,基本能夠滿足自動灌溉控制的需求;而拉取模式存在著實時性和服務器訪問壓力之間的矛盾,要提高實時性必然會成倍增加服務器量,同時帶來更多的帶寬和流量資源消耗。以上結果是在局域網絡環境下測試所得,當通過互聯網或4G無線網絡訪問系統時,受連接速度影響系統延時可能會增加,但通常延時在102 ms級別,對系統實時性影響不大。
4 結語
本研究主要解決基于Web的自動灌溉控制系統中數據傳輸實時性的問題,通過在軟件系統的數據傳輸過程中設計并實現觀察者模式,形成實時數據推送機制,在沒有帶來更多帶寬和計算資源消耗的前提下,數據采集和控制過程平均延時為1 676 ms和3 378 ms,其中軟件系統內數據庫至客戶端的數據傳輸平均延時僅為124 ms和118 ms,大幅提高了系統實時性能,為系統實施精確的灌溉控制提供了保障。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合理的設計和開發,基于Web
的灌溉控制系統能夠達到接近桌面控制系統的實時性能,系統的數據推送設計方案同樣可以應用于其他物聯網相關的監測和控制軟件系統開發中,可以較低成本實現實時性能的提升。系統以短信服務作為硬件系統與軟件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方式,其具有不需要專用傳輸信道、點對點直接傳輸等優點,但延時通常在1~10 s之間,還存在傳輸數據量有限,遇到網絡阻塞可能傳輸失敗的缺點。因此,在后續研究工作中,需要對短信通訊模塊進行進一步優化,并在移動通訊網絡較好的條件下,采用GPRS方式進行輔助傳輸,提高硬件系統與軟件系統之間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實時性。
5 參考文獻
[1] 單飛飛,周建軍,鄭文剛,等.基于組態軟件和Modbus協議的公園自動灌溉系統[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0(4):36-38.
[2] 匡迎春,沈岳,段建南,等.模糊控制在水稻節水自動灌溉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4):18-21.
[3] 徐忠輝,潘衛國,石紅梅.自動灌溉控制系統的應用[J].北京水務,2010(5):48-51.
[4] 岳學軍,劉永鑫,洪添勝,等.基于土壤墑情的自動灌溉控制系統設計與試驗[J].農業機械學報,2013,44(增刊2):241-246.
[5] 李楠,劉成良,李彥明,等.基于3S技術聯合的農田墑情遠程監測系統開發[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4):169-174.
篇8
關鍵詞: 中山市,城市設計,景觀規劃,景觀生態, 景觀連續性
abstract: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 processes and patterns is a major criteria for a secure and healthy city. using zhong s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ssue of natural process and pattern connectivity in a urban landscape and proposed and schem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andscape in the case study area.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how a possible way for the already well landscaped cities to step further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explore a new model for urban landscape improvement in other cities in china.
keywords: zhong shan city, urban desig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connectivity.
1 引言
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鑲嵌體。wWW.133229.CoM在這一景觀鑲嵌體中發生著一系列的生態過程。從 內容 上來分,有生物過程、非生物過程和人文過程。生物過程如某一地段內植物的生長、有機物的分解和養份的循環利用過程,水的生物自凈過程,生物群落的演替,物種之間的過程,物種的空間運動等。非生物過程如風、水和土及其它物質的流動,能流和信息流等。人文過程則是城市景觀中最復雜的過程,包括人的空間運動,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過程,及與之相關的物流、能流和價值流。從空間上分,景觀中的這些過程可分為垂直過程(vertical)和水平(horizontal)過程。垂直過程發生在某一景觀單元或生態系統的內部而水平過程發生在不同的景觀單元或生態系統之間。
尊重生態過程進行景觀和城市規劃是生態規劃的核心。生態規劃特別注意到傳統的城市與景觀規劃中功能分區 方法 的不足,而提出土地利用應體現土地本身的內在價值,這種內在價值是由 自然 過程所決定的。即自然的地質、土壤、水文、植物、動物和基于這些自然因子層的文化 歷史 決定了某一地段應適合于某種用途。從17世紀英國規劃學家patrick geddes的"先調查后規劃"到本世紀50年代 i. mcharg的自然設計 (design with nature),生態規劃 發展 了一整套的從土地適應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規劃方法論和技術,即疊加技術(overlay) (faludi 1973; steinitz, parker, 等 1976;steiner, young等1987 )。mcharg 形象地稱之為"千層餅"模式(layer-cake model)(1981)。這種生態規劃的千層餅模式實際上體現了規劃以垂直生態過程的連續性為依據,使景觀改變和土地利用方式適應于生態過程。正如mcharg所說的"所有系統都追求生存與成功。這種狀態可以描述為負熵-適應-健康。其對立面則是正熵-不適應-病態。要達到第一種狀態,系統需要找到最適的環境,使環境適應自己也使自己適應于環境"(1981)。
然而,生態規劃的千層餅模式忽視了景觀中的水平生態過程,千層餅生態規劃模式只能反映類似從地質-水文-土壤-植被-動物-人類活動這樣某個單一單元之內的生態過程與景觀元素分布及土地利用之間的關系,它很難反映水平生態過程與景觀格局之間的關系,如風、水、土的流動,動物的空間運動及人的流動,災害過程如城市火災的擴散過程與景觀格局之關系。
始于30年代而興于80年代的景觀生態學則為解決水平過程與景觀格局的關系提供了強有力的 理論 指導,從而使城市與景觀的生態規劃進入了一個新 時代 ,即景觀生態規劃時代。景觀生態強調水平過程與景觀格局之間的相互關系(naveh and lieberman 1983; forman and godron 1986; risser 1987; turner 1989;forman 1995) 。它把"斑塊-廊道-基質"(patch-corridor-matrix)作為分析任何一種景觀的模式。在一個人為 影響 占主要地位的景觀中,特別是城市和城郊,自然景觀和自然過程已被人類分隔得四分五裂,自然生態過程和環境的可持續性已受到嚴重威脅,最終將威脅到人類及其文化的可持續性。因此,景觀生態學 應用 于城市及景觀規劃別強調維持和恢復景觀生態過程及格局的連續性(connectivity)和完整性(integrity)(noss 1991; schrieiber 1991)。具體地講在城市和郊區景觀中要維護自然殘遺斑塊之間的聯系,如殘遺山林斑塊,濕地等自然斑塊之間的空間聯系,維持城內殘遺斑塊與作為城市景觀背景的自然山地或水系之間的聯系。這些空間聯系的主要結構是廊道,如水系廊道,防護林廊道,道路綠地廊道。
島嶼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都有大量的 科學 觀察證明維護自然與景觀格局連續性對人類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的意義(macarthur and wilson 1963,1967; forman 1995)。作為城市與景觀規劃師及管理者來說,這也是一種道德修養和倫理價值觀,即所謂的隔離(連續)倫理(the ethic of isolation),它體現了人對自然過程的尊重(forman,1990)。美國波士頓的"藍寶石項鏈"就是通過把城市中一系列綠地與自然地連接起來的而形成的杰作, 也是美國景觀規劃設計之父olmsted的代表作。這種自然過程與格局的連續倫理在中國古代城市建設,人居環境甚至墓葬景觀規劃中也有充分的體現,即風水說對山龍、水龍綿延連續的注重(yu,1994)。所以維持城市景觀生態過程和格局的連續性(包括垂直過程和水平過程)是基于科學(反映了人們對維持人類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的認識)而又高于科學的倫理和道德(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體現了人的價值觀和文化水平)。此外,自然景觀格局的連續性還有更廣的意義,包括人類的景觀體驗及其認知學的意義。
2 中山市城市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
從歷屆市長到城建專業人員和普通市民,城市景觀及綠地系統建設在中山市都得到高度重視,"園林城市"和"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的榮譽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其城市景觀建設之成就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本文以中山市為例,一方面為中山市進一步在城市景觀建設中提供一點 參考 ,這也是中山市領導的期望(吳銳成,1996),更重要的是為全國其它城市在城市建設中如何注意維護景觀生態過程和格局的連續性提供借鑒。討論只限于中山市城區范圍。
2.1 景觀格局現狀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山市已形成了良好的景觀,集中體現在:
(1) 在區域范圍內,普遍的大地綠化,使中山市有了一個良好的整體生態景觀背景,即郊野景觀基質。
(2) 在城區范圍內,已建成了多個面積可觀的公園綠地,包括紫馬嶺公園,孫文公園。這些新建的公園綠地加上原有的城中山丘綠地,形成了頗有中山市特色的城中綠島景觀(圖1-2)。
(3) 社區綠地、各類專用綠地,街頭公共綠地星羅棋布,設計講究管理精細。
(4) 道路街道綠化質量較高(圖3)
未來中山市欲求城市景觀上的長足發展,應努力克服以下幾方面的景觀缺陷:
(1)城區內外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上缺乏連續,城區與區域景觀尚未成為有機的整體。特別在城市邊緣帶,自然景觀生態過程和格局的不到應有的尊重(圖1,4)。
(2) 城區各綠地斑塊之間缺乏聯系,如中山公園和西山公園等均被建筑物所包圍,沒有綠色的生命廊道與外界相連(圖5)。
(3) 一些重要的自然過程與景觀格局聯系通道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和利用,包括水系廊道(圖6)。
所以,中山市未來景觀改進之重點方向應在于加強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
2.2 加強中山市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連續性的幾個關鍵途徑
在現有景觀格局基礎上,中山市可望通過以下幾方面改善城區景觀生態過程和格局的連續性(圖7)。
(1)建立水系廊道 網絡
篇9
關鍵詞:旋挖成孔;聚合物泥漿;粉砂層;粘度
中圖分類號: P634.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旋挖鉆機鉆孔成樁亦稱回轉斗成樁、取土成樁,英文名稱“Earth Drill”,具有成孔質量好,速度快,無噪聲,無污染等優勢。旋挖成孔過程中因工程地質層的千變萬化,尤其是連續粉砂層,對所需護壁的泥漿性能要求較高。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國內外研制生產的新型聚合物泥漿材料,使用簡單,小巧輕便,制漿速度快,護壁效果好,沉淀凝聚速度快,無污染。極大改善了灌注樁施工的護壁效果和施工環境,加快了工程施工的速度,節省了施工費用,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
1.聚合物泥漿性能特點
1.1橋聯與包被作用
當聚合物泥漿注入鉆孔后,一定數量聚合物分子吸附在鉆孔孔壁的土粒表面和兩個土粒的間隙上,就會形成網絡結構,稱為橋聯作用。當高分子鏈吸附在一個土粒上,并將其覆蓋包裹時,稱為包被作用。聚合物泥漿的橋聯與包被作用使鉆孔孔壁表面形成吸附網并不斷加密,逐漸形成連續覆蓋孔壁表面和孔隙內表面的膜,在膠結作用下使孔壁保持穩定。
1.2絮凝作用
當聚合物在泥漿中主要發生橋聯吸附時,會將一些細顆粒聚結在一起形成粒子團,這種作用稱為絮凝作用,在絮凝作用下形成大顆粒從而快速沉淀到孔底,很好的保持泥漿性能,最大化泥漿的可重復利用率。
2.工程實例
江蘇LNG接收站T1204儲罐樁基采用三岔雙向擠擴灌注樁,樁側、樁端采用后壓漿處理,樁側注漿閥設置兩道;樁徑1.40m,樁長58.600、58.900和64.000m。工程地質均為粉砂層,以第⑤ 、⑦ 層粉砂為樁端持力層,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為4.5~5.1m,總樁數為401 根,現已完成鉆孔樁試樁工程。
3.人工淡水造漿
3.1泥漿池及配套設備
T1204儲罐區北側新建泥漿池:長40 米,寬5 米,高2 米,容積400m³,保證鉆孔灌注樁泥漿護壁用量。其泥漿循環系統由制漿池、供漿池、泥漿沉淀池、廢漿池、空壓機供氣系統、供漿泵、回漿泵、供漿管和回漿管構成。制漿池和供漿池中配備空壓機供氣系統,以保證池中的泥漿持續攪動。泥漿沉淀池中不能配備供氣系統,以便混凝土灌注后回漿中懸浮的鉆屑能夠沉淀到池底。旋挖鉆孔施工時,泥漿在制漿池中制備完成后排人供漿池中,通過供漿泵和供漿管輸入到鉆孔中?;炷凉嘧r,泥漿通過回漿泵和回漿管排入泥漿沉淀池,回漿中懸浮的泥沙沉淀到池底后,將沉淀池上部的好漿排入供漿池中進行循環利用。
3.2聚合物泥漿制備
聚合物泥漿的主要成分為水、高分子聚合物泥漿材料和水處理劑(Na2CO3),按照表1配合比制漿;將清水注入泥漿池后,用20%純堿溶液調節水的PH值在8~10之間,以沉淀水中的鈣離子使聚合物泥漿達到最佳的性能。并用空壓機攪拌均勻10~20分鐘,純堿具體加量視現場PH試紙測試結果確定。
將循環泵打開,進行自循環后,通過泵出水管口加入聚合物,要求慢慢均勻加入,后用空壓機攪拌60~90分鐘,用馬氏漏斗測定溶液的黏度到35秒左右。
表 1
4.鉆進過程中注意事項及泥漿性能變化
4.1鉆進過程控制
4.2.1開鉆時要馬上注入聚合物泥漿,應垂直向樁孔中間進行入漿,避免泥漿沿著護筒壁沖刷其底部,致使護筒底部土質松散,且保證孔內泥漿的液面高于護筒高度一半以上。鉆進過程中,每一鉆程進尺應控制在0.5~1m左右。每次提鉆時,及時向孔內注入合格的泥漿至孔口,以保證孔壁的穩定性。
4.2.2鉆機施工時要注意控制鉆具的提起和下放速度,尤其是在初提鉆和出入孔口時,以便加快泥漿中鉆屑的沉降,減少對孔壁的擾動,保證孔壁穩定。鉆頭提出后應直接轉離孔口棄土,不要在孔口停留,避免泥沙泄流到鉆孔內。
4.2.3在距離終孔深度1~2米時,暫時停止鉆進,將孔內泥漿沉淀一段時間,待沉渣不再增加后再行撈渣。
4.2 聚合物泥漿粘度變化
由于該地質層為連續粉砂層,有滲透性好,內聚力小,對外力反應靈敏,在微弱動水或外力作用下易產生移動,喪失穩定的特性;因此,在鉆孔過程中,對泥漿的護壁性能要求很高。
聚合物泥漿主要靠泥漿粘度粘結鉆渣,便于鉆進,同時將孔底內懸浮的細小顆粒沉淀于孔底,因此,粘度是聚合物泥漿的主要性能指標。
現場鉆孔泥漿性能檢測(經實測多個鉆孔取平均值):孔深20米時測得泥漿粘度32,比重1.04,;孔深40米時,測得泥漿粘度29,比重1.03;終孔時泥漿粘度27,比重1.03。每次取樣均取孔底500mm內泥漿進行比重、粘度檢測。發現,隨著鉆孔深度的增加,其粘度逐漸下降,而比重基本不變。
結論:泥漿中聚合物的含量隨絮凝量的增加而減少當泥漿有效成分(聚合物)嚴重損失到失去護壁效果后,就會發生鉆孔坍塌事故。因此,施工過程中應每隔1~2 h監測一次泥漿性能。泥漿性能劣化時要適時添加純堿和聚合物材料,以保證施工需要的泥漿粘度。
4.3終孔后撈渣及二次清孔
聚合物泥漿的自身性能決定成孔后泥漿中懸浮的鉆屑在較短時間內能否沉淀至孔底,故需要在成孔后及時回鉆撈渣。一般在成孔后20—30 min用撈砂鉆頭進行撈渣。如果孔壁長時間在水頭壓力的作用下還是會出現失穩的情況,在撈渣完畢應及時進行灌注,否則易引起塌孔事故。
雖然我項目部已選用較高密封型的撈渣鉆頭,但是自終孔撈渣結束,吊裝鋼筋籠,安裝導管完成,其中間間隔時間約5小時,孔壁及泥漿中的土粒在絮凝作用下逐漸沉積在孔底,經測繩重新測量孔底沉渣達40~80cm;因泥漿比重為1.03~1.05,導管正循環清孔時,雖然因泥漿比重過小無法有效排除孔底沉渣,但是孔底沉渣均為細小顆粒物,正循環過程中,其循環水流已將該沉渣帶離孔底,正循環結束后,立即進行砼初灌,在初灌完成后,其懸浮在泥漿中沉渣逐漸沉積在砼表面,有效的保證了樁身砼質量。經檢測:6根試驗鉆孔樁小應變,超聲波,單樁水平荷載,單樁靜載檢測,均達到設計要求。
4.4 聚合物泥漿的排放
聚合物泥漿無毒、易于降解,可直接拋棄而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排放前,可用5%的次氯酸鈉溶液或3%的過氧化氫溶液處理,破壞聚合物的化學鏈接,使其完全降解,泥漿的粘度可逐漸降低至清水狀態。使用空壓機系統確保聚合物泥漿充分氧化后,可直接排放于附近的排水溝中。
5. 聚合物泥漿的經濟效益
聚合物泥漿和膨潤土泥漿成本對比(以100m3泥漿配制為例,即直徑1.4m,長64m樁單樁泥漿量)。
聚合物泥漿與膨潤土泥漿成本對比表 表 2
聚合物泥漿與膨潤土泥漿效率對比表表 3
綜上:聚合物泥漿與膨潤土泥漿相比,施工成本低,配制所需時間少,泥漿重復利用率高。
篇10
【關鍵詞】指標關聯;自動集成;自動推薦
引言
企業經營分析系統中的數據報表大部分是一些基于數據庫的統計報表,需求人提出需求后,開發人員根據需求的不同對數據提取后進行展示,展示形式一般是數據報表形式,報表使用者提取報表數據后再對報表進行手工整理集成,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
數據統計報表數量日益增加,出現了“大量報表”、“海量數據”, 指標數據存放分散、重點不突出,很難一目了然地看到指標中的關鍵問題[1]。經分人員需要大量手工集成,才能對指標發展問題做出分析和判斷,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主要指標監控及時率不高,難以滿足快速市場反應的發展要求,難以迅速有效進行決策[2]。
項目需求
現有經分系統的報表系統實現方式比較單一,大部分是通過ETL(Extract-Transform-Load的縮寫,即數據抽取、轉換、裝載的過程)加SQL語句完成報表的統計和展示工作[3]。
通過現有報表系統下載報表數據后,一般都需要大量手工集成,才能對指標發展問題做出分析和判斷,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 現有報表系統缺乏從手工集成到自動集成的工具,缺乏通過指標數據關聯性推薦相關報表的工具。
基于指標數據關聯性的數據報表生成系統中包含一種報表推薦方法,這種報表推薦方法包括:獲取歷史用戶的網站行為數據(所述行為數據包括:用戶在網站的點擊行為數據,用戶常見的數據整理集成方法);根據所述行為數據以及指標數據本身的屬性,確定用戶看A報表,可能對B、C等報表中的某些數據感興趣,并可能需要做的數據集成整理;對所確定的感興趣的其他數據進行數據整理,選取相關的數據自動集成向用戶展示以供用戶參考。本系統所提供的技術,能夠根據經分網站歷史用戶行為數據,報表數據屬性關系,用戶常見數據整理集成方法確定用戶感興趣的其他數據,并整理集成向用戶推薦展示以供參考??梢詼p少個人用戶的瀏覽、點擊行為,提升經分網站使用感受,提高工作效率。
具體實施
第一模塊:網頁數據、行為數據獲取模塊,獲取網頁數據,包括經營分析網站的各類報表數據;獲取用戶的行為數據,所述行為數據主要是用戶在經分網站的點擊行為數據。該模塊包含以下步驟:
1.從經分系統中批量抓取各類報表網頁數據,解析HTML,獲取報表中指標數據;
2. 獲取用戶的行為數據,所述行為數據主要是用戶在經分網站的點擊行為數據;
3. 從經分抓下的網頁數據經過HTML解析,獲取頁面中的數據,對該部分數據進行清洗、篩選、整理,導入到數據庫中;
第二模塊:關聯分析模塊,利用指標屬性關聯、點擊關系關聯、現有的數據處理流程關聯建立數據關聯模型進行關聯分析,確定用戶感興趣的其他報表數據內容。
5.指標屬性關聯Pi:每個指標都有其歸屬的第一屬性、第二屬性,如收入、成本、客戶、業務、產品、資源、網絡、客服、渠道、競爭等第一屬性,第一屬性可更詳細分為更為詳細的第二屬性,如第一屬性收入的第二屬性可分為市話、長途、漫游、GPRS等。任何一個報表都是上述屬性的一個或幾個的組合,如市話收入是業務和收入的屬性組合。指標的關聯性也和屬性相關,通過計算,可獲取數據指標關聯性較強的指標。
6.數據處理關聯Ui:該部分關聯一方面是為了獲取指標之間的關聯關系,一方面是獲取指標常見的統計、整理、集成方法。經分系統報表經過人工收集、整理、集成后,報表系統的展示結果是從系統中下載的一些報表數據經過處理后的結果,比如會從日收入,日話務,日用戶數三張報表中抽取各單位市話收入、市話主叫、用戶數進行匯總,并按環比、同比整理集成到一張市話分析報表中,這樣市話收入、市話主叫、用戶數這三個指標關聯性較強,同時這些指標集成方式是同比、環比匯總分析。
本系統是從經營分析系統中自動抓取報表,根據實際需求,通過系統后臺匯總集成,這種處理方式是利用sql,tcl,shell,vbs結合一起完成自動匯總集成。經過一段時間數據整理、匯總,報表系統已獲取大量數據集成行為。分析這些集成行為,可獲取指標的常見集成行為。
7.數據處理關聯分析,是從這些集成方法中可提取報表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同時可提取指標數據的常見集成方法。
8.集成匯總:獲取指標數據之間常見集成關系后,對指標進行集成匯總。
第三模塊:報表展示、推薦模塊:顯示用戶需求報表數據,并根據關聯分析模塊結果自動推薦、自動集成相關報表數據。該模塊包含以下步驟:
9.自動關聯、自動推薦:報表裝置在展示用戶關心的報表的時候,會在報表下方展示和報表關聯性較強的指標。
10.自動集成:展示關聯性較強的報表指標的同時,也關聯集成方法,用自動推薦的方法集成,如同比、環比、差值等涉及地域、時間上的集成。
結論
經營分析工作中關注收入指標變化情況,常規作法是憑工作人員的經驗下載經分系統中和收入相關的所有報表,先進行所有指標的同比、環比數據,從中找到變化中異常的數據,再對指標整理、匯總成報表進行展示。利用本系統,以上的工作都會變成自動化的操作。
基于指標數據關聯性的數據報表生成系統,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清洗、篩選、建模能夠形成有效的數據信息,結合歷史用戶的行為數據,可以自動集成數據報表,實現指標數據間的自動推薦、自動集成和深入挖掘,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陶彩霞,陳康,郝穎. 云計算在電信支撐系統領域的應用分析[J]. 電信科學. 2010(10)
[2] 徐志發.經營分析系統在電信業應用中若干問題的分析[J]. 電信科學. 2005(01)
[3] 李燕. ETL技術在電信經營分析項目中的應用[D]. 華南理工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