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心情致自己范文
時間:2023-03-29 08:41: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短心情致自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與其埋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強。
3、微笑和沉默是兩個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決很多問題,沉默能避免許多問題。
4、大多數事情,不是你想明白后才覺得無所謂,而是你無所謂之后才突然想明白。
5、你再善良也無法對所有的人好,把善良留給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得寸進尺的人。
6、該扔的就扔,該放棄就放棄,從今天起,余生做個俗人,以自己最好的姿態生活。
7、再煩,也別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8、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只要把心情變一變,世界就完全不一樣了。
9、撐不住的時候,可以對自己說聲“我好累”,但永遠不要在心里承認說“我不行”。
篇2
那一縷抹茶幽香
和日本眾多的藝道一樣,日本茶道源起于中國,經過日本茶人的精心改造之后,在日本開出了獨具特色的幽雅之花。
話說公元四五世紀時,喝茶已經在中國長江流域居民中流行開來,當時人們喝的茶為“團茶”。團茶與其說是一種飲料,不如說更像一種吃食。茶葉需經過蒸煮,再用臼研碎,做成團狀,和米、姜、鹽、橘皮、香料、奶等一起煮,頗似今天和內蒙古地區人們喝的油茶和奶茶。唐朝時,飲茶方式獲得了雅化,唐人陸羽所著的《茶經》精細論述了茶樹的栽種、茶葉的采集以及茶葉茶水的選擇、茶具欣賞乃至沏茶、品茶的種種情狀,堪稱茶事之大全。陸羽否棄了繁雜的團茶喝法,只在煮茶時保留了用鹽,至此,茶才成為一種真正的飲料。其時,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到中國,遣唐使回到日本,不僅傳播了大量的中華文化,也將日常的生活習俗帶了回去,茶即為其中一種。從此,飲茶就在日本的貴族和僧侶中流行開來。
到了宋代,抹茶開始替代團茶成為茶品中的主流。抹茶是將茶葉放在小石磨中研成細粉,然后把茶粉放進熱水,用竹制的茶筅擊拂而成,抹茶中不再加鹽。宋代人對茶文化的貢獻不僅在于改變品飲茶的方式,更在于賦予茶精深的情致內涵,飲茶開始成為文人雅士寄情優雅的生活方式之一。坡曾寫道:“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業;其堅是其操同業。譬如賢人君子,黔皙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意思是,茶至美的純潔就像一個真正的道德衛士可以讓他抵御墮落的侵蝕。茶在文人中受到歡迎,更在寺廟中成為僧侶們念經時抵御困倦的良品。此時中國的南禪宗師們開始制定詳盡的飲茶儀式,當他們聚集在達摩像前,便輪流喝一個碗里的茶水,正是這樣一個禪宗儀式在15世紀最終發展為日本的茶道。
這個儀式是通過禪師榮西帶回日本的。榮西為日本帶去了宋茶的茶種、宋人的飲茶方式以及宋茶的精神內涵。隨著禪宗在日本廣受歡迎,宋茶在日本迅速普及。這些都記載在榮西所著的《吃茶養生記》一書中,這本書也就成為日本茶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當年榮西將宋茶栽種在京都附近宇治地區,至今這里仍是日本最出色的茶產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茶道正是因為深受宋茶的影響,至今以喝抹茶為主,而這種古老的飲茶方式在中國卻幾乎消失殆盡,明以后的中國人開始喝更為簡易方便的煎茶一用沸水將茶葉直接沖泡開飲用。
禪茶一味
榮西是1191年將茶帶回日本的,其后日本人的飲茶方式長期受到了中國的影響,特別是熱鬧的斗茶會。斗茶會通常在上下兩層樓的茶亭里舉行,客人先在樓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前來邀請,再到二樓“臺閣”斗茶?!芭_閣”四面有窗,可眺望戶外景色。室內的屏風上掛著名家的畫,屏風前的桌上鋪著織錦,上面放著香爐、花瓶和燭臺。西廂房內放置一對飾柜,里面堆滿奢華的獎品,勝者即可成為獎品的主人。“斗茶”采用“四種十服”方法,即參賽者每人飲十服四種抹茶,然后說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葉和非本地茶葉,“水品”是指沖茶所用水的水質,亦即水的出處。這樣的斗茶會,通常熱鬧非凡,賭資甚豐,極具娛樂性質。
斗茶會一直持續到15世紀,后經茶人能阿彌的改造才逐漸變得具有日本風味。14~16世紀是日本室町幕府時期,這一時期的統治者中出現了一位醉心于藝術卻不善于政事的將軍――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足利義政在東山修建了銀閣寺,以此為中心,他在身邊豢養了大批文化侍從,我們今日熟知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水墨畫、守野派繪畫、茶道、花道、插花、連歌、狂歌、能、山水庭院等皆于此時誕生。據說有一天,足利義政感到百般無聊,便問身邊專事收集唐物的能阿彌:有沒有比較好玩兒的東西?能阿彌回答道:何不嘗嘗茶道呢?從此,能阿彌將茶會移到了將軍的書院里舉行,書院的雅致環境開始洗去茶會的熱鬧。在能阿彌嚴格的程序規定之下,茶會去掉斗茶的內容,主客間茶簡明扼要,茶室里需要保持絕對的安靜。體現日本貴族情趣的書院式茶道由此誕生,此時日本茶道才算邁出了第一步。
當時,能阿彌有一位徒弟名為村田珠光。村田珠光不僅醉心于茶道,并且師從著名的一休禪師參禪悟道。開悟的村田意識到一切的修行皆在日常行止之間,茶作為生活之一味,便可成為探求佛法的幽徑,遂提出“佛法即在茶湯之中”的見解,這一主張便成為日本茶道的精神基石。遵于此道,他改革了專屬于貴族的書院式茶室,首創了人人得以參與的草庵式茶室,開創出獨具日本味的佗茶(wabi)。“佗”有閑寂、空寂之意,佗茶也被稱為“空寂茶”。珠光申明茶道大意為:“人人茶室,外卻人我之相,內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之間,謹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及天下泰平。”
之后由另一位禪師千利休進一步完善了這種蘊含禪宗精神的“空寂茶”形式,日本茶道終于得以完成。在《南方錄》這本書中記載了千利休對茶道的看法:“草庵茶的本質是體現了清凈無垢的佛陀世界。這露地草庵是拂卻塵芥、主客互換真心的地方,什么位置、尺寸、點茶的動作都不應斤斤計較。草庵茶就是生火、燒水、點茶、喝茶,別無他樣。這樣拋去了一切的裸的姿態便是活生生的佛心?!彼€將茶道的基本精神總結為“和敬清寂”,“和”就是摒棄世人紛爭,追求平和、靜謐的境界;“敬”就是主客之間相敬相愛,達到自然的、非理性的情感交融;“清”就是純潔、清靜,表現在茶室茶具的清潔、人心的清凈;“寂”即枯淡閑寂之意,它是茶道美學的最高境界,也是“禪茶一味”的靈魂之所在,即為“物我兩忘”的幽遠之境。
斗室之中顯幽情
日本茶道中所蘊含的意境盡管高遠,卻并非空落之物或抽象之理。正如禪宗所言,修行皆在日常行止之間,茶道便是讓人們通過體驗特殊的空間氛圍和儀式過程一步步進入幽寂的世界。踏足茶室之前,你會先來到一座庭院中。這座庭院被稱為“露地”,“露地”取自佛家用語,意為菩薩沖過俗世的火宅來到清凈的白露地。露地里栽種著清雅的植物,竹、松最為適宜。日本人認為“松無古今之色”,是純潔的表現,青竹則具有清寂的特質;而當風過松竹之林,松聲、竹聲傳人茶室,更增加了茶室內的恬靜。清雅的植物間,需點綴些腳踏石、石燈籠,其上綴滿苔蘚。正如茶人小崛遠川所云,露地的要意是在體現出“長夏林木深,海邊夜色月朦朧”的清寂之感,通過這樣的氛圍先讓客人浮躁的心獲得沉潛。當行走過露地,你會遇到一方洗手池,這洗手池的造型也盡可能地接近自然,有時就是巖石凹陷處的一汪清水而已。在洗手池里洗一洗手,拂掉內心的雜塵,經過這
一簡短的儀式,方可進入茶室。
及至來到茶室的小門,門不足三英尺高,每個人都需躬身、膝行著緩緩進入。據說在村田珠光改革之前,茶室的門分為專供貴人進入的“貴人門”和專供下人進入的“側門”,貴人可以由“貴人門”昂首闊步進入茶室,下人們則只能從“側室”匍匐著前進。珠光認為眾生平等,茶道乃人人可享之物,便規定所有客人不論身份貴賤,一律從側門進入。這就體現了“空寂茶”之要義,凡進入茶室空間者,皆需暫且拋卻世間的一切,放下“我執”方能超然物外,徹底享受這片刻的歡愉。
茶室的建筑本身則力求簡樸,決不鋪張,能用身邊隨手可取的物什如稻草、泥土、竹子搭建最為風雅。這樣的茶室,也得自于珠光和千利休的改造。能阿彌建立的書院式茶室畢竟是為將軍和大名等上等人建立的,現存最古老的書院茶室是銀閣寺的東求堂里的同仁齋。既為統治者所享有,建筑和裝飾上也務求隆重,茶室里擁有大客廳、大壁櫥,壁櫥上掛著三幅掛軸畫,畫前擺著“三具足”,也即香爐、花瓶和燭臺;此外,還有氣派的雙層柜,上層放香盒、茶桶、茶碗、開水瓶等,下層放食物盒;茶室內還有一處稱為書院窗的窗戶,窗下放有書桌,書桌上置有裝飾用的文房四寶。
珠光改革了此種奢華的茶室,建起了草庵茶室。草庵茶室只有四疊半榻榻米大小(一張榻榻米為一疊),屋頂為小木板拼成,頂棚為杉樹板,墻壁由泥土和稻秸抹成,窗戶由細竹棍搭成,外墻不加任何涂飾,只在墻圍子內糊有一種白色的宣紙。珠光將最普通的日本民家冬天使用的取暖設施――地爐引進了茶室,作為煮茶的爐子;并將原來放置茶具的漆質的黑色茶架改成為竹制的白色茶架。整座茶室可謂簡樸至極。千利休后來將四疊半的茶室進一步縮小為三疊或者兩疊半。狹小的空間使主客的一言一行都映在對方心里,便于茶人們凝神屏息,共同專注于這純凈的時刻。
茶室的空間變小了,壁龕也隨之變小,只留下一幅掛軸和一瓶插花。掛軸的題材也從原來珍貴難尋的中國繪畫變成了更具日本味的禪語或和歌,同時插花的瓶子也從奢華珍貴的唐朝黃銅花瓶變成了隨意的一個竹子花瓶,有時干脆就是隨手拾得的漁人竹簍。茶具也以簡素為要,珠光用竹制茶勺替代了象牙茶勺,千利休則用粗糙無釉且形狀不規則的高麗軟陶茶碗――朝鮮半島庶民用來吃飯的一種碗代替了精致的中國瓷器,認為這樣的茶碗閃爍出古拙之美,比光滑的瓷器更為動人??傊磺卸家@示出“空寂之味”,富有茶興,所謂“空寂”就是自然且不顯眼,帶著無為而然的味道;反之,刻意地引人耳目、過于圓熟都是缺少“茶興”的表現,珠光言“皎月無云使人厭”,有云彩遮住的月亮才算得上“空寂”之美。
千利休便是將空寂之美發揮到極致的人。相傳,一次,有人上報將軍豐臣秀吉,說千利休家的院子里開滿了牽牛花,好看之極。秀吉便示意千利休為他在某日的清晨舉行一次茶會,以欣賞滿園的牽?;???僧斔缂s而至,步入千利休的院子之時,卻一朵牽?;ㄒ矝]有見到。正當他帶著怒氣走進茶室中,只見暗淡的茶室壁龕內一朵帶著露水的白色牽?;o靜插在花瓶內,顯示出無限生機。原來,千利休認為滿目的牽?;ǚ炊够ǖ拿罍p弱,而剪掉了院子里所有的牽?;?,只保留了這最美的一朵――一朵比萬朵更惹人憐愛,也就更顯得嫵媚動人。
主客相敬情更濃
當主客都進入茶室,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各自落座,正式的茶儀便開始了。主人坐在風爐旁開始煮茶,生火、加水,不多時便聽得沸水的聲音打破室內的安靜。主人會用一塊手帕大小的綢緞把事先已經擦洗干凈的茶具當著客人面再擦拭一次,最后用開水再消毒一次,這才正式開始點茶。點茶時,主人用精致的小勺把淺綠色抹茶粉放入茶碗內,經沸水沖沏后,再用茶筅攪拌至起泡,使之濃如豆羹。
之后,主人用雙手捧起茶碗獻給客人,客人要向主人致謝后才可接茶??腿似凡钑r,雙手捧住茶碗從左向右轉一周,以示觀賞茶碗的花紋和質地。飲茶時要分三口喝完,最后一口還應發出輕嘆聲表示對茶的贊賞。茶有濃茶和淡茶兩種,如果主人以濃茶待客,所配點心常為糯米粘面的豆餡點心;如果是淡茶,點心則為小脆餅。完成一套最簡單的點茶儀式,一般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如規格較高則需三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