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習俗范文

時間:2023-03-24 18:15: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節日習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節日習俗

篇1

習俗: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習俗: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家人吃團圓飯,一起看春節晚會。

3、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禁煙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在這段無火的時間里,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5、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后)。

習俗:掃墓、踏青。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6、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5、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帶五色線,做香囊,門上插艾。

7、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習俗: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女紅。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8、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

習俗:放河燈、祭祖、祀亡魂、焚紙錠等。

意義:俗稱鬼節,祭祀先人、放水燈等。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9、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習俗:賞月、吃月餅。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懊耖g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10、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習俗:登高、插茱萸。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酒等活動。

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11、冬至: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習俗:吃餃子,吃湯圓,喝羊肉湯。

意義:冬季的開始,祭天祭祖。

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都要祭天祭祖。

12、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

習俗:吃臘八粥、臘八蒜、臘八面。

意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節的到來,就意味著離中國傳統的春節越來越近了,濃濃的年味,在空氣里蔓延開來。在這個芳香彌漫的臘月時分,品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不僅養生,更寓意豐收美好。

13、祭灶: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習俗:除塵、吃灶糖。

意義:灶王爺上天的日子。

篇2

2021年的春節到了,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各地過年都有獨特的習俗。是時候要寫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了,不用擔心,我們一起來寫吧!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于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一當迎新的鐘聲敲響時,我們中國人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著,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

當我跑到陽臺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多美呀!今天是正月初一,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只見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門前貼著春聯,陽臺掛著紅燈,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舉杯敬酒祝福以后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合家歡樂!路上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親朋好友拜年。我們也不例外!媽媽爸爸帶著我去奶奶家拜年,一進門,哇!都在呀!二叔、二嬸、三叔、三嬸、姑姑、姑丈,還有表姐、堂姐,連小妹這個“小不點兒”也來湊熱鬧呀!大人們坐在沙發上聊天、看電視,我們小孩子一起手拉手來到房間,玩起“藏東西”的游戲。堂姐鎮重其事地說:“我現在宣布游戲規則是:一個人將幾樣小東西藏起來,其他幾個人去找,全部找到的人就來藏東西?!蔽覀兘涍^抓鬮,最后決定由堂姐來藏3個可樂瓶蓋。堂姐將我們推出房間,于是自個兒藏東西……

過了一會兒,堂姐笑盈盈地走出來說:“藏好了,保證你們找不著!”我們蜂擁進去,我想:最容易藏東西的可能是最隱蔽的地方。所以,我認真地將每一個角落都找了一遍,竟然沒有,在看看小妹,鉆到床底下,屁股撅在外面,小手在里面摸索著,沒有,她剛想站起來,“啊呀!”只聽小妹叫了一聲,就“嗚嗚嗚”地哭了,原來她在床底下站起來時撞到了床邊。于是,她暫時停止游戲。啊!少了一個對手,不過表姐也不好對付,只見她在衣柜里將每一件衣服都翻了一遍,哇!還好沒有!可到底在哪呢?我掃視著四周,這時,我發現窗簾后面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我拉開窗簾,呀!是可樂瓶蓋!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表姐見了,一副不服氣的樣子。但是她速度加快了,那里找找這里找找。我急忙接著觀察,在床底下小妹夠不著的地方,我又發現了一個可樂瓶蓋,我的心更加興奮了起來,后來我又在一本書下找到了最后一個瓶蓋。

“呼!真是費了我不少工夫!”我嘆了口氣說。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二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每逢春節,我都會回江西老家。每次回江西,都正好趕上下雪的日子,潔白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落在樹上,在樹枝上壘出一個個蓬松的小雪球,還給大樹披一身雪白的羽絨;落在地上,給大地鋪一氈潔白松軟的毛毯;落在電線桿上,給電線串一條銀白色的項鏈。小孩子成群結隊地跑到雪地里,興致勃勃地打起雪仗來,你扔我躲,相互追逐,好玩極了!

每逢大年夜,我們都會吃年糕。傳說在古代有怪獸來抓走孩子,但怪獸都怕紅色,尤其是年糕,所以,每次春節,家里都會買一些紅幅、對聯等貼在門口、房間上,而且還會做些一些年糕,我們每年春節都做一樣的年糕,雖然是同一個味道,可是我們卻百吃不厭,因為它蘊含著家鄉的味道。

吃完年糕,我們還會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團團圓圓,既開心、快樂,又十分和睦,空氣中,夾著一絲絲溫馨、幸福的氣息!

大年初一時,我們會去太婆家拜年,江西那里有長輩給小孩紅包的習俗,如果是遠房親戚,就是給一兩百元的紅包;如果是像爺爺奶奶這樣的親人,那么就給三百元左右了。每當給我們紅包時,長輩們都不忘說“健健康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覺得這個紅包里裝的不是金錢,而是大人對我們的期望。

初二時,早晨七點鐘,大街上的美食香味像一個個小精靈,喚醒了正在睡覺的我們。我們經不住美食的誘惑,飛快地跑到大街上,一進入美食街,牛雜、魚丸、糖果的香味撲面而來,糖畫鋪里最熱鬧,哪里總是會圍著一群小孩子,他們爭先恐后的對糖畫叔叔說:“我要羊!”“我要狼!”……糖畫叔叔樂呵呵地答應著,臉上掛滿幸福、開心的笑容!幾個小孩子拿著糖畫到大街上跑來跑去,臉上沾滿糖漿,心里甜甜的,嘴上“咯咯”地笑著。在這熱鬧的大街上,洋溢著幸福、團圓、和睦的味道,在街上久久回蕩著。

所以,這就是我喜歡春節的原因:可以吃年糕,可以收紅包,還可以看江西下雪的美景!最重要的是,過完春節后,我們馬上迎來下一年,迎來下一年的快樂幸福和美好愿望!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三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各地過年都有獨特的習俗。今年寒假,我對家鄉丹城過春節的習俗作了全面的觀察和調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開眼界。家鄉過春節真是豐富多彩,按照時間順序共有5種風俗。

祭灶:家鄉的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家鄉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里過年的,所以在臘月二十四祭灶。阿姨一大早請來灶神紙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飯……一切完畢已是傍晚,點燭,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結束。聽阿姨說,祭灶為的是讓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掃塵:舉行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新年的準備。每年農歷臘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鄉的人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

貼春聯,“?!弊郑好磕甏竽耆?,家家戶戶都紛紛貼上購買的春聯,雅興者自己鋪紙潑墨揮毫,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紅紅火火。春聯貼完,家家戶戶都忘不了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著貼,取“福到”的諧音,寄托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心愿。

拜年:是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祝賀新年,到處是一派喜慶的氣氛。祭祖:家鄉的人過節都不會忘記去世的先人。過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們家鄉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通過這次調查,我全面了解了家鄉人過春節的各種習俗。每一項活動都寄托了人們的心愿。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對于春節,人們也在不斷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還在春節期間出門旅游……這樣春節過得就更豐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為一種傳統節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習俗始終不會被丟棄,如何使春節過得既有傳統地方特色又充滿時代氣息,這將是富裕的人們的不斷追求。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四春節前,媽媽給我講了春節的由來: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為。春節時間延續長、地域跨度廣,節日活動豐富。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因此,春節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歷史最悠久、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今年春節有三件事令我高興和難忘。

第一件事是送給爺爺奶奶一份“驚喜”。

這可是我的“秘密”呀!你可不要說出來。我悄悄的告訴你吧:今年爺爺和奶奶都66歲了,我和爸爸媽媽早就商量好,要給爺爺奶奶發壓歲錢呢!噓,小聲一點!別讓他們聽見啊。我們把這個美好的愿望和二叔通了氣,唯獨不告訴爺爺和奶奶。因為我們要給他們倆一個“驚喜”!

農歷三十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們的“秘密”高高興興的來到爺爺奶奶家,二叔已經在家里等候我們了。爺爺奶奶已經開始準備午飯,爸爸媽媽加入準備的行列,我和二叔一起玩耍去了……吃午飯的時候,我們沒有泄密!

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熱氣騰騰的餃子已經擺上餐桌,我們分別給爺爺奶奶拜年,并給他們每人送了一份“驚喜”,爺爺和奶奶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們說:我們要好好保存起來。伴著新年的鐘聲我們每個人的幸福感都達到的了頂點。

第二件事是放鞭炮。

今年,爺爺和媽媽給我買了許多鞭炮,有手搖花、魔術彈、小飛碟、鉆天猴等等。煮餃子前,我和二叔還有媽媽就下樓去展演我們的鞭炮士兵去了,那鞭炮齊鳴、百花齊放的華光異彩染紅了晴朗祥和的夜空,點亮了每個人的希望和憧憬。我不斷地歡呼和跳躍著,盡情釋放心中的快樂和幸福,迎接美好而又嶄新的一年。

第三件事是合理安排我的壓歲錢。

當然嘍!節日里長輩們也給了我很多壓歲錢。在媽媽的提議和幫助下,我也要合理安排一下我的“經費”收支了。我們把大部分壓歲錢存到銀行作為我的教育儲蓄,等我高中時用。令外的壓歲錢用來做日常零用和購買我喜愛的圖書還有玩具。對了,媽媽說還要教我記賬呢,培養我做個出色的“管賬先生”,以便今后合理調整和安排我的日常收支。

我家的春節是這樣過的,節日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是永遠令我高興和難忘的!你家的春節是怎樣過的呢?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五盼望著,盼望著,燈籠掛起來了,春聯貼起來了,春節的腳步近了,春節的味道濃了。

煙花,是小孩子們春節最愛玩的。我喜歡那種沒有響聲的“電光火花”,點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術師手里的魔法棒啊!“電光火花”噴出的火花就如同一個個頑皮的小精靈,在空中跳躍著,嬉戲著。不過,那些調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歡“電光火花”,他們喜歡聲音響亮、刺激的“甩炮”。他們不時地從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聲大響。如果你正好從那兒經過,肯定會嚇得一個激靈,那些“小調皮們”則哈哈大笑。

當然,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大禮花炮。當禮花炮點燃,各種各樣的圖案,五彩繽紛的顏色就會呈現在空中。有的禮花炮沖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紛紛揚揚灑落下來;有的禮花炮沖上天變成了牡丹花、,猶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還有的禮花炮沖上天后變成大大的“笑臉”,仿佛在向大家說:“新年快樂!”春節的味道就在這煙花中綻放開來。

美食,是春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疱伿羌壹覒魬舳紣鄢缘?。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鍋中沸騰著,翻滾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氣騰騰地吃著,真是回味無窮。小孩們則一般喜歡吃年糕和冰糖葫蘆。年糕軟軟的,甜甜的,拿起一塊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嘗,令孩子們百吃不厭。紅紅的山楂裹上一層糖,串在竹簽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蘆。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響,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春節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擴散開來。

看春節晚會和走親戚是大家春節期間的傳統活動。吃過除夕團圓飯,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熱鬧的歌舞、幽默的相聲、高超的雜技、神秘的魔術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聲不斷。正月里家家戶戶走親訪友,人人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見面都相互說著祝福吉祥的話兒。孩子們則對大人們伸出手,嘴里大聲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然后一邊清點著“戰利品”,一邊心里盤算著這筆錢是用來交學費呢還是買文具,玩具呢?春節的味道就在這歡聲笑語中彌漫開來。

篇3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斗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谷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斗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后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后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后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后,姑娘們將所制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后,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愿。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后,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瑯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制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稏|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后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篇4

在江蘇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于欄桿上扎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后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在膠東地區,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于庭中盟結七姐妹,口唱歌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你七十二樣好手段。”不少地方還制作“巧花”,少女們用面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祭祀織女。

在陜西,七夕夜女孩子們則要用稻草扎成個一米多高的“巧姑”之形(又叫巧娘娘,即織女),并讓她穿上女孩子的綠襖紅裙,坐在庭院里;女孩子們供上瓜果,并端出事先種好的豆芽、蔥芽(即“種生”,婦女們稱巧芽芽),剪下一截,入擴一碗清水中,浮在水面上,看月下的芽影,以占卜巧拙;并穿針引線,競爭快慢;舉行剪窗花比賽,以爭智巧。

在福建,婦女、女孩子們擺設香爐和各式祭品:茶、酒,花瓶中插花,還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和織女用的脂粉。祭拜雙星后,即把獻給織女的脂粉分成兩半,一半投向屋頂給織女,一半自己梳妝美容。相傳與織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的美麗容貌保持不衰。而五子的擺設,寓有求生育之意。婦女們并吃茶食瓜果,玩乞巧游戲。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并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并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顒右话闶窃谏倥羞M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并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準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谷、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里人幫忙,用竹篾紙扎糊起一座鵲橋并且制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系上刺繡臺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制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著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著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艷彩奪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銅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等形狀的果盤;寸許長的繡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彩線織繡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臺樓閣,總之是越細致越顯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制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的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動物形燈。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彩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于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也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小兒女作節日禮物的)。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妝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還有蠟制瓜果、小動物等。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燭臺、香爐、插上香燭,并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篇5

關鍵詞:皖北 節日 民俗文化 現狀 發展

基金項目:安徽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皖北民俗節日的現狀及其發展前景――以淮南為例》(J18511106)

地理上作為安徽三大重要組成模塊之一的皖北地區,其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決定了其節日民俗的不可忽視性。從節日角度看,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在一年又一年的時光流逝中,帶有皖北特色的節日民俗飽經歷史風雨的洗刷,沿襲至今,既有改變,有丟失,也有保存,有創新;而在民俗方面,無論是亳州地區的老莊文化、宿州地區的拉魂腔、蚌埠地區的大禹文化、淮北地區的沙河調還是阜陽地區別具一格的飲食文化,都是引人關注的重要方面。通過閱讀相關書籍、查閱資料,同時選取淮南地區作為實地調研樣本,皖北節日民俗的發展現狀了然于眼前,而其未來向前的走向也頗為引人注目。皖北節日民俗發展至今,是令人欣喜,還是使人擔憂?是發展良好,還是亟須改進?是前路明確,還是漫漫未知?下面是據調研結果整理的一些較為完整的,對于皖北地區節日民俗未來更好存續、發展的構想。希望能借此對皖北地區節日民俗的保存和繼承并發揚光大,發揮一些作用?;蛟S皖北節日民俗的現今狀態和其未來發展態勢,亦可以作為其他地區未來同方面發展的良好借鑒。

如同國內的其他很多地區一樣,在皖北地區,由于種種原因,在現實中,傳統民俗節日往往被蛻變成了單純的假日,其文化意蘊也在人們的心目中日趨淡漠。作為老百姓傳承祖先智慧結晶的傳統民俗節日文化,其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也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很多原有的習俗被拋棄,一些過節的習慣逐漸減省,直至消失。曾經聲勢浩大的“淮南豆腐節”每年舉辦一次,吸引附近省市居民參加,現在卻兩年舉辦一次,不但人數減少,而且已經變成了商品展銷會。不可否認,這些節日習俗中的確有一些是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前進的步伐,在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下被淘汰掉的。然而,排除這些落后習俗以外,仍然有些東西凝聚了祖先的心血,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質,是我們文化和歷史的象征,寄予了人們對于未來生活的美好希冀,是不應該被棄掉的。對于這一部分的節日民俗,應該采取的是了解、恢復、保存、發揚光大的方法,以嚴謹的態度迎接它們的回歸。

首先說到春節時期,皖北地區的人們也有如同其他地區一樣的吃餃子、放鞭炮、拜年、發紅包、貼春聯等相似習俗。但皖北六市之間的細微差異,仍是顯然存在的,這也正是凸顯出它們之間各自保有的特色,和它們作為一個整體與其他地區之間的區別的非常重要的一點。經了解,近些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節日民俗的存續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戰,并且經歷了一些豐富的變化。從一個方面來說,一些傳統習俗受到了挑戰,可能會面臨逐漸湮沒于歷史長河中的尷尬局面,譬如放鞭炮,原本寄予了人們驅除年獸、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但卻因為現實生活當中它的確存在著對城市空氣造成的污染的弊端,許多人已經開始倡議并且將禁止鞭炮付諸行動。這從一個角度來看,是對現代社會環境的一種保護,是隨著社會進步、城市發展而到來的一種趨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對傳統節日民俗的一種丟失和拋棄。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一些新的節日文化也被添加到這些節日當中來,如大力推動春節游為皖北各市所帶來的春節旅游經濟,在春節期間選擇外出的人們來到了這里,有機會細細品嘗皖北當地的獨到年味,也給當地經濟帶來新的發展。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成效。

再看元宵佳節。元宵前后,許多在外地求學的莘莘學子以及在外務工的人們需要早早離開,無法在家歡度元宵了。而皖北地區如今向外輸出的勞動力也不在少數,如阜陽地區就存在著流動人口數量較多的現狀。如此一來,留在皖北本地度過元宵節日的人數就少了許多。這從一個方面來說,影響了節日熱鬧的程度和節日經濟增長的速度;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一些在皖北地區就學的學子的到來,和其他流入皖北地區的人口的加入,也使這個寓意豐富的節日更增添了一層鮮艷的色彩。說到元宵節,湯圓和元宵自是不能缺少的。皖北地區在地理劃分上大部分位于淮河以北,也即通常所說的“北方地區”,但一河之隔的淮河南岸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偏中,也承續了部分南方的節日民俗,而皖北地區元宵佳節吃湯圓的家庭也為數不少。湯圓制作手法簡單,味道鮮美,可謂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一大中華美食,這一點在皖北地區也并不例外。但現在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變化,喜歡自己動手制作湯圓的家庭也開始在逐漸減少,掌握這門手藝的人數也在滑落。超市里的速凍湯圓慢慢受到越來越多住戶的喜愛。這種變化難以直接說其好壞,但這種細微的轉變也當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關心。另一大元宵習俗則是花燈、逛燈會、猜燈謎,這是各地普遍共存的一大特色,而今也在以更加創新多變的形式改進、存續著。一些商家仍會在元宵佳節舉辦猜燈謎以促進營銷、拉動人氣的活動。

清明節依古人規制,是祭掃祖先墳塋的時間。在皖北的許多地方,上個世紀的土葬風俗所遺留下來的田間墳墓仍有很多。每逢清明節前后,許多家庭會聚齊一家老少、長輩晚輩一起至祖先墳前祭拜獻禮。一般流程包括燒紙錢、放鞭炮、磕頭跪拜等一些簡單的程序。這些流程寓意著給祖先帶去財富以示崇敬,向祖先祈福以求蔭蔽子孫后代等美好希冀。這些風俗流經許多年代,已經大有簡化、變易之趨勢,日后繼續發展,想來也會漸漸與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生存方式相接軌,有其新的面孔。而在都市化的進程中,墓園的存在和慢慢興起也是一種趨勢,在皖北地區也可見到這種改變的出現,這是中華文明吸收了外來文化,受其沖擊所產生的一類新的墓葬方式,但也具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清明時,捧一束鮮花,帶一些心愿,靜靜進入墓園中上墳祭禮,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對先人節日文化的沿襲方式。

端午節期間,我們在淮南進行了實地考察?;茨鲜须m然只是皖北地區群像中的一個,但因皖北各地相近的地域和人文情懷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不同方式走訪和觀察當地住戶,了解到了當地居民真實的過節情況。多數人家在這個時節一般會包好粽子,準備一些家常菜,能聚在一起的家人圍坐在一些,像平常一樣吃飯聊天。由于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茨嫌袑倌戏降那嗳~粽,有三類:米粽子、蜜棗粽子和綠豆粽子。白米粽屬于最為保守也是南方最為傳統的粽子,純粹突出粽葉和糯米的清香,混入白糖調和成的蘸料一起食用。不再像以前一樣所有的居民都會親自動手制作粽子。附近超市和商店里的成品粽子相比之下更受當地居民的青睞。據了解原因大概如下:用來包扎粽子的粽葉和馬連草繩,由于采摘并不如過去那么方便,打算自己在家里包粽子吃的人們也往往會直接到市場上去挑選。粽葉有兩種,竹葉是可以多次重復使用的,而葦葉則大多是一次性的,不能再循環利用。當地的幾位老人說,隨著年歲的漸長,對于端午節這種節日的期盼似乎沒有兒時那么高,不會特意花太多的時間去準備過節,只是象征性地做一些應當要在節日里完成的事情。對于節日理解的意義就是家人團聚共度佳節。在淮南地區,以前許多人家里還會在度過端午節時準備香包,具有驅五毒辟邪、寓好運的意蘊;而現在市面上鮮見香包這種物品,即使保留這種佩戴香包的記憶,卻不會特意去佩戴了。通過資料了解到的皖北特色的端午食物,除粽子以外,還有糖糕、油餉等也都不見蹤影。在街頭也可以看到有商家在銷售咸鴨蛋、粽子、艾草等等。雖則部分習俗慢慢淡化,但這種節日情懷還是留存在人們心中。端午節以及其他節日民俗重新興盛起來仍是存有希望的。在走訪淮南八公山區時發現,有不少民居的門上還可以看到早早準備好的已經略微枯黃的艾草。八公山上艾草較多,采摘比較方便。到了節日要吃節日食品、準備節日用具已成為一種習慣,而這種已經流傳千年的習慣暫時不會中斷。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情人相會之日。起源于牛郎織女的傳說的七夕節,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古有秦觀詩作在前,而今我們可以看到七夕節到來時各大電視臺、商家們也紛紛推出各種節慶活動。但眾所周知,隨著我國與國際接軌,以大度包容的姿態迎接國外文化,西方傳統的情人節也在我們的國土上生根發芽,影響力火熱一時。在皖北地區,不少當今的年輕情侶們,也是西方情人節與傳統情人節都會共度的。而說到七夕節的傳統習俗,女子獻祭乞巧早已成為往事,情人星空夜話或許是許多情侶做得更多的事。而談及此處,七夕節原本為愛而設,兩情若是久長時,形式或許已經不那么重要了。

中秋佳節,對于全國各地的人民來說,這都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中秋節的皖北地區,人們喜食月餅和糖饃,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賞月,親朋好友之間還會互贈禮品。時展到今天,月餅早已成為了中秋節這個節日的文化符號,甚而已發展出月餅的專門品牌,供人選擇。它不僅僅是每戶家庭自己食用的首要選擇,也是中秋節時各個家庭之間互相贈送禮品時的極佳選項。而說到糖饃,是一種樸實但卻美味的面食食品,它承載了許多人幼年時期的美好回憶。每逢中秋佳節時,不少地方的街道仍然可以見到出售糖饃的店家,一些家庭也仍會購買。說起賞月,古人已有此風范,而時展到今日,賞月也同樣只是成為了中秋一大重要的代名詞,仍有家庭會在月圓之時滿懷情意地抬頭仰望,但中秋之時最最重要的還是那份全家人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的濃濃暖意。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這一天里,吃糕、登高、敬老已成為較為重要的習俗而被延續傳承下來。在皖北地區,至今仍有一些家庭在度過這個節日的時候選擇蒸重陽糕作為食物、一家老小共同登高,寄寓美好情懷。而一些中小學和高校也會組織敬老尊老活動,雖說有些人指責這些活動集中于重陽節這一天實施,有些形式主義的嫌疑,但首先我們要看到,其出發點是好的,至于活動的內容、形式的不足,那么則需要大家通過探討來為之提供解決方案,使之更加完好。

保護節日民俗刻不容緩,最先要從人們的意識上面行動。不是要讓人們知道保護這種習俗的重要性,而是要讓普通民眾感受到節日氛圍,從意識、心理上對節日形成期盼,從而成為烙印在民族血脈里的東西,自然而然地習慣節日民俗。節日的意義在于:第一,它能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這一點看似虛無,實則是比較實在的。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包粽子、插艾草、縫香包,從本質上來說,就把這一段時間與一年里的其他時間段做了一個更加明顯的區分,節日因為它的意義而顯得不同。第二,它能促進我們對于自己民族傳統的更好認知和繼承。了解了端午節是為屈原而設這一概念,明白了遠古的先人們所創造出來的各式儀式、物品其產生和存在的原因,累積著民族文化傳統的源遠流長的氣質,這種氣質內化于身心,體現于節日的氛圍當中,在外人看來,便是對于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一個極好的詮釋。第三,它能帶動社會發展。節日一旦紅火起來,那么由這個節日所衍生出來的周邊產品必然也會在全國范圍內引起關注,這是一種帶動經濟產業鏈的極佳方式,同時又使經濟與文化相結合,即所謂“節日經濟”,而這種經濟類型有利于優化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使文化得到了發展、流傳,可謂兩全其美。而要使人們不斷意識到這種重要性,就要通過教育、媒體輸出、廣泛宣傳等多種方式,不一而足。節日食物其內所含物質對于人體也頗有裨益,更多的是其中包含的古老先民們在食物上的寄托和智慧。如同《舌尖上的中國》所展示的那樣,食物并不僅僅是食物,其中所包含的故事、寓意豐富精彩,往往不容忽視。

對于皖北民俗的保存和發展具體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政府倡導、民間自主。通過建立各種民間民俗文化協會等組織,加強對各種民俗節日活動的政策推動和組織引導為各民間組織及民間藝人搭建平臺,為其創造適宜的“土壤”,進一步推動優秀傳統民俗節日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第二,傳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除了要繼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保留獨特的地方風韻外,更要緊跟時代步伐,為其輸入時代的新鮮血液,賦予傳統民俗節日文化以新的內涵。才能為更多人所接受,才能有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第三,文化與經濟結合。以傳統民俗節慶活動發展旅游經濟等。

以上所提出的皖北節日民俗發展存續建議為的是希望家鄉的節日民俗文化不要丟失,根不要丟失;為的是能夠讓后人意識到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出多么豐富和有意義的文化傳統的心愿;為的是在外來文化強烈沖擊的情況下,不再出現七夕節遭冷遇的情況?!翱陀谓洑q月,羈旅故情多”正是節日所承載的。一個沒有簡單到只剩形式,卻也沒有復雜到繁瑣不堪的節日,是值得我們為之努力付出心血的。倘若將皖北節日民俗保護工作充分完成,那么我們的子孫后代能看到的,將是一個個更加熱鬧、有意義、讓人覺得自豪和驕傲和民族傳統節日。節日里,合家同堂,擺酒聚餐,分歲酒、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一項項都令人覺得有趣。這些帶來民族自豪感、讓我們更加堅實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俗項目,鑄成了一個更加偉大而壯闊、豐富而多彩、令人神往和欣羨的文化中國。

參考文獻

[1] 徐東平,王勇勇.淮河文化與皖北振興[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2] 湯奪先,鄒安.我國淮河流域民俗研究綜述[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1,20(2).

[3] 謝政偉,胡飛,王建.皖北民俗旅游發展的優勢及問題[J].綏化學院學報,2012,32(2).

篇6

【關鍵詞】電話禮儀;職場;素質

在現代人際交往中,電話這種通信工具日益成為人們溝通的橋梁。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漸頻繁、密切的今天,人們的電話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且直接影響到事業、業務的成功。在電話廣泛使用的大學校園里,幾乎每個同學都和老師通過電話,然而大部分同學卻忽略打電話禮儀的細節,具體表現在:省略基本的禮貌用語,語氣生硬,對方話音未落便掛掉電話等等。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

當代社會中,隨著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家庭中存在更多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溺愛,造成孩子心中無別人,以個人利益為標尺決定取舍。另外,有的家長不注重自身禮儀修養,缺乏基本的禮儀知識,因此無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禮儀教育的欠缺

許多高校將大學禮儀教育與學生的專業、就業直接掛鉤。禮儀課程并不只適用于航空專業、酒店管理專業這樣特別注重禮儀的專業,其他各個專業也需要。雖然我們有專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涉及到部分求職面試禮儀方面的知識,但內容難以覆蓋全面,禮儀也是一門囊括方方面面交禮儀作為在校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以適應當今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全面要求。

(三)大學生個人因素

當代大部分大學生的禮儀文明意識比較淡漠,缺少謙敬意識。不尊重長輩、不尊重師長,路遇老師視而不見,到辦公室不請自入。稱呼別人只會“你”、“喂”、“哎”。這些基本的禮貌常識都沒有,更不用說打電話時語言語氣的規范性了。

電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人的聲音名片,尤其在商務交往中,普普通通的接打電話,實際上是在為通話者所在的單位、為通話者本人繪制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電話形象。對于撥打電話一方而言,首先,通話時間、時機要把握好。沒有重要的事情,節假日不要打電話。太早、太晚打電話都不太好。如果確有急事,一定要客氣的說一聲,“對不起,這么早(或晚)打擾你”,這樣顯得比較得體。其次,把握好通話時間長度。打多長時間合適呢?三分鐘左右最為適宜。要做到長話短說,廢話少說,沒話別說,說要點。再次,說話內容要規范。首先是問候語,接著自報家門,包括姓名、單位、部門。最后,態度要得體,語氣要平和,不要咄咄逼人,也不要強加于人,語速放緩,讓別人聽清楚,語調不宜過高。不要含著口香糖,磕著瓜子,抽著香煙。

對于接聽方而言:接聽要及時,鈴響不過三聲。應對要得體,要使用禮貌用語,代接代傳作好記錄。

當代的大學生在給老師打電話的時候會反映出許多問題。如果直接影射到職場上,無論是給領導還是客戶打電話,恐怕都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從而直接影響了個人或企業的形象。如果說上司給你打電話,說:“小王,我是王總?!被卮穑骸班?,什么事?”,或者到上司辦公室,上司不在的時候,打電話問之:“你在哪呢”,“什么時候回來啊”,會給領導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正確的做法是:“喂,你好王總。我是銷售部的小王。打擾您一下,我這里有一份客戶的重要文件,需要您的簽字,您看您什么時候方便?”

對于大學院校而言,要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電話禮儀習慣,以下方法可供借鑒:

(一)重視養成教育

大學以前的教育,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重視知識教育和智力教育,對禮儀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一些學生的禮儀素養缺失。到了大學,這一課一定要補上。而禮儀教育的過程就是禮儀習慣的養成過程。因此,在輔導員給新生進行的入學教育中,一定要強調注重禮儀細節的重要性,讓同學們在入學伊始就遵循這些禮儀細節,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舉辦專場禮儀教育講座

有些院校非常重視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和道德修養教育,但是關于專門針對禮儀方面的教育還不夠細化。關于禮儀教育方面的公選課也只是偏于理論。我們應該專門請一些職場人士給大學生們現身說法,強調職場禮儀的重要性,而大學階段禮儀習慣的養成及歷練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師言傳身教

篇7

關鍵詞:日本動漫;日本文化;天使;吸血鬼;動漫形象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6-0085-01

一、早期西方形象形態的傳入

傳說早在1945年, 二戰期間日本被美國軍隊占領后不久后,一個著名的日本百貨商店,在西方傳統節日期間展示了一個真人大小的圣誕老人。然而在日本,慶祝圣誕并不是像在西方那樣是在這一天慶祝耶穌誕生的,相反圣誕節類似于是情人節,情侶喜歡在這天交換代表愛意的禮物以此來慶祝情人節。許多人也喜歡選擇在基督教堂舉行所謂的基督徒婚禮。無論這個事件實際發生與否,毫無疑問的是現代日本各個行業在將西方元素轉換為己所用的例子卻比比皆是。最有趣的當屬日本動漫行業已經成為這種元素轉換的一個重要平臺,要想更加透徹地了解日本動漫,首先就要了解西方元素在日本動漫中體現幾種表現。

二、日本動漫行業所表現出的多樣性

(一)日本動漫行業所表現出的排他性

這種現象來自于日本動漫行業的排他主義者,正確理解西方元素在日本動畫的展現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歷史,尤其是日本與西方文化的第一次接觸。

在過去的近百年來,日本一直渴望接受和吸收任何外國這的先進思想和文化?;浇逃珊商m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在十六世紀傳入日本,帶來了許多相同的文化和宗教價值,但實際上,日本當時自己擁有著本土教派——薩滿教,稱為Shintō。由于兩種教義的不同,這就導致了西方文化的受容過程中與日本文明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二)日本動漫行業所表現出的多元化

在日本動漫行業所現出的排他性的同時,西方文化通過與日本文化的適應、走本土化的道路從而逐漸達到與日本文明相融和,漸漸表現出日本動漫行業的多元化。對于日本動漫來說,作為異文化的代表的西方基督教,并不完全是一種異質的文化,而且通過事實證明這種西方文化的本土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得到實現。令人驚奇的是大多數日本動畫藝術家在創作動畫的過程中,已經有較多題材與基督教有直接或間接的應用,呈現出多元的理解。

三、多元化前提下西方元素在日本動漫制作中的運用

(一)天使形象在日本動漫中的運用

天使是日本動漫喜歡用到的形象設置,當然也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例如在《EVA》中都是用天使的名字為這17位使徒命名的?!栋岛谄茐纳瘛芬采婕暗搅瞬簧偬焓沟男蜗?,其中最著名的是唯一一個在《圣經》里面被提到過的與墮落天使路西菲爾一樣擁有6對羽翼的天使——大天使米迦勒。

(二)吸血鬼形象在日本動漫中的運用

吸血鬼的始祖起源于《圣經》中的該隱這一人物。日本動漫所表現的吸血鬼更是多如牛毛,著名的有《吸血鬼獵人D》、《十字架與吸血鬼》、《圣魔之血》、《吸血鬼騎士》等。

(三)引入世界末日

在故事的題材和背景上,日本動畫藝術家更是總結出了三個關鍵圣經故事背景——洪水、巴別塔和世界末日,很多日本動漫故事都與之有多多少少的聯系。根據圣經的說法, 上帝創造了亞當、夏娃,他們生活在上帝安排的伊甸園中,這個故事影響了許多不同的動漫系列。人世間充滿著、仇恨和嫉妒,只有諾亞是個正義的人。上帝看到人類的種種罪惡,憤怒萬分,決定用洪水毀滅這個已經敗壞的世界,只給諾亞留下有限的生靈。諾亞按上帝要求用歌斐木建造方舟。7天后,洪水自天而降,除諾亞一家人以外,人群和動植物全部陷入沒頂之災。七天之后,諾亞把鴿子放出去,黃昏時分,鴿子飛回來了,嘴里銜著橄欖葉。諾亞由此判斷,地上的水已經消退。這一情節在日本動漫作品中通過不同的表現方式多次被運用到動漫作品中。

(四)其他西方元素在日本動漫中的運用

日本動漫利用其他西方元素的例子就更是數不勝數了,由女漫畫家中村光所創造的《圣哥傳》就是一個顛覆性的作品,在她的創作中佛祖和耶穌被安排成了一對基情四射的室友,講的故事背景被完全架空到現代社會,故事內容也和《圣經》沒有太多關系,讓兩位圣人成為了我們身邊的普通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只是不知道對于虔誠的宗教徒來說這樣的情節會作何感想。

篇8

一、 傳統元素運用的具象性

(一)具象性的怪力亂神

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以一種超然的姿態將傳統與現代的沖突建構于靈魂感知之上,而這種靈魂感知,則巧妙地蘊含于影片中日本的傳統元素之中,借以進行具象性表達。影片開篇中的投射于榻上的金色光影,與濃濃的日式氛圍,已經為日本傳統元素的匯入架構起了一種前導式的接引。女主角宮水三葉課堂上聽到老師所講述的非日非夜的黃昏語源,則更以日本傳統元素,為本片注入了一種靈性化的異樣氣氛,同時,宮水三葉也將黃昏時世界輪廓模糊,而非人之物清晰這一黃昏逢魔契機銘記于心。眾所周知,亞洲各民族普遍崇信怪力亂神等傳統元素,而日本尤甚,事實上,這種怪力亂神也恰恰成為了許多日本動畫電影的意象基礎與靈感源泉。這部影片的高明之處,則在于并未直接硬性地揭示靈魂置換這一過程,反而是以一種模糊的技法加以多視角地詮釋。

(二)具象性的不立文字

日本動畫電影特別擅長較為隱晦地借物喻意,這種隱喻性在《你的名字?!愤@部動畫電影之中亦有所表現。這部影片在女主角宮水三葉與男主角立花瀧之間展開,影片看似是一段靈魂于夢中穿越,并且時空無意識交錯的類型片。但是,一旦深究這部影片的義旨,我們就能夠看到,影片中所隱喻著的以宮水三葉所代表著的傳統,與以立花瀧所代表著現代的那種隱性沖突。而作為沖突的完結,顯然所有的時空最終都歸于傳統,這也是這部影片中較多地運用了日本傳統元素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因。例如,影片中外祖母的織機就是一種典型的日本傳統元素,但是,這部影片之所以會引入這一傳統元素還有著更加深層的含義,那就是外祖母以織機作比,以織機上縱橫交織著的線為喻,以織作過程中的結繩與小鎮的名稱系守為具象,詮解了關于這座小鎮的傳統元素的核心――祭典的傳統形式的不立文字的意義。

(三)具象性的自然執著

誠然,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獨特的文化語境浸染,同時,不同的文化語境亦各有其不同的傳統元素?!赌愕拿??!愤@部日本動畫電影,以自然為鏡,以一種映照的具象性表達了傳統與現代迥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同時,亦向異文化展現了日本傳統文化的自然與自在。[1]日本雖然是一個新興產業、新興科技、新興設計至上的民族,但日本引以自豪與無上驕傲的反而是其傳統文化中的傳統元素。日本的動畫電影中的傳統元素俯拾即是,日本的珍視、保護、踵繼傳統文化的態度值得其他國家學習。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應以現代化去傳統化。日本的動畫電影更執著于且亦更加樂于將其耳熟能詳的傳統元素介紹給全世界?!赌愕拿帧!分械母鞣N祭典是日本民族精神的于斯凝結,影片中的外祖母對這些傳統元素的可持續詮解,也使得觀眾逐漸對影片中的日本文化傳統元素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 傳統元素運用的形象性

(一)形象性的建構與解構

日本動畫電影中的傳統元素具象性顯然深受日本傳統意識中的尚美情結所驅策,這種具象性的表象最終亦凝結為以怪力亂神、巫儺樂舞、祭典儀式、節會節慶等的形象性形式?!赌愕拿帧!愤@部影片隱性地建構了一種愛的內核,這種愛的內核事實上源于自我本體的一體兩面,觀眾從兩位男女主角的相貌上可能已經發現了這一奧秘,其實,男女主角的面容均為同一模型建型,因此,才會具有這種“同質化”的唯美。女主角在影片中所廣泛參與的各種傳統活動,不斷地印證了女主角對于這些傳統文化的形象性的代表性意義,與此同時,男主角也在現代文化的氛圍之中努力地試圖融入到現代社會文化之中,但卻屢試屢敗、屢敗屢試。兩相對照,以一種更加高明的技法,既對傳統元素進行了建構,同時,又在時空的另一端對傳統元素進行了現代式的解構,而傳統元素的寶貴也由此過程得以彰顯。

(二)形象性的認同與救贖

《你的名字?!芬黄蓄愃浦袊耖g社火形制的類能劇的演藝,就是一種在日本已經綿延了至少上千年的巫儺儀式,這種巫儺儀式的影視藝術化表現顯然為本片增添了濃重的日本傳統元素的風味,影片中之所以將能劇以較長的影視時空加以表現,顯然更是一種對傳統元素的極力彰顯。神社儀式上,無論是演員頭上的金龍蟠踞,還是演藝過程中代己、通神、口釀的“口嚼酒”,都將日本傳統元素進行了影視藝術上的弘揚。正是這種弘揚才鋪墊出了救贖的內核,這種對于全鎮民眾的救贖對于男女主角而言,可能只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救贖,而對于整個小鎮乃至于所有^眾而言,可能就變成了一種對于心靈的拯救。事實上,在心靈碰撞上,這樣的題材整個泛亞洲區域都具有一種同質化的認同式感受。顯然,這種拯救已經突破了日本傳統元素運用的具象,從而進入到了一種日本傳統元素形象性運用與塑造階段,日本傳統元素不僅為影片帶來了陌生化表達,同時,亦為整部影片帶來了一種形諸于視覺語言的獵奇式的審美趣味擴大化的表達。[2]

(三)形象性的突破與升華

《你的名字?!凡粌H充分運用了鮮為人知的日本傳統元素,而且亦運用了盡人皆知卻唯有影片中男女主角不知的名字這一傳統元素。俗世中的人生初見,通常都是以互道姓名開始的,然而,這部《你的名字?!穮s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反以不知道對方名字作為一種懸疑,并由此建構起了整部動畫電影的核心架構??芍^是將這種姓名的傳統元素運用到了極致?!赌愕拿??!愤@部影片中片名中的“名字”從來都是一種對于人類軀體的形式上的一種限定、束縛、禁錮,而這部影片,卻恰恰最充分地利用了這種傳統意義上的限定,實現了一種限定于軀體、限定于名字的靈魂意義上的對于具象性的突破,這種突破,同時也是一種形而上的對于宮水三葉和立花瀧各自自我世界界限、自我意識界限、自我靈魂界限的三位一體化的巨大突破。從這種意義而言,顯然,這部看似簡單的動畫電影,實質上已經具有了一種升騰于靈性價值之上的意象性。

三、 傳統元素運用的抽象性

(一)抽象性的內聚與內斂

日本傳統文化傳統元素的具象性與形象性,如果從更深層次的意義加以探究,那么,我們看到,其實這種具象形與形象性恰恰是源于一種內在感受,這種內在感受,顯然是研究日本動畫電影中日本傳統元素運用的重之重的關鍵??陀^而言,日本的傳統文化雖然不具備中華文明的強健性、魯棒性、超適性,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日本傳統文化卻具備一種較強的內聚性與內斂性,這種強內聚性與內斂性,使得日本傳統元素在其內聚與內斂的雙重凝煉之下,更易以其魍吃素的外延幅射傳衍出去,而這種內聚與內斂的凝煉,當然就是日本傳統元素對于動畫電影的一種抽象性反映。恰如影片在惋惜祭典內涵無從得知,流傳下來的只有形式時所言,即便是有一天文字全然消失了,傳統也不能消失,因為這是信仰于冥冥之中驅策著的一種使命。[3]

(二)抽象性的質樸與喜悅

在《你的名字。》中,當上文中的祭典言猶在耳的時候,穿越后置身夢魅以求的東京后,置換入立花瀧軀體的宮水三葉竟聽到“東京四處都像祭典樣”的話語,這種前后呼應顯然一下子就將觀眾嗖地一下,帶回了穿越前的滿滿的傳統元素的意象之中,并以這種對于傳統元素的追憶,形成了一種對于穿越后浮華都市生活的一種規訓。例如,影片中回憶一場戲中,宮水三葉母親的葬禮,同樣是一種日本傳統元素在影片中的抽象性化運用,這種運用使得日本傳統元素審美與日本傳統美學思想獲得了一并升華。影片中時間交錯一場戲中,更是將日本傳統元素運用得淋漓盡致,而以半身為象征物的口嚼酒對時間所進行的物件式連接,以日本傳統元素,為這部影片賦予了一種無法言說的質樸之美,而這種質樸之美所能給予觀眾的則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喜悅。[4]而影片中宮水三葉家鄉小鎮的那座高山上的火山湖泊,更以夢幻般的美賦予了觀眾一種“觀之如鑒”的觸碰心靈的喜悅意象。

(三)抽象性的意象性升華

如果讓我們深究日本動畫電影為何總是能夠打動人心的話,那么,我想這應該緣于日本動畫電影中的那種誕生于心靈與靈魂深處的意象吧,唯有這種意象性,方能將日本傳統元素審美,與日本傳統哲學思想一并深度融合為一種質的升華。正如影片中產靈或結靈的進入身體與靈魂連接一樣,獻給神體與靈體而重新結合的半體,其意義反而勝過整體??v觀《你的名字?!愤@部影片,雖然影片的主旨是“你的名字”,但是自始至終于影片之中隱性存在著的就是宮水三葉頭上與立花瀧腕上的“紅線”,正是這條形諸于日本傳統元素的“紅線”的相牽,才使得宮水三葉的生命產生了一種,以具象性與形象性所無法表達,亦無從表現的抽象性。“紅線”即繩,影片中不斷地以哲學深度,以對比式詮釋的“結繩為結”,與“流光如流”再現結繩成結的過程,再現流動時間的意象連接,從這種意象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升華于意象之上的“結繩系守”。

結語

最能體現日本傳統文化,與日本傳統元素特質的顯然非日本的動畫電影莫屬,同時,動畫電影亦是日本最引以為傲的文化產業?!赌愕拿?。》這部動畫電影,在日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日本票房規模,據悉甚至超越了好萊塢的《阿凡達》,如此輝煌的票房佳績,顯然與影片中的傳統元素不無關系?!赌愕拿帧!芬黄?,采取了日式傳統的三幕式架構,將靈魂置換、時空交錯、青澀愛情藝術化地交織于其間,由具象性而形象性,再由形象性而意象性地表達了諸多日本傳統元素,這些日本傳統元素為在意象升華之下,為這部影片帶來了“結繩為結”與“流光如流”的形而上的抽象性表達。同時,這部影片亦以其傳統對現代及后現代的規訓,而使得這部影片到處都恢弘著一種詩性、哲性、靈性、人性的意象升華。

參考文獻:

[1]陳雪映.淺談動畫電影中的傳統文化元素[J].電影評介,2008(18):10-11.

[2]徐黎黎.日本動畫電影與傳統元素的結合[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5(27):81-82.

篇9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是臨床常見病變,病人常出現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等癥狀,半月板依賴其完整的結構來維持承重,吸收震蕩,關節,穩定關節等功能。MRI檢查由于其良好的組織和空間分辨率, 具有多平面、多參數成像、無創傷等優點, 能較好地顯示半月板的形態及信號改變, 因此被認為是評價半月板的首選方法[1]。半月板損傷MRI的表現多樣,診斷較為復雜。本文就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MRI診斷成像序列及半月板損傷的MRI診斷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半月板的MRI成像序列

1.1 傳統的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T1WI主要用于顯示半月板內部退變和撕裂,T2WI用以觀察半月板內部的信號變化。

1.2 FSE序列中的質子密度加權成像(雙回波的第一回波):其顯示半月板撕裂明顯優于SE序列,對關節軟骨顯示也很滿意, 能充分地診斷半月板病變[2]。Blackmon等[3]重新評價帶脂肪飽和技術質子密度加權像SE序列和FSE序列診斷半月板病變,發現FSE序列敏感性為90%以上,而傳統的SE序列敏感性約為80%。但FSE序列中本身固有參數可變性小,易產生的模糊效應,限制了檢查的靈活性,可以采取盡可能縮短回波鏈長度(最好小于4~5)及回波間隔時間來彌補FSE序列不足[4]。

1.3 脂肪抑制技術:脂肪抑制技術可消除來自骨髓或軟組織內脂肪組織產生的高信號,增加了半月板信號顯示的動態范圍,因而顯示半月板損傷更清楚;同樣它還有助于區別脂肪與液體,而這二者在FSE 序列上均呈高信號。Magee等[5]認為冠狀位STIR檢查小的半月板桶柄狀撕裂和關節鏡比較, 敏感性為93%。

1.4 GRE序列和快速反轉回復序列:對軟骨敏感的成像技術有脂肪抑制合并三維容積擾相GRE序列,以及伴有或不伴有脂肪抑制的FSE序列。GRE序列特別是3D-GRE序列有連續薄層的圖像采可進行多層面重建和與SE序列相比同一層面組織的信噪比增加的優點。

1.5 采用輻射狀掃描技術(其掃描方向與半月板的長軸方向垂直):能準確顯示半月板體部病變、半月板和關節囊間的關系,確定半月板內混雜不清的Ⅱ、Ⅲ級信號改變非常有意義。

1.6 直接或間接MRI膝關節造影:直接或間接法MR增強掃描對半月板病變的診斷無明顯優勢, 但對提高術后或損傷后半月板的再撕裂有一定意義。通過靜脈內注射造影劑不能區分半月板的富血管和乏血管區,但是可以大約估計半月板紅區位于半月板周緣10%~15%[6]。直接MRI膝關節造影可以區分半月板囊腫和關節周圍的囊腫,前者可見到與關節囊相通的高信號,而后者可見到與關節囊不相通的高信號顯示。Vives等[7]回顧性研究隨機對41例半月板撕裂術后且伴復發癥狀的患者分成常規MRI組、靜脈內注射造影劑間接MRI組和關節內注射造影劑直接組,分別就各自診斷復發撕裂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進行了統計學比較,結果表明:間接或直接MRI在檢查復發性半月板撕裂方面準確性明顯高于常規MRI,并且兩者準確性相似; 從而說明了間接MRI與直接MRI在術后半月板復發性撕裂診斷中的重要性。

1.7 彌散法MRI膝關節造影: 彌散法膝關節造影在半月板撕裂檢查上, 從圖像質量到檢查的敏感性均優于常規MRI檢查。楊曉春等[8]認為彌散法關節造影較直接法關節腔造影相比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和操作簡單的優勢, 而且運動關節可以使對比劑在關節腔內均勻分布,并滲入病變組織, 使半月板撕裂性損傷顯示更為清晰,較常規平掃對半月板診斷正確率明顯增高。

半月板的MRI成像掃描方向:結合MR成像序列及參數,選擇正確的掃描方向有利于半月板損傷及撕裂分型的診斷。矢狀面主要用來評價半月板的退變和撕裂, 應用短回波時間能良好地顯示半月板內部線樣撕裂。冠狀面能更好地顯示半月板體部的垂直性撕裂、半月板關節囊分離和桶柄狀撕裂[9]。使用矢狀位、冠狀位比單獨使用矢狀位能更好的檢測和描述某些類型撕裂,單獨使用矢狀位難于顯示有半月板體部撕裂的放射狀撕裂、桶柄樣撕裂、水平樣撕裂[10]。冠狀位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質子相,矢狀位快速自旋回波質子相在診斷半月板撕裂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并且軸冠矢三個聯合應用時軸位能增加冠矢狀位外側半月板診斷的準確性[11]。脂肪抑制的快速的自旋回波圖像能很好地顯示垂直和有移位片斷的半月板撕裂,而對水平樣撕裂不敏感。

2 影響半月板損傷MRI診斷的因素

2.1 Ⅱ級或Ⅲ級信號改變:大約5%的病例難以確定半月板內增高的信號影是否達到半月板的關節面, 因而難確定是Ⅱ級或Ⅲ級損傷。一些學者認為信號可能接觸關節面的半月板和不接觸關節面的半月板發生撕裂的幾率均較小,兩者無明顯差異[12]。在少數半月板撕裂MR影像上較難分辨其向關節面的延伸, 此時觀察信號強度變化有一定幫助, 如當Ⅲ度病變靠近關節面時,T1WI及PDWI上高信號的強度減低,而在常規T2WI上Ⅲ度損傷的高信號較為明顯。

2.2 膝橫韌帶:橫行連接內、外側半月板前角的膝橫韌帶, 當其走行不規則時, 可被誤認為是半月板前角的斜行撕裂。外側半月板前角單獨撕裂較少見,易與膝橫韌帶形成的假撕裂鑒別[13]。

2.3 肌腱的影響:肌腱位于外側半月板后角的后方,其腱關節滑膜增生的信號改變,可被誤認為是半月板撕裂。仔細辨認從前上到后下斜行走向的肌腱鞘內高信號與外側半月板外緣撕裂方向是不同的。

2.4 板股韌帶的影響:板股韌帶起自外側半月板后角,斜向內側至股骨內髁,分為Humphry韌帶(位于后交叉韌帶之前)和Wrisberg韌帶(位于后交叉韌帶之后),其外側半月板后角的插入部,可被誤認為是外側半月板后角的撕裂[14]。

2.5 板脛韌帶:起于外側半月板前外側下部,亦易誤診為外側半月板撕裂。

2.6 半月板間斜韌帶:少見的解剖變異,分為內、外側半月板間斜韌帶,其跨過髁間隆突, 起于一側半月板前角止與另一側半月板后角。極易被認為是移位的半月板片段,但其位于前后交叉韌帶之間, 而這個位置很少出現移位的半月板片段。

2.7 半月板纖毛化:退變可引起半月板內側緣(游離面)的纖毛化或毛刷樣改變,在MRI上可呈Ⅲ級信號改變。但該類患者多年齡較大,外傷史也不明顯或外傷史不明確。

2.8 部分容積效應:經半月板體部近關節囊緣的矢狀面圖像可顯示出半月板的Ⅱ級信號改變,半月板的內緣是凹面向外的,內有脂肪和神經、血管結構所致,層面厚度容積效應致T1WI上有半月板內高信號影[14]。采用冠狀位薄層及采用輻射狀掃描技術可降低其效應。

2.9 半月板前角假性肥大:多見于半月板的桶柄狀撕裂,原因是由于半月板撕裂以后,后角或體部的半月板纖維軟骨向前方移位,和正常的半月板前角一起形成假性肥大的半月板前角, 而導致誤診。

2.10 半月板軟骨鈣質沉著?。河捎陧槾判遭}質沉積伴隨質子T1弛豫時間的縮短所致半月板內出現高信號,并延伸到關節表面,可能掩蓋半月板撕裂或造成撕裂的假象。關于半月板內鈣化區信號,國內學者孫金霜等[15]的離體膝關節半月板 MRI與病理對照研究結果正相反,即半月板內鈣化區MR信號呈低信號,并認為是鈣化的磁敏感性低所致。Suan等[16]發現4.0T三維容積擾相GRE序列上半月板內鈣化清晰顯示。故是否鈣化要結合膝關節X線平片綜合分析以資鑒別。

2.11 含鐵血黃素-真空現象[17]:關節內來源于出血的含鐵血黃素或真空現象在所有的脈沖序列上都為低信號,極似一小的半月板片段而被誤認為撕裂,鑒別診斷的關鍵是此現象在梯度回波圖像上較其他序列明顯。

2.12 外側膝動脈近端支:與膝橫韌帶并行,在近外側半月板前角外頗似半月板撕裂。

2.13 前交叉韌帶陳舊斷裂:ACL陳舊性斷裂的殘端水平位于關節髁間區,易誤認為內移半月板碎塊[18],半月板撕裂伴移位也常伴有前后交叉韌帶撕裂傷。交叉韌帶的損傷診斷,除有自身信號異常外,認識“交叉韌帶三角間隙”結構非常有幫助。De Maeseneer等[19]認為:交叉韌帶之間富含脂肪的間隙即曾被稱為“交叉韌帶三角間隙”,當交叉韌帶有撕裂時,異常積液信號在交叉韌帶三角間隙中可見。

2.14 關節內游離體:其信號表現與半月板碎塊相似,也可能誤認為內移半月板碎塊,可結合X線平片有助于鑒別。

2.15 血流偽影:最常見見于矢狀位,可以通過把相位編碼方向從前后方向改為上下方向,或者患者仰臥位改為俯臥位。

2.16 摩角現象:當半月板和肌腱的纖維與主磁場方向呈55度時,此時代表T2弛豫的水質子的交換被減弱,結果導致外側半月板后角內上側部分信號增高,此現象在短TE序列尤其常見。當TE大于40 ms時此信號會自然消失[17]。

參考文獻:

[1] Greis PE,Bardana DD,Holmstrom MC,et al.Meniscal injury:I.Basic science and evaluation[J].Am Acad Orthop Surg,2002,10:168.

[2] Rubin DA,Paletta GA Jr. Current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 in meni-scal imaging[J].MagnReson Imag Clin N Am,2000,8:243.

[3] Blackmon GB,Major NM,Helms parison of fast spin-echo versus conventional spin-echo MRI for evaluating meniscal tears[J]. AJR,2005,184:1740.

[4] Kowalchuk RM,Kneeland JB,Dalinka MK,et al. MRI of the knee: value of short echo time fast spin-echo using high performance gra-dientsversusconventional spin-echo imag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meniscal tears[J].SkeletalRadiol,2000,29:520.

[5] Magee TH,Hinson GW.MRI of meniscal bucket handle tears[J]. SkeletalRadiol,1998,27:495.

[6] Hauger O,Frank LR,Boutin RD,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d Zone" of knee meniscus: MR imaging andhistologiccorrelation [J]. Radiology,2000,217:193.

[7] Vives MJ, Homesley D, Ciccotti MG, et al. Evaluation of recurring meniscal tears with gadolinium-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J].Am J Sports Med,2003,31:868.

[8] 楊曉春,沈鈞康,楊永生,等.彌散法MR膝關節造影可行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4,23:138.

[9] 湯光宇,劉 勇,王 騏,等.MR冠狀位成像診斷膝關節半月板撕裂的價值[J]. 現代醫學,2005,33:114.

[10] Magee T,Williams D.Detection of meniscal tears and marrow le-sions using coronal MRI[J].AJR,2004,183:1469.

[11] Tarhan NC,Chung CB,Mohana-Borges AVR,et al.Meniscal tears:roleofaxialMRI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imaging planes[J].AJR,2004,183:9.

[12] 周根泉,沈天真,陳星榮,等.膝關節半月板撕裂的MRI(與手術、關節鏡對照研究)[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1998,4:181.

[13] Cheung LP,Li KC,Hollett MD,et al.Meniscal tears of the knee: ac-curacy of detection with fast spin-echo MR imaging and arthro-scopic correlation in 293 patients[J]. Radiology,1997,203: 508.

[14] 郭會利,張 敏,李樹新,等.膝關節半月板及其損傷的MRI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3,19:527.

[15] 孫金霜,徐 波,王萬里,等.膝關節半月板MRI與病理學對照研究[J]. 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32:851.

[16] Suan JC,Chhem RK,Gati JS,et al. 4 T MRI of chondrocalcinosis in combina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CT,radiography,and arthros-copy: a report of three cases [J].Skeletal Radiol,2005, 34:714.

[17] Anderson MW. MR imaging of the meniscus [J]. Radiol Clin North Am,2002,40:1081.

[18] 鄭卓肇,范家棟,謝敬霞.MRI診斷膝關節半月板的桶狀撕裂[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751.

篇10

2005年,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等部門聯合了《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2008年傳統民俗節日中,又新增清明、端午、中秋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制定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具體措施和辦法,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要把傳統節日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納入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體系,同學生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緊密結合起來”。

雅瑤中學從2005年開始自主開發并實施了《隸書》《服飾彩繪》兩套美術校本課程,《隸書》的教學內容是軟硬筆隸書的臨摹與創作;《服飾彩繪》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成品服飾上進行彩繪設計和實物操作。這兩套美術校本課程對國家美術課程雖能起到補充作用,但由于形式、內容上較為單一,在發展學生能力和素質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筆者希望把在這兩套美術校本課程中積累的經驗,用于繼續開發、拓展、重構學校的美術校本課程,使其能夠作為學校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特別是成為學生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的重要途徑,同時補充初中階段各學科國家課程中沒有涉及的中國傳統文化層面,進而加強學生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中的美術教學資源分類

有學者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飲食娛樂文化資源,第二是風俗禮儀文化資源,第三是道德親情文化資源??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蘊含的價值資源,均包含在人們熟悉的節日習俗中,我們可以由此衍生出五類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美術教育資源:

依托上述資源構建美術校本課程,既能夠讓學生在了解節日習俗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理解、認同、發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又能在基于節日習俗的美術作品創作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水平、人文素養,培養創新意識,達到生活與藝術相結合的目的。

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與初中美術校本課程的整合模式與課程設計

以《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精神為指導,我們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與學校原有的《隸書》《服飾彩繪》兩套美術校本課程進行整合、拓展和重組。

(一)構建整合模式

(二)課程設計

課題: XX節文化與美術活動

第一單元 開題活動

1.情景導入

(1)XX節的來歷介紹。

(2)展示XX節圖片,介紹節日習俗。

(3)小組活動討論家鄉的XX節習俗。

2.確立課題:XX節習俗與美術活動

第二單元 實踐活動

(一)確定活動方案和活動準備

1.教師活動

(1)調查學生工具準備。

(2)調查學生的美術能力、寫作情況。

(3)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調查和創作。

2.學生活動:自主安排分組情況(按地域分組,以便于了解各地的節日習俗)

3.學生設計調查表格(見表1、2)

(二)開展活動

1.開展調查活動:各小組進行家鄉的XX節習俗與美術活動調查。

2.整合調查結果。

3.整合和開展有關XX節的美術創作活動。

4.營造氛圍,布置場景。

第三單元 交流評價活動

1.談感想:通過調查活動、美術創作、布置場景等一系列XX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你學習到什么知識?你對XX節的認識有什么改變?你對學校的XX節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有什么建議?你會用什么方式去迎接XX節?

2.展示活動圖片:把我們開展調查活動、美術創作、布置場景等一系列的XX節傳統節日文化教學活動拍成照片與同學們分享。

3.介紹作品:創作相關美術作品,填寫作品創意說明,向全體同學介紹所創作作品的意圖。

第四單元 成果展示活動

由學生、班級或學校組織“XX節習俗與美術活動”成果展示活動,推廣活動成果。

三、課程整合的效益分析

在教學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以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為主線,在課內、課外進行自主探究,激發了學生極為高漲的學習欲望和熱情。實踐證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與初中美術課程的整合,有利于學生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的各種資源,在課堂與生活中充分自主探究節日文化,回歸節日文化,最終實現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知行合一。

1.以節日習俗為切入口,有利于學生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認同中國優秀傳統節日文化。筆者選擇了春節、端午、中秋這三個大節為切入口,以節日來歷、節日習俗簡介、家鄉的節日習俗與美術活動為教學線索,引導同學們通過調查家鄉的節日習俗、習俗表達人們怎樣的愿望、習俗與哪些美術活動有關等內容,從身邊的節日習俗入手,發現節日習俗中的美術活動,創作與節日有關的美術作品,從而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認同中國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

2.以綜合實踐活動為課程實施范式,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傳承節日文化的主動性。在研究中,筆者以綜合實踐活動為課程實施范式,引導學生通過開題活動、實踐活動、交流評價活動、成果展示活動等教學單元,參與研究與學習,通過“認識節日——確立課題——學生分組——設計調查表——開展調查——整合調查結果——開展節日美術創作活動——開展交流評價活動——舉辦成果展示活動”等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從理性到感性體會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從知識到生活發現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寓意;從抽象到具象傳承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習俗。同學們通過多渠道、多角度地認識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從中發現美術活動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為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創作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美術作品,主動參與、傳承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3.以美術創作為主要形式,有利于學生通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美術創作活動,回歸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生活本源。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文化美術教育資源來源于節日習俗,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以美術創作為主要形式,對學生自主回歸節日習俗,關注社會生活,參與節日文化的傳承有重要的意義。如春節美術創作活動的內容就涵蓋了春節環境氛圍設計、春節商業活動策劃;端午節美術創作活動內容就涵蓋了龍舟競賽運動員彩繪服飾設計、端午節宣傳活動策劃、端午節宣傳活動策劃、端午節美術活動;中秋節美術創作活動內容就涵蓋了中秋賞月會美術策劃活動、中秋節商業設計、中秋節美術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