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脫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4-06 03:34: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灑脫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7、總要允許有人錯過你,才能趕上最好的相遇。
8、等你變優秀了,你想要的都會來找你。
9、寧可高傲的發霉,也不去卑微的戀愛。
篇2
形容美的成語集錦
[鸞吟鳳唱] 鸞鳳鳴叫相和。比喻優美的樂曲。
[鳳鳴鶴唳] 形容優美的聲音。
[鈞天廣樂] 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錦心繡腹] 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滿腹珠璣] 璣:不圓的珠子;珠璣:比喻優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秀水明山]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水秀山明]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山明水秀]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山清水秀] 形容風景優美。
[鸞回鳳翥] 形容舞姿優美。
[風清月皎] 輕風清涼,月光皎潔。形容夜景優美宜人。
[歌聲繞梁] 繞: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聲回旋于房梁之間。形容歌聲優美動聽。
[目不給賞] 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福地洞天] 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后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洞天福地] 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后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目酣神醉] 形容景色優美令人陶醉。
[作金石聲] 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美。比喻文章優美,音調鏗鏘。
[繡口錦心] 錦、繡:精美鮮艷的絲織品。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錦心繡口] 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錦心繡腸] 形容文思優美,聰明有才。
[月章星句] 形容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錦胸繡口] 猶言錦心繡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擲地賦聲] 形容辭章優美。同“擲地金聲”。
[水明山秀] 形容風景優美。同“水秀山明”。
[余音繞梁] 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咳珠唾玉] 比喻為文措辭優美。
[金聲玉潤] 比喻文章氣韻優美。
[擲地金聲] 金:鐘罄之類的樂器。比喻文章詞藻優美。
[擲地作金石聲] 比喻文章詞藻優美,聲調鏗鏘。
[擲地有聲] 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美。比喻文章文辭優美,語言鏗鏘有力。
[珠圓玉潤] 潤:細膩光滑。象珠子一樣圓,象玉石一樣光潤。比喻歌聲宛轉優美,或文字流暢明快。
[玉潤珠圓] 潤:細膩光滑。象珠子一樣圓,象玉石一樣光潤。比喻歌聲宛轉優美,或文字流暢明快。
[握瑜懷瑾] 比喻人具有純潔優美的品德。
[沁人心脾] 沁:滲入。原指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使人感到舒適。也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一倡三嘆]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余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豐度翩翩] 豐度:風采氣度。翩翩:灑脫的樣子。形容神態舉止文雅優美,超逸灑脫。同“風度翩翩”。
[鏘金鳴玉] 金玉相撞而發聲。比喻音節響亮,詩句優美。
[一片宮商] 宮、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諧的音樂聲。形容文辭如樂聲一樣優美、悅耳。
[鏘金鏗玉] 比喻音節響亮,詩句優美。同“鏘金鳴玉”。
[雅俗共賞] 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錦囊佳制] 猶言錦囊佳句。指優美的詩句。
[錦囊佳句] 指優美的詩句。
[含商咀徵] “宮”、“商”、“徵”都是中國古樂中的音階名。指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同“含宮咀徵”。
[含宮咀徵] “宮”、“商”、“徵”都是中國古樂中的音階名。指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含宮咀征] 指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同“含商咀征”。
[含商咀征] 指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皩m”、“商”、“征”均中國古樂中的音階名。亦作“含宮咀征”。
[大放厥辭] 指寫出大量優美的辭章。
[利喙贍辭] 指口齒伶俐,辭令優美。
[風韻猶存] 形容中年婦女仍然保留著優美的風姿。
[字字珠璣] 珠璣:珠子。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比喻說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美。
[一字一珠] 一個字就象一顆珍珠。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餔糟歠醨] ①吃酒糟,喝薄酒。指追求一醉。②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③比喻文字優美,令人陶醉。
[餔糟歠漓] 吃酒糟,喝薄酒。指追求一醉。亦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亦比喻文字優美,令人陶醉。同“餔糟歠醨”。
[餔糟啜醨] 吃酒糟,喝薄酒。指追求一醉。亦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亦比喻文字優美,令人陶醉。同“餔糟歠醨”。
[餔糟啜漓] 吃酒糟,喝薄酒。指追求一醉。亦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亦比喻文字優美,令人陶醉。同“餔糟歠醨”。
[哺糟啜醨] 吃酒糟,喝薄酒。指追求一醉。亦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亦比喻文字優美,令人陶醉。同“哺糟歠醨”。
[風度翩翩] 風度:風采氣度,指美好的舉止姿態;翩翩:文雅的樣子。舉止文雅優美。
[詩中有畫] 形容長于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美。
[屈艷班香]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辭》、漢賦那樣詞藻艷麗,情味濃郁。稱贊詩文優美。
[咳唾成珠]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談吐、議論?!翱取币矊懽鳌皺?。比喻言辭精當,議論高明。也形容文詞極其優美。
[名山勝川] 風景優美的著名河山。
[名勝古跡] 風景優美和有古代遺跡的著名地方。
[名山勝水] 風景優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勝川”。
[奇文瑰句] 瑰:珍奇。優美的文章。
[輕歌曼舞] 音樂輕快,舞姿優美。
[遏云繞梁]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云為之停下來靜聽,似余音繞著屋梁,不愿散去。
[尋幽探勝] 探:尋求。勝: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游覽山水時尋找、搜索幽雅的勝地。亦作“尋幽探奇”、“尋奇探幽”、“探幽選勝”。
[春暖花開] 本指春天氣候宜人,景物優美?,F也比喻大好時機。
[綽約多姿] 綽約:姿態優美的樣子。形容女子體態的美。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驚心動魄]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動魄驚心]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篇3
一首《定風波》,寂寞地躲在《念奴嬌》的身后,拙眼的人們似乎只看到這位詩人的豪放與曠達,卻遺忘了他一直擁有的一方凈土,忽視了他精神家園中的另一片天地。蘇軾一生多次遭貶,可是心靈中的那方凈土,成了他一生的守望。
蘇軾第一次遭誣,被貶為杭州通判,面對新派的實權人物,他無法為自己辯解,也不屑為自己辯解。他帶著憤懣的心情來到杭州。杭州的秀麗風景吸引了我們這位大詩人。“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眱灻赖脑娋渥阋泽w現他對自然的熱愛,也正是這美麗的江南土地,撫慰了他落寞的心靈。
一場被史學界稱為“烏臺詩案”的文字獄,不僅差點送了蘇軾的性命,還成就了又一段難以逆料的歷史。舒、李定、王圭等一幫小人,竭力想致蘇軾于死地,他們一起來詆毀圍攻蘇軾。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軾被貶到了黃州。
蘇軾的黃州生活是孤獨的,“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上攵?,當時他的境遇是多么悲慘??墒撬诮o友人李常的信中說,“雖懷坎 于時,遇事者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這么真誠的心語,這么灑脫的情懷,不正是他守望那方凈土的體現嗎?他在黃州過著“自愛鏗然曳杖聲”的閑適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勞苦之中,亦自有樂事”。他沒有被那些陰鷙小人擊垮,更沒有被艱難的生活壓倒,他仍然吟唱著“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在那片偏遠、寂寞的地方固執地種植著快樂與自信。
當我們背負著生活的重壓蹣跚而行時,驀然回首,依稀可見在黃州赤壁江邊,傲然站立著一位滿腹“不合時宜”的詩人,他正守望著那片屬于自己的土地……
【模擬評分】
基礎等級48+發展等級8=56分
篇4
上海市第六十中學高一(4)梅婷
水鄉,是煙雨纏綿小橋流水之地;是一把小油紙傘撐起的丁香似的惆悵;是朱唇古箏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柔情.我想象豪放灑脫的歌與婉約清麗的詞在小橋流水與淺溪扁舟間隱隱飄蕩,聲聲傳送.
我想象著水鄉女子的婀娜: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著朝洋五鳳桂珠釵,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視而有情,把水鄉的美聚合在她們的舉手投足間,結成一個大大的中國結,自是一種清麗與脫俗.
到了,人比我想象的多了無數倍.一條巷影影綽綽的爬滿了人,蠕蠕地動著,不慢不快.走近了,熱鬧,喧囂與高溫天氣交織在我心頭積蓄成了幾羽失重的殘冬,不寒而栗.
在那兒的古亭稍作休息,卻意外發現廊柱上還刻著一首詩."背下來,作文有的寫了!"不知誰提議道.也是,忙抬頭去看,看了才知道,不過是"細草微風岸,桅檣獨夜舟"這一與眼前景色毫不相關的詩句.無趣,坐在地上打牌,有人竟拿出了英語單詞本開始記單詞,臉上一副舊社會表情.趕忙往回走,到巷口,一口氣吃了兩大包薯片又狂灌了兩瓶水,抹抹嘴,想回想一下看到了點什么,抓了半天頭皮也沒有什么新鮮的東西可想.
離集合還有很長的時間,便和同學又折了回去,見幾家小店在賣"美麗的水鄉------七寶"的宣傳小本,翻開仔細看看,確是美景,沉浸其中,才一抬頭,卻仿佛驀然夢醒,想想還是不買了,畢竟看著這些已失去的美麗,心中只會有痛,徒頻添一股怨氣罷了!回到家開始后悔,其實該買上一本,畢竟只有它還是美好的……
篇5
人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部水彩手繪集,從多個方面介紹了蘇杭的幽靜與美好:四季萬景的西湖畔、溫柔的水鄉、精致的園林……蘇杭天氣,宜雨宜晴,漫步街道,品茗,聽昆曲、評彈,淡然的蘇杭文化彌散在空氣中。蘇杭美食,也像她的文化一樣,應時應景。
繪本中用輕快明朗的色彩涂抹出蘇杭溫柔的景色、婉轉的故事,水色交融、淋漓流暢。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揮灑,不疾不徐地描繪出細膩淡然的清純味道。美景配美文,灑脫的畫筆、淡淡的訴說,讓人身臨其境,感受這一場從容靜美的手繪旅行。
在作者的眼中,蘇杭代表著人們心中最深處對現世安好的追求,平靜而精致。這里的生活就像想象中該有的樣子,只有來了才知道原來還有地方可以如此美好。人生海海,身處蘇杭,是幸運中的幸運。
①享受原汁原味的昆曲還得是昆曲的故鄉――蘇州,這里演出最多,形式也豐富。到蘇州游玩,少不得會在那些小巷里、園林里、花木深處,聽到幾句委婉悠揚的水磨調。
②天然濕地的野趣美景和深厚古樸的文化底蘊,賦予了西溪濕地美妙和神秘的色彩。目之所及,水面在斜陽里像羞澀的少女,漾著溫情的微笑。走在路上,水和陽光都在四周流轉。
③飛來峰因濟公而名揚天下。相傳,他算到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可村民們不聽他的勸告。他急得沖進一戶娶親的人家,背起新娘子就跑,村民呼喊著追了出來。這時,天昏地暗,一座山峰壓沒了整個村莊。此時,人們才明白濟公的良苦用心。
④雖然平江路只是一條傍河的小路,卻是蘇州歷史悠久的水巷。諸多狹窄的小巷與平江路垂直相接,一頭連著幽靜古樸的平江路,一頭連著鼎沸喧嘩的都市街道。這樣的平江路頗有一種大隱隱于市的感覺。
⑤若是厭倦了都市的喧囂,就到蘇州水鄉來走走吧,這里會讓你沉醉于那種寧和的氛圍、緩慢的節奏之中,體味到“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
篇6
關鍵詞:李白;詩;酒;感情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18-0004-01
一、引言
“李白斗酒詩百篇”,李白的詩和酒是分不開的?!熬啤边@一意象在李白詩中的蘊含的情感類型頗多,本文以《金陵酒肆留別》《月下獨酌》《行路難》《將進酒》四首詩為例,嘗試分析李白詩中“酒”所含有的個體生活之情與家國事業之情。
二、個體生活之情
(一)超越江水的朋友之情
《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p>
在暮春時節,李白要離開金陵了,一大堆朋友來送他,或許李白會有些許的不舍,但因離別而帶來的傷感必然是淺淡的。更多的是濃濃的感動,是朋友們的濃情厚意。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柳絮是沒有味道的,但是酒是香的,酒香四溢時,誰又敢斷定“柳花”不香呢?此景為美景,此酒為甜酒。“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送別的話題是永遠也寫不倦的,深情話別,依依不舍,唯有盡情飲酒?!罢埦噯枛|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這是抒情,滿滿的情誼溢滿了長江,既有友人們對李白的不舍,更有李白對友人的謝意。
“多情自古傷留別”,一般來說,送別詩難免帶些有因不舍而產生的傷情,可是在這首詩中,只感受到了不舍、感動、幸福,并沒有感受到消極的情緒。這首詩中的酒杯杯甜美!
擁有此種超越江水的朋友之情,實為大幸!
(二)需要借月亮和影子來驅逐的孤獨之情
《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p>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首句就奠定了孤苦寂寞的感情基調?!盎ㄩg一壺酒”,花是美好的,情是上揚的,假使下句描寫的是二人或是多人一起“互酌”、“對飲”、“相親”,無疑是一種樂景;事實則不然,“獨酌無相親”!“獨”字讓花間美酒變成了月下苦酒。經過“花間”與“獨酌”的陪襯,“酒”便成了寂寞的載體。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多么堅強的臆想!此時的李白已經醉了。無奈是境況,同種境況下,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情感。同在月光之下,李煜“無言獨上西樓”,蘇軾則“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而李白,則邊喝酒變瘋瘋癲癲地和月亮、影子做朋友。同樣是寂寞的人,李煜無語,也不能語;蘇軾則是想著千里之外的墳堆。如果李白會羨慕蘇軾至少還有個墳堆可想,那他可能也會嘲笑李煜不能像自己那樣找月亮來玩。因此,在我看來,三人相比,李白的寂寞程度居中。我相信李白找月亮玩必定是醉了之后的事,所以李白比李煜多了酒,就多了倆暫時的玩伴。這算是借酒消愁的變體吧。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永結”,實在是再好不過了;“邈云漢”,看來“永結”只是醉話罷了。
需要借月亮和影子來驅逐的孤獨之情,實在不幸!
三、家國事業之情
(一)迷茫而堅定的希望之情
《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p>
初次接觸此詩,不加細讀,以為最后兩句詩和前面的詩句不協調,不合理;細細品讀之,方覺實在是渾然一體,合情合理。
面對理想,面對未來。初始階段,“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迷茫是難免的。第二個階段,“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痹跒榱死硐電^斗的路上,困難重重是必然的。第三個階段,“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睔v盡各種困苦,仍然不放棄,總想著終有一天自己是可以實現理想的。第四階段,“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盡管不會放棄,但是仍然忍不住慨嘆奮斗之難!第五階段,“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無論有多難,一定會成功的!概括一下就是:茫然――難――不愿放棄――真難啊――但終究會成功的。這就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心理活動。哪個年輕人不迷茫?對未來感到迷茫,而現實是殘酷的――無路可走?。ㄓ牲S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生活中總是有各種難,尤其是那些影響到未來的問題,必須去克服它,可克服起來又是那么得難,甚至在短時間內根本就拿它沒一點辦法??墒悄兀瑳]有誰會主動放棄自己的未來,所以還是忍不住去幻想未來。無奈現實是冷酷的,面對著當前是不能解決的各種難題,除了無奈,就是發愁了。但是“我終究會成功的啊”,這是一種年輕人特有心理。無論是多么的沒有希望,這種心理保證了年輕人或許會抱怨、或許會傷心、或許會生氣、或許倍感失落,但是,不會絕望。再怎么沒有希望,都不會絕望??此破婀值男睦恚瑓s就這么真實地存在著。無論遭受多么大的毀滅性打擊,年輕人總有一種幻想,也可以說是一種僥幸心理,總覺得自己怎么會真正的失敗呢?只不過是成功還未來臨罷了。
擁有迷茫而堅定的希望之情,便是年輕!
(二)不再希望的無望之情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肆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儒家研究如何做人,道家熱衷如何成仙。如果說《行路難》人氣十足,那這篇《將進酒》就帶有濃濃的仙氣了。年輕人恐怕是不愿意成仙的,而更熱衷于做一個成功的人;當年輕不再,《將進酒》里帶有的那種僥幸心理消失之后,部分人會成仙,無奈地成仙。
《將進酒》里的李白便是酒中之仙,對年輕時的夢想不能實現的這一現實,李白已經承認了,已經打心底承認了。故而少了那份執著,更多的是一種灑脫:對夢想的灑脫、對夢想的不能實現的灑脫、對因夢想的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悲憤的灑脫。灑脫與悲憤不矛盾。也正是由于對悲憤的灑脫,這首詩的悲憤之情的流露就顯得特別自然,沒有主觀上的對悲憤的壓抑,也沒有刻意的夸張,就是那么自然。
年輕人總是無法做到如此灑脫的,總是牽絆多多,最大的牽絆莫過于自己的夢想。所以,此種灑脫是有代價的――夢想已逝、年輕不再。這樣滿含無奈悲憤的灑脫與糾結發愁的牽絆相比,看似灑脫,實則是更深層的無望!
不再擁有希望,可嘆可悲!
篇7
關鍵詞:李白;詩歌;意象;特征
中圖分類號:I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8-0260-02
唐代詩歌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不朽的奇葩,而唐代詩人李白則是中國最富盛名的詩人之一。李白素有“詩仙”之名,他的詩歌飄逸瀟灑,極具浪漫主義的創作色彩。李白的詩歌是唐代詩歌的典范,在他的詩歌中不僅意象豐富,而且寓意深遠??梢哉f,內斂而平靜的意境是李白詩歌創作風格的一項重要特點。在研究李白詩歌意象特征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注重李白詩歌浪漫、激越、奔放的特點,還應該研究李白詩歌意象中的含蓄之美,應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李白詩歌。
從總體上看,李白的創作變化多端,他打破了傳統詩歌創作的固有格式,達到了豐富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詩歌創作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對祖國山河和美麗大自然的贊美,其風格兼顧俊逸清新和雄偉壯闊。除此之外,李白的詩歌還常常使用想象、擬人、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搭配李白慣用的意象,往往能夠描繪出詩歌里獨特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李白的詩歌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遠遠超過同時代的絕大多數詩人,對后世文學的創作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無論是韓愈、李賀還是蘇軾、陸游無一不對李白的詩歌創作交口稱贊。
一、詩歌意象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描繪的具體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創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發思想感情是詩歌創作的一種重要方法。無論是中國的傳統詩歌還是現代詩歌,對于意象與意境都是十分重視的。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象即是意境。當然,我們現在認為,在詩歌當中兩者還是有著十分顯著的區別的,尤其是在現代詩歌中?,F代詩歌的創作通常要借助一定的形象,這些出現在詩歌中的形象也就是意象。詩人對于意象的使用往往能夠有效地烘托出詩歌的意境,表現出詩人的主觀意識與情感。由此可見,對于詩歌而言,意象其實處于詩歌中美學的范疇,詩人通過意象的塑造讓讀者與自己產生共鳴,甚至通過意象來表達出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進而以此來豐富詩歌的內涵。由此可見,我們在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找到詩歌中所描繪出來的意象,并充分把握其表現出來的特征,才能體會詩人蘊含在其中的獨特思想情感,更好地進入詩人所描繪的獨特精神世界。
(二)詩歌意象的特征
我國古代詩歌中的意象是表現詩歌內涵和表達詩人情感的重要載體,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首先,詩歌意象具有情感性特征。意象本身就具有固定的情感傾向,又兼具了詩人特定的情感。詩歌中的意象往往蘊含著詩人更深層次的情感,他們將自己的情感隱藏在意象之中,既能夠符合古典詩歌含蘊的表達方式,又能夠利用意象更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其次,意象具有含蓄性特征。古詩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具有含蓄、暗示的特質。中國古代封建時期對于文化的禁忌還是很多的,尤其是涉及到皇家,因此在長久的封建統治時期,詩人約定俗成地使用了一些意象來含蓄的表達某種情感,既能夠讓人理解,又不容易犯了忌諱而招惹是非。因此,借意象抒情,融情于意象之中,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是歷代詩人的一致追求。第三,意象具有豐富性特征。詩人的感受往往會受到特定環境的影響,因此同一個意象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詩人的筆下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往往也是不盡相同的。
二、李白詩歌意象探析
(一)李白詩歌意象的分類
李白詩歌中意象的分類大多數還是與中國古代傳統詩歌中的意象分類相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別:一是草木類。草木類中的代表意象有梅、蘭、竹、菊、青草、楊柳、松柏、梧桐等。草木類的意象主要經常用來表現人物的人品或者性格,例如松柏表示剛正不阿、梅花代表高潔不屈等。李白詩句中有“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边@里用桃花表現的就是與世無爭,其樂融融的境界,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是理想桃源的象征。二是動物類。動物類中代表意象的有大鵬、大雁、蟬、杜鵑等。李白詩歌中典型的意象是大鵬。代表詩句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绷硗狻霸拼勾簌i翻,波動巨鰲沒”詩中的大鵬是作者李白的自我外化,詩人將大鵬視為理想與抱負的寄托,賦予大鵬氣貫長虹、直沖霄漢的人格力量,是詩人慕自由、尚灑脫的獨特思想意蘊的體現。三是器物類。器物類中代表意象的有酒、酒杯、劍、船、鏡子等。酒和劍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比較典型的兩個意象,男詩人用的概率更大,而且在描寫戰爭的時候,劍這個意象出現的比較頻繁。關于酒的詩句,最出名的詩句之一就是李白的那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彪m然詩人在詩句中并沒有直接寫到酒這個字,但是詩人卻用“莫使金樽空對月”描寫出了一幅豪邁喝酒的場景,顯得十分具有英雄氣概。四是氣象景物類。氣象景物類代表意象的有夕陽、雨雪、流水、白云、藍天、青山等。這類意象通常都是抒情意味比較明顯,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出現的相對較多。如《獨坐敬亭山》中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詩句中的“孤云”是失意落魄的自我形象,又如《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其一》中的“蘭生谷底人不鋤,云在高山空卷舒”中的“云”是作者李白個性自由的精神寫照。
(二)李白詩歌意象的特點
在李白的詩歌創作中,詩歌意象表現出了十分明顯的個性特征,主要突出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李白詩歌中的意象組合豐富,變化多端。例如在《行路難》中,詩人寫到“子青自棄昊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兩個非同時、同地發生的事情,詩人把它們并列在一起,成為互相映襯的意象,揭示出正直之士的不幸命運,給人壯闊悲涼的藝術感受。
其次,李白善于利用意象表現其象征性,而這種象征大部分表現了詩人本身的仙風道骨及俠士風采。例如《將進酒》中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北娝苤?,黃河之水不可能從天上來,但是李白卻用這樣狂野的意象描繪了黃河的壯闊,讓人身臨其境。
第三,李白善于利用意象在自己的詩歌中營造一種奇突之美。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是有一定固有模式的,一般詩歌的意象都蘊含了自己固定代表的寓意。但是李白在使用這些意象的時候往往與其他詩人大相徑庭,表現出自己的獨到之處。例如在《贈汪倫》中,李白感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水”這個意象在古代詩歌中大多數表現的是時光荏苒、歲月變遷,但是李白偏偏在這首詩歌中用潭水來表現與汪倫之間深厚的情誼,不僅讓人有新奇之意,而且借助“千尺深”的潭水,讓我們也輕而易舉地體會到了詩人與汪倫之間情誼的深厚。
(三)李白詩歌中典型意象的分析
李白的詩歌中出現的意象數不勝數,但是仔細分析李白詩歌我們也不難發現,雖然意象的數量很多,但是李白卻對一些意象更為偏愛,所表達出的情感與思想也更為深厚,下面我們就著重分析幾個李白詩歌中幾個比較典型的意象,這也是李白詩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幾個意象。
1.李白詩歌意象之“流水”。水無形無態,水又千姿百態。水最輕柔,軟如絲綿;水最剛強,滴水穿石。水最有藝術的可塑性,水是李白詩歌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意象,據相關統計我們可以知道,在李白流傳下來的九百多首詩歌中,出現了將近四百次有關流水的意象。其中比較熟悉的詩句有“流水無情去,征帆逐吹開”、“流水如有情,幽哀從此分”、“好風吹落日,流水引長吟”等。李白格外鐘情于流水這個意象,在詩歌中頻繁使用,說明它與李白的思想情感緊密相聯。筆者認為,李白詩歌中的流水意象其實是詩人比較隱秘的一種表現生命意識的情感。李白詩歌中的流水意象絕大多數并不是作者單純的對自然景物進行描寫,有的時候流水表達了時間內涵,而這一內涵正是折射出了詩人強烈的生命意識。用流水這一意象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并非是李白獨創的,事實上流水這一意象經過中國數代文人的反復錘煉已經沉淀為中華文化中一個十分特殊的文化符號:和而不同,兼容并蓄。
2.李白詩歌意象之“劍”。李白不僅是一名浪漫的詩人,還是一名武功高強的俠客,因此在他的詩歌中頻繁的出現“劍”這個意象,就顯得十分自然。劍是我國最古老的兵器之一,代表的是力量與權威。在全唐詩中,李白筆下一共出現了一百零七次“劍”這個意象,由此可見他對“劍”這一意象的鐘情。李白從小就學習劍術,對劍有著深厚的感情,甚至他在自己的詩歌中把自己的妻子也比作了“拙妻莫邪劍”。李白生活在我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代民風開化,國威遠揚,因此李白的個人理想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在詩歌中頻繁的使用“劍”這個意象,也表現了他想要建功立業的博懷?!皠Α边@一意象不僅寄托了詩人對于自由的渴望,還表現了詩人一生都想追求的報效國家的情懷。
篇8
關于《飛鳥集》讀后感最新范文 沒有華麗的語句,沒有起伏的情節,以自然為背景,泰戈爾獨特的見解和過人的智慧造就了這本經久不衰,輕靈灑脫的《飛鳥集》。
從前,我并不愛看詩集,覺得沒有童話故事的精彩生動,也沒有散文的抒情縹緲,那些文字空洞,枯燥。
而《飛鳥集》給我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么你也將失去群星?!彼嬖V我們人生有得必有失,要懂得把握機會;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告訴我們人生要展示和拼搏,這樣當生命逝去時才能毫無遺憾;“我不能選取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選取我?!备莱隽巳松袏^斗目標,應時刻準備著,正因最好的機會是留給最有準備的人……
短短的幾句,道出了人生的真諦。樸實的語言,表達出對自然的愛,對人生的愛。
《飛鳥集》中有這么一句話,弓要在射出之前,低聲對劍說:“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笔前?,人們都渴望自由,不期望被束縛。弓和箭,在一齊時互相束縛,并不能實現彼此的價值。只有把劍射出的一剎那,放手,兩者才能獲得自由,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常聽到同學在耳中抱怨:成績一時的下降,父母就緊張,復習題排山倒海地襲來,常常復習到深夜,第二天上課又沒精神,成績自然一落千丈。甚至報了許多補習班,整個周末,安排得滿滿的,別說玩了,連學校布置的作業也沒時刻做。
何嘗不是這樣呢?父母累,我們也辛苦,就像弓和箭,不僅僅沒有實現價值,反而使我們厭倦學習,成績越來越糟糕。倒不如放手,讓我們自由拼搏,自由創造,反倒更能開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放手吧,就像弓與箭的組合,弓拉得再緊,箭終究在弦上,束縛著自由;只有放了手,箭才能自由地沖向天空,擺脫弓的糾結,直沖天空,如同一只翱翔的飛鳥!
在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時空聽到了詩人的吟唱。
也許,這就是《飛鳥集》的真諦吧!
關于《飛鳥集》讀后感最新范文
《飛鳥集》是由短小精悍的小詩組成。每段詩歌都只有簡短的兩三句話組成,話雖短,但隱含在其中的意義卻不小這些形式自由、語言精湛、短小精悍、氣質悠揚、出類拔萃、令人深思、筆法清雋、樸素無華的小詩中,似乎帶著一點點童趣,一點滄桑、一點憂郁、一點悲傷、一點心痛……每一句都告訴了我們事物的真理。例如,第十六句詩:“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個過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又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不正是說出了時間,是寶貴的嗎?正可謂有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生與死本是一種永遠無法溶合的距離,而近在咫尺卻形同陌路是單相思者的心與所愛的人更遙遠的距離。相愛卻不能相處,有情人不能成眷屬,是千古遺憾的情人間的距離,而明明愛著卻裝著不放在心上,是矛盾而痛苦,逆離真心的距離??桑冗@更遙遠的距離,你可知?是心的冷漠,是對愛的藐視,是面對愛自己的人斷然掘上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把愛遠遠拒絕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外。
進入泰戈爾的《飛鳥集》就仿佛進入一個美的伊甸。一切都活脫脫,一著一絲麗飾地展現在面前,虛空的諺語與偽善的面具此時早已化為溪中的碎葉和早冬的晨霧,而往日生活中的吁嘆我已全然不覺,心中只存有一份喜悅。
在另一方面,泰戈爾捕捉了大量關于自然界的靈感。他說天空的黃昏像一盞燈,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回音;他將自然界的一切擬人化。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云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為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仿佛群群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
我用自己最感性的一面去面對這些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的詩句。享受著與心站得最近的分分秒秒,人類真的擁有太多了,多得不得不新存感激,感謝生活。
關于《飛鳥集》讀后感最新范文
泰戈爾,是我最喜歡偉大詩人之一?!跋奶斓娘w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彼脑娋?,在我的腦海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記。不管何時讀到泰戈爾的《飛鳥集》,總被詩人高尚的美德,偉大的人性中的美好動人而感染,簡短美妙的詩句仿佛林間的風聲,輕柔地撫過你的身心……整本詩集是所謂“零碎的思想”之集合,大多是由自然景物引發的聯想與思考。句子很短,清新明凈,讀著讀著好像嗅到了雨后青草的氣息。細細咀嚼回味,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更依稀透著幾分“禪味”,安撫著你的心--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在心煩意亂之時,它能使你很快鎮定下來。
篇9
一、讀不懂:五個必看,讀懂詩歌
看標題,標題是古詩詞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諸多信息,可以這樣說,古詩詞的標題是古詩詞鑒賞的向導。如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卷岑參的《發臨洮將赴北亭留別》,從標題便知這首詩表達的是邊塞送別之情,另外,標題還能直接表達古詩詞的寫作場景、寫作對象等。
看作者,“知人論世”是理解和欣賞古詩詞的重要方法,“知人”就要了解詩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歷、風格流派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目的,“論世”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例如2016年新課標全國Ⅰ卷的《金陵望漢江》就體現了李白浪漫灑脫的風格和盛唐氣象下暗藏的社會危機。
看關鍵詞,古詩詞中有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把握作品思想內容的字詞,我們可以稱之為情感關鍵詞,閱讀時抓住情感關鍵詞,無疑對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情感內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3年新課標全國Ⅰ卷古詩詞“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陸游《鵲橋仙》)里的“獨”字意蘊深刻,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都受賞封侯,而唯獨那個昔日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此時已經變成孤舟蓑笠翁了,表達詩人壯志未酬只能隱居的無奈。
看尾句,古詩詞往往先寫景敘事,后抒情明志,所以尾句通常有這樣一些特點:卒章顯志,升華主題,照應前文,以景結情等等。例如2012年新課標全國Ⅰ卷古詩詞中的尾聯“只應松自立,二不與君同”(修睦《落葉》)直抒胸臆,說自己要像青松那樣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葉,隨風飄蕩,任意東西。
看注釋,注釋是古詩詞鑒賞中最需要關注的內容,每一條注釋都是出題人送給考生的珍貴禮物,因為注釋與接下來的鑒賞試題往往會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例如2016年新課標全國Ⅰ卷就對“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李白《金陵望漢江》)作了注釋,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已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了。這條注對回答古詩詞鑒賞的第2小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詩人既歌頌了這個社會的祥和,又暗中的抒發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遺憾。
二、說不清:掌握技巧,理清思路
例如2016年新課標全國Ⅰ卷古詩詞鑒賞的第1小題是“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有些考生在回答“寫作用意”時把比喻、夸張、用典、間接抒情都寫上去了,這是不可能得分的?!坝靡狻睉叟c這四句與下文或與全詩的關系,答出為下文蓄勢、做鋪墊,或烘托、渲染都可以。
2014年新課標全國Ⅰ卷古詩詞鑒賞的第1小題是“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l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這個題目跟2016年的題目很相似,也是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研究古詩詞怎樣寫的問題,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在古詩詞鑒賞復習課上,我們教師要幫助學生分類整理古詩詞的表達技巧,每一種技巧設置幾個例句讓學生熟識理解,那么在考試遇到類似詩句的時候學生才會舉一反三。
三、答不全:研究題干,規范作答
經過一年的訓練,大部分高三學生基本能讀懂古詩詞,但是高考場上得分依舊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不明回答方向,看到了題目卻未理解題旨;二是不明答題要點,看到了顯性要求卻未理解隱性提示;三是不分答題要點,答案文字繁多條理不清。
【例題】(2016高考語文新課標I卷)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6分)
這個題總共有兩問,每問3分,第一問答案應該包括“畫面描述”和“概括景象”兩方面,“畫面描述”2分,“概括景象”1分,很多考生或只是概括,或只是描述,有的考生描述還不全面,所以就算讀懂了詩歌寫出來的答案也不能得滿分;第二問答案應該包括對“用意的揭示”和“具體解說”兩部分,“用意揭示”2分,“具體解說”1分,“用意”應著眼于這四句與下文或與全詩的關系,答出為下文蓄勢,或烘托、渲染氛圍等等都是2分,有些同學洋洋灑灑寫了很多文字,但是不會運用術語,所以也得不到分,“具體解說”也要緊扣下面的詩句分析,切忌堆砌一些詞語而沒有答到點上。
篇10
一、鑒賞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為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詩歌所刻畫的人物形象。
1.鑒賞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詩歌是詩人表達主觀情感的產物,必然存在詩人的形象或影跡,鑒賞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把詩歌中詩人的形象準確形象地描述出來,并作賞析。
高考鏈接1:(2013年重慶高考題)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 酬孝峙
[清]錢繼章
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閑倚杖,戲臨罾。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注]①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明朝曾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農詞》。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③熏風:東南風。
題: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么手法?(4分)
解析:詞人的自我形象要從“形”、“神”兩個方面去分析?!鞍l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兩句寫其“形”,突出他“病”與“怪”。從“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兩句寫“神”,表現其堅強不屈。從寫法上說,前兩句是以細節描寫,正面刻畫;后兩句是用比喻手法,側面烘托。
參考答案: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堅忍不拔。用描寫刻畫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我認為答案還可以再詳細些:詞人直接描寫自己的短發、長須、高聳的眉毛、凸起的顴骨,刻畫病態怪異的外貌特征。詞人把自己比喻成終南山石逢里的一根青藤,一任嚴霜侵襲,暴雨擊打,自己卻等閑視之,表現自己的堅強不屈。)
高考鏈接2:(2013年遼寧高考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
竹 軒 詩 興
張
柴門風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煙來。
暑天倦臥星穿過,冬晝閑吟雪壓摧。預想此時應更好,莫移墻下一株梅。
[注]篆煙:盤香的煙縷。
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6分)
解析:詩中寫了竹軒及其周圍的景物(有“柴門”,有“竹”,有“梅”,到了冬天還有“雪”),也寫了詩人在軒中的生活(品茶,“暑天倦臥”“冬晝閑吟”),從詩中所寫的這些內容便可以看出詩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塑造了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通過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樸清幽的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臥”“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出詩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2.鑒賞詩歌中所刻畫的形象
在送別詩、懷古詩、閨怨詩、愛情詩等題材的詩歌中,詩人往往在詩中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并通過寫人來表達情感。
高考鏈接:(2012年湖北高考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鄒明府游靈武
賈 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
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
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注]明府:對縣令的尊稱。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
題:請概括鄒明府這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這是一首送別詩。此詩通過細節刻畫,展現了鄒明府清正廉潔的形象。前兩聯是實寫,通過三年任滿馬很瘦、為還債務把劍賣、任滿車載全是書這些細節,說明他沒有搜刮民脂民膏。后兩聯是虛寫。頸聯想象他冒雪遠游邊地,衣衫難敵風寒。尾聯想象他到靈州后的生活,說明他深居簡出,寧靜脫俗。
參考答案: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然瘦弱,隨身相伴的只有書。如今冒雪遠游邊地,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的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的刻畫,展現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總結:1.詩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直接描寫包括語言、神態、外貌、心理、動作(細節)等描寫,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時首先要從這幾方面考慮。間接描寫包括環境的渲染烘托,選取意象的襯托等,鑒賞人物形象時這些方面也不能忽視。2.答題思路:先概括形象特點再分條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二、鑒賞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詠物詩中描繪的形象。詩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詩人的情感而作為“意象”出現在詩作中,因而鑒賞這些形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層,而應更多地關注其內涵。
1.鑒賞具有象征意義的物象
高考鏈接:(2010年山東高考卷)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
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
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
但恨處非位,愴使心傷。
題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突出了“鳳凰”怎樣的特點?
題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本詩前兩句用一“奇”字,點明此鳥所視甚高,這正是阮籍的風格。三四句以鳳凰的所飲所棲,傳達了鳳凰的不凡,亦即詩人的高潔的品質。五六句以鳳凰的鳴聲和行動,表現了鳳凰才能出眾和心懷天下的氣概,此正是詩人理想的所在。后六句借寫鳳凰環境的惡劣,表達無奈與惋惜之情,也傳達出詩人對自我遭遇的感傷。
參考答案:(1)品行高潔,志向遠大,才能出眾。(2)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以鳳凰自喻,抒發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壯志未酬的悲傷情懷。
2.鑒賞具有特定含義的物象
古典詩歌中對草木花果、蟲魚鳥獸以及月露風云的描寫,往往表達出詩人的審美情懷。今天讀古詩,對詩中的那些平常事物,要把握其中積淀著的歷史文化內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蘊涵的文化意義,才能準確地欣賞作品中形象的特定含意。
高考鏈接:(2013年江西高考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水 調 歌 頭
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
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注]①紹熙三年(壬子),辛棄疾奉召赴臨安,在陳端仁的餞行席上賦此詞。②“余既”三句出自《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題: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涵。(2分)
解析:“蘭”“蕙”“菊”三個意象對于學生來說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在高中階段的古詩中(比如屈原的陶淵明的)多次出現。根據注釋,作者這里引用屈原的詩句,擷取了“滋蘭”“樹蕙”“秋菊”等意象,顯然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志節情操。抓住此要點,概括三個意象的內涵就不難了。
參考答案:蘭、蕙、菊都能象征品德、志向、氣節的純潔和高尚。(作者在這里引用屈原詩句,表達了自己的志節和情操,不管自己如何失意,也決不會同流合污隨波逐流。)
總結:1.此類詩內容上多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手法上上往往是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擬人、對比、烘托等。2.鑒賞思路:先分析物象的特點,同時要關注它的經歷、命運,處境、環境等,然后再分析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合點),重點把握寄托什么志。
三、鑒賞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高考試題中要求鑒賞的景物形象,有單個景物形象,也有多個景物形象組成的畫面形象和營造的意境。
1.單個景物形象
高考鏈接:(2013年山東高考卷)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山 寺 夜 起
江
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題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4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作品形象的能力。這里考查的是景象――煙。煙,即霧氣、云氣,詩中有三個句子來表現。第二句重在做鋪墊做映襯,第三句運用比喻,抓住云氣的顏色來寫,第四句寫云氣的動態。回答時,除了要解釋句意之外,還要回答運用了哪種修辭,刻畫了“煙”怎樣的特點,并與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鄉保持內在的一致。
參考答案:文中的“煙”具有潔白、輕盈、飄渺、流動的特點,作者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煙的顏色比喻成云,是因為水氣自身的顏色,還因為水氣是在月光普照襯托之下,更顯出潔白。這不僅體現了煙的潔白的色彩美,同時也突出了煙如云一般縹緲輕盈的動態美,同時用“流”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煙的被風吹動時千變萬化、飄依無定的姿態。
2.多個景物形象組成的畫面形象
高考鏈接:(2012年山東高考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吳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吳松:即吳淞,江名。
題: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解析:這道題從題干要求來看,第一問只要求把詩句中描寫的景色描述出來就可以了,屬于對詩句內容理解這一層次的考查。理解時要注意先把不同的景物拆分開(“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再用現代漢語把所描寫的景色表達出來。
參考答案:描寫了清晨起航時,江南水鄉風雨瀟瀟、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象,營造了凄冷、感傷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