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度國慶標語范文

時間:2023-03-31 15:48: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歡度國慶標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歡度國慶標語

篇1

1、張燈結彩的慶賀活動,國慶節的時候,我國的企事業單位都會掛起紅燈籠或者慶賀國慶的橫幅,公共場所上會有“歡度國慶”等標語來慶祝國慶,廣場上會有慶賀的標語、盆景、氫氣球,人們用歡樂的氣氛來迎接國慶。

2、國慶長假,國慶節假期是國慶節時給予群眾的休假安排,1999年修訂《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周六、日組合為7天的國慶長假,又稱“國慶黃金周”,用放假的形勢,讓老百姓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3、高速公路免費,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機動車日益普及,人們會利用這個難得的假期去探親、訪友、出去游玩,自2012年起,國慶期間的高速公路向私家車免費通行。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早上我們乘座305公交車來到金沙車站, 再轉乘一次車就到了人民公園。

公園里正在開書市,十分熱鬧。到處都是書攤,攤前都站滿了人群。各種各樣的書應有盡有。我們到處轉悠起來,東瞧瞧西看看。行道上人山人海,十分擁擠。道旁綠樹成蔭,各色各樣的芬芳競開,絢麗多彩。魚缸里各種各樣漂亮的金魚,正自由自在地暢游著。池塘里許多小船劃來劃去。露天茶館里坐滿了聊天的人們,一片喧鬧聲。

我來到一個糖畫攤前, 見一個阿姨熟練地用糖畫畫。她畫有蝴牒、桃子、蜻蜓、鼠、魚、鳥。畫得最好的是一條龍。爺爺給我一元錢去碰碰運氣, 結果我轉得一只蝴蝶。又好吃又好耍。

不知不覺我們逛到了晌午。

篇3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國慶假期安全常識要牢記》。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節日。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并以這一天作為宣告的日子。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你知道我國國慶節的慶祝方式有哪些嗎?

一、張燈結彩

我國每逢國慶佳節,各企事業單位都會掛起燈籠或橫幅,用“歡度國慶”等標語來慶祝國慶;廣場上則擺放著標語字樣的盆景和氫氣球,用歡樂的氣氛來迎接國慶。

二、國慶長假 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于1999年修訂《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周六、日組合為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為“國慶黃金周”,用放假的形式,讓老百姓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三、高速公路免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車已日益普及,人們通常會利用國慶7天長假來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因此,國家自2012年起,國慶期間的高速公路向私家車免費通行。

四、國慶閱兵 我國國慶自開國以來共有14次國慶閱兵,除1949年開國大典的閱兵式外,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84年、1999年和2009年的這三次國慶大閱兵,通過國慶閱兵既可慶祝國慶、揚我國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強大的國防力量,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了強烈的自豪感。

五、天安門升旗儀式 每逢國慶,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游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看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

六、國慶聯歡會 國慶前后,各企事業單位為了慶祝國慶,弘揚企業文化,都會組織員工開展迎國慶聯歡會,用文藝表演的形式來表達國慶的喜悅等等。

假期將至,老師都希望同學們能快樂、充實,為此我們要督促自己遵守以下約定。

一、交通安全

1、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公路上跑鬧、玩耍

2、橫穿公路要走斑馬線,不得闖紅燈

3、小學生不得獨自在馬路上騎自行車

4、遵守公共秩序,排隊等車,車未停穩不得靠近車輛,上下車時不得擁擠

二、水安全

1、不隨意到海邊、水庫、池塘、河邊等地方釣魚、游泳

2、到游泳館游泳必須要有家長陪同,不單獨游泳

三、居家安全

1、不亂動電線、燈頭、插座等

2、不玩火,小心、安全使用煤氣、液化氣灶具等

3、發現火災及時撥打119,不逞能上前撲火

四、飲食安全

1、自覺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勤洗手,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2、購買有包裝的食品時,要看清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三無“食品、過期食品不要購買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凈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爛、變質的瓜果

五、其他安全注意事項:牢記重要電話,火警119,匪警110,急救中心120。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不亂撥亂打這些特殊號碼。外出游玩或到公共場所玩耍時不隨意亂跑,要緊牽大人的手,不離開父母視線范圍。

在公共場合要遵守安全規則,并采取安全保險措施,如乘坐公共汽車時不把頭、手伸出車窗外等,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篇4

一、活動內容

《我們的國慶節》 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第一冊第二單元第1課。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錄像、親身體驗等方式,感受人們歡度國慶的喜悅心情。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唱歌、跳舞、寫詩、畫畫等)表達對祖國媽媽的熱愛。

3、知道我國的國名及國慶節的由來,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4、學習收集有關資料。

三、活動重點和難點

活動重點:感受國慶活動的熱烈,知道我國的國名和國慶日,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活動難點:理解祖國的含義,學習收集資料。

四、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搜集人們歡度國慶的圖文資料,如閱兵式、文藝演出等。

2、教師準備有關國慶節來歷和慶?;顒拥南嚓P資料(開國大典和十一慶典、“五十”國慶大閱兵的錄像)。

3、教師準備祖國風光錄像。(包括長城、故宮、長江、黃河、天安門等祖國著名風光及各族人民載歌載舞的錄像。)

4、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國慶節來臨之際周圍生活環境的變化,如街上布置的花壇,建筑物上或學校、單位門前慶國慶的標語、燈飾,電視里呈現的天安門廣場上的花壇等。

五、活動設想

對于如何過國慶節,學生都比較熟悉,一般是家長利用長假帶著外出游覽或走親訪友,但國慶節的由來及對祖國的理解,是一年級小學生認知區域中的一個“盲區”,因此,我們在設計時從學生比較熟悉的“過生日”這一生活情境入手,以“我為祖國過生日”這一主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說對國慶節的了解弄清學生的未知,針對學生的未知開展下面的教學,并播放相關錄像使問題得以解決;通過觀看祖國風光錄像知道祖國是指全國人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共同的母親,并在收集資料、觀看十一慶典、“五十”慶典錄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祖國慶祝生日等活動中體驗人們慶祝國慶節時的喜悅與自豪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六、活動方案

活動導入

師播放課件(伴隨著優美的背景音樂,一個漂亮的大蛋糕出現在畫面上,紅紅的蠟燭燃燒著,象是在歡快的舞蹈……旁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生日禮物),引導學生說說看到這個大蛋糕,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答:想到自己過生日,爸爸媽媽送自己生日禮物,同學們為自己唱歌等。)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了解國慶節由來

1、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我們的祖國媽媽也有自己的生日。今天,我們就來召開一個盛大的“生日慶祝會”,給祖國媽媽慶祝生日。關于祖國媽媽的生日,你們知道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已有經驗中的知識,學生可能會說出祖國的生日是國慶節,是10月1日等一些簡單的常識,也有可能說不出。教師在上課時注意關注學生的即時反應,科學地進行引導。)

(此環節的目的旨在了解學生對于國慶節有哪些是已知,哪些為未知,以便開展下面的教學,讓已知得到深化,未知得到解決)

2、播放開國大典錄像,教師解說:1949年10月1日,爺爺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布:了!從那一天起,一個嶄新的中國誕生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都過上了好日子,再也不用受壞人的欺負了。)

3、學生自由說通過錄像知道了什么。老師引導學生了解祖國的生日是10月1日,祖國的名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祖國已經有54歲了,慶祝祖國生日的日子就是國慶節。

4、看祖國風光錄像,了解祖國媽媽的樣子。教師隨錄像進行適當解說。

(在學生的已有經驗中,過生日的對象是“人”,因此,對祖國這一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以錄像將抽象的祖國形象化,使學生 對祖國有深刻的認識,同時以祖國秀麗的風光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體驗國人慶國慶的喜悅

1、我們美麗的祖國媽媽已經56歲了,在過去的五十多年中,每一年,各地的祖國兒女都會以不同的方式給祖國媽媽過生日。你知道人們是怎么慶祝國慶節的嗎?

2、學生根據搜集到的資料,結合自己觀察到的說說人們是怎樣慶祝國慶節的。

3、教師播放人們慶祝國慶節的錄像及“五十”慶典錄像。(解說:人們為了慶祝國慶節,在天安門前面設計了許多有精美圖案的花壇,在大門口掛上了國旗,人們還舉行了慶國慶文藝演出,海外同胞也在各地慶祝國慶節,向我們的祖國表示祝賀。祖國五十歲生日的時候,全國人民為她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典,充分展示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欣欣向榮……)

(在初步感知祖國形象的基礎上,深化學生對祖國的認識,使學生心目中的祖國形象更加豐滿、形象、清晰,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人們熱烈慶祝國慶節的喜悅心情。)

4、引導學生說說看了錄像以后的感受,注意對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與對祖國熱愛之情的教育。

我為祖國過生日

1、剛才我們知道了祖國媽媽的生日,還知道了過去人們是怎樣為她過生日的,今天,我們一起為祖國媽媽開一個“生日慶祝會”,慶祝她的56歲生日。

2、學生討論:可以用什么形式為祖國媽媽慶祝生日?

3、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以小組為單位準備送給祖國媽媽的禮物。如畫畫、寫詩、跳舞、唱歌、制作一件工藝品等。

4、生日慶祝會開始,學生向祖國媽媽獻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

篇5

關鍵詞:張家口花展;節日花壇;藝術形式;立體花壇;新技術

收稿日期:2010-12-10

作者簡介:溫亞利(1973―),女,河北萬全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設計施工工作。

中圖分類號:S68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1-0028-04

1 引言

張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一座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宣化區是張家口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京西第一府”。近幾年來,河北省張宣地區的城市建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9年為了慶祝祖國60周年華誕,也為了展示近幾年來城市綠化建設的成就,張宣地區園林部門更新理念,突破創新,改變以往節日花壇的傳統布置模式,舉辦了一場大型的“迎國慶花展”。并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首次應用了“立體花壇”這種藝術造型形式。以鮮明的政治主題、宏大的布展規模、豐富的文化內涵,為國慶60周年獻上了一份豐碩的厚禮。這次節日花壇共布置了大小主題花壇80余組,地擺盆花300余萬盆,達到歷年之最,此次花展得到了省內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受到了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

2 節日花壇的作用

2.1 美化環境

花壇的基本功能是美化環境,五顏六色的各種鮮花和各式各樣的花壇擺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把我們的城市妝扮成美麗的畫卷一樣,給人們以美的視覺享受。

2.2 游賞功能

節日花壇已經成為節日期間市民游玩賞花和歡度節日的歡樂盛宴,人們紛紛駐足觀賞,拍照留念、瀏覽往返,成為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同時五顏六色的鮮花,豐富多彩的花壇,也能夠渲染隆重、熱烈、喜慶、祥和、幸福的節日氣氛。

2.3 政治教育意義

節日里的“主題花壇”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表達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和諧家園”的主題,具有時代感和民族感。豐富了人們文化生活,振奮了民族精神,寓教于樂。

3 立體花壇的布置藝術

立體花壇又名“植物馬賽克”,起源于歐洲,是運用不同特性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種植在二維或三維立體鋼架上而形成的植物藝術造型。它通過巧妙運用各種不同植物的特性,創作出各具特色的藝術形象。立體花壇作品因其千變的造型、多彩的植物包裝,外加可以隨意搬動,被譽為“城市活雕塑”、“植物雕塑”。

3.1 節日花壇的布置形式

3.1.1 平面花壇

以平面景觀效果為主的花壇,一般組成平面的圖案和文字,此類花壇施工較為簡單,立體效果差,俯視效果較好。前幾年由于技藝水平有限,張宣地區多為此類花壇。

3.1.2 坡面花壇

以坡面景觀效果為主的花壇,一般見于道路的臺階、護坡、山坡等地,或用紅磚或鋼筋焊制的梯架擺成的斜面花壇。這類花壇施工也較為簡單,效果也較好,是常用的布置形式。

3.1.3 水景花壇

以噴泉、水池等水景為主的花壇,由于北方地區缺水,圍繞水景所做的花壇也深受市民喜歡。主要在機關單位或賓館門前布置。

3.1.4 組景花壇

主要通過各種各樣自然形式的植物花卉進行組合。選擇不同品種、不同株型、不同花色、不同大小的植物,進行藝術加工精心組合,組成錯落有致、色彩繽紛的自然景觀花壇。這類花壇顯得比較自然,主要表現植物的群體組合之美。北京國慶時期在天安門廣場擺放的自然山水花壇就是這類花壇的經典之作。

3.1.5 立體花壇

以立體景觀效果為主的花壇,它以鮮明的主題、絢麗的色彩、優美的造型成為現代園林景觀中一道奪目的風景。具有較強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是現在花壇中最高水平的一種藝術形式。在首都北京應用最為廣泛,而張宣地區在2009年首次廣泛應用。立體花壇被稱之為“花藝雕塑”。它依據設計思想,以植株低矮、花葉整齊、色彩艷麗的小型花卉,如五色草、四季海棠、黃小菊、何氏鳳仙等植在造型骨架的表面來塑造出各式各樣、生動活潑的立體造型,表現不同葉色紋理或盛花時的絢麗色彩的立體景觀。早在幾年前就見過用五色草制作的各種動物的模紋造型,而近年來新容器“卡盆”的應用及低矮花卉的推廣,一些更加活潑新穎的造型如花柱、花球、花拱、花雪松、花蘑菇等,比模紋造型色彩更艷麗,花樣更豐富。

3.2 立體花壇的制作工藝

3.2.1 造型設計和制模

根據設計方案選擇合適的物體雕塑等進行骨架結構和造型設計,根據體量和受力大小配置不同規格的角鋼焊制支撐骨架,再以鋼筋制作立體花壇模型,鋼筋的間距以10cm為宜,過密則不便于后期植物栽植,過稀則栽培基質易漏出,立體花壇易變形。此道工序為關鍵,造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最終效果的好壞,故應嚴格按照造型設計圖進行施工,防止比例失調。

3.2.2 罩網和栽培基質填充

以遮陽網作為立體花壇的外殼罩在模型上,從下向上邊縫制邊填充栽培基質,基質以蛭石、粘土為主,可適當添加海棉條、草屑、農家肥等成分,做到既保水保肥又增加拉力。

3.2.3 植物材料選用和栽植

傳統立體花壇植物材料主要以五色草為主。五色草植株矮小,分枝力強,枝繁葉密,耐修剪,葉色多變,色澤鮮艷。為了豐富色彩,可搭配選用金葉景天、佛甲草、彩葉草、四季海棠、北京小菊等。植物材料應采用穴盤苗,因其根部較小易于栽植,栽后緩苗期短。以竹簽在遮陽網上開洞,將植物栽入壓實使根系舒展與基質接觸緊密,栽植密度以不見遮陽網為宜,栽后澆水置陰處或搭陰棚養護兩周。

3.2.4 養護與修剪

植物材料緩苗后移到光線充足處或立體花壇布展處進行正常養護,五色草、彩葉草等比前兩周少澆一點水,以植株保持生機不萎蔫為度,晴天、風大、氣溫高時澆水可稍多。植物生長到一定高度后應進行修剪,修剪時盡量平整,同時將圖案的邊緣線修出使立體花壇的造型更加生動。

3.3 立體花壇中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

3.3.1 噴灌技術的應用

花壇微噴滴灌技術的應用,解決了立體花壇澆水的問題。立體花壇多樣且龐大,這次布展的造型有的高達10m左右,采用人工澆水難度很大。應用微噴滴灌技術,不僅解決人工澆水的問題,而且方便養護,延長花期,提高花卉的欣賞藝術水平。

3.3.2 新容器、新工藝技術的應用

卡盆的應用把立體花壇的藝術水平推到了更新、更高的水平??ㄅ梵w現了當今花卉高新技術的自吸、自控肥水的先進技術,不僅方便施工,而且有利于展示花卉特性。相繼開發的與卡盆配套的新工藝鋼圈孔床,取代了塑料缽床,不僅省工、省材、省時,而且使花壇結構更加緊密。還能夠組合拆裝并重復利用。這次花展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卡盆加鋼圈孔床制作完成的。

3.3.3 新優花卉的應用

張家口地區傳統種植的草花有一串紅,萬壽菊、孔雀草,矮牽牛等,還有張家口的市花――大麗花。但這些花卉都不是低矮品種,且為素土栽培,不能用于立體花壇之中。為了更好的表現立體花壇的優越特性,園林部門從北京引進多種新優花卉,株高20cm左右,無土基質栽培,單株花量多,彩度高,花期長、觀賞效果好,并能適合本地環境。主要有四季海棠、何氏鳳仙、彩葉草、北京小菊、細葉景天等,每個品種都有4~5種顏色。大大豐富了我地區的花卉種類,給市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4 張家口市宣化區國慶花展分析

4.1 花展目的及意義

以花為媒,突出國慶60周年的主題,展示了近年來全市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成就及“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以來城市的發展變化,促進了各區縣園林綠化工作的交流合作,積極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

各參展單位都將深刻挖掘自己當地文化資源,突出主題及特色,運用新材料、新技術,以造型花壇、藝術展版、特色花木、夜景亮化、雕塑柱廊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各自特色。綜合體現了園林綠化建設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4.2 花展的布置分析

這次花展的整個展區從清園橋至建設橋,全長近5km,共有5個主要區域,是建市以來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一次綜合園藝展示(圖1)。

4.2.1 市文化廣場

市文化廣場包括“三年大變樣”成果展、攝影展展區、花卉主展區?!叭甏笞儤印背晒刮挥谖幕瘡V場南側,由“數字看變化”和各縣區20塊展板組成,客觀反映了張家口市在“三年大變樣”工作中取得的成績。攝影展位于文化廣場北側,120多幅作品從不同角度較為全面地記錄了張家口市城市面貌的巨大變化?;ㄕ怪鲿鑫幕瘡V場擺設“歡度國慶”,“祥和美滿”,“清河彩虹”3組大型立體花壇。用材為散尾菊、蘇鐵、棕櫚、大麗花、九月菊等20余種約60 000盆。中心花壇用串紅布置國旗一面,綠色地膚做襯底,配金色五星;周邊以散尾葵,等花卉進行裝點(圖2)。

南側花壇框架以中國傳統隔扇為原型,立體框架花前配一組酒罐和酒碗小品,花壇圍邊用串紅做6組民族花邊圖案,3組“和”字分別寓意“社會和諧”、“民族和睦”、“家庭和美”;酒罐與酒碗小品寓意人民生活幸福美滿;民族花邊圖案及綠色襯底寓意為張垣大地盛開著吉祥和諧之花(圖3)。

以高聳的彩虹橋為主體造型,造型用彩葉草、天冬草、紅黃小菊裝飾。平面以蘭、白、紅牽?;ú汲闪魉蛨D案(圖4)。

4.2.2 高新區展區花壇

高新區展區花壇中心用先進燈光技術和材料突出“國慶”二字,弧形排列“高新區祝全市人民節日快樂”。3棵旋轉向上的花柱,飛翔的白鴿增加動感,花柱前一排仿木樹樁,寓意“步步高升”。張北縣以紅色為主題顏色,左側花朵圖案象征祖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右側紫色圖案象征著祖國光輝燦爛的前程,長城寓意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6個城墻堡同時代表了張北的6代長城,長城下面色彩鮮艷的花團寓意社會安定和諧、國家昌盛富強盛世景象。懷來展區,嬌艷的一串紅等花卉,藍粉色的翠菊匯成了五彩花海。展區立面和底部用白、紅、粉、紫四色花卉裝飾,長廊頂部垂吊葡萄藤,體現出懷來葡萄之鄉的特色。園林管理處共分“大好河山”、“錦繡花境”、“和諧家園”展區,分別以花架、花塔、花缽、五色草展板、卵石拼圖等形式設置。

4.2.3 涿鹿縣展區

涿鹿縣展區由迎賓花柱、民族園、民族圖騰柱、合符圖騰(龍)、中秋月、城市建設“三年大變樣”展牌6部分組成。56根民族圖騰柱與“民族園”相結合,象征著中華民族大團結、大融合。蔚縣展區以 “窗花”、“雪絨花”、“杏花”、“樹花”和“磚雕花”組成“五朵金花”,4.5萬盆矮牽牛等品種突出蔚縣的特色農、林種植業以及自然風光。萬全縣花壇由4個花柱、2個蘑菇形花缽、6組展牌、各種花卉組成。4個花柱代表4大支柱企業、蘑菇花缽代表工業、農業像雨后春筍一樣蓬勃發展。陽原縣主景選用20個半徑相等的圓相交于一點,交織成圖形作為花壇圖案,比喻張家口市齊心協力,團結一心。中央一株棕櫚樹代表祖國的勝利,希望祖國永遠保持青春、和平,充滿活力。河北正實城建開發有限公司花壇由萬壽菊、海棠等花卉擺設,寓意祖國花團錦簇,萬紫千紅。張家口方圓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主題為“騰飛的中國”,取之“二龍戲珠”,鋼構、五色草制作,龍長20m,高3m。

4.2.4 康??h展區

康保縣展區以“工藝花車”、“藝術花盆”和“藝術圍欄”為主題布置《眾志成城》、《魅力康?!吩煨?。尚義縣《騰龍飛舞》圍繞“生態宜居,關注民生”主題,展示城建、蔬菜產業,風電產業。沽源縣突出“草原”和“水”標志性元素。下花園立體花架、花柱、花壇寓意欣欣向榮。宣化區造型“美麗家園”,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境,寓意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中華兒女同賀祖國母親60華誕。橋東區采取“景點式”布展,配置等拼出“三年大變樣”的造型,以不同顏色和品種的花卉拼出“橋東區歡迎您”的造型。

4.2.5 橋西區花展

自北向南以入口處“錦繡篇章”為起始,全部由特色花木與花卉拼接而成。塞北管理區以花為媒、借花傳意,樹立“建設現代牧業強區,打造全國有機乳城,塞北管理區向全市人民學習致敬”的標語。察北管理區花展寓意“團結、和平、繁榮、奮進、開拓、創新”。赤城縣展區用五色草做“關外第一泉”造型,5字前面用草花擺出“歡度國慶”字型,用紅海棠做“60”圖案。宣化縣用2萬余株大麗花、牽牛花、萬壽菊、串紅等展示國慶60周年及城鎮建設、荒山綠化、規劃建設、風土人情。崇禮縣用五色草設計出縣地圖圖案入口,利用各種花卉擁簇著建設后的河道景觀以及城市建設模型,展示主要支柱經濟產業――旅游。懷安縣設計主題為開放的懷安國慶主題,花壇主色調為紅與黃,造型巨大花球上用鮮花赫然拼出“60”,后排4只花柱猶如4只巨型禮炮,對著遙遠的天空唱響時代的強音。

5 結語

此次花展是張家口市建市以來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一次綜合園藝展示,而且各區縣參展單位也竭盡所能,表現出各自的最高園藝水平。但縱觀全展,其園林藝術水平和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整個花展的布置藝術上,還顯得很稚嫩;在立體花壇的工藝制作上,還很不精細;在花材的選擇和配置上,還不夠豐富。但這只是張家口市在立體花壇應用上的首次嘗試,經過此次花展的經驗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摸索實踐,張家口市的節日花壇布置藝術將日趨成熟,花壇藝術將在城市美化建設中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參考文獻:

篇6

一、集郵對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愛好具有獨特作用

興趣是熱愛的老師。集郵活動對于孩子興趣的培養從來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好奇心是每個人的第一美德,是最基本的科學素質,愛因斯坦曾表示,他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是有強烈的好奇心。集郵,作為一種形象思維形式,它的直觀性、愉悅性、啟迪性、可操作性在科技教育中有著獨特功能,尤其是與好奇心的契合,對學生早期科學教育更具有誘人的魅力。我們分別采取編寫教材、營造氛圍、培養興趣的三種不同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編寫教材。馬立華和王嶺兩位老師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到圖書館、互聯網查找資料,結合學校20多年來集郵教育總結的經驗及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編寫了《集郵伴我成長》校本教材,作為有效開展集郵教育的輔助材料。教材共分“走進集郵”、“郵票的歷史”、“郵票的家族”、“郵票上的學問”等八個單元,并按年級段的高低分別編寫了不同層次的習題,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2.營造氛圍。操場上12個醒目的標語采用了郵票的形式,周圍齒孔,畫面上中國郵政、面值與艷麗的色彩和諧自然;集郵柱上16幅郵票畫面濃縮了師生參加活動的剪影,一張張笑臉中透著成功與幸福,小小方寸達到了怡情益智的教育效果;以《方寸納世界、郵花綻校園》為主題的集郵長廊、集郵活動展室讓學生感到郵票知識的廣博,集郵就在身邊,人人都可以爭當集郵小明星,增強了學生的信心。

3.培養興趣。針對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這個年齡層次,我們采用組織觀看郵展,講郵票中的寓言和成語故事,用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聲,讓學生猜猜是哪張郵票,讓他們動手畫畫,設計美麗的郵票、集郵智力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發學生對郵票的熱愛,調動學生對郵票知識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參與集郵,在集郵中提高科學興趣。

二、集郵對提高學生科學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具有獨特作用

多姿多彩的郵票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方寸之地,包容著大千世界,如自然科學范疇的動物學、植物學、建筑學、宇航學、地理學、環境保護學等。學生們參加集郵,不僅開闊眼界,而且增長知識,可以了解許多科學知識,特別是制作郵集時,既要掌握集郵的基本知識,又要進一步學習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因此集郵的過程,既是增長見識的過程,也是提高文化素養的過程。在集郵活動中,我們抓住這一切入點,做好幾個結合,組織開展活動,受到學生的歡迎。

1.集郵與科普相結合。我們除開展郵展、講座、講故事等活動外,還利用微機教室,多功能廳,結合相關郵票的內容,以形象易懂的方式,把郵票中包含的宇宙、天文、環保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及原因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對科普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學生喜歡航天知識,我們就搜集了大量的航天知識的郵票。講品德與社會課《五十六個民族》時,我搜集了各民族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大膽發言,使他們既提高了集郵樂趣,又豐富了科技知識,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科學。

2.集郵與活動相結合。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

(1)心系災區,方寸寄情。汶川、玉樹發生大地震后,我們采用郵票設計展覽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心系災區、與災區人民共同抗震救災的感情。

(2)生肖郵票,喜迎新年。在每年新年到來之際,生肖郵票設計比賽吸引了眾多同學的參與。同學們用自己的畫筆設計了一枚枚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生肖郵票圖稿,表達出自己對新年的期盼之情。

(3)歡度國慶,知識競賽。每年國慶都組織集郵知識競賽,學生們通過活動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激發了學生對祖國母親的崇敬和熱愛之情。他們決心把這種愛國熱情化成自己的實際行動,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的貢獻。

3.集郵在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中互動共贏。

集郵活動在與其他學科學習活動的整合中,比較恰當地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達到共贏效果。如與語文整合的“郵票上的故事”演講、集郵征文、書信比賽等,陳老師在講解《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巧妙地利用了郵票,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體育老師利用郵票向學生講解奧運歷史;自然老師借助動物、植物等郵票向學生講解自然科學知識……就這樣,學生們從郵票上學歷史、學知識,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從而使郵票成為了他們陶冶情操的載體。學生徜徉其中,必然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形式上看,集郵活動突破了學科教學的模式,以多樣化、趣味化的活動為主要學習形式,學生普遍樂于參加,自然大大張揚了學生學習的個性,更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最大限度地發展。

三、集郵對學習科學方法、培養科學行為有獨特的作用

郵票圖案包含著許多科學知識,集郵者收集、觀看郵票,尤其是制作郵集時,可以學習和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集郵必須要踏踏實實一點一滴地積累,一絲不茍地進行,還要分門別類、井井有條地整理,不斷深入和鍥而不舍地研究,因此集郵的過程是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鍛煉科學思維,學習科學方法,培養科學行為的過程。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對此加以體現。

1.老少結合,以老帶新,不斷提升集郵的科學性。我們利用社會資源為集郵服務,聘請市集郵協會的李麗老師擔任校外輔導員,退休教師王嶺老師擔任學校集郵活動顧問,成立了學校、年級、班級集郵小組,形成集郵網絡。舉辦以《地球、環境》、《我愛科學、愛家鄉》等為主題的郵票設計展,舉行老少同組參賽的智力競賽等。

2.采用新方法,探索新方式,不斷增強學生集郵的創新意識。自2009年第一屆全國少年郵局聯誼會在杭州圓滿落幕后,雙新小學集郵協會與各兄弟省市少年郵局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加強了青少年集郵方面的交流與探討。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我們與上海鳳城新村小學、楊浦區教師進修學校實驗小學聯合舉辦了“書信傳遞友情”活動。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參與,撰寫了一封封感情真摯、內容豐富的書信。通過這些書信的傳遞,不僅使同學們了解了上海這座大城市的發展現狀,同時也宣傳了建設中的唐山新貌,為不同省市的少年兒童搭建了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起到了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傳遞友情、共同成長的作用。

去年將我校簡介與校本課程集郵活動相結合,師生、家長共同聯手設計成了信封的樣子。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親自實踐、整理、應用各種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進而鍛煉科學思想,學習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全面提升科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