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語打一字范文

時間:2023-04-03 13:07: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言自語打一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言外之意

釋義:指有這個意思,但沒有在話里明說出來。

出處: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彼巍と~夢得《石林詩話》:“七言難于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余,不失言外之意?!?/p>

篇2

一、社會資本的概念及內涵

學術界對社會資本概念仍無準確界定。國內有學者將社會資本的解釋歸納為五種:資源說、能力說、功能說、網絡說、文化規范說[1],其中網絡說和資源說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網絡說強調社會關系網絡特征,認為不同的社會網絡對行為者的行為和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格蘭諾維特按照社會成員之間的交往頻率和關系強度將關系分為“強關系”和“弱關系”,認為與強關系相比弱關系具有更高的異質性和更多的機會管道,從而具有“極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傳播效率”,與個人的工作和事業密切相關[2]。資源說認為社會資本是嵌入在社會網絡之中的資源,而網絡則是社會資本的載體。如布爾迪厄指出社會資本是與體制化的網絡密切相關的“潛在的和現實的資源的總和”[3]??茽柭J為社會資本與物質資本相區分,是個人所有資本財產的社會結構資源[4]。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社會資本就是建立在社會信任和社會規范的基礎上,嵌入在社會結構和社會網絡中能夠為行動者通過有目的的行動獲取、利用的資源,并隨著社會網絡的擴展而延伸。在市場中,個體或企業能夠通過社會資本為其帶來實質上的經濟利益。個體在社會網絡中的結構位置,個體社會網絡的異質性程度,個體與其他社會成員的關系強度基本決定了個體獲取的社會資本的數量、質量和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儒家思想的長期浸染下,現實社會的人際關系已經演變成一種差序的倫理關系,關系表現為一圈圈水的波紋差序,這種文化特性已經泛化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并對大學生創業產生影響[5]。

二、大學生社會資本現狀

大學生的生命歷程階段和生活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大學生社會資本狀況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大學生社會資本網絡規模小,網絡結構單一。大學生的生命歷程階段和生活環境決定了文化知識的學習是大學生生活的主旋律,導致大學生社會實踐經歷較少,社會網絡不發達?;谘壓蛯W緣的親屬、老師、同學等強關系是大學生社會網絡的主要成員,其社會網絡結構相對單一。同時,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利用社會資本的技能相對較差,導致社交范圍狹小。甚至一部分大學生還將社會資本與社會不公平、不平等現象聯系起來,對社會資本的錯誤認識更阻礙了大學生優質社會資本的構建。

其次,大學生社會資本存在性別差異和城鄉差異。由于身體素質、心理、教育和文化傳統等因素,男生在社會交往中較女生更主動、樂觀、積極,因此有可能建構更大規模的、更優質的社會資本。有學者的實證研究表明,女大學生社會資本的網絡結構、網絡關系密度和社團活動參與主動程度等三個方面都要遜于男大學生,同時女大學生創業意愿也要低于男大學生。[6]另外,農村居民的社會網絡同質性更強,與外界接觸相對較少,更難與更高層次的社會成員交往。農村大學生初次來到繁華的都市,會在心理上感到不適應,從這個角度上說,農村大學生較城市大學生相比,社會資本更加匱乏。

最后,大學生社會資本受家庭先賦性因素影響突出,且呈現出“差序格局”。大學生的年齡階段決定了其在社會上缺乏完全自立能力,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校大學生和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擁有的社會資本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家庭的社會資本[7]。在社會結構中,按照財富、權力和名望的三維分布,個體占據不同的位置,從而擁有不同的社會資源,進而形成不同的社會關系網絡。大學生社會資本水平因為其家庭經濟社會地位的不同而不同。有學者的研究表明,家庭社會資本與大學生就業質量呈顯著正相關性,家庭社會資本的“差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業質量的“差序”[8]。尤其是對貧困大學生而言,社會資本的匱乏影響了其人力資本的發揮、運用和就業質量。

三、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

(一)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機理

在大學生總體缺乏優質社會資本的狀況下,家庭社會資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社會資本水平,同時性別和城鄉差異會對其社會資本構成影響。社會資本會進一步對大學生創業意愿起到促進作用(如圖1)。一方面,如果大學生周邊有良好的創業氛圍,有家庭、同學和朋友的支持,并且有成功案例,那么在環境氛圍和典型示范的雙重驅動下,有助于大學生做出創業的決策。另一方面,如果大學生擁有的社會資本能夠為個體創業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從而降低創業風險預期,則也有利于個體實施創業。以往研究表明個體的主動性人格對大學生創業意愿有顯著正向因素;社會資本對創業意愿具有促進作用,并對主動性人格和創業意愿起到正向調節作用[9]。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性別、城鄉差異不僅會對大學生社會資本構成影響,進而影響創業意愿的形成,而且會影響大學生個體心理、生活環境等其他與創業意愿有著密切關聯的因素,這是我們在研究中必須與社會資本區分開來的。

(二)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實證分析

為具體分析不同社會資本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筆者對南京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江蘇教育學院等五所高校的4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自編問卷,以偶遇抽樣調查方法選取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96份,其中有效問卷381份,問卷有效率為95.25%。其中,男生占39.6%,女生占60.4%,城市大學生占68%,來自集鎮和農村的大學生分別占11.3%和20.7%。采用SPSS17.0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

1.性別差異與大學生創業意愿

調查結果顯示,表示對創業感興趣的比例達到被調查人數的61.9%,說明大學生總體上對創業比較感興趣。其中男生對創業感興趣的比例占被調查男生總數的67.5%,高于女生的56.1%,高出11.4個百分點,可見男生對創業的感興趣程度要高于女生。這是因為,一方面男生較女生有更大的心理資本優勢,男生的性格具有更多的主動性、冒險性特征,另一方面,男生性格中進取外張特征更有可能建構更多的社會資本,從而對自己的創業更有利。

2.城鄉差異與大學生創業意愿

在城鄉差異與創業意愿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城市、集鎮和農村大學生對創業感興趣比例分別為61.4%、61.9%、64.2%。從總體上看,來自不同城鄉地區的大學生對于創業感興趣程度差別不大,原因在于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處于大致相當的年齡階段和生活環境,有更多的文化和價值理念認同,群體同質性較高。盡管城市大學生相對而言具有更加優質的社會資本,更容易獲取較多的創業資源,但是創業意愿反而要略微低于農村大學生。這表明對創業意愿的影響不僅存在社會資本這一因素,還要綜合考慮諸如個體心理、社會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城鄉差異帶來的大學生社會資本差異對于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較小。

3.家庭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

對于家庭社會資本按照社會資本的認知維度和結構維度,本文將其劃分為家庭創業氛圍和家庭經濟水平兩個方面。對于家庭創業氛圍的測量設定為:(1)很好;(2)較好;(3)一般;(4)較差共四個選項。對家庭經濟水平也同樣設定為:(1)家庭年收入3萬及3萬以下;(2)家庭年收入3~10萬;(3)家庭年收入10~30萬;(4)家庭年收入30萬元以上共計四個選項。對創業意愿按照對創業感興趣的不同程度將其劃分為:(1)對創業非常感興趣;(2)比較感興趣;(3)不太感興趣;(4)不感興趣,共四個選項。將家庭創業氛圍和家庭年收入分別與大學生創業興趣程度做pearson相關性分析。

(1)家庭創業氛圍與大學生創業意愿分析

從表1輸出結果可以看出,家庭創業氛圍和對創業感興趣程度兩者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r=0.436,p=0.000,在顯著性水平a=0.01條件下達到顯著性相關。這說明家庭創業氛圍與大學生創業意愿具有顯著性正向相關關系。如果家庭具有良好的創業氛圍,甚至家里有人參與創業,其典型示范效應往往會對大學生的創業意愿產生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大學生會從中學到一些創業知識,掌握更多的創業信息。而且一旦選擇自主創業之路,家里的人就會理解支持,給予更多的幫助。

(2)家庭經濟水平與大學生創業意愿分析

從表2輸出結果看來,相關性系數r=0.029,p=0.577>0.05,未通過顯著性假設檢驗,大學生家庭經濟水平與創業感興趣程度呈微弱負相關。該結論不但與以往的一些研究結論有出入,如魏巍、李強(2013)的研究就認為家庭收入對于大學生創業意愿具有正相關影響[10],而且似乎與人們的一般看法有區別,即家庭經濟水平好的大學生往往在社會分層中占據更高的結構位置,因而能夠建構出更加優質的社會資本,進而為創業提供有利的外部支持。此外,良好的家庭背景能為創業提供更多諸如資金、信息等資源,從而彌補創業者在創業初期資源的匱乏,因此家庭經濟水平似乎應該與創業意愿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是這些并不能否定本次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

筆者認為,這種悖論可以通過對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學生職業選擇傾向差異和大學生創業主要動機進行分析提出比較有說服力的解釋。在大學生最希望的職業和家庭年收入的交叉分析表中(如表5),大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選擇自主創業比例僅占7.6%。家庭年收入3萬或3萬元以下、3~10萬元、10~30萬元、30萬元以上選擇自主創業的比例分別為11.6%、7.5%、6.3%、0%,這說明家庭經濟狀況越差,越傾向于選擇自主創業,反之,選擇自主創業的傾向越小。這印證了表2分析結果的真實性,即大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與大學生對創業感興趣程度呈不顯著負相關。

大學生創業動機的調查通過問題“如果您選擇自主創業,那么您的創業動機主要是什么”體現,答案選項設置根據人的不同層次需要和主客觀因素對創業意愿的驅動,將大學生創業動機歸結為四種類型,分別為“解決就業問題”、“創造更多財富”、“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周圍環境的支持”。數據輸出結果表明,“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和“創造更多財富”所占比例最高,分別為39.9%、38.3%,其次是“解決就業問題”,為23.5%??梢姶髮W生創業的主要目的在于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

創業是一種風險和收益同樣巨大的職業選擇,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需要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承擔相應的風險,但同時,創業能夠迅速給創業者帶來巨額財富,滿足其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因此,家庭經濟水平與大學生創業意愿呈微弱負相關的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解釋是:大學生創業的動機主要在于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和創造更多的財富,越是家庭貧困的大學生越希望通過自主創業、艱苦奮斗改變現實處境,同時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大學生在職業生涯中能得到的來自家庭的支持少,職業選擇空間小,職業起點相對較低。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大學生雖然總體上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本,在創業過程中擁有更大的優勢,但是在其職業生涯中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的支持,職業選擇空間大,起點更高,就不愿意“舍近求遠”付出更多的機會成本,開辟自主創業之路。有研究認為隨著政府和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和鼓勵的增加,大學生初次創業融資渠道多元化,融資難度下降,將為貧困大學生創業提供必要條件,因此家庭經濟狀況與創業意愿沒有顯著性關系。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家境越是貧困的大學生其創業傾向越強烈的現象。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大唐西域記》;“以”;用法;語法特征;

《大唐西域記》全書共十二卷,有十萬余字?!耙浴弊殖霈F了592次,出現的頻率很高,其中“以”作副詞使用出現3次,“以”作介詞使用出現344次,“以”作連詞使用出現165次,另有與“以”字相關的凝結結構出現80次(“以至”,8次;“以為”,23次;“以次”,2次;“以后”,1次;“及以”,1次;“所以”,8次;“難以”,18次;“可以”,15次;“無以”,4次)。

一、“以”作副詞使用

“以”作為副詞在《大唐西域記》中的運用很少,僅3例。

1、伽藍數十所,多以圯壞,存者三五。(鄔阇衍那國)

2、時有一雁飛趣其前,既以馴狎,因即乘焉。(藍勃盧山龍池及烏仗那國王統傳說)

3、井猶充汲,室以頹毀。(刻檀佛像)

副詞是由實詞虛化而來的,一般把“以”的副詞義項看作“已”。在《大唐西域記》中“以”作為副詞的出現均通副詞“已”,相當于“已經”。

二、“以”作為介詞的使用

“以”作為介詞使用的次數很多,共344例。介詞“以”的語法功能主要是和被它引進的對象組成介賓詞組,放在動詞前修飾動詞,作狀語,或者放在動詞后補充說明動詞,作補語。

在《大唐西域記》中的介詞“以”跟的賓語或是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或者動作行為所憑借、依據的工具、方法、標準;或者是事情發生的時間;或者動作行為的原因等。

(一)引進動作行為所依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詞類“以”后的名詞性成分可以省略或用代詞代替。共198例。如:

1、其俗生子以木押頭,欲其遍遞也。(屈支國)

2、室宇臺觀,板屋平頭,泥以石灰,覆以磚墼。(邑居)

3、壁以石灰為飾,地涂牛糞為凈,時花散布,斯其異也。

4、天祠數十所,異道千余人,或露形,或涂灰,連絡髑髏,以為冠鬘。(迦畢試國)

5、則罪人與石,盛以連囊,沈之深流,校其真偽。(印度綜述,刑法)

(二)動作行為關涉的對象。共56例。如:

1、良以其土圣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印度綜述—釋名)

2、近有鄰王,廢其國君,以大都城持施眾僧,于此城中建二伽藍,各減千僧,并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伊爛拏缽伐多國)

3、有五通仙棲巖養素,人或陵觸,退失神通,以惡咒術殘害國人,少長無遺,賢愚俱喪。(羯餕伽國)

4、凡三賢圣遺物,并以黃金緘封。(小川澤僧伽藍)

5、昔健馱邏國有阿羅漢,常受此池龍王供養,每至中食,以神通力并坐繩床,凌虛而往。(大雪山龍池及其傳說)

在這類“以”字句子結構中,“以”相當于“把”或“拿”,詞類“以”后面直接跟名詞或者代詞性名詞詞語。

(三)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詞類共47例。如:

1、因以長戟貫徹胸背。(納縛僧伽藍)

2、王以含育,覆燾生靈,如何于我,獨加惡害?

3、我以惡業,受身為龍。(大雪山龍池及其傳說)

4、于是悉放諸鹿,不復輸命,即以其林為諸鹿藪,因而謂之施鹿林焉。(象、鳥、鹿王本生故事)

5、我今德踰于彼,名擅于時,不有所異,其何以顯?(賢愛破邪論故事)

(四)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梢宰g為“在、從”。共43例。如:

1、迦膩色迦王以如來涅槃之后第四百年,君臨膺運,統贍部洲,不信罪福,輕毀佛法。(卑缽羅樹及迦膩色迦王大窣堵波)

2、摩揭陀國無憂王以如來涅槃之后第一百年,命世君臨,威被殊俗,深信三寶,愛育四生。(五百羅漢僧傳說)

3、健馱邏國迦膩色迦王以如來涅槃之后第四百年,應期撫運,王風遠被,殊俗內附,機務余暇,每習佛經。(迦膩色迦第四節結集)

4、睹貨邏國呬摩呾羅王,其先釋種也,以如來涅槃之后第六百年,光有疆土,嗣膺王業,樹心佛地,流情法海。(雪山下討罪故事)

5、每以一日分作三時,一時理務治政,二時營福修善,孜孜不倦,竭日不足矣。(戒日王世系及即位治績)

根據統計,我們可以知道,介詞“以”在引進動作行為所依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介詞結構中的運用比較多,這介詞“以”是由動詞“以”演化而來的有密切的關系。

三、“以”作為連詞的使用

我們知道介詞“以”是由動詞虛化而來,隨著介詞“以”的虛化,發展為連詞。連詞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它只起連接作用。連詞在介詞的基礎上進一步虛化?!耙浴弊鳛檫B詞,從結構形式上看,連接的是兩個句子成分,或是兩個詞組、或是兩個分句。前后成分之間的關系有目的關系、并列關系、順承關系等等。在《大唐西域記》中“以”作連詞的使用情況共165次。具體情況如下:

(一)表目的關系(81次),如:

1、印度種姓,族類群分,而婆羅門特為清貴,從其雅稱,傳以成俗,無云經界之別,總謂婆羅門國焉。(印度綜述,釋名)

2、若乃陰陽歷運,日月次舍,稱謂雖殊,時候無異,隨其星建,以標月名。(印度綜述,歲時)

3、泥縛些那 既無帶襻,其將服也,集衣為褶,束帶以緇。(印度綜述,衣飾)

4、或摩其頂,或拊其背,善言誨導,以示親厚。(印度綜述,敬儀)

5、國王殂落,先立嗣君,以主喪祭,以定上下。(印度綜述,病死)

(二)表因果關系(34次),如:

1、有蘇伐刺拏瞿呾邏國,出上黃金,故以名焉。(婆羅吸摩補羅國)

2、即以財寶贖此群牛,以慈善力,男形漸具。(阿奢理二伽藍及其傳說)

3、以形具故,遂不入宮。(阿奢理二伽藍及其傳說)

4、我以貧窶,傭力自濟,其主見知,特深信用,期滿五歲,當酬重賞。(烈士池及傳說)

5、國王興兵欲除崩石,即黑蜂群飛,毒螫人眾,以故至今石門不開。(瞿室馂伽山)

(三)表順承關系(19次),如:

1、故其銘曰:“伽藍朽壞,取以修治?!保ㄙ|子伽藍)

2、于是沿弊立政,表賢恤患。已而動大眾,備法駕,即龍宮而報命,迎龍女以還都。(藍勃盧山龍池及烏仗那國王統傳說)

3、商旅之中,又更選募得五百人,猛烈多謀,各袖利刃,俱持重寶,躬赍所奉,持以獻上。(雪山下討罪故事)

4、初第一日,置大佛像,眾寶莊嚴,即持上妙奇珍而以奉施。(大施場及修苦行者)

5、諸栗呫婆悲慟以止。(重閣講堂及諸圣跡)

(四)表示程度、結果(13次),如:

1、四天王各還宮,奉持石缽,紺青映徹,重以進獻。(南門外諸跡)

2、夫人之前,二泉涌出,一冷一暖,遂以浴洗。(臘伐尼林及釋迦誕生傳說)

3、王宮多花,故以名焉。(波吒厘子城及傳說)

(五)表示并列關系(11次),如:

1、家雖豪富,志均羈旅,口腹之資,巡丐以濟。(綜述,教育)

2、使臣還以白王,凈飯王乃告命臣庶灑掃衢路,儲積華香,與諸群臣四十里外佇駕奉迎。(釋迦證法歸見父王處)

3、野象群行,采花以散,冥力警察,初無間替。(佛舍利窣堵波)

4、如來涅槃之后,諸王共分舍利,未生怨王得以持歸,式遵崇建,而修供養。(佛舍利窣堵波)

(六)表修飾關系(5次),如:

1、斯人者我之族也,可聞教而信悟,非親誨以發心。(藍勃盧山龍池及烏仗那國王統傳說)

2、如來知其根機將發也,遂往彼而成之,自竹林園至山崖下,彈指而召,佇立以待。(卑缽羅石室及比丘習定故事)

(七)表時間的起止(2次),如:

1、故自佛興以迄于今,尚未建立伽藍,招集僧侶。(伽摩縷波國)

2、子孫奕世,以迄于今。(建國傳說)

四、與“以”字相關的凝結結構

《大唐西域記》中出現了“以”與一些詞的組合,形成相對的凝結結構,如:“以至”、“以為”(表示認為意義)、“所以”、“難以”、“可以”、“無以”等。根據我們的統計,“以至”8次,“以為”23次,“以次”2次,“以后”1次,“及以”1次,“所以”8次,“難以”18次,“可以”15次,“無以”4次。例如:

1、諸有送死,以為不潔,咸于郭外浴而后入。(印度綜述,病死)

2、若此者以為所務矣。(大立佛及臥佛像)

3、次第七分,以至細塵。(印度綜述,數量)

4、孟夏之后,仲秋之前,平居流水,可以泛舟。(摩揭陀國上)

5、日請一僧入宮說法,而諸異議部執不同。王用深疑,無以去惑。(迦膩色迦第四節結集)

6、自數百年王族絕嗣,役屬鄰國,所以城郭丘墟,多居村邑。(羯朱嗢只羅國)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以為”、“可以”、“所以”等凝結成了一個詞,“以”可以作為一個構詞語素。

五、結論:

通過以上對《大唐西域記》“以”字的考察分析,我們知道在《大唐西域記》中動詞“以”沒有出現,“以”作為副詞出現了3次,占0.5%,介詞出現了342次,占57.78%,連詞出現了167次,占28.2%,與“以”相關的凝結結構出現了80次,占13.51%。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古時期“以”字的使用情況:

1、“以”字的動詞義項在中古時期使用已經很少見了。

2、虛詞方面:“以”字的介詞的使用頻率是最高的,其實是連詞和副詞,這反映了動詞虛化的一種趨勢。

3、“以”作為構詞語素構成的詞使用的情況增加,正如郭錫良先生所說:“以”先有動詞虛化成介詞,再由介詞虛化成連詞,或構成固定結構,再凝固成詞,轉化成構詞語素。[1](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

本文為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師范大學西域文史研究中心招標課題:“基于語體表達的《大唐西域記》語法特點研究”(XJEDU040212B0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郭錫良.漢語史論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篇4

關鍵詞:教學資源一體化;藝術類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8-0172-02

一、文獻研究綜述

全球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單一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教育中多元化的英語教學資源作為學習的主要內容,其設計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和學習效度?!保ɡ钕?,2014)。

孫奕東(2007)認為,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材的資源、課程教學的輔助資源、電子教輔資源、網絡自主學習資源庫。如何把這幾部分的資源整合到一起,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除了上述不同的教學資源外,新形式的教學資源也不斷出現,例如微課。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微課,對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劉巖(2011)在《優化校本教學資源,打造高效課堂――英語教學一體化資料的建設與使用》中指出:不僅教學媒體是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也是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李懷奎(2016)調查了30所大專院校在英語教學資源一體化上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五個方面:(1)對教材和教輔資源的整合。(2)對習題資源的整合。(3)對影視和比賽資源的整合。(4)對其他英語語言文化資源的整合。

本課題關注的重點是:根據《藝術英語1》的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整合出符合學生情況和教學要求的一體化教學資源。

二、校內研究現狀

北京城市學院基礎部英語教研室自2010年開始啟動藝術英語教學改革。該改革分為兩個大的階段。

第一階段(2010―2014),此階段主要是編寫《大學藝術英語綜合教程》系列教材,并依托此系列教材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

在此階段教改期間,表演學部的英語教學也進行了初步改革。王雪燕老師提出了把英語教學與英語電影和歌曲結合,嘗試找出適合表演專業的教學模式。

隨著藝術學部和表演學部的快速發展,一個重要的教研問題擺到了我們面前:如何整合藝術英語和表演英語的教學?基于這個問題,我們啟動了第二階段的藝術英語教學改革。

第二階段(2014―至今),在這個階段,教改團隊整合了藝術學部和表演學部的英語教學,并建立了過程性考核體系。在調研了藝術學部和表演學部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和英語基礎水平后,編寫了新的教材:《大學藝術英語1-3》。

這套新教材自2015年9月份開始在藝術學部和表演學部一起使用,新教材比較符合學生水平,受到了學生和任課老師的好評。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了教學資源不完善的問題。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一)研究目的

《藝術英語1》教學資源一體化的研究目的是建立豐富而完整的《藝術英語1》教學資源,實現其線上線下教學資源一體化,滿足學生和任課教師的實際需求,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本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學和研究意義。

(二)研究問題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資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音頻、視頻、圖片、課件、網絡課程、習題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教學資源一體化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教學資源的整合。本研究涉及的研究問題如下:(1)如何建立《藝術英語1》網絡課程并應用在教學過程中;(2)《藝術英語1》線下教學資源應該包括哪些種類,如何編寫、搜集并整合這些教學資源。

(三)研究過程

1.研究時間。本研究從2016年9月份開始,到2017年4月份結束。

2.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了北京城市學院2016級藝術學部和表演學部共1400名學生作為被試,開展歷時兩學期的研究。

3.具體研究過程。

(1)前期調研階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

目前《藝術英語1》教學資源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調查和分析;

(2)具體實施階段(2016年10月―2017年3月)

《藝術英語1》網絡課程的建設和應用;

《藝術英語1》教學PPT課件的制作和修訂;

《藝術英語1》每單元讀寫和聽說的補充主題視頻的搜集剪輯和整理;

《藝術英語1》其他課堂輔助教學資料的制作和整理;

(3)匯編結題階段(2017年4月―2017年7月)

《藝術英語1》網絡課程的修訂和總結;

《藝術英語1》線下所有教W資源的一體化匯編;

《藝術英語1》一體化教學資源使用滿意度的調查和分析;

完成研究報告及論文;

申請結題驗收。

四、研究結果分析及結論

在所有教學資源建設并應用后,我們針對任課教師和學生進行了滿意度的調查。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自編問卷,對教學資源一體化滿意度實施調查。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下列幾個維度:網絡課程、教學PPT、補充主題視頻、其他課堂輔助資料。調查結果顯示:任課老師對每種教學資源都很滿意,滿意度分別達到:網絡課程(95%)、教學PPT(100%)、補充主題視頻(92%)、其他課堂輔助資料(96%)。學生對其他課堂輔助資料滿意度(90%)相對較低,對網絡課程(94%)、教學PPT(93%)、補充主題視頻(96%)滿意度都較高。另外,任課教師和學生也都提出了不同的建議。例如,任課老師希望能有文字整理成書的教輔材料,學生希望增加更多的視頻內容和翻轉課堂的內容。

從上述調查結果看,《藝術英語1》教學資源一體化滿足了學生和任課教師的實際需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我們也看到,教學資源的建設還要很多要提高和補充的方面。在今后的教研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擴充《藝術英語1》的各類教學資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五、主要建議

本研究τ諞帳趵啻笱в⒂锝萄ё試匆惶寤提供了新的角度。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性。針對這些問題,作者給出了幾點有益的建議。

1.教學資源的建設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例如對教材和教輔資源的整合,對題庫資源的整合,對視頻音頻資料的整合等。

2.教學資源一體化的建設一定要和教學緊密結合,為教學服務。例如,網絡課程在日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各種教學資源在日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3.教學資源一體化的建設要不斷更新,尤其要關注技術的更新。例如,在搜尋視頻資料時,要找高清、中英文字幕可以隨時轉換的視頻。

參考文獻:

[1]李霞.遠程開放教育中多元化英語學習資源在課內教學中的優化設計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

[2]孫奕東.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的興起與所存在的問題[J].開封大學學報,2007,(6):41-42.

[3]劉巖.優化校本資源,打造生本高效課堂[J].教學參考,2011,(9):6-8.

[4]李懷奎,李躍平.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平臺資源的整合――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30所示范院校為例[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70-75.

篇5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意義;紅色影視;研究構想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0-0187-03

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大學生理想信念迷失等問題日益突出,學習生活無目的感,空虛、寂寞、無聊等不良社會情緒也在滋長,各種心理與行為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根據心理學家Frankl、Rollo May等人的觀點,這些問題的出現可能是源于生命意義的缺失,即當代大學生物質的滿足與精神失落而產生的一種消極狀態。[1]有調查發現高達34.0%的大學新生處于生命無意義、無目的狀態,僅有13.9%的大學新生中覺得生命是有意義的。[2]

生命意義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研究主題,它是大學生需具備的積極心理品質。我國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其中包括中國瑞金紅色影視基地,拍攝了如《》、《共和國搖籃》、《浴血堅持》等具有良好社會影響的紅色影視作品,研究體現主流價值觀的紅色影視資源對大學生生命意義的提升作用,對于促進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媒介素養,孕育和諧社會心態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生命意義的概念及其功能

Ryff和Singer[3]、Emmons[4]等人將生命意義定義為生命的目的和目標,主張采用《生活目的測驗》等來測量個體的生命意義。Battista和Almond[5]、Bering[6]等人認為生命意義是個體對人生的積極關注以及對人生理想和生活目的的堅信程度,主張運用《生命觀指數量表》來考察個體的生命意義程度。Reker[7]則認為生命意義包括個體擁有的人生目的、向著目標奮進的動力以及個體對人生事件所持有的價值觀。Steger[8]也認為生命意義是指“人們領會、理解、或看到他們生活意義的程度,并伴隨他們覺察到自己生命目的、使命、首要目標的程度”。可見,雖然生命意義的內涵界定呈現多元化趨勢,但其內涵的核心是個體對人生目的、理想信念的追尋與擁有程度。

生命意義在積極預防自殺等心理健康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當人們感知到意義,擁有生活目標,具有一個獨特的自始至終為生活奮斗的使命時,各項功能狀態最佳。[9]生命意義的缺乏是導致價值觀淪喪、心理癥狀產生的重要因素。系列實證研究發現,[10]生命意義較低的個體面對壓力時會傾向于放棄努力,出現更多的空虛、抑郁和煙酒等物質濫用,對心理治療的需求更大,具有更多的自殺意念和死亡數;而擁有生命意義感則能幫助個體從困苦逆境中獲得積極發展,與生活滿意度、快樂感、幸福感和身體健康有著較強的相關,培育大學生的生命意義具有重要價值。

二、生命意義感的干預現狀

弗蘭克爾將“生命價值、信念和意義”引入心理治療建立意義治療,但其干預對象多局限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癌癥患者、重癥患者、肥胖婦女及有酗酒問題的成人、面臨人生重大創傷者及夫妻治療等,生命意義干預研究有待豐富和拓展到普通人群。例如,Steger在《牛津積極心理學手冊》總結到:目前關于生命意義的有效提升路徑甚少,基于積極預防及生命意義的重要性,他呼吁未來研究的重點應放在普通人群的生命意義提升上。[8]

當前,自殺是15-34歲年齡段人口的首要死亡原因,[11]人們在此階段具有尋求生命意義的強烈需求,[12]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是其自殺的重要原因。同時,面對不健康的社會心理,大學生由于其閱歷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容易受不良社會風氣的錯誤引導,其生命意義感亟需培育或進行正?;某C正。

目前國內對生命意義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但進展迅速,主要集中于測評工具的開發及信效度研究、現狀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與心理健康、死亡態度或自殺意念關系的考察等方面。生命意義的干預國內當前主要為生命教育(主要集中于中小學生)和癌癥、災民等特殊人群的團體輔導,多為理論介紹和初步實踐探索,其干預的路徑有待拓展。生命教育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說教、灌輸所起作用有限,生命意義培育應克服中小學生生命教育的不足,圍繞大學生喜愛、富有體驗性的活動(例如影視賞析),使其在體驗中產生內心的感悟與觸動,從而達到澄清觀念、明確生活目標,協助其尋找和發現生命的意義。

三、紅色影視資源培育大學生生命意義的獨特作用

當今持續了數千年之久的“讀文時代”正在讓位于迅猛崛起的“聲像時代”,聲像藝術以“一覽無余”的優勢迅速搶占了受眾,并對大眾進行全方位滲透。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實驗研究表明影視作品主要通過對比積極的和消極的榜樣以及發生轉變的榜樣、顯示積極生活方式的益處和有害生活方式的代價、觀看影視結束時提供的環境支持等來激發和改變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和社會行為。西方心理學研究者最近的研究表明影視的隱喻可以有效緩解人們被評價的壓力,讓人們更容易放下僵化的防御機制心理,通過“認同、凈化和領悟”三個心理機制來引導其積極成長有著長期性、保持性的效果,發揮其獨特的滲透作用,對于心理逆反高的青少年有特別的效果。[13]此外,敘事傳輸理論也認為當人們對敘事性電影文化進行加工時很容易沉浸在電影文化的故事中,此時人們似乎離開了真實世界而進入了故事世界,當人們從故事世界中回來的時候,態度已經發生了改變。實證研究表明敘事傳輸可以有效減少負面認知反應和人們反駁的動機。[14]

紅色文化影視化是當今重要的文化現象。紅色影視集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為一體,以藝術的形式反映主流價值觀,講述人生道理,通過寓教于樂、情境營造、榜樣示范等機制對大學生產生潤物細無聲的價值導向作用,激勵大學生追尋與反思人生意義的教育功能,在國家軟治理中扮演了重要力量。目前國內關于紅色影視資源對心理健康的研究存在以下兩個不足:一方面,對體現民族文化主體精神和核心價值的紅色影視文化研究不夠,已有研究僅從理論分析的角度分析紅色影視文化對青少年生命意義的作用,較少實證考察紅色影視文化對生命意義的具體影響。發掘和利用紅色影視文化獨特的教育價值功能,不僅有利于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的方式,拓展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的路徑,還有利于積極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另一方面,雖然西方將電視電影資源用于培育青少年價值觀、治療心理問題的研究與實踐有很多,但這些研究結論對跨文化個體適用性具有局限性。因此,探索中國文化背景下紅色影視文化對青少年生命意義的影響顯得十分必要,有助于大學生明確生活的目的,樹立理想信念,從而改善大學生的精神狀態,從源頭上預防心理行為問題,豐富電影治療和影視教育理論,拓展研究領域。

四、紅色影視資源培育大學生生命意義的研究構想

(一)開展紅色影視資源融入大學生生命意義培育體系的理論研究

借鑒美國和西歐等發達國家的歷史,從理論上系統分析生命意義培育在大學生自殺預防、心理健康輔導及整個國民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綜述中西方已有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理論探討大學生生命意義培育的路徑,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社會工作、積極心理治療、心理健康與咨詢、教育技術學的相關原理,系統論述紅色影視資源進入大學生生命意義培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操作性,構建大學生紅色影視資源治療輔導模式,為紅色影視資源融入大學生生命意義培育體系提供理論指導。

(二)進行大學生生命意義的特點及與紅色影視資源觀看關系的調查研究

可在初始訪談和已有文獻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大學生紅色影視資源觀看情況調查問卷并結合生命意義等心理自評量表和殘句補全任務,對所在學?;虻貐^的大學生進行分層隨機整群抽樣調查,分析大學生觀看紅色影視資源的數量、途徑、方式、目的和類型,以及分析生命意義的現狀特點,從橫斷研究的角度考察紅色影視資源觀看對大學生生命意義、自殺意念的作用程度。在橫斷研究的基礎上,采用聚合交叉設計,進行追蹤研究,縱向探討大學生生命意義的發展規律、紅色影視資源觀看的特點及對生命意義的影響、生命意義在自殺意念中的作用機制等。

(三)建立大學生生命意義的紅色影視資源素材庫

根據電影賞析的選片原則及大學生生命意義培育的目的,對大學生以及相關領域專家采用開放式訪談法、提名法和評定法,圍繞生命意義的“追尋意義”、“擁有意義”、“自我超越”、“求意義的意志”、“存在盈實”、“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難接納”、“死亡接納”等維度對相關紅色影視資源進行科學分析和篩選分類,初步建立不同題材類型的大學生生命意義培育的紅色影視資源素材庫,供大學生或成人的心理健康自主學習及心理輔導人員、社會工作者的研究與實踐使用。

(四)實施紅色影視資源對大學生生命意義影響的系列實驗研究

可在紅色影視資源治療輔導模式的基礎上設計具體的干預方案,招募被試,從實驗研究的角度探討紅色影視資源對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各維度的有效性,考察不同變式輔導模式的實驗效應的產生、變化規律或特點及其與個體心理逆反的關系,分析影片特征和個體特征(性別、城鄉來源及人格)對實驗效應的影響,向有關部門提供系列決策咨詢建議,以期較好地實現成果轉化。例如紅色影視資源對大學生生命意義影響的ABA時間序列設計研究;有/無指導的紅色影視資源對大學生生命意義影響差異的實驗研究;非結構化定向、結構化不定向和結構化定向三種紅色影視資源治療輔導模式對大學生生命意義影響差異的實驗研究;影前輔導、影中輔導、影后輔導和全程輔導四種紅色影視資源治療輔導模式對大學生生命意義影響差異的實驗研究;紅色影視資源的特征對不同性別、城鄉來源、人格特征大學生生命意義影響差異的實驗研究;紅色影視資源對大學生生命意義影響與心理逆反、自殺意念關系的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賈林祥,石春.從生命意義的視角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9):142-145.

[2]李旭,盧勤.大學新生生命意義感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0): 1232-1235.

[3]Ryff C D, Singer B H. The contours of positive human health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1998, (9): 1-28.

[4]Emmons R A. Personal goals, life meaning, and virtue: Well springs of a positive life. In C L M Keyes, J Haidt (Eds.), Flourishing: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life well-lived (pp. 105-128) [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3.

[5]Battista J, Almond R. The development of meaning in life [J]. Psychiatry: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Interpersonal Processes, 1973, (36): 409-427.

[6]Bering J M. The existential theory of mind [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2, (6): 3-24.

[7]Reker G 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dimensions, and measurement of existential meaning. In G T Reker, K Chamberlain (Eds.), Exploring existential meaning: Optimizing human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pp. 39-58) [M]. Thousand Oak, CA: Sage, 2000.

[8]Steger M F. Meaning in life. In S J Lopez (Ed.),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nd ed., pp. 679-687) [M].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10]張姝h,許燕,楊浩鏗等.生命意義的內涵、測量及功能[J].心理科學進展,2010,(11):1756-1761.

[9]Michael F Steger. Making meaning in life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sychological Theory, 2012, 23(4): 381-385.

[11]張杰,景軍,吳學雅,孫薇薇,王存同.中國自殺率下降趨勢的社會學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11,(5):97-113.

[12]Michael F Steger, Shigehiro Oishi, Todd B Kashdan. Meaning in life across the life span: Levels and correlates of meaning in life from emerging adulthood to older adulthood [J].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Dedicated to Furthering Research & Promoting Good Practice, 2009, 4(1): 43-52.

[13]黃籍毅,王鑫強.電影療法的作用機制、干預流程及案例述評[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7):43-49.

[14]Green M C, Brock T C, Kaufman G F. Understanding media enjoyment: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to narrative worlds [J]. Communication Theory, 2004, 14(4): 311-327.

作者簡介:

篇6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的文獻信息中心,是大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利用信息能力提供了天然平臺,對大學生培養自身良好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有關調查統計發現,我國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利用率僅達30%~40%左右。由此可見,我國大學生對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情況并不盡人意,而高校圖書館資源利用問題成為一個值得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為了引導大學生更好地利用圖書館資源,本調查以杭州師范大學為例,主要在杭州師范大學的倉前校區展開,對此做一個初步的分析總結,并對于倉前臨時圖書館的建設現狀將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

二、調查情況分析

1.圖書館利用的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的頻率及目的。若將每周1次利用圖書館視為“偶爾”,那么超過一半的學生利用圖書館的頻率較低。從絕大多數學生一個學期的借閱量在10本書籍可知,每月的閱讀量極低。同時根據現場調查可知,有78%的同學表示有一次借閱書籍超過5本的經歷,多是出于完成專業作業的目的。但因為課程繁忙,學生在一段時期內只能快速瀏覽一部分書籍,完整閱讀全本的情況極少;而將多余的書籍閑置在寢室,這使每月2.5本的閱讀量又打了折扣,大學生閱讀量不足的現象不容樂觀。

(2)學生對于圖書館數字化資源的利用情況。據調查顯示,八成的學生還是將印刷型圖書報刊作為第一選擇,仍習慣于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利用數字檢索平臺獲取信息的學生不足30%。盡管電子資源擁有傳統紙質圖書資源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大部分學生在情感上和習慣上總是優先考慮紙質書籍,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數字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造成有限紙質圖書資源的供不應求。其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近70%學生對于數字庫資源和數字檢索平臺的陌生。也有部分學生反映,雖然聽說過許多數據庫的名號,但他們不懂使用的具體步驟和細節,這才造成了空有寶山而不知的尷尬現象。

2.圖書館服務的基本情況分析

圖書館推出的多種服務中,無線網絡服務是學生利用最多的,而其他服務利用相對較少。一方面是出于學生實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圖書館在服務推廣過程中宣傳面不廣,使部分學生不了解服務的具體細節。而學生對于圖書館服務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對于圖書館資源的利用。

三、針對本次調查的相關建議

1.圖書借閱與更新

(1)適當延長圖書的借期。比如將借期設定為1.5個月,加上一次續借為3個月,基本上能滿足學生一個學期的專業學習的需要。

(2)限制一次可借閱的書籍數量,防止惡性借閱。建議將一次借閱的書籍數量控制在5本左右,而且在同一專業、同一班級、同一寢室推行圖書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的利用率。

(3)利用“教師推薦”方式和學生“讀者調查”機制更新圖書。圖書館應引入“讀者調查機制”,定期對學生的圖書需求傾向進行調查,掌握他們的閱讀趨勢,為圖書的更新和購置提供方向性的依據。

(4)合理配置圖書館資源,打造有專業優勢的藏書。在師范專業占優勢的高校內,要打造有專業優勢的藏書,加強圖書館更新。

2.打造品牌的微信圖書館

(1)推薦圖書。在微信圖書館平臺推廣學生讀者“推薦圖書”的服務,或是直接發送學生需要的書籍的電子鏈接,方便學生進行手機掌上閱讀。

(2)一小時講座。在每次圖書館講座開始前的一周就及時地發送一小時講座信息,吸納更多的學生走進圖書館,參與講座。

(3)座位顯示。建議圖書館能在微信圖書館平臺引進圖書館當前座位顯示系統,學生通過登錄,可觀察圖書館內空余座位的顯示狀況,更好地吸納更多的學生走進圖書館。

3.圖書館和數據庫的使用與宣傳

(1)開設一門有關圖書館和數據庫利用的必修課。開設專門的課程,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圖書館的各項功能,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地使用數據庫資源,真正實現圖書館資源的最優化。

篇7

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而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是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條件和物質保障。一流的科學研究和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往往離不開一流的大型科學儀器設施,沒有高精度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很難獲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自國家提出創建創新型國家以來,不少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些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這大大地激發了企業的創新熱情和創新的內動力,很多企業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大了產品技術研發的力度。企業在創新活動中,對科學儀器特別是大型檢測儀器設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這些儀器和設備往往價格昂貴,企業因為買不起,在需要的時候往往費盡周折,到處尋找而又不易找到。如何滿足企業自主創新活動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需求,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國內大型儀器共享工作發展歷史與目前狀況

80年代初期,為了促進教育部門的大型儀器資源更好地開放共享,部分高校對大型儀器進行集中規劃、集中建設和管理,并對外開放服務,成立了校級的分析測試中心。通過20多年的發展,分析測試中心在高校教學科研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一批高校還設立專項開放基金(或分析測試基金),推動了校內大型儀器共享服務體系的建設。教師可以更加方便的形式跨院系使用大型儀器來開展分析測試。

2006年12月,科技部成立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具體負責全國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推進工作,初步構建了以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的科技資源與信息共享體系,把全國劃分為7大區域全國協作共享網絡,建立了《全國科學儀器門戶》,目前全國科學儀器門戶平臺已正式投入運行,共整合和采編了大型科學儀器及相關資源信息28萬余條,其中30萬元以上的大型可共享的科學儀器信息2.4萬余臺。一些地市也相繼建起了當地的儀器共享平臺,通過面向社會提供有效服務,推動了現有存量科技資源的整合共享。

上海市通過了我國首部促進大型儀器共享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市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規定》,重慶市在國內首創“檢測超市”模式,設立大型科學儀器分析測試基金,實行雙向激勵政策。對通過平臺儀器從事科學研究、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的重慶市用戶,給予儀器使用費的優惠。合肥、南京、青島等地均開始了通過設立專項資金,補貼檢測用戶,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共享效果。

尤其是自2004年7月以來,國家先后頒布了《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綱要》和《“十一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實施意見》,特別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頒布,明確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享制度。這些政策的出臺,加強了用戶參與機制,形成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等多方共建、共管和共享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局面。

大型儀器共享存在的問題

大型儀器共享工作涉及多行業、多部門,存在問題復雜多樣。主要是:各地缺乏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儀器共享需要一個專門管理機構去協調不同部門、不同行業,儀器平臺的運行缺乏指導。儀器共享配套政策不完善,缺乏相關激勵和制約機制。

參與共享單位存在不同的問題:一是專業檢測機構擁有完善的檢測配套制度,但其市場意識不足,缺少資金,在儀器的更新及維護做得不夠。二是大學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本身體制的原因,大學是以教學為主要目的,很多儀器操作沒有配備專門的操作員,多以學生自行使用,進行市場化探索的很少;大學里面的儀器先進且檢測技術先進,但是沒有相關的國家或行業資質,沒有固定人員操作,沒有具體的收費制度,出具的報告缺失相應的法律力度,因此檢測量小,除了教學測試外,主要是少量的質量控制檢測;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措施,大學進行大型儀器共享積極性不高。三是企業購置設備的目的性很強,幾乎用于自行的研發檢測,儀器在本單位的使用率較高,加上行業內的技術保密問題,企業所擁有儀器幾乎不能對外開放共享檢測。

加強大型儀器共享的機制及對策

從宏觀機制方面來說,有四大問題需破解。

首先,要營造大型儀器共享環境的氛圍。大型儀器共享不僅是科技部門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參與。要通過各種方式、手段大力宣傳大型儀器共享的必要性,向社會公眾和科技人員宣傳資源共享的理念。政府要加大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建設,最大限度地使部門、行業、地方大型儀器得到有效共享。國家要鼓勵大型儀器擁有者積極探索多種途徑的共享活動,并推廣共享的成功經驗??蒲袡C構、高校等儀器擁有單位要樹立服務意思,樹立共享共贏的思想。媒體要大力宣傳大型儀器共享的社會價值,倡導共享精神。只有當大型儀器共享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時.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全社會大型儀器的高水平共享,才能有效發揮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的科技研發基礎支撐作用。

其次,要加快儀器共享的法規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的直接引導作用,加強大型儀器投入的頂層設計和宏觀調控,加強組織領導,自上而下地改革現有大型儀器分散投入的體制,逐步建立起行業、地方之間的有機聯系,形成科學高效、協調有序的大型儀器共享的管理體制。

加快大型儀器共享政策研究,制定相關法規與辦法,使大型儀器共享有法可依。相關的法制建設是保證大型儀器共享持續發展的保證。通過相關法規規范全國范圍內與大型儀器的投入、管理、調整和使用相關的行為;界定儀器擁有者、儀器使用者和儀器管理者之間的關系,明確當事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指導儀器信息的共享、儀器設備的共用和運行服務的評估等,為所有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

改進新購大型儀器聯合評議工作,從源頭上控制重復建設,推進儀器資源合理配置。完善儀器共享績效考評,把儀器共享工作列為對科研單位、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的評價指標。

第三,要用經濟杠桿牽引大型儀器共享。要在明確的政策引導下,運用經濟杠桿,使大型儀器購置和擁有者能夠在較為寬松的經濟條件下全力、高質地完成大型儀器的運行和維護。減少部門把持資源,避免重復投入,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大型儀器質量,促進大型儀器共享。

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建立大型儀器共享的資金支撐體系。在推進大型儀器共享的工作中,政府要給予大型儀器共享持續穩定的經費投入支持。各級政府部門應增加對大型儀器共享的投入,并運用經濟杠桿和政策手段,引導鼓勵各類科研院所、大學開放自己的儀器設備、實驗室、觀測數據。同時要改變重購置、輕運行的思想,積極鼓勵科技人員開放實驗室,從開放中獲得收益。實行誰共享誰收益,誰社會共享貢獻大誰受益多,誰檢測量大誰補貼多的原則,促進貴重儀器設備的開放共用。

第四,要構建大型儀器共享協調框架體系。大型儀器信息是共享的基礎、組織協調是共享的關鍵,大型儀器共享體系中,儀器信息收集和共享協調體系建設是最重要環節,儀器信息搜集的質量、數量是共享的基礎,要保障資源收集全面性、準確性、可持續性,就需要構建一個覆蓋全國的資源共享收集、協調體系,形成全國儀器共享的網絡體系。

大型儀器共享活動中不僅僅是信息收集,而且在資源共享的協調、共享的宣傳推廣、都需要依托共享組織體系來完成。應依托科技系統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資源共享協調管理工作體系,協調跨部門的工作和制定有關政策,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工作體系,為共享活動提供保障,推進大型儀器共享的有關工作。

從具體對策方面來講,有五大策略要落實。

首先,建立完善高校分析測試中心。高校是大型儀器聚集的最重要單位,高校大型儀器共享和開放的狀況,關切到整個大型儀器共享情況。積極引導高校統籌改革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由相關職能部門來協調落實,成立校級分析測試中心,集中管理大型儀器設備。也可以依托幾個重點實驗室建立校級分析測試中心,打破實驗室之間的行政分割,實現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為教學、科研和對外開放服務。

在實踐中,可以依據專業相關性或者學院成立分析測試分中心,逐步過渡到校級分析測試中心。建立校級分析測試中心,來集中管理貴重儀器設備有很多好處,便于儀器設備跨部門使用,可以發揮出多種儀器設備配合使用的整體優勢,有能力承接更多、更復雜的測試及實驗任務,增加實驗室的經費收入;另外,可降低運行、維護成本,管理中心可以按需決定維護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比例,統一對儀器設備進行保養,安排專人負責儀器設備的維護。

大型儀器設備技術含量高,需有高水平的管理和操作人員配合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學校應切實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待遇和地位,穩定實驗技術隊伍。在配置貴重儀器設備時,對管理人員修培訓也應納入計劃同時進行,要不斷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讓儀器設備隨時都處于正常狀態,使用戶感覺使用方便、數據可靠。一個穩定、敬業、高水平的實驗技術人員隊伍,是儀器設備得到良好使用、保養、維護、開放、共享的重要保障。同時,應建立管理人員考核制度,調動其積極性,促進實驗技術人員自覺提高責任意識和自身業務水平。制訂收費標準,實行有償使用,把對外服務納入到績效考核中。

其次,成立區域大型檢測機構聯盟。各地科技、教育、財政部門規劃建設檢測機構、工程技術中心及重點實驗室時,要具有大平臺意識,集中力量裝備大型綜合性區域檢測中心,做強若干專業性機構。在建設階段就逐步把儀器資源集中起來,形成共享的大體系,以便有利于發揮大型儀器的協同性,從源頭上為資源共享打下基礎。整合現有區域內重點檢測機構的儀器資源,建立起檢測聯盟,將測試、分析、技術診斷等設備儀器聚集到一個體系中,開展“一站式”的服務模式,讓企業在一個共享體系,在一個流程中完成整個檢測服務。

第三,發揮產業園區內龍頭企業的檢測優勢。規?;a業園區(產業集群)內一般都有龍頭性企業,這類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科技人員素質均高于園區內其他企業。通過引導,使龍頭企業的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發展成為開放式服務機構,及時為園區內的上下游產業的原材料、中間品、產品、研發等提供檢測,這既提升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產品質量、產品研發能力,同時也整體提升了龍頭企業的產品質量,形成互惠互利的檢測和質量控制體系。龍頭企業可以帶動提升整個園區內企業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產業的集群優勢。

第四,推動以檢測為紐帶的產學研結合。大專院校的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普遍存在沒有獲得計量和檢測資質認證,因為沒有合法資質,不能對外出具有效的認證檢測報告,這也制約了院校對外開展檢測服務。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可以發揮橋梁作用,積極推動以檢測為紐帶的產學研結合,讓企業和科研院所在檢測中結成對子,企業通過直接利用大專院校的儀器進行科技創新,產品的全過程質量控制檢測,為企業節省研發和生產成本,同時有利于高校在檢測合作中發現企業技術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縮短企業的研發周期,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第五,發展以市場為主導的連鎖檢測機構。專業的檢測機構可以通過市場融資等,增強檢測機構的實力,提升技術研發能力,擴充檢測產品范圍。市場化的檢測機構有能力建立起覆蓋全國的實驗室檢測服務網絡,讓客戶能夠享受到本地化更加優質便利的一站式服務。隨著專業檢測機構市場化運營實力逐步增強,逐步發展成為大型綜合性檢測服務商。通過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利用市場化手段把檢測工作做大做強,使國內檢驗機構逐步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篇8

從目前的調查和研究可以看出,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建設較之歐美國家仍處于起步階段。以美國為例,美國體育俱樂部起步較早,發展更為充分,早在20世紀初,體育俱樂部就成為美國高校校園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時至今日,體育俱樂部已經遍布美國高校,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俱樂部較早傳入我國,但是由于體制限制發展有限。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和教育發展,體育俱樂部開始發展壯大,并成為大眾體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再次被引入學校并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現狀

與社會體育俱樂部不同,高校體育俱樂部是以體育練習者自覺結合為基礎,以學校的運動場館為依托,圍繞著某一運動項目,進行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運動訓練、群體競賽等的一種體育組織。高校體育俱樂部以其自身優勢吸納學校群體發展起來的,因此,相對社會體育俱樂部而言,它有著自身特殊的優勢。

目前的體育俱樂部研究,主要是對公立高校體育俱樂部進行。以河南高校為例,蘇艷杰對河南84所高校的體育俱樂部發展情況進行隨機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學校體育俱樂部的開展形式多種多樣,呈現一種多樣化發展趨勢。按照形式可以分成課內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俱樂部及課內外結合體育俱樂部;按照組織者可以分學生、教師及學校等。調查結果還顯示,公立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相對比較充分,無論是類別、數量還是質量,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完善提高。

二、民辦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現狀

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與公立高校相比,民辦高校的發展層次較低,無論是學科建設還是學科質量,都不能與公立高校相比,在體育學科建設方面尤其如此。

多數公立學校設有體育系,體育學科建設相對比較健全。但是一般民辦高校都沒有體育系,體育只是附屬在基礎部抑或其他教學部門之中。更有甚者,其體育教師多是有其他學校或社會人員兼職。因此,民辦高校體育教育無論是學科數量還是學科質量,總體水平偏低。在這種狀況下,民辦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發展也非常有限。

以廣東某應用型學校為例。在學校院系建設中,該民辦高校沒有體育專業,體育專業教師隸屬于基礎部,體育俱樂部數量有限,僅有有武術、舞蹈、排球、籃球等體育俱樂部。我們以訪談、問卷等方式對該校學生進行調研。調研對象主要是大一、大二、大三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80份,每個年級隨機派發60份,共回收180份。問卷對體育俱樂部開設動機、培養目標、學生參與動機等問題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分析表明,學生參與體育俱樂部分為自愿和教師引導兩種,以自愿為主。學生參與俱樂部活動的熱情非常高,但當與其他事情發生沖突時,他們會放棄體育俱樂部活動。

在該校體育俱樂部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發展不穩定的問題。由于民辦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不穩定,也導致體育俱樂部的不穩定。以該校跆拳道俱樂部為例,在學校新招聘教師中有一位跆拳道專業的,由于他的到來該校跆拳道也因此迅速發展起來。但是一年之后,由于各種原因教師辭職,進而導致該俱樂部關閉。

篇9

    關鍵詞:中式英語;負遷移;翻譯教學

 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等方面在國際上的影響逐漸擴大,中國人渴望了解世界尤其是讓世界更多的了解真實的中國的愿望也愈來愈強烈,而英語作為“世界語言”,其國際溝通橋梁的作用也愈來愈顯著,這種趨勢可以從中國學校的英語教育現狀中得到翔實的印證。然而,我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在用英語表達和傳遞漢語思想漢語文化的操作過程中實際效果卻并不是很理想。我們看到,受各種因素,如思維習慣、句法結構等的影響,學生給出的譯文中錯譯誤譯頻頻出現。這些失誤往往使目的語讀者作為受眾困惑迷茫。本文針對這一現象, 試圖對大學生漢譯英當中出現的典型的中式英語略作探析,并尋求可行的教學改良方案。

 一、中式英語及其在文字翻譯中的突出性

    (一)中式英語的定義及其成因

 中式英語(chinglish), 顧名思義,指有漢語痕跡的不符合英語語法及其他規則的英語。[1]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中式英語有很多,如“休息室”譯為“restroom”(廁所),“天橋”譯為“sky bridge” (鋼纜吊橋名稱或運輸方式名稱),“小心滑倒”譯為“slip and fall down carefully”(小心地滑倒),“歡迎你到……”譯為“welcome you to”,“車載安全帶”譯為“safety belt”(飛行、高空作業或進行技藝表演時,為保障安全所用帶子)。(以上譯例正確譯法分別為:lounge, overhead walkway, wet floor, welcome to, seat belt) 

 關于中式英語的成因,大家普遍認為是語言習得中的負遷移導致的。遷移(transfer) 原來是屬于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是指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習者將以前所掌握的知識、經驗遷移運用于新知識的學習、掌握的一種過程。遷移可分為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兩種。如果舊知識的遷移對新知識的學習起幫助、促進作用,它就是正遷移;反之就是負遷移,即干擾(interference)。[2]中式英語就是在漢語的負遷移作用下產生的。它的出現是有其必然性的,正如奧蘇伯爾所說,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的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外語的學習中竭力回避母語的中介作用和遷移作用是不現實的。[3]在外語學習的初期,我們往往利用母語和外語的相似性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詞匯的初期,我們會用標注拼音的方式記憶英語單詞。但是英語和漢語從根本上講是不同的。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是形合語言,依仗內在的邏輯意義組織語言,英語是形合語言,依仗形式,將個體的單詞組織成詞組及至語篇。這一根深蒂固的區別是促成中式英語的根本原因。

    (二)中式英語在文字翻譯中的突出性

 中式英語在英語學習的各個層面(如口語、寫作、翻譯)都有體現。如寫作中用到的“不要睡得太晚。”,錯譯為“don’t sleep too late.”; “他不假思索,把我背了起來”, 表達為“without thinking, he put me on his back.”(以上例子正確表達為:“don’t go to bed too late.”; “without hesitation, he put me on his back.”) 口語中也經常聽到中式英語,如涉及到一些色彩時,有了以下表達:red sugar, purple in the face, red with envy, yellow video, 正確的表達為:brown sugar, black in the face, green with envy, blue video(以上表達的漢語意思分別為:紅糖;臉色發紫;嫉妒,眼紅;黃色錄像)。這些表達的差異恰恰顯示了中英色彩偏向上的不同或者文化取向上的不同。

 其實,無論是口語、寫作還是翻譯,他們都是第二外語學習者母語思維文化的反應。口語和寫作都是在隱性的母語思維文化作用下完成的,而文字翻譯中卻多了一個顯性的因素,即書面文字。書面文字的出現強化了學習者原有的母語思維,同時強化了學習者對母語文字內涵及結構的認識。我們知道,漢語和英語在詞匯內涵范疇的確定方式及句式結構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因此,以上這種強化使得中式英語在文字翻譯中顯得尤為突出,有時在口語寫作中出現可能性不大的中式英語在翻譯中就會出現。

 二、學生作業實例分析

 在學生的翻譯作業中,中式英語在詞匯層面和句法層面都有所體現。詞匯層面主要體現在標記項方面,句法方面主要體現在句序、句子結構以及特殊句式的處理等方面。下面通過實例來對這些中式英語進行分析。

(一)詞匯層面

 語言中詞的形式表現為有標記項(the marked form)和無標記項(the unmarked form),但是在不同語言中這種表現形式并不一致。如英語中有標記形式比較多,例如,名詞的大小寫形式、單復數形式、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與最高級、動詞的語氣形式、句子的詞序變化引起的功能與意義的變化等等。漢語中以上有標記的形式相對較少而且不明顯。這在英漢互譯中就有一個一種有標記形式在另一種語言中該如何表達的問題。[4]當學生把漢語譯成英語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掉英語當中本該有的標記。如:

 例一:我還要感謝那些在我處境艱難時支持我的人。(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以下簡寫為nce, book3>:13)

譯文:my thanks go to those who stick by me when i fell on hard days. 

 例二: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環保措施,由此在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公園和公共綠地。(nce, book 2: 41)

 譯文:the government took a series of new environmental measures, so many parks and public green lands sprang up everywhere around the country.  

 例三:前幾天當我沿著大街走的時候,錢包被人偷了。

(nce, book1: 156)

 譯文:my wallet is stolen when i am walking on the street several days ago. 

 從以上實例可以看出,漢語的動詞是沒有時態標記的,而英語是有這個標記項的。漢語對于不同時間動作的表達,主要是借助時間詞或表示時間的句子以及“了”之類的詞完成的。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欠缺較好的英語語感。

 除了時態標記外,還有一些標記差異學生在翻譯時沒有注意到,如:

 例四:你只需填寫一張表格就取得了會員資格,它可以使你在買東西時享受打折的優惠。(nce, book4:70)

 譯文:you need only to fill in a form to apply for the quality of membership, which will enable you to enjoy a favor of discount when you are buying. 

 在漢語原句中,“資格”,“優惠”這樣的詞叫范疇詞。英語名詞中本身就包含了概念范疇,所以在漢譯英時沒必要添加?!皶T資格”和“打折的優惠”直接翻譯成 “membership”和 “discount”就可以了。類似的例子還有:出勤率(attendance, 誤譯:attendance rate), 自制力(discipline, 誤譯:

the ability of discipline), 愛國主義精神(patriotism, 誤譯: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例五: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談是非常有益的體驗,從中我們能學到許多東西。(nce, book1: 9)

 譯文:talk to someone whose mother language is english is a good experience. we can get a lot from it. 

 我們知道,在漢語當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動詞做主語,這個主語是沒有標記的。但是在英語當中動詞的原形是不允許做主語的,需要添加-ing 標記或不定式標記。

(二)句法層面

 英語和漢語在句子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語語言結構錯綜復雜,從屬關系立體交叉,多長句、復合句和被動句,形成特有的多維性;漢語語言結構簡單,論理敘事按時間邏輯等順序依次排列,呈單向性特征。這種差異干擾了學生的翻譯。如:

 例六:這幅畫展示了一個神色嚴肅的男子,旁邊站了一位女子,身后是農舍,他們的原型分別是畫家的牙科醫生和姐姐。(nce, book3:103)

 譯文:this painting shows a serious-looking man. a woman stands alongside him. a farmhouse is behind them. and their models are respectively the painter’s dentist and sister. 

 以上原文是一個典型的漢語句子,它由多個獨立的短句構成,單向呈現,逐一描寫,結構比較松散。受原文的影響,學生給出了以上譯文。這樣的譯文跟原文結構逐一對應,但是不符合英語句子緊湊有序、呈疊狀共核的特征。了解到區別后可以做出修改:the painting shows a serious-looking man and a woman alongside him in front of a farmhouse. their models are respectively the painter’s dentist and sister. 

 句子結構問題對于中國學生來講還需要長時間大量的練習,但是有的差異只要留意就可以習得。如:

 例七:他企圖以滔滔不絕的談話來拖延時間。(nce, book 2:70)

 譯文:he tried with a lot of talking to buy time.

 在漢語中介詞短語的位置比較靈活,但是在英語中介詞結構往往出現在賓語之后,所以以上譯文可以修改為:he tried to buy time with a lot of talking. 

 漢語中一些句式的表達是有固定句式的,如:

 例八:學校強調這一思想: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參加學校的活動是值得的。(nce, book3: 73)

 譯文:the school emphasizes this idea: the parents’ taking part in school’s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their own children is worthwhile. 

 我們知道,漢語中的句式“做……是值得的”,可以直接對應英語中的句式it is worthwhile for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這是英語中it is + adj. for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這一句式的具體應用。

 三、可行的教學策略

 中國學生學英語是在漢語環境里學的,漢譯英過程中除了在視覺上受文字的影響外,無意識中都在將漢語詞匯句式的特征套用到英語中,當這些特征相同或相似時,可以起到正向促進的作用;相反則會影響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調整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例如,在平時的實踐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一些翻譯理論知識,避免或減少詞不達意或句子支離破碎的現象,用理論來指導實際練習。

 再者,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對漢語和英語的差異進行對照講解,讓學生明確二者在詞匯、語法、句子結構、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共性和個性,通過比較強化認識。

 此外,對于學生的作業一定要認真對待,課堂講解翻譯理論技巧時或比較漢語和英語的異同時應該結合學生的翻譯實例進行闡述。除課后的作業外還應該針對性的加大練習量,通過大面積長時間的接觸提高學生的語感,適應英語的獨特思維方式,進而把對英語獨有特征的認識內化。相信通過長時間有針對性的努力,學生也可以將英語變成一種習慣性語言(a language of habitual use)。 

參考文獻:

[1]pinkham john.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

[2]王初明.應用心理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63.

[3]奧蘇伯爾.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5-96.

[4]呂俊,侯向群.英漢翻譯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7.

[5]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9,156.

[6]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41,71.

篇10

關鍵字:斷路器;生產線;機器人;自動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022

自動化控制技術近年來極大的推動了我國工業自動化的進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自動化生產線是自動控制技術的集中體現和運用,涵蓋了液壓系統、機械系統、氣壓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各種機構或裝置自動準確地完成設定的各道工序及工藝過程。

對于企業來說,面對越來越高的人力成本,如何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成本、改善質量、縮短產品交貨期等,以及通過精益化生產來確保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盈利,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1 自動生產線研制背景

斷路器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多道工序,例如組裝端子盒、彈簧、滅弧罩,磨合工序等等。在現有技術中,一般采取分立設備獨立進行每道工序,然后匯合組裝而成的方式進行生產。這種斷路器的生產方式由于不能整合資源,進行自動化生產,因此效率相對低下,而且很容易出現差錯,此外,某一個工序出現問題時,比較難溯源追查原因。

因此,針對上述情況,如何設計一種斷路器自動生產線,從而可以解決上述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2 自動生產線客戶需求與現場分析

X公司是國際知名斷路器生產商,本生產線主要用于該公司Y系列斷路器的自動制造和測試??蛻粢髷嗦菲髯詣由a線安放在公司的A棟三樓,可以使用的場地范圍為50mX16m,線體高度不得超過2.5m。

根據客戶要求,除外形尺寸外,研制的生產線必須滿足以下要求,現摘錄部分如下:

(1)生產節拍:140 臺/ 班,每班按照7小時計算。

(2)噪音要求:設備噪音不得大于75dB;如設備噪音過大,需加裝隔音罩,符合GB/T19886-2005要求。

(3)動力電源:總功率200KVA;三相四線380VAC±10%,50Hz;控制回路和照明電源220VAC,50Hz;氣源壓力不小于0.6Mpa。

(4)測試要求:實現斷路器的瞬動脫扣測試,給試品提供電流,使試品脫扣動作,全閉環實現電流選相通斷,記錄和分析y試過程的電流波形特性等;所有工位(含測試)均可以自動生產報表。

(5)安全性能:設備內部與測試外部配置有煙霧傳感器;控制回路與測試回路配置可靠的漏電保護裝置;設備必須配備可靠的接地措施;在設備周圍,人能方便、迅速地按到的位置安裝急停開關。

3 自動生產線設計

3.1 生產流程設計

綜合客戶要求和實景情況,最終將生產流程整合為11道工序,見圖1。

3.2 線體整體設計

考慮到實際生產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不合格產品,為了便于對不合格產品的處理,本自動生產在正常的合格輸送線的基礎上增設了不合格回流輸送線。同時考慮到各環節的產能不同,為了讓低產能環節順利實現自動化,本生產線設計了(半)成品緩存區。

總體設計依據人機工程學原理,充分考慮人、物料、機器及相關軟件信息提示進行設計。托盤尺寸為320X240,操作員在操作臺正前。軟件系統根據實際型號,按照相關安裝工藝,實時指導工人安裝。

研制成功的生產線如下圖所示,具備以下功能:(1)物流傳輸;(2)自動裝配;(3)產品檢驗;(4)生產線控制;(5)生產管理;(6)過程監控;(7)安全保障。

3.3 機構設計

(1)操作機構設計。操作機構設計效果如圖3,共有三部分:組裝臺、合格品輸送線和不合格品回流線。為了實現對托盤的循環利用,線體托盤的流轉方向都是雙向的。

(2)端子盒組裝機構。端子盒組裝機構包括依次相連的若干液壓升降小車平臺、視覺檢測部件、端子盒搬運部件、稱重校驗部件及輸送部件。

(3)BCB貨存機構。BCB貨存機構包括物料貨架及物料指示燈,其中物料指示燈用于指示物料貨架內物料的狀態。

(4)儲能彈簧裝配機構。儲能彈簧裝配機構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夾具、壓裝氣缸、壓力傳感器及安全門,壓裝氣缸安裝在所述夾具底部,壓力傳感器及安全門安裝在夾具主體上部。

(5) BCB配料。BCB配料機構包括綜合輸送帶及省力部件。

(6)附件配料機構。附件配料機構,與所述滅弧罩安裝機構連接,并接收安裝好滅弧罩的物料。

(7)附件裝配機構。附件裝配機構包括若干水平排列的裝配器,所述裝配器底部設置有放置銅端子的定位槽、上部設置有附件物料放置定位槽,中部設置有托盤。

(8) BCB裝配機構。BCB裝配工位包含5個工作臺,其中1~4號工作臺一起完成一個開關的BCB裝配,5號工作臺為備用工作臺。每個工作臺配有一臺工控機和顯示器,操作員工必須根據顯示內容按步驟地進行取料和裝配。

(9)磨合機構。磨合機構包括視覺傳感器和兩臺并聯設置的合分閘測試設備,其中視覺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合分閘測試設備的狀態。

(10)滅弧罩安裝機構。滅弧罩安裝機構包括觸頭間隙微調部件及滅弧罩裝配部件。

(11)全檢機構。全檢機構用于對來自視覺檢測機構的斷路器進行全檢,并將全檢合格的斷路器輸送至包裝線進行包裝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