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端午節范文

時間:2023-03-17 18:12: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作文端午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生作文端午節

篇1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凹佑?,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征。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篇2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61

下面我們來看兩位老師是怎樣來引導小學生來寫作文的。

師:同學們,端午節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們各家去過端午節,不知哪位同學愿意請我?

生:(面露喜色,大聲喊)老師到我家!我愿意請您!

師:大家都愿意請我,我很高興。但這樣爭也不是辦法。我看這樣吧,誰會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誰家去做客。

生:(面露難色,不知如何回答)

師:這個條件可能讓大家為難了。不過,離端午節還有好幾天呢,如果同學們肯學,一定能學好,能請到我的。

學生:(興高采烈)好,一言為定!

(兩天后的作文課上)

師:同學們學會做菜了嗎?

生:(大聲齊)學會了!

師:呀,這么快?跟誰學的?

學生1:我跟爸爸學的。

師:感謝你們的一片誠心。那你們都學會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師叫,就紛紛起立,七嘴八舌、爭先恐后地說起來。老師請了幾位上講臺說給大家聽。)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都講得不錯。聽他們一講,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錯,老師連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但全班這么多同學,不可能每個人都上來說,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知道每個同學學會了做什么菜,做菜的過程怎樣呢?

生:老師,讓我們把做菜的過程和做的什么菜寫出來,您不就知道了嗎?

師:這個主意真好。這樣,老師不但要知道你們做的什么菜,而且還能比較一下,看誰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誰家去做客,好嗎?

生:好!

師:好就快寫吧。

這則作文教學與傳統的作文教學有什么不同?它對你有什么啟示?

傳統的作文教學,大多是命題或是半命題的作文,其內容老化、枯燥、脫離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課本,從句式到文章結構,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傳統課堂上,寫作被限制在課堂里,100%屬于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寫作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思維階段,包括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二是書面表達階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學中,又由于一些教師思維定勢,致使學生作文千人一面,毫無新意可言。長時間的傳統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以致“談寫色變”。

案例中的教師抓住了寫作教學的規律,選用了“學燒菜”為寫作內容,素材直接來自生活。教學時,教師先以“老師要到菜燒得最好的同學家過端午節”為由,不覺中給學生布置了學燒菜的任務。這是引導在寫作前先對生活實踐進行體驗,在體驗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到了寫作課上,教師先通過充滿智慧的談話引導學生說說做菜的過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師比較讓學生書面寫作。因為每個學生都想請老師做客,所以整堂課上,雖然教師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學生們卻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完成了寫作。從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一直處于主動學習狀態,個個都充滿了表達的欲望??梢哉f這則作文教學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易于表達,樂于表達”,“說真話、實話、心里話”。

這個案例,讓我們這些語文教師明白了:寫作來源于生活;寫作描寫生活;學生只有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礎上才能表現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樣的環境中才“易于表達,樂于表達”。一句話:文無定法。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強化閱讀教學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及時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教學中逐步地實施師生之間互動評價,通過豐富的課堂閱讀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確地關注自我,認識自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某老師在上《生命 生命》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小朋友,現在請你們把第二段中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把快樂與大家分享,好嗎?

生1:我認為“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茁壯成長”這句話最令我感動!

師:為什么呢?

生1:我從“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對生命的渴望和頑強拼搏,所以我很感動!

生2:你說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見,香瓜子在艱苦的環境下不屈不撓、茁壯成長,的確令我們感動。

生3:你們都說得有理,但我要給你們補充一點, “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 边@句話也將香瓜子對生命的渴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師:同學們,你們真聰明,能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到了生命的珍貴和香瓜子對生命的渴望。哪誰能用朗讀的形式來表現香瓜子對生命的渴望呢?

生:即便、雖然、縱使、就算、哪怕

師:你們的小腦子好靈活呀,詞語那么豐富!自己用心讀一讀,體會一下。你們還覺得寫得好的有哪些詞呢?

篇3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現狀;對策

一、農村小學作文現狀

作文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課時也占有很大比例,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師,最頭疼的卻是作文教學。一提寫作文,學生普遍不是唉聲嘆氣就是硬挺不動筆,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我行我素的樣子,總是抱怨“沒啥可寫”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無事不在,蕓蕓眾生,包羅萬象,是真沒啥可寫的嗎?仔細分析一下學生,這“沒啥可寫”其實不外乎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真的“沒啥可寫”。學生年齡小,加之農村孩子知識面狹窄,接觸社會事務較少,缺乏生活閱歷,沒有生活體驗,實在是沒話可說可寫。第二種情況是“不知道寫啥”,這些學生把寫作文看成很難完成的一件事,面對寫作文猶如狐貍吃刺猬,不知從何處下手,常常東一句、西一句,不著邊際的話寫了不少,而與作文的主題相差很遠,甚至南轅北轍,語不成句,詞不達意,最后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寫的是啥。第三種情況是缺少發現寫作的眼睛。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身邊的小事,沒什么特別和獨到之處,不值得一寫。有些學生眼高手低,平常的事不愿寫,有難度的事又寫不了,不善于發掘,不善于觀察,對生活中的素材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忽視了生活是寫作的最基本的源泉。

二、造成農村小學作文困境的原因

一是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少。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記憶和經歷,對待周圍的事物會有屬于自己的感覺。只是他們的感覺找不到詞匯表達,因為他們的詞匯存儲量太少。平時看的課外書有限,潛移默化的詞匯少。有的農村孩子大部分時間講家鄉。土話,只在上課時間講普通話,無形中也不利于詞匯的積累。

二是學生掌握的作文素材少。農村孩子的童年雖然有綠水青山作伴,但他們的童年相對城市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點蒼白單調,特別是可以拿來當作素材的經歷少之又少。而且農村孩子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較少,對網絡報紙等媒體接觸的少。

三是學生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教師的教學理念跟不上形勢農村特有的環境和發展狀況,使很多語文老師信息閉塞,不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仍以課題上簡單的說說寫寫為主,不能考慮將學生帶出教室,感受自然,進行作文學習。傳統的教育把學生的學習與絢麗多彩的大自然隔離開來,課堂似乎成了語文教學的唯一場所。教師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四是教學目標不明確,作文教學效果不明顯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然而,很多老師忽略了這一點,只是機械地面對作文課,使作文的重要性無法通過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傳達給學生,影響了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解決農村小學作文困境的對策

第一,用好卡片。針對學生作文難寫的這幾個問題,我把卡片作為解決作文教學問題的法寶??ㄆ欠浅V庇^的教具,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延伸學生的其他能力??ㄆ譃閮深悾阂活愑脕矸e累詞語,叫做同語積累卡片。一類是作文素材,叫做素材積累卡片。一堂作文課也分為兩個部分,前十分鐘用來積累詞語,后三十分鐘用作文素材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點燃寫作的火把,同時積累一些常用句型。最后一個環節是作文習作,要求學生的習作用上課堂上積累的詞語和句型。

先說第一類卡片是詞語積累卡片??ㄆ恼媸呛喒P畫(學生可由這幅畫猜出一個成語或歇后語和名人名言),背面寫上成語答案(或歇后語和名人名言答案),成語的解釋,用成語造的句子。第一次用卡片上作文課,D生看的一張卡片:一張四方桌,倒在地上。學生看著卡片,突然生大叫一聲:“四腳朝天”,其他學生同時愕了一下,再一看都哈哈大笑,不停點頭。我把卡片翻到反面,大家一看,果然是“四腳朝天”,我趁機讓學生記下這個成語的意思,同時用這個成語造句,學生表現的都很積極踴躍,不斷的有新語妙句冒出來。第二類卡片是素材積累卡片。幾張卡片連在一起可以成一個故事。老師將卡片貼在黑板上,給幾分鐘時間學生構思,然后請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幾幅圖連成故事。不同的學生會講述不同的故事,學生之間會相互激發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思維都達到空前的活躍。最后老師把卡片翻到反面,展示與卡片內容相關的成語和句型。下面是一個教學片段:上課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家鄉》,我畫了四幅圖:第一幅是清晨時的日出,花兒微笑,鳥兒跳舞。第二幅是中午的驕陽,綠樹成萌,人跡罕至。第三幅是黃昏,夕陽西下,柳枝輕擺。第四幅是夜晚,五光十色的燈,盡情跳舞的人們。學生們通過這四幅圖,很自然就領會了時間順序的寫作手法。

第二,把農村風景作為切入點。農村是五彩斑斕的,為小學的作文教學提供了各種有價值的素材。農村擁有遼闊的田野、挺拔的山峰等,這些都無形之中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農村的一年四季較為分明,春天是翠綠的,夏天是鮮艷的,秋天是金黃的,冬天是銀白的。每個季節都為學生展現了不同的風景。這無疑是大自然的恩賜。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鼓勵學生從身邊挖掘美,在作文中展現美。這樣,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效果就會更加顯著。田野、溪流、農家院,這些都將成為小學生作文中的一部分。同時,也可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第三,從農村鄉俗入手,引導學生寫淳樸民風。農村具備獨特的農家文化。各種民俗風情都是城里人所期待和向往的。究其原因,這些民俗風情都是經歷了千百年才逐漸形成的,因此,在展示了強大生命力的同時,更是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尤其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村的地位更加明顯,節日氛圍也更加濃厚。如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元宵節等,被農村的風土人情闡釋得非常完美。粽子、月餅、年糕、元宵、燈籠,這些都是傳統節日的代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這些美好的民俗風情融入到作文里,讓他們懂得農村的美、農村的熱鬧,使他們的作文變得富有色彩。

參考文獻:

篇4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一

位于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鋁城棗鄉”的西邊,生態資源豐富的馬頰河東畔,是我美麗的故鄉張士宏村。

這里有熱情厚道的人們,有蓋起二層樓的農戶,有鋪起柏油路的主干道,有綠草如茵、楊柳依依的美景,有金黃的麥田,有悠閑的垂釣,還有獨特的一代代、一年年傳下來的風俗——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我們老家的年三十有很獨特的“程序”,令人歡喜,終生難忘。

早晨起床后,人們開始打掃每個房子,并把每個房間和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說是“除舊迎新”。

到上午十點左右,用白面加水熬成漿糊,開始在內外門上貼春聯。貼春聯也有很多學問。早些年因為經濟條件及社會發展的限制因素,一般都是請村中會寫毛筆字的人書寫。古韻不易懂,如“鞭炮齊鳴,一元復始;笙簧迭奏,萬象更新”。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展,春聯基本都是印制,就變得簡化易懂并且有時代意義了。就如“上聯: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聯:萬紫千紅永開花;橫批:喜迎新春”,同時還在橫批的上面再貼上“?!弊只颉按骸弊?,甚至把大門上的“?!弊值惯^來貼,寓意“福事到此處了”。

到了中午,老家的人們把提前做好的整雞、整魚、花糕、棗花、大饅頭,還有用年糕做成的“豬頭”放在置于院子正中央的桌子上貢天。把用面食做好的“刺猬”放在門口,一個頭朝里一個頭朝外,朝里的那只身上放錢,美其名曰“把刺猬放出去往家馱錢”。男人們放鞭炮,女人們燒紙,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歲歲平安,四季發財。

到了下午四點左右,一家人圍著桌子齊動手開始包水餃,男人搟皮,女人包餡。當然餡有很多種,如白菜肉、韭菜肉、羊肉、牛肉……在包水餃的時候還要多包幾個圓圓的邊上帶花紋的肉盒子,再壓點面條,晚上吃的時候要一塊吃。水餃好比“金銀子”,肉盒子好比存錢的“錦囊”,面條好比串錢的“錢串子”,一塊吃寓意明年能多掙錢。

到了傍晚,夕陽西下,同姓家族的人們在村口堆滿小麥秸稈或玉米秸稈,圍在一起烤火、放鞭炮,共同祝福祈禱,叫作“照廳”?!罢諒d”可能是很久以前老祖宗傳下來的風俗,大概就是“燈火通明,把夜間照亮”的意思吧!剛開始把捆在一起的秸稈點燃,如果向哪個方向歪倒,就預示著那個方向的莊稼能有個好收成。然后就是烤火,說是“烤烤腚不生病,烤烤腳不凍腳”。最后人們圍著火堆放鞭炮、放雷花。鞭炮五花八門,響聲有高有低;雷花更是響雷騰空,直沖云天??罩惺㈤_出五彩斑斕、萬紫千紅的花朵,形態各異,令人目不暇接。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交談著,追逐著……展現了家族的興旺發達、和和睦睦。

到晚上八點左右,人們吃著豐盛的水餃,看著春晚開始守歲了。當然“金銀子”“錦囊”“錢串子”都要吃掉,最后碗里必須要剩一兩個水餃,寓意年年有余。

到了晚上九點,同家族的小輩都要提酒拿杯去長輩家敬個酒,叫作“辭年酒”,以表共辭年、共迎春。這個辭年酒,寓意人們都要酒酒(九九)歸一,尊老愛幼。

當然這一夜每個屋子里的燈都要打開,和傍晚的“照廳”相互照應,讓整個夜晚都充滿光明,寓意大好時光年年有、天天有。

到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忙碌、團圓、熱鬧、和諧的年三十就要畫上句號了。和煦的春天在這長長的鞭炮聲中拉開序幕,一派熱鬧祥和的新年開始了。

這就是我們老家的大年三十。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二

春節,是歡樂的日子,是熱鬧的日子,是紅火的日子。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餃子,看春晚,充滿歡聲笑語;春節,家家戶戶都穿新衣服,貼紅紅的春聯,掛喜慶的燈籠,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接連不斷……春節,到處都是熱鬧無比、紅紅火火的景象,不禁使我回憶起春節的點點滴滴。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春節也是從臘八這天開始的。那天,奶奶為我們做了臘八粥,粥里花生呀,糯米呀,紅豆呀,黑豆呀……什么都有。

臘八過后就有了“年”的風味。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許多過年所需的物品,忙得不亦樂乎。吃的,穿的,喝的,用的,樣樣俱全,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奶奶包了餃子,準備留著過年吃;爸爸媽媽為我買了些書籍、玩具、新衣服;大街小巷里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息,孩子們也放著響炮,“啪!啪!”好開心;商場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過春節的“彩排”。這天,大家忙得不可開交,家家都要祭灶。一大早,爺爺奶奶也忙著在廚房祭灶神,目的是想讓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雖然是傳說中的故事,但大家還是伴隨著年的氣息而快樂著,幸福著……

天一擦黑,便響起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有了過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打掃衛生、清洗被褥與器具,將一年的灰塵統統掃出家門。我也加入了大掃除的隊伍,跟著媽媽學習掃屋,整理房間,洗器具,到處都洋溢著打掃的歡樂氣氛,我的心里只有一個字:甜。

春節在我心中進入了倒計時“6、5、4、3……”

除夕真熱鬧,每家每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準備得充足妥當,夜晚,大家都吃著香甜可口的餃子,有說有笑地談論著一年來的話題,吃過飯,我們一家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精彩紛呈的春晚,邊看邊聊,其樂融融,好溫馨,好幸福。

除夕夜,凌晨時,大街小巷到處都有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了年的氣息,徹夜難眠。年,近了,更近了。

春節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和人們的歡呼聲到來了,大年初一,大家個個都穿上新衣,到親朋好友家鞠躬拜年,道上祝福的話語,孩子們也紛紛掙到了壓歲錢,看著那個個漂亮的紅包,我的心里甭提有多興奮。

我們全家來到了洛陽龍門石窟、王屋山滑雪場……我嘗到了累的滋味,累并快樂著,也嘗到了酸甜苦辣。今年的春節過得愉快而又幸福。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到了。各種各樣的元宵都香甜可口:芝麻元宵、五仁元宵、藍莓元宵……元宵小精靈們像一個個跳動著的乒乓球,在飯碗里活蹦亂跳,輕輕一咬,香甜的味道流進我的嘴里,松軟又香甜。晚上,我們懷著興高采烈的心情看燈展、煙花……

春節,是快樂的,是溫馨的,是幸福的,春節的點點滴滴,都值得品味、欣賞、回憶!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三

家家貼上紅對聯,掛上紅燈籠,換上紅日歷,穿上紅新衣。人海,車海,一切都變成了紅海。紅紅火火是新年,熱熱鬧鬧過除夕。

除夕不僅大人忙活,連小孩也不會閑著,時不時搭把手,那可是常事。這不!奶奶一聲叫喚,我這個跑堂的可就有的忙活了。我的任務就是擺好給客人的食物,然后放到客廳。嘿嘿,這可是美差啊!我繞到放零食的地方,一手托著盤子,一手抓著瓜子、花生、松子往盤里放,像足了一個端菜小姐。

拿完大人吃的干果,我又馬不停蹄地去拿小孩愛吃的零食。滿眼的妙脆角、軟糖、巧克力、薯片……饞得我將口水一咽再咽。我悄悄張望著,趁大人不注意時,麻利地將好多零食往口袋里塞,直到把口袋裝得鼓鼓的,才隨意拿了點給客人送去。放好果盤,我連忙跑到樓上,將口袋里的零食迅速藏在“秘密基地”里,然后若無其事地下樓繼續幫忙。

吃年夜飯嘍!爺爺和爸爸把八仙桌抬到門口,奶奶在門口擺上兩個鐵盆,媽媽拿著黃紙折的金元寶和冥幣往里撒。只有我和妹妹站在一旁好奇地張望,不敢出聲。不一會兒,爺爺像變戲法似的拿出三根香。奶奶把放在灶頭的兩支高腳蠟燭擺在桌上,拿出平時不用的白瓷小碗,又囑咐我去端菜。不一會兒,桌上滿是溢著香味的雞鴨魚肉。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要祭祖啊!我連忙拿出一些碗筷、酒和米飯,湊上前幫忙。將12個碗分成6份,整齊而有規則地前后放置在桌上。奶奶邊往碗里夾飯,邊念念有詞:大婆、太奶奶、三姑快來吃飯嘞??

做完這些后,才是拜祖先。這拜,也是有講究的,要按照輩分大小先后來拜,然后三叩首。叩首時一定要雙手合并,邊拜邊說些吉祥話,以此來寄托我們對新年的美好期愿。最后一項才是燒紙錢,黃燦燦的元寶和冥幣剎時間便化為灰燼,和太奶奶們長存于地下。

祭祖后,我們的年夜飯開始啦!所謂“年年有余”,魚可是老百姓除夕宴必不可少的元老級食物。光是雞,就有兩道——白蘸雞和咸腌雞,還有許多百年不變主菜——牛肉、羊肉;還會有蔬菜--青菜、春筍……樣樣鮮美可口,另人回味無窮。不過,在吃之前,奶奶還要給每個人一張紙巾,寓意是把舊年的“屁股”擦干凈,也就是不留“余帳”,吃飯時也一定要用這張紙擦手擦臉。大人們還會在吃飯時說這一年的收獲和對新年的期許。推杯換盞間,笑臉盈盈,其樂融融,喜氣洋洋……

到了飯末,大人紛紛掏出紅包打算給小輩,可拿紅包也需要過五關斬六將。首先晚輩要對長輩說一些吉祥話,對爺爺奶奶要祝他們長壽,對于爸爸媽媽要祝他們工作順利,才能拿到紅包。這樣收到的紅包,才算是真正收到了祝福。

新年的鐘聲敲響之際,各家各戶不約而同地放起了煙花。浩瀚的夜空中,煙花笑得多么璀璨,如滿天的繁星閃爍。她們在夜幕中互相擠著,互相擁著,互相問好,綻出五顏六色的花火,一起迎接美好的新年。

在鞭炮聲中,在煙花笑中,在友好祝福中,新的一年定會更美好,更璀璨,更幸福!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四

放寒假啦,我期待已久的春節來臨了!我和爸爸媽媽早就約好春節要去廈門游玩。我們是自駕游去,聽說廈門很美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呢?出發的路上我充滿了期待和好奇。一路上沒有堵車,經過十個小時的奔波我們順利的到達了目的地——美麗的廈門。

我們先去了廈門大學,廈門大學漂亮極了依山傍海,根本不像一所學校,反而像一個度假圣地,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來參觀。接著我們去了胡里山炮臺,那里是抗擊倭寇的地方,有群炮陣,還有雄偉的世界古炮王,讓人嘆為觀止。我們 還 非常幸運的觀看了真實的海上開炮演練的全過程,令我瞠目結舌。

第三天,我們又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非常有名的福建土樓群參觀,這里有保存最完整上千年的土樓,它們和城市的高樓大廈完全不同,有圓形的有方形的,全部是用泥土鑄造而成,每一棟土樓里都有幾百戶人家共同居住。最有趣的是我們晚上就住在這非常有特色的土樓賓館。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又去了非常著名的太姥山,這是我印象中最好玩最刺激也最喜歡的一個景點。太姥山依山傍海云霧繚繞,素有“海上仙都”的美譽。太姥山以花崗巖為特色,融山,海,川,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總面積有86平方公里。其中最為驚險刺激的就是一線天了。一線天都是由非常狹窄高大的巖石組成的,最窄的地方只有20幾厘米寬,游人必須要側著身體收腹才能過去的。胖的人不建議去哦,否則會卡在石縫里出不去的。大家都排著隊一個一個往前移動。終于輪到我了,我緊張的心砰砰直跳,我屏住呼吸,手緊緊的貼在石壁上,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挪動。石縫里又黑又暗什么都看不見,我只是能憑著雙腳去探查前面的道路是否平坦,好幾次都差點踩空摔跤了。就這樣抹黑戰戰兢兢的走了十幾分鐘終于見到了光明。走出一線天之后我們來到到了更為驚險的地方——懸崖吊橋。這個橋一邊是石壁一邊是深不見底的峽谷,我看一眼就嚇得兩腿發軟了,我幾乎是在爸爸的攙扶下才經過了這個危險的吊橋。接下來進入了另個更加有趣的山洞。

葫蘆洞里陰暗潮濕,長滿了青苔,一不小心就會打滑摔跤。它和一線天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由一個個又矮又圓的山洞組成,像一個大大的葫蘆一樣。我們要低著頭彎著腰半蹲著才能通過。我們就這樣穿過了許多個小山洞,好幾次都撞到了頭,碰的我眼冒金星,等爬出這些山洞的時候我們已經大汗淋漓。雖然很累但是我很喜歡這樣刺激去探索感覺。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在外面游玩了好幾天了,每一個地方都給我留下來深刻美好的記憶,這個假期非常充實有趣,我希望下次假期還能去更多好玩的地方。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作文五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家家戶戶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當時全村的鄉親們正在收拾行裝,誰也沒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走過去給了他一點糧食說:“快逃吧!年獸快要來了。”老伯伯笑著說:“婆婆如果讓 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獸趕走?!崩掀牌爬^續勸說他,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里,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澳辍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斓介T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于是,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作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子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后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