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感美文欣賞范文
時間:2023-04-06 18:27: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傷感美文欣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圖書館里空蕩蕩,我心不在焉地將一個個抽屜拉開又關上,忽然有人在背后狠狠地撞我,回頭望去,真是他。我在心里叫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遍的鑒!他依舊是一身牛仔布的風華,瀟灑里又帶點俠士氣質,臉上寫著若有若無的一份心事。我們互相胸無城府地笑笑,他查他的書卡,我翻我的目錄,但最后誰也沒有借出一本書。
“走吧”,他抬腕看看表,“再晚就趕不上吃午飯了?!焙退⒓缱叱鰣D書館,我故意走得很慢很慢。風吹起我飄逸的紅衣,像面旗幟似的在雪里獵獵響著。他忽然站住,問我:“你真以為今天又是個巧合?”我點點頭,他指指肩上的牛仔包,告訴我他逃了兩節課,兩節很重要的課,只因為他在去上課的路上遠遠看見了一襲紅衣的我……
我靜靜聽著,心里感動得翻江倒海,表面上卻無動于衷。我很嚴肅他說他不應該逃課。畢竟,他是高年級的班長。
他聽了頻頻點頭,那副又委屈又可憐又失望的神情讓我不忍心。
他送我到宿舍樓門口,那時,我身上的衣服已成了一件厚厚的雪的衣裳。他重重地拍我,直拍得雪花紛紛震落,漸漸露出那鮮艷如火的本色。
“我可以不再逃課,可是我沒有辦法不想你,阿孌。”他說。我慶幸上蒼擦亮了鑒的眼睛,讓他在一群美麗的活潑的女孩子中間認出了如此平凡又如此敏感的我。我對自己說:將來要嫁,就嫁給那個為我震落雪花的男生吧。
接下來的日子我因為一些瑣事忙得暈頭轉向幾乎連喘息的功夫都沒有。當終于可以靜靜坐下來梳理心情的時候,我失望地發現我和鑒之間的心靈感應竟飄散得無影無蹤。
實在難忍受沒有鑒的春天。我找到理科生的宿舍,爬上七摟,敲開一間寢室的門。我說我要找鑒,一個戴眼鏡的男生告訴我:鑒搬家了,他不再住校。
鑒失蹤了,從我20歲的世界里,他甚至沒有留下一句話。
也許,仍是一份默契誘惑著我,在很久以后一個大雨瓢潑的周末,我發神經般地跑去一家離家很遠的電影院里看電影。
散場時,我發現了鑒。他仍是高高瘦瘦,清清秀秀,身邊依偎著一個長發女孩。那女孩有種蒼白的美麗。
我叫鑒的名字,聲音在風中發顫。
他居然還能維持住那不變的冷靜,在寫滿心事的臉上擠出毫無生氣的笑容。
“這是我的女朋友阿黛?!彼钢情L發女孩向我介紹,然后又對阿黛說,“這是阿孌,一個會寫詩又很特別的女孩子?!?/p>
原來,我在他眼里僅是個“會寫詩又很特別的女孩子”而已,我忽然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欺騙我,我笑出了冷冷涼涼的兩聲。
連我也覺得不可思議,我竟很平靜也很平淡地問候他們,祝福他們,接著又心平氣和與他道聲“再見”。鑒關切他說:“好大的雨 ……”我無視他的好意,我打斷他的話,我說我是和另一個男孩子一起來的,他現在正在大雨里跑,只是為了給我尋一杯很特別的冰淇淋。
“你還是那么任性,阿孌?!辫b有點傷感地笑笑,迎風抖開一把紫色的大傘。他一手舉著傘,一手攬著阿黛的腰,慢慢走進雨里。他的背影異常溫柔,一把大傘幾乎完全傾斜在阿黛頭上,就是再大的風雨也打不濕她那沒有血色的裙子。人去街空,殘燈如夢,只有冰冷冰冷的雨仍淋著無淚又無助的我。
回家后,我發起了高燒,直燒得天昏地暗,有苦難言。
大病初愈的我變得好冷靜也好憔悴。我用一只大箱子鎖起了所有的紅衣。從此,在別人眼里我成了一個素色的女孩,沒有詩,更沒有故事。
時光如流,我蒼白依舊。
大學畢業后,我在本市的經濟電臺主持一個直播節目,在萬籟俱寂的深夜里傾聽著各種各樣的人生。
再后來,我結婚,做了母親。在循環往復的忙碌里,我以為我忘了鑒,我自以為往事塵封。
篇2
【關鍵詞】初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方法
1 農村初中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1)農村初中學校沒有上規模的圖書館、閱覽室,圖書種類少之又少。很多還是受捐贈的舊書,時代感不強,實用價值不高,親和力不夠,這無形中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面。
(2)學生閱讀興趣不濃。首先,由于相當數量的農村學生家長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對子女的課外閱讀采取敵對態度,他們視課外書為閑書,不許子女浪費時間在課外閱讀上。其次,教材內容缺乏“保鮮”力度,沒能適時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久而久之,學生“沒心機看書”,便是正常事。
(3)教師缺乏正確的閱讀指導。入選教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之作,容易給學生帶來“非名作不讀”的錯誤思想;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左右著整個閱讀教學,把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圈定在學校“圍墻”之內;教師的閱讀教學往往是單打獨斗,缺乏合作交流,學生的閱讀活動也處于放任自流和自生自滅狀態,這就大大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
2 提高農村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閱讀能力是綜合性很強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初中語文閱讀著重培養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探求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1)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注重積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成為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要把學生培養成讀書看報的良好習慣,充分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網絡媒體等,注重收藏佳作美文等圖書資料,向學生推薦好書,選擇合適自己閱讀的好書,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要求學生閱讀時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讀書筆記,把精彩優美的片段和語句摘錄下來,博采讀物的長處,及時消化吸收,學以致用。教師還要經常與學生交流閱讀的經驗和感受,讓學生盡情體驗閱讀帶來的樂趣。同時,教師還要規定閱讀的數量。初中階段閱讀量應不少于100萬字,要求學生背誦優秀詩文的數量,應達到50篇以上。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附錄一的要求,每冊書需要閱讀的名著有3篇,整個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名著就有18篇。這樣一來,再加上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的圖書報刊,閱讀數量就有了保證。閱讀面廣了,積累多了,學生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也就豐厚了。
(2)創設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它對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習能力、健全人格心靈具有重要作用??墒?,讀書習慣的養成,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我們家長和教師共同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作為家長,應盡可能為子女購買一些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書籍,督促子女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作為教師,更應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首先,把學生課外閱讀納入語文閱讀教學計劃,并給予一定的課時,以確保學生能有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籍,從而達到培養其閱讀興趣的目的。其次,成立班級讀書角,讓學生捐書,由班干登記造冊,管理借閱,為學生讀書創造有利條件。再次,精心設計校園文化,讓校園里每一處角落、每一面墻壁、每一個櫥窗都充滿書香。再次,在注重課內閱讀的同時,還要不斷引入“源頭活水”,讓學生更多更好的受到課外讀物的激趣。最后,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成立課外閱讀興趣小組,開辟美文欣賞小專欄,舉辦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板報比賽等等,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讀書的樂趣。近年來,愛國主義讀書活動、中華經典詩文、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動,掀起了一股股讀書熱潮,這為學生的有效閱讀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3)加大閱讀指導力度,全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1)引導學生克服“非名作不讀”的錯誤思想。在現成的語文教材中,大多是“名家之作”,由于在有限的閱讀教學時間里,學生只局限于課本里的作品,不可能涉獵更多的讀物。為克服學生“非名作不讀”的錯誤思想,我們就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向他們介紹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讀物,幫助他們挑選淺顯易懂、饒有情趣的故事、詩歌、小說、散文等,是學生喜愛的東西,自然有興趣閱讀,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樹立新課改理念,提升閱讀課堂教學品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蔽覀兘處熞o扣新課程要求,樹立新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研究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之共性的同時,重視對學生個性閱讀差異的研究。在語文閱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再是照本宣科、“填鴨式”和“滿堂灌”,要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念和理解,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氛圍中,用自己獨特的閱讀方式,讀自己想要讀的東西,即在彰顯學生其主人地位中培養其閱讀興趣和能力。
3)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能力,提高學生欣賞品味能力。
對文章語言材料的整體感知,不僅要“入其內”,分析材料,點評內容,概括主題,品味語言,還要“出其外”,聯系寫作背景,綜合有關內容等等。只有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和閱讀訓練,才能使學生有較高的立足點與廣闊的視野,才能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才能準確地掌握文章主旨,并深刻體會作家的情感世界和語言風格。以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為例,前期作品多寫閨怨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傷感。她的《如夢令》(語文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妙語天成,凄婉而又含蓄,被譽為千古絕唱。這首詞從一般性敘述開始,轉入到一問一答,問得尋常而有情,答得自然而極巧,然后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深入拓展。該詞采用的是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表達作者對青春的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懷。李清照的另一首詞《漁家傲》(語文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寫的是夢境。上闋一開篇,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下闋借回答天帝的問話,直抒胸臆,感嘆自己空有才華,雖辛苦求索,終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奥烽L”、“日暮”寫出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感受?!爸櫽畜@人句”流露出詞人對現實的不滿之情。詞人最后表示,要像大鵬一樣乘風高飛,奔向神山,尋求幸福,意境壯闊,想象豐富,充滿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如果能夠這樣深入淺出的感知和品味文章,那么,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一項長期艱苦的的工作。只有對學生不斷地激發閱讀興趣,拓展閱讀面,加大閱讀指導,才能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語文閱讀能力才得以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