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的習俗范文

時間:2023-03-23 17:08: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圣誕節的習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圣誕節的習俗

篇1

圣誕節的來歷及習俗有哪些你知道嗎?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使圣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圣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后,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圣誕裝飾也出現了。共同閱讀圣誕節的來歷及習俗,請您閱讀!

圣誕節的來歷從12月24日到次年1月6日是圣誕節節期。在節日期間,各國基督都會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圣誕節本來是基督的一個節日,由于人們特別看重,它便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節日,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論,這個圣誕節在西方似我國過春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的主要色,圣誕節來臨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自然就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扮而成。

上面會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紅色和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大家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的時候,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傳統的習俗。

圣誕節的習俗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在圣誕除夕,教學要舉行宗教儀式。年輕人高唱圣誕頌歌,走家串戶,祝賀節日幸福。圣誕節當天,人們合家團聚,共進節日盛餐。

說到圣誕節的象征,人們最先想起的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而一般是爸爸媽媽或親人,裝作圣誕老人,給他們送禮物。而在有的地方,則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著紅帽子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溫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心愛的人送的禮物。

經典的圣誕裝飾包括以圣誕裝飾和圣誕燈裝飾的圣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采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圣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采用的材料。市政當局也會對圣誕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掛圣誕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圣誕樹。

經典圣誕節祝福語1、白雪兒飄飄鹿鈴兒敲敲,甜蜜的平安夜又來到,快樂的圣誕節多美好!愛無聲,情永恒,親愛的,圣誕快樂!

2、昨夜思友無數,算來屬你最靚,眾里尋你千百度,驀然回首,你卻在雞窩深處!翅膀扇動,咯嗒咯嗒,驚起母雞無數!祝你生蛋快樂!

3、潔白的雪花代表我們友誼的純度,火熱的壁爐代表我們友誼的溫度,響亮的鐘聲代表我們友誼的深度!朋友,圣誕快樂!

4、親愛的,你比圣誕樹上的星星還明亮,你比馴鹿還可愛,但你把胡子剃了嗎,我可不想你和圣誕老人一個模樣。

5、去年的圣誕,我們狂歡過,曾經的平安,我們祝福過,今年的精彩,我們期待著,圣誕的禮物,我們準備著,深情的問候,我們呈遞著,快樂的祝福,愿你圣誕有笑臉。

6、人生忙忙碌碌,日子酸酸甜甜,緣分簡簡單單,聯系斷斷續續,惦記時時刻刻,我的祝福長長久久!我的朋友,天氣轉涼,注意保暖啊!祝圣誕快樂!

7、再過一天你一定要吃蛋炒飯,但只能吃飯不能吃蛋,如果你能達到蛋飯分離的境界,必能剩蛋快樂,如果你能把炒飯中的蛋再變回完整的蛋,原蛋也快樂!

8、喜歡你是很久遠的事了,真的好想在這個圣誕之夜與你共跳華爾茲,伏在你的身邊輕輕地說,我好喜歡你。

9、我盼望我等待圣誕節,手心里拽著精心制作的圣誕賀卡,寄給揣在懷里的名字,送去最真的祝福:圣誕快樂!

10、讓圣誕的鐘聲,震散煩惱;讓圣誕的喜慶,帶來美好;讓圣誕的大餐,吃出幸運;讓圣誕的雪花,降下福兆;圣誕節,祝福你了,愿你快樂逍遙,祝你來年一切安好!

11、我現在特別希望自己變老!是不是很奇怪,因為今晚你沒有理由不愛一個老人!

12、Hi!好久不見!其實我常常偷偷地想你,想著我們見面的情景呢期望我們將渡過一個難忘的圣誕夜!

13、圣誕節到了也,你有沒有在床頭掛起臭襪子哦,圣誕老公公會把我最好的禮物丟進去的,圣誕快樂!

14、今夜圣誕,請你吃蛋;

我好寂寞,跟我談談。不要哀嘆,送你花籃;親親我臉,幸福依然。

15、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想跟你說一聲:“圣誕快樂!”

16、我向你保證,我對你的情感純潔如圣誕夜之雪――如果今年圣誕不下雪,此保證有效期延長至明年的12月25日!!

17、圣誕老人問:“今天是什么日子啊?”小精靈說:“今天是圣誕節啊!”圣誕老人說:“哦,真糟糕,又要加班,我最恨這一天了。

18、圣誕前夜的晚上,我想和你一起走入教堂,好不好?

19、彩色的雪花,白色的冬天,紅色的圣誕,暖色的季節,在這寧靜的時刻,衷心祝你圣誕快樂!

20、Merry

篇2

在圣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圣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在各國,圣誕節的習俗也不大相同。

圣誕節的習俗:北歐

在瑞典,傳統上公司會在圣誕節前一星期邀請員工參加一個圣誕午餐。圣誕節在瑞典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享受美食時節,圣誕節盛宴上的重點還是以烘烤火腿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卻也不同。不過在瑞典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那就是圣誕前夜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點準時收看迪士尼的特別節目。

挪威的圣誕大餐會在12月24日舉行,挪威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做為圣誕晚餐。經過安靜的與家人團聚的12月25日,節禮日后會有另一場大型慶祝,兒童們會在此時在鄰居中挨家挨戶接受款待。Joulupukki(或圣誕山羊)是芬蘭版的圣誕老人。他坐在馴鹿拉的雪橇里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發送禮物。

圣誕節的習俗:南歐

意大利人的圣誕節柔合了現代傳統及羅馬祖先遺留下、慶祝圣誕節的習俗。圣誕的降臨節同日從古羅馬的神農節中的異教徒慶典由來的可能性,而她們的假期就從這天開始一直到顯現節。食物、宗教儀式、圣誕擺設和送禮都是重點項目。

在希臘,縱然樹木是要進口的,但船是圣誕的傳統像征。

圣誕節的習俗:中歐

在捷克,人們主要是在12月24日或圣誕夜慶祝圣誕節,這天晚上大家會相互贈送禮物。雖在12月25號和26號也可以。根據傳統,禮物是由小耶穌帶來的。為了使節日更豐富有趣,很多古老的圣誕傳統保存了下來。人們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準備好前,圣誕夜里不能吃任何東西,為了能看見閃閃發亮的烤豬。禮物被安置在圣誕樹下(通常是云杉或松樹)。人們將會在晚餐后開啟自己的禮物。

在波蘭,圣誕夜是宴會的第一天。宴會是從圣誕夜第一顆星星出現時開始的,然后大家開始互贈禮物。在第二天人們會走訪親戚朋友們。

在斯洛伐克,圣誕節是一個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慶典。2001年,一個大型的耶穌誕生場景在布拉迪斯拉發造建并展出,還計劃將它封裝以在其他城市展出。

圣誕節的習俗:東歐

從1991年蘇聯解體后開始,圣誕節日祝在俄羅斯重新復蘇。圣誕夜的“神圣晚餐”包含12道菜肴,每一道都是為了紀念耶穌的門徒。雖然俄國的傳統有些被轉移到新年,但大多數仍被保留至今日。

在波蘭,圣誕夜是齋戒的第一天,然后,在第一顆星星出現,交換禮物之后人們便開始享受。而接下來的日子通常是用來拜訪朋友的。

圣誕節的習俗:西歐

在英國,圣誕拉炮是一種慶祝圣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圣誕童話鬧劇更是風行于年輕的家庭中。自從西元1947年開始每年挪威首都奧斯陸都會贈送一棵云杉樹給英國人民作為表示英國于二戰支援挪威的感謝之意。這棵樹立于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鴿子廣場,TrafalgarSquare)而且是全英國最知名的圣誕樹,象征著英國和挪威人民之間的友誼。

圣誕節的習俗:北美洲及中美洲

除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現法國式的圣誕老人之外,在美國和加拿大,圣誕老人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擺放圣誕樹和滑冰場的盛大溜冰活動、華盛頓的給白宮上圣誕裝飾的的活動,是美國圣誕節中最亮麗的風景線。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圣誕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圣誕節的習俗:南美洲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圣誕節的慶?;顒映錆M著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家,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人傳統的混合體,并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無論在人們的家中還是在公共場合,耶穌形象在南美的圣誕慶祝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像秘魯這樣有著大量南美原住民后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全家一起享用圣誕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飯菜內容各有不同。但圣誕燭光卻幾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別的在巴西城市中還常??梢栽谶@天觀賞煙火表演。

圣誕節的習俗:亞洲

在臺灣,名義上,圣誕節不是假日,但在1963年至2000年期間,每年12月25日均為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以紀念中華民國憲法于1946年同日通過,并于翌年同日實施,所以圣誕節雖然在名義上不是假日,但卻很湊巧地放假一天。

香港受前宗主國英國影響,12月25日圣誕節及12月26日節禮日均屬公眾假期。香港的圣誕氣氛相當濃厚,很多商場早在11月中旬已有圣誕燈飾。平安夜,年輕人喜歡帶著情侶到尖沙咀欣賞圣誕燈飾,開圣誕派對,或到蘭桂坊等地狂歡,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則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商店、食肆及娛樂場所仍會照常營業,不少人會陪同愛侶出外消遣,亦有不少人會出國旅行。對年輕一輩來說,圣誕節的焦點完全集中在與愛侶一起慶祝,變相成為另一個情人節。此外,香港人普遍誤解節禮日為“拆禮物日”,以為所有在圣誕禮物必須要待到此日才可拆開。其實歐美并沒有此傳統。在歐美,所有圣誕節禮物早在平安夜或者圣誕日早上已經拆開。

澳門同樣受前宗主國葡萄牙影響,圣誕節是官方假日,和香港不同之處,是12月24日平安夜和12月25日圣誕節都是假日,12月26日節禮日卻非假日。

在日本,圣誕節不屬國定假日(但學生一般正在放冬休假期,而湊巧地,接近圣誕節的12月23日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但民眾完全接受了西方圣誕老人來慶祝圣誕節,但是他們的新年是更重要的節日。

篇3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圣誕節由來

圣誕節習俗的德國淵源

圣誕老人

據說他原是小亞細亞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為圣徒,是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胡子老頭。每年圣誕節他駕著鹿拉的雪橇從北方面來,由煙囪進入各家,把圣誕禮物裝在襪子里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所以,西方人過圣誕節時,父母把給孩子的圣誕禮物裝在襪子里,圣誕夜時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第二天,孩子們醒來后的第一 件事就是在床頭上尋找圣誕老人送來的禮物。

如今,圣誕老人已成為吉祥如意的象征,不僅是過圣誕節時不可缺少的人物,而且也是歡慶新年時不可缺少的人物。

圣誕老人在故鄉 芬蘭:圣誕老人的故鄉

圣誕樹

據稱,圣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神節,德國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用縱樹供奉圣嬰。隨后,德國人把12月24日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日,

面條做成的圣誕樹

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圣餅的小甜餅,象征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征基督。

到16世紀,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為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圣誕之夜,設計出在家中布置一顆裝著蠟燭的圣誕樹。不過,西方關于圣誕樹的來歷流行著另一種說法:據說有一位農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圣誕夜里接待了一個饑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圣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樹,報答你的好意?!毙『⒆吆螅r民發現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這個故事就成為圣誕樹的來源。

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徒,過圣誕節時都要準備一棵圣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圣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征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圣誕禮物。圣誕之夜,人們圍著圣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圣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禮物、佳肴、團圓、旅游——荷蘭人的圣誕節

圣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

圣誕卡

是祝賀圣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于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祝圣誕"、"新年快樂"之類祝愿的話。

圣誕大餐

篇4

20xx年哪天是圣誕節20xx年圣誕節時間:20xx年12月25日 農歷十一月廿七 星期日

關于圣誕節簡介

圣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慶祝圣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圣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圣經實際上并無記載耶穌誕生日期,圣誕節是后人公定的。

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尼古拉斯出生在小亞細亞巴大拉城,家庭富有,父母親是非常熱心的天主教友,不幸他的父母早逝。尼古拉斯長大以后,便把豐富的財產,全部捐送給貧苦可憐的人,自己則出家修道,獻身教會,終生為社會服務。尼古拉斯后來作了神父,而且還升為主教。

他一生當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歡在暗中幫助窮人,圣誕老人是他后來的別號,這個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錢,幫助三個女孩子的故事。尼古拉斯死后被尊為圣徒,是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胡子老頭。每年圣誕節他駕著鹿拉的雪橇從北方而來,由煙囪進入各家,把圣誕禮物裝在襪子里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

圣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使圣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圣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后,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圣誕裝飾也出現了。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圣誕節。并衍生出了相應的圣誕文化。

圣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圣誕文化的影響。改革開放后,圣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圣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圣誕帽、寄送圣誕賀卡,參加圣誕派對,圣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圣誕節的習俗有哪些圣誕卡

圣誕卡(圣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圣誕節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寄贈圣誕卡,除表示慶賀圣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圣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圣誕帽

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

圣誕樹

圣誕樹(christmatree)是圣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圣誕前后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里或者在戶外,并用圣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并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圣誕節祝福語精選1. 嗨!你怎么還在這呢。。你知道你的重要性嗎?沒了你,誰拉著圣誕老公公去給大家送禮物啊!呵呵,圣誕快樂

2. 你還沒收到禮物嗎?那就快去睡吧!你的飽嗝聲嚇著圣誕老人了。

3. 鈴兒響叮鐺,好運一大框,圣誕老人送平安,幸福走四方。

4. 如果有個胖紅衣老人從窗戶爬進你屋子把你裝進口袋不要怕因為我對圣誕老人說“想要你這樣的朋友” .

5. 如果說圣誕老人要我只許要一個禮物,那么我會對他說:“一個正在看這則短信的人做我的禮物,生世世陪伴我!”

6. 有句話每年圣誕我都想說,可是苦于沒有機會,我實在憋不住呢--請把你留在我床上的臭襪子拿走。 一個人時不寂寞,想你的時候才感覺寂寞。今個圣誕節我會最最寂寞。

7. 在這一年一次的圣誕節,請上帝給我勇氣和力量吧,我一定要對你說出那3字:你-----真------美!

8. 悅耳的鐘聲迎來圣誕,快樂時分愛上了壞蛋。在這幸福的夜晚,我是要圣誕,還是要壞蛋?請你告訴我,壞蛋!

9. 想你,特別是在圣誕夜,我總托付圣誕老人捎去我的祝愿,不管明天會發生什么改變,我會為你默默祈禱到永遠。

10. 一天我擦亮阿拉丁的神燈,燈神說:我會滿足你一個愿望。我說:請祝福正在看短信的人圣誕快樂!

11. 孩子,我是圣誕老人,有一份圣誕大禮要送給你。什么……你們家沒有煙囪?還不去買!

12. 如果圣誕老人給我一個機會,我會對你說:圣誕快樂!一定要在快樂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13. 當鐘聲響起,我就是你的……別想錯了,不是婚禮上的鐘聲,是圣誕的鐘聲,而我是你欠給禮物的人!

篇5

圣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于1620年?;痣u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痣u的英文名字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身黑頭紅的樣子很像土耳其的服裝。歐洲人喜歡吃的是烤鵝,至今英國人過圣誕的時候吃的都是烤鵝,而非火雞。

在移民到達美洲之后,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墒钱敃r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于是他們便烤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美國人吃火雞的習俗是用鹽和花椒末將火雞里外充分涂抹,再將各種材料裝填到火雞腹內,放人烤箱內烤熟。

不過火雞讓我想起了一只可愛的豬――麥兜小朋友,他的話總是簡單到極致卻又深刻得令成年人汗顏。麥兜家境清貧,每年圣誕都只能吃烤鴨。他對美味的火雞朝思暮想,經過一番軟磨硬泡,他的媽媽麥太終于答應在這一年的平安夜買只火雞與麥兜慶祝。

可火雞實在太大,一次吃不完,整整一年,早餐、午餐、晚餐以至小吃,都是由雪藏了再解凍、再重組、再調味的火雞殘骸堆砌而成。最后剩下的一塊肉被麥太扔掉,此時可以說“噩夢與美夢同時結束”。

麥兜感嘆:“其實火雞的味道,在未吃與吃第一口之間已經是最高峰,之后之所以還繼續吃,不過是因為已經開始了,便接著吃下去罷了……”夢想與現實,究竟有多大的距離?今年的圣誕節,麥兜是否開始懷念烤鴨了?

姜餅小子來助陣

圣誕節除了經典的火雞之外,姜餅也是必不可少的。傳說在古代西方,姜是一種昂貴的進口香料,人們只舍得在圣誕節、復活節這樣重要的日子,把它加入蛋糕、餅干中以增加風味,兼有驅寒的功用。久而久之,姜餅就成了與圣誕節關聯的點心。傳統的姜餅用姜、蜂蜜、胡椒粒當佐料,甜甜辣辣,口感相當刺激。如今的姜餅都經過了一些改良,在外面撒上一層糖霜,口感更豐富,味道也更容易使人接受。

把姜餅做成小人形狀,據說源自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的某次突發奇想,她命令點心師把姜餅造成賓客模樣。但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姜餅人的流行,來自于一對因為戰爭而分開的戀人,年老后擔心對方找不到自己,便在自己的村莊里出售做成對方模樣的姜餅人。為此,姜餅人里才有如此濃濃的思念的味道。傳說在圣誕節晚上,如果在圣誕樹下吃了姜餅,那么來年會和心愛的人永遠在一起。

姜餅的意義其實并不在于吃,它介乎于蛋糕和餅干之間,既硬又甜。正是因為這種特性,姜餅可以存放較長的時間,人們喜歡把它做成各種可愛的娃娃,或像搭積木一樣搭成小屋形狀,上面裝飾五顏六色的奶油和糖果。姜餅的繽紛屬于全世界所有喜歡童話的孩子和大人們,屬于所有保全童心的心靈,屬于所有熱情和善于期待的生命。它也是制作難度較低的圣誕食品,給喜歡DIY的人盡情發揮的好機會。

布丁和樹枝蛋糕

圣誕布丁亦是傳統食品,它源于英國,是一種蒸出來的布丁,味道非常豐富。在西方的很多家庭,制作圣誕布丁是一件大事,大都是在圣誕節前幾個星期就開始準備了。而且攪拌布丁餡料時全家人都要參與,象征團聚與和諧。每個人輪流攪幾下,并在攪拌時許愿,據說需以順時針方向攪,轉錯方向便不吉利。最后藏人一枚硬幣,誰吃到便會獲得一年好運。

圣誕樹干蛋糕(法語:BOche de N061)是著名的法國圣誕美食,作為圣誕大餐的最后一道菜。工業革命前,木材燃燒不僅驅趕了冬日的嚴寒,還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時法國人以一根好柴作為圣誕節禮物。而主人自家過圣誕節前也會準備一根粗大的木柴,點燃之前祈禱,希望來年豐收。木柴的燃燒仿佛是幸福的蔓延,最理想的是燃燒能夠延續到自圣誕節開始的第十二天。若在圣誕夜禱告時木材熄滅,則有厄運降臨。

篇6

1、12月25日是西方節日圣誕節,是慶?;浇虅撌既艘d基督生日的日子。近年來,平安夜和圣誕節越來越受大家的追捧,新東方在線高考網小整理了圣誕節英語手抄報,祝福大家平安幸福。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 是慶祝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基督生日的日子。基督教開始并無圣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后百余年內才有的。由于圣經記載耶穌生于夜間,故稱12月24日夜為“圣誕夜”或“平安夜”。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

2、不管圣誕節源自哪里,今天的圣誕節已走進了每個人的生活,也讓我們一同來了解有關圣誕的來歷,和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共同分享圣誕的快樂!

3、圣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隨著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使圣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

4、相關鏈接。新東方在線推出了。圣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改革開放后,圣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圣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圣誕帽、寄送圣誕賀卡,參加圣誕派對,圣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篇7

平安夜,即圣誕前夕,人們往往都會舉辦很多大型的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在外流浪漂泊的人也會趕回家中,享受天倫之樂。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是圣誕夜的意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平安夜的由來及習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平安夜的習俗1、平安夜也被視為短日

在英國,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時會被銀行及貿易公司視為短日(下午休息)。

2、天主教的圣誕季節在平安夜開始

天主教的圣誕季節在平安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圣誕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

3、基督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

傳統上不少基督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圣誕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穌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一般會有火雞或火腿作為主菜。德國的傳統菜色則有燒鯉魚。

4、互贈蘋果

在中國人們也會在平安夜的時候相互贈送蘋果,蘋果的“蘋”,與平安的“平”,同音,因此,在平安夜吃蘋果也就寓意著“平安”的意思。

5、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慶祝圣誕夜是一個幸福、祥和、狂歡的平安夜、團圓夜。

6、與家人團聚

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仆仆地趕回家中團聚。圣誕之夜必不可少的節目是party或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后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敘天倫之樂。

7、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

據說平安夜的晚上,圣誕節老公公會駕著馴鹿雪橇滿載著禮物準備送點這一年來表現很好的小朋友,他會悄悄地從煙囪爬進屋內,禮物塞在掛在床頭的襪子里。所以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并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給勞苦功高的圣誕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禮給自己。

8、互相交換禮物、報佳音

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圣誕樹旁唱圣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

平安夜的由來圣誕節前夕也就是俗說的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圣誕樹旁唱圣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

耶穌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根據圣經記載,耶穌來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后來人們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報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圣誕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通常佳音隊是由大約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備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誕老人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約是九點過后,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報佳音。每當佳音隊去到一個家庭時,先會唱幾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誕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經的話語讓該戶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穌降生的日子,過后大家一起禱告再唱一兩首詩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誕老人派送圣誕禮物給那個家庭中的小廳子,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就完成了!

平安夜怎么過有意義1、為對方準備圣誕禮物

買一個很長的圣誕襪子,然后在里邊裝上對方喜歡的一些小禮物。雖然禮物可以非常的小,但是我們可以買點有紀念意義的小禮物,如手鐲、項鏈之類的放進去。對方收到的時候,肯定會非常驚喜,會被你感動的。

2、給對方買點鮮花、巧克力和蘋果

女孩子對鮮花和巧克力是沒有抵抗力的,即便每次節日和特殊日子給她們送這些,她們也不會感覺到膩。鮮花和巧克力可是你對她濃情蜜意的一種方式,誰又會不喜歡呢。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買有蘋果,蘋果可是平平安安的一種象征,是平安夜必不可少的禮物!

3、領證-結婚紀念日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情侶在平安夜這天不妨領證結婚,把平安夜變成此生的結婚紀念日,這會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4、旅游-帶著浪漫去看世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如就選擇在平安夜這一天出發吧!帶著女朋友到一處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去旅游,度過一次難忘的平安夜。

5、宅在家-過原滋原味的平安夜

篇8

1、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2、圣誕老人活靈活現地站在我身邊,拿下大袋子,給了我三件禮物,還說這對我的前途有好處。放下禮物坐上雪橇飛走了。

3、每到這天降臨,不論你是誰,桌上總會橫七豎八地擺滿賀卡,寫滿祝福的語句。遠方被色彩的蠟筆涂抹,配上紛紛揚揚的大雪,獻出圣誕節的純真無邪。放學后,同學們莫不在小攤買彩帶、買氣球,冒著鵝毛大雪點綴教室和走過的每處路段。學校喪失往日的尊嚴,取而代之的是圣誕節濃郁的氣氛,還有那久違了的安謐恬靜,優雅芳香……

4、據說平安夜的晚上,圣誕節老公公會駕著馴鹿雪橇滿載著禮物準備送點這一年來表現很好的小朋友,他會悄悄地從煙囪爬進屋內,禮物塞在掛在床頭的襪子里。所以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并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給勞苦功高的圣誕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禮給自己。

5、12月24日是西方人的圣誕夜,每當這充滿幻想的日子到來,所有的小孩子也希望得到圣誕老人的禮物??墒沁@僅僅是西方。中國的大人們總是毫不費力的打破孩子的夢想,說:“這世界上是沒有圣誕老人的!別再瞎做白日夢了!”我很幸運,生在了一個父母都是英文老師的家庭,也許是他們受到外國文化的熏陶吧,10歲以前,我都是在圣誕的甜蜜幻想中度過的。

6、據《圣經》記載,來自東方的圣人在耶穌降生的時候贈送禮物,這就是圣誕老人為兒童贈送禮品習俗的由來。英國少年兒童在圣誕前夕把長統襪子放在壁爐旁,相信圣誕老人在夜里會從大煙囪下來,給他們帶來滿襪子的禮物。法國的少年兒童把鞋放在門口,讓“圣嬰來時把禮物放在鞋里面?!?/p>

7、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到那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有的是帽尖發亮的,有的是金光閃閃的。

8、來到大街上,每個角落都讓人感受到過節的氣氛。幾乎所有的商場都擺著圣誕樹,有的放在門口,有的擺在大廳。圣誕樹呈塔形,穿著一件綠衣裳,身上掛著的一個個小鈴鐺,輕輕一碰,叮當、叮當發出動聽的聲音;金色的小燈,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五顏六色的小燈籠,一閃一閃的,美麗極了!

9、現在我們國家的圣誕節很隆重。圣誕節前幾天,走到大街上,每個角落都讓人感受到過節的氣氛。大多數的商家、商場都擺著圣誕樹和面帶笑容形態可掬的圣誕老人,有的放在門口,有的擺在大廳。圣誕樹呈塔形,穿著一件綠衣裳,身上掛慢了一個個小鈴鐺,只要輕輕一碰,叮當、叮當發出動聽的聲音,各種顏色的小燈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又像五顏六色的小燈籠,一閃一閃的,美麗極了!

10、每次收到圣誕禮物時,總會發現上面貼著各種標簽。我想,肯定是圣誕老人知道我喜歡什么,特地到商店給我買的吧。記得每到12月,我總會拉著爸爸媽媽的手,問:爸爸媽媽,今年圣誕老人會來嗎?

11、圣誕快樂!手機里的信息箱里,滿是關于圣誕祝福的短信。翻著一個又一個的短信,想著一個又一個遠去的身影,心生悵然,思念蔓延。那些曾經給過我一個又一個信仰的朋友,如今在哪里呢?

12、經過策劃,下午我們在黑板上畫上了大胡子圣誕老人,在窗戶上噴上了潔白的雪花,還在教室中央放上了一棵綴滿星星的圣誕樹。同學們圍著圣誕樹轉啊,跳啊,教室里頓時洋溢出節日喜慶的氣氛。

篇9

憶起滬上形成 “吃圣誕大菜熱”,這里有紅房子西菜館大膽冒險推出“圣誕大菜”的“軼話”?!笆フQ節”等“洋節”,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絕對禁忌的,在“”期間,不要說“洋節”,滬上“西菜”也犯上“洋罪”,被徹底“取締”而消失。那時“紅房子”無奈,放棄滬上揚名的“法式西菜”,改賣“大眾中菜”??偫沓赃^“紅房子西菜”,在接待外賓時,向外賓介紹“到上海,吃西菜有家紅房子西菜館”,他聞訊后就指示“紅房子恢復西菜”。有支持,紅房子迅速恢復了西菜,把筷子撤下換上刀叉,但那時恢復也是小心翼翼,只供應低檔“公司菜”,這當然滿足不了顧客對“紅房子西菜”的熱情,更滿足不了在滬洋人過洋節“圣誕節”吃“圣誕大菜”的需求。在顧客需求的促使下,“紅房子”大膽地采用“變著法子”來滿足顧客需求,顧客“圣誕節”要吃“圣誕大菜”,“紅房子”巧妙地避開“圣誕節”的叫法,“圣誕”有信仰色彩,“平安”無此色彩,因而把“圣誕夜”叫“平安夜”,把“圣誕大菜”叫“平安夜大菜”,在滬上冒極大風險地率先推出。不料這一推出,不但紅房子“平安夜大菜”深受歡迎,而且很快在上海形成“平安夜”吃“平安夜大菜”熱,其熱度逐年升溫,成為滬上吃西菜的一大熱點?,F今“紅房子”的“圣誕大菜”已成“品牌大菜”,每到“圣誕節”,到“紅房子吃圣誕大菜”要早早預訂,“圣誕夜”那天紅房子“圣誕大菜”,像電影院放映電影那樣,要分“場次”分批等候。

然而在上世紀30年代左右,那時霞飛路(現今淮海中路)雖是“法租界”洋人天下,但12月24 日“圣誕夜”12月25日 “圣誕節”并不熱鬧,要到公歷1月6日和7日才熱鬧。是不是那時洋人不過圣誕節?“圣誕節”是洋人的一個“大節”又怎會不過?那么,這是為什么?

這是因為那時的霞飛路盡管是法租界,尤其是霞飛路中段,自呂班路(現重慶南路)至亞爾培路(現陜西南路)一帶,是“逃亡白俄”天下,那時人們竟淡忘霞飛路是法租界,稱其為“羅宋大馬路”,甚至稱為“俄租界”。因而那時霞飛路獨多“俄菜館”,在1935年前,甚至一家法式西菜館也沒有。

在滬白俄不少是東正教信徒,東正教也信仰基督,“圣誕節”當然也是他們的一個大節,然而“白俄”過“圣誕節”與在滬其他洋人過“圣誕節”的節俗不同?!鞍锥怼辈皇?2月24和25日過圣誕節,而是公歷1月6日過圣誕前夜,1月7日過圣誕節。那是因為根據教義,圣誕節應在12月25日慶祝。而公歷1月7日是俄歷12月25日,因此,俄羅斯民族的圣誕節是1月7日,這天也稱為主降生節。因而那時“白俄”天下的霞飛路,12月24和25日夜冷清,1月6和7日才熱鬧。

現今“圣誕大菜”的主菜是火雞,因而也稱“圣誕火雞大菜”。然而,俄羅斯人過圣誕節不吃火雞,要吃“圣誕鵝”?!岸砹_斯民俗”認為:“圣誕節吃鵝會帶來一年幸福和好運。” 節俗是“圣誕節”的前一天,即1月6日(圣誕前夜)白天禁食,直到晚上才能開齋。圣誕前夜的晚上信徒和非信徒,按習慣都要吃“圣誕晚餐”中必不可少的“圣誕鵝”,因而“圣誕鵝”是“俄羅斯圣誕大菜”的主菜。那時霞飛路上“客金可”、“文藝復興”、“阿爾卡扎爾”、“弟弟斯”等著名俄菜館和咖啡餐廳,在“俄羅斯圣誕節”期間,大廚們各施絕招,推出俄羅斯風味濃郁的“圣誕鵝”。

那時霞飛路上的俄菜館推出的“圣誕鵝”確實很有特色。在闔家或親朋歡聚的“圣誕宴會”上,上桌的往往是氣派非凡的“俄式蘋果烤鵝”或“俄羅斯炸鵝”。

俄式蘋果烤鵝人稱“俄式菜”粗獷,然而“蘋果烤鵝”烹調極為細膩,極具特色。首先是把鵝宰殺,取出內臟清洗后抹上調味料;然后在一只鵝肚內塞入1~1.5公斤的蘋果(去皮去核切成塊,拌以奶油)和過了油的洋蔥,并加入各種佐料后,縫好鵝肚;接著在鵝身上澆上化了的黃油;入烤箱烤時在烤箱內置半杯水,烤時還不斷地將滲出的鹵和油撩在鵝體上,以滋潤鵝肉使之更入味;一般一只鵝要烤1.5~2小時。不用多言滲入蘋果和奶油香味,烤出的鵝肉味有多美!上桌時拆掉線,為便于食用,將鵝內的奶油蘋果掏出裝入盤內,把洋溢誘人濃郁奶果香的烤鵝,剁成塊按“鵝形”置于奶油蘋果上,造型極有氣派,食時可鵝塊或奶油蘋果單獨吃,亦可鵝塊伴著奶油蘋果吃,風味之美令人食后難忘。

俄羅斯炸鵝更有特色。洗凈的鵝浸漬入味,瀝干油炸成熟后,剔骨切塊按鵝形放好,兩周用橙子瓣、醋漬蘋果、熟黑李子“圍邊”點綴,擺好造型后用肉凍固定,然后在橢圓形的盤子上用“烤米飯”按成“墊底支柱平臺”?!翱久罪垺钡呐胫埔矘O為講究,把淘洗好的米,先水煮后撈出放入牛奶內,邊攪拌邊燒開牛奶,待米飯吸足牛奶煮熟漲透后,放入糖、鹽、雞蛋液拌勻,然后倒入擦勻黃油的烤盤內,抹平后再在米飯上抹上酸奶油混和的蛋液,入爐烤成金黃色,裝盤時再拌上黃油。在這樣飄逸著魅人奶油香而味美的“烤米飯”上,把造型好的晶瑩而美觀的鵝放上,再在盤子邊用造型好的“肉凍瓣”和水焯翠綠青菜圍邊點綴后上臺。這樣誘人眼球的“俄羅斯炸鵝”怎不令人食欲大振?

鹽水填餡鵝頸對于單身“散客”或“情侶客”,吃“俄式蘋果烤鵝”或“俄羅斯炸鵝”,這么大一只鵝肯定吃不了。霞飛路上俄菜館的大廚,為這些顧客吃“圣誕鵝”也有“招數”,就是推出頗有特色的“鹽水填餡鵝頸”。把去頭去身的鵝頸,取下成“圓筒”狀的鵝頸皮,去掉脂肪。然后將細嫩的牛犢肉、鵝肝、鵝頸上取下的脂肪和飽浸牛奶的面包用絞肉機絞成糜,加入鹽、胡椒粉等調味料和雞蛋黃后,按一個方向打攪上“勁”,再將蛋白打發起泡后加入拌勻,成餡心填滿鵝頸皮的“圓筒”,將“圓筒”兩端用線縫住,在鵝頸皮上用針刺些針眼后,投入加有香料、調味料和蔥的鹽水內,煮一個小時左右?!胞}水填餡鵝頸”改刀裝飾后,成為特色魅人的“圣誕風味大菜”。

1935年“紅房子”前身“羅威飯店”(CHEZ ROVERE)在霞飛路開業,“法式圣誕大菜”才從12月24日與25日推出。但那時“羅威飯店圣誕大菜”的主菜既不是“火雞”也不是“烤鵝”,而是“法蘭西魚肴”。

那時羅威飯店的老板娘,這人用現今滬語說是“蠻來賽”的,人稱“神秘法國女郎”,混跡上海灘時是名“傳教士”,因而諳熟“法蘭西基督民俗”成為她創業的一個“絕招”。她深知基督信徒吃“烤鵝”是在11月11日“圣馬丁節”,這是為了禱念法蘭克人的民族神――馬丁天使。法蘭西民俗是這天吃“烤鵝”,圣馬丁會給基督信徒帶來全年吉祥,因而她在“圣誕節”前的“圣馬丁節”推出“法蘭西烤鵝”。

篇10

從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為圣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圣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于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論,類 是西方似我國過春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圣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字。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耶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我們把它當作耶蘇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全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圣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并無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圣誕卡,這都使圣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耶穌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穌是因著圣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當馬利亞快要臨盤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

他們到達伯利恒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后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圣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圣誕節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紀念耶穌的誕生,但真實的誕生日就沒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亦開始流行起來。

圣誕老公公的由來

圣誕節是令人雀躍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相信大家對圣誕老公公的事都耳熟能詳吧?從前有一個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幫助三個貧窮的少后送他們三袋金子以逃過被賣的不幸。當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給其中一名女子時,他把金子從其中一個窗戶扔進去,恰好掉進景在壁上的一長襪中。于是,將禮物放在圣誕襪子的送禮方法家挨戶地去要糖果喲!

據說平安夜的晚上,圣誕節老公公會駕著馴鹿雪橇滿載著禮物準備送點這一年來表現很好的小朋友,他會悄悄地從煙囪爬進屋內,禮物塞在掛在床頭的襪子里。所以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并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給勞苦功高的圣誕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禮給自己。

隔天一每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禮,想知道自己得到什么獎勵。

到了1822年,一位荷蘭傳教士把這位偉大慈善家的故事傳到美國之后,美國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銷手法,每年利用這個節日大張旗鼓地宣傳廣告,大賺一筆,在亞洲的日本及其它各國也群起效尤。因此裝扮圣誕老人來慶祝圣誕節的風俗習慣也就漸漸地流行到世界各國了。

圣誕樹的由來

1.據說大約在十六世紀,德國人最先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擺設,后來,德國傳教士馬丁路德把燭放在樹林中的樅樹枝上,然后點燃,使它看起來像是引導人們到伯利恒的星光,如同二千年前的東方三博士依照天上的星星找到耶穌一般。今日,人們已經改用小燈泡代替蠟燭。

2.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農人,在圣誕節那天遇到一位窮苦的小孩,他熱情地接待了孩子,這個小孩臨走時折下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變成一棵樹,上面掛滿了禮物,用來答謝農人的好意。

然而圣誕樹真正出現在圣誕節,首先見于德國,之后又傳入歐洲和美國,成為圣誕節不可或缺的裝飾物。他們通常用五光十色的彩燈、蠟、禮物或天使來裝圣誕樹,尤其住在美國西北部的人們,因為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他們會全家人一起去挑選一棵真正的樹做為圣誕樹。圣誕樹的種類繁多,有天然松柏圣誕樹、也有人造圣誕樹及白色圣誕樹。每棵圣誕樹上都掛滿琳瑯滿目的裝飾品,但每棵樹的頂端必定有一棵特大的星星,像征著那顆引導東方三博士找到耶穌的星星。而且在傳統習俗上,只有家庭的一家之主才可以把這顆希望之星掛上,旁人是不可以越俎代庖的。

平安夜的由來

圣誕節前夕也就是俗說的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圣誕樹旁唱圣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到底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么來的呢?

耶穌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根據圣經記載,耶穌來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