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語言范文
時間:2023-03-29 03:42: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視覺藝術語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從這組鋼管系列油畫作品的繪畫圖式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其中幾何抽象的表現方法,這是一種理性的”冷抽象”,它包含著理性、幾何與客觀。在作品中我們幾乎沒有看到曲線的存在,而大多是運用水平和垂直線組成的形狀,這正是”冷抽象”的表現語言。另外,作品是在二次元畫面中做成三次元空間的構成,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三維立體設計———立體構成,這也是現代設計主要的元素之一,而這組油畫作品的構成主要元素是線,大量運用了垂直線的立體構成造型;垂直線在作品中起著貫穿空間的作用,直線的運用使畫面呈現著穩定、莊重、靜止,呈現出有力而堅不可摧的感覺。而作品的主要表現對象———純化的鋼管,在構圖上呈現出一種向四周發射的狀態,視覺上給人一種既統一又變化的有機秩序,整齊劃一。缺少變化的幾何形會使人感到單調,而這組油畫作品打破了視覺上的單一,既富有變化又不雜亂無章;線條沉穩有力,在視覺效果上得到了滿足。作品從尺寸上來看并不算一幅”巨大”的作品,但如若身置于此作品之前卻會被純化的直線鋼管的氣勢所震撼,而這正是線條的語言魅力帶給我們的視覺藝術享受。
2.沉郁穩重的色彩
第八屆美展的優秀作品《大工業脊梁》是李毅松《工業脊梁》系列的早期作品,這張作品運用灰藍色的基調,呈現出靜止的狀態,灰色的色彩會產生寧靜、樸素、莊重的視覺心理,而色彩的沉穩也表現出一種理性的秩序感。色彩排列有序、色彩布局均衡都可以形成色彩秩序。而作品中暗色調、低純度的色彩可以讓人從心理產生一種份量感,從而與”沉穩有力”的視覺感受掛上了鉤。色彩的沉穩力度準確與否,這需要把色彩表現把握到十分精確,也需要細心體察色彩關系,這樣才可以感受到畫面的”沉穩”效果而非”沉悶”,這也說明創作者在創作時在對畫面色彩的表現研究上下了一定的功夫。畫面呈現的是恬靜的效果,是有統一的整體色彩傾向?!豆I脊梁》系列油畫作品它的色彩基本構成形式有以下幾個特點:和諧的色彩基調、有序的或類似的色彩序列、色彩純度不高,但明度效果卻處理得很好,有均衡的色彩布局。從形態上來看,整體形態趨向水平,垂直或有條理。如此,便呈現出了靜止、沉郁、穩重的狀態。
3.精準的透視關系
最能引起其視覺注意的,是畫面精準而又強烈的透視效果?!都t色脊梁之六》采用的是一點深度透視的構圖,消失點在視覺的中心,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引起人們的視覺在中心點無限延伸。在視線上,采用的是平視的角度,平視角度往往給人們以客觀、真實、自然的感覺。安排畫面時,畫面呈現在前的主體物———建設的鋼管表達的清楚明確,透視主次的位置關系非常清晰,一目了然。另外,背景采用了簡潔的藍色天空,簡單的背景往往能夠更清楚地表現主體。平視角度下的主體鋼管橫向交叉貫穿于畫面之中,很好地吸引了人們的視線;藍灰色的背景與橙黃色的畫面主體相映生輝,對比色的運用使畫面的視覺沖擊效果更強烈。精準的透視關系,使作品富有生命語言,這讓人不禁想去探索這生命中的奧秘。
篇2
——青少年校外教育視覺藝術教研組活動心得體會
10月10日至10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為期3天的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此次培訓通過講座、研討、采風、聽課、評課的形式,使此次活動更加有意義和更有實效。學海無涯,透過參加此次視覺教研組活動的學習,我又一次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遺憾。感到快樂,是因為學習讓我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感到遺憾,是因為學習時間很有限。通過這次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讓我學習到了很多。
一、10日下午2點,講座,題目:審美時代下美術教育的思考,主講:麗水市青少宮副主任周巧紅,她結合平時的教學和研究,在美術教育上做了很多的思考,我覺得兩點可以借鑒。一個是關于美術教學的策略思考,(一)孩子愛上你,才會愛上你的課。(二)家長參與學習。(三)引導觀察。美術教育是“想象力——創造力——觀察能力——審美認知——美學規律”的過程。所以對于美術教育者們更應該引導孩子們觀察,以及審美認知能力的培養。
二、11日上午,活動安排去古堰畫鄉、大港頭采風。下午的活動安排是在蓮都區大港頭學校,1點鐘我們先聽了校長關于《借勢鄉村少年宮,畫鄉學校人文發展》的講座。他介紹大港頭學校依托大港頭這個地方,學校把油畫作為自己的一個特色去抓,學校設有油畫成立廳,定期向家長、孩子開放。2點半安排我們聽了一節大港頭學校王偉靜老師的美術課,題目是《映日荷花》,聽了這節最大的感受覺得這位老師個人素質、教學把控能力、語言組織、課堂的呈現等都很好,值得我學習,反思自己課,要想上好一節課,我需要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平時個人不斷的積累。
三、11日晚上安排我們書法老師在麗水市青少年宮聽課。兩節45分鐘的課,授課的兩位老師都是杭州市青少年宮的,一位視覺教研組組長戴春霞老師,還有一位書法老師叫盛杰。這兩位老師的課都很精彩,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先說下戴老師,為人親和,語言幽默,富有童趣,孩子么很喜歡。這堂課學習提,我平時生字時就是直接出示幾個漢字,但是戴老師先提問在哪里有見過提畫的字?讓學生舉出帶有提畫的一些字,在同學舉出的字中進行教寫,在教寫“蟲”字時,提問字的“提”為什么不用“斜提”,我在教學生寫“蟲”字就很直接說用“平提”,學生們缺少動腦思考。書寫要領會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盛杰老師的課,教學生寫一個筆畫,從書法專業術語的角度編要領幫助學生理解筆畫。整個課堂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
四、12日上午是寧波青少年宮金巨劍老師的關于《寫生漫談》的一個講座。他向我們展示了很多寫生的作品,作品內容豐富,從教師教法和學生的學習兩個角度和我們聊了關于寫生的問題,也引起我很多思考,要想出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個人深入、細致和對美不斷推敲而創造出來。我也拍了一些作品,感興趣的人可以看下。
篇3
關鍵詞:現代裝飾畫藝術;視覺;語言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9-0197-01
裝飾畫作為現代繪畫種類的一種,其發展歷程經歷了幾十萬年,其中裝飾藝術的原始概念可以理解為原始人將獵物牙齒做成項鏈,促進準藝術的產生而產生的。藝術的產生和發展都運用了裝飾,讓人們產生一定的審美情緒和審美表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裝飾畫內容得到不斷和創新,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受人喜愛的公眾藝術。特別是進入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裝飾畫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特質和精神,對裝飾畫的視覺語言提出豐富和創新的要求,促進了裝飾畫的種類增多和范圍推廣。為了進一步提高對裝飾畫的認識和運用,需要對裝飾畫是視覺語言進行深入研究,將裝飾畫的裝飾作用與實用作用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一、對視覺語言的認識
視覺語言是由設計原則和視覺基本元素共同組成的一套符號系統,是組成藝術品的基礎,而設計原則是指藝術品創作中的互相對比、合理布局、和諧結構與統一平衡。視覺基本元素和設計原則是藝術家進行裝飾畫創作遵循的方法和原則,藝術家往往會根據自己作品的需求對視覺語言進行合理選擇和準確適用,實現裝飾畫創造的合理性,提高裝飾畫的裝飾作用,給人們傳遞特定的文化信息。
二、現代裝飾畫藝術視覺語言的特征
(一)獨特的材質運用
材料作為現代裝飾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材料在裝飾畫中的準確運用對提高裝飾畫的色彩、肌理和質感都有積極作用。材質作為現代裝飾畫視覺語言特征的重要體現應該得到藝術家的重視,在進行裝飾畫的創作時要根據裝飾效果的需求進行材質的選擇和使用,運用合適質地的材質達到提升表現效果的目的。另外,藝術家在進行裝飾畫的創作要加強與人文環境的聯系,最大程度的對居住環境進行美化,實現民眾審美情趣的提升。
(二)獨特的色彩美感
在裝飾畫藝術中普遍應用的一種色彩對比形式是補色對比,補色對比的運用可以提升裝飾畫的吸引力,在第一時間內將觀賞者的眼光吸引住,為觀賞者提供豐富的視覺盛宴。同時,裝飾畫作為造型藝術的一類,主要的表現語言是線條、色彩和二維空間。其中色彩作為裝飾藝術中極具魅力的繪畫語言,可以將繪畫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象展現的淋漓盡致,在進行色彩的運用時可以采用自然色彩的運用方法,將要表達的繪畫情感融入到裝飾畫的色彩設計之中,實現理性與感性的完美結合。目前裝飾畫中主要的色彩形式包括觀念色彩、意念色彩和理念色彩,在不同的裝飾畫的中往往采用不同的色彩形式。另外,在運用色彩時要注重與內容的和諧統一,實現色彩與題材的呼應,為裝飾藝術帶來更具美感是繪畫作品。
(三)獨特的構圖和創意
為了體現裝飾藝術與其他繪畫藝術的與眾不同,往往需要繪畫家具有新穎的繪畫創意,從色彩、造型、畫面和構圖上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創新,實現裝飾藝術整體水平的提升。在現代裝飾藝術中創意往往被作為考量繪畫作品格調和內涵的重要標準,為此在進行裝飾藝術的繪畫構思時,藝術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拒絕傳統繪畫理念的束縛,大膽的進行繪畫形式的嘗試,形成具有獨特風格和繪畫技巧的裝飾藝術。另外,目前裝飾藝術主要采用的構圖模式是飽滿型,這種構圖模式是對傳統構圖方法是延續,實現了裝飾藝術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的再創造,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三、對現代裝飾畫藝術視覺語言的創新
現代裝飾畫藝術的設計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許多新的視覺語言特征,對裝飾藝術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現代裝飾畫藝術的視覺語言進行創新:其一,創新繪畫的手段和形式?,F代裝飾藝術不在單純的局限在平面內,逐漸在空間中得到運用,可以在創新裝飾繪畫藝術手法時結合雕塑的裝飾手法,實現對裝飾畫藝術視覺語言的革新。另外,繪畫家可以運用自身的表現技法進行裝飾造型的創新讓繪畫效果更加完美;其二,對制作和材質進行創新。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繪畫理念的轉變,需要對裝飾藝術的視覺語言進行創新,引入新的繪畫材質和制作手法,實現裝飾藝術的進步。
四、結語
裝飾藝術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更新,已經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和喜愛,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現代裝飾藝術已經不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裝飾”,逐漸增加了獨特的功能性。因此,研究者要加強對現代裝飾藝術的研究,促進其視覺語言的進一步革新和完善。
篇4
關鍵詞:海報視覺語言 符號形式
一、“視覺語言”及其提出
海報作為視覺傳達的一種形式具有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視覺語言是一項系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是在看的基礎上,通過一種特殊的抽象形式把圖像轉變成符號來完成語言的特殊性。視覺語言通過圖形、符號來傳達信息,它是關于視覺藝術的語言符號,是視覺傳達的有效載體。
關于海報設計的“視覺語言”的探索,筆者強調三個關鍵:第一,視覺語言存在的前提,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及概念的表達形式。第二,在視覺傳達過程中,“視覺作為思維的形式來說,并不存在圖像取代視覺,而是思維取代視覺?!雹俚谌?,符號形式是視覺語言的形式,圖像在沒有被轉換為符號之前,它自身并沒有豐富的內涵。我們的藝術作品需要應用視覺把圖像的內涵描繪出來,使觀眾對圖像達到抽象的認識,并依靠抽象把圖像轉變成符號,從而創造更豐富的內涵。
二、視覺語言源于概念的表達形式
視覺語言是圖像提供的形式,在作品呈現的過程中,創作者基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利用形式與圖像的作用,使觀眾將看到的畫面中的圖像與想象的形式有機結合,激發觀眾產生創造性思維,從而產生聯想,并賦予作品新的生命與內涵。也就是說,視覺語言存在的前提,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及概念的表達形式。比如,海報大師岡特?蘭堡的“土豆文化”,土豆是蘭堡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符號,蘭堡通過對土豆的原形的概念抽象,利用事物的相似性,通過看與視覺的思維轉換,構建成具有新的象征意義的圖形符號,使得土豆達到非同尋常的視覺效果,并賦予作品深刻的內涵和生命力,這同時也證明了人的抽象思維活動是基于近似概念或近似形象的。
海報作為視覺傳達的一種形式,它跟所謂的“純藝術”在創作手法、表現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同一性,它們都通過視覺語言來傳達特定的思想和內涵。視覺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能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語言的障礙,融合文化的差異,達到無聲感染的藝術效果。
三、視覺作為思維的形式
這里,我們必須要搞清楚視覺解決問題的方式,“此方式不是圖像,而是激發觀眾自己產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抽象的表現形式。事實上,視覺作為思維的形式來說,并不存在圖像取代視覺,而是思維取代視覺?!雹谝曈X是思維的一種形式,視覺思維是一種典型的創造性思維。阿恩海姆最早提出了視覺思維的概念,我們從“視覺不是對元素的機械復制,而是對有意義的整體結構式樣的把握”③這一發現中可以看出,對這種整體式樣的把握需要思維的指導,視覺思維是視覺傳達的思維方式,視覺傳達需要借助視覺思維的方式進行作品的詮釋。日本海報設計大師福田繁雄以簡潔、單純和人性化的圖形符號來展現他的視覺世界,無論是在視錯覺原理上的精確把握,還是在異質同構上的出奇制勝。如福田非常著名的作品《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海報系列,在這一系列作品中,福田以貝多芬頭像作為基本原形,利用置換的手法,對人物的發部與音符、鳥、馬等不相同的圖形元素進行置換。通過視覺思維的轉換,我們既看到貝多芬的原形,又可以產生聯想,賦予作品更多的內涵,使作品充滿趣味性,更體現出設計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符號形式是視覺語言的形式
德國當代視覺設計大師霍爾戈?馬蒂斯教授曾經說過,一幅好的招貼,應該是靠圖形語言說話,而不是靠文字注解。圖形符號的創意是海報創作的重要形式,對圖形符號的運用是海報創作中的關鍵,海報以圖形符號傳達信息主題,用象征手法完成對作品的詮釋和理解。藝術創作者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智慧,挖掘潛意識領域,使所要表達的主題概念具有更高的特殊性和個性,使作品的視覺形式超越觀眾的經驗,使視覺成為超時空、超畫面的形式,從而更好地傳達觀念。
視覺語言真正的意義是,“只有依靠抽象才能創造出豐富的內涵,圖像本身不等于有著豐富的內涵,也是因為圖像本身不具有特殊性?!雹軣o論是電影、廣告、繪畫還是雕塑,它們必須經過真實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融合,通過抽象的形式,用視覺描繪把圖像變成語言符號,創造豐富的內涵。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由于科技的進步和工業文明的突飛猛進,使得人類的各種觀念和行為都發生了深刻的動蕩和裂變。在藝術設計領域,面對設計的諸多問題,我們需要用多種思維去把握。改革開放以來,人類生存的社會模式以及文化結構的巨變導致了人們的審美觀念以及視覺接受方式的變革,從而也導致了海報創作在視覺語言等方面的轉換。具體表現為:從創作主體來講,設計師和藝術家們呈現出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由穩定型向開放型、由單一型向多元型的轉變,文化判斷意識的主體由群體向個體轉變、由集體化向多元化轉變,設計風格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等。在設計實踐中,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國內外各種藝術活動交流頻繁,一些藝術家、設計師在向西方、日本等國家學習的同時,正積極地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精髓,構建新的海報設計的視覺語言。然而,在中國當代海報設計的“視覺盛宴”之余卻呈現出另外一番“視覺乏味”和“視覺枯竭”的現象,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當今海報設計對于視覺語言探索的滯后,由此,不得不使我們對視覺語言的探索與創新進行重新審視與認識。
(注:文章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200-121002)
注釋:
①②④錢家渝.視覺心理學――視覺形式的思維與傳播[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27、54.
③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6.第3版.
參考文獻:
[1]錢家渝.視覺心理學――視覺形式的思維與傳播[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
[2]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第3版.
[3]張堅.視覺形式的生命[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
[4]朱國勤.現代招貼藝術史[M].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篇5
裝潢藝術設計是集空間和搭配將普通的建筑物設計為富有美感的一種藝術形式,通過視覺語言來向人們傳遞美感。裝潢藝術與其他類型藝術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同,音樂通過樂譜的演奏表現,舞蹈以舞者的肢體動作展示,但是裝潢藝術是通過人們的視覺來感知綜合性加強的、復雜的藝術形式。裝潢藝術就是利用視覺語言讓人們通過視覺來獲取對美好事物的感受。設計者在裝潢設計中最大限度的運用了視覺語言,帶給人們藝術之美。
2視覺語言在裝潢設計中的運用
裝潢藝術設計是對原有的建筑空間進行二次加工美化的過程。裝潢藝術必須同時注重設計和實用,設計者需要讓視覺語言表達實用和設計美感相結合,讓現實中充滿藝術的氛圍,讓藝術融入到現實生活。設計者如何利用色彩、圖形、文字的結合給人們的視覺帶來饕餮盛宴才是關鍵。
2.1色彩在裝潢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在視覺中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設計元素,在裝潢設計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色彩比圖文、文字更能引起人的視覺反應,不同的顏色會引起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緒。通過色彩的不同,還能讓人感受到不同體量感、距離感,還會帶給人們華美或質樸的不同感受,甚至通過色彩的光刺激讓人感受到興奮或平靜。比如在醫院這種環境下,就不可能利用大紅大紫的顏色,這不利于安撫病人的平靜心態。因此色彩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根據實際需要設計不同的色彩,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不同的作用。結合現實,合理的運用色彩可以表達出作品的情感,增加原物品本身的價值。
2.2圖形在裝潢設計中的應用
圖形在裝潢設計中的作用就如同人的骨骼,通過圖像設計物體的框架,增加作品的靈動性,使得物品更加生動形象,所要表達的藝術內涵被淋淋盡致的表現出來。形狀的不同給人們的感受是不同的,棱角分明的圖形和圓潤平滑的圖形,自然而然分別帶給人們尖銳和柔軟的感受。線條不同的組合方式,能讓人們感受到平面和立體的不同視覺效果。在我國,裝飾圖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具特色的民族藝術特點,無論是在世界還是在我國的裝潢藝術史上都有著重大意義。中國的英文名字翻譯成漢語還有另一種意思就是“瓷器”,因為中國的瓷器在世界享有美譽。中國的瓷器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備受喜愛,除了經典的制作工藝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瓷器上精美的裝飾圖案。瓷器中的裝飾圖案融入了大量的中國元素,比如中國的水墨風景畫、仕女圖、祥禽瑞獸圖等都展現在瓷器中,增加了特有的中國特色。比如中國特有的文房四寶,將筆墨紙硯的圖形巧妙的加入到設計中,就可以向人們傳遞傳統的文化氣息。又如中國傳統建筑以及雕刻設計過程中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圖像語言。這些精美的設計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美得感受,也給子孫后代傳遞了特有的精神內涵。特別是中國古代的園林設計,讓人與山水融為一體,猶如生活在一道美麗的風景畫中。而且園林中構造獨特的建筑,既實用又美觀,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所以至今,這些優美的建筑都是國內外藝術設計者重點考究的對象。
2.3文字在裝潢設計中的應用
文字在裝飾設計中的應用也較為普遍。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直觀的語言表述方式。而在裝潢設計中文字的表現形式不單是簡單的文字表述、文案設計,還包括對文字字體的設計。字體的設計又可以進行細致的分類,分為應用廣泛的裝飾體和應用局限性較大的書法體兩種最基本的字體。書法體與裝飾體相比最大的缺點就是識別性較差,不容易被廣泛的流通。但是書法體有著裝飾體所不具備的特點:書法體更具個性、靈活、簡潔大方,在人名的設計中書法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裝飾體最大的優點是對文字進行了深一步加工,將原有的文字賦予藝術特色和感染力,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文字語言的運用在廣告中的運用最為廣泛,文字的應用更加平白的表述了設計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所以文字在裝潢設計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3結語
篇6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與運用,逐漸影響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多媒體通過視覺傳達設計的方式,改善了傳統線性結構與單一形態的藝術傳播形式,改變了人們被動接收與欣賞傳統藝術的方式。人們通過多媒體界面上的文字、圖片、聲音等,可以接收到所要表達的信息內容以及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使人們在獲得內容信息的時候,感受到特殊的藝術審美。新的科學技術與設計理念的出現,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與交流。
1 多媒體藝術的基本特征
多媒體藝術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多媒體藝術的綜合表現性,多媒體視覺藝術的構成元素包括文字、圖片、符號等;多媒體聽覺藝術的構成包括語音、音樂等;多媒體的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則是由視頻、動畫等構成的。多媒體藝術的綜合性將視覺藝術、聽覺藝術、時間藝術等結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藝術沖擊力,使藝術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張力。二是多媒體的韻律美感,這體現了多媒體運動節奏的控制,通過調節與控制運動的速度與節拍,獲得節奏與韻律,從而產生美感。三是多媒體界面的視覺傳達,多媒體界面使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用戶則通過界面看到呈現出來的信息。
2 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不足之處。積極的方面主要體現在:一是視覺導向。人們往往在獲取信息時,動態的信息資源往往比靜態的信息資源更具有吸引力,這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將視覺元素與聽覺元素同時調動起來,通過主次分明的強調方式,將信息資源體現出來。在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中,動態的往往比靜態的系統更具有說服力,并且能夠有效地運用。二是促進感知和記憶。一般情況下,具有一定特性或者與眾不同的圖形元素,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促進感知與記憶。例如在平面設計中,將圖形元素重怎么排列,然后對其中的一個作特性處理,如變大、縮小或者更換顏色等,可以增加圖形元素的感知與記憶。三是強化視覺沖擊力。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可以按照信息傳播的需求作各種動態處理,如三維運動,可以使信息更生動、具有活力,從而體現出視覺沖擊力的強化目的。四是有利于受眾對信息的“過濾”。運用多媒體藝術的視覺傳達設計將信息的重點進行突出體現,以此來吸引觀者的注意力。信息的內容隨著圖形與文字的運動方式而呈現,達到信息的“過濾”。
多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帶來的不足表現:一是被動點選中的不足,多媒體是大眾自由選擇瀏覽的過程,所以說多媒體是一種被動點選過程沒有傳統媒體的強迫性特征;二是版面局限的不足,多媒體作為網絡媒體的具體頁面,與書的頁面一樣,受到計算機顯示器的限制,設計的空間小,無法與海報或是戶外廣告相比,這是視覺沖擊力上先天不足。
3 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下的視覺傳達設計
多媒體作為現代視覺傳達的傳達媒介,與傳統的傳播媒介大不相同,多媒體藝術視覺傳達設計主要強調設計的重點,要求設計有所變化。主要體現在交互性設計與信息設計的表現形式。
3.1 交互式設計環境下的藝術表現形式
交互式設計可以使用戶更容易獲得與使用信息,方便了用戶對信息的控制。交互式可以延長信息的存儲時間,增強對信息的理解與注意。交互式具有多種意義,交互式最低層次就是對數據的交換,在沒有任何要求時,也就是簡單地將數據進行轉換,當交互式以信息為主時,需要知識的輔助,要求在數據轉換時對數據進行解釋。不同媒體對內容的表現程度與理解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對不同種類的圖像、聲音、音樂、視頻等進行內容處理時,可以達到不同層次的表現與理解,這也是最高層次的交互。網絡多媒體與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不同,可以為用戶提供可操作選項,允許用戶進行創造。而交互式設計最大特點就是對具有可控性的結果,用戶可以進行信息反饋,主要體現在游戲設計當中。交互式設計不僅可以給用戶提供信息,還可以提供一種交流經驗。
3.2 信息設計重組環境下的藝術表現形式
信息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將原始資料轉化為信息。數據作為信息的記錄符號,而信息是對數據的解釋。原始數據,例如發明成果、調查數據等,首先需要經過加工、組織,然后通過轉換成信息才可以用于學習與交流。由此可見,信息的轉換是良好交流的基礎,而非原始數據。原始數據轉換為信息,通過學習與交流轉化為知識,最后進化為智慧。信息可以通過數據表達,知識則用信息體現,這就是知識、信息、數據的三者內在的聯系。視覺傳達成功與否依賴于良好的信息組織結構。所以,在基于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下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傳達成功不僅關系著每一個頁面內的信息內容,而是關系著各個頁面之間信息的相互關系。在多媒體視覺傳達設計的復雜、藝術的表現形式,充分體現了信息的設計與轉化過程。
3.3 多媒體多元信息工具下的藝術表現形式
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是一個具有多元化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在計算機技術領域中藝術發展成一種技能、知識與經驗的結合,伴隨著科學技術、藝術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而變化。從藝術設計表現形式來看,多媒體設計與其他設計相同,都需要面對許多的問題,例如現代與傳統、機械與手動、整體與局部等,設計的過程也就是處理、解決問題的過程,最終通過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為藝術開創了新的領域,增添了技術水平,改變了藝術的創作途徑與交流過程。
4 總結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不斷影響著視覺傳達設計的表現形式。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打破了傳統單向性的視覺傳達方式,增添了多媒體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質,其目的就是影響消費者,讓消費者也參與到信息的設計當中,改善信息的交流方式,使信息更加豐富化、與有效性。多媒體藝術的表現結合了科學與藝術、技術與藝術,是未來藝術設計發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 詹偉鋒.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研究[J].藝術研究,2012,06(15):27-31.
[2] 孫偉.網絡時代的視覺傳達設計[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學術經緯,2009,06(30):41-46.
[3] 袁恩培,嚴富華,魏瓊.論多媒體技術與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創新性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9(4):69-73.
篇7
關鍵詞:裝潢藝術;設計;視覺語言;應用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裝潢藝術設計是一種非常有特色的藝術形式,富有美感。以普通的建筑物設計形式,向人們傳遞美感,其最為主要的方法就是使用視覺語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裝潢藝術實質上明顯區別于其他類型的藝術,其表達方式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實際工作中,裝潢藝術是一種藝術效果非常顯著的藝術形式。
二、在裝潢設計中視覺語言的有效運用
裝潢藝術設計作為一個二次加工的過程,其主要加工的是原有的建筑空間。裝潢藝術需要兼顧藝術性與實用性,對兩者都需要給予足夠的關注以及重視,同時還需要促使視覺語言表達實現進一步實用化,同時促使設計美感跟實用性實現有效的結合,綜合分析上述兩者所發揮的作用,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實現到處都存在藝術氛圍,這樣一來還可以促使藝術積極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設計工作人員需要有效地使用色彩、使用圖形以及使用文字使人們受到視覺沖擊。
1.在裝潢設計中色彩的有效使用
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設計元素,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視覺元素,在裝潢設計中色彩的有效使用發揮出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設計元素中,色彩相比圖形以及文字來說,其引起視覺反應的效果更為顯著,顏色的不同會造成人們產生相對應的心理感受,同時還可以產生一定的情緒。因為色彩跟色彩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同時,色彩跟色彩之間的差異還可以促使人感受到不一樣的體量感以及相對應的距離感,還會導致人們產生華美或者是質樸的感受,甚至還會感受到刺激,進而產生興奮或是平靜的心理狀態。例如,醫院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環境,如果使用大紅大紫的顏色,那么產生的效果是不好的,所以最好是不使用,以避免安撫病人的工作受到直接的影響。所以,在裝潢設計中色彩的有效使用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意義,我們需要嚴格按照實際情況的需要完成不同色彩的有效設計,促使每一種色彩的作用均可以順利發揮出來,進而直接影響人們心理。色彩需要跟現實生活實現最大程度的結合,實現合理運用,才可以實現作品情感的有效表達,促使原物品本身存在的價值實現進一步提升。
2.在裝潢設計中圖形的有效使用
在裝潢設計的過程中,圖形所發揮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就好像人的骨骼,在實際裝飾設計的過程中,其所發揮的作用是框架作用。在使用圖像設計物體框架的基礎上促使作品所存在的靈動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還促使作品實現進一步的生動化以及形象化,在上述的基礎上可以淋漓盡致地表達藝術內涵。形狀明顯的差異會導致人們產生不一致的感受,如使用棱角分明的圖形或者是使用圓潤平滑的圖形,如果是棱角分明的圖形那么帶給人們的感受就是尖銳的感受,如果是圓潤平滑的圖形那么帶給人們的感受就是柔軟的感受。如果是使用不同的線條所完成的組合形式,就可以促使人們感受到平面以及立體等不一致的視覺效果。
我國的裝飾圖案發展至今已存在非常悠久的歷史,同r還極具民族藝術特點。裝潢藝術史上圖形的有效使用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意義。China為中國的意思,同時還可以翻譯成“瓷器”,主要原因是中國的瓷器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中國瓷器憑借著精良的制作工藝在世界各地受到大家的喜愛以及歡迎,當然精良的制作工藝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瓷器上精美的裝飾圖案則為其受歡迎的另外一個因素。瓷器裝飾圖案中大多數均融入中國傳統的元素,如傳統的仕女圖以及祥禽瑞獸圖等,可以促使中國特色得到進一步體現。例如,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中國將特有的文房四寶巧妙融入設計,促使其圖形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此基礎上可以促使人們實現傳統文化信息的有效傳播。例如,中國傳統的圖像語言在中國傳統建筑以及中國傳統雕刻設計過程中的有效使用。上述提到的這部分精美設計,可以促使人們逐漸感受到美,體會到美,在此基礎上可以促使子孫后代有效傳遞精神內容。尤其是開展中國古代園林設計工作,它促使人跟山水之間逐漸融合,進而促使人與山水逐漸轉向一體化,這樣一來,可以滿足人生活在美麗的風景畫中的愿望。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構造獨特的建筑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意義,可以促使其實用性以及美觀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還可以促使其藝術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優美的建筑均可以作為國內外藝術設計工作人員重點觀察的內容以及主要的學習對象。
3.在裝潢設計中文字的有效使用
在裝潢設計中文字的有效使用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意義,其應用十分廣泛。在裝潢設計的過程中,使用文字這一種直觀的、有效的語言表述方式可以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在裝潢設計的過程中涉及的文字表現形式實質上還包括文字字體的設計,而不只是簡單的文案設計或是簡單的文字表述。我們可以按照實際情況的需要,將字體劃分為以下兩種最基本的字體:第一種是廣泛的裝飾體,第二種是應用局限性較大的書法體。裝飾體跟書法體兩者存在明顯的缺點,其缺點為:想要有效完成識別存在非常大的難度,同時要實現廣泛流通會存在明顯的障礙。但是比較裝飾體跟書法體我們可以發現,兩者在存在缺點的同時還存在明顯的優勢:裝飾體明顯的優勢是指可以進一步有效加工以及構建文字,促使文字可以得到充足的藝術特色以及藝術感染力,吸引人們的眼球。書法體明顯的優勢是“具有非常顯著的個性,使用起來非常的靈活,形式則簡潔且大方”。一般情況下,人名設計的過程中,書法優勢可以充分發揮。在廣告中文字語言的作用是最為顯著的,同時也是效果最好的一個元素,設計工作人員想要表達的思想可以通過文字平白地表述出來。因此,在裝潢設計的過程中,文字所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
三、結束語
裝潢藝術設計過程中,有機地結合現實跟藝術兩者,促使其作用最大程度發揮出來,在此基礎上促使人們可以逐漸感受到藝術的美感,并直接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所以,在裝潢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人們對其進行重點關注,促使藝術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同時還可以促使生活品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黃 磊.裝潢藝術設計中的視覺語言及其應用[J].大舞臺,2014(2):54-55.
[2]王 巖.芻議裝潢藝術設計中的視覺語言及其運用[J].群文天地,2012(17).
[3]伊宏偉,劉連元,鄭恩峰.淺談裝潢藝術設計的視覺語言及應用[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4(2):67-68.
[4]杜倩文,楊 琦.淺談裝潢藝術設計的視覺語言及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1).
[5]王 偉.淺談家居裝潢與色彩的關系[J].美術大觀,2007(5):90-91.
篇8
>> 搜索引擎——圖書館的新工具 一種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高效搜索引擎 數字圖書館個性化搜索引擎的用戶建模 搜索引擎技術與高校圖書館建設 公共圖書館網站搜索引擎調查及優化研究 關于搜索引擎打造網上圖書館的思考 搜索引擎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 淺析圖書館如何搭建小型搜索引擎 移動搜索引擎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Lucene的圖書垂直搜索引擎探析 搜索引擎的動力引擎 基于文本的圖片搜索引擎的研究 基于Nutch的搜索引擎的研究 基于Nutch的搜索引擎的研究 基于語義的垂直搜索引擎的研究 購物搜索引擎的比較研究 商業主題搜索引擎的研究 元搜索引擎優化的研究 內網搜索引擎算法的分析與研究 基于.NET搜索引擎的研究與應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15年度項目指南[EB/OL].[2016-09-09]..
[6] Girod B,Chandrasekhar V,Grzeszczuk R,et al.Mobile visual search: architectures,technologies,and the emerging MPEG Standard[J].IEEE Multimedia,2011(7):86-94.
[7] L. Y. Duan,J.Chen,R.R.Ji,et al.Learning Compact Visual Descriptors for Low Bit Rate Mobile Landmark Search[J].AI Magazine,2011,34(2):2456-2463.
[8] 劉喜球,張興旺.移動視覺搜索:“互聯網+”時代數字圖書館信息檢索新模式[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39(5):58-63.
[9] 張亭亭,趙宇翔,朱慶華.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眾包模式初探[J].情報資料工作,2016(4): 11-18.
[10] 朱慶華.大數據環境下數字資源移動視覺搜索機制[J].情報資料工作,2016(4):5.
[11] 劉木林,朱慶華,趙宇翔.基于關聯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框架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6(4):6-10.
[12] 段凌宇,黃鐵軍,高文.移動視覺搜索技術研究與標準化進展[J].信息通信技術,2012(6):51-58.
[13] 段凌宇,黃鐵軍,Alex C.K,等.移動視覺搜索技術瓶頸與挑戰[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2,8(12): 8-15.
[14] Norvig P.,Relman D. A.,Goldstein D.B.,et al.2020 Visions[J].Nature,2010,263(7):26-32.
[15] 于來行,馮林,張晶,等.自適應融合目標和背景的圖像特征提取方法[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6(8):1250-1259.
[16] 章夏芬,張龍海,韓德志,等.自適應書法字圖像匹配和檢索[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6(4):766-776.
[17] 陳繼文,楊紅娟,董明曉,等.基于本體語義塊相似匹配的設計知識更新[J].機械工程學報,2014(7):161-167.
[18] 劉嶠,李楊,段宏,等.知識圖譜構建技術綜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6,53(3):582-600.
[19] 高繼平,丁遙潘云濤,等.國內外知識網絡研究現狀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38(9):120-125.
篇9
關鍵詞:視知覺角度 分析 現代公共空間藝術 材料語言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5-
一、引言
具有開放、公開特質的、由公眾自由參與和認同的公共性空間稱為公共空間,而現代公共空間藝術所指的正是這種公共開放空間中的藝術創作與相應的環境設計,現代公共空間藝術是以人為價值核心,以城市公共空間、公共環境、公共設施為對象,運用綜合的媒介形式為載體的藝術行為。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中,尤其以公共雕塑已經成為了新的趨勢,它能夠美化城市環境、凝練地域文化、“補白”公共區域,常年不間斷地與市民交流,不斷地合成城市精神,無聲地傳播城市文化和特色地標。城市雕塑還通過刊載自己的圖片、報紙、網絡等媒介,形象地傳播城市的現在和歷史信息,不斷地重復宣揚城市的理念。從視知覺角度分析現代公共空間藝術的材料語言,在目前的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中,是一個研究的新趨勢。
二、視知覺的涵義
視知覺是更進一步的從眼球接收器官到視覺刺激后,一路傳導到大腦接收和辨識的過程,包含視覺刺激擷取、組織視覺信息,最后做出適當的反應。因此,視知覺包含了視覺接收的基本要素,也包含了視覺認知兩大部分。簡單來說,看見了、察覺到了光和物體的存在,是與視覺接收好不好有關;但了解看到的東西是什么、有沒有意
義、大腦怎么做解釋,是屬于較高層的視覺認知的部分。
三、現代公共空間藝術的內涵
從廣義上講,現代公共空間藝術是以兼容性為基本內核.在現代人文精神支持下的藝術語言的集合體?,F代公共空間藝術概念包含兩個范疇。一是社會層面,公共藝術所存在的社會背景受到來自于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諸多要素的影響,社會的背景特征影響現代公共空間藝術概念的形成。伴隨著時間的發展,其概念包含了來自不同地域和歷史時期的宗教、政治、計會、審美、藝術、環城生態多方向的內容。另一方面,從具體的物化形態的角度來看,現代公共空間藝術涵蓋了一切置于開放空間中的帶有公共特性的、以社會字體力服務對象的藝術形式與藝術活動,傳統認知的壁畫、雕塑、建筑、工藝品、水景、城市景觀、建筑裝飾物以及外放性的藝術活動、造型藝術、攝影藝術,乃至影視制作,都屬于公共藝術的具體物化形態。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以被視作是一個社會文化的概念,它主要是指 20世紀50外代以來出現的一系列藝術社會化現象?,F代公共空間藝術很重要的一個節點是公共性,它可以把各方面的參與者都結合在一起?,F代公共空間藝術的“公共”特質,是相對傳統藝術的文化觀點而言的。即使一件被雕塑家用于公共場所的雕塑作品,如果它在創作完成之前只是被放置在私人的空間當中,那么它也只是一件私人藝術品,而不能成為公共藝術。公共空間是一種人文關懷。公共空間的內在本質是人,例如它必須以人的體量為基礎,以促進人的交流為目的。現在有些城市的街道和廣場尺度巨大,空空蕩蕩,人站在那里感到自卑,渺小,那就是否定人性的。公共空間還有政制意味。天安門廣場也好,廈門的會堂也好,中軸線,對稱,高度的秩序感,體現了權威。還有另一種公共空間,例如碼頭,公園,停車站,自由雜亂,生機勃勃。顯現,這些公共空間都有其內在的、精神上與視覺上的性格指向?,F代公共空間藝術就是要在這種公共的區域中形成體現這種性格指向的視覺焦點,或是具有認同感和歸屬感的約定因素的精神性產品。雖然公共藝術品是經由藝術家之手完成,但它首先必須得到這一公共區域的精神認同。人對地域的認知、社會文化的表達、實質空間中的造型結構、材質與環境的互動、人文活動及心理情感因素,均應視為現代公共空間藝術創作的內在動力和涵義?,F代公共空間藝術作為一種公眾場合中文化藝術的傳播媒介,體現看公共領域的精神屬性,從而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從視知覺角度分析現代公共空間藝術的材料語言
“運用適當的技巧去處理適當的材料,才能真正解決人類的需要,并獲得純真和美的效果”。這是丹麥現代設計運動先驅者克林的重要設計原則。當前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也就是強調材料的質感和光影效果的運用新材料的發展賦予現代公共空間藝術豐富的物質基礎,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質地特征,就可獲得千變萬化、不同風格的藝術效果。
在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中,材料不僅影響藝術造型的強度,加工工藝和方法,同時還影響和制約著公共藝術設計構思,決定公共藝術的形態、色彩肌理。此外,材料的視覺功能和觸覺功能還決定了觀賞者的心理效應。材料處理得當,才能順利地把公共藝術品所表達的意境呈現出來,因此,掌握材料在公共藝術設計中的表現方法是營造優質公共藝術的重要環節。材料按照物理化學屬性來分,可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和不同類型材料所組成的復合材料。從用途來分,又分為電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更常見的兩種分類方法則是結構材料與功能材料;傳統材料與新型材料。
在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中,通常要使用到的材料包括木材、石料、金屬材料等。木材是比較容易加工的材料,在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中使用比較廣泛,不同的木料有著不同的特點,例如紅木,材質堅硬,不易加工,不易干燥,握釘力強,膠結、油漆性能好。水曲柳:材質略硬,花紋美麗,耐腐、耐水性能好,易加工,韌性大,膠結油漆,著色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裝飾性能。椴木:材質較軟,有油脂,耐磨、耐腐蝕,不易開裂,木紋細,易加工,韌性強。適用范圍比較廣,可用來制作木線、細木工板、木制工藝品等裝飾材料。在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中運用木料能夠給人以親切、舒適、自然的心理感受。石材具有耐腐蝕,美觀大方、品味十足,能夠給人沉重冰冷感,能夠讓人產生隔膜感,同時石材的選質選擇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效果,石材在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中使用的也比較廣泛。金屬材料屬于人工材料,現代,種類繁多的金屬材料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金屬材料呈現的金屬色彩,能夠給人陽光、積極向上的材料語言,目前已經成為現代公共空間藝術的新寵兒。
材料在在現代公共空間藝術中運用,要符合審美的要求。材料的選擇搭配必須滿足裝飾美化的要求,符合人們的審美情趣。要達到這一目的,應該恰當地選擇匹配、材料的質感、線型和色彩。在質感選擇上要注意:以公共雕塑來說,雕塑是以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巖、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西方雕塑中的石質材料多選用石灰巖、花崗巖等硬度極高的石材,而在中國見到最多的是玉石雕刻,從這樣兩種不同材料上所具備的語言性上來分析,不難發現兩種不同文化的語言上的差異性。玉石本身是一種有生命的材料,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就是說明的這樣一種觀念,在中國多用該種材料則充分的反映了中國哲學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觀念。玉石是一種礦物質,在人的開采和加工之后成為了精美的藝術品,長期與某一人相配,則會漸漸融入該人的氣質、品位,與該人合為一體,成為他的身體的一部分。
在中國比較常見的藝術品中還有一種為陶器,陶器也是在制作者長期的制作中形成的,在中國有一種說法“陶冶情操”就是說的這樣一種道理。值得一提的是,在陶器中多反映的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些素材,但是中國古代冶煉的青銅器則多反映一些神獸之類的題材,如夔龍紋,饕餮紋等。這一現象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古代藝術家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意識到不同材料在語言上的差異,如:青銅表現神獸這種人類似乎無法顛覆的力量,充分利用了青銅材料的語言性。同樣,在表現生活的主題中,陶這種使人感到親切、溫暖的材料則充分發揮了陶的語言特質。
經過總結,對于材料語言的運用可以概括為:高材精用,中材廣用,低材高用。高材即高檔材料,不宜過多使用,用多了反而顯不出高級的特點來,而且造價也高,不符合國家基本建設的有關精神。中材即中檔材料,價格不是很貴,也具有現代材料的質感,可大面積使用,以體現時代感。低材是被人忽視的一些看起來比較落后的材料,如傳統的園亭飾面材料玻璃瓦、竹藤及古老的紅土磚塊、鐵、木、石等,但是低材料運用得當也可達到高雅的境界。
五、結語
材料是現代公共空間藝術實現的物質基礎,同時也能激發設計思路。從視知覺角度分析現代公共空間藝術的材料語言,這是一個研究的新趨勢,很有必要對其進行探討,這是一個很漫長而艱巨的任務,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軍利.公共藝術的材料語言表達.美與時代.2009(2).
[2]陳希文.公共藝術應體現自然的、和諧的環境整體性.美術大觀.2009(2).
[3]石.設計符號學在公共藝術中的運用研究.藝術與設計.2009(1).
篇10
摘 要:運動中存在認知決策與直覺決策,時間是一個關鍵的變量,如果運動場上時間充裕,運動員獲得的線索充分,那么被試就可能去執行認知決策,因為邏輯思維結果的正確率總是較高的。但是如果時間不充裕、線索不充分,那么運動員所作出的迅速和準確的反應,就是直覺的決策。本文筆者通過對吉林師范大學的男子籃球運動員的認知決策進行了分數測試與差異性檢驗,以其為同行們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籃球運動員;認知決策;決策分數測試;差異性檢驗
運動決策就是運動者在運動情境中感知信息、加工信息和采取行動的全過程,它不同于一般決策任務的主要特點是決策可利用的信息少,時間的壓力大和結果的不確定性。運動中存在認知決策與直覺決策,時間是一個關鍵的變量,如果運動場上時間充裕,運動員獲得的線索充分,那么被試就可能去執行認知決策,因為邏輯思維結果的正確率總是較高的。但是如果時間不充裕、線索不充分,那么運動員所作出的迅速和準確的反應,就是直覺的決策。認知決策類似于一般情境下的決策活動,它以邏輯思維為主導,通過概率論或決策策略來進行決策活動。在籃球比賽過程中,參與競賽的運動員為了各自的目標和利益進行激烈的競爭對抗,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高超的技術和多變的戰術,而且要求在錯綜復雜的激烈對抗中把握戰機、當機立斷、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測,選擇合理處理球的能力,這種能力實質上就是運動員的決策能力。運動員在觀察感知比賽情景的基礎上,善于在瞬間完成對情況的分析、綜合等思維過程,通過思維對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進而做出行動的決策。這一過程是在瞬間實現的。因此,對運動決策的研究是體育運動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對大學生男子籃球運動員認知決策進行了分數測試與差異性檢驗。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根據本研究的要求,研究者制定了高水平組、中間水平組和低水平組的選擇標準。高水平組被試擬選擇吉林省青年男子籃球隊隊員13人、低水平組被試擬選擇進行過一學期籃球普修課學習的男大學生13人,中間水平組被試選擇吉林師范大學男子籃球隊隊員13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分析整理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現狀。
1.2.2實驗法
基于本研究目的,使用自行設計開發的5籃球運動員運動決策測試系統6軟件,對籃球運動中的認知決策進行了實驗研究
1.2.3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科學統計處理。
2.結果與分析
表1 不同運動水平組在認知決策任務上的決策分數和正確率
運動水平組人數平均數(M)標準差(SD)正確率
高水平組131862161776%
中間水平組131377192576%
低水平組131038161433%
隨機概率8333%
總計391426381594%
表1是不同運動水平組被試在認知決策任務上的決策分數,同時給出了轉換后的正確率、隨機概率和隨機概率分數作為參考,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在認知決策任務上,高水平組、中間水平組和低水平組的決策分數分別為1862,1377和1038,分數隨著運動水平的下降而依次降低。
表2 是通過方差分析考察了運動水平對決策分數的影響。
表2 決策分數的方差分析
變異源方差自由度均方F值相伴概率
運動水平9097692454885123699000**
(注:*P
如表2所示,不同運動水平組別的決策分數差異達到了極其顯著性水平(P01),由于組別變量有3個水平,因此又做了進一步的多重比較,見表3。
表3 不同運動水平組的決策分數比較
均差標準誤差相伴概率
(I)運動水平(J)運動水平
LSD
1
2523532*000*
38.27532000**
23304532000**
從表3可以看出,三個運動水平組之間決策分數的差異均達到了極其顯著性水平(P.01),這說明,不同運動水平組被試的決策準確性表現出差異,高水平組被試的決策準確性要高于中間水平組和低水平組被試,而中間水平組被試的決策準確性又要高于低水平組被試。換句話說,隨著運動水平的提高,決策的準確性逐漸提高。(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注解:
① 王斌著.運動直覺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
參考文獻
[1] 陶郁.簡論籃球運動員的直覺決策[J].淄博師專學報,1997(4):84-89.
[2]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270.
[3] 馬毅,馬中林.運動決策研究進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5):4-6.
[4] 張衛東,刁靜,Constance J.Schick.正、負性情緒的跨文化心理測量:PANAS維度結構檢驗[J].心理科學.2004(01)
[5] 馬中林,單丹.男子籃球運動員在運動情境中決策能力的實驗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0)
[6] 馬中林,單丹.女子籃球運動員運動情景中決策能力的實驗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4)
[7] 王斌.男子手球運動員模擬運動情境中認知決策與直覺決策的差異[J].體育科學.2004(06)
[8] 馬中林.吉林師范大學男子籃球運動員認知決策能力的實驗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