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范文
時間:2023-03-19 14:25: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土保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英文名稱: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咸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5-3409
國內刊號:61-1272/P
郵發代號:52-211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篇2
英文名稱: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保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咸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288X
國內刊號:61-1094/X
郵發代號:52-16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1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水土保持通報》創刊于 1981年,雙月刊, 中文版,屬環境科學學科,連續4屆被定為我國中文核心期刊。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院,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聯合主辦。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及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ICST)》,《中國期刊精品薈萃》等收編。根據《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引證報告,2000―2004年《水土保持通報》連續4年影響因子居中國科技期刊前300名之列;連續5年總被引頻次排名居中國科技期刊前300名之列,其中有2年位居前200名之列。
辦刊宗旨
緊密跟蹤水土保持學科的發展動向,及時報道本學科前沿領域科學理論、技術創新及其實踐應用研究最新成果,積極引導和推動水土保持學科和水土保持實踐的發展與繁榮。 報道內容: 土壤侵蝕、旱澇、滑坡、泥石流、風蝕等水土流失災害的現狀與發展動向;水土流失規律研究、監測預報技術研發成就與監測預報結果;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與效益分析;水土流失地區生態環境建設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計算機、遙感工程、生物工程等邊緣學科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實踐中的應用;國外水土流失現狀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動態等。
篇3
關鍵詞:過量擇伐;水土流失;營造水土保持林
中圖分類號:S7-9 文獻標識碼:A
多年來的森林采伐作業方式采用的是擇伐作業,但擇伐小班內的集材道仍采取的是皆伐,在雨季時,勢必引來了水土流失的后果,致使集材道地面及土壤極薄的地塊造成水土流失,經過多年的造林經驗積累,水土保持林對水土流失的抑制和減弱有著較好的作用。
由于J50拖拉機的集材作業,使得拖拉機道面土壤層、植被層遭到嚴重破壞,加之雨季時,影響水土流失發生發展的因素是:
1 地形因素是影響水土流失發生發展的基礎。
集材道坡面的坡度、坡長、坡形、坡向、分水嶺與溝谷底部的高差及溝壑密度等都對水土流失有很大影響。
1.1 坡度是決定水土流失輕重的最基本因素之一
一般在坡度小于3。時不會出現明顯水土流失。坡度愈陡,徑流的沖力愈大,水土流失愈嚴重。坡度增加一倍,土壤總流失量將增加1.8倍,然而,的集材道坡度一般都在3。~23。之間,甚至達到25。的坡度地段也常見。
1.2 坡長
當坡度相同,降雨形成地表徑流時,土壤流失量隨坡長增加而增加,坡長增加一倍,土壤流失量將增加1.5~2倍。
1.3 坡形
坡面的形狀可分凸形、凹形、階梯形和直線形4種斜坡。凸形斜坡的坡度和坡長都隨距分水線距離的加大而增加,其集水區的面積也增加了,因此引起徑流量和流速的迅速增加,水土流失愈接近斜坡下部愈重;凹形斜坡則相反,其上半部坡度較陡而斜坡下部坡度平緩,因而上半部水土流失重而下半部水土流失輕微,甚至有沉積現象發生;階梯形斜坡由于臺階地形可使地表徑流和水土流失放緩或終止,因而發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小,但在地形轉折部位,由于徑流加速,則可能產生水土流失;直線形斜坡是由分水線斜坡底部其坡度基本不變,因而水土流失將隨坡長的增加而增加。
1.4 坡向
陽坡由于太陽的直接照射,土溫高而干旱,不利于雜草灌木的生長,因而水土流失重于陰坡。再者就是小地形因子對水土流失也有密切關系。如斜坡上封閉的小洼地,帶狀凸起等。有攔蓄地表徑流的作用。分水嶺與溝谷底部的高差愈大則水土流失重,反之則輕。
影響水土流失發生發展的因素之二是氣候因素。在氣候因素中,直接影響水土流失的是降雨,特別是降雨強度。在短時間內大量降雨會急劇地產生大量地表徑流,或是雨季過長,從而加劇了水土流失的發展。具有大能量的雨水直接沖擊地表,擊碎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含有大量泥沙的混濁水流,進而對地表的土壤、植被造成直接破壞。
鑒于以上水土流失的因素,對集材道面產生的不利影響,只有營造水土保持林才是對其危害的有效抑制及減弱。因此就要適時適地營造水土保持林,并加強水土保持林的營造技術,以使水土保持林達到長遠的、全面的、綜合性的保護功效。
2 水土保持林的林種劃分和樹種選擇
2.1 林種劃分
要根據不同的地形、坡度、土壤及水分條件而進行林種劃分,根據水土流失地區地貌和防護作用的特點與營造目的的不同,水土保持林又可分為許多具體林種。如分水嶺防護林;水源涵養林;護坡林;梯形地坎林;固溝林;塬面塬邊防護林;護基護邦林等。
2.2 樹種選擇
營造水土保持林必須根據水蝕地區遭受水土流失和沖刷后形成的自然特點,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生長迅速、壽命長、根系發達、能促進排水、吸水和固結土壤的樹種;選擇枝葉茂密,能形成松軟的死地被物,繁殖容易,種苗來源充足的樹種;還要選擇耐干旱瘠薄,或耐水濕,根蘗性和適應性強的樹種。根據我場采伐林班的地形地貌和它所處地帶的氣候條件,如神仙洞周圍的代區地帶,15?!?0。地帶就適宜栽植紅松,紅松是一個溫帶濕潤氣候條件下生長的樹種 ,對氣候條件要求較嚴是它地理分布的限制因子。如在適當高氣溫下能使它延長生長期,引起再生長。紅松在土壤肥沃、通氣良好、土層深厚,ph5.5~6.5的山坡地帶生長最好。在3。~15。坡度地段種植楊樹、柳樹、樟子松較適宜。因這些樹種耐旱,耐土壤瘠薄性較強,且生長速度快;胸圍直徑在18cm左右的楊樹、柳樹在生長旺盛期時,它們在24h內每棵吸水量約為1.8t左右的水,可見尤其是遇雨季期,它們有著很好的固水、吸水作用的。在0。和凹形地段選擇水曲柳、榆樹樹種較為適宜,它們側根發達,主根可塑性較大,根莖萌蘗能力強,抗澇性強,固水固土性能突出,在此地段栽植這樣的樹種,成林后會對皆伐集道的地面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因此說在選擇樹種前,對本場29000余km2的面積,進行了科學研究、科學劃分,尊重樹種、氣候、土壤等自然規律,實事求是對不同地域進行了不同的樹種選擇,30余年的跟蹤考察、驗證、取得了較成功收效。
3 水上保持林的營造
3.1 分水嶺水土保持林的營造
此水土保持林的營造很適宜本場跡伐地的山帽地帶,根據地形、土壤及集材道的走向,在窄而陡峭呈現屋脊形的分水嶺上,基本上沿嶺脊設置林帶,選擇抗風而又耐干旱瘠薄的樹種,進行喬灌木的混交造林。如:樟子松、云杉、樺樹、臭松等樹種的栽植,也可少植些核桃秋,形成混交林帶,還可營造密植的純灌木林帶。在寬而緩的分水嶺上或頂部渾圓的“梁、峁”頂上,如土層較厚、條件較好,就更要把好混交林帶的質量關,使其成林后發揮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止風害的作用。
3.2 水源涵養林的營造
此水土保持林很適宜本場夏季作業不了,只能冬季作業的林班,因嚴寒的冬季使積水區、低洼處、陷車地帶凍實而封凍,所以才適宜較重型機械設備在此地段作業。營造水源涵養林的目的是分散吸收地表徑流,使之滲透,涵蓄在林地土壤中,并緩慢的流入河川,從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削減河流洪峰、根除水災,變水害為水利。水源涵養林還適宜山地斜坡造林,既以涵養水源為主,又兼有用材作用。保證其成活成林的關鍵,要堅持水土保持的整地措施,即因地制宜的進行土平溝、土平階或魚鱗坑整地,為樹種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在造林方法上應盡量采用大穴深栽,客土造林或容器苗造林,以保證成活。采用密植的復層混交,以便迅速郁閉成林的方法是可選的。在條件極差的石質山地,還可以先營造灌木純林并封山育草,待立地條件改善后,再栽植喬木樹種。
3.3 護坡林的營造
近幾年春夏秋季時值雨季,致使本場跡伐地中的集材道毀損嚴重,給間接回采作業帶來很大困難,增加了作業成本。如道面被沖損、石頭、溝壑縱橫,改變道路整體結構,所以護坡林的營造就顯得適宜和關鍵,護坡林是以水流調節林帶的形式進行配置。其目的是攔截、阻滯、分散和吸收地表徑流,減低流速,減少流量,涵蓄水分并使之轉為地下水流。調節水流的林帶寬度應為林帶寬度的5倍左右。采用的樹種一般采用伴生樹種和灌木樹種,因它們能形成深淺根搭配,形成緊密結構的復層混交林。
3.4 溝岸造林
它在于分散從坡面上進入侵蝕溝沿的水流,這將對已沖成深溝的地段將是有效的保護,溝岸林帶結構應以喬灌混交的復層緊密結構為宜,在林帶的兩側邊緣都應配置根蘗性強的灌木林緣,以吸收和分散水流與固結土壤,溝岸林可大致按等高線成直線或折線進行配置。
綜上,因采伐頻率大,樹木生長周期長,雨水過大,雨季持續過長,采取的措施又很少在短期內奏效,才使得采伐過林班內集材道在前些年遭到不同程度損毀,引來重度的水土流失,然而營林工作者們,不辭辛苦、不厭其煩、持之以恒地在抑制和減弱水土流失災害工作中,履行了為青山長在、永續利用的責任,在水土保持林上取得了成功。
參考文獻
篇4
宜川縣全縣的最高海拔達到1710m,在普通的平原縣中屬于比較高的,最低海拔也有388m。整個宜川縣的氣候屬暖溫帶半干旱區,因此在水土情況中還屬于比較良好的,但是因為宜川縣的氣候特點就導致了其水土還是需要進一步維持的,一旦忽視保護水土,那么水土就有可能朝著一個惡化的方向發展,所以綜合來說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宜川縣具有明顯的大陸性的季風氣候特征,四季分明,區域性小氣候特征明顯,在宜川縣的西南部地區涼爽濕潤,但東部黃河沿岸就呈現一種非常炎熱干燥的氣候。整個宜川縣在這種氣候的影響下水土的保持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不同的氣候條件造就了不同的水土狀況,不能將情況不同的水土進行對比,必須要一對一的進行治理,這樣就能有效防治水土治理水土流失??梢葬槍γ恳粋€地區的氣候特點制定相應的治理方案,效果也就比較明顯,所以必須要針對宜川縣的獨特的氣候特點來進行水土治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水土治理和保持的重要性
當前社會下,人類面臨著多種問題,生活雖然繁華豐富,但是卻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資源的逐漸減少,環境的逐漸惡化,人口的快速增長都給人類的發展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之下,如何保持水土的良好性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嚴峻的任務,因為我們需要在水土之上繼續生存,如果沒有很好的水土環境,就不能保證日常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繼續加強對水土保持和治理的力度,這樣才能解決環境、人口、資源的三大難題,才能保持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解決逐漸惡化的環境問題和人類生存問題。因為現在世界上的森林被大面積的破壞,可以耕種的土地大量減少,水土流失的比例日益增加,土地沙漠化的程度也迅速的加快,許多地區都出現了干旱等災害,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生活不能得到良好的改善,所以需要解決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因為人類正面臨著非常危險的生態環境惡化的嚴重問題,所以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善日益惡化的環境條件,改善水土狀況才能保證人類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3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響因素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簡單來說,主要有3大原因:①人為的破壞,在社會和經濟的大力發展之下,各種行業都發展的非常迅速,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整個土地的負擔加大,因此土地的各種功能的有效發揮也受到了影響。各種人為因素對環境的破壞非常嚴重,在宜川縣發展旅游經濟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游客也到宜川縣進行一些旅游活動,在旅游的過程中就會產生許多的垃圾,這樣就會導致宜川縣的地面上垃圾過多,超過了整個土地的凈化能力,不能將垃圾有效吸收,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到土地的質量,會造成水土的流失;②一些工廠的污染,各種工業在經濟的飛速發展之下也呈現一種快速的發展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更多的工廠開始在宜川縣出現,隨著工廠數量的增多,各種生產活動產生的工業垃圾也越來越多,工業垃圾是很難被自然吸收消化的,并且工業垃圾的污染能力非常強,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土地的健康,土地受到工業污水以及工業氣體的影響就會變得貧瘠,不利于各種植被的生長,長期就會導致水土的流失,并且一旦導致水土流失就很難恢復;③自然植被的減少,隨著土地不斷的被開發,土地表面的植被也越來越少,植被是保持土地良好的重要的因素,一旦植被減少就會導致水土流失,一旦發生洪水等自然災害,就會發生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水土的流失是不可逆轉的。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水土的保持和治理顯得非常的重要和緊迫,因此需要大力加強水土的保持和治理,使宜川縣的水土恢復到一個良好的狀態。
4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危害,主要會影響所在地的土地狀況,水土流失會造成大量的土地沙漠化,這樣一來就難免需要進行一些改善,以往的一些種植作物就不能再繼續種植,各種農作物的生長也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水土流失就會對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會造成洪澇災害,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土地表層的一些植被都被吹走以后會影響土地的防風固沙的能力,因此會造成大面積的洪水和淤泥,整個河道也會受到影響,如果降雨量太大就會導致河道內聚集太多的淤泥,這樣一來,整個土地就無法進行種植和農產品的生產,人民的生活就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水土流失不僅會影響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還會影響到整個地區的生態系統的安全性,一旦水土有很大的改變,那么地區上各種動植物的種類都會發生變化,這樣一來,就會造成過多的動植物死亡,整個環境受到非常大的沖擊,非常不利于環境的保護以及水土的保持和治理,所以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及時的處理和治理,這樣才能為宜川縣以后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必須要認清水土流失的危害,然后從危害的根源入手進行分析,找到水土流失的原因,進行及時的補救,這樣就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5宜川縣水土保持和治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1)借鑒國內先進的水土治理的方法和思路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特色。要做好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的工作就必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還必須要借鑒國內比較先進的水土治理經驗,因為任何地區都不可能完全獨創自己的水土保持方法,畢竟還是需要借鑒先進的管理方法,利用先進的水土保持和治理方法,應用到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中來,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一些特殊的問題,除了利用一些先進的水土保持和治理方法之外還需要自己進行創新,只有創新才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的和進步,才可以解決水土保持和治理工作,這樣才能滿足水土保持和治理的要求,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增加經濟效益。
2)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方法進行水土保持和治理的管理。如果想更好的進行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就需要在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上進行創新,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水土的保持工作,必須要改革發展理念,因為陳舊的發展理念不能滿足水土保持和治理的要求,所以在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過程中,還是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就需要水土保持和治理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理念的更新,這樣才能針對宜川縣的特殊的水土狀況制定良好的水土治理的方案,才能對癥下藥,不僅僅需要在思想上進行更新,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進行有效的水土保持管理,只有在實際行動上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才能最終滿足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的要求,收取到良好的效果。
3)針對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控制的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知識培訓。在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的相關工作的管理中,需要高度的監督措施,如果不能有效的進行監督,那么就不能保證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的成效性,所以就要加大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這樣一來,進行水土治理的工作人員就會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就可以成功的進行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因此就需要大大的增強水土質量的控制力度。所以在現在的宜川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及時的進行手段更新,從而才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方法的落伍導致了水土保持和治理過程中出現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因此管理方法的提高是保證宜川縣的水土保持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篇5
關鍵詞:焦作市;水土保持規劃;小流域治理;治理措施
0引言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處北緯34°49′~ 35°30′,東經112°35′ ~ 113°38′之間,北依太行與山西省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隔河相望。地處太行山脈與豫北平原的過渡地帶,焦作市的地貌由平原與山區兩大基本結構單元構成,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由北向南漸低。從北部山區到南部平原呈階梯式變化,層次分明。
焦作市為大陸性暖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根據焦作氣象站1956~2000 年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80mm,自北向南遞減。受季風影響雨量年內分配不均,降雨多集中在6~9 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0%,其中又以7、8 兩月降水量最為集中,其降水量占年總量的45%。
1水土流失現狀
1.1水土流失類型
按水土流失類型區的劃分,焦作市屬于水力侵蝕為主的類型區—南方丘陵土壤區,全市水土流失的類型主要是水力侵蝕,其次還存在著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蝕,土壤侵蝕強度以中輕度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山區、半山區和丘陵崗地的荒山、疏林地與陡坡。
1.2水土流失分區
焦作市北、西部有山區、丘陵、崗坡,東、南部為平原灘區,地形比較復雜,地面坡度變化較大,分屬黃河、海河兩個流域。由于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形成洪水來洶去猛,造成較為嚴重的沖刷,致使水土流失較為嚴重。黃河流域主要有南那溝、云陽河等22 條小流域,其中水土流失強度區有67.9km2,中度區有123.42km2,輕度區有72.48km2,分別占本市該流域流失面積的25.74%,46.79%,27.48%;海河流域主要有月山溝、紙坊河等20 多條小流域,其中水土流失強度區有54.26km2,中度區有153.74km2,輕度區有161.2km2,分別占本市該流域流失面積的14.7%,41.64%,43.66%。
焦作市山丘區面積1080.5km2,其中黃河流域460.5km2,海河流域620km2。原有水土流失面積905km2,已治理面積722km2;現有水土流失面積633km2,其中黃河流域263.8km2,強度區有67.9km2,中度區有123.42km2,輕度區有72.48km2,海河流域369.2km2,強度區有54.26km2,中度區有153.74km2,輕度區有161.2km2。
1.3水土流失成因
本地區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因素有兩點:一是自然因素,土壤土質疏松,垂直節理發育,遇水易分散,植被覆蓋率較低,極易受流水侵蝕,為水土流失創造條件,降雨大風較為集中等為水土流失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二是人為因素,隨著人們對土地的開發利用不斷增大,而對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相應沒有跟上,水保執法監管力度不夠,跟蹤監測不盡完善,造成有毀林、墾荒、亂開礦及不科學的坡改梯現象,有新的開發建設項目水保方案不落實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規劃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水土保持規劃編制規程》(SL 335-2006)
3水土保持規劃原則
以河南省水土保持規劃為基礎,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堅持“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針,堅持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相結合,圍繞新農村建設、坡耕地整治、以水土流失為載體的面源污染防治等新任務,加強對水土流失區、生態脆弱地區等重點區域的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自然修復能力,強化監督管理。
4總體規劃目標
利用20年的時間,使水土流失治理度達80%,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達到山川秀美,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目標。
近期目標:從2010-2020年,利用10年的時間,使現有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50%,并堅決遏制人為因素產生的水土流失。
遠期目標:從2021-2030年,再奮斗10年,使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80%。
5綜合治理規劃
根據不同水土流失類型區的特點及土地利用現狀,堅持預防為主,治理與保護并重,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以大流域為骨干,小流域為單元,山水林田路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與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結合,坡面治理與溝壑治理相結合,各種措施科學配置,發揮綜合效益;加大監督檢測力度,防治人為水土流失,保護治理成果,提高治理效益。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水保意識
一是加大水土保持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多渠道使領導、群眾、生產建設單位等社會方方面面學法、懂法、守法,進一步提高全民的水土保護意識; 二是加大對水土流失的危害、防止措施的宣傳力度,形成愛護水土資源,保護自己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突出防治重點,提高防治技術
水土保持工作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實行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合理配置,治理與開發相結合,逐步實現了分散治理向規模治理、防護型治理向開發型治理的轉變,大力發展小流域經濟。
(三)加大水保執法力度,促進水保法制建設
加大水土保持執法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生態環境。一是加大執法隊伍組織建設,成立市水土保持監督執法站;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努力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申報率、實施率和水土保持設施的驗收率;三是建立全市水土保持監測站網,優化監測數據,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要加強與發改、環保、國土等部門的聯系,力爭使新建開發建設項目都能納入水土保持法制化、規范化管理。
6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等,只有形成水土保持綜合體系,才能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
6.1工程措施
根據不同的地形等,因地制宜地設置水平溝、魚鱗坑、水平梯田、溝頭防護(包括溝頭截水溝埂和排水溝?。⒐确粔?、淤地壩、攔沙壩、小型庫壩等工程措施。
對水土保持重點區和重點監督區進行動態監測 。主要調查林地分布、林種、結構和郁閉度,草地分布、草種和覆蓋率,水源涵養情況等,以及對當前經濟建設和自然資源強度開發的地帶,要調查和監督土地利用及其保護,一是調查開礦、修路及建廠等對森林采伐、土石開挖、棄土廢渣堆放等情況,二是調查和監督在開發過程中所采取的相應保護措施及效果;重點治理區是指對現有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要調查治理措施的布局、措施種類、質量、進度和效益等,要達到國家規定的指標要求。
6.2 林草措施
根據當地人口、畜牧業發展計劃,制訂出相應的用材林、薪炭林的發展規劃,在防護林樹種選擇時應解決好用材林、薪炭林的關系和品種的配置,做到有計劃協調發展,切忌顧此失彼。薪炭用量較大,如一畝灌叢只能獲得50kg燒柴,一年需70畝灌叢才能滿足一戶的燃料需要。參考文獻:
[1] 姜德文.生態工程建設監測[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篇6
關鍵詞:臨朐縣;民營;水土保持;調查
Abstract:Sincereformandopeningupthe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Linqusmallwatershedmanagementasastrategyforeconomicrevitalizationofthemountainmeasurestocarryforwardthespiritofself-relianceandhardwork,perseverancetoorganizecadresandthemasses,soastoZhishanengagedinsitepreparation,plantingtrees,buildingbases,waterSupport,roadconstructionasthefocusofthesmallwatershedmanagement,tocreateaLinqupatternofsmallrivervalleys,especiallyinrecentyears,boldreformandinnovati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echanisms,theformationofthebarrenhillsinordertoleaseauction-basedprivateLinqucharacteristicsofthesoilandwaterways.
Keywords:Linqu;private;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urvey
1概要
臨朐縣地處魯中山區北部,是沂蒙山區農業大縣,全縣總面積1833.77km2,其中山區丘陵面積占87.3%,是山東省水土流失重點縣。改革開放以來,臨朐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將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作為振興山區經濟的戰略措施,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堅持不懈地組織干部群眾,大搞以治山整地,植樹造林、基地建設、水利配套、道路建設為重點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創造了臨朐小流域治理模式,特別是近幾年來,大膽改革創新水土保持機制,形成了臨朐特色的走民營水土保持的路子,取得了明顯成效。
2臨朐民營水土保持的發展歷程
臨朐縣民營水土保持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1988年以前,主要是以承包到戶為主,以村為單位,只承包給本合作經濟組織成員,是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開發治理。二是1989—1994年,實行規模開發,分戶承包經營。三是1994—2008年,主要是以荒山使用權的拍賣為主,治理開發主力軍依然是該區域的廣大干部群眾。四是2008年7月至今。將荒山開發治理推向市場,實行對租賃招商開發,民營水土保持進入新的期。
3民營水土保持的幾種模式
3.1農戶承包型農戶承包型是指,以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單位將荒山只承包給本經濟組織成員,是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開發治理。主要表現為四種類型。
3.1.1先治后包。對荒山比較集中的小流域,推廣了申家莊小流域“統一規劃、分戶施工,以穴帶地,先治后包”的做法,以組織農民投勞為主,由流域村按照總體規劃,分期分批承包經營。申家莊村利用這種辦法,兩年高標準治理133.33hm2,栽植各類果樹6萬多棵。
3.1.2先包后治。對小流域(荒山)座落分散的,推廣了石甕溝村“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先包后治,限期治完”的做法。完不成的收回承包權,收取荒蕪費,以此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石甕溝村只有260人,一年治理小流域66.67hm2,全部栽上了優質果樹。
3.1.3專業戶小流域。對離村比較遠的小流域,鼓勵有能力的農戶同村里簽訂合同,讓他們上山定居,常年治理。九山鎮辛莊子村村民曾1983年同村里簽訂了30年治理20hm2狼窩溝小流域合同,十幾年的治理和精心呵護,20hm2荒山綠了。栽植刺槐無計其數,山楂村、桃樹200多棵,半抱粗的板栗樹就有70多棵,現在僅板栗一項收入年少則3000元,多則5000元。
3.1.4劃分自留地。對荒山較多又比較零碎的村,推廣青楊峪小流域劃分自留山到戶,限期治理,嚴格驗收的辦法。該流域劃分到戶后一年驗收合格單簽發1000多份。
3.2拍賣、租賃招商開發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臨朐縣委、縣政府大膽嘗試荒山經營機制改革與創新,在拍賣7153.33hm2荒山使用權經營的基礎上,去年召開新聞會,將荒山開發治理推向市場,對部分荒山使用權實行租賃招商開發。新的機制,掀起了新一輪荒山投資開發熱。截止到去年底,全縣租賃招商開發荒山2408.9hm2,據不完全統計,計劃荒山租賃開發總投資達3.6億元以上。為探索新形勢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荒山開發機制,特別是農村費改稅后民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的發展提供了經驗。主要有以下幾種經營模式:
3.2.1優質果品基地綜合開發型。充分利用近年來生態建設積累的農業基礎設施和資源優勢,吸引外地客商投資開發優質果品基地,發展有機果品業,配套冷風庫、加工廠、果品集散中心等,形成產供銷加一條龍。象沂源客商任明遠、張善全總投資1200萬元,租賃石家河村香爐山前崖133.33hm2荒山建設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冷風庫、加工車間和果品集散中心。
3.2.2觀光旅游型。充分利用當地的林木、水土、旅游資源優勢,發展觀光旅游型產業。象上林鎮閆吾、包河將靈山53.33hm2荒山租賃給北京市一公司,憑借靈山的特殊人文、地理特點,承租50年,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開發旅游觀光業。
3.2.3餐飲度假休閑型。利用現有的山林、水土資源優勢和得天獨厚的交通地理等條件,投資建設集旅游、餐飲、度假、休閑于一體的度假山莊。上林鎮洛地、西洼子,營子鎮蔣家前河村將濰臨公路西側的皇山山林133.33hm2,山前地28.67hm2,租賃給奎文一房地產開發公司。分三年開發,計劃總投資1億元,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
3.2.4種養開發型。充分利用當地的荒山、山林資源,發展特色養殖業,像青州一客戶租賃五井大樓麻峪荒山20hm2,搞山雞、肉牛養殖等。
4民營水土保持的作用和影響
民營水土保持的發展較快,加快了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的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明顯提高,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以中央國債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建設為契機,臨朐縣民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一年一個新臺階,步伐大大加快。到2008年底,全縣投資25053.25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4.8km2。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2000年被國家授予“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縣”稱號。
4.2明顯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到目前,全縣林草保存面積占宜林草面積的80.51%,水土流失面積
減少了49.37%,水土流失強度大為降低,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00年“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督管理規范化縣”建設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合格。
4.3水土資源利用日趨合理,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水土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耕地、林地、經濟林果、未利用土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由治理前的39.14%,15.02%,2.98%和28.58%調整為28.06%,32.99%,14.07%和11.43%。林地和經濟林果分別增長113.41%和359.19%,未利用土地減少61.12%。促進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經濟產業化的發展。
4.4生產條件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小流域綜合治理,使全縣特別是山區農業基礎設施裝備程度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為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以及人口環境容量明顯提高,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2008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1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5元,是治理前15倍。
4.5減災效益顯著。
4.5.1減輕了洪澇災害。1994年8月7日午后,臨朐南部山區遭受了日降雨量132.5公里,最大雨強70mm/h的暴雨襲擊,據瑞莊水文站7日實測結果,洪峰流量1800m3/s。該流域雨后洪峰出現時間較1984年推遲3小時,沒有造成任何損失。而位于該流域北部的洛莊小流域因為沒有經過綜合治理,在這次暴雨中,533間房屋損壞,面積9674m2,124間倒塌,面積2250m2,沖毀耕地66hm2,澇災面積達到167hm2;沖毀虹鱒魚池4個,溝道450m,沖毀堤堰15800m;沖毀塘壩1座,橋涵1座,直接經濟損失365萬元,減產糧食1266t,減產果品29t。
4.5.2抗旱效果明顯。謝家莊小流域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抗旱效果非常明顯。1992年大旱,全年僅降水461.5mm,洛莊小流域旱災面積達到232hm2,減產糧食871t,每公頃減產3.8t,減產果品29t,每公頃減產0.97t,直接經濟損失108萬元。而謝家莊小流域雖然旱災面積達到189hm2,但糧食減產只有15t,每公頃減收0.08t,減產果品35t,每公頃減收0.08t,直接經濟損失只有6萬元。災后的經濟收入達到了308萬元。事實證明,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減災效益是非常明顯的。
5建議和思考
5.1經濟效益是影響制約民營水土保持發展的根本。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作為一項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群眾性公益事業,,投入巨大,周期長,見效慢。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效益的調節作用非常大。多數荒山自然環境、地理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開發價值較小,因而對投資者吸引力不大。而這些荒山才是最迫切需要治理的,這類荒山的治理還得依靠國家、政府投入為主體。
5.2治后管理也是影響治理投入的重要因素。俗話說,“三分治,七分管”,治后管理是小流域治理成敗的重要一環。調查中發現,凡是治理后重視管理,科學管理的,效益發揮就好,群眾治理投入的積極性亦高。
5.3搞好調查研究,完善制定規范性文件,進一步規范荒山使用租賃招商開發經營行為,落實優惠政策,扶持、培強培壯,一些農產品生產、加工、旅游、度假等產業,確保投資開發商和當地農村集體經濟成員雙方利益不受侵害,使荒山租賃開發真正成為臨朐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篇7
摘要總結了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的概念和特點,從信息、物資和技術3方面內容著手,建立相應的服務組織以適應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逐步壯大水土保持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并提出了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概念;特點;內容;發展方向
水土保持是整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實現社會生態和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基本國策之一。在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中,水土保持被列為生態環境的主體工程[1-2],要求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萬km2;到2030年,全國60%以上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基本治理,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將得到控制;到2050年,全部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基本治理,生態環境有很大改觀[3]。為完成這一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社會化服務,以適應水土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1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的概念和特點
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是指為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各個環節提供必要和有利的物質和社會條件,保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活動順利進行的一種社會性活動。
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的核心是圍繞促進水土保持工作而組建的服務公司或經濟實體,在市場經濟的調節范圍內,上連水土保持業務部門,下為平民百姓服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完善,不斷提高服務的檔次和質量,促進水土保持產業化進程,實現可持續發展[2]。
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的特點:一是時間上的間斷性和空間布局上的分散性;二是服務內容的專業性和多樣性;三是服務范圍的開放性和外向性。
2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的內容
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的內容可分為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供給、生產和銷售分別為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的中心,而信息、物資和技術這3個方面的服務既在3個階段中貫徹始終,又分別為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的主要內容。
2.1信息服務
信息作為一種特殊資源,是對治理開發內容、方向和前景預測的基礎,開闊開發者視野,提高治理水平,產生最優效益。一是規劃信息。規劃設計是決定整個小流域治理的指導性“文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一種帶有戰略性的全局布署,其指明了整條小流域的治理思路和方法、要采取的措施及步驟以及要達到的治理目標和任務等。因此,掌握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信息,可以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對流域資源進行綜合分析。在治理開發過程中,克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中的制約因素,充分利用可開發因素,挖掘有利因素的潛能,加快小流域經濟結構調整,確定當地發展方向,改善生態環境。二是其他信息。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目的在于:在治理開發的基礎上,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最佳的生態效益和最優的社會效益[4]。因此,在規劃的基礎上,服務組織為流域提供市場供求信息,可以為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指明方向;服務組織為流域提供名、優、特新品種信息,可以使農民生產質量上乘的產品,解決農民銷售難等問題,以適應流域經濟結構調整,激發農民治理積極性。
2.2物資服務
隨著國家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推行,以及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將實現以項目法人為核心,以招標承包制和建設監理制為服務體系的建設管理體制格局。為順應體制改革,物資供應和專業施工組織將孕育產生[5]。一是物資供應。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中,一方面表現為“四荒”的拍賣,流域治理成為時間集中、規??涨暗娜罕娀顒?另一方面,骨干工程實施招標承包制,決定了材料集中采購。物資供應服務組織可以按照規劃用量,爭取用最低的價錢,批量購進治理物資,從而降低了治理成本,擴大了治理面積,使國家、單位、百姓共同受益。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服務組織可以投入資金,建立完善的維修服務網絡,采用出租和專賣的形式,為治理群眾提供便捷的服務。同時,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程中,林草比重較大,服務組織可以依托重點小流域,根據每條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需要,建立苗木、種子基地,培育治理所需的各類苗木、草籽、接穗和秧苗。既滿足了群眾治理需求,又降低了購苗成本。沒有苗木基地的服務組織,可以采取合同定購,按流域規劃要求,讓周圍群眾培育苗木,服務組織負責新品種引進、嫁接技術、組織銷售、賬款結算等工作,這種公司連農戶的育苗以省去征地、雇人管理等許多麻煩。二是專業施工。當前我國農村“兩工”(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的逐步取消,如何加大建設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的力度、加快防治水土流失的步伐、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標準,就必須實行專業化施工。施工組織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采用先進的治理技術,統籌安排施工機械和物資,規范水土保持建設管理程序,按時按質地完成治理任務,從而把一家一戶辦不了、集體辦不好的事情,由服務組織統一管理,既減少了農民不必要的投入,又能使單位集中資金和精力投入科研中去。
2.3技術服務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水土保持事業要發展,科學技術必先行,要在治理過程中讓農民學科學、用科學,提高治理過程中的科技含量。一是科技示范。服務組織要以建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和科技示范戶為主體的科技示范模式,讓事實說話,把治理開發發展方向展示在群眾面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規劃建設中,應該集工程整地、節水灌溉、苗木培育、名優新品種引種、規范管理、科技示范于一體,園區的治理形式、措施配置、組織方法、科技含量應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建成生態環境建設的示范工程以作為指導山區治理開發的示范樣板,同時也可以為廣大科技人員引進新技術提供試驗場所。二是技術推廣。服務組織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為龍頭,以示范戶為重點技術培養對象,以點帶面,把流域治理開發中的實用技術推廣普及到千家萬戶。
3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方向
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建設是一項集社會、經濟、信息與技術等于一體的系統工程。必須按照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堅持“水保為社會,社會辦水?!钡淖谥?,強化服務與經營意識,明確以下3條發展方向,在服務中壯大水土保持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3.1社會化
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要求服務組織在信息、物資和技術上協調聯動、相互支援、相互補充,形成合力,為流域的治理開發、經濟結構調整提前、產中和產后服務。服務對象擴展到流域經濟的各個領域,呈現全方位、多層次、全程化、多功能的社會化格局。
3.2產業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水土保持社會化服務逐漸從水土保持工作中分離出來,成為新興的獨立的水土保持服務產業,促進山區資源、勞力、資金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產業化經營。
3.3企業化
水土保持服務組織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成為水土保持產業的一部分,從根本上變政府行為為企業行為。通過企業化管理,實現自我積累、自我發展。
4參考文獻
[1] 焦居仁.加強水土保持規劃設計工作努力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J].水土保持通報,1997,17(1):48-51.
[2] 鄂竟平.扎實做好“十一五”水土保持工作努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J].中國水土保持,2006(6):1-4.
[3] 高峰.加快水土保持科技發展 為生態文明建設服務[J].水利天地,2008(1):10-11.
篇8
【關鍵詞】:林業生態建設;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云南省巧家縣的農業與林業產業的經濟效應都有所提高,但由于經濟結構的發展不穩定,農業土地沒有得到正確的使用,導致水土資源大量流失,針對這種情況,云南省巧家縣應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防止水土資源的進一步流失。
1、林業生態建設對水土保持的作用
水土資源無論對于國家社會,還是個人來說,都是及其重要的。國家與社會的經濟發展依托于土地資源,而人類的生存更離不開水土資源,為防止水土的退化和土地荒漠化,應當積極建設林業生態環境[1]。水土流失就會造成土地沙漠化嚴重,容易形成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為了遏制土地沙漠化,必須大力開展林業綠化工作,這樣還可以對水土污染起到凈化作用,清理水土。近年來隨著化工產業的大肆發展,水土污染案例增加,樹木可凈化水資源的有毒物質,吸附固體顆粒,對凈化水源具有積極影響,不僅美化了環境,保護人體健康; 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控制土壤侵蝕,而且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的源泉正在枯竭,積極建設林業生態環境是人類唯一的途徑。
2、水土保持與林業生態建設之間的聯系
在理論上來說,水土保持與林業生態建設屬于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但林業生態建設與保持水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內在的聯系。要從根源上解決水土流失問題,就必須要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并實行保持水土的措施與方案。水土保持是林業生態建設的前提和依據,而水土保持又是林業生態建設的有力補充。這說明水土保持事業與林業生態建設之間是密不可分的。要積極對林業生態環境進行建設,這樣可以預防風沙等自然災害,對耕地等土地資源進行有效保護。植樹造林可以有效的提高森林覆蓋率,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率,對土地資源減少侵蝕,增加空氣蒸發量,使得林業生產環境不斷改善,保持水土的完整性。如果破壞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就會導致水土的巨大流失,對生態環境的平穩性也會有影響,在城市進行發展時,要好好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序發展,并且設立相關的水土保護措施與管理要求。
3、加水土保持的措施
3.1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云南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如何科學合理地去利用丘陵是擺在巧家縣面前最大的難題,根據國家土地改造法相關規定,可以對丘陵地帶進行植樹造林,這樣能有效預防土地沙漠化,保護水土資源,提高土地的經濟使用能力,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土壤和水資源的生態作用,促進林業資源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要將政策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建立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目前,在進行水土保持的同時,還有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對生態環境進行實質性的破壞,巧家縣當地農民對樹木的亂砍亂伐,也會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而通過科學技術進行造林綠化,這樣可以合理有效地預防水土大面積的流失,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3.2加強森林保護體系工程建設
針對云南巧家縣的水土流失情況,政府應聯系當地實際,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對森林保護體系工程進行建設,要對現有的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對水土流失的土地資源進行資源重建與整合,這樣才能更有效的防止水土資源的流失[2]。要對當前水土流失的嚴峻形勢與實際環境相結合,并加強聯系,這樣才能使問題得到根源性的解決,結合巧家縣當地的綠化種植林,形成一道土地防風化的天然屏障,還可以實行退耕還林,對沒有莊稼種植的土地進行回收,建立天然綠化林,這樣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無用土地的沙化,增加了土地使用經濟性,而且當地政府還可以沿著農田的坡溝,種植綠化林,建設林業與農業生態環境的相統一,實現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3.3優化土地的經濟結構
水土保持是林業生態建設的前提與依據,而水土保持能給予林業生態建設的有力補充。根據云南巧家縣當地實際分析,在當地的經濟發展結構中,占比例最重的要數林業經濟與農業經濟兩大塊,對林業與農業間的經濟結構進行優化,這樣實現土地的可持續使用與建設林業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政府在這方面要為當地農民提供保證,做農民堅實的后盾,指導農民種植適合當地的農作物,提高農民的農業素養,并且要及時引進農業生產新技術,提高農作物的經濟效應。在發展農業的同時,政府要積極扶持創新產業的發展,開拓各項產業均平穩發展的形勢,加快當地經濟與素質全面發展的進程。讓農民不再處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落后處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護水土,防止水土的巨大流失。
3.4推進當地人民素質與法制教育
有許多水土資源的流失都是因為當地人民的亂砍亂伐所造成的,因此巧家縣的水務局可以與司法局進行合作,對當地人民進行素質與法制教育,讓他們明確保持水土的利處,水土流失的弊端,以防止有新的水土流失現象出現[3]。對于水土流失問題,國家已經特別重視,并且將保持水土資源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政府要對巧家縣地域進行重新劃分,對亂砍亂伐的現象較嚴重的地區,要進行重點的嚴抓嚴打,除了要有嚴格的執行力之外,還要讓全部干部與民眾對水土保持法進行學習,我們要加大對保護水土資源的宣傳力度,例如:貼海報,廣播,手機信息等宣傳方式,這樣可以增強民眾的法律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從根源上對水土流失問題進行解決。
結語: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對于保持水土資源,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云南巧家縣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云南水土流失現象,加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大力宣傳“保持水土,人人有責”,讓民眾都參與到這項環境建設活動中來,治理水土的流失情況,防止水土資源的流失。
【參考文獻】:
[1]李永寧等.森林經營管理系統的多層次結構[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3.(24)
篇9
關鍵詞:水土保持規劃研究
一、我國水土保持的現狀
合理利用山丘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于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事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水土保持應該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在水利方面,我國存在著水多、水少、水污、水濁的四大問題。其中水濁既獨自為害水體,又增加其他“三水”對河流的不利影響,處于關鍵地位。水土流失破壞土壤結構,降低植被質量,影響流域對徑流的調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質量,影響水生物活動,又作為污染物的載體,提高污染的濃度與防治的難度。從辯證的觀點來看,似不應就問題論問題,而應當追根溯源,將水土保持作為水利的中心環節與戰略措施,提高其在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的地位與作用。
水土保持面廣量大,情況復雜,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用問題,既是自然科學,也是社會科學,既注重于經濟發展,更關注生態環境,既要有辯論思維,又要考慮政策法規。從人與自然以及物與物之間的和諧共處,才是水土保持的最高理想。當然,這既是很高的要求,也是很艱巨的任務,既限于科技水平,也限于政經條件。但是只要我們努力研究,積極爭取,總有一天能夠達到或部分達到這一艱巨而偉大的戰略目標。
二、土壤侵蝕量與輸移比防治的方向與對策
流域面上的土壤侵蝕量與進入河道的輸沙量本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彼此密切相關。根本原因就是土壤侵蝕量沒有顯著減少。一般總是從源頭開始,正本清源,將侵蝕、輸移、沉積貫穿為一個整體,以觀其全貌的攔截與滯蓄,然后進入干流。干流輸沙量與流域侵蝕量的比值稱為輸移比。有些專家從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流域面積、時空差異等多方面對輸移比作了理論分析;有些專家根據眾多考慮與測試成果分析了水沙從源頭至主干流一系列變化及相應的匡算。防治:一是防蝕,二是攔泥。攔泥作用顯著,成效快,有利于防療急性病癥,狹義的水土保持,顧名思義是減蝕,一般包括農業措施、林草措施和以梯田為主的坡地工程措施。這些措施直接作用是減少水土流失,發展社會經濟,改善生態環境,間接作用是減少進入河下游的泥沙,減少河道的淤積抬高和洪水威脅,利在當地,惠及全河,既具有攔泥壩庫對下游的有利作用,又沒有攔泥壩庫對當地人文社經的某些不利影響。
三、水土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水土保持與水土利用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同為國民經濟服務。保護為了利用,利用必須保護,兩者相輔相成,總體效益更為完善,是科學發展觀,人地合一保證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水土保持的內容與要求已為大家所熟知。中小型的水土利用復雜多樣:一是建設基本農田,發展農業生產;二是植樹種草培育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環境;三是營造水窖、坑壙、澇地,就地調蓄雨水,提高當地抗旱防旱能力;四是引洪漫地,放淤改土,引水墾荒既增加耕地數量,也提高土壤質量;五是開發小型水電,直接緩解能源匱乏,間接維護林木發展;六是大中型灌區的渾水灌溉、中小水庫的吸泥排沙,充分利用水沙資源,增肥保墑。是持續發展的最佳模式。
坡改梯與淤地壩是水土保持工作中兩項主要工作措施,目的是調整坡地與溝道的坡度,以就地入滲和就近入滲方式達到減輕水土流失的作用。淤地壩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小型攔泥庫的作用,長期效果可能降低,梯田可以持續利用,兩者時空搭配,相輔相成,共同對黃河中上游的減泥增產發揮重要作用。大部分水土利用的成就,是廣大群眾的自發性成果,不夠理想。有時拿泥沙填死庫容,難以發揮肥力作用;有時削坡填溝,劈山筑路,破壞表土;有時管理不當,良田沃土遭受沙埋沙壓,變利為害令人遺憾。提高水土流失方面的水土利用在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四、水土保持的效益與評價
水土保持是一項面廣量大、復雜的系統工作,要全面測試分析評估其效益,確實不易。一般將水保效益分為經濟、社會、生態三部分,對水少沙多的北方河流還增加一項攔泥效益。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質條件下的單項效益,以便為水保評價提供依據;從土壤流失至進入干流之間各河段的水沙變化及其對周邊的經濟、社會、生態和人文的影響,以便了解輸移過程,可能產生的負效益或不利影響,如對大小水庫、坑塘、澇池的運用壽命,對河岸的沖刷破壞,對農作物沙壓減產等。效益計算:采用有無措施或增減措施后在時空方面的對比。為實現科學管理和國家決策要求,必須客觀地、定量地認識和評價水土保持的全面和單項問題,揭示水土保持的基本情況與動態變化、水土保持的成效與進展,水土保持的潛力與展望。總效益是各項效益的融合,研究分類效益及其間的相互關系應是主要內容。生態環境既是總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與不同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社會經濟效益,具有現實意義。經濟既是各類措施的物質基礎,也是國民經濟發展和構建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
五、結論與建議
篇10
【關鍵詞】水庫;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引言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它與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對象是斜坡及溝道中的水土流失機理,即在水力、風力、重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資源損失和破壞過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1 概述
水土保持工程是應用工程的原理,主要是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等防治水土流失,目的是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并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對水土流失地區的生產建設,整治國土、治理江河,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在對水庫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中,根據流失狀況、集雨面積、土壤結構、地質條件等實際情況,攔蓄地表徑流和泥沙,采取綜合治理以達到防治水土流失和綠化的目的。
2 水庫的相關概況
2.1 作用
水庫是綜合利用水利資源的有效措施。除灌溉農田外還可防洪、發電、養魚、改變自然風貌。在我國干旱、半干旱的土壤流失地區,小型水庫以灌溉為主,同時考慮綜合利用。壩高在30m以下的小型水庫是我們研究的主要對象。
2.2 水庫的特征水位
水庫的特征曲線用以描述水庫區地形特征,一般包括水庫面積曲線和水庫容積曲線,是水庫規劃的基本資料之一。
一般表示水庫工作狀況的水位有4個,如圖1所示:
圖1水庫工作狀況的水位示意圖
最低水位(死水位):保證放水建筑物泄放渠道設計流量的最低水位,同時應滿足水庫泥沙淤積、發電、養魚、等多方面的要求。設計最低水位以下的庫容稱為死庫容。
興利水:在設計情況下,蓄水至滿庫時的水位稱為興利水位,也稱設計蓄水位。如果采用自由溢洪道,則溢洪道底檻高程就是水庫的興利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限制水位介于最低水位與興利水位之間,具置與庫容大小、溢洪道泄流量、輸水涵洞泄流量、洪水量的利用率等有關,防洪限制水位越高,調洪庫容就越小,溢洪道泄流量就越大,反之,調洪庫容就越大,溢洪道泄流量就越小。
2.3 水庫興利調節計算及設計蓄水位的確定
設計低水位選定以后,就可以依據水庫及用水資料進行興利調節計算,求出興利庫容,根據水庫容積曲線,就可換算成設計蓄水位。
2.3.1 調節計算原理
把調節周期分為若干計算時段,并按時序進行逐時段的水庫水量平衡計算,則可求得水庫的蓄泄過程及所需的興利庫容。
對于某一時段t的水庫水量平衡方程式可表示為:
V=(Q入—q出)t
V-計算時段t內水庫水量的增減值,蓄水增加時為正,蓄水量減少時為負;
Q入-計算時段t內流入水庫的流量(即來水量);
q出-計算時段t內從水庫流出的流量(包括各用水部門的用水量和各種水量損失,如蒸發、滲漏等,有時還有棄水或冰凍)。
2.3.2 調節計算列表
列表法就是根據來水過程線和用水過程線,應用水量平衡原理,逐時段進行列表計算,計算出來水和用水的差值,即余水量和缺水量,最后根據不同的運用情況,分析出這一調節年度所需的興利庫容。
2.3.3 興利庫容和設計蓄水位的確定
按上述方法進行每年的調節計算,可得到每年所需的年調節庫容,則有多少年資料就可求得多少年調節庫容。然后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按經驗頻率公式:
P=m/(n+1)×100%
求出相應于每一庫容的頻率,點繪庫容與頻率的關系曲線即頻率曲線。
3 水庫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施工方法
3.1 道路施工
主要為路面的開挖、平整和硬化,其施工方法為機械開挖、機平整、汽車運輸、人工開挖、人工砌筑、機械澆筑和人工澆筑等。并且根據相關規范做臨時排水溝和臨時沉沙池。
3.2 臨時排水溝:
主要用于排除周邊來水,排水溝為矩形斷面,場內道路區共修建臨時排水溝,采用人工開挖溝槽,溝內采用水泥砂漿抹面。
3.3 臨時沉沙池:
主要布設在項目周邊的地勢低洼處,它和臨時排水溝相接形成配套措施減少水土流失。根據水庫實際情況決定在場內道路區需布設沉沙池的個數,池內采用M7.5漿抹面。
3.4 綠化種植
主要為綠化區域的機械平整、人工整理、人工種植、綠化養護等。
綠化施工工序:種植——更換土層——植栽定位——挖坑植樹——填土澆水——表面清理;綠地——更換土層——地面平整——施肥——鋪草——澆水
(1)綠化種植采用自然式組團式種植,苗木合理搭配。
(2)設計要求用方格網法放線種植,種植完后清理施工現場四周的雜物,
(3)詳細考察苗木、草坪草種、土壤、保水劑、有機服料、土壤改良劑、生長調節劑、生根粉、殺蟲、滅菌、除草藥劑等材料來源和進貨渠道。
(4)選苗與種植:嚴格按照設計圖規定的規格選購苗木,并對選購的苗木,在起掘前作現場調查,認真核實所采購苗木的品種、規格及生長情況;根據所選苗木的規格、品種確定苗木的土球大小、起掘時間和包扎、運輸方法,苗木的栽植應做到隨挖、隨運、隨種、隨養護,苗木起掘后不得暴曬或失水,若不能及時種植應采取保護措施,如覆蓋、假植。種植前按設計要求放細樣,定好株行距;樹木栽植槽穴規格的大小、深淺,按植株的土球直徑適當放大;對地被小苗的種植,在種植前土壤耙細整平,排水良好,根據樹種和氣候等具體情況進行適當修剪。種植后適時進行澆水養護。
3.5 臨時擋攔
施工期應避開大風和暴雨天氣,臨時堆渣周圍應設置臨時土袋擋攔。工程施工應嚴格按照方案設計程序挖土、堆放、填土、回填表土。
3.6 水土保持監測
檢測的主要內容為項目區的水土流失,林草恢復情況以及水土保持各項治理工程實施后的保水保土效益。項目建設前后林草覆蓋度的變化。
4 結語
水庫水保工程施工可以提高當地居民及政府的水土保持意識,并為當地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機會,對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幫助。植被的恢復和增加,將大大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肥力,還可以調節季節間水量和區域小氣候,有利于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使項目區的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