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管理系統范文
時間:2023-03-14 04:3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據管理系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尤其是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數據庫的共享性要求日益明顯,當前數據庫的管理和訪問充滿了復雜性,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了管理者和用戶最為關心,最為頭疼的問題。例如,非數據庫的建設者和維護者,都需要知道數據庫當中的全部內容,以此來避免數據的重復錄入,從而更好的使用數據。根據用戶的需求用戶需要知道數據信息的質量,用戶也需要知道數據庫的數據結構和句存儲格式,來滿足用戶的信息數據交換和利用。在這種情況下數據的內容、品質等元數據的信息就變得十分重要了,它是信息數據有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方式,元數據的重要性正在得到用戶和數據庫的建設者的證明。由于現在數據庫的使用對象越來越專業化、復雜化,他們對數據集的元數據內容以及各式會存在相當大的差別,對數據的共享性影響很大,為了制定一套元數據的標準,需要采用同樣的各式對數據集進行描述。
2元數據的定義和形成
元數據又叫做描述數據,是臺灣學者通過英文翻譯過來的(英文為Metadata),現在我國對該術語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委員會的地理信息元數據標準草案將元數據簡單的定義為“數據的數據”。美國聯邦地理數據委員會在數字地理空間元數據內容標準中將元數據定義為“關于數據的內容、質量、條件和其他性質的數據”。國際地球科學信息網絡學會對元數據定義為“關于數據和信息資源的描述信息,他們描述、指向或者補充與之相關的信息內容”。元數據的定義和專業術語出現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元數據的本質內涵確實流傳了很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很早以前的圖書管理當中,管理人員對書籍目錄的編寫,記載了書籍的各種相信內容,包括作者、寫作時間、頁數和字數等,這種對書籍信息的記錄就可以理解為元數據。只不過在以前涉及到的數據不是特別復雜,只是到了現代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數字資源呈現出爆炸性增長的速度,人們為了便于統計這些數字信息不得不將以前的文本化數據向網絡表格化數據方面進行轉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出現元數據的記錄方式,到現在元數據的應用已經擴展到了各個行業。
3元數據標準內容分析
根據元數據的使用目的不同可以將元數據大體分為兩類,即:管理和組織數據的元數據;瀏覽和導航數據的元數據。第一種類型的元數據的代表就是美國nasa描述遙感數據的目錄交換格式標準(DIF),這一標準有一個典型的特征就是必備六個字段:登錄目錄標識、登錄目錄的名稱、參數、原數據中心(包含名字、數據集標識、聯系人等)和數據概要描述。另外,為了讓信息表達的更加明確,這一標準當中還要增加字段,如傳感器的名字、位置、數據分析、計劃口令、品質等,增加這些字段可以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盡可能的完善元數據。第二種元數據的代表就是澳大利亞新西蘭土地信息委員會制定的元數據標準。這一標準確立的核心元素較少,能夠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查詢到所需要的數據信息。核心元素能夠說明現有數據的種類、數據信息、數據范圍、與其他應用的作用,以及獲取更多信息的位置等。核心元數據共分為九類三十二個元素:數據集中、展示、數據時間、數據狀況、訪問和瀏覽情況、數據品質、聯系信息、元數據時間、元數據附加內容。除此之外,核心元數據還要制定了數據格式,使用指南,以方便用戶查找信息。
4元數據表達方式的分析
美國聯邦地理數據委員會的數字化地理空間元數據內容標準元數據信息單元是元素、實體(包括復合實體)和字集。元素是元數據的基本信息單位,元數據實體由元數據元素組成,元數據實體、元素則構成復合實體,最終部分元素、簡單或者復合元數據實體組成元數據子集,元數據的組成結構從小到大排列為,元素、實體(復合實體)、子集。元數據是利用巴克斯諾爾范式進行表達的,巴克諾斯爾范式可以定義常規語言元素和屬性標準語法,在確定復合實體和其他元素、實體間的聯系的時候,采用類似于數學等式的關系將標識符和表達式用等號連接起來,以此來表表達式產生標識符這一進化關系。這一規則公式代表了各種符合的意義,從數學角度可以解釋為,A=B+(C)表示A由B和可選項C構成,A=3{B}5表示A由B重復3到5次而成,子集、實體、元素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元素比實體進一格的辦法來表達,美國的數字化地理空間元數據內容標準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清晰的表達數據實體和元素之間的各種關系,但是它也只是包含了標準化當中元數據和元素的定義,并沒有規定數據的格式,有時候用元數據元素分層縮排來表示,有時候用編號系統表示,這就使得元數據使用起來并不簡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立了空間數據信息交換網絡,利用比較統一的SGML、Z39.50和其他協議來表示,可以更加靈活的執行元數據。ISO/TC211的元數據標準利用了圖表和數據字典相融合的表達方式,清晰的表示了元數據內容之間的各種關系。數據字典可以詳細的解釋元數據的內涵,圖表則是面向對象的統一建模語言UML靜態結構圖、ISO借口定義語言,在圖表當中信息單位是包、類和屬性。數據字典當中元數據的信息單元是子集、實體以及元素,這一標準說明了圖表和字典當中的對應關系。因為靜態結構圖準確的解釋了元數據的語義和句法結構規則,制定了標準的描述數據信息的方法和格式,通過輔助設計軟件可以精確的表達數據元素關系,檢查元數據設計的整體性和統一性,所以ISO/TC211的元數據表達方式對全世界各個行業的數據管理和服務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5元數據網絡管理模型分析
當下比較流行的元數據管理系統模式可以分為:集中式數據管理體系和分散式數據管理體系。集中式數據管理體系就是所有的元數據都聚集在一個元數據管理站點上,數據集元數據是通過數據制造者免費上傳的,數據的使用者可以通過當下的數據管理站來進行訪問好查詢元數據。這一模式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國地理數描述目錄,這一機構的數據來源于國家制圖機構。這種模式的優點就是使用者可以迅速的查找元數據,工作效率很高,當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這一模式分裂了這一管理系統和其他網絡元數據體系的鏈接,導致這一體系的元數據數目較少,在數據信息的更新和維護方面就取決于元數據的上傳者,元數據信息不能及時的更新,提供的數據有可能出現錯誤。分布式元數據管理體系就是要設立一個元數據網絡交換的核心連接點,使用者可以在這一連接點進行元數據的查詢,而對于元數據的供給者和元數據的數據制造者,則需要設立分節點,保存各種元數據的信息,然后將核心連接點和分節點聯系起來。元數據的使用者不能直接訪問數據的制造者,只能通過核心連接點來訪問數據信息,進行元數據的查詢。這一模式的代表性機構就是美國空間數據交換網絡,它將用戶、服務器內容、數據庫服務器進行了分離。通過網關根據數據信息的類型、數據信息覆蓋位置等條件構成元數據的查詢界面,用戶通過網絡進行查詢,核心連接點通過用戶信息向分節點進行傳輸,然后在將內容反饋到用戶瀏覽的頁面當中。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增加元數據的數量,減少核心連接點對元數據的更新負擔,缺點在于元數據的查詢速度較慢,影響使用者的查詢效率。
6元數據傳輸各式的統一
雖然當前已經制定了一些元數據的標準,但也只是確定了元數據的內容、含義、類別、組成結構等特征,但是這還不能滿足元數據的使用要求,制訂元數據標準的目的是為了元數據的查找和檢索,了解數據信息和內容,因此必須要注重元數據的傳輸標準,以此為基礎來設計元數據的管理體系,從而達到對元數據的搜尋、修改、更新維護和查詢檢索。在DOS環境下和ARC/INFO環境下,美國誕生了很多元數據錄入和編輯的軟件,澳大利亞也開發類似的軟件,這些元數據軟件都是為了便于自身的查詢需求,符合各自制定的元數據標準的。但是各個元數據錄入軟件的數據格式卻不相同,有的是文本格式,有的是HTML格式,還有的是關系型數據庫格式,雖然方便了用戶,但是在元數據的修改和維護方面成本很高,所以要制定統一的元數據轉化標準,方便網絡上的元數據交換。美國和澳大利亞建議更改統一的后綴格式,例如,將SGML/HTML的統一轉換成XMLDTD或者是XMLSchema,將表格改編成ASCII的格式。這種方式優點在于有利于建設元數據索引和能夠在不同地區的互聯網當中進行元數據的查詢。
7元數據管理平臺設計和實現
7.1功能流程設計
功能流程設計需要滿足元數據生命周期的要求,當前大多數公司單位都是分散式的數據管理體系,數據比較分散,需要采集多元數據并且簡化數據的存儲體系??梢詫SV(三層階梯式圖)引用到元數據管理體系當中,在元數據導入配置方面,可以利用懸掛點配置的方式,在任務采集的起始階段可以配置相應的懸掛點(類似分支點),建設元數據的查詢樹,在數據源配置方面要表明數據源的類型、銜接數據、賬戶情況等,還要進行測試觀察后續問題。為了更好的完善元數據的管理體系,保持元數據地圖的完整性,需要對元數據進行完備的采集,采集方式又分為手動采集和自動采集。手動采集是對用戶要求的數據庫進行單次采集,自動采集則額外的配置采集時間和采集周期。
7.2元數據的瀏覽
將配置好的懸掛點體現在元數據的樹狀結構當中,以形象的結果提供給用戶,基于TSV的思想元數據樹需要具有三層以上的結構,首先是系統,其次是各系統數據庫,再者是各數據庫的下屬表。在庫級元數據方面需要展示各個表名和創立的時間,在表級元數據方面需要雙擊查看該表的詳細信息,包括字段、約束、索引、鍵、視圖等,在下拉菜單當中可以檢索相應的元數據信息。在字段級元數據方面包括字段名、字段類型、字段解釋、所屬的表和庫,前三項屬于特點描述,后兩項是定義描述,這樣能夠方便對字段進行分析和定位。
7.3元數據的構架設計
元數據管理體系的技術構架主要是對所有信息數據的篩選,來確定那些信息可以納入元數據管理體系,以此來構建三級視圖。技術構架的信息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數據源層、數據收集層、數據保存和管理層、應用幫助層、登錄管理和用戶信息等。數據源層主要就是提供數據信息,數據收集層主要是理清各類數據關系方便元數據的管理。
篇2
關鍵詞:汽輪機 數據管理 開發
詵⒌緋е?汽輪機是最為重要的基礎設備之一。并且,汽輪機是在非常長的周期中,一直不停地高速運轉。在一些外界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下,會出現一定的故障,給企業帶來極大經濟損失。目前,我國對于汽輪機的數據管理與監測中,也引進了相對先進的數字化系統。這些數據管理與監測系統,多是通過下位機的模式進行運轉。所采用的下位機可以進行相關的數據收集工作,通常將下位機設置在汽輪機的監測現場。而上位機則對所收集的數據加以分析與管理,同時對汽輪機運行中的故障進行判斷,通常將上位機設置在監控中心。這種采用上位機與下位機的運行方式,數據管理與監測系統與被監測的汽輪機依舊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配置,也不便于對系統進行集中式的管理,無法真正發揮出數據管理與監測系統的功能。另外,采用傳統方式進行數據管理與系統的監測,幾乎均是基于文件系統的數據管理方式,在數據管理過程中,無法實現實時的共享數據。對于數據的查詢時,也相對復雜與繁瑣。而對汽輪機進行故障的判斷與分析,是要依據非常多的現場實測數據來完成的,只有收集到了實時、真實的數據,才可以對信號加以處理與分析,最后準確地對故障進行判斷。所以,基于此,研發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以及數據庫技術的數據管理及實時監測系統,以實現對汽輪機運行時的數據進行實時收集、分析、監測與處理。
1 系統的構成
在此系統之中,能夠同時對不同的汽輪機組進行數據的收集、管理與監測,其整體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
其中A/D板和相應的監測用主機通過ISA槽相連接,每一個A/D板收集對應汽輪機運行時的數據,同時完成對收集數據的轉換工作。其能夠同時管理與監測汽輪機的數量,可以依據主機之中ISA槽數量來進行調整。不同的汽輪機,能夠依照所需進行監測的內容,例如:汽輪機的轉數、軸徑、向振動、瓦振、熱工參數以及脹差等,而隨時進行調整。
2 系統所具有的功能
2.1 智能化的數據信息采集功能
在此系統之中,能夠依照不同的汽輪機所擁有的運行狀況,而使用各異的數據信息采集方法,以完成對不同汽輪機的數據采集工作。能夠達到16通道信號同步的進行整同期、等速間隔等不同的數據信息采集方式,并且系統之中還安裝有能夠調節拐點的抗混跟蹤濾波裝置,可以完成對相關振動信號的32倍頻采集工作。每一次單個通道能夠采集512、1024或者2048點。
2.2 狀態監測功能
通過棒狀圖形以及數字的形式,來直觀呈現出不同通道所收集的實時在線數據信息,能夠實時地在線反映出不同汽輪機設置的測點、不同測點的運行狀態、軸芯軌跡等相關內容。并且,當汽輪機發生異常波動時,還可以及時發出聲、光等報警信號。
2.3 實時數據的分析以及診斷功能
對不同的汽輪機啟動與停止以及正常運行過程中的相關數據,通過頻譜方法加以分析,并得出相應的頻譜圖像、瀑布圖像等,對不同汽輪機實時的運行情況加以全面診斷。同時,將發生故障時的相關數據傳輸至“黑匣子”之中,便于以后更加全面、細致地進行分析,可以更加精確判斷出轉子質量出現的失平衡、不對中以及裂紋等各種易出故障。同時,可以分析得出不同故障所發生的原因,給出相應解決方案。
2.4 數據管理功能
在該系統之中,所包含的數據庫有實時數據庫、啟動數據庫、停機數據庫以及歷史數據庫等4個數據庫,擁有一樣的關系結構組成,即時間,1-m號振動測量點數據值,1-n號熱工測量點數據值。并將時間信息當成是數據庫關系結構之中的主鍵,可以通過時間數據來對不同的記錄進行識別。若是汽輪機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系統則會按設定的時間,對波形數據信息進行儲存。而若是汽輪機處于異常工作狀態,系統則會對每一組的波形數據信息進行儲存。時域波形數據庫之中,關系結構是時間,1-m號振動波形數據信息。在上述關系結構之中,同樣將時間數據信號當成是主鍵,可以通過時間數據來對不同的記錄進行識別。在汽輪機的運行過程中,會對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實時的數據信息記錄。在汽輪機運行異常記錄數據庫中,關系結構為時間,測量位置名稱,異常數據值。數據管理系統在設定的時間間隔會對開量及關量,進行數據信息的記錄,其數據庫關系結構為時間,測量位置名稱,動作之前所具有的狀態,動作之后所具有的狀態。
2.5 趨勢以及報表分析和輸出功能
對汽輪機的運行實時監測數據分級劃分與管理,并分析每1小時、每1天以及每1月的趨勢。同時,做出日報表以及月報表。能夠通過圖形以及報表等各種形式,對信息進行輸出。另外,用戶還能夠對系統再次進行開發,從而更好適應現場各種的需求。
3 系統的硬件
3.1 傳感裝置
應當依照不同測量數據信號所具有的特征,而選擇適宜的位移、加速度、壓力、電流等不同種類與型號的傳感裝置。
3.2 A/D轉換板
所采用的A/D轉換板,應當能夠實現16通道慢變信號以及16通道快變信號的相關數據信息的收集工作。在慢變信號的每一通道之中,都設置上光電隔離裝置。所采用的A/D轉換裝置具有的精度是12bit±(1/2)LSB,所具有的轉換時長是2μs。
3.3 監測主機
此系統之中,所采用的監測主機是標準的工業控制計算機,設備可以實現無故障使用高達4萬個小時以上。
4 系統的軟件
在此系統之中,完成了相應的組態化參數設定,不僅對工廠的運行參數、汽輪機運行參數以及不同通道的相關設置,而且系統中的監測模塊以及數據庫模塊等均能夠進行動態的組態設定。所以,此系統可以更容易再次的擴容,同時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5 結語
該汽輪機數據管理以及監測系統,不僅涉及的結構相對簡潔,同時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可以更好適用于汽輪機的數管理與實時監測工作之中?,F在此系統已被應用于汽輪機的實際數據管理工作之中,其所具有的可靠性及準確性都能夠達到相應的要求,為企業的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產品數據管理 計算機輔助設計 產品結構管理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普及,企業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各種設計、制造和管理等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企業各個相關部門,也極大地提高了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但也使企業的數據離散化程度提高了,加劇了數據的破碎性,形成了許多“信息孤島”。怎樣消除這些“信息孤島”已成為企業信息亟待解決的當務之急!
對于CAD應用較普及的企業,PDM是解決企業的“信息孤島”不可或缺的基礎軟件。PDM將所有與產品相關的信息和所有與產品有關的過程集成在一起。與產品有關的信息包括任何屬于產品的數據,如CAD/CAE/CAM的文件、材料清單(BOM)、產品配置、事務文件、產品訂單、電子表格、生產成本、供應商狀況等。產品有關的過程包括有關的加工工序、加工指南和有關批準、使用權、安全、工作標準和方法、工作流程、機構關系等所有過程處理的程序。PDM幾乎涉足了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方面,并能使最新的數據為全部有關的用戶引用,包括工程設計人員,數控機床操作人員、財會人員及銷售人員都能按要求方便地存取使用有關數據。設計和定制一個好的PDM系統能極大地消除因數據不惟一所導致的錯誤。
一、PDM應用現狀
在國外PDM應用非常廣泛,PDM軟件不下100種。它們的技術各有特色,功能差別也很大。目前,還沒有一家PDM系統占明顯優勢,仍是群雄逐鹿,各顯神通。
在國內PDM的研究起步較晚。自主品牌的軟件系統不多,許多企業都選擇國外的系統。如:春蘭空調、海爾集團、長虹、康佳等采用的PMD產品是美國EDS公司的IWAN;西安飛機設計所采用的PDM產品是IBM公司的PM;航天部二院204所采用的PDM產品是美國SDRC公司的Metaphase等。近年來,隨著國內企業信息化日趨深入,PDM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被廣大企業所熟悉,國產PDM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國內廠商開發的PDM系統逐步受到了企業的關注和選用。例如,寧波申菱有限公司、寧波海太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用的PDM系統就是大天公司的GS2PDM;江西五十鈴汽車制造廠、上海港口機械廠和蘇州閥門廠等采用的是天喻公司的IntePDM;宜春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大恒公司的DHPDM;廈門金龍客車廠采用的是同方公司的TFPDM等。從應用效果看,有的己經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也有的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從應用范圍來看,大型企業較多,中小型企業偏少。因此,我們有必要更加深入的探討如何在中小企業實施好PDM技術。
二、PDM的實施
PDM系統的實施,將涉及企業的所有部門,并且周期長、投入大,所以實施PDM必須站在整個企業管理的高度,企業領導親自掛帥,全體參與,多方合作,一起做好PDM的實施工作。
根據PDM實施目標和特點,在實施PDM系統時,必須把PDM系統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項目來實施。因此,在實施的初期就要制定詳細周密的計劃,一般來講,PDM可按以下步驟實施:
三、面向燈具領域的PDM系統
燈具行業市場競爭激烈,80%企業用同樣的設備和原材料生產功能相近的燈具。因此燈具的外形設計已成為燈具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的主要因素。燈具的外形一般是用Solidworks等三維CAD軟件來設計的。對于Solidworks的工程師們來說,PDMWorks 是最佳的產品數據管理解決方案。PDMWorks 能用效地管理CAD文件的版本和CAD項目的所有數據。PDMWorks具有較好的性價比,特別適用于小型工程組。
1.燈具設計PDMWorks 功能
PDMWorks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組設計環境,能讓設計團隊更專注于核心設計,節省管理與跟蹤文檔和數據的時間;提供對工程數據的安全訪問,便于協同設計及重復使用設計。燈具設計PDM系統的功能包括以下內容:工作流程管理、產品結構管理、產品配置管理、設計文檔管理、零件分類管理與檢索、工程變更管理、項目管理、工具和集成功能等。下面以圖形文檔管理為例,介紹PDMWorks的圖形文檔管理設計與應用。
2.PDMWorks文檔管理
文檔不等同于一個電子文件,它是用來組織這些電子文件的。文檔應反映這些電子文件是誰擬制的,是什么類型的文件,這些電子文件需要誰審批,它可以比喻為“卷宗封皮”。文檔擬制人員只要在自己的計算機前對項目執行過程中所產生的電子文檔發出提交文檔指令,這些文檔就可以順利地到達項目的共享文件柜中。PDM就會對提交過來的文檔自動執行文檔的審核、審批流程等操作,同時系統也會管理該文檔的成熟狀態和版本。這樣既免去了科研一線人員拿著圖紙到處跑的無效勞動,還可以很好的維護文檔數據在傳遞過程中的一致性,減少因送錯數據所造成的額外損失。文檔擬制人員一旦把文檔提交到共享文件柜中后,就納入了PDM管理的范疇,所有文檔的使用單位都從PDM取得該文檔,不得從其他途徑取得數據。
PDMWorks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維護文件的安全性。電子倉庫是一個簡單然而高度可靠和安全的存儲共享項目文件系統。電子倉庫允許設計團隊成員系統地共享文件,在同一時間內文件只能檢入或檢出一次,以避免團隊成員意外地覆蓋文件或者花費時間工作在一個錯誤的版本上。
PDMWorks為了保護設計信息以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或意外地刪除信息。PDMWorks提供了超出一般通過文件存儲在標準網絡上共用文件夾的安全性。在PDMWorks環境下,只能通過為工作組設立的安全控制來訪問電子倉庫的信息。不像通用網絡或本地文件夾,燈具設計PDM系統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文檔,根據文檔的作用,可將其分為不同的類。為了便于文檔的管理和系統的簡化,我們根據面向對象的思想,抽象出各類文檔的共性,即文檔的屬性,如下表所示:
3.重復使用產品設計數據
利用燈具設計PDM系統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出已有的文件資源,并加以循環利用。作為一名設計師,經常需要用到某些過去設計當中使用過的零件或者組合體,如果每個項目都重新進行設計,這種重復勞動不僅會影響到新項目的整體進度和工作效率,還違背了設計數據的惟一性原則,增加出錯概率。因此,能快速的利用已有的文件資源,對設計師來說非常的重要。在燈具設計PDM系統里面,只需要簡單的瀏覽vault電子倉庫,尋找符合需要條件的文檔,找到了需要的文檔后,用鼠標從庫視圖當中輕松的拖動到Solidworks主界面里,就能直接調用之。見圖1。
另一方面,除了零部件模型文檔的再利用外,有時還會需要整個項目進行循環使用。這種情況多數是由于新項目跟舊項目的相關性很強。在本系統中,可以非常方便的做到項目的循環利用。例如,在一個名為“閃光燈”的項目里,包含了主裝配體、子裝配體和零件等?,F在需要利用這一項目來設計新一季度或年度的product collections。其中會要求更改全部這些裝配體和零件的名稱等屬性。這時候,可以利用燈具設計PDM系統的“copy project”功能。操作界面如圖2所示。
燈具設計PDM系統將能自動地隨之更改和生成新項目文件的屬性,并進行重構。省卻了許多重復勞動。這就使得工作者可以技巧性地跳過一些常規的冗繁的步驟,立即投入到最關鍵的環節當中去。操作界面如圖3所示。
四、結論
本文雖然僅僅介紹了文檔檢索等幾個操作,但充分反映出PDMWorks具有良好的用戶界面。PDMWorks所有功能都都能方便快捷的操作,交互過程與SolidWorks一致。熟悉Windows的用戶幾乎不需要太多學習就能很好地操作PDMWorks。由于擁有易于安裝、配置以及投資少、收益快等眾多優勢,筆者堅信PDMWorks將受到許多中小型企業青睞。
參考文獻:
[1]李建明 童秉樞 許隆文:產品數據管理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1998(6);1~4
[2]張艷崗 張保成 鄭長虹:產品數據管理(PDM)技術的發展.機械管理開發.2006.89(2);97~100
篇4
【關鍵詞】數據采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
0 引言
隨著環境試驗技術的不斷發展,試驗類型和試驗任務在不斷增加,產生越來越多的試驗數據,龐大的數據量給統計和分析帶來困擾。以往實驗室試驗人員每月對試驗流程卡和實驗記錄的整理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且整理好的紙質文檔并不方便查閱,且紙質文檔容易丟失,損壞、常會造成試驗數據的不完整,給科研工作造成諸多不便。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實驗室開發了試驗數據管理系統,通過試驗室數據管理系統可以進行試驗任務下達、任務管理以及試驗過程監控??梢杂行У貙碗s試驗數據統計進行查閱、統計、分析,并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1 用戶需求分析
根據對試驗業務的需求分析和整理,以數據驅動促進業務決策為總體目標,用戶主要需求如下:
1.1 試驗參數的實時監控、試驗流程狀態監控;
1.2 試驗參數記錄的存儲、檢索、查詢;
1.3 試驗設備狀態監控、校準/檢定提醒;
1.4 試驗時間統計,試驗操作人員工作量統計;
1.5 試驗報告的自動生成;
1.6 試驗人員、試驗委托單位、試驗設備的關聯性和一致性統一管理等;
1.7 試驗數據的入庫管理和分析。
2 業務工作流程分析
試驗工作流程圖如圖1:
3 數據流程圖分析與設計
根據用戶需求和試驗工作流程圖,系統數據流程圖如圖2:
4 系統設計
4.1 系統設計原則
以試驗業務實際為牽引,注重系統技術先進性,確保易操作性、維護靈活性、可擴展集成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4.2 數據庫設計
表格設計:本試驗系統設計有試驗人員信息表、試驗設備信息表、試驗產品信息表、試驗委托單位信息表等;
數據詞典設計:對信息表各字段進行定義,確定數據類型和屬性;
數據功能設計:根據用戶需求,各信息表具有查詢、檢索、錄入、刪除等功能,各表通過關鍵詞進行關聯。
4.3 統模塊設計
試驗數據管理系統主要由試驗任務管理、知識管理、資源管理、數據管理、采集程序等功能模塊組成,如圖3所示。
4.3.1 任務管理
任務管理模塊是整個試驗數據管理系統的第一環節,分為任務立項與分解、任務執行、任務監控三個子功能。主要負責對試驗任務的下達,由系統管理員將產品試驗任務創建后,設備操作人員按照試驗任務參數條件設置程序,啟動試驗設備對產品進行試驗。例如進行振動試驗時,操作人員打開采集系統,選定振動臺,進行試驗任務配置,然后啟動記錄采集程序,開啟振動臺進行試驗。此時數據采集系統將對試驗過程參數實時監控、采集,記錄和存儲。
4.3.2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模塊中包含試驗標準、質量體系文件、作業指導書三個子模塊。試驗標準模塊具備錄入、查詢、檢索、刪除功能,由資料員定期將相關現行的試驗標準,包括國標、軍標、行標和各類產品的試驗大綱等錄入系統,并及時更新,供相關人員查閱。為試驗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持,如圖4所示。
4.3.3 資源管理
資源管理模塊包括設備信息管理、人員信息管理、委托單位信息管理三個子模塊。設備信息管理包含設備狀態管理(空置、運行中、維修中等)和試驗設備屬性(設備名稱、編號、校準日期等)兩個下屬模塊,通過該模塊可設備資源進行調配,也可對設備使用頻率和運轉時間進行統計,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人員信息管理則可以對試驗工作人員的信息進行檢索,可以按人員姓名對試驗任務進行統計,為人員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據。委托單位管理可以按委托單位對試驗任務進行統計,為試驗任務來源分析提供支持。
4.4 數據管理
據管理負責對試驗全過程數據及相關信息的管理,可以將數據按一定結構進行組織覽、查看、查詢,并可以將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梢詫σ巡杉脑囼灁祿筛鶕囼烅椖?、試驗設備、操作人員、試驗編號等進行分類瀏覽、查閱、統計,根據試驗工時單價,可以計算人員、設備和整個實驗室的月度、季度和年度產值,極大提供高統計效率和準確度,并生成統計報表。
5 通訊設計
5.1 數據訪問接口
數據管理的核心策略是通過統一定義的試驗數據格式及接口,實現各類格式試驗數據的統一化管理。在統一數據格式的基礎上,提供統一的試驗數據訪問接口服務,所有針對試驗數據的訪問均通過數據訪問接口來完成。
訪問接口體系由訪問接口服務平臺、服務注冊中心和數據交換三部分組成。
5.2 數據轉換
系統提供對歷史數據的管理和復用?;诮y一定義的數據格式,提供數據轉換工具實現統一的數據入庫功能。本系統采用支持對現有的Excel格式的各類試驗運行過程數據和試驗結果數據的模板化轉換方式。
5.3 采集程序
采集程序是整個數據管理系統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在產品的整個試驗過程起到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兩個功能。管理系統與被試驗設備之間采用R232和USB端口和網線形成物理通訊網絡。目前試驗室占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擁有各類驗設備七十余臺,實時監控功能可以使操作人員在監控室內即可對設備運行狀態是否正常進行觀察,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數據采集功能則對試驗后的數據分析提供支持,通過數據采集和一直觀的看到整個試驗過程中的運行曲線,這些曲線包括溫度、濕度、氣壓等試驗數據。
5.4 通訊網絡設計
試驗設備的測控和數據采集(DAQ)采用統一的設備接口規范,針對每種試驗設備的軟件接口進行開發。在實際應用中,采用主控端加采集端的分布式框架,以提供足夠的業務適應性和擴展性。在這種模式下,即可僅啟動采集,實現針對部分設備的單點采集,也可用一個主控端加多個采集端協作采集的模式,支持多個試驗任務采用不同設備同時進行采集和數據入庫。
6 用戶界面設計
本系統采用大方、美觀友好的用戶界面,彩色選擇考究,滿足用戶操作舒適性要求,有效降低用戶疲勞度。
7 源代碼的編寫
采用可視化編程語言,大大提高了編程效率。
8 硬件配置
由于本系統投入使用后,試驗數據越來越多,故配置了一臺高性能服務器;由于試驗室場地較大,配置了4用戶終端。
9 功能擴展
該系統設計框架留有若干可擴展接口端,通過簡單的編碼即可實現擴展功能。目前,該系統已和視頻監視系統完成對接,實現了試驗過程的可視化、數字化。
10 結論
實驗室試驗數據管理系統的成功應用,有效實現了試驗記錄的無紙化、試驗過程參數監控的集中化、試驗工時和產值統計的信息化,試驗數據分析的信息化和形象化,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了試驗記錄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對提升試驗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環境數據 管理系統 環境監測 應用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a)-0098-01
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了我國環境的嚴重污染,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技術手段,監測數據的管理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進行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技術的發展,環境監測開始了對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使用。了解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使用對于環境監測的意義,明確環境管理系統的特點和它能夠實現的功能,才能夠進一步了解環境數據管理系統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情況。
1 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使用對于環境監測的意義
環境監測的對象是環境,而涉及的環境因素卻是成百上千的,并且目前的監測范圍仍在不斷的擴大中。因此,每年來自于各個環境監測站的監測數據之多,已經無法單純依靠人工來進行數據的歸納、總結和分析了。此時,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出現,解決了龐大數量的環境數據的管理工作,為環境監測數據的處理、存儲和共享等方面提供了最好的技術支持。過去的環境監測只能從數據變化角度反映某個區域的環境變化,而通過使用環境數據管理系統,可以形成數據圖表來直觀的反映環境的變化。所以,環境數據管理系統使環境監測的結果更加直觀,在環境預測方面的分析也更加的科學。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應用充分發揮了環境監測數據的作用,更好的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監測數據上的服務[1]。
2 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特點
2.1 數據的傳輸簡便
數據管理系統在傳輸數據上具有簡便的特點。監測的數據早在環境監測的同時就已經進行了錄入,在進行數據傳輸時,只要按照監測的時間和分類找到數據,通過軟件就可以完成數據的傳輸。這樣數據在傳輸的過程中不需要重復的錄入,使得數據傳輸更為簡便。
2.2 數據統計標準便于修改
環境的監測是有一定的統計標準的,數據的統計是根據這些標準來進行的。但是按照傳統的數據管理方法,一旦出現統計標準的變更,對已經統計好的數據進行變更卻很麻煩。然而環境數據管理系統有著可以與統計標準分離的統計程序,只要完成統計標準庫的修改,就可以避免統計數據的更新。所以環境數據統計系統具有數據統計標準便于修改的特點[2]。
2.3 可以實現不同區域、不同標準的數據統計
由于環境數據管理系統是建立在使用計算機的基礎上,所以可以同時對多個區域進行多種標準的設置,完成不同區域、不同標準的數據統計。
2.4 數據的輸出更加直觀
監測數據經過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處理,可以將數據的基本信息用各種二、三維的圖形表現出來,使得監測數據更加直觀。
3 環境數據管理系統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3.1 數據的輸入輸出形式多樣
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數據輸入方式有多種,既可以用格式的方式,也可以用瀏覽和單項目的方式進行數據的輸入。系統提供的數據錄入界面比較靈活,可以方便人員進行對列表框及代碼和名稱的選擇。同時數據的讀入方式也有多種,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要讀入的數據。而數據的輸出方式也有多種,包括屏幕輸出、打印輸出和文件輸出。其中的屏幕輸出是將數據以表格或圖形的方式展現;打印輸出則是按照用戶要求將數據以報表形式在紙上體現;文件輸出則是將數據以文件的格式存儲到磁盤上。
3.2 數據的檢查與修改
環境數據管理系統具有數據檢查與修改的功能。在數據存儲時,系統就會進行對關鍵詞語以及關鍵字段的檢查工作。同時系統也設置了有效數據個數檢查等多種類的檢驗方式,以避免錯誤信息被系統錄入。不過數據的正確性不能完全依靠系統的檢查功能,還需要管理人員進行檢查。在發現數據出現錯誤或丟失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系統的修改功能進行修改。系統的修改功能包括了記錄修改、替換修改和條件修改等功能。其中不同的功能有著不同的數據修改效果,比如替換功能則可以實現多條記錄的同時修改。
3.3 數據的備份
系統的備份功能是為了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安全。數據的備份可以通過數據的存檔來實現,將備份存放至指定的軟盤內。數據的備份是為了防止一些文件的人為刪除,也可以防止系統遭到病毒感染后造成的文件丟失。
3.4 數據的查詢
系統的查詢功能可以幫助數據管理人員迅速的找到需要的數據,從而幫助數據管理人員盡快的將數據提供給其他環境保護工作者。數據的查詢功能是非常強大的,管理者可以根據數據需求進行任意條件的查詢。這些條件可以是數據的監測時間和地點,也可以是污染的類型和指標??傊?,數據的查詢功能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將需要的數據迅速的提供給管理者。
3.5 數據的統計
數據的統計功能并不是指單純的進行原始數據的輸入和排列。系統的數據統計功能可以進行常規統計和用戶自定義的條件選擇統計。一方面系統會將監測地點數據的日均值等多方面的內容存儲在系統數據表格中。而另一方面,系統可以根據用戶對某一地點、某一時間段以及某個監測指標的選擇進行數據的統計工作。在統計完成后,系統可以將統計結果存放至數據庫,以便用戶隨時進行查詢。
3.6 數據的監控和使用權限設置
系統的監控功能和權限設置功能是數據安全的保障。一方面系統通過監控日志記錄下數據修改的時間和用戶等內容。在數據出現問題時,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日志進行修改明細的查詢,找到修改的內容進行恢復。另一方面,通過對系統權限的設置,掌握可以進行數據讀取和修改的人員名單,從而降低數據遭到人為破壞的可能性。因此,系統的監控和權限設置功能可以為環境監測的數據提供更好的保護[3]。
4 結論
通過了解環境數據管理系統對于環境監測的意義,明確了大多數環境監測工作使用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原因。而根據環境數據管理系統的呈現的特點,進一步認識了環境數據管理系統能夠實現的功能。因此,環境數據管理系統能夠幫助環境監測工作更好的進行,而環境數據管理系統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對于環境保護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曲茉莉.環境質量監測常規數據管理措施的探討[J].黑龍江環境通報,2011,4(35):74-75.
篇6
隨著大量信息化裝備列裝部隊,圍繞裝備全壽命過程的保障數據日趨增加,繁冗的數據體系,給管理決策增加了難度。當前,裝備部門按照各自的業務職能,在各個環節分別建立了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如裝備儲備管理系統、裝備使用管理系統、維修計劃管理信息系統等。雖然各類應用系統能夠滿足相應業務部門需求,但各類數據庫或文件系統是分散的、獨立的子系統,時效性差,共享困難,無法從統一的角度為領導層的全局分析提供及時、準確的綜合信息[1]。本文提出構建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的思路與方法,將裝備保障數據及信息進行匯總,按照決策需求,以數據倉庫的形式進行重新組織和存儲,建設綜合性的服務系統。通過使用UML用例圖,對系統整體需求進行分析,為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的構建提供模型基礎。
1 裝備保障數據倉庫框架模型構建
結構框架是構建裝備保障數據倉庫最基本問題,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的靜態結構,利用合適的方法來描述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系統的結構框架與功能的實現。
1.1 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的總體設計方法 數據系統的設計方法通常有兩種,一是依據需求構建的系統開發生命周期(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方法,這種方法以需求為驅動,由上層領導提出具體需求,通過設計人員加以實現;二是依據在已有數據構建的數據倉庫環境下的系統開發生命周期(Cycle Life Development System,CLDS)方法[2],這種方法以數據為驅動,通過原有的業務系統與數據,設計上層數據系統。在分析型環境中構建裝備保障數據倉庫,上層分析需求不能像底層業務需求準確給出,存在不確定性,這就使得在構建裝備保障數據倉庫過程中,要使用CLDS的設計方法,從數據開始,結束于需求,將需求分析的過程貫穿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整體流程如圖1所示。
整體流程中,始終伴隨著需求理解,并逐步完善體系構架。從數據源獲取的信息經過數據獲取與集成,進入數據倉庫中心數據庫,通過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決策支持系統應用編程,使得數據倉庫實現輔助決策功能。在系統測試階段,對系統進行整體測試,并以反饋需求的方式,進行系統的更改和完善。
1.2 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的體系結構模型設計 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的建設,一方面要實現數據的集成,另一方面要實現對上層領導的決策支持,這就要求該倉庫應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需求。裝備保障數據倉庫主要以目前運行的業務系統為基礎,包含從裝備設計生產到使用退役的全壽命過程的數據內容[3]。這些數據分布于異構的數據平臺,數據不易集成。我們盡可能地以最基本、最不可分割、最基礎的可復用組件的方法來收集和儲存數據,只有這樣,才能高效地利用數據實現上層領導的管理決策。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的體系結構建立在傳統的業務系統數據庫之上,將這些數據以統一的格式,集成、存儲在一起,向后通過數據分析技術,最終向各類用戶提供包括輔助決策在內的各類服務。裝備保障數據倉庫體系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現有業務系統數據庫是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的數據源,從各種數據源開始,通過數據管理與建模工具,對數據進行抽取、轉換、裝載,在元數據的同一規范下,各類數據按照不同的粒度需求,整合存儲在中心數據庫之中。根據用戶需求的不同,建立各類數據集市,以滿足不同業務部門的高效使用。中心數據庫與數據集市通過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在線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等多種方式,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最終滿足不同用戶對數據的需求。
2 裝備保障數據倉庫功能模型構建
功能建模是為了進一步細化和描述裝備保障數據倉庫功能的組成和邏輯關系,體現系統的實際需求,為裝備保障數據倉庫設計和實現提供支持[4]。這里主要采用UML用例圖的建模方法對系統功能需求進行描述。如圖3所示, “管理功能需求”、“控制功能需求”、“接口功能需求”四個層次的劃分,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數據倉庫所應具備的功能需求[5]。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將裝備保障數據倉庫得功能需求進一步細化,其中“管理功能需求”分為“裝備數據管理”、“用戶管理”兩部分;“控制功能需求”分為“項目運行控制”和“用戶訪問控制”兩部分;“接口功能需求”包含“數據接口管理”和“外部系統接入”。
2.1 管理功能需求建模
2.1.1 用戶管理 用戶是數據倉庫的使用者和操作者,用戶管理主要是進行用戶及相關信息的創建和維護,如圖4所示。
在裝備保障數據倉庫中,參與者主要包括系統管理人員,上層決策人員、中層業務人員、基層保障人員。系統管理人員負責系統軟硬件維護,根據用戶需求實現系統功能;中層業務人員是系統的主要操作者,并配合系統管理人員保障系統的功能實現與日常維護;上層決策人員與基層保障人員是裝備保障數據的主要使用者,前者側重數據的輔助決策作用,后者注重數據對于保障活動的指導作用。主要用例包括:
①“創建用戶”,對用戶進行新建、修改、保存等操作。
②“編輯用戶信息”,定義和修改用戶的基本信息(如用戶姓名、職務、所屬部門等)。
③“信息上報”,用戶對自身信息進行上報,完善系統用戶信息。
④“用戶分類”,按照用戶所屬類型的不同進行分類,以區別數據獲取權限等。
⑤“用戶權限管理”,為用戶設置權限,使用戶具備不同的操作內容,如讀、寫、修改、刪除等。
2.1.2 保障數據管理 裝備保障數據是數據倉庫的核心內容,良好的模型的構建,有利于數據的便捷維護與高效利用。管理裝備保障數據,構建數據創建、使用、維護活動模型如圖5所示。
其參與者為中層業務人員與基層保障人員,中層業務人員負責裝備保障數據的整體收集、維護,基礎保障人員對權限內裝備保障數據進行上報、查詢。此外系統管理員配合中層業務人員,確保需求功能實現。主要用例包括:
①“增加裝備保障數據” 、“刪除裝備保障數據”、“更改裝備保障數據”,系統管理人員在中層業務人員的配 合下,實現裝備保障數據的增加。
②“數據查詢”,可以按照給定的關鍵詞來檢索所需要的綜合保障數據或系統數據。
③“數據上報”,基層保障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錯誤數據的修正以及對新數據的添加。
2.2 控制功能
2.2.1 項目運行控制 系統控制功能伴隨項目運行而產生,用戶控制功能的實現,必須建立在項目運行的前提下。項目由中層業務人員創建,在實時跟蹤的同時將現實情況及時向上層反饋,如圖6所示。
其參與者為中層業務人員,同時需要基層保障人員與上層決策人員的配合,主要用例包括:
①“項目運行”,項目運行是項目控制的前提,各項控制活動,總是依托項目運行展開。
②“項目創建”,最基本的項目運行活動,由中層業務人員參與,創建項目。
③“實施跟蹤”,主要根據相應的條件和規則來確定業務活動所處狀態(準備、運行、結束、錯誤等),為控制活動提供依據。
④“反饋上層”,通過項目運行數據實現對上層決策的支持。
⑤ “決策交互”是對“反饋上層”的擴展,支撐“反饋上層”活動。
⑥“信息填報”,用戶對自身信息進行上報,完善系統用戶信息。
2.2.2 用戶訪問控制 裝備保障數據倉庫由于其業務活動的特殊性,必須嚴格控制訪問,用戶訪問不僅與用戶的身份和權限有關,還涉及相關的軟件工具和業務活動,如圖7所示。
其參與者為中層業務人員與系統管理人員,主要用例包括:
①“項目運行”,項目運行是用戶訪問控制的前提,對用戶身份的驗證、外部系統接入及業務系統的檢查,伴隨項目運行展開。
②“登陸控制”,主要檢查用戶是否注冊、是否分配了相應的權限,以決定其是否能執行相應的操作。
③“外部系統接入”,主要檢查外部系統接入數據倉庫的情況,并根據授予權限的區別,實現不同數據內容的傳輸。
④“上層決策系統接入”,上層決策系統的權限與數據需求都存在差別,根據上層決策的實際數據需求,形成不容的系統接入與數據傳輸。
“登陸控制”、“外部系統接入控制”、“上層決策系統接入控制”都與“接入控制”形成泛化關系。
2.3 接口功能 當一些相對獨立的現有或遺留軟件應用系統需要與裝備保障數據倉庫進行交互時,通過項目運行,配合相關功能,實現外部系統管理與數據接口管理,如圖8所示。
其參與者為系統管理員,主要用例包括:
①“項目運行”,系統、數據的接入圍繞項目運行活動展開。
②“信息采集”,以采集信息為中心,通過基礎數據上報,原始數據過濾、加載,實現系統與數據的接入。
③“基礎數據上報”,基層保障人員將實際保障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上報,充實中心數據庫。
④“原始數據過濾加載”,將繁冗異構的原始數據,通過數據轉換,具備統一標準,以完成數據的交換與共享。
⑤“決策信息交互”,當決策有數據需求或決策信息需要時,通過“決策信息”交互實現數據傳輸。
3 結論
本文描述了基于數據倉庫技術構建裝備保障數據管理系統的總體構架,并將系統的相關需求以UML用例圖的形式給出。裝備保障數據倉庫在完成數據存儲功能的同時,形成了全方位的保障數據服務體系,是我軍裝備管理工作發展的必然。在服務基層裝備保障、支持業務工作的同時,裝備保障數據倉庫會對有效輔助領導層決策,大大提高裝備綜合保障能力,為提升我軍裝備保障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小勇.基于數據倉庫的裝備體系數據建模方法[J].計算機工程,2006,36(1):76-78.
[2]張云濤,龔玲.商業智能設計部署與實現[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3]單志偉,等.裝備綜合保障工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篇7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滲透到各個領域,利用計算機技術管理浩瀚的數據已成為數據管理的必然趨勢。數據庫技術也隨著迅速發展和得到廣泛使用。滿足各個領域要求的各種專業性的數據庫也就應運而生。實驗室儀器數據就是其中一種,在國內外大型的實驗室有很多設備,對這些儀器設備的管理就是非常繁重的事情,所以設計系統來管理這些儀器設備成為必然趨勢[1~6]。建立數據庫具有功能強大、操作簡便、快捷、方便等諸多優點。像CAS、NIST、Chemistry WebBook、ChemInfo Ultra5.0、CHIN、萬方數據等都是成功的說明?;谀壳盎ぴ韺嶒炇覂x器設備的管理,設計開發了一套實驗室儀器設備數據管理系統,通過該管理系統,可能很方便地實現對數據庫的瀏覽、修改、查詢和報表輸出。利用該管理系統能減輕管理人員的基礎工作量,對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社會成本有很大的幫助。
2 軟件結構與功能
2.1 系統運行環境要求
本系統硬件開發環境為:奔騰Ⅲ或以上處理器;內存32M;聲卡及音箱
需安裝軟件:Windows98;Visual Basic6.0;Access2000
2.2 程序結構與主要功能
該系統軟件具有查詢、添加、修改、刪除、報表等功能,程序結構圖如圖1所示。
3 軟件設計
3.1 用Access建立數據庫
打開Access,在[新建數據庫],選中[空數據庫],再按[確定],進入數據庫命名對話框,這里取名db,然后“確定”,進入數據庫表設計器,選取使用設計器創建表,雙擊進入表,依次添加字段名稱并設定“數據類型”單擊新建按鈕,彈出“新建表”對話框,選中表對話框,選中“表向導”,并按下“確定”按鈕。再在“表向導”窗口內選擇15個任意字段,將字段依次修改為儀器編號、分類號、儀器名稱、型號、規格、單價、出廠號、國別、廠家、出廠日期、購置日期、經費科目、現狀、使用方向、備注,后設定主健為“實驗室儀器設備數據管理系統”。
由于VB6.0不支持Access2000,所以用Access2000創建的數據庫不能被VB6.0版本兼容,必須經過轉化。選擇工具/數據庫實用工具/轉換數據庫/到早期的Access數據庫版本。在隨后出現的對話框文本中輸入db2,并單擊“保存”按鈕,這樣經過轉換的數據庫才能被VB6.0兼容。
3.2 主界面的設計
首先在新建窗體設置標簽文件,同時設置窗體背景(backcolour=深藍;windowstate=2-Max)以美化界面。為實現我們預定的功能,我們在打開的窗體文件下選擇:工具/菜單編輯器,在彈出的對話框依次在標題、名稱欄中輸入“編輯、edit;查詢、check;記錄瀏覽、lookup;幫助文件、help;退出系統、end”。
在主界面上功能菜單僅有操作的菜單按鈕,通過設置程序代碼,實現窗體之間的切換,達到所期望的功能。如雙擊“編輯”按鈕,在彈出的代碼框中輸入代碼,按下F5運行,就會出現我們所預期的功能。主界面運行結果如下:
3.3 編輯界面設計
在form4窗體上添加15個標簽控件,標簽控件的Caption依次為:儀器編號、分類號、儀器名稱、型號、規格、單價、出廠號、國別、廠家、出廠日期、購置日期、經費科目、現狀、使用方向、備注。添加15個文本框Text1(0)~Text(14)。設置布局,使界面美觀。為了操縱數據庫,我們還必須添加Data控件,同時設置Data控件的DatabaseName = C:\My Documents\db1.mdb (數據庫所在的路徑)。設data1的RecordSource=實驗室管理系統 ,這樣數據庫的數據就被Data控件所綁定,再設置Text1(0)~Text1(14)的DataSource都為Data1,也就是Data控件,同時依次在DataField選取與標簽控件的Caption相對應的值,這樣Data控件綁定的數據顯示記錄就會一一對應在各個text1框中。
Data控件綁定的數據庫只能用瀏覽,為實現對數據庫的操作,比如添加記錄,刪除記錄、搜索、保存、取消、結束等命令,通過編寫程序實現對數據庫的操作。編輯界面功能主要有“添加”和“刪除”兩大功能,另外還有“保存”、“取消”和“結束”按鈕,他們共同組成操作按鈕組,實現對數據庫的基本操作。通過操作按鈕組實現對數據庫的修改和刪除,更新數據庫的數據。編輯界面運行結果如下:
轉貼于 3.4 查詢界面設計
同前面一樣,首先作對應的15個列表框控件和15個text控件,標簽控件的Caption依次為:儀器編號、分類號、儀器名稱、型號、規格、單價、出廠號、國別、廠家、出廠日期、購置日期、經費科目、現狀、使用方向、備注。添加15個文本框Text1(0)~ Text(14)。設置布局,使界面美觀。在添加的frame控件上加上4個按鈕,他們的caption依次為:開始查詢…;查詢上一個;查詢下一個;退出。并在frame控件上加上一個Combol控件和text2。
查詢界面運行結果如下:
3.5 記錄瀏覽和幫助文件界面設計
記錄瀏覽界面,主要功能是實現數據庫的基本數據瀏覽,操作功能雖然被禁止,但通過它可以實現大面積瀏覽數據庫的所有記錄。記錄瀏覽界面運行結果如下:
幫助文件界面由于沒有相應的書寫幫助文件的應用程序,所以在這里采取相應的Label控件的Caption值寫入,按照相應的幫助題目寫入幫助文件。幫助界面運行結果如下:
3.6 報表界面的設計
報表是數據庫應用程序所必須的功能。首先,添加數據環境設計器。在工程菜單下選擇Data Environment…,然后再添加Data Reporter,結果屏幕會出現Data Reporter1對象。添加Data environment…后出現環境設計器對話框,鼠標右擊Connection1對象,并在隨后出現快捷菜單欄選取[屬性],結果出現[數據連接]屬性窗口,選取[Microsoft Jet3.51 OLE DB Provider]功能工程,點擊下一步,在出現的對話框中點擊[省略]按鈕,選取數據庫文件目錄所在地方,按下確定并關閉對話框。
設置數據環境設計器的連接文件為數據庫所在的目錄,在測試成功后,確定即可。右擊Command1,在隨后出現的菜單中選取[檢索結構],出現子命令。同時設置報表的 DataSource=Data environment ,DataField=commmand1 然后拖數據環境設計器的表字段到報表中,按照設計者的想法作出相應的報表。報表界面運行結果如下:
4 結束語
通過對實驗儀器設備的數管理系統的開發,可以完全控制著設備儀器操作和進行復雜的數據處理,從而使設備儀器的精度、靈敏度、穩定性和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并使一些復雜設備儀器操作簡單化。管理系統的開發克服了手工登記帶來的諸多不便,也節約財力物力,提高了效率,又可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為實現實驗室數據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利,鄭文利,王國棟等.基于Visual Basic環境下開發的軋機圖紙管理系統[J].機電工程,1998,3:5~7
[2] 呂斌,呂芳.基于網絡的化學中心實驗室儀器管理初探[J].化學教育,2002,5:41
[3] 周秀霞.計算機在化學分析儀器和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J].冶金分析,2000,(20),2:40~43
[4] 王亦軍.計算機在化學實驗室自動化管理方面的應用[J].化學通報,2001,8:520~523
篇8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驗室;數據管理系統;現狀;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8-4872-02
Abstract: All along, most of the higher institu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laboratories have invested a lot of money, so all aspects of the school laboratory conditions have been some improvements, and to some extent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but how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echnology, more efficient and faster to manage the laboratory, is the build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goal. At the same tim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rrying out compliance work o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ies have been deeply felt need for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refinement of improvement, this paper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aborator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existing problem, and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this topic, that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s laborator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Makes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to further improve to better serve the peopl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atus of laborator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1 目前實驗室數據管理系統中的現狀
1) 數據雜亂。
數據來源過多依賴實驗室上報,不但其形式單一,而且有的數據記錄仞是靠工作人員手工記錄或者文本管理的初級階段,沒有一個及時能了解學校實驗室的數據管理系統,每當領導進行學校評估時就匆匆忙忙地趕材料,給日常的工作添加了許多負擔。
2) 數據過于封閉。
目前,雖然大多數高校的實驗室管理部門要通過多個數據應用系統來分別管理物資、設備、經費、員工、教學等。但是各個數據應用系統因為其功能太少且技術含量低,所以不能全面高效地管理實驗室地所有事務,很難實現數據共享。這樣就人為地加大了信息壁壘,增加了運行管理成本。
3) 缺少數據信息的監控和考評體系。
由于數據來源缺少必要的審核,主要依靠經驗判斷,實驗室為了獲取更多的運行經費,往往多報工作量,但是由于沒有客觀數據支持,管理部門很難準確地審核所有數據,在審核數據時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樣就會造成經費上的分配不均。
4) 管理措施滯后。
由于受管理手段的約束,管理部門在掌握實驗室最新動態上就慢一步,使得管理工作經常處于“事后管理”的尷尬場面,也就很難對實驗室的工作進行全程的監管,這就直接影響到實驗室建設水平的提高。
5) 服務工作不完善。
通常,管理部門都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實驗室數據的收集和處理當中,這不僅影響到管理部門對實驗室服務工作的全面開展,很難有精力去做那些本可以改進的服務工作,而且這也會造成老師和學生的不滿。因此,管理部門需要加大對數據系統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數據庫來搜集、存取,挖掘過程數據和狀態數據。用一個綜合的數據管理系統將各部門的所有人員都整合到其中,依據工作部門和性質類別,各自分工,資源共享,營造一種“互動交流,資源共享,管理與服務并重”的信息氛圍。
2 實驗室數據管理系統涉及的技術
1) 數據倉庫。
著名數據倉庫專家W.H.Inmon 在其著作中給出如下定義:數據倉庫是一個集成的、面向主題的、相對穩定的、反映歷史變化的數據集合體,用于支持建設管理決策。
2) OLAP 技術。
OLAP 技術是數據庫系統方面的主要應用。它是使管理人員、分析人員及執行人員能夠從多角度對從原始數據中搜集出來的、能夠真正為人們所理解的、并真實反映企業特性的信息進行快速、高效、互相存取,從而獲得對數據信息更深入理解的一項軟件技術。
3) 數據信息的挖掘。
它具體是指從大量的、不完整的、有雜質的、隨機的、混亂的數據中,提取蘊含在其背后的、人們預先不了解的、但又是有用的知識和信息的一個過程。
3 實驗室數據管理系統建設的思考
要全面升級實驗室管理手段,必須要運用先進的技術方法,做到高效、全面、穩定的實驗室數據管理系統。
1) 注重過程管理,及時了解運行動態。
注重相關部門對實驗室數據技術的及時了解和監管,其中主管部門需要對技術設備的操作、教學目標的完成、材料的損耗、資金開銷等過程的及時了解,解決問題,以節約人力、物力、資金的使用,提高實驗室建設的綜合效益。
2) 及時匯總以前的信息系統,避免重復建設。
充分利用當前的數據資源和技術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減少經費的浪費??梢詫F有設備數據整合到新的管理系統,實現數據平滑拼接。
3) 共享數據信息資源,獨立設計數據模塊。
對于數據資源,應該實現各個板塊間的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島現狀。利用基于網絡的B/S系統架構,讓管理部門和實驗室工作人員方便使用這些應用系統,并真正參與到管理過程中。
4) 提供先進的數據挖掘工具,快捷獲取數據報表。
數據管理系統必須提供大量先進的數據挖掘和處理工具,讓用戶能夠獨立搜集信息,挖掘數據制成報表,完成日常的管理工作等需求,而不是數據系統僅僅提供一些原有的或者穩定的數據報表服務.
4 數據管理系統的發展方向
1) OLAP 的應用。
OLAP 提供了訪問Oracle 數據倉庫的接口。通過這個接口,應用程序可以與數據存儲建立連接,以便得知什么樣的數據可以搜集或應用。依據需求創建查詢,用來擬定并操作數據信息來獲得以多維模式組織的、呈現的查詢結果。修改現有的數據,將最終的數據展現給用戶。因為OLAP API擁有Java 環境的所有優勢。它是獨立于系統的并且是面向對象的,例如多態、封裝、抽象等。調用OLAPAPI的具體方法如下:首先要將其連接到數據庫;然后就發現那些可以使用的所有數據;接著點擊查詢和選擇并執行操作;最終取回所需數據結果。
2) 數據信息的挖掘分析。
Oracle可以使用JavaAPI創建瘦客戶端應用,它提供了數據資源挖掘的JavaAPI。訪問Oracle 數據庫中任何資料的挖掘功能。ODMJavaAPI是對JDM1.0 數據挖掘標準的一個完成,是實現Oracle的不斷擴展,該擴展遵從JSR- 73 標準擴展框架。本系統根據具體需要,選擇性的挖掘算法,并將挖掘得到的數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用戶。
3) 數據關系表的建立。
數據倉庫中的關系表結構如下:
實驗教師表:教師編號、教師姓名、教師性別、出生年月、所在部門、職務、職稱、任職年限、住址、聯系電話。
設備信息表:設備編號、設備名稱、型號、單價、生產廠家、出廠日期、購置日期、現狀、所在部門。
材料信息:易耗品編號、廠商編號、易耗品名稱、計量單位、規格、庫存量、金額單價、生產日期、有效日期等。
5 結束語
基于數據挖掘的管理系統是實驗室數據管理系統新的發展方向,不僅具有智能化、自動化的特點,而且還可以解決實驗室管理知識貧乏的狀況,并能從大量數據中挖掘相關信息,預測其發展趨勢,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文峰.實驗室管理系統研究與開發[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2).
篇9
關鍵詞:核電廠;模擬機;數據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24-0110-03
1 概述
為保證模擬機培訓準備、實施和評估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及時性以及模擬機的維護和配置管理符合電廠和行業良好實踐的要求,核電廠在模擬機培訓管理和維護活動中,引入了一套全范圍模擬機數據庫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規范培訓教員和模擬機維護人員的工作,進一步提高核電廠模擬機培訓和管理的水平。
2 系統概述
2.1 背景和現狀
模擬機培訓的文件資料紛繁復雜,必須有效管制并保持最新版本,以保證培訓和相關測試的準備、管制和修訂等工作符合電廠、核安全局和行業良好實踐的要求,同時取照培訓和復訓都必須按規定準備、實施和評估。
目前,所有模擬機培訓資料的準備、審核和批準都是依靠手動輸入WORD文檔的方式,所完成的文件都采取存檔在一個目錄再分目錄的方式,并且這種現有培訓文件的垂直分級結構,使培訓文件很難隨著參考資料的修改而定位并修訂,導致培訓操縱員所使用的規程與現場規程不一致,這種不符現象在各電廠都有發生,帶來了安全隱患。另外,從繁多的WORD文檔記錄中不方便,也很難提取有用的信息,以便用作評估培訓項目,從而指導管理層對培訓作出必要的改變,保證培訓質量的持續提高。
2.2 目的
通過開發和研制模擬機培訓數據庫管理系統,達到跟蹤培訓所用規程與電廠現場所用規程的一致性;對學員考試成績進行趨勢分析;模擬機備品備件、庫存管理的及時預警;培訓實施計劃的實時跟蹤,保證教學內容的有序實施;模擬機軟件/硬件配置的及時跟蹤;學員培訓記錄的實時監測;有效利用評價與反饋信息,提高教學質量等目的。
2.3 系統范圍
按照培訓部門相關管理程序的內容要求以及培訓處員工特別是培訓教員、模擬機維護人員以及其他用戶的實際需求,本系統主要分為模擬機教學和模擬機維護兩部分。
3 研制的主要工作和內容
按照培訓相關管理程序的要求以及培訓教員、模擬機維護人員以及其他用戶的實際需求,在借鑒其他同行良好實踐的基礎上,將全范圍模擬機教學和維護平臺分為模擬機培訓和教學管理、模擬機維護管理、模擬機性能評估、數據查詢/統計、報表輸出管理等五部分內容以及系統管理模塊,系統功能模塊見圖1所示:
3.1 模擬機教學
根據模擬機培訓管理程序的要求,對模擬機培訓實施計劃和培訓文件審批、培訓過程的實施與跟蹤、學員考勤及考試成績進行動態管理,同時對培訓評價和反饋進行有效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包括:
3.1.1 培訓文件管理。培訓教材管理:培訓教材包括課堂教案、模擬機練習導則、階段小測驗、故障塊(組成模擬機考試場景的一個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小故障單元)、CAC Piece(指具體處理一個小故障單元的操作步驟)、培訓目標、運行經驗等。模擬機考試/換照考試試卷:新建模擬機考試/換照考試試卷,經過批準流程后形成試卷,考試結束后,試卷成為歷史數據,在新建時,可以部分或全部復制已有試卷。
3.1.2 培訓參考資料目錄管理。參考文件目錄修訂:在培訓過程中,為了方便跟蹤培訓教材中引用了運行規程OM、GOP、EOP、最終安全分析報告、運行經驗等龐大的資料,需要建立參考資料目錄庫。文管人員根據電廠文檔分發過程中接受的最新版本的參考文件。相關培訓文件修訂:自動查詢引用了版本信息變更過的運行規程的相關培訓文件,并生成文件清單。標識這些培訓文件,教學人員通過檢查這些被標記的培訓文件,考慮規程的版本變更對這些培訓文件產生的影響并對培訓文件進行修改或修訂。
3.1.3 培訓信息及相關記錄管理。培訓基本信息管理:為保證整個培訓教學過程數據的邏輯完整性,設置“輸入本次培訓/考試基本信息”功能,要求輸入以下數據:基本信息、關聯信息、培訓教材、考試試卷。培訓記錄管理:培訓記錄主要是對學員在模擬機上的練習記錄、階段小測驗、模擬機綜合考試、答題記錄、點評報告、考試成績等進行管理。
3.1.4 模擬機培訓實施計劃。模擬機培訓實施計劃:根據電廠總體培訓計劃里對操縱員培訓的安排,模擬機教員需要編制詳細的模擬機培訓實施計劃,并經過編、校、審、批流程生效。培訓課程跟蹤:對已批準生效的模擬機培訓實施計劃里各節課程實施狀態進行跟蹤管理,統計完成情況,可以根據完成情況,及時修正計劃或實施方案。
3.1.5 反饋與評價。為了持續提高培訓的有效性,需要教員對學員培訓表現的反饋、教員之間互相觀察的記錄表、培訓后學員課程反饋意見表、對培訓教材反饋意見表等進行記錄,教員可以參考這些反饋信息并將評價結果反饋到培訓文件和核電廠運行人員的培訓改進之中。
3.2 模擬機維護
模擬機維護管理涉及模擬機預防性維護大綱、年度/月度維護計劃、日常巡檢記錄和模擬機電源定期測量、模擬機設備臺賬管理、文檔資料管理、模擬機差異項(SNAG)控制和管理、模擬機配置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3.2.1 模擬機差異項管理。模擬機的軟硬件設施出現缺陷后,按照SNAG管理流程的要求,對SNAG的產生、定級、技術方案、實施、驗證、關閉進行跟蹤和管理,確保模擬機上的軟硬件缺陷得到及時有效處理。
3.2.2 現場變更DMR。由DMR管理員收集現場進行的設計變更DMR清單,并錄入到系統中,可發起DMR的評估流程。經過評估和審核,確定需要在模擬機上實施,發起模擬機工作任務單,進入流程處理。同時系統可實時地將模擬機系統中的DMR與現場DMR的狀態進行同步。
3.2.3 設備臺賬。以設備臺賬的形式,管理和跟蹤模擬機硬件資源及其基本信息,更換/維修后的記錄,備品備件的記錄,并可預警安全庫存和采購周期。
3.2.4 文件資料。本模塊主要用于對模擬機自身相關資料的目錄清單進行管理,包括文件資料目錄清單的錄入和文件資料目錄清單的修訂等功能。
3.2.5 配置管理。軟件配置管理主要涉及到模擬機軟件操作申請單、模擬機軟件配置記錄單、模擬機軟件修改記錄表、CONF、IC管理、軟件備份及定期檢查等工作。
3.3 模擬機性能評估
通過模擬機可用率、模擬機差異項SNAG、DMR實施等三方面對模擬機進行綜合性能總體評估。
3.4 數據查詢/統計報表
所有數據均可查詢,并對培訓記錄、考試成績等形成報表。
4 結語
該系統是國內首個集模擬機培訓、教學、維護和配置管理為一體的管理系統,也是國內首個專門針對操縱員和高級操縱員進行具體培訓實施的模擬機管理系統,進一步提高了模擬機在培訓準備、實施、評估、維護和配置管理等方面的規范性、高效性和及時性,具有較強的推廣性。
參考文獻
[1] 98-90001-STI-TR32(Rev.0).全范圍模擬機運行和維護管理程序.
[2] 98-98520-OP-003(Rev.0).模擬機軟件修改規程.
篇10
關鍵詞:網絡管理系統 數據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9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1)12-0146-02
移動網管系統是一個較為復雜而且涉及到多個不同領域的新型的綜合管理系統。目前新一代的網絡管理系統,主要是由運營支撐系統OSS、業務支撐系統BSS和管理支撐系統MSS組成。網絡管理系統是移動運營商一體化、信息資源共享的支持系統,OSS、BSS和MSS通過統一的信息總線有機整合在一起。它不僅能在幫助運營商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運營支撐系統的同時幫助確定系統的發展方向,還能幫助用戶制定系統的整合標準,改善和提高用戶的服務水平。
1、運營商網管系統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各移動運營商大都擁有一個規模宏大的移動網絡,如本地程控交換網、長途和國際交換網、本地光纜網、多媒體通信網以及互聯網等多種移動網絡。隨著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網上設備的種類和數量也不斷地增加,整個網絡的復雜性日益提高,多廠商問題非常突出。由于各種網絡和設備缺乏統一的接口標準和規范,給網管系統的建設帶來很大困難,從而導致運營商在用戶數據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以及經營成本的上升。
2、基于網管系統的數據管理模式
對于運營商而言,如何組織和存儲海量的用戶數據是數據管理中面臨的主要難題。傳統數據管理系統通常都將數據直接存儲在大型數據庫中(圖1),這種方式造不僅成了系統性能的極大下降,隨著所管網絡規模的增大,甚至可能導致系統癱瘓。
區別于傳統數據存儲,MRTG(Multi Router Traffic Grapher )使用一種日志文件以ASC II文本形式記錄測得的流量數據。同時,為了避免長期監測時的數據膨脹問題, MRTG定期對數據進行整合,并根據記錄數據日期的不同以不同的粒度保存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 相應數據的粒度逐漸變大, 超過兩年的數據不再保存。因此日志文件具有常量大小的特征, 能夠支持長期的網絡監測任務。(圖2)
不同于上述兩種存儲方式,本文采用了如圖3所示的性能數據采集及存儲方案, 主要用于網絡流量、資源利用率等方面的采集管理。
在這一采集存儲方式的基礎上,本文以數據業務網管系統的特征為例對運營商的數據管理進行設計。
一般而言,一家運營商的數據業務網管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即應用層、數據管理層和數據采集層。針對此本文設計了一套運營商數據業務網管系統架構模型,通過定義數據模型利用數據建模中間件來管理企業的數據,從而構建數據的管理層。并且,為了方便管理和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整個系統內部的各個模塊是相互獨立的,可以自由的進行部署和安裝。移動運營商將收集的數據,通過系統對其不同的分類以后,在數據管理層中進行二次的歸納和分析,從而讓數據的管理更加有效。
這樣的設計不僅更加符合NGOSS即下一代運營支持系統(Next Generation 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s)的靈活軟件結構,而且可以使運營商適應不同的業務的數據的變化,為未來業務轉變時的數據交接提供便利,通過對數據的靈活管理乃至整個系統不斷升級滿足企業逐漸增長的數據儲存和管理需求。
3、基于網管系統的數據管理模式的優勢
由上文可知,基于網管系統的數據管理模式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提高數據管理的安全性以及管理的效率,為企業新業務的拓展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在日常運營中的數據管理成本,為企業謀取更多的利潤空間。
4、結語
隨著數據量的爆炸式增加,企業的投入必將不斷加大造成企業在數據管理方面的運營成本的增加。而基于網管系統的數據管理模式則可以幫助企業很好的解決和處理龐大的信息量,在提高企業數據管理效率的同時,為企業在節約成本和投入,讓企業得到更多的利潤。
參考文獻
[1]昌燕.基于J2EE的移動設備網管性能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