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兌換范文

時間:2023-03-18 06:31: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貨幣兌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貨幣兌換”科目應是銀行存款-外幣戶。貨幣兌換是指按照一定的匯率將外幣現鈔、旅行支票兌換成人民幣(簡稱“兌入”)或者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幣現鈔(簡稱“兌回”)的一種交易行為。

人民幣是中國法定貨幣。在中國境內,禁止外幣流通,商品買賣不得以外幣計價結算。同時,人民幣尚未成為自由兌換貨幣,在其它國家和地區無法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會計準則 資產結構 納稅

緒論

2006年2月25日,中國財政部正式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將現行的16項企業會計準則修改為包括(《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經修訂后的具體準則在內的38項具體會計準則。新準則的實施對會計要素內涵、會計計量屬性、會計核算體系和會計報告體系進行了重大變革。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下簡稱新準則),與2001年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性資產交易》(以下簡稱舊準則)相比,主要變化在于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從而在會計處理上新舊會計準則產生了差異,并且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損益的確認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對企業納稅(主要是所得稅)以及權益、損益和資產結構等經濟事項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非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概念方面的差異

(一)非貨幣性資產的概念

新的準則與以前及修訂的準則在定義及判斷非貨幣易事項的標準上是一致的,均認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指交易雙方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這種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其中:貨幣性資產,是指持有的現金及將以固定或可確定金額的貨幣收取的資產,包括現金、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以及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概念及新舊準則方面的差異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一種非常經常性的特殊交易行為,是交易雙方主要以非貨幣性資產(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此時,既有非貨幣性資產的交換,又涉及部分貨幣性資產,在實務中如何判斷該項交易屬于貨幣性還是非貨幣性――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為參考比例。

1 新準則的判斷標準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標準是:收到補價的企業:收到的補價一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

支付補價的企業:支付的補價÷(支付的補價+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

2 舊準則的判斷標準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標準是:收到補價的企業:收到的補價一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25%

支付補價的企業:支付的補價÷(支付的補價+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25%

由此可以看出,新舊會計準則的差異在于:新準則將原來的舊準則“補價占整個交易金額等于25%”劃分為了貨幣性資產交換,這就是新舊會計準則在確定交易是否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顯著不同之處。

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計量與會計處理方面的差異

(一)賬戶設置的差異

新準則下,在以賬面價值計價的情況下,不涉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在公允價值計價且交易具有商業實質的情況下,確認資產轉讓損益:(1)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處理,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按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2)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人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3)換出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或金融資產的,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人投資損益。

舊準則下設置“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易收益”、“營業外支出――非貨幣易損失”科目,分別用于核算在收到補交的情況下,補價方補加中所含收益和損失。

(二)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

舊準則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換人資產的入賬價值計量,其換人資產的價值為:

1 在不涉及補價的條件下: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一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2 在涉及補價的條件下:(1)支付補價的一方:

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的補價一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2)收到補價的一方:

換人資產的人賬價值=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一收到的補價一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或一)確認的收益(或損失)

另外,在同時換人多項資產的情況下,新舊準則對換人多項非貨幣性資產人賬價值的分配原則基本一致。不管是否涉及補價,基本原則是按換人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賬面價值計量模式)或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總額、補價與應支付的相關稅費進行分配,以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人賬價值。

總之,新舊準則對換入資產人賬價值的確定的主要差異是:以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作為是否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重要判斷標準。

三、交易損益確認的差異

(一)在舊準則下

1 在不涉及補價的情況下:無論何種非貨幣性資產的交換,在不涉及補價的情況下,不確認損益。換人資產的賬面價值一般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確定。

2 在涉及補價的情況下:在涉及補價的情況下,支付補價的一方不確認損益,而收到補價的一方確認損益。從收到補價的一方看,由于在資產交換過程中部分資產價值和應交的稅金及教育費及附加(不包括應交的增值稅和所得稅)的盈利過程已經完成,因此,要確認已經實現部分的利潤或損失。在確認實現部分的利潤或損失時,確認的收益計入當期營業外收人(非貨幣易收益);確認的損失計人當期營業外支出(非貨幣易損失)。其確認的損益的公式如下:

其確認的損益=補價×(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一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一換出資產的價內稅費)÷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

如果上述公式計算出的金額為正數,應確認為當期收益,計人營業外收入;如果上述公式計算出的金額為負數,應確認為當期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二)在新準則下

1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不論是否涉及補價,只要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不相同,就一定會涉及損益的確認,因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通常是資產公允價值和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予以實現。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視換出資產的類別不同而有所區

別:

(1)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處理,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

按其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相當于按照公允價值確認的收和按賬面價值結轉的成本之間的差額,也即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和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在利潤表中作為營業利潤的構成部分予以列示。

(2)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3)換出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

2 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計量的情況: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雖然具有商業實質但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確定換人資產成本,無論是否支付補價,均不確認損益。

因此,在新準則下,是否確認損益的關鍵――首先應該確認所交換的資產是否是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進行交換的,如果是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不論是否涉及補價,只要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不相同,就一定會涉及損益的確認。而在舊準則中,在不涉及補價的情況下,不確認損益;在涉及補價的情況下,支付補價的一方不確認損益,而收到補價的一方確認損益;這也是新舊會計準則中一個很大的區別。

四、公允價值運用的差異

(一)舊準則下

在舊準則中,不強調公允價值計量,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基礎計量,涉及公允價值的地方只有:

1 在判斷交易是否為非貨幣易時:收到補價的企業: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25%

支付補價的企業:支付的補價÷(支付的補價+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25%

2 將公允價值作為換入多項資產時的一個分配標準:涉及多項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中,在確定各項換人資產的入賬價值時,按照各項換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總額與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進行分配,并按分配后的各項資產的價值作為其入賬價值。

3 作為收到補價的一方,在確認損益時:其確認的損益=補價×(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一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一換出資產的價內稅費)÷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

(二)新準則下

在新準則中引入了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并且強調對公允價值的使用。但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限制了較為嚴格的條件,并分不同情況確定換人資產的人賬價值。

1 在判斷交易是否為非貨幣易時:收到補價的企業: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

支付補價的企業:支付的補價÷(支付的補價+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

2 在確定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時:只有在同時滿足該交易具有商業實質和換人或換出資產至少兩者之一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這兩個條件時,換入資產的人賬價值才能以公允價值作為人賬基礎。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表明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1)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對于存在活躍市場的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應當以該資產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同類或類似的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對于同類或類似的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應當以同類或類似的資產價格為基礎為其公允價值。

(3)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可比市場交易,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該公允價值估計數的變動空間很小,或在其公允價值計數變動區間內,各種用于其公允價值計數的概率能夠合理確定的,視為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價值計量。

3確認損益時: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不論是否涉及補價,只要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不相同,就一定會涉及損益的確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視換出資產的類別不同而有所區別。

4 涉及換入多項資產時:若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人資產的總成本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公允價值總額為基礎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應該按照各項資產原賬面價值占換人資產原賬面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按照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確定的換入資產的總成本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人資產成本。

五 披露方面的差異

附注中披露內容的變化在準則的披露范圍方面,舊準則僅僅只是規定了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時應當披露“非貨幣易”中換入、換出資產的類別及其金額。

新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有關的下列信息:第一,換人資產、換出資產的類別;第二,換人資產成本的確定方式;第三,換入資產、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第四,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認的損益。

可見,新準則一方面縮小準則的適用范圍;另一方面擴大對相關交易的披露范圍,這充分體現對企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業務監管的強化,進行這樣的調整和變化是保證準則順利實施和遏制企業以此為手段來進行利潤操縱的必要策略措施

另外,新準則要求披露換人資產成本的確定方式,因為舊準則是按賬面價值計價,而新準則則在符合條件時按公允價值計價,不符合條件時按賬面價值計價。

六、對企業的影響

(一)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在新準則下,“公允價值”的應用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其是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作為資產和負債的主要計量屬性的會計模式。而賬面價值則是在歷史成本法下的一種歷史計量觀。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滿足條件的資產,應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人資產的入賬價值。而2001年頒布的準則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易時,應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人賬價值。由于在現實中,非貨幣性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相背離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倘若以資產的賬面價值人賬,在賬面價值高于公允價值的情況下,會造成資產價值的高估,違背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相反的,當賬面價值低于公允價值時,以賬面價值入賬,會造成資產價值的低估,這種低估會在后期資產評估的調整中反映出來,導致企業的資產在不同期間內發生大幅度波動,從而違背了一致性原則??梢?,運用賬面價值作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入賬價值有著很大的不合理性,使企業的財務報表的相關性大大降低。既不能給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決策信息;也不能客觀反映企業資產的經濟價值。此時,公允價值的優勢就明顯的凸現出來。以可靠的公允價值作為換人資產的人賬價值,能更加準確的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相關性顯著提高,為企業信息使用者的

決策提供了有用的財務信息,其進步意義不言自明。

(二)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

執行新準則后,企業進行資產置換將可能產生利潤,如以優質資產換取劣質資產等。如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可計人當期損益,將會影響企業的當期利潤,企業將可以通過資產重組提高當期利潤。雖然新準則規定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但企業如想操縱利潤,會想方設法予以規避,將關聯交易非關聯化。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企業對商業實質的判斷也存在一定的會計彈性。另外,在發達的市場條件下,公允價值比較容易確認,但是在市場不充分的情況下,如何確認公允價值則是一個難題,從而為企業的盈余管理留下一定空間。

(三)對企業關聯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影響

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的第五條特別指出:“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企業應當關注交換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标P聯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特別提出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一項改進。2001年我國頒布的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中并沒有將關聯方之間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排除在外,這是一個很大的準則漏洞。一些上市公司為達到確認盈利的目的,很有可能利用這一點來操縱利潤,如將一次完成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分割成了兩次完成,他們把本可以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形式完成的資產置換,改為先賣出資產獲得貨幣性收入,再用此貨幣性收入去買入資產的方式來實現交換,這樣既達到了資產置換的目的,又規避了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的要求。新準則對關聯方交易的特別說明意在將這一特殊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進行特別提示,區別于一般的非貨幣資產交換行為,針對關聯方的交易應參照新《關聯方交易準則》進行處理。這是逐步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進步體現,具有理論進步性和實踐指導意義。

(四)對企業納稅、權益、損益及資產結構的影響

新準則實行后,在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換人資產成本時,會計與稅法的處理是一致的,換人非貨幣性資產的入賬金額更加真實、可靠:但是以賬面價值為基礎計量換人資產成本時,換人資產的入賬價值與按稅法確定的計稅成本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對企業納稅(主要是所得稅)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換出、換人資產公允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在舊準則及新準則賬面價值法下,只要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變化(主要是提取折舊政策不同或者計提減值準備額度不一),所確認的換人資產入賬價值及其損益及跟著變化,顯然是不合理的;而在新準則公允價值法下,不管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多少,也即不管換出資產單位采取何種折舊政策與計提減值準備方式,換入資產的人賬價值均保持不變,較能反映換人資產的實際價值。因資產確認價值的不同,反映所確定的當期損益(利潤總額)不同,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如果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與換入資產公允價值差距大,則差額影響當期損益大,對當期資產結構、所得稅費用、凈利潤及凈資產均會產生很大影響。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06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4]司金山《非貨幣易換入資產涉及應收賬款》財會通訊(綜合).2005年第12期

[5]楊榮軍.《關于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對納稅影響的研究》.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2期

[6]高志謙《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重點及難點解析中國財經報2007年

篇3

[關鍵詞]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公允價值 新準則

一、公允價值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

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應用公允價值的分析

1. 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給企業盈余管理提供了機會

①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可選擇性。 為減少對公允價值的濫用情況,新準則對運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作了嚴格的條件限制。但實際上,由于這一規定,會使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利用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這一可擇性規定來達到人為調節利潤、資產等目的。②關聯方之間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利潤操縱一些上市公司與其關聯方交易經常利用非貨幣易來操縱利潤由于交易雙方的關聯關系,使得它們更加具有可操控性。關聯方為了能使子公司為其擔?;蜣D移資金,利用非貨幣易轉移利潤使子公司包裝上市或實現再融資,以便達到無償或低于正常利率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目的;或直接利用非貨幣易侵占關聯子公司的財產。

(2)表內確認損益易造成凈利潤和現金流相背離

執行新準則后,企業進行資產置換將可能產生利潤,如以優質資產換取劣質資產等。如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可計入當期損益,將會影響企業的當期利潤,企業可以通過資產重組提高當期利潤,但是此處確認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可能沒有現金流作為支撐。在沒有現金流入或流出的情況下報告利潤或虧損的增減,無疑會加大上市公司分配利潤的難度,同時影響投資者決策。

(3)公允價值信息披露較少,不利于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業務的監管

新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有關的下列信息:①換入資產、換出資產的類別;②換入資產成本的確定方式;③換入資產、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④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認的損益。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新準則未對商業實質的判斷和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的披露作出強制規定,僅披露資產的公允價值及交換中確認的損益,這樣不僅難以判斷交換的公允性,也會給審計造成困難。

(4)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判斷能力。

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勢也正是在于其建立在未來經濟利益基礎上的決策相關性。但與此同時,要準確計算公允價值,就必須準確計算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其中涉及的因素至少包括預期未來的現金流量、現金流量的時間分布及折現率。無疑,對上述三項因素的確定都需要會計人員大量的主觀估計和判斷。然而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使公允價值的確定缺少明確的技術標準,缺乏可靠性、真實性。

2.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應用公允價值的優勢

新準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對于確保中國會計準則順應會計國際趨勢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市場化和國際化等均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新準則中引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如果要求上市公司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考慮換出、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這些規定將使得上市公司的資產交易得到更為公允地反映。新準則將極大地提高大股東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的熱情,推動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優化資產結構。實現了公允價值局限性的突破,最重要的是符合我國現實的經濟發展環境。

3. 對于我國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應用公允價值的改進建議

(1)對于無法從活躍市場取得報價而需引入估價技術的非貨幣性資產,對不同類型換入換出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大小和折現率范圍做出具體規范。

對非貨幣性資產,可采用折中的辦法,即未來現金流量及折現率不是完全由主觀判斷決定,也不將折現率固定為某一值,而是根據非貨幣性資產不同類型對未來現金流量及折現率規定一個范圍,允許有一定浮動。由此既可以縮小主觀判斷的空間,又能因各非貨幣性資產具體交換業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可提高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可靠性。

(2)將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商業實質的具體判斷依據引入附注中披露,重點披露交易中的關聯方關系。

準則的規定過于細致會造成可操作性較差,但過于寬泛則可能造成濫用。所以,筆者認為應對其中的“顯著”、“重大”給出具體的數字參考,至少對其商業實質的判斷依據引入附注中披露。若某項交換滿足條件一,應要求企業在附注中分別對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和金額做簡要羅列及對比;若滿足條件二,則要求企業簡要披露換入資產對換入企業的特定價值(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與換出資產存在的明顯差異及差異產生的原因。

(3)詳細規范估值技術并披露交換的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

在沒有活躍市場可以參考的情況下,采用估值技術估計公允價值是公允價值計量的難點,也是反對運用公允價值的學者認為其缺乏可靠性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估值技術還應做出詳細規范,并且披露所需要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及折現率以及二者的確定方法和依據,使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更加準確、公開、透明。

(4)對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確認的損益與其實際產生的現金流進行對比披露

這是針對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確認的損益與實際現金流相關性差這一弊端而提出的,旨在提醒投資者對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產生的無現金流支撐的損益有所警惕,以免高估或低估企業的價值而作出錯誤決策。

三、結論

新會計準則中使用公允價值是我國會計發展的一大突破,雖然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仍然有許多不足,但全球化的經濟發展使得公允價值的應用已經成為趨勢,我國應盡快完善市場,從而使得公允價值的可靠性與準確性逐步提高,將歷史成本向公允價值過渡,使其得到更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2006,02

篇4

關鍵詞:非貨幣易;現金流量;資產結構;公允價值

[中圖分類號]F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646(2011)11-0029-02

在會計實務工作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雙方通過交換,一方面可以滿足自身生產經營的需要,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貨幣資產的流出,這有助于保障企業貨幣資金的充足性,降低企業運營風險。由此,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一、相關會計準則的修訂過程

為適應我國實際經濟環境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情況,相對應的會計準則也在不斷修改中。1999年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易》,將非貨幣易分為同類非貨幣易和非同類貨幣易,分別采用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同時后者將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差額確認為當期損益。鑒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公允價值“不公允”的現象,使得公允價值計量成為企業利潤“操控”的重要手段。因此,2001年對準則進行了第一次修訂,規定了非貨幣性資產計價基礎為賬面價值。企業在編制財務報告過程中,要求有連續的報告期間,賬面價值只能片面地反映資產的時點價值,會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及時性。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影響,在此前基礎上修改《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對符合商業實質性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采用公允價值加亮,不符合條件的采用賬面價值計量,同時完善了關于資產交換損益的確認條件。

二、涉及損益確認的會計處理及其對現金流量的影響

新準則下,有關非貨幣性資產交易的會計處理有三種。第一,視同銷售下根據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確認銷售收入,同時結轉銷售成本;第二,交換無形資產等根據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間的差額確認為營業外支出或營業外收入;第三,換出長期股權投資等,按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差額確認投資收益或損失。

下面,分析以上三種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下損益確認操作對企業的影響。

首先,說明下企業愿意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原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不涉及或者少量(貨幣資金占交易總額小于25%)貨幣資金的交易。貨幣資金是否充足是企業是否穩健經營、能夠長遠發展的重要指標。相比貨幣性資產交易,一方面非貨幣性資產交易能夠減少企業貨幣資金的流出,保證企業公開財務報表上的現金存量充足,向外界傳遞企業健康發展的正面信息,便于后續開展融資籌資等活動。另一方面,非貨幣性資產交易不涉及應收賬款等貨到賬款未到的情況,不存在壞賬損失風險,有助于保證交易實質的有效性。

接下來,說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對企業資產結構的影響。

例:甲公司自有的房產與乙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固定資產設備進行交換,假設雙方交易具有商業實質,且不涉及補價和稅費問題。甲公司房產原值800萬,計提折舊200萬,交易日公允價值為650萬。乙公司固定資產750萬,折舊50萬,交易日公允價值650萬。

本例中,雙方交易具有商業實質,兩項資產公允價值都能夠可靠計量,因此兩公司都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認換入資產的成本,并確認損益。

甲公司:

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650萬

交易損益=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50萬

乙公司:

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650萬

交易損益=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50萬

本例中,雙方交易后,從資產結構上說,生產用的設備會隨著時間推移和社會科技進步而加速折舊,而房產相對供小于求,具有升值空間,即未來的變現的金額、變現能力和變現風險都優于原本擁有的固定資產,所以此次交易提高了乙公司的資產質量。

最后,說明非貨幣易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仍參照上例。甲公司通過交換,換入資產高于自身原始資產賬面價值50萬,即甲公司資產增加50萬,同時確認收益。無論是按照權責發生制還是收付實現制,該交易的收益與資產確認在交易日就完成,既沒有導致企業現金流出,也沒有增加應收賬款等變現存在風險的資產,體現了交易的穩健面。

乙公司根據實際交易情況,確認營業外支出50萬。假設,乙公司由于這50萬的損失無法支付跟丙公司簽訂的購貨協議,形成50萬負債。表面上看,交易過程中乙公司有虧損;實際上,乙公司的房產本身作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期末需要計提減值準備,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50差額本身就會計入公允價值損益調整,而形成負債后,顯然會減少企業應繳納的稅費。費用的減少等于企業利潤的變相增加。

若上述案例數值擴大兩倍甚至更多,甲公司收益增加、對外財務信息質量好顯而易見。我國目前的企業稅收水平表較高,對于乙公司,提高了企業資產結構質量,只要為負債支付的利息小于免除的相關稅費,那么,此次交易對于甲乙雙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確實,自金融危機后,企業更加關注資金營運的穩健與風險,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對于提升企業財務信息的穩健程度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非貨幣易在我國市場上越來越頻繁,同時相關的法規制度也在不斷完善。相信,在健康的經濟環境下,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會更加有助于改善企業資產結構質量,保障資金營運。

參考文獻:

[1]李家紅.非貨幣易的特點及其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科技財富,2011,(03).

篇5

【關鍵詞】 不同能量; 鈥激光; 輸尿管; 上段結石; 療效

在臨床上,UUC的大小通常是醫務人員決定選擇何種手術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直徑約為1 cm的UUC,通常選擇體外沖擊波類碎石術,此種方式雖可行,然而碎石時間相對較長,同時療效亦不確切,臨床有較多患者經歷多次碎石后仍無法獲得成功[1]。因此可考慮通過其他方案加以實現。有報道稱,鈥激光碎石技術對于治療UUC,療效較好,但在能量選用方面卻有所爭議[2]。鑒于此,筆者通過本次研究比較本院實施的60 W及40 W鈥激光對于治療UUC所產生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86例UUC患者,男96例,女90例,年齡25~69歲,平均(38.7±2.3)歲。全部患者在術前均由泌尿系統的CT檢查確診,排除有嚴重的心功能不全以及尿路畸形等病癥者。結石所在輸尿管位置為左側者86例,右側者94例,雙側者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95例和對照組91例。觀察組95例患者中,男50例,女45例。年齡25~67歲,平均(37.9±1.8)歲。結石所在輸尿管位置為左側者44例,右側者48例,雙側者3例。結石大小為0.4~1.5 cm,平均大小為(1.1±0.2)cm。對照組91例患者中,男46例,女45例,年齡27~69歲,平均(38.8±1.6)歲。結石所在輸尿管位置為左側者42例,右側者46例,雙側者3例。結石大小為0.5~1.6 cm,平均大小為(1.1±0.6)cm。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結石位置及大小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參數 產于德國的wolf/9.8型輸尿管硬鏡以及國產的沈大灌注泵。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選擇產于以色列的Lumenis鈥激光儀器,相關技術參數為:60瓦型號,2.1 μm波長,平均功率為60 W,操作頻率為5~40 Hz,峰值功率為10 000 W,脈寬無級能夠調至500 μs,激光功率的不穩定度為±10%。相應指示光在650 nm時為2.5 mW。有3種亮度調節,傳輸系統是可重復使用的光纖,儀器大小為(46×84×99)cm,內置水冷卻系統。工作電源為200~240 AVC,50/60 Hz,15/30 A單相。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所用鈥激光儀器產于中國的瑞科恩公司,技術參數為:40 W型號,在光纖末端的單脈沖能量最大為4.2 J,調節增量為±0.1 J,能量輸出的不穩定度為±10%,激光輸出的波長為2100 nm多模。重復頻率5~24 Hz。雙脈沖寬度為250 μs及500 μs。電源為220 V/50 Hz,內置水冷卻系統。

1.3 研究方法 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亦或是全麻,尿道置入輸尿管鏡進至膀胱,于F4導管或導絲引導下將硬鏡進至輸尿管中,待鏡至結石下部,以攔石網經結石處,在結石上部將其攔住,防止碎石過程結石滑進腎盂。而后經輸尿管鏡放置鈥激光光纖實施碎石。對照組選用60 W型號激光,頻率20 Hz,脈沖能量3 J。觀察組為40 W型號激光,頻率20 Hz,脈沖能量2 J。兩組術后于輸尿管中放置雙J管,若放置雙J管較為困難,可留置其輸尿管導管。于術后3~5 d移除雙J管亦或是輸尿管導管。隨訪3個月,觀察比較兩組碎石成功率和手術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術后1 d為患者拍腹部平片,結石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碎石成功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碎石成功率90.53%(86/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02%(71/91),未成功率9.47%(9/9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98%(20/9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5.522,P=0.019)。

2.2 兩組手術情況的比較 兩組的結石大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6.32%與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12.0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UUC疾病,以往常通過開放術式加以治療,伴隨泌尿外科中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如今大部分UUC,在臨床均不提倡實施開放手術[3]。對于該類疾病,臨床上目前主要以經皮腎穿刺取石術(即MPCNL)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即ESWL)以及HL碎石術[4]。其中MPCNL方案造成的手術損傷相對較大,且并發癥較多,實施難度較大,此外住院時間更長,醫療費用更高[5]。ESWL方案病程長,若結石較大,則沖擊波無法粉碎結石,可能會使結石的排出受阻。此外,容易導致腎盂積水,患者輸尿管發生擴張,蠕動減弱,降低機體排石能力[6]。而HL碎石術結合輸尿管鏡由于其安全和微創優點,逐漸成為臨床治療UUC的首選方案。然而對于HL碎石術,臨床上鈥激光能量的選取常困擾著醫務人員,本文即對此展開研究,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當鈥激光碎石時,由于激光形成光熱反應,致使結石吸收瞬時高能量,加之能量可導致局部水體形成氣化泡對結石造成沖擊,而結石表層溫度變化及高溫引發的有關化學反應,最終使結石成功破碎[7]。此外,鈥激光碎石時效率較高,對于結石的推動力亦較小,因此可同時處理患者輸尿管狹窄及息肉,效果較佳[8]。

本文對比本院實施的60 W及40 W鈥激光對于治療UUC所產生的療效,結果發現,以40W鈥激光實施治療的觀察組碎石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結果符合楊發武等[9]的報道。表明觀察組治療方案療效更佳,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能是因為60 W激光在碎石時,能量相對更大,因此對于結石造成的沖擊力亦更大,致使結石移動幅度較大,更易自輸尿管移至腎盂而無法于輸尿管鏡下操作,較易形成結石殘留[10]。而40 W激光的能量相對更小,結石移動幅度亦較小。同理,結石進入腎盂的概率明顯下降,殘留率降低,最終提升成功率[11]。在手術時間方面,可能因40 W激光產生的碎石成功率較高,因此碎石難度相對較小,而60 W激光容易產生結石進入腎盂等情況,相對增加了難度,因而增加了手術時間。但國外Aho[12]亦有報道稱,兩種不同能量激光實施碎石時,手術時間并無明顯差異。筆者認為可能和樣本的選擇有關。

此外,對于并發癥而言,觀察組共計6例患者出現并發癥,主要為3例結石移回腎臟,1例感染性休克,2例大出血。對照組共計11例患者產生并發癥,主要為6例結石移回腎臟,2例感染性休克,3例大出血。筆者相繼采取了以下措施予以處理,(1)對于結石移回腎臟,在留置雙J管之后實施ESWL。1個月復查B超及KUB,結石清除。(2)對于感染性休克,予以加強抗感染的措施治療后逐漸好轉。(3)對于大出血患者,則再次經輸尿管鏡術式行電灼止血之后恢復。綜上所述,臨床以HL對UUC患者實施治療時,選用40 W能量的鈥激光療效更好,安全性更佳,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敖勁松,汪波,邱承俊,等.輸尿管鏡與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3,7(4):289-291.

[2]楊金校,程偉,姚吉,等.鈥激光碎石聯合等離子電切治療高齡高危BPH并膀胱結石46例[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3,19(6):569-571.

[3]楊嗣星,宋超,劉凌琪,等.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與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3,34(9):666-669.

[4]楊建軍,楊關天,周翔,等.組合式輸尿管軟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17例[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1(13):6141-6142.

[5]周永平,陳波,戴途,等.腹腔鏡下鈥激光治療膽總管末端嵌頓結石[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3,19(4):310-311.

[6]馬艷.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7):1147-1148.

[7]郭常軍,王蘭香,黃潔,等.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后急性腎功能衰竭合并尿胸一例[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3,22(5):543-544.

[8]靳建強.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1):76-77.

[9]楊發武,呂更生,王二慶,等.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3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4):42-44.

[10] Sozzi M,Fornaini C,Cucinotta A,et al.Dental ablation with 1064 nm,500 ps,diode pumped solid state laser:a preliminary study[J].Laser Ther,2013,22(3):195.

[11] Gu S P,Huang Y T,You Z Y,et al.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yScope? endoscope system combined with 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urinary calculi with a diameter of less than 2 cm[J].Exp Ther Med,2013,6(2):591-595.

篇6

進入新世紀,外貿業務也越來越多,相應的對外匯業務的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正是此文的研究背景。本文通過介紹外匯業務的相關知識,通過詳細研究外匯業務的具體管理,具體核算細節,詳細了解了整個外匯業務的具體內容與流程。通過學習外匯賬戶的開立和管理,領會外匯賬戶管理實質,并詳細介紹了外匯業務的核算與匯兌損益的核算方法以及外匯的收入和支出業務。

【關鍵詞】

外匯;外匯管理;外匯業務核算

1 外匯業務概述

隨著我國外貿業務的不斷發展,外匯的利用也得到飛速的推進。通常意義下的外匯指能夠用來進行國際間清償支付的手段和資產。目前我國規定的外匯有外國貨幣、外匯的支付憑證以及外幣有價證券,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等其他能夠用來清償的手段也被視為外匯的一部分。

而外匯業務是指那些通過商業銀行辦理的涉及到外匯收支的交易處理服務。根據銀監會的規定,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受理的外匯業務主要有:外匯的存匯款;外匯的借貸款;承兌和貼現外匯票據;發行和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進行貿易和非貿易金融結算;買賣或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進行外匯投資;以及外幣的擔保和兌換;或者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的其他外匯業務。

2 外匯常見業務核算

外匯業務核算主要又包括了結匯、售匯和套匯。三項業務有著不同的會計要求。

2.1結匯

指商業銀行按照規定的匯率買入個人或企事業單位的外匯,并支付他們對等的人民幣的金融兌換服務。

如以下例子:某行收到A行的貸記報單,報單的內容為復地集團的65號信用證下的50萬美元設備款已經收到?,F根據外匯管理規定對該公司進行結匯業務。假設當天美元買入價為1美元=6.20人民幣元。

借:存放同業外匯款項―A行(+) 50萬USD

貸:貨幣兌換―美元結匯戶(6.20) 50萬USD

借:貨幣兌換―美元結匯戶(6.20) 310萬RMB

貸:吸收存款―活期―復地集團(+) 310萬RMB

某客戶將現鈔8000美元結匯給銀行,美元匯率:1美元=6.1400人民幣。

借:庫存現金 8000(美元)

貸:貨幣兌換 8000(美元)

借:貨幣兌換 49120(人民幣)

貸:庫存現金 49120(人民幣)

2.2售匯

商業銀行按照規定的基準匯率售予個人或企事業單位外匯,并收取對等的人民幣的兌換服務。

如下列實例:祥科公司欲支付給境外公司100萬美元的設備款,現他們持相應的進口單據到A行進行人民幣兌付業務。經審核無誤,A行同意售匯。假設當日的美元賣出價為1美元=6.20人民幣元。

借:吸收存款―活期―祥科公司(-) 620萬RMB

貸:貨幣兌換―美元售匯戶(6.20) 620萬RMB

借:貨幣兌換―美元售匯戶(6.20) 1000萬USD

貸:匯出匯款(+) 100萬USD

某客戶需匯出港幣20000元,港幣賣出價:1港幣=0.7910人民幣元,該客戶交現金15820元。

借:庫存現金 ¥15820

貸:貨幣兌換 ¥15820

借:貨幣兌換 HK$20000

貸:匯出匯款 HK$20000

2.3套匯:

套匯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將一種外匯兌換成第三種外匯;另一種就是同種貨幣之間的套算:其中包括鈔兌匯或匯兌鈔。

如下例子:慶豐公司有活期存款20萬美元,現公司需要將美元存款兌換為港幣并存入相應賬戶以備使用。假定當日美元買入價為1美元=6.20人民幣元,港幣賣出價為1港幣=1.00元人民幣。

借:吸收存款―活期―慶豐公司戶(-)20萬USD

貸:貨幣兌換――美元套匯戶(6.20) 20萬USD

借:貨幣兌換――美元套匯戶(6.20) 124萬RMB

貸:貨幣兌換――港幣套匯戶(1.00) 124萬RMB

借:貨幣兌換――港幣套匯戶(1.00) 124萬HKD

貸:吸收存款―活期―慶豐公司戶(+) 124萬HKD

某外商將出售樣品款現鈔10000美元存入其公司的美元現匯活期存款戶。當日鈔買價1:8.22,美元匯賣價1:8.25。

借:庫存現金 US$ 10000

貸:貨幣兌換――(鈔買價) US$ 10000

借:貨幣兌換――(鈔買價) ¥82200

貸:貨幣兌換――(匯賣價) ¥82200

借:貨幣兌換――(匯賣價) US$9963.64

貸:吸收存款 US$ 9963.64

3 外匯業務管理

外匯業務的管理又包括了外匯收入業務和外匯支出業務的管理以及外匯存款利息管理。

3.1其中外匯收入業務主要有

1)、個人外匯存款業務

存款人將外幣現鈔存入現鈔戶時:

借:庫存現金 外幣

貸:吸收存款―××戶 外幣

2)、匯入匯款。收到帳戶行的款項后,應根據匯入款項的收款人,分別不同情況辦理結匯或入帳。匯入行收到匯出行的貸記報單或票據,經審核后,即辦理轉帳。匯入行收到境外匯入匯款,而收款人在匯入行沒有開立帳戶時,匯入行應以原幣轉匯收款人所在地開戶行辦理解付。

3)、對于單位外匯的活期存款利息,按照規定全部采用余額表按季計息,個每季度的末月20日為結息日,如遇利息調整,不分段計息,以原幣入帳。結息時會計分錄為:

借:利息支出―活期存款利息支出戶 外幣

貸:吸收存款―××單位戶 外幣

3.2外匯支出業務管理

外匯貸款種類繁多。常用的主要有外匯票據貼現和外匯現匯貸款還有進出口押匯以及銀團貸款和打包貸款等業務。

1)單位外匯取款。從現匯帳戶支取原幣現鈔時,銀行做匯買鈔賣套匯后,支取原幣現鈔,會計分錄為:

借:吸收存款―××企業戶 外幣

貸:貨幣兌換―套匯賬戶(買匯價) 外幣

借:貨幣兌換―某幣種套匯賬戶(買匯價) 人民幣

貸:貨幣兌換―××幣種套匯戶(鈔賣價) 人民幣

借:貨幣兌換――套匯戶(鈔賣價) 外幣

貸:庫存現金 外幣

2)、個人外匯取款。以現匯戶支取現鈔時,若支取的現鈔量較少,其分錄與現鈔戶支取現鈔相同,若支取的量較大時,其會計分錄為:

借:吸收存款 外幣

貸:貨幣兌換―套匯戶(匯買價) 外幣

借:貨幣兌換―外幣套匯戶(匯買價) RMB

貸:貨幣兌換―外幣套匯戶(鈔賣價) RMB

借:貨幣兌換―套匯戶(鈔賣價) 外幣

貸:庫存現金 外幣

4 外匯業務的核算

我國商業銀行對于外匯業務核算通常采用分賬制。

1、各種外幣單獨設立一整套獨立、完整的會計帳簿和會計報表,分帳核算,對各種外幣的收付,直接按原幣填制憑證、登記帳簿、編制報表;

2、設置“貨幣兌換”科目,不論外匯買入還是賣出都通過此科目核算,以聯系和平衡不同貨幣間的帳務;

3、年終,先按人民幣和外幣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然后再按決算匯率,將各種外幣資產負債表的各科目發生額和余額折成人民幣,與人民幣資產負債表的相同科目對口合并,編制出匯總的資產負債表。

按存款對象和管理要求:甲種外匯存款、乙種外匯存款和丙種外匯存款。

1、甲種外匯存款――單位外匯存款

外匯存款幣種:美元、英鎊、歐元、日元、港幣等。

定期存款起存點不低于人民幣一萬元的等值外匯,存期為1個月、3、6個月,1年、2年五個檔次;活期存款不低于人民幣1000元的等值外匯。

2、乙種外匯存款

存款幣種:美元、英鎊、歐元、港幣

定期起存點500元人民幣等值外匯,活期不低于100元人民幣等值外匯。

3、丙種外匯存款:

存款對象:中國境內居民。幣種:美元、港幣。起存點等與乙種外匯存款相同。

5 結語

外匯業務是商業銀行業務的重要業務部分,小到企業大到國家,外匯都是重要的交易工具。提升外匯業務的辦理效率,積極拓展外匯業務范圍,簡化辦理流程可以積極地服務于國際交往,改善國際貿易環境;有力地促進了商業銀行同國際銀行的接軌;幫助了外資和先進設備的引進;極大地促進了銀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外匯業務的管理與核算是對于合理利用外匯,用好管理好外匯可以更加有力地促進企業乃至國家的發展,有了制度的約束,管理的提升,我國的外匯管理必將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崔明秋. 銀行外匯業務監管機制研究[D]. 大連理工大學 2010.

[2]錢敏華. 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業務風險與防范[D]. 西南師范大學 2001.

[3]于海麗. 淺議匯兌損益處理方法[J]. 廣西財務與會計. 1992(10).

[4] 劉鑒堂. 關于分幣記帳法匯兌損益的核算問題[J]. 財務與會計. 1997(04).

篇7

【關鍵詞】慢性鼻竇炎;敘事醫學護理;生活質量;自我效能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該病與患者的生活行為方式、工作環境密切相關,大多數患者具有遷延不愈或治愈后又復發的特征[1]。反復發作的鼻竇炎不僅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巨大影響,也該患者帶來沉重經濟壓力,更重要的是,長期的疾病困擾,容易讓患者產生緊張、恐懼、惶恐不安的情感狀態。如何有效提高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自我效能,是耳鼻喉科護士的重要任務[2-3]。敘事醫學護理模式,是具備敘事醫學知識和能力的護士開展的,能夠提供人道且有效的護理活動,其核心思想是人文關懷[4]。在敘事醫學護理中,護士通過聆聽患者內心的訴求,尊重患者的需求,理解患者表達的思想,體驗患者的感受,從而為其提供充滿尊重、人道和共情的醫學護理。本科室自2018年3月開始采用敘事醫學護理模式,為慢性鼻竇炎患者提供人道關懷及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的85例慢性鼻竇炎患者,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證實鼻腔和鼻竇黏膜慢性炎癥,病史及癥狀持續超過12周。排除標準:非慢性鼻竇炎患者,或癥狀持續時間不足12周。根據患者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5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10例;年齡22~46歲,平均(36.2±3.8)歲;平均病程(4.2±1.8)年。對照組中,男32例,女8例;年齡23~45歲,平均(37.2±4.1)歲;平均病程(4.1±1.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平均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耳鼻喉科日常護理進行護理管理,責任護士根據患者體感需求調整病房的溫濕度,避免環境因素加重患者的癥狀;指導患者高維生素、低脂及高蛋白飲食;及時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并向主治醫師匯報患者的病情變化,指導患者用藥。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敘事醫學護理,具體包括:(1)病情評估。入院當天,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了解患者的心理訴求,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做好護理應對方式。(2)敘事醫學教育。①引導患者述說對疾病的治療期望,鼓勵患者通過講述疾病的故事宣泄負面心理情緒。②認識自我。指導患者學會通過文字記錄的方式記錄自己認知、情感、行為變化情況,然后接受必要的心理干預和治療。③分享與支持。在傾聽患者敘述故事的同時,鼓勵患者分享“積極故事”,有效調整“消極心理”,充分肯定患者健康的心態,及時排除患者負面的情緒。④患者之間的經驗交流。定期組織交流活動,通過護理宣教,增加患者對疾病及治療方法的認識。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生活質量評分通過門診隨訪的方式,比較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1個月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差別。評分量表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該量表是世界衛生組織研制,并用于測量研究對象的生存質量,分為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活力、心理健康及總體健康,每個維度分值為0~100分,得分越高,則表明其相應生存質量越好。

1.3.2自我效能測評采用Schwarze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干預1個月后的自我效能改變。GSES量表共有10個項目,涉及個體遇到挫折或困難時的自信心[5]。GSES采用4點李克特量表評分,每個項目均為1~4評分。對每個項目,被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或“完全正確”。評分時,“完全不正確”記1分,“有點正確”記2分,“多數正確”記3分,“完全正確”記4分,量表評分10~4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好,表明其自我照護水平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以情感職能、活力和總體健康更為顯著(P<0.001),見表1。

2.2兩組干預后自我效能測評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自我效能評分為(34.5±1.7)分,高于對照組的(33.8±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67,P=0.017)。

3討論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發生于鼻竇和副鼻竇的慢性化膿性炎癥[6]。臨床上,常為多個鼻竇同時受累。慢性鼻竇炎具有病程長、病情反復、不易治愈等特點,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慢性鼻竇炎急性發作的時候,往往會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癥狀,嚴重者可繼發顱內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眶內感染等[7]。多數慢性鼻竇炎在藥物、手術治療下可以治愈,但由于該病的病程較長,不少患者的自我照護能力不足,從而導致病情復發、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篇8

[關鍵詞] 針灸;中藥;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生后質量;內皮素

[中圖分類號] R2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1-0099-03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面神經的損傷造成面部表情肌的癱瘓,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調查顯示,我國周圍性面神經發病率較高,目前國內城市發病率約40/10萬人口,農村28/10萬人口[1]。周圍性面神經麻痹80%的病例通常在6個月內好轉,面神經功能逐步恢復,但部分病例預后不好。周圍性面神經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闡明,目前尚無特異性的有效療法[2,3]。在藥物選擇中,西藥主要包括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強的松、阿昔洛韋、地巴唑、維生素等,但效果一直不理想[4]。而各種物理治療后,患者容易復發。手術治療畢竟是一種有創治療,難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屬中醫“面癱”范疇,又稱為“口眼歪斜”、“口僻”等癥[5]。在中醫治療方法中,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歷史悠久,方法眾多,已經廣泛地應用于臨床。然而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神經相關研究盡管數量很多,但是無統一的療效優勢與機制分析[6]。在中藥的發展中,認為周圍性面癱乃為風痰阻于頭面經絡所致,當前中藥治療周圍性面神經研究比較多,其不良反應少,可以減少后遺癥和并發癥的發生,治宜祛風化痰、養血活血、通絡止痙[7]。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針灸配合中藥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11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患者140例,入選標準:符合周圍性面神經診斷標準;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同意參加本研究;年齡在20~60歲,且發病在 30 d之內;無服用激素史,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并發癥;辨證屬于中醫風痰阻絡型。年齡最小20歲,最大58歲,平均(40.25±2.14)歲;男72例,女68例;病程最短1 d,最長28 d,平均(14.52±3.33)d。左側面癱79例,右側面癱61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70例,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與面癱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針灸治療,取穴陽白透魚腰、太陽、顴修、下關、翳風、曲池、地倉透頰車,均取雙側?;颊呷∨P位,穴位常規消毒后,選擇一寸-二寸五華佗牌針灸針,進針0.2~0.4寸,手法宜輕,平補平瀉;穴位提插捻轉得氣后留針30min后取針,每天行針2次。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給予歸芎牽正湯,組方:白附子10 g、僵蠶10 g、羌活10 g、川芎10 g、防風10 g、制南星6 g、甘草6 g、全蝎6 g、當歸12 g,水煎取汁約200 mL,每日分2次溫服。

兩組均持續治療10 d,同時給予常規西藥口服,潑尼松30 mg/d,每天2次,口服;維生素B1 100 mg,每日肌注。

1.3 觀察指標

(1)療效標準:顯效:面部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面神經正常支配;有效:面部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面神經支配有所改進;無效:癥狀和體征、面神經支配無明顯改善或呈進行性加重[9]。(2)兩組治療前后參照目前國際通行的House-Brackmann分級量表來評價面神經功能的變化。(3)血漿內皮素(ET)的檢測:兩組治療前后的次日清晨空腹抽取2mL肘靜脈血,采用酶標儀檢測外周血ET水平,檢測儀器為美國伯樂Bio-rad公司生產。(4)生活質量評分:兩組治療后進行生活質量的調查,選擇生活質量通用量表(FACT),包括生理狀況、醫生關系、情感狀況和功能狀況五個部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13.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療效對比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有效率為91.4%和77.1%,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 House-Brackmann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House-Brackmann評分對比差異不顯著,治療后評分均明顯升高(P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評分比較(x±s,分)

2.3 ET值對比

治療組與對照組血漿ET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上述值均明顯下降(P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ET值對比(x±s,mmol/L)

2.4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組的生理狀況、醫生關系、情感狀況和功能狀況評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P

表4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x±s,分)

3 討論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臨床癥狀主要是急性起病,閉目時有時出現貝爾現象,伴或不伴有淚液外溢、眼瞼震顫明顯減弱[8]。周圍性面神經病因和機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有神經缺血學說、病毒感染學說和自身免疫學說。病毒感染學說認為潛伏在三叉神經節、膝神經節等處的病毒,在特定條件下可對神經造成損傷。自身免疫學說認為如受涼、疲勞后出現的面癱,一過性免疫缺陷低下是其重要原因。神經缺血學說認為鼓膜受冷空氣的驟然刺激可能引起供應鼓室段面神經的血管出現運動神經反射致病[9]。據統計該病每年給患者帶來永久性的面神經功能障礙,不僅帶來生理上的不適與痛苦,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障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家庭帶來一定的負擔[10]。

祖國醫學對周圍性面神經認識很早,中醫認為本病多由經絡空虛、風寒或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陽明、少陽經絡導致。針灸治療比較常見,本文所選擇的穴位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局部癥狀,還可以扶助正氣、散寒祛邪,同時使氣血順暢、營衛和調,肌肉經筋得以充養[11]。本文治療組采用的歸芎牽正湯是比較經典的方劑,能增強病灶局部微循環的血液量和營養物質的供應,消除代謝產物的化學性刺激因素,促進面神經炎癥和水腫的吸收。從組方中分析,白附子入陽明經,功能祛風化痰;全蝎、僵蠶能祛風止痙,其中全蝎長于通絡,僵蠶并有化痰之功;制南星溫化寒痰;當歸養血活血化瘀;川芎破血中之滯氣[12];羌活、防風辛溫發散風寒、祛風解表;甘草調和諸藥,促使麻痹及癱瘓的面肌迅速恢復。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為91.4%和77.1%,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當前研究顯示,血管收縮或血液流變學的改變等造成的微循環障礙均與面神經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內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種由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具有強烈縮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肽,ET分泌的增加可使神經內膜低氧或缺氧,導致氧分壓下降,血流減慢等,造成嚴重的預后。ET與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病理過程同樣密切相關[13-14]。本文治療組與對照組血漿ET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均明顯下降,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

生活質量包含復雜的內涵,既有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等問題,也包括家庭、社會等外界因素[15]。本文治療組的生理狀況、醫生關系、情感狀況和功能狀況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總之,針灸配合中藥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能有效提高療效,改善癥狀,從而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機制在于能夠有效降低血漿內皮素含量。

[參考文獻]

[1] 俞光巖,顧曉明,蔡志剛. 周圍性面癱[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8-70.

[2] 薛景風,王笑茹,張炎. 面神經局部缺血對面神經核超微結構的影響[J]. 解剖學雜志,2005,28(5):549-551.

[3] 鄭梟劍. 周圍面神經麻痹138例血液流變學指標分析[J]. 實用醫技雜志,2007,14(27):3737-3735.

[4] 葉明,賈兵,陳張根,等. 內皮素及其受體在家兔體、肺循環中的分布[J]. 中國臨床醫學,2006,13(2):214-215.

[5] 沙巖,宋延青. 面癱針灸辨證治療思路[J]. 針灸臨床雜志,2008,24(11):32-33.

[6] 宋建新. 貝爾面癱患者血漿內皮素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 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6(10):535-536.

[7] 賈建平. 神經病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36-337.

[8] 程丑夫,王中林. 現代中西醫結合實用內科手冊[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563-564.

[9] Sachett DL,Richardson WS,Rosenberg W,et a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M]. New York:Churchill livinstone,2007:17-20.

[10] VanSwearingen JM, Brach JS. 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disability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disorders of the facial neuromuscular system[J]. Phys Ther,2006,76(12):1288-1298.

[11] LIANG Fantong,LI Ying. Methodological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world J[J]. Acup-Mox,2013,13(1):3-9.

[12] Kurokawa K,Tanaka E,Yanashita H,et al. Ratios ofnerve eonduction paramete in proximal to distal limbs remain contrast through the second to the eighth decades[J]. Electromygr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2008,38(3):169-176.

[13] 劉秋梅,李鋼,甘小莉,等. TDP配合面部穴位按摩和電針治療面神經麻痹103例臨床觀察[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8):1011-1012.

[14] 姜迎萍,王德偉,唐述婷. 康復訓練結合針刺治療特發性面神經臨床療效觀察[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5):428-429.

篇9

【關鍵詞】磨痂術 換藥 燒傷病人 體溫

【Abstract】Based on the burn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rmabrasion, dressing two method of treatment, the patient's body temperature, treatment results in obvious contrast.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in dermabrasion group patients.

【Key words】Dermabrasion; Dressing; Burn patients; Body temperature

1.資料與方法

1. 1磨痂療法本組患者76例,其中男56例、女20例,年齡5-44歲,燒傷總面積10%一85 % T BSA,其中深Ⅱ度面積3%一67% TBSA,創面位于顏面部、軀干及四肢。磨痂時間均在傷后48h內,最早在傷后 18h磨痂部位:面頸部3例、前胸部32例、后背9例、上肢15例、下肢11例。磨痂方法:采用市售鋼絲清潔球消毒后進行磨擦,傷后48h內創面水腫、磨擦較容易,磨擦至創面呈均勻密集的點狀出血為止,對于深度偏深的創面(紅白相間,以白為主)采用臺式牙鉆配以鋼刺磨頭磨削相對比較容易。用1 %o的新潔爾滅溶液及生理鹽水行創面沖洗后,0.5%碘伏徹底消毒,外用生物敷料覆蓋,至其自然脫落,露出新生紅潤而光滑的皮膚。

1. 2創面外涂磺胺嘧啶銀(保痂療法)本組患者80例,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齡12-38歲,燒傷總面積25%一72% TBSA,其中深Ⅱ度面積15%一38% TBSA,創面位于顏面部、軀干及四肢。患者入院后立即清創并外涂磺胺嘧啶銀糊劑,包扎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對體溫的影響。

2.體溫比較

2.1 磨痂術前后體溫變化

2.2換藥前后體溫變化

3.討論

通過表1可以看出采用磨痂術的病人體溫升高幅度不是很大,由于早期磨痂術可較大限度的將燒傷壞死組織去除,有助于控制和減輕感染的發生。術后機體炎癥反應輕,保留了間生態組織和正常組織,促進了間生態組織的血液循環.而加速創面愈合,。而生物敷料為一種新型的無毒無菌的膠原纖維膜,能阻止細菌通過,具有通透性及粘附性好、柔軟、可塑性好等優點。應用生物敷料可減少創面滲出,部分替代皮膚的屏障作用,使機體內環境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減少了細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入侵機會,而目具有單向滲透性(即生物敷料上的滲液不向創面回滲),本治療不僅能縮短療程,治愈后創面平整光滑,疤痕增生少,色素沉著少。而表2采用傳統的保守治療體溫上升幅度較大。因為保守治療使用膏類或霜類藥物涂于創面使痂皮溶解,然后由基底細胞移行覆蓋創面愈合。弊端是痂皮組織及痂下組織易于滋生細菌,創面感染,甚至發生全身侵襲性感染、膿毒血癥。由于感染還會使創面加深,創面愈合后疤痕形成明顯,功能較差。壞死組織未祛除而產生大量的燒傷毒素吸收入血,引起機體代謝致免疫功能的損害及其他臟器損傷[1],導致創面愈合緩慢,病人消耗大,易出現嚴重的并發癥,治療費用增多。

結 語

磨痂組患者磨痂后取創面基底組織病理切片檢查,發現磨痂后有較多的真皮組織殘留,網狀組織層中有多量的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膚附件殘留于創面。說明磨痂能有效地保留較厚的真皮組織及皮膚附件中的表皮干細胞,通過表皮干細胞增殖再上皮化有效地修復創面,使創面愈合質量好,瘢痕輕。磨痂組創面愈合時間較包扎治療明顯縮短,差異顯著。經觀察,磨痂前創面蒼白,溫度較低;磨痂后,局部紅潤,手感溫度明顯升高,說明磨痂術能使微循環得到改善。本組病人體溫波動幅度小,病情平穩,減輕病人及家屬的恐懼感,住院時間短,花費少,值得推廣

篇10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4(b)-0137-02

Effect of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CHEN Ju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laryngology, Guangxi Guip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p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7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71 case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nursing model used in the groups. 3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36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in physiological capability and function, body pain, health, energy, soci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Allergic rhinitis; Quality of life; Effect

變應性鼻炎屬于眼耳鼻喉科常見疾病,臨床多采用脫敏治療,即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其為病因治療,可從根源上對變應性鼻炎患者超敏反應狀態予以改善,使特異性IgE抗體水平降低,提升IgG水平,有效改善臨床癥狀[1]。由于變應性鼻炎屬于慢性疾病,因此治療時間長且起效較慢,為獲得優良臨床療效,在治療過程中離不開護理的配合。該研究為探討對變應性鼻炎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現整群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患者71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變應性鼻炎患者71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與《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相符[2],排除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36例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為18~60歲,平均(37.4±4.2)歲,7例患者合并其他過敏性疾病。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為19~62歲,平均(38.2±4.8)歲,6例患者合并其他過敏性疾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心理護理、病情護理、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基于對照組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先成立以護士長為組長的護理干預質控小組,而后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2.1 用藥護理 給予患者溫肺益氣湯加減方,藥方組成如下:黃芪、蟬蛻均為15 g,白術、防風均為10 g,蒼耳子、薄荷、麻黃以及辛夷均為6 g,甘草3 g。結合患者病情加減:清水樣鼻涕多添加10 g烏梅,鼻部無癢感可減蟬蛻,鼻塞嚴重添加6 g石菖蒲,脾氣虛可添加茯苓、黨參。用水煎服,煎2次,于早晚飯后30 min口服100 mL。而后清潔鼻腔,在第3次煎上述組方時用藥液自行對鼻腔予以沖洗,使用鼻腔沖洗器,兩側各100 mL,1次/d,于晚上進行。療程為10 d,連續3個療程后不再使用藥液,用100 mL溫開水,調節溫度至30 ℃后添加0.9 g食鹽,與0.9%氯化鈉注射液配制成沖洗液。

1.2.2 穴位敷貼 適量研磨半夏、白芥子、麝香、延胡索以及細辛,而后使用鮮姜汁對其予以調節,成糊狀后制作成圓藥餅,厚度為0.5 cm,直徑為2 cm,在醫用材料上放置后在穴位上敷貼。若患者肺氣虛則添加黃芪、艾葉以及麻黃,取百勞、大椎、天突、肺俞以及脊肓等穴位;若腎氣虛則添加肉蓯蓉、羊藿、附子、五味子以及干姜,取穴則主要為命門、腎俞、百勞、大椎、天突以及涌泉等穴位;脾氣虛則添加人參與黃芪,取穴則主要為天突、大椎、足三里、脾俞、氣海、膏盲以及命門等??刂瀑N藥時間為5 h左右,患者自覺穴位有輕微燒灼感后便取下。每間隔7 d貼敷1次,療程為1個月,每間隔30 d開展下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該護理措施不分季節與時間,貼藥后告知患者不可劇烈運動,以免脫落。注重飲食,應豐富且清淡,禁食發物、生冷、葷腥以及辛辣食物?;颊哔N敷后可能會出現色素沉著現象,告知患者為正常反應,若出現起泡現象則濕敷植物油,若泡較大則先消毒,再用無菌紗布覆蓋,避免泡皮感染與脫落。

1.2.3 穴位按揉 取穴迎香、上星、合谷、鼻通、印堂以及曲池等穴位,使用開天門、揉太陽、推坎宮以及揉耳后高骨這四大手法,按照以下按揉步驟操作:讓患者仰臥,介質選用凡士林或者滑石粉,先按照上述四大手法操作5 min,其中2 min開天門,1 min推坎宮,1 min揉太陽,對風池穴進行按揉時控制在10~20下。先順時針,控制好按揉力度,需輕柔,再依次增加按揉強度。對鼻通穴予以按揉,每側為5 min。一側完成后再做另一側,交替開展,不可同時進行。用雙手拇指偏峰使用抹法從左右鼻通穴至迎香穴,25次左右。對雙側合谷、曲池予以按揉,共5 min?;颊呷∽?,用拇指指端對合谷、曲池進行按揉,控制手法應和緩輕柔,持久滲透。1次/d,療程為15 d。

1.2.4 心理護理與社會支持 變應性鼻炎屬于慢性疾病,病程長且治療療效欠佳,同時醫療負擔重,長此以往患者難免會出現焦躁心理。因此護士一定要保持耐心細心,及時安慰并做好解釋工作,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若有必要可邀請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來現身說法,以消除患者疑慮與擔憂心理,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

1.2.5 健康指導 告知患者需堅持鍛煉身體,以提升免疫力與抵抗力,避免受涼;告知患者勿吸入皮屑、塵埃、花粉、化學粉末以及動物毛發等;易感者外出旅游應盡量勿接觸于落葉、花粉以及枯草;可在家中使用空調,以降低室內花粉量,平時需確保房間空氣處于流通狀態;若患者對皮毛過敏盡量勿飼養寵物;更換被褥或枕頭里的糠皮、蒲絨以及鴨絨等,采用纖維填料或者棉花;保持室內衛生,勤曬被褥,去霉除塵;保持樂觀與積極情緒,注重個人防護,花粉或者寒冷季節時出門應佩戴口罩;避免食用過多魚蝦、生冷、海鮮以及油膩食物,禁食辛辣物與煙。

1.3 生活質量評估

使用SF-36(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對患者生活質量予以評價,共8個項目,對每個項目評分予以計算。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方法

應用軟件SPSS18.0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c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生活質量改善對比 兩組患者干預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變應性鼻炎不會致命,因此通常會被低估或者忽視,病情反復發作會誘發變應性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鼻息肉、肺心病以及哮喘等。其臨床癥狀主要為鼻塞、陣發性噴嚏、鼻癢以及水樣鼻涕等,通常伴隨有鼻粘膜腫脹與變應性結膜炎等。由于并發癥多且病程長,患者通常會出現焦躁心理,無法樂觀對待,長期受到不良情緒折磨患者會喪失治療信心,降低依從性,對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因此一定要開展護理干預,以減少復發現象,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祖國醫學認為變應性鼻炎主要是受到陰陽平衡的作用。蝶腭神經節紊亂后導致陰陽失調,陰盛陽虛,即副交感神經興奮度過強,也會表現出陽盛陰虛,交感神經過于強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