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動畫范文

時間:2023-03-17 11:34: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迪士尼動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迪士尼動畫

篇1

算得上動畫大片鼻祖的迪士尼,近些年來卻一直風雨飄搖。先是傳統動畫少人問津,人才流失慘重,后是后輩夢工廠和皮克斯的倔起讓它腹背受敵?!侗┢婢墶芬匀蚩窬硎畠|美元且還在繼續的勁頭,讓他們看到了復興的希望,何況它在奧斯卡上打敗的還是同樣好評如潮的《瘋狂原始人》和《神偷奶爸2》。如今的迪士尼,無論影片主創還是表達方式,都超出了過去幾十年來公司的一貫風格,而是變得更新、更炫、更潮也更3D。顯然,低迷了20年之后,迪士尼迎來了一次突破和融合的復興。難怪伊戈爾會想到2013年11月27日電影首映時的場面,并說“這是我出任首席執行官以來最自豪的時刻”。也難怪有人說他一定會“笑得跟只柴郡貓一樣”。

曾經

在洛杉磯之前,美國的娛樂圣地是芝加哥。在一百多年前那些歌舞升平的年代里,有一個叫做華特?迪士尼的年輕人熱衷于在紙上涂涂畫畫。他創造過一只叫做奧斯瓦爾德的長耳兔形象,1928年和其他動畫設計師一起,將這只兔子的耳朵變圓,給短褲加上紐扣,給大腳穿上鞋子,還安了一條可愛的尾巴……于是,兔子被變成了老鼠,而他的妻子莉莉連恩則給它取名“Micky Mouse (米奇老鼠)”。

從米奇開始,迪士尼開始了自己對于動畫世界的統治。1938年,迪士尼公司的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幾乎奠定了人們對于動畫片的全部理解―純真、美好、正義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是最經典的迪士尼電影之一,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劇情的長篇動畫電影。憑借著電影的良好基礎,他們還在世界上第一次發行了電影原聲音樂唱片,同樣在市場上大賣。

慢慢地,“迪士尼”成了一個象征―他們所拍攝的影片除了能夠吸引兒童之外,還能夠安撫那個經濟動蕩年代的成年人。迪士尼本人也成為全球Icon,他所主持的“迪士尼奇妙世界”風靡全球。此外,在他執掌公司的年代里,公司生產的所有影片都能橫掃全美影院,創造當年的票房奇跡。而他自己也在1939年拿到了奧斯卡的終身成就獎。那是一座大金人加上七個小金人,象征著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值得一提的是,為他頒獎的正是著名童星秀蘭?鄧波兒。

隨著迪士尼以及迪士尼公司在電影領域里的成功,白雪公主、匹諾曹、米奇老鼠、唐老鴨等耳熟能詳的角色被帶到了現實當中,開辦迪士尼樂園成為可能。樂園于1956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安納罕市城里建立,距離洛杉磯市中心大約有20分鐘的車程。隨后,它又先后在佛羅里達、法國巴黎、日本東京、中國香港落戶,每年都要為迪士尼公司帶來超過百億元的收入。

在華特?迪士尼本人所統領的迪士尼時代,這家全球最先進最頂級的動畫公司享有所有的榮耀,并且為動畫以及周邊產品所帶來的巨額利潤而感到滿足?!叭绻覀冇杏職馊プ非髩粝耄敲此械膲粝攵紩烧??!边@位公司創始人無論是在對員工發表演講還是上直播節目時,都對未來懷揣著強大的信心。在他看來,迪士尼和其他電影公司不同,它的成長過程中幾乎完全不需要去擔心資金?!笆堑?,無論如何,你都不應該過多地去關注金錢。因為所有和它有關的問題都會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只要你在過程中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p>

困境

1985年迪士尼公司被總裁弗蘭克?威爾斯和董事長邁克爾?艾斯納所領導,他們花了3000萬美元為公司做宣傳,還向新聞界多達3000人提供免費機票和迪士尼樂園的賓館。盡管在1992年該公司的股價一度上升至每股100美元,可1994年威爾斯墜機身亡則導致了劇烈的人事動蕩。

一批高級管理人員相繼離去,電視部的老資格主管比爾?麥卡尼克跳槽到??怂闺娪皳敇I務執行主管,公司電視總裁鮑勃?杰奎明休了長假,總顧問喬?莎比羅也因病辭職。最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制作主管杰夫利?卡森伯格―他原本希望自己能夠接替威爾斯成為總裁,卻被艾斯納認為“只是一個出色的制片人而已”。一怒之下,他離開了迪士尼,和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等人一起,組建了夢工廠。

另起爐灶是眾多行業里見怪不怪的場面,而卡森伯格在離開的同時還高薪聘請那些已經結束或者即將結束和迪士尼合作的人員。眼看著大廈將傾,艾斯納趕快用300萬美元的合同挽留住音樂主管克里斯,同時也為其他高管加薪??杉词谷绱?,也沒有辦法制止住迪士尼這座大船下沉的速度。20世紀90年代,艾斯納用190億美元收購美國廣播公司(ABC),沒想到簽約后后者的收視率瞬間下跌8個百分點,廣告市場也下跌3%。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人們已經開始不滿于迪士尼所提供的二維動畫。即使《獅子王》帶來了“哈庫吶瑪塔塔”的經典臺詞,即使《花木蘭》有著強烈的東方元素,即使《人猿泰山》講述了人類對于自由的追求,但迪士尼動畫在創作手法和價值觀方面的老套已經完全暴露出來。

“現在迪士尼的領導者們完全沒有辦法理解他們的前任華特?迪士尼,”洛杉磯的本地媒體率先注意到了這一點,“是的,他們不知道他想要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只是想著‘哦,接下來我們可別把這件事情搞砸了!’但是,華特會怎么想呢?他會把看到的一切都變化成令人興奮的東西,無論是2D還是3D,無論是傳統繪畫還是電腦科技?!?/p>

此外,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的人才流失還在繼續。出生于1957年的布拉德?博德早在14歲的時候就受到迪士尼注意,他的繪畫天賦以及對于電影制作的熱愛讓公司高層以為挖到了一塊璞玉。他們派出九大元老之一的米爾特?卡爾對其進行指導,并且早早就為他在公司留了一個職位。

但是長大后在迪士尼工作了幾年后,有一次博德卻在一次會議中因為忍無可忍而“早退”?!耙驗橐粋€四十幾歲的動畫導演對我們所有人說:‘我來這里就是教你們的,我對自己做的事情很滿意?!彼貞浀?,“早年的迪士尼動畫師們無論多牛,都不會說這樣的話!對他們來說,動畫創作是一條永遠不會滿足的路。”

那天之后,博德就加入了皮克斯。那是喬治?盧卡斯的皮克斯,是史蒂夫?喬布斯的皮克斯,是一盞能夠啟發并且點亮人生智慧的小臺燈。

危機

經濟上的困頓、人才的流失,加上無法跟上日益發展的人類科技和審美,迪士尼在20世紀末以及本世紀初的20年里就像是一部被拋錨在風雨當中的經典版凱迪拉克―每個人都看得到它的美,但卻只能任其日漸衰老。

“我制作電影不是為了賺錢,我賺錢是為了制作電影。”這曾經是華特?迪士尼的口頭禪,也是當年鼎盛時期的迪士尼和衰老的迪士尼之間的根本不同。因為對于追求想象力的公司來說,賺錢并不是能夠激發內部靈感的基礎。幸好那些當年從迪士尼出來的人們還記得這一點,無論是夢工廠還是皮克斯都在繼承和傳播華特?迪士尼精神方面走得很遠。

夢工廠建立于1994年10月,就是杰夫利?卡森伯格離開迪士尼的同一年。和斯皮爾伯格以及大衛?格芬一起,他們的“Dream Works SKG”里有每個人姓氏的縮寫。雖然這是三個無論是從性情還是行事作風上來說都是相當迥異的人,但在影星湯姆?漢克斯眼里,他們卻總是能夠摒棄異見達成一致?!案穹彝ǔUf話時間很短,語氣溫和;斯皮爾伯格有一種漫畫家的思維,他能夠把所有的東西都畫到紙上,然后再把紙上的東西變成現實;而卡森伯格則是一個‘實際問題’先生,他總是會把會議的時間嚴格控制在22分鐘之內?!?/p>

這樣的三個人聯手制作了《怪物史萊克》,它顛覆了傳統動畫片里“帥王子和美公主從此以后過上幸福生活”的橋段,有著喇叭耳朵和綠色皮膚的史萊克成為新時代的另類英雄。加上麥克?邁爾斯、卡梅倫?迪亞茲、艾迪?墨菲的配音陣容,本片獲得了2.67億美元的票房,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動畫片。同時,它還獲得了2002年底74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以及2001年的第5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等等。

當迪士尼用3年的時間才能制作出一部電影而且還激不起任何波瀾的時候,他的另外一個競爭對手皮克斯卻每年推出一部動畫長片,約翰?拉賽特、安德魯?斯坦頓、皮特?多科特以及從迪士尼出來的布拉德?博德這個“核心集團”拍攝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動畫電影:全球首部全CG動畫影片《玩具總動員》系列每次上映都會打破之前的票房紀錄,而《海底總動員》獲得第76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就在夢工廠和皮克斯不斷在各大獎項中刷存在感的時候,迪士尼在做什么呢?他們也學著皮克斯搞CG動畫,但是2005年首部以1.5億美元成本拍攝的《雞仔總動員》卻在全球只拿到3.14億美元的票房。而且,從影片風格來看,完全是對于夢工廠惡搞的模仿,徹底失去了當年迪士尼的特色。在爛番茄上,其好評率竟然只有38%,這無疑是扇了動畫巨頭的一個響亮的耳光。

逆襲

眼看著這世界已經不再屬于自己,迪士尼在2004年作出了一個壯士斷腕的決定―關閉佛羅里達的手繪動畫工作室。兩年之后,他們將皮克斯納入自己的大家庭。有人認為迪士尼其實是因為想要復制“小臺燈”的成功,所以才“強娶”對方。但他們只說對了一半,因為皮克斯自己也對未來獨立開發電腦動畫缺乏必要的信心,雙方的“結合”來自于天然的需求。

迪士尼為收購皮克斯支付了74億美元,當時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伊戈爾被認為“做出了最勇敢的決定”。于是,從那一年開始,皮克斯聯合創始人當中的約翰?拉賽特和埃德?卡特莫爾開始進入到迪士尼公司,著手分配他們在兩家工作室的工作時間,前者更是現兼任迪士尼動畫和皮克斯的首席創意官?!拔覀儾皇且獓L試著將皮克斯的文化移植到迪士尼,而是要重振后者?!崩愄剡@樣給自己的工作定位,并且讓兩家公司自始至終保持著獨立性。

2009年2月,夢工廠也加入到了迪士尼的大家庭當中。和皮克斯不同,斯皮爾伯格的這次舉動有些不得已而為之的味道。因為遭遇金融風暴的沖擊,離開派拉蒙公司本打算轉投環球影業的他們卻遭遇了對方的“悔婚”。于是,危急時刻大導演只得求助于動畫片鼻祖迪士尼,而后者同意合作則印證了這家老牌公司已經基本上擺脫了十幾二十年前的困頓。

而真正意義上的迪士尼復興,還是在2014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通過姐妹情深來“追尋自我”、“找回自己”的《冰雪奇緣》突破以往迪士尼的故事構架,從皮克斯那里學來的3D效果也獲得一致好評,為公司贏得了有史以來第一個最佳動畫長片獎。那些親赴挪威采訪時的辛苦、每一幀都要耗時超過130小時的細致以及被從分子層面解析的雪片,被證明都是值得的?!昂芏嗳艘詾閯赢嬰娪暗闹谱骱芎唵?,但實際上其誕生要經過很多年的錘煉?!睂а菘死锼?李在獲得奧斯卡后解釋說,“時代和技術一直在改變,最后我們選擇用CG動畫來表現。和手繪動畫相比,它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呈現冰雪的晶瑩剔透?!?/p>

篇2

關鍵詞:迪士尼;動畫;花木蘭

馬克思曾經說過:“蜘蛛的活動與紡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它已經觀念的存在著?!庇纱丝梢?,創造力是人類區別與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征。縱觀人類漫長的藝術史,就是藝術家不斷的自我否定、不斷創新的歷史。只有不斷發展才能為藝術發展帶來活力。創新精神之于藝術類學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機械的模仿、復制,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精神升華。

創新是是藝術創作的動力和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發展強盛的動力,對于藝術從業人員來說,傳統文化是一筆無比珍貴的財富,是從事創作的精神支柱與靈感源泉。一般說來,一提到傳統文化就會聯想起“繼承”與“發揚”這兩個字眼,所謂“言知之易,行之難”,具體來說該如何行動呢:哪些是我們必須繼承的?怎么繼承?繼承多少?假設第一步已經完成,在繼承的基礎上怎樣才可以將優秀的文化思想發揚光大,體現出藝術的創新精神呢?這是三十年來,甚至是以來中國人一直面對的兩個問題,1998年,一部美國動畫《花木蘭》的成功使得這個問題顯得更加迫切,當我們還在考慮如何將外國動漫形象模仿的更逼真的時候,美國人卻借用中國的傳統文學推廣了自己的價值觀,這在當時引起了文化界極大的震動。接下來,本文試圖通過分析該片的一些創作理念,探討在全球化時代如何對優秀民族文化進行創新的問題。

《花木蘭》的拍攝歷時4年,是地地道道的好萊塢工業流水線的產品。但與中國遙遠古代的《木蘭辭》并非割裂的關系,并沒有偏離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它較好的體現出替父從軍故事當中最核心的部分――儒家的“孝悌”思想,而且對于中國的家族觀念進行了技巧性的強化:例如在人物角色方面加入了花家祖先靈魂的角色。表面上來看,這樣設計固然讓“主角加可愛寵物”的迪士尼模式在本片中的設置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則契合了中國人祖先崇拜、祖先保佑的傳統思想。古代中國的信仰與西方的宗教存在許多差異,中國人認為人死后“魂”(思想,精神)上天變成神。得到后人供奉的“魂靈”可以升天,從而保佑后代。在《花木蘭》的劇情當中,從一開始的相親準備,到后來的替父從軍,花家的祠堂對情節的推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崇拜祖先的情節貫穿始終,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特色,也體現出西方人對東方傳統文化的認識。

《木蘭辭》原著不過三百余字,前半部分說入伍過程,后半部分說功成身退(都歸結為孝道這一主題)。全文對于戰爭的描寫只有三十個字:“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從文學技巧來說,這段概述具備中國畫留白的意境,客觀上也為后人的創作提供的充分的想象空間。早在1928年,在第一部以此為題材的電影《木蘭從軍》當中,導演侯曜對戰爭進行了詳盡的刻畫,像“聰明機智”、“巧破敵軍”、“戰爭中的愛情”這樣的設置與七十年后的美國花木蘭如出一轍。隨著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隨后出現了許多有關花木蘭的影視作品,這些影片都嘗試著用新的形式重塑這位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像1939年的《木蘭從軍》(香港卜萬蒼導演);1951年的《花木蘭》(香港陳皮導演);1956年的豫劇戲曲電影《花木蘭》(劉國權導演);1961年的《花木蘭》(香港黃鶴聲導演);1964年的香港電影《花木蘭》(岳楓導演)等等。在這些作品當中都增加了許多延伸的情節,其靈感明顯源自中國民間文學、戲曲、評書等領域,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在劇本改編方面,迪士尼的《花木蘭》與以上作品雖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點,正是這些差異,充分體現出美國電影工業的專業化,以及對劇本改編的精雕細琢。例如它使用嶄新的藝術手段詮釋的儒家中的“忠君愛國”思想,前面的中國電影雖然在情節上大膽創新,但仍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及女子“三從四德”的一種強化,凸顯出中國傳統社會的倫理秩序。因為在中國古代社會,個人隸屬于家庭,沒有獨立地位,就連讀書人的“修身”也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之路為己任的;同樣是報效國家,美國的木蘭則是以自由主義思想為主導,同時還具有強烈的女權主義色彩。由于西方社會屬于一種團體格局。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國家不應當過多地干預個人生活,明確了個人與國家分界的必然結果就是強調個人的奮斗和對自我的實現。大多數的美國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其實都可以歸結為這一主題。在劇中,“mulan”有這樣一句臺詞:“也許我這樣做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我只是想證明自己有能力”,我們不妨將此看作是主人公對實現自我價值的宣言書。在從軍――訓練――參戰這一過程中,木蘭不斷破除傳統偏見,不斷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最終通過努力找到了人生價值,這固然與儒家積極的入世思想有一定的關聯,但更多體現的卻是“美國夢”的思想理念。

對于《木蘭辭》中女子參戰這一基本設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存在情節硬傷的。關于這點中國電影的解釋是主人公自幼學武、身懷絕技,其能力之所以不為人知只是因為性別的問題,總之她是天賦異稟、不同常人的,所以也不需要以正常女孩子的要求來理解;雖然美國電影里也不乏這類超級英雄題材,但在此片中卻將花木蘭的成功歸結為后天的努力,為此還專門制作了一首主題曲,用輕松幽默的筆觸來說明艱苦的軍事訓練過程。這符合客觀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也符合美國夢的傳統橋段。此外,對配角的塑造更加凸顯出迪士尼動畫的與眾不同,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一點也是非常值得中國電影、動畫的藝術工作者去借鑒、思考的??赡苁鞘艿絺鹘y戲曲的一些影響,中國動畫(包括前面提到的花木蘭電影)無論主角、配角具有很強的臉譜化傾向,好人就是一臉正氣的高大全,壞人則一貫的猥瑣、陰險,久而久之使得角色的塑造顯得平面化、不真實。配角也沒有對主角起到很好的襯托作用。

中國動畫對于配角的塑造存在許多不足,而迪士尼的黃金配角的安排和形象設計早已成為一種成功的固定模式。這些角色看似不顯眼,卻往往對故事的走向起到了決定性影響。其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插科打諢”的制造幽默:動畫片具有很強的商品屬性,所以要考慮到觀眾的消費心理。當代社會的人們都有較大的精神壓力,讓觀眾放松心情,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觀影,是迪士尼配角的主要任務。他們的體態一般比較滑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語言方面具有較強的個性,極具感染力;行為舉止荒誕不經,肢體語言夸張。

(2)心理疏導,幫助成長型主角渡過難關。除了花木蘭身邊有祖先派來的木須龍,再比如《獅子王》中的狒狒智者,它來去無蹤,恰好符合靈長類動物的習性。雖然臺詞不多卻使得辛巴思想的巨大轉變,從而成為真正的王者。

(3)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發揮幫助主角完成使命。推動劇情的發展,凸顯了他們在影片中存在的意義。木須龍能夠噴火的特性在決戰部分發揮威力,利用雪崩反敗為勝;再比如《馬達加斯加》中的4只企鵝,主角的逃離首先緣于他們的煽動,每次劇情的轉折點都有他們的身影出現;還有《玩具總動員》里的三眼外星人,由于性格的設置,每次的臺詞只有一兩個詞語顯得可有可無,在最后的危急關頭卻是他們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拯救了全體成員。

無論是劇本改編還是角色塑造,這都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發展成熟的結果,也是巨大的市場對影片提出的要求。他們的成功值得我們中國的藝術工作者認真的反思與借鑒。當今世界已進入知識科技時代,傳統的經濟產業模式逐漸被新的模式所取代,動漫產業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擁有最廣闊市場的中國動漫如何擺脫現階段被動的局面,以高質量的作品奪回國內市場,如何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動漫的道路則是中國動漫界當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不僅對動漫產業的發展致關的重要,而且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及其民族文化的發展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武星寬,趙虎.現代藝術創新與研究[J].2002.

[2] 沈琳.迪士尼動畫電影兒童化與成人化研究[J].2011.

[3] 趙慶珠.論迪士尼動畫電影發展的內生動力[J].2011.

[4] 曲琳.淺析美國文化價值觀對迪士尼動畫的影響[J].2012.

篇3

【摘要】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催生3D動畫電影并促進其推陳出新。橫跨影視制作、音像發行、衍生品售賣、主題公園等多行業的迪士尼已經進駐3D動畫電影領域長達20多年。以往學者更關注迪士尼的運營生產鏈研究和3D動畫電影內容、故事架構的探討。本文試圖對在新媒體技術影響下迪士尼3D動畫電影的創作生產環節進行梳理;對基于3D動畫電影衍生電子游戲產品開發形成巨大的生產、經營、宣傳推廣的創新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 新媒體;3D動畫電影;跨領域終端;全媒體推廣

新技術廣泛應用于通訊、交通運輸、影視娛樂等行業使得全球范圍的傳播成為可能,麥克盧漢預言的“地球村”已經將世界壓縮為一個共同的生活社區,使生活在這一社區的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受這一變化,3D動畫電影也應運而生。商業巨鱷迪士尼第一部在院線上映的真正的3D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由皮克斯提供技術支持著手制作,迪士尼投資發行,最終于1995年11月22日上映。

時至今日距《玩具總動員》制作生產已經有20多年。在這段時間里,從技術層面看,迪士尼通過自主創新動畫形象,兼并收購具有競爭力的制作創意公司,成立創意團隊,合作經營生產等諸多方式發展3D動畫電影事業;在行銷層面,迪士尼通過拓寬廣播電視產業,宣傳發行子公司的配合,確立經典動畫形象到最終端的衍生品售賣和主題公園建構的夢幻王國等側面不斷推陳出新。在新媒體時代下,3D技術的開發應用呈現出新的樣態,配合電影上映相關媒體網站立體化推廣;流媒體視頻終端拓寬增加點擊播放量;基于3D動畫電影的游戲開發等最終形成巨大的生產、經營、宣傳推廣的創新模式。

一、迪士尼3D動畫電影投資收益與脈絡梳理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印有迪士尼3D動畫電影標簽的影片一共有36部,以平均每年1.2部的高產量位居3D動畫電影生產前列,3D動畫電影要從人物創意、情節、結構、技術生產制作等一系列環節通過反復實驗才能最終問世。

根據1995年至2015年迪士尼3D動畫電影投資與票房收益走勢統計數據,筆者從中梳理迪士尼3D動畫發展脈絡不難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差異化的逐年增加的投資

高質量的動畫電影需要資金的支持和保證。迪士尼第一部3D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投資高達3000萬,這是毫無長篇3D動畫電影制作經驗的迪士尼第一次冒險。最終《玩具總動員》不僅獲得了高出投資12倍的票房收益,也將當時的奧斯卡特別貢獻收獲囊中。電影高投資帶來了更高的市場回報,2013年上映的《冰雪奇緣》總投資為1.5億美元,全球的票房總收益為12.7億美元。

(二)不同層面的探索和創新

對于迪士尼來講上映的3D動畫并不全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其中2010年上映《長發公主》總投資高達2.6億美元。是截至目前所有迪士尼3D動畫投資最高的影片,但其全球5.9億的票房僅僅是投資的2.3倍,迪士尼的常青樹——“公主系列”似乎受到了市場的質疑,這是迪士尼3D動畫電影高投入低產出最失衡的一次。不盡如人意的票房促使迪士尼開始尋求其他發展路徑。

二、新媒體技術下的發展路徑

(一)尋求多元合作伙伴

根據美國著名市場營銷學家菲利普·科特勒所主張的品牌周期理論,一個產品的生命經歷著導入期到成長期、成熟期最后是衰退期的歷程。一個品牌對于迪士尼或者迪士尼的3D動畫形象而言,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活力就必須從自身內部的系統中尋找突破點,從系統之外汲取新鮮力量。從而不停地給受眾新鮮刺激,保持持續的關注度。

核心力量——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在迪士尼已經上映的36部3D動畫電影之中15部是由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獨立制作。作為鼻祖級的核心力量策源一個又一個經典形象,通過系列動畫片、電影、卡通音像制品以及衍生品、主題樂園等方式使得迪士尼的卡通形象不僅是夢幻樂園的建造者、快樂傳遞的使者,也成為娛樂產業巨頭迪士尼的支撐力量和靈魂性產品。

迪士尼在全球范圍內搜羅新鮮血液注入自己品牌DNA。同迪士尼合作過的團隊包括皮克斯動畫(占全部3D動畫電影的39%)、導演米基斯的ImageMoversDigital工作室(占全部3D動畫電影的6%)、Vanguard工作室、加拿大最大的動畫制作公司Starz工作室、多倫多C.O.R.E.FeatureAnimationl作室、印度雅什一拉吉影片公司、羅斯電影等電影制作公司(占全部3D動畫電影的13%)。合作方式為兩種:一是迪士尼作為創意方,尋找技術支持為迪士尼的創意制作具體的動畫形象,迪士尼負責發行;二是迪士尼作為投資方,尋求具有市場價值的動畫劇本通過購買版權和深化合作加工,使動畫角色更豐滿充實符合迪士尼對于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定位。

其中除了皮克斯動畫是長期合作方之外其他都是短期1到2部電影的合作,影片一旦結束制作并最終下線雙方隨即便解除合作關系。正是這種短期的合作方式構成了迪士尼動畫形象的豐富性,也成為一塊又一塊動畫產業試驗田,為日后的投資發展指明方向。

(二)并購優質團隊

核心競爭力是指“一個組織擅長的東西”,通過品牌特征、技術領先、高端研發以及客戶服務來判定一個品牌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迪士尼通過不斷并購優質團隊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2006年收購技術先驅皮克斯、2009年收購“創意引擎”漫威、2010年收購盧卡斯,三次大動作完成了自己在技術層面、創意層面和卡通資源層面的整合形成全新的協作關系,巨大的3D動畫孵化基地就此產生。

三、票房秘密——3D動畫電影想象性空間的疊加關系

在電影院,觀影者與電影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看與被看的關系而是通過置身于電影之中和電影劇情、角色共同經歷的假象性主體關系?!皥鲇蚴怯刹煌恢弥g形成的客觀關系網絡構成的開放型結構。不同的權利或資本對應于一個位置?!彼晕恢玫淖儞Q引起關系的變化,從而支配關系可能轉換為對峙關系,而處于屈從位置可能一躍而上成為了支配主體,引起關系網和權利系統的改變。

觀看3D電影時空間更加個人化了,戴上眼鏡之后的觀眾不再和其他觀眾產生存在于影院空間范圍內的短暫性聯系,每一個人像是實驗的客體,但同時又是影片自我感知上的主體,只與電影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他能深刻感受電影之中角色的喜怒哀樂,能清晰地看到電影主角的掌紋,甚至通過主觀鏡頭的處理能迫切感受到人物所面臨的威脅,如飛來的利劍和乘坐列車即將撞毀時的即視感不禁讓觀眾心跳加速。3D動畫和二維的呈現方式不同,作為看客,在二維空間內只是通過緊張的故事節奏和影片音響的配合調動觀眾感受,受眾永遠是處于一個偷窺者的角色之中,而偷窺在滿足人的發現欲和感知欲外不禁產生罪惡感,這也就導致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或者說在無意識地抵抗這種注意力的集中。3D技術的應用巧妙地解決了這一點,讓受眾更加安全地立足于一個隱形的空間,在這里,在迪士尼3D動畫電影所營造的故事情節中受眾像是一個擁有了魔法的精靈,披著隱形的外衣更加強烈地置身于電影情節之中感受電影所帶來的。

四、全媒體推廣

(一)依托自身強大全網媒體資源的立體化推廣

迪士尼的3D影片宣傳模式一般是依托迪士尼已有的發行公司發行。試金石公司、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等專業電影運營部門,整合迪士尼ABC電視集團、迪士尼電臺、娛樂體育節目網公司等依托電視、廣播、網絡甚至是迪士尼主題樂園實體呈現的方式實現全媒體立體化宣傳、從電影腳本確定到選擇配音演員、導演等相關人員配備和故事情節及技術創新賣點等方面不斷制造話題,延續受眾關注熱度。影片上映后相關衍生品相繼面市,角色進駐主題樂園,進入到迪士尼消費模式的循環鏈中。

(二)全媒體網絡終端的跨領域合作

當代社會視覺文化成為壓倒性的文化, “讀圖時代”來臨使人被困于影像魔咒之中。電影和游戲的結合依附新媒體技術的多終端呈現使得創意產業進入跨領域的全新消費模式。3D電影帶給人的感官體驗在離開電影院之后便大大減少,觀影者除了依稀記得部分緊張的故事情節和幾個印象深刻的鏡頭之外就像是一個失去了超能力的英雄。在跨領域合作平臺的今天如何讓這種假象性關系延續,使得在電影院里的短暫體驗消費形成常態,迪士尼做了兩方面的努力。

1.流媒體播放平臺整合

迪士尼于2014年11月推出一款同時兼容iOS系統和Android系統的程序,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數字設備終端在蘋果或谷歌商店在線購買迪士尼、皮克斯和漫威所有出版的電影,并且可以實現ituns賬號同步。這一整合了蘋果和谷歌強大網民資源的研發終端應用以載體的方式再次呈現迪士尼的3D動畫內容構成新一輪的售賣,迪士尼3D電影愛好者可以以在線支付的方式購買自己喜歡的3D動畫片。全媒體多平臺的整合利用配合捆綁式出售政策刺激購買之后,根據三方協議只要谷歌和蘋果公司盈利就必須將每部影片的批發價格支付給迪士尼。這種無形商品的有形售賣形式,褪去了DVD老式音像制品的外衣,裹挾著新媒體技術,利用更廣泛的平臺,將3D電影全網傳播。

2.依托于3D動畫電影的游戲開發

從2000年至2014年,至少有24款熱門視頻游戲被改編為電影,“2014年第一季度,在iOS應用商店和Google Play數字商店內,游戲下載占據總體應用下載量的近40%。而iOS應用商店當季度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7倍。”。這愈演愈烈的趨勢表明,票房的成功和電影評分已經不是衡量電影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基于3D電影的游戲改編成為電影盈利的又一重要途徑。

迪士尼在這一橫跨多屏幕的數字娛樂產品的開發上下足了功夫,2014年推出的《迪士尼無限》以1億美元的制作成本位列全球最高的游戲制作成本前十名。迪士尼3D動畫電影改編成游戲較為炙手可熱的《冰雪奇緣》《怪獸大學》等為橫跨多屏幕的數字娛樂產品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根據迪士尼官方透露,其中《迪士尼無限》能帶來高達10億美元的產值,大大扭轉了2008到2013年迪士尼視頻游戲部門高達14億美元的虧損狀態。

擁有品牌認可度和忠誠度的迪士尼將3D電影改編成為3D互動式游戲,依托電影故事原本,游戲的場景和隋節都進行較大幅度的改變,改頭換面之后成為3D電影的電子衍生產品。基于電影的追隨者,改編游戲不僅可以延續電影創造的夢幻空間、保持追捧熱度,在情節的再創作和人物置換的角度可以讓玩家有更深刻的互動體驗。玩家游戲排名機制、購買游戲裝備、解鎖游戲人物技能的相關功能開發形成玩家之間的虛擬關系網和虛擬競爭關系,買家就心甘情愿地將自己口袋的錢放進迪士尼的腰包里。

結語

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再次將麥克盧漢關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預測證實,人類憑借媒介技術延伸自身功能并改變著自己的行為習慣:看得更遠更精細,聽得多更真切,宛如“超級人”一樣的存在。更廣泛更深刻調動人類視覺和聽覺的3D動畫電影讓人類異想天開的世界借助新技術呈現在世人面前:擁有魔法的精靈和風華絕代的公主和人們一起承受著世間的喜怒哀樂;肩負拯救世界使命的超能英雄和騎著白馬的王子就隱藏在市井深處等待解救處于水深火熱的人,產生與人們同在的錯覺。

近年來我國國內的3D動畫電影也呈現了從無到有,從泛到精的發展態勢?!稕_鋒號》《魔幻仙蹤》《秦時明月大電影之龍騰萬里》《豬豬俠》《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之秘密計劃》《魁拔》系列等以及近年來名聲大噪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和《熊出沒》系列??梢哉f2010年到2015年這幾年,國內的3D動畫電影呈現了一個井噴的態勢,取材范圍廣泛、類型多樣,吸引了很多受眾走進電影院。但從迪士尼的成功之路之中能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一)創作典型形象,增強縱橫聯系

一個典型的動畫人物可以確立穩固的品牌價值,比如漫威的超級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也成就了漫威這一超級英雄生產營。而且不同人物之間以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故事為紐帶,為動漫形象打造橫向的聯系,使漫威的動漫人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一方面強化了典型人物的價值,有了清晰的敘述主線;另一方面為重新創造不同的角色提供一個有機的訓練場,當配角的形象反響超出預期時,可以另起爐灶全力打造新的形象。《復仇者聯盟》雖然不是3D動畫卻也在這方面做得非常突出,夢工廠出品的《馬達加斯加》和衍生影片《馬達加斯加的企鵝》也是這一策略的印證。

國產的3D動畫電影多努力創造主角,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之間的層級關系相對模糊,次要角色人物形象單薄而沒有再創作的價值。比如《喜洋洋和灰太狼》3D動畫影片創作的狼和羊群的對峙關系,引入新的角色也僅僅是停留在為這一關系的張弛度服務層面;《熊出沒》3D動畫影片中存在的同樣是這一問題,伐木工人和護林使者與熊大熊二的對峙關系。另外,雖然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光頭強等角色,但由于人物沒有個人化的故事由來,所以也就失去了繼續講故事的動力,失去了典型的價值,更沒有了復雜的縱橫聯系。其實我國動漫產業在此之前做過相關的探究,比如從《西游記》衍生出的系列動畫片《天上掉下來個豬八戒》脫胎于《西游記》故事原型,因為有名著經典鋪陳的豐富形象煥發了活力。

(二)重新衡量受眾定位,拓寬推廣脈絡,完善產業鏈

我國的動漫產業普遍將受眾定位在青少年甚至是兒童,受眾定位過于窄化導致了動漫人物形象設置單純化、低齡化,而這種受眾的購買力是相對薄弱的。相較之下,迪士尼3D動畫電影產業受眾定位是從兒童青少年輻射到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年齡層面,成為為人們生產想象力的夢工廠。在推廣層面不管是游戲生產還是衍生產品開發和售賣,目標受眾群直指極具消費能力的成人。借鑒此策,配合行之有效的宣傳和深入人心的動漫形象從而擴展末端環節,使影片產生指數性的價值。

迪士尼為了延伸電影院中產生的3D動漫人物“與我同在”的錯覺,一方面是跨終端流媒體播放資源整合和基于3D動畫電影終端互動體驗的游戲產品開發形成全新的“終端呈現-網絡售賣”模式;另一方面配合迪士尼成熟的實物衍生品售賣行業和迪士尼主題公園的再次吸引性消費。從固定場所的刺激消費到營造一種觸手可及的感官體驗售賣模式。 “從體驗到互動”將全網媒體資源進行整合的同時不斷創造全新動畫形象,并購優質團隊囊括創意和技術到自身體系當中,進入迪士尼新媒體時代的產業新循環當中。

篇4

1、《超迷你戰士動畫》第二季大結局:智商500的女娃博士用勇氣與快樂能量創造出《超迷你戰士》來幫助人類打敗煩惱。在大決戰中暫時打退了可惡的煩惱星人。

2、簡介:煩惱星人入侵地球,制造各種各樣的煩惱,讓你起不了床,讀書記不住,體重爆表,這些煩惱持續太久后,還會把你也變成煩惱星人,人類就此陷入滅種危機。幸好,鉆石天文臺智商500的女娃博士用“勇氣”和“快樂”研制出了超迷你戰士,用正能量幫助你打敗煩惱星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這個全球家喻戶曉的娛樂品牌,從一只小老鼠的誕生開始,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商業化運作之后,已然成為全球娛樂產業巨頭,締造了一段史詩般的企業發展史。

迪士尼的全產業鏈

華特?迪士尼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是著名的動畫片制作家、導演和電影制片人。1923年7月,華特?迪士尼在洛杉磯和哥哥羅伊?迪士尼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制片廠(Disney Brothers Studio),并接著制作《愛麗絲在卡通國》系列動畫。1926年,華特將“迪士尼兄弟公司”改名為“華特迪士尼制作公司”。第二年5月,他制作的《幸運兔子奧斯華》大受歡迎。華特和設計師們一起討論,如何創作一個更可愛的卡通形象。他們把奧斯華畫在紙上,然后開始修改:把耳朵變圓,給短褲加上紐扣,給大腳穿上鞋子,雙手戴上手套,再加上一條可愛的尾巴……不一會兒,一個可愛的老鼠形象躍然紙上。華特眼前一亮,就是這只小老鼠!他的夫人莉莉連恩馬上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Mickey Mouse”(米奇老鼠),那一年是1928年,華特?迪士尼27歲。

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可以劃分為迪士尼手繪經典動畫、迪士尼真人動畫、迪士尼計算機動畫、迪士尼模型動畫、迪士尼電影版卡通和迪士尼錄像帶首映等類型,其中的經典動畫成為迪士尼最主要的象征。1937年發行的動畫長片,著名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部最經典的迪士尼電影集眾多榮耀于一身,作為世界上第一部有劇情的長篇動畫電影,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發行電影原聲音樂唱片,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層次攝影機拍攝的動畫,還是世界第一部舉行隆重首映式的動畫電影,并獲得奧斯卡特別成就獎。可以說,從此動畫電影不僅僅是兒童娛樂的一種形式,也開始成為主流的電影形態。

迪士尼公司作為動畫電影的龍頭大哥,領導著世界動畫電影的潮流。迪士尼的經典動畫由迪士尼動畫片廠制作,幾乎每年都有新片推出,因此也常被一些影迷稱為“年度動畫大片”,實際上也并不一定每年推出一部,絕大多數的經典動畫是以劇情長片為主的,當然也有少數幾部屬于中、短篇的動畫合集或者音樂片和紀錄片的性質,后來還有不少作品被改編為迪士尼主題公園的游行表演、冰上世界和音樂劇等形式,有些后來還另外發行了電視版節目以及錄像帶、DVD等影音產品的續集。

1955年,迪士尼把動畫片所運用的色彩、刺激、魔幻等表現手法與游樂園的功能相結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洛杉磯迪士尼樂園?!暗鲜磕針穲@”終于落成了,它被人們看作是當代世界上的一大奇跡。僅在開放的頭六個月里,就有300萬人紛至沓來,在來訪的人中有11位國王、王后,24位州政府的首腦和27位王子、公主。在10年里,“迪斯尼樂園”的收入高達1.95億美元之多。繼“迪士尼樂園”之后,“迪士尼世界”又在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郊外建成了,這是第二所宏大的娛樂公園。像“迪士尼樂園”震驚西部人一樣,“迪士尼世界”轟動了東海岸的人們,數以萬計的兒童和成人來到這里參觀美國一條街,奇異王國和許多令人難忘的有趣之物。從女兒身上,迪士尼獲得啟發,有了建造迪士尼樂園的想法,他不僅做到了,而且讓這個樂園成了全世界孩子心目中的圣地。

除了動畫電影這一個行業,迪士尼還涉足迪士尼手表、迪士尼飾品、迪士尼少女裝、迪士尼箱包、迪士尼家居用品、迪士尼毛絨玩具、迪士尼電子產品等多個產業。由于大多數人都是從小看著迪士尼的動畫片長大了,所以迪士尼所涉及的各大產業都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至好評,取得了豐碩的商業價值。

迪士尼的產業鏈是一個開放的呈鉆石狀的立體交叉模式,以影視娛樂作為產業鏈的上游核心價值部分,并將其業務擴展到三個主要領域:媒體網絡、主題公園和特許經營衍生消費品。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童話世界,而迪士尼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將大家心目中的童話王國以影像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大家的童話之夢生動化、清晰化,然后將已經影像化的各種童話夢想變得可觸摸化――開發出一系列商品和衍生品,然后再以文化傳播的方式推向國內和國際市場,這就是迪士尼經營產業鏈的成功之處。

全球化視野,本土化行動

“全球化視野,本土化行動”是華特迪士尼公司成功開拓中國市場的核心策略。迪士尼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張志忠表示,這一策略的核心是使作品在文化和情感上與中國消費者產生共鳴。

1999年2月,華特迪士尼公司與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就興建香港迪士尼樂園進行談判。2003年1月12日,香港迪士尼樂園正式動工,計劃耗資141億港元興建,由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師團隊設計。2004年9月23日,園內的地標建筑睡公主城堡舉行平頂典禮,整體建筑于2005年年中完成。2010年12月13日,迪士尼樂園正式動工擴建3個主題區:灰熊山谷、迷離莊園、反斗奇兵大本營,并于園內進行動土儀式。

2011年,迪士尼公司得到中國政府的批準,將在上海興建全球第6個迪士尼樂園。樂園將落戶上海浦東,規劃面積高達1000畝,將創下迪士尼樂園之最(比美國加州的迪士尼樂園還大)。整個樂園預計將耗資35億美元,建成集主題公園、酒店及商場為一體、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綜合度假村,預期在2015年開園。為了在上海建設迪士尼樂園,上海方面與迪士尼談了十年之久。

“中國的人口這么多,完全可以支撐兩個迪士尼樂園?!贬槍ι虾!⑾愀鄣鲜磕針穲@能否共存的疑問,張志忠有他的標準答案。在談到上海迪士尼的市場策略時,尤其是與歡樂谷等中國已存的主題公園如何競爭,張志忠認為,迪士尼與其他的主題公園是不一樣的,迪士尼樂園本身運作是否與當初的設計相符合是成功的重要條件。在各地要取得成功,迪士尼樂園必須要結合各地的本土特色?!白鹬禺數氐奈幕惋L俗,樂園要讓游客進入后就能立刻辨別出是在哪里的樂園,要讓人們感受到當地文化和特色?!?/p>

目前,迪士尼公司在中國擁有大約6000個零售點,迪士尼的服裝及玩具等產品在中國25個城市的百貨公司和超級市場發售。

2010年5月28日,迪士尼在廣州開設了其在中國的首家一站式門店“Disney Kids Mall”(迪士尼消費品專區),這是迪士尼在中國獨創的一種零售業態,專門針對一二線城市高端消費人群,一旦試點成功將在全國復制。Disney Kids Mall位于廣州中華廣場,面積有1000平方米,與以往授權商產品單一的專賣店不同,這里有15個授權商經營的5000多種商品進駐,包括服裝、皮具、家居、玩具等多個品類。更大的特色是,它還專門設有以迪士尼系列卡通人物為主題的娛樂專區,營造充滿迪士尼色彩的購物體驗來販賣文化。

這也是業內所熟知的那套迪士尼的“輪次收入”模式:動畫制作娛樂內容,通過發行拷貝和錄像帶賺到第一輪收入;再用影視劇的人物、情節和素材做主題,通過迪士尼主題樂園和度假村賺取第二輪收入;被劃分為服裝、玩具、家居、零售等七個部分的消費品業務,則被視為迪士尼影視的衍生品,是其最后一輪收入,這部分衍生產品通常以收取授權金為主,占其總收入的比重并不大。

顯然,目前迪士尼的這條循環產業鏈并沒有完整地進入中國,尤其是位于產業鏈最前端、迪士尼業務核心的影視頻道難以落地,迪士尼在中國只能倒著來,讓消費品業務充當了先鋒。

事實上,目前除了消費品外,迪士尼在中國的業務已經逐步擴大到電影、文化演出、網絡等領域,但缺少了最上游的影視業務支撐,迪士尼的消費品拓展也正在遭遇著挑戰。在現有業務拓展受限的情況下,迪士尼意識到如果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不能單純靠將美國動漫人物形象引入中國,還要加深中國本土原創的內容。

篇6

由華特·迪士尼在美國建立的迪士尼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娛樂及媒體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娛樂媒體公司,迪士尼一直堅持著創新的傳統自1928年推出《威利汽船》以來,已經歷了近80年的發展,先后推出了百余部經典動畫片如《獅子王》、《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星際寶貝》、《小熊維尼》、《阿拉丁》等等,每一部的故事都會給人帶來歡樂和啟發。

當今的迪士尼已經遠遠不止于從事動畫電影這一個行業。迪士尼現已擁有影視娛樂、主題樂園及度假區、媒體網絡、消費品四大經營領域,并將品牌推廣到了書籍、雜志、文具、玩具、服裝、家居裝飾、和食品飲料、電子等行業。然而,已經擁有眾多經典動畫片的迪士尼,自然不會浪費眾多經典動畫形象這一資源,迪士尼已著力開發動畫片中經典形象的商業作用,以此為基礎大力發展動漫衍生品。動漫衍生品就是根據動漫中的卡通形象,經過專業的設計而生產出的一系列動漫相關產品,如米奇造型的水壺、唐老鴨圖案的服飾等。

迪士尼的動漫衍生品在中國市場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以迪士尼的卡通形象設計出的消費品每年的市場額度都以18%~20%的速度增長。相關數據顯示,迪士尼授權商品每年在中國的交易額已達4億多美元。同時,迪士尼也注重同其他領域的合作。例如:2007年,廣州派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取得了迪士尼公司米奇系列、公主系列、小熊維尼系列等迪士尼標準卡通圖像使用權,并允許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印度和阿根廷范圍內生產及銷售迪士尼全系列體育用品,成為全球第一家及唯一一家被授權全系列體育用品的授權商。

除此之外,在發展其他領域的同時,迪士尼也在逐步拓寬其在動畫行業的發展空間。迪士尼先后收購了皮克斯與漫威動畫,這之后迪士尼也收購了盧卡斯影視,將《星球大戰》納為麾下。通過經營“星戰”衍生品,已經使《星球大戰》老東家盧卡斯影視掙到了大約2.15億美元。這部科幻電影的故事中涵括了1.7萬個分布在數千顆不同星球上的不同角色,時間跨度長達2萬年,開發衍生產品的潛力之大可想而知。通過收購盧卡斯影業,迪士尼可以利用盧卡斯影視的每一個部門,來充分挖掘“星球大戰”這個品牌。可以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星戰”影視作品、書籍和衍生產品面市。

估計未來幾年迪士尼會將動漫衍生品規模進一步做大,其目光將定位到包括社交游戲和網絡游戲在內的網絡游戲領域以及迪士尼電視頻道Disney XD。

篇7

耄耋之年的迪士尼公司已經連續十余年躋身最具品牌價值百強公司的前十位,擁有身價最高的虛擬形象唐老鴨和最賣座的系列電影《加勒比海盜》及全球最大體育頻道ESPN。頭頂全球第二大傳媒娛樂公司光環的迪士尼,在近一個世紀的戰中,起起伏伏,演繹出一部屬于自己的財富進化史。

90年前,沃爾特?迪士尼和哥哥羅伊?迪士尼在洛杉磯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里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工作室。有趣的是,在這個凡事講求創新的年代里,創建至今,迪士尼公司一直就不是影視科技的領跑者,從沃爾特?迪士尼到現任總裁羅伯特?伊格爾都不是勇于吃螃蟹的領導者,不過他們卻都有效地利用科技進步使自己成為行業的先行者。

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誕生之后僅一年,米老鼠就在《蒸汽船威利》中開口說話;1932年迪士尼出品的彩色動畫電影《花與樹》甚至比第一部彩色劇情電影《浮華世界》早誕生三年。1937年的《白雪公主》成為迪士尼至今最為成功的電影。該片既是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劇情動畫電影,同時也是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層次攝影機拍攝的動畫,大大提高了動畫電影的視覺效果。先進影視技術的創新和跟進讓《白雪公主》獲得了當年奧斯卡的特別成就獎,從此,動畫電影不再是兒童娛樂的一種形式,也開始成為主流的電影形態。

接下來,1940年的《幻想曲》成為第一部用動畫攝像機拍攝的動畫電影;十年之后,第一部寬銀幕動畫片《淑女與流氓》為迪士尼公司帶來了超過三百萬的票房分紅;借助多層成像技術,1964年迪斯尼推出的首部由真人及動畫合演的電影《歡樂滿人間》,一舉獲得奧斯卡十三項提名、五項得獎,其中包括茱莉?安德魯絲拿下的最佳女主角獎。

進入90年代,迪士尼在計算機動畫領域中受到了夢工廠和皮克斯(現都已成為迪士尼全資子公司)的強勁挑戰,但很快通過《怪物史萊克》、《汽車總動員》、《飛屋環游記》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3D動畫收復失地,重新成為動畫電影界的霸主。如今旗下的試金石電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博偉影視集團雖都不以技術突破為長項,但無疑都是真人電影和動畫制作領域的佼佼者。

影視作品的成功使迪士尼經典影視形象數量迅速增加。和如今三星手機的“機海戰術”相似,圍繞1927年推出第一個動畫形象“米老鼠”,迪士尼又為它設計了一系列的朋友和女友——米妮(1928)、高飛(1932)、唐老鴨(1934),甚至還有寵物布魯托(1931),這些早期形象到1955年共出演了87部動畫電影。之后,它們又都擁有了各自獨立的系列影視作品,并迅速搶占了北美卡通市場。除了自主開發的動畫形象,迪士尼并沒有放棄傳統童話題材——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匹諾曹也成為迪士尼經典形象。90年代,迪士尼開始重新創造自己的動畫形象——阿拉丁、獅子王辛巴、101忠狗、巴斯光年、牛仔胡比、小丑魚尼莫等都隨著影片全球熱賣。

另外,不為人知的是,美國的超級英雄也分為兩大陣營,除了時代華納旗下DC公司的超人、蝙蝠俠之外,就是出現在《復仇者聯盟》中的大量“超級英雄”。這些超級英雄則來自于迪士尼公司2006年收購的驚奇漫畫公司,鋼鐵俠、夜魔俠、美國隊長、綠巨人等為其當家花旦。這些“超級英雄”在銀幕上與邪惡勢力殊死搏斗的同時,也在為銀幕外各自的老板不遺余力地圈錢。到2012年為止,迪士尼共創造了超過四百個擁有版權的動畫和電影形象。

擁有眾多為各年齡層所認可的銀幕形象,為迪士尼打造超長的產業鏈提供了堅實契機。與通過一系列的復雜兼并重組形成的世界第一大傳媒娛樂公司——時代華納不同,迪士尼娛樂帝國的建立大多來自于自身的強化。公司無需向虛擬形象(包括設計形象的雇員)支付片酬從而可以迅速獲得巨大利潤。迪士尼創造了諸多第一。1937年的《白雪公主》成為世界上第一部發行原生音樂唱片的電影,公司旗下其他虛擬形象也開始“照方抓藥”。如今這四百個虛擬形象幾乎都擁有了自己的周邊產品,讓迪士尼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品牌消費品授權商。

1955年,迪士尼公司甚至讓自己的夢幻世界成為現實——在加州創立了第一座迪士尼主題公園。這種集餐飲、休閑、娛樂、住宿為一體的獨特營銷模式,大獲成功,之后又在國內外陸續建成五座龐大的主題公園。如今,除了巴黎之外,迪士尼主題公園都能夠有效地融入當地文化,依靠其強大的全球影響力為母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受益,累計接待游客超過30億人次。預計正在修建的上海迪斯尼樂園每年為當地帶來超過500萬的新增游客。除了全球五個主題樂園之外,迪士尼公司旗下被命名為Disney Dream 和 Disney Fantasy兩艘巨型游輪構成的迪士尼海上巡航游也正在成為新興經濟體新貴們的寵兒。

在建設第一家主題公園的同時,迪士尼公司也敏銳地看到電視正在成為家庭娛樂的主要方式,與美國廣播公司(ABC)合作,推出長盛不衰的“迪士尼樂園”欄目,由傳統的紙質媒體和大銀幕向小銀幕進軍,加大了對美國公眾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伴隨有線付費電視進入千家萬戶,迪士尼公司于1983年自行創建了付費電視頻道,主要播出自主制作的動畫片、系列劇、原創電影等。90年代后,該頻道取消付費,并成功打入歐洲和亞洲市場。

上世紀末,互聯網的興起,迪士尼公司嘗試開設自家網站,進行網絡營銷和宣傳,包括在線商品銷售實體商品和付費下載等。本世紀初,迪斯尼開始涉足網絡和手機游戲產業,由博偉游戲集團負責。2010年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網絡游戲《夢幻迪士尼》和手機游戲《鱷魚小頑皮愛洗澡》雖然盈利模式尚不明確,但已經受到玩家的廣泛認可。

迪士尼公司用了90年的時間在影視娛樂、授權消費和媒體網絡等領域開疆辟土并能夠取得成功,除了準確的市場預判和高度國際化的管理之外,還在于其立足本土文化,總是能夠在不同時期準確抓住美國人的心理變化。

迪士尼公司誕生于“喧囂的二十年代”,在這個美國經濟最為繁榮的時期里,米老鼠作為其第一個動漫形象,性格隨和,朋友眾多,天性樂觀,甚至還帶有一些嫉惡如仇的“騎士精神”,成為那個時代美國人國民性格的真實寫照。接下來,“大蕭條”將美國帶入史上最痛苦的十年,迪士尼的三只小豬、布魯托讓美國人看到即使生活總是伴隨著不如意,但還是充滿了樂趣,即使是笨拙的雜種小狗也有自己的春天,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美國人對貧困的耐受力。

之后,迪士尼公司出品的數十部動畫和真人電影,雖然經常被人詬病為“暖烘烘、黏糊糊”,但總是能在不同時期里借助成長、生命意義、愛情等具有普世性質的主題去呈現美國中產階級的核心價值觀,并借助現代化的影視制作手段,以不同的故事情節將其改造、渲染推向全世界。

篇8

這個人就是史蒂夫?喬布斯。

當然,或許路透社不是個動畫迷,因為它遺漏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喬布斯同樣重塑了美國乃至全球的動畫電影行業。而這一切都要從1986年喬布斯遇到盧卡斯影視公司的Ed Catmull時說起。

1986年喬布斯在一個機緣巧合下,遇到了Ed Catmull。當時,曾在紐約技術學院專門研究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的Ed Catmull博士,正在盧卡斯電影公司領導一個圖像小組,為盧卡斯公司的影片制作特效,并且開發計算機圖像軟件。在聽Ed Catmull講解了制作全球第一部電腦動畫電影的夢想之后,喬布斯馬上意識到,電腦動畫或許將是促使世界動畫行業發生革命性變化的那把金鑰匙。

于是他當機立斷,花1000萬美元買下了Ed Catmull所在的圖像小組。其中500萬美元支付給盧卡斯,而另外500萬美元則作為這個圖像小組成立新公司的啟動資金。盧卡斯當時之所以要賣掉這個圖像小組,也并不是不看好它的發展,而是因為他的《星球大戰》因為幾部火熱競爭片的上映而導致授權費用銳減,那幾年正是盧卡斯電影公司現金流最拮據的時候。

喬布斯和Ed Catmull將這家新公司命名為皮克斯,喬布斯占有其50.1%的股份,并成為皮克斯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而Ed Catmull則被任命為皮克斯的首席技術官。喬布斯的出手可謂恰逢其時,僅僅1年以后,迪士尼公司的Roy Disney就找到皮克斯,希望借用他們的電腦技術縮短傳統二維動畫制作的周期和成本。

然而好事多磨,皮克斯公司自成立起就一直在賠錢,1991年它甚至不得不靠大面積裁員來維持生計。在制作《玩具總動員》之前,公司甚至只有42名員工了。喬布斯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賣掉皮克斯公司,1994年的時候他甚至曾就此問題接洽過微軟公司。直到和皮克斯保持合作關系的迪士尼同意發行《玩具總動員》,喬布斯才決定再等一等。可以說,《玩具總動員》是喬布斯留給皮克斯的最后一個機會。

1995年,全球第一部三維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上映,獲得3.5億美元票房。同年11月29日,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上市。喬布斯暗暗笑了。當然,或許那時他還沒有意識到,皮克斯跟迪士尼的緣分遠遠不是發行發行影片這么簡單。

從90年代后半葉和00年代前半葉,皮克斯在三維動畫電影方面的深厚積累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它的前五部影片票房達到25億美元,成為這個產業中最賺錢的公司。它成功地引領了一個在視覺上靠三維質感、在內容上靠完美故事來吸引受眾的動畫新時代。而昔日的動畫巨擎迪士尼卻顯露出江河日下的疲態,由于過度裁員,平均每年制作1部動畫電影的迪士尼在20世紀初的生產效率滑落到兩年制作1部。它對皮克斯公司也從原來幫助發行其影片,逐漸發展到要借助其制作力量彌補自己日漸不足的影片生產。

在2005年,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一路飆升,喬布斯感到機會來了。他開始擁有了一個更大的野心,就是靠皮克斯入主全球最大的娛樂公司迪士尼。

在2006年初,喬布斯和時任迪士尼首席執行官的Robert Iger談妥并且對外公布了收購一事。迪士尼以74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皮克斯公司。當然,迪士尼是沒有這么多現金的,它只能以股權作為籌碼。迪士尼以2.3股換皮克斯1股的出價,作為最終的收購方式。在消息前,迪士尼公司股票最終的停牌價格為25.99美元,核算過去皮克斯的股票每股值59.78美元,這比當日皮克斯股票停牌價格57.57美元溢價了3.8%。

收購以后,喬布斯共得到7%的迪士尼股權,為迪士尼公司最大的個人股東,并且進入董事會。原皮克斯執行副主席John Lasseter,兼任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和皮克斯首席創意官,并在迪士尼假想工程擔任首席創意顧問;原皮克斯公司首席技術官、2000年成為皮克斯主席的Ed Catmull,兼任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和皮克斯主席??梢钥吹?,原皮克斯公司的高級人物幾乎全部在迪士尼高層任職,甚至有點“搶班奪權”的意味在里面。

所以,與其說是迪士尼收購了皮克斯,不如說是喬布斯靠皮克斯進駐了迪士尼。他在皮克斯與迪士尼成功合并之后曾發表感言稱:“原先有著不同股東的兩家公司的迪士尼和皮克斯,這回可以沒有障礙的合作了。每個人都可以更加關注如何創作讓全世界都為之興奮的人物、故事和電影上,這是最重要的。”

迪士尼收購皮克斯,是喬布斯為我們帶來的新世紀全世界最重大的并購重組案,他對美國動畫界、娛樂界的影響都是舉足輕重的。當然,喬布斯對美國乃至全球動畫電影產業的重塑,決不僅僅停留在這一樁收購買賣上。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內容為王”的創作理念,也是這種重塑的一個方面。

篇9

【關鍵詞】迪士尼動畫;文化融合;價值取向;個人主義

1前言

以迪士尼為首的美國商業動畫風靡全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的思想。作為美國商業動畫的領頭羊,迪士尼歷史悠久,受眾面廣,新作不斷。迪士尼動畫取材廣泛,多取材于歐洲、拉丁美洲、非洲、亞洲等地,其研究素材豐富,跨度大,具有代表性。本文將從迪士尼對異國文化素材的選取及中期處理時所采用的方法與策略兩方面來探討美國文化價值取向和個人主義精神。

2劇本的選材角度及改編策略

不同文化碰撞時,一種文化往往會為了自身需要而重塑其它文化為己所用。也就是說,異國文化首先會被去情境化和本質化,然后被本土化和再情境化。許多迪士尼出品的動畫影片都是改編自國外的神話故事、兒童讀物和名著等。無論來自哪種文化,被改編的作品在思想性和觀賞性上都有一定的認可度,以作為未來票房的保證?!痘咎m》取材于中國民間故事《木蘭辭》,原主題是替父從軍,贊頌的是忠孝為先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在影片改編時,迪士尼選擇將女性獨立和愛情放在忠孝之前。愛情這一主題,是迪士尼文化傳播的重要題材,能更好地彰顯美國個人主義精神。美國推崇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選擇講述女孩在軍隊里的成長更符合美國人自己的價值觀取向,所以影片更多強調木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上疆場。在改編策略上,迪士尼添加了兩個人物,李翔和木須龍。李翔是花木蘭軍旅途中暗戀的對象,木須龍在劇中古怪機靈,主要負責搞笑逗趣。這是迪士尼的典型處理手法,增添愛情和幽默的配角。然而龍作為中國古代極其重要的符號,若是在中國導演的筆下,定是位能呼風喚雨的神級人物。在人物形象處理上,木蘭的容貌、體格也是與中國女子的傳統形象出入甚遠:黝黑的膚色、高額頭、低鼻梁,身材高大結實。另外古代人們思想封建,女性地位低下,故而祠堂里不會有女性的牌位,更不允許旁人隨意出入;女子不會只穿吊帶(劇中個別場景),也不會大膽追求愛情。不難看出,迪士尼在保留主線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更符合美國價值觀的設計。最后在情節設計這一點上,木蘭的成長體現了女性意識的覺醒,親情、愛情、友情、榮譽的豐收體現了美國人對完滿生活的向往。

3異國文化背景元素的處理

迪士尼的許多作品都吸收融入了異國文化背景元素,比如《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系列都帶有濃郁的東方色彩。影片在細節處理上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花木蘭》中,主人公的服飾在漢服的基礎上加上了褥裙,腰帶等,用幾何圖案輔以裝飾。雖然在整體設計上保留了漢服的樣式,但又比漢服便于行動,簡潔大方,具有時代感。迪士尼團隊文化融合,去繁就簡的能力可見一斑?!豆Ψ蛐茇垺废盗兄械闹袊馗遣粍倜杜e。首先在視覺背景上,和平谷,山山水水同水墨畫一般詩情畫意;玉皇宮,建筑風格同古代皇宮般恢宏大氣;推車、煙花炮竹、斗笠、筷子、面條包子這些帶有中國特色的道具,食品隨處可見。角色設計上更是用心良苦,熊貓、仙鶴、螳螂、老虎等主要人物都是個頂個的功夫大師,精通蛇拳、螳螂拳、鶴拳等等。另外,電影中許多外來詞,如“豆腐”、“功夫”、“麻將”、“冰棒”等,迪士尼選擇直接使用拼音音譯。但不可置否的是,或燈籠或石柱上盤繞著的巨龍,這些代表性符號并沒有用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背后的思想積淀、倫理道德觀和民族面貌。相反,它們的作用像甜點像配菜,起的僅是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是單純的營銷噱頭。迪士尼展現的是主觀理解中的東方,電影凸顯的價值取向也僅是美國自己的主流價值觀。迪士尼的里程碑作品之一《獅子王1,2》分別改編自莎士比亞的經典之作《哈姆萊特》和《羅密歐與茱麗葉》。迪士尼將宮廷里的王位爭斗與復仇架構于非洲大草原這一新情境,從動物的視角鋪述使得影片受眾面廣,孩子們觀看興趣高,巧妙緩解了兩部原著沉重的氣氛。在音樂方面,著名音樂制作人埃爾頓•約翰為《獅子王》量身配樂,將靈動雄渾的非洲音樂同動畫電影完美結合。影片榮獲1994年奧斯卡最佳原著音樂和最佳電影主題曲兩項大獎,創造出了一大動畫奇跡。迪士尼團隊的孜孜不倦也是美國實用主義和個人主義良好品德的體現。

4角色設定

迪士尼主角人物形象設計可分為如下幾類:英雄,這些英雄一般富有責任心,不畏艱難,勇敢善良;浪漫角色,他們大膽追求所愛之人,愿意為愛情犧牲一切;幽默角色,他們插科打諢,搞笑幽默,推動情節發展;反派角色,他們為故事制造沖突,反襯主角的善良勇敢;幫手,他們往往具有魔法,幫助主角解決困難;動物,他們的存在增加趣味性,與觀眾視覺點重合。配角人物形象設計也有規律可循,通常單純善良但軟弱缺乏決策或者處于階級底層。所以主角的功能多是推動情節發展,凸顯價值觀;而配角在橫向上讓情節更豐富有趣,人物更豐滿。

5結語

篇10

踏入拉塞特在皮克斯總部的辦公室,讓人不由得會脫口而出“哇”的一聲:偌大一面墻塞滿了根據電影動畫角色制作的玩具,胡迪、巴斯光年、閃電麥昆、拖線、挺著肚腩的超人……辦公桌上也是一樣。聽說他還有一個私人更衣室,里面藏著300多件印制著卡通人物的T恤。

皮克斯總部看起來也同樣“不靠譜”。辦公大樓寬敞明亮,樓下是咖啡廳,樓上是辦公室,許多員工都騎著踏板式的小摩托在樓里穿行。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設計辦公室,或根據動畫片的主題設定一個工作場景和環境,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來上班,不同的角落可以看到有人吃零食、玩滑板、煲電話粥、打電玩。當地一家報紙的評論很恰當: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前青春期的天堂”。

這就是身兼迪士尼動畫長片部門、皮克斯首席創意官、迪士尼幻想工程首席創意顧問的拉塞特的世界。

他現在將自己定位為“啦啦隊隊長”,每天早晨去上班,他都會和這些每天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們打招呼,喊出每個人的名字,或者停下來談一談最近對工作的一些想法?!豆肢F電力公司》的導演皮特·道科特很喜歡吃甜食卻還是非常清瘦,拉塞特不解為什么自己那么快節奏的生活作息,有時一天只能吃上兩頓卻還是大肚腩依舊,就半認真半調侃地討教減肥的經驗。

在輕松與隨和背后,則是他對影片質量的嚴苛。執導《汽車總動員2》期間,他堅持親自審核動畫師們的鏡頭,鼓勵員工各抒己見,為了電影中某個情節或場景的呈現時常討論到凌晨兩三點。

“細致化每一個場景的設計”是他的信仰,《汽車總動員》中為了盡可能地呈現66號公路的蕭條景象,設計電影的場景和人物,拉塞特和他的制作團隊在公路上來回奔波了六天,拍照取景,與當地形形的人聊天。他們觀看賽車比賽,研究賽道特點和輪胎痕跡。他們參加車展,想專業人士咨詢意見。

對于拉塞特的成就,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在授予拉塞特終生成就獎時的頒獎辭是一個精確的概括:“約翰·拉塞特不僅對動畫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創造了難以想象的經濟利益,同時也為世界電影的科技化發展方向,帶來了一種標尺。”

極客中的藝術家

這位出生于加州好萊塢,從9歲起就愛上了動畫,18歲進入華特·迪士尼,并在大學畢業以后如愿以償地進入迪士尼動畫部工作的幸運兒,在參加工作后,卻不算幸運。他的創意很難被迪士尼公司采用,對他來說,迪士尼的最大價值可能就是第一次讓他見識了電腦與動畫的結合,在1981年迪士尼所制作的《電子爭霸戰》中,他驚喜地發現了計算機新技術所帶來的無限潛能。這個時候,拉塞特又受邀參觀了盧卡斯電影公司的計算機繪圖部,這次讓他開始真正為電腦著迷。這種對電腦動畫的“妄想”最終讓他被迪士尼掃地出門,由于理念得不到表達,他試圖繞過一位有權勢的經理越級陳述項目,然后就被解雇了。這顯然讓拉塞特的自尊心大受挫折,以至于很多年后,他還是對離開迪士尼的原因諱莫如深。

1984年,他進入了盧卡斯公司。但是這次他的遭遇也沒好到哪兒。盧卡斯公司的主業并不是數字動畫的制作,而且在當時已經大名鼎鼎的喬治·盧卡斯對拉塞特印象不佳,他只不過是一個“沒有藝術稟賦和靈感的電腦迷而已”。

直到1986年,蘋果的喬布斯買下盧卡斯的計算機繪圖部,并創立皮克斯公司,拉塞特才算真正遇到了知音。正如皮克斯(Pixar)是像素(pixels)和藝術(art)的合成一樣,這兩位天才都極為崇尚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頑皮跳跳燈的締造者

成果很快就出現了。1987年,一部僅長兩分鐘無對白的短片《頑皮跳跳燈》,讓世人不止看到了電腦動畫的能力,同時也有拉塞特一直被忽視和埋沒的才華。

一個淘氣的小臺燈找到了一個皮球,覺得很有趣,在他跟臺燈爸爸來回踢打玩得很開心的時候,誤把皮球壓扁了。小臺燈滿腹委屈,可不一會,他又發現了一個更大的皮球,再度開心地玩耍起來。

故事很簡單,片子的靈感來源更加簡單。一天,公司的某個同事帶著自己的兒子——一個小嬰兒來上班,童心未泯的約翰·拉塞特很快和這個孩子玩得著了迷。小嬰兒天真無邪的眼睛、搖晃著的大大的腦袋和桌子上的臺燈突然在拉塞特的腦海里聯在了一起。

擬人化的角色設定、完整的人物關系、天真而執著的人物性格、濃濃的情感、機智的幽默等元素,讓這部影片大受好評,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電腦影像類影片的金門獎也標志著皮克斯和拉塞特在業內收到的肯定。同時這部短片也確定了皮克斯的基因,有評論家這樣說到:“去看看拉塞特早期的短片《頑皮跳跳燈》吧,在那里你能找到他電影的所有風格?!?/p>

飛越迪士尼的“巴斯光年”

有意思的是,隨著皮克斯的不斷發展和不少精良動畫短片的產出和影響,迪士尼向拉塞特伸出了橄欖枝。拉塞特拒絕了重回老東家的邀請,但這促成了他和迪士尼的合作,他執導的第一部計算機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由此誕生,他要用這部電影向前雇主和合作方迪士尼證明,他的路是對的。

“我們不想做一部歌舞劇,我們不想做一個童話故事,我們不想做迪士尼所做的事情,我們要拍不一樣的電影。”面對《玩具總動員》的出品方迪士尼對電影音樂提出的要求,拉塞特堅持不使用《獅子王》中角色會突然唱歌的表現方式,他認為那樣會讓角色失去真實感。最終拉塞特最后交出的作品不僅震驚了迪士尼,也同樣震驚了全球的觀眾,高達3.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是最耀眼的證據。

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也深深地滲透到了皮克斯的電影中。從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到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盡管在這其中導演由拉塞特變成了李·昂克里奇,但它們一直都在講述牛仔警長胡迪領導玩具伙伴們在團隊力量之下戰勝各種困難的故事,

過氣的舊玩具、常被人嘲笑的工蟻威利、教子無方的小丑魚、清理垃圾的機器人瓦力,這是拉塞特鐘愛的主人公,這些普普通通的角色再也不是能夠力挽狂瀾的獅子王辛巴,他們愛嫉妒、自負、偏執,有著普通人身上的所有缺點,但是他們始終樂觀,始終堅信自己的夢想,義無反顧地踏上寂寞的征途,最終,他們收獲了溫情與夢想。

從某種程度來說,拉塞特就是“巴斯光年”,有著征服遠方的熱情,在遇到了“胡迪”——或許這個人物是喬布斯,和自己的伙伴后,憑著“激光槍”、“宇宙通訊系統”成為皮克斯的靈魂人物,好萊塢動畫世界的英雄,最終甚至回到了老東家迪士尼,用曾經被鄙棄的理念重新改造了后者。

約翰·拉塞特導演作品:

汽車總動員2 ------- (2011)

Tokyo Mater ------- (2008)

Cars闖天關:拖線狂想曲------- (2008)

汽車總動員 ------- (2006)

拖線與鬼火 ------- (2006)

Who Is Bud Luckey? ------- (2004)

"Great Performances" Chuck Jones:

Extremes and In-Betweens,

a Life in Animation ------- (2000)

玩具總動員2 ------- (1999)

蟲蟲危機------- (1998)

玩具總動員 ------- (1995)

小雪人大行動------- (1989)

錫鐵小兵/錫玩具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