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手術范文
時間:2023-04-08 06:10: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近視眼手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放射狀角膜切開術是通過在角膜前表面的周邊區作放射狀切開,使角膜中央區變得較扁平,屈光力減弱,從而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臨床研究表明,對低度、中度近視者手術效果確切。但角膜切開深度要達到90%以上,方能達到理想的矯正度數。而且角膜放射狀切開后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一些不可逆的并發癥,如眩光、角膜疤痕等。如果遇有較大的外力作用,可引起眼球破裂,導致嚴重的后果。
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術 眼科專家一直在尋找一種既能使角膜變平,又有較精確的切削深度的手術方式。1983年,準分子激光切削角膜組織獲得成功。準分子激光是氟和氳的混合氣體在高壓作用下產生的紫外激光,這種激光能使角膜切削表面非常光滑,具有準確去除角膜組織的能力。手術的精確程度已達到分子級水平。在計算機欹件的配合下,此術得到了迅速推廣。但是,人們很快發現,高度近視、超高度近視者手術后往往容易發出屈光回退。手術后在角膜皮下可產生不同程度的霧狀混濁。大多數病人局部滴用皮質類固醇眼液后可以避免或減輕角膜霧狀混濁,但也有少數病人因此而影響視力的提高。
準分子激光原位磨鑲術 近年來,眼科專家們采用了一種新型的極為精密的自動式角膜微型切削裝置。此種手術先在角膜中央作一個帶蒂的板層,其形狀似角膜帽。然后將角膜帽翻轉,暴露角膜實質層,再在其暴露的角膜實質層作準分子激光。最后將帽狀角膜瓣復位。這種手術保留了角膜的上皮和彈力層,更符合角膜的生理特性,術后不易發生角膜混濁。此種手術被認為是目前最合理、最有研究前景的屈光手術,現已被我國各大醫院用于臨床。
篇2
當前,越來越多的近視患者接受了準分子激光手術(LASIK或PRK)。這種手術從其有效性、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綜合評價,都遠勝于其他手術方式。因此,不少患者認為手術后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可以高枕無憂了,忽視了眼睛的隨訪、滴眼藥,以及進一步采取眼保護等措施,發生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意外。自從1995年以來,我們接觸了一些LASIK及PRK術后發生遠期異常的患者,他們來自浙江、福建、江蘇、江西、安徽、哈爾濱及上海,平均年齡為27歲左右,可見大多數為年輕人。
白領女士蕭嬙,半年前在一家醫院做了準分子激光手術,手術確實使她雙眼明亮。她已不再是以前那個戴著厚厚鏡片的女士,變得更瀟灑、更自信、更活躍。然而,真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有一天,她覺得左眼前有一個固定的黑影,視力突然下降,這才想起醫生的囑咐,術后還要定期去醫院隨訪。蕭嬙急忙來到醫院,醫生診斷為“視網膜脫離”,立即為她安排了手術。手術中蕭嬙的角膜瓣發生水腫,也增加了醫生手術的難度。
大學生霍琦,在假期做了LASIK手術。術后視力提高不少,心情自然也好轉?;翮€是一位籃球愛好者?;翮脒^把球癮,便約幾位同學一起去打籃球。誰知在搶籃球時,他的右眼被對手的肘部撞傷。趕緊到醫院醫治,醫生發現角膜瓣已有明顯水腫。
農村青年李鐵柱,在北方一家醫院做了PRK手術,回到家鄉開了一個服裝店,十分忙碌,也顧不上去醫院隨訪,只知道醫生說要堅持用眼藥水,就一支一支地用下去,用完了再請他人捎些眼藥水繼續點。如此日復一日,不料有一天感到眼睛發脹,才去醫院,發現眼壓已增高,醫生分析其病因,完全是盲目用藥的結果。
術后需護理
上述這些患者,如果能在術后采取多種自我保護措施,也許不會發展到這種地步。那么,準分子激光手術以后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視力呢?
首先,仍然要將自己當成一個近視眼患者。因為激光手術僅僅“打掉”了近視度數,而對近視眼引起的眼底并發癥并不起治療作用。如中度近視發生視網膜脫離的風險是正常人的4~6倍,高度近視則常伴有脈絡膜視網膜萎縮、黃斑變性、周邊視網膜變性等,這些疾病都是目前準分子激光手術所無法解決的。
其次,手術后要隨時提高警惕,定期檢查,早期發現眼底的細微變化,防患于未然。如蕭嬙在視力突然下降前3天,曾經有過眼睛前黑影飄動等先兆,如果當時能盡早檢查,及時治療,則能降低手術后并發癥。
再次,日常生活中還需注意保護眼睛,特別在術后近期,應該避免對抗性較強或沖撞劇烈的活動。如霍琦手術后短期內去參加了激烈的體育運動,這無疑增加了眼受傷的危險。經過醫生的處理,霍琦的角膜雖然愈合了,但他也為此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耽誤了學習。
篇3
【關鍵詞】 超高度近視; 后房型人工晶體手術; 透明晶狀體置換
Clinical Effect of Two Kinds of Intraocular Refractive Operation to Correct High Myopia/LI Yu-wen,WU Bao-hua,WU Peng-ch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2):074-07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per high myopia after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operation and transparent lens ectomy combined intraocular shaped body implanta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high myopia.Method:A system of retrospective study for nearly a year in this hospital for correction of high myopia in 23 cases(45 eyes),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 and the group B:the group A with crystal eyes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operation in 8 cases(15 eyes),the group B of transparent lens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low or negative power intraocular lens capsular bag implantation in 15 cases(30 eyes).The changes were respectively observed after three,six,twelve months in visual acuity,diopter,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intraocular pressure,anterior chamber reaction,after cataract and retinal complication etc.Result:There were no iatrogenic accident after operation;twelve months after surgery,visual acuity wa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5:group A had 11 eyes(73.3%),group B had 19 eyes (63.3%),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Operation complications:high IOP was observed in 2 eyes after operation 24 hours in group A,the averag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loss rate was 4.2%.Post-operative YAG laser capsulotomy was done on 3 eyes in group B after twelve months without the occurrence of retinal detachment,two groups have complained glare symptoms,the recent difficulties were occured in 6 cases in group B.Conclusion: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operation curative effect,but the need to fully eye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of preoperative communication and preoperative careful,The super high myopia underwent intraocular refractive operation,is a safe,effective,stable treatment,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Myopia; Posterior chamber IOL operation; Transparent lens replac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anzhou City,Lanzhou 73004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2.028
顯微手術技術的推廣,人工晶狀體材料的不斷完善,眼內屈光手術的開展較前更加推廣。根據手術時是否保留晶狀體又分為兩類:一類摘除晶狀體,如白內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透明晶狀體摘除合并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另一類不摘除晶狀體,有晶體眼的人工晶體(按固定位置不同前房型,虹膜夾型及后房型)?,F將本院后房型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即可植入式接觸鏡(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及透明晶體置換術(clear lens exchange,CLE)矯治高度近視的結果進行比較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系統回顧性研究近一年內在本院接受矯正超高度近視眼患者23例(45只眼),其中男20眼,女25眼;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A、B組:A組8例(15只眼),年齡18~40歲,平均(35±3.1)歲,屈光度術前主覺驗光平均等效球鏡度數為-6.00~-20.50 D,平均(-14.54±3.61)D,矯正視力>0.3,前房深度>3.2 mm,前房角為開角,角膜內皮細胞計數>2500個/mm2,術前眼壓9.2~19.25 mm Hg,(15.22±3.2)mm Hg者15眼。B組15例(30只眼),年齡40~55歲,平均(46±3.2)歲。術前主覺驗光平均等效球鏡度數為-12.00 ~-24.00 D,平均(-15.25±3.22)D,按術后保留-0.5~-3.0 D;植入人工晶狀體度數為-7.00~7.00 D,平均(1.45±3.2)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除按照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手術適應證選擇患者外,術前矯正視力不佳、中央后房深度≤3.0 mm或同時伴有其他眼內疾病的患者,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伴有葡萄膜炎(活動期或靜止期)、眼外傷及患者不能理解手術風險、過分焦慮也不被列為本研究對象。
1.3 方法 A組行有晶狀體眼后房型人工晶體手術(瑞士STAAR人工晶狀體),B組行超聲乳化加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人工晶狀體型號為AMO公司的Ar40折疊人工晶體。以上各類屈光手術后隨訪觀察3~12個月,平均6個月以上,分別觀察其視力、屈光度、角膜內皮、眼壓、前方反應、后發性白內障及視網膜并發癥等方面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視力比較 術后3個月裸眼≥0.5者:A組10眼(66.7%),B組21眼(70.0%);術后12個月裸眼≥0.5:A組11眼(73.3%),B組19眼(63.3%),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最佳矯正視力均比術前上升1~4以上。術后3~6個月屈光狀態,術后6個月近視屈光度(-0.22±0.75)D與術前(12.25±1.53)D比較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眼壓、角膜內皮細胞計數的比較 A組眼壓術后有12%的患者出現短暫性眼壓升高(≥21 mm Hg),角膜內皮細胞計數術后6個月與術前比較,角膜內皮丟失率為4.2%。B組眼壓與術前無明顯變化,角膜內皮細胞計數術后6個月與術前比較,角膜內皮丟失率為2.1%。兩組角膜內皮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手術并發癥情況 A組中于術后24 h內高眼壓2眼,行常規降壓處理后恢復;術后1 d有6.0%的患者出現輕度角膜水腫,1.3%的患者出現中度角膜水腫,一般兩周角膜水腫癥狀減輕,6個月后癥狀基本消失。B組術后12個月行YAG激光后囊切開3只眼,未發生視網膜脫離。兩組均有主訴夜間眩光癥狀者,B組述視近困難者6例。
2.4 兩組患者的主觀感覺及滿意度 A組有85.0%的患者表示滿意,術后1個月視力均達到或高于術前矯正視力。B組術后77.0%的患者表示滿意,但視近仍需配鏡。
3 討論
眼內屈光手術是近幾年發展較快以矯正屈光不正為目的手術方式。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可用于矯正大范圍的近視、遠視和散光,而無需去除或破壞角膜組織、無須進行手術后縫合,同時具有可逆性,它可以實現可預見的屈光矯正[1]。
3.1 臨床療效 兩組術后6個月最佳矯正視力均比術前上升1~4行以上。術后3~6個月屈光狀態,術后6個月近視屈光度(-0.22±0.75)D明顯低于術前的(12.25±1.53)D(P
3.2 屈光度矯正預測性 由于近年來,眼內微切口手術的開展,晶體的日新月異,各種眼部檢查儀器的臨床應用,術前精確的生物學測量,讓人們對眼部的生理病理變化有了越來越清楚的了解,術前對手術有了更清晰的評估,通過計算及植入人工晶狀體,有目的地精確矯正患者術前存在的屈光不正。術后6個月近視屈光度(-0.22±0.75)D,使得患者術后的屈光度數達到或更接近設想的屈光度。
3.3 手術安全性 眼內屈光手術安全性至關重要,本組病例對并發癥發生分析如下:一個歐洲多中心研究報道,視網膜脫離是CLE手術后最重要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0~8%[5]。Packard[6]總結:43.5 mo隨訪結果,視網膜脫離的發生率1.85%與后囊膜渾濁發生成正比。CLE手術后接受YAG激光后囊膜切開及視網膜格子樣變性是發生本并發癥的危險因素[7]。CLE手術對手術技巧要求較高,環形居中撕囊、后囊膜的拋光、晶置居中,可降低并發癥。在高度近視眼摘除透明晶體,超聲乳化術優于囊外摘除術,且在透明晶體摘除后,更有必要植入人工晶體(即使零度人工晶體也有必要)[8]。人工晶體植入不論是在囊袋內或睫狀溝內,都有助于維持眼球自身的穩定性,降低術后視網膜脫離的發病率,患者在術后常常獲得滿意的有用視力[9]。ICL其基本原理是在角膜后面至晶狀體前面的中央區植入一片有屈光力的鏡片,植入的晶體與虹膜緊貼并接近晶體[10]。手術可能引起高眼壓及角膜內皮丟失等并發癥:高眼壓的發生,筆者認為與粘彈劑在房水中殘留引起暫時性的高眼壓或手術可能觸及睫狀溝產生炎性介質阻塞小梁網;人工晶狀體前面與角膜內皮接觸,可能導致角膜上皮丟失;晶狀體后面接觸晶狀體,引起白內障。但通過對晶體厚度及平凹面設計,后面凹面減少對晶體的損傷,有效地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一旦有晶體混濁的先兆及高眼壓處于不能控制,手術醫生仍可取出ICL,并不會照成不可逆的損傷。
3.4 視覺效果 在確定植入的人工晶狀體度數時,充分考慮擁有舒適的術后近視力;兩組均有夜間輕微眩光的現象,周苗苗等[11]報道,有2.3%有明顯的眩光現象,可能與光線經過晶體光學區邊緣而發生折射所致。
無論是ICL還是CLE,矯正屈光不正的內眼屈光術是“健康”人追求更清晰視覺質量和完美形象的手術,都是內眼手術。這就對醫患雙方提出了挑戰,應采用對眼球損傷最小的術式,手術醫生要有良好的手術技巧,患者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手術前一定要有詳細的術前告知、評估,做好患者的術前檢查及有效溝通,在了解了患者的需要及年齡,經過嚴謹的眼科??茩z查后,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方案。雖然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都是安全有效的,但ICL的長期療效還有待研究。手術費用較角膜屈光手術相對較高,仍有一定的并發癥的發生,所以一定要在患者充分理解及同意的情況下方可實施手術。
參考文獻
[1]楊陽,何陽,Burkhard D H.激光性角膜手術與眼內屈光手術矯治超高度近視眼[J].國際眼科雜志,2008,8(10):2071-2073.
[2]王勤美,黃芳.40歲以上高度近視屈光性晶狀體摘出人工晶狀本植入術與LASIK的比較[J].眼科研究,2001,19(4):341-343.
[3] Malecaze F J,Hulin H,Bierer P,et al.A randomized paired eye comparison of two techniques for treating moderately high myopia:LASIK and artisan phakic lens[J].Ophthalmology,2002,109(9):1622-1630.
[4]王曉瑛,褚仁遠,周行濤,等.晶狀體眼前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矯正高度近視后放大率與視力的關系[J].中華眼科雜志,2006,41(11):990-994.
[5] Horgan N,Condon P I,Beatty S.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in high myopia:long term follow up[J].Br J Ophthalmol,2005,89(6):670-672.
[6] Packard R.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for myopia:a new perspective?[J].Curr Opin Ophthalmol,2005,16(1):53-56.
[7] O’Brien T P,Awwad S T.Phakic intraocular lenses and refractory lensectomy for myopia[J].Curr Opin Ophthalmol,2002,13(4):264-270.
[8]肖偉,安燕,鄭坤,等.高度近視眼透明晶狀體置換手術后眼前節結構變化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09,9(6):1090-1092.
[9]楊陽,何陽,Burkhard D H.激光性角膜手術與眼內屈光手術矯治超高度近視眼[J].國際眼科雜志,2008,8(10):2071-2073.
[10]張超,謝桂軍,賈麗,等.超聲乳化聯合低度數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超高度近視白內障[J].國際眼科雜志,2008,8(1):149-150.
篇4
[關鍵詞]重金屬 蔬菜 評價 污染
中圖分類號:TE933.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0-0255-01
1.引言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三廢的排放不斷增加,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情況加劇,土壤、空氣、水體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對于在這些環境中長成的蔬菜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屬在蔬菜生長過程中的不斷富集對人類食品安全產生了較大的威脅,嚴重影響了人類的身體健康。近年來,UNDP,FAO,WHO等國際組織把蔬菜等食物中重金屬污染作為全球食物污染監測計劃中的重要項目之一[1]。
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對蔬菜中的重金屬污染狀況已經開始做一些調查研究工作[2]??偟膩砜矗鞔?、中城市郊區的蔬菜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3-6]。目前國家對造成蔬菜重金屬污染的水、土、氣及產品尚缺乏全面統一的調查,但從這些省、市較為系統的調研結果可見,蔬菜中重金屬的污染已經到了危害人體的健康的程度。本研究采用了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測定了寧波市大成市場新鮮蔬菜重金屬的含量,并按照食品衛生標準評價其食用安全性,旨在為蔬菜的生產與消費提供參考。
2.材料與方法
2.1 樣品采集與制備
2014年12月,在寧波市奉化大成菜市場,按照葉菜類,根菜類,莖菜類,果菜類四類蔬菜取12個蔬菜樣品。樣品采回后按四分法縮分,每種蔬菜用自來水洗干凈后,再用去離子水洗三遍,晾干后取可食用部分,用高速組織搗碎機打成勻漿,裝入塑料瓶,備用。
每個樣品稱取3份,各為5.00g,分別放入3個50mL燒杯中,加入5mL(HClO4:HNO3=1:4)的混合酸靜置過液后,蓋上表面皿于電熱板上加熱消化(為防止爆沸可加入玻璃珠)兩小時,待溶液顏色變淺至透明后取下冷卻,分別于50mL容量瓶中用去離子水定容至刻度。
2.2 儀器設備及試劑
儀器設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公司,TAS-999)、電子天平(上海恒平,FA-2004)、電熱板(北京中慧天誠科技有限公司,ZH8739恒溫電熱板)。
試劑:硝酸(分析純)、高氯酸(分析純);Pb、Mn、Cd標準溶液(1mg/mL),HNO3、HClO4優級分析純、去離子水。
2.3 測定方法
蔬菜中重金屬含量的測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進行[5]。
2.4 評價標準
蔬菜中重金屬污染評價標準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標準,見表1。
3.結果與分析
3.1 菜市場不同蔬菜重金屬含量
寧波市大成菜市場不同蔬菜的各種重金屬含量分別見表2。
3.2 重金屬在不同蔬菜中含量分析
從表2可知,寧波市售蔬菜中3種重金屬均被檢出,檢出率為100%,但同一種重金屬在不同蔬菜中的含量差異較大,以錳含量差異最為顯著,最大含量與最小含量相差309倍,其次是鉛8.4倍,鎘7.2倍,見表3。
3.3 蔬菜重金屬含量超標分析
根據食品重金屬評價標準,對比表1可知鉛、鎘超標較為嚴重,超標率為100%,且蔬菜中鉛最高含量為1.7833mg/kg,為最大允許量的5.9倍。鎘的最高含量為0.3400mg/kg,為最大允許量的1.7倍,見表4。
3.4 不同蔬菜中重金屬含量分析
不同蔬菜重金屬含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蔬菜對重金屬富集能力的大小,由四類蔬菜不同品種重金屬含量分析發現:
鉛在各蔬菜中含量依次為菠菜>青椒>土豆>胡蘿卜>青菜>白菜>萵筍>大蔥>茄子>生瓜>芹菜>白蘿卜;
鎘在各蔬菜中含量依次為菠菜>萵筍>白菜=白蘿卜>胡蘿卜>青菜>青椒>芹菜>土豆>大蔥>生瓜>茄子;
錳在各蔬菜中含量依次為菠菜>白菜>生瓜>土豆>青椒>青菜>萵筍>大蔥>茄子>芹菜>白蘿卜>胡蘿卜;
通過對比發現葉菜類蔬菜各重金屬含量基本最高,其次為莖菜類,瓜果類,含量最低的是根菜類。
4.結論
(1)寧波市售蔬菜重金屬污染主要表現為Pb、Cd污染。
(2)不同重金屬含量不同,含量高低為:葉菜類>莖菜類>瓜果類>根菜類。
(3)同種金屬在不同蔬菜含量也有差別,其中差別最大的是Mn,差別高低依次為:Mn>Cd>Pb。
參考文獻
[1] 梁稱福,陳正法,劉明月.蔬菜重金屬污染研究進展[J].湖南農業科學,2002,(4):45-4.
[2] 周藝敏,張金盛.天津市園田土壤和幾種蔬菜中重金屬含量狀況的調查研究[J].農業環境保護,1990,9(6):30-34.
[3] 汪雅谷,王瑋.上海地區主要蔬菜中重金屬元素含量背景水平[J].農業環境保護,1994,13(1):34-39.
[4] 樊小林,姜軍,張一平,等.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屬含量的研究[J].西北農業大學學報,1993,21(3):103-165.
[5] 彭玉魁,趙鎖勞,王波.陜西省大中城市郊區蔬菜礦物質元素及重金屬元素含量研究[J].西北農業學報,2002,11(1):97-100.
[6] 許煉烽,郝興仁,馮顯湘.城市蔬菜的重金屬污染及其對策[J].生態學,2000,19(1):80-85.
篇5
[關鍵詞]超聲刀;甲狀腺;手術
[中圖分類號]R65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7(c)-060-03
The study in thyroid surgery with ultrasonic
LIANG Zhi-hong,TANG Zhi-ping,ZHANG Jin-cheng, WANG Hong-xia,GUO Zhou-q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ultrasonic dissection in thyroid surgery with small incision.Methods:Thyroidectomy,total or subtotal lobectomy of thyroid had been performed at 716 patients with thyrotoxicosis, thyroid adenoma, nodule thyrocele and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by UAS in place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such as deligation suture and hematischesis through thecervical minimal incision.Results:Mean operating time with the UAS was 72(42~134) minutes. The mean bleeding volume in operation with the UAS was 30(6~130) ml. No hemorrhea occured inpatients postoperatively. Mean scarf drainage in the first 24 hours postoperation was 75(50~210) ml. The postoperative low-grade laryngeal nerve palsy occurred in four patients and recovered after 2~6 weeks.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4.5(4~6) days.Conclusion:The use of UAS reduced operating time in thyroid surgery. The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with the UAS were less than those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he patients recovered more quickly than those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fter operation. The scarf was very small and it has advantage of cosmetology. It would take place the methods that hematischesis by deligaeion and seeim.
[Key words] Ultrasonic knife; Thyroid; Operation
超聲刀應用于臨床是近十年的事,由于其具有較好的止血和切割功能,受到外科醫生的歡迎[1]。Voutilainen[2]于1998年首次報道超聲刀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 隨后于2000年報道了36例的隨機試驗,病例數尚少[3]。我們應用超聲刀進行甲狀腺手術 716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716例,男性284例,女性432例,年齡16~89歲,平均38歲。716例中甲狀腺功能亢進癥167例,甲狀腺腺瘤210例,結節性甲狀腺腫291例,甲狀腺乳突狀腺癌36例,橋本病12例。本組病例均經頸部小切口行甲狀腺部分切除或腺葉切除和根治性切除。
1.2 方法
1.2.1 超聲刀甲狀腺次全切除術采用局部麻醉或氣管內麻醉,頸部橫切口,位置在胸骨上窩上方1.0~1.5 cm,長度3~6 cm。于頸闊肌與頸前肌群之間的疏松組織處上下游離皮瓣,縱形切開頸白線,上至甲狀腺上極水平,下至胸骨上窩,用兩把小拉鉤向兩側牽開頸前肌群。超聲刀切開甲狀腺包膜,顯露甲狀腺峽部及雙側腺葉。用超聲刀切斷峽部腺體以及與氣管之間的纖維組織,顯露氣管前方。用鉗夾或7號絲線縫扎腺葉用于牽引,鈍性分離腺葉在甲狀腺包膜與腺葉之間的疏松組織內進行,用小拉鉤伸入疏松組織內,與腺葉牽引線向兩側牽拉,再用吸引器頭推開疏松組織,過程中如遇難以分開的組織、血管,可用超聲刀切開,從而顯露腺葉的側方及下方,從下方開始用超聲刀凝固切斷甲狀腺下動、靜脈與甲狀腺中靜脈,切斷血管前最好用小血管鉗和“花生米”分離和推開血管周圍的組織,用超聲刀在近腺葉側切斷血管。當腺葉下方血管切斷后即能顯露附近的氣管,提起腺葉用超聲刀自下而上橫行切斷甲狀腺與氣管側前方之間的纖維組織, 直至切斷甲狀腺懸韌帶,切除錐狀葉。至此整個甲狀腺腺葉得以松動,游離顯露甲狀腺上極將也變得較容易。此時不必先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根據觸摸觀察決定保留的腺體的位置與大小,從而確定用超聲刀切除腺體的路線,從腺葉的下方開始切割腺體,最后切斷甲狀腺上動脈,或根據情況切斷保留部分上極腺體,這樣凝固血管更加牢固,并可減少損傷喉上神經的機會,同時也使操作變得方便。取出標本送快速病理檢查,觸摸和觀察殘留的腺體大小,決定是否補切。腺體的創面不用縫合,置切口引流管,用吸收線間斷縫合頸白線以及連續縫合頸闊肌和皮內,關閉切口。
1.2.2 腺葉切除操作方法與上述基本相同,腺體背面的游離要緊貼腺體,保護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用“花生米”仔細推剝,如遇小血管,可用超聲刀切斷,注意超聲刀的功能桿朝向腺葉,無功能桿朝向后方,超聲刀作用時間要短促,避免超聲刀的熱效應對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的損傷,如腺葉背面結構不清時則需要顯露喉返神經加以保護。
2結果
手術平均時間72(42~134) min,術中平均出血量30(6~130) ml,術后未出現大出血,術后切口引流量平均75(50~210) ml,術后抽搐及低鈣血癥者2例。4例出現輕度喉返神經麻痹癥狀,分別于2~6周恢復。術后平均住院時間4.5(4~6) d。
3 討論
傳統甲狀腺手術歷史悠久,由于甲狀腺血運豐富,控制出血、避免神經及甲狀旁腺損傷是手術的關鍵,由于術野狹小,手術操作有一定的困難,長期以來止血的主要方法是依賴結扎與縫合。出于美容的原因,近來國內外有些醫院開展腔鏡下甲狀腺手術,多數在腔鏡下經胸部入路進行甲狀腺部分切除或腺葉切除術,這種手術關鍵在于建立手術空間和使用超聲刀進行血管和腺體的止血與切割,效果令人鼓舞[1],但這種手術方式仍有缺乏手感、手術時間長以及技術不易掌握等不足,為此我們嘗試將超聲刀應用于甲狀腺的開放手術,即使用開放手術用的一種短桿的超聲刀,經傳統的頸部切口和術野顯露方法來進行甲狀腺手術,觀察超聲刀切割和止血的技巧和效果,了解超聲刀在使用的過程中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并關注如何用手感和視覺兩種方法來確定至少保留剩余腺體大小。結果我們發現利用超聲刀在甲狀腺這個狹小的術野里代替傳統方法進行止血和切割確實為術者帶來很多方便。
超聲刀是由發生器和刀頭組成。發生器能產生55.5 kHz超高頻和0.1~0.3 mm振幅的機械振動[4],刀頭將機械振動傳導于組織。振動頻率越高切割速度越快,振幅越小切割力越小,超聲刀的機械能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能將血管壁的蛋白凝固融合,使血管得以封閉,其封閉的強度大于電凝、小于線扎,能封閉直徑小于3~4 mm的動脈,所以說超聲刀是一種能同時止血和切割的刀源,實際使用中,止血是前提,而蛋白凝固融合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故切割的速度就不能太快,超聲刀發生器一般設定5檔,檔數越高切割越快,止血越差,檔數越低切割越慢,而止血則強,所以應根據組織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檔數。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組織對超聲刀機械能的接受問題,機械能的發揮除作用力外,反作用力也很重要,鉗式刀頭最能體現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鉗式刀頭的固定刀桿是傳導機械能的部分(即功能面),活動的刀墊不傳導能量(即無功能面),但它能將組織擠壓在刀桿和刀墊之中,使組織得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效果最佳,并且能使周圍組織得到保護,組織被鉗夾力度越大則被切割的速度越快,組織被牽拉的張力越大切割的速度亦越快。另外,刀桿傳導的機械能與組織的磨擦會產生熱量,其溫度的升高與作用于組織的力度與作用的時間呈正比,通常情況下產生的溫度為80~90℃,但隨著作用時間持續,其溫度逐漸升高,最高時也可以使組織炭化。溫度的升高對血管的凝固封閉有一定的作用,但這種熱效應的傳導亦可能會對附近組織產生損傷,由于超聲刀熱效應的傳導是在含水較多的組織內單純傳導,故其遠比電刀的熱傳導的距離要小得多。
為了了解超聲刀熱效應對甲狀腺腺體的影響及其熱傳導距離,我們將切除的甲狀腺標本的創面進行切片病理檢查,鏡下可以看到切面有一層黑色帶,緊接著的是一層空白帶,然后就是正常的組織,黑色帶為組織炭化,測量的厚度平均數為0.15~0.25 cm,空白帶為液化帶,測量的厚度平均為0.10~0.15 cm,正常組織細胞無變性,結構無改變。由此我們分析超聲刀的熱效應的組織的損傷一般在0.25~0.4 cm的距離。當超聲刀作用的時間持續延長,其溫度的不斷升高,會使這個距離增加。由此可見,在使用超聲刀時作用的時間不要持續太長,在附近重要的神經、甲狀旁腺和氣管時,作用的時間應較短,發生器的提醒聲不要超過3次,以防超聲刀熱效應的副損傷。還可將超聲刀剪的無功能面朝向需要保護的組織,因為這一面的熱效應是很小的。在進行腺葉切除時要將腺體與包膜和其他組織鈍性分離后再進行超聲刀切除,必要時可顯露喉返神經加以保護。本組1例甲狀腺癌術后出現輕微聲嘶,1個月后恢復正常。本組神經及甲狀旁腺損傷發生率較報道稍低[5]。
凝固切斷較粗大的血管時,可先將血管游離2~5 mm,用超聲刀的功能面在血管的兩面反復凝固,再于其腺體近端切斷較妥,這樣可以增加血管封閉的距離,封閉強度加強,本組超聲刀凝固切斷甲狀腺上動脈中均不用絲線結扎,未出現術中、術后出血。
超聲刀凝固切斷腺體的效果較好,這可能是由于腺體組織具有縱橫交錯的腺管、血管、淋巴管、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含蛋白豐富,超聲刀使腺體組織凝固收縮形成較為牢固的創面,本組殘留的腺體創面均未縫合,未發現術后出血,同時可避免因縫合腺體可能引起的喉返神經的損傷。
我們改變了傳統操作步驟,切斷甲狀腺血管游離腺體時由甲狀腺下極開始,其理由是:游離下極后能很快顯露氣管,超聲刀自下而上切斷甲狀腺峽部,充分顯露氣管的前方及部分側方,再切斷甲狀腺懸韌帶后,游離甲狀腺上極將變得較容易,甲狀腺上動脈不急于切斷,因為有時需要保留甲狀腺上極腺體,此時止血效果亦強于直接切斷血管。由于超聲刀能同時切割止血,手術操作變得方便和快速,在處理甲狀腺峽部和上極時亦較為輕松,患者牽拉不適的感覺減弱,所以可以選擇較短而較低的小切口。甲狀腺無結扎和縫合,切口的縫合采用可吸收線,術野無線頭殘留。
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中,通常要保留患者拇指末節大小的腺體,切割腺體前應觸摸觀察腺體的形態來確定,過程中應注意腺體被牽引后形態會改變,最好一次切割腺體不要過多,切除后檢查殘留腺體過多時可補切。由于超聲刀切割腺體能同時止血切割,操作較容易,補切腺體迅速簡單,使得殘留腺體大小適當,而傳統手術中補切腺體往往費時和麻煩。
由于殘留腺體不用縫合,腺體的創面是開放的,再考慮到超聲刀熱效應的作用,所以術后切口的引流液的性狀以及數量亦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本組術后切口引流量平均75(50~210) ml,引流液前24 h為紅色或淡紅色,后24 h為血清樣,引流量第1個24 h占總量的70%~80%,故通常情況下在術后48 h拔去切口引流管。
總之,超聲刀具有較好的止血和切割功能,并能邊切邊凝,操作簡單,是一種有效和方便的新刀源,超聲刀應用于甲狀腺手術中,在很多方面改變了傳統手術的操作方法,是甲狀腺手術操作方法的一次革新。超聲刀甲狀腺手術切口小,適應證廣泛,創傷小,術中、術后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手術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具有美容效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術方法,值得推廣使用。對于有傳統甲狀腺手術經驗的外科醫生掌握超聲刀小切口手術是不困難的,隨著超聲刀的逐漸普及,將會成為大多數術者樂于使用的手術方法,并很有可能改變傳統甲狀腺手術用結扎和縫合方法來止血的格局。另外,我們還認為超聲刀小切口甲狀腺手術可以作為開展腔鏡下甲狀腺手術的基礎和學習曲線。也就是說,一旦掌握超聲刀小切口甲狀腺手術,再開展腔鏡下甲狀腺手術就會變得比較容易[6]。
[參考文獻]
[1]王存川, 張健,陳均,等. 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治療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癥40例[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04, 19(5): 308-309.
[2]Petri E,Voutilainen.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hears in thyroid surgery――randomized experiment[J].Ann Surg, 2000, 231(3): 322-328.
[3]吳階平, 裘法祖. 黃家駟外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7.876-880.
[4]Petri E, Voutilainen. 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hears in thyroid surger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1998,175:491-493.
篇6
[關鍵詞] 手術學;影像;教學
外科手術影像教學是通過預先錄制完成的錄像帶或VCD影碟,以大屏幕投影示教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習手術學實驗的各項內容,了解本次實驗的目的、內容、機理和操作過程。其示教片集聲音、文字、圖像、動作為一體,具有聲音清晰,畫面逼真,文字簡潔,操作規范、直觀的優點,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教學印象和操作模仿的能力,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1] 。
1 影像化教學應用于外科手術學實驗教學的特點
1.1 教學重點突出
影像教學的另一個特點是教學規模大。大屏幕投影,一般一次可安排100人以上同教觀看,可有效緩解擴招后學生人數多,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且示教時間可隨課時、班級、專業、學歷層次由教師靈活掌握。有利于按不同目的、要求給學生示教,教師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影像教學片的制作都是由臨床帶教工作多年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和教授來完成的,更能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確保教學質量[2] 。
1.2 增加學生實驗機會
外科手術學實驗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向學生傳授外科“三基”訓練之一的基本技能。涉及的無菌技術、外科切開、止血、結扎、縫合、清創等基本操作,要求學生能夠較熟練掌握,并能規范操作。由于實驗課學時有限,要在短短的課堂學時內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手術操作基本方法,按教學目的完成手術實驗,除了學生自身的努力外,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比較關鍵的。應用影像教學法能解決這一矛盾,它充分考慮到教學實際操作的學時需要,包攬了手術過程精髓部分,既簡潔又生動,而且影像教學攜帶、播放都較方便,課內和課外都能使用,便于學習和復習,模仿操作練習,減輕了教師繁重的課堂講解負擔,教師有更多時間來指導學生實驗操作,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手術操作練習[3] 。
1.3 降低實驗成本
當前各高校擴招,教學材料、實驗動物經費上漲,對教學實驗課帶來一定的困難。應用影像教學只需一次性投入,可以反復播放,大大節省教學材料支付,減少教師用動物做示范的數量,從而降低實驗成本。
2 影像化教學在外科手術學實驗中存在的不足
影像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有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需要人們去加以完善。
轉貼于
2.1 學生存在對影像教學依賴性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做第1、2次實驗前,大部分學生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在課前復習和預習將要上的實驗課內容,復習相關理論知識,對老師的提問一般都能較準確的回答,經過3次以上影像示教后,部分學生在上實驗課時開始產生依賴思想,認為所上實驗課的內容老師在播放影像示教片的時候就能學到,不必再做預習了。上課前不看實驗指導,甚至上課時都不帶實驗指導,片面理解和依賴教學片的作用,對教師的提問回答不全。手術中出現操作不正確和無從“下手”的局面,老師需下功夫親自指導。
2.2 影像帶、VCD影碟無全國統一規范的操作標準
目前外科手術教學帶VCD影碟,大部分由各醫學院(醫院)錄制完成,其錄制的目的、內容、學習對象、手術操作動作有所不同,不利于學生按規范的手術操作方法學習。對教學有一定的影響。
2.3 影像教學帶學習內容不夠細化
影像教學帶VCD在錄制過程中,考慮到教學課程受學時的限制,對其中一些手術過程內容進行了剪接,保留了關鍵的步驟、重要環節的過程,所以觀看影像時每一個具體操作過程的細節就不能全部看到,對學生手術操作過程銜接有不便之處,必須由老師來示范指導。
2.4 影像法實驗教學內容單一
影像法教學在外科手術學實驗教學中,其教學內容較單一,學生只能通過視、聽來間接學習,模仿實驗操作,自我領會,播放時學生一般不能向老師發問,否則就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對沒有看清、搞懂的地方示教結束后才由老師解答;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師生之間的交流。影像教學的這種“一竹竿插到底”教學播放模式,疏遠了師生之間的課堂距離。
[參考文獻]
[1]何愛詠.論影像化教學在手術學實驗教學中的作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13(1):封2.
[2]王秋云.基于校園網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教學模式與課件制作[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8(1):77-80.
篇7
關鍵詞:農業;技術進步;農民收入
中圖分類號:F3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8-1965-04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ical Progress of Agriculture and Income of Farmers
LI Min-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 Minning town which is the typical immigr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n Yongning county of Yinchuan city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farmer’s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and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livelihood strateg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the bidirection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 capita net peasants′ income and the per capit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ower, and the per capita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The per capit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ower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rmer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unveiled a series of favorable policies o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impact of the per capita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was relatively small, but could not be ignored.
Key words: agricultur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easants’ income
“三農”問題的根本就在于要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必將影響到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從傳統農業發展到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的進程可以看出,農業發展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依靠技術進步,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業科技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還擴大了農業生產規模。本課題研究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民收入間的關系,通過探討加快農業技術進步,對推進農業現代化,改善農民生活,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有關技術進步的研究相對較早,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1]提出“技術進步起源于對傳統農業的改造”。熊彼特[2]認為技術進步包括技術發明、技術創新和技術擴散三個過程。海韋爾G ?瓊斯[3]指出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只有技術進步才是推動生產函數移動的惟一動力,經濟產出是由于資本和勞動的投入。
國內研究的重點主要是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農業技術進步的研究、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生產組織關系的研究、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發展關系的研究、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勞動力轉移關系的研究和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民收入關系的研究。張東輝等[4]認為要提高農民收入和縮小居民收入差距需要提高農民的教育培訓和農業技術普及力度。林毅夫[5]指出世界糧食生產的增長主要依靠的就是技術進步導致的單產提高, 1960年代以來中國糧食增產也同樣如此。黃祖輝等[6]從技術進步的角度,分析農民收入水平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從而能更有效地解決中國農民的收入問題。楊新銘等[7]認為隨著技術進步的加快,技術進步水平的差距成為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發展技術進步,加大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從而能縮小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黃先海等[8]得出為了穩定勞動收入比重,在資本深化長期效果有限的情況下,也應同時關注資本節約型技術進步作用的結論。劉進寶等[9]運用廣義最小二乘法(GLS)對全國、東部、中部、西部四個模型進行了計量分析, 技術進步與提高勞動者農業收入之間存在著弱相關性。張莉等[10]得出的結論充實了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偏向和要素收入的研究,并且對中國的技術進步來源和方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國外的研究重點是有關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和技術進步對農業發展影響的研究,研究已經有較長時間并且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這些理論對于中國運用農業技術進步來促進農民增收具有借鑒意義,但是中國的農業環境與國外有所不同,現有研究理論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國國情。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業某一方面的影響,如對農業生產組織、農業發展、勞動力轉移的影響,其中針對農民收入的實證分析相對較少,也缺少對某一省份的研究。本研究擬在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采用VAR模型, 選取湖北省為代表,定量分析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民收入之間的關系, 并著重考察人均農業機械動力、人均化肥施用量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2指標選擇與數據說明
2.1指標選擇
本研究主要采用VAR模型,以湖北省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分析。農業技術進步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型:物理技術進步和生物化學技術進步。
1)人均農業機械總動力作為衡量物理技術進步的標準,農業機械總動力原始數據來源于1986~2012年的《湖北省統計年鑒》,用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去除,轉化為人均農業機械總動力。
2)人均化肥施用量作為衡量生物化學技術進步的標準,化肥施用量原始數據來源于1986~2012年的《湖北省統計年鑒》,用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去除,轉化為人均化肥施用量。
3)農民人均純收入作為衡量農民收入的標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和農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數據均來源于1986~2012年《湖北省統計年鑒》,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去除農民消費價格指數。
2.2數據說明
由于數據的可獲取性,本研究選取了分布于湖北的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于《湖北省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時間跨度為1986-2012年。模型如下:
SR=α+βNJ+γHS+θ
式中,SR為農民人均純收入,NJ為人均農業機械總動力,HS為人均化肥施用量。由于對變量進行自然對數變換后不改變原序列的協整關系,并能消除可能的異方差,故對SR、NJ和HS三個變量取自然對數,得出新的變量序列,分別記做LSR、LNJ和LHS。
3實證分析
3.1單位根檢驗
為了消除異方差,運用ADF法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其3組序列是否為平穩的時間序列。表1顯示,LSR、LNJ和LHS的ADF檢驗統計量大于顯著性水平1%、5%、10%時的臨界值,所以接受原假設,即序列LSR、LNJ和LHS存在單位根,是非平穩的序列,因此對序列LSR、LNJ和LHS進行一階差分,LHS和LSR一階差分均平穩,LNJ一階差分不平穩;從二階差分來看, LHS和LSR是平穩的。
3.2Johansen協整檢驗
為確定變量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采用Johansen檢驗法對變量進行協整檢驗。表2的跡統計量結果顯示,無協整關系、至多1個協整關系時跡統計量大于5%時的顯著性水平,繼續觀察至多2個協整關系的假設,此時檢驗值小于5%的顯著性水平,因此拒絕該假設,說明利用跡統計量檢驗序列LSR、LNJ和LHS存在協整方程。表2中顯示的極大特征根檢驗結果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即3個變量之間存在著2個協整關系。協整檢驗結果證明農民人均純收入與人均農業機械動力、人均化肥使用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根據各種確定滯后階數的準則,確定VAR滯后階數為5。
協整方程如下:
LSR=0.615 390×LNJ+0.773 830×LHS
s.e.0.016 960.027 73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從長期看,人均農業機械動力每增加1%,促進農民人均純收入可增長1.696%;人均化肥使用量每增加1%,農民人均純收入將增長2.773%。
3.3格蘭杰因果檢驗
通過了平穩性檢驗和協整檢驗以后,對變量LSR、LNJ和LHS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由表3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顯示,對于LNJ和LSR,二者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是雙向格蘭杰因果關系,而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則表現為LNJ到LSR的單向格蘭杰因果關系。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LHS和LSR是雙向格蘭杰因果關系,而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則表現為LSR到LHS的單向格蘭杰因果關系。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可以得出結論:1985~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與人均農業機械動力存在著雙向的因果關系,農民人均純收入與人均化肥施用量也存在著雙向的因果關系。
3.4脈沖響應分析
經過檢驗和調整后,通過AIC準則與SC準則的反復驗證,可以建立最佳滯后期為1的VAR模型,并通過滯后結構檢驗,發現所有的單位根都落于單位圓內,因此調整后的VAR模型是穩定的。
脈沖響應分析,結果見圖1~2。
累積脈沖響應函數見圖3~4。
利用脈沖響應函數來分析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圖1顯示, 人均農業機械動力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影響是正向的,這種正向影響在第六年時達到最大,呈由小到大、逐步穩定的形態過程,這說明人均農業機械動力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影響比較穩定,可能是由于受到當時的政策影響所致;圖2顯示,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樣受到人均化肥施用量變動的影響,這種影響也一直都是正向的,這也較符合人均化肥施用量的實際情況;圖3顯示,人均農業機械動力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累積脈沖響應的影響是正向的,并且趨勢是一直趨于上升,是逐步趨于穩定的正向響應狀態,這說明人均農業機械動力的增加對促進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需要一個過程;圖4顯示,人均化肥施用量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累積脈沖響應也是正向的并且一直趨于上升的趨勢,是較平穩的正向響應過程,這說明人均化肥施用量的提高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的正向響應。
4結論與建議
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結果表明:目前湖北省人均農業機械動力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影響非常顯著,這主要是由于近幾年出臺的一系列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政策決定的;人均化肥施用量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影響不容忽視。
4.1增加對農業技術科研的資金投入
面對農業生產水平低下的狀況,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依靠農業技術進步。要解決農業技術的資金問題,政府需要減輕農民購買設備的經濟負擔,對所購買的設備給予補貼、減免等各種優惠,保證農業技術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4.2加大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力度
重點突出農業技術進步,廣泛開展農機化技術推廣、培訓等活動,大力培育農機服務組織,全面提高農機化生產水平,從而促進農民增收。不斷加大對大型農機具的推廣和應用力度,提高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應根據農業發展的需要,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業技術推廣活動。
4.3加強對農民生產技能的培訓
要加快農業技術進步,增加農民收入,加強對農民進行生產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素質。使農民通過掌握先進的知識,利用先進的技術優勢,真正成為農業技術創新的受益者。成立技能培訓基地,組織專業人員管理,健全技能培訓制度。
參考文獻:
[1] 西奧多?W ?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2] 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3] 海韋爾G ?瓊斯.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導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4] 張東輝,司志賓.教育、技術進步與農村收入差距――基于中國農村統計數據的分析 [J].經濟評論,2007(5):42-46.
[5] 林毅夫.“三農”問題與我國農村的未來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 2003(1):19-24.
[6] 黃祖輝,錢峰燕.技術進步對我國農民收入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12):11-17.
[7]楊新銘,周云波.技術進步與人力資本對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基于我國1995~2005年分省數據面板分析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5):19-25.
[8] 黃先海,徐圣.中國勞動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勞動節約型技術進步的視角[J].經濟研究,2009(7):34-44.
篇8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眼科收治的92例采用激光手術治療近視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38例,年齡16~42歲,平均年齡(24.6±3.4)歲;其中屈光度為-0.75~6.05DS的51例,屈光度>6.05DS的41例;患者散光>1.25DC38例,散光<1.25DC54例。患者中心角膜平均厚度為(487.3±21.5)μm。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激光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準備、皮試、術中配合及術后觀察等。干預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個性化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資料評估:護理人員對患者資料進行評估,并對檢查結果進行檢查;(2)心理護理:將激光手術操作方式、步驟、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告知患者,避免患者因對治療方式陌生而產生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3)術后指導:術后24h患者不可過度用力閉眼、揉眼,術后1周內,不可進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煙酒,術后2周內洗臉時勿將水濺入眼睛。術后遵醫囑服藥,定期復查。養成正確的用眼衛生習慣,滴眼藥前要洗凈雙手,滴藥動作要輕柔,藥滴入結膜內需閉眼5~10min。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記錄患者感覺、情感、生命態度、人際關系及飲食睡眠等心理情緒評分,以供對比分析。1.4統計學分析所得結果采用SPSS10.0統計分析軟包,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干預組46例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3.5%(43/46),對照組46例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為82.6%(38/46),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各項心理情緒評分干預組患者各項心理情緒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篇9
【關鍵詞】 理筋手法;完全弗氏佐劑;炎性痛;鎮痛作用;腺苷;大鼠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Local Analgesic Effect of Tendon-Soothing Manipulation on Rats with Periphery Inflammatory Pain and Its Mechanism
ZHAO Li-jing,LI Pei,ZHANG Zhong-bo,CHEN Yan-wei,SHI Peng-bo,BA Zhe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analgesic effect of tendon-soothing manipulation on rats with periphery inflammatory pain and its mechanism.Methods:Twenty four healthy fe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lank group,a model group and a manipulation group,with 8 rats in each group.Except the blank group,the other two groups were give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0.1 mL Freund's adjuvant in the plantar to establish models with adjuvant peripheral inflammatory pain.Tendon-soothing manipulation was used to observe its effect on their inflammatory reaction,pain threshold and local content of adenosine.Results:After modeling,rats had the following reactions:claudication on the inflammatory side,licking claws,red,swollen and heat hyperalgesia.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atrophy of muscle fibers were seen in the local tissue for modeling.Manipulation could inhibit Freund's adjuvant caused spontaneous pain behaviors such as curling up legs and licking claws and lift their pain threshold(P < 0.05).It also coul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adenosine in rat’s plantar lesions.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ent of adenosine between the manipulation group,the blank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The tendon-soothing manipulation has an obvious local analgesia,whose function may be played by locally released adenosine.
【Keywords】 tendon-soothing manipulatio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inflammatory pain;analgesic effect;adenosine;rats
理筋手法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筋傷的常用方法,具有活血止痛、消散瘀腫、理順筋脈、解除筋肉痙攣、使筋出槽、骨錯縫得以糾正至正常的作用[1]。其在緩解疼痛方面療效突出,但是長期以來關于理筋手法緩解疼痛的作用機制研究相對較少。本實驗模擬臨床的理筋手法治療,觀察手法對佐劑性炎癥大鼠的鎮痛作用,探討手法緩解慢性炎癥痛的作用機制,為臨床理筋手法局部鎮痛作用提供理論依據。
1 實驗材料
1.1 實驗動物 選取SPF級健康雌性SD大鼠
24只,體質量(210±20)g,2~3月齡,由鄭州大學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許可證號:SCXK(豫)2010-0002。大鼠獨立通氣籠(IVC),12/12 h晝夜交替節律下進行飼養。適應性喂養,并進行基礎痛閾篩選。檢測方法[2]:恒溫水浴鍋調節至51 ℃,熱板預熱10 min,使后足底接觸熱板,記錄大鼠從放上熱板到出現舔右后足痛反應的時間。整個測試環節保持安靜,室溫20~25 ℃,每次檢測后休息5 min,進行下次檢測。共測定3次,取測量平均值納入統計數據。測定值位于8~30 s之間的大鼠納入實驗。
1.2 儀器及設備 弗氏完全佐劑(美國Sigma公司,F5881);大鼠腺苷酶聯免疫試劑盒(上海朝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WS-26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齊欣科學儀器有限公司);BX61型萬能顯微鏡(Olympus);酶標儀(Thermo,Multisan FC)等。
2 方 法
2.1 動物分組及處理 將24只SD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手法組,每組8只??瞻捉M不造模,也不治療,在安靜環境中,固定大鼠,使動物處于清醒狀態,固定20 min;模型組參照Raghavendra[3]的造模方法,于實驗第1天,在大鼠右后足墊部皮下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劑致炎,建立大鼠佐劑性炎癥疼痛模型,不給予治療,其他處理與空白組相同。手法組造模方法同模型組,造模后第4天
在大鼠右足底涌泉穴(取后肢腳掌心前正中)[4]給予中指點壓法手法[1]治療,時間20 min。通過測量大鼠右后腳掌周徑對模型進行評價[5],分別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療后測試各組大鼠的熱疼痛閾值。測量完畢后,立刻脫臼處死,取大鼠右側足底肌肉組織。
2.2 手法選擇 用手指在所選擇的合適穴位上進行點穴按壓,又稱之為穴位按摩[1]。本實驗采用中指點壓法,按照點壓法相應的操作要領進行,根據中醫“以痛為腧”的原則,對大鼠足底涌泉穴處進行手法操作。
2.3 組織切片制作及指標檢測 大鼠足底肌肉組織經質量分數為10%的甲醛固定,經不同濃度梯度的乙醇逐級對組織進行脫水,石蠟包埋,切片,進行蘇木素-伊紅(HE)染色,用Olympus萬能顯微鏡觀察組織病理變化;腺苷檢測采用Elisa法。
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性檢驗及方差齊性檢驗,則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 果
3.1 大鼠一般情況 空白組大鼠精神狀態好,喜動,反應靈敏,飲食正常;模型組和手法組造模后,大鼠精神萎靡,少活動,致炎側足部不敢著地、跛行、舔足等;致炎側足部出現紅腫,且在24 h左右達到高峰。這些表現持續3 d后逐漸減輕。見圖1。
3.2 各組大鼠造模前后右足腳掌周徑比較 造模前,各組大鼠右足腳掌周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造模后,模型組和手法組大鼠右足腳掌周徑較造模前增加(P < 0.05),與空白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3 組織病理學 模型組大鼠肌肉組織可見炎性細胞浸潤,肌纖維的萎縮,肌纖維間隙增寬,小血管增生等病理改變。見圖2。
3.4 各組大鼠造模前后及治療后熱疼痛閾值比較 造模前,各組大鼠熱痛閾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造模后,模型組、手法組與空白組比較,疼痛閾值均有明顯降低(P < 0.05);模型組與手法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手法組熱痛閾值與造模后相比明顯升高
(P < 0.05);模型組、手法組與空白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模型組與手法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5 各組大鼠治療后腺苷濃度比較 治療后,空白組與模型組腺苷濃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05);手法組大鼠外周組織腺苷含量明顯升高,與空白組及模型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4 討 論
關于理筋手法緩解疼痛的理論思想早在《黃帝內經?素問》[6]舉痛論中記載:“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闭f明手法可以使機體產生熱效應,而這種熱效應可以鎮痛,這也是本課題的理論依據所在。
腺苷即腺嘌呤核苷,由腺嘌呤與戊糖相結合而形成,是一種廣泛存在于周圍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遞質[7]。有研究顯示,腺苷對神經源性疼痛、炎性痛和術后痛均具有鎮痛作用[8-10]。Goldman等[11]通過研究發現,針刺的鎮痛作用可能是通過局部釋放腺苷作用于腺苷A1受體而實現。Takano等[12]則進一步提出了針刺在人體受試者是否也會引起間質性腺苷濃度的增加。他們通過測量受試者在針刺之前、針刺過程中及針刺30 min后足三里的腺苷濃度,發現針刺過程中腺苷濃度顯著升高,并持續到針刺后30 min,進一步證實了腺苷在針刺鎮痛的關鍵作用。
筆者在大鼠足底局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劑,成功建立了大鼠炎性痛模型,結果顯示:造模后大鼠精神萎靡,少活動,致炎側足部不敢著地、跛行、舔足等,且熱縮爪潛伏期明顯縮短,表現為痛覺過敏,與空白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病理結果顯示:模型大鼠造模部位肌肉組織可見炎性細胞浸潤,肌纖維萎縮,肌纖維間隙增寬,小血管增生等,與空白組比較,這種差異十分明顯,這與相關文獻報道[13]一致?!饵S帝內經?靈樞集注》中有“以痛為腧,隨其痛處而即為所取之俞穴也”之論述,對大鼠足部涌泉穴進行手法治療,是基于中醫學“以痛為腧”理論的研究,證明了按壓涌泉穴能夠緩解炎癥痛大鼠的疼痛,與研究報道一
致[14]。 在給予大鼠手法治療后,其局部腺苷濃度,空白組與模型組之間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手法組大鼠外周組織腺苷含量明顯升高,與空白組、模型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以上說明理筋手法局部鎮痛效果顯著,其可能通過局部腺苷釋放而起作用。
5 參考文獻
[1] 樊粵光,詹紅生.中醫骨傷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39-44.
[2] 曹麗娟,韓超,王雙華.金鈴子散及單味藥鎮痛抗炎作用的比較[J].天津藥學,2012,24(1):9-11.
[3] Raghavendra V,Tanga FY,DeLeo plete Freunds adjuvant-induced peripheral inflammation evokes glial activation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in the CNS[J].Eur J Neurosci,2004,20(2):467-473.
[4] 華興邦,李辭榮,周浩良,等.大鼠穴位圖譜的研
制[J].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1991(1):1-5.
[5] 李娜.針刺緩解小鼠完全弗氏佐劑性外周慢性炎癥痛的作用及其機制[D].上海:復旦大學,2008.
[6] 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63:218-223.
[7] Dunwiddie TV,Masino SA.The role and regulation of adenosine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Annu Rev Neurosci,2001,24:31-35.
[8] Balasubramanyan S,Sharma SS.Protective effect of adenosine in 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is mediated through adenosine A1-receptors[J].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2009,52(3):233-242.
[9] Yamaoka G,Horiuchi H,Morino T,et al.Different analgesic effects of adenosine between postoperative and neuropathic pain[J].J Orthop Sci,2013,18(1):130-136.
[10] Zahn PK,Straub H,Wenk M,et al.Adenosine A1 but not A2a receptor agonist reduces hyperalgesia caused by a surgical incision in rats:a pertussis toxin-sensitive G protein-dependent process[J].Anesthesiology,2007,107(5):797-806.
[11] Goldman N,Chen M,Fujita T,et al.Adenosine A1 receptors mediate local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acupuncture[J].Nat Neurosci,2010,13(7):883-888.
[12] Takano T,Chen X,Luo F,et al.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riggers a Local Increase in Adenosine in Human Subjects[J].J Pain,2012,13(12):1215-1223.
[13] 李培培,解國雄,宋珊珊,等.大鼠佐劑性關節炎型表現特征及評價指標[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2,28(5):453-457.
篇10
高度近視是指度數在600度以上的近視眼,它為什么容易造成青光眼呢?
眼球內的房水是由睫狀體分泌產生,通過瞳孔進入前房,再由前房角排出,其產生量和排出量是平衡的,所以眼壓維持在正常水平。高度近視患者的前房角可發生形態上的改變,前房角的小梁網數量減少、孔徑變小,使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從而引起眼壓升高,形成青光眼。另外,高度近視患者由于眼球前后徑變長,鞏膜篩板變薄,而篩板孔是視神經離開眼睛進入中樞的通道,如果它的緩沖保護作用減弱,容易引起視神經損害,造成青光眼。
其實,高度近視本質上是一種隱性青光眼,它與開角青光眼有相似的發病機理。高度近視和開角青光眼都有遺傳背景,它們的發病由體內的基因控制;高度近視和開角青光眼都可出現鞏膜的病變,鞏膜膠原的化學成分和結構都會發生變化;另外,高度近視和開角青光眼都會出現眼底視神經纖維層的缺損。
研究表明,角膜越厚,患青光眼的概率越低;角膜越薄,患青光眼的概率越高。高度近視的角膜較其他人的要薄很多,事實證明,高度近視的人患青光眼的概率確實很高。
一些高度近視患者做了近視眼激光手術,這種手術是在角膜上制作一個隱形眼鏡,結果是角膜更薄了。如此,有些人就擔心近視眼激光手術后會增加患青光眼的概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未發現由于手術后角膜變薄造成青光眼的增加,但發現由于角膜變薄可使測量出來的眼壓比實際眼壓偏低。有些人在做過近視眼手術后,又出現青光眼,但測量眼壓時發現眼壓并不高,會漏掉真正的青光眼。因此,做過近視眼手術的病人,在測眼壓時,要向醫生說明這一情況。如果做過近視眼手術,而眼壓在15毫米汞柱以上,就應該警惕青光眼。另外,近視眼手術后,一般要滴一定時間的糖皮質激素,以控制眼表的炎癥。但高度近視患者對激素的耐受性較差,很容易引起眼壓升高,造成激素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