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我身邊范文

時間:2023-04-05 18:31: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技在我身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技在我身邊

篇1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如雨后春筍,正在祖國大地迅猛地發展。環顧生活,科技是無處不在的,科技就在我身邊!

夜晚走在路上,有電燈給我們照明;給朋友打個電話,隨手可以掏出手機;回到家里,打開電視看看新聞,開啟電腦,可以和朋友聊天;媽媽用電飯煲蒸好了飯;開開電暖器;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著媽媽用電炒鍋調制出來的美味佳肴……你看,隨時隨地,我們能離開科技嗎?

科技的用處可是大了去啦!比如說:如果沒有電動車,我們就不便和遠方的親朋好友交往;如果沒有動車組,人們到各地旅游就很難實現朝發夕至;如果沒有航天飛機,人們進入太空將是一句空話;如果沒有破冰船,我們就很難到南極考察;如果沒有航天器具,人們登月將只能是幻想……

相反,有了科技,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有了傳真,我們的文件,瞬間可以輕松地傳出!有了機器人,它可以置身人們難以到達的空間;運用激光,可以制成健身器材;有了空調,即使是炎熱的夏日,也可以讓人們舒適如春……

不難看出:這一切,人們享用的都是科技的成果!

由此可知:科技,幫助我們創造了優越的生活環境;科技,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科技,是全世界人們智慧的結晶!

我們身處科技中,要不斷學習新的科技!

科技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還要大力發展科技!

篇2

活動的主題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旨在通過有針對性、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在“初識智能電網”環節,參觀者觀看了“智能用電給生活帶來的改變”等主題視頻,從未來智能電網、智能用電、電力光纖到戶、能效管理等方面,為活動參與者普及了智能電網的基礎知識,增進了大家對智能電網的整體了解。

在“感受智能電網”環節,活動參與者走進了國電通公司智能電網展廳。該展廳基地分多個科普教育功能區,不僅提供了寓教于樂、生動形象的科普教育,而且具備了“展示與體驗相融、智慧與電力相融”的特色,已經成為中國特色智能電網建設的縮影。

參觀過程中,電力部離退休老干部、老專家全程認真觀看了智能電網宣傳片,不放過每一個技術細節,體現了老一輩電力人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在參觀智能電網展廳過程中,老專家們對智能電網新業務、物聯網綜合展示區、智能家居體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詳細詢問了智能樓宇等業務的開展情況,與展廳講解人員互動交流。老專家們還表示出對電力科技迅速發展的由衷贊嘆,紛紛獻計獻策,饒有興致地認真填寫了隨活動發放的知識卡片。

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系專業的研究生則更多地表現出對高科技生活的向往,通過對智能電網的初步了解,激發了同學們的探索精神,在了解智能電網及相關業務的同時,學習了新知識,深入領會了智能電網建設及其為人們帶來的美好生活。

篇3

每當我打開電視的時候,都會留意一組精美的宣傳短片:胡同中,家家戶戶門前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小女孩手撫國旗與爸爸相視而笑;馬路邊,遇到同時打車的外國友人時,北京人會主動禮讓;林蔭道上,生機勃勃的少年騎著三輪車,載著白發蒼蒼的老爺爺……這些生動的畫面不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寫照嗎?

每當我陪媽媽漫步在繁華的西單商業區,路邊大幅的宣傳畫就會映入我的眼簾:彰顯著古都風貌的莊嚴巍峨的古建筑群――故宮;承載著現代科技與創新理念的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蘊涵著藏傳佛教文化的北海標志性建筑――白塔;詮釋著敬天保民、尊崇自然思想的世界文化遺產――天壇祈年殿……這些熟悉的圖片不就是北京的縮影嗎?

所有這一切無不體現著我們的北京精神!北京精神就在我身邊!

我是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每天上下學時,我都會經過一條不算寬闊,但路面平整,散發著濃郁文化氣息的街道。這條煥發著勃勃生機的百年老街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這就是北京的琉璃廠文化街。每當我走過華夏書畫社、榮寶齋等知名店鋪時,腦海中都會浮現出我在電視紀錄片《顛沛的國寶》中看到的那一幕幕。在這里,很多愛國商人與文物專家為追尋流失的國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國家一級文物“戰國宴樂狩獵攻戰紋壺”的線索就是被這里的有識之士發現的,后來著名文物鑒賞家王世襄爺爺按圖索驥,通過不懈的努力才最終把這件異常精美、珍貴的青銅國寶從德國商人的手中給拯救回來,并送入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如今,這里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參觀、游覽。店家們會操著流利的外語與來賓們友好交流,連人力車夫都會用英語為外國友人熱情講解。這里也體現著我們的北京精神!

在我們的校園里,矗立著鄧穎超奶奶慈祥微笑的半身銅像。鄧奶奶當年曾是我校的第一位女教師。她曾經說過:“如果要我重新選擇職業的話,我還是選擇當教師!”每天上學,戴著紅領巾的我們都會向著鄧奶奶的塑像莊嚴行禮。我們的校訓是“求真、感恩、知恥、礪行”,同學們尊敬師長,知禮有序,互助包容。在這里我們不僅學習了豐富的文化知識,還懂得了重要的人生哲理。這不也是北京精神的一種體現嗎?

悠久的歷史、先進的科技、廣博的胸懷、尚德的民風,這里就是國人向往、世人注目的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首都北京!

篇4

記得在我小時候,曾畫過這樣一幅畫: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高高的山,綠綠的草,清清的河水潺潺的流。

如今,科技飛速發展,人類的生活越來越好,樓房越蓋越高??墒牵G色呢?卻越來越少。就拿我們的北京來說吧!北京的大氣污染極為嚴重!我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我市大部分地區PM2。5的監測值都達到了7000微克立方米左右,這可是一個非常高的值呀,截止到現在,我市各地區PM2。5的空氣質量級別還是嚴重污染??吹竭@則報道,我的心不由得震顫了,雖然我不是北京人,但是,我卻在這里生活了十二年之久。誰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美好舒適的環境呢?我想:一定要行動起來呀!可是,我又能為北京做些什么呢?爸爸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他摸摸我的頭,笑著說:“傻孩子,保護環境不一定要干什么大事業,其實,環保,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哦!”我恍然大悟,立馬行動了起來,把那些零七八碎的廢紙條、廢報紙、作業本什么的統統“集結”起來,換了不少錢呢!我用那這些錢,買了許多的花草,放在我的床頭,這樣不僅美觀而且可以凈化空氣,真是一舉兩得!為了做出“貢獻”,我還學了不少妙招呢!例如: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家具,干凈衛生,自然滋潤,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柜中的異味,用過的面膜紙也不要扔掉,用它來擦首飾、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帶,不僅擦得亮還能留下面膜紙的香氣……我還把這些這些妙招告訴我的鄰居、朋友,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大家都夸我是環保小衛士呢!我得意地對爸爸說:“我也為保護家園做出了不少貢獻呢!我可是當之無愧的‘環保小衛士’!”

同學們,其實環保,一直都在我們身邊。環保不是難事,只要大家都獻出自己的一點點力量,我相信,北京將會更美好!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保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篇5

還記得剛來的時候學校說要評比優秀寢室時,室友們都說,你看看這個樣子怎么評選???讓誰住在這個寢室也評選不上啊,我們放棄吧!這時候身為寢室長的周創火了,說:“你們怎么能這樣呢?不能因為這樣的寢室我們就破罐子破摔啊,我們要齊心協力地把這個寢室修補好,不管能不能評選上,只要盡我們所能就好了。”

后來雖然有點極不情愿的室友也都紛紛地設計該怎樣弄。最后訂出了一個方案,把地面、窗臺、風扇、廁所、陽臺都統統搞了一遍。從下午一直工作到晚上,每個人都累得腰酸背痛。只有周創同學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說。后來的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也是由他來完成的。每天,我們寢室在他的督促與幫助下,我們都被生活老師表揚!很意外我們能獲此殊榮。

我們要學習他:對工作認真負責,樂于助人的精神,在條件不好的情況下,也要努力做好每件事。有人說:逆風的地方更適合飛翔,我覺得她就是那只逆風飛翔的小鳥。

劉玉蘭,她刻苦認真,勤學勤問,圖書館是她常去的地方,她喜歡看書,喜歡學習,喜歡了解一切新鮮事物,課堂上,她喜歡坐前排,她想讓自己聽清楚一點,專業課上,她帶著一顆探索的心探究著眼前的東西。在她的世界里:學習是她奮斗的主題。

在生活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她樂于助人的精神品格,她能把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關心身邊的同學。有時還不忘給同寢室的同學帶早餐。平常她有時間的時候,就會幫忙打掃寢室衛生。只要身邊的同學有需要,她就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滿足,而且從不計較。

在工作中,她是我們班的副班長,平時工作認真勤懇,每次有關班級有重大活動時,她都仔細、耐心的安排,并都會提醒有安排的同學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她任勞任怨。卻從不與別人爭什么,她就是我們心中的活雷鋒。

在我們617班,有太多的優秀的同學,在生活中,有太多助人為樂的事情,每次講起都會讓我們感嘆不已,也許在我們心中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在他們心中這卻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篇6

手機、電腦、電視、空調、汽車……這些都是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便利,科技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可以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技,科技就是力量!科技產品是怎樣產生的?他們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帶著這些問題,我來到了中國國家科技館,遨游在科學技術的海洋中。

剛走進科技館大門,我便看見一幅巨大的機械裝置,齒輪、泵、傳送帶、葉片……這立即吸引了我。我發現這里既有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又有照相機鏡頭的伸縮演示過程;既有齒輪傳動的機械原理,又有皮帶傳送的工作過程。而使他們工作的是四臺巨大的泵。精巧的設計,奧妙的原理都集中體現在這個龐大的機械裝置上。令我非常難忘!漫步走進科技館,展廳里設置了許多有趣的項目:華夏之光——其中刻畫了中國古代的農用耕種機械,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中國古代人利用風能、水能、地震能等,研制出的機械非常神奇;還有冶金術、冶鐵術,使礦石變成鐵,鐵再變成鋼。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讓我們贊嘆不已!走進現代科技展廳,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近現代的各種高端科學技術: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的發展史,各種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都從各種展品中展現出來??茖W知識帶動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大發展帶動生產力的大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超導磁懸浮列車,高速動車,超音速飛機……很幸運我們生活在這個高科技時代!

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從宇宙的第一顆粒子爆炸,到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從古代水力風車,到未來的超導體。人類逐漸依靠著科技發展到了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萍几淖冎藗兊纳?,從農民用手和牛耕種土地,到耕種機、聯合收割機等大型機械耕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人們省時省力。這些在科技館展示的都是精彩的科技之光和耀眼的科學巨星。難道這些不是科技的力量嗎?但這也只是龐雜的科學技術的一角,有更多的科學技術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挖掘。在未來,我們將繼續用科技改變我們的世界,科技就是力量!

遼寧大連甘井子區金家街第二小學六年級:焦驁然

篇7

――我們來開展“紅領巾尋訪最美江蘇人”活動!

什么樣的人是“最美江蘇人”?

愛國的江蘇人是“最美江蘇人”。在我們的家鄉,有抵御外侮、保家衛國的愛國英雄,有熱愛家鄉、繁榮故里的先賢名人,有艱苦奮斗、建設祖國的勞動模范,還有努力拼搏、為國爭光的先進人物,以及報效祖國、奉獻青春的海歸青年等,盡管他們的身世與事跡各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顆火熱的赤子報國心,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熱愛家鄉,立志振興中華,報效祖國。

敬業的江蘇人是“最美江蘇人”。在我們周圍,有盡職盡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先進工作者,有艱苦奮斗、忘我工作的勞動模范,還有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科技先鋒,更有熱愛本職、忠于職守的普通勞動者,盡管他們的職業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崗敬業,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從小熱愛勞動,從小學會熱心服務。

誠信的江蘇人是“最美江蘇人”。在我們的身邊,有講誠信的道德模范,有守信用的企業家,有為人誠樸、辦事規矩的身邊好人,還有誠實守紀的優秀同齡人,盡管他們的事跡各不相同,但都如同清風撲面,光明磊落,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發揚“誠實”的少先隊優良作風,做誠信守法的好公民。

友善的江蘇人是“最美江蘇人”。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崇尚禮儀、熱心服務的先鋒榜樣,有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道德模范,有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愛心人士,還有許多熱心腸、講友善的身邊好人,盡管他們的能力有大小,但都有一顆博大的仁愛之心,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做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寬容禮讓、樂于助人的好少年。

篇8

汶川、玉樹地震的時候,很多災民流離失所。就在他們忍受著嚴寒的時候,一種叫做活動板房(一種簡單的鋼結構建筑)的神奇建筑給他們帶來了溫暖。在我們居住地的周圍,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鋼結構建筑,它們有的整體采用鋼結構搭建,有的與磚瓦混合搭建。那么,到底這種建筑與我們傳統的磚瓦結構建筑相比,有哪些先進之處呢?在我們的村子里有一家國家一級資質的大型民營企業——天津市三眾工程安裝公司,是集設計、制作、安裝于一體的現代化鋼結構產業基地,他們的產品遍布我國大江南北,甚至遠銷海外。我們二村小學很多學生家長都在這家工廠上班。為了了解鋼結構房屋的制作原理,增進我們對民營企業的了解,在學校少先隊大隊和德育處的領導下,我們科技小組進行了問卷調查,資料搜集,實驗室實驗驗證,實踐基地考察等多項內容,完成了這次科技實踐活動。

活動目標

讓所有學生能在實驗室通過實驗進行實驗設計,直觀了解物體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部分學生能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

要求所有學生都能通過調查問卷和網絡搜集方式篩選信息,總結出鋼結構房屋的優勢和不足。

讓所有學生通過在實踐基地的活動,進一步了解鋼結構相關知識,了解我們身邊的民營企業,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體驗父母親工作的辛勞,增強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活動內容

根據我們的選題,招募科技小組成員,集體選舉組長及各分組的小組長,大家各司其職,統籌安排。利用網絡圖書館初步了解了鋼結構建筑的發展歷史、現狀及未來的展望。在實地考察中,通過統計問卷的形式,總結出鋼結構房屋的優缺點。在描繪房屋結構的時候,誘導同學發現問題:鋼結構房屋的屋頂大多是三角形的,有些像金字塔;不論是墻壁還是屋頂都不是用平面鋼板制成的,而是用波浪狀的鋼板制成的。在活動中,讓同學們通過實驗得出科學的結論: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改變物體的形狀相當于間接改變了物體的厚度,這樣做既可以節約材料,又可以增強材料的抗彎曲能力。為了更好地了解鋼結構建筑,聯系實踐基地——天津市三眾工程安裝公司,在這里參觀鋼結構建筑的生產流程,與實驗室中的結論相互驗證,豐富見聞。為了展示成果,將學生組成5個匯報小組,在各班的研究性學習課中進行演說和展示,最后在校工爺爺的幫助下,制作了1個鋼結構房屋模型,將所學知識予以再現。

活動重點

學會在網上篩選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并總結分析,學會設計調查問卷,并對問卷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得出結論,了解相關的鋼結構建筑的基本知識。

了解我們身邊的民營企業,增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體驗父母親工作的辛勞,增強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遵守實驗操作的規章,嚴格按實驗順序操作,正確使用科學儀器,防止意外發生。學會進行實驗設計,并能寫出心得體會。創新點

聯系身邊優秀的企業作為實踐基地,讓學生在生活中真實地看到鋼結構建筑的生產過程,體會父母工作的不容易,以此讓感恩之心得到深化和升華,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們明白:農村也有好的企業,我們的榜樣就在身邊。

充分利用身邊資源——圖書館、電腦教室和實踐基地,讓學生了解鋼結構房屋,學會提出問題,設計調查問卷,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通過實驗回答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讓學生學會將在實驗室得到的結論再帶到生活中,相互驗證。

活動過程和步驟

確立活動主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了越來越多的鋼結構建筑。到底這種建筑方式與我們傳統的磚瓦結構相比,有哪些先進之處呢?

確立參與人員,成立科技小組

聯系少先隊大隊和德育處,請他們對為本次活動作保障。在得到他們的支持后,在校會中予以,招募對這個選題有興趣的同學,參與到研究中來。根據實驗要求和每個人的特長愛好,分別選舉出各組組長。

利用網絡,了解鋼結構建筑

充分利用圖書館和電腦教室查找鋼結構建筑的發展歷史、現狀及成果展望,初步了解鋼結構材料,對于不明白、網上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或者專業術語進行記錄。

實地考察,搜集資料

問卷調查,了解人們使用這種結構的原因。

分成2人小組,到生活中去考察哪些建筑使用了鋼結構,調查使用這種結構的原因。將村民的答案進行提煉,得出人們選擇鋼結構房屋的原因,分析鋼結構房屋的優缺點。

畫草圖,將我們看到的鋼結構房屋用筆和紙描述或繪畫出來。

通過描述和繪畫,在進一步了解鋼結構房屋后,發現了2個現象:①鋼結構房屋大多屋頂是三角形的,有些像金字塔;②不論是墻壁還是屋頂都看不到平面鋼板,這些部分全是波浪形鋼板制成的。

巧手實驗,見證結構的奇妙

告訴學生們,材料在遇到外界壓力的時候,它本身的形狀會發生改變,但是材料本身也會有抵抗變形的能力,這種能力稱為抗彎曲能力。墻壁和屋頂之所以不用平面鋼板,而全是用波浪形鋼板制作,與增強鋼板的抗彎曲能力有關。

走進三眾公司,實地了解考察鋼結構建筑

在學校和少先隊大隊的支持和幫助下,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鋼結構建筑,我們特意聯系了天津市三眾工程安裝公司,利用周五下午第二課堂活動的時間,帶領科技小組的學生們,來到三眾公司進行實踐體驗。我們請經理叔叔介紹了三眾公司的發展歷史,還請工程師爺爺講解了鋼結構專業知識。

鞏固所學,體驗成果

在校工爺爺的幫助下,同學們一起做了1個鋼結構房屋的模型,復習了整個房屋的制作過程和原理。

將我們的活動過程做成幻燈片,分成小組,在我們的研究性學習課上作匯報。

在全校發出倡議,讓同學們能夠了解父母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體會他們的辛勞。號召大家每天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情??赡艹霈F的問題及解決預案

不可抗力:如出現天氣情況惡劣等情況,延誤參觀實踐基地三眾公司的時間,可以改期。

如發放問卷過程中有同學不配合的話,由老師出面進行協商,在得到他們的支持后再進行調查。

在統計問卷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計算錯誤,可以讓孩子們2~3人為一組,多計算幾次。

強調到實踐基地的要求和紀律,確保學生的安全,體現我校的風采。

鋼結構建筑種類數量較多,選取典型的、鄰近的建筑進行觀察。

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可以延緩或者修改活動內容。

預期效果與呈現方式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了解了鋼結構建筑的優越性和建造原理。

通過實驗,直觀地感受到結構的奇妙之處,并能將實驗室中的結論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聯系起來。

通過參觀實踐基地三眾公司,了解我們身邊的企業,增強自信心,設身處地感受父母工作的辛勞,培養一顆感恩之心。

利用手邊的材料制作1個鋼結構建筑模型,對我們的知識進行回顧和運用。

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材料的篩選和總結。

明白實驗室中的各種結論都要實際應用到生活中,都是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的。了解前沿知識,感受科技的美妙。

效果評價標準與方式

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完成問卷、填寫實驗記錄單、繪制草圖、搜集資料等的填寫質量與效果,評價其水平與能力,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表現,評價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力,據此安排調整教學活動進度,改善活動方法。

活動即將結束時,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著重檢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過程中,采取指導老師評、小組評、自評和家長評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給予學生評價。評價細則應對學生們的科技活動起到指導作用。

實際的收獲和體會

活動使學生們對觀察到的科學現象做了一個梳理,升華成科學理論,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以后的活動作準備??萍蓟顒討嗌倌晗矏鄣姆较虬l展,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

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們學到了關于鋼結構建筑的相關知識,使科學課堂得到延伸。本次活動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了在生活中要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在調查問卷和實際考察中,學生們學會了與人溝通,學會了仔細認真地觀察事物。在實踐基地三眾公司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增強了自信心和使命感,為自己身邊能有這樣優秀的企業感到驕傲和自豪,能深刻體會到父母工作的辛勞,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愛父母。

篇9

那天我親自下廚炒菜。當我把煤氣灶打開,把油放進有一定點水的鍋里時,奇怪的是發生了:這些油先發出“滋”的一聲,隨后就像小猴子一樣活蹦亂跳,越來越多。有的還跳出它們的

“大家園”。我見了連忙躲在一旁,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煤氣灶給關上。關上后,油一下子變得乖巧了,像個淑女,風平浪靜。還好沒被油燙到,我深吸了一口氣。

看到這種情形,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為什么我一打開煤氣灶油就會“跳”出來,一關上煤氣灶油就不“跳”出來了呢?難道油有魔法?它有生命,怕熱?我滿懷疑心地去問媽媽,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說:“不知道?!蔽衣犃耸碾x開了。

篇10

近幾年來,交通事故頻頻發生,歸根結底是人們交通安全意識差。我就親眼目睹了一次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公交車事件,希望大家能遵守交通安全,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那是五年級的一個中午,太陽瘋狂的烘烤著大地,在車站等車的我擠上了一輛人山人海的9路車,站在了門口。到了下一站,上、下車的人擠在一起,十分混亂。車里人多喧雜,司機看不見后視鏡,車啟動時,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青年突然發現自己到站了,于是三步并兩步地走向車門,車已緩緩開動,他毫不猶豫的跳了下去,就在這一瞬間,門咣當一聲關上了,那位年輕人的半個身子被卡住了,他使勁掙扎,頭和身子出去了,一只腳卻被夾在了門里,另一個腳被夾在了車輪里,就這樣,他被拖了十來米。被眼前觸目驚心的一幕嚇蒙的我這才想起了喊停車。下車后,更是慘不忍睹——雪白的衣服上沾滿了鮮血,手、腳、都破了,更可怕的是另一只腳被夾在車輪里,弄了半天才,司機立刻撥打了120……

交通安全就在我們身邊,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讓我們永遠銘記血的教訓,珍惜生命,遵守《交通安全法》,做一個文明市民,這樣,交通事故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