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源電氣范文

時間:2023-03-26 10:17: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森源電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森源電氣

篇1

內需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自國務院宣布4萬億元大規模投資計劃以啟動內需以來,中央政府、國家能源局、兩大電網集團和五大發電公司均出臺了加大電網投資計劃與具體落實舉措,計劃再用十年時間,將中國電網打造成“堅強智能電網”,其中國家電網計劃未來2-3年投資1.16萬億元、南方電網未來2年增加投資600億元,分別較原建設計劃投資規模增加54.74%、55.98%。根據最新的投資規劃,預計2009、2010兩年兩大電網投資計劃分別提高至約8600億元、1800億元,合計總規模2009、2010年分別可達4800、5600 億元左右。2010年后電網投資的總額仍可保持在較高水平。

預計“十一五”末我國裝機容量將達到8.4億kW左右,發電方面投資額將超過1萬億元,到2020年裝機容量將達到9.5億kW,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裝機容量的增長對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行業產生巨大的聯動效應,使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行業發展呈現持續高速增長。

多年積淀諸多優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在多個方面已取得國內尤其是華中區的龍頭地位,具備了多方位的優勢:

1、技術、質量優勢

公司目前共獲得160項專利技術,另有55項專利申請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充分體現了公司產品的技術優勢。公司的40.5kV KYN系列高壓開關成套設備在電氣絕緣和機械壽命兩方面填補國內空白;高壓真空斷路器,為國內最為先進的VS++、VSV系列產品;異型銅觸頭的生產上具有獨家生產工藝和核心競爭優勢,精細的工藝和可靠的產品質量使產銷量已連續7年居全國同行業之首,在行業價格制定中具有重要影響力。

公司使用國際先進的Pro/E三維設計軟件系統,引進了國際一流的數控加工設備和智能化檢測設備,實現了標準、體系、技術與國際的對接,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研發優勢

公司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河南省中壓輸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制造業信息化重點示范企業。公司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研發條件齊全,構建了ERP 信息化平臺;擁有來自上海、西安等地的多名行業技術專家,構建了優秀的技術研發團隊;公司擁有開關制造領域和電力電子領域的多名專家,在高壓斷路器、隔離開關、智能成套開關設備和電力節能減排設備方面擁有國內領先的研發優勢。

3、管理團隊與機制優勢

公司是一家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的民營企業,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發展策略,重視引進人才,構建了優秀的管理團隊。公司管理團隊匯聚了全國同行業優秀人才,融匯了中西方管理理念,具有在電力行業長期從業的經歷,能敏銳、超前把握行業發展趨勢,為公司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司充分運用民營機制優勢,能夠迅速把握市場變化,及時調整計劃,抓住市場機會,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企業家精神將公司逐步發展壯大。

募投項目引領企業進入產品與服務藍海

公司本次募集資金投向SAPF有源濾波成套設備產業化、KYN系列金屬鎧裝高壓開關柜產業升級與改造、GN系列隔離開關產能擴大等三個項目,主要圍繞本公司現有主營業務進行,對公司有積極影響:

1、SAPF有源濾波成套設備產業化項目的實施,將使公司進入節能電子領域,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市場空間廣闊,將進一步擴充公司的產品鏈條,優化公司的產品結構,提升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2、進一步發揮公司擁有的產品技術優勢,繼續擴大現有主導產品高壓開關成套設備和高壓元件的生產規模,進一步鞏固公司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

3、有助于實現公司產品由區域市場向全國市場拓展,擴大產品的市場輻射能力,通過完善銷售渠道和銷售網絡拉動市場,提升公司的品牌價值。

篇2

[關鍵詞] 智能醫療儀器; 電氣性能; 指標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43

[中圖分類號] R197.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21- 0076- 01

1 前 言

醫療儀器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從過去的數字式儀表、模擬式儀表逐步發展到現在的智能儀器。智能儀器實際的核心部件就是微處理器,具有決策、分析、推理、優化控制、顯示處理、信息采集、數據傳輸等多種功能。智能醫療儀器通常對于電氣性能指標要求較高,本文就提高智能醫療儀器電氣性能指標的方法進行探討。

2 智能醫療儀器的基本結構

智能醫療儀器的核心就是微處理芯片CPU,CPU利用I/O接口與其他專用鍵盤、GP-IB、伺服、采樣、控制等單元相聯,同時還利用總線結構與其他大規模集成器件(CT-IB、CTC 、I/O 、RAM 、ROM等)相聯??刂葡到y內的信號傳遞是由CPU經總線完成,速度極快,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完整的程序。智能醫療儀器主要有大型γ照相機、B超機、MR機、CT機、DSA機、X線機等。

(1) 智能醫療儀器應該放置在通風、干燥的環境中使用 ,在儀器的周圍不應該擺放與之無關的物品,尤其是不能擺放盛有液體的玻璃瓶子等,以便避免智能醫療儀器內部電路板由于受潮而出現電容短路、絕緣材料失效等問題。一旦智能醫療儀器上有液體淋灑時,應該在第一時間內及時關機,將故障范圍控制在一定程度,而后再進行檢修和擦拭。

(2) 智能醫療儀器的電源線長度要合適,過長則很容易出現打結的現象,過短則很容易造成抻拽 ,造成導線破損。

(3) 電氣工程師在維修智能醫療儀器電路板時,務必要將自身攜帶的靜電都消除,避免 CMOS 等電路擊穿;與此同時,在焊接的過程中要盡量不采用助焊劑(如焊油等),避免在電路連接點之間出現污物,進而造成短路或者電阻值下降。

3 各電氣性能指標之間的關系

智能醫療儀器有很多的電氣性能指標,且每個指標都有著較為嚴格的檢驗方法和檢驗線路,這些電氣性能指標有的相互矛盾,有的相輔相承。例如,將智能醫療儀器的共模抑制比提高,往往使儀器的內部噪聲降低。又如為了大幅度提高智能醫療儀器的共模抑制比,可以在輸入信號電路中采用整機金屬外殼屏蔽、雙層導聯線屏蔽、單層導聯線屏蔽。但是這樣一來,又會進一步增大機箱與電路間的漏電流和分布電容。筆者曾對一臺心電多域診斷儀的患者漏電流進行測量, 不加屏蔽盒時,輸入信號電路為7.5μA,加屏蔽盒后,上升到10.9μA。這就要求電氣工程師要通過反復試驗來決定取舍,因地制宜, 最終確定最佳方案。

4 如何提高智能醫療儀器電氣性能指標

(1) 輸入阻抗。根據AAMI標準,每一導聯在10Hz時輸入阻抗不得小于2.5MΩ。在實際安裝中,印刷電路板接線柱以及線間的絕緣電阻應足夠高,否則將難以達到高輸入阻抗。另外,應選用高輸入阻抗和低失調電壓的運放作緩沖器,否則失調電壓隨溫度的變化會影響后級工作點的漂移。

(2) 共模抑制比。共模抑制比是智能醫療儀器較為重要的電氣性能指標之一,它的大小直接由信號本身的頻率來進行決定,表示共模信號通過放大之后的衰減與抑制情況。在信號傳輸中,抑制共模信號對于噪聲信號的降低極為重要。智能醫療儀器的共模抑制比直接決定了其對補償或者噪聲的衰減。例如智能心電儀器常常采用數字濾波(軟件法)或者電子陷波器(硬件法)來提高共模抑制比,專門抑制50Hz干擾。

(3) 頻率響應。頻率響應是當向智能醫療儀器輸入一個頻率變化、振幅不變的信號時,測量系統相對反饋出來的響應。通常頻率響應是與擴音器、電子放大器等聯系在一起,可以用系統響應的相位(弧度)和幅度(分貝)來表示頻率響應的主要特性。

一旦測量到頻率響應,假若系統是線性時不變系統,它的特性就可以被數字濾波器以任意的精度近似。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偉明,馬伯志,等. 用于植入式醫療儀器的無線通信系統研究[J].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2009(3).

[2] 葛筱森,楊自佑. 醫用電氣設備的新要求——電磁兼容性要求和試驗標準(YY0505-2005)解析[J]. 安全與電磁兼容,2006(1).

[3] 葛筱森. 醫用電氣設備的電磁兼容——第一講 醫用電氣設備電磁兼容的基本概念(上)[J]. 中國醫療器械雜志,2006(1).

篇3

關鍵詞:電氣施工;問題;改進

我國民用電氣施工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書本上的知識只是理論,在實踐中,我們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總結,改進原有的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務。

一、違反強制標準和規范方面

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對于習慣的錯誤總是不加以注意,隨著時代的進步,工程標準和做法也在改變,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其具體的問題主要以下幾個方面:電源進戶處應要做總等電位聯結;動力配電箱要重復接地,加打人工接地體,或使用基礎接地裝置,使其接地電阻達到國標要求;建筑物要考慮防雷接地措施,對于不設防雷時所提供的設計依據不夠完善;雙電源,沒有采取防止并連的措施。

如何解決問題是很關鍵的,我們必須通過學習,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這些問題加以改進,同時還要運用發展的觀點,在對于以上問題制定出解決方案的時候,能夠看到這些方案背后思考的過程,這樣就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了。

超過45米高達到二類防雷要求的建筑要防側擊雷措施。五路220/380V外線電源,必須注明哪幾路不能從變電所同一低壓母線段引出,使兩路互投電源可靠;機房電梯電源與照明要分開;填補出示意圖,增加總等電位聯結的做法說明;用修改通知的單方式補做進戶總箱重復接地;提供計算數據,維持原設計,不放置防雷措施;自帶閉鎖裝置以防止雙電源并列運行;在圖紙上增加具體事項的做法說明。

二、違反專業規范、規程和設計深度不足方面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些問題有些是對于專業的理解不夠深入,有些是長久以來的習慣造成的誤區,下面具體說說我們的問題通常都出現在了哪些方面。TN-C-S系統為接地型式,應在進戶處做重復接地工作,在平面圖上標明位置,弱電機房及防雷可共用接地裝置,不做弱電機房的接地。在變電處接的電阻4Ω違反供電部門要求。在消防梯干線采用防火措施應注意,消防用電設備電源線消防控制線是否選用阻燃型,消防控制線應與電源線同級選型。在屋頂風機旁必須就近設隔離電器?;馂淖詣訄缶到y所保護的對象不應只有特級、一級和二級。對于汽車庫坡道處照度偏低,需要考慮過渡照明。疏散指示燈距過道端頭不應大于10m。其他動力、照明配電系統和消防設備沒有分開,導致火災時切除非消防電源不便。消防設備兩回路電源線路沒有分開敷設。噴灑泵和消火栓泵熱繼電器應不動作于跳閘,只動作于信號。汽車庫最好設感溫探測器,不要設感煙探測器,否則容易誤動。住宅電話進戶首盒要裝在起居室,并且衛生間必須加電話插座。生活泵與消防泵、污水泵電源應分開放置。火工品等危險場所應依據其類別,選用適當的電氣設備類型,其外殼表面溫度應小于120℃,dⅡBT4不能滿足選用要求。

對于問題,我們在發現之后要相應的解決方案,下面給出一些建議,方面我們改正問題:增加重復接地平面圖,并說明阻值要求。畫出有關弱電機房的接地平面圖,標出專用接地干線25mm2絕緣銅線接地板,絕緣銅線專用接地線4mm2和阻值應要共用接地1,專用接地4Ω。PE接地與1N接地共用R≤0.5Ω的接地裝置;接地2N單獨接地R≤4Ω,使用穿PVC管引出BV-1×95mm絕緣銅線;N接地與PE接地極最好相距5m以上約6m為宜,視其性質而定PE接地阻值。把YJV型電纜換為NH-YJV型電纜。依據消防部門要求,消防控制線,消防用電設備的電源線都選用耐火型或阻燃型線纜。增設屋頂風機的隔離開關在屋頂樓梯間里。短路保護電器達到標準的可兼作隔離電器。隔離電器裝設在便于操作和維修的地點或控制電器附近較好?!盎馂淖詣訄缶到y的保護對象應根據火災危險性、其使用性質、撲救和疏散難度級分為特級、一級、二級”。增加坡道照明燈亮度和數量,白天入口處亮度變化可按15∶1到10∶1,夜間室內外亮度變化可按4∶1到2∶1取值。調整燈距,使過道上指示標志燈間距小雨20m,距走道端頭小于10m。 利用斷路器的分勵脫扣器來自動切除非消防電源、手動切除或各單獨回路供電。依據規范上“消防用電設備兩回路電源線路應分開敷設”的規定,自外線設計解決,兩回路電纜按不同路徑敷設。依據 “突然斷電比過載造成損失更大的線路,其過載保護不應作用于切斷電路而應作用于信號”的規定,來修改控制原理圖。改用感溫探測器。每套住宅必須設置過路盒或出線口在起居室;電話進戶不應直接接至居室,要先引入起居室的過路盒。依據執行規范加以改進,即“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的消防用電設備,其配備設備必須設有明顯標志。其控制回路和配電線路宜按防火分區劃分?!?將T4溫度組別所選電氣設備,最高表面溫度為135℃的電氣設備,已超過120℃,所以不適合使用,改為T5,電氣設備最高表面溫度降為100℃,使用電氣設備的型號改為dⅡBT5。

參考文獻:

[1]吳斌.電氣施工管理中的一些注意事項[J].水泥工程2010年,(02)

[2]邱培森.建筑電氣施工中的質量控制與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0,(12)

[3]凡秀榮. 電氣節能在民用建筑施工與設計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0)

篇4

摘 要:氣液聯動球閥在我國境內的天然氣長輸管道中被廣泛使用,作為一種天然氣長輸管道線路的緊急切斷裝置。氣液聯動閥設置的操作方式包括電動、氣動、電液聯動和氣液聯動等類型,也可以通過手動對執行機構進行控制。一般的氣液聯動球閥通常以高壓天然氣作為動力氣,投入使用時常被當做輸氣管道線路的截斷閥。該文主要針對邁可森氣液聯動球閥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操作方式及優缺點等進行了研究分析,并結合生產實際中對于氣液聯動閥的應用,對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天然氣長輸管道 氣液聯動 工作原理

中圖分類號:TH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b)-0048-02

某輸氣場站的供氣支路中,在天然氣管道出站處安裝了一臺成都邁可森公司制造的氣液聯動閥。由于下游用戶的用氣壓力較低,當天然氣主管道供氣壓力超過下游用戶承受能力時,邁可森氣液聯動閥可以進行緊急關斷操作,從而避免下游天然氣管道與輸氣設備受到高壓天然氣沖擊,導致儀器損壞甚至發生事故,保證下游用戶安全用氣。

1 氣液聯動球閥的基本解釋

1.1 氣液聯動球閥的組成

某輸氣場站的供氣支路中安裝的邁可森公司制造的氣液聯動閥的型號為DGOA0.6-70,將不同型號分別表示的含義列舉如下:

DGOA-氣液聯動;

0.6-撥叉箱型號;

S(對稱型)或C(非對稱型)-撥叉類型;

70-氣缸直徑(mm);

PLPG-管線壓力電子監控系統;

2010-監控系統型號;

P(普通型)/D(低溫型)-產品類型。

邁可森氣液聯動球閥主要由氣動控制箱、氣液罐、儲氣罐、遠傳終端裝置、遠程就地切換閥、萬向手動泵、閥位指示器、閥體、方向控制閥、引壓管等部件組成。

1.2 氣液聯動球閥的工作原理

氣液聯動球閥的氣源引壓管直接從天然氣管線上取壓,作為球閥的動力源。正常工況下,氣液罐裝有半罐液壓油,其余部分充裝天然氣,當氣液聯動球閥動作時,天然氣推動液壓油,再由液壓油推動執行機構來實現氣液聯動球閥的開關操作。氣液聯動球閥的執行機構分為旋轉葉片式氣液聯動執行機構和撥叉式氣液聯動執行機構。其中DGOA系列是采用平行、雙導向撥叉型執行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管道內的高壓天然氣,使液壓油推動活塞進行往復運動,再通過撥叉轉化成閥門的旋轉運動,帶動與其相聯的球閥轉動,實現球閥的開關操作。

檢測管可以將干線壓力值與壓力變化參數韉葜療動控制箱內的壓力傳感器,作為自動控制的依據,控制系統將采集到的干線瞬時壓力與對比罐內壓力進行比較,確定閥門的開關,實現自動控制。當干線壓力大于對比罐內氣體壓力時,干線氣體通過單向閥向罐內注氣,當罐內氣體壓力大于氣液聯動閥的設定值時,通過罐上的安全閥泄壓。氣動控制箱內設有氣動開關手柄,可以實現就地氣動開關閥門操作,遠傳終端裝置可實現站控室對氣液聯動球閥狀態的監測與遠程開關操作。

1.3 操作方式

邁可森氣液聯動球閥有三種操作方式。

(1)就地手動。

首先將“就地手動/遠程”液壓手動選擇閥置于“就地液壓手動”位置,把開關方向控制閥置于“開”位置時,操作液壓手動泵反復下壓,可以驅動閥門直到全開狀態;把開關方向控制閥置于“關”位置時,操作液壓手動泵反復下壓,可以驅動閥門直到全關狀態。

(2)就地氣動。

首先必須接通氣源,將“就地手動/遠程”液壓手動選擇閥置于“AUTO/自動”位置,就地控制時屬于氣液聯動操作。開閥時,在氣動控制箱內轉動氣控閥模塊的PO手柄并保持,閥門向全開狀態動作;若松開手柄,則開閥動作立即結束。關閥時,在氣動控制箱內轉動氣控閥模塊的PC手柄并保持,閥門向全關狀態動作;若松開手柄,則關閥動作立即結束。

(3)遠程氣動。

首先必須接通氣源,將“就地手動/遠程”液壓手動選擇閥置于“AUTO/自動”位置,可以實現遠程控制開關功能。通過站控室上位機給氣液聯動閥的電子控制單元發送控制指令,使電磁閥PO通電時,閥門進行全開動作;使電磁閥PC通電時,閥門進行全關動作;從而實現遠程開關操作。

(4)破管緊急關斷。

首先必須接通氣源,將“就地手動/遠程”液壓手動選擇閥置于“AUTO/自動”位置,當檢測到天然氣管線的壓降速率或者管線高、低壓超出電子控制單元預先設定的參數值時,上位機控制系統發出信號給電磁閥3.5A,電磁閥3.5A驅動DC模塊動作,控制系統使執行機構采取關閉閥門操作。與此同時,系統安全鎖3.4鎖定控制系統的操作。只有在破管控制信號消失,且必須現場人工手動復位安全鎖3.4后,執行機構才能恢復其正常操作。(如圖1)

2 優缺點的研究

2.1 邁可森氣液聯動閥的優點

(1)非正常工況的自動切斷功能。

在氣動控制箱左側設有Bypass ELB按鈕,可以選擇開啟或關閉ESD緊急關斷功能。氣液聯動球閥的電子控制單元中的電氣觸點設置為常閉觸點,在出現突然斷電的情況時,可以實現閥門的ESD緊急關斷功能,以保證設備安全平穩運行。

(2)多種操作模式。

氣液聯動球閥具有就地手動、就地氣動和遠程氣動三種操作模式,在氣動控制箱右側設有Exhaust按鈕,可以實現放空功能,隨時與大氣相連接。

(3)安全性高。

氣液聯動球閥以高壓天然氣或液壓手動泵作為閥門的動力源,氣動操作時所需壓力低,同時不需要外加任何其他設備就可以進行開關操作。在氣動控制箱右側上方部位設有復位按鈕,在出現氣液聯動閥ESD緊急關斷情況時,需要在排除事故后手動進行ESD復位操作,具有傳動穩定、安全可靠、便于控制、操作簡單等優勢。

2.2 邁可森氣液聯動閥的缺點

(1)無泄壓裝置。

邁可森氣液聯動球閥采用液壓手動泵實現就地手動開關操作,其手柄可拆卸,并可以從三個位置安裝,但是沒有設置泄壓裝置。

(2)只有一個取壓口。

邁可森氣液聯動球閥只在閥門上游設置了一個引壓管,采集上游的壓力數據,無法采集到閥門下游的壓力數據進行對比。

(3)密封性較差。

邁可森氣液聯動球閥的氣動控制箱內設有可以實現遠程控制的電磁閥,在其內部的連接部位易出現漏氣情況,裝置的密封性較差。

3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邁可森氣液聯動閥作為輸氣場站供氣支路的緊急切斷裝置,具有氣動壓力低、開啟扭矩高、運行安全可靠性高、經濟性好、便于控制、操作簡單等優勢,也存在密封性較差、無法采集下游壓力等缺點。同時天然氣的氣質情況、壓力范圍和不同的操作方式都會影響氣液聯動閥的運行穩定性,還需要進一步采集數據進行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礦山企業;電氣工程;安全用電

引言

礦山企業要求正常的、不間斷的對其供電,以保證煤礦生產的正常進行。但是由于多種原因,難免出現故障,而使供電系統的正常運行遭到破壞。因此,普及安全用電常識,加強用電安全觀念,提高安全用電意識,保證用電安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安全用電是勞動保護教育和安全技術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安全用電包括在用電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下面介紹礦山企業電氣工程中的一些有關安全用電方面的基本知識。

1、電流對人體的危害

人體接觸帶電體而使人體通過電流,稱為“觸電”。觸電會給人體帶來傷害,根據傷害的性質不同,觸電和分為電擊和電傷兩種。

電擊,又稱為“觸電內傷”,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微小時,僅使觸電部分的肌肉發生痙攣。若通過心臟的電流超過0.05A,時間超過1s時,則肌肉的痙攣將迅速加劇,最終致人死亡。它是最危險的觸電事故。

電傷,是指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和機械效應等對人體外部的的傷害。電傷程度,由流過人體電流的頻率、大小、途徑、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觸電者本身的情況而定。人體通電時間越長,危險性越大。

2、觸電急救

一旦發生人體觸電,必須立即原地進行急救?,F場急救對搶救觸電者是非常重要的。有統計資料指出,在相同的情況下,觸電后1分鐘開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觸電后6分鐘開始救治者,只有10%獲得良好的效果;觸電后12分鐘開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就很小。

人觸電后不一定會立即死亡,出現神經麻痹、呼吸中斷、心臟停跳等癥狀,外表上呈現昏迷的狀態,此時要看作是假死狀態,如現場搶救及時,方法得當,人是可以獲救的。

觸電急救方法是:首先立即切斷電源。切斷電源的方法一是關閉電源開關、拉閘或拔去插銷;二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扁擔等不導電的物體挑開電線,使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觸傷員,防止自身觸電。其次,緊急救護。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根據觸電者的具體情況,迅速組織現場救護工作。觸電失去知覺后進行搶救,一般需要很長時間,必須耐心持續地進行。只有當觸電者面色好轉,口唇潮紅,瞳孔縮小,心跳和呼吸逐步恢復正常時,才可暫停數秒進行觀察。如果觸電者還不能維持正常心跳和呼吸,則必須繼續進行搶救。觸電急救應盡可能就地進行,只有條件不允許時,才可將觸電者抬到可靠地方進行急救。常用的觸電急救方法有人工呼吸急救法和心臟胸外擠壓急救法。

急救時應注意的問題:不要輕易放棄搶救。觸電者呼吸心跳停止后恢復較慢,有的長達4小時以上,因此搶救時要有耐心。

施行心肺復蘇術不得中途停止,即使在救護車上也要進行,一直等到急救醫務人員到達,由他們接替并采取進一步的急救措施。

3、常見的觸電原因和方式

常見的觸電原因有三種:一是違章作業;二是缺乏電氣安全知識;三是輸電線或者用電設備的絕緣損壞,當人體無意觸摸著絕緣損壞的通電導體或者帶電金屬體時,發生觸電。

常見的觸電方式有兩線觸電和單線觸電。其中,兩線觸電,人體承受的是線電壓,最為危險。而單線觸電時,電流通過人體進入大地,當絕緣不良或對地電容較大時也有危險。

4、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

絕緣防護是從改善絕緣性能或者絕緣結構的角度,采用封護或者隔離帶電體的方法以杜絕電氣設備漏電來避免觸電事故的。但是,電氣設備在運行中因絕緣損壞而發生漏電甚至擊穿的情況是難以完全根除的。減少或者避免這類觸電事故的技術措施有保護接地、保護接零等。

保護接地是指為了人身安全的目的,將電氣裝置中平時不帶電,但可能因絕緣損壞而帶上危險的對地電壓的外露導電部分與大地作電氣連接。通常采用深埋在地下的角鐵、鋼管做接地體。

保護接零,又稱為保護接中線,是指將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或者構架,與供電系統中的零線聯接。保護接零的防護比保護接地更為完善,適用于1000V以下的電源中性點接地的電力網。

切記,在同一電網中,不允許一部分設備采用保護接地,而另一部分設備采用保護接零。

5、安全用電常識

盡管采用上述各種措施來防止觸電,但是由于工作疏忽或者不重視安全用電,有時候還可能發生出點事故,因此,在工作中要特別重視以下幾點:(1)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手來鑒定接線端或裸導線是否有電。(2)更換熔絲時,應先切斷電源,切勿帶電操作。(3)拆開的或者斷裂的暴露在外部的帶電接頭,必須及時用絕緣物包好并懸掛到人身不會碰到的高處,防止有人觸電。(4)手電鉆等單相用電器的金屬外殼都必須有專用的接零導線。(5)若有數人進行電工作業時,應于接通電源前告知他人。(6)電動機的旋轉部分,應當可靠的遮護起來。(7)電動機及其啟動裝置不得在運行中進行修理。(8)高壓電動機的開關及其啟動設備,必須嚴格關鎖,使用時要專人負責,開關附近應備安全用具,以備操作時使用。

6、結束語

電力既能給人們帶來光明,給人們提供能量,但也能給人們造成災難,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我們要正確安全的用電,減少或者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鄒森.電力系統安全分析與控制[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2000.

[2]張文勤.電力系統故障診斷方法[J].華北電力學院學報,2001.

[3]高宜凡.變電運行管理危險點分析及應用[J].科技資訊,2009(13).

[4]辛亮.變電運行安全管理初探[J].科技資訊,2009(9).

[5]劇淑紅.淺談變電運行危險點預控[J].科技信息,2009(32).

[6]袁曉杰.淺談變電運行管理工作[J].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9(8).

[7]雷曉.變電運行的故障與安全管理[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09(11).

作者簡介

篇6

關鍵詞:欠壓脫扣 保護 分析 整改

Abstract: In this paper,based on recorded fault waveform, analysis the cause of substation station transformer switch undervoltage trip protection action event by phase grounding fault, which result in the AC voltage loss total sta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undervoltage tripping protection, puts forwar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ctification.

Key words: undervoltage trip protection analysis rectification

1 故障情況及原因分析

2011年12月16日,某220kV變電站#1站變400V開關401及#2站變400V開關402均同時跳閘,造成全站站用電交流失壓。

事件前運行方式:某220kV變電站#1站變400V開關401和#2站變400V開關402開關運行,分段400開關熱備用,如下圖所示:

通過核對后臺機、110kV L1線路保護裝置、110kV故障錄波裝置和380V備自投裝置的記錄,得知事件發生的順序如下:

16日03時55分52秒,110kV L1線路開關跳閘;

16日03時55分53秒,#1站變401、#2站變402開關跳閘,全站站用電交流失壓;

16日03時55分53秒,110kV L1線路開關重合成功。

可以確認110kV L1線路開關跳閘和#1站變401、#2站變402開關跳閘在同一時刻。

110kV L1線路因BC相接故障而跳閘,根據錄波顯示,從故障發生到故障切除時間持續60ms左右,此時故障影響導致10kV母線線電壓降低到2.4kV(僅為額定值的24%),由于#1和#2站變為Y/Y接線,400V母線線電壓亦降低為額定24%左右,而#1站變401與#2站變402開關機構帶有欠壓脫扣裝置,70%額定電壓以下便能可靠動作跳閘——由此判定110kV L1線路BC兩相接地故障引起的400V電壓降低是導致#1和#2站變401、402開關同時跳閘的直接原因。

2 低壓開關的欠壓脫扣裝置作用

低壓開關的欠壓脫扣裝置主要起三兩個作用:

(1)防止低壓母線缺相或電壓降低損壞運行電機,為保護電機而脫扣跳閘。

(2)防止低壓母線失電后又來電時所有電機同時起動沖擊電流過大導致母線電壓降低,故需要欠壓脫扣跳閘。

(3)低壓母線分列運行的,若母聯開關可自動備投,分列母線開關需失壓脫扣以保證母聯并列時不形成低壓電磁環網。

但400V開關帶欠壓脫扣器對變電站站用電系統保護作用并不明顯,原因如下:

(1)對于變電站此類場所,不同于低壓長距離供電的用戶負荷,不會出現長時間的母線電壓偏低,而站內重要的三相交流供電負荷如變壓器風冷系統本身亦帶有缺相保護裝置,因此400V總開關的缺相與欠壓保護電機功能對變電站并不適宜。

(2)根據變電站值班員日常站變切換操作,如從#1站變帶全站轉為#2站變帶全站時總會出現短時全站站用電全停又同時全站恢復,均未反映過電壓異常,說明變電站站變容量足夠大可承受全站電機自啟動時產生沖擊,無需欠壓脫扣進行保護。

(3)變電站400V開關一般均為“三合二”電氣閉鎖,保證不會形成低壓電磁環網,而該220kV變電站裝設有獨立的400V備自投裝置,其邏輯亦設置為先跳開401(或402)開關再合分段400開關,并不需要失壓脫扣來進行跳閘。

綜合以上三點考慮,400V開關帶欠壓脫扣器對變電站站用電系統保護作用并不明顯,反而在上一級線路發生兩相或三相故障時因母線線電壓降低容易跳閘,由此導致站用電全停。目前110kV以上變電站均采用無人值守方式,站用電全停后需要運行人員驅車前往變電站人工手動恢復供電,降低了綜合自動化的效率,也減弱了無人值守方式的優勢,因此建議拆除站用變400V開關欠壓脫扣器。

3 整改過程及分析

3.1整改過程

2012年1月21日, 該220kV變電站在拆除#1站變低壓側401開關的欠壓脫扣器后,進行400V備自投試驗(當時的運行方式:#1站變高壓側開關941、低壓側開關401開關在合位,#2站變高壓側開關942、低壓側開關402開關在合位,400V分段400開關在分位)

過程:當斷開#1站變高壓側開關941后,備自投動作,但奇怪的是,402開關跳開,400開關合上。

按照400V備自投出口邏輯,當斷開#1站變高壓側開關941后,應跳開401開關,合上400開關,但401開關實際未跳開,400V備自投不應出口合400開關,而且按照400V開關電氣聯鎖(3個開關不能同時合)原理,400開關不能合閘,402開關也不應跳閘。

3.2原因分析

(1)401開關為什么沒有跳開?

因為401開關操作機構用的220V交流電源取自自身開關的站變側,所以當斷開#1站變高壓側941開關后,401開關操作機構失去電源,雖然400V備自投已出口,但無法跳開401開關。

(2)400開關為什么能合上?

因為供401開關位置顯示及電氣聯鎖(3個開關不能同時合)用的220V交流控制電源也是取自自身開關的站變側,所以當斷開#1站變高壓側941開關后,401開關失去操作電源,此時400V備自投判定401開關為分位(實際為合位),同時電氣聯鎖回路也判401開關為分位,所以400V備自投出口合400開關,且400開關沒有被電氣閉鎖,從而使400開關合上。

(3)402開關為什么跳開?

現場檢查發現401、400開關的常閉觸點并聯后串入402開關的欠壓脫扣回路。當400開關合上后,402開關通過400開關使401開關帶電,401開關位置顯示合位(401開關實際位置為合位),此時401、400開關均為合位,402開關的欠壓脫扣回路接通,欠壓脫扣器動作跳開402開關。

4 整改措施

結合該變電站400V系統的實際情況,考慮了三個處置方案如下:

1、保留402開關的欠壓脫扣器,將已拆除的401的欠壓脫扣器恢復,400V備自投功能正常,運行風險是區外故障導致10kV母線電壓降低時,可能會造成兩臺站變低壓側開關同時跳閘,400V母線失壓。

2、拆除401、402開關的欠壓脫扣器,區外故障時欠壓脫扣不會動作,但400V備自投失去作用,且400V開關的電氣聯鎖功能失效。

3、拆除401、402開關的欠壓脫扣器,同時對401、402開關的控制電源與操作機構電源進行改造,將其電源改為#1站變低壓側與#2站變低壓側電壓經電壓切換繼電器切換后的輸出電源,同時將400備自投裝置的“方式1跳閘時限”、“方式2跳閘時限”適當延長,確保電壓切換繼電器可靠切換后再出口跳閘,運行風險是400V開關的電氣聯鎖功能失效。

為確保某變電站400V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最終采取方案3,同時對該站運行規程進行修編,做好防誤操作的相關防范措施。

5 結語

本文分析欠壓脫扣保護動作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只有深入了解保護特性和相關二次回路的接線原理,分析二次回路存在不足之處并及時采取正確的防范措施,做好相應設備的維護工作,才能保證電力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賀家李,宋從矩.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第三版) [M] .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4.

篇7

煤礦井下漏電保護計算機

一、漏電的危害

煤礦井下低壓電網大部分在采區,環境條件惡劣,又是工作人員和生產機械比較集中的地方,電網若發生漏電,將導致以下危險:人一旦接觸漏電設備、電纜時,會造成觸電傷亡事故;漏電回路中漏電點會產生電火花,可能引起煤塵瓦斯爆炸;漏電回路上各點存在電位差,若電雷管兩端接觸不同電位點,可能使雷管爆炸;長期存在的漏電電流,尤其是兩相經過渡電阻接地的漏電電流,在通過設備絕緣損壞處時將散發出大量的熱,使絕緣進一步損壞,甚至使可燃性材料(如非阻燃性橡套電纜)著火燃燒;漏電故障發展為短路的原因是很簡單的,長期存在的漏電電流及電火花使漏電處的絕緣進一步損壞,最后危及相間絕緣而造成短路;一旦電網發生漏電,就必須停電處理,因而嚴重影響生產,降低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漏電的原因

井下常見的漏電故障分為集中性漏電和分散性漏電兩類。產生漏電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電網絕緣降低所造成的,煤礦井下漏電故障的主要原因為:電氣設備絕緣受潮或進水;電纜和電氣設備長期過負荷運行,使絕緣老化;電纜受到擠壓、砍砸、過度彎曲、鐵器劃傷或針刺;導線連接接頭不牢固、有毛刺、無防松措施等;在電氣設備內部增加其他部件,使帶電導體與外殼的電氣間隙或爬電距離小于安全值;橡套電纜、鎧裝電纜受擠壓、碰砸,產生裂口或受潮,造成芯線或絕緣損壞而漏電;電氣設備內部遺留導電物體或設備接線錯誤而造成的漏電;移動頻繁的電氣設備的電纜反復彎曲使芯線部分折斷,刺破電纜絕緣與接地芯線接觸而造成漏電;操作電氣設備時,產生弧光放電造成一相接地而漏電。

三、漏電保護的種類

為確保人身安全,減小因漏電引起的瓦斯、煤塵爆炸的危險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井下饋電線上必須裝設保護裝置。常用的裝置有:附加電源直流檢測式保護。它是在電網與大地之間附加一獨立的直流電源,通過有效地檢測和利用三相對地絕緣電阻上的直流電流所產生的變化,就可以構成附加電源直流檢測式漏電保護;零序電流方向式漏電保護。它是檢測零序電流或零序電壓的幅值大小來判斷單元內是否發生了漏電,并利用各支路零序電壓與零序電流的相位關系來判斷故障支路,然后動作,有選擇性地切斷故障支路的電源。

四、漏電保護的發展趨勢

漏電保護系統的發展過程,往往與變壓器中性點的接地方式關。對于中性點不接地的供電系統,特別是低壓供電系統,零序電流較小,制作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比較困難,因此,現有的漏電保護系統絕大多數還是非選擇性的。非選擇性的漏電保護系統非選擇性的漏電保護系統多由兩級漏電保護裝置組成,上下級漏電保護裝置可以采用不同的保護原理,即上一級漏電保護裝置既可以采用零序電壓原理,也可以采用附加直流電源的原理,但各分支線路的漏電保護裝置多采用零序電壓保護原理,沒有橫向選擇性,而上下級漏電保護裝置之間采用時間差的原理,可以實現縱向選擇性。關于縱向選擇性問題,若從運行維護角度看,當然是有用處的,再從后備保護的角度看,對安全也有好處。只因為沒有橫向選擇性,縱向選擇性的優點也不能充分發揮,而動作時間長的缺點卻變得突出了。

選擇性的漏電保護系統多由兩級漏電保護裝置組成,各分支線路的漏電保護裝置既可以采用零序電流保護原理,也可以采用零序功率方向保護原理,達到橫向選擇性的目的。不過,采用零序電流保護原理的先決條件是故障支路和非故障支路的零序電流必須有較大的差別,這在井下低壓電網中一般是不具備的。上下級漏電保護裝置之間的選擇性主要靠時間差的原則來解決,因此,它們的保護原理并不要求相同.即上一級漏電保護裝置既可以采用零序電壓保護原理,也可以采用附加直流電源的保護原理。一般講,最好采用附加直流電源的保護原理,因為它可以反映電網絕緣阻抗的對稱下降故障,以彌補下一級漏電保護裝置在原理上的不足,起后備保護作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將計算機技術引入漏電保護系統,從而構成可通信的、具有快速選擇性漏電保護系統,以實現快速、無級差的漏電保護,確保人身安全。根據礦井低壓電網情況,其可通信的、智能快速選擇性漏電保護系統應是目前漏電保護的發展趨勢。其組成結構如圖1所示。

系統可采用兩級分布式結構,總自動饋電開關處的漏電保護裝置(UGF)為主站,設有兩個RS485通信接口,除與分支饋電開關處的下級漏電保護裝置(DGF)通信外,還可通過另一個接口與礦井安全監測系統相聯,便于地面調度系統實時地了解井下低壓電網的絕緣變化和漏電情況。DGF智能漏電保護裝置通過RS485構成現場總線,可以掛接多個保護裝置;另外,總自動饋電開關與分支饋電開關間的距離一般不超過100m,故RS485的通信距離完全能滿足要求。

通過分析研究,礦井低壓電網漏電保護系統要在適合我國現行的中性點不接地方式特點基礎上,既要考慮漏電保護裝置動作的選擇性,又能滿足人身觸電的安全要求。根據礦井低壓電網的情況,可通信式智能快速選擇性漏電保護系統是目前漏電保護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申國.淺談煤礦井下供電系統的漏電危害及預防[J].河北煤炭,2011,(3).

[2]何勝良.淺談煤礦井下漏電保護的發展趨勢[J].科技縱橫,2009,(5).

篇8

關鍵詞:車站;鐵路信號;防雷

1 鐵路信號設備防雷分析

1.1 雷擊

1)直接雷:直擊雷是目前人類無法控制和阻止的自然災害,它的特點是放電電壓高(可達500kv以上),放電電流大(雖然一般認為200ka是允許的上限,然而雷電的實際放電電流卻可達到驚人的530ka),放電過程時間短(一次閃電放電時間約為40μs),閃電電流波形波頭陡度大(閃電電流在不到1μs的時間便可以達到100 ka以上的極值);直接侵入設備或與設備關聯的傳輸線上的雷電。但襲擊信號設備的概率很小。

2)傳導雷:雷電電磁脈沖是雷擊導線或電氣、電子設備附近時,由靜電和電磁感應在導線或電氣、電子設備上形成的“瞬態過電壓”。發生在距電氣電子系統設備1km以遠的云間放電和云地放電都可能在計算機信息系統金屬導線上產生可能導致設備失效的過電壓。與電氣電子系統相連的金屬導線被感應上雷電電磁脈沖過電壓時,雷電電磁脈沖過電壓將沿導線以行波方式向兩方向傳播,傳遞到電氣電子設備上(這部分雷電我們稱為“傳導雷”),造成設備失效。

1.2 鐵路信號雷電防護特點

1)信號室外設備分布范圍廣,站場內設備密集,鋼軌又是雷擊的良導體,信號樓等建筑物集中,如防雷方式不當,一旦遭遇雷擊將引起連鎖反應,損失巨大。

2)信號樓室外線路遭受雷擊后,線路中大電流將會隨電纜進入各機房,從而引起內部設備損壞。

3)信號室內外采用多種接地系統,如果接地電阻不均衡,受到雷擊后,電流將引起地電位差,造成“地電位反擊”,使人員和設備遭受損害。

2 發現問題

在海外工程安哥拉羅安達鐵路項目,因當地雨季雷電頻繁,而且有的車站處在森林內,所以信號設備極易遭受雷電襲擊。我們在施工中不斷總結經驗,也找出了很多適合當地環境的防雷措施。室外除了正常防雷外還通過采取加裝避雷針、更換高防雷型設備元件等措施,室內各設備都加裝防雷補償元件并且通過拉網式屏蔽接地。但是,2009年10月,羅安達鐵路剛紐卡車站室內電源設備、開關元件等一月內兩次受到雷擊,分析原因是由于室外電源電纜、信號電纜比較容易受感應雷傾入,大電流將通過電纜進入室內各設備元件,造成室內設備的損壞。

3 解決方案

室內分線盤作為連接室內、外信號傳輸系統的中轉站,是一道隔斷感應電流進入室內的屏障,羅安達鐵路前期施工中都是通過加裝放電管和壓敏電阻,以達到泄流的目的。但是無論是并聯(如圖1所示)或者串聯(如圖2所示)實際防雷效果并不好。并聯組合中,如果壓敏電阻的參考電壓uima選得不當,則放電管將有可能在暫態過電壓作用期間內不會放電導通,過電壓的能量全由壓敏電阻來泄放,這對壓敏電阻是不利的,容易造成壓敏電阻損壞,而且也不能有效解決放電管可能產生的續流問題。

串聯組合中,放電管只起著一個開關作用,當感應電流能達到放電管的極限值是他才能工作,在安哥拉雷電易發環境下,真正防雷效果也不是很好。目前國內使用帶防雷的綜合分線柜,但是由于安哥拉站內使用6502電氣集中連鎖、區間采用半自動閉塞,而且全是非電碼化區段,車站都比較小,室內設備不多,所以綜合分線柜使用價值不是很高,但是可以通過在分線柜上加裝部分必要的防雷元件,以達到防雷的目的。

圖1的并聯 圖2的串聯

1)信號機外線防雷。

站內調車信號機、出發信號機、進站信號機、預告信號機所有去、回線在室內分線盤對應的端子上, 每線加裝1個bvb slp 275vb 防雷器,作縱向保護。

2)半自動閉塞外線防雷。

在半自動閉塞外線上安裝一套bvb slp 130vb防雷器進行縱橫向全保護。

3)信號機點燈電路防雷。

在所有列車信號機的去線、回線,高柱調車信號機的去線、回線的對應端子上安裝一個bvb slp 275vb防雷保安器進行縱向保護。

4)在室內分線盤燈絲報警線對應的端子上, 每線加裝1套bvb slp 75vb 防雷器,作縱向保護。

5)室內軌道電源防雷。

每個咽喉1對向室外軌道電路送電電源, 在室內分線盤相應端子上, 給每對電源線加裝3個bvb slp275vb 電源防雷器作

橫向保護。

6)分線盤接線端子與防雷保安器的連接線采用1.5mm2多芯阻燃銅導線,連接線長度不大于1.5米。

4 應用

首先在羅安達鐵路各車站分線盤都加裝了防雷器,轉場至本格拉鐵路后同樣采取以上防雷措施,2010年初至2011年底,兩條鐵路信號設備僅有一次遭受雷擊損壞,防雷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

5 結束語

信號防雷是一套綜合防雷系統。不僅要做好室內、室外設備的防雷工作,還得結合考慮綜合防雷。而且還要根據信號系統所處氣候環境不斷改進和創新,不同的條件下選擇不同的防雷元件,充分應用傳導、分流、接地、屏蔽、消除電位差等現代防雷技術,實現信號系統的三維立體式整體防護。

參考文獻:

[1] 鐵道部電務局.弱電設備防雷手冊.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0.

[2] 鐵路信號設備雷電防護辦法.鐵電務〔1987〕577 號.

[3] 郭錫斌.雷電對鐵路信號設備的危險影響及其防護.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1994.

篇9

關鍵詞: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設計

【分類號】:TU855

2009年,我國提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戰略規劃。變電站作為電網運行的重要環節和主要監控點,起到聯系整個系統的重要作用。變電站的電氣二次系統的合理性與可靠性與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有著密切關系,可以視為變電站的神經系統。因此,有必要對變電站二次系統展開研究,以推動整個變電站乃至電網的安全穩定。

一、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概述

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網絡,主要包括變電站內的各類電氣設備及其相應的控制、調節、信號、測量回路,以及電氣二次系統的繼電保護裝置、安全自動裝置、準同期裝置、直流操作電源等。總體來分析,可以將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是電氣二次系統的重要組成,主要用來保護變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一旦出現系統故障,立即動作于告警或跳閘。(2)控制回路。變電站二次控制回路主要用來對變電站內各類設備進行控制,主要是各類開關設備的跳合閘操作,繼電保護發出跳閘信號后,通過控制回路來執行跳合閘。(3)信號回路。變電站電氣二次設備的運行,均依賴于信號回路的運行,通過變電站二次信號回路,準確采集一次設備的工作狀態,包括信號的發送、接收和傳遞網絡,來為運行人員進行運行和維護提供依據。(4)調節回路。除了通過控制回路來控制開關的跳合閘以外,有一些變壓器主設備還需要通過調節回路來調整期工作參數。(5)其他回路。除了上述回路以外,變電站二次系統還包括絕緣檢測回路、系統同期回路、操作電源回路等,是變電站功能實現的輔助回路,隨著電網技術的發展,變電站建設水平不斷提高,電氣二次回路技術水平的高低目前已經成為衡量變電站自動化程度的重要方式。

二、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重要作用

隨著現代電力系統的逐漸發展,電網已經面向高電壓、遠距離輸電以及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所以,對電網輸電的安全、穩定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在經濟性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變電站電氣設備中,二次設備主要負責保護一次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電氣二次系統是控制整個二次設備的重要系統,隨著現代化、信息化、微機化的逐漸發展,供電需求的不斷提高,電氣設備的輸電和配電的過程中存在更多的安全隱患和問題,容易出現送電故障或安全事故。在此背景下,電氣二次系統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設計及應用的目的就是保護一次回路、設備及二次設備的安全。在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確保系統設計科學、合理、有效,在應用過程中有利于改造和優化升級,這不僅是有利于保護一次電氣設備,更有利于提高整個運行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設計分析

1.變電站主接線的相關設計

變電站主接線是電氣設備重要組成部分,是電氣二次系統設計的基礎環節,其作用是連接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起到電流的匯集、傳輸和分配的作用。電氣主接線也稱為主電路,其選擇的形式直接影響電氣設備的選擇,繼電保護方案的制定,控制模式的選擇以及配電設備的布置等。電氣主接線選擇正確與否關系著電氣二次系統的經濟性、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所以,必須提高電氣設備主接線穩定運行的優化設計。主接線作為電氣設備中修復元件的組成系統的一部分,在其型號選擇上要尤為注意,必須根據電氣的主接線穩定性指標來選擇,經過準確的核算分析來確定準確的主接線。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供電系統使用的方便性,設計出維護簡單、靈活性好、可靠性高、經濟性好、易于擴建升級的主接線,在滿足用戶出現回路負載量的前提下,減少設計成本。除此之外,在主接線連接時要特別注意,容易出現電氣二次系統裝備與一次系統裝備無法連接或連接錯誤的現象,容易因此產生直接性的安全事故。

2.監控系統、應急系統、智能控制系統的設計

監控系統是對整體電氣設備的控制,包括一次設備、二次設備,是電氣二次系統的重要組成。變電站內的監控系統設置采取分布式結構,雙擊配置,主要有總線結構和總線型網絡、站級層、間隔層共同構成。還可以通過遠程控制進行電動隔離開關和三級模式遠程控制短路器。應急系統主要是消防和火災的應急系統,除了對電氣設備正常的檢修之外,還要設置消防報警系統來防止出現突發狀況。變電站受惡劣天氣,如雷電等影響。容易出現自身超負荷狀態而出現火災,火災應急系統的設置是維持變電站可靠性與安全性的必然要求。智能控制系統能夠維持整個電氣二次系統高效性、自動化、智能決策作用的重要系統,能夠在變電站信息處理中設計最優的方案,減少運行的成本,提高變電站整體運行效率。當出現危險情況時,智能系統能夠通過收集情報進行智能判斷與決策,在短時間內作出優化的響應,減少損失。在當前的智能系統研究中,神經智能系統、專家系統等都在進一步的研究中,但對于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的設計而言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直流系統的設計

直流系統在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自動化控制系統的主要能源支持,是電氣系統實現數據信號采集、控制的重要基礎。直流系統能夠保證電路器和照明通訊設備接收自動化系統傳輸的控制信息,保證其穩定運行。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中常通過電動彈簧來進行斷路器的和分閘操作,因為變電站內沖擊電流較小,因此,為了保證變電站內即使出現的運行中斷還能保證兩個小時的安全用的,需要進行余量的儲存,一般將直流系統內的電池容量設計為300Ah。在直流系統的設計中,還可以通過智能微機的控制形式來操控開關的斷開、閉合狀態,其直流電源采用雙足蓄電池的供電形式。通過設置單線單獨接線,在每條母線上配置蓄電池和充電設備,在每條母線之間設置開關,并且使用聯鎖的方式控制母線與進線間的開關,方便蓄電池和充電設備的并列運行。

4繼電保護的設計

變電站的繼電保護主要包括線路保護、變壓器保護。對于220kV線路應配置雙套完整的、獨立的能反映各種類型故障、具有選相功能全線速動保護,每套保護均具有完整的后備保護。對于110kV線路只需配置單套光纖差動保護就行。在35kV和10kV線路設置過流保護、失壓保護以及分散式過壓保護。主變壓器的保護配置也有要求,對于220kV主變,應配置雙重化的主、后備保護一體化電氣量保護和1套非電量保護。對于110kV主變,配置單套的差動保護,高后備保護,低后備保護以及非電量保護。這些主要保護的配置對整個電氣二次系統來說非常重要。

四、結語

變電站電氣二次系統是重要的保護、監測、控制系統,對于整個供電系統都具有重要作用。在電氣二次系統設計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復雜的設備系統外,還要考慮供電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與經濟性。

參考文獻:

[1]陳晨.對220kV綜合自動化變電站電氣二次設計的探討[J].建材與飾,2012,(30):189-191.

篇10

關鍵詞:發電廠;電氣自動化控制;關鍵技術

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角度的加快,電力市場需求要求發電廠不斷革新發電技術與工藝,提高電力生產效率,以滿足電力需求。在這一基礎上,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就是創新發電技術的產物,這一技術的使用給發電廠的生產效率帶來了全所未有的改變與變化,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電子自動化控制將會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并且其市場影響也將逐漸變大。

1電氣自動化控制的特點及其在發電廠的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電氣自動化技術是一項較為先進的技術,其擁有高集成、多功能、綜合性強等特點。其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要借助計算機技術來實現操作,從而來達到應用在對企業的運營情況進行掌握與控制的目的。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融合能夠充分發揮其兩者直觀、靈活多變的特色[1]。因此,其兩者的結合使用在企業生產運營與管理中得到了普及與應用。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之所以能夠被普及應用與其自身的優勢有著密切的關系。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并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多項技術的綜合體,這一特點決定了其能夠在多領域中普及。在發電廠的運營過程中電氣自動化技術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發電廠的電氣自動化系統包括電網調度、發電廠自動化、電力系統信息傳輸等。但是從發電廠應用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目的來看,電氣自動化技術就是實現電力生產———傳輸———使用過程中的自動化控制作用。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發電廠的應用中對變電站的控制是其最為核心的工作項目,對于電網的正常工作有著直接的影響[2]。

2發電廠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關鍵技術

2.1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

在發電廠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中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是十分關鍵的工作項目之一。同時,其也是現代電力工作系統中的關鍵構成結構。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的實施需要計算機技術加以輔助與支持。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能夠第一時間準確的成收集電網中各個部件、局部或者整體的運行狀態,同時還可以根據電網的實際運行狀態以及系統元件的各項需要來給調度工作人員提供控制協調的決定依據[3]。電網調度系統能夠協調發電廠系統的運行,使得發電廠的運營能夠持續的生產出優質的供電。另外,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還能夠顯著提升工作實效,明顯緩解電力系統出現故障的情況,進一步全面保證發電廠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工作。

2.2ECS系統

在信息技術成熟的態勢下,發電廠的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也在持續推陳出新。其中ECS系統就是一種用于推動發電廠電氣自動化控制的重要技術,其可以用于計算機處理、信號處理、繼電保護等,并且可以使用上述技術來對發電廠的各種設備開展監控、維護、故障處理、保護等[4]。ECS系統所采用的分層分布式系統構架,其分為三層,分別是站控層、通信管理層以及間隔層。這三層結構的均有不同的用處,其中站控層主要為硬件,是各種應用軟件與系統的通信接口。通信管理層主要為通信網與通信管理裝置,主要用于經過以太網與總線和各種系統進行聯系。ECS系統所使用的通信管理層與站控層的一體化設計能夠有效保障組態調式的高效率,以便可以在滿足人體工程學的基礎上使用最短的時間調試完成。ECS系統從全面的綜合型出發考慮到了系統的通信功能,并且增設了DCS、MIS、SIS的通訊接口,并且ECS與DCS之間的接口是兼容的不需要使用轉換設備,因此可以有效的節約使用變送器等設備。

ECS系統所使用的是更為先進的自動化電氣設備,可以獨立于通訊功能自主運行,這樣能夠有效的保證系統的安全可靠性。相對于傳統的DCS系統,ECS系統的傳輸效率與速度更快,該系統的保護測控裝置使用的是DSP以及微處理器,硬件系統使用了多CPU的智能化結構,融合了嵌入式高速多任務的操作系統,全面優化了數據的處理效率。同時,該系統的站控層所是用的是100M/1000M的工業以太網,利用數據庫與商業數據庫等技術能夠讓發電廠實現高速的數據訪問以及自動分配告訴的網絡,以形成多功能綜合型的信息平臺。ECS系統中的站控層與間隔層能夠同時支持以太網、現場總線、CAN總線等,全面提升了通信的使用程度。另外,ECS系統在出現故障的時候無需切換電源來進行維護,可以良好的保證系統與設備的連續性。

3結束語

電氣自動化控制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實現了發電廠技術的創新,并且其在發電廠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伴隨著供電量的逐漸提升,發電廠的生產工藝要求也不斷提升,強化電子自動化控制技術能夠給發電廠管理帶來巨大便捷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經濟效益的提升。所以,發電廠要持續關注電氣自動化控制的發展形勢,引進最為先進的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更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忠杰,易嘉寧,閆濱.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探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5,(15):163.

[2]徐艷森.發電廠電氣自動化控制關鍵技術探究[J].科技與企業,2014,(17):345.

[3]王國祥.發電廠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中的關鍵問題探究[J].科技與創新,2014,(16):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