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信息范文

時間:2023-04-06 02:44: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油田信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油田信息

篇1

“信息系統審計”是近些年來在中國出現的一個新名詞,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而在國外,尤其是在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信息系統審計已經發展到相當程度,信息系統審計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國際信息系統審計領域的權威專家RonWeber對信息系統審計的定義,即信息系統審計就是“收集并評估證據,以判斷一個計算機系統(信息系統)是否有效做到保護資產、維護數據完整、完成組織目標,同時最經濟的使用資源”。在計算機沒有出現之前,信息系統是以人為基礎的,信息的收集、處理、傳遞和存儲都是由人來完成的。隨著計算機的出現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系統也得到了不斷發展,并且主要應用于經濟管理活動之中。企業以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術為基礎,改變自己的財務、經營管理等活動,以此來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企業的信息化也引發了很多企業和社會的問題。正是這些影響和問題促使信息系統審計不斷發展。

1審計對象的發展導致了審計人員必須開展信息系統審計

在信息技術向人們工作、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發起全面沖擊的大潮中,信息技術不僅改變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而審計這個以鑒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公允為目的的行業則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所帶來的沖擊與挑戰。目前油田企業不僅僅是會計實現了電算化管理,在采購、銷售、保管等業務環節也都實現了計算機管理,如早在前幾年油田分公司已全面推行使用了新型企業管理模式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系統,2011年油田管理局存續公司全面推行使用了中石化集團公司會計集中核算系統。這些都迫使我們為了規避審計風險,確保審計質量而必須加快信息系統審計的步伐。企業的管理及信息處理經歷了手工處理、會計系統計算機化、企業信息系統集成化三個比較突出的階段。在最初的手工處理階段,企業內部的信息最初是以手工處理的方式進行,一個企業的會計部門,通過不同崗位之間的分工協作,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產生的財務資料進行加工處理,形成企業內部和外部需要的各種會計信息。在這種情況下的審計方式毫無疑問是手工的形式,審計的對象也是人和紙質文檔;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在會計系統計算機化階段,會計電算化工作在我國得到大規模的普及,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已經全面實現了計算機管理。這時的審計人員已經開始意識到計算機審計的重要性,但對計算機審計的認識還停留在對電子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階段,實際上是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充分發揮了計算機的運算功能,在提高審計效率、發現審計線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油田企業已逐步進入了企業信息系統集成化階段,會計電算化已逐步走向成熟,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并沒有就此止步,以ERP、MRP-Ⅱ為代表的企業信息系統的高度集成逐漸開始興起。這時的企業信息系統不僅僅是一個個孤立的系統,而是集財務、人事、供銷、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的信息系統,財務信息只是這個系統所處理信息的一部分,單獨的財務系統已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只有對整個系統進行全面了解,才能把握審計對象的總體情況,避免審計風險,將審計成果最大化。從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由于審計人員所面臨的審計對象的不斷變化,促使審計方式也隨之改變,信息系統審計也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

2開展信息系統審計面臨的問題

2.1審計觀念的轉變

觀念問題也就是認識問題。如果不轉換審計觀念,將審計目標僅僅局限為查錯糾弊,勢必將信息系統審計與當前中心工作對立起來。把審計僅僅理解為“查賬”,則對信息系統審計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計算機輔助審計或輔助審計軟件開發及應用的層次上。比如在ERP環境下,部分審計人員認為只需將所需的數據從ERP系統中導出,然后按照舊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進行核對,不加分析,不加判斷,繼續按照舊環境下容易出現的錯誤及舞弊為起點進行審計,其結果可能是既浪費時間又沒有成效。因為許多核對工作ERP系統已經能自動完成,僅僅數據的正確并不能表示被審單位信息系統中權限管理、參數的設置及修改控制等是否存在問題。對此,我們應改變現有的工作思路和審計觀念,只有全面樹立系統基礎審計或風險基礎審計的觀念,才能理解信息系統審計的重要意義。審計中發現的很多錯弊,都是由于管理上出了漏洞,也就是系統出了問題。如通過對油田分公司中部分單位進行內部審計時就發現存在個別管理人員隨意將自己在管理系統中的用戶名和密碼給他人使用的現象,最終導致管理上出現了較大漏洞。一個管理完善的、控制良好的系統,應該能夠防止、發現或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審計的任務就是幫助和促進被審計者建立、健全這種機制,而不應該是代替被審計者去履行他們的“管理責任”或“會計責任”。

2.2信息系統審計的專業人才的缺乏

開展信息系統審計不僅僅需要審計人員在業務方面有很強的能力,并且在計算機數據庫理論、實務操作、設計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即需要一批既掌握現代審計理論與實務,又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并且通曉被審計單位業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但從目前的人員數量和知識結構上看,還遠遠達不到要求。一方面受現有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限制,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審計信息化工作的整體推進。另一方面,雖然油田企業近幾年為內部審計人員舉辦了ERP培訓班、AIS培訓班等大型培訓,使大部分內審人員通過強化培訓迅速掌握了審計現場必備的計算機操作、網絡審計等基本技能,但由于因存續公司與上市公司審計人員的權限分配、業務性質等原因導致部分審計人員在實際審計工作中不同程度在出現了對先進的ERP、AIS系統學而不用,專而不精的現象,信息系統審計整體作用發揮不夠明顯。

2.3行業標準與實務指南

信息系統審計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由行業組織出面將實踐經驗加以總結,并把有關概念、工作流程和技術方法固定、統一起來,形成行業的標準和規范。這將是信息系統審計進一步發展的基礎。這也是所有行業發展的共同規律。沒有標準和規范,所有的實踐活動只能局限在較低水平。

3信息系統條件下油田企業內部審計的實施

3.1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的可靠性和內部控制進行評價

內部審計人員應關注油田相關信息系統并從以下幾點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安全可靠性開展審查。一是調查信息系統的使用范圍,網絡安全和數據的備份等情況,以保證信息系統財務數據的安全、完整。重點可進行硬件及環境控制審查,即對存檔的系統設計文本中有關硬件的資料進行審查,定期檢查硬件設備并依據針對計算機管理程序有關要求測試硬件的可靠性;運行審查,即對計算機在輸入、處理、輸出過程中的運行情況審查;修改方式及保密措施審查等。二是對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初步的調查和評價,重點是權限管理、參數表的設置和修改控制等是否有效,信息系統的使用者和系統的開發者是否分離,被審計單位對交易錄入的原始數據是否實施相應的控制,信息系統的數據流和業務流程是否吻合;三是通過系統日志等文件分析一些重大事件的原因,分析對整體信息系統的影響。

3.2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開展審計

迄今為止,油田企業內部單位的會計核算都實現了計算機管理,80%以上的單位(包括其下屬的三級單位)全部使用的是國產的財務或管理軟件(部分已具備了網絡財務功能)。有的建立了內部網絡管理和信息系統,實現了數據共享。這為網絡審計軟件的開發和審計網絡的建設奠定了基礎,也為開展信息系統審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臺。比如:油氣田企業每年都要發生大量的采購行為,對此進行審計監督,降低采購成本,已成為內部審計的重要任務。而在完成這一任務過程中,審計人員對價格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確認至關重要,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包容大量信息的互聯網絡、借助計算機、互聯網和通訊等技術。由于油氣田企業已于2002年實行了網上采購,內部審計部門要實現對物資采購業務電子化交易和結算業務的全過程審計、監督,就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獲得擬購買的勞務或產品的性能、價格、廠家的資質等經濟信息,結合其他審計方法,對采購行為經濟與否作出恰當的評價。再比如進行工程成本審計,審計人員同樣也可以利用網絡取得有關建筑材料、設備、機電儀表等價格信息,可計算出較合理的材料差價和工程造價。

3.3全面開展會計電算化系統審計

隨著油氣田企業管理的進步和內部監督約束機制的完善,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也從常規審計轉向管理及效益等經營審計。審計人員在開展此類業務時,可通過進行科學抽樣審計,利用項目測試輔助審計軟件,輸入運行參數,再讀入擬抽取樣本的數據庫,確定抽樣字段后,由計算機自動完成樣本抽取、計算等工作,從而確定審計重點。如資產真實性審計,即可通過計算機抽樣,再對樣本實物進行重點跟蹤盤查。同時在油氣田企業開展管理和效益審計,審計人員僅憑對會計資料的審查,很難發現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深層次問題,無法準確評價與所審計的經濟活動相關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要達到審計目的,就必須將與企業經營活動相關的信息流、資金流與物資流緊密結合,進行統計、比較、分析,找出存在經營風險的關鍵部位。我們知道,要完成這些工作,依靠手工操作,其工作量是難以想象的,而且不能保證較高的質量,但計算機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編制審計輔助軟件,將與審計項目相關的會計數據等信息拷貝或輸入,再由計算機進行匯總、計算、分析,優選重點實施審計。

4促進油田企業開展信息系統審計的關鍵因素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面對審計環境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油田企業內部審計依靠傳統的審計手段、技術和方法已經很難開展信息系統審計。

現階段加快內部審計網絡化、電算化建設是油田企業迫在眉睫的任務,在企業內部實現信息系統審計,也是油田內部審計適應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追趕發達國家企業內部審計發展水平以及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必然趨勢。

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實現審計理念的轉變。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理念要由主要是以財務審計為重點的傳統審計理念向以內部控制審計、風險導向審計為重點的現代審計理念轉變。在油田企業管理網絡化、數字化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內部審計人員要逐步向重點關注、開展油田內部控制審計、風險導向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社會責任審計、人力資源審計以及環境審計的這一主要趨勢轉變。應全面樹立系統基礎審計或風險基礎審計的觀念,對信息系統審計的理解不應只停留在計算機輔助審計或輔助審計軟件開發及應用的層次上,而是要通過信息系統審計幫助和促進被審計者確定信息化的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信息系統。

篇2

一、健全管理體系,為檔案

信息化工作做好基礎

冀東油田主體是油田公司模式,檔案管理體系較其他油田有所不同,采用的是扁平化一級管理,油田所有檔案的匯交、整理、保管、利用均由油田檔案館承擔。油田歷來重視檔案信息化工作,更在2003年與信息中心合并成立了油田檔案信息中心,將檔案工作納入油田信息“十二五”規劃,應用信息部門的有力技術支撐,使得油田檔案信息化、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檔案信息在生產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突出。

二、加強檔案信息收集,做好檔案

信息化基礎工作

在油田的勘探開發和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檔案信息資料是海量的,有紙介質、磁介質、聲像、電子文件、實物等各種載體??傮w看,油田檔案信息資源數量浩大,內容豐富。因此,油田早在2000年就應用中油檔案管理系統對館藏全部檔案進行了計算機著錄整理,按卷進行整理,逐件打印粘貼二維條形碼,有電子附件的在系統內進行掛接,內部員工按照權限可以瀏覽檔案目錄,再依據權限進行實體檔案的利用。

2010年3月,油田按照集團公司統一部署,啟用中國石油檔案管理系統1.0,該系統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檔案管理手冊為依據,在以往系統的基礎上,按照檔案業務流程的不同,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了重新梳理,歸檔執行歸檔范圍確認制與備案審批制,改變了以往檔案部門收集被動的局面,做到了檔案收集有據可依,系統按照手冊中規定的“誰產生誰著錄”的原則,由歸檔人員用離線客戶端進行歸檔,減少了以往檔案人員從頭進行整理的工作。歸檔審核在系統中,歸檔分為兩步執行,由專業人員對歸檔檔案的專業數據進行審查,通過后再交由檔案保管單位檔案人員進行檔案方面的審查,電子條目全部提交后才能再歸檔實體,避免了實體打印印刷錯誤造成的浪費,也解決了異地歸檔來回奔波路途和時間上的浪費,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1年7月油田又堅持開展館藏歷史檔案的數字化工作,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以需促建、突出利用”原則,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原始地質資料數字化工作。目前,已完成原始地質資料50697件數字化工作。將在 “十二五”末完成館藏80%的數字化任務。通過對歷史檔案的采集、掃描、編輯與合成,館藏檔案中的千余口的單井資料,包括每口井的鉆井、完井、測井、錄井、試油、試采、井下作業、分析化驗等原始與成果資料,最終在檔案管理系統中實現了集成,內部員工可以依據權限瀏覽與下載,促進了勘探開發檔案資料以信息化與數字化為手段,全面支持油田的勘探開發工作,提升了勘探開發單井檔案的價值與效果,大大縮短了生產科研任務收集資料與利用資料的進程。

三、深化檔案信息利用,提升檔案

信息資源價值

以油田館藏的勘探開發檔案為例,勘探開發綜合資料包括地質勘探、物理化學勘探、鉆井工程、試油試采、油氣開發等方面的規劃、部署、方案設計、技術總結、研究報告、成果報告等等,大型科研項目產生的資料更多,以往要想參加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局級等科技獎項,需要組織整理的科研檔案頭緒很多,應用檔案管理系統后,已歸檔的勘探開發的綜合檔案經過整理加上后續的佐證材料,就可以重新使用,極大的節省了科研人員準備材料的時間,提高了研究成效。

在實際工作中,油田由總部集團統籌建立了多個數據系統,例如勘探生產數據庫、物探數據庫、完井報表數據庫等等,這些數據庫需要油田生產方方面面的信息,可是他們都沒有檔案管理的優勢,收集信息費時費力,而油田借助檔案管理系統,再堅持收集入館檔案信息屬性的同時,與其他各系統進行了有效對接,將自存的檔案信息與相關系統有序分享,既使得信息得到了二次利用,又節約了油田在采集數據方面的成本。

篇3

關鍵詞:3G技術 油田信息化 通信

中圖分類號:TP39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1)003-050-02

1、緒論

目前,油田信息化系統正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石油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銷售等方面,對企業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通信系統是油田信息化系統的骨干,也是油田信息化系統運行的保障。石油企業普遍存在生產基地偏遠、自然環境惡劣等特點,要求通信系統必須穩定可靠,而且盡可能采用無線通信的方式,適應極端氣候條件下數據的傳輸。同時,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通信系統中傳輸的數據已經由單一的文字數據轉化為文字、語音、圖像、流媒體等多媒體數據,這就對通信系統的傳輸速率、帶寬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蜂窩移動通訊技術。3G服務能夠同時傳送聲音及數據信息,速率一般在幾百kbps以上。3G通信技術高速率、寬覆蓋、靈活傳輸等特點,適應了油田信息化系統對通信系統的要求,是油田信息化系統一種較好的選擇。目前,中國聯通已經推出了基于3G技術的無線監控系統,3G技術用于油田信息化系統技術已經成熟。

2、3G技術在油田信息化系統中的應用

2.1 無線監控

基于3G技術的無線監控系統網絡拓撲圖如圖l所示。

通過遠程數據圖像采集器從CCD攝像機采集模擬視頻信號,然后通過視頻編碼器把圖像數據進行編碼和壓縮成為數字視頻數據。通過3Gmodem,利用3G-EVDO/CDMAlX/GPRS/EDGE無線傳輸模塊將圖片及現場數據以IP包的方式發送到圖像數據監控服務器。圖像數據監控服務器和圖像數據監控客戶端分別是裝有遠程圖像監控服務端軟件和客戶端軟件的PC機,它們都連接在互連網絡上,數據采集終端。所有數據經過視頻服務器和監控軟件的處理,在監控中心電視墻上實時顯示。

除了視頻監控,3G通信系統也可以為其他信號的監控服務。例如在生產一線,傳感器采集到井下壓力、溫度等信號,借助自身的處理芯片轉化為數字信號,通過網絡接口,用有線的方式傳輸到生產一線的網絡交換機,網絡交換機連接3Gmodem,將信號通過3G協議進行遠程無線發送。中央監控室接受到信號后,進行解碼轉換,利用監控軟件,得到圖形化、表格化的顯示,便于對生產情況進行實時了解。所以,3G通信系統為實現石油生產、輸送過程中的管控一體化,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實現監控無線化,大大提高了監控設備安裝柔性。監控設備可以隨著生產的推進和生產重點的轉移進行靈活移動,并且可以在不改變網絡硬件拓撲的情況下增加或減小監控設備。在惡劣氣候條件下,無線監控設備相對于有線監控設備,更加穩定可靠。

2.2 無線辦會

近年來,各石油企業均建立超了單位局域網,各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也有專門的主干光纖連接,或者接入公眾信息網。實現了網絡化辦公,節約了資源、提高了辦事效率、優化了管理結構。但是,由于石油企業自身的特殊性,有線網絡往往不能滿足日常辦公的需要。例如,地理位置較為偏遠的采油井、管道輸送站,如果為之架設專門的通信網絡,不僅成本高,日常維護也非常不便。3G技術的應用,偏遠地區的工作終端只需配備3G調制解調器,就可以通過運營商提供的網絡,采用VPN技術,接入單位局域網,實現無線遠程辦公。除此之外,外出辦事的工作人員,只需攜帶裝有3G調制解調器的工作終端,就可以實現移動化辦公。

實現辦公無線化后,員工在企業各個地方均能實現網絡接入,不再受接入端口的限制,使用靈活性增加。新增員工需要接入網絡只需要進行軟件設置,不必增加硬件投入就可實現。同時,不同地域實體單位與中心機房不再需要布線,信息化建設成本降低。

2.3 無線傳輸

在油田企業各個實體單位間的數據傳輸,目前廣泛采用有線光纖網絡。3G技術的發展為遠距離的無線傳輸提供了可能。油田信息化系統中的管控一體化子系統,要求控制信號實時、穩定的傳輸,采用有線網絡的話,傳輸受到自然環境、天氣條件的限制,控制信號的傳輸不能保證。在某些情形下,控制信號的滯后,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3G網絡是一種無線傳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系統不受外界干擾,同時,其采用的碼分擴頻技術可以保證數據保真和實時。

3、3G技術應用的現實意義

在油田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用3G技術,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其主要體現在降低成本、增強網絡柔性和增強網絡可靠性三個方面。

在油田企業中,與偏遠生產單位間傳輸網路的建設不僅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而且工期長,費用高。采用無線傳輸方式,只需要在特定的點上建立中轉基站,進行必要的調試,就可完成傳輸線路的建設。相比傳統有線傳輸方式,節約了大量光纖的利料費用和翻山越嶺布線的施工費用,并且大大節約了工期。

3G網絡的終端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增加了整個網絡的柔性。例如,由于生產調整,需要將一口油井的視頻監控設備移至另外一口油井,如果是有線網絡,需要進行原有線路的拆除和新線路的布線施工,費時費力,實現監控無線化后,只需要將整套無線監控終端設備移走即可。在無線網絡中,增加減少各個終端也相當便捷。

在惡劣環境下,有線網絡面臨自然災害的破壞和認為破壞,一旦傳輸路徑中斷,將大大影響油田企業的生產經營。實現3G無線傳輸后,無線微波不受天氣影響,人為破壞的難度增加,并且減少了各個有線接口的數量,整個網絡環境更加可靠,更加適應油田信息化發展的需要。

4、結論與展望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業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愈加顯著。實現高效安全生產,實行數字化遠程管理,有效控制生產作業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環節,實現大規模生產作業所要求的統一、協調、高效、遠程調度指揮、監管和控制是目前眾多大型企業所企盼的。面對油田信息化建設對于傳輸網絡的要求,無線寬帶技術是一種良好選擇。3G技術為推動油田的管理逐步向自動化、綜合化、集中化、智能化、可視化方向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將包括3G技術在內的無線寬帶技術應用到油田信息化的更多方面,切實推進油田信息化建設,將是一段時期內油田信息化建設的主題。

注釋:

①黃梯云,李一軍.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4

摘 要:信息系統控制已經步入企業的內部審計實際活動中。審計信息系統控制有效運行對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審計的本質是一個經濟信息系統。對這個經濟信息系統各個要素進行分析并綜合,有效進行信息系統控制,是在當前復雜形勢下完成審計工作的要務。將信息技術轉化為審計能力,包括決策指揮的能力、發現錯弊的能力和把握宏觀的能力的提升,構建油田企業審計信息系統應當收集梳理大量相關的審計信息資源。

關鍵詞:信息控制論;信息化審計實踐運用;審計信息庫建設

一、信息的概念及審計信息控制論的基本思想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關于客觀事實的可通訊的知識。首先,信息是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變化和特征的反映。如油田企業的產量數據、各種生產報表等;其次,信息是可以通訊的,因此大量的信息需要通過傳輸工具獲得;最后,信息形成知識。

信息按其重要性分為戰略信息、戰術信息和作業信息。

戰略信息是關系到全局和重大問題決策的信息,它涉及到上層決策管理部門要達到的目標如產品投產和停產、開拓新市場等。戰術信息是管理層控制的信息,是管理人員掌握資源利用情況,并將其實際結果與計劃相比較,從而了解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如月計劃與完成情況相比較的信息、庫存信息等。作業信息是用來解決經常性的事務問題的,它與組織日?;顒佑嘘P,并用以保證切實地完成具體任務。例如,每天統計的產量與質量數據、打印工資單等。

(二)審計信息控制論的基本思想

審計的本質是一個經濟信息系統。傳統審計的思維方式是:“部分整體”。傳統審計總是先分析對象的各個部分,然后再綜合為整體。系統審計是指在系統科學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審計理論方法。系統審計思維方法不同于傳統審計之處在于它的思維方式是:整體部分,其程序是:綜合分析綜合。它不僅著眼于個別要素的優劣,而且利用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觀察和判斷系統整體的性能。系統審計方法正是在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中進行分析和綜合,從而能正確地認識審計對象的整體性能。

二、信息化審計在油田企業審計實踐中的運用

目前信息系統審計在審計工作實踐中已進行了探索、嘗試,對系統審計的方法、內容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與規范的操作程序。筆者認為內部審計信息系統控制要達到促進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提高的目的,將信息技術轉化為審計能力,包括決策指揮的能力、發現錯弊的能力和把握宏觀的能力的提升,具體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加以建設和管理。

(一) 加大事前信息控制力度,做到有的放矢。

加大事前控制就是要搞好審前調查工作,是審計質量控制的前提。審前調查是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內容、審計范圍、選擇審計方法和步驟、制定審計實施方案的必備環節,是審計質量的事前信息控制。

審前調查是編制好審計方案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三個突出的問題:一是有部分審計人員不搞審前調查,特別是對常規審計或者多次審計過的單位和項目,忽視審計對象總是處在變化之中;二是有調查但不深入,只了解一些人員、機構等的基本情況,而具體到資金來自哪些渠道,資金如何安排,管理方式內控要求,重大開支和特殊開支等情況,了解掌握的信息不夠,導致審計方案簡單、流于形式、重點不突出、針對性較差。高質量的審計方案的編制離不開審計信息的支撐。收集和掌握被審單位的審計信息是編制好的審計方案,實現審計項目質量高的前提。

(二)采用預警技術和抽樣技術,注重持續審計和持續監控。

持續審計和持續監控分別是內部審計或管理層在一個固定時段內,經常或持續用來監控信息技術系統、交易和控制措施的自動反饋機制。中石化審計局開發的審計預警審計抽樣系統按照重要性、業務發生頻率、固定樣本量進行審計抽樣,抽樣技術在審計工作中得到運用。筆者在一次內控審計中運用了抽樣審計的方法對銷售和采購流程實施審計程序,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梢灾苯哟┩傅戒N售和采購訂單。整個業務流程很明晰、直接可以查找到具體業務經辦人員。采用預警技術能夠更有效地分析風險數據。這個機制有助發現異常、例外、不一致和其他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集中審計資源。 持續監管可向管理層提供近似實時的關鍵績效指標信息,洞察事態發展的內涵,從而提高管理層管理風險,把握機會的能力。

(三)推進審計質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

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不僅僅是信息和網絡技術在審計工作中運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審計管理思想和觀念的轉變。中原油田內部審計宗旨是服務于油田更好更快經營發展的。油田的經營發展,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體系,眾多方面的環節必然產生大量的相關信息,中原油田采取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手段。構建了一個縱橫交錯的項目組織管理架構。作為油田內部審計一線的審計人員意識到若繼續以傳統的審計來運作,將無法有效管理和規范這樣一個審計人員眾多、審計對象分散的審計項目,也難以形成一個協調、快捷、溝通的團隊;信息化思維方式形成于信息化審計環境,也是創新計算機審計方法的基礎。盡快擺脫以審計單位電子數據為主的傳統審計方法,轉變為以信息化系統化的審計方法。

三、建立油田企業審計信息資源庫

長期的審計實踐認為,建立一套油田審計內部的信息資源系統能提高審計人員的戰略意識和系統意識。早在90年代初,油田管理部門設立政策研究室,研究油田企業的相關政策環境和制定油田的發展規劃。審計部門是綜合管理部門,建立審計信息的系統工程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通過信息的分析加工,可以及時調整審計方向,把管理與國家、總部政策、以及企業的實際相結合。審計部門應當每半年梳理各部門、單位負責管理的內外部信息,對審計工作的宏觀戰略的提升必不可缺。下面就油田企業審計部門應收集梳理的信息列式如下,不同的油田企業或許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特點,但基本的信息應包含但不限于下列戰略信息、戰術信息和作業信息信息:

1、財務相關信息:預算資料信息:油氣生產單位的經濟活動分析。其他直接成本費用信息。

2、計劃信息:油田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計劃項目建議書。

3、物資采購信息:物資需求計劃信息。下一年度的物資采購策略。統計部門提量、銷售、庫存、石油工程工作量等統計數據。

4、勘探開發信息:油田勘探開發投資建議計劃

5、合同信息:合同管理臺賬

上述審計信息的收集整理需要油田相關部門的配合,也需要有專門的審計人員完成信息的梳理建庫工作。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及時收集上述審計信息。油田企業審計信息系統構建的關鍵要素是信息網絡系統建設、信息資源庫建設、信息化人才建設三大方面。審計信息化建設需要我們在審計實踐中不斷的運用和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

篇5

關鍵詞:企業網絡;信息安全;病毒

自從我國的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的走向成熟,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逐漸走上的臺面,油田企業是我國的支柱企業,而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在油田企業的應用,安全保密工作也相應的展開,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速度非???,而且還缺乏相應的保護,使網絡信息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石油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泄密事件進行防范,為我國的石油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1油田企業網絡安全現狀

我國油田企業的管理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原油田對這方面的建設也十分的重視,目前,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賴網絡信息化的系統,極大的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隨之而來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也給中原油田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1.1油田企業的網絡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

我國油田企業的管理已經逐步轉向信息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很多涉及油田生產、開采的一些核心數據目前都主要由專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來保存,但是,網絡信息是虛擬的,且在目前的技術手段中,非常容易發生泄漏,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目前,我國的油田企業網絡安全還存在一定的隱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我國石油企業的信息化管理起步較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沒有明確的規范和措施,非常容易發生管理的混亂,這樣,相關的資料就很可能發生遺失,給企業造成很大的危害。第二,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不強。油田企業目前的管理模式決定了管理人員需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專業能力,才能勝任這項工作,但是,目前,中原油田有很多管理人員的網絡保密意識淡薄,專業素質不強,出現技術問題解決不了,也沒有學習的勁頭,同時,保密意識的淡薄使重要的文件被輕易拷貝,非常容易造成網絡泄密,將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1.2病毒入侵和軟件的漏洞

目前,網絡病毒非常猖獗,很多不法人士和機構利用一些特別的手段,編寫一些網絡病毒,利用石油企業管理和軟件的漏洞來感染系統,盜取機密。當然,這些屬于有意識的侵入導致泄密,還有很多通用的病毒由于員工的不合理操作和在很多無意識的情況下侵入了系統,造成了系統的崩潰,導致大量的信息遺失。

2提高油田企業網絡安全的策略

結合上文提到的我國石油企業網絡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隱患,我們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積極解決這些問題,提高中原油田的信息管理能力和網絡安全水平,保證油田的安全有序發展。

2.1建立完善的網絡信息管理制度

要保證油田企業的網絡信息安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針對目前出現的諸多問題,根源上就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所以,油田企業要制定翔實細致的管理計劃和規定,讓每一名員工提高網絡信息安全保密的意識,在規范和制度中高效率的完成工作,提高油田企業的工作效率。同時,我們要把責任落實到個人,從誰那出問題,由誰來負責,這樣的責任細化能夠提高每一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真正的重視起企業的網絡信息保密工作。

2.2加強對軟件安全隱患和病毒的防范

網絡病毒層出不窮,給油田企業的網絡信息安全帶來了非常大的隱患,目前,我們要著力提高技術能力,完善防火墻的建設,積極防御病毒的入侵。同時,技術人員要對油田企業的數據進行及時的備份,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數據丟失后無法還原的現象。除了這些措施外,我們還要對一些機密度較高的進行加密處理,進一步保證這些信息的安全。在數據和信息的管理中,我們應當設置相應的權限,這樣,能夠掌握高級機密的人員數量就少了很多,對于信息的安全性也就有了很大的把握。

2.3加強企業人員的培訓

我國網絡信息化管理的起步較晚,很多油田的員工年齡較大,對于計算機的應用并不熟練,所以在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時候容易發生紕漏,這樣,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大的安全隱患,我們要及時的對企業人員進行計算機的培訓和網絡安全保密技術的宣講,將保密意識入腦入心,不斷提升員工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3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將在我國的石油企業中應用更加廣泛,我們要提高信息安全保密意識,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斷提高企業的網絡安全保密能力,為石油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廣.油田企業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防范技術[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3,09:23-24.

[2]劉宏毅.分析與探討網絡信息安全與防范技術[J].現代情報,2004,04:20-22.

篇6

我國財務信息化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業務處理為主,滿足一定業務的一般記賬、算賬和報表要求的單項業務處理型軟件階段;第二階段是對會計六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經濟業務,具有進行全部賬務處理和報表輸出功能的軟件階段;第三階段是對經濟業務進行事前預測、決策、計劃和預算、事中管理和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的管理型軟件階段,這也是當前我國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階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實現“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財務管理目標,現代財務信息系統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財務模型進行重構,并在重構的現代會計基礎上建立技術與財務高度融合,朝著系統開放性、信息資源高度共享性、數據處理高實時性方向發展,同時會計報告突破了原有模式,商業智能(BI)、智能型會計決策支持系統以及移動業務商成為推進財務信息化多元化的動力。

2014年財政部制定的《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中明確指出“企業應當促進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的一體化,通過業務的處理直接驅動會計記賬,減少人工操作,提高業務數據與會計數據的一致性,實現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共享?!?本文介紹了ETL技術在新疆油田財務信息系統中應用,有效實現業務數據向財務數據的轉換。

一、ETL簡介

數據的抽?。‥xtraction)―轉換( Transformation)―加載(Loading):(ETL)過程是工作量大且重要的工作。數據ETL過程就是將分布在不同數據源中的數據抽取出來,經過質量檢驗和糾正及必要的轉換,最后加載到數據倉庫中供分析利用的過程。

二、新疆油田財務信息化建設

新疆油田財務管理發展戰略對精細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會計、資金、預算和管理四大體系,劃小核算單元,實現核算、預算、管理、考核四統一,及時、全面收集業務信息,建立集成、高效、精細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才能滿足財務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中石油重組上市后,財務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 ERP、財務集中核算、資金管理平臺、集中報銷信息平臺等系統的全面推廣實施,覆蓋了財務業務方方面面。新疆油田財務部門按照中石油財務部統一規劃和部署,推進財務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財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時,新疆“數字油田”已全面建成,110多套應用系統覆蓋了勘探開發生產、科研、經營管理等全部業務過程,實現了生產數據集中存儲、統一管理,生產、經營信息源源不斷地進入各個業務系統,為財務信息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ERP實施后,業務與財務集成模式得到了業務、財務人員的普遍認同,但是ERP集成業務僅限于物資、銷售、設備等方面,油田大量生產業務沒有有效集成。如何搭建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之間的橋梁,打通系統間的數據通道,將大量的業務信息,準確、實時轉換成財務信息,最終形成財務憑證,成為新疆油田財務信息化工作的方向。

三、ETL技術的應用

通過ETL模型將不同數據庫或文件數據源中的數據進行數據抽取、數據轉換、數據加工,最終形成財務基礎數據,以達到數據共享的目的。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之間以及各財務系統之間都可以通過建立元數據,新疆油田財務信息系統中的ETL模型。

ETL的應用以新疆油田水費結算為例,從《供水營銷系統》中提取業務數據,建立業務數據元,生成財務憑證,處理過程如下:

(1)數據預抽取,從《供水營銷系統》中抽取水表編號、水表名稱、所屬單位、上期示值、本期示值、實抄水量、抄表日期、當前狀態等關鍵水表采集信息,提供單位業務人員本單位月度水量的使用情況,進行初步確認,它們也是業務元數據。

(2)數據初次轉換及檢查,建立供水營銷系統管理單元與財務系統管理單元等主數據轉換對接關系字典,系統進行關鍵字段的轉換后,并提供檢查結果,如各水表上年同期、上月環比分析情況表,單位使用水總量上年同期、上月環比分析情況表,轉換記錄日志等;

(3)數據存儲或退回,數據正確,將在保存到財務數據庫中,如水量等數據信息不正確,視為數據質量存在問題,使用單位業務人員將該月水費數據退回,供水單位在《供水營銷系統》中重新提交該月水費明細數據。

(4)業務元數據轉換為財務元數據,主要依托于企業知識庫,包括中油集團會計手冊、中油股份會計手冊、油田核算規范、中油股份生產標準、油田業務規范等,建立生產、經營等業務元數據與各財務元數據間關系,建立數據轉換模型,達到數據轉換的目的。

篇7

【關鍵詞】地質信息系統 信息 模板 模型 域

井位信息模板是油田在開發建設過程中井位部署工作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在部署新井、確定井底位置后,需要對新井附近的老井的井口及井底位置進行進一步的核實與校準,以便于鉆井設計部門確定新井的井身軌跡,因此井位信息模板提供的井位信息準確性直接影響著新井鉆井設計的進度與安全。為了解決傳統井位信息模板的以上不足,通過研究,運用地質信息系統相關原理和技術,創建了電子井位信息模板。

1 油田概況

洼38塊是1992年投入吞吐開發的一個整裝的深層特稠油油藏,2002年油田進入吞吐后期遞減階段,具有“兩高兩低”即:采出程度高、吐輪次高,地層壓力低、油汽比低;“兩升兩降”即:噸油成本上升、停產井數逐年上升,周期產油量下降、措施效果下降;“兩易兩難”即:油井易套變、易出砂,主力油層依靠吞吐難以維持、停產井難以恢復;“兩長兩短”即:下泵井排水期長、恢復液面時間長,措施有效期短、周期有效生產時率短的特點。

洼38塊位于遼河斷陷盆地中央隆起南部傾沒帶的中北端,含油面積××km2,石油地質儲量××104t,含油層系主要為沙三段,東三段,東二段油層。其中,沙三段油藏埋深1310~1460m,屬厚層塊狀構造油藏,北部油層最大為120m,向南東減薄,平均有效厚度為22.3m;滲透率在1362×10-3μm2左右,平均孔隙度29%,內部隔層不發育,僅為0.5~1.5m。東三段油藏埋深1240~1430m,主體在西北部,厚度一般大于30m,向東部和南部逐漸減薄,平均孔隙度29%;東二段油藏埋深1150~1335m,縱向上發育8個油層組,屬中厚互層狀夾層水氣頂油藏,油水關系復雜,主要發育在斷塊的主體部位,向南東減薄,油層平均有效厚度為12.2m,孔隙度28.9%,滲透率在1088×10-3μm2左右??v向上“上稀下稠”,具有高粘度、高密度、低含蠟量的特點。

2 主要技術原理

地質信息是有關地質實體的性質、特征和運動狀態的表征。生產井作為一種地質實體,具有空間位置、屬性特征和時間特征,可以用地質信息表達出來。將現實世界中的地質實體——生產井,抽象為井口坐標、井底坐標和井身軌跡等地質信息,并進行空間配準,使其具有空間、屬性和時間信息,并采用地質信息系統技術加以表達,就是一個建立模型的過程。所謂建模,是把一個域(源域)的組成部分表現在另一個域(目標域)中的一種結構。源域中被表現的部分可以是實體、關系、過程或其它讓人感興趣的現象。建模的目的是把源域簡單化和抽象化。源域的內容轉到目標域后,在目標域中進行分析和處理。而一個模型是否有用,就要看它模擬源域的效果和它在兩個域間轉換的難易程度[1](如圖1)。

傳統的井位信息模板是第一代井位信息模板,電子井位信息模板是第二代井位信息模板,與傳統井位信息模板相比,電子井位信息模板更適應了信息時代的要求,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1)傳統的井位信息模板在繪制過程中耗費大量的時間,而電子井位信息模板在數據齊全的情況下可以快速成圖;

(2)傳統的井位信息模板在繪制過程中不但需要校驗原始數據,而且在網格紙上的井位也需要多次校驗其正確性,而電子井位信息模板只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校驗,只要原始數據是正確的,就能確保井位信息的正確性;

(3)傳統的井位信息模板在繪制井位過程中,難免有人為誤差,而電子井位信息模板繪制井位時只有機器的計算誤差。因此,后者的精度要比前者高得多。

(4)傳統的井位信息模板需要人工讀取井位數據,而電子井位信息模板可以在機器內由系統讀取,提高了讀取井位數據的精度;

(5)傳統的井位信息模板可更新性差,想要更新舊的井位信息模板只能重新繪制,而電子井位信息模板可以隨時更新、隨時出圖。

參考文獻

[1] 陳述鵬,魯學軍,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 何生厚,毛鋒.數字油田的理論、設計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篇8

關鍵詞:油田地面工程信息管理;MapGuide;WebGIS

中圖分類號:TE4;P208;TP311.52

文獻標志碼:A

Oilfield grou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MapGuide

MA Cang1,XU Shijin1,DONG Shaochun1,XU Zhen1,ZHANG Xia2

(1.Dept. of Earth Sci.,Nanjing Univ.,Nanjing 210093,China;

2.No.1 Oil Extraction Factory of Jiangsu Oilfield,Yangzhou Jiangsu 225009,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ilfield ground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a WebGIS with three-tier Browser/Serrer(B/S) architecture is developed based on MapGuide to implement oilfield grou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t has the functions such as map browse,dynamic appending data,real-time display,roaming and so on;WebGIS technology is fully used,a share management platform is established,and the oilfield grou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network;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ingle oilfield well,pipelines,station warehouses,plant area,roads,terrain and so on is realized,and a visual data platform is accomplished,which integrates the management of concentrated transportation of crude,natural gas and associated gas of oil field,treatment pipeline networks of injection water and produced water,an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it provides a solution for the digital oilfield grou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in Jiangsu oilfield in China shows its feasibility.

Key words:oilfield ground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MapGuide;WebGIS

0 引 言

WebGIS 是建立在Internet 上具有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B/S)體系結構的網絡GIS.它改變傳統GIS的運行模式,使得用戶可以利用瀏覽器從Web上的任意節點瀏覽WebGIS 站點中的空間數據,進行資料傳輸、制作專題圖等,從而將Web 的信息與GIS 這一直觀工具結合,使人們通過Web瀏覽查詢信息更加方便,也使GIS的功能通過Web得到普及和擴展.[1]在通用的地理信息系統工具支持下建立實用信息系統,可以節省軟件開發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縮短系統建立周期、提高系統水平,使GIS技術易于推廣,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層次的應用開發上.

過去油田地面工程信息一直存在數據零散、缺失的問題,給領導決策、科研開發、規劃設計以及生產管理帶來很大困難.隨著時間的延續和人員變動,這些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MIS成為企業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研究內容[2],能夠通過友好的GIS應用界面獲取這些詳細、準確、實時和有針對性的數據[3].利用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開發建立地面建設工程信息管理系統,是充分利用地面工程信息資源,提高地面工程規劃設計水平及生產管理水平,保證地面工程信息統一、集中、分級共享管理的有效手段[4];可以方便、迅速、精確地對油田地面空間信息及屬性信息進行儲存、查詢、分析,以彌補手工繪制地圖或計算機繪圖不能有效組織信息、管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不足,提高油田規劃方案的質量及效率[5].GIS 技術恰好為石油行業搭建1個理想的數字化可視平臺,將地面地理信息、地下地質信息及生產信息在同一應用平臺上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研究分析,因此需要積極開發WebGIS[6].本文即針對油田系統的上述特點,利用油田內部的網絡優勢,開發1種基于MapGuide的3層B/S結構的WebGIS架構,實現油田地面建設工程的信息化網絡管理.

1 MapGuide的技術特點

石油行業日常業務中1個非常重要的需求就是對地下油井、管線的管理與操作,即要求通過可視化界面瀏覽與監控輸油管線,實時添加、修改和刪除管線、油井的信息等,另外還需要對各種類型的數據進行統一管理.與其他WebGIS商用軟件平臺(如ESRI的ArcIMS,MapInfo的MapXtreme,Autodesk的MapGuide等)產品相比,MapGuide在這些方面有著較大優勢.它是Autodesk公司提供的開源WebGIS解決方案,既可以方便快速地進行地圖,也可以實現MapTip功能.另外,它還將Tile功能封裝于其產品中,可對Raster圖像進行分塊,提高瀏覽速度,對于要求疊加顯示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應用系統,具有獨特優勢.油田有著大量用AutoCAD制圖的圖形數據,而MapGuide對DWG格式的支持也非常好.MapGuide使用FDO(Feature Data Object)對工業標準空間數據格式(如Oracle,SQL Server ODBC,Oracle Spatial,ArcSDE,OGC WMS,OGC WFS,SDF,DWF,DWG,SHP和Imagery等)進行直接調用.FDO提供1個單一接口連接全部數據,使得用戶可以用統一的方式直接訪問多種不同GIS數據,而不需要把現有數據上載到服務器或者轉換格式,方便異構數據的統一管理.

MapGuide支持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大量、頻繁、即時的交互通信,并以GML(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或圖片形式傳輸數據,內嵌的AJAX Viewer是1個基于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術的純DHTML瀏覽器,不需要在客戶端安裝插件和ActiveX控件,通過對XML文件的操作動態生成地圖.AJAX使用DOM(Document Object Model)進行動態顯示及交互,使用XML 和XSLT(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進行數據交換及相關操作,使用 XMLHttpRequest 進行異步數據查詢、檢索,使用 JavaScript 將所有的東西綁定在一起.[7]因此,能夠創建更好、更快、更具有交互性的Web應用程序.

2 系統設計

2.1 系統需求

本系統實現對江蘇油田的單井、管線、站庫、廠區及道路、地形等地面數據及相關信息進行統一的可視化管理.以地理空間信息為基礎平臺,將油氣田地面建設工程的各種空間實體與數據自然組織在一起,建設成為1個集原油集輸、天然氣或油田伴生氣集輸、注水及采出水處理管網、輸供電線路為一體的可視化數據平臺,使用戶可以在實際地理背景下方便地查詢生產數據.用戶可在任何地點(如油田公司機關各部室、設計院、各廠等)通過網絡,對地面工程的生產管理和地面建設規劃等進行信息化操作,對相應的空間數據進行查詢、管理及維護,使規劃設計人員擺脫用彩筆和大圖紙進行手工計算的工作現狀,縮短工作周期,提高規劃方案的準確性和科學性.[5]

2.2 系統架構

基于MapGuide的3層B/S結構的WebGIS架構,分為服務器層、網絡層和客戶端層,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 Apache + Jsp的開發架構,使用MapGuide提供的豐富API(MapGuide Web API和Viewer API)進行靈活的二次開發,見圖1.

圖 1 系統結構

用戶使用瀏覽器進行操作,通過TCP/IP協議從客戶端傳遞請求,通過MapGuide Web API訪問Web Extensions.Web Extensions包含1個MapAgent CGI/Fast-CGI模塊,可以使MapGuide Server提供的服務通過Internet或Intranet傳遞給客戶端應用程序.MapGuide Server分為站點服務器(Site Server)和支持服務器(Support Server).站點服務器負責用戶認證、管理邏輯事務、數據倉庫和資源管理,1個站點只有1個服務器.支持服務器負責基于DWF或映像文件創建地圖,通過FDO訪問數據及地圖分塊管理,1個站點可以有多個支持服務器.客戶在向某個服務器提出服務請求時,并不需要知道所要求的信息是否在該服務器上、信息在哪里,統一由服務器解決.如果服務器發現所請求的信息不在該服務器上,它就會向其他服務器發送請求并找到所需信息.MapGuide Server提供以下服務:站點服務(Site Service)、資源服務(Resource Service)、圖形服務(Drawing Service)、特征服務(Feature Service)、地圖服務(Mapping Service)、渲染服務(Rendering Service)和分塊服務(Tile Service).這7種服務都是用來處理用戶發送的一系列請求的,對于使用者是同一對象.通過對這7種服務的API操作,可以實現系統功能.當用戶發送請求瀏覽頁面時,首先在站點服務器創建與站點之間的連接,建立用戶session,然后創建服務.資源服務主要用來管理資源數據庫和地圖數據,例如對地圖的加載、復制、移動、重命名和刪除.地圖和渲染服務用來顯示和打印地圖、管理地圖圖層和層組以及創建地圖圖例.要素服務用于保存和返回與數據類型無關的特征數據,利用FDO訪問不同格式的地圖數據,針對地圖數據源執行空間和列表查詢,編輯地圖(創建、更新和刪除).分塊服務用來對系統中使用的高分辨率影像數據進行分塊,使地圖顯示平滑連續.MapGuide提供1個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數據庫用于存儲和管理資源,支持大多數普遍使用的空間數據格式、數據庫格式和OGC標準.

3 系統功能及實現

對系統的功能設計,主要突出增強可視化數據管理,對生產流程中的井、管線、各種站庫設備的動態實時監控維護功能,并對其進行設計及動態關聯顯示等.具體功能模塊見圖2.

圖 2 系統功能模塊

3.1 地圖及圖層瀏覽

地圖包括地形圖、地面系統圖、工藝流程圖、站內平面布置圖等.該模塊主要實現對圖形信息進行放大、縮小、漫游、要素選擇、縮放到選定區、快速返回初始頁面等功能.在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做背景的情況下,可直接從計算機屏幕上查看地面管線、井位、站庫等在野外的真實位置.實際效果見圖3.

圖 3 系統瀏覽界面

瀏覽功能包括專題圖層的分層瀏覽和不同專題圖層的疊加瀏覽.由于各種信息均以圖層方式存儲顯示(如油井、水井、集/輸油管線、集/輸氣管線、站庫等都分別為1個單獨圖層),可以選擇單獨顯示,如只顯示所查看區域的油井圖層;也可以選擇不同圖層的疊加瀏覽,如同時顯示所查看區域的油井圖層和集/輸油管線圖層.這樣,就可以對不同層面上的生產流程分別進行考察或綜合分析.

3.2 數據管理

江蘇油田提供大量實驗區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如井(油井、水井、氣井)、管線(油管線、水管線、氣管線)和各類站庫(聯合站、計量站、中轉站、配水間、注水站等)的坐標數據及其內部各種設備(泵、罐、分離器等)的本身數據和維護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房屋、道路、水池等).由于其過去均以Excel表格形式存儲,需要轉換成具有統一參考坐標的SHP文件,再進行相應的管理維護.

根據油田實際需求建立相應數據庫,需要歸納劃分各種生產活動中涉及到的實體,從概念模型設計到抽象模型設計,建立可提供強大搜索支持的空間和屬性數據庫,以支撐用戶對各類信息和流程的查詢、瀏覽和分析(見圖4).[8]另外,對數據操作進行權限分級設置,通過設置管理員權限,使管理人員通過用戶驗證,對后臺數據庫進行插入、刪除、更新等管理維護.普通人員只能進行瀏覽、查詢操作,不能增刪數據庫.相應界面效果見圖5和6.

圖 4 數據管理示意圖

3.3 地圖查詢

對不同專題圖中要素的查詢顯示及對地面信息的查詢是GIS平臺的重要功能之一,主要分為2種查詢.

(1)對空間要素的查詢(包括油水井信息查詢和管線查詢等).這種查詢是對MapGuide Web Server Extensions提供的MapGuide Web API進行二次開發而實現的.為了檢索現有要素,并通過一定格式返回查詢結果,需要進行以下操作.

①創建查詢:

Query = new MgFeatureQuery-Options().

②創建filter限定查詢條件:包括basic filter和spatial filter,也可以組合使用.

③查找要素:使用MgFeatureService::SelectFeatures()方法,查詢包含要查找要素的要素類.

④調用MgFeatureReader::ReadNext()方法,繼續讀取要素到feature reader中.

⑤使用MgFeatureReader::GetGeometry()方法獲得geometry數據,此時數據格式為AGF格式.

⑥使用MgAgfReaderWriter::Read()方法把AGF格式轉換為MgGeometry對象格式.

⑦返回查詢結果.

(2)對空間要素的屬性進行查詢(包括站庫信息查詢、站庫設備查詢以及聯合站的流程查詢等).此功能主要在構建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的基礎上實現,通過對各種屬性數據的組合查詢,得到所需數據結果列表,并提供把結果列表轉化為Excel格式表格的功能,為日常工作提供方便.

對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查詢可以通過MapGuide支持的FDO接口對各種數據格式進行統一管理及關聯顯示,見圖7.

圖 7 查詢結果界面

由于油田系統的數據量較大,在與服務器進行數據交互時,如果按傳統頁面交互來操作,其響應效率是個很大的問題,而MapGuide在瀏覽器端支持AJAX技術,因此在瀏覽器端顯示查詢結果時,可以利用其與服務器應答的異步性,在客戶端通過瀏覽器利用JavaScript 處理DOM數據,并依據XHTML和CSS(Cascading Style Sheet) 規范進行界面繪制.

3.4 地圖設計

油田的工程設計規劃人員對專題圖的設計有很大需求.此功能的開發可以使用戶在瀏覽器端,結合地形圖、坐標系統直接創建臨時層,進行點(油井、水井等)、線(管線等)的添加、修改和刪除操作,以此更新地圖或設計新地圖(功能界面見圖8).由于有相應的參考坐標系,還可以在設計地圖時,及時準確地得到各個點的坐標,有利于與油田其他各種空間信息相融合.

圖 8 地圖更新界面

MapGuide在Resource Database中以XML文件存儲map definitions,layer definitions,data source connections,symbol definitions和Web layouts.這些XML文件被稱為resources,以目錄結構存儲在Resource Database中.每個resource有2個基本組成部分:header和content.content就是XML文件本身,header也是XML文件,用來定義access permissions和resource的元數據.因此,不用讀完文件全部內容就可立即分辨出definition的類型.所有resource XML均根據W3C XML schema描述.

地圖設計功能的實現主要針對以XML格式存儲的resource進行操作.Resource Database分為2個存儲容器:library repository和session repository.library repository 用來存儲resource文件,可以對其編輯和管理,是所有用戶共享的;session repository 存儲特定用戶信息,只有此用戶有訪問權限.當session結束,session repository中的信息也被刪除.在進行地圖設計時,首先創建臨時層,保存層的定義為1個resource,存儲在session repository中,再把這個resource添加到地圖中.具體步驟如下:

(1)把XML格式的layer definition添加到地圖中,返回層對象.

(2)添加這個新層的definition resource到session repository中.

(3)把已經保存到session repository中的這個layer resource添加到地圖中,返回層對象.

(4)添加這個新層到group中.

如果只是想根據地形查看一下設計效果,則可直接刪除臨時層,并不會被寫入到數據庫中;如果確定要添加點(油井、水井等)、線(管線等),則需要把臨時層轉換為永久層,寫入到XML數據庫,存儲在library repository中.

byteSource = new MgByteSource(layerDefinition,strlen(layerDefinition));

byteSource.SetMimeType(MgMimeType::Xml);

resourceId = new MgResourceIdentifier(“Library://LayerName.LayerDefinition”);

resourceService.SetResource(resourceId,byteSource.GetReader(),null)

在地圖設計中,以直觀地形圖等專題圖為背景,參考標準坐標系,實現實時距離量算,對具體生產應用的幫助非常大.該功能也在創建臨時層基礎上實現.它以SRS(Spatial Reference System)為單位計算,首先創建1個MgCoordinateSystemMeasure對象,作為參數傳遞給MgGeometry::Distance().例如,計算2個MgGeometry類型對象a和b之間的距離時,使用SRS完成以下步驟:

measure = new MgCoordinateSystemMeasure(srs);

distInMapUnits = a.Distance(b,measure);

distInMeters = srs.ConvertCoordinateSystemUnitsToMeters(distInMapUnits)

在用戶使用實現距離量算功能的同時,在地圖上實時顯示出所量算的路線線段.通過以下步驟實現顯示線段的功能:(1)把數字化坐標從客戶端傳遞到服務器端;(2)創建臨時要素源,用來繪制線段;(3)創建1個圖層,用來顯示上一步的臨時要素源.

4 討論與總結

本系統使用Autodesk公司的開源GIS平臺MapGuide開發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系統.充分利用對空間數據支持非常好的WebGIS技術,建立1個共享管理平臺,實現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的網絡化,并在江蘇油田的實際生產中加以應用,充分證明此系統的可行性.開源軟件的應用使該系統具有較高的可移植性和可擴展性,也更容易被推廣.下一步還將充分利用WebGIS的優勢,開發與PDA的集成,使油田的野外作業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參考文獻:

[1] 趙明宸,韓林. 基于WebGIS的油氣勘探開發信息可視化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 計算機應用研究,2004,21(8):225-226.

[2] 胡正才,張李超,王劉記. 基于XML和Web服務的開放式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構建方案[J].計算機輔助工程,2008,17(1):96-100.

[3] 龐鯤,邢漢承. 多種非空間數據與GIS應用的集成[J]. 計算機輔助工程,2003,12(3):56-60.

[4] 談可莉,徐浩. 大慶油田地面工程信息系統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 油氣田地面工程,2007,26(1):8-11.

[5] 畢碩本,馮磊. 油田地面建設信息系統總體設計[J]. 東北測繪,1998,21(4):33-36.

[6] 謝亮,胡明. 組建基于WebGIS的油田信息系統的構想[J]. 西部探礦工程,2006 (10):298-299.

篇9

關鍵詞:數據采集;ifix;監控軟件;PLC;服務器

中圖分類號:TP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08-1942-02

大港油田始建于1964年1月,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昔日的鹽堿灘已建設成為一個集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原油加工、機械制造、科研設計、后勤服務、多種經營、社會公益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油氣生產基地。隨著信息量的增大,目前油田的管理監控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管理系統的需求。

目前的天然氣信息采集系統是將天然氣所轄的大港分輸站、大港處理站、滄州末站的數據集中在天然氣管理中心顯示并與局域網進行數據的共享,由于現在的系統無論從安全、維護還是效率方面都無法滿足安全管理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改良方案。

1系統介紹

1.1原系統介紹

原系統的監控軟件主要采用力控軟件,主服務器從PLC和流量計算機中采集數據,帶DATASERVER組件,在埕海值班室有一個從站,數據通過網絡從主服務器采集,主服務器通過web方式和從站進行通訊,操作人員在從站上都能完成監控。由于是人工完成監控,所以存在著危險和低效率等問題。

1.2 IFIX數據采集監控系統介紹

IFIX分布式[2]、客戶/服務器結構包括了可靈活構造的服務器(SCADA Server)和客戶端(CIient、CIientTS和WebServer)。然而對用戶來說IFIX卻是一個集成的完整系統,每臺計算機有自己的節點名,每個數據項都有自己的點名。IFIX網絡中數據的讀取都通過標識SCADA Server節點名、數據點名及數據域(如CV表示當前值)來識別。

2系統的特點及設計原則

2.1系統特點

替代現場人工手動查表抄表,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費用;工程建設周期短,擴充性強;提供高可靠性,保證不間斷的監控;傳輸速率高,實時性強;可靈活方便地進行安裝;可擴充支持遠程監控,數據的開放性;設備成本低,性價比高。

2.2系統設計原則

系統所采用的設備與技術能適應以后發展。能夠適應不斷增加的業務需求,當增加新的監控單元時,只需增加少量設備,適當添加修改軟件模塊即可。可形成整個網絡的一個開放系統,能容入不同廠商的產品。系統功能靈活,利用現有資源靈活,可將各類型資源的利用都溶入組網方案之中。能滿足監控單元無人值守的業務需求,軟件功能全面,配置方便[3]。設備按工業級標準選配,監控中心和監控單元之間運行穩定可靠。從用戶角度出發,系統能使機房少人甚至無人值守成為可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盡量降低系統成本,使系統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系統具有很快的響應時間。

3系統設計

3.1大港分輸站

現有多臺流量計算機分別采集輸往天津以及以外地區的天然氣瞬時流量,累計流量,現場溫度,壓力等參數。目前具有三套上位監控系統,組態軟件版本不一致,有的版本老久,不能很好的兼容。

基于現狀,可以采取將三套監控系統整合為兩套統一版本的系統。每套監控系統能夠通過計算機將輸往各地的流量計算機的 數據實時采集上來,實現實時數據的查看,保存,報警的提示以及棒圖,趨勢曲線的查看,報表打印功能,并且要求系統具有靈活的可擴充性,總調度中心通過企業網絡,建立數據遠傳功能,采用OPC規范以及COM/DCOM技術實時提取數據。

3.2直輸機站

現有一套監控系統,版本為FIX32,負責監控PLC的數據。現需要將監控系統上位軟件升級為IFIX3.5版本,將原有的FIX32系統去除,各功能要求在IFIX3.5平臺上重新設計,開發。包括實時數據顯示,控制,曲線圖,報表數據,現場流程圖等,同時提供數據開放性接口。可以達到良好的平臺統一性和兼容性,總調度中心通過企業網絡,建立數據遠傳功能,采用OPC規范以及COM/DCOM技術實時提取數據。

3.3滄州末站

現有一套監控系統,版本為FIX32,負責監控流量計算機的數據?,F需要將監控系統上位軟件升級為IFIX3.5版本,將原有的FIX32系統去除,各功能要求在IFIX3.5平臺上重新設計開發。包括實時數據顯示,控制,曲線圖,報表數據,現場流程圖等,同時提供數據開放性接口??梢赃_到良好的平臺統一性和兼容性,總調度中心通過企業網絡,建立數據遠傳功能,采用OPC規范以及COM/DCOM技術實時提取數據。

4系統功能

大港分輸站,滄州末站監控系統,實際上是一個以實時通訊技術為核心,涵蓋了工業控制、通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較為復雜的綜合系統。它主要完成對輸氣站環境空間的實時監控。

1)實時畫面監控:

通過IFIX軟件將工藝流程圖繪制在畫面上,將各種狀態,數據表現在工藝流程圖中。

2)實時數據監控

利用軟件實現輸往天津以及以外地區的天然氣瞬時流量,累計流量,現場溫度,壓力等參數的采集,通過參數表形式實時顯示。

3)報警功能

利用IFIX軟件強大的報警管理功能,通過配置重要數據的報警極限,報警區域,事項報警的及時性,使工作人員能在第一時間內進行異常處理。

4)歷史數據打印,曲線查看功能:

利用軟件可以將歷史數據保存到本地計算機,可隨時進行查看,打印,并可以通過趨勢曲線圖直觀的表現出來。

5)棒圖

將各個單元參數通過棒圖的形式直觀的表示,方便工作人員的快速查看。

5結束語

該文對大港油田天然氣公司生產信息采集及遠傳進行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IFIX的信息監控系統。并對新舊系統進行了比較,對新系統進行了設計和系統的驗證。驗證信息表明本系統很好的實現了信息采集的控制和數據的共享,驗證了系統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0.

[2]錢鋒.基于iFix組態軟件的工業實時監控系統的優化設計與實現[D].中南大學,2004.

篇10

一、油田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設備管理意識缺失。對于油田企業而言,設備的采購和養護占用了大量的運行成本,如果設備財務管理不合理,那么經濟效益的提升將無從談起。設備財務管理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盲目地進行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無法充分發揮舊設備的應用價值,不能做到有差別、分步驟地進行零件或整體設備的更換。二是設備的維護和保養意識不強,導致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產生效益的較低,降低成本支出效益。機器設備是企業的重要資源,加強資源的管理在降低財務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油田企業更應該認識到這一點。2.預算管理不透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油田企業的預算管理思路是從控制日常開支入手,強調過程管理,很少進行科研項目的獨立核算,導致預算財務管理不合理。油田企業最主要的工作是開發油田項目,對預算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也不高,既不能及時更新財務管理軟件,也沒有足夠的人手對預算經費進行全過程、細化管理,更不能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臺,這就導致績效得分管理混亂,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可預算財務管理人員的缺乏則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現象。此外,油田企業的內部審核制度并不完善,預算的監管和跟蹤手段簡單、低效,無法及時發現、制止企業資金亂用的現象。3.預算編制欠科學。申請項目部門在編制預算時,績效意識淡薄,主要是憑經驗估計,與財務部門溝通不夠,不能很好地利用財務信息編制預算,導致預算編制的不合理。由于各項目所涉及的領域不同,每個項目都有其特殊性,由于項目的不可預見性及復雜性,要編制準確、可行的項目預算,難度非常大。并且項目負責人為確保申報的項目被批準,通常重點放在提供申報項目的內容。經費預算作為一個附帶內容,不被重視。項目預算開支缺乏科學的預計和測算,只憑著經驗估計,存在虛增經費預算的情況,實際使用和預算相差甚遠。事先編制的預算沒有為以后的預算執行打下基礎。在項目立項時,一些項目負責人,要么巧立名目,抬高預算總額,要么預想不到,要不壓低預算總額,使項目計劃缺乏嚴肅性,預算失去真實性,也造成財務決算不真實。

二、油田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國家的財經法律制度不完善。處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油田企業的所有的財務活動都受國家相關的財經法律的影響。完善的財經法律制度保證了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是企業財務人員實行財務管理的依據,是企業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的高壓紅線。但我國現行的財經法律制度并不完善,不能有效指引并規范油田企業的財務管理,其經濟活動的規范性、可行性也就無法得到保證,導致企業財務管理機制有漏洞,無法有效保證財務管理的安全性、規范性、合理性、科學性。2.企業的內控制度有待加強。企業管理中財務監督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之中,而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行之有效的財務監督作支撐。建立內控制度的目的之一是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契合了財務管理的目的。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油田企業的內控制度建立得相對較晚,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繼而油田企業的內部財務責任劃分不清,對財務管理目標不能進行有效落實,對經濟活動不能進行有效控制等。

三、加強油田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