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種植范文

時間:2023-03-15 12:16: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藍莓種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藍莓種植

篇1

[關鍵詞] 藍莓 形態特征 分類 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 S66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5-0141-01

藍莓,學名越橘,屬杜鵑花科、越橘屬。名稱來源于英文blueberry,意為藍色的漿果,既可食用又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藍莓的栽培時間較短,至今僅有一百年的栽培歷史。但豐富的營養成分賦予了藍莓極高的營養保健作用,是世界糧農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

一、藍莓的形態特征

藍莓為灌木,樹高依品種差異懸殊。葉片卵圓形,互生,大小不等,一般3.5cm到8cm??偁罨ㄐ?,側生或頂升,花單生或雙生在葉腋間。果實為漿果,呈藍色,被一層白色果粉包裹,色澤美麗。果肉細膩,種子極小,甜酸可口,香爽宜人,為鮮食佳品。

二、藍莓的分類及生長習性

我國的藍莓栽培起步比較晚,栽培種類主要有四大類,即高叢藍莓、半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高叢藍莓根據生長習性的不同,又分為北高叢藍莓、南高叢藍莓兩個栽培種類。

1.高叢藍莓

主要包括北高叢藍莓和南高叢藍莓兩大種類。北高叢藍是最早的栽培種類,也是所有藍莓種類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類,目前已有近百個品種應用于生產。樹高一般在1~2m,喜歡冷涼氣候,抗寒能力較強,有些品種可抵抗-30℃至-35℃低溫,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在4.3~5.2之間,適于我國北方沿海地區及寒帶地區種植。該品種果實較大,果實品質優良,味甜,鮮食口感極好,可作鮮果銷售品種栽培,也可以進行深加工或者庭院觀賞栽培。主要品種有:陶柔、達柔、郝伯特、康維爾、考林、藍豐等。南高叢藍莓是通過雜交手段培育出來的一個全新品系,樹高一般在1~1.5m,喜歡濕潤及溫暖氣候條件,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在4.3~5.5之間,適于我國黃河以南地區如華中、華南等地區種植,部分品種種植區域可更廣。

2.半高叢藍莓

半高叢藍莓是北高叢藍莓和美國等地的野生種矮叢藍莓雜交而來。該品種結合了矮叢藍莓植株矮小、抗寒性強和高叢藍莓果實品質優良的特點。樹高一般在50~100cm,果實較大,品質好,抗寒能力強,一般可抗-35℃低溫,冬季在有雪覆蓋的寒冷地區也不會受到凍害,適應北方寒冷地區栽植。主要優良品種有:北陸、北藍、北村。

3.矮叢藍莓

矮叢藍莓一般為野生品種,植株高15~40cm,株叢大而密。性喜寒冷,在-40℃低溫地區可以栽植,適于東北高寒山區大面積栽培,且對栽培管理技術要求簡單。果實用作食品的加工原料,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主要優良品種有:芝妮、美登、芬蒂等。

4.兔眼藍莓

兔眼藍莓是野生品種中選育出來的栽培品種,果實成熟前其顏色紅如兔眼,因此而得名。兔眼藍莓比較抗旱,耐濕熱,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抗寒性較差,-15℃以下的低溫可使很多品種受凍害。適于我國長江流域以南、華南等地區的丘陵地帶栽植。向南發展時要考慮栽培地區能否滿足300~800小時低于7.2℃的冷溫需要量;向北發展時要考慮花期霜害及冬季凍害。兔眼藍莓樹體高大,壽命較長,栽植品種樹高一般在2~3m,野生種有的可達6m。栽培品種果實重量在1克以上,并有香味,風味極佳,有的品種甚至優于高叢藍莓。但大多數品種果實比高叢藍莓品種小,成熟期稍晚。主要優良品種有:頂峰、燦爛、藍美人、芭爾德溫、園藍、粉藍等。

三、藍莓的營養成分及保健價值

藍莓果實肉質細膩、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據分析,每100g藍莓果肉中含蛋白質0.4~0.7g,脂肪0.1~0.5g、碳水化合物12.-15g,鈣8mg,磷9mg,鉀70 mg,鈉1mg,鋅0.26 mg,鐵0.2 mg,硒0.0.1μg,維生素A 9-10mg、維生素E 1.7 mg以及豐富的果膠、SOD、黃銅等成分。

由于含有特殊的化學成分,藍莓果實具有優異的保健功能。如:藍莓中的花青素能夠延緩記憶力衰退和預防心臟病的發生;強抗氧化物質可減少人體代謝副產物——自由基的生成,進而減低人體內潛在的致癌物質,預防癌癥和心血管疾?。回S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創傷和骨折愈合,促進造血,參與解毒;色素苷能夠活化視網膜,改善和強化勢力,防止眼球疲勞;果膠物質能夠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預防心臟病及中風。藍莓因此被人們視為超級水果。

四、藍莓的發展前景

藍莓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被譽為“漿果之王”。市場上藍莓產品達五大類20種,包括果酒,果汁飲料、乳制品、糖果、干果、烘焙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以及果醬等,產品類型豐富,因此市場前景廣闊。

篇2

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全力建設區藍莓種植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打造省藍莓品牌,加快藍莓種植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推動農業產業化向縱深發展,加快我區小康社會建設進程。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二、目標任務

建設56公傾藍莓種植標準化示范區,總體目標: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產業化要求。藍莓產品質量達到綠色無公害標準,實現產值1000萬元,使示范區成為幅射周邊市、縣乃至全省、全國的起示范帶頭作用的藍莓種植標準化示范基地?;卦O置在灣溝鎮沙金村,白山市林源春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戶120余戶,公司加基地,基地帶農戶模式進行種植。

階段目標:制定《藍莓種植栽培規程》企業標準。宣貫標準,進行人員培訓。

對不符合標準規定的限期整改。同時,年進行監督檢查。擴大藍莓種植基地數量,并在全區范圍內推廣,迎接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驗收。

圍繞藍莓種植標準化基地,任務:利用三年時間。建立起由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認證體系、監管和信息網絡服務體系組成的一整套藍莓種植標準化種植全過程安全質量控制體系。按照標準化生產規程,建設56公頃管理科學、種植規范、集中連片的綠色藍莓種植標準化示范區。

三、建設內容

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種植工業園。通過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區藍莓種植示范區采用“公司+基地+標準化+農戶”模式進行藍莓種植。建立完善檢測體系,加大宣貫力度,每年對基地和農戶進行不少于2次的產前(育苗)產中(日常管理)產后(藍莓鮮果精深加工)全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培訓,使標準覆蓋面達到100%可以解決藍莓種植的規范化、標準化,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等問題。建立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使示范區產品達到綠色要求。增加農民收入,解放剩余勞動力、促進社會就業、社會和諧、提高標準化意識。

領導小組工作制度,建立一整套制度(其中包括:部門聯席制度。示范區監管主體的工作職責及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管理制度,示范區工作考核辦法,示范區管理制度,協會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等)

加強對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過程的質量安全監控,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全過程生產記錄,確保每個環節有據可查和可追溯,有效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四、實施步驟

(一)部署階段

以企業現有資源為基礎進行項目部署。

1.現有規模:現有綠色藍莓種植基地10公傾。

2.基礎設施:現擁有廠房7000平方米。

3.技術力量(人員)現聘請專家2名。管理人員5人。

4.工作基礎:白山市林源春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藍莓種植基地。基地20戶,總產值達到200萬元,采用公司加基地,基地帶農戶的方式擴大規模。

(二)集中建設階段

1.藍莓種植面積由10公傾達到20公傾,基地數由20戶達到40戶,產值由200萬元達到300萬元。

2.藍莓種植面積由20公傾達到40公傾,基地數由40戶達到80戶,產值由300萬元達到500萬元

3.藍莓種植面積由40公傾達到56公傾,基地數由80戶達到120戶,產值由500萬元達到1000萬元

(三)總結考核階段

對藍莓種植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進行檢查驗收,年月由檢查驗收組按照《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驗收合格后形成總結報告,逐級上報。

五、保障措施

1.示范區建設的相關政策

加大支持力度。有相關政策保障,出臺相關政策。營造氛圍和實際支持的政策體系,貫徹政策機制,注意對農民、農工的影響力。

2.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

形成“企業投入為主體、政府投入為導向、社會投入為補充”多元化投入機制。示范區建設所需工作經費應以項目承擔單位投入為主。

3.生產投入品監管

無違法記錄。有年度生產投入品專項監管文件和實施監管記錄,有年度監管文件、工作計劃和實施監管記錄文件。對農藥、肥料、種(苗)等的監管文件和依法監管記錄(禁用品、打假、使用者的反映等)

篇3

關鍵詞:南高灌藍莓;保護地栽培;南方暖濕地區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07)03-0019-02

20世紀60年代,美國佛羅里達大學R,H.Sharpe、W.B.Sherman和P.M.Lyrene教授,用四倍體的北高灌藍莓(Vaccinum corymbo-sum)與雄配子不減數的二倍體達柚藍莓(V.darrowi)雜交,育成了南高灌藍莓,此為新型四倍體種間雜種。與北高灌藍莓相比,果實成熟早、香味濃、風味佳、耐旱耐瘠薄能力強,需冷量降低,耐寒性減弱,適于美國暖濕地區種植,擴大了高灌藍莓的種植區,使亞熱帶地區也能種植高灌藍莓。這些雜種最初稱為佛羅里達四倍體(Florida tetraploids),后來又將其與原產美國南部的常綠兔眼藍莓(V.ashei)進一步雜交改良,育出了一系列新品種。美國科學家及種植者將這些含有南方常綠藍莓整套基因的雜種四倍體品種統稱為南高灌藍莓(Southern highbushblueberry)。南高灌藍莓現已在世界各地飛速發展,已推廣到北美、歐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各地。因常綠耐瘠樹種的整套基因組導人,提高了高灌藍莓對土壤的適應性、耐熱性和抗病性,使高灌藍莓種植區進一步擴大到暖溫帶和亞熱帶。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自1997年從國外引進南高灌藍莓品種試管苗,經過近10年的試栽,已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豐產性。

1 南高灌藍莓新品種

1.1 佐治亞寶石(Georgiagem)

1986年育成,親本為G-132×US-75。樹體高大,生長旺盛直立,果實大,果蒂痕小,硬度大,果實甜,風味佳(見封面圖)。需冷量350小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5月8日成熟。

1.2 羅衛(Reveille) 1990年育成,親本為NCll71×NC SF-12-L。樹姿直立、旺盛,果蒂痕小,風味佳,產量高,白花結實。果實中大,果實外觀顏色深(見封面圖)。需冷量400-500小時。果實成熟期同于佐治亞寶石。

1.3 艾衛藍(Avonblue)

1977年育成,親本為Floridal-3×[Berle-ley×(Pioneer×Wareham)]。樹冠小而開張,果實中大,亮藍色,果蒂痕小,果實品質優。白花授粉坐果率極高,須采取重修剪,以增強樹勢,運用疏花疏果技術,以防止結果過多導致樹體衰弱。艾衛藍需冷量300-400小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成熟期為5月7號。因樹體小,建園時應密植。

1.4 嶺藍(Blue Ridge)

親本為Patriot×US74,1987年育成。樹姿直立旺盛,豐產性強。果實大型,亮藍色,硬度大,味酸。果蒂痕顯。抗枝枯病(Stemblight),對枝潰瘍病(stem canker)和僵果病敏感。需冷量500-600小時,廣泛適應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種植。在佐治亞州南部果實5月15-25日成熟。

1.5 凱普(Cape Fear)

1987年育成,親本為us-75×Patriot。樹體生長旺盛,半直立,極豐產。果實極大,亮藍色,果蒂痕小,風味極佳,硬度大。抗枝枯病。需冷量500-600小時。在佐治亞州南部5月15日成熟。

1.6 庫泊(Cooper)

1987年育成,親本為G180×US-75。樹體長勢中庸,直立,豐產。果實中大,風味好,顏色好,硬度大,果蒂痕小。需冷量400-500小時。在佐治亞州南部5月15日成熟。

1.7 佛羅里達藍(Floridablue)

1976年育成,親本為Florida63-20×Flri-da63-12。樹體長勢中庸,果實大,亮藍色,硬度中等,果蒂痕小,品質上等??垢蓾儾?,插條生根困難,果實運輸難,適于就近上市和自采果園栽植。需冷量150-300小時。自花授粉坐果率低。在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4月27日成熟上市。

1.8 佳富(Gulf Coast)

1987年育成,親本為G-180×US-75。樹體長勢旺,半直立,豐產。果實中大,果蒂痕小,風味佳。需冷量200-300小時。在美國佐治亞州南部5月15日成熟。

1.9 云霧(Misty)

1989年育成,親本為Fla67-l×Avonblue。樹體高大、直立,果實美觀,亮藍色,硬度大,果蒂痕小。插條生根容易。需冷量為150小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5月2日成熟。

1.10 奧尼爾(O’Neal)

1987年育成,親本為Wolcott×Fla64-15。樹體長勢旺,半直立,花期長。果實極大,硬度大,果蒂痕小,風味佳??怪儾?。需冷量400-500小時。開花早,對晚霜敏感。在美國佐治亞州南部5月初成熟。

1.11 夏普藍(Sharpblue)

1976年育成,親本為Florida61-5×Flori-da62-4。樹體長勢旺,成形快。果實深藍色,果蒂痕小,果實中大,但耐貯運性能較差。需冷量150-300小時。在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4月27日成熟。

2 栽培技術注意事項

篇4

西方繪畫以馬塞爾?杜尚(1887-1968年)為分水嶺,幾乎終結了繪畫傳統。因為,從他開始裝置、材料“撕碎”了畫布,繪畫從抽象平面改變成為“具象”三維。繪畫實際上已經“終結”。轟轟烈烈的西方現代藝術成功的成為主流,占領了人類的視野。但與他同時期的一位繪畫者卻選擇了一條另辟蹊徑的幽徑,孤獨地“傳承”了西方繪畫,他就是意大利的喬治-莫蘭迪(1890-1964年)。

喬治?莫蘭迪以靜物和風景繪畫為一生的創作題材,創作油畫1264張,不包括素描、水彩和版畫。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莫蘭迪本人做出過明確的表述:“那種由看得見的世界,也就是形體的世界所喚起的感覺和圖像,是很難,甚至根本無法用定義和詞匯來描述。事實上,它與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樣,因為那個視覺所及的世界是由形體、顏色、空間和光線所決定的……我相信,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實的了?!?/p>

如果我們企圖對一位繪畫者的繪畫進行客觀的審美判斷和評價,首要就是能夠得到其本人對于其藝術創作核心的論述,之后再完整地結合其作品進行批判性判斷。所以,本文以兩部分來說明在審美結構中的喬治?莫蘭迪。第一部分是其精神內部對于繪畫的理解和建構,第二部分則是其作品中所展現出來的實際審美結構。

喬治?莫蘭迪的審美建構

從上文中其本人的論述中可看到幾個核心詞:看得見、形體、感覺、圖像。由此,可以判斷出,從莫蘭迪本人來說,首先,他是以最本能的視覺來看待繪畫;其次,他也依然是繼承了西方繪畫傳統中所強調的形體及形體所帶給人的審美感受為主,最終將這些通過繪畫手段凝聚為畫布上的圖像為結果。繼而,他是以“藝術的問題就交給藝術本身來完成其自身的說明和呈現”這一古希臘哲學、美學傳統進行徹底的回歸,并對企圖用語言、符號作為“萬能描述工具”這一“二十世紀初”的自然科學觀念歸于了徹底的否定。

繪畫問題的關鍵點在莫蘭迪的審美結構中是一個難題,這個難題的核心是:看得見的世界(具象)與抽象的關系。這是一個老生常談但同時又是一個被刻意忽略的問題。這個問題有兩層關系:第一,模仿從來是人類的本能,而模仿通常意義上被與模仿者進行了習慣性的“同化”;第二,影像技術,尤其是攝影在十九世紀初的誕生,所帶來的新鮮感和真實感使得人們習慣于不再考慮影像底片實際是對所拍攝物的“抽象”而絕非是被拍攝物的“具象還原”,即使是現代的3D技術也非是對實際對象的具象復制,而是抽象還原。

接下來,莫蘭迪明確了藝術創作與日常生活從感受層面來講就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事物。日程生活的視覺是形體、顏色、空間和光線。

喬治?莫蘭迪所思考和理解的繪畫就意義而言有五個基本的立足點:凝固:將創作者本人所觀察到的“存在”通過工具和材料進行某種形式的“凝固”(在這里我們確立了繪畫形式、類別、風格、題材、體裁);變形:由于需要對所描繪的“存在”進行“模仿”,因此從四維空間的實際存在轉變為三維的體積存在再加上光線變化的(時間維度)的瞬息萬變,通過不同的有限的色彩、媒介、材料進行“復制”,而這種復制就是“變形”,將“存在”變形為點、線、面、色塊。感知:描繪者本人的感知系統是完全私人和封閉的,對顏色的感知、對材質的感知、對溫度的感知、對味覺的感知、對光線的感知、對空間的感知、對情感的感知和把握,這些感知不但是繪畫者完全私人的感知,同時更是根本無法傳達的,即使通過最終成型的作品也無法傳達,甚至對于描繪者本人自己創作出的作品和自己本人的感知也是有著差異的。更毋庸描繪者本人的感知也在因為各種身體和情緒情感原因而不斷變化著。理解:對于所描繪對象的理解極有可能是審美感知得以最終傳達的主要原因。這一點在西方繪畫基礎訓練中體現的尤為突出,同時理解又直接的與審美情趣有著相互對映的關系。簡而言之:人類對自己無法理解的東西是無法進行描繪(述)的。目的:人類的所有行為(生理行為和心理行為)都是有著目的性的,這是人類的生存本能所造就的。而做為人類最高級的創作型行為――藝術創作,其目的性則是更為的明確,但是卻是更為的難于描述。這正是藝術創作的為難之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類對于本能、本質的“沖動”無法用語言進行說明。例如:人們對于“愛”和“能量”這類無時不刻都存在的事物無法給出定義就是這種情形。

以上五點正是喬治-莫蘭迪對于審美的藝術創作所進行思考的立足點,可以說,進行這樣的思考的藝術家實際已經考慮的不是關于藝術和創作本身,而是把藝術創作這一“存在”置于“形而上”的層面進行了不斷的“拷問”,這種拷問的終極邏輯實際上是這樣的一個遞進關系:物(被描L對象)―感知(創作者)―形而上(精神創作)―形(作品)―物(對于欣賞者)―感知―形而上。

在五個基本支撐點上,喬治-莫蘭迪才得以展開其審美結構中的核心問題:看得見的世界(具象)與抽象的關系。

首先,從第一個層面也即是人的本質(心理學模型中的“本我”)層面而言。模仿是繪畫的本質核心,從這一核心中誕生了繪畫――這一人類最早期的藝術形式。起初是對物質存在世界的靜態模仿,這種形式是最為廣泛的無須在此贅述;之后是對人、動物的生態模仿(對動態的模仿創造);最后是對精神世界存在的模仿(這是近現代的主流形態);

模仿行為是人類唯一的學習行為,而學習行為是人類所以成為人類的決定。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論述為:“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我們是模仿禽獸,做禽獸的小學生的……”

而蘇格拉底則是將這一論述更為推進了一步:他認為,不僅要模仿事物的外形,更要描繪出事物的特質或是精神。這一論斷成為了西方傳統意義上對于藝術起源的根據學說。

可是這里就出現了莫蘭迪的問題:模仿出的東西就是被模仿的東西的本身嗎?

對于每一個創作者而言心中最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就是:自己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創作,絕非對某種存在的模仿。這里出現了對描繪對象的模仿這一困境。作品是無可模仿的唯一,作品是對對象的模仿。這是一個意義與價值的問題。其中的中心正是前文所述的:凝固與變形。是感知與理解使得作品與眾不同,是其目的使得作品與存在迥然相異!作為莫蘭迪的困境與勇敢,筆者認為正是在創作的框架中這一點的無法回避。關于這一點在當代的某些文化圈是存在著無關藝術的困境的:對于創作描繪的事物,人們普遍認為是沒有意義的,只是對某種存在的模仿,甚至還不如扣動相機快門來的便捷。藝術似乎已經脫離了靈魂而淪為物質的奴隸與可以任意索要的廉價產品。對于莫蘭迪式的對藝術的美學和形而上的思考已經成為了死魂靈。而這也是拙劣的模仿和工業化模仿范本生產所造成的結果,相比莫蘭迪的認真。安迪-沃霍爾則顯得玩世不恭卻又“腳踏實地”:“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五分鐘的時間成為明星?!辈⑶移鋵嶒炐缘淖髌芬灿∽C了其話語。但是,真正的藝術是否能夠廉價和大眾化,相信這一點是無需論證的。

模仿出的東西就是被模仿的東西的本身嗎?莫蘭迪用一生去完成了這個無法終結的追問。

莫蘭迪用一生的時間和1000多幅靜物和風景追問著這個問題。我們用最普通的“目光”來看這些作品,當然可以清晰的分辨出所有描繪的對象是什么,可以感受如何簡單的結構和排列。甚至會覺得一種生澀和不那么和諧。但是,最關鍵的在于這些作品中就有著一種讓視線無法抽離的感受。這種主觀的感受及其的強烈和不合理。似乎是“過于”的樸實和粗糙。完全和我們所習慣的對“美術作品”的視覺習慣相違背,似乎是沒有完成的作品,又似乎是拙劣的作品。細節的缺失、柔和的“被隱沒”、精確性的抽離、甚至處處是一種象征性的筆觸或手法。他想表達什么?是感知后的理解,他的目的是凝固感知時的狀態和理解感知信息之后的凝固,而這種凝固在我們欣賞者的眼中即是“莫蘭迪式”的變形。

真實的存在有一種特性:一覽無余之后的意興闌珊。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類審美現象的產生來源于一定程度的未知,如果是感知層面的全知,那么審美現象是非常難以產生的。莫蘭迪作為接受過系統繪畫訓練,并且在美術學院從教的創作者而言,當然是非常明白這一道理。因此,筆者在此可以基本確定(從上邊的分析得出的結論)。他大膽地采用了一種“抽空”的方式來做為自己獨特風格的表現語言。

這樣便完成了:模仿出的東西不是被模仿的東西的本身,同時,模仿出的東西又是被模仿出的東西本身這一個具有雙面性的兩難結果。這樣的結果是莫蘭迪能夠達到的最好的結果。因為,人無法超越自然規范。也即是說人本身有著不可逾越的某些限制。

其次,從第二個層面來進行更加困難的“莫蘭迪建構”。那就是“抽象”。莫蘭迪的抽象具有兩個層面,這是其他藝術家刻意回避或是無視或是無能為力的“焦點”。關于第一層面,前文已經較為詳細的分析了,就是關于對“存在”的二維壓縮;第二個層面則是人的本質:視覺本身就是一種抽象功能!抽象一詞拉丁文為:abstractio,本意是指排除、抽出。按筆者的理解通常意義上是指抽出具體的形象,其內含的意義為――不完整。從西方科學的角度來講是指單純的抽出事物的某一(類)特征加以認識和理解??墒?,就具體的任何一種存在而言其特征都是多方面的:面積、體積、材質隸屬于人類的視覺??墒俏覀兌记宄曈X只是感知的一個微小的部分。其他還有聲音(聽覺)、味道(味覺)、味道(嗅覺)、質感(觸覺),是否還有其他的特征呢?肯定是有的,只是人類目前的科學還沒有發現而已。所以就人類的視覺而言也是其能力也是非常粗陋底下的。由此說明就視覺本身而言也僅僅是攝取了“存在”的及其微少的一部分信息用作感知作用。所以,視覺本身就是對“存在物”的抽象。我們看到的“存在”根本就不是存在的本體!莫蘭迪原文:“我相信,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實的了?!闭沁@個意思。前文所述莫蘭迪將藝術升至了形而上的思考在這里得到了證明。思考者的繪畫在于到處是無法揭示出的游離,繪畫者的思考在于那里需要布局與填充。這是兩種不同的繪畫模式。前者屬于莫蘭迪式的繪畫者,后者屬于“工匠”式的繪畫者。此兩者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但并]有高下的不同。這也正是莫蘭迪的哲學建構,同樣是古希臘式的:存在就是必然!莫蘭迪的美學建構是建立在完全實在的“存在主義”哲學基礎之上的。因此,他提供了一種超越的思路:每一幅作品他都只是在觀察,但完全不去進行一種價值或是意義層面的判斷。

喬治?莫蘭迪的作品審美結構

回歸到具體的作品來看莫蘭迪的審美建構,也許我們更能夠從“具體”中看出一些端倪。

這是喬治?莫蘭迪1951年的兩幅作品,其關系不言自明。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對細節的缺失感;緊接著看到的是色彩的“乏味”變化,可是作品結構與排列態勢非常的具有質量感,并且動態突出。最奇怪的是層次感異常的清晰,并且給人一種光線的流動質感。一種“微妙的粗糙感”充斥著作品的任意一個點。

就繪畫而言筆者認為最美的繪畫不是細致入微的對細節和結構的精確把握和變形,因為這是最基本的繪畫基礎。而是對于空間的體味揣摩和光線的感知把握。在這一點上,莫蘭迪幾乎做到了。

西方繪畫的傳統和審美趣味和東方繪畫的不同之處在于“留白”,留白是對于欣賞者的一種審美構建,它給予欣賞者自我的、私人的審美空間,使得審美者與審美對象進入一個完全的重合空間,將兩者之間的距離無限拉近,最終融合為一體。這種審美實際上是給予了作品本身完全的自由,作品被自身所解放,這種解放又將欣賞者包裹入內,使得欣賞者在審美過程中被完全的解放。所以畢加索曾經說過:“真正的藝術在東方。我實在不明白為什么要在西方尋找藝術?!?/p>

篇5

關鍵詞:新教材;欄目設置;對比研究

1999年以來,我國正式啟動了基礎教育第八次課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頒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3年制定了《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2004年9月起廣東、山東、海南、寧夏4個省實驗區首批進入了高中新課程改革,2005年秋江蘇省也進入了高中新課程的改革,基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三套新教材(人教版、蘇教版和魯科版)在各省已投入使用,由于課程標準對課程內容的彈性處理,新教材在價值取向、內容選擇與組織、體系結構和具體的呈現方式等方面體現了多樣性。2007年以前全省13個大市中有六個大市使用了人教版,有7個大市選用了蘇教版,2008以后全省有三個大市使用了人教版,有10個大市選用了蘇教版。如何更為理性地思考、分析、研究課程改革與高考改革的關系,高考與課標、教材的關系,教材與教學的關系是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

科學解讀好新教材,進一步提高教師對新教材的解讀能力,合理使用好新教材,進一步提高教師對新教材的創新能力。通過對人教版和蘇教版的欄目設置的比較研究,更好地解讀和使用新教材。

對比人教版和蘇教版的欄目設置,有相似之處,也有各自的獨特之處。大體上可以分為6大部分。

第一部分:思考、討論與交流欄目

在新課學習之前,根據學生已有經驗,營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這個欄目之中,將思考、討論與交流欄目引進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思想。這些欄目出現在新內容之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在新內容之后,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對新內容的認識更加深刻。

第二部分:實驗欄目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討論、探究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都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實驗探究分析現象,討論原理都是非常好入手操作并且都沒有嚴格地區分教師實驗與學生實驗,而是采取靈活呈現的方式,以利于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校實驗條件和學生水平進行處理,改變了傳統的學生實驗與教師演示實驗相互重復的弊端,實現了教材的便利教學。并且這些實驗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探究性,部分實驗還是讓學生自行設計。人教版教材實驗設置主要有兩個欄目:“實驗”和“科舉探究”。其中“實驗”以基礎性的實驗為主,而“科學探究”中有基礎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蘇教版教材實驗設置主要集中在“活動與探究”和“觀察與思考”兩個欄目上。蘇教版教材的一個實驗欄目往往由好幾個小實驗構成,每個小實驗分別探討某一方面的性質,綜合幾個小實驗就可以得出某種物質的性質。

第三部分:資料欄目

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如:數據、背景、條件等,都選擇用一種話外音的方式,雖然不是課堂上的主要教學任務,卻能給學生以更多的思維發散拓寬視野的機會。人教版教材主要設置了“科學視野”“科學史話”和“資料卡片”欄目。其中“科學視野”欄目主要介紹一些知識性的東西,包括前沿科學的知識。蘇教版教材設置了“信息提示”“你知道嗎?”“拓展視野”和“化學史話”等欄目。

第四部分:聯系生活欄目

引導學生多角度認識物質的密切關系,聯系生活、社會、技術,學以致用,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使得部分學生能夠向更高水平發展,開闊學生的眼界,聯系實際生活,真正體現“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一理念。

第五部分:知識歸納欄目

旨在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網絡,系統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歸納整理能力。進一步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

第六部分:問題欄目

通過設置多樣化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所學知識有所反饋。人教版和蘇教版都非常注重課堂反饋和課后的反思學習。

通過對人教版和蘇教版兩種新教材的比較研究,我們不難發現科學解讀新教材,合理使用新教材是打造高效課堂,進一步建構高效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的前提和基礎。

“教學策略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實現某種目標,系統合理地使用各種方法,有效地組織內容,確立師生教與學行為模式和程序等綜合操作系統?!睒嫿ǜ咝У慕虒W策略應基于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充分考慮新教材的特點,考慮不同模塊(必修和選修)課程的要求,教學更多地回歸于人性的發展,強調學習者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強調教學的開發性、差異性和發展性,努力實現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實現愉快學習的教學策略、實現以主動建構為基礎的精簡教學策略和以實驗為基礎的探究教學策略。新課程更加關注人的發展,尤其凸現將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融為一體,新課程強調“在人類文化背景下建構化學課程體系,充分體現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毙抡n程倡導課程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機會,是一種體驗,教學的過程是師生生命共同經歷成長的過程。新教材基于人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融合了人的認知發展特征和學科發展線索,建構了新的內容體系,闡述了核心的化學概念和原理,揭示了化學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引領學生學會用化學的眼光和思維去審視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為將來走向社會夯實基礎。新教材融“學科中心”“社會中心”與“學生中心”于一體,將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有機整合,賦予化學學科更豐富的內涵和更大的價值。如果說教材是對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造,那么教學就是應對教材的一次再創造,實現了從“教教材”到“用教材來教”的轉變,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相長、師生協調發展。

總之,在教學理念上,新教材強調“社會中心論”,重在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化學素養,在師生關系上,新教材以學生為主體,教材的編寫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求知欲。在教學方法上,新教材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傳授學生方法,在內容線索上,新教材知識線、方法線、STS線三線并重,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貼近實際,做到學而有用、學而能用。由于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限,新教材的魅力還遠遠沒有挖掘全面,但是,我將一如既往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學崗位上不斷追求卓越。

參考文獻:

[1]王租浩.立足創新 求是發展:蘇教版高中化學的特色簡介.基礎教育課程,2006(11).

[2]蔡文聯.新課標高中化學選修教材《物質結構與性質》三種版本的比較研究.化學教學,2007(1).

[3]施志新.現行三種新課標化學教材(必修1)比較.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11).

篇6

中國“藍莓之鄉”

吃著來自膠南的新鮮藍莓,那酸甜美昧、飽滿誘人的小果子,一定能讓你感受到它生長的地方一一山清水秀,藍天碧云、天然無污染的大自然,這里就是中國“藍莓之鄉”。

黃海之濱、膠州灣畔的膠南,因秀美的山海自然風光、悠久的瑯琊歷史文化而聞名。四季分明,有著令人羨慕的宜人氣候,這里春遲秋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知道嗎々這里東經120°、北緯36°,加上偏酸性的土壤條件和涼爽的海洋性氣候,非常適合藍莓的生長,而且膠南的經濟發達、交通十分便利、出產的鮮果便于出口,被銷往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除了當地的環境優勢、區位優勢,膠南發展藍莓產業的信心和魄力也不容小覷。當地政府深知種植藍莓會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認準發展藍莓產業大有可為,于是憑借膠南良好的環境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藍莓這一綠色農業。

在當地政府大力扶持下,膠南藍莓產業布局逐步優化,依托多項有利措施以及龍頭企業的帶動,膠南藍莓種植實現了產業化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以張家樓鎮的沃林藍莓基地和寶山鎮的杰誠藍莓基地為中心的兩大藍莓生產基地,而“后起之秀”藏南鎮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全市藍莓面積達1.1萬畝,其中進入采摘期的藍莓面積有6000畝,成為全國縣域內面積最大的藍莓生產基地。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天然無污染的種植環境,加上膠南市政府構架的良好產業發展格局以及龍頭企業的帶動等,讓膠南藍莓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隨著膠南藍莓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膠南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藍莓生產基地。201 1年,膠南還將迎來全國藍莓大會的召開,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共同探討中國藍莓產業的發展。

寶山,山水間的世外桃源

來寶山鎮,是為了前往膠南最早,也是品種最多、最好的藍莓基地一杰誠食品有限公司的藍莓種植園。―進園區,純樸的農家小妹就送上一杯杯剛剛做好的藍莓醬,濃稠的質地,香滑的口感,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是我不曾想到的極品昧道,因為沒有進行任何加工,也沒有添加任何東西,小小的藍莓醬散發著大自然的味道,簡直可以媲美星級大廚的藍莓甜品。

在朋友的帶領下,沿著綠色植物組成的屏障拐進種植園區,聽著路邊沙沙的樹葉響聲,聞著隨風飄來的青草香氣,享受著陽光的親昵,陶醉其中的我們漸漸來到了園區的高處,眼前的景色深深打動了我,整個園區緩緩地高低起伏著,除了田間小路露出泥土的顏色,放眼望去都是綠色,深深淺淺卻層次分明的綠地與藍色的天、白色的云構成了最美麗的畫布,在這清新通透的景致中,是帶著頭巾、斗笠,忙碌采摘的工人……這令人陶醉的美麗畫面,源于一個故事。

朋友告訴我,這里的老板投資開發種植園以前,一直在日本做生意。由于母親生病時經常吃藍莓,讓他開始了解這種在日本很常見卻只能從美國進口的水果,漸漸地“如果中國能種植藍莓該多好啊”的想法時常出現在他腦中。機緣巧合,當得知中國北方某研究機構已經擁有了在中國北方種植藍莓的技術但沒有合作伙伴的消息后,他大膽地提出投資開發藍莓種植園。為了選擇“有山有水比較純凈”的地方,他回到中國走南訪北,終于找到了寶山,這處方圓百里沒有污染的地方。于是,才有了這處種植園。

小巧可愛的藍莓,成群結隊地長在齊腰高的灌木上,這種矮腳的低灌木,需要培育三年才能結果,經過三年的寂寞等待,才能迎來產果的時刻,而每年的盛產期也不過一個月左右而已。一想到農戶們精心呵護著一株株藍莓樹只為迎來短暫的盛果期,盡情采摘的我,放慢放輕了動作,小心翼翼了起來。杰誠藍莓種植園里的雜草全部是農戶使用最原始的除草工具用手一點點清除的,加上這里的藍莓種植不使用農藥化肥,完全無公害,可以直接食用,“曬太陽”的藍莓,入口溫熱,有陽光的味道,有大自然的清香,更有超市里冷凍鮮果上難得一見的果霜!

采摘園區里,有許多像我這樣熱愛大自然,喜歡親近綠色的城市人,他們利用周末或者帶薪假期,和家人、朋友來到鄉間,尋找可以放松心情、擁抱陽光的世外桃源。我想,寶山的藍莓種植園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這里大地遼闊,天空蔚藍,給人的感覺正是清新和純凈,采摘藍莓只是樂事之一,簡單的快樂、純粹的心情帶來更多的心靈享受,是大自然賜予的最珍貴的禮物!如果你來到這里,一定會深深地意識到這一點。

湖邊垂釣、樹下野餐,沒有過多的附加服務,反而更加享受,原生態的藍莓種植園區的特色就是它所擁有的綠色和自然。我想,這就是人們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原因吧!比起吃到嘴里的新鮮藍莓、帶回家的藍莓禮盒,人們更享受在這里度過的悠閑時光。

張家樓,藍莓小鎮的田園風情

沃林公司的藍莓種植園分布在張家樓鎮的六個村子里,總面積有2700多畝。這里不僅有大面積的藍莓種植園,還有占地一萬平方米的苗木組培中心,以及占地50畝、年“消化”藍莓600噸的深加工車間、冷藏庫等。同行工作人員告訴我,在去藍莓園之前“先賣個關子”――要帶我了解真正的藍莓。沃林公司藍莓展覽廳里,擺放著世界各國生產的藍莓制品和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產品,不僅有藍莓酒、藍莓醬、藍莓膠囊、藍莓點心和藍莓飲料,還有藍莓茶、藍莓果干、藍莓牛奶、藍莓蜂蜜和藍莓營養品等等,工作人員自豪地告訴我,以藍莓提取物為主的化妝品正在研發,相信不久便能問世,這一切都讓我大開眼界!

篇7

 

關鍵詞:藍莓;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

藍莓果實營養豐富,且有預防血管老化、強心抗癌及明目等保健作用?;谒{莓的獨特保健功效及廣闊的市場前景,世界各地興起了藍莓的栽培熱潮。筆者根據近幾年栽培實踐,將藍莓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藍莓的生物學特性

1.1藍莓的主要栽培種類

藍莓為杜鵑花科越桔屬植物,全世界約400個種,我國約91個種28個變種,主要分布于東北和西南地區。

目前,已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個種類: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1]。

高叢藍莓主產于北美溫帶、亞熱帶,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種面積最大的藍莓種類。高叢藍莓又分北方高叢、南方高叢和半高叢等。南方高叢藍莓需要低溫休眠的時間短,適合南方種植;半高叢藍莓是高叢藍莓與矮叢藍莓的雜交種,樹高一般為0.7~1.5m,適于休眠期較長、寒冷的北方種植;北方高叢藍莓適宜于在休眠期稍長的北方種植,樹高通常2~3m。

矮叢藍莓主要分布于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部沿海地區,以野生資源為主,樹高不足0.5m,適宜北方寒冷地區種植,它分布在高叢藍莓的北界。

兔眼藍莓原產北美洲亞熱帶地區,樹高2~5m,樹勢旺盛,抗旱,耐熱,長壽,豐產,對土壤酸度的要求幅度寬些,休眠期與需水期均較短,適合我國南方地區栽培。

所有藍莓均喜光,在排水良好,并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pH值4.2~5.5)上生長良好。

1.2藍莓的形態特征

藍莓為灌木,樹體大小及形態差異顯著。樹高0.3~5.0m,多年叢生,有常綠也有落葉,單葉互生,葉全緣或有鋸齒?;ü诔3蕢位蜮徯巍;ò昊柯摵?外緣4裂或5裂,白色或粉紅色,雄蕊8~10個,短于花柱,由昆蟲或風媒授粉,花序多為總狀花序。多數品種成熟時果實呈藍黑色,有的品種為紅色;果實有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梨形,平均單果重0.5~2.5g。果肉細軟,多漿汁。種子細小,食用時可隨果肉食下不影響口感,根系多而纖細,粗壯根少,分布淺,沒有根毛[2]。

1.3藍莓的生長、開花和結實習性

藍莓在一個生長季節內可多次生長,以二次生長較為普遍。在我國南方,藍莓1年有2次生長高峰,第1次是在5~6月,第2次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苗栽植后第3年生長明顯加快,新枝萌發多并生長旺盛,年生長量可達1m以上。

當年生枝頂端多形成花芽,花芽從頂端向下進行分化,每一枝條可分化的花芽數與品種和枝條粗度有關,高叢藍莓一般4~7個,兔眼藍莓3~6個;花芽在節上以單生為主。各種藍莓的花芽分化期不同,矮叢藍莓和高叢藍莓在7~8月開始分化,兔眼藍莓從6月中旬開始;9月底至10月初,藍莓的花芽分化已經完成。從形態上看,藍莓花芽肥大,呈橢圓形或近球形?;ㄑ恳韵聻橐恍┱獾臓I養芽和休眠芽。

藍莓的開花期因氣候和品種有明顯的差異,正常年景藍莓在我國南方3月上、中旬開花,北方為4~5月;花期一般15~20d,最長達40d?;ㄔ谝粋€伸長的軸上著生,構成總狀花序?;ㄩ_的同時營養芽開始發育成營養枝,營養枝生長到一定程度(長度不等)便停止生長,頂端最后一個細尖的幼葉變黑成黑尖,黑尖約2周左右脫落,至2~4周后,位于黑尖下的營養芽長出新枝,并具有頂端優勢,即實現枝條的轉軸生長,這種轉軸生長在南方一年有3~5次。夏季最后1次新梢上緊挨黑尖的一個芽原始體逐漸增大發育成花芽,占據了頂端的位置。從枝頂花芽往下還能形成多個花芽,第2年春天開花并結果。其下的營養芽又發育成營養枝,而結過果實的短小枝秋后逐漸干枯、脫落。

藍莓多為異花授粉植物。高叢藍莓自交可孕,但可孕程度在品種間有明顯差異;而兔眼藍莓和矮叢藍莓一般自交不孕,因此在生產上須考慮多品種搭配建園,以提高產量。藍莓的花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大約1個月后增大趨于停止,之后漿果保持綠色,體積僅稍有增長。當漿果進入變色期與著色期后,漿果增大迅速,可使果徑增長50%。在著色以后,漿果還能再增長20%,且甜度和風味變得適中。同一果穗上的果實不同時成熟,果穗頂部、中部的果實先熟,成熟時間一般在6~8月。同一品種和同株樹上的果實成熟期一般在30d左右;在貴州麻江和江蘇南京,兔眼藍莓早熟品種6月中旬開始成熟,晚熟品種7月上、中旬開始成熟[3]。

2栽培技術

2.1園地選擇

根據藍莓的生態適應性,先確定適栽區域,即氣候條件適宜區,然后進行種植地塊的選擇。在選擇種植地塊時要首先了解或測定土壤pH;其次,要盡可能選擇土壤疏松、富含有機質而且排灌條件良好的地方,若是山地要盡量選擇陽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過15°,大于15°時要修筑2m寬的梯田;立地類型以荒山地、低產松林改造地最佳,坡地退耕也可。但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不如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而且病蟲害和雜草也比松林改造林地多,使生產管理成本增大。在南方丘陵山區,結合商品林基地建設,推廣種植藍莓,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調整了林種結構,還可以增加山區群眾的經濟收入[4]。

2.2品種配置與定植時間

異花授粉是提高藍莓產量和果實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叢藍莓自花結實率高,而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多數品種自花結實率極低或不結實。異花授粉可使高叢藍莓的坐果率從67%提高到82%,使兔眼藍莓從18%提高47%。因此,在藍莓的種植園內,至少需配置2個以上品種相互授粉,以提高產量和品質。授粉樹配置比例一般為2~3∶1,即主栽品種2~3行,授粉品種1行。

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動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而且要扶土踩緊壓實,做到“三扶兩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來時定植為宜;有灌溉條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貴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達到95%以上的成活率。

2.3定植密度與整地

高叢藍莓定植密度以1.0~1.5m×2.0~3.0m為宜;兔眼藍莓常選擇1.5m×2.0~2.5m;半高叢藍莓選擇0.6~1.2m×2.0m。在國外,實際栽培密度常根據機械化程度而定。我國南、北方,可以根據實際經營目標選擇適宜的密度。

定植前挖定植穴稱為整地,整地(定植穴)規格為1.0m×1.0m×0.5m(長×寬×深)。種植半高叢藍莓和矮叢藍莓可適當縮小整地規格,對兔眼藍莓可適當增大整地規格。定植穴挖好后,將取出的泥土摻入磨碎的松樹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勻后回填入穴內,回填土要以高出地面20~30cm為宜,在土壤酸度不夠的情況下可摻入適量硫磺粉。

3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藍莓;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

藍莓果實營養豐富,且有預防血管老化、強心抗癌及明目等保健作用?;谒{莓的獨特保健功效及廣闊的市場前景,世界各地興起了藍莓的栽培熱潮。筆者根據近幾年栽培實踐,將藍莓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藍莓的生物學特性

1.1藍莓的主要栽培種類

藍莓為杜鵑花科越桔屬植物,全世界約400個種,我國約91個種28個變種,主要分布于東北和西南地區。

目前,已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個種類: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1]。

高叢藍莓主產于北美溫帶、亞熱帶,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種面積最大的藍莓種類。高叢藍莓又分北方高叢、南方高叢和半高叢等。南方高叢藍莓需要低溫休眠的時間短,適合南方種植;半高叢藍莓是高叢藍莓與矮叢藍莓的雜交種,樹高一般為0.7~1.5m,適于休眠期較長、寒冷的北方種植;北方高叢藍莓適宜于在休眠期稍長的北方種植,樹高通常2~3m。

矮叢藍莓主要分布于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部沿海地區,以野生資源為主,樹高不足0.5m,適宜北方寒冷地區種植,它分布在高叢藍莓的北界。

兔眼藍莓原產北美洲亞熱帶地區,樹高2~5m,樹勢旺盛,抗旱,耐熱,長壽,豐產,對土壤酸度的要求幅度寬些,休眠期與需水期均較短,適合我國南方地區栽培。

所有藍莓均喜光,在排水良好,并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pH值4.2~5.5)上生長良好。

1.2藍莓的形態特征

藍莓為灌木,樹體大小及形態差異顯著。樹高0.3~5.0m,多年叢生,有常綠也有落葉,單葉互生,葉全緣或有鋸齒?;ü诔3蕢位蜮徯?。花瓣基部聯合,外緣4裂或5裂,白色或粉紅色,雄蕊8~10個,短于花柱,由昆蟲或風媒授粉,花序多為總狀花序。多數品種成熟時果實呈藍黑色,有的品種為紅色;果實有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梨形,平均單果重0.5~2.5g。果肉細軟,多漿汁。種子細小,食用時可隨果肉食下不影響口感,根系多而纖細,粗壯根少,分布淺,沒有根毛[2]。

1.3藍莓的生長、開花和結實習性

藍莓在一個生長季節內可多次生長,以二次生長較為普遍。在我國南方,藍莓1年有2次生長高峰,第1次是在5~6月,第2次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苗栽植后第3年生長明顯加快,新枝萌發多并生長旺盛,年生長量可達1m以上。

當年生枝頂端多形成花芽,花芽從頂端向下進行分化,每一枝條可分化的花芽數與品種和枝條粗度有關,高叢藍莓一般4~7個,兔眼藍莓3~6個;花芽在節上以單生為主。各種藍莓的花芽分化期不同,矮叢藍莓和高叢藍莓在7~8月開始分化,兔眼藍莓從6月中旬開始;9月底至10月初,藍莓的花芽分化已經完成。從形態上看,藍莓花芽肥大,呈橢圓形或近球形。花芽以下為一些窄尖的營養芽和休眠芽。

藍莓的開花期因氣候和品種有明顯的差異,正常年景藍莓在我國南方3月上、中旬開花,北方為4~5月;花期一般15~20d,最長達40d?;ㄔ谝粋€伸長的軸上著生,構成總狀花序?;ㄩ_的同時營養芽開始發育成營養枝,營養枝生長到一定程度(長度不等)便停止生長,頂端最后一個細尖的幼葉變黑成黑尖,黑尖約2周左右脫落,至2~4周后,位于黑尖下的營養芽長出新枝,并具有頂端優勢,即實現枝條的轉軸生長,這種轉軸生長在南方一年有3~5次。夏季最后1次新梢上緊挨黑尖的一個芽原始體逐漸增大發育成花芽,占據了頂端的位置。從枝頂花芽往下還能形成多個花芽,第2年春天開花并結果。其下的營養芽又發育成營養枝,而結過果實的短小枝秋后逐漸干枯、脫落。

藍莓多為異花授粉植物。高叢藍莓自交可孕,但可孕程度在品種間有明顯差異;而兔眼藍莓和矮叢藍莓一般自交不孕,因此在生產上須考慮多品種搭配建園,以提高產量。藍莓的花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大約1個月后增大趨于停止,之后漿果保持綠色,體積僅稍有增長。當漿果進入變色期與著色期后,漿果增大迅速,可使果徑增長50%。在著色以后,漿果還能再增長20%,且甜度和風味變得適中。同一果穗上的果實不同時成熟,果穗頂部、中部的果實先熟,成熟時間一般在6~8月。同一品種和同株樹上的果實成熟期一般在30d左右;在貴州麻江和江蘇南京,兔眼藍莓早熟品種6月中旬開始成熟,晚熟品種7月上、中旬開始成熟[3]。

2栽培技術

2.1園地選擇

根據藍莓的生態適應性,先確定適栽區域,即氣候條件適宜區,然后進行種植地塊的選擇。在選擇種植地塊時要首先了解或測定土壤pH;其次,要盡可能選擇土壤疏松、富含有機質而且排灌條件良好的地方,若是山地要盡量選擇陽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過15°,大于15°時要修筑2m寬的梯田;立地類型以荒山地、低產松林改造地最佳,坡地退耕也可。但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不如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而且病蟲害和雜草也比松林改造林地多,使生產管理成本增大。在南方丘陵山區,結合商品林基地建設,推廣種植藍莓,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調整了林種結構,還可以增加山區群眾的經濟收入[4]。

2.2品種配置與定植時間

異花授粉是提高藍莓產量和果實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叢藍莓自花結實率高,而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多數品種自花結實率極低或不結實。異花授粉可使高叢藍莓的坐果率從67%提高到82%,使兔眼藍莓從18%提高47%。因此,在藍莓的種植園內,至少需配置2個以上品種相互授粉,以提高產量和品質。授粉樹配置比例一般為2~3∶1,即主栽品種2~3行,授粉品種1行。

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動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而且要扶土踩緊壓實,做到“三扶兩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來時定植為宜;有灌溉條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貴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達到95%以上的成活率。

2.3定植密度與整地

高叢藍莓定植密度以1.0~1.5m×2.0~3.0m為宜;兔眼藍莓常選擇1.5m×2.0~2.5m;半高叢藍莓選擇0.6~1.2m×2.0m。在國外,實際栽培密度常根據機械化程度而定。我國南、北方,可以根據實際經營目標選擇適宜的密度。

定植前挖定植穴稱為整地,整地(定植穴)規格為1.0m×1.0m×0.5m(長×寬×深)。種植半高叢藍莓和矮叢藍莓可適當縮小整地規格,對兔眼藍莓可適當增大整地規格。定植穴挖好后,將取出的泥土摻入磨碎的松樹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勻后回填入穴內,回填土要以高出地面20~30cm為宜,在土壤酸度不夠的情況下可摻入適量硫磺粉。

3參考文獻

篇9

1藍莓的生物學特性

1.1藍莓的主要栽培種類

藍莓為杜鵑花科越桔屬植物,全世界約400個種,我國約91個種28個變種,主要分布于東北和西南地區。目前,已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個種類: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

高叢藍莓主產于北美溫帶、亞熱帶,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種面積最大的藍莓種類。高叢藍莓又分北方高叢、南方高叢和半高叢等。南方高叢藍莓需要低溫休眠的時間短,適合南方種植;半高叢藍莓是高叢藍莓與矮叢藍莓的雜交種,樹高一般為0.7~1.5m,適于休眠期較長、寒冷的北方種植;北方高叢藍莓適宜于在休眠期稍長的北方種植,樹高通常2~3m。矮叢藍莓主要分布于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部沿海地區,以野生資源為主,樹高不足0.5m,適宜北方寒冷地區種植,它分布在高叢藍莓的北界。兔眼藍莓原產北美洲亞熱帶地區,樹高2~5m,樹勢旺盛,抗旱,耐熱,長壽,豐產,對土壤酸度的要求幅度寬些,休眠期與需水期均較短,適合我國南方地區栽培。

所有藍莓均喜光,在排水良好,并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pH值4.2~5.5)上生長良好。

1.2藍莓的形態特征

藍莓為灌木,樹體大小及形態差異顯著。樹高0.3~5.0m,多年叢生,有常綠也有落葉,單葉互生,葉全緣或有鋸齒?;ü诔3蕢位蜮徯?。花瓣基部聯合,外緣4裂或5裂,白色或粉紅色,雄蕊8~10個,短于花柱,由昆蟲或風媒授粉,花序多為總狀花序。多數品種成熟時果實呈藍黑色,有的品種為紅色;果實有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梨形,平均單果重0.5~2.5g。果肉細軟,多漿汁。種子細小,食用時可隨果肉食下不影響口感,根系多而纖細,粗壯根少,分布淺,沒有根毛。

1.3藍莓的生長、開花和結實習性

藍莓在一個生長季節內可多次生長,以二次生長較為普遍。在我國南方,藍莓1年有2次生長高峰,第1次是在5~6月,第2次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苗栽植后第3年生長明顯加快,新枝萌發多并生長旺盛,年生長量可達1m以上。

當年生枝頂端多形成花芽,花芽從頂端向下進行分化,每一枝條可分化的花芽數與品種和枝條粗度有關,高叢藍莓一般4~7個,兔眼藍莓3~6個;花芽在節上以單生為主。各種藍莓的花芽分化期不同,矮叢藍莓和高叢藍莓在7~8月開始分化,兔眼藍莓從6月中旬開始;9月底至10月初,藍莓的花芽分化已經完成。從形態上看,藍莓花芽肥大,呈橢圓形或近球形?;ㄑ恳韵聻橐恍┱獾臓I養芽和休眠芽。

藍莓的開花期因氣候和品種有明顯的差異,正常年景藍莓在我國南方3月上、中旬開花,北方為4~5月;花期一般15~20d,最長達40d。花在一個伸長的軸上著生,構成總狀花序。花開的同時營養芽開始發育成營養枝,營養枝生長到一定程度(長度不等)便停止生長,頂端最后一個細尖的幼葉變黑成黑尖,黑尖約2周左右脫落,至2~4周后,位于黑尖下的營養芽長出新枝,并具有頂端優勢,即實現枝條的轉軸生長,這種轉軸生長在南方一年有3~5次。夏季最后1次新梢上緊挨黑尖的一個芽原始體逐漸增大發育成花芽,占據了頂端的位置。從枝頂花芽往下還能形成多個花芽,第2年春天開花并結果。其下的營養芽又發育成營養枝,而結過果實的短小枝秋后逐漸干枯、脫落。

藍莓多為異花授粉植物。高叢藍莓自交可孕,但可孕程度在品種間有明顯差異;而兔眼藍莓和矮叢藍莓一般自交不孕,因此在生產上須考慮多品種搭配建園,以提高產量。藍莓的花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大約1個月后增大趨于停止,之后漿果保持綠色,體積僅稍有增長。當漿果進入變色期與著色期后,漿果增大迅速,可使果徑增長50%。在著色以后,漿果還能再增長20%,且甜度和風味變得適中。同一果穗上的果實不同時成熟,果穗頂部、中部的果實先熟,成熟時間一般在6~8月。同一品種和同株樹上的果實成熟期一般在30d左右;在貴州麻江和江蘇南京,兔眼藍莓早熟品種6月中旬開始成熟,晚熟品種7月上、中旬開始成熟。

2栽培技術

2.1園地選擇

根據藍莓的生態適應性,先確定適栽區域,即氣候條件適宜區,然后進行種植地塊的選擇。在選擇種植地塊時要首先了解或測定土壤pH;其次,要盡可能選擇土壤疏松、富含有機質而且排灌條件良好的地方,若是山地要盡量選擇陽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過15°,大于15°時要修筑2m寬的梯田;立地類型以荒山地、低產松林改造地最佳,坡地退耕也可。但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不如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而且病蟲害和雜草也比松林改造林地多,使生產管理成本增大。在南方丘陵山區,結合商品林基地建設,推廣種植藍莓,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調整了林種結構,還可以增加山區群眾的經濟收入。

2.2品種配置與定植時間

異花授粉是提高藍莓產量和果實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叢藍莓自花結實率高,而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多數品種自花結實率極低或不結實。異花授粉可使高叢藍莓的坐果率從67%提高到82%,使兔眼藍莓從18%提高47%。因此,在藍莓的種植園內,至少需配置2個以上品種相互授粉,以提高產量和品質。授粉樹配置比例一般為2~3∶1,即主栽品種2~3行,授粉品種1行。

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動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而且要扶土踩緊壓實,做到“三扶兩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來時定植為宜;有灌溉條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貴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達到95%以上的成活率。

2.3定植密度與整地

篇10

1QACCP理論及其應用優勢

QACCP,即質量分析與關鍵點控制,指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保障質量安全的分析和控制,以確保食品在消費的生產、加工、制造、準備和食用等過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識別、評價和控制方面是一種科學、合理、系統的方法。通過識別食品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并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發生;通過對加工過程的每一步進行監視和控制,降低問題出現的概率。QACCP生產管理體系更重視食品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的分析和控制,使之與食品安全相關聯。例如,從經營活動之初的原料采購、運輸到原料產品的貯藏,到生產加工與返工和再加工、包裝及倉庫儲放,到最后產成品的交貨和運輸,整個經營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要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3個方面的質量分析,并制定關鍵控制點[3]。QACCP涉及到的企業生產活動的各個方面,如采購與銷售、倉儲運輸、生產和質量檢驗等,目的是在經營活動可能產生的各個環節保障食品的安全。建立QACCP生產管理體系有助于社會、企業和公眾樹立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并逐步將成為食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選擇[4]。

2藍莓QACCP生產管理系統的構建

研究基于QACCP理論,首先,搭建起一個藍莓安全生產信息數據庫,實現對示范區所有監測點藍莓生產環境與條件的動態監控。數據包括生產企業、基地信息、藍莓品種及藍莓生產過程中空氣溫濕度、光照、降水量、風向和風速等氣象指標,水肥藥等生產管理信息,藍莓種植土壤和藍莓葉片與果實的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等食品安全信息等信息,文字、圖表、視頻等數據格式皆可上傳入庫,氣象指標數據自動入庫,其他數據可由后臺上傳接入。其次,開發出一個藍莓QACCP生產管理平臺,使企業實現對藍莓生產全過程環境和生產條件的動態監控,實現環境和質量異常告警并自動推送專家決策建議。最后,建立藍莓安全質量追溯系統,藍莓安全生產信息數據庫中的信息可自動接入質量追溯系統,使消費者能通過智能終端實現對藍莓生產過程及產品質量的信息追溯。

藍莓QACCP系統的管理流程圖見圖1,實驗員、檢測員以及傳感器分別將田間的藍莓各項指標與數據通過錄入以及無線基站接收等方式進入藍莓生產數據倉庫,藍莓的生產者則基于手機或PC等可視化終端上傳藍莓生產生長的各類信息,通過藍莓專家的決策的進一步檢測分析及系統的各類功能的實現,以可視化的方式將藍莓生產過程中的種種信息傳達給用戶,并生成二維碼供用戶進行掃描,使用戶能直觀清晰地了解藍莓的各項信息。

其中,田間傳感器主要采集田間氣候等數據,將與人工記錄的種植數據、監控管理數據等進行數據打通處理,便于數據的管理與統一展現,見圖2。系統的主要展現模塊,其使用了“時間線”展現技術,以適應QACCP對關鍵點信息跟蹤的思想。主要功能點描述見表1。其中,土壤及農藥殘余等指標由專門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得出。主要檢測指標為2點。土壤重金屬:食品中主要考慮的7種典型重金屬。農藥殘留量: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在食品中的殘留。

3未來應用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