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氧運動范文

時間:2023-03-25 12:25: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氧運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無氧運動

篇1

2、使血管富有韌性,并使肌肉中的毛細血管網增多,使肌肉變得豐滿而結實。

3、增加肺活量,對呼吸系統有良好的影響。它提高呼吸深度,增加每次呼吸的氣體交換量,從而保證在激烈運動時,滿足氣體交換的需要,提高身體機能水平。實踐發現,增加肺部的生命力可以長壽。

4、使心肌強壯,心腔容量增大,血管彈性增強,進而提高心臟的收縮力和血管舒張力,使心搏有力,每一次的心臟跳動收進更多血液以增加心臟輸送給全身的血液量。

5、有效地改善心率。堅持適當的有氧運動,如健身操鍛煉,可使心率適度降低,這樣心臟就會得到更多的休息。由于心臟的工作能力和儲備能力提高,人就能承受更大的負擔。

6、燃燒卡路里。無氧運動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鍛煉肌肉能力的重量訓練。涉及搬動重物的運動(有時應考慮自身體重)的運動都為無氧運動。

篇2

1、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指的是人體在運動過程中依然能夠保持充足氧氣供應、身體消耗的氧氣和吸入的氧氣處于平衡狀態的體育鍛煉項目,比較常見的有氧運動有瑜伽、步行、慢跑、滑冰、游泳、太極、健身操等。

2、無氧運動,無氧運動指的是肌肉在氧氣不足的狀態下劇烈運動,人體吸入的氧氣遠遠無法補充消耗的氧氣。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無氧運動有舉重、短程速跑、中長程成跑、拔河、摔跤、跳遠、跳高等。

3、兩者區別,兩者比較明顯的區別是運動時間,有氧運動持續的時間比較長,運動強度相對較低,一般能持續運動15分鐘以上。而無氧運動屬于屬于急速爆發運動,持續持續時間相對較短。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踢毽子是體育運動嗎 是體育運動。毽子又叫毽球,毽子多為雞毛做的,尤其是公雞的羽毛做的毽子精巧非常。踢毽子是我國特有的,而且也是一種古老的而且一直延續至今的體育運動,這項運動源于漢朝時期,在隋唐時期得到發展和興盛,這個運動在清代的時候達到了火熱的巔峰。

踢毽子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 踢毽子是有氧運動。踢毽子是由下肢帶動全身的運動的過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而且踢毽子符合有氧運動的特點,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長。踢毽子還可以在鍛煉的過程中很好的消耗體內多余的熱量,即在踢毽子的過程中,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能夠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

踢毽子有哪些姿勢 1、內踢的姿勢:在身體的正前方踢毽子,是最基本的一種方式。身體站直,大腿抬起,與身體陳成90度角,小腿橫向抬起,與大腿成90度角,用腳的內側去踢毽子。

2、側踢的姿勢:當毽子飛到身體的左右側靠近大腿處,可以用側踢快速接到毽子。身體站直,左腿或右腿,向左或向右抬起,小腿自由伸屈,可以提到稍遠的地方和近身的地方。這個是要用腳的外側去踢毽子。

3、交叉踢的姿勢:可用于踢近身毽子和稍后方的毽子。身體站直,重心右移,左腳抬起,向右后方踢去,用腳掌接鍵,可自由調節踢向偏后還是近身。

踢毽子要注意什么 1、踢毽子前的準備,穿布鞋或運動鞋(高腰的最好)及緊褲腳運動褲,以免褲腳影響踢毽子。還有場地要選擇平坦的地方,清除地面的小石子,避免崴腳。

2、踢毽子時要量力而行,在踢毽子的時候,不要過度用力,也不要強迫自己完成自己根本做不到的動作。例如,如果沒有速度的話,就不要去追快要落在地上的毽子。

篇4

摘 要 目的:對足球隊員在訓練中的最大攝氧量及其無氧功進行探討。方法:選取28名足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經功率車測試及數據分析等方法,采用最大攝氧量及無氧功指標對足球運動員進行綜合的評價分析。結論:利用最大攝氧量及無氧功綜合分析足球運動員的機體耐力,發現最大攝氧量及通氣無氧閾的相關指標對評價足球運動員的訓練強度貢獻率較大,且優勢明顯。

關鍵詞 最大攝氧量 無氧功 足球運動員

足球運動是一項具有高強度、長時間特點的運動,這就決定了足球運動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無氧代謝的水平,更要重視提高有氧耐力的水平。最大攝氧量是反映機體在極限負荷運動時心肺共能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評定運動員有氧代謝能力重要依據,受測試時運動方式,受試者機體狀態和主觀努力程度等因素影響 [1],無氧閾理論中的無氧功,目前已成為了組成運動生理學體系的重要基礎部分,被廣泛用于實踐指導體育的運動[2]。當無氧功結合最大攝氧量來反映運動員的耐力能力能取長補短,有效準確地反應運動員訓練的強度,是綜合評價運動員運動的重要指標。但目前對于這兩項指標和有氧耐力相關程度的研究還較少,難以準確體現它們之間與運動員的關系,現對足球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及無氧功進行初探,以探討出其之間相關因素,指導體育的實踐。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江蘇省某成年足球隊的28名男子足球隊運動員,其中前鋒、前衛、后衛各8名,門將4名,年齡25.5±3.6歲;身高182±6.1厘米;體重77±7.9千克;所有隊員均為二級運動員,無任何身體疾病及身體不適等。

(二)研究方法

1.功率自行車測量法

使用韓國inbody3.0體成分儀、瑞典生產的monark834E無氧功測試功率車及美國AEI的MAX-Ⅱ運動心肺測試系統,德國的ergoline功率車對各指標進行測試。

2.最大攝氧量及無氧功的測試

準備活動:要求所有運動員在測試前不能進行劇烈運動,先慢跑做5分鐘柔韌熱身運動,進入實驗室后,再靜坐10分鐘,測試體成分,分批在功率車上進行熱身活動。正式試驗:無氧功采用wingate測試軟件,按照體重的7.5%加負荷,測試時間30秒;最大攝氧量測試每分鐘遞增負荷法,起始功率100W,每分鐘遞增負荷20W,直至運動員力竭為止。

(三)統計學數據

采用SPASS13.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進行比較評價足球運動員的有氧、無氧的能力。

二、結果

由上表可見,所選的足球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相對均值在50 ml/kg·min以上,且其無氧功均值也在900W以上(因呼吸商RER均在1.1以上,只作為判斷力竭依據)綜上分析不難發現:結合最大攝氧量及通氣無氧閾的相關指標對評價運動員的訓練強度貢獻率較大,且優勢明顯。比以單純用乳酸閾來評價訓練強度能獲得更全面的評價指導作用。

三、討論

無氧閾是指在遞增運動負荷過程中,人體運動達到某一強度后,機體內出現氧需要量大于氧供給量,細胞進入無氧氧化過程,體內的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謝為主向無氧代謝轉換的臨界點[1]。通氣無氧閾是用通氣及氣體的交換量改變來表示。而最大攝氧量的上限是在遞增的運動實驗中,受試者運動至極限,出現力竭,心肺功能達到最大輸出表現時,每分鐘內所能攝取的氧氣量。

人體內直接供能的物質是ATP,在人體運動時,大大消耗其體內能量,故ATP也被大量消耗。但由于體內的ATP儲量不多,不能及時給運動機體提供ATP,成為了運動員在體育運動中的供能關鍵的問題。對于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由于其運動的方式和特點都不同,所以運動時體內供能的方式和比例也各有特點[3]。對于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各供能代謝系統的參與比例及方式不一樣。如本文研究的足球類運動,屬于運動時間持續較長,每場比賽場均時間至少為90分鐘,且比賽過程中是屬于對抗的項目,需要要求全身協調性用力,很多時候還需運動員有爆發力,比如起動或者是帶球過人的時侯,這就要求了運動員需具有高有氧代謝供能及無氧代謝供能。

當運動員經過長期的針對性體育訓練后,運動員身體內的代謝特點會與進行的運動項目的特點所相適應。隨著持續運動運的動強度逐漸遞增,經有氧代謝的途徑供能已不能完全地滿足機體的能量需要,為急需維持適當的運動強度,無氧代謝功能就隨著運動加強而增多,導致缺氧無法酵解的乳酸就越來越多,導致最后堆積在體內[4]。當體內堆積的乳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表示體內供能的方式已由有氧供能為主轉換為無氧的代謝供能為主,此時乳酸的無氧閾就代表了體內最大的有氧代謝能力及運動的強度。

目前有氧耐力經典的評價指標為VO2max,評價了運動與遺傳、年齡、高原環境等方面的相關因素,是評價運動員從初級到較高級水平的發展過程中有氧耐力靈敏的指標,當運動員的有氧耐力達到高的水平時,如對于具有優秀耐力的運動員之間,最大攝氧量就難以準確地反映出個體有氧耐力間的差異[5]。而對于無氧閾理論中的無氧功,目前已成為了組成運動生理學體系的重要基礎部分,被廣泛用于實踐指導體育的運動[2]。但因無氧閾的應用較少考慮到個體間的差異、性別的差異,運動員的營養狀況、訓練的水平及情緒狀況和環境差異等各種影響因素的變化,故在應用中會出現一定誤導及不準確性[6],對評價運動員間的有氧耐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對于指導運動員的體育訓練產生不利。而無氧閾結合最大攝氧量來反映運動員的耐力能力將能取長補短,有效準確地反應運動員訓練的強度,是綜合評價運動員運動的重要指標。因此相對于一個優秀的足球運動員來說,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無氧供能能力,還必須要具有良好的有氧供能能力,才能在激烈的比賽中發揮出最好水平。

參考文獻:

[1] 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 徐光明,華巖.無氧閾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J].體育世界·學術.2008(1):26-27.

[3] Noakes T.D,Pehonen JE&Rusko HK.Evidence that acentral governor regulates exercise perform ance during acute hypoxiaand hyperoxia[J].J Exp Biol,2001.204:3225-3234.

[4] Hagberg JM,Moore GE&Ferrell RE.Specific geneticmarkersof endurance performance and VO2max[J].Exerc Sport Sci Rev.2001.29:15-19.

篇5

摘要目的:探究高強度運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病人的康復效果。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將40例穩定期中重度COPD病人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以無氧閾為標準,觀察組采用合理范圍內的高強度運動,每周進行3次。本研究為期8周,研究結束后分別進行肺運動試驗、非運動狀態下心肺功能。結果:研究前后,兩組病人的峰值功率、持續時間、無氧閾、峰值攝氧量等參數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有氧運動對于COPD疾病在穩定時期的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明顯。

關鍵詞 無氧閾;高強度運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19

Analysis of anaerobic threshold and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contrasting application in COPD patients

XUN Xi-hui,LI Lie-e,LI Jin-juan(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5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s:A random sampling method,40 cases of stabl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study lasted for 8 weeks.The control group with anaerobic threshold as the standard,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reasonable range,3 times a week.The end of the study received lung exercise test,non mentality pulmonary function.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study,the peak power in the study,anaerobic threshold,duration,peak oxygen uptake parameters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Aerobic exerc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PD disease in stable period of rehabilitation,obvious effect.

Key wordsAnaerobic threshold;High intensity exercis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該疾病患病人數多,病死率較高。COPD病人在度過急性發作期后,如果沒有采取合理的恢復措施,病人的肺功能將會繼續惡化,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1-2]。無氧閾簡單地說就是無氧界限,指在一定跑速時運動者體內血乳酸濃度突然增加,無氧閾

作者單位:518000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荀細輝:女,本科,主管護師,呼吸科護士長

與賽跑成績有著顯著的相關性,所以無氧閾已成為指導馬拉松運動員訓練的一個普遍指標[2]。高強運動是指一種讓你在短時間內進行快速、全力、爆發式鍛煉的一種訓練,它能讓你在短期內心率提高以及燃燒更多熱量。高強運動能夠增加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制造缺氧狀態,從而導致你的身體在恢復期間需要更多氧氣[3]。臨床對于不同運動強度對于COPD疾病康復的治療效果的研究比較少,本文就無氧閾和高強度運動兩種方式進行對比,探究運動強度對COPD疾病治療效果有何不同?,F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60例穩定期的中重度COPD病人為研究對象,35例為中度,25例為重度。男45例,女15例。年齡47~78歲,平均(67±6.2)歲。所有病人病情均處于穩定期治療階段,且穩定期長達3周或3周以上。所有病人均獲得知情同意。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將60例穩定期中重度COPD病人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情、治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隨機分組后按計劃進行康復治療。兩組均采用踏車的運動方式,共8周,每周3次。兩組均采用恒定功率踏車運動,共12周,每周2次,對照組每次40 min,觀察組每次30 min,均包括前后各5 min調整時間。對照組以康復前心肺運動試驗獲得的無氧閾時功率為運動強度,對不能達到或不能確定無氧閾者采用50%最大功率。觀察組以康復前心肺運動試驗獲得的50%最大功率開始,在患者每次能完成30 min恒定功率運動的情況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參加者于康復前后分別進行靜息肺功能檢查、CPET檢測和峰值功率以及運動持續時間等參數的變化。該實驗在統計人員的監督下進行。研究結束時,由同一研究人員進行康復診斷和調查以及數據統計。

1.3觀察指標兩組病人訓練后峰值功率、無氧閾、運動持續時間、峰值攝氧量的變化。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2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或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臨床實踐中,COPD的治療以急性發作期藥物治療(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為主,肺康復是COPD病人穩定期主要治療方法之一,是康復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可改善其呼吸困難,病人通過肺康復能夠逐步適應不同強度的運動狀態,改善其身體機能,病人的生活狀態將會有很大的轉變,避免了穩定期病人疾病反復發作的問題,但是不同強度的運動康復方案對康復效果也有著一定的影響。

COPD病人運動能力明顯受限的原因是呼吸困難所導致的運動量減少,出現骨骼肌的蔞縮、肌肉耐力的明顯下降。有氧訓練可以提高病人的心肺耐力,改善機體功能,改善COPD呼吸困難的癥狀,從而提高生活質量[3-4]。

本研究發現,這兩種方式均可幫助病人不斷適應不同的運動狀態,提高運動能力。參加有氧運動治療的病人,峰值功率、峰值攝氧量、運動持續時間等參數與沒有參加有氧運動治療的病人有著明顯增加,且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在長期的有氧運動鍛煉過程中,心血管系統逐漸適應了運動狀態,表現為攝氧與運氧能力提升。髙強度訓練使得毛細血管與肺泡氣體交換能力增強,攝氧量增加,并且在高強度的運動狀態下,心跳頻率加快,長期的適應,機體自身攝氧與運氧能力提升,從而COPD疾病呼吸困難的問題得到改善[5,6]。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高強度有氧運動對于COPD疾病在穩定時期的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即觀察組各項參數的提高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參考文獻

[1]陽春明.中醫綜合肺康復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應用[J].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28(5):495.

[2]武東興,景德蓮,王桂云.家庭氧療聯合肺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1,27(4):376.

[3]王海東.心臟康復運動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0,12(15):919.

[4]萬進,陳曉虎,王振興,等.平板運動試驗對冠心病診斷價值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1):77.

[5]趙鳴武.重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因學及其對策的研究[J].中國呼吸與為重檢測雜志,2010,3(2):67.

[6]鄭勁平,陳榮昌,鐘南山.肺功能學基礎與臨床[J].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207(21):233-234.

篇6

1、糖類

血糖水平會影響短跑運動員的體能發揮,大部分的葡萄糖被小腸吸收后以糖原的方式儲存在肌肉和肝組織中。當葡萄糖進入肌肉與肝臟時,如果未被代謝成能量的話,它會被合成糖原,人體內有三分之二的糖原被儲存在骨骼肌中,稱為肌糖原;三分之一的糖原儲存在肝組織中,稱為肝糖原。糖原主要來源于碳水化合物,對于高強度運動訓練的短跑運動員來說,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是很有必要的,碳水化合物補充不夠,會使得免疫力低下,從而引發一些疾病。對短跑運動員來說,爆發力是決定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運動員通過力量訓練來增加肌肉的重量和質量以滿足高爆發力的需要,滿足爆發力和重量的比例也需要碳水化合物來提供能量,確保整體能量的需要,使蛋白質更好地滿足肌肉的生長。運動員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應盡量滿足訓練對能量的需要,同時在訓練周期中優化肌糖原對訓練的儲備。

從事400米項目的運動員,對速度耐力的要求很高,不僅需要運動員有充足的爆發力,還要有一定的速度耐力,這就需要機體有足夠的肌糖原儲備。研究表明,肌糖原在運動的起始階段就迅速被動員出來供機體使用,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呈指數水平提高。在75%的VO2max的運動強度下,肌糖原的儲備量與運動員所能持續的運動時間呈正相關,肌糖原儲備量越大,運動員潛在的耐力水平越高。

訓練前糖儲備不足是造成運動性疲勞提前發生,影響訓練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因為大強度的訓練是以消耗糖原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糖原儲備存在一個臨界濃度,低于這一濃度(肌糖原濃度低于20-30mmol/kg濕重),能量產生率和運動能力都會降低。但是,因為糖分子中含有大量水分(每增加1克糖原同時增加2.7克水),當肌糖原攝入過多時,肌肉就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可能導致僵硬,沉重等不良反應。因此運動員應該安排好運動后的飲食,以便更好地保持糖原的含量。運動結束后攝入 1.0~1.2 g/kg,運動后兩小時再攝入同樣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補充糖原的含量。研究發現,與單獨攝入葡萄糖相比,運動后攝入醋與葡萄糖的溶液,可以促進糖原合成酶的活動提高,加快力竭所致的糖原恢復速率。

2、蛋白質

在體內,蛋白質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內臟,血漿中,其中骨骼肌的蛋白質占了所有蛋白質的65%。每日推薦蛋白質的攝入量為0.8g/kg,才能滿足正常人體內蛋白質的日常所需。然而,對于短跑運動員,上述的補充量不能滿足運動訓練的需要,這就會延遲疲勞的恢復或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短跑項目隸屬于力量和爆發力類別,運動訓練時對力量和爆發力的要求很高,運動員對于蛋白質的需要量也很高,建議補充1.6-2.0g/kg/d。補充蛋白質對增加肌肉質量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對肌肉組織損傷的修復和生長起了關鍵性作用。蛋白質提供了肌肉生長所必須的氨基酸,增加肌細胞中氨基酸的濃度可以促進各種肌蛋白的合成,可以增加人體瘦體重進而提高代謝率減少脂肪含量,發展去脂體重,同時,要保證供給能量充足,能量不足會導致蛋白質直接分解供能,不利于去脂體重的合成在肌肉中,合成和分解的平衡是維持肌肉中蛋白質的含量。Borsheim研究表明如果同時攝入碳水化合物,肌肉利用氨基酸的量會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可能是增加胰島素的釋放。趙德峰認為阻力性訓練后胰島素主要通過阻止肌肉蛋白破壞,來維持正氮平衡。因此在運動后通常推薦消耗蛋白質的同時增加碳水化合物攝入來維持正氮平衡,進而增加肌肉的重量與質量。綜上這些結果表明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綜合利用是刺激無氧訓練最好的辦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引起機體內的酸堿平衡紊亂,肝腎負擔加重,以及增加水分的丟失等,這對運動訓練是不利的。

3、脂質

脂質包含甘油三酯(脂肪和油脂)和與脂肪相關的類固醇和磷脂。食物中的脂肪常常被人們認為不利于運動員,因而有些運動員在飲食中常常攝入極少量的脂肪。然而脂肪對于短跑訓練也有很多功能,脂肪具有調節荷爾蒙的功能,同時也是脂溶性維生素A、E、D、K的運輸者,而且可以提供人體必須的脂肪酸,例如亞麻油酸(ω-6)與亞麻脂酸(ω-3)。這兩種脂肪酸在體能有助于維持腦部與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功能,生成荷爾蒙。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專業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肌肉細胞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這就需要身體恢復系統及時進行修復,才能保證健康,而必需的脂肪酸對肌肉細胞損傷的修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研究表明,魚油富含 ω-3 不和脂肪酸,補充魚油可以減少運動引起的炎癥反應,而且可以有效緩解運動后的肌肉酸痛[2]。魚油中富含的另一種 N-3 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強運動員休息時的脂肪氧化 。大部分的脂肪儲存在脂肪組織中,但肌肉組織里也會儲存一部分脂肪,稱為IMTG(跨肌肉甘油三酯),Koopman研究表明在 45 min 阻力性訓練后 IMTG的含量下降了27%這表明IMTG可能也是高強度訓練時的一種能量來源。[7]短跑項目是以力量和爆發力為主,增加肌肉的比例是極其重要的,當體脂率過高,會增加肌肉收縮過程的摩擦力,影響肌肉力量的發揮,所以在日常膳食中應適量攝入油脂,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比例,適當增加不飽和脂肪酸。

參考文獻:

篇7

一、武術運動對青少年學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1.武術運動深受青少年學生的青睞。

當代的影視功夫巨星成龍.李連杰是無數青少年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辛藢W習的興趣,學生就了強有力的動力,通過教學實踐感受到學生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學習興趣的保持是最持久的,每次學生學會一個動作或是一段拳術總是纏著老師教下一個動作或是拳術,學完拳術又想學器械,學完器械又想學對練,在不知不覺中武術運動成為了學生想學愿練的終身體育的忠實伴侶。運動興趣的培養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往往是許多人堅持終身體育的第一動因。這就促使我們深刻地領悟到體育教學大綱中把運動興趣的培養和運動習慣的養成,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求,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2.武術運動中豐富的練習內容和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更好的與武術運動結緣。

武術練習的形式多樣,一般有集體練習、分組練習、單人練習和雙人練習等,在練習內容中有基本功練習,套路練習,基本功包括上肢練習、下肢練習、腰部練習、跳躍練習、平衡與跌撲練習、組合練習(五步拳)、功力練習等;套路就可分為拳術、器械、對練三大類。在現在的學校教材中多以拳術、器械、武術操為主,這些練習提高了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素質,為學生全面發展身體素質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受益在其他運動項目上。

3.武術運動有較強的防身自衛功能。

武術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通過練拳習武,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學習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術。掌握防身自衛的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的靈活和對意外情況的應變自衛能力。武術以攻防動作為主要內容而存在,攻防動作就是它生存發展的土壤。武術教學大部分是以套路為主,武術教學中,學生對于動作難易程度不在乎,更加關心的是武術的攻防作用,它是否能夠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去,防身自衛.就象為什么朝鮮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能在我國廣泛開展,甚至風靡全球,就是因為它具有很強的攻防技擊性。人們對武術感興趣是因為武術的攻防技擊性,所以武術的攻防技擊性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我們在武術教學中就應該將武術動作的攻防技擊性講出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普及推廣武術。

二、武術運動有利于在學校普及開展

在學校開展武術運動與開展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相比受時間和氣候的影響較小,古人有“聞雞起舞”的優良傳統,學校一般可安排在清晨.這不但可使青少年學生養成早起早睡的良好習慣,而且“一日之際在于晨”早晨空氣清新,學習工作還尚未開始,晨起而練正好奠定一天學習的精神基礎.然而,既是業余訓練,晨練的運動量就不易過大,以通身暢快,略感疲勞即應結束,并且還應距上學的時間略早些,以便有所調整和平復。

其次,也可以利用下午的課外活動時間進行。

最后,也可晚上鍛煉。晚上練要在飯后半小時才可開始。結束后要修整半小時到一小時才可睡眠。學校也可以根據學校的作息時間和課程安排制定適合學生的鍛煉時間和練習強度。如果遇到惡劣天氣還可在室內進行。

武術運動對場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不論學校還是家里只要有一塊空地就可做為武術運動的活動場所,這對于很多缺乏運動場地的邊遠山區學校來說無疑是首選的運動項目。

練習器械也可以發動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如高中體育與健康教材中的刀術、劍術練習中就可以根據器械尺寸用木板教學生自己制作或用木條代替,這樣一來降低了器械練習的風險,也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也不用為沒有器材上課發愁。

武術運動在學校體育中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全員參與。武術教學歷來講究“身傳口授”,即教師要注重直觀的演示,身體力行,多以領做為主,配合語言提示,恰好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最易被學生接受,教師正確而優美的示范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習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武術運動注重內外兼修, 具有較強的德育功能

“與西洋體育相比,武術注重形體鍛煉之處,還講究精、氣、神的內在運動,她屬于體育又高于體育”(伍紹祖語)。練武講究武德,尊師重道,尚武崇德,強身養性,不持強凌弱。尚武指倡導與參與武術鍛煉,以求強身健體,自強不息,培養勇于面對現實的競爭意識.崇德指推崇道德修養,誠信正直,謙和忍讓,見義勇為,遵守社會公德。武術在長期的發展中,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重禮儀,講道德的優良傳統。“習武以德為先”說明武術練習歷來十分重視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養青少年尊師重道,講禮守信,寬以待人,嚴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篇8

越國強仍大,稽城高且孤。

利饒鹽煮海,名勝水澄湖。

牛斗天垂象,臺明地展圖。

[天臺、四明二山。]

環奇填市井,佳麗溢闉阇。

勾踐遺風霸,西施舊俗姝。

船頭龍夭矯,橋腳獸睢盱。

鄉味珍彭越,時鮮貴鷓鴣。

語言諸夏異,衣服一方殊。

搗練蛾眉婢,鳴榔蛙角奴。

江清敵伊洛,山翠勝荊巫。

華表雙棲鶴,聯檣幾點烏。

煙波分渡口,云樹接城隅。

澗遠松如畫,洲平水似鋪。

綠秧科早稻,紫筍拆新蘆。

暖蹋泥中藕,香尋石上蒲。

雨來萌盡達,雷后蟄全蘇。

柳眼黃絲縲,花房絳蠟珠。

林風新竹折,野燒老桑枯。

帶亸長枝蕙,錢穿短貫榆。

暄和生野菜,卑濕長街蕪。

女浣紗相伴,兒烹鯉一呼。

山魈啼稚子,林狖掛山都。

產業論蠶蟻,孳生計鴨雛。

泉巖雪飄灑,苔壁錦漫糊。

堰限舟航路,堤通車馬途。

耶溪岸回合,禹廟徑盤紆。

洞穴何因鑿,星槎誰與刳。

石凹仙藥臼,峰峭佛香爐。

去為投金簡,來因挈玉壺。

貴仍招客宿,健未要人扶。

問望賢丞相,儀形美丈夫。

前驅駐旌旆,偏坐列笙竽。

刺史旟翻隼,尚書履曳鳧。

學禪超后有,觀妙造虛無。

髻里傳僧寶,環中得道樞。

登樓詩八詠,置硯賦三都。

捧擁羅將綺,趨蹌紫與朱。

廟謀藏稷契,兵略貯孫吳。

令下三軍整,風高四海趨。

千家得慈母,六郡事嚴姑。

重士過三哺,輕財抵一銖。

送觥歌宛轉,嘲妓笑盧胡。

佐飲時炮鱉,蠲酲數鲙鱸。

醉鄉雖咫尺,樂事亦須臾。

若不中賢圣,何由外智愚。

伊予一生志,我爾百年軀。

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

篇9

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

例1:“”煙花是最壯觀的煙花之一。制造時一般是期望在它達到最高點時爆裂。 如果煙花距地面的高度h(m)與時間t(s)之間的函數圖像如圖所示,試描述煙花升空后的運動狀況。

【分析】要描述煙花升空后的運動狀態,就得探究煙花升空后在不同時刻的瞬時速度的變化規律。結合導數的幾何意義,就是要探究煙花距地面的高度h(m)與時間t(s)之間的函數圖像上各點切線斜率的變化規律。

【解】由函數圖像,結合導數的幾何意義,我們可以看出:

在t=1.5s附近曲線比較平坦,也就是說此時煙花的瞬時速度幾乎為0,達到最高點并爆裂;

在0~1.5s之間,曲線在任何點的切線斜率大于0且切線越來越“平緩”,也就是說煙花在達到最高點前,以越來越小的速率升空;

在1.5s后,曲線在任何點的切線斜率小于0且切線越來越“陡峭”,也就是說煙花達到最高點后,以越來越大的速率下降,直至落地。

比較物體的運動狀態

例2: 兩兄弟甲、乙同時從家里出發去游樂園,他們離家的距離s關于時間t的函數圖像如右圖所示,試根據圖像比較他們在去游樂園途中運動狀態的異同。

【分析】要看兩兄弟在去游樂園途中的運動狀態,直接分析他們離家的距離s關于時間t的函數圖像在某點切線的斜率,即他們在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即可。

【解】由函數圖像,結合導數的幾何意義,我們可以看出:

兩兄弟從家里出發后,均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前往游樂園;

對于甲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曲線切線的傾斜度先是不變,后是越來越“陡峭”,即甲先勻速前進,后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游樂園趕去;而對于乙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曲線切線越來越“平緩”,即乙是以越來越慢的速度向游樂園走去。

探究物體形狀的設計

例3:設計一個杯子的形狀,使得在向杯中勻速注水時,杯中水面的高度h隨著時間t變化的圖像與上面右圖的圖像相符合。

【分析】由圖可以看出,無論是在OA段還是在AB段,水面的高度都在均勻增加,不同的是AB段比OA段要“平緩”,也就是說,在OA段的時候高度增加得快,而在AB段的時候高度增加得慢。

【解】由題意知,我們可以將杯設計成上粗下細,如下面右圖所示:

小結:利用導數探究事物的變化規律,其關鍵就是抓住導數的幾何意義,即函數f(x)在x=x0的導數就是曲線y=f(x)在點P(x0,f(x0))處的切線的斜率。當函數圖像上曲線切線越來越“陡峭”且斜率大于0,或曲線切線越來越“平緩”且斜率小于0時,函數在此處的導數越來越大;反之,當函數圖像上曲線切線越來越“陡峭”且斜率小于0,或曲線切線越來越“平緩”且斜率大于0時,函數在此處的導數越來越小。

封面鏡頭

上海交通大學老圖書館秘境

“不進徐家匯的門,不算交大人”,去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一定不能錯過老圖書館。建于1919年的老圖書館座東朝西,是一幢三層的混合結構建筑,整個建筑由紅磚砌成,帶有英國伊麗莎白時代的建筑風格。大樓的平面設計為“山”字形,整體比例對稱。立面樓體上的山墻醒目,底樓的門廊突出,門廊里有兩對科林斯雙柱支撐著二樓的露臺。二樓的窗體采用弧拱形,西部有華麗的巴洛克式雕刻。整個建筑渾然一體,設計上擺脫了早期古典主義的拘謹,顯得更為活潑輕松。

篇10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公共營養學;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對于公共營養學的意義

任務驅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近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作用于課堂教學上了。其主要的教學理念就是學習目標的確立以及創造適合教學開展的情景。這種教學方法會讓學生目的性更明確的進行學習,在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相關知識什么相關知識的前提下,往往學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其中,學習也就會有更好的效果更高的效率。公共營養這門課程是針對于探討怎樣免除疾病的困擾以及均衡食物營養來提高人體健康技能。相對于其他學科,它與現實連接的更為緊密,并和奪門學科均有較強的聯系。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老師將教材、以及固定的教學材料作為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老師的講解是最根本的獲取知識的方式,老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導者,這種教學方式的一般步驟是: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回顧以前知識、講解新鮮知識、課后練習以及檢測評定。這種教學方式有它自身的長處,他維護了老師的主體地位,幫助老師掌控住整堂課,在偏差的上課條件下可以以進行,同時課堂較為高效性。不過我們依然可以明顯的看出它所存在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一直被老師牽制著學習的思維,跟隨著老師固定的教學思路,學習處于被動的狀態,慢慢的學生形成思維上的怠性,不再去自己研究自己摸索,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這樣并不能將知識很好的消化變成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只有在老師提出問題時,學生才可以回答交流,不然的話隨意的在課堂接老師的話就是一種擾亂課堂的行為了,會影響老師教科的進行。由于課程設定的特殊性,公共營養學對教學中的互動交流尤為重視,在對知識進行傳授時也特別注重實踐性,因此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要注重引導主動積極學習的意識,讓學生自己自發的想要汲取知識探討知識。為學生設定一個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去看書去探索,當這個目標達成時,學生會因為成功得到心理上的一個鼓舞,因此會更加自覺的去學習,對待知識更加的渴望,慢慢教學工作也會呈現一種穩步前行的良好趨勢。

2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必要性

2.1公共營養學所面臨的緊迫任務①對青少年在身體快速成長過程中的飲食健康作出指導,對于現階段社會人群普遍存在的亞健康狀態做出調整,在食品安全問題的影響下增強人群避免有害物質的意識以及自我生活的調節能力;②對人體所需有利物質的生物技能做出探討,以及這些物質的所需量進行嚴謹的測算分析;③對營養的攝入以及身體病理狀態的探討,給出解決方案,并對此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④對我國特色飲食文化的深入探討;⑤推動有關營養知識的文化普及,用各種手段進行宣傳以提升國人的營養意識。

2.2加強公共營養教學在我國已經有相關的文件針對的提到了公共營養教學的問題,要求社會加大對于公共營養的關注度,要加大這類人才的栽培力度,以及打造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強化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尋找到更多的更優秀的人才投入營養健康行業中。所以在學校加強公共營養教學就顯得尤其的重要。

3任務驅動教學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3.1設定任務結合實際中課堂授課目的以及學生能力,將五個小組的學生分別分派了相對的任務。①分別找到兩種功能性完全差異的奶粉外包裝,嬰幼兒奶粉以及成人奶粉。將它們的配方進行對比,總結出各自的營養物質的類別和比列,并思考這些物質具有差異性的原因是什么;②幼兒由于體內缺乏功能性營養素而引發的疾病,并思考這種病的食物避免及輔助方式;③幼兒由于體內缺乏某些礦物質元素而引發的疾病,并思考這種病的食物避免及輔助方式;④幼兒由于體內缺乏維生素而引發的疾病,并思考這種病的食物避免及輔助方式;⑤母乳比奶粉喂食的好處。

3.2思考任務學生在接收到任務之后,在老師的指導之下,自主性的對自己所分派的任務進行研究。并不是通過老師得到問題的解決方式,知識借由老師的指導輔助,自發的參考材料,尋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這這個過程中,學生形成了一個很好的主動積極學習的意識,創造了自己創新性思考方式,同時掌握了相關知識的應用技巧。

3.3完成任務在對任務進行認真的思考之后,學生將通過各種渠道去搜集任務中所涉及到的相關參考材料。這樣一來,學生體內蘊藏的潛能和知識累計被挖掘出來了,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新舊知識的結合使學生大腦中的知識體系更連貫完善。這就是學生在自己摸索前行中所收獲的成果。

3.4交流任務聽取學生對于任務的成果匯報。不通的任務,不同人從不同角度來看,就會產生差異性的結果。學生可以由此進行交流,互相指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3.5點評任務對學生此次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這時候要注意,不要單單的局限在結果的測評,還應該結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同學所做的努力,以及所思考問題的方式。對任務的點評,是學生學習成效最直接的體現形式,并可以由此發現學生做的不好的地方,給與指導幫助其改正完善。

4總結

總而言之,將任務設定給學生,讓學生更有目的性的學習,是任務驅動法的顯著特征。和傳統的教學形式對比來看,它更注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發散性思維的引導。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所需了,因此我們要進入新時代的教學模式。在現代的教學理念中,知識的攝取及能力的培養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任務驅動法對于教育而言不僅是能力提升的渠道,而且還是汲取知識的渠道。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教學的需求,將任務驅動法恰當的應用進來,這樣一來會創建出舒適愉悅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善創痛教育中學生學習的被動性,逐漸培養出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在未來更多的挑戰中也能從容的思考面對。

參考文獻

[1]王興穩,陳劍.高校開設公選通識課程《公共營養學》必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