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5 13:23: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學設計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學設計教案

篇1

Lesson93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句型:Itsquiteaniceelephant.

(2)初步學習過去進行時態的用法。

2.能力目標

能夠用過去進行時準確表達過去某個時刻正在進行的動作。

二、教具

錄音機;一組圖片,畫有人物和動作,如:打籃球、跑步、唱歌、寫作業等,并標有具體的過去時間。如:8:30yesterdaymorning等。

三、課堂教學設計

1.請三位同學到前面來,分別做出掃地、讀書、寫字等動作。教師依次提問:

T:Whatareyoudoing?

S1:Imsweepingthefloor.

S2:Imreadingabook.

S3:Imwriting.

教師手指這三位同學,依次問大家:

T:Whatishe/shedoing?

學生按照實際情景,依次答出:

Ss:Heissweepingthefloor.Sheisreadingabook.Heiswriting.

教師要求全班將三個人的動作分別記清楚。

2.復習值日生報告。

教師可繼續要求學生就所學科目提出看法,并就他人看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3.就剛才三位同學的動作,向全班提問:Whatwas×××doingwhenIcamein?

重復兩至三遍,板書這個句式,用彩色粉筆標出was,啟發大家猜測句子的含義,并引導全班回答:

Hewassweepingthefloor.Shewasreadingabook.Hewaswriting.

板書上述三個答句,啟發學生觀察謂語部分的變化,并簡要介紹一下過去進行時態所表示的含義。

4.打開書,借助課文插圖教授本課詞匯,反復練習。

5.兩人一組,練習課文第1部分問答。請幾組說出自己的答案。教師講評。

6.合上書。準備放課文第2部分錄音。教師給出聽前提問(Pre-readingquestions):

WhatisLiLeidoing?

放錄音一遍,學生回答問題。

7.指導學生兩人一組做課文第3部分練習。教師先與一位程度較好的學生表演以下對話:

T:WhatwasLiLeidoingwhentheteachercamein?

S:Hewasdrawingapicture.

T:What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ahorse.

T:Whatwasheusing?

S:Hewasusingchalk.

T:Where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ontheblackboard.

全班兩人一組,就Meimei及thetwins進行內容相似的問答練習,請幾組同學表演。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就上面的人物及活動與學生進行問答練習。

8.教師解釋課文難句(見難點講解)。

9.布置作業

1)抄寫生詞、短語,練習朗讀本課對話;2)完成練習冊習題。

四、難點講解

Butpleasedontplaywithmychalk.但是請不要玩粉筆。

句中的play是不及物動詞,意思是:玩,玩耍。例如:Letsplaytogether.讓我們一起玩吧。

play還可作為及物動詞,有“參加游戲、玩球、扮演、彈琴”等意思。例如:

1)Thechildrenareplayingbasketballoverthere.孩子們正在那邊打籃球呢。

篇2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

1、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教學難點:

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媒體設計:

投影片、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頭腦里已經記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6、成語故事三則)

誰來告訴大家,什么樣的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由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這里的“則”是什么意思?(量詞,當“篇”講)

二、初讀指導

1.布置課內預習。

過渡:課文中講了哪三則成語故事呢?請大家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宇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l)出示生字詞。

楚國戳穿演奏腮幫俸祿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2)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3)啟發學生質疑: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夸口:說大話。

戳穿:刺穿。(用實物進行演示)

腮幫:腮。(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指導書寫

“楚”上下結構,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書寫時注意左寬右窄。第一、四筆都是“橫折”,不是“橫折鉤”。

“濫”左右結構,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

“奏”上下結構,下面是“”,最后一筆是“點”。

“俸”左窄右寬。右邊注意與“奏”進行比較。

“祿”左邊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寫成“水”。

四、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抄寫生字詞語(習字冊)。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

精讀課文,完成作業。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精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1.抽讀詞語卡片。

2.填字成詞。

自相()盾畫龍點()()()充數張口()舌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么事。(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樣?那人啞口無言)

2.討論:“夸口”是什么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那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

3.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讀《濫竿充數》

1.請同學們查,看看“濫”、“竽”、“充”、“數”這4個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濫”就是不加選擇,“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充”指冒充,“數”就是數目)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竿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出示三個句子:

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常常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比較這三個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朗讀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p>

這句話要讀出什么語氣?(要讀出南郭先生裝模作樣的語氣)

3.后來他怎么又裝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p>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讀《畫龍點睛》

1.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l)張僧繇畫的龍為什么不“點睛”?

(2)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3)“點睛”的結果怎樣?

2.逐題討論,指導朗讀。

(l)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所以人們覺得怎樣?(人們覺得奇怪、可惜)

(2)張僧繇為什么不給龍點睛?(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應游客的一再要求)

(3)“點睛”的結果怎樣?(點睛后天氣突變,龍騰空飛去)此刻人們的態度又怎樣?(驚嘆不已)

(4)讀這則故事時要讀出什么語氣?(要讀出人們由奇怪到懷疑最后驚嘆的語氣)

3.啟發想象,領悟寓意。

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篇3

1、 嘗試用各種質地的紙,通過撕撕,看看,想想,畫畫等方式進行簡單的組合,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并能相互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2、 能用各種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對自己的作品做簡單的表述。

3、 樹立變廢為寶的意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對撕下的任意形狀進行想象創意,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各種質地的紙,例如彩色紙,色卡紙,掛歷紙等,簡單教學課件《奇妙的撕紙添畫》,膠水,鉛畫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講故事設疑:

唐朝的美女楊貴妃最愛聽紙撕裂的聲音,她最喜歡把紙撕成各種形狀的,(教師邊講邊撕),有一天她正在屋子里高興地撕紙,忽聽太監說皇帝要來,心里想:這可糟啦,皇上可不喜歡不愛干凈的妃子,他見了一定會不高興。怎么辦呢?

你們能幫她想個好辦法嗎?(學生自主發言)

2、釋疑:

楊貴妃靈機一動,將碎片撿起,把它們排列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并自己動手添畫了幾筆,畫面就更漂亮了。(出示圖片)皇帝看見了這些畫,覺得很新奇,還虛心向她學習呢,這種畫流傳到今,就是現在的撕紙添畫。(課件出示課題)

二、創作引導

1、撕一撕

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種質地的紙,請你也選擇其中一張,動動你的手,聽聽紙撕碎動人的聲音。(提醒:將撕下的紙放在桌上,注意衛生)

2、教師示范

老師這里也有一堆廢紙,其中任意一張我都能像楊貴妃一樣把它變成美麗的畫。你信不信?

請學生上講臺考一考老師,學生觀察。

(教師示范添畫,故意放慢動作,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畫時的過程)

看了老師的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學生回答)

3、小組討論:

這些畫是怎么變出來的呢?變的過程中有什么方法和竅門嗎?

分小組報告討論的結果。

教師小結:先看,再轉,然后再看,再轉動, 覺得它最像什么(適時提問學生),選一個合適的角度,粘在紙上,用添畫的方法把它變出來。(邊小結邊示范)

4、想想試試

看了教師的表演,小朋友們想不想也像老師一樣變出一幅幅奇妙的畫來?

從你撕下的紙中選擇一張喜歡的紙,向你旁邊的小朋友說說它像什么,可以怎么變,聽聽他的意見,得到認可后把它制作成一張畫。(強調快速)

分小組進行,對想得好,有創意的學生給予表揚。

5、看看評評

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先讓學生描述一下:你變的是什么

評一評:你覺得誰想得最巧妙。

小結:剛才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學習了撕紙添畫的做法,那么現在我們要來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最團結了。

三、合作創作

1、啟發

其實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紙片組成的,如果把你們的作品都貼到一張紙上,也會成為一幅有趣的圖畫。你們看----(課件出示范圖:由房屋,樹,小路等組成的較難的作品,作簡單的講解)

如果讓幾個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張完整的又有內容的畫,要注意些什么呢?

(商量、選擇、合作、添畫)

2、小組合作

和你小組的成員一起動手來撕,并添畫成一幅完整的畫。(強調合作與快速)

表揚在制作過程中注重一起合作的小組。

3、評價

展示每一組的作品,評一評哪一組是最佳合作小組。

篇4

1、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承諾形式,感知社會各種主體(廠家——消費者、政府——市民、簽訂合同的甲方——乙方……)對誠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會的監督與制約下,誠信品牌毀之容易建之難,我們應該每時每事以誠為本。

3、關注社會誠信問題,愿意為打造誠信社會出一份力,也做一個呼喚誠信的社會人。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有關誠信的事例,感受社會各種主體對誠信的期待。

2、通過對社會生活中誠信與不誠信事例剖析和對比,懂得誠信是現代商品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關規則的必然要求。

3、懂得誠信是現代社會中的一條法律原則,是各行各業人們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為準則。

教學準備:

1、學生訪問、觀察、查找社會生活中的承諾(信譽卡、保修卡、合同等)。

2、調查了解本地區人們比較信賴的產品和信得過的商店,了解人們為什么信賴它們。

3、收集我國古代有關誠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師準備相關的課件。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要做到誠信,一方面需要個人的嚴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會的完善規范。社會生活中的信用到處存在。板書課題:社會生活中的承諾。學生齊讀。

二、社會生活的各種承諾形式

課件出示2006年“經洽會”簽約場景圖(是解說有關事宜)、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諾。

1、分組思考、討論:人們為什么要簽訂協議、合同和作出承諾,它們在社會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匯報交流。

3、小結:雙方用簽訂合同、協議的方式,作出約定,并依據約定行事。違約要受到懲罰。

三、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承諾,交流自己的調查情況

1、信譽卡小展示。①將收集的信譽卡、保修卡、房屋買賣合同、裝修合同等展示出來,大家講講其中的故事。②說說商家按承諾上門服務,自己買到放心商品的喜悅和商家不講信譽的煩惱。

2、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承諾形式?思考:①簽訂了合同意味著什么?②誰來讀讀你的合同?想想合同對雙方有什么約束?

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們得到承諾和沒得到承諾的感覺。

3、政府、村鎮、街道等有關部門向市民、村民作出承諾,說明了什么?當這些承諾得以兌現,人們會有怎樣的感受?

社會生活中有許多的承諾,人們因為這些承諾得到兌現而對對方信任著,因沒得到承諾而憤怒、失望。

四、總結:現代社會生活中離不開信用,社會呼喚誠信

五、作業:調查了解本地區人們比較信賴的產品和信得過的商店,了解人們為什么信賴他們。

板書設計:

社會生活中的承諾

合同

協議

篇5

科學概念:

1、人體運動需要的能量來自于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過程,會利于整體消化器官的工作。

2、牙齒、舌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過程,他們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齒有三種,門齒、犬齒和臼齒,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要保護好牙齒,利于身體健康。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觀察和已有經驗的的基礎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內部變化和牙齒形狀特征和分布的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2、愿意與同學相互交流、合作,完善觀察研究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認真細致的觀察牙齒的形狀特征。

2、愿意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學重點:

人體運動需要的能量來自于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過程,會利于整體消化器官的工作。

三、教學難點:

能夠在觀察和已有經驗的的基礎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內部變化和牙齒形狀特征和分布的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四、課前準備:

兒童牙齒模型、饅頭、鏡子、

五、活動過程:

口腔是食物消化開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樣工作的呢?

1、觀察口腔

請學生分別慢慢咀嚼一小塊饅頭,把他們的感覺說出來,從食物形狀和我們的感覺兩個方面觀察,并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饅頭會越嚼越甜。在不同的時間內,食物可能在口腔中發生了變化。

體驗牙齒、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過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協調的工作方式。

要特別關注“安全問題”,在不能夠保證衛生的情況下,不要操作“入口”的實驗??梢宰寣W生在家中完成體驗活動,在課堂中進行匯報。

2、觀察牙齒

①觀察牙齒,討論牙齒的不同形狀,并畫牙齒分布排列圖,按形狀給牙齒分類及標名。

②討論牙齒的作用。知道牙起著切碎、研磨食物的作用,不同牙齒承擔著不同的工作。由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食物由大變小,加快了消化的速度。

③體驗三類牙齒在咀嚼活動中的協調工作。

3、討論對牙齒的保護

①討論什么是蛀牙(齲病牙)?

②通過課前調查,讓學生討論交流:

(1)想一想,自己平時是怎樣護牙的?

(2)你覺得哪些壞習慣是會影響牙齒生長的?

③.以下是老師預設的問題。

(1)怎樣選牙刷和牙膏?

(2)在換牙時期,要多吃些什么,少吃些什么?

(3)你發現班里的小朋友存在哪些壞習慣?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4)如果發現你的同桌有這些壞習慣,你會怎么辦?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師生的對話交流,糾正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良習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參與面也比較廣。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在真實生動的畫面前,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時改掉這些不良習慣,會產生怎樣的后果,而且,學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鍛煉與提高。)

4、作業

板書設計:

口腔里的變化

牙齒、舌和唾液

切碎、研磨食物

篇6

1、知道生活中常用的電池屬于哪一類,能夠指出電池各部分的名字,了解廢舊電池的危害。

2、通過實踐活動,確立回收廢舊電池的意識,培養回收廢舊電池的習慣。

教學準備:

1、師生課前收集各種電池實物和圖片。

2、準備好制作廢舊電池回收箱的材料和工具。

教學過程:

一、交流展示,引入學習:

1、展示師生課前收集的各種電池實物和圖片。

2、說說:電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使用?

二、電池的分類:

1、讓學生觀察課文中插圖,說說:電池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干電池、充電電池、蓄電池、特種電池等)

2、說說干電池的內部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

二、了解廢舊電池的危害:

1、你知道電池的哪些部分容易引起污染?自己可不可以隨意去解剖電池?

2、學習課文在的短文,討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怎樣處理廢舊電池的?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污染環境,危害人類自身健康)

三、了解回收廢舊電池的方法與意義:

1、為什么要提倡使用不含汞和鎘的環保電池/

2、為什么要進行廢舊電池的回收/

四、制作廢舊電池回收箱:

1、學生結合課文中插圖讀懂制作方法。

2、交流制作方法,教師補充說明。

3、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及時評價學生作品。

五、課外實踐活動:

篇7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

2.知道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和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物理概念與規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鐵4~6塊,漆包線,演示用電流計,導線若干,開關一只。

(三)教學過程

1.由實驗引入新課

重做奧斯特實驗,請同學們觀察后回答:

此實驗稱為什么實驗?它揭示了一個什么現象?

(奧斯特實驗。說明電流周圍能產生磁場)

進一步啟發引入新課:

奧斯特實驗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說明電可以生磁,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進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電呢?怎樣才能使磁生電呢?下面我們就沿著這個猜想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索研究。

2.進行新課

(1)通過實驗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一、實驗目的:探索磁能否生電,怎樣使磁生電?!?/p>

提問:根據實驗目的,本實驗應選擇哪些實驗器材?為什么?

師生討論認同:根據研究的對象,需要有磁體和導線;檢驗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需要有電流表;控制電路必須有開關。

教師展示以上實驗器材,注意讓學生弄清蹄形磁鐵的N、S極和磁感線的方向,然后按課本圖12—1的裝置安裝好(直導線先不要放在磁場內)。

進一步提問:如何做實驗?其步驟又怎樣呢?

我們先做如下設想:電能生磁,反過來,我們可以把導體放在磁場里觀察是否產生電流。那么導體應怎樣放在磁場中呢?是平放?豎放?斜放?導體在磁場中是靜止?還是運動?怎樣運動?磁場的強弱對實驗有沒有影響?下面我們依次對這幾種情況逐一進行實驗,探索在什么條件下導體在磁場中產生電流。

用小黑板或幻燈出示觀察演示實驗的記錄表格。

教師按實驗步驟進行演示,學生仔細觀察,每完成一個實驗步驟后,請學生將觀察結果填寫在上面表格里。

實驗完畢,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上述實驗說明磁能生電嗎?(能)

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產生磁生電現象?(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或斜著運動時)

為什么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斜著運動時能產生感應電流呢?

(師生討論分析:左右、斜著運動時切割磁感線。上下運動或靜止時不切割磁感線,所以不產生感應電流。)

通過此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歸納、概括后,教師板書:

〈實驗表明: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p>

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課題:〈第一節電磁感應〉

講述: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的。他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發現了這一現象。這種熱愛科學。堅持探索真理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一現象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開辟了電的時代,所以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

提問:我們知道,電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應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它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保持上述實驗裝置不變,反復改變磁場方向或改變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方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電流表的偏轉方向。

提問: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磁場方向、導體運動方向變化時,指針偏轉的方向也發生變化,即電流的方向也隨著變化)。

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學生歸納、概括后,老師板書:

〈二、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p>

(3)研究電磁感應現象中能的轉化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導體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機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電能)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實現了什么能與什么能之間的轉化?(機械能與電能的轉化)

板書:〈三、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幾個問題?

4.布置作業課本上的練習1、2題。

(四)說明

篇8

教學目標:

1、 通過當家實踐,懂得勤儉持家是一門學問,學會勤儉節約。

2、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為家長分憂。

3、 愿意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動關心家庭生活。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勤儉持家,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難點:品嘗當家的滋味,理解父母的辛勞。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一周布置學生留心觀察父母每天在家所做的各項工作,并做記錄。

教學設計:

一、 親親我的父母

1、 教師:你知道嗎?你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做了一些什么工作?

2、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父母所做的事情,由一名學生做記錄并代表小組綜合發言,其他學生提供發言資料。

3、 學生代表上臺將自己組內父母所做的工作做綜合匯報。如:做飯、照顧老人、洗衣等,這些我們是可以看見的,還有一些工作是我們無法在家里看見的,如上班賺錢、為勤儉持家精打細算等。

4、 教師小結:我們的爸爸、媽媽多辛苦呀,他們除了要做好自己的一份工作,還要不辭辛苦地操持著我們的家庭。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5、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父母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感情。

二、 試試我來當家

1、 學生閱讀一則日記。

2、 教師:你愿意試一試,當一回家嗎?做每件事情都就有個計劃,就像父母在支配家庭開支時都有個預算。讓我們一起來制訂一個當家計劃。

3、 確定當家主題。教師可以“餐桌行動”為例,行動內容:制訂一份菜譜,上農貿市場買一次菜;回家做一餐午飯或晚飯。

4、 小組合作研究當家計劃表。討論:我打算在本次行動中做些什么工作;哪些工作能獨立完成,完成的方式是什么;哪些工作需要父母協助。教師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5、 交流當家計劃,評出最合理的當家計劃。

三、 當家實踐,立刻行動

以“餐桌行動”的實踐活動為例:

1、 教師根據家庭狀況,讓學生自帶所需的買菜錢,少則5元,多則50元,由學生自己決定。

2、 在農貿市場,經過40分鐘的交易,學生或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購買了各種菜,準備好了當天的晚餐。學生在菜市場的門口,眉飛色舞地說著自己的買菜經驗,不時哈哈大笑,像是打了個大勝仗;也有細心的同學在比較、分析之后,發現自己的買價高于其他同學,臉上有了紅暈。這種交流沒有任何的時空限制,使學生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學生表達的觀點也不會受到打擊和嘲笑,在當家活動中,學生驗證了自己計劃的正確與否。

3、 當晚,學生親自下廚,一改以往“飯來張口”的局面,引起了家長的極大關注,其中有47位家長以書面形式對該活動進行了熱情的反饋,他們深深感到“餐桌行動”提高了學生的理財和生活能力,更促進了家庭的和諧。有的家長被子女的行為感動得熱淚盈眶,有的家長還為自己的子女拍照、攝像。

篇9

關鍵詞:高中;人教版;英語;備課;教案

一、新課標下高中英語的教學特點

原有的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標準在總體上更注重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系統掌握,強調記憶和機械的訓練,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缺乏重視。常出現學生英語成績很好,但無法開口的尷尬現象。另外,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需求與自主學習能力關注程度不夠,使得課堂教學效率較低,教學目標的完成度也不高。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老師對高中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又有了新的教學定位,更加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學科之間的交流也有所加強,教學重心逐漸由注重語言知識的培養向注重語言能力培養轉移。這些都促進了更為完善的新課程標準的誕生。

經過改良的新課程標準具有以下特點:(1)新的教學設計思

路。新課標采用國際通用的分級方式,從小學、初中、高中進行綜合考量,將英語課程目標按照難度和能力水平分為九個等級,保證各階段課程的有機銜接。(2)新的教學課程目標。新課標以讓21世紀的每一位高中畢業生都具備基本的英語語言素養為目標。即讓每一名學生都具有終身學習必備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等,為學生今后的升學,就業終身服務。(3)新的教學模式。新課標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提倡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民主性和開放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多種方式實現任務目標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4)新的教學評價機制。新評價體系以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為目的,更公平、公正、全面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評價。(5)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新課標對高中階段英語詞匯量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標,從而促進了閱讀量與閱讀內容的豐富,給我們增添了教學任務。

課程標準給高中英語帶來的這些新變化,推動了教學目標定位的變化,給我們的課程準備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

二、教學目標定位與英語備課的重要性

我們的課堂教學是有目標的行為,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或課堂評價的標準。教學目標定位是否合理,直接決定教學成效。要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和水平,教師就必須對我們的教學目標進行準確的定位。對教學目標進行準確定位,要求教師必須熟悉教材內容,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從教學的整體功能出發,考慮教學目標的合理性。

要對高中英語課程目標進行準確定位,首先要依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描述,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提出的教學要求,設置每個學習單元的總目標。其次,合理分配課時后,根據單個課時內的教學容量設置每個課時的目標。最后,按照教學流程設計,再將單個課時目標分解成具體的教學活動目標。這些內容都需要通過教師的備課來實現。

備課過程不只是簡單的教學內容準備,還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特點等多種因素對教學方法、學習方法進行準備設計,讓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有其特有的教學設計目的,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我們前面提到的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更注重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準備旅行單元的課程時,就可以以訓練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設計一些模擬實際情境的教學訓練。

三、教案教學設計要與課堂和實際緊密結合

我們所說的教學準備設計就是備課的重要工作之一,課程教案的編寫。教案編寫必須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分析、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板書設計、課外作業布置和教學后記等。其中整個教學過程的流程、教學方法、板書設計和課外作業布置,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時,除了要注重基礎內容的完整外,更應該注意的是教學設計目的的細節補充,每一個教學步驟都應該寫出它的教學設計目的。這樣詳盡的教案,能夠幫助老師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節奏,讓教學與練習時間得到合理的分配。另外,教案的編寫一定要與課堂實際緊密結合,充分考慮課時、課堂環境、學生人數等實際因素,這樣能夠保證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順利進行,同時也讓預期的教學設計目的發揮應有的課堂效用。

教案的重要內容就是老師對課堂的教學設計,除了要與課堂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外,站在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的角度而言,更應該注重教學設計與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例如:在講到奧運會的主題單元時,不同地域的教學應該結合當地的重點體育項目為學生設計合理的實際語言訓練或者布置相應的課外作業。像少數民族地區就可以以射箭為小的學習專題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搜集這項運動的奧運歷史,有哪些項目,哪些人獲得了奧運獎牌等資料,積累相關詞匯內容,在課上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競賽等。

備課過程與教案編寫是老師進行課堂指導的重要準備工作,對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有著重要影響,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學習。

參考文獻:

篇10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4、并背誦。

5、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6、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

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課文。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2分鐘)

1、揭題,2、讀題,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2、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3分鐘)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3、理解詩意(15分鐘)

1、學生自學古詩(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10分鐘)

1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②教師注意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拔鬓o”“盡”。

4、體會詩境(6分鐘)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5、李白站在岸邊,6、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7、遠,8、心里會想些什么?

9、借助插圖,10、體會詩的意境。

1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5、借助詩境,6、訓練說寫(14分鐘)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2、往日,3、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4、學業上相互幫助,5、情投意合,6、感情深厚,7、此刻分別,8、不9、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10、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11、學們想象一下,12、他們的分別時,13、會說些什么,14、做些什么,15、會是什么樣的表情。我們能不16、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17、先要有腳本,18、請同19、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20、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21、寫一個腳本,22、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23、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4、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25、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26、表演后師生共同27、評議。28、根據表演效果,29、重新修改腳本。

7、布置作業(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1、有感情朗讀,2、并背誦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