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19:36: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藝流程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課程設計以設計小組為單位,由各小組長組織進行,小組討論地點可在設計室或由組長確定,并作好小組討論記錄;
2 “工藝流程選擇及論證”由組長組織進行,首先要廣泛查閱情報資料(包括圖書館,中國期刊網,上市公司說明書,各生物技術論壇,企業黃頁,上國外相關技術網站等),然后提出幾種可選方案,最后小組討論通過工藝流程的選擇;注意網上搜索、出版物和文獻等要盡量采用近幾年的資料,最好能采用5%左右的英文文獻;
3 “給出工段的設備選型和計算”由各小組成員分別完成,某些衡算可能需要小組內其他成員的計算數據;設備選型多采用成熟的技術,同時也要體現一些新的技術和工藝;應盡可能通過圖書館的期刊雜志,以及上網落實各設備的具體型號、工藝參數及廠家等;
4 遇到問題應提交小組討論解決,實在不行再問老師,各小組長要對本小組任務工藝流程選擇的正確性負責。(學院辦公室501)
5 說明書的格式和圖紙要求見教務處網頁“廣東工業大學課程設計管理規定”和“廣東工業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格式規范---五、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規范”;并參考教材。 6 各小組長的說明書和圖紙由指導教師檢查;各組同學的說明書和圖紙經小組長檢查同意后,打印裝訂后交組長,并由組長召集組織課程設計總結會,對本次課程設計的經驗、存在問題與改進方法進行總結并有總結記錄。
7 各小組設計總結會之后,由組長在9月12日(星期一)上午將如下資料交到501辦公室:
(1)裝訂好的設計說明書與圖紙;(2)小組討論記錄與總結記錄;(3)各小組設計資料的電子版。
8 (1)設計組織:組織好本小組成員的設計討論與分工合作;(2)數據核實:注意核對工藝流程的可靠性與數據計算的準確性,檢查設計說明書與圖紙是否規范;(3)給分與簽名:上交本小組成員裝訂后的設計說明書時,請組長在課程設計封面背面黑色簽字筆“評分依據”左邊一列的“組織紀律”、“收集資料”、“計算準確”、“協作精神”4項的“得分”一欄打分與“設計小組負責人簽名:”。
9嚴禁抄襲。
評分標準:(100%)
1 紀律;(10%)
2 收集資料的質量和數量;(10%)
3 物料衡算的準確性;(20%)
4 協作精神。(5%)
5 工藝流程的正確性和先進性;(20%)
6 設計說明書的格式;(15%)
7 圖紙質量;(15%)
8 小結。(5%)
其中前4項由設計小組長給出參考分數,后4項由指導教師給分,最后匯總成績并給出等級。
時間進度(共15天):
第一階段(2天):收集資料,復習“生物工廠設計”相關內容;重點是工藝流程的選擇及論證、物料衡算與設備選型,圖紙繪制等相關內容。(帶著問題去學習)
第二階段(3天):由各小組長組織實施,小組成員分別收集情報資料(包括圖書館,中國
期刊網,市公司說明書,各生物技術論壇,企業黃頁,上國外相關技術網站等等),提出解決問題的可選方案,集體討論并通過擬采取的工藝流程;
第三階段(2天):小組成員分別完成相關工段的物料衡算,發現工藝中存在的問題和工段之間的銜接問題,小組集中討論解決疑難問題(為下一步設備選型和分別畫圖紙作準備);
第四階段(3天):分頭進行設備選型并作出規定圖紙一張或兩張,完善設計說明書(15-20頁)。
格式與裝訂要求
1 封面、任務書、設計總說明、目錄、正文、參考文獻按模板格式;
“課程設計說明書”的有關項目:“題目名稱”為“本小組題目——副題”(注:小組題目加上自己所在的副題(封面題目同));“一、課程設計的內容”同上填寫“本小組題目——副題”即可;“二、課程設計的要求與數據”填寫“基本數據”的內容;“三、課程設計應完成的工作”基本包括“工藝設計:”與“繪圖內容:”兩部分,由學生自己根據設計任務進行填寫。具體可見文件“課程設計任務書樣本”,并請注意字體大小與行距設置。
2 目錄:按三級目錄編制,注意左右邊緣對齊工整; 1.5倍行距;
3 頁碼:封面、說明書、設計總說明、目錄不編頁碼;正文開始才編頁碼(注意要設置頁碼以免左邊的頁碼被裝訂后看不見:“插入”-“頁碼”-“對齊方式”-“外側”);
4 正文:每一章另起一頁;頁面設置:頁邊距上下左右各2 厘米,頁眉頁腳各1.5厘米 。 5 1)三級目錄要正確表示;
(2)圖表等格式按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手冊的要求;
(3)參考文獻按引用先后順序編號,在正文對應位置以上標標注,具體格式按畢業論文要求,并注意至少要有2篇外文參考文獻;
(4)圖紙明細欄格式:按教材圖紙格式,其中“(單位名稱)”統一為“廣東工業大學”;“工程名稱”填寫設計題目的正標題;“設計項目”填寫副標題(即本人設計工段名稱);“設計”和“制圖”填寫設計者姓名,“校核”填小組長姓名,“審核”填指導教師姓名,并填寫各項的“日期”一欄?!埃▓D號)”應按照全廠總工藝流程圖分配的車間或工段序號來編碼;“第張”“共 張”按本工段的圖紙張數來確定;并請注意文字大小應適中。
6 打印說明:封面、說明書雙面打??;設計總說明、目錄為單面打?。徽暮蛥⒖嘉墨I為雙面打??;
篇2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2006年,電子科技大學羅小蓉老師強調將教師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提高教學效果。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陳卉2016年提出“微電子器件”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201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王蔚提出從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整合角度出發,將“微電子工藝”課程的教學模式、內容、教材等將課堂、實驗、實習3種不同教學形式作為一個課程模塊穿插講授,理論與實踐彼此相互促進,編寫教材,進行初步實施及評價,獲得學生和微電子課程群其他課程主講教師的肯定,評教結果為“A+”。2010年,華南理工大學廖榮提出微電子工藝實習教學改革探索。加快發展我國微電子產業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高校必須為民族微電子產業做出貢獻,讓學生在校期間熟悉雙極型和MOS集成電路的制造工藝流程,了解集成電路的新工藝和新技術,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專業打下堅實基礎。
二、具體實施方案
1.課堂理論教學及學生學習效果實施標準建設。根據“微電子工藝學”知識點較多且抽象、工藝流程復雜等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將講解為主體改變為講解——學習雙主體。方法如下:首先,精簡講授時間,增加課堂討論環節,給出課堂討論結果的評價標準。對于“微電子工藝學”難度較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學生獨立思考尤其重要。增加課堂討論環節是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最好方法,但會減少理論課的時間,需要建立以下實施方案:①每堂課都要仔細設計該課主題,明確重難點,精簡講授時間;②合理設計和安排思考題和討論題的內容以及實施方法;③合理設計和安排討論效果的評價標準,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增加教學專題的seminar,采用案例教學方法,使學生不僅能理解基本理論,同時能結合應用,學會基本、常用的微電子器件工藝制造方法。2.習題試題庫建設及理論考核標準。課堂練習題和思考題題庫建設。根據該門課的特點,合理設計和安排本課主題下的思考題和練習題,使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調動學生積極性,循序漸進地接受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目前,我校沒有完善的“微電子工藝學”考試試題庫。本項目擬根據國內外研究成果,結合我校實際和教學大綱編寫試題庫,使具有不同題型、不重復題目的試卷達10套以上。具體理論考核標準:測試項目一:課堂表現考核、考核內容、課堂表現情況;考核形式:以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的條件及學生在課堂的表現為基礎進行,主要內容為課堂回答問題、專題討論、口試等??己藭r期:課程結束為周期。測試項目二:作業考核,包括平時作業考核和登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的考核兩部分;登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的考核。測試項目三:課堂卷面考核內容:課程大綱要求掌握的內容;考核形式:抽取題庫中的試題進行卷面考試;考核時期:課程教學的最后兩節課。3.實踐教學實施標準與實驗教學改革。本項目擬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制定實施和測試標準。進一步調整實驗課程方案,安排一次對新工藝和新技術的調查研究和一周的器件工藝流程仿真的課程設計。根據實驗課程設置目標,編制“微電子工藝學課程設計指導書”,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評價方案。擬設置的工藝設計的具體內容:利用器件仿真軟件Medici和工藝仿真軟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新結構的器件和工藝仿真設計,以匯報、答辯且最終以論文的形式提交。實驗目的:學會利用模擬工具觀察新結構的基本特性;通過實驗設計掌握器件的工藝流程;在設計過程中體會設計器件結構的各個參數的折中關系和流程的煩瑣性,初步建立工藝設計的思維。實踐教學內容需要在教學的實際工作中不斷更新,根據學生情況增減內容和調整教學大綱。實驗教學測試標準:測試項目一:集成電路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前沿調研報告。考核內容:對集成電路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前沿的調研??己诵问剑喊磿r提交集成電路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前沿調研報告,字數不少于2000字。考核時期:課程結束2周內完成。測試項目二:工藝仿真設計和小論文撰寫考核內容:結合工藝仿真軟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系列新結構的設計論文。考核形式:以報告形式答辯,最終提交LDMOS和IGBT新結構的設計論文,字數不少于2000字??己藭r期:課程結束1周內完成。4.專業見習。學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學校學院籌建中的實驗平成工藝相關實驗,如微電子工藝實驗室。主要功能是使學生初步掌握微電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器件特性參數的測試分析方法、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備和結構性能測試方法。內容涵蓋CMOS工藝,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制備工藝、LTCC材料制備和封裝工藝、多芯片組件技術,MEMS傳感技術及微系統構建工藝等,如微系統封裝與測試實驗室。該實驗平臺功能用于微系統封裝與測試。實驗內容包括各種可用于微系統封裝的基板材料及其封裝技術研究,系統級封裝三維復雜結構的電磁場、熱場分析建模、電特性、熱特性快速仿真、復雜混合信號完整性分析、電磁兼容、熱效應問題的認識和優化處理,封裝工藝、可靠性與測試技術研究。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集成電路(IntegratedCircuit,IC)通過一系列特定加工工藝,將晶體管、二極管等有源器件和電阻、電容等無源器件按照一定電路互連集成在一塊半導體單晶片(如硅或砷化鎵)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用以執行特定電路或系統功能的電子器件。該實驗室平臺主要用于集成電路設計。5.完善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網絡資源,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完成課程創建和內容填充、作業功能、互動功能、閱讀資源等內容;學生可以在課下參加討論與交流、提交與查閱作業,還可以進行一對一的答疑解惑等。本文結合微電子工藝學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課堂設計、課程考核標準、題庫建設、實驗環境建設、見習實習和網絡平臺建設等多方面進行課程設計。具體來說:①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參考借鑒國內外著名高校的實施方法,制定學生課堂表現的考核標準,給出如增加課堂討論、專題seminar、學生項目PPT展示的環節的具體實施建議,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②期末考核中,參考借鑒國內外著名高校的教學大綱和教學重點,編寫一套能極大指導學生學習的試題庫和習題庫,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③根據微電子行業的發展和我校實際,建立一整套合理的實驗內容和實驗體系,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微電子工藝學的核心技術和方法;④利用仿真軟件模擬實際工藝流程,完成CMOS以及BCD工藝設計;⑤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解決難題,實現師生互動,讓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通過這門重要專業課學習,在掌握微電子基本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具備自主學習,獨立研究,勇于創新的能力,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當代微電人。
作者:吳麗娟 宋月 張銀艷 雷冰 唐俊龍 謝海情 劉斯 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羅小蓉,張波,李肇基.《微電子工藝》的理論教學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7.05
[2]陳卉,文毅,張華斌,胡云峰.“微電子器件”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高等學刊,2016.01
[3]王蔚,田麗,付強.微電子工藝課/實驗/生產實習的整合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
[4]廖榮,劉玉榮.微電子工藝實習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8
[5]高云,楊維明,葉蔥.微電子器件與工藝模擬實驗講義[D].湖北大學物理與電子技術學院,2015
篇3
【關鍵字】選礦,工藝流程,設計,效果
中圖分類號:O7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加強對選礦工藝流程的設計對于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僅可以促進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同時還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應該不斷加強對選礦工藝流程設計的效果研究,其對于選礦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以塔東鐵礦進行分析。
二.礦石性質
塔東鐵礦礦體賦存于志留系紅光組中部巖性段中,屬海底火山噴發-沉積變質礦床,磁性鐵礦石。含礦巖性為磷灰石角閃巖,磷灰石磁鐵斜長角閃巖,斜長角閃片麻巖,以前二者為主。礦石中主要有用礦物為含釩磁鐵礦、含氟磷灰石、含鈷黃鐵礦等。次生礦物為假象赤鐵礦、褐鐵礦、孔雀石等。非金屬礦物主要有普通角閃石、斜長石。礦石構造主要以條帶狀、致密塊狀、稠密浸染狀、細脈浸染狀構造為主。主要有用礦物磁鐵礦、黃鐵礦及磷灰石的嵌布特征與共生關系如下。
(1)磁鐵礦。是該礦床主要金屬礦物,以兩種狀態賦存在礦石中。一種為他形粒狀或集合體與黃鐵礦、黃銅礦呈浸染狀、稠密浸染狀以及塊狀產出。磁鐵礦單晶粒級多在0.04-0.08mm。集合體粒級多在0.2-0.5mm。磁鐵礦晶體主要和黃鐵礦接觸連生,少數和黃銅礦、磁黃鐵礦接觸連生,部分磁鐵礦晶體溶蝕交代黃鐵礦晶體,少量磁鐵礦晶體呈細小粒狀、不規則細小脈狀分布在黃鐵礦晶體中,粒級小于0.01mm。另一種為以細小脈狀分布在巖石裂隙中,脈寬小于0.01mm。磁鐵礦中普遍含有釩,含量在0.43-0.48%,含量較穩定,磁鐵礦占鐵總量的68%。
(2)黃鐵礦。分布于含礦層位及鐵礦層中,其圍巖中含量較少。黃鐵礦和磁鐵礦密切伴生,在黃鐵礦晶體中包裹有細粒狀磁鐵礦晶體,主要呈浸染狀、稠密浸染狀、似條帶狀、細脈浸染狀、致密塊狀產出。粒度變化較大,單晶粒度多在0.05mm左右,集合體粒級一般在0.1-0.3mm。
(3)磷灰石。呈他形或橢圓的半自形顆粒。粒度在0.5-1.0mm,星散分布在磁鐵礦條帶之中。
三.礦物研究
1.礦物組成
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其次為黃鐵礦、假像赤鐵礦,還有少量的褐鐵礦、碳酸鐵和硅酸鐵。礦石中的非金屬礦物以石榴子石為主,另外還有綠泥石、綠簾石、陽起石、透輝石、鈉長石等。原礦物相分析和多元素化學分析見表1、2。
表1原礦物相分析結果(%)
表2 原礦多元素化學分析結果(%)
2.礦物的結構構造及嵌布粒度特性
礦石中磁鐵礦多呈他形或半自形細粒集合體,其顆粒大小一般為0.015-0.03 mm。黃鐵礦多為他形晶,呈脈狀、條帶狀分布于礦石中,或呈不規則的顆粒充填于磁鐵礦網狀裂隙及顆粒之間,并熔融、交化磁鐵礦,分布不均勻。通過試驗得知,當磨礦粒度達到-74μm占79%時,可獲得品位66%以上的鐵精礦和42%以上的硫精礦。
3.礦石的物理性質
礦石的平均莫氏硬度6.2,密度4.08 t/m3,礦石相對可磨度與鞍山大孤山礦石比較,相對可磨性系數1.42,礦石中的廢石混入率按10%設計,原礦中含水、泥較少。
四.設計流程特點及作用
1.設計流程
根據選礦工藝指標及技術經濟比較最終推薦浮硫-磁選-浮磷流程作為硫、磷、鐵分離設計流程,并據此補做了相關試驗,設計原則流程圖見圖1。設計破碎流程采用三段一閉路流程,中碎產品進行一次干選拋尾,以恢復地質品位,細碎后產品進行一次濕式粗粒磁選,進一步提高入磨料全鐵品位,減少入磨量。硫、磷、鐵分離流程采用先浮硫,再磁選,磁尾浮磷;浮硫采用一粗一精二掃選流程,磁選采用一粗一精流程,浮磷采用一粗二掃三精流程。
圖1 設計原則流程圖
2.設計流程特點
(1)設計流程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塔東鐵礦以生產鐵精礦為主,綜合回收硫精礦、磷精礦。設計流程充分體現了鐵精礦生產的中心地位:①流程在入磨前進行了二次預選,入磨料全鐵品位從22.72%提高到30.96%,拋除廢石36%,盡管在第二次濕式拋尾后,硫損失回收率20.21%,磷損失回收率40.18%,但是磁性鐵回收率高達97.76%;②流程采用先浮硫后磁選流程,充分保證鐵精礦的產品質量。
(2)流程經濟合理,選別順序先后有據
塔東鐵礦產品方案中鐵精礦產率22.72%,硫精礦產率5.90%,磷精礦產率2.30%,在保證鐵精礦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優先磁選顯然能大大減少后續作業的處理量,從而減少設備、廠房等建設投資,與此同時,處理量的減少,也將大量縮減藥劑、能耗等生產經營費用。選擇先磁選后浮磷方案能節約成本。
(3)工序設置靈活,適應性強
①塔東鐵礦可綜合回收的磷元素,在原礦中含量較低,僅為0.834% (P2O5含量),礦石中P2O5含量的波動對選磷作業的效益影響較大,如果實際生產時采出礦石中磷品位進一步貧化,磷元素將不再具有綜合回收的價值;②浮磷作業會受到礦漿溫度的影響,塔東鐵礦地處東北,冬季氣溫嚴寒,可能會對其作業的效果有所影響;③市場行情的波動對磷回收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磷精礦價格較低時,會造成企業的虧損。
基于以上因素,綜合考慮流程將浮磷作業布置在選礦作業的最后,以便靈活操作,通過對廠房的優化布置,當磷品位降低或者市場惡化,磷不具有綜合回收價值時,磁選尾礦可不經過浮磷作業,直接進入尾礦濃縮池,大大增強了流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五.工藝流程的設計
1.破碎工藝
該礦石廢石混入率較高,約占10%。為了提高入磨品位、降低生產成本,篩分前增設干式磁選甩出廢石。破碎系統增設干式磁選后,能增加廢石產率、降低廢石品位、減少系統循環負荷、提高入磨品位。所以,在工藝設計中考慮兩段干選拋廢,解決產率和品位之間的問題。
2.磨選工藝
根據選礦流程試驗,當磨礦粒度-74μm達到79%時,就可得到66.24%的精礦品位;而達到93%時提高幅度不大,僅為66.72%。所以工藝中采用兩段磨礦就能達到產品質量要求。
A、B流程相比,階段磨礦一次磁選甩出產率為30.85%的合格尾礦, -74μm含量占65.45%;而連續磨礦流程的尾礦, -74μm含量占81.96%。因此,采用階段磨礦減少二次磨礦的負荷及投資,降低了生產成本,是經濟合理的。同時提前拋廢,有利于提高二次磨礦效率。
在粗磨情況下, -74μm達到65%,硫精品位為43.01%,所以工藝中先浮后磁是可行的。綜上所述,設計工藝采用B流程,見圖2。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選礦工藝流程設計的研究,同時還應該加強對選礦工藝流程設計的效果評價。只有如此,方可加強我國礦產資源的選礦工作。同時,在市場繁榮時,尤其要注意對選礦工藝流程的合理制定,不但要做到在高價位時充分回收資源,而且要做到低價位時對生產的靈活調整,使企業始終在較合理的狀態下運行。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液態奶;工藝流程;設備選型;車間布置
前 言:本論文設計生產規模為年產5萬噸液態奶,設計嚴格按照《乳制品生產企業良好生產規范》(GB 12693-2010)[1]進行設計,可生產250ml利樂枕包裝、250-500ml康美包裝、250ml百利包裝、170ml 塑料杯包裝的無菌奶、保鮮奶和酸奶。產品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酸牛乳》(GB2746-1999)[2]、《巴氏滅菌乳》(GB 19645-2010)[3]、《滅菌乳》(GB5408.2-1999)[4]。
一、工藝流程
1.工藝流程圖
2.工藝要點[5]
(1)前處理:原乳送到工廠時經過檢驗,合格者方可使用。檢驗合格的原乳經秤量、過濾、凈乳、冷卻到5℃時,送入貯乳槽。
(2)原料乳的標準化。首先必須使標準化乳中的脂肪與非脂固體之比等于產品中脂肪與非脂固體之比;再根據原料乳中非脂乳固體的含量及產品中脂肪及非脂固體兩者的比值,確定標準化乳應有的脂肪含量。
(3)均質。將牛奶預熱到60℃后,于150-200kgf/cm2壓力下均質。
(4)超高溫瞬間殺菌。采用120~150℃、1~2秒鐘的超高溫瞬間殺菌,不僅細菌幾乎完全殺死,而且牛乳蛋白質可以達到軟凝塊化。
(5)酸奶生產工藝。將殺菌后的混合料冷卻到42-47℃后,添加3%的生產發酵劑。接種后攪拌5分鐘使發酵劑均勻分布于奶中,即可開始灌裝。灌裝時間必須有嚴格要求,即從接種開始到罐裝完畢送入發酵室的時間不超過1.5小時。灌裝,封蓋后迅速放入發酵室中,于43℃溫度下發酵2.5-4小時至達到凝固狀態即可終止發酵。達到發酵終點時應立即將酸奶放入2-6℃冷庫中以迅速抑制酸奶菌的生長,降低酶的活性,防止酸度過大。
二、設備選型
根據生產工藝要求,為滿足生產需要,應配備下述主要設備。
(1)收奶預處理工段。包括設備有:收奶泵、管道過濾器、脫氣器、流量計、緩沖罐、板式冷卻器、生奶倉、離心奶泵、標準化設備、稀奶油板式殺菌器、稀奶油儲灌、容積泵、脫脂奶儲罐、熟奶倉。
(2)配料工段。包括設備有:配料罐、離心奶泵、高速混料機、膠體磨、板式換熱器組、管式過濾器。
(3)殺菌工段。包括設備有:板式高溫滅菌機、閃蒸脫氣機、均質機、待裝罐。
(4)酸奶工段。包括設備有:板式殺菌機、脫氣機、均質機、盤管式保溫、生產發酵劑罐、容積泵、發酵罐、板式冷卻器、暫存罐、果料罐。
(5)灌裝包裝工段。包括設備有:康美無菌灌裝機、利樂枕灌裝機、百利包灌裝機、屋頂型灌裝機、酸奶灌裝機。
三、車間布置
按《乳制品生產企業良好生產規范》(GB 12693-2010)中規定實施,依生產工藝流程順序,遵循流程圖,液態奶生產車間布置如下:
(1)車間的南面布置生產人員更衣區、CIP系統、維修及工具間、空調機房、水處理間。
(2)車間中部從西至東分布前處理間、殺菌間、灌裝間、外包間、成品庫。
(3)車間北部分布收奶間、配料間、內包材間、外包材間、酸奶冷庫、消毒奶冷庫、成品暫存庫。液體奶車間在收奶間設置一鮮奶化驗間,主要是對鮮奶及輔料進行檢驗。
生產人員需經凈化后進入各生產工段,預處理區為準清潔區、包裝區和灌裝區為清潔區,輔助生產區為普通區。生產區門廳旁是車間生產人員的人凈區,人員經換鞋、一次更衣、淋浴等程序后進入車間前處理區,進入灌裝間人員需經二次更衣、換鞋、洗手后方可進入。收奶間、成品庫、內包材間等運輸量大,接近運輸主干道,方便原、輔料、成品等的運輸。車間出入口設防火風幕,車間有紗門,紗窗,頂角,墻角及地角處均應做成圓弧形,窗臺做坡形,生產車間地面為細石砼內摻耐磨金鋼砂面層,倉庫地面為水磨石面層,辦公地面采用防滑地磚。
參考文獻:
[1]《乳制品生產企業良好生產規范》(GB 12693-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酸牛乳》(GB2746-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3]《巴氏滅菌乳》(GB 19645-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篇5
實習地點: 自貢市第一水廠(長土)
自貢市中聯環水凈化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實習時間: XX年.3.12至XX年.4.9
自貢市第一水廠實習
(一).水廠簡介:
自貢市第一水廠(長土水廠)座落在貢井區長土鎮,始建于1958年,設計日處理水能力為0.3萬噸/日規模。水廠的水源主要為雙溪水庫水,通過20多公里渠道和后端8公里管道輸送到廠,最大輸水能力為5萬噸/日單管輸水;旭水河重灘堰為該廠的安全備用水源。水源水質達到國家集中式取水地面水源水質標準。水廠主供貢井城區和匯東部分城區。水廠環境優美,為省級園林式綠化單位。一水廠水處理生產工藝為:根據源水水質情況,在引水管道上進行前加氯,源水進入反應池后,在反應池中添加混凝劑進行混凝反應,隨后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反應,沉淀之后的水進入濾池過濾,濾后水經過加氯消毒后進入清水池。清水池的水經過送水泵站送到城市管網。該廠目前在加氯和投藥兩個工藝實行了自動化管理,生產過程實現適時監控。確保出廠水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二).實習內容:
1.了解城市水資源情況,水廠水源情況,水廠廠址選擇原則,出水水質要求。
自貢市水資源情況:自貢市屬缺水城市,存在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的特點,缺水原因:1.不傍大江大河,境內缺乏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水資源總量及工程調控能力有限。2.工業企業污染嚴重,城區過境的威遠河、釜溪河的部分河段水質已基本喪失使用功能。3.降雨量時空分布不均。旱災頻率高達58.3%。由于自貢市去年遭受80年難遇的特大旱災后,冬干、春旱接踵而至,致使現有的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尤其是作為自貢城區供水重要水源的雙溪水庫,蓄水量嚴重不足。使得城區生活、生產用水矛盾突出。
水廠水源情況:主要水源是雙溪水庫的優質水,其備用水源為旭水河河水。
水廠地址:在旭水河的上游土丘處,距河岸較近,便于修建岸邊式的取水泵站。地距供水區:貢井區、自流井區的位置相對較近,且方便來水從榮縣的雙溪水庫重力自流到自貢市的長土鎮。距公路較近,交通方便。
出水水質:采取遠程在線監控:原水水質控制點(在線濁度監控儀、原水水質采樣導管)、濾前水質控制點、濾后水質控制點(水質取樣、濁度、余氯量監測儀)、出水水質控制點、出水水量計、出水水壓表,嚴格控制出水水質。
2.了解水廠的規模,工藝流程,平面及豎向布置情況。
水廠規模:自貢市供排水公司第一水廠規模為10萬m3/d的老水廠
工藝流程:
3.了解水廠使用凈水藥劑(混凝劑、助凝劑)的品種、投量和投加方式方式;消毒方法、投加量及投加設備。
4.熟悉和了解各單項構筑物的型式、構造、工作過程、基本設計參數以及運行管理的內容、方法和經驗。
1)取水構筑物:設計原則及位置選擇,形式和構造,操作管理的內容和方法,取水泵房的布置,給水水泵的選擇及附屬設備的選擇。
2) 混合、反應設備(絮凝池):混合設備類型,設計運行參數。反應池形式、構造及設計要點,設計運行參數(流量、停留時間、g、gt)。
3) 斜管沉淀池:構造、工作特點、設計運行參數和附屬設備情況。
4) 重力無閥濾池:構造,工藝尺寸,配水系統形式,濾料種類,級配及層數,沖洗方式、強度及歷時,膨脹度,沖洗水的供給及排除,管廊布置,自動控制設備,濾池運行操作程序,處理效果等。
5) 消毒設備:消毒方法,加氯量,加氯間及氯瓶庫布置。
6) 清水池及送水泵站:清水池容積、構造及尺寸,送水泵站的工作特點,水泵布置和調度方式。
5、了解水廠自動化設施及運行情況。
6、了解水廠的組織管理及運行的指標,包括人員編制、漏失水量和水廠自用水量,每噸水的電耗、藥劑消耗量、制水成本和水價等。
(三)實習體會:
通過到水廠實地參觀學習,首先對水廠近期的工作情況,工作任務,水源問題,生產工藝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尤其是對水源的突變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實地觀察制水工藝,這是一座的傳統工藝,60年代建成時產水幾千噸,后由于城市的發展需要,經改造擴建后變成2萬噸、3萬噸、8萬噸,其中無閥重力式濾池老系統是95年建成投產,新系統是99年建成投產,逐漸完成生產能力增大的改變,對處理工藝:絮凝—沉淀—過濾的工藝流程,以及其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將理論聯系實際,從理論認識到感性認識,更加深刻地掌握了以往所學的知識,理論指導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理論認識不完善、不全面的地方,更發現了一些自己錯誤的認識,再結合書本,進一步糾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以此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
(四)實習反思:
水廠設計的優點:1.水廠廠區園林式的設計理念,體現了“環?!彼枷?。2.采用雙水源(主水源和備用水源)供水,確保了供水的安全性。3.采用在線監測系統和自動化管理,嚴格確保出廠水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水廠設計的不足:1.設計時未充分考慮到水廠的發展需要,沒有預留足夠的發展用地。2.對水源水質、水量的變化,以及一些突發性問題沒有足夠的預見,所以在問題出現時,沒有及時的解決方案。3.由于水廠的建立是在60年代,雖然后經過一系列的改造,但其生產工藝仍然較為落后,抗沖擊能力較弱。
反思: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我們一定要站在一個高度看問題,分析問題要深刻、仔細、全面,尤其是在我們做設計的時候。
二.自貢市中聯環水凈化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實習
(一).污水處理廠簡介: 該工程由城市截污管道工程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以及中水回用工程等配套工程組成。其中,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總規模為污水處理10萬噸/日,分兩期建設。第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5萬噸/日,概算投資7500萬元,其中廠區投資4785萬元,建設用地49畝,工程采用bot運作模式,由北京中聯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眾美環保發展有限公司融資、總承包建設及委托運營19年。城市污水處理廠第一期工程于XX年9月15日開工,XX年底完工并投入運行,出廠的水質各項指標達到國家一級b類排放標準,XX年5月,通過了竣工和綜合驗收。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投運后,可截流市中心區污水70%,日處理污水5萬噸,服務人口35萬人,服務面積24平方公里,將使市區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投資環境及城市景觀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二).實習內容:
1.了解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原則、工藝流程、投資模式。
污水處理廠廠址:自貢市大安區和平鄉金子村(戴家壩)釜溪河旁,地處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側和釜溪河城區河段下游。
工藝流程:厭氧+改良型氧化溝
鼓風機房
進水粗格柵細格柵提升泵站沉砂池厭養池氧化溝二沉池出水
外運填埋脫水機房 回流泵房
污水處理采用厭氧——氧化溝處理工藝。工程建成后,對環評時的工藝流程作了稍微改動,主要變動在將轉盤曝氣更改為鼓風曝氣,并撤消了選擇池和接觸池工序。該污水處理工藝因為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比一般的生物處理法長得多,懸浮狀有機物與溶解性有機物同時得到較徹底的降解,因此,活性污泥在系統中已得到高度穩定,故剩余活性污泥只需進行濃縮脫水處理從而省去了污泥消化池。處理流程的簡化減少了占地面積,節省了基建投資,并便于運行管理。
投資模式:bot模式,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和資源向資本的轉變,最大限度分散了政府公益性環保項目建設和運行的風險。
2.了解污水處理廠的規模及平面和豎向布置情況。
污水處理廠的規模:總規模10萬t/d,一期工程5萬t/d。
3.了解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組成及進出水水質,處理能力,處理程度,處理效率,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的工藝流程以及構筑物選型等情況。
4.熟悉和了解各項構筑物的形式和構筑,基本設計參數,運行方式和運行管理的確各種控制指標。
一級處理部分:
1)泵房:格柵的設計尺寸,柵條間距和斷面形狀,格柵傾角,柵間流速,截留污物量和污物清除方式;集水池形式、尺寸及容積;泵房形式、平面布置、主要工藝尺寸,泵及電機的選取、泵的啟動方式,進出水管的管徑及高程布置等。
2)沉砂池:沉砂池的類型、構造、設計流量、設計流速、流行時間、沉砂量標準、排砂方式。采用旋流式沉砂池。
篇6
論文關鍵詞:雨水泵站,雨水初期棄流,隱蔽化設計
1 概況
京滬高鐵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北起北京南站,南至上海虹橋站,沿線共設21個車站,連接環渤海經濟帶和滬寧杭長江三角洲經濟帶,沿線人口占全國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無錫東站規劃紅線30.49公頃,以高鐵站房為核心,建設內容包括交通接駁、商業、市政配套等綜合設施。無錫地鐵2#線垂直下穿京滬高鐵,地鐵出入口設置于高鐵出站廳的下方;高鐵站區設下沉式廣場,經高鐵底部連通,同時整合地鐵站點功能。站區平面如圖1所示。
高鐵站區內交通綜合體、停車樓、公交站場、2個小雨蓬及其它建/構筑物雨水直接排入周邊市政雨水管網。南北下沉廣場及高鐵大雨蓬的雨水無法直接排入市政管網,雨水收集匯總后經雨水泵站提升,由壓力管輸送至站區外河道。
2 泵站總體布置
雨水泵站共設4座,分別服務于高鐵、地鐵將整個下沉式廣場及高鐵大雨蓬劃分的4個象限,對應為1#、2#、3#、4#雨水泵站。
在泵站總體布置上,綜合考慮雨水泵站、匝道橋、廣場、道路等相關位置關系,合理整合各空間
圖1 雨水泵站位置示意圖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ump stationlayout
位置及平面布局,將泵站設置在匝道橋、道路的下方,出入口設置在下沉廣場角落區域隱蔽化設計,降低環境影響,節省土地,最大化利用土地的立體空間,實現了雨水泵站的“隱蔽化”[1]。
2.1 1#雨水泵站總體布置
1#雨水泵站位于站區西北方向,平面尺寸13.00×9.00m,規劃匝道橋正下方,寬度9.00m方向與規劃匝道橋寬度相同,泵站結構強度考慮將來的車行荷載,泵站頂標高與規劃匝道橋標高一致,預留鋪裝高度。出入口設置于北側13.00m長度方向右側,朝向下沉廣場,室內地坪標高與下沉廣場標高一致,凈高4.00m。
2.2 2#雨水泵站總體布置
2#雨水泵站位于站區東北方向,平面尺寸13.80×9.10m,毗鄰公交站場,泵站位置處為人行道,無車行荷載,西側寬度9.10m方向與連接該處地面與下沉廣場的樓梯、扶梯寬度一致,統一設計,泵站邊緣作為樓扶梯結構支撐點,泵站頂部為下沉廣場與公交站場之間的人行通道。出入口設置于北側13.80m長度方向中部,朝向下沉廣場,頂部設欄桿,室內地坪標高與下沉廣場標高一致,凈高4.00m。
2.3 3#雨水泵站總體布置
3#雨水泵站位于站區西南方向,平面尺寸16.80×9.00m,高鐵落客平臺與市政道路的連接匝道橋下方,寬度9.00m方向與匝道橋寬度相同。為利用立體空間,匝道由原設計的擋土墻結構優化為橋梁形式,橋梁下部空間供泵站使用會計畢業論文范文。出入口設置于東側9.00m方向中部,朝向下沉廣場,室內地坪標高與下沉廣場一致,凈高4.30m。
2.4 4#雨水泵站總體布置
4#雨水泵站位于站區東南方向,平面尺寸16.80×9.00m,位置與3#雨水泵站沿地鐵2#線軸線對稱,頂部為高鐵落客平臺與市政道路的連接匝道,泵站設計、空間布局與3#雨水泵站類似。
3 泵站設計規模
本工程雨水泵站的水量主要來自于南北下沉廣場地面雨水、高鐵大雨蓬屋面雨水和站區地下水三部分;其中,下沉廣場地面雨水與大雨蓬屋面雨水統一考慮,設計重現期50年隱蔽化設計,地下水量單獨計算。
3.1 雨水量[2]
無錫地區暴雨強度公式(P=50a):
L/(s·ha)
雨水總量計算:
Q=ψ×F×I ( L/s )
式中:P—設計重現期,按50年取值;t—降雨歷時,下沉廣場16.40 min,高鐵大雨蓬11.50min;ψ—徑流系數,下沉廣場0.9,高鐵大雨蓬0.95;F—匯水面積,下沉廣場6.52ha,高鐵大雨蓬2.30ha;計算得:Q下沉廣場=2209.20 L/s,Q大雨蓬=886.00 L/s,Q = 3095.20 L/s,合11143 m3/h。
3.2 地下水滲入量
本工程站區地下水采用盲管導排的方式,降低地下水水位,保證各建(構)筑物的結構穩定性,在整個下沉廣場結構底部,敷設土工布、碎石導排層,導排層內設地下水導排管,呈“枝”狀布置,支管接入主管,主管最后匯入雨水泵站。
根據計算,整個下沉廣場地下水滲入量為240m3/d,部分作為站區內雨水回用系統的水源水,其余由泵站排出廣場范圍。
3.3 各泵站設計規模
雨水泵站的排水能力需滿足雨水和地下水兩部分的排水要求,計算得11153 m3/h;根據4個雨水泵站服務范圍的分析,各泵站需要的排水能力為:1#泵站2801.5m3/h、2#泵站2795.8m3/h、3#泵站2825.3 m3/h、4#泵站2730.4m3/h,相差很小,為方便項目建設及后續的運行管理,4個泵站設計規模均取整數值:2800 m3/h。
4 泵站工藝設計
4.1 工藝流程
由前述,該工程雨水泵站的來水包括三部分,分別為南北下沉廣場地面雨水、高鐵大雨蓬屋面雨水和站區地下水。另一方面,泵站的出水除排放至外圍河道外,還需提供高鐵站區雨水回用系統的水源水,處理后的雨水回用于站區的綠化、澆灌、車輛沖洗等。因此,針對不同的來水分別考慮流程如下:①下沉廣場地面雨水由于地表徑流,水質較差且含有部分大塊雜質,因此經格柵攔截后通過泵提升后全部排放。②高鐵大雨蓬屋面雨水,接入泵站后,首先進行初期雨水的棄流,后期雨水提升后儲存于雨水回用系統前端的蓄水池中,作為其水源補充水隱蔽化設計,多余的雨水通過水泵提升排放。③地下水經收集總管接入泵站,在泵站內部,地下水與地面及屋面雨水隔離,以避免地面雨水倒灌污染地下水導排收集系統。一部分地下水通過水泵提升至站區內的雨水回用系統,作為水源水,水質清潔,易于回用處理,多余的地下水通過水泵提升排放。
從工藝流程上,該雨水泵站分為收集、回用和排放三個方面。從功能上,該雨水泵站實現了廣場地面雨水提升、排放;大雨蓬屋面雨水初期棄流、末端利用;地下水隔離、回用的功能。
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工藝流程圖
Fig.2 Flow chart
4.2 水泵選型[3]
1#、2#雨水泵站水泵選型相同,如表1所示,
表1 1#、2#泵站水泵配置表[2]
Tab.1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umps for 1#、2# station
序號
流量
(m3/h)
揚程
(m)
功率
(kW)
數量
備注
I
1400
9
55
2
1用1備
II
700
9
30
2
III
3.0
5
0.75
篇7
關鍵詞:化學化工 大學生 實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09-01
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創新能力教育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啟發、誘導等手段,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思維的內在動力,去探求、創造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發明。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是高校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本科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全面檢驗,也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時,還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1]。
然而,在全社會都重視與提倡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下,安全意識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工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理論知識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論知識到實踐能力的升華,通過各類實習、創新實驗、畢業論文環節等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實現能力質的飛躍。因而,安全意識教育對化學化工類大學生的培養來說尤為重要[2~5]。
1 安全意識教育
本文這里所指的安全意識教育并不涉及校園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針對化學化工類工科專業特點的專業技術安全意識教育。主要包括課程設計、創新實驗設計和畢業設計等環節體現的安全內容設計,以及各類實驗與實習、創新項目和畢業論文等環節自身需必備的安全意識。
1.1 設計環節內容上的安全意識教育
各類設計環節是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安全設計是設計內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化工工程設計中,特別是工藝流程設計,在達到最大生產負荷量的前提下,還應充分考慮各類安全問題。此類設計不僅要考慮設備設施的安全問題,而且要考慮整個工藝流程的安全問題,還要考慮所用原料、產生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安全問題。設計往往是實現安全本質水平的根本途徑,要保證設計中不留安全隱患,以避免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釀成重大生產事故。
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 前,應該注重安全意識的灌輸和應用。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不斷深化,安全設計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全設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為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目標,在設計過程中選擇本質安全設計尤為重要。安全設計要工藝成熟、系統安全、設備設施可靠、易于操作維修等,使用無危險的物料和安全的工藝流程,從根本上避免危險,保證安全。
1.2 實習等實踐環節的安全意識教育
為鍛煉化學化工類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體系開設的專業內容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同時還開設有畢業論文環節,以實現整個大學知識體系的有效融合。近幾年,為了能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各高校專門設置了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環節。此外,長沙理工大學各級部門還設置有科技立項以供學生申請,以鼓勵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由于化學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學生在實習與實驗過程中,安全問題都是指導老師尤為關心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在實習與實驗過程中存在著多種不安全因素。如工廠發生高空滴漏和泄漏等,實驗室發生燒傷、燙傷等。在化工廠和化學實驗室,許多化學藥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險物品,在使用過程中因其性質特殊,易發生燃燒爆炸、腐蝕、使人中毒等現象。也會因為自身操作的錯誤或安全意識差而發生事故。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實習與實驗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安全意識教育,引導其樹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
針對這個過程中的安全意識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6]:
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在進入實驗前,讓學生先熟悉自己所做實驗涉及的危險物品,特別要了解物質的性質、危害以及應急處置措施。不僅僅要“我了解安全”,還要應用于實踐,“我要安全,我會安全”。
二是調動教與學雙方積極性原則。從“受教育者”大學生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意識教育,利己、利人,是與自身的安全、健康息息相關的事情,接受安全意識教育是發自內心的要求,不是被動接受“要我安全”,而是主動要求“我要安全”。
三是鞏固性與反復性原則。安全知識,隨著工作和生活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可能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知識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遺忘,對安全意識教育要遵循鞏固性與反復性原則。
四是典型性與廣泛性相結合原則。利用已發生的血的事故案例來進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實的感受,讓受教育者能更真實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嚴重性,感受到細節、小違規帶來的慘痛教訓,從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動思維和自覺行動。安全意識教育工作的展開并不是針對某一特定的對象,因為安全是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從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上來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安全存在,所以安全教育工作應該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對于一些常用的通用類的安全知識應該廣泛宣傳和灌輸。
五是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原則。隨著現代教學工具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作用越來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教學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識教育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和真實化。
總之,高校教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應把安全意識培養放在能力培養工作的最前方,不斷地改進和創新安全教育方式,培養大學生的安全超前意識,應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指導方針,把安全意識的培養工作當作持之以恒的教學課程,讓大學生把“安全意識”深入每個人的心中。
參考文獻
[1] 劉淑琴,王彩虹.加強大學生實踐教學,培養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33-34.
[2] 仇念文,鐘杰,賈繼文.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推進“平安校園”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5):132-134.
[3] 柯紅巖,錢大益,楊超華,等.實驗室安全教學領域自我教育模式探究[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1,28(10):184-186.
[4] 林靜姍,董華青,洪一鳴.化工類實驗室學生安全教育的研究與探索[J].現代物業?現代經濟,2012,11(5):96-98.
篇8
關鍵詞:微曝氧化溝;工藝流程;經濟技術指標;應用特點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aeration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in a city sewage treatment plant, describ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design of inlet and outlet water quality, process flow, design parameters and mai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es,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aeration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this process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 micro aeration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flow; economic and technical index of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中圖分類號:S27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微曝氧化溝采用潛水推流器推動水流和使用微孔曝氣器曝氣,向氧化溝中的混合液傳遞水平速度,使攪動的液體在閉合式渠道中循環,并使總氧轉移量增大,有效地提高了氧利用率并降低了能耗。
微曝氧化溝工藝已成功應用于廣東省東西北地區幾十個污水處理廠,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以梅縣新城污水處理廠為例,詳細介紹微曝氧化溝工藝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一、工程概況
梅縣新城污水廠位于梅縣新城西山村,靠近開發區,該廠址周邊居民較少,可利用地面積大,有利于遠期發展。該廠首期污水處理規模為2.5萬m³/d,遠期為5萬m³/d。規劃占地總面積為33640m²。
設計進出水水質
污水經處理后的出水水質標準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及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中較嚴的要求。
三、工藝流程及說明
本工程采用微曝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
工藝流程圖如下圖所示:
工藝說明:
1、預處理(包括粗格柵、進水泵房、細格柵及沉砂池)
污水通過DN1000進水管導入粗格柵池,進入進水泵站,經提升后進入細格柵池,然后流入旋流沉砂池。
粗格柵池內首期安裝1臺機械粗格柵,遠期增加1臺。污水中的較大雜物,如樹枝、塑料袋等在此處得以去除,且能夠起到保護下階段設備的作用。
進水泵站內安裝2臺潛水泵,一用一備,將污水提升至細格柵池,潛水泵的工作依據泵站內的水位而設定的程序實現自動控制。
細格柵池內安裝轉鼓式細格柵1臺,污水中較細的雜物在此得以去除。污水沿切線方向進入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通過機械攪拌產生水力渦流,使泥砂和有機物分離以達到除砂的目的,氣提抽砂與砂水分離機聯動工作,將污水中砂粒分離出來。預處理階段產生的雜物,砂粒等,可以定期外運另行處理。
2、生物處理
自旋流沉砂出來的污水進入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然后經二沉池后,上清液經過紫外線消毒后即可達標排放。
污水處理廠的核心部分為生物處理系統(A/A/O微曝氧化溝系統),該系統由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構成。
厭氧池一組,安裝1臺潛水攪拌器,以保證污水及回流污泥均勻混合和防止污泥沉降。厭氧池中,積聚在污泥團中的磷被釋放出來,但由于在好氧狀態下的富磷吸收現象,使得釋放出的磷將在氧化溝中重新被污泥吸收,所以通過排除剩余污泥可以達到去除污水中磷的目的。
缺氧池一組,安裝1臺潛水攪拌器,厭氧池出來的污水和好氧池內回流污水在此得到均勻混合,由于混合液呈缺氧狀態,使到反硝化反應在此得以實現。污水中的大部分氮因此而被去除。
好氧池一組,為了提高設備利用率以及氧氣的利用率,達到降低能耗、減少占地,本工程采用微孔曝氣的方式,空氣由鼓風機提供。為了防止污泥沉降,安裝2臺潛水攪拌器。污水在好氧池去除有機物、硝化和吸磷后經二沉池沉淀后,上清液消毒后即可達標排放。
3、污泥處理
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經污泥泵回流至厭氧池。其余剩余污泥,從污泥泵送入污泥脫水機房。在脫水機房,首先由螺桿泵將剩余污泥與絮凝劑混合,再把它們送入一體化帶式脫水機。干濾餅的干固含量可望達到15~20%左右,皮帶輸送機再將干泥送至運輸車,經運輸車送至垃圾場填埋或作其他用途。
四、主要工藝設計參數
1、粗格柵、進水泵站
機械粗格柵的格柵寬度為1.0m,柵條間隙為20mm,柵前水深700mm。
進水泵站泵流量700 m³/h,設置潛水泵2臺(1用1備),揚程13m,水泵電機功率45kw。
2、細格柵、沉砂池
機械細格柵的轉鼓直徑1400mm,柵條間隙為5mm,柵前水深1000mm。旋流沉砂池內徑3650mm,旋流沉砂器1臺,功率1.5kw。
3、厭氧池
有效容積:1753 m³有效水深:5.25m
停留時間:1.68h 攪拌器1臺攪拌器功率4Kw
4、缺氧池
有效容積:2580 m³有效水深:5.25m
停留時間:2.47h 攪拌器1臺攪拌器功率4Kw
5、好氧池
污泥濃度:3500mg/L 污泥負荷:0.0952 kgBOD5/kgMLSS.d
好氧污泥齡:11d有效容積:7300 m³
有效水深:5.25m停留時間:7h
供氣量:108 m³/min 曝氣器尺寸:Φ67mmx1000mm(管式)
攪拌器2臺 單臺攪拌器功率7.5Kw
6、二沉池
池內徑:28m表面負荷:0.85 m³/m².h
池邊水深:4.2m停留時間:4.96h
中心傳動吸刮泥機2臺,功率0.37Kw
7、消毒出水
紫外線消毒系統1套總功率:7.2Kw 紫外燈管數:80根
8、回流污泥泵站、污泥脫水
回流泵:3臺,單泵流量525 m³/h揚程:6m,電機功率:15Kw
預脫水后污泥體積:43.4 m³/d
濃縮脫水一體化帶式脫水機:2臺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六、微曝氧化溝工藝應用特點
1、處理效果好、出水水質好
微曝氧化溝工藝設置了前置厭氧池和缺氧池,具有反硝化過程的許多優點,可以取得較好的除磷脫氮效果。同時該工藝也具有出水水質好,處理運行穩定的特點。
2、能耗低、運行費用低
污水處理廠的能耗60%~80%為電耗,而氧化溝綜合能耗的80%為曝氣裝置的電耗。由于微曝氧化溝工藝采用了微孔曝氣和水下推流相結合的方式,因此充氧能力高,動力消耗少,運行費用低。
3、流程簡短、占地少
由于微曝氧化溝工藝在流程中省了初沉池、污泥消化池,且水深可達5m以上。流程縮短及池深增大使氧化溝的面積相應減少,因此污水廠總占地面積減少。
七、結語
通過微曝氧化溝工藝在城市污水處理廠中的應用介紹,說明該工藝的除磷脫氮效果好,具有出水水質穩定、能耗低、占地面積少的優點,是一種有較好應用前景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壓縮天然氣(CNG) 加氣站 技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TE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1-0264-02
一、CNG加氣站的原理和流程
CNG加氣站主要是指為CNG汽車充裝燃料,也可為大型的CNG運輸槽車充裝轉運的CNG燃氣燃料場所。天燃氣管道輸送天然氣到CNG加氣站,燃氣通過工藝設備進行脫硫、脫水等預處理,再通過壓縮機壓縮后儲存到儲氣瓶中或通過加氣機給出售給加氣車輛。
加氣站控制系統被分為壓縮機控制系統、網絡控制工藝流程管道系統、加氣機費用管理系統、可燃氣體報警控制系統,加氣站實現安全運營、平穩加氣功能是與四套系統互相配合工作密不可分的。天然氣加氣站的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天然氣加氣站的流程圖
Fig. 1.1 Flowchart of natural gas filling stations
二、國外CNG加氣站技術
國外CNG加氣站的技術水平和發展趨勢以美國安吉公司(ANGI)、加拿大IMW 公司和意大利新比隆公司等外國廠家的CNG技術為代表。
1.加氣站總體技術
加氣站普遍采用撬裝式結構,按照集裝式和模塊化設計,將壓縮機、天然氣凈化系統、冷卻系統、氣體回收系統、控制系統、儲氣瓶組等都集成在一個類似集裝箱封閉的金屬箱體中,該箱體具有降噪、防雨、防爆和便于運輸安裝等作用。模塊化結構具有可變形組裝的特點,可以滿足不同用戶和不同地區建站的要求。
2.安全為首的設計
為了安全加氣站普遍采用了防爆設計、集中排空、緊急關機、安全泄壓、售氣機自動關閉等措施:
3.自動化系統監控
美國 CNG加氣站普遍自動化程度較高。壓縮機組啟動后,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包括啟動、凈化壓縮、給氣瓶組充氣、停機排空、再啟動,以及通過售氣機按低、中、高壓的順序給汽車充氣等,完全按一定的時序自動運行。管理人員通過SCADA系統對本地或各地多臺加氣站實現遠距離實時集中控制管理,出現故障,立即報警,同時自動緊急關閉系統,進行故障診斷和排除。
4.模塊式的靈活組裝
生產廠家已形成自己固定的工藝流程和結構模式。同一廠家生產,同一規格排量的加氣站,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任一臺結構上都有些變異,或局部更換了某臺設備,或增加了某些功能。這些都是應不同用戶要求,或不同地區的需要而修改的。
5.調試后出廠,現場安裝工作量小
美國普遍采用橇裝結構,將加氣站組裝調試的大量工作都放在工廠完成,易于加強質量控制,保證加氣站穩定可靠?,F場施工量很小,只要接通電源和氣源,連上售氣機即可安全運行。
三、國內CNG加氣站技術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江漢三機廠生產的撬裝式結構和其他部分廠家生產的開放式結構產品基本反映了目前國內CNG加氣站的技術水平。脫硫設備和干燥設備比較龐大,一般采用水冷卻和后置凈化干燥處理方式,管路復雜,無法在工廠內完成安裝調試,質量控制有一定困難。
1.天然氣壓縮機
國內天然氣壓縮機技術與國外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目前廣泛應用的是重慶氣體壓縮機廠和自貢高壓容器廠生產的產品。
2.凈化設備
(1)脫水干燥設備壓力高達25MPa,對容器的制造工藝要求較高,需要配置較大的水池、冷卻塔等設備,使整個系統復雜,不宜與撬裝式壓縮機相匹配。
(2)由于各地天然氣的氣質和含硫量不同,所選用的脫硫工藝和設備也有較大不同。
3.控制系統
加氣站控制系統多數為常規電器控制,比較簡單。
4.售氣機
目前國內目前多數廠家生產的售氣機技術性能和精度不高,穩定性和可靠性差,故障率較高。
四、國內加氣站發展方向
根據中國國情,將國內多年來CNG加氣站積累的成熟經驗總結繼承下來,同時積極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服務理念,使我們開發研制的CNG加氣站成套設備,達到起點高,性能穩定,技術完善,安全可靠的目的。為了趕超國外CNG加氣站的技術水平,應從以下方面去努力。
1.集裝式設計,模塊化安裝
加氣站應進行集裝式和模塊化設計,使之成為一種標準化的成套設備。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可靠性,能方便運輸、簡化安裝、變形安裝、減少占地面積、縮減投入運行成本,以滿足不同用戶和不同地區建站的要求。
2.完善安全措施,提高自動化程度
為了減少人為不安全因素的影響,要提高加氣站自動化程度,完善監控、安全保障措施。
3.提高集成化,加強質量控制
結合用戶情況提高加氣站集成化程度。將加氣站主要設備(干燥器、儲氣瓶組)全部集成到橇裝里去,設備只剩下售氣機。在工廠里完成全部安裝調試任務,在生產制造環節加強質量控制,確保設備安全。
4.加強技術合作,提高管理水平
在國產化過程中應積極尋求國際合作。通過銷售、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引進國際CNG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使我國CNG 技術的發展與世界一流水平保持同步,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較強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周淑慧.高峰 國內外天然氣汽車和加氣站的發展現狀及在我國的發展前景(二)[期刊論文]-中國能源2002,156(12)
[2]徐濤龍.姚安林.楊春.蔣宏業 城市CNG加氣站事故致因機理分析[期刊論文]-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
[3]高猛.王憲.GAO Meng.WANG Xian 壓縮天然氣站投產及運行中應注意問題的研究[期刊論文]-山西建筑2010,36(31)
[4]劉軍.CNG汽車加氣站規模的設計分析[J].煤氣與熱力,2011,21(5):446-449.
篇10
臺州學院生物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目標就是培養掌握扎實生物理論基礎,實踐能力強的工程技術人才,側重于工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幾年來,專業先后與海翔藥業、華譜新創、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艾特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2構建面向企業的應用型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本著適度超前培養、立足地方經濟發展、面向企業培養實用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從2012年開始,我們對教學各環節進行改革,建立實用型的“訂單式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2.1改革人才培養計劃設置,構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在課程設置上,本著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傳統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了必要的修改,教學模式設計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即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培養的學生在企業實習,完成畢業論文,并最終留在企業工作。在大學本科總共四年的教學過程中,前三年主要是課程的學習,其中第一、二學年,學生主要進行公共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將來的專業課學習進行必要的準備,同時,在第二個學年一開始,會對大二的學生分配導師,即依據導師科研介紹和指導,再根據學生對導師科研方向的興趣、意愿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方向,學生自行選擇導師,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面除了要完成專業課程以外,還要在業余時間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這不僅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增加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同時為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實習奠定了基礎;第三學年上半年,將開設專業方向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擇不同方向的專業選修課,進入下半年,我們會根據訂單企業的需要,開設專門針對企業所需的選修課,采用小班教學,專門針對該企業的學生進行授課,補充學生進入企業進行生產所缺的知識;進入第四學年,前半年,學生在企業實習,并在企業完成畢業論文,學校以及企業都會給實習學生配置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讓學生在實際生產中,不斷提高和進步,大四后半年,學生在學校撰寫畢業論文并完成答辯。
2.2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
2.2.1因材施教,精心選擇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生物工程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知識點較多,因此,我們將系統的開設與本專業有關的課程,如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高等數學、發酵工程、生化工程等。同時,我們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增加了主干課程的課時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橋梁,是引領學生掌握生化工程的工具,然而,如果教材選擇太深,將增加學生的厭學情緒,不利于生物工程人才的培養,結合臺州學院學生能力以及臺州特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選擇具有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反映本學科領域最新成就的優秀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內容完全按照生產工藝流程實際進行;同時十分注意生物工程領域不斷出現的新理論、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成果,通過閱覽國內外專業期刊、雜志、瀏覽專業網站,及時將新知識介紹給學生,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方式上,我們運用多媒體把教學中的難點內容通過動畫、圖片等形式分解,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直觀化,對較易理解、篇幅較大的工藝流程和操作技術,制作成動畫或將工廠實際生產的工藝過程及操作要點制作成光盤,穿插于教學中;在學期末,安排2~3節課,學生上講臺,結合生物工程理論知識、企業實習以及自身操作實踐,對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工藝或者實踐過程中總結的經驗進行介紹,增加課堂的互動性以及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2.2.2教學與實踐互動,增加學生對生化工程知識的主客觀認識
為了提高學生對生物產業的認識并強化他們的工程化概念,在學期中間階段,學院專門安排了2周的參觀實習,安排學生到臺州當地典型的發酵生產企業,了解工廠基本生產方法,熟悉工程方向的基本流程;同時,給學生安排任務,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圍繞企業的生產工藝,完成實習報告,并要求在課程結束后上交,作為平時成績。該方法不僅使學生帶著任務去熟悉生產工藝,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技能和基本的工程意識,為今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和必要的實踐技能,同時,讓學生在后續理論的學習中,帶著問題去學習,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目的。
2.3建立實習企業進出機制,加大實習、見習基地建設力度,注重實習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