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稅收入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08:33: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非稅收入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制,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狈嵌?a href="http://www.trq119.com/haowen/72842.html" target="_blank">收入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地方政府正常運轉、促進社會經濟事業發展的重要財力。但是,長期以來我國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中存在的諸如收入流失、分配失控、監督失靈等問題比較突出,如少數部門、單位和工作人員把收取的非稅收入視為單位自有資金,大量非稅收入在財政體外循環;多頭征管,收費養人、三亂現象屢禁不止;缺乏統一的法律規范,難于實施有效的監督等,嚴重削弱了政府的調控能力,為此,湖南省2004年9月1日頒布實施了《湖南省非稅收入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是我國第一部規范非稅收入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從體制上切斷了個人收入與部門權力、資源占有之間的聯系,有利于深化財政改革,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建立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既有利于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制政府,又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一、《條例》頒布實施的成效分析
(一)規范賬戶管理,實行源頭控收
根據《條例》規定,任何部門和單位未經財政部門批準,擅自開設非稅收入過渡性賬戶的,一律視同“小金庫”處理。為了把這一規定落到實處,株州市財政部門一方面是在五家國有商業銀行統一設立了“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用于歸集、記錄、結算非稅收入款項,并簽訂了代收協議,其網點均可代收非稅收入,執收單位和繳款人可以就近將非稅收入繳入“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為執收單位和繳款人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是在征收管理系統上線和新版票據發放之前,通過嚴格審核執收單位的非稅收入項目,以湖南省財政廳統一制定的非稅收入項目庫和單位經過年檢的收費許可證為依據,糾正了一些超標收費和亂收費問題。使用征收管理系統和新版票據后,單位執收的非稅收入只能直接繳入“株洲市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單位過渡戶得以撤銷,“收支兩條線”管理進一步規范。據統計,市本級共撤銷嚴格意義上的過渡戶14個,清繳以前年度滯留的收入211萬元,接管國土收入過渡戶收入4965萬元。
(二)堅持收繳分離、依法加強征管
2005年元月1日起,市本級全面推行了“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政府統籌”的征管模式。1.改進征收方式,堅持收繳分離。法定征收單位、非稅收入征收管理機構、受委托征收單位在征收非稅收入時,向繳款義務人開具《湖南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繳款人持繳款書到財政部門指定的銀行,將款項直接繳入非稅收入匯繳結算賬戶。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可以當場收取之外,禁止非稅收入執收或受委托單位當場收取現款。2.嚴格減免程序,做到應收盡收。非稅收入正常的緩征、減征、免征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禁止隨意減免、越權減免和收“人情費”的行為。確因特殊情況需要緩征或減免非稅收入的,由執收單位提出意見,經同級非稅收入管理機構和財政部門審核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3.明確征收主體,完善委托征收,進一步理順了防洪保安資金、污水處理費、電費附加、水資源費、國土收入等委托征收收入的管理,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同時加強了核算。對防洪保安資金、國土收入、基本建設聯合收費建立了征收臺賬。此外,對涉及上下級分成的非稅收入,也逐步通過“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實行就地繳款、分級劃解。
(三)落實收支分離,推進綜合預算
從2005年1月1日起,株州市本級根據《條例》規定,對非稅收入實行了更規范的預算管理。株州市非稅收入管理機構于預算年度開始前,認真核定市直單位非稅收入年度計劃,測算并扣除政府統籌資金后,作為非稅收入年度預算。株州市財政局按照部門預算改革的要求,把非稅收入形成的財力與其他財政收入形成的財力,一同納入部門預算編制范圍,統籌安排,實行綜合財政預算。市級執收執罰部門取得的非稅收入及時全額繳入“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各類非稅收入都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通過“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歸集后,定期劃解株州市國庫或財政專戶,納入財政管理。此外,在財政部門內部也實現了嚴格的“收支兩條線”管理,管征收的部門不管支出,管支出的部門不管收入。
總的來看,通過規范和加強非稅收入管理,進一步理順了財政收入分配關系,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推進了公共財政體制的建設,增強了非稅收入運行的透明度,發揮了非稅收入調節收入分配、支持事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增強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也從源頭上治理和預防了腐敗。
二、株洲市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存在的問題
《條例》頒布實施后,在現實的政府非稅收入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實際的實施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一)收支脫鉤和全口徑預算還沒有真正到位
《條例》規定,非稅收入是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非稅收入納入財政統籌安排,實行綜合預算管理。此外,從規范的部門預算角度來講,也要求做到財政性資金統一調度、統籌安排、“收支”脫鉤,即單位的支出與單位的收入沒有必然聯系,單位的支出依據其工作職能、工作項目的重要性來確定。但實際上,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在利益面前,仍有不少單位、部門思想上對此難以接受,所以目前為止基本還是多收多支、少收少支,從而導致單位、部門之間分配不公,苦樂不均,財政僅僅成了資金的“中轉站”,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難以發揮。但是反過來講,如果收支真正脫鉤,又將影響單位執收的積極性,致使非稅收入不能應收盡收,導致收入任務難以完成。
(二)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性收費和社團收費游離于預算管理之外
當前,有些行政事業單位鉆了政策的空子,將一些取消的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服務性收費管理,仍然憑借行政權力變相收取,使用稅務票據規避財政管理,增加了群眾負擔;還有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下設的所謂的社會團體(協會),同樣是憑借行政權力收取會費或拉贊助,沒有納入財政管理,有些就變成了單位的“小金庫”,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三)非稅收入增收與規范管理不協調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高收入的發達國家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5一15%,中等收入國家為15一25%,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為20-30%。一般說來,非稅收入在各國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大多為20%左右。株州市非稅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例在30%左右,比例較高。當前,株州市財政收入每年都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水漲船高,對非稅收入也有較高的增長要求。如果按照《條例》的要求進一步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那么,從短期來看,傳統模式的非稅收入規模必將受到影響,至少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等將控制在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內,不會有較大的增長,對年度財政收入任務的完成將產生負效應。在縣區特別是鄉鎮(街道辦事處)一級,推進非稅收入規范管理進度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財力的限制,不少基層單位經費不足,其本級財力無法保證正常運轉,于是一些不規范的收入應運而生。要規范管理,首先要痛下決心,對這些不合理的非稅收入進行規范,但同時又給財政增加了壓力,所以,不少地方進退兩難。
三、對株洲市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改進措施與建議(一)強化資金預算管理
非稅收入是各級政府的地方財政收入,應納入財政預算管理。規范非稅收入資金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財政收支的“全口徑預算管理”。在當前非稅收入尚未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的過渡階段,政府應加大非稅收入的統籌力度。要按照部門預算改革的要求,把非稅收入形成的財力與其他財政收入形成的財力一同納入部門預算編制范圍,統籌安排,實行真正統一的財政預算,把收支兩條線落到實處,從而逐步改變過去那種“誰收誰用、多收多用、多罰多返”的分配格局,從機制上解決以前那種受部門利益驅動,亂收、亂罰、亂支等現象??傊?,非稅收入管理涉及面廣,面臨的問題很多,必須綜合考慮,既要考慮到執收單位的利益,有適當的激勵機制,又要規范其執收行為,做到應收盡收。只有這樣,才能使非稅收入管理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二)加強監管,規范服務性收費和社團收費
按照不與民爭利的原則,行政機關不得有服務性收費。以服務性收費為主的事業單位,要按照徹底脫鉤的原則,逐步、真正走向市場。因此,當前對于部門預算單位的服務性收費,要按照《株洲市人民政府關于規范市直單位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規定,將其稅后凈收入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目前,將行政事業單位的門面出租收入利用非稅收入征收平臺進行征管,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對于社團收費,也要采取區別對待的原則進行規范。對于機構、人員、經費尚未與財政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真正脫鉤的社團組織,要進一步加強監管,摸清底子后,這一塊的收費要納入非稅收入的管理范圍,防止行政事業單位權力濫用以及社團組織變成機關的附庸。
篇2
大學風險管理論文題目
基于JAVA EE平臺的項目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數字化六西格瑪項目管理平臺的研究與設計
疏浚工程進度管理
對商業建筑項目成功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建設項目統一信息平臺研究
農電工管理項目問題研究
基于電網工程項目的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
項目管理中PERT/CPM與CCM的比較及實證研究
合資企業項目溝通管理
寶鋼大方坯連鑄過程機國產化項目管理研究
項目導向的創新型企業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研究
我國高校修繕工程項目管理研究
青島奧帆基地項目建設管理研究
基于J2EE的項目管理系統安全功能的設計與實現
膠濟鐵路改造項目管理之工作分解和進度管理
廣州新電視塔項目實施管理研究
價值工程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的應用研究
體外診斷試劑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方案——以中生金域公司為例
建筑安裝企業施工項目的管理分析及應用
國內中小型企業設備更新改造項目的管理模式研究
新型封裝開發過程進度管理的研究
電信運營企業傳輸工程成本控制研究——以佛山移動傳輸工程項目為例
長輸管道工程進度與控制
唐鋼步進爐翅片管式蒸汽發生系統及項目管理
一重集團曲軸鍛件技改項目經濟評價
中國工程監理企業向代建制項目管理公司轉變的研究
電影制片項目風險管理探討
房地產開發項目質量策劃研究——以A公司為例
大豐110kV草廟變電所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
小規模開發團隊過程改進的方案設計與實施
項目管理中的項目文化建設研究
基于路徑分析與模糊數學相結合的項目管理績效評估方法研究
內蒙古海滿一級公路項目管理優化研究
精益建設理論在項目投資控制中的應用
麗水市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模式研究
基于項目化的采購管理
江中集團基于ERP項目的業務流程重組研究
無錫電信IPTV產品研發項目管理研究
青龍場立交橋維修工程項目進度計劃與控制
大學風險管理論文
探討現代風險管理
摘 要:本文簡要探討現代風險管理??茖W合理的風險研究可以幫助企業提升其價值;相反,缺乏風險研究將不僅威脅企業本身,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經濟。所以在當今多變的社會環境下,要高度重視風險管理。
關鍵詞:金融;風險;管理
本文將重點介紹風險管理是如何影響企業經營與運轉,并分別分析不同理論的優長與不足,旨在為企業經營者管理者提供參考。
一、風險的定義
風險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種不確定性,其結果是使經濟實體產生損失。它可以分為兩大類:經營風險和金融風險。經營風險是指公司的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出現失誤而導致公司盈利水平變化,從而產生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或由于匯率的變動而導致未來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金融風險指的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如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
二、權衡理論和啄食順序理論差異
目前,風險管理理論主要派系包括權衡理論和啄食順序理論。權衡理論強調在平衡債務利息的抵稅收益與財務困境成本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時的最佳資本結構。這是種靜態分析方法或庫存理論,可以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分析風險。例如,負債可能導致的財務危機成本威脅。然而,企業產生負債并不總是壞的一面,有時它可以幫助企業減少所得稅支出。啄食順序理論首次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梅爾提出的,即在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中首選內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中首選間接融資;在直接融資中的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中首選債券融資。其中內部融資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部融資又可分為通過銀行籌資的間接融資和通過資本市場籌資的直接融資(直接融資包括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所以從本質上說,啄食理論認為存在一個可以使公司價值最大化(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債券的價值最大化)的最優資本結構,并且以對不同性質的資本進行排序的方式,給出了決策者應當遵循的行為模式。權衡理論和啄食理論之間的差異。首先,在權衡理論中,權益和債務之間應該有適當的比例,只有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債務才是最佳的資本結構。無論權益或負債太高都不利于企業運作。然而,啄食順序理論認為企業應該采取最低的融資方法,以使風險最小化。另一個差異是對債務的處理是兩種不同方式。權衡理論里債務是用來減少所得稅支出,使企業能夠保持充足資金。在啄食順序理論中將對比不同的債務風險,從而考慮哪種債務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雖然這兩種理論之間存在差異,但是權衡理論和啄食理論之間仍有一定的聯系。首先,這兩種理論都是基于莫迪利亞尼和米勒的理論研究,這兩個理論均是基于實用主義而不是單純的理論研究,他們同時都觀察到不同的融資方法都會影響市場價值。其次,他們都證實,債務融資優于股權融資。雖然權衡理論和啄食順序理論對融資的不同看法,都是尋求最好的方式來使企業實現最大利潤和最小風險。
三、案例分析-索尼公司的風險危機
風險對于國際企業的威脅極為嚴重,因為他們影響的不僅是企業本身,可能也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影響全球。以索尼公司為例,索尼成立于1946年,總部位于日本東京,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主要從事生產電子產品,如今是一個可以代表日本文化的多元化企業。索尼的產品主要是音頻、視頻、信息、通信、半導體和電子元件等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尤其是PC電腦行業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索尼的競爭對手如IBM、聯想、戴爾和華碩均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索尼公司憑借其良好的產品質量和優良的設計成為行業的領先者,許多廠家也將索尼元件作為其生產原材料之一。作為國際性的行業龍頭企業,索尼同樣面臨許多風險。根據索尼2006年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顯示,索尼陷入了巨大的財務困境。通過財務報告可以看出,盡管索尼公司收入增加156億美元,增幅8%,但是與過去同期比較毛利潤卻降低將近94%。索尼財務報告解釋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問題電池召回事件,這一事件不僅嚴重破壞了索尼公司的品牌信譽,同時使索尼遭受約4.29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除此之外,2008年索尼企業再次召回有問題電池,此次召回影響范圍是全球PC電腦制造行業。由于索尼電子產品質量的良好口碑,許多著名的PC制造商都使用索尼電池作為其生產的一部分,如富士通,戴爾和聯想。問題電池召回事件同樣也降低了這些公司的聲譽,導致消費者對整個行業失去信心。一些公司正在考慮起訴索尼賠償他們的經濟損失,這進一步使索尼的品牌形象受損。二是索尼的電子娛樂部門SEC損失慘重。索尼投資大量資金用于研發和推廣PS3游戲機項目,PS3的研發成本極高。但是由于負面信息和整個行業的不景氣,世界各地的PS游戲機銷售量大幅下降。索尼公司的風險管理需改進的方面:首先,索尼需降低其信用風險。由于召回問題電池事件使索尼公司聲譽受損,股東動搖對索尼的信心,直接導致公司股票價格下跌。索尼為解決這個困境可以通過增股派息,以表明企業對未來仍然是樂觀的,從而增強消費者和股東的信心。下一步的改進是提高管理市場風險能力。巨額損失是由于索尼電子娛樂部門SEC不關心市場風險的結果。如果風險管理者意識到PS游戲機市場現狀和對市場銷量預測正確,從而確立以成本最小化為首要目標的站略,那么損失將不會如此巨大。此外,索尼公司在SEC部門投資最多,一旦對市場預測錯誤,那么它將面臨更高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索尼公司將資本分散在不同的投資領域,那么風險可以被分散轉移或是避免。由于風險可能對企業存在消極影響,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界人士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高風險帶來高利潤,但是追逐高利潤同時如果決策失誤,其損失也是十分慘重的。企業如何規避風險并保持效益?一般來講,企業管理者會通過保險彌補損失。但這是處理風險的消極方法,因為它處理的僅是風險的結果。隨著風險管理的發展,現代社會通常使用四種手段處理風險,分別是風險保留,自我保險,轉移和避免。風險保留是發生頻率低、產生結果牽涉面小的常用方法;自我保險通常需要一個風險池或風險準備金;轉移是指風險發生頻率較低,但潛在的后果嚴重,這樣的風險通常被轉移到第三方來規避;避免風險是企業無法承擔的風險,這樣的風險通常是高頻率發生以及后果嚴重,意味著企業風險的潛在收益不能彌補風險成本。除了以上方法,企業投資多樣化也是有益的,所謂投資組合,分散風險。例如: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說法。多元化的投資可以降低風險而回報卻不顯著減少。仍以索尼企業為例,索尼企業可以優化企業的財務結構來支持企業的運作以抵御風險。在研發PS游戲機產品時,外部環境即市場,全球PS游戲機銷售不如往常。索尼可以研究為什么消費者降低了對PS游戲機的購買,是否是因為產品過時還是PS游戲機已經有其他更好的替代品?如果是這樣,替代品有何優勢,PS游戲機可以在哪些方面改進等等。對市場的深入研究,索尼可以制定戰略然后重新安排對PS游戲機的投資,應把更多的資金用于產品促銷而不是開發技術。對于內部環境,索尼企業可以努力保持資本結構足夠強大,為更高更集中的投資SEC部門提供支持力量。
四、結語
總之,本文針對的是風險理論的機會和威脅,并以索尼公司為案例進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議。風險管理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經營與運轉,不完善的風險研究會導致企業遭受財務危機。管理者只有重視風險,才能使企業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康尼.《經營風險和系統性風險的的理論關系》.企業財務與會計雜志.1982(2).
[2]克勞伊.風險管理要素.2006.
看了“大學風險管理論文題目”的人還看:
1.大學風險管理論文
2.保險風險管理論文題目
3.風險管理論文精選范文
篇3
計劃經濟管理論文3200字(一):新形勢下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經濟管理目標初探論文
摘要: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也在深入發展,節約用水辦公室經濟管理對于目標管理也非??粗?,因為目標制定對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本論文通過結合經濟發展情況和辦公室的特點,在促進辦公室經濟管理的形式下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經濟管理
隨著經濟發展節約用水辦公室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加強改革力度非常重要。對于辦公室來說經濟管理是重要方面,必須結合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經濟形勢和行業的發展傾向,科學合理的對其目標進行制定,保障其健康有序的發展。
一、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經濟管理
第一,其性質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贏利性為主的企業辦公,主要以盈利和公司發展為主要目的。另一種是是非盈利性的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辦公室,其主要目的則是為廣大群眾進行服務,提高國家職能,因此事業辦公室包含了教育、管理、文化等多個方面,其中產生的費用均由國家撥款,因此其財政收入主要是國家,具有較強依賴性。因此這樣會降低工作人員的效率和積極性,并且財政支出會給國家帶來壓力。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也進行相應改變,競爭成為了市場主要形式,所以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工作宗旨應該是更好的為民眾謀福利,這樣才能保障我國公共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的新型經濟管理方式。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對的管理目標在公益事業方面需求增多,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需要加大對辦公室的發展力度來滿足公益事業方面的需求。因此對于非盈利性質辦公室的經濟管理需要在這幾個問題進行討論。(1)非盈利性質辦公室是否應該以績效為主。發達國家的這種辦公室一般會將收支平衡作為第一位進行考慮,收入績效才是其次,也有成本最小化,但是在這些選擇中,不論哪個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收益最大。因此西方國家選擇這種管理目標更能夠實現合理的資源分配。(2)盈利性質的辦公室則是應該以績效成績考慮為主,除了考慮收支平衡問題以外還需要考慮吧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問題,盡可能的對成本管理投出費用降低,實現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收益的最大化,對其資源配置進行合理考慮,這都是盈利性辦公室需要考慮的問題所在。
二、是關于績效問題還是凈收入的問題
第一,績效能夠根據辦公室的管理目標的特點來實現所想要達到的效果。非盈利性辦公室除了重視其本身提供的服務質量和效率還要保證凈收入問題。因此,非盈利性辦公室以績效最大化為管理目標更符合現狀。而我國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財政撥款由原來大多依靠政府到現在資金來源渠道多樣,財政收入、各界捐款、融資都是屬于渠道范圍。同時該類型辦公室還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其資金籌集方式好壞考慮,分析不同情況下可能會發生的優缺點和情況,選擇合理妥善的融資渠道,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的經濟管理目標就是應該在較低風險下來得到融資支持。
第二,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需要對資金進行合理利用,實現資金合理配置是當前的根本經濟管理目標。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投資包括很多類型,比如投資股權長短、資產的固定型等問題都屬于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但是隨著經濟的強勁發展我國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規模不斷壯大,實力也在增強,投資項目增多,辦公室的工作實力和效率也在增大,利用科研成果進行投資成果顯著。但是談到投資問題不可避免的產生投資成敗問題。所以,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需要本著低風險低成本的投資原則進行,以獲得收益。并且在其發展過程中,主要涉及的是關于資金投放使用問題。不僅是指其所購得的資產還包括股權交易等。而隨著該行業發展腳步的增快,在運營中所產生的所設資金會增加。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經濟管理目標不僅能夠為其帶來經濟效益,而且對于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的發展也起到促進作用,為此如何實現投資的管理效率化成為了面對的一個重大難題。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必須能夠明確其經濟管理目標并且制定相關政策,在保證風險和成本的前提下保證辦公室能獲得巨大效益。
第三,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的成本管理是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就以前來講,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對資金主要采用收支管理,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對成本起到控制作用,但是隨著時間增長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因此所謂的經濟成本管理也無法實現。同時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的工作環境和具體業務也發生了相應變化,不再只是局限于資金管理,而是以績效經濟為主多勞多得,實現績效增加。同時計劃節用水辦公室需要對成本管理進行強化工作,因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其績效成績。但是由于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成本核算體系,但是改革不斷的深入改變,并且逐步向市場改變,這個問題遲早會得到解決。作為我國的醫療教育繳費方,必須增強自己的消費意識,對節約用水辦公室等收費的合理水平了解和及時關注,同時學校和醫院等都進行了下一步的改革。公眾的輿論監督也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因此節約用水辦公室必須對活動采取的成本和費用確認,了解出現的問題所在和內容,方便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來降低成本,提好資源利用率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當前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經濟成本管理工作中績效對于市場經濟來說概念較新并且應用廣泛。因此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和特點并且結合成本管理的要求,形成一份完整合理但是考核體系,這個體系之中除了要進行成本的合理預算,還要搜集其中的數據和根本內容,確保核算體系中結果的準確性問題。對于核算體系需要保證嚴謹的態度,該體系的建立不僅能夠減少開支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夠進一步發揮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的智能要求。促進其積極有效的可持續發展[1]。
第四,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分配目標受其性質影響,由于其屬于非營利性機構,因此進行工作分配時只需要考慮對工作人員的工資分配合理,不需要過多考慮效益成本問題。國外的經濟管理對性質為非盈利性組織的定義為:第一是投資者不能抱有投資回報的心態對于非營利組織來說,二是不能夠進行經濟管理時對利潤分配像其他企業一樣,并且該性質的組織沒有所有者權益類似問題的發生。由于對于經濟管理分配方面的利潤分配問題這種性質的組織并沒有相關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并不能為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來提高相關的建議和借鑒。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的經濟管理分配主要是對其辦公室成員和內部人員的收入進行合理分配,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管理。通過調查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及時了解各部門成員的收入情況問題并進行分配,實施合理的分配措施。同時經濟管理要想起到合理的效果還必須對其考核內容和次數進行科學制定,方案要求內容合理才能起到相應效果。但是對于考核管理問題如果次數過多不僅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且也會給考核工作帶來壓力和一系列的相應問題。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為了從根本上實現經濟管理的合理目標,就應該建立相應的合作分配機制,從根本上實現其目標所在,同時還需要對其工作人員的成績進行綜合考核,增強他們的自主積極性實行按勞分配的考核制度,保證分配目標的公正合理性,這樣員工不僅能在工作中不斷的提高自己,而且還能對于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高有著巨大作用[2]。
綜上所述,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的經濟管理問題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來說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計劃節約用水經濟要想實現目標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其發展前景進行合理規劃,在改變自身的前提下結合經濟發展形勢對其發展目標進行合理規劃,來提高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其辦公室的績效問題,使得計劃節約用水去辦公室的發展不僅適應經濟發展形式的要求還能夠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計劃經濟管理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經濟管理合作社制定相應的計劃目標論文
【摘要】社員沒有凝聚力社員大部分是農民,單純樸實,他們的眼光往往都著重于眼前的利益,缺少長遠的計劃和宏觀的觀察力度,并且對于風險的承受力也很低,往往很容易就被眼前的利益驅動。另一方面,在這樣的一個合作組織中,缺乏高素質的管理者,合作社就沒有統一的觀念,沒有統一的價值理念,大家都各自為自己的利益奮斗,人人各有其利,自然無法團結到一起,一旦有利益沖突,很容易就翻臉了,很難能夠冷靜長遠地思考,和諧解決。
【關鍵詞】合作社;管理
我國的合作社多為基層的生產型合作社,但是這些合作社的專業化程度低,往往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生產,像國外的科技園或者農場區,專門生產一種產品,集約化規模生產,形成一種特色,形成一種文化。沒有特色的生產就會混亂,各自生產自己的,也和以前的生產沒有什么兩樣,時間和勞動以及運輸成本都沒法降低,如何取得更好的收益?產業鏈不完善一個完善的產業鏈對于一個合作社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從供應到生產到銷售,整個過程的產業鏈如果配備不完善,原料的供應商分散,銷售市場不穩定不集中,這樣必定會增加運輸成本,生產不集中,生產的成本就會各自增加,成本減不下去,利益也寥寥無幾。
篇4
實行何種養老保險模式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在國內外存在廣泛的爭議。美國的一些學者認為,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有可能減少個人儲蓄,這被稱之為養老社會保險對個人儲蓄的“擠出效應”。由于個人儲蓄的減少會降低國民儲蓄率,養老社會保險就會產生對于一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最先提出這一點的是著名經濟學家費爾德斯坦。他指出:養老社會保險可以從兩個方面影響個人儲蓄:一是政府以現收現付的方式向退休職工提供養老金的承諾會產生一種“資產替代效應”,即年輕職工會把政府提供的養老金承諾視為自己的一種隱性財富,是個人養老儲蓄的一種替代品,從而減少自己在工作期的退休儲蓄。二是養老社會保險可能誘使人們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意味著工作期的縮短和退休期的延長,這將要求人們在工作期要有一個較高的儲蓄率。這被稱為“退休效應”。養老社會保險對個人儲蓄的凈效應,取決于上述兩個方向相反的效應的力量對比。如果資產替代效應大于退休效應,個人儲蓄就要減少;如果退休效應強于資產替代效應,則個人儲蓄還可以增加。據他估汁,在1929—1971(不包括1941—1946)年間,美國的現收現付制使儲蓄率降低了大約50%,井由此使資本存量與沒有社會保險制度時相比減少了38%。o)但是,一些學者并不贊成費爾德斯坦的觀點。如諾曼·B·特爾認為,即使人們會把政府提供的養老金看成是他們私人退休儲蓄的一種替代品,但他們也會意識到這種養老金的領取是以他們工作報酬的等量削減為代價的。而且,人們的退休收入目標不是固定。因此,現收現付的養老制度并不一定對私人儲蓄產生系統的影響。
對于積累制,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它可以提高國民儲蓄率。但美國經濟學家亨利·艾隆認為:儲蓄積累式的養老“社會保障也許可以促進儲蓄,提高經濟增長,但這個結果卻并不一定發生。老百姓也許會通過養活其他形式的儲蓄來抵消部分或全部積累的儲蓄。政府可以通過大量亦字或者減少政府運行的結余來抵消部分或全部儲蓄積累。由于建立社會保障儲蓄的成本很高,國有企業也許會減少對自身的投資?!痹?999年9月世界銀行主辦的“老年保障新思路研討會”上,彼得·奧格薩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發表了突破性的論文(養老社會保障制度的十個謬論),對個人賬戶從十個方面系統提出了質疑,其中包括對“個人賬戶制增加國民儲蓄”、“在個人賬戶制下的回報比較高”的質疑。若從儲蓄的角度證明積累制比現收現付制更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必須證明積累制能夠帶來更高的儲蓄率;更高的儲蓄能夠成功地轉化為投資;投資能夠有效地促進產出。正如鄭秉文指出:這三個環節中沒有一個環節是必然成立的。
從實證檢驗的情況看,各種觀點似乎都可以得到一些實證材料的支持。例如,據了解,新加坡年輕職工中約有40%的人沒有多少銀行存款,原因是新加坡政府實行完全積累的養老保險,雇主和職工分別按工資總額的20%繳納費用。實行在這種強制儲蓄后,許多年輕職工沒有多少收入供自愿儲蓄。但是,有材料表明,智利在改現收現付的養老制度為完全積累的養老制度后,國民儲蓄事由1976—1980年的16.7%提高為1994.年的26.6%。
二、不同經濟條件下養老保險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我們認為,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離不開特定的經濟條件??疾祓B老保險制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僅要分析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內部的結構,還必須分析它所處的外部條件。依據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對比關系,現實經濟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需求約束型經濟,其基本特征是社會總需求不足,而總供給相對過剩;另一種是資源約束型經濟,其基本特征是社會總需求過剩,而總供給不足。經濟條件不同,養老保險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就不同。
1、資源約束型經濟中養老保險制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在資源約束型經濟中,社會總供給不足是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增加供給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按照哈羅德——多馬模型,經濟增長率取決于儲蓄率與資本—產出比的比較。設經濟增長率為G,儲蓄串為s,資本產出率為v,則
G=s
v
由上式可知,經濟增長率與儲蓄率成正比,與資本一產出比成相反。在資本—產出比一定的條件下,提高儲蓄率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因此,在總供給不足的條件下,選擇何種養老社會保險制度更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關鍵在于能否提高社會的儲蓄率和降低資本—產出比。
現收現付制的基本特點是:養老社會保險管理部門以當年的養老保險稅(費)收人滿足當年的養老金支出需要,收支相抵后沒有過多的結余,不能形成數額很大的儲備基金。因而不能通過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提高社會的儲蓄率。相反,在實行現收現付的條件下,工作人口因為不需為退休后的生活消費擔心,可能相應減少為養老而進行的自愿儲蓄。盡管理論上還不能肯定現收現付制會降低社會總儲蓄率,但不可能通過現收現付制提高社會儲蓄率,則是可以斷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費爾德斯坦對現收現付制的批評,對供給不足的經濟是適用的。
實行儲蓄積累制,政府強制性要求參保人為養老儲蓄,從而可以建立起一定規模的養老保險基金。隨著參保人數的增長和積累年限的延長,養老保險基金將逐漸增大。從這個意義上說,實行儲蓄積累式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可以提高社會儲蓄率。但是,有以下三個因素將會部分減弱儲蓄積累式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其一,在總收入一定的條件下,居民用于繳納養老保險費的部分大,用于個人自愿儲蓄的部分可能相應減少。其二,要求企業為養老社會保險基金的積累提供資金,企業用于養老保險的支出增加,可支配用于投資的凈利潤則會相應減少。其三,在現收現付制向儲蓄積累制過渡的時期,如果社會不能以工作人口上繳的養老保險稅(費)支付退休人口的養老金,同時又不降低退休人口的養老支出水平,必須從政府其他收入中列支,從而必然減少政府可用于投資的支出。以S代表儲蓄積累制對社會總儲蓄的凈增加額,S代表儲蓄積累制對社會儲蓄的總增加額,S1代表居民自愿儲蓄的減少額,S2代表企業儲蓄減少額,S3代表政府儲蓄減少額,則:
S=S-S1-S2-S3
儲蓄積累制對資本—產出的積極作用可能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可能來自于工作人口勞動積極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可能來自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前者的假定條件是,儲蓄積累制比現收現付制對工作人口有更好的激勵作用;后者的假定條件則是,儲蓄積累形成的養老保險基金能否比個人、企業儲蓄得到更高效率的使用,且資本市場是有效或是具有較高效率的。儲蓄積累制對資本一產出也可能產生負面作用,儲蓄積累制的管理成本通常要高于現收現付制的管理成本。以Y表示儲蓄積累制對國民收入的凈增加額,y1表示因工作人口勞動積極性提高增加的國民收入額,y2表示因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增加的國民收入額,c表示管理成本的增加額,則:
y=y1+y2-c
總的來看,在總供給不足的條件下,儲蓄積累制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可能更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但是,這種促進作用的大小,還要視強制儲蓄對居民個人自愿儲蓄擠出效應的大小及資本市場效率的高低等因素而定。
2、需求約束型經濟中養老保險制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在需求約束經濟中,總需求不足是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促進經濟增長,必須擴大有效需求。按照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在封閉經濟條件下,社會需求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大部分構成,其中消費需求為最終需求,它不僅在社會總需求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而且還決定投資需求能否持續擴張。消費需求的大小取決于收入水平和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的高低。在總收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邊際消費傾向越高,消費需求越大;相反,邊際消費傾向低,消費需求就小。投資需求為利率的函數,與利率的高低成反比。假定消費函數為c=α+β,投資函數為i=e-dr,則均衡收入的公式為:
Y=α+e-dr1-β
在上式中,α、θ為常數,y為國民收入,β為邊際消費傾向,d為投資需求對于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r為利率。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如果利率不變,或者投資對利率的變動缺乏敏感性,均衡收入水平便主要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在總需求不足的條件下,選擇何種養老保險制度更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不在于何種養老社會保險制度更能提高儲蓄率,而在于它是否更能夠擴大有效需求,其中關鍵在于能否提高邊際消費傾向。
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的高低取決于收入分配狀態和收入增長的預期。根據凱恩斯的理論,邊際消費傾向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呈遞減的趨勢,即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率呈下降的趨勢。收入分配差別拉大,收入向高收入階層集中,社會邊際消費傾向降低;相反,收入分配差別縮小,低收入階層收入增加,社會邊際消費傾向提高。一般而盲,對未來時期的收入預期穩定,人們會增加現期的消費;相反,對未來時期的收入預期不穩定,人們將減少現期的消費。因此,考察養老保險制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應看其對收入分配狀態及收入預期的影響。
現收現付制不僅可以實現代際之間的收入再分配;還可以在同代人內部進行收入的再分配。這既可以改善收入分配狀態,又可以起到穩定退休期收入預期的作用。下面我們分別考察現收現付制代際分配效應和代內分配效應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1)代際分配效應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設工作人口的收入為w,養老保險繳費率為t,工作人口的邊際消費傾向為p;退休人口養老年金收入為p,假定養老年金當年全部用于消費,即βp=1;因養老保險收支而增加或減少的消費需求量為c,則:
c=p-twβ
在總需求不足、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消費需求的擴大,將促進國民收入的增長。設由養老保險制度增加或減少的國民收入為y,則:
y=p-twβ1-β
(2)代內分配效應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假定工作人口分為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兩類,他們的收入和邊際消費傾向分別為w1、w2和β1、β2,因為w1>w2,根據凱思斯的理論,β2>β10因實行養老保險制度β1和β1,分別提高β‘1和β’2,設因實行現收現付制的養老社會保險而由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轉移的收人為wlt,由此而增加或減少的消費需求量為c,則:
c=w1t(β‘2-β’1)
由此而引起的國民收入增長y則為:
y=w1t(β‘2-β’1)
1-β從上述兩個方面可以看出,在總需求不足的條件下,實行現收現付式的養老社會保制度,有利于提高邊際消費傾向,從而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在總需求與總供給對比關系不發生逆轉的條件下,其他因素不變,養老保險繳費率越高,再分配效應越大,對國民收入增長的促進作用越大。
儲蓄積累制不同于現收現付制。它不具有公平收入分配的功能,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對高收入階層更為有利。如果不考慮對居民自愿儲蓄的“擠出效應”,實行強制性的儲蓄積累制,將會擴大社會儲蓄總額,提高儲蓄率。假定養老保險費率為t,消費需求因實行養老保險制度而增加或減少的數量為c,則:
c=-t(β1w1+β2w2)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總需求不足的條件下,實行強制性的儲蓄積累制,使儲蓄率提高,不但不能通過增加儲蓄來促進經濟增長,相反還可能通過減少消費需求而抑制經濟增長。因強制儲蓄而減少的國民收入取決于強制積累率和邊際消費傾向的高低。在其它條件不變時,強制儲蓄率越高,對國民經濟的抑制作用越大。以Ay表示國民收入的增量,則:
y=-t(β1wl+β2w2)
1-β
三、改革養老社會保險制度,促進經濟發展
以1997年為標志,我國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對比關系發生了由總供給不足到總需求不足的變化。我國社會總需求不足,固然有投資需求不足和國際需求不足方面的問題,但主要是消費需求不足。消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則在于收入分配差別過大和居民對未來時期的收入和支出預期不穩定。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我國養老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必須注重公平,著力于增加低收入階層的收入,穩定低收入階層的收人預期。為此,可進行如下改革:
(一)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
建立社會統籌養老制度,可以采取現收現付制,并由國家直接管理,目的在于以國家為主體進行收入再分配,以滿足社會老年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
1、改革統籌養老基金的籌資辦法。從長遠來看,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基金來源主要應是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在現階段,由于個人所得稅有限,遺產稅尚未開征,可以采取遼寧省試點的辦法,將企業的繳費全部進入統籌基金,用于支付當期的養老金。隨著個人所得稅的增長和遺產稅的開征,逐步降低企業繳費的比例。目前,荷蘭、芬蘭和挪威等國已將社會保險稅與個人所得稅合并征收。這種改革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強化養老社會保險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二是可以減少社會養老保險的運行成本。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資料,工業化國家個人所得稅率占稅收總額的28%,發展中國家個人所得稅率占稅收總額的11%,而我國1998年個人所得稅率占稅收總額的比重僅為3.4%;個人所得稅占GDP的比重,低收入國家為3%,中低收入國家為6%,中高收入國家為5.3%,高收入國家為11.5%,而我國不足1%;西方國家對高收入和高收人家庭實際稅率都在30%以上,而我國20%的城鎮最高收入和高收入戶實際稅率不足0.6%,城鎮居民實際繳納個人所得稅率也遠低于名義稅率,甚至還低于農民的人均稅率3.74%。2002年,我國GDP達到102398億元,如果將個人所得稅占CDP的比率提高為3%,個人所得稅可達3071.94億,而當年養老保險收入總額為2110億。由此可見,通過征收個人所得稅來籌措統籌養老保險資金的空間是很大的,改革統籌養老的籌資辦法是具有可行性的,關鍵是要改革個人所得稅的征管辦法。
2、統籌養老金的支付方式的改革。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應著眼于滿足離退休老人基本生活的需要,因而應根據各地基本生活費用標準確定養老金的支付標準。沒有任何其他收入的老人可按此標準領取養老金;隨著老年人收入的增多,從政府領取的養老金則應逐漸減少;個人收入達到一定限度,則不能享受社會統籌養老金。應逐步擴大社會統籌養老的范圍,并提高社會統籌的層次。這種支付方式在國外是有先例的。例如,澳大利亞規定,一個單身者如果兩周的收入加起來超過683.2澳元,或者其財產超過17.9萬澳元,就沒有資格從政府的公共養老金計劃中領取養老金。在加拿大,從2001年開始,沒有任何其他收入的老人可以從老年保障計劃每年領取11420加元;隨著老年人收入的增多,從政府領取的養老金逐漸減少;個人收入達到一定限度(單身老人年收入達到5萬加元以上,或夫妻共同收入達到7萬以上),則不再有資格領取老年保障計劃發放的養老金。這種改革,一方面可以相對縮小城鎮社會統籌養老的支出范圍,從而相對減輕養老保險的財政負擔;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養老保險的再分配效應。困難在于必須配套實行收入和財產調查制度,而對低收入者實行收入和財產調查制度要比對高收入者實行收入和財產調查制度容易得多。
3、逐步擴大社會統籌養老的范圍,并提高社會統籌的層次。在實行社會統籌養老籌資辦法和支付辦法的改革后,將社會統籌養老范圍擴大至非國有企業并不難,關鍵是要將社會統籌養老制度擴大至廣大的農村。從必要性來說,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都是我國公民,應該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擁有同等的養老權利。同時,增加農民的養老保險支出,可以增加農民的消費需求,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至于可能性,如果將農村的養老保險一步提高到城鎮的水平,是不現實的,但不等于不能實行??梢韵劝醋畹蜕畋U蠘藴试谵r村實行社會統籌養老保障,然后再按農村基本生活標準實行統籌養老保險,再逐步縮小城市與農村的差別。2000年,我國老年人口總數約為1.26億,按農村老年人占70%計算,農村老年人約8820萬,如果人均養老金支出為600元/年,只需要支付529.2億元。個人所得稅增加500至600億或減少一個500至600億的大型項目,啟動農村統籌養老不是沒有可能,關鍵還在于我們是否真正重視“三農”問題。由于現行的所得稅率是全國統一的,提高社會統籌養老的層次,主要是統一支付標準。這里所說的統一支付標準,不是說全國都按同一水平支付養老金,而按統一標準確定基本生活費用標準及累退支付的比例。由于各地的基本生活費用不同,統籌養老金是可以有所區別的。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先確定實物標準,然后再根據各地的物價水平確定基本生活費用標準。
(二)改革個人養老基金賬戶
建立個人養老基金賬戶,目的在于強制個人進行養老儲蓄積累,以防個人在養老方面的“短視”行為,而不是實行收入的再分配。因此,我們主張借鑒智利的辦法,在政府的監督下,將個人養老基金賬戶交專業的投資管理機構進行管理。
1、改革個人賬戶的繳費辦法??梢?033年為起點,將職工個人賬戶分“新人”、“中人”和“老人”三類情況。對于新參加工作的職工,法定保費率起點可定為5%,超額部分由個人自愿繳納,在一定范圍內由政府予以稅收優惠。對于已參加工作的中人,由政府按實際工齡的長短及1997年繳費工資的8%補充個人賬戶的資金;2003年起由個人按新人辦法繳納。對1997年以前已退休的人員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養老金,不設個人賬戶。
2、穩步推進將國有資產轉化為養老保險基金的工作,盡快補償轉制成本。由于我國財政負債比較重,不具備像智利那樣實行轉制還有財政盈余的條件,通過大規模發行認可債券的方式補償轉制成本,具有較大的風險,比較可行的方式是將國有資產轉化為養老保險基金。在傳統的體制下,企業的利潤全額上交國家財政。由于勞動者的報酬中沒有包含養老保險等社會必要勞動,企業上繳的利潤不僅包含勞動者剩余勞動,也包含勞動者的必要勞動;這部分必要勞動被用于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為了補償轉制成本,必須將國有資產中用勞動者必要勞動形成的那部分價值歸還給為其做出過貢獻的勞動者。2001年,我國試行國有股減持,方向是完全正確的,但因引起了市場的較大震蕩而于2002年6月24日被迫正式宣布在國內證券市場暫停實施。我們認為,原來的方案流產,不等于不能通過國有資產的減持來籌措養老保險基金,而2001年股市價格下挫也不能全部歸咎為實施國有股減持方案。郎咸平(2001)就尖銳地指出:大戶行為是大盤下跌的主要原因,政府的不當之處在于低估了中國股市特有的操縱下的慣性作用。
在我們看來,對已上市的公司,可以考慮根據補償轉制成本的需要,將一部分國有股通過協議方式轉交給養老基金投資管理機構,并分解進入個人賬戶,規定在一定年限內不得出售,只獲取紅利收益;達到一定年限(如5午)后,養老基金投資管理機構可根據支付養老金的實際需要,每年可將不超過10%的股份通過市場交易變現。對于新上市公司,可規定一定比例的國有股份交由養老基金投資管理公司持有,公司上市三年后,基金管理公司可根據需要進行轉讓交易。作為一種漸進的減持方式,這既可以實現上市公司產權主體的多元化,促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合理化,從而使上市公司的行為更為規范、公開和透明;又可以彌補養老社會保險基金的不足,并且不會造成對股市的不利影響。
篇5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監管法規不斷改進,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和加深,我國發展私人銀行業發展已具備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和金融環境。
1、私人銀行業務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潛力巨大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內地擁有百萬美元金融資產的家庭數量已從2001年的12.4萬上升到2006年底的32萬,躍居全球第五,僅次于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同時,中國市場現有65%的所有資產是以現金的方式持有,是世界上現金持有率最高的國家。2007年12月5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論壇活動中,人們再次將視線注視到了私人銀行這個話題上來,目前中外銀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爭取已有高凈值客戶、發展和挖掘潛在的客戶。
2、外資銀行的廣泛進入,給中資銀行帶來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發展私人銀行的經驗
外資銀行在傳統銀行業務和新興銀行業務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金融全面開放必將打破中國銀行業的低效率均衡,引進外部戰略投資者成為中資銀行在變革過程中選擇的可行性路徑,目前我國已有20家多中資銀行先后接受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的入股,在改變單一股權結構、提高了自身經營水平的同時,進一步做到了與國際接軌。通過與外資銀行的深入合作,國內銀行業的經營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將從傳統上過分依賴存貸款利差而生存轉為更注重金融產品的多元化發展并更注重私人銀行業務的開拓,在一定的程度上縮小了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金融服務水平上的差距。
3、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消費者需求多元化
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等多種力量的共同推動,金融綜合經營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加強了非利差收入業務的拓展,許多銀行都紛紛組建了金融租賃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開展多元化經營業務。理財業務、現金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衍生金融業務等得到快速發展,資金運用渠道日益多元化,綜合化經營進一步顯現,這些做法在某些程度上恰恰迎合了對私人銀行業務全能化、復雜化的要求,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必將成為國內銀行提高自身競爭能力與獲利能力的有效途徑。
4、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投資范圍擴大了私人銀行的業務范圍
近兩年,中國銀監會逐步調整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相關政策,允許商業銀行代客投資,并已與銀監會簽訂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監管合作機構監管的股票市場,以及上述境外監管機構所批準、登記或認可的公募基金。截至目前,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的境外投資范圍擴展至香港、英國、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2007年底,共有23家中外資商業銀行取得了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這對于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來講是一個好消息。
二、國內發展私人銀行業務面臨的挑戰
富裕人群的急劇增長給國內私人銀行業務帶來誘人的發展空間,但我們不容忽視與國外成熟的市場相比,中資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配套基礎設施亟待完善,大踏步發展仍面臨人才、法規、產品及市場觀念等障礙。
1、專業人才缺失是國內發展私人銀行業務面臨的重要問題
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最關鍵的環節是發現客戶需求,并做出滿足客戶要求的解決方案,這就有賴于高素質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及其背后的專家顧問團隊,而目前我國私人銀行領域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招募到足夠的專業人才。由于專業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要求很高,客戶經理必須根據客戶的資產、性格、風險偏好等情況,當好客戶的“財富管家”,這就要求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客戶經理必須精通個人財富管理、企業財務管理,熟悉國際金融市場及衍生金融產品,了解資本市場運作的一般規則,了解保險知識,熟悉主要國家的稅收政策和移民政策,熟悉信托計劃的規則和運作,同時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目前國內能達到此要求的專業人才缺乏。
2、分業經營的局限性影響私人銀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的水平
目前,國外金融行業混業經營的模式對私人銀行市場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客戶可以通過私人銀行服務享受包括基金、股票、證券、保險外匯等多種投資組合,而我國一直是嚴格的分業經營模式,銀行、保險、證券三個市場相互分離,商業銀行不得從事投資、證券和保險等業務,客戶資金只能在各自獨立的體系內流轉,銀行無法開展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各類別的綜合業務,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采取有限的變通方式為客戶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這勢必影響私人銀行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的水平。轉3、對私人銀行的監管政策還處于空白
在監管方面,由于私人銀行是一個全新的業務模式,目前國內所有的銀行法規中均沒有針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監管和約束,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監管政策還處于空白狀態。2005年5月25日,中國銀監委會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在第九條中首次提出了私人銀行的概念,但同年9月正式出臺的《辦法》最終刪掉了私人銀行服務條款。由于私人銀行業務提供的產品不同于普通理財產品,大多是具有創新性的產品,而創新和監管之間的矛盾也將凸現出來。私人銀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一定的風險,私人銀行業務法律識別難度大,金融監管還有待加強。
三、促進我國私人銀行業務健康發展的建議
由于私人銀行業務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業務本身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及對從業人員高素質的要求,而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私人銀行業務,必須結合我國銀行的經營環境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道路。
1、優化客戶結構,對客戶進行有效細分,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長期以來,國際私人銀行業細分客戶的基本思路是基于財富水平標準,即“財富金字塔”,但由于目前財富水平相似的客戶可能需求根本不同,近年來國際私人銀行機構又開始不斷開發應用各種新的客戶細分標準,如財富來源標準、財富管理參與程度標準、多重細分標準等。對于我國商業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來講,應首先找準拓展私人銀行業務的目標市場,在重點突出富裕認識階層的同時,應兼顧中產階級的需求,不宜將服務門檻定得過高,首先,在可選擇的經濟金融業發達的地區和城市試點開展私人銀行業務。其次,在對目標客戶進行細分的時候,應考慮多種維度,如金融資產、風險承受度、年齡和人生階段、職業與工作特征、金融需求的特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細分的難易程度,采用幾個維度進行客戶細分,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財富管理業務模式。
2、拓展豐富的私人銀行業務品種,滿足客戶全方位的需求
外資銀行在國外投資工具多,手段多。在目前我國投資工具不是很豐富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利用現有資源,力爭幫助客戶找到市場上最好的投資產品,同時確保投資組合的運作效果達到客戶想要的理想效果。為滿足我國私人銀行客戶的需求,必須學習和移植西方私人銀行業務的財富管理產品,在我國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為客戶提供盡可能豐富的金融產品。
3、防范風險,完善內控制度,加強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管理
私人銀行業務在我國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其涉及的投資產品日益復雜化,而國內對拓展私人銀行業務的金融監管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缺乏,交易風險在一定程度內存在,因此加強風險管理對于我國發展私人銀行業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建議銀監會盡早推出包含私人銀行業務發展金融監管相關辦法,統一制定私人銀行業準入標準、業務范圍,提出明確的風險管理和對客戶了解的詳盡規范,制定私人銀行從業人員資格條件和從業規范;其次,立法部門應加快私人銀行業務相關立法工作,為發展私人銀行業務提供法律保障;再次,商業銀行要建立健全私人銀行業務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規程、管理辦法和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保證私人銀行業務在規范和低風險下運行。
4、培養和引進穩定的專業人才隊伍
由于目前私人銀行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具有高標準、多元、全面化的特點,服務高端客戶必須是精通銀行、財務、稅收、不動產策劃、會計、法律等領域的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同時具備豐富的從業經驗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而非一味地推銷銀行自身產品的一般銀行的理財經理。在國外加拿大皇家銀行、百達銀行等外資銀行中,從事私人銀行業務服務的理財師大多擁有國際金融理財師(CFP)、注冊金融分析師(CFA)、認證財務顧問師(RFC)等國際通用的理財師認證資格,目前國內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分別舉辦了認證私人銀行家(CPB)培訓班,學員大多是全國的理財人員中層層選的理財精英。在今后推動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隊伍,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性化方案。
5、與外資金融機構構建戰略聯盟
國內銀行的薄弱環節是管理、經驗、人才等。同時,受國內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法律限制,將制約著私人銀行業務全面開展。通過戰略聯盟,商業銀行可以與外資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形成中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從而具備全能銀行的業務功能。另外,合作后,資源還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成本降低和客戶基礎分享,更快地培養專業人才、積累經驗,從而擴大商業銀行本身的地理、產品服務及客戶范圍。
【參考文獻】
[1]王志軍:當代國際私人銀行業發展趨勢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7(11).
[2]王元龍、王艷:發展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的若干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
[3]張、付玲玲: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特征與趨勢分析[J].上海金融,2007(7).
篇6
關鍵詞:投資支出 負債水平 產品市場競爭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初步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運行體系處在不斷探索、逐步完善的進程中,企業賴以發展的產業環境還存在較多問題,如一些行業的過度競爭、差異化程度不足等;而且,隨著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面臨來自國外企業的強大的競爭壓力,企業的微觀決策(包括投資、融資決策)就必須要依據所處行業的競爭狀況進行抉擇。而目前,還很少有國內學者基于產品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研究負債水平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本文的研究表明,企業的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在整體上呈負相關關系,而產品市場競爭狀況會影響這種關系,具體而言,與處于非競爭行業的上市公司相比,處于產品市場競爭程度激烈行業的上市公司,其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負相關關系更強。
一、文獻回顧
(一)投融資關系研究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對企業的投資與融資關系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到了20世紀70年代,當“資本結構之謎”研究的重心逐步從稅收、破產等“外部因素”轉向企業“內部因素”后,西方學者對股東債權人沖突影響企業投資行為的研究是作為解釋“資本結構之謎”的理論之一而出現的。股東債權人沖突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資產替代或者投資不足,眾多的西方學者對此展開研究(Jensen et al.,1976;Myers,1977;Smith et al.,1979;Gavish et al.,1983;Berkovitch et al.,1990;Ahn et al.,2006)。實際上,無論是資產替代效應,還是投資不足效應都來自于股東/經理的道德風險,負債的相機治理作用則是從另一個側面描述了負債融資與企業投資行為之間的關系,即負債融資在增加負債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股東經理沖突引起的成本(Jensen,1986;John et al.,1988;Heinkel et al.,1990;Hart et al.,1995;Lang et al.,1996;Childs,P.D.,et al.,2005等)。應該說,國內已有的研究已經開始打破融資和公司投資相互獨立的分析框架,但是,專門研究負債融資對企業投資行為影響的文獻還不多,學者們的研究也主要是基于國外理論,檢驗負債融資引起的股東債權人沖突(童盼等,2005;江偉等,2005;劉星等,2006等)以及負債的相機治理功能(江偉等,2004;童盼等,2005;范從來等,2006;辛清泉等,2006;李喬立,2007;姚明安等,2008)。
(二)產品市場競爭與企業投資行為研究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就有學者研究產品市場競爭與企業投資行為的關系,如Frederic and Scherer(1969)研究了市場結構與投資穩定性之間的關系。隨后,該領域內有大量學者從不同角度繼續探索,如研究市場結構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Frederic M. Scherer,1969等)、行業競爭程度與企業投資行為關系(Spence,1979;Kiyohiko G Nishimurg,1991;Donald A. Hay and Guy S. Liu,1998;Lucas and Prescott,1971;Gilbert and Harris,1984;Lippman and Rumelt,1985等)、不確定性與企業投資行為(Hartman,1972;Caballero,1991;Vivek and Prakash,1996;Laarni T Bulan,2005等)。研究結論從不同角度表明了企業的微觀決策(這里主要指投資決策)會受到產品市場狀況的影響。我國學者對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基于我國存在的股權融資偏好特征,研究融資偏好與投資行為,如施東輝(2000)、何金耿(2001)、杜麗虹和朱武祥(2003)、郝穎和劉星(2005)等;基于我國上市公司頻繁改變募集資金投向的現實,研究投資的資本投向問題,如朱武祥(2002)、張為國和瞿春燕(2003)等;研究投資行為與公司業績表現,如韓立巖等(2003)、姚俊等(2004)、李濤(2005)等;研究投資現金流的敏感性問題,如:馮巍(1999)、魏鋒和劉星(2004)、張翼和李辰(2005)、王治(2008)、汪強(2008)、楊華軍(2008)、郭建強和張建波(2009)等;研究負債融資與企業投資行為之間的關系(這一部分文獻已在上文綜述)。國內學者從很多個角度對企業投資行為進行剖析。當前從產品市場競爭角度入手研究企業投資行為的國內學者相當少。劉星、曾維維、郝穎(2008)研究發現,企業投資支出與產品市場競爭強度顯著負相關,這表明各行業企業投資規模的差異部分源于產品市場競爭強度的差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學者在研究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相關關系的時候,絕大部分研究均以上市公司所有行業作為研究對象,這可能會影響研究結論,因為不同行業、不同產品市場競爭度,企業投融水平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此外我國當前處于轉軌經濟時期,國內的經濟制度、經濟環境、產業市場、資本市場都與西方國家有著重要差別,這決定了西方理論不能簡單地套用于我國相關研究。目前,我國還很少有學者基于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角度來研究負債融資對投資行為的影響作用,處于不同的產品市場競爭狀況的企業,其負債融資是如何影響企業投資行為的?又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投資行為?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回答。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關于負債水平與企業投資行為的研究一直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西方學者關于負債融資對企業投資行為影響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兩種,一種理論認為,負債融資帶來了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在假設股東與經理人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股東/經理為使股東財富最大化,會在投資決策時選擇那些能夠增加股權價值但會減少整個企業價值(也即減少債權價值)的項目,或放棄那些能夠增加企業價值但會減少股權價值的項目,從而產生資產替代或投資不足,損害債權人及企業整體利益。另一種理論則認為負債可以降低股東經理之間的成本,提高投資效率。關于我國上市公司投資與負債水平之間的關系,國內不少學者進行了實證研究,盡管進一步細分的研究結論也存在差異,但是絕大部分學者都得出的一個結論:即從整體上來衡量,我國上市公司的負債水平與投資支出是表現為負相關關系的(如童盼、支曉強,2005;劉星、楊亦民,2006;童盼、陸正飛,2005;范從來、王海龍,2006;辛清泉、林斌,2006;姚明安、孔瑩,2008等等)。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1:從整體而言,我國上市公司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存在負相關關系
進一步結合產業組織理論、投融資理論對不同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企業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關系進行分析。當前我國處于經濟轉軌時期,產品市場競爭過程中的集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魏后凱,2002;郭海濤,2008等),行業內企業尤其是在行業內有相當份額的企業之間的抗衡力度明顯提高;而且,產品差異化程度不足、主要依靠價格戰的事實又加大了企業面臨的競爭程度(盛文軍、廖曉燕,2001等);此外,許多企業都存在過度競爭(劉志彪,2000;盛文軍、廖曉燕,2001;李洋慧,2004;趙春玲,2006等),企業的投融資等微觀決策極易受到競爭對手的打壓報復;再者,由于退出壁壘比較高,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竭盡所能采取一切手段參與競爭??偟恼f來,我國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資行為的動機來源于產品市場競爭壓力下經營者的非理性決策,這同時也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處于競爭程度比較強的行業的上市公司,產品市場的上述特點將增加所面臨產品市場的不確定性,加大自身的經營風險,而此時,較高負債水平則意味著較大財務風險,為了避免破產,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經理人相對而言有著較大的激勵根據客觀情況進行微觀決策,將企業總風險控制在合理水平。因此,同等情況下,會更加謹慎地根據產品市場競爭狀況進行微觀決策(包括投融資決策)以保持競爭優勢。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就加大了企業投資行為對于負債水平的敏感性?;诖?,本文提出假設:
H2:與非競爭行業的上市公司相比,處于產品市場競爭程度激烈行業的上市公司其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負相關關系更強
(二)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文所采用樣本為2005年至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剔除金融保險業和ST、PT公司,并以|Xi-E(Xi)|>3?滓i為標準,剔除了異常值,得到全樣本的有效觀測值3526個。之后,本文在實證研究不同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上市公司投資與負債水平關系差異時,參照中國證監會的行業劃分標準,剔除綜合類和每個大類下的“其他”類別,同時為了使同一類公司的業務具有同質性,具有直接的競爭關系,盡量按照小行業進行分類,特別是行業類型較為復雜的制造業,最終得到65個行業,共3286個有效研究樣本。在假設2的檢驗中,本文根據65個細分行業的競爭程度評價結果,選取排名前10個行業代表競爭相對激烈行業,共得到603個有效樣本;同時,基于各個非競爭行業樣本數目都比較少,也為了盡量減少得分值細微差別對研究結論造成的偏差,本文選取競爭程度排名后20個行業代表競爭相對不激烈行業,共得到348個有效樣本,進一步實證檢驗兩組樣本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關系差異。
(三)行業競爭程度計算指標與方法在產業組織理論中,如何界定產品市場競爭強度是一個難題,學術界目前還沒有一個合理的指標可以用來反映產品市場競爭。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對所選取的幾組反映行業競爭狀況的變量構建指標體系,綜合評價行業競爭程度。(1)企業數目。企業數目可以作為市場競爭程度的一個近似的衡量指標。一般而言,一個行業內企業的數目越多,則該行業競爭越激烈。(2)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指數)。HHI指數是一種測量產業集中度的綜合指數,指一個行業中各市場競爭主體所占行業總收入或總資產百分比的平方和,用來計量市場份額的變化,即市場中廠商規模的離散度。赫芬達爾指數是產業市場集中度測量指標中較好的一個,是經濟學界和政府管制部門使用較多的指標。HHI指數是用某特定市場上所有企業的市場份額的平方和來表示,其公式為:HHI=(Xi/X)2=Si2。其中:X為市場的總規模;Xi為企業的規模;Si=Xi/X為第i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n為該產業內的企業數。(3)利潤率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企業利潤率的相關指標可以反映出行業之間的相對競爭程度。通常來說,競爭激烈的行業公司可以獲得的平均利潤率比較低,而相對壟斷的行業平均利潤率較高。根據當前國內學者的做法,被用來衡量行業競爭程度的利潤率指標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率、營業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等等。根據研究的需要,本文選取了主營業務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綜上,用來進行因子分析的代表行業競爭程度的指標如(表1)所示。
(四)變量選擇與模型建立本文以經過篩選得到的有效樣本3526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建立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回歸模型中各變量定義如下:第一,投資支出。本研究的被解釋變量為企業的投資支出??紤]到公司總資產的變動一部分是由流動資產(應收賬款和存貨等)的變化引起,而流動資產的變化很容易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如通貨緊縮)的影響,所以本文選擇基本上可由公司管理者控制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作為公司投資支出的度量。即采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本期固定資產凈額、在建工程及工程物資三項之和的增加值與年初總資產之比作為公司投資支出變量。第二,負債水平。本研究的解釋變量為公司的負債水平。由于當企業進行當期投資決策時,股東、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一般由期初融資結構決定,作為解釋變量,滯后一期的資產負債率比當期資產負債率對企業投資更具解釋力(童盼,陸正飛,2005)?;诖?,本文選取滯后一期的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來衡量公司的負債水平。第三,內部現金流控制變量?;谛畔⒉粚ΨQ理論和成本理論內部資金與外部資金成本是不一樣的,內源融資的成本低于外源融資的成本(Hubbard,1998)。因此在給定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企業的投資支出與內部產生的現金流是正相關關系。本文采用期初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除以年初總資產來衡量企業內部現金流。第四,最終控制人性質控制變量?;谥袊厥獾闹贫缺尘?,本文將最終控制人的性質劃分為國有控股和非國有控股,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現象比較嚴重,層級鏈過長,可能會影響企業投資行為。第五,成長性控制變量。在控制成長性因素時,國內外部分學者的實證研究用到托賓Q值。但是,托賓Q值在實際運用中存在較多的爭議,如股票市場的不完善導致資本市場評價的信息失真(Bond and Cummins,2001)、托賓Q值在反映對企業近期投資的預期方面有很大的噪音(Alty,2003)、我國上市公司通過股市反映出來的市場價值與公司實際價值存在較大的偏差(徐惠玲,2008)、托賓Q值在我國存在計量困難等?;诖?,本研究采用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來控制公司的成長性對公司投資支出的影響。第六,行業控制變量。企業經營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對企業特定的投資和戰略選擇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Poter,1980),從而可能會對企業資本支出水平的選擇產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檢驗假設1的模型變量選擇時,本文控制了行業因素。而在檢驗假設2時,已經進一步細分行業市場,因此對處于同一樣本組的企業,不再細分控制行業因素。第七,年度控制變量??紤]到不同年度的宏觀經濟環境可能存在差異,從而可能對公司的資本支出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基于此,本研究設置Year為0-1變量來控制年度因素的影響。綜上,各變量定義如(表2)所示。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本文分別對全樣本以及基于行業競爭的分樣本公司2005年至2007年間的主要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
(1)全樣本描述性統計。全樣本公司2005年至2007年間的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3)??梢钥闯?,企業的凈投資資本存量比率的標準差是均值的兩倍以上,是中位數的七倍以上,這說明我國上市公司之間的凈投資率的差異比較大??傎Y產負債率的均值為49.46%,中位數為50.94%,表明在中國,負債融資依然是我國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資渠道;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資產負債率的偏度Skewness是-0.25344,負的S值意味著序列分布具有左側拖尾(左偏),也就是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選擇的是低于50%的資產負債率,整體而言融資結構還是比較合理的。經營現金凈流量資本存量比率的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0.08240和0.07646,據有關資料顯示,發達國家的企業經營現金凈流量資本存量比率達到0.16,這表明我國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能力較弱,經營績效還有待改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的最大值為198.77%,最小值為-94.54%,最值之間正負差異較大,而且標準差大于均值的1倍,由此可見,我國上市公司在成長性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
(2)基于行業競爭程度的描述性統計。本文按照劃分的65個行業(共3286個有效樣本)用因子分析法對各行業競爭程度的評分結果見(表4)。表中綜合得分Score值是三個因子的線性組合,也是四個原始指標的線性組合。根據原始指標與行業競爭程度的相關關系可知,Score值越小,表明該行業的競爭程度越激烈,即Score值與行業競爭程度呈負相關關系。(表4)把65個行業按照Score值的升序進行排列。根據本研究的綜合評價結果,競爭相對激烈的行業以計算機設備制造、商業經紀、紡織業、塑料制造、化學纖維等行業為代表,相對壟斷的行業以通信服務、有色金屬礦采選、黑色金屬礦采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鐵路運輸等行業為代表。(表5)和(表6)分別給出了競爭行業和非競爭行業樣本的描述性結果,競爭行業樣本的凈投資-資本存量比率均值為0.06993,小于非競爭行業樣本的凈投資-資本存量比率均值0.11535,這表明,一般來講,處于競爭激烈行業的企業,可能是面臨較大的競爭威脅,基于持續發展的目的,投資行為相對謹慎,傾向于相對縮減投資支出。再來看負債水平變量,競爭行業樣本資產負債率均值為52.04%,高于非競爭行業樣本的40.02%,這與我國資本市場現實是相符的,盡管理論上,低負債是一種競爭優勢,但是因為我國資本市場再融資約束嚴格,股權融資機會的行業差異非常明顯,競爭激烈行業的企業股權融資機會非常有限,而相對壟斷行業的企業卻容易獲得股權融資,這種再融資監管是一項強硬約束,融資能力差異對行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力量超過了市場競爭本身對資本結構的要求。在控制變量方面,競爭行業的現金流變量均值為0.06762,低于非競爭行業的0.14650。此外,競爭行業的主營業務增長率均值為21.34182,非競爭行業的則為26.25017(張華,2006)。
(二)回歸分析本文分別對回歸模型1和模型2進行了回歸分析。(1)全樣本回歸分析。對于企業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關系,實證模型的全樣本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結果顯示:在控制了現金流、成長性、實際控制人、年度以及行業等影響投資支出的諸多因素之后,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之間仍表現為比較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負債水平變量的回歸系數為-0.038,在5%的水平上顯著,這與假設1相符。同時,觀察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現金流變量、成長性變量都與企業投資支出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這些因素都促進了企業的投資,與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論一致。此外,年度因素和行業因素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多個行業因素在不同水平上顯著,這為下一階段細分行業進一步研究提供了證據。(2)基于行業競爭的回歸分析。由(表8)可知,競爭行業樣本其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表現出非常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101,在1%的水平上顯著;而對于非競爭行業樣本,其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呈現負相關關系,但相關系數比較小,為-0.014,并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實證結果表明企業滯后一期的資產負債率同等增加1%的情況下,競爭行業的企業要比非競爭行業的企業多削減投資支出0.087%。同時,對競爭行業與非競爭行業兩個樣本組的負債水平回歸系數的差異進行顯著性檢驗,t值為2.099,在5%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這進一步說明兩個樣本組的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相關關系是存在顯著性的差異的。換句話說,競爭行業與非競爭行業樣本的投資支出都隨負債水平的增加而下降,但競爭行業的投資支出隨負債增加而下降的幅度相對較大,統計檢驗結果更為顯著,這證實了假設2,即競爭行業樣本的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負相關關系更強??刂谱兞糠矫?,競爭行業與非競爭行業樣本的投資支出變量與現金流變量都表現出正向的相關性,競爭行業的在1%的水平上顯著,非競爭行業則在10%的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無論處于競爭行業還是非競爭行業的公司,其投資支出都與內部現金流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即企業內部現金流可以刺激投資行為,現金流充足的企業傾向于增加投資,這符合自由現金流理論。關于最終控制人變量,非競爭行業的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而競爭行業樣本的則不顯著。再看代表成長性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變量與投資支出變量的關系,競爭行業在1%水平上表現出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350,而非競爭行業相關系數較小,為0.065,但不顯著,這說明相比較而言,非競爭行業企業的投資支出決策受其成長前景的影響較小。
(三)穩健性檢驗為了進一步檢驗前述回歸結果的穩定性,本文采取變更被解釋變量取值的方法對前文的回歸方程進行新的回歸。具體而言,以A-Inv表示被解釋變量,其中,A-Inv=(t年固定資產凈額、工程物資、在建工程改變量)/t-1年末固定資產凈額。(表9)列示了變換被解釋變量取值后全樣本的多元回歸結果。變換取值后的投資支出變量與負債水平變量在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這與前文的實證回歸結果相符,同時,從整體趨勢上來看,模型與前述的回歸保持一致性,如回歸系數的大小、符號方向、顯著性水平等等,這說明了本文得出的回歸結果具有穩定性。然后,對競爭行業與非競爭行業的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關系進行穩健性檢驗。為了進一步驗證前文回歸結果的穩健性,與前文的分樣本回歸相比,本次回歸在變換被解釋變量的基礎上,還控制了行業因素的差異。由(表10)可以看到,競爭行業樣本的投資支出變量與負債水平變量在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這與前文的研究結果保持一致性,說明在競爭行業,負債的確對上市公司投資發揮了較強的約束作用。在非競爭行業樣本組,企業投資支出變量與負債水平變量負相關,相關系數較小,為-0.032,與前文一樣,也是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可以看到,在變換被解釋變量后,非競爭行業投資支出變量與負債水平變量關系的回歸系數的數值大小有少許差異,但是在回歸系數符號方向以及統計意義的顯著性水平上并沒有產生本質性的差異。另外,兩組樣本負債水平與投資支出關系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t值為2.175,在5%的水平上顯著,這表明兩樣本組的負債水平與投資支出關系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即與非競爭行業相比,競爭行業的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負相關關系更強,這與前文的回歸結果保持一致性,這表明本文的回歸結果是具有穩健性的。由(表10)可知,在同一樣本組加入了行業控制變量之后,回歸結果與前文并不存在明顯的出入,這也說明了前文的分樣本回歸沒有在同一樣本組里控制行業因素是有依據的。另外,整體趨勢來看,與前文的回歸結果相比,穩健性檢驗的回歸結果(系數的大小、顯著性水平等等)也沒有產生根本性的差異。綜上所述,從整體上來說,穩健性檢驗的回歸結果再次驗證了上市公司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負相關關系,而且這種關系會由于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競爭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異,與本文前述檢驗結果一致。
四、結論
本文主要從產品市場競爭的角度探討了企業負債水平與投資支出的相關關系。本文從全行業樣本入手,以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7年的數據為樣本,實證驗證了企業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整體上的相關關系;通過構建行業競爭程度的綜合評價函數,實證研究競爭激烈行業與非競爭激烈行業的上市公司其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相關關系所存在的差異。本文的研究結論如下:其一,企業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在整體上呈負相關關系,這與我國部分學者的研究結論相符(如童盼、支曉強,2005;劉星、楊亦民,2006;童盼、陸正飛,2005;范從來、王海龍,2006;辛清泉、林斌,2006等等)。這說明企業的負債水平在整體上是抑制其投資支出的,隨著負債水平的上升,企業傾向于縮減投資支出。其二,處于產品市場競爭程度激烈行業的上市公司其投資支出與負債水平的負相關關系更強。這個結果說明,處于競爭程度比較強烈的行業的上市公司,我國產品市場的嚴酷競爭環境(集中化趨勢日趨明顯、產品差異化程度不足、主要依靠價格戰、存在過度競爭、退出壁壘較高等)增加了它們面臨的產品市場的不確定性,加大了其自身的經營風險,而此時,較高的負債水平則意味著較大的財務風險,為了避免破產,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經理人相對而言有著較大的激勵根據客觀情況進行微觀決策,將企業的總風險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因此,同等情況下,其會更加謹慎地根據產品市場競爭狀況進行微觀決策(包括投融資決策)以保持競爭優勢。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就加大了企業投資行為對于負債水平的敏感性。本文的實證研究結果與預期一致,支持了本文的假設。但是,本文仍然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關于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衡量指標,出于數據的可量化性方面的考慮,本研究只用到財務績效指標來衡量行業競爭程度,而沒有綜合考慮品牌效應、人力資源等結構指標和行為指標;本研究只考慮同行業間的競爭因素,而沒有充分考慮交叉行業之間可能存在的競爭。;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研究的樣本只包括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如果充分考慮各行業內所有公司的情況,研究結論是否會有不同?
*本文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項目“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財務管理研究”(項目編號:8451027501001442)資助
參考文獻:
[1]陳收、吳蕓:《委托―關系下組合投資與資本結構優化決策》,《系統工程》2000年第7期。
[2]郭海濤:《市場競爭、產業集中與產業績效研究》,《改革與戰略》2008年第1期。
[3]韓良智:《投資決策與籌資決策的融合:籌資凈現值及其應用》,《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11期。
[4]韓立巖、熊菲、蔡紅艷:《基于股市行業市盈率的資本配置評價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
[5]郝穎:《我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過度自信與投資決策的實證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5年第5期。
[6]李洋慧:《從進入和退出壁壘看我國工業中的過度競爭》,《經濟與管理》2004年第3期。
[7]李延喜、劉?。骸督浝砣怂饺死媾c過度投資》,《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10期。
[8]李勝楠、牛建波:《上市公司負債水平與投資支出關系的實證研究》,《證券市場導報》2005年第3期。
[9]陸正飛、韓霞、常琦:《公司長期負債與投資行為關系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1期。
[10]劉星、楊亦民:《融資結構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來自滬深股市的經驗證據》,《預測》2006年第3期。
[11]李喬立:《上市公司債務融資與投資支出關系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年第4期。
[12]劉星、曾維維、郝穎:《產品市場競爭與企業投資行為: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生產力研究》2008年第5期。
[13]劉星、彭程:《負債融資與企業投資決策:破產風險視角的互動關系研究》,《管理工程學報》2009年第1期。
[14]彭程、王榆、劉怡:《企業投資與融資決策的互動關系研究》,《統計與決策》2007年第19期。
[15]齊寅峰、覃家琦:《投資的融資效應、自由現金流與企業價值》,《管理評論》2003年第15期。
[16]童盼、陸正飛:《負債融資、負債來源與企業投資行為》,《經濟研究》2005年第5期。
[17]譚云清、韓忠雪、朱榮林:《產品市場競爭的公司治理效應研究綜述》,《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年第1期。
[18]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及其制約機制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2007年第7期。
[19]魏后凱:《經濟轉型、市場競爭與中國產業集中》,《當代經濟科學》2002年第7期。
[20]魏鋒、劉星:《融資約束、不確定性對公司投資行為的影響》,《經濟科學》2004年第2期。
[21]邢敏、閆存巖、李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資行為分析及優化對策》,《經濟問題》2007年第5期。
[22]徐磊:《中國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與效率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
[23]徐惠玲:《股權結構對企業資本性支出影響的分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版。
[24]姚俊、呂源、藍海林:《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與經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25]姚明安、孔瑩:《財務杠桿對企業投資的影響――股權集中背景下的經驗研究》,《會計研究》2008年第4期。
[26]朱武祥、陳寒梅、吳迅:《產品市場競爭與財務保守行為:模型及燕京啤酒公司實例》,《經濟研究》2002年第9期。
[27]趙蒲、孫愛英:《產業競爭、非理、公司治理與最優資本結構》,《經濟研究》2003年第6期。
[28]朱武祥、杜麗虹:《股東價值取向差異與股東利益最大化實踐問題》,《管理世界》2004年第6期。
[29]張為國、瞿春燕:《上市公司變更募集資金投向動因研究》,《會計研究》2005年第7期。
[30]趙紅梅、蒲蓉:《上市公司過度投資成因及對策》,《財會通訊(理財)》2008年第1期。
[31]Ahn, Seoungpil, Denis, David J. Denis, Diane K. Leverage and investment in diversified firm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
[32]Frederic M. Scherer. Market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
[33]Gilbert and Harris. Competition with lumpy investment.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4.
[34]Laarni T. Bulan. Real options, irreversible investment and firm uncertainty: New evidence from U.S. firms.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
[35]Martin J. Nielsen. Competition and irreversible invest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2.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非稅收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