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23:45: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民辦教師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文作者:姜波劉金鳳工作單位:廣東商學院
在民辦高校所走過的三十多年的歷史征程中,應該從整體上來講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無論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還是在師德建設方面都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的。尤其是在師德建設方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視生如子、在工作中勤勤懇懇、踏實敬業,他們為民辦高校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急需解決的問題,表現出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師德建設方面所存在的固有特點,是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主要問題及其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受社會外界因素的影響,使部分思政課教師道德出現了滑坡。例如,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市場經濟的滾滾狂潮以及中西方文化交融與撞擊,許多傳統的道德觀念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整個社會的道德出現許多新變化,使人們產生種種迷茫和困惑,例如,小悅悅事件中人心的冷漠,老人摔倒無人攙扶,做好事怕被誣陷等等,當然社會上的這些不健康、不文明、不道德的惡習也在沖擊著寧靜的高校校園,使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傳統價值觀、道德觀出現了退化,甚至滋生了一些不良傾向,嚴重地影響了思政課對學生的教育。例如,有的思政課教師過度關注自身利益,而把教師工作就只視為一種穩定的謀生手段,從而淡化了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有的不安心做教師,常常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是過多地抱怨,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想得過且過,敬業精神急需加強;有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顧完成教學任務,不敢大膽地管理課堂紀律,從而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社會地位、權益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與保障,所以導致部分教師缺乏安全感。雖然法律規定了“民辦學校教職工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社會活動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但是事實上,一般的民辦高校僅僅為教職工交納了養老保險金和醫療保險金;而有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是不給教師繳納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有些學校甚至限制教職工的種種權利,如限制考研、考博、職稱評定等,即使有些人評上了職稱,但也得不到聘任,教師基本沒有申訴權。而且民辦高?!耙詫W生為上帝”,這就使學生對師資的期望變成挑剔。教師好不好,行不行,不是依靠專家、同行的評價,而是主要看學生的評教。在民辦高校中,學生對教師不滿意就主動要求調換教師的比例遠遠超過公辦高校,同時課時量又大,超負荷運轉,使很多教師身心疲憊。有些學校往往只注重硬件設施的投入,而師德制度的建設卻是非常滯后的。制度缺失和制度建設滯后是導致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問題持續存在的根本原因。首先,培訓機制不健全。當前,有一部分民辦高校正處于盲目的擴張時期,因而對教師只是重利用,卻不重培養,其中也包括師德方面的素養。這種態度使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師德培訓上大多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例如,在組織新教師培訓上,過多的就是強調對學校的認可度,忽略了對其進行教師師德、素養方面的培訓。當然雖有一些院校也制定了師德建設規章制度,但大多數都是脫離現實,或者難以實施、操作。其次,評價機制不科學。目前,許多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師在師德評價方面還只是流于形式,內容也比較空泛。師德并沒有真正成為教師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教師在晉升職稱、工資調整時,學校多是憑借其科研成果、課時數等硬件,并沒有把學生評教、專家評教、同行評教進行一起量化,所以在這種導向下,勢必會造成一些思政課教師師德觀念淡薄。再次,激勵機制不明確。當前,一些民辦高校缺乏對思政課教師的激勵措施。很多學校,包括公辦院校對思政課教師的地位認可度是低于專業課教師的,認為只有專業課才是本學校重要的品牌特色,而忽視了“兩課”的重要作用。所以對于思政課教師的激勵措施也是存在著巨大的差別的,這樣就會嚴重地抑制了一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奮發積極性。
解決問題新舉措雖然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有其特殊的問題與特點,但是也存在著它本身固有的規律,我們一定要把握其規律,探索建立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是具有其外在性的,是可以測評的,所以應構建多層次的監督體系。首先建立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和家長四位一體的師德監督網絡。通過院系領導聽課或調研,教學督導委員會不定期地抽查聽課,本院系教師互評,學生每學期對教師進行綜合測評,學生家長反映等途徑及時把握每個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狀況。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資源,在學校校園網上建立“師德監督網站”,鼓勵學生對教師的師德行為狀況進行公開評價,也鼓勵教職工之間互相進行監督與評價,督促每個思政課教師提高職業道德。最后通過教育使教師由職業道德的他律轉化為職業道德的自律,由師德規范的外在要求、外在規范與約束轉化為自己的內在要求、內在規范與約束。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是具有示范性的,這樣應該大力宣傳、報道那些在實際工作中教書育人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又要注意發現培育身邊的教書育人典型。身邊的典型更具有說服力和教育作用,要大力宣傳表彰和獎勵,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不僅包括精神層面的獎勵也應該包括物質層面的獎勵,例如對師德高尚者在職務評聘、晉級晉職、進修深造等方面應優先考慮。而對于那些違背教師職業道德、造成不良影響者,要予以嚴重處分,使校園的師德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凈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德建設是具有可塑性的,所以應培養教師的自律意識。無論是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無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政治理論課教師,都是受過多年的高等教育的,對于大是大非、善惡美丑還是清醒、了解的,所以應通過多方面的渠道培養每一名教師的自律意識,使每一個教師都能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自我提高。21世紀,科技和人力資源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這個時代經濟的發展有賴于科技與人才的發展,而科技的進步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賴于依靠良好的教育。而教育的發展其中的一個重要決定性因素就是教師的素質和水平。人們把教師比作“紅燭”、“春蠶”,這是教師奉獻精神的寫照。筆者認為作為21世紀的思政課教師,不僅要能夠照亮別人,自己也要學會使自己永遠燦爛,這樣能使我們傳統的道德美德永恒地得到傳承下去。
篇2
關鍵詞: 民辦高校 學生評教 對策
學生評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體現,作為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學生評教”能夠建立起“教”與“學”信息溝通的橋梁[1],是整個教學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一環。
在民辦高校開展學生評教活動更是十分必要的,其一,教學活動是一個教與學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教得好不好,學生說了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教師教學效果最有權力的評價者。學生評教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彰顯了民辦高?!耙匀藶楸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評教的結果,認識到自己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加以改進,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及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其二,教學質量作為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學生評教既是其教學質量得以保障的必要環節,又是高等教育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學生評教的結果準確及時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加強教學管理,針對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作相應的調整,全方位監控教師教學過程,確保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民辦高校學生評教存在的問題
1.評教指標體系設計不盡完善。
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是開展學生評教工作的重要載體,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是保證學生評教有效性的基礎。[2]目前許多民辦高校評教指標設計不合理,有些學校則干脆直接照搬其他學校的評教指標,有些則僅有抽象籠統的一級指標,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等,每個一級指標下面又有若干二級指標內容,學生在評教時往往難以把握好其中的度。且各項具體的評價指標在語言上比較概括、缺乏新意,使得學生閱讀困難甚至不能把握指標的確切內涵,致使部分學生評價時連項目的標題也不看就直接得出結論,影響評價的科學性。[3]此外,評教指標體系的設計要注意考慮民辦學校的辦學特色及實際情況,照顧學科特點、不同學科、不同課目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有很大差別,如文科課目側重語言表達,理科課目側重邏輯思維,不能用同一個指標體系衡量。再者,評教指標設計者多為學校管理人員,不能站在教師和學生的角度綜合考慮,教師和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對評教活動易產生抵觸情緒。
2.師生對學生評教認識不足。
學生作為評教的主體,其對評教的認識程度直接關系著評教結果的有效性。如果學生對教學評價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沒有足夠的重視,就勢必影響評教結果的公正性。[4]民辦高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學生會認為評教與自己無關,純屬浪費時間,本能地產生抵觸情緒,且擔心遭到被評教師的“報復”,違心地給予其優良評價或為完成任務敷衍了事。而且,學生對評教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往往會導致在評教時加入個人情感因素,以自己對這個教師是否滿意,要求是否嚴格,甚至課堂是否經常點名為評價標準進行打分,這樣平時教學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老師,反而成了滿意率最低或較低的;個別不怎么認真負責但同學生關系處得好的卻得了高分,學生評教結果失真。
教師作為評價客體,對學生評教的積極心態和主動配合是確保學生評教有效性的重要條件。[5]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較多資深教師較少,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自恃自己教學水平較高,認為學生不能評判教師教學,對學生評教結果表示不屑或不重視,在以后教學中依舊“我行我素”,該怎么教還怎么教。部分青年教師為了在學生評教時能取得較高的分數,放寬對學生的要求,甚至變相地討好學生,這些均不利于學生評教的有效開展。
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的學生評教一般安排在學期末進行,這樣雖然可以使學生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等各個方面更加了解,但整個學期中缺乏有意義的過程性評價,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問題和意義無法及時傳達給教師。各高校的學生評教一般采取定量評價的方式,即學生評教量表,雖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大量數據以供比對,但量化的數據不能使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意見和心中所想,定量評價應同定性評價相結合。
此外,學生評教作為一把雙刃劍,學校對評教的結果處理得好,學生評教的功能才能有效發揮,反之則影響學生評教的有效性。部分學校以學生評教結果作為衡量教師評獎評優、職稱評定、獎金發放的標準。河南某民辦高校就明確規定,學生評教分數排在前五名的教師給予相應獎勵,分數最低的教師取消年終獎金,這樣已大大偏離了以學生評教促進教師教學質量提高的初衷,也容易影響青年教師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及師生關系的和諧。
二、對于改進民辦學生評教的對策
篇3
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情,平常之中的強烈責任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是一種品質修養,情操風范、思想境界,也是對我們每一位教師和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所以做為教師要能準確地理解“三平精神”的內涵,把“三平精神”深入到我們的內心,轉化為我們的精神財富,把“三平精神”化為我們的實際行動。 教師這一職業很平凡,但平凡中更顯其偉大。從中國古往今來的教師狀況,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我們更被重視了,更顯自由了,待遇也更好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挑肥揀瘦?教師崗位是一種辛苦,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教師的工作艱辛又繁瑣,平凡有偉大,教師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們教師艱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在普通的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熱傾注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中。教師要做有心人,平時多觀察了解學習,并正確引導,做學生的朋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目的。教師在做人方面更要發揮榜樣的作用,為人師表,表里如一,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堅定信念,志存高遠,以人民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在工作中真正做“三平教師”,并加強學習,鉆研業務,扎實工作,認真閱讀教育類雜志,不僅給與自己正確引導,而且能使自己對教學各方面的內容有全面的認識,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教師一定要培養自身良好的素質,腳踏實地地投身教育工作中。不應該抱怨命運的不公,帶著情緒去參加教學。魏書生說過:“大材小用何嘗不是一件幸事?”知足的人才能感到真正的幸福,教師也不例外。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豐富自身的底蘊,傾情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積淀方法,摸索經驗,在活動中歷練,才能促成自身的專業成長。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現,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人,教學素質
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樹立現代教學思想,掌握淵博的知識,具有較強的信息素質和學習能力。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學工作,必須腳踏實地地學習研究,才能在自己的專業素養上成長起來。我個人感覺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對人民教育事業無限忠誠,有高度的事業心和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有科學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有公正廉潔的品質;有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這些基本素質。作為合格,優秀的教師會懂得,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平等地位,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而是作為引導者出現,既把學生看作是教學的對象,更把學生看作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贏得學生的尊敬,信任和喜愛是構成良好課堂氣氛的最關鍵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視學生如朋友,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具有獨立人格的,被尊敬的,被關愛的人。 新的學年又開始了,我一定會嚴格要求自己,做三平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