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學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10:58: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圖書館學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認可標準重量更重質。認可標準不僅對受評院系的各個方面做出了定量的規定,如教師、設備,畢業要求學分等,還側重于對受評院校的教育效益的評估。早期的美國圖書館院系重視對技術而非專業的教育和要求。在《1951年認可標準》被采納之前,對圖書館員的技術教育秉承的是19世紀學徒式的教育方法。這段期間的圖書館學教育相對比較死板和單一。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圖書館學教育開始轉變。《1972年認可標準》明確了以“質的評估”為基本原則;《1992年標準》和現行的《2008年標準》均按照此原則來制定。這種認可標準制定原則的變革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教育質量與水平的改進。
2.從“圖書館學”到“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從《1992年標準》開始,認可制度的學科范圍確定為“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并延續至今。這種變革源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圖書館中的不斷推廣與應用。自1954年電子計算機技術在美國首先應用于圖書館后,1958年美國圖書館學院開始開設信息科學課程,1967年被ALA認可的44所學院中設有一門或一門以上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方面課程的有25所學院,1968年增加到35所,未經認可的55所學院中設立此類課程的有l2所。到1982年10月,ALA認可的69所學院中有37所更名為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研究生院或圖書情報管理學院,有的甚至更名為情報學院,或電子計算機與情報科學系。
3.從‘圖書館學院”到“圖書館信息科學碩士”。早期的認可對象包括各類型圖書館學院,分成3個等級:第一級包括5所大學: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密西根大學、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大學,各大學都提供圖書館學碩士學位,芝加哥大學并設有博士班;第二級的圖書館學院提供大約一年時間的課程,畢業時頒發圖書館學理學士(BS)學位;第三級是在一般大學的課程中安排圖書館學科目,授予文學士(BA)或理學士(BS)學位,圖書館學課時累計要有一學年以上。后來隨著美國圖書館事業的快速發展,圖書館學院培養出的圖書館員的數量逐漸超過實際需求量;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社會大眾對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在方式與范圍上要求越來越廣,在質量上要求越來越高。于是,從1951年起,許多美國高校取消了4年制的圖書館學本科教育,進入以培養圖書館學碩士研究生為主的階段。從《1951年認可標準》開始,ALA只認可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院系。
4.認可標準的基本條款
(1)“任務與目標”條款:1972年、1992年和2008年的認可標準均確定了如下任務和目標:①本學科專業組織認可行政管理和教學中使用的政策與文獻;②響應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要求;③容納和吸收相關新興思想;④注重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應用?!?992年標準》和《2008年標準》做了更為詳細的闡述,列出了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的研究范圍,指出要應用專業領域中的哲學、原則及理論來促進本領域教學及服務的發展,強調任務和目標要體現本專業學科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各專業課程應配合圖書館與信息服務業的要求。
(2)“課程”條款:《1972年認可標準》規定:“課程體系要體現圖書館學和相關學科的基礎及應用研究的成果,應具有創新性并要受到持續的審查和修訂”?!?992年標準》更加詳細地規定了課程內容體系,如,信息和知識的創造、交流、辨識、選擇、征集、組織與描述、儲存與檢索、保存、分析、解釋、評估、綜合、傳播、管理等。
(3)“教師”條款:要求學院要有一定數量的且穩定的教師隊伍,以滿足教學和研究的需要和實現圖書館學院的任務及目標。要求教師具有高等學歷和不同的學科背景,來自不同的學術機構,具有制定教學計劃、規劃和進行教學評估的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加入學術組織或參與相關學術活動,開展本領域的學術研究,并同本專業領域保持密切的聯系?!?972年認可標準》規定了教師的資質,如教學興趣與能力、教學效果、學術研究能力等?!?992年標準》和《2008年標準》對教師具有更強的指導性,要求教師應與其他學科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努力營造優良的教學環境以實現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對教師的評估包括其在專業教學領域及研究領域的實踐和創新的能力。
(4)“學生”條款:《1951年認可標準》與《1972年認可標準》著重針對學生的錄取做了規定,強調從申請入學者的智力、自我調節能力、對專業的認識及職業目標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l951年認可標準》明確提出了5年教學計劃的早期學習要求,并對最后一年進行專業課程學習的學生資質做了規定?!?972年認可標準》要求學院制定完善的招生政策和程序?!?992年標準》和《2008年標準》要求學院制定學生錄取、入學許可、學費輔助、就業指導等政策,及時公布相關教學信息及計劃,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和參與政策或規定制定、修訂的平臺等,還對學生的錄取資格、學習計劃、學習成果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5)行政管理與經費支持條款:①圖書館學院或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在其所屬教學單位中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學術單位,并可獲得持續的、足夠的經費支持;②對系主任的任用資格、管理職能做了規定,在要求其具有學術研究能力的同時,也要求其具有較強的行政管理能力;③強調行政人員及其他非教學人員在人數和能力上要達到要求。
(6)硬件資源及設備條款:《1951年認可標準》提出要為圖書館學院開展行政管理及教學提供足夠的場地,包括教室和用于行政管理、具體工作、舉行會議等的房間以及足夠的圖書館設施與服務?!?972年認可標準》對行政管理和教學的場地、圖書館中的圖書館學相關文獻資料、多媒體資源和多媒體設備管理人員做了規定《1992年標準》和《2008年標準》指明了相關的硬件資源及設備,如視聽中心、多媒體資源檢索服務中心、電腦及其他信息設備、支持獨立研究及輔助媒體制作的設備等,強調對硬件資源及設備的不斷更新以確保圖書館與信息學院的管理和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改善。
美國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教育認可標準給我國的啟示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在學科體系、課程設置、教學評估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調整,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美國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教育認可制度的發展歷程及其變革可以為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如下幾點啟示。
1.注重和發展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大力發展是美國圖書館服務能力在國際領先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生教育中碩士及博士的培養點少,招生比例也少,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數量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我國圖書館界應該大力發展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以及學術研究能力,以適應社會需求。
2.構建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一體化學科。自199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率先改為信息管理系后,國內幾乎所有的圖書情報教育機構都在90年代先后更名為“信息管理學院(系)”或“信息資源管理學院(系)”。然而,在一些更名后的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基本上還是在招生、教學組織、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上都自成體系,雖然有些院系為兩個專業設置了若干共同的平臺課程,但距離整合的要求還相差甚遠。構建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一體化學科可從調整培養目標、整合學科名稱、改革課程設置和融合教學內容等方面著手進行。
3.提高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教育的質量。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中存在內容陳舊、脫離實際、偏重理論而忽視方法技術教育、學生的相關學科知識缺乏等弊端。為提高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質量,可以借鑒美國成功經驗,對教師學歷、學科背景、教學能力、研究能力等做出明確規定并不斷進行考核和評估;增設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課程,強化課程內容的實用性,避免課程設置與實際需求相脫節;還要在教學方式上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實習平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2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沒有的得到充分發揮。雖然遠程開放教育提供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手段,但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習慣了課堂上教師講授、課后去學校圖書館、資料室找資料、上自習等。高校圖書館對于每一個高校學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并非所有高校圖書館都有非常豐富的外文資源,其往往側重于該學校的性質和特點。不少選擇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在開始課程學習后發現,自由時間多了,但是學習的壓力也大了,專業課、公共課均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英語的學習也頻頻出現問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許多熟悉的詞匯、句式等在學生的實踐應用中出現卡殼,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似乎缺少了一道激活程序。
二、公共圖書館外文資源的相對優勢
1.營造寬松、舒適的英語學習環境長期以來,高校延續了許多年的教學傳統使得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這樣往往達不到較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根據接受美學理論,教師需盡量從學生的接收來考慮教學方法。當然,不少高校已經在努力改變這種情況,但教學樓、教師、實驗室等教學設施無不給學生傳遞著嚴肅、嚴謹的信息。無形中給他們造成了壓力,同時也影響他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從而影響學習效果。相當數量的學生都出現,自己的英語水平在考試方面完全沒問題,但在實際應用上卻不如人意。相比之下,公共圖書館少了中規中矩的講臺和桌椅,多了沙發和多樣的閱覽設施;少了專業學科的教材,多了受歡迎的外文讀物;少了同學間的交流,多了與現實社會的接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接觸的大多是教師和同學,其交流的英語學習方面的話題也大多相似。而在公共圖書館,高校學生則可以跳出原來的生活圈,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的英語學習并思考怎樣更明確、更有效地去學習。引導學生利用公共圖書館外文資源搭建起的平臺,鼓勵他們與其他高校的學生交流學習經驗,也可以和準備雅思、托福等考試的讀者交流考試經驗,還可以與已參加工作人士交流英語的實用價值、使用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等等,從而提升學習興趣,更主動地去學習。
2.確保公共圖書館外文資源的館藏建設質量對于讀者來說,經典的著作、豐富的種類、及時更新的期刊、報紙等是最有吸引力的。公共圖書館外文資源的館藏建設,可考慮結合遠程開放教育英語教學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采購,為包括高校學生在內的英語學習者提供基本資料保障。除了傳統的英文圖書、期刊、報紙等資源外,公共圖書館可以針對網絡這一新興媒體,推出英語的免費在線學習課程、視聽資料、英文系統的檢索設備等,讓基礎薄弱者可以打牢基礎,讓基礎扎實者可以融會貫通,讓熟練應用者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此外,公共圖書館可與高校圖書館、師生進行溝通,了解其客觀需求,并將館藏外文資源的情況做一個說明,介紹外文圖書名稱、著者及內容摘要,期刊、報紙的名稱,免費在線課程、視聽資料等,力爭建立科學合理地外文資源館藏結構,滿足遠程開放教育英語教學的需求、提高公共圖書館外文資源的利用率。
3.鼓勵學生利用公共圖書館外文資源舉辦特色活動遠程開放教育英語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多數時候都是知道一個詞或詞組的意義和用法,而真正體會到這個詞或詞組的實際應用還有不少工作要做。不少高校學生具備較強的組織和策劃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接收出發,采用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鼓勵該部分學生利用公共圖書館外文資源舉辦特色活動,以與外文資源相關的文化活動為載體,高效合理地使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公共圖書館可適當放寬高校學生利用公共圖書館的開放區域、報告廳等場地使用的審批,并提供必要的協助,支持相關活動的舉行。例如:通過舉辦英語沙龍、英語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話劇表演等活動,公共圖書館不僅可以為上述活動的舉辦提供場地支持,還可以為選擇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營造敢于開口講英語的文化氛圍;通過教師指導舉行課題研討、小組交流等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充分調動其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英語和國外風土人情的講座,可以增加高校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深入地學習并使用英語。特色外文活動的舉辦不僅可以豐富英語教學形式、鍛煉學生的活動組織能力、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還可以豐富圖書館的文化活動、吸引更多讀者前來閱讀、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外文資源的利用率,發揮公共圖書館外文資源在遠程開放教育英語教學中的第二課堂作用。
4.提升外文資源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對外服務質量為了更好地發揮公共圖書館外文資源在遠程開放教育英語教學中的服務功能,關鍵要提高與外文資源相關的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不僅包括過硬的政治素養、專業技能,還包括端正的工作態度、服務意識以及責任感。對于外文資源工作人員來說,首先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具體表現在政治立場、理論素養和道德品質,在工作中對本館的外文資源嚴把關?!墩撜Z·魏靈公》中講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專業技能是外文資源工作人員做好本職工作的工具和手段。相關工作人員要從不停下學習的步伐,提升英語水平;對專業技能要精益求精,了解本館的藏書結構、排架規律、電子資源的分類,熟練掌握業務流程;同事間互相學習和交流學習技巧和工作經驗,共同提高、共同進步,以便為高校學生或其他有需求的讀者提供到位的服務。在工作中,外文資源工作人員要端正工作態度、有責任感、有擔當,將讀者的需求和切身利益放于首要位置,為讀者提供主動、熱情、周到、人性化的服務,切實將服務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結語
篇3
>>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 我國遠程教育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我國近十年美術教育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我國近年幼兒社會性教育研究的熱點知識圖譜 2000~2014年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研究的熱點知識圖譜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國內主題詞表研究的熱點與趨勢:基于詞頻統計與知識圖譜方法 我國同性戀研究的知識圖譜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傳統村落文化建檔保護研究述評 全民健身視角下我國幼兒體育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國內學習分析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自尊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基于知識圖譜的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 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學術群體可視化知識圖譜構建與分析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國統計學學科知識圖譜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國檔案學學科知識圖譜研究 關于我國1992~2016年內存數據庫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我國教育技術學者合著網絡知識圖譜構建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知識圖譜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秦長江,侯漢清.知識圖譜――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的新領域[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1):30-37,96,47-51.
[3]潘黎,王素.近十年來教育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主題――基于八種教育學期刊2000-2009年刊載文獻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的計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1(2).
[4]易高峰,劉盛博,趙文華.《高等教育研究》研究熱點及其知識基礎圖譜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
[5]吳萬偉.“慕課熱”的冷思考[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10-11.
[6]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03): 359-377.
[7]鐘偉金,李佳.共詞分析法研究,(一)共詞分析的過程與方式[J].情報雜志,2008(5):70-72.
[8]陳悅,陳超美,劉則淵,胡志剛,王賢文.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2):248.
[9]武法提.論網絡課程及其開發[J].中國電化教育,2006(2):71-73.
[10]李康.網絡課程的含義及其教學設計的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06(9):46-47.
[11]陳庚,丁新,袁松鶴.網絡課程要素分析及建設[J].開放教育研究,2008(6):77-78.
[12]楊彥軍,郭紹青.E-Learning學習資源的交互設計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1).
[13]曹衛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07(4):67-68.
[14]袁小紅.基于網格技術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技術框架――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示范性院校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08(4):62-67.
[15]胡小勇,徐旭輝.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網絡課程的調研與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4):65-66.
[16]何伏剛,陳麗.網絡課程學習活動的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7(2):93-94.
[17]張羽,李越.基于MOOCs大數據的學習分析和教育測量介紹[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8):24-25.
[18]王文禮.MOOC的發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江蘇高教,2013(2):56-57.
[19]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5):4-9.
[20]瞿振元.以MOOC發展為契機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國高教研究,2014(6):3-4.
[21]王麗華.美國“慕課”的新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基于對斯隆聯盟系列調查評估報告的解讀[J].高校教育管理,2014(5):38-40.
篇4
>> “耦合”觀照之一:多媒體外語教學 多媒體外語教學在《綜合英語一》中的應用 對多媒體外語教學的反思 認知負荷與多媒體外語教學 多媒體外語教學利弊芻議 多媒體外語教學手段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外語教學中師生的角色定位 國內多媒體外語教學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影響多媒體外語教學的個體因素評述 多媒體外語教學中教師的中介作用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多媒體外語教學設計 多媒體外語教學的優勢、問題與對策 二語習得理論與多媒體外語教學 高校多媒體外語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滲透 基于網絡技術的新型多媒體外語教學模式 多媒體與外語教學 多媒體外語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與學生學習效果的思考 多媒體輔助教學基本模式之一 多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與過渡語僵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6,9.
[6]Arran Stibbe.Ecolinguisticsanderasure: restoring the natural world toconsciousnessIn Christopher Hart & Piotr Cap(eds.).Contemporary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14:583-602.
[7]杜暉.基于耦合關系的學術信息資源深度聚合研究[D].武漢大學,2013:68.
[8]Hasan,R.Theconceptionofcontextintext[A].InFries,P.&Gregory,M.(eds.).DiscourseinSociety:SystemicFunctionalPerspective[C].Norwood,NewJersey:1995,183-296.
[9]常晨光,瑜敏.系統功能語言學語域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3):1-5.
[10]鞏湘紅,常晨光.系統功能語言學語境思想述評[J].煙臺大學學報,2011(4):116-120.
[11]叢迎旭.概念語法隱喻研究的限制與擴展[J].外國語,2011(5):46-53.
[12]王馥芳.語法隱喻可能“消解”論[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1):22-29.
[13]胡昌平.論文獻耦合[J].情報學刊,1986(5):23-28.
[14]羅式勝.耦合類型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1985(1):42-47.
[15]馬瑞敏,倪超群.作者耦合分析:一種新學科知識結構發現方法的探索性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198):4-11.
[16]李培鳳.我國大學跨界協同創新的耦合效應研究:基于SCI合作論文的互信息計量[J].復旦教育論壇,2015(2):68-72.
[17]趙蓉英.基于耦合關系的館藏數字資源語義化深度聚合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5(2):52-55.
[18]廉志剛.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與創新通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的“耦合效應”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