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經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03:12: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學經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美學經濟論文

篇1

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誠然,動物也生產。它為自己營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貍、螞蟻等。但是,動物只生產它自己或它的后代所直接需要的東西;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影響也進行生產,并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影響才進行真正地生產;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直接屬于它的肉體,而人則自由地面對自己的產品。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痹谶@段文字中,馬克思提出了兩個不同的尺度,并區分了動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叭魏我粋€種的尺度”指的是物的尺度,也就是客體的尺度。“內在的尺度”指的是人的尺度,也就是主體的尺度。動物只能夠按照一個尺度,也就是自己的物種的尺度進行活動,如蜜蜂只能造出蜂巢,不能造出其他的物種的穴居或住所,海貍也只會建造出有一道堤壩的住宅,其他形式的住宅則建造不出來,螞蟻也只能掘出蟻穴。這種生產活動只是動物根據自己的種屬的需要和尺度進行的本能活動,是屬于肉體的片面的活動,動物不能夠按照任何一種自身之外的種屬的需要和尺度進行生產活動,它們只能機械的按照自己的本能去適應自然環境,不能改造自然。而人類則可以按照兩個尺度,也就是任何一個種的尺度和人的內在尺度一起來進行勞動生產。人可以建造出自己住的房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識或特定精神文化的需求建造出類似蜂巢的建筑,可以在河邊海邊建造出堤壩,也可以在戰爭時期挖掘出洞穴進行避護。人的生產活動時自由地不僅僅局限于肉體需要的活動,人的活動具有自覺的、有意識的特點,人的活動也是自由的、有創造力的活動。人可以因為根據自己的目的來改變自然界,支配自然界。因此,人能夠超越動物,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進行生產活動,并且將自己的內在的尺度結合起來,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所以人的生產勞動過程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客觀的規律性,一方面是主體的目的性?!叭硕冒凑杖魏我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這句話反映了人的生產活動是任何一個種的尺度和人的內在尺度的統一。審美是人的生產活動的一種,也包含了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內容。

二、審美是主體與客體在實踐中實現的統一

外在物種的尺度與內在人類的尺度如何達到統一呢?它們在實踐的過程中達到了統一,審美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了實現。實踐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橋梁,也是主體與客體產生關系從而達到統一的關鍵之所在。實踐的過程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過程。關于人的本質,馬克思既否定了黑格爾的抽象的精神屬性的觀點,也否定了費爾巴哈的抽象的物質屬性的觀點,他認為人既有精神意識的屬性也有物質自然的屬性。我們應當把兩者統一起來。蔣孔陽先生認為“正是自覺性、目的性和創造性等特點,是人的本質力量突破自然地物質束縛,向著精神的自由王國上升,人除了有自然地本質力量之外,更有精神的本質力量?!边@種解讀很好的解釋了馬克思說的“五官感覺的形成是迄今為止全部世界歷史的產物?!币驗閷嵺`的過程不是靜止的,人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超越自然,超越自己。人的審美感受力也在不斷地豐富,對象美的領域也因為人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力量對象化而不斷地擴大。馬克思從宏觀的角度闡釋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但并沒有具體說明人的本質力量有具體哪些。不過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人的本質力量是多種多樣的:“人對世界的任何一種人的關系———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直觀、情感、愿望、活動、愛———總之,他的個體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會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樣,是通過自己的對象性關系而對對象的占有,對人的現實的占有;這些器官同對象的關系,是人的現實的實現(因此,正像人的本質規定和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一樣,人的現實也是多種多樣的。)?!币虼耍覀兛梢酝茢喑?,審美過程也是人的多種本質力量對象化的其中一種過程和表現,并且使人和對象在審美實踐的過程中實現了統一。從客體方面來看,“隨著對象性的現實在社會中對人來說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成為人的現實,因而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一切對象對他來說也就成為他自身的對象化。對象如何對他來說成為他的對象,這取決于對象的性質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本質力量的性質。”在審美實踐中,對象的性質也就是客體的獨特的性質,對象的性質與人的本質力量的獨特的性質達到了統一就是審美實踐的過程。對象中存在著美的客觀性,比如對稱、和諧等美的客觀法則。從主體方面來看,“對象只能像我的本質力量作為一種主體能力自為地存在著那樣才對我而存在,因為任何一個對象對我的意義恰好都以我的感覺所及的程度為限?!敝黧w的本質力量是審美實踐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篇2

目前,中職校一般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施,這為實施“基礎會計”多媒體情境教學提供了物質保證。多媒體在“基礎會計”情境教學中的作用可以模擬真實的企業經濟活動過程,模擬企業會計工作環境,重復再現教學中所需要的真實情境,為師生之間的聯系提供快捷簡便的溝通渠道,便于實現師生間活動中的數據保存、過程監督以及結果評價。

(一)教學準備

“基礎會計”教學情境的創設途徑需要做如下準備。

1.師生親身體驗經營活動。選一家中等以上規模的制造業企業,帶領學生參觀訪問,了解原材料的采購、原材料的收發、生產加工、產品驗收入庫、產品銷售、貨款回收等資金周轉的具體過程,使從未出過校門的中職學生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有一個感性認識。如果可能,還可以增加部分親身體驗活動,由學生參與部分經營過程。

2.視頻、圖片資料。在經過企業允許的情況下,對所參觀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進行錄像、拍照和收集資料,以備課堂教學中使用。針對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主要經濟業務,以劇本的形式編寫主要經濟業務案例,聘請“演員”在企業的實際背景下模擬經濟業務過程,制成錄像。

3.flas。會計核算中的某些經濟業務要拍成較真實的錄像需要很高的成本,目前可行的解決方法是制作flas。教學中可以在多媒體的輔助下,通過相關的動畫來增加學生對經濟業務的感性認識。動畫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聘請專業人士制作。

4.會計賬務處理實物。購買部分領料單、記賬憑證、賬簿、會計報表等,供學生課堂練習使用。收集一些發票、銀行結算憑證等,盡可能多地準備一些會計核算過程中所使用的實物資料或照片。親自接觸實物,進行實證訓練,可以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會計核算過程。

(二)基本步驟

在“基礎會計”教學中,多媒體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分為如下基本步驟。

1.帶入情境。當學生了解了會計知識對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后,他們一定會重視對“基礎會計”的學習。這是實施“基礎會計”情境教學的基本保證。初學“基礎會計”的學生對企業經營活動基本是陌生的,對會計的核算過程和會計信息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如果一開始便灌輸大量的概念、假設和原則,容易使學生對“基礎會計”產生厭煩情緒?!盎A會計”的情境教學首先應把學生帶入會計的真實環境,體驗會計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帶領學生去參觀真實的企業經營活動,最好是選一家上市公司,這樣可以利用其公開的會計信息。參觀前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并要求學生參觀后寫出參觀報告:該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如何?該企業是不是很賺錢?該企業生產經營存在什么問題?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將學生引入會計天地。

2.延續情境。在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后,若教學過程刻板、單一,學生又會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動機弱化,以至消失。因此,在把學生帶入情境后,教師要把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真實情境中,使情境成為一個連續的動態的客體,使教學內容轉化為連續情境中真實可信、生動具體的故事情節。

3.優化情境。一旦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起來后,他們便會主動地去閱讀教材,但嚴謹晦澀的教科書會讓他們感到理解困難。“基礎會計”的情境教學需要將教科書枯燥的內容轉化為可感的生活場景、生動的畫面、音樂的旋律,或轉化為角色的扮演或實物的演示。教師引導學生用他們的眼睛去觀察,用他們的心靈去體驗,在形象的感染中使他們漸漸地感受到會計的真諦和會計的魅力。

4.憑借情境。教師憑借情境不但要使學生掌握會計知識,還應訓練他們應對會計問題的直覺,培養獨立分析和思考會計問題的能力。通過經常的情境觀察,訓練感官,強化感覺,積聚大量表象與經驗,并突現、強調情境的某一部分,使學生潛在的直覺在外界有利因素的碰撞下,迸發出直覺思維的火花。情境中鮮明的形象刺激著想象活動近乎無意識地展開,潛在的創造性易于爆發出來。教師通過改變情境、變換數據、敘述故事等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新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

5.拓寬情境。學校的高墻將學生與紛繁變幻的世界隔離開來,情境教學應為學生認識社會打開一扇窗戶。情境教學不應局限于教科書上的會計知識,還應把這些會計知識置于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下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利用我國上市公司豐富的會計信息資料、國內外大量的會計案例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引發他們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培養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們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識。

(三)教學實施

很多教師對動畫制作和視頻制作并不擅長,要達到制作較完美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材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很多老師可能對情境教學望而卻步。解決辦法如下。

1.動畫與圖片相結合。較簡單的內容僅需幾幅圖片即可達到很好的效果,復雜而又難以理解的內容,可制作flas等。

2.團隊協作。由多位老師組成“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團隊,先制定情境設計計劃,然后由每人負責幾個特定內容的情境設計,最后集體討論修改,定稿制作完成后,可以共享。

3.可聘請專業人士制作動畫、圖片及視頻等。在爭取學校資金支持的同時,可以考察確定相應的專業公司,聘請專業人士,與課程教學團隊一起,制作動畫、圖片及視頻等。

二、“基礎會計”實施多媒體情境教學的注意事項

“基礎會計”實施多媒體情境教學的本質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會計思維能力,這也是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人生活、工作在社會中,他要認清其周圍環境、認清社會,才能更好地處理他與別人、他與社會的各種復雜關系。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會計思維能力,培養其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和邏輯思維方法認識社會的能力,這就是“基礎會計”情境教學的本質目的。但是認識的一般規律是首先對事物有一個感性認識,感性認識多了,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而“基礎會計”課堂中的情境教學恰恰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盎A會計”教師要在這個良好的會計情境中適時地培養學生的會計思維能力,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因此,情境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方式,其背后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會計思維能力。教師不能脫離這個本質目的,而僅僅停留在有趣的、生動的感性認識上。另外,從“基礎會計”多媒體情境教學中可以看到,只有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會計思維能力,才能體現情境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情境教學就是利用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最終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為了讓情境教學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以下注意事項也是不容忽視的:

(1)可接受性。問題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設置,要考慮到學生能不能接受,要設計合適的“路徑”和“梯度”,便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

(2)直觀性。問題的設計的內容要直觀,是平時生產實踐中的一些常見問題,便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開放性。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入口寬,開放性強,解決方案多,學生的思維與創造的空間大;

(4)挑戰性。問題的設計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和學習方向,激發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索空間,促進其積極參與,接受問題的挑戰;

(5)真實性。真實的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應用能力,有利于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培養真實的情感和態度。學習情境越真實,學習到的知識越容易在真實的情境中起作用,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篇3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本講義、一支粉筆,用粉筆在課堂上書寫板書,不僅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而且不能將大量的教學信息生動的傳遞給學生。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模式可以將圖片、照片或者表格等信息以課件等形式播放傳遞給學生。以前,教師往往費很大的精力制作各種教具,力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然而往往事倍功半?,F在有了多媒體設備,可以展示給學生的不僅是文字,還可以是聲音、動畫等形式。單位時間傳遞給學生的信息量不僅數量更大,而且種類更多,課堂教學的效率將大大提高。應該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是一個教學發展趨勢。

二、教師應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設備以及網絡資源

從制作多媒體課件或者教案開始,沒有各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設備,如掃描儀、數碼照相機、攝像機、聲音轉換器MP3等,就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效益。當然,除了基本的教學輔助設備,充分利用龐大的網絡資源,也可以很好地進行多媒體教學。如:我在講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一節內容時,我從教育網站上下載了許多視頻:日本海嘯地震、美國龍卷風、菲律賓臺風、我國南方罕見的冰凍雨雪、甘肅舟曲泥石流等,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視頻教學中不僅接受了知識,還受到了教育,思想上震撼,心靈上共鳴。這比傳統的口頭說教效果好的多。通過網絡,我們可以找到所需的教案、講義、筆記、多媒體課件、各種動畫或者音影文件,提供下載即可使用,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

三、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更要重視備課

采用多媒體教學以后,發現有些教師認為有了多媒體課件,課堂上播放給學生就行了,因而忽視了備課。這種思想往往導致課堂教學不能順利進行。有的教師制作課件時,不動腦筋,粗心大意,沒有檢查拼寫,導致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許多錯別字,笑話百出,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有的教師到課堂上突然找不到課件文件,或者計算機出現故障,致使整個教學不能進行;有的教師采用新的教學形式以后,沒有對新的教學方案進行研究,導致學生不能適應新的教學速度,教學內容不能很好銜接,造成學生理解思路障礙等情況。這些情況的發生在客觀上與新的教學方式的采用有關,然而這也提醒我們教師更要重視課堂前的備課。備課時要先利用各種教學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內容的輸入,根據學生接收知識的先后順序組織教學內容,應該設想和模擬課堂上教學進行的全過程,預料課堂上將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并在課前做好對策,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四、課堂上注意學生接收知識的程度,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實際效果,調整講課的速度

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課堂上知識的容量和傳遞速度,將大量采用板書進行的知識展現所花的時間節省下來,并且在較短的時間內,采用視覺、聽覺甚至讓學生親自動手來接受知識。學生在與以前相同的時間內,需要接受比以前多的多的知識量,學生能不能接受,就需要教師特別了解課堂學情,畢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作為課堂主導的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控制課堂進程,在學生暫時不能接受新知識時,要放慢教學速度,甚至重復講授,也可以采用提問、思考、回答等模式,鞏固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

五、教師應加強網絡學習的能力

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網絡學習意識,才能跟得上日新月異的時展;只有廣大教師加強自身的網絡學習能力的培養,樹立現代科技意識,充分借助網絡技術的支持,采用聲、文、圖并茂的綜合表現力來表達教學內容,才能真正勝任網絡多媒體教學。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