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銷售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01:53: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銷售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姓名:齊 偉
單位: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
摘要: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以后,各國的汽車跨國公司紛紛來到中國爭相建廠,各主流品牌的百余種主要車型競爭日益激烈,汽車企業的利潤在逐步下滑,售車本身的利潤減少,營銷利潤向售后服務和服務質量轉移。同時,汽車市場由賣方壟斷走向買方壟斷,消費者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商品和品牌選擇,消費者也與以往相比更加趨于理性,他們不但要買到自己喜愛的汽車,而且對售后服務向汽車廠家、經銷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力發展完善汽車售后市場,提升售后服務水平才是當前情況下各大汽車廠商的當務之急。
正文:
一、完善的售后服務是獲得客戶滿意的基礎條件
在市場經濟中,任何一種產品,任何一個取得成功的企業,都有各自的致勝之道.如果要想做大做強,產品的售后服務可以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售后服務是激烈的市場競爭的產物和品牌立足于強手之林的基礎.要想做好售后服務工作的關鍵和根本的目的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讓消費者滿意,隨著消費者的服務需求不斷攀升,顧客對于服務的質量和內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產品,品牌的形象和市場銷售. 2005年度全國轎車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測評結果
生產企業 車型/品牌 滿意度 轎車價格
一汽大眾 奧迪A6 83.0 30萬元以上
上海大眾
上海通用
廣州本田
一汽轎車
上海通用
長安福特 帕薩特B5 80.9
20-30萬元
別克GL8 80.7
雅閣 80.2
馬自達6 79.4
別克君威 79.4
蒙迪歐 74.4
一汽大眾
天津一汽豐田
東風日產
北京現代
東風日產
沈陽華晨 寶來 79.8
15-20萬元
花冠 78.6
藍鳥 76.6
索納塔2.0 75.9
陽光 74.2
中華2.0L 70.9
上海通用
上海大眾
北京現代
上海大眾
神龍汽車
天津一汽豐田
一汽海南 凱越 76.2
10-15萬元
POLO 75.1
伊蘭特 74.9
桑塔納3000 74.2
愛麗舍 73.5
威馳 72.6
福美來 70.2
廣州本田
上海通用
東風悅達起亞
神龍汽車
奇瑞汽車
上海大眾
一汽大眾
東南汽車
長安鈴木 飛度 81.3
5-10萬元
賽歐 72.7
千里馬 70.1
富康 69.7
風云 69.5
桑塔納 69.5
捷達 69.1
東南菱帥 67.0
羚羊1.3L 63.1
奇瑞汽車
天津夏利
長安鈴木
吉利汽車 QQ 65.1
5萬元以下
夏利 64.8
奧拓 64.4
豪情 63.1
以上數據表明:高級別的轎車滿意率越高。同時指出“奧迪A6”滿意度最高 吉利“豪情”滿意度最低。 1. 競爭的新趨勢——售后市場
這里所談到的“售后市場”,其實就是消費者在使用汽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與汽車有關后續費用的市場,包括維修、保養、零配件、美容、改裝和油品服務等諸多產業。專家認為,未來20年中國仍將處于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期,汽車后市場將迎來長期穩定的發展期和消費活躍期?;谶@種認識,今年年初,眾多的知名汽車品牌都不約而同地把‘售后服務’選作06年戰略的第一槍,汽車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大汽車廠商紛紛在“服務”二字上下足功夫。 對此,海馬負責人如是說,“海馬汽車在2004年推出了一套維修技術等級培訓體系,為海馬售后服務體系內的技師提供集中的技能培訓,為技師們營造了海馬服務網絡學技術、練技能的良好氛圍,為各銷售服務店保持高效優質的售后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類似“陽光假日”這樣的活動,海馬已經連續開展了五年”。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海馬在服務競爭上的超前意識,而在此時國內僅有少數幾個廠商提出售后服務品牌化。
2. 服務的新方向——人性化
雖然現在主流汽車廠商一直在大力宣揚品牌化服務,然而做好并非易事。業內專家表示,汽車廠商要了解消費者真正需要什么,并予以滿足。同時,廠商還應改變原來的粗放式經營,要精細化,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要靜下心來仔細做,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人性化的服務,其結果才會讓消費者滿意。
如果說專家的話為我們做出了理論指導,那么海馬的實際行動則成為了榜樣。自02年4月20日海馬首次推出“普馬里之春”服務活動之后,隨后在10月又推出了“金秋之旅”。現在這兩個服務活動伴隨著海馬車主走過五年時間,已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并且成為了海馬服務的品牌形象。
五年間,海馬始終圍繞著“人性化”服務品牌宗旨不斷地與消費者進行溝通,根據消費者的反饋改進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并通過系列服務活動服務于消費者,真正滿足消費者各種需求。這次的“陽光假日”海馬采取了更有針對性的套餐制服務,從消費者切實需求出發,以精細化、人性化、差異化為消費者提供更深層次的個性化服務。
正是這些注重售后服務建設、注重汽車后市場發展的部分國內汽車廠商,正日益把后市場作為新的空間去尋求發展、展開競爭。相信隨著國內車市的日趨成熟,這種服務后市場會變得越來越人性化,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無論如何,這對于國內的消費者和眾中國的汽車產業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二、服務是中國汽車產業創新的重大機會,而售后服務將成為塑造汽車差異化品牌的強有力的手段之一
汽車售后服務目前基本上還僅僅停留在修理汽車的水平,而還遠遠沒有達到塑造品牌或者是修理消費者心情的水平;客戶關系就是定期的發發信,發發函,缺乏針對顧客感動和標準的量化的體系化的設計,更沒有在服務當中,突出體現品牌和品牌價值,沒有把服務同品牌有機的整合在一起,中國服務品牌的塑造,其實是停留在真空的階段,而海爾等品牌,正是依托優勢的服務,使自己的品牌同競爭對手明顯的差異化,最終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這是目前汽車產業同家電產業最大的差距,也是汽車產業創新的重要機會。因此2006年,一個突破性的機會,就是重新構建服務體系,針對顧客感動,設計服務標準,彌補產品本身和設計本身給顧客帶來的問題,消除故障,從而實現根本性的突破營銷。
汽車界有一句名言:“第一輛車是銷售人員賣出去的,第二、三輛車是售后服務人員賣出去的。”由此可見,大多數汽車擁有者對售后服務的關注程度極高。根據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所有關注因素中,汽車售后服務受關注程度高達9.55(最高值為10)。另據調查顯示,售后服務的品牌以及服務的細致是大多數消費者較關注的兩個方面。
篇2
論文關鍵詞:R&,D效率,高技術產業,大型企業,DEA方法
研發活動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源泉,其效率的高低不僅決定著這些產業研發經費投入的使用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未來的發展。對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大型企業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研究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的研發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研究方法
R&D績效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主觀評價法、文獻計量法、投入評價法、多層面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經網絡和數據包絡分析(DEA)等[1]。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分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研發效率,該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明顯的優點。(1)DEA方法無需假定輸入輸出之間的關系,僅僅依靠分析實際觀測數據,采用局部逼近的方法構造前沿生產函數模型工商管理論文,就可以對生產單元進行相對有效件評價,具有較大的靈活性。(2)DEA不要求所有的被評價單元采用同一生產函數形式,故它滿足“多元最優化準則”,每一個被評價單元皆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生產結構來達到效率最大化,而一般參數方法則追求“單一最優化”,相比之下非參數方法更符合實際情況。(3)對于無效單元,參數方法僅僅能說明無效程度即效率大小,而DEA方法不僅能計算出生產單元的相對效率,還可以指出無效的根源以及改進目標,給決策者提供較多的經濟管理信息[2]。
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數法在用于分解全要素生產率方面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免費論文。首先,它不需要投入與產出變量的價格信息。一般來說,投入和產出的數據較易獲得,而要素價格信息往往不夠完善,該方法避免了價格的失真或不可獲得導致的困難;其次,它可以將全要素生產率分解成生產效率的變動和技術的變動兩個組成部分,這樣就能夠測算出效率和技術變動的情況工商管理論文,從而進一步分析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是緣于生產前沿面的移動效應還是效率提高的追趕效應;此外,它不必事先假設生產函數,從而減少了模型假設誤差的風險。
2.數據來源
按照數據選取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則,選取了1995-2007年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五個高新技術行業大型企業的研發數據,以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R&D經費內部支出作為輸入變量,以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數作為輸出變量,運用DEAP2.1軟件對其研發效率進行了分析。數據來源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08》[3]。
二、相對效率分析
DEA方法可以在按規模報酬可變以及規模報酬不變進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投入法中的規??勺兊那闆r下,并通過多階段的方法進行的相對效率分析。
1.以行業為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分析
(1)相對效率
從綜合效率看,醫藥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三個行業的綜合效率達到了DEA最優(見表1)。其中,除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之外的四個行業純技術效率達到了最優;醫藥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的規模效率達到了最優;醫藥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表現為規模收益不變,航空航天器制造表現為規模收益遞增,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表現為規模收益遞減。
表1 行業相對效率分析
樣本次序
綜合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規模報酬
醫藥制造業
1.000
1.000
1.000
crs
航空航天器制造業
0.887
0.896
0.990
irs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1.000
1.000
1.000
crs
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
1.000
1.000
1.000
crs
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
0.893
1.000
0.893
drs
平均值
0.956
0.979
0.977
注:irs, crs,drs,分別表示規模收益遞增、不變、遞減。
(2)投入冗余與產出不足
表2 行業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
行業
投入冗余
產出不足
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
R&D經費內部支出
新產品銷售收入
專利申請數
醫藥制造業
航空航天器制造業
1434.639
56290.174
37.683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
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
平均
1434.639
56290.174
37.683
從行業的角度分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中除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外,都達到了DEA有效(見表2)工商管理論文,即不存在DEA改進的余地。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存在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在產出既定時,應增加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1434.639萬元,或者在投入既定時,新產品銷售收入增加56290.174萬元,專利申請數增加38項,才能達到DEA有效。
2.以年份為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分析
從年份看,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研發相對效率有效年份為1995、1997、1998、2000、2004。根據DEA有效(C2R)既是規模有效也是技術有效的原理,對這五年目前的R&D投入來說,除非增加一種或多種新的投入,否則無法再增加產出量,或除非減少某些種類的產出,否則無法減少投入量。根據DEA理論的“投影”定理,可計算出使非DEA(C2 R)有效的各決策單元轉變為DEA有效的目標改進值(表3)。1996年在保持現有產出水平的前提下,應減少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43361.809萬元,同時減少R&D經費內部支出19206.876萬元,或者增加新產品銷售收入523012.716萬元,增加專利申請數77項,才可使決策單元的R&D投入績效轉變為DEA有效。在出現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的年份中,新產品銷售收入冗余占全部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最大的年份為1996年,投入冗余占到了12.96%,,其次是2002年,投入冗余占比為3.65%工商管理論文,其余年份均在1%左右。也就是說,1996和2002年應大幅削減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才有可能達到DEA有效。對于R&D經費內部支出的冗余占全部R&D經費內部支出的比重最大的年份為1996,占比為2.19%,其次為2002年,其余年份占比都相對來說較低免費論文。因此可以看出,在1996和2002年出現了大量的投入冗余,應大幅度削減這些年份的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和R&D內部經費支出。對于產出不足問題,1996年和2002年出現了明顯的產出不足,尤其是新產品銷售收入。
表3 年度相對效率分析及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
年份
綜合
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規模報酬
投入冗余
產出不足
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
R&D經費
內部支出
新產品銷售收入
專利申請數
1995
1.000
1.000
1.000
crs
1996
0.278
0.524
0.531
drs
43361.809
19206.876
523012.716
76.290
1997
1.000
1.000
1.000
crs
1998
1.000
1.000
1.000
crs
1999
0.886
0.938
0.945
irs
8019.430
121932.234
3.399
2000
1.000
1.000
1.000
crs
2001
0.569
0.678
0.839
drs
3526.611
3273.362
229501.027
52.333
2002
0.153
0.369
0.415
drs
53837.601
48457.798
749082.579
100.822
2003
0.699
1.000
0.699
drs
2004
1.000
1.000
1.000
crs
2005
0.633
0.663
0.955
irs
1327.376
184607.76
23.359
2006
0.567
0.805
0.704
drs
10776.720
10581.807
168204.741
31.543
2007
0.211
0.455
0.464
drs
42849.723
36542.523
574193.639
87.532
平均值
0.692
0.802
0.812
三、影響全要素生產率變動的因素分解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R&D效率malmquist指數的平均增長率為1.1%(見表4),這說明在13年間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R&D效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率上升了2.6%,除此之外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從時間序列來分析,2000年malmquist指數增長幅度最大,平均增長率為73.8%,1998年下降幅度最大,為44.6%工商管理論文,這可能成為全國malmquist指數增長幅度不大的原因之一。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malmquist指數波動幅度較大。
表4 全要素生產率變動的影響因素分解
年份
效率變化
技術進步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全要素生產率
1996
0.941
1.248
0.960
0.980
1.175
1997
0.907
0.618
0.939
0.966
0.561
1998
1.218
0.455
1.134
1.074
0.554
1999
0.950
1.614
0.945
1.005
1.533
2000
0.953
1.823
1.052
0.906
1.738
2001
1.033
1.255
0.966
1.069
1.297
2002
0.966
1.339
0.955
1.011
1.293
2003
0.892
0.712
0.904
0.987
0.635
2004
1.116
1.495
1.148
0.973
1.669
2005
1.093
0.617
1.051
1.040
0.674
2006
1.001
1.209
0.993
1.008
1.211
2007
0.822
0.984
0.940
0.874
0.809
平均值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注: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技術進步變化指數×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規模效率變化指數。
我國高技術產業五大行業R&D活動的技術進步率平均增長了2.6%,全要素生產率平均增長了1.1%,規模效率平均降低了1%,純技術效率平均降低了0.4%。表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五大行業R&D活動取得了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小幅提高,但企業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出現小幅下降趨勢。五大高技術行業中,除了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R&D活動的技術進步率和全要素生產率降低外,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器械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R&D活動的技術進步率和全要素生產率都取得了明顯提高(見表5)。
表5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行業Malmquist指數
行業
效率
變化
技術
進步
純技術效率
規模
效率
全要素生產率
醫藥制造業
1.000
0.972
1.000
1.000
0.972
航空航天器制造業
0.970
0.931
1.009
0.961
0.903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0.966
1.052
0.978
0.987
1.016
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
0.984
1.081
0.994
0.990
1.064
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
1.009
1.103
1.000
1.009
1.113
平均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三、結論
采用相對效率和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R&D效率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其中主要是技術進步的貢獻[5],全要素生產率年度間波動幅度較大,反映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尤其是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甚至出現效率低下的現象。
參考文獻
[1]李軍.中國各地區R&D投入效率評估[D].重慶大學.2007
[2]師萍.科技投入制度與績效評價[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馬京奎,張為民.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4]盛昭瀚.DEA理論、方法與應用[M].科學出版社.1996
篇3
論文關鍵詞:R&,D投入,市場占有率,醫藥生物企業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向創新型經濟的轉型,創新作為主要的驅動力,在企業、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研究。醫藥生物企業的高技術特點決定了其對創新的要求也更加強烈。目前,國外企業已經把技術創新活動作為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技術創新活動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上的投入仍然偏低。R&D活動是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環節。那么企業是否要重視R&D活動?R&D投入的多少是否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營績效?如果這種影響存在的話,具體如何影響?基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本文對R&D投入對市場占有率的影響展開了系統的研究,力求深化對企業發展理論的認識,為我國醫藥生物企業明確發展方向、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提供理論依據。
二、文獻綜述
市場占有率既能反映企業競爭優勢又能反映企業經營績效,因此本文分別從R&D投入與企業競爭優勢、R&D投入與企業業績對相關文獻進行了回顧。
(一)R&D投入與企業競爭優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任何先進技術和產品都會過時,都會被更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取而代之,而且產品周期也隨之變短。因此企業管理論文,企業只有加大研發力度,不斷用新產品代替舊產品,比競爭對手提早開始新一輪市場生命周期,才能獲取競爭優勢,形成和鞏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長久不衰。
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競爭優勢有兩種形式:成本領先和標歧立異。即,一種是在同質產品的生產上由低成本所帶來的低價格競爭優勢,另一種是由產品異質性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R&D投入與競爭優勢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自于R&D投入在價值鏈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由此導致的企業通過自身價值活動來獲得低成本和(或)差異化的能力。R&D投入的方向不同,產生的競爭優勢的形式也不同。
1、 R&D與成本領先。
李心合(1996)指出:技術與成本的關系十分明顯。企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后,則產品消耗高,生產損失大,生產效率低,成本水平高。因此,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改進工藝是降低企業成本的根本途徑。
張艷華(2006)運用企業內生理論,分析了R&D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她指出,產品成本的80%取決于研究開發階段,其余20%在生產階段可以控制,因此,企業加大R&D投入后,生產成本降低了,企業便擁有了成本優勢企業管理論文,采用成本策略時,可以讓渡更大的價值給消費者。
2、 R&D與差異化。
劉金材、顧麗琴(2005)強調了新產品開發對企業的意義,他們指出:開發新產品,能增加商品品種、數量和市場供應,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要,同時,對企業來說,可以增加其市場開拓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
張靜中(2007)發現:企業要想使產品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就必須生產出與眾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產品。換句話說,必須生產出具有差異化的產品,才能贏得市場,才能取得競爭優勢。這就要求企業自主創新,運用自主的知識產權生產出新產品,將新技術轉變成現實的社會生產力。
正如王榮、武博(2001)在研究中總結的,企業可以通過R&D,開發出性能卓越、價格便宜的產品去開辟新市場,占領或擴大已有市場;也可以通過R&D,研發出獨特的工藝以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促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學者們紛紛嘗試用數據來說明R&D投入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
Sharmistha(2001)通過對1996年54家加拿大中小企業的研究,證明了:企業產品創新的程度與R&D投入密切相關,并且產品創新程度越高,企業的競爭力越強。
楊梅英等(2007)通過問卷調查,并利用(偏)相關分析方法計算出北京市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對其企業競爭力以及競爭力各構成指標的(偏)相關系數,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R&D投入和當年的競爭力指數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企業管理論文,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應該重點加大R&D投入。
(二)R&D投入與企業業績
Jooh Lee和Eunsup Shim(1995)分別抽取了美國和日本的6個高科技行業中的143家企業進行實證研究,得出結論,研發費用對企業的市場價值增長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因此,企業應重視研發,并把研發作為企業戰略因素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馮·布朗(1999)認為R&D投資對企業價值存在“加速化陷阱”,并不是正相關關系,即由于R&D投資的增加與企業產品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之間的非正相關關系所引起的高風險。
Hsieh, Smishra和Gobeli(2003)采用美國1975~1996年的醫藥和化學業的數據,以純利潤、營運收入、銷售增長、托賓Q值為因變量,以R&D和固定資產為主要的自變量,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現,對R&D投資的獲利要比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獲利大。
Valdemar, Mogens, Tor and Erik(2004)采用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將時間定為1995~1997年丹麥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選擇制造業公司年報和國家統計局網站上公布的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研發支出與收益顯著相關,并且其積累的收益率大約在9~12%。
朱衛平、倫蕊(2004)通過以廣東省某市的全部高新技術企業為研究對象,以企業人均利稅額和競爭優勢系數來代表企業的績效。他們發現,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資金、人力資源投入與企業績效之間基本不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程宏偉等(2006)利用高新技術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檢驗了R&D經費投入與業績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從總體看,我國高技術上市公司研發水平偏低,研發強度與主營業務利潤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三)文獻評述
現有研究充分肯定了R&D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并深入分析了R&D投入對競爭優勢、企業績效的影響,盡管研究者將市場占有率作為度量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指標,但是,大多未能將R&D投入與市場占有率聯系起來進行考察。本研究在對R&D投入對市場占有率影響進行文獻分析的基礎上企業管理論文,利用上市醫藥生物企業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整體來說,技術創新能力較弱,R&D投入偏低,各個行業對R&D投入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應該具體行業具體分析。醫藥生物行業的高技術特點,決定了R&D能力對其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研究選取了醫藥生物這個行業進行具體研究。
三、實證研究及結論
(一)研究假設
通過文獻回顧,分析可知,企業不同R&D投入可以獲得不同的競爭優勢。具體來說,工藝研發投入的增加,可以引起生產工藝的技術變化,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企業擁有成本領先的競爭優勢,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產品研發投入的增加,可以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表現出質量或特征的差異,開拓市場新的領域,提高市場份額。概言之,企業的R&D投入通過影響企業的競爭優勢,再影響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并且表現出一定的正向作用。據此提出假設H:企業R&D投入與市場占有率正相關。
(二)樣本的選擇及數據來源
隨著新會計制度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的實行,我國上市公司有關研發費用支出的信息披露狀況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本文將研究期間定為2007、2008和2009三個年度,選取了在我國滬深兩市2006年12月31日前上市到2009年12月31日止還存續的A股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并剔除了ST公司及欠缺任一年度所需的研究數據的樣本。
通過嚴格篩選,最終選取了28家醫藥生物行業的上市公司作為本文研究的樣本。所有數據來自于巨潮咨詢、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網站上公開披露的財務數據。
(三)研究變量選擇
1、R&D投入指標的選取。
企業R&D投入主要包括營運資本投入、人力資源投入、設備與設施及場地的投入和創意思想投入等。由于一方面創意思想投入缺乏客觀、可量化的標準企業管理論文,且創意思想主要由研發人員提供;另一方面設備與設施的投入可以折合成貨幣計量并入財力投入中,所以企業R&D活動的投入大多主要反映在財力投入和人力投入上。因此本文選取R&D費用(K)和技術人員數(L)作為R&D投入的考核指標。
2、市場占有率指標的選取。
市場占有率常用的計算方法有整體市場占有率、為所服務的市場占有率和相對市場占有率。本文選取相對市場占有率這個指標。相對市場占有率是指相對于最大的競爭者或三個最大的競爭者的市場銷售量(額)的比重。相對市場占有率反映了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市場成長速度,也反映了市場上企業競爭的強弱變化。在28個樣本中,本文選擇市場銷售額最高的代碼為600062的上市公司作為基準,來計算相對市場占有率。
3、控制變量的選擇。
上市公司規模是公司市場占有率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所以本研究將公司規模設置為控制變量。由于R&D投入對公司的固定資產價值和無形資產價值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本文選取公司資產總額來反映公司的規模。
現代市場營銷理論認為,各個競爭者的市場占有率同它們的市場營銷努力成正比。所以本研究選擇企業的營銷努力作為另一個控制變量,并且用企業的市場銷售費用來衡量企業的市場營銷努力。
(四)研究模型的建立
回歸模型是一種常用于考察投入產出關系的模型,因此,本文建立多元線形回歸模型如下:
模型中為因變量,表示上市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和為解釋變量,分別表示上市公司的研發經費支出和技術人員數,和為控制變量,分別表示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和銷售費用,是回歸方程的截距項,是回歸方程的殘差項。
(五)R&D投入與市場占有率的相關性檢驗
首先我們利用2007~2009年三年的數據,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通過SPSS16.0軟件處理,得到結果如表1、2、3三張表:
表1引入/剔除的變量a
模型
進入變量
剔除變量
方法
1
M
K,L,SIZE
逐步回歸(標準:F的可能性≤0.05的變量進入,
F的可能性≥0.10的變量剔除)
2
K
L,SIZE
逐步回歸(標準:F的可能性≤0.05的變量進入,
F的可能性≥0.10的變量剔除)
3
SIZE
L
逐步回歸(標準:F的可能性≤0.05的變量進入,
F的可能性≥0.10的變量剔除)
a. 因變量:SHARE
表2 模型摘要
模型
R
R2
Adjusted R2
誤差估計
D-W
1
0.789a
0.623
0.618
0.178573736
2
0.860b
0.740
0.734
0.149062052
3
0.883c
0.779
0.771
0.138321314
1.921
a. 預測因子: (常量), M
b. 預測因子: (常量), M, K
c. 預測因子: (常量), M, K, SIZE
d. 因變量: SHARE
表3系數a
模型
非標準的回歸系數
標準的回歸系數
t
Sig.
VIF
B
標準誤差
Beta
1
(常量)
0.114
0.027
4.158
0.000
M
8.929E-6
0.000
0.789
11.632
0.000
1.000
1.000
2
(常量)
0.077
0.024
3.259
0.002
M
6.195E-6
0.000
0.547
7.903
0.000
1.496
1.496
K
5.076E-5
0.000
0.420
6.057
0.000
1.496
1.496
3
(常量)
0.048
0.023
2.075
0.041
M
4.650E-6
0.000
0.411
5.564
0.000
1.976
1.976
K
3.798E-5
0.000
0.314
4.473
0.000
1.784
1.784
SIZE
3.654E-7
0.000
0.292
3.751
0.000
2.194
2.194
a. 因變量:SHARE
表1顯示了逐步回歸的過程,按照對市場占有率的影響貢獻程度的大小,逐個引入通過0.05顯著性水平檢驗的三個解釋變量,即銷售費用、R&D費用和企業規模,從而建立了三個模型,剔除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的解釋變量技術人員數。由表2可知,三個模型的Adjusted R2分別為0.618、0.734和0.771企業管理論文,顯示了隨著三個解釋變量的引入,修正后的可決系數呈現明顯增大趨勢,即擬合優度變化顯著。當解釋變量增加到銷售費用、R&D費用和企業規模三個變量時,方程的擬合程度最高。最優模型即第三個模型的D-W值(杜賓-瓦森檢驗值)為1.921,接近于2,可以認為該方程的殘差不相關。表3顯示了三個模型的回歸系數、常數及t檢驗結果,可見,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和企業規模都通過了5%顯著性水平檢驗,并且回歸系數均為正,所以可以認為市場占有率與銷售費用、R&D費用、企業規模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第三個模型中三個自變量的VIF(方差膨脹因子)的值均在10以內,說明自變量為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和企業規模,因變量為市場占有率的模型中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由于截面數據中可能存在異方差,導致回歸參數估計量不再有效,所以本文利用上步回歸得到的普通殘差的絕對值和市場占有率進行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來檢驗是否存在異方差。如表4,結果表明普通殘差的絕對值和市場占有率的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為0.208,p值為0.057,略大于0.05,表明有可能存在異方差。
表4Spearman相關系數
SHARE
w
SHARE
相關系數
1.000
0.208
Sig. (2-tailed)
.
0.057
N
84
84
w
相關系數
0.208
1.000
Sig. (2-tailed)
0.057
.
N
84
84
為了消除異方差對模型估計造成的影響,本文用加權最小二乘法對原模型進行修正,權重為此前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得到的普通殘差絕對值的倒數,再次回歸得到結果如表5:
表5加權最小二乘估計結果
SHARE
回歸系數
t值
Sig.
VIF
K
0.385
5.173
0.000
3.488
SIZE
0.191
11.222
0.000
1.596
M
0.510
8.214
0.000
3.555
Adj R2
0.972
F
961.176
D-W
1.881
可見,修正后模型的擬合優度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修正的判定系數從0.771上升為0.972,表明修正后的方程很好地擬合了樣本的數據。方程的D-W值接近于2,可以認為該方程的殘差項之間是不相關的。研發費用、企業規模和銷售費用三個自變量VIF值均小于10,可認為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三個自變量均通過了0.05顯著性水平檢驗,并且回歸系數均為正,表明R&D費用支出、企業規模和銷售費用與市場占有率具有顯著地相關性,且這種相關性是正向的。
為了檢驗是否已經消除異方差的影響企業管理論文,我們再次對修正后的模型的殘差的絕對值與市場占有率進行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檢驗,如表6:
表6Spearman相關系數
SHARE
w1
SHARE
相關系數
1.000
0.190
Sig. (2-tailed)
.
0.084
N
84
84
w1
相關系數
0.190
1.000
Sig. (2-tailed)
0.084
.
N
84
84
結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殘差的絕對值與市場占有率的等級系數的p值從0.057上升到了0.084,顯著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此可以認為模型的異方差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
(六)簡要的研究結論
線性回歸分析得出結論:技術人員投入與市場占有率不具有顯著的相關性,R&D費用支出、企業規模和銷售費用與市場占有率具有顯著地相關性,且這種相關性是正向的。
因此,醫藥生物企業應該更加主動,把技術創新放在戰略首位,加大R&D費用的投入,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使企業擁有持續的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在同行業中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雖然本研究表明,企業科技人員數與市場占有率不顯著相關,但是醫藥生物行業的高科技性質決定了其對人才需求之高,高素質人才影響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影響著醫藥生物技術進步的方向,所以我國研發隊伍的結構和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改善。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1997
[2]李心合.技術進步與制度創新:降低企業成本的根本途徑[J].中國工業經濟, 1996(03)
[3]范光杰,陳光.競爭優勢:創新產品選擇條件下的波特觀點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12)
[4]SharmisthaBagchi-Sen.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Location: The Factory, the Firm and theProduction System [J]. Economic Geography, 2001, Vol.77, No. 1, p77-79
[5]楊梅英,熊飛,管弦悅,王楠.R&D投入對北京市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競爭力的影響[J].科學學研究, 2007(S2)
[6]Jooh Lee and Eunsup Shim. Moderating Effects of R&D onCorporate Growth in U.S. and Japanese Hi-Tech Industries: An Empirical Study[J].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1995(2), volume 6,p179-191
篇4
醫藥行業財務會計管理與內部控制中的問題
(一)風險意識不足
在財務管理方面,醫藥企業普遍存在著風險意識薄弱的問題,甚至有些醫藥企業對風險的概念知之甚少,這使得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鮮少涉及風險防范的內容。在上述醫藥企業所面臨的內部、外部風險中,應收賬款風險的主要成因是藥品銷售商的違約行為,由于應收賬款占據了醫藥企業銷售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影響著企業的整條資金鏈,如果醫藥企業不及時處理超過賬齡的應收賬款,不僅會增加壞賬產生的可能性,業會嚴重阻礙醫藥企業的經營發展。在此,以我國某醫藥企業A舉例說明,2015年年末A企業未就某項金額為1500萬的應收賬款與B民營醫院對賬,相關手續也沒有進行完善;2016年年初,B醫院由于經營不善被C國有醫院整合,由于前述應收賬款的手續不健全,C醫院對此產生疑慮,表示要對其真實性進行進一步驗證,如此一來,A醫藥企業的收賬風險大大增加,甚至可能會嚴重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
(二)醫藥購銷業務控制難度大
醫藥購銷活動作為推動醫藥企業經營、發展的重點內容和關鍵環節,具有控制難度大、影響范圍廣的特點,而目前我國的醫藥企業普遍 缺少風險預警機制,想要通過自身控制來降低經營管理風險的愿望很難實現。我國醫藥行業的銷售市場相對狹窄,主要的銷售市場僅有OTC藥店、醫藥公司、醫藥機構等,但是各個銷售市場均制定了不同的推銷、采購、配送規則,這些規則都是建立在各個銷售市場的不同實際經營情況的基礎上,具有多元性和復雜性,給醫藥企業的運行管理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難。
(三)成本控制不到位
目前,大多數醫藥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較弱,這是由于企業對行業、市場以及自身需求的不明確造成的,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調整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而實際上,不在少數的醫藥企業仍然在應用較為落后的資產折舊方法、存貨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等。就成本核算方式而言,絕大多數醫藥企業使用的還是傳統的總成本核算方式,而非服務成本費用核算、科室全成本費用核算,對高效的、現代化的核算方法(例如作業成本核算方法等)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這使得企業對成本的制約和控制能力大打折扣。醫藥行業財務會計管理與內部控制
醫藥行業財務會計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完善建議
(一)增強風險管理意識,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醫藥企業必須加強風險意識,要對企業所面臨的各項風險進行透徹的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出具風險評估報告,并經由理事會、監事會、董事會認真審議、核查;管理層要組織相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資金、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的往來賬目并作出相關處理。
(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加快各方體制建設
醫藥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和風險管理的要求是并存的,所以企業必須盡快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具體途徑如下:第一,建設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醫藥企業必須依照現代企業制度,真正實現經營權、所有權的分離,將風險控制、公司治理、內部控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企業的風險管理貫穿于內部控制全過程,不斷防范“內部人控制”、規范控股股東行為,同時完善監事會機制、董事會機制、股東大會機制,夯實激勵約束機制、績效評價機制和信息披露機制,協調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從而實現完善醫藥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目的。
第二,建設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醫藥企業應該充分結合自身情況,同時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稅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健全財務核算控制體系,該舉主要是為了強化企業的財務監督功能、預算管理功能以及各項授權審批制度,使企業的內部控制作用于各個經營環節,最大限度地對各種風險進行防范。與此同時,醫藥企業要致力于規范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實現監督的公正性、客觀性和獨立性,進而建立以專項管理為補充、以績效考核為保證、以成本控制為中心、以經營目標為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第三,整合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不僅是醫藥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中的主體,也是內部控制的控制對象。因此,醫藥企業必須強化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理念,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和控制,積極開發、挖掘人力資源潛能,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健全激勵獎懲機制,用以約束員工遵循財務會計管理和內部控制的要求、目標行事,發揮、培育團隊精神,不斷提高整個團隊的凝聚力。
(三)樹立成本意識,加強成本控制
醫藥行業必須加快樹立成本意識的步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制藥的技術和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自然地制藥成本也與日俱增,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醫藥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樹立成本意識勢在必行。醫藥企業必須將成本管理上升到戰略高度,加強對日常成本的控制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費,對各項資源進行循環利用。針對采購成本而言,企業要成立產品成本信息庫,用來加強對制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充分了解、掌握供應商資源,選擇質優價廉的原材料。此外,醫藥企業必須引進現代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加強自身成本管理的同時,積極適應國內外的市場要求。
(四)推進信息化建設,適應現代化發展
在信息時代,醫藥企業必須對管理方式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索與研究,在確保企業產品質量、資產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經營風險。推進企業財務會計管理與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設,是醫藥企業適應時代要求的必然選擇,具體做法可參考如下建議:一是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醫藥企業可以在企業范圍內采用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企業上上下下的所有財務事項只能通過該系統來變更,這樣既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低效和弊端,也規范了整個公司的財務管理;二是規范財務系統的應用程序。
為防止數據丟失,除了排除系統運行問題之外,醫藥企業還要不斷地完善數據庫管理,使其具備完整的機房準入規定、詳細的系統操作指南、嚴格的系統操作審批流程、科學合理的錯誤應急處理辦法等,同時也不能忽略輔的系統操作登記臺賬、機房準入規定等;三是增強權利約束與監督。為減少徇私舞弊行為,必須建立一套針對操作人員的監督約束機制,可以通過劃分不同模塊的方式來進行人員職能分工,或是通過設置財務管理系統權限來實現;四是注意安全管理。醫藥企業必須對財務管理系統進行加密措施,嚴格設置各級別權限,定期對系統進行殺毒和數據備份;同時設置獨立的、線下的設備存儲空間,用于保護設備安全。
醫藥行業財務會計管理與內部控制中的問題相關文章:
1.財務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酒店財務管理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會計內部控制本科畢業論文
4.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范文3篇
篇5
【論文摘要】同樣都是老鼠,為何有老鼠與米老鼠之別?這就是品牌與非品牌的概念。一提到品牌有很多人都覺得很玄妙,事實上并非如此。就如制藥工業中的品牌,比如琥乙紅霉素與利君沙,化學成分沒有任何區別,可是在銷售上利君沙與琥乙紅霉素相差甚遠。利君沙就是“米老鼠”,而琥乙紅霉素就是“老鼠”;利君沙就是品牌,琥乙紅霉素就不是品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產品做成“米老鼠”。
一、品牌策略與執行
在醫藥行業中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所謂的“小市場,大營銷”。這個行業有一個單品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是鳳毛麟角,它不同于啤酒、飲料等產品的市場很大,所以說是“小市場”。為什么說是大營銷呢?我們先看一看電視里的廣告就知道了,醫藥產品的廣告投放量相當大,在當前的媒體投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說,在今天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我們制藥工業的營銷費用投入是很大的。營銷什么?當然是營銷我們的產品。而營銷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知名度高、美譽度高的強勢品牌。
品牌從何做起?制藥工業一直有一個說法:產品卓越,市場卓越,執行卓越。產品卓越對處方藥的營銷至關重要,市場卓越是對OTC產品的極大挑戰,執行卓越無論是對處方藥還是對OTC都是營銷管理的一種極高境界。產品卓越是我們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們有“萬艾可”這樣的產品,我們根本就不用為打廣告而犯愁,也不會擔心搞促銷之類的事情,這個藥也會賣得很好,因為它相對卓越。國內眾多藥廠雖然在研發經費上不設上限,但是目前中國企業沒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億元人民幣來做研發的,因為研發來得太慢。
如果沒有最好的產品怎么辦?現階段中國制藥工業的成功者們,他們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場卓越基礎上的。換而言之,他們是找準了市場定位,再通過市場營銷手段來完成產品的差異化,進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戰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這么想,也可以模仿別人,但是你清楚這一點:過去別人做成了的,你現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別的公司做成了,在你這兒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們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企業外部的環境和內部的條件都在不斷變化,而出路就在于創新,不斷創新。別人的東西是拿不過來的,結合自己的文化進行創新才能獲取成功。而創新需要的,就是執行上的卓越。
二、醫藥企業營銷中的“推”與“拉”
制藥工業的營銷寶典是什么?實際上,無論是4C還是4P,營銷都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兩個方面:“推”和“拉”。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人感冒了,到醫院看病,醫生給他開治痔瘡的藥,他當然不會相信這個醫生的話。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論說“感冒是由痔瘡引起的,治好痔瘡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醫生給他開治痔瘡的藥,他就會相信。[
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不同之處在于處方藥營銷的對象是醫生,所謂“拉動”的概念就是要給醫生一個說法,只要有一個說法。那么醫生就有理由開處方了。但是,有一個說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藥品中,醫生是否會選擇這個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予以“推動”。因此,“推”和“拉”要結合,“拉動”就是給醫生一個開處方的理由,樹立學術地位,普及醫藥教育;“推動”就是給醫生一個開處方的動力,讓自己的藥品能進到醫院里來。只有“推”“拉”結合,才能讓醫生有理由開處方且愿意開處方。
非處方藥的營銷實際上也可以歸結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營銷鏈條上我們實在找不到像醫生那樣的角色,于是醫藥企業的“拉動”對象就不得不面向產品定位的消費者。所謂“拉動”,就是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的欲望,并且買得起;所謂“推動”,就是讓顧客買得到,能夠很方便地買得到。所以對于對非處方藥的營銷來說,就必須做品牌。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這幾年藥品零售商業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批發企業的發展速度,而藥店在做品牌經營的同時更希望與制藥企業進行聯盟與合作。因此,藥店特別是連鎖藥店將成為OTC藥品銷售的關鍵力量。
三、企業品牌與產品品牌
醫藥企業做品牌時遇到的另外一個難題是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關系。比如在我提到楊森時人們會想到什么?會想到嗎丁啉、達克寧。提到天士力時人們又會想到什么?一定會想到丹參滴丸。但一提到楊子江,我相信大部分人會啞口。可是揚子江在我們國家卻是銷售額位居前三名的制藥企業,它的產品一點都不少。可為什么人們對它的名字那么陌生?是因為它的藥更多地是在醫院里做處方藥,所以它的產品品牌知名度會小一些。由此對于我們來說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到底是做產品品牌還是做企業品牌好?其實西藥制藥企業內心一直有個愿望,希望擺脫“一牌獨大”的狀態。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西藥制藥企業甚至包括一些中藥制藥企業,想以企業品牌來帶動產品銷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好先做產品品牌。至于最終能不能做好企業品牌,當我們國家的行業集中度非常高的時候,高到50家、10家、8家制藥企業的銷售額占到總銷售額80%-90%的時候,制藥企業的品牌對自己的產品群的銷售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紀,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是難以在激烈競爭中立足的。企業現有的所有競爭力優勢,包括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營銷優勢,最終都會轉化為企業的品牌競爭力優勢。
【參考文獻】
篇6
記我國中醫藥領域首位“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獲得者楊新杰
認識他是從一本精美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證書上,上寫:“各類中醫藥藏品數量之最 楊新杰藏品3781件”,這一紀錄由我國最年輕的中醫藥古籍保護與研究專家楊新杰,歷經23年創造的。經國家公證處公證員現場公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和收藏家協會專家的仔細甄別選評,最后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為其頒發了這個來之不易證書。
楊新杰出身中醫世家,自幼秉承庭訓,時時目濡祖上精湛醫術,刻刻聆聽祖上金石論斷,躬身潛學岐黃傳統醫術二十余載。在多年的從醫實踐生涯中,他漸漸的發現,這個具有五千年發展歷史,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遺產,因缺乏實物佐證,不重視傳承保護等諸多因素,讓年輕一代缺乏了對它應有的認識和掌握,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技術面臨失傳的險境。
為拯救瀕臨失傳的五千年中醫藥文化,為保護好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一寶貴遺產,二十多年來,楊新杰幾乎將他的全部身心都用在保護挖掘中醫藥歷史文化遺產的工作中,他歷盡艱辛,傾其所有(財力、物力、精力),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從民間收藏各類有價值的中醫藥珍貴歷史藏品3700多件,其中不乏全國知名老藥店.如:北京同仁堂.哈爾濱世一堂.沈陽天益堂.杭州九芝堂等珍貴歷史藏品.更有像中國最早的養生著作《黃帝內經》和古代醫學巨著《本朝綱目》、古代宮廷《太醫院秘方》等一批失傳的古籍善本,堪稱無價之寶。
為使中醫藥文化更好的傳播與發展,他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研究開發中心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中國歷史上首屆《中國中醫藥文化展》。與國家衛生部全國衛生產業管理協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聯合舉辦了《第二屆中國中醫藥文化展》。
為將我國的岐黃文化發揚光大,他創辦了國內首家專業從事中醫藥文化產品傳播、研發、銷售的公司――《沈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他根據收藏品開發出的中醫文化系列產品之一的“仿宋王唯一針灸銅人”,被選入國家會議中心展出,受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的稱贊,并得到了國家局外事司得認同,推薦作為外事活動指定專用禮品。
他撰寫的關于中醫藥的論文多次獲獎,并被國內十多家知名期刊、網站轉載,他還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華名醫協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針灸協會、中國國醫專業委員會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 中國發明協會 中國收藏家協會等多個國家級專業學會的名譽主席、理事、專家委員、會員等多項社會職務。
他是我國中醫藥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受國家重點保護。 他是當地政府向國家推薦最年輕的國家級中醫藥古籍保護與研究專家。
由于他在中醫藥領域的突出貢獻,在業界多次引起轟動效應,被譽為中華醫藥文化傳播第一人,先后獲得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醫師協會頒發的《中醫藥突出貢獻獎》等各種國內國際大獎和殊榮20多項。
他曾多次作為特約嘉賓出席由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科委舉辦的各種全國性醫學大會和學術論壇,并做中醫藥保護傳承方面的精彩演講,得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中國保健協會會長張鳳樓、國家衛生部財務司長趙志林等主要領導的親切接見,并對其在我國中醫藥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給予表彰和鼓勵。
2009年,在香港各界同仁的多方協助下,他應邀到香港,與香港中醫師公會、港九中醫藥商會等各界同仁進行了中醫藥文化方面的交流學習,為促進中醫藥文化向海外交流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同年11月,他應邀出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廣西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中醫藥發展大會》,他的論文,“振興祖國中醫藥事業整體戰略發展計劃書”,入選大會《優秀論文集》。
同年在廣州舉辦的《2009傳統醫藥國際科技大會暨博覽會》上,楊新杰的中醫藥文化藏品項目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醫藥界同仁的極大關注和興趣,其中包括:來自美國的哈佛大學的教授 DavidYue-WeiLee,AssociateProfessor.來自意大利高等衛生研究院院長EnricoGaraci. 來自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的代表M.Georges Massiot。來自奧地利國家中醫藥研究中心主任Rudolf Bauer ,Professorl。來自捷克國家醫學研究中心的SuenYang BuoSi。來自英國的皇家植物園MoniqueSimmonds,Proes sor。他們紛紛與之交流資料名片,合影留念
如今我國的中醫藥事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承認和應用,連續三年的兩會期間,由中醫界的全國政協委員龍志賢、舍靜、馮世良等14位委員發起的1190號提議,建議國家建設《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科委等十六部委聯合出臺政策,要支持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
篇7
[論文關鍵詞]零售藥店經營模式發展趨勢
[論文摘要]通過對我國傳統零售藥店經營模式的分析,探討我國醫藥零售業態的發展趨勢,提示我國零售藥店將朝著社區便利藥店、專業或??扑幍?、藥店加診所、藥妝店、店中店藥店等經營模式發展的趨勢。
隨著我國醫藥經濟的高速發展、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和醫藥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醫藥零售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零售藥店應不斷進行經營機制改革,推出各具特色的市場運行模式,本文將就我國醫藥零售業態的發展趨勢做淺析。
一、傳統零售藥店的經營模式
幾千年來,我國的零售藥店一直沿用著傳統的經營模式,以銷售藥品為主。零售藥店兼賣日用品、化妝品等其它商品,則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鮮事。近年來,隨著藥品零售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傳統藥店在原有專業化水平比較高的基礎上,著力加強個性化經營和多元化經營,要將自己定義為具有藥品經營執照的零售店,而不是只賣藥或兼賣某些日用品的藥店。目標消費群是有廣泛需求的某類人群,如年輕男人、職業婦女、自我服務的方便購物者等,而不僅僅是的慢性病人、老年病人等群體。
我國傳統零售藥店近年得以蓬勃發展,無疑得益于國家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和藥品分類管理的實施等。但由于我國零售藥店發展起步較晚,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套,各地的零售藥店惟有積極去探索,以期早日創出一個適合自己生存的新模式。
二、醫藥零售業態的發展趨勢
1.平價藥品超市或大賣場(主要銷售藥品,以低價吸引顧客,杰出代表湖南老百姓)
國內傳統藥店經營模式的實質性變化是通過藥品超市、大賣場等形式出現,自2000年以來,藥品超市、平價大賣場也在國內陸續出現,給藥品零售業帶來不少新鮮的氣息。比如湖南老百姓大藥房等。該類型的零售模式以低價格作為最大的賣點,通過低價吸引消費者,其目標消費群主要以老人和家庭主婦為主。
2.社區便利藥店(主要銷售藥品、日用品等,杰出代表深圳海王星辰)
“大病去醫院、小病進藥店”,這是近年來醫療體制改革新形勢下出現的醫藥消費大趨勢。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消費者在選擇社會藥房時考慮的因素首要是購藥的便利性,因此社區便利型藥店開始出現。由于其便利性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比如深圳海王星辰藥店。
在國外,社區藥店已經十分普及。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居民社區醫療體系十分完善,大量的社區藥店不僅發揮著藥店應有的作用,還扮演了社區醫療健康保障的角色。小區居民一般常見的小病都可以在社區藥店里通過向藥師咨詢而買到合適的藥品,社區藥店已經逐步發展成為社區內重要的社交場所和社區健康中心。另一方面,對社區藥店的理解絕不能僅僅看作是藥店地址的簡單變化,“開在家門口的藥店”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需在經營策略上做相應的改變,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致力于培養社區居民的忠誠度,維護好與社區居民的關系。
3.專業或??扑幍辏ㄖ饕N售處方藥或某一類藥品,杰出代表廣州百濟抗腫瘤藥房)
目前我國一些連鎖藥店或單體藥店推出腫瘤藥房、糖尿病藥房、皮膚病藥房等專業或??扑幍?,特色專業藥店是藥品經營模式的一大改革。例如:廣州百濟抗腫瘤藥房、上海腫瘤藥房和冠心病藥房,上海專營糖尿病類藥物的魯班藥房,老字號同仁堂,以及參茸店、蜂蜜產品專營店等等。該種藥店的優勢在于方便患者,并且店內配備有經過專門培訓、熟悉疾病醫治原理的“醫生型”營業員,可指導顧客購藥;由于這類藥店專業品牌的建立和增值服務的強化,往往能夠獲得消費者更強的信賴,從而建立高毛利、低流量的經營模式。
該類型的藥店應注重針對性,譬如在皮膚研究所附近開皮膚病藥房;而在社區、大專院校附近則針對消費人群的常用藥品特點而開設專門的藥房。同時,專業藥店還可以通過對特定顧客群的相關需求分析,適當引進更多的品類,進行組合式的銷售。比如在以銷售中藥為主的藥店,可以銷售煎藥機,在以女性消費者為主的藥店,可以增加女性護理產品等等,這樣可以在特定顧客群上創造多種消費機會,為藥店帶來更好的現金流。
4.藥店加診所(主要特點是藥店和診所雙證經營,以解決藥店處方藥處方不足問題,方便消費者就診和購買藥品,杰出代表杭州胡慶余堂等)
隨著抗生素限售令的實施,處方藥“雙軌制”銷售的取消,近幾年我國出現了藥店加診所的經營模式。該經營模式在美國已經得到推行,并證明其存在的市場價值。美國第二大連鎖藥店CVS開創先河,于2006年7月13日收購了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MinuteClinic公司,該公司是全美最早和最大的藥店診所,是專業的健康診療服務機構。開設在美國零售藥店內的診所以其價格低廉、就診時間短的診療保健服務而深受顧客歡迎。診所配有執業護士和醫師助理,可提供從接種疫苗到治療感冒在內的簡易診療服務,治療費用只有醫院的25%左右。
由于我國的醫療資源相對緊缺,因此國家鼓勵小病進行自我診療,這樣可以節約國家有限的醫藥資源,也能省去醫院排隊掛號的煩瑣,既省錢又省事。但在自我診療的過程中,患者大都缺乏相應的疾病診療知識,哪些是大病,哪些是小病,不能做出正確判斷,可能出現大病不及時治療貽誤病情,小病上大醫院小題大做的情況。而藥店在引進診所經營模式,通過聘請專業醫生,免費為患者看病,患者在看完病后,可直接在藥店買藥,也可到其他藥店買。這樣患者不但可少花錢,更重要的是可享受到安全合理的用藥服務。比如:杭州胡慶余堂國藥號有限公司將下屬慶余中醫門診部安置于葉種德堂內,該門診部除設有中醫各科外,還成立了慶余健康保健中心,該中心提供藥物熏蒸、針灸減肥、足部反射診療、推拿診療、中醫保健咨詢等各項服務,方便了消費者的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了增值服務。
5.藥妝店(主要以藥品與化妝品為主打商品,杰出代表深圳康是美等)
藥妝店是以商品結構多樣化、尤其是藥品與化妝品為主打商品的零售店。藥妝店其主要的消費群體以中青年女性為主。據一項針對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等十大城市女性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在連鎖藥店目標消費群中,女性消費者占藥店總體消費者比例為65.77%,藥妝店已成為我國藥品零售業新型的經營模式。2005年3月10日,麗珠醫藥集團與臺灣統一超商合資的中國內地首家連鎖藥妝店“康是美”在深圳開業,標志國內第一家藥妝店的成立,其所售商品中,藥品占40%、化妝品占35%、居家用品占25%。
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到藥店買化妝品早已成為一種購物習慣,尤其是在日本,經營化妝品的藥妝連鎖店數量甚至超過專業藥店。在國外,許多連鎖藥店的藥品經營實際上已處于次要地位。如日本,連鎖藥店的藥品經營只占31.2%,而日用雜品占24.6%,化妝品占22.7%。經營化妝品的藥妝店,實際上是零售藥店的多元化經營。隨著國家對處方藥,如抗生素類藥的購買限制,化妝品實際上已經成為藥店的另一重要“財源”。
6.店中店藥店(主要在商場或大型超市內銷售藥品,杰出代表深圳中聯大藥房、廣州金康大藥房等)
當平價藥房給各地藥品零售市場帶來沖擊時,各地藥店在最初單純以降價作為應對措施之后,也開始從自身出發尋求發展的出路,店中店便是其中的業態之一。店中店藥店顧客定位主要是商業區內的流動顧客,主要是滿足顧客的“一站式”購齊服務,以節省其精力和時間,因此可以開展多元化產品經營、美容美體和醫療門診等服務。藥店與超市伴生共存,相互借力,超市借藥店豐富了商品線,藥店借超市吸引人氣,這種雙贏的經營新模式開始被眾多的藥品零售企業重視。比如:目前廣東省僅中聯大藥房就有30多家門店坐鎮在商超巨頭沃爾馬里;而廣州金康大藥房在2000年成立的時候,就與吉之島等超市有了合作,并借助大型商超的品牌優勢,使金康走出了連鎖的第一步。
篇8
EI公司的母公司是擁有41個子公司的集團公司,在全球制藥行業排名19(2006年),是一家以研究開發為主的綜合性醫藥生產廠家。EI公司在中國的發展經歷是從一般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衰退的過程,這當中的原因有很多。本論文通過案例與人性的關聯剖析,探索出了最為關鍵的原因:銷售區域的邊際遞減效應、銷售指標與銷售薪酬的棘輪效應、銷售薪酬的曲棍球棒效應。
EI公司在起步階段,其結構性激勵模型曾很好地克服了邊際遞減效應、棘輪效應與曲棍球棒效應的影響,但是從2002年開始結構性激勵制度就已經有所變化,主要表現在銷售薪酬方案設計中出現了直接傭金與安理申的特別補償獎,出現了曲棍球效應,但并不算嚴重。2004年出現了邊際遞減效應與棘輪效應,2005年出現了明顯的曲棍球效應,到了2007年,這三大效應組合在一起發揮作用,對EI公司銷售隊伍士氣的危害達到了頂峰,這是EI公司衰退的關鍵性原因。
一、EI藥業公司銷售隊伍管理引發的激勵問題
(一)銷售區域變化引起的激勵問題
EI公司在銷售區域的管理是不成功的。EI公司13年中大區域變化五次,縮小兩次,擴大兩次,變動頻繁。銷售區域的增加,促進了銷售士氣的提升,而銷售區域數的縮小,導致銷售士氣大跌。銷售區域的變化影響到中基層銷售管理隊伍的士氣:如果七個大區,變成三個大區,原來的大區經理與區域產品經理的去留問題,就變成了突出的問題。中基層管理者的士氣下降,埋怨與牢騷增加,醫藥代表看到自己的主管都沒有心思做工作,銷售隊伍士氣的低落就出現了牛鞭效應,最終影響到客戶對EI公司的判斷。
(二)醫藥代表規??焖贁U張引起的激勵問題
EI公司在2001年之前,在增加醫藥代表的問題上非常謹慎,1999年-2001年三年只增加30人,2002年增加44人,2003年由于取得了非常好的銷售成績, 2005、2006年分別增加了92人和58人,出現了醫藥代表的邊際遞減效應,銷售隊伍的工作士氣急劇下降。醫藥代表增加,如果不是開拓新的區域,就意味著把原來醫藥代表的地盤分給新進來的醫藥代表,而銷售地盤與銷售計劃相關,銷售計劃與銷售變動收入有關,增加醫藥代表就意味著減少原有醫藥代表的收入,這對醫藥代表的工作士氣有很大的殺傷力。于是就出現增加醫藥代表,總銷售額不增加,甚至出現下降。
(三)銷售指標變化引起的激勵問題
EI公司在1995年-2003年基本上根據銷售潛力來分配銷售指標,但在2004年-2007年分配指標轉向采用非潛力因素設立指標。銷售指標分配的棘輪效應非常明顯。棘輪效應是EI的銷售隊伍士氣下降的第三個關鍵因素,EI的員工流動率開始增加,EI公司為了留住醫藥代表,在第四季度突出宣傳來年的獎勵政策,請大家不要離開公司,結果留下來的醫藥代表在年底降低其努力程度,把醫院的訂貨推遲到下個年度,又出現了銷售的曲棍球棒效應。這三大效應開始膠合在一起發揮對士氣的殺傷作用。
(四)薪酬設計與管理變化引起的激勵問題
EI公司在2007年的獎金條例中,采取傭金率與獎金率的提成法,更加加劇了曲棍球棒效應的產生,結果出現獎金大幅提升而年度銷售額基本上不升反降。同時,獎金條例中,出現了“倒扣獎金”的字眼,這使銷售員產生了卡尼曼損失厭惡效應,導致銷售士氣急劇低落,并蔓延到了整個銷售隊伍,于是一支優秀的銷售隊伍徹底瓦崩了。
二、基于銷售戰略目標的銷售隊伍激勵制度
EI公司的銷售區域規劃、銷售薪酬設計都是為了更好的實現銷售戰略目標,但是銷售區域規劃與銷售薪酬設計的本身內涵與過程,卻偏離了銷售戰略目標。加上銷售指標的分配上出現了棘輪效應,結果,EI的銷售隊伍激勵的實際就偏離了銷售戰略目標,不僅銷售戰略目標沒有實現,而且落后于行業的增長。
筆者認為,EI公司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公司對銷售隊伍的激勵制度:
1、成立銷售薪酬委員會與銷售指標委員會;
2、建立結構性的銷售激勵系統模型;
3、銷售區域規劃按照市場潛力與行業管理設立區域結構;
4、銷售指標分配采取組合方法與根據市場潛力進行分解;
5、銷售薪酬設計采取組合方法,降低激勵成分的比例;
6、提高中基層銷售管理者的薪酬收入。
三、EI藥業公司銷售隊伍激勵案例的啟示
篇9
1.生物技術引領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
生物技術是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為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具體而言,生物技術包括植物轉基因技術、動物生物技術、農作物的分子育種技術、納米生物技術、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療等。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人類染色體破譯、水稻基因組測序、破譯老鼠基因組、轉基因動植物研究、干細胞研究、生物技術在病毒檢測及疫苗研制中的應用、克隆技術等國際生物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生物技術在醫藥、農業、環保、食品、化工等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據統計,全球生物藥品市場規模1997年為150億美元,2000年為300億美元,2008年將達到800多億美元。在農業方面,盡管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存有疑慮,但從1996年商業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仍然增長了30多倍,2001年已達5260萬公頃。據分析家預測,轉基因食品的銷售額2010年將達到250億美元。生物經濟的另一基礎是人類基因。由于繪出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基因藥物可以使幾千種基因病癥預防、緩解和治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此有人說,一條基因就能形成一個產業。到2020年,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研制的新藥可能會達到3000種。
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增長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個經濟增長平均數的8~10倍左右。生物技術引領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將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歷史經驗證明,這一時期是發展中國家把握歷史契機,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也正是是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我國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中國必須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將生物技術產業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
生物產業作為21世紀新興戰略高技術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制高點。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發展。200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會議認為,必須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環保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生物產業。《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生物產業已步入快速發展期。
中國生物產業規模近年來不斷擴大。首先,生物醫藥穩步增長,經濟效益大幅增加。2000-2008年全國醫藥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年均增長達20.45%。2008年生物醫藥產業抗風險能力表現突出,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全年醫藥工業實現產值8666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25.52%。中國生物產業總規模超過萬億元,生物產業正在成為中國高技術領域新的增長點。生物技術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相對較小的高技術領域,中國具有發展生物產業的技術基礎和巨大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包括基因技術在內的現代生物產業,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中國產業國際分工地位和保障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
3.河南省生物產業地方特色突出和發展優勢明顯
河南省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在部分領域居于國內領先水平。在國際化、產業化、集聚化的總體要求之下迅速做大做強河南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將其打造為帶動河南省經濟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對推動河南省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河南省生物資源豐富,糧食年產量突破1000億斤,擁有植物3830余種,動物418種,中藥材資源豐富,藥用植物1963種,擁有焦作四大懷藥、新鄉金銀花、濟源冬凌草、南陽山茱萸等特色地道中藥材享譽海內外。初步測算,2008年我省生物及新醫藥產業總產值已經超過600億元,其中全省醫藥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達到484億元和150億元,同比增長35%和27%,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幅10個和9.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47億元,同比增長27%,是全國增長最快的省份之一。我省醫藥制造業總產值已從2000年居全國第14位,2005年全國第9位,躍升至2008年的全國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已經成為我省高技術產業中所占比重最大,帶動河南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產業。
根據《河南省生物及新醫藥產業(2009-2020年)發展規劃》,河南省重點發展生物制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和生物技術研發服務業、醫藥研發外包服務等。緊緊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充分發揮我省生物資源、產業基礎等優勢,堅持走特色化、產業化、集聚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鞏固和加強生物農業的優勢地位,加快推進生物醫藥轉型升級,把生物化工作為實現跨越發展的突破口,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將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培育成為我省的新興支柱產業,主要經濟指標躋身全國前3位,使我省成為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農業基地,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
二、生物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重點內容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教高〔2007〕14號)的規劃,建設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是優化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專業特色的重要措施。充分認識生物產業發展的急需,高度重視生物技術特色專業的建設工作,大力加強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緊密結合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進生物技術專業建設,切實為同類型高校生物技術及相關專業和本校的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1.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整合課程內容,優化課程體系
(1)根據對社會發展、學科發展和人才需求的分析,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為指導,通過廣泛調研,圍繞如何提高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科研、開發、生產管理工作等綜合素質,提出修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2)強化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適當增設拓展生命科學研究方法、促進實踐能力提高的課程,增加生命科學學科前沿知識介紹,拓寬知識面,提高人文綜合素質,使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科學、合理。加強專業基礎課教學。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增設了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工藝原理等專業基礎課,從而使學生較系統的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符合“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本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有較扎實的生物學基礎,掌握生物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一定的實驗技能,了解國內外生物技術研究及發展動向,能適應生物技術教學、科研、開發及管理等崗位的工作。(3)根據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市場對生物科學類人才的需求,整合相關課程內容、調整知識結構、加強專業知識內容的銜接,將學科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修訂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實驗大綱、教學實綱及生產(教育)實綱。增設選修課,拓寬專業口徑,以適應市場需求。選修課有生物制藥工藝學、天然產物制備技術、環境生物技術、基因工程育種、生物工業下游技術等。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使學生系統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后,通過多選課拓寬專業基礎,淡化專業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4)針對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和河南省經濟發展特點,構建“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完善,實踐能力和業務技能明顯提高,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創新精神整體發展,具有優勢市場競爭力”的生物技術類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有計劃、有重點的吸納所有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生產實踐和教學實習單位骨干等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對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合理規劃,通過學科專業概論、入學教育、本科生導師制、學科專業專題講座等環節,強化專業思想,加強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訓練,構建具有鮮明城市特色的生物技術類人才培養體系。
2.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網絡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以及對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綜合概括的能力。(2)積極倡導并嘗試體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創新性實驗和實踐,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參與科學研究,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3)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論筆試、實驗方案設計、實際操作、課程論文、課程討論答辯等多種考核方式,全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4)定期開展學術報告、學生讀書論壇、演講比賽、實驗技能大賽等系列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支了解社會需求、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教學團隊
(1)積極完善梯隊結構,科學合理的配置教師資源,建立健全師資培訓制度,加大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鼓勵和支持中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保證專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2)完善生物技術系活動制度,通過活動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加強對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的研究,形成人人參與教學研究的氛圍。(3)建立專業課教師的“傳”、“幫”、“帶”制度,通過老教師的指導,扶持青年教師盡快走上教學和科研軌道。通過建設,形成學科齊全、發展均衡、優勢互補,具有較強學術競爭力的教學團隊。
4.加強實踐教學
(1)依托鄭州大學生物基因工程技術中心的籌建,結合本專業較強的科研實力,加強生物技術專業類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2)增加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加強對實驗的指導,提高實驗課效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3)建設生物學實驗技能實訓平臺及實踐技能實訓實驗室,2年級選擇優秀學生提前進入各個科研實驗室,加強科研、生產實踐鍛煉及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提高生物技術專業的科研、實踐操作能力。(4)充分利用鄭州市的動植物資源及規?;纳锛夹g企業,建立1~3個專業課程實習基地。通過課程實習,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識運用能力。(5)借助重點實驗室、實驗中心及學院較強的科研勢力,為本科生搭建參與科研活動的平臺。建立本科生優秀論文評選制度,通過本科生畢業論文、“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等開展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生物技術特色專業的建設
1.立足前瞻性,緊緊把握生命科學前沿,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人類基因組計劃對生物產業帶來巨大推動作用,國際生物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主要方面包括:人類基因組測序、人類染色體破譯、水稻基因組測序、破譯老鼠基因組、轉基因動植物研究、干細胞研究、生物技術在病毒檢測及疫苗研制中的應用、克隆技術。因此,生物技術在醫療保健、農業、環保、輕化工、食品等重要領域對改善人類健康與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和工業產量與質量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生物技術引領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將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歷史經驗證明,這一時期是發展中國家把握歷史契機,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也正是是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我國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突出先進性,發揮優勢,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技術建設與發展
河南省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中藥材資源豐富、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在部分領域居于國內領先水平。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已經成為我省高技術產業中所占比重最大,帶動河南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產業。力爭將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培育成為我省的新興支柱產業,主要經濟指標躋身全國前3位,使我省成為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農業基地,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廣泛與省內科研機構科研聯合,創建一批生產實習基地,克服造成產學研脫節,創造有利于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滿足產業發展高水平科研領軍人才、以及具備管理、技術和營銷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的急需。
3.發揮示范性,抓住機遇,形成特色,培養生物高技術產業急需人才
篇10
關鍵詞:產學結合;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84-02
一、研究方法和步驟
調研國內高職院校開展畢業設計現狀、探索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實習期間生產、學習情況,結合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廳對畢業設計的指導性意見,與實習單位共同制定畢業設計教學標準,通過試點,從考核結果、師生反饋進行診斷、總結,進一步改進教學。
二、研究結果
1.國內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教學現狀和探索情況。(1)湖南省外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教學現狀和探索情況。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普遍存在選題與學生就業實際不符、理論研究型選題過多;學生抄襲現象嚴重、畢業設計流于形式,沒有創新意識;文本可讀性較差等問題。其原因主要是:學校在實習前布置選題;指導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歷、指導學生過多;畢業設計時間與頂崗實習時間沖突,學生不重視、字習積極性不高和學習能力差。為解決以上問題,一些學校探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畢業設計:結合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及業務情況設計工作流程和方案[1]。一些學校向企業征集畢業設計課題,選擇與實習單位相結合的課題或以企業實際項目作為課題[2]。(2)省內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教學現狀。由于2014年以前湖南省教育廳對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沒有明確規定,大部分學校未開展此項工作。2014年高職畢業設計的試點很多屬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簡化”版,由于學生研究能力欠缺、教師指導尚處于摸索階段,結果學生作品普遍泛泛而論,東拼西湊、大量轉抄或以實踐總結報告呈現。2015年部分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進,設計成果嘗試以方案、作品、工藝等形式呈現,并在初步探索體現綜合運用知識、設計過程科學性的具體方式。在教學管理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在進程督查、教學質量監控方面進行了強化。
2.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實習期間生產、學習情況。高職藥學專業的特點是技術性強、就業面廣,主要培養具備藥學服務、處方調劑、藥品檢測、藥品制備和質量控制、藥品購銷和管理的能力,能從事用藥指導、咨詢、健康教育和藥品調配、銷售、采購、商務服務及制劑生產、質檢、質管工作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實習單位包括醫院、藥廠、醫藥公司、藥店、藥品檢驗研究單位;除醫院外,大多數行業單位因人才緊缺,采取頂崗實習方式,將實習生作為準員工培養。單位希望學生能在各崗位中,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并能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對實際工作進行改進、提高。
本校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之前,已經完成了專業課程及文獻檢索、醫藥論文寫作等課程的學習,并進行了專業技能綜合訓練,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收集和應用能力。畢業設計期間學生多分散在各單位定崗實習,工作任務較重且主要偏向于藥品生產、質管、銷售、服務的某一方面;為較好地達成工作目標,要求學生能綜合應用相關專業知識。
3.高職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標準制定。(1)教育部門對高職學生畢業設計的要求。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方針: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設計要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由學校教師與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選題,時間應不少于半年。湖南省教育廳2014年的通知指出:畢業設計是高職院校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關鍵訓練項目。學生畢業設計成果主要包括產品設計、工藝設計、方案設計等成果呈現形式。(2)研討制定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標準。選取6家藥學實習、用人單位,征集專業技術崗位負責人對高職學生畢業設計的建議,普遍認為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相對比較薄弱,自主思考能力欠缺,建議避免高深研究,立足于一線技術操作人員的定位,從具體工作任務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組織校外實習帶教老師、校內專業老師成立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研室,查閱各院校各專業畢業設計課程標準,深入分析各崗位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需求,基于產學結合研討畢業設計教學實施,制定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標準。
4.高職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試點、改進。將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標準(試行)在我校2012級藥學專業94名學生進行試點,并狠抓選題、任務書審核、答辯三大關鍵環節。在選題環節,校內老師根據企業工作問題擬定選題,學生與企業帶教老師商定選題,雙向選擇,最終確定切合生產過程實際的課題。在任務書環節,要求學生、指導老師結合實習階段生產工作任務安排明確時間進程、設計內容、設計要求、階段任務,系部逐一審核科學性、可行性。在答辯環節,聘請藥學行業生產一線典型崗位的技術骨干擔任答辯專家,從設計依據、工作方案的專業性等方面進行控制。經過全程質量監控,2015年我校藥學專業的學生畢業設計全部通過省教育廳的抽查,在省內高職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水平處于領先水平。但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老師反映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專業文獻查找、計算機文檔處理、知識應用能力欠缺。企業反映學生的畢業設計方案鮮少創新性,只有極少部分能幫助解決實際生產工作中的問題;由于輪崗等問題,部分畢業設計與學生的生產工作任務關聯性不強。為此,學校在下實習前,將部分畢業設計教學內容提前集中講述。將選題安排在實習后三個月進行,嚴格要求與實習生產任務相結合,且與企業溝通,要求帶教老師早期介入。同時組織學生、企業、帶教老師召開研討會,進一步修訂畢業設計選題要求、成果要求。
三、結論
1.學校收獲。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切合企業需求,是衡量其培養能力的主要指標。由于畢業設計選題遵循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原則,學校教學真正做到了與企業生產需求接軌。如近三年,各級醫院都在逐步增設靜脈配置中心,據調研,生產的化療藥物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導致的危害性較大。指導老師擬定選題:靜脈配置中心化療藥物的管理方案,經過指導學生科學設計,提出的工作方案對生產實際很有啟迪。通過指導畢業設計,還能切實將生產現場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產品、新方法等有效融入人才培養過程。如針對零售連鎖藥房的實習學生,指導老師提出設計合理安全用藥宣教方案,與國家對藥品銷售企業提高安全用藥水平的新要求切合,也滿足了企業提高員工藥學服務型能力的需求。
2.學生收獲。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收獲是全方位的,以前學生實習期間自我認知:單調地勞動付出、簡單地完成工作任務;通過畢業設計,工作、學習緊密結合,既提高了生產任務的專業性認知,又主動去應用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得以提升。如學生在設計醫藥公司客戶拜訪方案、患者用藥指導方案過程中,需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完成生產目標,其藥品銷售、藥學服務能力提升顯著。同時,收集生產現場資料、分析存在問題原因、答辯等過程,提高了學生溝通協調、團隊合作、演講等能力。
3.企業收獲。由于大部分藥學單位實習生基本上屬于準就業狀態,通過畢業設計,企業的收獲主要體現在人員和生產工作兩方面。如指導學生針對實習的醫藥公司庫存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方案,為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不僅我們的學生得以成長,企業的帶教老師也提高了解決問題能力,而且企業可以借鑒此方案優化庫存管理,切實推進了產教融合。
參考文獻:
[1]廖禮平.基于頂崗實習工作過程的畢業設計改革探討――以高職高專工程造價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6,(5):67-70.
[2]舒平生,單以才,段向軍.高職畢業設計SECI―CDIO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5,(5):29-31.
An Study o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eaching of Pharmac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Study
XIAO Lan,QU Gang
(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1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