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18:40: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政預算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財政預算管理論文

篇1

(一)鄉鎮事權與財權分離制定合理的事權與財權相結合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是鄉鎮職能合理運行的重要前提。一是事權和財權劃分不清,造成鄉鎮在保障民生和促進經濟發展缺乏必需的資金保證。二是可用財力減少。農村稅費改革后,取消鄉鎮統籌款,鄉鎮可用財力明顯減少,而縣級財政在確保鄉鎮“吃飯”的前提下,不可能有充足的財力實行轉移支付。在此情況下,造成了財力需求與事業發展的矛盾,財政難以保障供給。

二)鄉鎮財政財務管理薄弱一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重收輕支現象十分突出,亂支濫用、擅自提高開支標準和開支范圍,造成接待、各種補貼等非生產性支出直線上升;內控制度、票據領用、支出審批權限程序、實物采購等不規范。二是鄉鎮財政干部隊伍不穩定,由于鄉鎮財政干部編制不到位,專職崗位不落實,制約著鄉鎮財政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的提高。

二、鄉鎮財政管理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一)推進預算改革,健全監督機制,強化預算約束預算管理是公共財政建設的主導環節,也是財政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在預算管理上,必須從加強預算編制、規范內部運作機制和強化預算監督入手抓好改革。一是改革預算編制。要按照預算編制的要求,早編細編預算,并從細化上做文章,提高預算編制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二是規范內部運作機制。建立預算編制、執行、監督三分離的運作機制,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成立鄉鎮會計核算中心,實行集中支付,實現財政性資金管理的“四統一”,建立“管錢不管事、管事不管錢”的運作機制。三是強化預算監督。縣(市)及鄉鎮人大要定期審查鄉鎮的預算執行情況,加強對財政預決算實質性審查,確保鄉鎮財政依法理財、健康發展。同時要建立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和鄉鎮長離任審計制度,約束鄉鎮領導任期的財政管理行為。

(二)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理順分配關系一是堅持財權與事權相統一,根據鄉鎮事權范圍合理界定鄉鎮政府財權,實現責、權、利相一致,建立切合實際的財力分配體系,有針對性地制定返還比例,以利于更有效地發揮財政職能。二是建立消赤減債獎懲制度。將消赤減債作為一種指標納入鄉鎮財政體制,進行考核,激勵鄉鎮消赤減債,確保鄉鎮財政正常運轉,促使鄉鎮樹立“生財、聚財、理財、用財”的長期發展思路。

篇2

(1)地方先行。

部分地方政府在預算績效評價事項中,體現出較強的地方先行的特點,寄望于以此促進財政預算管理改革的制度變遷模式的發展。但由于部分試點地區的預算管理基礎以及陽光財政理念已經較為完備,致使改革措施在推廣中受到當地制度的制約,從而使相關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和障礙。

(2)阻力較大。

績效預算管理是中國預算改革進入瓶頸期時所采取的措施??冃ьA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創新需要穩定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事項才能順利開展。自2002年至今,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稅費改革舉措,使地方政府對財政體制演進的政策預期受到一定程度地干擾,也使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在預算管理的改革和創新過程中遇到阻力和障礙。2014年9月,國家相關部門對預算法進行了修訂,新預算法實施全口徑預算管理,有效避免了地方政府債務脫離預算和監督的狀況,并實現了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有效管理,降低了相關風險。同時,對于征收“過頭稅”的現象也起到了規避作用,強化了國家的調控效果。

二、目前績效評價試點中存在的弊病

1.績效管理流于形式,難以切實落到實處。

2005年,財政部制定《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該項制度明確了制定績效考評規章制度以及實施該項制度的責任人,前者由財政部負責,后者由中央部門負責。簡言之,使用預算資金的部門同時成了考評預算資金使用效果的責任人。因為相比財政部門,使用預算資金的部門更加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之上,可以更好地開展績效考評工作。然而,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最顯著的一點就是,方便了考評者和被考評者的同流合污,并使績效管理流于形式。通過《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不難看出我國相關部門預算績效改革可能面臨的困難與障礙。為此,國家相關部門一定要引起重視。

2.不重視預算資金最終使用效果。

在績效評價指標中,有兩項非常重要的指標:一是業務指標;二是財務指標。前者以結果為導向,重視最終產出,這一理念與我國現代預算管理變革的宗旨以及原則非常相符?,F階段,績效管理中的績效指標并不完全是政府的“最終產品”,從某種程度上,宜把相關活動、受益結果或是產出緊密結合。但部門績效考評試點仍將財務遵從性指標以及業務合規性指標視作重點,不夠重視預算資金使用的效果,且缺少相關分析以及考核機制。

3.預算績效改革缺乏參照借鑒體系。

當代預算管理有多種模式,現階段,應用較廣泛的是英美模式以及歐洲模式。這兩種模式在公共支出受托責任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側重點。英美模式更側重于能充分體現公眾滿意度的績效預算管理。而歐洲模式卻對于制定相應的績效管理體制不甚重視,并未形成相應的體系。目前階段,我國的績效評價改革試點主要參照的是澳大利亞以及新西等英美法系國家的模式。然而,綜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在法律體系以及組織架構、基本國情等方面,與歐洲大陸法系較為相近。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移植英美國家在預算管理方面的經驗,是否能夠收到預期的效果是一個未知數。國家相關部門宜盡早采取措施改善這一局面。

三、陽光財政視野中的公共預算績效管理研究

建設高績效公共支出體系近中期目標的策略。

1.建設相關法律法規,推進預算績效改革。

1994年,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屆時我國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計劃經濟的理念,致使該項法規的制定也較為保守、滯后?,F階段,該項法規已經明顯落后于新時期的發展需要。綜合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共預算績效管理的發展情況,想使績效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必須基于一個前提:建設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然而,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方面的法律一直處于缺失狀態,致使績效評價工作由于缺少相關法律支持而遇到諸多困難和障礙。因此,我國相關部門一定要對此引起重視,積極建設公共預算績效評價法律,以此為相關工作提供以“陽光財政”理念為基礎的科學合理的規則。

2.實施復式預算管理模式。

復式預算制度的優點非常顯著,其可以使納稅人提高自身權利意識,并對消耗性支出的非效率擴張進行有效控制。復式預算制度的基本制度構架已確立,卻并未在當下的預算改革中取得預期進展,且缺少操作性強的管理模式。為此,宜全力推廣復式預算管理體系,其對于我國的“陽光財政”建設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和意義,且對于預算績效改革也有著重要價值和作用。

3.推動地方績效管理制度創新。

近年來,我國財經改革取得了多項成就。這種良好局面的形成,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努力。在預算支出方面,地方政府的相關信息更豐富,在此基礎之上,若能建立和完善評價激勵機制以及獎懲機制,可以使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得到顯著提高,積極探索創新性的績效管理制度,使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簡言之,通過地方政府在績效管理制度方面的創新,可以對我國預算績效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4.堅持“三步走”的績效預算改革模式。

在“陽光財政”視野下對我國績效預算管理體制進行探索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三步走”的績效預算改革模式:首先,要推進公共預算體系的構建和完善,致力于將預算外收支并入到預算管理中,建設一個將所有相關收支項目囊括在內的公共預算體系。其次,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使預算管理事項更具透明度。最后,要注重權責發生制的預算原則以及績效預算的相關制度的合理化應用,并建設和完善相關制約、激勵機制,以此增強信息的可靠性,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同時,還應注重政府業績考核等事項,以此真實、精準地反應出政府的績效?,F階段,我國宜對會計預算引起重視,并引進權責發生制預算原則,使部門預算的績效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以上是我國現階段應堅持的“三步走”的績效預算改革模式。其對于推進預算績效改革以及建設高績效公共支出體系近中期目標的策略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