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加固范文

時間:2023-03-30 07:38: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路基加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公路;路基缺陷;加固技術

中圖分類號:U416.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4)35-0019-02

路基是公路最重要組成的部分,是路面質量好壞的基礎,它的牢固程度將直接影響到路面的品質。調查顯示,我國路面出現的壞損有6成以上是由于路基的原因造成,而壓實強度低、程度弱和路基排水不暢往往是導致路面壞損的直接原因,而且一旦路基出現問題修復難,花費高,路基建設不合格的公路投入使用后往往得不償失。因此要加大對路基的修筑,做好路基加固,為公路的高質量打好根基。

路基主要有滑塌、坍塌、路堤沉陷和路基滑動等缺陷。而出現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就是路基填料不當、壓實不足或者填筑方法錯誤。此外,公路構造面軟弱、坡腳沒有進行支撐等也是路基出現這些缺陷的原因。由于自然條件下的路基填料強度弱、穩定性差,因此很難滿足行車荷載。這就要求對路基進行人工壓實及加固處理,以保證路基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只有做好路基壓實工作,保證路基強度,解決好路基的穩定性,才能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合格的公路。

1 機械碾壓加固技術

機械碾壓技術是目前用于地基加固的比較常見的壓實技術。它是利用壓路機等碾壓機械在路基表面行走所帶有的自重力將原本松散的土壤壓實并加固,盡量使路基不透水,從而增強路基的強度和穩定,防止行車荷載造成路基的下沉。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壓實砂土、粘性土等飽和度較低的土壤,因此常被用于水位線以上的大面積路基壓實,也可為非飽和性粘土的地基做一些淺層的處理。這種技術應用的原理與操作方法如下:在一定壓實作用下的泥土中,水含量變小,土壤顆粒間吸引力就會加大,導致顆粒間移動相對困難,干密度隨之變小。當水含量增加,土壤顆粒間的相互吸引力就會減小,土壤顆粒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移動,從而加大了密實程度。這種技術在操作時,首先進行公路填方。填方要從低處開始,自下往上對路基進行分層碾壓。為了提高效率,可以在碾壓之前將鋪土推平用推土機先低處預壓,先保證表面平坦堅實,然后再用碾壓器械進行碾壓。操作過程注意的是一次填土不要過多,厚度最好小于30 cm,其次碾壓過程中行駛速度要保持勻速并且壓實次數不應少于6次,當土表層太干時可以適當灑水,掌握好土壤含水量從而保證填入的土層都能很好的結合。

2 重錘夯實技術

這種地基加固技術由法國首創。首先先用鋼筋混凝土支撐一個直徑在1~1.5 m,重量在1.5 t以上的圓錐體大錘,通過夯實效應,地基內會產生強大的動應力與沖擊波,這種沖擊波會迫使地基周圍的土密實固結,從而達到加固路基的目的。這種加固技術適用于略濕的粘性土、砂土和雜填土,并且地下水位多在0.8 m以下。同樣,這種技術在應用之前也需要進行實驗,如果在實驗過程中出現錘體彈跳的現象時,應該馬上修改方案,改變加固措施。因為無論是什么樣的地基加固技術,其應用的目的都是為了增加地基穩定度。如果在實用重錘夯實技術以后地基的硬度仍然沒有達到標準要求,可以再進行一次夯實。

3 注漿加固技術

當路基的下沉面積比較大且深度很深的時候,比較適合采用注漿法來加固路基,也叫注漿技術。在一些地區的公路修建當中,地基填料多是以碎石土為主,受客觀因素影響對路基的壓實采用機械碾壓的技術往往很難達到加固要求,強行實用必然會影響路基的強度,給公路修筑留下隱患。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注漿加工技術便應運而生。

注漿技術的基本操作是在適當的壓力之下,將水泥漿液灌入路基填料的縫隙里,用水泥將這些碎石土組合成新的石體,這為路基穩定性的加大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由于水泥漿液的擴散力和壓力的大小關系密切,因此對于不同填料的路基,灌漿采用的壓力也要根據填料的密度、鉆孔的深度和初始壓力等因素的不同而變化。由于準確預知這些因素比較困難,因此在使用注漿技術之前一定要先進行實驗方可繼續操作。

4 粉噴加固土樁技術

這種加固技術是屬于攪拌加固地基的一種方法,而且適用于深層攪拌,處理10 m以內的路基下沉十分有效。這種加固地基的技術操作是以粉體作為加固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無需注入水分,而是利用地下水。因此,利用此技術加固以后的地基承載力要比漿噴注高,而且無需預壓就可以得到較高的地基復合承載力。用這種技術加固以后的地基,下層的沉降量可比地基沉降總量低5成左右,效果非常好。

根據工藝的不同,這種加固技術可以分為塊狀加固、柱狀加固和壁狀加固三種操作方式。在施工前先了解地基各個土層的土質、厚度和土的承載力、含水量等詳細情況,還包括地下水地面的標高、地質剖面圖等。使用粉噴樁加固技術的目的是保證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滿足后續公路建設需要,所以在進行加固設計時要考慮樁的長度、強度和樁距等。然而在進行粉噴加固設計時,很難一次就達到技術要求,因此要對樁長和距離等進行多次測量,以保證計算準確。

粉噴加固土樁技術流程:①先把樁位對正,然后調整鉆機的機身,使鉆桿保持垂直,接著啟動鉆機開始下鉆,當攪拌鉆口靠近地面后,便啟動空壓機,開始為鉆進送氣。②當鉆孔到達設計深度時,停止送氣關閉閥門,噴送用于加固的粉料。③確定粉料到達樁底以后,提升攪拌鉆頭,值得注意的是,提升期間不得使用三檔。④當提升到樁頂的標注高度以后停止噴粉。

粉噴樁是一種快速處理軟土地基,是減少后期沉降的有效辦法之一,而且工期段,設計合理,是現在高等公路處理軟土地基的一種實用、有效的辦法。

5 路基邊坡支擋加固技術

路基邊坡是指路基周邊由于施工所形成的邊坡,它是路基主體的周邊成分,對路基的安全和穩定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一旦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公路出現坍塌、剝落。因此,為了保證地基環境的安全,也需要對有潛在危險的路基邊坡采取措施進行穩固。目前對路邊邊坡的加固措施分為主體措施和輔助措施,主體措施就是在路基邊坡放置支檔結構,讓邊坡可以維持力學平衡,而輔助措施通常為邊坡排水系統,從而減少路基被水侵蝕的幾率。支檔結構可以有效的支檔不穩定的邊坡巖體,保證路基邊坡的穩定性。當邊坡的坡體松散、破碎時,可用壓力注漿的手段將坡體加固。也可以使用錨桿加固,往邊坡的地層中打入錨桿,對于路基邊坡的加固,錨桿起到了類似螺絲的作用。此外,土釘和預應力錨索也可以用于加固路基邊坡。只不過土釘加固的技術比較適用于淺層邊坡的加固,而預應力錨索的加固技術則適用于深層邊坡的加固。

6 結 語

上述常見的路基加固技術都可以達到增強路基強度、保持路基穩定的目的。但是由于客觀因素和技術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它們不能適用于每一個公路建設項目。這就要求在路基施工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要根據設計要求并結合路基的基本情況和周邊環境來綜合考慮,避免盲目的、不切實際的操作,科學合理地選擇路基加固法,保證路基質量,為公路的修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盧莉.公路路基常見病害及加固防護技術[J].科技創新導報,2011,(6).

篇2

[關鍵字] 路基注漿加固 施工 技術

[中圖分類號]U416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2-231-2

1 工程概況

市區內某主要機動車道路路面破損非常嚴重,急需進行整修處理。經研究決定采用注漿加固法加固路基。

2 公路病害機理分析及治理方法

2.1 路基不均勻變形是道路病害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以下原因導致:

(1)路基土層結構的不均勻性。

(2)路基土層的欠壓密。

(3)修建地下管線的影響。

(4)路面"天窗"導致對路基的水力侵蝕(補-徑-排)。

(5)地下管線滲漏造成的溶蝕孔洞、管涌通道。

2.2 治理方法選擇原則:

路面補強治表不治本,路基補強,消除地質缺陷才是根本途徑。

3 采用注漿加固法的優越性

固化劑(漿液)沿路基軟弱部位滲透充填、壓密固結、劈裂置換、膠結固化,消除地質缺陷,改善路基受力性狀,提高承載力,減少不均勻沉陷。

(1)根本消除路基不均勻變形,使病害從根本上得以防治。(2)經濟效益高。有資料表明,注漿加固法和傳統方法相比,可節約公路維護維修費用40%以上。(3)不斷交、工期短、污染小、施工文明。(4)技術先進、工法成熟、效果可靠。

4 路基注漿加固施工

4.1 注漿加固機理

灌漿就是要讓水泥或其他漿液在周圍土體中通過滲透、充填、壓密擴展形成漿脈。由于地層中土體的不均勻性,通過鉆孔向土層中加壓灌入一定水灰比的漿液,一方面灌漿孔向外擴張形成圓柱狀漿體,鉆孔周圍土體被擠壓充填,緊靠漿體的土體遭受破壞和剪切,形成塑性變形區,離漿體較遠的土體則發生彈性變形,鉆孔周圍土體的整個密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隨著灌漿的進行,土體裂縫的發展和漿液的滲透,漿液在地層中形成方向各異、厚薄不一的片狀、條狀、團塊狀漿體,縱模交錯的漿脈隨著其凝結硬化,造成結石體與土體之間緊密而粗糙的接觸,沿灌漿 管形成不規則的、直徑粗細相間的樁柱體。這種樁柱體與壓密的地基土形成復合地基,相互共同作用起到控制沉降、提高承載力的作用。

土層壓密固結,提高路基承載力,減少沉降。漿液劈裂置換,提高土體結構強度,消除地質缺陷。空隙滲透充填,填充路基空洞裂隙,封堵水力侵蝕或管涌通道。散碎結構膠結作用,改善路面基層結構,提高路面基層整體強度。

4.2 注漿施工設計

本工程采用靜壓注漿法,法靜壓注漿法是利用液壓、氣壓和電化學的原理,通過注漿管將能強力固化的漿液注入地層中,漿液以充填、滲透、擠密和劈裂等方式,擠走土顆粒或巖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氣后占據其位置,漿液固結后將原來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膠結成一個整體,從而改變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靜壓注漿法適用土質范圍:中粗砂及砂礫石,破碎巖石與卵礫石,軟粘土和濕陷性黃土。

(1)工程量布置。排水管線兩側:距管道或馬蹄形溝外墻0.5m處布孔,間距1.5m,深度至管道底;無明顯變形地段:加固深度1m,鉆孔間距2m×2m,此部分占80%;路面不均勻變形顯著,面層龜裂地段:加固深度2m,如有嚴重部分應加密布孔(孔間距調整為1~1.5m),此部分占20%;鉆孔梅花狀布置,邊排孔距離機動車道道路邊緣1m。

(2)鉆孔施工工法。臺鉆回轉鉆進+路基人工洛陽鏟鉆進,工程鉆機回轉鉆進。

(3)漿液配制。水泥系漿材,水泥p.s32.5,常規CB液。設計配比:W/B/C=1:0.1:1。制備漿液時先按照W/B=3:1的比例配制預水化B液,然后按照設計配比配制灌注漿液。

(4)注入工法:成孔安放注漿管并封堵孔口攪漿全斷面一次注漿待凝。

(5)注入壓力。由于注漿壓力與圖的重度,強度,初始應力,孔深,位置及注漿次序等因素有關,而這些因素有難以準確確定,因而本工程注漿壓力通過試驗和地區經驗確定,設計注入壓力0.4Mpa。

(6)終孔標準。漿液注入量采取壓力~流量雙控法:在注入壓力達到設計壓力的前提下達到穩定為原則,穩定時間標準為5分鐘。當注入壓力大于2倍設計壓力且漿液無法注入時可終孔。當單孔注入量異常大時應暫停注漿,分析清楚原因后采取間歇注漿的方法進行。孔口反漿時采取間歇注漿的方法。

(7)鉆孔填礫及恢復。注漿鉆孔內填入碎石礫料并補充水泥~水玻璃漿液使之形成微型樁體。孔口采用冷補料恢復。

4.3 路基加固質量檢驗

參照國標《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程》(GB50202-2002)制定的驗收標準

4.4 效果檢驗與評價

(1)效果檢驗。本次施工路段共完成注漿孔586個,共計6540米,共注入水泥5200噸,平均注入水泥量0.795t/m,地面上抬數厘米,從總注入量和單位注入量數據分析,注漿段土體空隙均有大幅度降低,從而說明施工地段地層的可注漿性。

(2)標貫試驗。施工結束15天后,監理在施工路段范圍內選擇了5個代表性地點(其中2個在注漿點位,2個在兩相鄰注漿點位中間,1個在相鄰對角注漿點中間),做了標貫試驗,試驗后數據說明,注漿后標貫擊數明顯比注漿前擊數高,說明注漿后使路基土層壓密固結,提高了路基承載力,達到了我們的施工目的。

5 結語

路基注漿加固施工使施工范圍內的土層空隙得到了有效充填,路基范圍內的土體經過注漿后,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壓密固結,承載力明顯提高。路基加固選擇注漿方法比起其他諸如碎石樁,大開挖換填等處理方法,不但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工期較短,而且極大地減少了城市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程(GB50202-2002).

[2]程驍,張鳳祥.土與效果檢測[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8.

[3]彭振斌.注漿工程設計計算與施工[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7.

篇3

關鍵詞:公路工程;路基加固;缺陷原因

一、公路路基缺陷的主要原因

1、施工材料的因素。很多公路的路面土壤中夾雜有大塊的石頭或者泥砂等,若不能較好地攪拌填充材料,或者所選用的填充材料不合理,都很有可能會造成公路路基的結構不緊密、間隙較大,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出現破裂、下沉、移位等現象,進而讓公路的使用壽命大幅度縮短。

2、路面承受負荷超重。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行駛在公路路面上的車輛數量日益增多。以路床地面為例,行駛車輛的重量都是被路床的上部路基所支撐,不同的濕潤程度、不同的氣溫,都會給上部路基帶來不同的損傷。而路床的下部路基會受到地下水侵蝕和地球引力的影響,若路面承受負荷超重,必然會導致出現公路施工路基缺陷。

3、公路土質的影響。若公路施工路段的地面泥土柔軟、疏松,土質不良,是很難承受過重的壓力,尤其是處于土質差、濕潤、泥沙多的路段更是如此。若不能對土質予以及時更換,那么必然就很難處理地基問題,進而對公路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造成較大的制約,并且也會導致出現公路施工路基缺陷。

4、氣候條件的制約。惡劣的自然現象(如暴雪堆積、洪旱災害、酸雨等)很容易造成公路損壞,并且還會導致公路路面出現坍塌、移位、下沉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公路的施工材料很堅固,但仍然會將其損害,導致出現公路施工路基缺陷。

二、公路路基施工的質量要求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道路的修建與我國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關,作為陸地重要的運輸方式,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建設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著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建設在我國的發展,不同的地質情況也為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道路修建帶來了多方面問題,軟土路基,泥巖路基和黃土路基等多種不同路基情況向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修技術建提出了挑戰。而在我國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道路修建技術的發展與推動下,多種路基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也進一步拓寬了我國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的施工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建設。

路基施工質量直接關系著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道路的實際使用價值。為了避免路基在實際投入使用后由于車輛荷載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原因,出現部分路基的坍塌或者是其他情況,出現較為嚴重的形變或者是損壞,必須根據路基建設情況因地制宜的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提高路基的整體穩定性,要保證路基的強度能夠滿足實際運行要求。根據以往的生產經驗來說,路基在地下水以及地面水的雙重作用下,其強度容易受影響,尤其是在季節性冰凍地區,路基強度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因此在路基施工過程中要盡量考慮到可能出現的極為不利的水溫條件,使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溫穩定性。

三、公路施工路基缺陷加固技術的運用

1、深層攪拌加固法

深層攪拌加固法是以泥水漿液為固體料,石子和水泥由攪拌機械設備來進行拌合合成,使之能夠形成牢靠、堅固的混合體,既能夠更好地承受重物堆積及往來車輛所造成的損傷,又能夠提高路面的支撐能力和受力能力。深層攪拌加固法多用于柔軟地基(載重能力較低)、黃土土質、疏松土質、含水量較高的土質等的加固施工。在深層攪拌加固法施工過程中,第一步是定位,然后再在底部注射漿液,并且使之噴射攪拌上升,而后下沉,在多次重復之后,整個施工步驟得以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若施工時節為溫度低下的冬天,那么在施工之前應綜合考慮此氣候所可能給施工帶來的不良因素影響;若施工土質的濕度過大,為了確保地基的牢固性,可以加入適當的硫酸鹽來抗腐蝕。

2、強壓發射加固注漿

強壓發射加固注漿法是指先鉆土,而后再開始噴射漿液。漿液在一定的噴射壓力作用下,可以對土質進行沖切,讓泥漿液和地底表面土體攪合在一起,使之形成堅固物體。基于施工步驟,可將強壓發射加固注漿法分為三重管法、二重管法、單管法。強壓發射加固注漿法既能夠有效延長公路的使用期限,又能夠降低自然災害的侵蝕程度,提高公路路面的承載能力,達到加固施工地基的效果。

3、壓密灌漿法

壓密灌漿法是一種在公路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的路基缺陷加固技術,首先,開展鉆孔施工,在地基底部的土壤中放置壓實管道;其次,均勻攪合水泥、砂土,使之形成漿液,再利用管道輸送漿液,漿液的壓實作用通過壓強來完成,使之形成向上的升力,以便能夠充分融合地基和攪拌漿液,達到加固施工地基的效果。壓密灌漿法多用于軟土地基施工,既能夠讓底層縫隙變小,又能夠增大受力能力,還能夠有效地避免出現坍塌現象。與此同時,壓密灌漿法密實的施工構造能夠避免出現地基走位、地基偏移等缺陷,進而取得較佳的堅固性和穩定性。

4、重機械碾壓地面方法

重機械碾壓地面方法是工程施工中最為常見的路基缺陷加固技術,是指在完成路面施工、地基施工之后,再利用大型機械設備反復碾壓公路路面,與此同時,還開展碾壓承受力的實驗,以此來提高路面的耐久性。重機械碾壓地面方法既能夠提高地基的堅硬度和牢固度,又能夠防止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出現走位、下移等現象,進而有效降低施工養護費用和維修次數。

5、粉噴加固土樁技術

粉噴加固土樁技術是一種有效降低后期沉降、快速處理軟土地基的公路施工路基缺陷加固技術,尤其適合處理10m以內的路基下沉。粉噴加固土樁技術所選用的加固材料為粉體,只需利用地下水即可,所以,利用粉噴加固土樁技術來加固公路施工路基,能夠取得較佳的地基復合承載力,而且地基下層沉降量較小,能夠取得較好的工程施工效果?;谑┕すに嚨牟煌蹏娂庸掏翗都夹g可分為三種操作方式,分別是壁狀加固、柱狀加固和塊狀加固。在施工之前,務必要對地基土層的含水量、承載力、地質剖面圖、標高、厚度、土質等情況予以詳細了解,并且還要考慮到樁距、樁體長度、樁體強度等。為了確保能夠準確計算,應該要多次計算這些參數。施工流程:第一,先φ樁位,再將鉆機的機身予以適當調整,以便能夠讓鉆桿保持垂直;然后再將空壓機啟動;第二,當鉆孔的深度達到設計深度之后,就將送氣閥門關閉,只噴送用于加固的粉料;第三,提升攪拌鉆頭至標注高度,然后再停止噴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公路路基實施加固措施,能夠有效防止路基缺陷,全面提升路基穩定性。當前,面對公路路基缺陷問題以及其加固技術的應用,應當準確把握應用路基缺陷加固技術的意義,充分認識到各種不同的因素會對公路以及路基造成的影響,合理選用加固技術,如壓密灌漿工藝、深層攪拌加固工藝、重型機械碾壓工藝以及樁基加固工藝等,以此為公路施工質量以及人們的行車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曹強鳳.注漿技術在公路路面基層加固中的研究與應用[D].浙江大學,2013.

[2] 周德泉,楊帆,周毅.路基病害處治技術與應用[J].中外公路,2010(06):17-21.

[3]白雪峰.公路路基路面質量通病成因分析及施工加固技術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3):256-257.

篇4

關鍵詞:公路施工;路基缺陷;加固技術

中圖分類號:U41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在工業技術也得到迅速發展,在公路建設中,有越來越多的路基缺陷加固技術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路基是公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所以要做好公路工程,就要真正把路基缺陷加固技術做到位,使公路質量更加優質。

1、加固技術的含義

路施工路基缺陷加固技術是保障路面的穩定使用的關鍵途徑。因為路基的穩定性較低,能夠接受的外力較強,所以合理的路基加固能夠更好的避免路面坍塌,并且有提高路面支持能力的作用。不僅僅可以加強路面的硬度,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減少公路維護的頻率。能夠很好的保證和諧的道路交通秩序,保障行人與車輛的安全,提高公路的施工質量,節約投入資金,也是貫徹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生存理念。

2、公路路基缺陷的影響

2.1、路面承受負荷超重

由于在路面上行駛的車輛極速增加,且每輛車的載重程度不同,因此路面的受力面積也是不一樣的。以路床地面為例子,在路床的上部路基支撐著車輛的重量,再加上天氣變化而導致的氣溫不同以及濕潤程度的制約,路基所受的損傷程度是不同的。在路床的下部,路基便受著地球引力和地下水的侵蝕的制約。路基是公路的表層的基本,車輛行駛所產生的損傷是地面和路基共同承受的。所以說路面承載的重量過大,是導致地面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2.2、公路土質的影響

如果公路施工的土質不良,地面泥土疏松柔軟,公路是無法正常支撐過重的壓力的。特別是處于泥沙多,濕潤,土質差的地方,稍微的在施工前期的壓實狀況惡劣,不及時更換土質,沒能夠合理的處理地基問題,都會很大程度上制約工程的進度與質量,極度容易讓原陸地范圍的泥土在承載重量之后沉陷或者移動位置,造成路基缺陷。

2.3、氣候條件的制約

酸雨、洪旱災害、暴雪堆積等自然現象都會引起公路的損壞,并造成地面下沉或移位、坍塌等現象。盡管公路的施工材料很堅固,但是如果長期受到自然作物的腐蝕,讓施工材料慢慢的與自然現象產生化學反應,損壞了土壤的保護層,破壞其原有的化學成分,是非常容易形成公路缺陷的。

2.4、施工材料的因素

每條公路的路段和土質不同,所需要的施工材料也是不一樣的。由于許多工程的土壤中有泥砂等成分,或者夾雜了大塊石頭等,如果填充材料規格不合理,攪拌的不好,便很有可能會導致路面內部的間隙較大,結構不緊密。所以面對受力情況時,會有移位、下沉、破裂等現象,減少了公路使用壽命。

3、加強路基填土與壓實

公路路基填料的選擇及壓實度對于公路基的穩定性和強度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控制好路基填土質量和路基壓實是提升路基施工質量、避免路基缺陷發生的最為經濟有效的途徑。

在選擇路基填料時,要對材料的最大粒徑、最小強度進行嚴格控制。如果路基填料達不到規范標準,可通過摻料、換填和用石灰對材料進行穩定處理等手段來提升填料質量。

在進行路基壓實施工時,可通過加生石灰等手段來改善填料性質,選用合適的吸水材料也可以提升路基壓實度。對于過濕的土質來說,應該按照設計的壓實度的標準,根據設計提供的數據,進行2%~3%的實際降低壓實;將其土層的天然稠度降低到1.1以下,液限控制在40以上,塑性指數大于18的粘質土,當用于下路床的填料施工作業時,應使用輕型的壓實標準;進行填料性質的改善,在土中增加對生石灰的使用量,可獲得預期的效果,也可以采取對新型的吸水材料的加固。

4、路基防護的加固

4.1、坡面防護―坡面防護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沖刷

土質邊坡防護的坡度宜在1:1.0~1:2.0之間;巖石邊坡防護的邊坡坡度宜緩于1:0.3。近些年來,隨著對環境保護的重視,高等級公路的邊坡多采用種草防護。現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帶,即將草籽、肥料和土均勻的拌合裹于土工物內,當草籽發芽長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無紡布纖維自然腐爛,無污染,效果很好。

4.2、沖刷防護―沖刷防護是保證路基堅固和穩定的重要措施

目前,用傳統的砌石、拋石、鐵絲石籠、擋土墻等方法進行的防護沖刷已有所改進,用高強的土工格柵代替鐵絲做石籠,用聚脂或聚胺脂類土工織物混凝土護坡模袋做成的護面板防護受水沖浪擊的邊坡,能有效起到防止土體不均勻沉降的作用。采用土工模袋護坡的坡度不得陡于1:1。

4.3、支擋防護―支擋防護的主要形式是擋土墻

目前,在邊坡防護中仍占主要位置。石砌的重力式擋土墻多用于石料豐富、墻高較低、地基較好的場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臂式擋土墻、扶臂式擋土墻和板柱擋土墻其受力比較合理,墻身圬工體積小,也已廣泛用于公路路基的防護。

5、加固技術的運用

現代四通八達的交通離不開公路的暢通,所以加固公路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公路使用壽命,具有重大的意義。

5.1、深層攪拌加固法

這種方法關鍵是以泥水漿液為固體料,然后使用攪拌機械設備去加工水泥和石子的合成,讓其均勻拌合在一起,使之更為堅固牢靠,加大受力能力,提升路面支撐能力,也能更好的承受車輛往來以及重物堆積造成的損傷。這種施工方式較為常見,如黃土土質、含水分高的地基、疏松土質和載重能力低下的柔軟地基等都能用這個方法施工,進行加固。

5.2、強壓發射加固注漿法

高壓發射注漿法是使用鉆機先鉆土,等鉆到一定程度時便可以用輸送漿液管道開始噴射漿液。在一定壓力的噴射漿液中,能夠大力地沖切土地,強大的壓力讓地底表面和泥漿液均勻攪合在一起。其工程步驟分為單管法、二重管法以及三重管法,在根據核算數據的泥漿比重開始混合,成為堅固物體,再經過高壓泥漿汞再進入壓縮機的壓實,最后才能在空壓機中完成噴射。只有在充分考慮地基的各種影響因素之后,并且進行反復實驗,才能達到施工地基加固的目的。這樣不僅僅可以加大路面的承載能力,還能減少眾多自然災害的侵蝕程度,加大公路使用期限。

5.3、壓密罐漿法

用壓密灌漿法注漿是要進行鉆孔施工的,將壓實管道置放在地基底部的土壤中去,再加上水泥、砂以及水泥的高度的攪合均勻,再把漿液輸送進管道當中,并在壓強的作用下密切壓實漿液,在強大壓力下產生向上的升力,使攪拌的漿液與地基充分融合在一起,達到加固的作用。這個方案在軟土地基施工中很有效果,不僅可以增大受力能力,減少底層內部產生的縫隙,防止各種坍塌現象。且其密實的施工構造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地基偏移和走位等缺陷,達到很好的穩定性和堅固性。其施工原理見圖1。

圖1注漿裝置示意圖

5.4、重機械碾壓地面

這是經常可以見到的加固方案,其關鍵是在地基施工和路面施工完畢之后,使用大型的機械設備在地底表面上進行反復的垂直平面行走,并采用不同的重量的大型設備進行實驗,在壓實地面的同時測試路面地基的施工質量好壞,防止路面快速變形。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是可以使得地基變得更為牢固堅硬的,也能盡量避開車輛在行駛時形成的下移、走位等現象,減少施工維護的次數。圖2為碾壓方案及原理。

圖2碾壓方案及原理圖

5.5、樁基加固方法

這個施工方案是經過在公路路面上用鉆機深入打孔之后,把與之相符合的混合材料攪拌成樁基,再把它填入地基之中,形成一種多元化的復合地基。這樣能夠讓地基與樁基一起承受地面上車輛行駛而帶來的壓力,減少地基的受力程度。且填充的材料廣泛,沒有高的硬性要求,施工時可以省去很多的材料分析。最重要的還是其能根據不同路面地基的構造及特征,能全面的保護地面不受氣候環境,土壤成分,受力程度的侵害。

結束語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在公路建設中,已有越來越多的路基缺陷加固處理技術在各項實際工程中得以應用、推廣,尤其在近幾十年以來,各種新工藝更是層出不窮。路基工程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公路的質量和日后的使用情況。然而,在目前我國公路施工技術中,對路基缺陷加固技術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們一定要努力把公路路基加固技術做好。

參考文獻

[1]曲元梅.公路路基缺陷加固技術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6.

[2]王猛.公路路基缺陷加固技術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3,35:231+234.

篇5

【關鍵詞】公路施工;路基加固;排水;防護

一、路基的加固方法

(1)機械碾壓法。機械碾壓法是最常見的一種路基壓實加固方法。該方法是用壓路機、推土機、平碾、羊足碾或其他碾壓機械在路基表面來回開動,利用機械自重把松散的路基土壓實加固,以充分發揮路基土的強度,減少路基在行車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沉降,增大路基土的不透水性,提高路基的強度穩定性。這種壓實方法常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大面積填土的路基壓實以及一般非飽和粘性土和雜填土地基的淺層處理。一是碾壓機理。在泥土中,在一定的壓實功能下,當含水量很小時,土顆粒表面僅存在結合水膜,土顆粒間的引力很大,土顆粒間的相對移動困難,土的干密度較小。隨著含水量的增加,土顆粒表面水膜逐漸增厚。顆粒間引力逐漸減小,土顆粒相互間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發生相對移動,達到更密實的程度,干密度隨之增加。二是施工方法。公路填方應從最低處開始,由下向上整個路基寬度水平分層碾壓。為了提高碾壓效率,在碾壓機械碾壓之前用推土機鋪土、推平,低速預壓4~5遍,以保證表面平實。然后用壓路機采用“薄填、慢駛、多次”的方法碾壓,填土厚度不得超過30cm;碾壓方向從兩邊逐漸壓向中間,碾輪每次碾壓與前次碾壓后輪輪跡重疊一半左右;碾壓時要控制行使速度,壓實遍數不少于6遍。每碾壓完l層后(以輪子下沉量不超過2 cm為度),用人工或推土機拉毛,以保證層間的接合,然后繼續填土碾壓。當土層表面太干時,灑水濕潤,使其含水量達到最佳,以保證上下土層結合良好。(2)強夯法。強夯法又稱動力固結法(DynamicCon solidation Methed)或動力壓實法,該方法是由法國Menard技術公司首創的一種土體加固方法。大面積夯實前需要試夯,由試夯對設計參數進行驗證,若有不符之處需再調整,以便設計更合理;最終成型布置圖,便于施工;如夯擊過程中出現彈簧等不利現象,應立即停止施工,改進方案;強夯的目的是加固土體,因此強夯結束后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否則需補夯。(3)注漿法。其原理是:通過注漿管將漿液均勻地注入地基中,漿液再通過填充、擠密和滲透等作用將填料中的水分和空氣趕走并填補空缺,經過一段時間的凝固后,漿液能將原先松散的填料凝成一個高強度、高防水性的整體。注漿法的工藝流程:鉆孔機就位――鉆孔注泥漿下套管繼續鉆孔排渣清孔吊放鋼筋籠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導管澆筑混凝土拔出導管插樁頂鋼筋。按注漿作用機理來分,可分為:滲透注漿、填充注漿、劈裂注漿和壓密注漿。注漿材料主要有:水泥漿、硅酸鹽(水玻璃)和高分子漿材。

二、路基路面排水

水是影響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許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蝕造成的。在路基施工中,應重視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水患,給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要保證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除了使用加固技術外,還要注意排水,防止自然侵害,做好防護措施。水是影響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排水不當會導致路基受侵蝕,所以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視排水,與周邊地區排水系統相協調,建立行之有效的排水系統。按水的來源,可分為地面排水、地下排水。常見的地面排水設備有:邊溝、截水溝、排水溝、跌水、急流槽等;常見的地下排水設施有:暗溝、滲井、盲溝等。路基在修筑過程中改變了土壤的自然平衡狀態,且暴露在空氣中,不斷受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蝕,所以要對其進行防護。主要的防護手段有:坡面防護、沖刷防護、支擋防護。

三、路基舫護

(1)坡面防護。坡面防護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沖刷、坡面巖土的風化剝落以及與環境的協調。石砌圬工防護仍較普遍使用,混凝土預制塊護坡多用在路堤邊坡,連片的及帶窗孔的護面墻;用于路塹邊坡。破裂的或易于風化破碎的巖石路塹邊坡采用錨桿掛鐵絲網或高強塑料網格噴漿或噴射混凝土以及噴射纖維混凝上防護也有較好的效果。(2)沖刷防護。防護沿河路基邊坡免受沖刷仍多采用直接防護。傳統的砌石、拋石、鐵絲石籠、擋土墻等有所改進,用高強土工格柵代替鐵絲做石籠,用聚脂或聚胺脂類土工織物混凝土護坡模袋做成的護面板防護受水沖浪擊的邊坡,很能適應土體不均勻沉降。(3)支擋防護。擋土墻用于支擋防護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擋土墻多用于石料豐富、墻高較低、地基較好的場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臂式擋土墻、扶壁式擋土墻和板柱擋土墻其受力比較合理。垛式擋土墻易于調整墻的高度,并采用預制構件拼裝,是一種特殊型式的擋土墻。

參考文獻

[1]王穗平編著.路基施工技術.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12)

篇6

關鍵字:公路建設;路基;加固模式

在公路建設工程中,天然路基的結構比較松散,而且強度和穩定性也比較差。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公路建設的規模、發展的程度以及行車的荷載都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在這樣的環境下天然路基已經不能有效的滿足自然氣候下公路交通行車負荷的實際需求,這就需要進一步的提升路基承載力。通過對公路建設路基加固模式的探討,了解路基加固模式的特點,才能更好的應用,讓路基加固模式的作用得到最優的發揮。

一、機械碾壓加固模式的分析

在公路建設的路基加固模式中,機械碾壓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它主要是通過推土機、壓力機以及其他的一些碾壓機械在公路路基的表面來回的碾壓,通過機械的重量來讓松散的路基土層壓實,讓路基土層的強度提高避免公路路基因為車輛荷載而出現嚴重的沉降,同時也可以讓公路路基土層的不透水性加大,路基的穩定性也會提高。在對地下水位之上的大面積填土公路以及非飽和粘性土與雜填土的公路路基加固中,一般都采用機械碾壓加固模式。

(一)機械碾壓加固模式的機理。當在泥土中作用一定壓實功能的時候,如果泥土的含水量比較小,土顆粒表面只有結合水膜就會讓土顆粒間的引力變大,這個時候土顆粒間相對移動就會很困難,土干密度也很小。但是如果含水量變大,土顆粒表面的水膜就會變厚,顆粒間的引力也會減弱,在這個時候施加一定的外力,土顆粒之間就很容易發生移動,土干密度也會變大。所以在采用機械碾壓加固時必須在土含水量合適的時候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二)機械碾壓加固模式的施工工藝。在對公路路基采用機械碾壓加固時,路基填方應該從低到高來進行分層碾壓。在碾壓機械施工之前,要采用推土機推平突出,進行一定次數的預壓,讓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得到保證。然后在采用壓路機進行多次的慢駛碾壓,讓路基的填土厚度不超過30厘米。壓路機在實際的碾壓過程中方向應該是從兩邊到中間進行碾壓,碾輪的下次輪跡應該要和上次的輪跡重合大約一半。在實際的碾壓中要對碾壓的次數和速度進行有效控制。在一層碾壓完成之后,可以采用推土機或者人工進行整平,讓土層之間的結合能夠緊密,然后才能夠進行填土和繼續碾壓。如果公路路基的土層表面很干,就需要進行噴水,讓土層的含水量保持在一個最佳的狀況,這樣土層之間的結合才會比較好。因為公路路基的邊緣位置不能采用機械進行碾壓,就需要采用人工夯實的辦法來進行補充,這樣才能有效的讓路基質量得到保證。

二、強夯法加固模式的分析

(一)強夯法加固模式的特點。強夯法就是采用100-400KN的重錘,從6-40米高處自由下落,從而對地基造成振動和沖擊能,讓地基夯實壓緊。在對高速公路地基的常見問題進行處理時,強夯法的特點就能夠表現得非常明顯。強夯法的加固效果非常好,強夯能夠讓地基土體的壓縮性降低,從而來提高地基的強度。而且加固的深度影響能夠達到6-10米。強夯法的施工設備和工藝非常簡單,操作也非常方便,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不同土質也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強夯法的施工效率和速度很高,這樣進行施工時施工的工期就能有效縮短,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在保證地基質量的同時也能為施工企業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強夯加固的振動和噪聲比較大,所以在人口比較集中的區域不方便采用強夯法。

(二)強夯加固模式的機理。早期的研究理論認為,在強夯的時候會產生比較大的沖擊能量,路基的土體就會產生很強的震動,土中的孔隙就會被壓縮,讓具體的土體出現液化,從而和夯擊點周圍形成裂隙就會產生排水的通道,孔隙水就會被排除,最后在路基土體固結之后公路路基的沉降就會下降,公路的承載力就會提升。但是從振動波的理論來分析可以看出:強夯其實是把機械能轉換成勢能,最后在轉換成動能。

(三)強夯加固模式的施工工藝。首先要確定出試驗區域,在試夯之前應該要先確定出試驗區域,在選擇試驗區域時應該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確定數量時應該要根據施工場地的復雜程度、建設類型以及規模來進行。這樣試夯才具有可行性,試夯的檢測效果也會更科學。試夯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出強夯機械的使用情況,重錘下來的距離和位置,夯擊的密實度以及能量,這樣路基的強夯工作才能夠有效完成,讓工作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其次是準備機械以及施工,對場地進行平整,根據布置圖選擇好夯擊的點位;采用起重機對重錘和夯擊點的位置進行調整,對重錘點的頂高程進行測量;把重錘吊到預設的高度,在重錘脫鉤落下之后放下吊鉤,對重錘點的頂高程進行再次測量,如果出現因為坑底傾斜導致重錘不正的情況就需要及時對坑底進行整平。然后對航坑進行填平,而且還需要精確的測量場地高程;在所有夯擊點全部完成而且也沒有彈簧問題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輪的夯擊。

三、注漿加固模式的分析

注漿加固模式就是利用液壓、氣壓以及電化學等原理,通過注漿管和漿液注入到底層,漿液能夠擠占填料中的空氣或者水分位置,在經過一定時間的人工控制后,漿液就能夠讓松散的土料或者裂隙固結形成結石體,這種結石體具有很高的防水性、強度也很大、化學元素穩定等特點。劈裂注漿、噴射注漿、壓密注漿以及滲透注漿等是集中比較常見的注漿方式。

(一)注漿加固模式的機理。通過注漿管把漿液注入到公路路基中,漿液通過擠密、滲透、填充等方式去擠占填料中控制或者水分的位置,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人工控制凝固之后,漿液就可以讓原本比較松散的填料形成防水性和強度比較高的結石體。注漿加固模式的工藝流程就是:先要采用鉆機進行鉆孔,注入泥漿,下套管;然后采用鉆機繼續鉆孔,而且還要清孔和清渣;在孔內放入鋼筋籠,在用水清底之后就可以插入混凝土導管,澆筑混凝土;最后拔出導管,插樁頂鋼筋。

(二)注漿加固模式的施工工藝。在對注漿孔排列進行設計時,基本上都是先為主注漿區的外部,在中間插孔注入混凝土,然后再進行壓實,這樣的施工順序能夠讓注漿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注漿的施工順序應該要遵守逐層加密的原則,另外為了讓漿液的均勻性和滲透性得到有效保證,還需要對注漿段進行嚴格的控制。

結束語: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公路建設的作用也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而我國的公路建設在開始向著重載路線和高速線路發展,這樣也就對公路建設的設計標準、施工質量以及路基的沉降、強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有效達到這些要求和標準,在路基施工的準備階段就要開始重視路基的加固,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加工模式,這樣路基的施工質量、成本費用等才能達到相關的標準和要求。

參考文獻:

[1]章小雨.公路施工中路基加固技術探討[J].交通企業管理,2013,02:52-53.

[2]吳延兵.公路施工中路基加固的幾種方法[J].中國產業,2012,09:5.

[3]丁曉軍.路基加固技術探析[J].科技創業家,2013,12:16.

[4]黃為民.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處理的工藝與技術措施[J].科技與企業,2013,18:225-226.

篇7

關鍵詞:路基防護;路基加固;路基防水

中圖分類號:

TB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4-0173-02

1 前言

在公路建設中,要采用相應的措施方法加強對路基的加固與防護,并給予高度的重視。路基材料的性質會隨著物理和力學的相互作用而發生變化,這樣路基的牢固性以及穩定性很難保證,因為它經常受到水流沖刷、雨雪以及大風等自然力因素的作用,所以公路承載力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公路路基,它即要承載路面下傳的過往車輛的壓力,還要承受公路路基以上部分的重量。

2 路基防護設計技術措施

公路邊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圍廣,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范圍大,如果在防護的同時,能夠注意保護環境和創造環境,采用適當的綠化防護方法來進行會產生可觀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同時公路工程建設具有舒適安全和美觀以及環境相協調等特點。因此,邊坡設計應遵循安全綠色環保、恢復自然以及水土保持的設計原則。

2.1 坡面防護

近年來,我國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大力的推廣既能

一勞永逸的種草防護方法,又能美化景觀、改善生態環境,因為使用混凝土防護以及石砌圬工的方法具有很多問題,例如容易破損、造價比較高等。不同類型的坡面路基有不同種類的防護方法,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高級公路的邊坡多采用種草防護,但石砌圬工防護仍然較為普遍的使用著,帶窗孔的護面墻以及連成片的護面墻一般用于路塹邊坡,而混凝土的預制塊護坡一般用于路堤邊坡,同時坡面防護可以起到防止坡面沿途的風化剝落、地表水流沖刷以及協調美化環境的作用。風化破碎的或者破裂的巖石路塹邊坡,一般多用于高強塑料網格噴漿、噴射纖維混凝土以及錨桿掛鐵絲網噴射混凝土等進行防護。在西部干旱缺水的地方,能夠選擇出正確的邊坡種草防護類型是十分重要的,種草的方式就是將土壤草籽、肥料均勻的進行混合,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帶。如果邊坡較陡或者較高時,要采用切石框格,例如M型、方形以及菱形等方式種草進行防護,這樣不僅僅使路基得到防護,同時又給司機們創造了一個舒適的駕駛環境?,F階段當草籽發芽長成成年植株時,就會起到固土的作用了,這時無紡布纖維就會自然腐爛而不會使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同時也會減少后期的工序并達到更好的效果。

2.2 沖刷防護

拋石、擋土墻以及砌石被稱為傳統的直接防護方式,為了免受沖刷,直接防護一般適用于防護沿河路基的邊坡。沖刷防護的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進步,例如一些能夠適應土體不均勻沉降的防護措施,石籠一般是用高強土工格柵代替鐵絲來做的,同時用聚胺脂類土工織物或者聚脂等混凝土護坡模袋做成護面板,這樣能保護邊坡不受水浪的沖擊。

2.3 支擋防護

支擋防護的主要模式就是擋土墻,因為它的墻身圬工體積比較小,現在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公路路基的防護中,扶壁式擋土墻、懸臂式擋土墻以及板柱擋土墻這三種一般適用于受力較合理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而石砌的重力式擋土墻一般適用于地基土質較好、墻高較低以及石料豐富的一些場合。

3 路基的加固技術措施

3.1 機械碾壓法

機械碾壓法一般用于雜填土地基以及非飽和粘性土的淺層處理上,它被經常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大面積填土的路基壓實工作上,機械碾壓法是用推土機、壓路機、羊足碾和平碾以及其他碾壓的機械在路基表面上來回的開動,這種路基壓實加固方法是最為廣泛的一種,它憑借著機械的自身重力將松散的路基土加固并壓實,使路基土達到標準的強度要求,提高路基的穩定性,減少路基在行車載荷的作用下發生沉降現象,同時減少路基土之間的空隙并增強路基的防水性能。

3.2 強夯法

我國公路行業在20世紀80年代時就推行了強夯法,在河北、天津新港等多個地方進行了研究試驗,并取得了顯著的加固效果。強夯法是一種土體加固法,它又被稱為動力壓實法或者動力固結法。

3.3 注漿法

目前,劈裂注漿、壓密注漿、滲透注漿以及噴射注漿這四種方法是我國常用的注漿法。注漿法通過注漿利用氣壓、電化學原理以及液壓等,將漿液由管中均勻地向地層注入,它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加固的方法,在經過了一段控制時間后,漿液會與原來的巖石膠以及松散的土壤結合成為一個新的整體,漿液利用滲透和充填的方式,將巖石裂縫中以及土壤土顆粒間的空氣和水分全部趕走,并且占據了它們原來擁有的空間,由此形成一個穩定性高、防水性強以及大強度的“結石體”。

3.4 樁基加固法

(1)碎石樁。預配式碎石樁、振沖碎石樁碎石樁以及錘擊式碎石樁是根據成樁方式的不同來區分的,振沖碎石樁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它的成樁效率比較高,而且施工十分方便,粒徑不大于80m的卵石、礫石以及碎石都可作為碎石樁的填料,將碎石樁與軟土組成復合地基就是碎石樁加固軟土地基的原理,碎石樁的直徑一般為在80到100cm之間,一般土體應力要比樁體的應力低3到5倍,樁長一般在6m到9m之間,并且根據間距,按照設計的承載力分為長方形排列或者梅花排列。

(2)擠密砂樁。為了達到加固的目的要求,要將軟土層和密實的砂樁擠密從而形成復合的地基,為了制成擠密砂樁,首先要在軟土的地基中制出一定數量的孔,然后將土、石、砂以及灰土等材料灌到這些孔中,同時利用橫向的擠緊作用,使地基中的土粒彼此間相互緊靠并使孔隙減少,然后搗實形成大直徑的樁體,樁體本身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這都取決于它的高緊實度。擠密時,在砂樁設置約束力很小的超軟土層中極易出現側向擠出或者地面隆起的狀況,這是通常會用兩種方法來解決,一種是采用間隔擠密的方法,而另一種則是采用角礫與砂較大摩擦力的回填材料。

(3)生石灰樁。土體中孔隙水與生石灰相結合發生的反應就是生石灰樁加固軟土地基的機理,當這個變化發生時,生石灰樁周圍軟土中的水由于被生石灰大量的吸收而水降低,并且土體被擠密,體積逐漸膨脹后放出大量熱量,為了形成石灰樁地基,首先要在軟土層中沖好的孔眼,然后一般要用大于2cm且小于5cm的生石灰塊填入到準備好的孔眼中。在生石灰樁加固后,它的軟土地基的沉降量會大大的減小,同時通過讓土體以及生石灰發生膠凝作用和離子交換,使土體的強度大大提高,并且增加了軟土地基的承載力,從而完善了土地的結構、力學性能以及物理性能等,但前提是要在沉降要求十分嚴格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

4 路基排水技術措施

4.1 地面排水

對于高速及一級公路上的排水溝渠,國家有關部門一般要求使用鋪砌防護的方法。截水溝、急流槽、地表排水管以及邊溝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地面排水設施,排水溝會采用漿砌片石進行加固從而將渠道鋪滿。為了提高公路路基的工程質量,一級公路以及高速公路都要通過水網地段修建的路基,如今在這些水網地段做出一些改進,為了不使排灌涵洞穿越公路的路線,就利用逢溝設涵的方法為公路路線兩側的灌溉溝渠重新設置系統。與此同時,水泥混凝土的預制板塊也被廣泛的應用。

4.2 路面排水

為了減少沖刷路基邊坡的機率并減少路面滲入的水量,使用路面排水是排除路面范圍內的水的最快速的方法。

4.3 地下排水

帶滲水管的滲溝一般適用于水流量較大的地方,路基地下排水的特點就是滲透力式排水,一般都用滲井、滲溝、暗溝以及盲溝等,改用有反濾功能的土工織物,在幾年中研制的,直徑為8—30cm并帶有加強合成纖維、鋼圈以及濾布的加勁軟式透水管的很適用于地下排水。

5 結束語

重載和高速定會成為未來公路的發展方向,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從基礎出發,做好公路路基的施工工作,并從根本上提高其社會經濟效益,而且要保證工程的質量。這樣路基強度、施工質量、公路設計標準以及公路路基的穩定性才會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王俊輝.公路路基防護與加固[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3,(1):58-58.

篇8

【關鍵詞】坡面加固;公路路基;防護設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 A

1.砌體加固以及防護設計

公路路基經過長期的風吹雨淋極易產生坡面變形的情況,而為較好的處理邊坡變形問題,可采取護坡、護墻、框格等方法進行防護加固。

1.1護坡防護

針對剝落嚴重和受侵蝕嚴重的路基邊坡,可選擇砌石實施護坡防護處理。在邊坡較緩或者地下水滲到坡面的情況下,可采取干砌片石實施護坡操作。而在坡度低于1:1的坡面可運用漿砌片石實施防護,但針對濕軟或者凍害嚴峻的土質邊坡,首先需進行排水操作處理,在土質邊坡沉實后再實施護坡處理。于邊坡與干砌片石護坡基礎相連接時,可使用漿砌片石實施鋪設,而砌筑運用的砂漿強度需大于M5,相對較冷的區域則為M7.5。此外,采取漿砌片石實施護坡防護過程中需每隔10~15米設計一道2厘米寬的伸縮縫,并留置泄水孔。

1.2護墻防護

護墻防護一般適用于坡面坡度低于1:0.5的情況下,以及坡面易受侵蝕和風化的狀況下運用。因護墻未能承擔墻后的坡體側壓力,因此,防護坡度需控制在較穩定的范疇當中。一般情況下,墻體材料會運用漿砌片石,而石料較為稀缺的區域可運用現澆或者預制混凝土的模式。為提升護墻防護的穩定性、安全性,于松散夾層的防護過程中,留置平臺在夾層的底部部位,然后共同實施加固施工處理[1]。

1.3框格防護

將漿砌片石、載砌卵石、混凝土砌石等當作框格防護的骨架,于框格內采取一整套完善的處理措施。框格防護骨架對各類型的防護措施與邊坡表層有著一定的穩固性,還能防止雨雪對邊坡的破壞。針對降水量較大的區域可將骨架建造成溝狀,以使坡面中的積水得到充分清除,防止公路路基邊坡遭受沖刷和侵蝕。于不適用植被防護、封面防護、易風化邊坡時,可運用框格的形式對其實施操作,而針對風化嚴峻的巖石邊坡、高陡邊坡,可運用漿砌片石和現澆混凝土當作骨架,根據邊坡的實際情況在框格交點處實施固定樁或者錨固鋼筋的設計。

2.植被加固以及防護設計

針對公路路基坡面的加固會采取植被種植的方式,由于植物的根系能夠對路基邊坡的土表有著穩定的效果,同時植物的根系還能對路基坡體的濕溫度有著調整的作用,因此,公路路基邊坡的加固非常適用植被,還能有著綠化環境與保護道路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坡面加固會采取多種形式的植被種植,例如:植樹、鋪草皮、種草等。

2.1植樹防護

植樹加固可以解決風化較為嚴重的巖石邊坡的問題,以及坡面坡度低于1:1.5的土質邊坡問題。種植樹木不僅能將公路路基的穩定性進一步加強,還能防止路基過度的遭受風沙雨雪的破壞,此外,種植樹木還能提升整條公路的容貌,以及調節溫度。實施植樹加固前需綜合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公路工程的地質環境,選擇相對較低矮的灌木類植被。針對種植植被的具體形式,可篩選為梅花形、方格、圓形等多種形式,把樹木種植為帶狀或者連續式,以滿足公路路基的防護需求。切記不可在彎道內側、一級公路、高速公路的邊坡上種植大型樹木,以確保人們的正常運行安全。植樹完成后需定期給樹木除草或者施肥,直到植被生長至覆蓋坡面為止[2]。

2.2種草防護

于采取種草加固路基邊坡之前,需考究公路路基坡面的徑流速度是否緩慢;邊坡的坡度是否較小;還需考究施工土質、季節氣候、當天的天氣、具體的防護目標。倘若公路的防護目標為防止公路坡面侵蝕,則可采取易成活、根系發達、生長快、莖葉矮茂的耐旱草種。倘若為更好地綜合四周的環境,則可運用當地的鄉土草種。于草籽播種過程中運用多種草種混合播種的方式,以構成較好的覆蓋作用。而當路基邊坡的土質條件不適合草類生長時,施工人員需在坡面鋪灑一層種植土再實施播種。此外,針對暴風雨較多的區域應設置植生袋在路基坡面上,將草籽、泥土、廢料等充分攪拌后放到土工織物當中。

2.3鋪草防護

鋪草加固在施工過程中相比種草較為便捷,而且針對路基坡面沖刷較嚴峻的地區有著快速防護的作用。鋪草的主要形式有平鋪、方格鋪、疊鋪等,施工人員于鋪草形式的篩選時,需系統地分析水流速度、草皮的來源、邊坡坡度等。(1)實施平鋪草皮過程中需從坡角向上鋪設,然后運用竹木尖樁對皮草實施穩定,坡度低于1:1.15時則不進行釘樁處理。針對路塹邊坡鋪設草皮過程中需鋪設到截水溝,亦或者鋪過坡頂1米;倘若屬于路堤邊坡則需鋪過坡頂20厘米,以提升草地的覆蓋面積。(2)方格鋪是把草皮鋪設成與路線呈45°斜角的方格狀,于坡頂與坡角鋪設幾條水平帶狀,于方格內栽草或者撒草籽。該種方格鋪屬于較為經濟實惠的方法,但其穩固性則不比平鋪和疊鋪好。(3)于坡度低于1:1的情況下,可采取疊鋪草皮的方式,草皮的尺寸最佳規格為20厘米×40厘米,而較多情況下施工單位為操作方便,會采取水平疊置的方式進行[3]。

3.灰漿加固以及防護設計

灰漿加固為將水泥、石灰等進行攪拌,然后對路基邊坡進行封面和填縫,防止巖土表曾再次發生破碎、剝落,進而防止對坡體造成侵蝕的局面,且還能加強邊坡的整體性和穩定性。一般情況下灰漿加固并不適合植物防護的坡面當中,不然則容易破壞植被的正常生長。

3.1填縫處理

填縫處理一般分為分溝縫與灌縫,普遍適用于不易分化且堅硬的巖石邊坡中,防止水分滲入到巖土縫隙。(1)在巖體裂縫較大較深的狀況中,可運用水泥砂漿實施灌縫操作。(2)而于邊坡巖體節理裂縫較多或者較細的狀況下,可篩選勾縫模式將水泥砂漿灌至縫隙中,實施填縫處理。(3)于縫隙較寬較深的情況下同樣可以使用混凝土實施灌縫。

3.2封面處理

封面處理具有多種不同的形式,例如:噴漿和噴射混凝土、抹面、捶面等。這些處理措施均能在路基邊坡中起到保護層的作用。

3.2.1噴漿和噴射混凝土防護

針對不平整的路基坡面與易風化的巖石邊坡,可運用噴漿和噴射混凝土防護的方法處理。噴漿混凝土的材料可選擇為骨料粒徑超過15毫米和強度超過C15的混凝土,其厚度最好控制在10厘米的范疇中,倘若天氣較為惡劣和巖土表面產生凹凸時,尤其于坡面巖土發生破裂前,應在混凝土中放置高強度的菱形金屬網或者土工格柵,然后將其穩定在邊坡當中,以實現錨噴混凝土的防護作用[4]。

3.2.2抹面防護

抹面防護普遍適用于表面平整而易分化的軟質巖石邊坡當中,一般抹面材料會采取石灰爐渣灰漿或者水泥石灰砂漿。而為防止抹面產生開裂的狀況,以及提高抹面的抗沖刷能力與抗侵蝕能力,可適當地在抹面上涂抹一層瀝青進行保護。

3.2.3捶面防護

捶面防護一般運用在坡度低于1:0.5的邊坡中,該邊坡極易被風化或者沖刷,因此,運用石灰爐渣三合土、石灰爐渣四合土或者水泥爐渣的混合料等,能夠較好地解決邊坡的風華沖刷問題。

4.結論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路基坡面防護設計較容易被忽略,而在建設投資構成中其也并不屬于主體工程范疇,但是邊坡防護設計卻在公路工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所以,在針對公路路基邊坡防護中,需充分運用砌體加固、灰漿加固、植被加固等方法,不斷地以創新的形式進行邊坡防護,從而提升公路工程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宇.淺議植被生態護坡的效果及作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2(09):248.

[2]王景甘.高速公路路基加固及防護工程施工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1):165.

篇9

【關鍵詞】路橋施工;路基;性能要求;加固;水泥土攪拌樁

0.引言

在路橋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會遇到地基強度不足的情況,因此需要對地基進行必要的加固處理。對地基進行處理的方法有很多[1],包括碾壓及夯實、換土墊層、排水固結、振密擠密、置換及拌入、加筋等等。每種方法都有它的優缺點、局限性以及適用范圍。因此對每一項具體工程都應當從其處理要求、地基條件以及工程費用等各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考慮,對地基加固處理方法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優化。

1.路基的性能要求

1.1 整體穩定性

在地表上開挖或填筑路基,必然會改變原地層的受力狀態。原先處于穩定狀態的地層,有可能由于填筑或開挖而引起不平衡,導致路基失穩。軟土地層上填筑高路堤產生的填土附加荷載如果超出了軟土地基的的承載力,就會造成路基沉陷[2]。因此,必須保證路基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具有足夠的整體穩定性,來保證路基在道路結構中的強力承載作用。

1.2 變形量

路基及其下承的地基,在自重和車輛荷載作用下會產生變形。當地基軟弱、填土過分疏松或潮濕時,會產生沉陷或固結、不均勻變形等現象,促使路面過早破壞。因此,必須盡量控制路基、地基的變形量,才能給路面以堅實的支承。

2.地基加固的處理方法

地基加固應根據地基土的種類、強度和密實度,按照設計要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

2.1 地基處理的分類

地基處理按其作用機理可以分為土質改良、土的置換、土的補強三類[3]。土質改良是指用機械、電、熱、化學等手段增加地基土的密度或使地基土固結,盡可能的利用原有地基。土的置換是將軟土層換填為良質土,如砂墊層等。土的補強是采用薄膜、板樁、繩網等約束住地基土,或在土中放入抗拉強度高的補強材料,形成復合地基以加強地基土的剪切特性。

2.2 地基處理方法

地基處理的方法,根據其作用和原理大致分為六類,如表1所示。表中所列的各種方法是根據軟土的特點和所需處理的目的而發展起來的,各種方法的具體選用,應從地基條件、處理的指標及范圍 、工程費用、工程進度及材料來源、當地環境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和研究。

2.2.1 碾壓及夯實,處理方法為重錘夯實,機械碾壓,振動壓實,強夯(動力固結)。利用壓實原理,通過機械碾壓夯擊,把表層地基壓實;強夯則利用強大的夯擊力,在地基中產生強烈的沖擊和動應力,迫使土動力固結密實。適用于碎石土、砂土、粉土、低飽和度的粘性土、雜填土等,對飽和粘性土應慎重采用。

2.2.2 換土墊層,處理方法為砂石墊層,素土墊層,灰土墊層,礦渣墊層。以砂石、素土、灰土和礦渣等強度較高的材料,置換地基表層軟弱土,提高持力層的承載力,擴散應力,減小沉降量。適用于暗溝、暗塘等軟弱土的淺層處理。

2.2.3 排水固結,處理方法為天然地基預壓,砂井預壓,塑料排水板預壓,真空預壓,降水預壓。在地基中設豎向排水體,加速地基的固結和強度增長,提高地基的穩定性;加速沉降發展,使基礎沉降提前完成。適用于處理飽和軟弱土層,對于滲透性極低的泥炭土,必須慎重對待。

2.2.4 振密擠密,處理方法為振沖擠密,灰土擠密樁,砂樁,石灰樁,爆破擠密。采用一定的技術措施,通過振動或擠密,使土體的孔隙減少,強度提高;必要時,在振動擠密過程中,回填砂,礫石,灰土,素土等,與地基土組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減少沉降量。適用于處理松砂、粉土、雜填土及濕陷性黃土。

2.2.5 置換及拌入,處理方法為振沖置換,深層攪拌,高壓噴射注漿,石灰樁等。采用專門的技術措施,以砂、碎石等轉換軟弱土地基中的部分軟弱土,或在部分軟弱土地基中摻入水泥、石料或砂漿等形成加固體,與未處理部分土組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地基承載能力,減少沉降量。粘性土、沖填土、粉砂、細砂等;振沖轉換法對于不排水剪切強度Cu

2.2.6 加筋,處理方法為土工聚合物加筋,錨固,樹根樁,加筋土。在地基或土體中埋設強度較大的土工聚合物、鋼片等到加筋材料,使地基或土體能承受抗拉力,防止斷裂,保持整體性,提高剛度,改變地基土體的應力場和應變場,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改善變形特性。軟弱土地基、填土及陡坡填土、砂土。

3.水泥土攪拌樁在軟土路基處理中的設計施工

下面看一下水泥土攪拌樁在加強路橋施工的軟土路基處理中的設計要點。

3.1 有效樁長的計算

有效樁長的計算公式是[4]:

LC=1.6DEP/ES (1)

式中:LC:水泥土攪拌樁的有效樁長—m;D:水泥土攪拌樁的樁徑—m;

EP:水泥土攪拌樁的壓縮模量—MPa;ES:樁周土的壓縮模量—MPa。

3.2 樁身參數的設計

水泥土攪拌樁樁身參數的設計主要包括樁徑和樁長的選擇,樁長通常宜穿透其軟弱土層并達到承載力相對來說較高的土層中,主要按照上部結構對于變形和承載力的要求來決定,由于水泥土攪拌樁的承載力和樁長有著直接的關系,并且由于水泥土攪拌樁自身強度的原因,也并不是樁長越長其提供的承載力就越大,其中用濕法加固的深度通常不宜超過20m,而干法則通常不宜超過15m。為了增強其抗滑穩定性而進行設置的水泥土攪拌樁,樁長應當超過其危險滑弧以下的2m[5]。

3.3 布樁形式的設計

水泥攪拌樁布樁的形式對于加固的效果有著較大影響,而根據擬建工程項目的荷載要求、地質條件以及當前階段中深層的攪拌法施工設備和工藝,在那種深厚飽和的軟土地區,按照基礎置換率和寬度進行樁間距的確定[6]。同時為了有效地利用水泥攪拌樁的作用,在布樁時應注意僅在基礎的寬度范圍以內進行布置。另外在樁頂應設置300mm厚的砂石墊層,該墊層應伸出基礎側邊不小于300mm。而且砂石比例應為6∶4,其中砂采用粗砂,且石子的粒徑不能超過20mm。

4.結語

許多路橋工程的地基由于土層的性質復雜而多變,因而不能滿足其工程建設的需要,且導致路橋項目會在建成后過很久仍然會存在沉降,甚至有時還會造成不均勻沉降,從而影響路橋的正常使用,所以,必須對于這種軟基進行改良和加固。而由于水泥土攪拌樁具有低價的成本及良好的加固處理效果,因此在近些年來,將水泥土攪拌樁應用于軟土路基處理的方法在我國的路橋工程中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參考文獻】

[1]林慕清.試論水泥攪拌樁在公路軟基加固處理的應用[J].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2011,(2).

[2]吳茜.趙銳.淺談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的施工[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4).

[3]尹王胤.淺談水泥土攪拌樁在軟基處理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9,(14).

[4]徐海燕.水泥土攪拌樁處理軟基技術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6).

篇10

1玉鐵鐵路工程簡介與路基注漿加固技術施工要求

1.1玉鐵鐵路簡介玉鐵鐵路工程北起黎湛鐵路玉林站,終到鐵山港,整體歷程約為132km。由2009年12月28日施工,共通過21座隧道。其中,A路段主要經過風化巖層等復雜地貌,具有施工難度大、技術水平要求高等特點。

1.2路機注漿加固技術施工要求1)設計加固深度與范圍。A路段加固范圍主要為風化巖層區域,孔間距為1.5m,孔深分為2m、4m兩種形式。采用先外后內的注漿順序,形成“帷幕”;行“隔行跳打”施工工藝,先排為主、后排補注,避免出現冒漿、跑漿等現象[1]。2)施工設備。簡單統計在A路段施工中的施工設備情況見表1。

2鉆孔與注漿

2.1主要注漿材料主要采用P.042.5袋裝水泥,根據相關標準進行水泥采購、入場與儲存管理,保證水泥質量滿足A路段施工建設的實際要求。水泥漿水灰比為1∶0.9。

2.2施工工藝A路段路基注漿加固工藝具體流程見圖1。圖1A路段路基注漿加固工藝流程

2.3主要施工工序在A路段施工過程中,其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1)準備注漿、鉆機設備。根據測量點位,當鉆機準備就緒后,將鉆機平穩安放,將水平鉆頭水平角度調整為垂直(參照鉆機水平角度);注意注漿機、制漿機及其配套設施安置,固定注漿管線,通常情況下,注漿管線的長度應為(40±10)m,長度過長容易增加壓力損失?,F場準備拌合設備與材料,如粉煤灰、水玻璃等。2)鉆孔施工方法。采用200型盤式鉆孔機旋轉鉆進,使用50mm鉆頭,并依靠48普管護壁。整個鉆孔過程嚴格采用干鉆法,切忌在鉆孔過程中加水[2]。3)漿液配置。按照上文分析合理配比水漿泥。根據制漿機容量取水;根據水灰比例選取相應重量的水泥,開啟制漿機后邊攪拌邊添加水泥。通常情況下,攪拌時間可控制在(5±2)min(漿液無大范圍沉淀即可),攪拌結束后將水泥漿置入儲漿桶。水泥漿置入儲漿桶后要不斷進行人工攪拌,避免漿液沉淀。在A路段施工中,主要水泥漿配置原料為水、P.042.5水泥。先加水,后添加水泥與外加劑,拌合(15±5)min。水泥漿流過過濾篩后應過濾2~3邊,再存入漿液池。4)注入壓力。注漿壓力與土質強度、重度有關,而這部分數值難以確定,因此在A路段施工中根據傳統施工經驗,將注漿壓力控制為0.4MPa。5)終孔標準。采用壓力-流量雙控的方法控制注漿量,當注漿壓力達到設計注漿壓力并穩定時基本原則(穩定時間為4min)。注漿壓力大于2倍設計壓力并無法注漿可終孔。個別注漿孔注漿量偏大應停止注漿,分析注漿量偏大的原因后繼續注漿。6)注漿結束封孔。注漿結束后,應立即拔出套管并用水泥將漿孔封堵。清洗制漿機、注漿泵后,移至下一處并施工。7)注漿效果檢查。①注漿結束后,與物探結果資料進行對比,結合漿孔縫合效果,判斷注漿效果。②注漿前后,對比鉆孔注水實驗單位吸水量,正常條件下,注漿后單位吸水量應略小于注漿前(約為5%),且未發現漏水現象。③鉆孔效果檢查,采取抽樣檢測方法,選取4%的注漿孔,根據芯漿情況判斷注漿效果[3]。

3施工注意事項與常見問題處理

3.1施工注意事項在A路段施工時,為提高施工質量,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控制:①施工之前正確判斷管溝具置。②在高壓線下施工過程中,鉆探機根據具體施工條件進行相應改裝,并重視保護高壓線路。③注漿孔應采取跳孔施鉆的方式,切忌出現鉆完全部注漿孔在注漿的情況,避免孔位串漿。注漿流程應按照“自路基坡腳向線路中心”的順序,先兩側注漿再中間注漿,保證注漿質量。④注漿鉆孔的孔位移動距離為0.5±0.1m,大于這個范圍時必須進行處理。⑤注漿過程中,要重視地面觀測記錄;記錄鉆孔與注漿流程。⑥注漿過程應加強技術指導和基礎數據統計工作,為日后進行數據分析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資料。⑦注漿過程中應加強環境保護,及時處理漿液廢棄物。例如,在整理好場坪后,應在注漿場坪四周修建排水設施,保證污水能及時。⑧注漿結束后及時采用水泥砂漿、C15混凝土將注漿孔封填,并飽滿至孔口[4]。

3.2路基注漿加固技術常見問題處理1)在A路段施工中,主要出現以下幾點問題:①在注漿孔定位中,鉆機受施工場地的影響,回轉半徑變小,定位速度減慢;同時鉆塔較大,增加鉆孔難度,經常出現鉆孔偏離的現象。面對這一問題時,在鉆孔過程中要盡量靠近最初的設計位置,對一些容易出現偏差的地形可進行簡單加工后在進行處理。②由于A路段鉆孔地層雜質較多,若鉆孔振動較大可引發塌孔等現象,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借助PVC管護孔,可有效避免塌孔等現象。③在注入漿液時,容易出現攪拌漿液不均勻與儲漿桶內漿液沉淀現象,因此必須要緊抓攪拌環節,避免沉淀現象發生。④在注漿孔裂縫處理中,要不斷觀察裂縫變化問題,及時調整注漿壓力值,必要時可停止注漿。2)要特別注意是注漿流程的連續性,若受外力因素而中斷可采取一下措施進行處理:①應盡快恢復注漿,若注漿間隔時間過長應沖洗鉆孔再進行注漿(若無法沖洗,應清理鉆孔后再注漿)。②恢復注漿時,應繼續使用同級水泥漿(注漿率與中斷前相近即可),使用中斷前同級水泥漿灌注最佳,注漿率與中斷前相比減少較少則應使用加濃漿液灌注。③注漿后,若注漿率低于中斷前且在短時間內停止吸漿,必須立即采取補救措施。例如,可增加相鄰孔注漿壓力或適當增加注漿孔數量。

3.3施工質量控制與檢驗方法1)分期、分批供應符合設計要求的水泥與外加劑等材料,在每次原材料供給之前應及時檢查驗收,并做好管理、發放工作。水泥與中砂等施工材料必須接受檢驗,試驗師檢驗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2)注漿后,對比鉆孔注水實驗單位吸水量,正常條件下,注漿后單位吸水量應略小于注漿前(約為5%),且無法發現漏水現象,若發現漏水情況,應立即進行處理。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