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水工程范文
時間:2023-03-20 16:05: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補水工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渠道規模水資源優化配置多目標邊際指標南水北調引江濟漢
1前言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漢江丹江口水庫引水,沿太行山東麓北上,經河南、河北,自流輸水到嚴重缺水的京津華北地區,以解決干渠沿線北京、天津等20座大城市,100多個縣市的用水問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近期調水95億m3,遠景調水130億m3,丹江口水庫下泄水量減少,水位降低,勢必會改變漢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區的水資源供需關系和生態環境條件,加劇該地區日趨嚴重的水資源供需矛盾。為了既有利于實現向北調水的任務,又無損失水源區的根本利益,必須采取相關補償工程措施,消除調水帶來的不利影響。
引江濟漢工程(也稱“兩沙運河”)作為漢江中下游水源配套工程措施之一,是從長江荊江河段沙市附近取水補充漢江干流興隆梯級以下地區的灌溉、航運、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用水需求,以及東荊河地區的灌溉、生態環境用水需求,(如圖1所示)。引江濟漢工程的供水對象包括:
(1)東荊河灌區、謝灣灌區、澤口灌區、沉湖灌區、漢川二站提水灌區和江尾提水灌區等六個灌區,現有耕地面積39.9萬hm2,有效灌溉面積3.79萬hm2,人口555.24萬人;
(2)武漢市城區、仙桃、潛江、漢川、孝感、東西湖、蔡甸等7個城市(區),供水人口333.7萬人,工業總產值達534.75億元;
(3)漢江下游河道生態環境用水:針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漢江沙洋以下約300km的河段發生過5次“水華”事件,使漢江中下游河道維持一定的流量保證河道生態環境的穩定;
(4)河道內航運用水:為保證航道條件需保持一定流量,以維持必要的航深和航寬。
對圖1所示的水資源系統,各供水子區的各部門用水,首先由該供水子區內的各種當地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過境水等)供給,如出現供水不足,則由引江濟漢工程補充供水,所以,各供水子區的缺水量大小,是確定工程渠道規模的重要依據。但是,供水區當地水資源不同的配置方式,其產生的缺水量在時間和空間的分布是不同的,從而也影響著分干渠和總干渠的規模。渠道規模的優選實質上是水資源優化配置在工程側面的體現,總的原則是在充分合理使用當地水資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發揮工程的輸水能力,盡量減少各種水源的棄水和渠道的閑置,提高供水保證率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率。
2渠道規模優選的數學模型
根據水資源優化配置目標的度量識別,本次研究認為最優的渠道規模應該體現供水區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綜合效益最優[1,4],數學模型如下。
2.1目標函數
(1)總供水量最大,即
式中,wg——總供水量;wgy(k,t)、wgh(k,t)、wgl(k,t)——第k供水片第t時段的引江濟漢工程供水量、當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m——長系列資料時段總數;n——供水片總數。
(2)總生態環境缺水量,即
式中,wqe——總生態環境缺水量;ue(k,t)——第k供水片第t時段供水區生態環境需水量;wge(k,t)——第k供水片第t時段總供水量中可以提供的生態環境供水量;其它符號意義如前所述,下同從略。
(3)引江濟漢工程渠道利用率最大,即
式中,r——引江濟漢工程利用率;q(k,t)——第k渠段第t時段的流量;qsup(k)——第k渠道的最大輸水控制流量。
2.2約束條件
(1)漢江水量平衡方程約束:
w(k+1,t)=w(k,t)+p(k,t)-p(k,t)-e(k,t)+g(k,t)+i(k,t)-wgh(k,t)+f(k,t)(4)
式中,w(k,t)、w(k,t+1)——第t時段上游第k供水片的入、出境水量;p(k,t)、e(k,t)——第t時段第k河段的降水量、水面蒸發量;g(k,t)、i(k,t)——第t時段第k河段的地下水匯入量、河道區間水量;wgh(k,t)、f(k,t)——第t時段第k供水片的供水量、回歸水量。
(2)供水區水量平衡方程約束:
u(k,t)-wq(k,t)-wgy(k,t)-wgh(k,t)-wgl(k,t)=0(5)
式中u(k,t)、wq(k,t)——第k供水片第t時段的需水量、缺水量。
(3)引江濟漢工程渠道輸水能力上限約束:
q(k,t)<w(k)qsup(6)
q(k+1,t)≤q(k-1,t)(7)
式中,w(k)——第k支渠從總干渠的設計分流比例。
(4)水源棄水量最小約束:
式中,wl——水源的棄水總量目標值;wl(k,t)——第k供水片第t時段的地表水源可供水量;t*——系列時候刻度單位,一般為旬、日、月等;公式中大括號內的三項分別為地表水源棄水量、地下水源棄水量和引江濟漢工程虛擬棄水量。
(5)邊界條件約束、變量非負約束等。
3多目標邊際優選法
渠道規模的多目標邊際優選法包括供水區水資源優化配置、控制六倆優選、設計流量和加大流量優選、靈敏度分析四步,其中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控制流量優選是相互耦合并需要多次反復。
3.1水資源優化配置
各供水片對當地水源采取的配置方式會影響到分水口的虧水過程。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出發,必須對各分水口所含供水片的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這樣得到的各分水口虧水過程,才是確定引水渠道最優規模的直接依據。
不考慮引江濟漢水源,采用渠道規模優選的數學模型(1)~(8)進行供水區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忽略目標(3)并使qsup=0,即沒有引江濟漢工程)。實際操作中使用了多目標模擬技術和大系統分解協調相結合的方法[2],得到各供水片的缺水過程。
3.2控制流量優選
接著需要優選確定最大限度滿足各供水片用水需求的渠道控制輸水流量即最優控制流量。最優控制流量是反映系統總優化程度的一個指標[3]。
由上述所得各分水口的需分水流量,自干渠末端由下而上逐渠段累加(如圖2所示),并考慮各渠段的輸水損失,即可推得渠首輸水流量過程。將此過程按大小進行排序,并計算相應的頻率,選取時段頻率分別為50%、60%、65%、70%、75%、80%、85%、90%、95%和98%時對應的渠首輸水控制流量,在此流量系列為基礎進行優選。
分別將上述控制流量作為渠道規模約束,對涉及到的水資源系統進行第二次優化配置計算。這里要完整地使用渠道規模優選的數學模型(1)~(8),可得到相應水平年下各目標函數值與控制流量的關系,由于供水區的供需水狀況隨時間分布差異較大,為了保證各旬的控制流量優選不受其它時段的影響,故以旬為單位分別進行控制流量的優選。各旬的三條輸入~輸出響應曲線分別為(參見圖3):a.多年平均旬供水量~控制流量關系wgx=f(q);b.供水區生態環境缺水量~控制流量關系px=g(q);c.工程旬利用率~控制流量r=h(q)。
利用經濟學方法對上述三種曲線進行分析,在這里我們引入了邊際旬供水量wgxb、邊際旬生態環境缺水量pxb和邊際旬利用率rb三個量值,并以邊際旬供水量wgxb為例作詳細說明。邊際旬供水量是指增加單位流量而獲得的供水量增加值,在q0處的邊際旬供水量定義為:
邊際旬供水量表征了在q0的基礎上增加單位流量對增加旬供水量的貢獻程度。
經濟學中的經濟均衡的充分必要條件是邊際收益等于零、邊際收益的導數小于零。由于受物理指標的限制,在具體論證工程規模時不可能完全照搬邊際收益等于零的法則,與此相似,提出了以下分析確定方法:
(1)將p=g(q)和e=h(q)兩個關系曲線描繪在同一坐標系中(坐標刻度可能不同),以便于觀察曲線某些相似的變化趨勢;
(2)對不能精確找到駐點(邊際保證率等于零)的曲線,用曲線明顯由陡變緩的坐標點代替,本文稱為近似駐點。實際操作證明這種簡化是必須的,而且誤差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3)對近似駐點不滿足供水保證率要求的實例,可考慮適當將其右移,即增加最優控制流量。按照上述原則,選取合適的控制點作為各旬的最優控制流量,結果如表1所列。
3.3設計流量和加大流量優選
設計流量則是供水系統設計供水保證率要求的一個渠道設計指標。加大流量是考慮到渠道建成后在管理運行中可能出現規劃設計中未預料到的變化和短時加大輸水等要求,為留有余地而擬定的一種流量。本次采用類似于灌水率修正的方法優選渠道設計流量和加大流量。
將各旬最優控制流量繪成直方圖,如圖4,若以其中最大流量qmax作為渠道的設計流量,勢必偏大,是不經濟的。根據文獻[5],渠道的設計流量,應從中選取延續時間較長(達到30天或以上)的最大平均流量,而不是短暫的高峰值,對短暫的大流量,可由渠道的加大流量去滿足,而對大于加大流量的極短時間流量可以通過渠道的調度滿足。對于以遠距離、多目標為顯著特點的大型引水渠道,其輸水流量較單純灌溉渠道要均勻,且應考慮歷年停水1至2個月的維修期,因此,可選取延續時間超過3個月的最大平均流量,即圖4中的qd,作為渠道設計流量。
加大流量是設計渠道高程的依據?,F有規范關于渠道加大流量的計算公式為:
qa=(1+α)qd(10)
式中,qa、qd——渠道的加大、設計流量;α——加大系數,由文獻[5]可查。需要指出,這一加大流量并非最后采用的結果,在確定加大流量時,還須考慮通過各種優化配置方案計算得到的最優控制輸水流量約束。因此,建議從式(10)算出的加大流量和最優控制流量中選擇較大的數值,并適當取整,以此作為渠道加大流量值。
從圖4可以看出,5、6、7月連續91天的最優控制流量在400m3/s為作為渠首設計流量值。在根據式(10),選擇加大流量系數5%進行計算,可得到渠首加大流量為420m3/s;并在此基礎上,考慮到5月中上旬、6月中上旬、7月中上旬等六個關鍵供水旬的最優控制流量均達到450m3/s,因此為保證春、夏季用水臨界期的水資源需求,建議取渠首加大流量為450m3/s。
3.4靈敏度分析
為了進一步論證渠道規模的經濟合理性,尚須針對加大流量下的渠道規模,進行微幅變化(如增加5%到10%與減少5%到10%)條件下供水區的多方案優化配置計算,以便分析渠道規模微幅變化時對供水量或缺水量與渠首輸水量等方面的影響程度,進一步說明建議渠道規模的經濟合理性。靈敏度分析成果如表2所列。
說明:百分數為增加(減少)值相對于固定值的比例
由表2可以看出,如果渠道規模在建議加大流量的基礎上增加5%,各優化配置方案供水量僅增加2.91%到4.00%;如果渠道規模加大10%,供水量也僅增加6.02%到9.19%,生態環境缺水量的減少也有限(最大9.77%),由此可以認為:在建議規模的基礎上再增加渠道規模是不經濟的。同理可知,在建議規?;A上減少10%或5%,雖然供水量較小不大,但生態環境缺水量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最大56.96%),這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本文所建議的渠道規模是經濟、合理的。
篇2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ater,make up the quantity of water,and recover the functions of landscape and entertainment,the makeup feedwater project of Nanhu landscape water in Changchun was implemented. After the scheme was discussed,the 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 was adopted which consisted of the new efficient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small resistance ordinary express filter and sterilization with chlorine,at the same time,the process design and parameters were introduced. Operation indicated that this project meets,even was superior to the design demands.
關鍵詞:景觀水;補給水;凈水工藝;設計;參數
Key words: landscape water;makeup feedwater;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design parameter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1-0078-01
1工程概況
南湖補給水工程包括凈水工程和輸水工程,于2004年9月開工,2005年3月竣工。凈水站設計規模為2萬m3/d,出水水質達到GB 3838-2002 Ⅲ類水質標準,造價(不含濾池)為259.6萬元,占地面積約為6220m2。2005年5月1日投入使用,運行期間,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并優于設計要求。
2補給水工程的方案論證及確定
2.1 補給水水源的方案論證及確定針對南湖補給水,其補給水水源的方案有自來水補給方案、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補給方案、地面水補給方案和地下水補給方案。經經濟技術比較后,確定采用地面水補給,即利用新立城水庫作為補給水的水源,原水經凈化處理后,向南湖輸送。
2.2 凈水工藝的方案論證及確定新立城水庫屬于地表水體,每年4~6月濁度可達到325 NTU,其他監測指標見表1。
由表1可見,新立城水庫水質已超過地表水Ⅲ類水質,故為滿足南湖的地表水Ⅲ類水質要求,必須對其進行處理。
2.3 混凝沉淀工藝的方案論證及確定根據水庫水質特征和秉著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原則,在混凝沉淀工藝方面提出了兩套凈水方案:方案1,繼續采用長春市現有凈水廠的常規處理工藝;方案2,采用新型高效混凝沉淀工藝。兩方案均能使出水濁度達到國家要求的5NTU,但是方案2在造價(不含濾池)上比方案1節省8.8%,且方案2在構筑物尺寸、水頭損失和能耗上也遠小于方案1。本工程采用方案2。
2.4 過濾工藝的方案論證及確定目前,國內常用濾池有V濾池、無閥濾池、虹吸濾池、普通快濾池等。通過幾種濾池在技術上的優缺點比較,本工程采用小阻力普通快濾池。
3工藝設計
3.1 凈水工藝設計凈化工藝由于穩壓配水井、高效微渦管式混合器、高效微渦折板反應池、高效矩形斜管沉淀池、小阻力普通快濾池、清水池、廢水回收水池組成,除廢水回收水池利用三水廠原有水池外,其余均為新建。①穩壓配水井。由三水廠進水管(DN1200mm)閥門井處接出一支管作為凈水站進水管,管徑DN=600 mm,經流量表與調節閥門,進入配水井。②混合器。采用高效微渦管式混合器,設計水量2.0萬m3/d,設2組,單組DN400mm、L=3000mm,混合時間3s。③絮凝池。采用高效微渦折板絮凝池,分2組,單組設計水量1.0萬m3/d。反應池尺寸L×B×H=15m×5m×5.8m,其中有效水深5.5m,超高0.3m。反應分三級,總反應時間11.5 min,鋼筋砼結構。采用穿孔管排泥。④沉淀池。采用高效斜板沉淀池,設2組,單組設計水量1.0萬m3/d。采用穿孔集水槽集水,斗式重力排泥,泥水通過排泥渠排入三水廠的廢水回收池。池后設濾池超越管,超越濾池,接到清水池。⑤濾池。采用小阻力普通快濾池,設1座,單座分4格,雙排布置,單格設計水量0.5萬m3/d,單格平面尺寸L×B=6.0m×5.0m,池深H=4.0m,鋼筋砼結構。配水采用濾板及短柄濾頭。⑥投藥。投藥由三水廠投藥系統供給。該系統由混凝劑聚合氯化鋁、助凝劑活化硅酸投加系統和藥庫組成。⑦加氯。加氯由三水廠氯投藥系統供給,消毒劑采用液氯。由于三水廠前加氯已完成,故本次設計不考慮前加氯。后加氯量1.5mg/l左右,按流量、水質和水中余氯反饋控制。⑧清水池。在為南湖補水時,原水經過混凝沉淀處理后,如果水質已達到設計要求,則出水超越濾池直接進入清水池,此時可根據實際水質決定是否加氯消毒。
3.2 輸水工程設計輸水工程由加壓泵站和輸水管線組成,均為新建。
3.2.1 加壓泵站由于清水池至南湖地形起伏、高差較大且輸水距離較長,故本工程采取壓力輸水。加壓泵站1座,平面尺寸為24 m×9m,鋼筋砼結構。設計流量為2.0萬m3/d,選用3臺離心清水泵(SBO型單級雙吸中開蝸殼式離心泵),2用1備。單機流量Q=425 m3/h,揚程h=35m,軸功率N=53kW,功率N=75kW,效率η=76.5%,采用單獨基礎。設2臺濾池反洗泵,1用1備,流量Q=420m3/h,揚程h=12m。另設1臺真空吸水泵。機組布置采用直線單行布置。
3.2.2 輸水管線根據設計流量2.0萬m3/d,兼顧管道中水頭損失,確定輸水管徑DN=500mm。輸水管線全長4900m,經過多種管材的經濟技術比較后,采用夾砂玻璃鋼管,此種管具有摩阻系數小、水力條件好、施工方便的優點??v斷坡度根據沿線地形而定。管線隨自然地勢鋪設,管道中心埋深為1.8~2.2m,在管線的極高點設排氣閥,極低點設排泥閥。管線先后穿越高新路、衛明街、衛星路、甲一街、繁榮路、省老干部療養院。衛星路、繁榮路交通量大,穿越上述兩處街路采用頂管施工,頂管管徑DN=1000mm。
4運行效果
南湖補給水工程于2005年4月27日開機調試,5月1日開始送水,在生產運行期間,沒有發生停產檢修現象,各構筑物和機電設備運作正常,實際輸水量為設計水量的98%~103%,出水水質達到并優于設計要求,以BOD5為例,沉淀出水BOD5穩定在4mg/L以下,最大值為2.1mg/L,最小值0.4mg/L,符合GB 3838-2002中的Ⅲ類水質標準。
篇3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 經濟效益。
引言
中國水利資源十分豐富,目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日益蓬勃發展。水利水電施工布置是施工組織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根據施工場區的地形,地質、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工程樞紐的布置、施工對臨時設施的布置要求等,研究解決施工期問的砂石混凝士系統、輔助企業工廠、倉庫系統、生活房屋、風水電供應系統等平面和立面的布局,做到布置方案安全可靠、經濟合理、適于生產組織與管理。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中國水利資源十分豐富,目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日益蓬勃發展,“興水利,除水害”,開發、利用水能資源對中國的經濟騰飛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當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下,對工程建設項目進行投資決策分析,優化資源配置,采用節約式開發盡量發揮每一筆水利投資效用,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選擇最優方案,以降低建設造價,縮短建設工期。水利水電施工布置是施工組織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根據施工場區的地形、地質、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工程樞紐的布置、施工對臨時設施的布置要求等。研究解決施工期間的砂石混凝土系統、輔助企業工廠、倉庫系統、生活房屋、風水電供應系統等平面和立面的布局做到布置方案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宜于生產組織與管理。
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布置方案影響因素分析
施工總體布置方案優劣,涉及到許多因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評價,其評價因素大體有兩大類,一類是定性因素,一類是定量因素。屬于定性因素的主要有:(1)有利生產,易于管理,方便生活的程度:(2)造地還田的面積;建筑程的回收率或回收費等;(3)對主體工程施工和運行的影響;(4)滿足保安、防火、防洪、環保方面的要求;(5)臨建工程與永久工程結合的情況等。屬于定量因素的指標主要有:(1)場地平整土石方工程量和費用;(2)土石方開挖利用的程度;(4)各種物料的運輸工作量和費用;(5)征地面積和費用;(6)在施工流程中,互相協調的程度;(7)臨建工程建筑安裝工程量和費用。
三、施工設施廠址優選
施工設施廠址優選的選擇是施工企業布置的基本內容,它是以樞紐工程的關鍵,核心施工設施為主線進行分析和選擇的。對于以混凝土為主體的水利水電工程,砂石混凝土系統是施工設施廠址選擇及布置的關鍵,它包括砂石骨料的開采、加工、運輸至混凝土的配料、拌和成品、出產的全部設施和整個生產過程。 在施工過程中砂石混凝土系統占整個工程大約 25%的勞動力,承擔整個工程90%左右的運輸量,其主要特點是規模大、生產不均衡、工作環節多、作業線長、對制品的質量要求嚴格,因此,砂石混凝土系統選址在整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3.1混凝土生產系統選址的原則
砂石料場、骨料加工廠、混凝土工廠三者之間通過物料的單向運輸及各自加工完成了混凝土成品的制備,將上述三者統稱為混凝土生產系統。砂石料源規劃是工程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的重要內容,是砂石料加工系統設計的基礎,對工程混凝土成本控制有著重要影響。砂石骨料加工廠廠址的選擇,要將砂石混凝土系統總體規劃與料場、運輸方案進行綜合比較結合起來考慮?;炷凉S一般由拌和樓(站)及其附屬的各種混凝土材料的儲運加工處理和加熱冷卻等設施組成 對于混凝土壩為主體的大中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由于混凝土工程量大而集中,質量品種有嚴格的要求,采用混凝土的工廠化生產對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3.2混凝土生產系統廠址優選的內容
根據工程勘探資料,設施選址原則和工程決策者的知識經驗,確定設施建設的可行位置,在設施選址過程中 必須分析砂石混凝土生產系統廠址優選的范圍和內容,砂石混凝土根據砂石混凝土系統優選內容和設施廠址可行性研究,確定設施建設的可行位置集 構成設施建設的可能位置集的方法是:假設可能建設位置集I={1,2,3…n},通過對各可能位置集進行綜合評價,確定設施廠址建設的可行位置集,確定了砂石混凝土系統廠址建設的可行集.只能說明這些位置能夠滿足工程施工布置的要求,其建設位置的決策還必須綜合分析砂石料場規劃,砂石混凝土運輸條件和生產運輸費用等。通過經濟技術比較確定建設廠址。對于混凝土壩施工,砂石料場及篩分加工系統、混凝土拌和系統的廠址優選是施工設施布置的重要環節。 大壩的造價和混凝土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砂石料開采、加工費用和混凝土運輸費用的高低。因此,規劃料場、確定砂石混凝土系統的建設位置,在保證工程砂石料數量、質量、供應水平和混凝土澆筑強度的條件下,應綜合分析選址過程中涉及的各項費用,使決策方案經濟合理。
3.4 混凝土生產系統廠址優選模型
砂石料場規劃的目的是滿足混凝土堆砂石料需要量和質量的要求,保證砂石混凝土生產總體上的經濟合理,它與壩體施工方法、工藝流程沒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相對而言是,靜態、系統規劃問題,而混凝土拌和系統布置則不一樣,系統建設的廠址除受地形、地質等條件的影響外,很大程度上受施工導流方式、混凝土施工方法、工藝流程的影響。如壩體混凝土施工采用棧橋、機車運輸方式、則要求混凝土拌和樓的出料機高程與棧橋高程相協調 如果施工導流采用河床分期導流方式,很可能在一岸或兩岸設置混凝土拌和系統,以滿足施工要求。因此,混凝土拌和系統的廠址選擇,必須考慮壩體施工方法、工藝過程與施工導流方式和壩體施工進度計劃相匹配。
四、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優化
通常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布置時,首先進行施工設施資料收集;其次,確定施工設施布置的重點;最后,進行施工設施問的相互關系分析。經過這些步驟,基本可以將施工設施進行初步布置,選定初始位置。在得出施工設施初步布置方案情況下,由于水利水電工
程施工場地布置的特點,即影響因素多,因素復雜等,還需要對布置方案進行綜合評價,此時涉及到施工布置方案優選的問題。
4.1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部與業主間的施工部署實施與控制
每月例會工程部向監理報送本月工程進度報告和下月三級工程進度施工部署。本月工程進度報告,業主和監理在收到后發送確認函。下月三級工程進度施工部署,在監理(業主)規定的日期內得到業主的審批意見后,下發專業公司實施。
4.2對比實際進度與施工部署進度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部管理人員記錄本期所有工程實際進展后,根據新的數據日期重新進行進度計算,將收集的資料整理統計成具有與施工部署進度可比性的數據后,利用事先設置的各種視圖、表格和圖表報告將現行工程與目標工程數據做分析、比較。如果現行工程與目標工程相差較大,則提出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改進措施供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領導決策。
4.3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進度檢查結果的處理
工程部根據實際記錄的工程進展與進度分析報告,查找進度延誤的真正原因。把檢查比較的結果,有關施工進度現狀和發展趨勢,編制成進度控制報告提供給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經理及各級業務職能負責人。報告時間一般與進度檢查時間相協調,也可按月、周等分別編寫上報。進度控制報告根據報告的對象不同,確定不同的編制范圍和內容。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概要級的進度報告是報給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經理、企業經理或業務部門以及建設單位或業主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管理級的進度報告是報給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經理及企業的業務部門的;業務管理級的進度報告是供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管理者及各業務部門為其采取應急措施而使用的。
4.4整理統計檢查數據
收集到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實際進度數據,可以按實物工程量、工作量和勞動消耗量以及累計百分比整理和統計,形成與施工部署進度具有可比性的數據。
五、結論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布置屬施工組織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對施工場地進行合理的規劃,為整個工程建設的順利完成服務。施工布置的優劣,不僅影響工程建設的投資和系統運行費用,還影響工程建設工期、工程質量。本文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布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進行研究,同時為了對工程施工順利完成提供保障,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胡志根,肖煥雄.施工系統中混凝土拌和工廠位置選擇綜合評價模型.水利學報,3,1994.3 26-30.
[2]晉良海.水電工程施工物料優化調配的模糊約束模型及應用[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8,(10).
[3] 鐘登華,朱慧蓉等。水利工程施工總布置動態信息可視化方法研究.水利學報,8 ,2003.8 .91-94.
篇4
關鍵詞:公路,水質分析,腐蝕性,評價
一、水樣的采取、運送和保存
水樣的采取、運送和保存是水質分析的重要環節,是取得水樣分析良好結果的基礎。使用正確的采樣及保存方法,是保證分析結果能夠正確反映水中被測指標的真實含量的必要條件。若取樣發生錯誤或代表性不強,分析結果即使很精確也無用。采取水樣的地點、位置、時間、次數、數量及方式等等都應仔細酌定,并對采樣現場,水的來源,水質變化等要作認真的調查研究,使所采取的水樣盡量符合水質分析的目的要求并應具有代表性,并以不改變其理化性質為原則。例如在河流取水樣時要注意支流上下游,豐水或枯水期。測定侵蝕性CO2時,要在取樣的同時,立即加入碳酸鈣粉末等。取水數量根據需測項目多少而定,一般簡易分析需500ml水樣。
1.水樣采取
1.1取樣前的準備
(1)水樣瓶應是具塞磨口玻璃瓶或用聚乙烯塑料瓶。
(2)水樣瓶取樣前應洗凈,一般可用肥皂水,去污粉擦洗,再用清水沖洗。
(3)取樣前應將洗凈樣瓶,于欲取水源處的水徹底沖洗3~5次,再采取水樣。
(4)采完水樣應立即蓋好且蓋緊瓶塞,用溫溶石臘或火漆封口,以防運送時沖開。瓶塞禁用木棒、紙團、玉米棒或直接用膠布以及其它金屬制品。水樣瓶禁止盛裝醬、醋、酒、油等;確保瓶清潔不受外來污染。
(5)取樣后,應注意貼好標簽,并記錄水溫,標明水源類別,采樣地點、深度和分析項目。
(6)取樣時應注意不要攪混水源,故應使水緩慢注入樣瓶,勿使泥砂、草根、莖及其它雜質帶進。
(7)水樣裝瓶時應留10~20ml空間,以免因溫度變化而脹開瓶塞。
1.2水樣的采取
(1)露天水源采取一般可直接將水樣注入樣瓶,深度不大于0.5~1.0m,但是對于流動的水應于水流匯集處采取,對于泉水,應泉水流出處采取,對于井水,應在清理井中滯水后待流量穩定時采取。
(2)鉆井中采樣應預先從鉆井中抽出1~2倍水柱體積的水后采取,如果是淺井,無明顯滯水現象,則不必預先抽水,可直接采樣。對抽水試驗的鉆井采樣,應在抽水試驗最大水位降低時進行??稍谒贸槌龅乃髦兄苯硬扇 ?/p>
2.水樣的運送
(1)水樣的存放時間過長,將引起水質成分的極大變化,故取樣前應有計劃地組織好運輸,取樣后應盡快運送試驗室,否則水樣應按專門水樣采取方法或依測定項目不同分別加試劑固定之。
(2)運送前應檢查樣瓶是否密封牢固,以防因振動瓶塞沖出。
(3)樣瓶應放于專門制作的帶有方格軟墊的木箱中,以防途中碰損。
(4)樣瓶在運送中,要注意不受烈日直接照射,冬季應注意保溫,確保樣瓶不受凍裂。
(5)水樣送至試驗室辦理交換手續:填交水樣單,驗收樣品數量,檢查分析目的與分析項目。寫明取樣地點和取樣日期,如屬專門水樣應檢查是否注明樣瓶體積,加試劑數量及水源、水溫等。
3.水樣的保存
水樣進入試驗室后,為防止水質發生變化,應立即組織分析。一般來講,從取樣日期起應在3天內全部完成分析項目,就是在冷藏條件下最長也不宜超過7天,否則應將水樣分別加固定劑,且冷藏存放。一般對工程水質分析的水樣,允許保存的時間為:清潔水為72小時,輕度污染水48小時,嚴重污染水24小時。
二、水質分析項目及表示方法
1.水質分析項目
工程水質分析項目主要包括總固體、溶解性固體、pH值、游離二氧化碳、侵蝕性二氧化碳、總堿度、硫酸根、總硬度、鈣離子、鎂離子、鈉、鉀等(見表1)。
2.水質分析的表示方法
水質分析往往用各種形式的指標值及水化學表達式來表示。具體的表示方法見以下內容。
(1)離子含量指標
溶解于地下水中的鹽類,以各種形式的陰、陽離子存在,如Na+,Ca2+,Cl―,,其含量一般以單位mmol/L,mg/L,me/L表示。海水中的主要離子以單位mol/L,g/L表示。超微量元素的離子,其單位以μg/L表示。
(2)分子含量指標
溶解于地下水中的氣體和膠體物質,如CO2,SiO2,其含量一般用單位mmol/L,mg/L表示。
(3)綜合指標
氫離子濃度(pH值),酸堿度,硬度和礦化度四項綜合指標,集中地表示了其化學性質。
a、pH=-lg[H+]。pH值反映了水的酸堿性,由酸、堿和鹽的水解因素所決定。pH值與電極電位存在一定關系,影響水化學元素的遷移強度,是進行水化學平衡計算和審核分析結果的重要參數。一般水的pH值為4~10。
b、酸度和堿度
酸度是指強堿滴定水樣中的酸至一定pH值的堿量。水中酸度的形成主要是未結合的CO2、無機酸、強酸弱堿性及有機酸。
用指示劑酚酞滴定當量終點,測得的酸度稱為酚酞酸度(總酸度);用指示劑甲基橙滴定當量終點,測定的酸度稱為甲基橙酸度。
堿度是指強酸滴定水樣中的堿至一定pH值的酸量。水堿度的形成主要是氫氧化物、硫化物、氨、硝酸鹽、無機和有機弱酸鹽以及有機堿。
用指示劑甲基橙滴定當量終點,測定的堿度稱為甲基橙堿度(總堿度);用指示劑酚酞滴定當量終點,測定的堿度稱為酚酞堿度。
酸堿度一般以單位mmol/L,me/L表示。
c、硬度:水的硬度取決于水中鈣、鎂和其它金屬離子(堿金屬除外)的含量。
總硬度:水中鈣鎂的重碳酸鹽、氯化物、硫酸鹽、硝酸鹽的總含量。
暫時硬度(碳酸鹽硬度):水煮沸后,呈碳酸鹽形態的析出量。
永久硬度(非碳酸鹽硬度):水煮沸后,留于水中的鈣鹽和鎂鹽的含量。
負硬度(鈉鉀硬度):地下水中堿金屬鉀鈉的碳酸鹽、重碳酸鹽和氫氧化物的含量。
總硬度=暫時硬度+永久硬度
=碳酸鹽硬度+非碳酸鹽硬度
負硬度(鈉鉀堿度)=總堿度-總硬度
(總堿度>總硬度)
三、環境水對混凝土腐蝕性的評價與防護建議
1.環境水對混凝土結構物腐蝕性的評價結論
結晶類、分解類和結晶分解復合類等三類腐蝕中,只要有一類具有腐蝕時,則按該類腐蝕等級作為評價結論。若有兩類或三類均具腐蝕時,以具有較高腐蝕等級者作為綜合評價結論,但在報告書中應注明各類的腐蝕等級。
2.受腐蝕混凝土結構物的防護建議
根據評價結論,綜合考慮混凝土結構物的環境類別和腐蝕等級,合理提出防護建議。若腐蝕性指標有兩類(項)均達到同一腐蝕等級者,防腐等級應提高一級。
若某一腐蝕指標值超過了強腐蝕的界限值,則應采用特種防腐。
防護建議中,被采用的水泥要考慮如下二個要點,即:
(1)合理選擇水泥品種,包括熟料、骨料、摻合料、外加劑的性質及適宜的配比。
(2)合理確定混凝土的工藝,包括配料、拌和及養護等環節。
關于受腐蝕混凝土結構物的防護等級的具體內容詳見表3。
注:①C3A一水泥礦物相中的鋁酸三鈣(3CaO?Al2O3)。②保護覆蓋層一混凝土或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基體之外另加的混凝土保護層。③W/C×C得出混凝土加水量(l/m3),其值在170l/m3~100l/m3之間。④在選擇水泥品種時,應考慮熟料中化學成分含量、礦物相含量和摻合料含量符合抗腐蝕性能。⑤混凝土防護等級應與混凝土結構物所處的環境分類綜合考慮,Ⅰ類環境中的混凝土采用防護性強的指標,Ⅲ類環境中的采用防護性弱的指標,按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為了避免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受腐蝕的可能,拌制和養護混凝土用水的水質應符合規定。
一般工程中混凝土用水的水質要求見表4。
用其它水泥時,礦化水是否適用,根據礦化水與飲用水分別制作的砂漿(或混凝土)強度對比試驗來確定。②采用抗硫酸鹽水泥時,水中含量允許加大到10000mg/L。
專門工程中混凝土用水的水質要求見表5。
表5專門工程混凝土用水的水質要求
參考文獻:
篇5
針對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布置設計相關內容,做了簡單的論述。在進行樞紐工程布置設計時,需要結合樞紐所處的壩區河段特點,從河勢與地形等方面綜合考慮,合理布設電站、船閘等建筑物,以確保水利水電工程的功能得以全面發揮。對于水利水電工程樞紐總布置設計,可以借助3D技術,通過建模設計,以確保樞紐布置設計的合理性。
【關鍵詞】
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布置設計;三維可視化
隨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不斷增加,建設環境日益復雜,使得樞紐工程布置設計尤為重要。水利水電工程樞紐布置設計屬于系統工程,涉及到勘測、規劃、施工等專業,傳統的設計方法已經難以滿足設計效率的需求,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工程樞紐布置設計提供極大的便利。
1工程案例概述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為梯級水庫,是湘江干流航道發展規劃之一,正常蓄水位為29.7m,庫容為6.75億m3,船閘設計通航船舶噸級為2000t,電站裝機為57MW。湘江水量較為充沛,徑流年際變化較大,而且年內分布不均,在樞紐工程河段年內水位變化幅度達14m。樞紐河段屬于平原河流,河面較為寬廣,河道略微彎曲,河流比降相對較小。
2樞紐布置方案
2.1樞紐平面布置方案
此工程樞紐布置,主要包括船閘(2000t級)、泄洪閘、水電站、魚道等,為Ⅰ級工程,水工建筑物設計洪水標準為100a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500a一遇。工程樞紐正常蓄水位與死水位為29.70m,對于船閘設計,按照20a一遇洪水位,來設計高水位,流量為21900m3/s,低水位按照P=98%水位來設計。船閘設置在蔡家洲左汊左側岸邊,電站設置在左汊右側洲邊,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來布設建筑物工程,包括雙線船閘、排污槽、主泄水閘等,具體如圖1所示。
2.2樞紐平面布置特點
2.2.1樞紐泄流能力強
水利水電工程樞紐泄流能力和工程壩址有直接關系,尤其是壩址河勢與地形地貌等。此布置方案中,船閘上游引航道與導流堤設置位置為原左汊河道區域內的回流區,設置導流堤,能夠有效的調順水流,確保樞紐工程的泄流能力。按照100a一遇洪水標準,進行水工模擬試驗,獲得的壅高值為0.1m,泄洪能力較好[1]。
2.2.2通航條件較好
此樞紐工程壩址下游2km區域左岸存在支流溈水河,與湘江相匯,河寬為180m,2a一遇洪水流量為1580m3/s,10a一遇洪水流量為2750m3/s,20a一遇洪水流量為3350m3/s,出流和船閘連接段的航道交角為30°。此布置方案船閘通航條件試驗結果表明,因為船閘上游引航道口門區和連接段緩流區,通航水流條件可以達到設計要求,干流流量Q干為19700m3/s時,縱向最大流速值為1.76m/s,橫向最大流速值為0.28m/s,回流最大流速值為0.2m/s。干流流量為21900m3/s時,縱向最大流速值為1.79m/s,橫向最大流速值為0.3m/s,回流最大流速值為0.25m/s。就下游引航道口門區和連接段航道來說,當湘江干流和支流溈水為正常遭遇時,若Q干<13500m3/s,可以滿足船舶航行要求。若13500m3/s≤Q干≤21900m3/s,受到導流堤的影響,口門區域右側航道內部橫流較大,可以在左側航線單線行駛。原方案存在導流堤堤頭挑流明顯與斜流大等問題,進行布置方案優化,改變船閘挑流堤平面型式,設置立式導流堤等,使得航道通航能力得以全面提升[2]。
2.3樞紐布置設計要點
結合長沙綜合樞紐設置的位置,結合自然條件,在左汊主河道區域內來布置電站與船閘,從樞紐泄流能力與船閘通航條件等方面綜合分析,將船閘設置在此側,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此梯級綜合樞紐工程建設后,主要功能為發電、航運等,因此在設計時,要堅持確保船閘通航條件的原則,以及泄水閘泄洪能力的原則。當樞紐壩址所處的位置左右兩汊道分流比相差較大,而且河底高程相差較大,為了能夠確保樞紐工程的通航效果與發電效益,將船閘與電站等建筑物,給布置在主汊河道。為了保證樞紐工程下游河床的穩定性,在布置泄水閘孔時,最好能保證工程建設前后的分流比變化不大。若河流的含沙量較小,在主河道內順河,來設置船閘引航道時,盡量把船閘設置在流速相對較小的河岸側,以便發揮樞紐工程的泄流作用,確保船閘通航效果[3]。
3水利水電工程樞紐總體布置三維設計
3.1三維地形建模
基于布爾運算,進行后期三維模型設計,需要構建三維模型。借助三維設計技術,能夠為水利水電工程樞紐總體布置,提供極大的便利。三維地形模型構建是基礎,需要確保精度的準確性。通常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布置區域較大,覆蓋面較廣,數據存儲量大,會影響到三維地形模型構建的效果?;诖耍跇嫿〞r,需要確保等高線精度,以確保建模的效果。
3.2樞紐布置模型設計
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樞紐布置設計時,對于大壩與電站廠房等,可以按照相關標準規范,來設計三維模型,采取參數化或者模板化方法來建模。利用CATIA軟件,融合骨架設計思想,構建樞紐工程建筑物模型,進行數據轉化,將數據信息導入到3D軟件中,進行樞紐布置,也可以和施工總布置相互聯合。利用3D設計技術,能夠為水利水電工程樞紐布置設計,提供新的設計方法,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設計誤差。利用大數據信息與信息技術,來進行仿真模擬試驗,可以及時優化設計缺陷,確保水利水電工程樞紐布置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4結束語
水利水電工程樞紐布置設計,要從樞紐使用的功能分析,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把握布置設計原則,結合工程實際,做好充分的調查工作,制定不同的布置方案,做好對比分析,選擇最為合適的布置方案,以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雷,賓洪祥,別大鵬,李文峰,姚曉敏.碾盤山水利水電工程樞紐布置設計[J].水利水電技術,2016(08):1~4.
[2]王小毛,郭艷陽,向光紅.三里坪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布置設計及研究[J].人民長江,2012(06):27~29+38.
篇6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手段;問題;不良地基
1.不良地基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
眾所周知,不良地基其實就是地基不穩固,比如地基下沉或者地基塌陷等,造成地基不能承受建筑物所要求的穩定性就稱之為不良地基。而對于水利水電項目來說,不良地基對工程物體的主要影響有下面四個方面:
1.1地質影響。水利水電工程的地基抗滑穩定性達不到設計要求。而地質的影響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巖石和巖石;混凝土和巖石,以及相關的會影響抗滑穩定性的結構面,比如:古風化殼;節理裂隙帶;溶蝕帶等抗壓強度不高的,地基達不到地面建筑物需要的抗滑穩定的設計要求的,這時,地基可能發生綜合斷裂或者發生部分斷裂。
1.2外部因素影響。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水力影響,比如滲漏量過大,造成地基松動等,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地基有各種各樣的縫隙,造成水能夠從地基中滲漏過去,進而影響地基變形,穩定性變差,進而造成地基受到破壞。
1.3地基沉降因素影響。該影響主要有兩種因素,一種是沉降量存在不均衡,另一種是沉降量過大。進而造成工程建筑物體變形或者出現裂縫。
1.4內外綜合因素影響。如果地基內缺少粘性粉細砂層,如果有大型機械工具或者發生地震時,外部的動力因素較大,進而影響地基穩固,容易致使建筑物失衡,嚴重的破壞建筑物。
2.水利水電工程不良地基的處理手段
對水利水電工程不良地基進行處理,主要是為了保障地基的穩固性,進而保障地基上的建筑物不受影響,保障其功能正常和使用安全性,常規的處理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2.1壩基涌泉處理。壩基涌泉如果有裂縫,或者有松散的土層,非常容易造成土壩管涌流土破壞,從而導致塔省穩定性較差。同時,也提升了混凝土澆筑的難度,嚴重的還會造成通道漏水,所以,必須采取科學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必須遵循下面兩個原則,一個是能排則排;另一個是能堵則堵。該處理方法主要有兩種:(1)對基巖涌泉。如果可以采取封堵的方式進行處理,優先采取混凝土封堵方式,如果涌水量很大,就水引入集水的地方,然后對水坑填入礫石,在填埋的過程中埋設好灌漿管,等水抽干后,灌入混凝土,在后期再進行回填灌漿。(2)在涌泉出口設置靈活的逆止閥門,引導涌水流向庫內,但是,必須保障庫內不會發生漏水現象。
2.2深覆蓋層處理。如果工程地基所處的地段是由河流沖積而形成的,地基的物質結構較為復雜時,全部進行挖掘處理較為困難時,因其沖積組成的空隙大、組織結構松散、具有很強的滲漏能力,綜合穩定下較差時,一般采用下面幾種手段進行處理。(1)用強夯法或者采用壓實土體層;(2)對地基進行帷幕灌漿、固結灌漿;(3)采用高壓噴射灌漿構筑防滲墻;(4)壩前鋪設防滲漏;(5)延伸基礎;(6)采用摩擦樁或者沉重樁。
2.3強透水層防滲漏處理。以大壩為參考,剛性壩的組成屬于一種強透水層,通常的處理方式是全部挖空清理,土壩因其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透水性,一方面要損失水量,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管涌,提升揚壓力,進而影響建筑物的穩定相,常規的都是實行防滲漏處理。一般的處理手段是:將滲漏層的全部土體進行清挖,然后填入混凝土或者填入粘土,進而構建防水墻。采用高壓噴射灌漿法構筑水泥防漏墻。
2.4可液化土層處理。如果地基土層只有少量的粘性土層或者是直接沒有粘性土層組成,孔隙水壓上升,抗剪強度短時間內消除的土層稱之為可液化土層??梢夯翆訉Φ鼗挠绊懯鞘执蟮模热纾嚎赡茉斐傻鼗凭庀?,可能造成地基沉陷,進而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能。其處理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1)對可液化土層全部清除。然后填入防滲漏性能高的材料;(2)采取分層震動壓實地基;(3)在可液化土層的周圍建筑混凝土,形成一層外部保護膜,防止其像周圍流動;(4)在可液化層的中間設置砂井、設置灰土樁、設置砂樁。
2.5淤泥質軟土處理。淤泥質軟土的種類非常多,比如、腐泥、、泥炭以及相關的含水性較高、承載能力不強、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不強的土層,多處于一種流塑狀態,因為淤泥質土的硬度不強,如果一旦受到大量的外部壓力,容易發生變形或者像四周膨脹,進而影響地基的穩定性和建筑物的穩定性,該種土層要想進行排水難度是非常大的,并且很難保障其穩定性。通常采取下列手段進行處理。(1)將其全部挖除;(2)用砂層進行貼換,提升排水效能;(3)采取砂井排水;(4)在其中填入一些石頭,將內部的淤泥擠壓出來;(5)在外部增加一定的壓力,將里面的積水逐步排出;(6)采取樁基進行施工;(7)提前預留沉降量;(8)采用鎮壓土層法。
3.不良地基處理手段的注意要點
不同的建筑物對地基具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各種地基對建筑物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處理方法也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在處理時必須注意下面幾個要點。
3.1在挑選不良地基處理方法時,必須提前對該地基相關的地質地形資料進行綜合的分析和研究,確定好不良地基的性質、具有規模、影響面積、具體部位等。
3.2在選擇了處理方法以后,必須對該方法的優缺點、使用條件、適用條件、相關作用以及需要的機械工具和施工材料等進行分析,同時總結以往使用該方法的經驗。
3.3必須注意每一種處理手段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以及每一個處理手段的有自身的使用范圍。
3.4在處理不良地基的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周圍的環境,因此,在處理時必須對周圍的環境急性保護,杜絕因為處理不良地基而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其中,特別是對地基周圍的地下水資源的影響。
3.5在處理完不良地基以后,必須對處理效果進行全面的評估,查看是否達到設計要求,能否保障地基的穩定性,同時收集相關處理資料,整理成工程技術檔案,便于以后查看。
4.總結
綜上所述,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時,相對于上部建筑來說,地基的不穩定因素更多,問題更多,問題的處理難度也更大。地基問題一旦得不到妥善處理,后果將是無法想象的。地基如果處理得當,一方面可以保障建筑單位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建筑物體的安全性。總結相關的不良地基處理經驗,開展各種不良地基處理技術探討,有利于提升不良地基的處理和水平,這對保障工程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雷驪彪. 水利水電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影響與處理技術[J]. 科技創新導報,2013,27:103+105.
[2]張彬,萬小莉.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有關不良地基處理技術[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2:140.
[3]李春光. 水利水電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礎處理方法探討[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8:229.
[4]田獻文,孟磊,施觀宇. 淺談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中有關不良地基處理的新技術[J]. 中國水運(下半月),2012,07:176-177+199.
篇7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不安全因素;處理措施
當前,水利水電工程發展勢頭良好,然而施工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并因此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見提高安全生產水平、保障施工安全已成為各參建單位無法回避的問題。電氣施工工藝復雜,技術要求高,施工中的安全風險與土建等專業相比具有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根據電氣施工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有鑒于此,本文基于電氣施工中常見的不安全因素,探討了提高施工安全水平的處理措施。
1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中常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中的管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機構設置與人員配備不充足、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不到位、安全生產監督與檢查不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制定與交底不理想、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體系不完善、安全費用投入不夠等。目前,承包單位對施工進度和質量比較重視,因為它們直接關系到企業效益,但對安全管理關注不夠。一個人盡皆知的邏輯是,只要不出現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做得差也不能說一定有問題;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再嚴格也必然是有問題的。所以承包企業對安全管理抱著“只要不出事、能省盡量省”的思想,書面文件盡量做得沒有漏洞,至于是不是真正落實了僅憑文件是看不出來的。例如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可以采取掛靠方式,名單上是有資格證的人員,現場從事管理的卻是另一些人員。因此,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是難以忽視的不安全因素。
1.2人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電工程大都建于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生活條件差,人為因素的影響變得更加突出。例如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人為因素失誤從20%增加到80%以上[1],所以人的不安全因素正變得愈來愈重要。在電氣施工中,由于用電管理規章制度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不明確,安全教育與安全培訓不到位,人員安全意識淡漠,容易在工作中疏忽大意,觸電事故是最常見的。另外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安全事故也時有出現。
1.3設備的不安全因素
隨著科技發展,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越來越依賴設備,幾十年前人拉肩抗的場面愈來愈少見。加上南方潮濕多雨,夏季炎熱,電氣設備受影響較大,不少施工設備在這樣的環境中使用一段時間后絕緣性能就會下降,甚至防護能力完全失效,電氣施工人員暴露在不安全的電氣設備面前,就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電氣施工所使用的安全用具、儀表、設備也可能校驗不及時,性能達不到要求,給施工人員帶來傷害。
1.4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核心是對水流的控制,所以常在河流峽谷上建設,水文、氣象、地質、地形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非常大,加上建設周期長,作業環境艱苦,增大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尤其電氣設備和線路受到風吹、日曬、雨淋、水濺、粉塵等不利條件影響,絕緣防護能力下降。施工人員工作時身受雨淋、水濺及潮濕環境影響,身體阻抗下降,也易受到觸電傷害。
1.5臨用電的不安全因素
工程現場用電必須嚴格執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但是在工程現場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也很常見,例如配電箱內放置雜物(如焊條)、配電箱無系統接線圖、一閘多機、配電箱不上鎖、配電箱進口處無防護措施、開關箱電源進線端采用活動連接、動力開關與照明開關同箱、配電箱無防雨防塵措施等[2]。這些問題集中反映了用電管理人員安全意識差,責任感不強,將作業人員暴露于觸電傷害風險之中。
2提高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安全水平的處理措施
2.1規范安全管理,強化責任機制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企業應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SL721-2015)要求,規范安全管理行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按照該導則要求,施工企業應根據項目安全生產總體目標、年度目標,制定本企業的安全生產總體目標、年度目標,其內容包括安全事故控制目標、安全生產投入目標、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目標、事故隱患排查目標、重大危險源監控目標、應急管理目標及人員、設備、環境、職業健康等方面的控制指標。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與職責部分有專門針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規定。而在《水電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術規程》(DL/T5370-2007)中有專門針對施工用電的規定,在《水電水利工程金屬結構與機電設備安裝安全技術規程》(DL/T5372-2007)中有關于各種電氣設備安裝的規定,在《水電水利工程施工作業人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DL/T5373-2007)中有關于各類電氣作業人員資格條件、操作技術方面的規定。上述文件為規范電氣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據,施工企業應參照這些規定查找不足,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電氣安全教育與技術培訓,制定應急救援、專項應急預案,并進行定期演練,以減少電氣施工傷亡事故的發生率。
2.2增強保護意識,加強過程管控
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內容包括變壓器/電抗器安裝、鐵塔/構架安裝、開關設備安裝、母線安裝、廠用電系統安裝、線路/電纜安裝、電氣試驗、接地系統測試等內容,安裝過程復雜,工藝技術要求高,為了保障安裝質量與施工人員的健康安全,除了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之外,還應在安裝前做好安全交底,強化安全意識,并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管控,提高安全操作水平[3,4]。
2.3重視設備管理,提高安全水平
為應對水利水電工程現場各種不利自然條件,應選購適應工地條件的配電設備、電氣機具,如滿足IEC標準相關條件。其次,應定期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測,如絕緣性能測試、耐壓試驗、漏電檢測等。還應加強電氣施工現場的巡查、監督工作,以提高電氣設備的安全水平。
2.4做好環境規劃,減小安全風險
對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面臨的環境風險,應加強危險源的辨識、評價和管理,并運用PDCA循環方法加強對危險源的管控。辨識作業環境的危險源,可采用直觀經驗法和系統安全分析法,其中直觀經驗法又分為類比推斷法和對照分析法,系統安全分析法中包括安全檢查表法、事故樹分析法、危險指數法等,應該通過動態辨識,將環境安全風險減至最低。
2.5加強臨用電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對于臨用電管理,應嚴格執行JGJ46-2005規定,按照“三級配電,兩級保護”“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的原則,編制施工臨時用電設計方案,嚴格按規范要求敷設線路和安裝電氣設備,并安排專人對臨時用電設施進行監督和檢查,以確保工地用電安全。
3結束語
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管理、人員、設備、環境、用電幾方面,只要認真對待,嚴格管理,電氣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就能做到可控、可管、可追溯。隨著電氣技術的發展,安全管理的內容也在變化,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這樣安全水平才能水漲船高,步步高升。
參考文獻
[1]孫開暢,徐小峰,張耀,等.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人為因素重要度分析[J].人民長江,2016,47(9):80-83,114.
[2]侯占杰.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隱患[J].勞動保護,2013(9):48-49.
[3]陶寧.水電站電氣一次設備安裝施工安全及質量控制[J].技術與市場,2013,20(9):43-44.
篇8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布置特點;總體布置策略
水利工程的施工布置是關系著水利工程質量、進度和效益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施工布置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水利工程施工的特點對其總體布置的探討。
1 探究水利工程施工布置具有的主要特點
施工布置是關系著施工質量、進度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在水利工程中,其施工布置具有如下的主要特點:
1.1 施工環境復雜,涉及因素繁多,具有較大的復雜性
一是在水利工程中,其施工的主要場所主要是江河湖泊,在高山大河之間展開施工,其地形條件復雜,外在因素對施工具有很大的影響,如季節條件、突發性自然災害、氣溫高低、運輸條件等,都會對施工造成一定的影響。二是水利工程自身所涉及的面廣、線長、人多、物雜,特別是比大型的水利工程,其項目多、工序多、工種多、材料多、機械設備多,需要的配套設施較多,施工要求很高,任務繁重,時間緊迫,具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在對水利工程進行施工布置時,需要考慮眾多因素的影響,既要考慮時間因素,也要考慮空間因素。既要思考自然條件,更要顧及當地的社會條件,需要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考慮,分清主次,按照輕重緩解進行合理地安排,抓住重點,統籌兼顧。由此可見,水利工程施工布置具有較大的復雜性,這是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1.2 受眾多因素影響,具有較大的動態變化性
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時,因為其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往往需要隨時對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應急處理,有的需要及時整改,有的需要重新調整布置,施工的具體執行具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因此,在進行施工布置時,既要考慮時間變化帶來的影響,也要考慮空間轉換過程中需要的調整措施;既要考慮施工進度的變化情況,又要考慮工程施工質量變化帶來的影響;既要考慮施工工藝在實際應用中的靈活處理,又要考慮到不同項目的交叉作業、不同工序的交接等情況的變化因素。根據這些情況的變化,其施工布置也會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便更好地指導施工,確保施工質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水利工程的施工布置具有很大的變化性。
1.3 水利工程施工布置因素的不確定性
往往在水利工程施工前,決策者們會制定施工布置方案并且進行選擇,根據相關的專業知識,在遵循規程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方案。但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施工布置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如自然環境,工程勘測的誤差等,使得水利施工布置的方案具有不確定性。
2 探析水利工程施工總體布置的相關策略
2.1 立足全局,統籌兼顧,切實做好施工現場的總體布置
一是做好施工布置的方案制定工作,夯實總體布置的基礎。對于施工中涉及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角度都要進行綜合分析,統籌兼顧,注意協調好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的總體布置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對施工現場實施總體布置時,不僅要考慮場地的位置、高度及其所包括的范圍等,考慮周邊環境對其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哪些是積極因素,哪些是消極因素,同時,還有考慮施工現場與外部的交通、水電等配套設施條件,注意各種條件的銜接、配套和協調,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條件,選擇最佳交通路線,做好施工現場各種設施的設置安排。如果施工場地受到地形的限制,比較狹窄,就應該想出相應的辦法,盡可能地滿足施工的需要。三是從水利工程的施工而言,其場地不適宜布置在上游水庫的區域。
2.2 水利工程施工布置要妥善處理征地問題
很多工程往往會因為征地問題處理的不恰當而嚴重影響工程的進度,因此,水利工程在總體布置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以保證水利工程的順利完成。故此,水利工程總體布置應本著節約用地,防止占用過多的耕地問題的原則,使得施工總體布置合理緊湊。
2.3 積極采取防護措施,確保施工的順利實施
與一般的工程相對而言,水利工程所在外部環境更加復雜。特別是一些土質復雜的地區,容易出現落石、松土、水流沖擊等方面的威脅,因此,必須根據施工所在環境的具體情況,針對其特點,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一般在地形復雜地區進行,往往土質結構也比較復雜,因此,要采取相應防護措施,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與完成。在進行防護措施時,必須對防護邊坡的有關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根據其土質特點,做好反濾層、排水、集水等設施的設置。
總之,水利工程是關系著國家水利水電和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水利工程施工不知特點的分析,注重考慮各個方面因素對施工布置的影響,綜合分析,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切實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的總體布置工作。
參考文獻
[1] 紀勇,王曉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的特點及總體布置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8).
[2] 張錫鎖.淺析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布置優化[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9,15(6).
篇9
1.1總體布置具有復雜性事物間存在錯綜復雜的聯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響,由于水利工程建設地的特殊性,必須考慮到地形地勢對工程施工的影響,如在高山峽谷中建設水利工程,必須提前設計布置方案,全面考慮水利樞紐組成部分、總體布局、建設地自然環境條件、交通運輸和環境生態效益等因素,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進行施工方法、程序、進度的布置安排。
1.2總體布置存在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根據水利工程的基本數據資料選擇布置方案,按照工程設計步驟、設計規程和布置優化方法,選擇可行性強,最優的布置方案。但是工程設計勘測深度、自然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政府發展規劃等不確定因素均會對施工的總體布置造成影響,造成總體布置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1.3總體布置動態性水利工程施工的總體布置不是一成不變,如總體布置方案需要根據工程所要呈現的總體特點、確切方法和施工工藝的要求進行調整,并且施工方案要與施工的進度同步協調。此外,在進行總體布置時還需要對各個輔助企業之間的關系、輔助企業和建筑物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達到工程施工工藝的條件,確保工程的順利完成。
1.4總體布置要求經濟合理由于水利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量很高,而其中一大部分資金主要用于施工,如臨時性建筑的搭建,以及相關輔助企業的費用,所以總體布置需要根據工程的造價總額和當地經濟條件進行設計,綜合考量,確保經濟合理。盡量降低施工臨時建筑物以及相關輔助企業的建設費用,統一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
1.5總體布置相對滯后即使總體布置的方案合理,但由于多種原因,一段時間后都會暴露出一定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是立刻顯現的,而是在施工中凸顯出來,因此,施工的管理者需要堅守崗位隨時進行協調、控制和指揮。
2水利工程施工中總體布置原則及規劃
2.1布置原則為了使水利工程施工場地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得到利用,因此在進行總體布置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第一,因地制宜。根據水利工程建設的目的,結合當地地理環境條件,促進資源開發以及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改善生活水平質量,對當地自然資源進行保護。第二,科學合理。盡量減少臨時性建筑的費用,合理安排,建設臨時性水利工程時要把水利、電網樞紐工程以及某些永久性設施規劃在內。第三,符合國家政策。水利工程的總體布置要符合國家及地方相應的政策,如少占地,盡量不用耕地等。第四,結合施工地整體規劃,進行有效布置。第五,根據工程場地布置的三個主要組成,先后做好鋪墊,提高工程的銜接度。
2.2總體布置的規劃首先,確定最主要的原則。如施工場地選擇,確定單一整體或幾個施工場地的組合,然后進行施工區域的具體劃分和布置并實施。其次,結合場地的自身特點,如地形、地質、交通條件等選定施工場地,一般原則為由近及遠,先上游而后下游,洪水位頻率一般在5%左右的場地,同時,應把施工現場選在地勢較高、平坦開闊的地帶,避開樞紐兩岸險要地勢和坡陡谷深。再次,施工場地一般不選擇在上游存在水庫的區域,若果必須選擇該類區域,應將在庫區壩區就近處進行臨時性施工場地建設。庫區范圍內建設的,最高處必須高于施工期間的最高設計水位。此外,還應避開主河道兩岸的溝股洪水沖頂的范圍、沖淤范圍以及不良的地質地段。
3案例分析
3.1三灣水利樞紐工程總體布置方案比選三灣水利樞紐工程,主要是丹東市供水工程,兼顧發電,并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保障的大型綜合利用水利工程。根據電站壩段的綜合因素,對左岸和右岸兩種樞紐總體布置方案進行了比較分析,雖然從技術上看兩種方案都是可行的,但都存在一定的優缺點。其中左岸布置工程造價較低、開挖量較小、并且工程永久占地面積較少。但是電站廠房與泵站需要分別設置在泄洪閘的兩側,影響了管理。右岸布置使電站廠房與泵站集中在右岸壩下的平臺上,便于管理,但工程投資稍高、開挖量大、離主河槽遠。最終工程選擇了左岸布置的方案,其主要原因在于該方案投資量相比右岸布置少837萬元,綜合考慮其他因素該方案將為工程建設提供施工基礎和技術保障。
3.2錦凌水庫工程總體布置方案比選錦凌水庫主要以防洪、城市供水為主,并進行地下水環境改善的綜合型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小凌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該工程的施工隊對水庫工程等別、標準以及水庫樞紐工程總體布置進行分析,對泄水建筑物布置在左岸或右岸的主要優點進行對比,最終確定了錦凌水庫工程壩線、壩型。確定左岸布置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單個連接段,混凝土壩與土壩連接相對簡單、對右岸堤防等建筑物影響很小、基礎處理相對簡單和開挖量小,相對節約了成本。上述案例集中體現了總體布置的分析對比方式,嚴格根據總體布置的原則因地制宜,做到了科學的布置,實現了布置的有效性,降低了工程投入量,保證了工程的質量。
4總體布置中的其他問題
總體布置中還應考慮到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如混凝土系統與鄰接關系,混凝土系統作為施工總體布置中的重要組成,應結合它對臨時建筑物進行的布置。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設備繁多,各種設備的重點功能存在較大的差異,為了避免設備間的功能沖突給工程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清除隱患,因此需要對施工設施之間的鄰接關系進行分析,突出鄰接關系的布置,減少其干擾的可能性。通常情況下是對設備間的相互作用和制約關系展開分析,同時明確相互關系之間的強度。主要的鄰接關系包括施工的進度、強度、設備運行以及物流運輸的分析;設備的布置規模以及場地位置關系的分析。首先,設備的布置規模一般根據基本的要求,考慮布置的容量、占地面積、地基的承載能力并分析施工場地的地質情況、邊坡的穩定情況等。其次,根據施工場地的水文地質特點和導截流的條件,充分考慮在不同的施工階段水位變化對設備位置的影響和限制。再次,考慮分析施工設備之間的距離限制,主要根據設備運行過程中的最小的作業半徑,最小運輸時間,最小進出口范圍,以及施工設備之間的距離安全進行布置。
5結束語
篇10
論文摘要:結合南水北調某渠道項目施工測量控制網的布設方案,總結了大型調水工程施工測量的步驟和方法,并提出了在工程施工測量工作中聯合使用AutoCAD和全站儀可真正實現測量工作內外業管理的一體化。
在工程規劃設計階段,需建立測圖控制網以保證最大比例尺測圖的需要;在工程實施階段,需建立施工控制網以控制工程的總體布置和各建筑物軸線之間的相對位置,滿足施工放樣的需要;在運行管理階段,需建立變形觀測控制網,用來觀測建筑物的變形情況以評估工程質量,保證安全運營,分析變形規律及進行相應的科學研究。無論是規劃設計階段還是工程實施階段,為工程建設測量需要而建立的各種控制測量網都是工程建設中各項測量工作的基礎,其成果的精度、可靠性將直接關系到工程整體的進展。
在工程實施階段,測量工作不僅僅表現在日常的施工放樣過程中,其重要性更突顯于為各種決策及經濟性分析提供原始數據。因此,在工程實施當中如何將測量外業與測量內業工作有機地統一起來,及時、準確地為經營管理部門提供滿足精度要求的測量成果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以南水北調某渠道項目(以下簡稱本工程)為例說明大型調水工程施工測量內外業資料管理一體化的步驟及方法。
1測區及工程簡介
大型調水工程一般因其范圍廣,跨地區、跨流域的原因,其所經過地區往往地形地貌差異很大,這也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本工程為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中典型的渠道項目,全長4.8km。其中有交叉公路建筑物6座,另外在靠近標段起點段處有一中心線半徑為500m、中心角度為25°20′的圓弧段,渠底設計縱坡為1/25000,設計底寬13.5m,過水斷面邊坡系數為3.0。本工程位于石家莊市近郊,其平面控制系統為1954北京坐標系1°分帶的第114帶,高程控制系統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本工程測區為一長約5km、寬約140m的狹長地帶,由于本工程在實施階段將在渠道兩側堆放大量的挖方棄土,使得測區通視條件較差,故該工程測量工作的難點是測量控制網點的布設、圓弧段及渠底縱坡的施工控制。
2現有成果的分析使用
施工測量工作啟動前,應首先對監理機構所提供的測量基準控制點、水準點的測量精度進行校測并對其資料和數據的準確性進行復核。在進行測量控制網選點布設前應進行現場踏勘、找點選線并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地形地貌資料,制定經濟合理的技術方案,編寫有針對性的施測計劃及施測方法。
本工程測區內有監理機構移交的測量基準點4個,為C級GPS控制點,分別為H02、H04、H05、IIML112,其坐標為1954北京坐標系1°分帶的第114帶;另有國家二等水準點5個,分別為H02、H04、H05、IIML111、IIML112,均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點,以上基準點成對分布于渠道兩側。
根據《CH2001-92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中的要求,C級GPS控制點精度指標表現為兩相鄰點間距離的誤差的大小,校測方法采用兩相鄰基準點間實測距離與根據兩點間坐標反算距離之間的誤差是否滿足規范要求即可;根據《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91)中的要求,水準點精度校測可在兩相鄰水準點間建立符合水準測量導線并將其符合差與規定的限差相比較。據此可對該平面基準點進行校測。
3測量控制網的布設
3.1測量控制網布設的一般要求
施工測量控制網用以控制工程的總體布置和各建筑物軸線之間的相對位置并滿足施工放樣的需要,其布設是整個測量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其精度將直接影響以后工程中的放樣與施工控制精度。由于大型調水工程一般渠線較長,往往穿越農田或林帶、居民點等,在進行測量控制網布設前,應根據已有的地形地貌資料先進行室內選線后再進行外業選線、布設。室外選線時應注意觀察沿線的地形、地貌情況,并做好記錄,此外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相鄰點通視條件要良好,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利于量邊測角并且有較大的控制范圍。
(2)導線點應選擇在土質堅硬而且安全的地方,以便能將導線點長期保存和使用。
(3)導線點應選擇在地勢較平坦,利于安放測量儀器的地方。
(4)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相鄰邊長差不宜過大且使導線點均勻分布在整個測區內。
(5)導線點應優先選擇在工程永久占地范圍內,應根據施工組織的安排,埋樁位置應與施工作業互不干擾且不宜被破壞。
(6)導線點埋設處應做好點之記。
3.2控制網整體布設方案
本工程測區為一長5km、寬約140m的狹長地帶,5個測量基準點中有4個成對分布于渠道兩側,另一個靠近渠尾??紤]到施工階段渠道右側將堆放大量的挖方棄土,本工程測量控制網布設為直伸型附和導線控制網。由于測量控制基準點均含有平面坐標和高程坐標,本工程建立了三維測量控制網。
本工程測量控制網中附和導線總長約7km,平均邊長500m,中間加密18個導線樁。根據測區已有的高程基準點分布情況,將本工程測區內高程控制分上、下游兩段布設附和水準路線,構成基本高程控制網。沿基本高程控制網將高程引測到臨時性作業點或永久占地邊界樁上,即可作為施工放樣的控制高程點。
3.3測量控制網的精度估算和最優化設計
大型調水工程施工測量控制精度要求高,對于自流渠段的渠底高程控制測量精度要求更高,在施測過程中因觀測誤差和起始數據誤差不可能完全消除,為此,在控制網布設后需要對其精度進行估算以優化控制網布設方案。對于直伸型附和導線控制網來說,附和導線精度最弱點位于導線中點處,對于該類型的控制網,可采用近似等邊直伸導線最弱點點位誤差估算方法進行估算。
4內外業資料管理的一體化
內業資料應該是外業工作的真實記錄和體現,然而在工程建設當中,內業工作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重外輕內”的思想在施工管理中更是普遍現象。如何管理好整個工程的內業資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測量工作作為工程建設當中各種量化手段的基礎,其內業資料的管理尤其重要。
測量工作內外業資料較多,可謂紛繁復雜。減少外業人員的記錄、數據整理及計算的工作量;保證內業人員計算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提高測量工作的效率是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的基礎。實現測量工作內外業資料管理的一體化是基礎。
4.1內業資料管理的標準化
大型調水工程由于測量任務大、頻次高,工程實施時往往會涉及到很多工作面同時開展,為便于管理,可依據工程特點及測量工作的要求制定出各種類型的標準原始數據記錄表格、內業分析與計算表格及成果上報表格等。
4.2內業計算及成果歸檔的制度化
測量外業開始前,內業工作應先詳細了解施測區域及沿線的地形、地貌情況。對于新建項目應察看其是否穿越農田或林帶、居民點等;對于改建項目應查看其已建構筑物的使用狀況,較重要的交叉建筑物等是否有可供利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圖等據以編制作業計劃及施測方案。
測量外業完成后,內業工作首先應全面檢查外業觀測數據有無遺漏,記錄、計算是否正確,成果是否符合規范的要求等,當發現記錄、計算有錯時,不要改動原始數據,而是要認真地反復校核;其次,要根據已知數據和觀測結果繪制外業成果注記圖,當確定外業成果符合規范及工程使用要求后,才可進行內業分析、計算,并及時地將成果歸檔。
4.3內外業資料管理的一體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測量儀器的不斷改進,尤其是全站儀在工程中的普及應用,使得當今的施工測量與傳統的施工測量相比有了明顯的改進,利用當今比較成熟的繪圖軟件—AutoCAD及全站儀聯合作業,可以非常容易、迅速地進行工程施工測量作業。
由于AutoCAD本身強大的數字成圖功能及高精度的數學計算能力,使得人們在使用該軟件時能輕松地將一些復雜而繁瑣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圖形計算的問題,利用AutoCAD不僅可以方便地進行前方測角交會、后方測角交會、前方距離交會的計算,而且可以通過旋轉AutoCAD中世界坐標系來實現與測量中的大地坐標系完全對應,可以實現測量工作內外業管理的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