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l教學法范文
時間:2023-03-22 09:15: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lbl教學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以問題為中心;PBL;基于課堂學習;lbl;教學法;外科
近年來,醫學教育改革探索已經成為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其中一項重要課題[1]。實際操作中,隨著以問題為中心(PBL)教學法在國內逐漸得到推廣,從而使得傳統基于課題學習(LBL)教學法逐漸受到沖擊[2-3]。PBL屬于一種在國際上被日益推崇的醫學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為,在教學過程中,將患者疾病作為主要問題,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的職能為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討論分析[4]。該方法的有效應用,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5]。筆者所在醫院借鑒該方法,在外科教學中積極開展研究,探索分析PBL教學法和LBL教學法在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不同效果,取得了有價值的經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列入對象均為2016年1-8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外科臨床實習的實習生,共計60例。含男42例、女18例;年齡22~26歲,平均(23.5±1.2)歲;在文化程度方面,含大專32例、本科28例。經同意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LBL教學法,研究組采取PBL教學法。兩組實習生年齡、性別、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教學方法
所有實習生均接受為期4周的臨床實習教學,兩組教師均為同一組(3名)外科主治醫師。(1)對照組采取LBL教學法。由帶教老師嚴格參照擬定的教學大綱實施教育教學。首先系統性為實習生講解外科常見的相關病種及其知識,并引導實習生觀摩觀看相關實現錄制好的教學錄像。然后按照選定病例積極開展床旁講解,由教師進行示教,主要內容為患者相關病史資料的系統采集、各相關專科檢查查體、相關檢查結果影像資料分析、臨床初步診斷以及診斷的鑒別、患者疾病的發病機制分析研判、針對性治療方案的擬定等[6]。(2)研究組均采取PBL教學法。由帶教老師嚴格參照擬定的教學大綱積極備課,事先擬定好相關病例,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要求實習生提出自己的診斷初步結論、相關診斷依據、鑒別診斷、針對性治療措施及分析發病機制等,引導實習生自主實施患者相關病史詢問收集、各相關??撇榭?、檢查結果影像學資料閱讀處理等。之后,再組織實習生積極開展討論。在其討論過程中,引導實習生學會主動思考、針對存在的疑問和問題相互交流,主動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積極根據需要整理資料信息,對自己收集到的相關資料進行補充等[7]。
1.3觀察指標
在完成4周的實習教學后,組織實習生參加考試,由考評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及操作需要出具相關題目,兩組實習生接受相同考核考試;主要內容為:患者病史采集(單項計分10分)、相關專科查體(單項計分10分)、影像資料分析(單項計分10分)、診斷及鑒別(單項計分10分)、發病機制分析(單項計分10分)、治療方案擬定(單項計分10分);上述6個單項,總分為60分[8-9]。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考核結果顯示,兩組的患者病史采集、相關專科查體、影像資料分析3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診斷及鑒別、發病機制分析、治療方案擬定3個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考試考核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篇2
關鍵詞:TBL教學法LBL教學法醫學遺傳學教學應用效果
我國現代醫學水平在不斷進步,有關醫學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如果僅僅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展開教學,可能會出現教學內容不全面,教學知識不嚴謹等情況。醫學遺傳學是向臨床醫學過程發展的一種必經學科,該學科主要是給學生教學人體遺傳學機制、遺傳傳遞的方式方法、家族疾病的遺傳基礎等知識,家族遺傳病主要是根據該學科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診斷、治療、預防、預后護理等操作,但是,想要做到以上操作也是需要大量的、全面的專業知識以及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作為支撐,所以,怎樣短時間內教好醫學遺傳學知識是一個問題。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醫學遺傳學主要是以老師為主,對學生傳授知識,但是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度較差,期末考試成績也得不到顯著的改善。TBL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對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全面性進行改善,以學生為主,進行教學,可以顯著改善教學效果[1]。本次研究,筆者以我市某醫學高校的兩個同專業、同人數的班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展開對照試驗,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希望可以應用于醫學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對兩個班學生的各項成績進行綜合比較,從而對TBL與LBL的結合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對取得的應用效果評價,從而為醫學遺傳學教學提供有效的教學方法。結果:對照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為:26.47%(18/68),不及格率為2.94%(2/68),良好有21人,一般有19人,及格有8人,觀察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為7.35%(5/68),不及格率為38.24%(26/68),良好有12人,一般有10人,及格有15人,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班學生的期末筆試成績為(57.25±5.16)分,實踐技能成績為(19.26±0.53)分,課堂觀察成績為(9.12±0.46)分,對照班學生的期末筆試成績為(45.26±7.49)分,實踐技能成績為(16.49±0.52)分,課堂觀察成績為(7.46±0.48)分,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醫學遺傳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應用TBL與LBL教學模式進行結合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期末筆試不及格率大大降低,保證每個學生的及格率,學生的綜合成績得到顯著改善,應用效果極為顯著。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以我市某醫學高校的兩個同專業、同人數的班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其中一個班通過傳統教學方法(LBL)進行教學,其為對照班(n=68),其中男學生有36人,女學生有32人,另外一個班以對照班為基礎,外加通過TBL方法進行教學,其為觀察班(n=68),其中男學生有34人,女學生有34人,所有學生的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等一般情況并沒有顯著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2.方法
理論課教學中:對照班學生通過LBL方法教學,教師根據課本給學生講述課本知識;觀察班學生通過TBL與LBL結合教學,主要方法包括:①上課前,教師提出有關本堂課知識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教師課前通過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本堂課的輔導材料將本堂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綜合,發放給學生,可以增加其課前、課中學習主動性,加深課后的記憶;②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問題進行預習下堂課所需要學習到的內容,遇到實在不懂的問題可以詢問教師,如果存在多名同學爭議的問題,可以報告教師,教師將其放在大課中進行分析;③教學質量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打分,學生對教學效果以及授課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
實踐課教學中:對照班的LBL方法教學:教師將實踐方法進行介紹,學生學會之后,通過自主練習進行掌握,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容易出現許多問題,比如:遺漏某一實踐部分,并不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也不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觀察班學生將TBL方法應用在教學過程中:①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投票選出組長,各司其職,可以有效降低實踐中的失誤率以及避免操作遺漏;②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們大致了解實踐內容,提出有關課堂內容的實踐問題,讓各個小組互相討論,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性;③教師課前將整個實踐步驟分步講解教學,提出問題,然后由小組分工合作,使小組成員帶著疑問去操作,可以加深實踐印象,減少失誤概率;④實踐總結:實踐過后,各個小組中組員將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闡述,集思廣益,解決問題,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及時向教師報告,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2-3]。
3.觀察指標
對兩個班學生的期末成績優秀率以及不及格率進行比較分析,對兩個班學生的各項成績進行綜合比較,從而對TBL與LBL的結合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對取得的應用效果評價,從而為醫學遺傳學教學提供有效的教學方法。
4.統計學處理
我們在對數據進行分析的軟件為統計軟件SPSS19.0,通過”卡方S”的形式對測量數據進行表達,然后通過對t值進行計算,使其得到檢驗,使用表格號對計數數據進行表達,來計算χ2的值來檢驗計數數據,將P<0.05的情況當成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對照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為:26.47%(18/68),不及格率為2.94%(2/68),良好有21人,一般有19人,及格有8人,觀察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為7.35%(5/68),不及格率為38.24%(26/68),良好有12人,一般有10人,及格有15人,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班學生的期末筆試成績為(57.25±5.16)分,實踐技能成績為(19.26±0.53)分,課堂觀察成績為(9.12±0.46)分,對照班學生的期末筆試成績為(45.26±7.49)分,實踐技能成績為(16.49±0.52)分,課堂觀察成績為(7.46±0.48)分,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三、討論
篇3
[關鍵詞] PBL聯合LBL教學法;應用心理學;神經解剖學
中圖分類號:R32-4;G712.4
應用心理學專業在解剖學教學的目標要求有其特殊性,要求其加強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學習。因此,我校于2010年在應用心理學專業第一學年下半學期增設了神經解剖學這門課程。但由于神經解剖學內容龐雜抽象、名詞繁多、功能復雜等特點,它的“教”與“學”歷來都被認為是復雜和困難的[1]。因此,何種教學方法是較適合教授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習神經解剖學的,一直是我們近5年來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近年來深受重視的教學改革之一。PBL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與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相比,PBL教學法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自主學習以及組內討論來解決問題,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2]。然而PBL教學法相對LBL教學法又有其缺點,比如LBL教學法較LBL教學法的課程內容含量較少,所學知識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又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等[3]。因此,PBL和LBL教學法各有利弊。根據國內外學者的報道,PBL和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似乎是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而如何根據專業的特點和授課對象的不同將PBL和LBL進行有機地、合理的結合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所要關注的問題。
本研究根據兩種教學方法的側重點不同,并針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特點,將PBL和LBL進行合理的結合,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進行神經解剖學的教學,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
對象以2014級醫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40人為實驗班,采用PBL聯合LBL教學法。2013級醫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42人為對照班,采用LBL教學法。兩班人數、性別、及年齡方面無顯著差異;兩班入學成績及入學后的系統解剖學考試成績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為保證教學的一貫性,兩班的總學時不變。LBL教學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使用多媒體課件、結合臨例對有關概念和內容進行闡述。PBL聯合LBL教學組首先采用傳統的LBL教學模式,利用22學時主要講述LBL教學組所教授的神經解剖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其后PBL聯合LBL教學組的學生隨機分為5個小組,進行18學時的PBL教學模式的討論課。討論課給學生提供6個病例,由老師收集和整理臨床病例,設置自學及提供相應的思考題。其中前3個病例是神經解剖學授課過程中常見的臨床病例,后3個病例涵蓋了神經解剖學、心理學診斷及心理學治療等內容。于課前一周將病例按小組發給每個學生,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認真閱讀教材,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查找相關資料和文獻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小組內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完成討論記錄和課堂發言提綱。在課堂討論上,各學習小組長將討論結果用PPT做演示匯報,全班同學可以向發言者提出疑問,小組長可單獨或連同同小組內成員一起解答疑問;此時,教師的角色起輔導作用,即傾聽、引導和啟發。最后授課者對各組匯報情況進行點評,并針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再次強調病例中所涉及的有關神經解剖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使學生對PBL教學思路清晰、提升信心。
3. 考核與評估
主要通過理論考試和問卷調查進行。兩組在課程結束后,采用相同試題考試,其中基礎知識部分占65%,綜合解析部分占35%,考試成績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總成績及綜合解析題得分分析。PBL聯合LBL教學組在課程結束后發放問卷調查表,調查項目包括8個方面,每項分別用贊成(有幫助)、一般、不贊成(無幫助)3個評價指標進行評價,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和觀點,無記名如實填寫。
4. 結果
理論考試結果見表1,對兩組學生的綜合解析成績和總成績進行統計。統計結果顯示,PBL聯合LBL教學組的學生綜合成績和總成績均優于LBL教學組的學生,兩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
5. 討論
近年來各高校就PBL教學法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實踐,可以肯定PBL教W在醫學教育中的積極意義。但由于專業、教學對象以及師資條件等因素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要求我們在PBL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踐中不斷探索,根據課程、專業、學生的不同探索出最適合的PBL教學方法。因此,我們根據本校醫學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神經解剖學教學中進行了PBL教學法的初步嘗試。
從以上結果看出,PBL聯合LBL教學組學生的綜合解析成績高于LBL教學組學生,說明PBL教學法可直接提高學生的綜合解析能力;PBL聯合LBL教學組學生的總成績也優于LBL教學組的學生,說明PBL教學法對學生的理論學習也有促進作用。這可能與PBL教學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有關[4]。PBL教學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其教學過程中教師慢慢“隱退”,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支架與教練的作用。PBL教學法采用問題和病例討論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學生為解決問題需要查閱課外資料,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改變了傳統的“我講你聽,我做你看”的傳統教學方法,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PBL教學法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觸類旁通,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學習效果。
而且,從調查問卷結果可看出,PBL教學法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點以及溝通與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提高或促進作用。這主要因為PBL教學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在此過程中,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盡可能多地當場暴露,在討論中可以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解答新問題,使學習過程縮短,印象更加深刻。
然而,傳統的LBL教學法也是不可替代的。一是,課程學時有限。PBL教學法花在前期準備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課堂學習。二是,學生背景知識有限。低年級學生由于還未接觸過多的臨床課程,對考試之外的背景知識尤其是醫學知識認識有限,如果完全用PBL教學法較困難,嚴重的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LBL教學法不需要學生有很多的背景知識。三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由于我國的學生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賴性,缺乏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能力;如果不能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完成角色的轉換,很多學生將會難以接受新式教學方法。
同時,PBL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PBL教學法要求教師不但對本專業、本課程內容熟練掌握,還應當扎實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并要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教師在PBL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奏。此外,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這樣才能規劃好學習的重點、難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出適當的臨床病例,此為做好PBL教學的基本前提[5]。
綜上所述,PBL教W法在神經解剖教學中的確有一定的優勢,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擴大知識范圍、提高學習效果等方面優于LBL教學法;但是完全舍棄LBL教學法,全部使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也是不現實的。正確的做法是在LBL教學法基礎上合理使用PBL教學法,充分發揮二者的優點,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同時,PBL聯合LBL教學法要求授課教師在備好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還要根據專業和授課對象的不同備好學生素質、心理心態、科學背景、展望等方面的課程,才能達到PBL聯合LBL教學法的最佳效果??傊琍BL聯合LBL教學法在醫學心理學專業神經解剖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柏樹令,王軍.解剖學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解剖學雜志,2006,29(1):130-132.
[2] Tavakol K, Reicherter EA. The rol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enhancement of allied health education [J]. J Allied Health, 2003,32(2):93-96.
[3] Gehlhar K1, Wüller A, Lieverscheidt H, et al. Is a PBL curriculum a better nutrient medium for student-generated learning issues than a PBL island? [J]. 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2010, 15(5):671-683.
篇4
[關鍵詞] TBL;PBL;教學模式;骨科
[中圖分類號] R68.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34-0121-03
Improve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on team based learning in a large classroom in orthopedics teaching
LI Jun JING Juehua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on team based learning and lecture based leaning in orthopedics teaching. Method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in 2014, ninety thre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improved PBL group (n=47)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6),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improved PB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self-study ability, analysis ability,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ability and language expression(P
[Key words] TBL; PBL; Teaching mode; Orthopaedics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醫患供求矛盾凸顯,我們的醫學教育亟待發展。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是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是一種灌輸式教學,也是我國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優點是:節約資源,內容系統、連貫,對學生基本能力要求低;缺點是: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能力。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式,其最早起源于上世紀中業,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被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所接受。PBL教學模式極大地彌補了LBL教學模式的不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3]。
以小組為基礎的教學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是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明確學習目標后,以團隊為基礎,展開討論,互學互教,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人際協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4-6]。PBL教學模式和TBL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學改革重要方法之一[7-10],以TBL教學模式為基礎,對PBL教學模式加以改良,希望可以相互彌補,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我們在臨床醫學專業外科學骨科部分的教學中采用了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模式,以探索出一種更理想的教學模式。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4年9~12月選擇安徽醫科大學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2個班9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全部納入研究,按照班級隨機分為兩組:一個班47名學生為試驗組(男22名,女25名),平均年齡(22.2±0.7)歲;另一個班46名學生為對照組(男21名,女25名),平均年齡(21.8±1.3)歲。兩組間的性別、年齡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方法 試驗組采用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法,對照組采用LBL教學法,兩組的總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和帶教老師均一致。
1.2.2 授課方法 試驗組采用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模式。教師從臨床中挑選好案例課前提供給學生,同時提出相應的問題,啟發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尋找答案,47名學生按照學號分為6個小組,每組7名或8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搜索學習資料,并討論選擇一名代表回答相應的問題,不足之處,其他組員可以補充,教授最后做點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LBL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準備好課件,理論講授完后,結合臨床案例進一步分析,課堂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
1.2.3 近期效果評價方法 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在課程結束后發給學生填寫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人際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重點突出、方便記憶、內容生動、結合臨床、目標清晰和內容完整性等,答案選項設計采用李克特5分法,為非常贊同、贊同、中立、不贊同、非常不贊同,分別賦值5分、4分、3分、2分、1分。在同一份調查問卷里,調查學生對不同教學方式的滿意率情況[11-13],答案選項設計為滿意和不滿意。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中位數(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
2 結果
課后總計發放調查問卷93份,全部回收,有效問卷93份。
2.1 學生對能力培養的自我評價
采用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模式的實驗組在培養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人際協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學生對兩種教學模式的評價
采用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模式的實驗組在重點突出、方便記憶、內容生動和結合臨床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學生對兩種教學模式的評價[中位數(P25,P75),n=93]
2.3 滿意度調查
學生對采用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模式的滿意率為89.36%(42/47),而對LBL教學模式的滿意率為65.22%(30/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67,P
3 討論
3.1 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法教學效果
PBL教學模式和TBL教學模式已成為國外醫學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使用越來越廣泛[14,15]。我們的研究發現,在骨科教學中應用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人際協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且學生普遍認為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模式的重點更突出、更方便記憶、更內容生動、也更結合臨床實際,所以學生對改良PBL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更高。當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采用的調查方式是學生自我評價,缺乏客觀標準,評分量化不夠精細,長期的隨訪結果不足。但總體上來說,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3.2 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法的優點與不足
基于TBL的PBL改良教學法繼承了PBL教學法和TBL教學法的諸多優點,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對于學生而言,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更為重要,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基于TBL的PBL改良教學法恰恰是鼓勵學生圍繞核心問題去自己探索和分析,最終老師予以點撥,這有利于配合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人際協作能力。TBL教學法的一大優勢就在于重視團隊合作,筆者借鑒于此,在改良PBL教學法中通過分工共同解決問題.減輕個人負擔,集思廣益,激發彼此的靈感,借此發揮團隊中每個個體的力量?;赥BL的PBL改良教學法另一個重要的特點,注重團隊合作,強調分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與溝通。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不可能學會所有的知識,檢索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改良PBL教學法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如數據庫、網絡、圖書管等,檢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解決問題,這種能力對于臨床和科研都非常重要。
基于TBL的PBL改良教學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對教師要求較高,且需要教師掌握這項教學法,備課時間延長;對學生要求較高,需要具備一定的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需要課前花大量時間去準備和討論;難以全面推廣,學生適應了多年的傳統教學模式,難以短時間適應一種新教學法,且我國醫學生年齡普遍小于國外,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相對欠缺,這些都限制著這種新式教學法的全面推廣。
3.3 逐步推廣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法
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骨科教學中應用,效果是滿意的,但中國學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比較深刻,對改良PBL教學法的接受和適應還需要一個過程,筆者認為應該循序漸進地推廣改良PBL教學法。將基于TBL的改良PBL教學法進一步應用到整個醫學教育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Oh SA,Chung EK,Han 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s[J]. Korean J Med Educ,2015,27(3):195-200.
[2] Aziz A,Iqbal S,Zaman AU.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its implementation:Faculty and student's perception[J]. 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2014,26(4):496-500.
[3] Imanieh MH,Dehghani SM,Sobhani AR,et al. Evalu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J].J Adv Med Educ Prof,2014,2(1):1-5.
[4] 于述偉,王玉孝. LBL、PBL、T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340(5):100-102.
[5] Emke AR,Butler AC,Larsen DP. Effects of Team-Based Learning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etention of factual knowledge[J]. Med Teach,2015,21:1-6.
[6] Ofstad W,Brunner LJ. Team-based learning in pharmacy education[J]. Am J Pharm Educ,2013,77(4):70.
[7] Frambach JM,Driessen EW,Chan LC. Rethink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How culture challenges self-directed learning[J]. Med Educ,2012,46(8):738-747.
[8] 阮佳莉,田京. 基于TBL的PBL改良教學法在提高本科生綜合素質中的應用與思考[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7):120-123.
[9] Dolmans D,Michaelsen L,van Merri?cnboer J,et al. Should we choose betwee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eam-based learning? No,combin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J]. Med Teach,2015,37(4):354-359.
[10] 阮佳莉,韓忠宇,田京. 基于TBL的PBL改良教學對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3):229-232.
[11] Shankar PR,Nandy A. Student feedback 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cesses[J]. Australas Med J,2014,7(12):522-529.
[12] Oda Y,Onishi H,Sakemi T.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tutor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 Tohoku J Exp Med,2014,232(3):223-227.
[13] 齊殿君,王爽,何旖旎. 大班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全科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3,33(3):400-402.
[14] Johnson JF,Bell E,Bottenberg M. A multiyear analysis of team-based learning in a pharmacotherapeutics course[J].Am J Pharm Educ,2014,78(7):142.
篇5
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直譯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由美國醫學教育改革先驅Barrows教授在1969年首創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是指在臨床前期課或臨床課中,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它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1]。目前,PBL這種教學模式在國內外多所院校中得到應用和推廣,并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醫學教育組織的認可。PBL教學模式與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學模式,在設計理念、操作步驟、實施效果等方面有著根本的區別。LBL教學強調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它比較關注醫學科學的系統性、基礎性、完整性、邏輯性、循序漸進性等,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掌握比較寬泛和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雖然該授課方法可系統、全面地傳授理論知識以及有把握地完成老師預定的目標,但卻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削弱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2]。而PBL教學模式則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思維,它將基礎教學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主要是一個提出問題-討論-自學-再討論-再自學-歸納總結的過程。學生成為學習和教學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或推動者。該種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比較而言,PBL教學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育方法,已逐漸成為我國目前醫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也是與我國倡導的素質教育思想和目標相一致的。
2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作用
PBL教學法強調以問題為學習的基礎,學生的所有學習內容都圍繞著“問題”這條主軸展開。它主要通過“確定討論主題分析問題搜集信息資料自學、討論確立解決方案總結評價與反饋”等步驟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在整個臨床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誘導學生形成并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完成每次基于解決問題教學的同時,也完成了對知識的再現,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3]。因而,PBL教學法在臨床教學中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和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2.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在PBL教學模式中,教師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學生成為解決問題的真正“主人”。通過把課堂部分主動權交給學生,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一個主動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積極地發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還能培養學習自主獲取知識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基于PBL教學法設計的臨床教學訓練,不僅能使學生在臨床專業知識方面大有收獲,而且通過主動參與和解決問題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符合高等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如在腫瘤內科中,頸部無痛性淋巴結腫大除了是惡性淋巴瘤的常見臨床表現外,其還需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炎、轉移癌等疾病鑒別診斷。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學生能夠在采集病史時能全面地收集臨床資料,避免誤診或漏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有助于搭建理論學習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平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將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直接與間接經驗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信息,擴充知識,解決問題。這種帶著問題去實訓、在實訓中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能夠使理論學習和實踐認知很好地結合,提高了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4有助于促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實現師生共成長PBL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師的綜合素質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教師必須通過轉變角色、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不斷的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才能真正擔當教學的組織者、資源的引導著和任務的咨詢者。
3PBL教學法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3.1存在問題PBL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在理論
上雖然存在很多優勢,但它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在實際的應用當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1)師資數量和質量得不到完善:典型的PBL課程是由8~10個學生和一個教師組成一個研究小組[4]。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師的需求量顯然大大增加。然而,隨著我國高校學生的不斷擴招,這一矛盾將更加突出。此外,在PBL教學模式中,教師擔當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大多數教師目前并沒有經過PBL教學模式的嚴格培訓,他們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不甚了解,也存在不少爭論和疑惑,從而大大影響了PBL教學質量。
(2)教學條件跟不上:PBL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針對指導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包括網絡、圖書期刊、實驗室資源等)收集相關文獻資料,而很多高等醫學院校在教學資源上往往跟不上。
(3)相配套的教案編制不完善:對于教師來講,實施PBL教學模式需要編制與其相配套的教案,這項工作實施起來難度很大。
(4)尚未形成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PBL教學改革能否順利實施,關鍵環節還在于教學評價體系,特別是考核評價體系,如果教學方法改了,而對學生的考核方法依然沿用過去的方法,無法使學生立刻體會到大課講授與PBL之間的區別,PBL的優勢短時間內又很難立刻顯現,學生很可能認為PBL只會增加學生負擔,而無法享受PBL帶來的益處,學生不配合,PBL很容易流產[5]。
(5)學生短期內難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由于傳統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學生早已適應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如果運用PBL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存在可接受性問題。
3.2解決對策基于以上對PBL教學模式相關問題的分析
以及根據我國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實施PBL教學模式的經驗,我們提出有效實施PBL教學法的若干對策。
3.2.1對教師方面教學模式改革成敗的關鍵是教師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再好的教學方式若得不到教師的認可也是無稽之談。因而,學校各級領導有必要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地宣傳和學習PBL教學模式,首先要重點解決教師的教學觀念問題,通過PBL模式培訓讓教師能夠從思想上接受PBL,體會PBL模式的內在精髓并愿意嘗試PBL的教學改革。其次,教師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PBL教學模式不同于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由單一的“教”轉變為既“教”又“導”。教師必須在平時注重各方面的知識積累,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達到提高PBL教學質量的目的。此外,PBL作為一種新的開放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知識,還要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調動學生討論熱情和學習興趣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能夠精心備課,因課制宜。真正擔當起PBL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3.2.2對學生方面PBL教學的成功開展,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和積極參與。由于我國學生長期接受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一定的依賴性,缺乏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PBL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他們表現為不太適應、自信心不足,主動改變學習方法的積極性也不高。這就要求在開展PBL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和接受PBL教學模式,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保證學生進行高效率的學習。與此同時,學生作為問題的解決者和構建者,除了要充分發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獨創性外,還要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切實融入到小組當中,通過共同承擔責任和任務得出問題的最佳結論。鄧娟等[6]采用PBL和傳統教學法對照兩組,了解116位護士實習生對腫瘤化療護理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結果發現采用PBL教學法帶教成績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3.2.3其他輔助措施PBL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充足的教學資源作為保障。一方面針對學生需要參考大量文獻資料的事實,學校要加強PBL教學的配套設施建設,通過添加必要的實施設備、教學儀器、圖書資料、文獻檢索工具等來保障PBL教學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還要有一系列的軟件保障,如編寫的教材、建立的評價體系和組織管理方式等都要與PBL教學模式相匹配。
篇6
【關鍵詞】PBL教學法 LBL教學法 生物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B-0073-02
在生物化學的不斷發展下,許多疑難雜癥發病機制得以揭示,從而建立了許多檢測技術與檢測方法,為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依據。對于分子病和惡性腫瘤等疾病,采取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其課堂內容乏味、枯燥,難以讓學生提起興趣。若采取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學習)進行教學,其課堂傳授的信息量大,且易于讓學生掌握,在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經討論方式,在導師輔導下解決問題,以臨床問題作為教學基礎,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本次研究主要探討PBL和LBL教學方法在臨床上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具體情況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選擇2個中職護理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100名學生,隨機將100名學生分為PBL組50例,LBL組50例,兩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兩組學生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由不同的教師和不同的教學場地開展不同的教學模式,其授課方式如下。
1.PBL教學法。建立學習小組,并在其中選擇責任心較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作為組長,并要求每位學生參與到小組學習中,組長將每位學生的發言做詳細記錄。
引入問題: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大綱,根據臨床較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作為教學基礎,設計教學小病例,授課前將其提交給學生。
教學病例:患兒6歲,因突然昏迷到醫院就診,發育中等,無心、肝、腎病史,無腦部疾病史。近來飲水較多,且多有不適,有乏力等癥狀,昏迷前有嘔吐、惡心、頭暈等癥狀。入院后表現為嗜睡、嘔吐,且伴有嘆息樣呼吸。體檢顯示,患兒有脫水癥,且皮膚溫度低,血壓為80/60mmHg(110/80kPa),脈搏為112?min-1,呈昏迷狀態。經實驗室檢查,結構為:酮體強陽性;血糖為32mmol?L-1;尿素氮13mmol?L-1;PH值7.1;尿糖++++、肌酐164mmol?L-1;血鉀5.7mmol?L-1,尿酮體++++。
提問:(1)患兒最可能診斷為什么疾病?(2)患兒發生高血糖原因是什么?(3)患兒診斷依據為什么?(4)患兒為什么會出現酮癥酸中毒?
課前準備階段:所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案例資料,查閱資料。結合病例和文獻資料,充分對病例進行探討,以臨床診斷程序作主線,要求學生做出獨立診斷。
回答問題與解答階段:將課程分為兩個課時,學生的發言、提問、討論占一個課時,教師做探討和講解、總結占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為自由討論時間。教師根據病理,對病例做系統講解,闡述其臨床表現和病理、病因,其生理病理等,針對學生的討論情況,對其共性問題做出針對性解答,對課程內容強化,糾正其中出現的錯誤觀念。
2.LBL教學法。以傳統教學模式,由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對課程內容做逐一講解。教師需要備課,學生在課前對課程內容預習10分鐘。
(三)統計學意義。將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
二、結果
PBL組和LBL組學生的記憶型題目和考試總分無顯著差異(P>0.05),但是在應用題目和理解題目中,兩組差異顯著(P
三、討論
經過對PBL和LBL兩種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對比,可見PBL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在應用和理解題目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在與LBL對比后發現,PBL教學法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PBL教學中,所有的課程內容都是圍繞著問題開展,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是思維起點,也是教學需求。遇到問題時,會讓學生產生懷疑和困惑,引發探索和思考的心理,而這樣的心理驅使會讓學生產生積極(下轉第75頁)(上接第73頁)學習的欲望,不斷地出現新問題,在出現問題后,也能夠盡量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刺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愉悅的體驗。
教師在教學時,也會有意識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促進學生在對問題進行解答時,獲得新的知識,并理解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將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互動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師生互動起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人根據教學大綱制訂出教學計劃,并負責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示范、講解,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需要認真聽、看,并記錄下重要內容就可以了。在PBL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認真的分析和思考,真正理解教學內容,并掌握內容。在PBL教學模式中,學生占教學主導地位,教師從主角轉變為引導者,學生是教學的承擔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準備,經過認真地尋找資料、探討,發現問題,經過和教師、同學交流后解決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鞏固了以往所學習的知識,而且將新的知識潛移默化,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創新意識。雖然PBL教學法優勢較多,但是仍然無法完全代替LBL教學法,在某些課程中還是不適用,因此,應該結合課程內容,靈活應用,致力于更好地提高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徐建永,賀鑫,鄺雪英,等.經典PBL與討論自主型PBL教學方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1)
[2]靳秋月,陳立軍,張敏等.救援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的PBL模式探索[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3(6)
[3]黃鎮德.PBL在醫學檢驗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13(35)
[4]呂會茹,李姣鋒,崔顏宏,等.PBL教學法在成教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8)
[5]周俊萍.PBL教學法在成人??粕锘瘜W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4)
[6]姚芳.生物化學教學“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模式的必要性[J].新校園(上旬刊),2013(9)
篇7
關鍵詞:PBL教學法;中醫急診;醫學教育;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3-0163-02
中醫急診是綜合運用中醫藥理論并結合現代醫學診療手段研究急、危、重癥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和診療技術、救護措施的一門跨學科、跨專業的臨床學科[1]。在現代醫學迅猛發展的今天,培養優秀的中醫急診人才是中醫急診今后發展的關鍵,也是整個中醫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以問題為基礎教學(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以臨床典型病例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較好地實現了基本理論與臨床實踐的交互融合[2]。近年來,PBL教學法已經在我國許多醫學院校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此,我們從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嘗試將PBL教學法運用于中醫急診教學,現匯報如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選擇廣西中醫藥大學2009級中醫學本科生136人,分為對照組(68人)和試驗組(68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60人,年齡22~25歲,平均年齡23.57歲。兩組在性別、年齡、基礎知識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①PBL教學法,試驗組學生以每組8~10人分成數個小組,并選舉小組長,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模擬場景,根據知識點,提出相應問題。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貼近書本知識,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小組成員帶著問題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學習,并對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小組成員之間對問題進行交流,提出他們的看法和觀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鍛煉其分析思維能力。授課教師在此環節中只能作為引導者或促進者,教師不能提供參考答案或者參考資料;各小組學習結束后,小組長匯報本組的最后結論及存在問題,匯報形式可以口頭匯報、書面匯報或者情境設計等。授課教師根據各組匯報結果,對授課內容的關鍵問題及知識點進行總結。②LBL教學法,對照組采用LBL教學法進行教學,LBL教學法是通過口頭言語、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方法,教師講授為主,授課后對課堂內容進行歸納及總結,此教學法是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亦是目前我國中醫學教育的主要講授方法。
3.評價和考核。①理論考核,在課程完成后,對兩組學生統一命題、統一考試以及統一閱卷。采用閉卷的方式對兩組學生進行考試,學校教學部門統一安排考場、考試時間及考場人員。理論試卷中理解記憶和應用分析型的題目各占一半,主要考核學生對中醫急診內容的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和記憶;應用分析型主要考核學生的綜合理解、分析判斷及應用的能力,將標準答案送學校教學部門備案。②臨床技能考核,在完成課程學習后,進行臨床技能考核,臨床技能考核標準參考《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技能操作規程評分標準》進行考核評分,由5名教學組成員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并取算術平均數作為最終臨床技能考核成績。③主觀評價調查,考核完成后發放調查問卷,學生從臨床實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靈活變通能力方面進行自我評價,比較調查問卷中兩組學生主觀評價的差異。
4.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由專人核對、整理后錄入,應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meansi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二、結果
1.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PBL教學法(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高于LBL教學法(對照組)學生;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比較,PBL教學法(試驗組)亦高于LBL教學法(對照組)學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調查結果。調查結果提示試驗組學生對采用PBL教學法在臨床實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靈活變通能力等方面的認可程度明顯要高于對照組LBL教學法。見表2。
三、討論
1969年美國教授Barrows首創PBL教學法,該學習方法被稱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它一般由6~10名學生和1名教師組成一個學習單元,在該學習單元中,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參與問題的討論、思考、推理及分析,教師在當中扮演引導的角色,維持既定的學習方向,但無需直接回答學生們的問題[3]。20世紀中期開始,我國部分高校開始試行PBL,大量的研究表明,該教學模式能明顯提高醫學院校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4,5]。研究發現,PBL教學模式能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點,促進疑難點的理解并增強靈活變通的能力。中醫急診是在急診醫學發展過程中運用中醫藥理論,結合西醫診療技術研究急危重癥疾病的一門臨床醫學學科,亦是中醫學發展的重要體現和標志。中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獨立的中醫急診體系。如,《靈樞?厥病》中:真心痛,手足青至節……旦發夕死。后漢張仲景的《傷害雜病論》、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等均記載了中醫在急危重癥診療中的應用。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中醫急診醫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及積極性,通過討論、辯解、釋疑、演示等形式,加深學生對中醫急診理念的認識,并從中與他人分享思維策略,培養中醫臨床思維,最終不僅促進中醫急診醫學的發展,更加有利于中醫事業的發展。本次研究發現,采用PBL教學法進行授課的學生,其理論及臨床技能考試成績優于LBL教學法學生,并且采用PBL教學法授課的學生在臨床實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靈活變通能力等方面的認可程度明顯要高于對照組LBL教學法,進而說明了PBL教學法在中醫急診教學培養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志斌,楊冀平.《中醫急診學》理論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9):41-42.
[2]周忠信,陳慶,林藝雄,等.PBL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和現實意義[J].醫學與哲學,2007,28(8):72-74.
[3]楊耀防.典型的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過程剖析[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1994,15(4):150.
篇8
[關鍵詞]會計學原理;PBL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1PBL與LBL教學方法簡介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指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始于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次在教學中應用,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者,圍繞某一問題進行探究的學習過程,目的在于通過查找文獻或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可的一種教學模式。LBL(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是高校普遍應用的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存在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無法結合的問題。所以,改進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2PBL教學方法在會計學原理教學中的應用
2.1教學對象
2014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醫療保險方向)本科生3個班中隨機抽取1個班(30人),作為實驗班,采用PBL教學法,按每組6人再次隨機分為5組,每組分別選出一名同學擔任組長,負責本組的組織與協調。另外2個班(56人)作為對照組,采用LBL教學法,不分組。
2.2教學步驟
(1)準備階段。筆者所在單位已對教研室的任課教師開展了PBL教學方法的系統培訓,鼓勵教師采用PBL教學方法開展教學,組織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集體討論,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出具體的實例,提出討論的問題。PBL教學實施之前,首先對學生進行培訓,主要講解PBL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PBL教學,以及如何實施,學生做哪些準備等內容。大約用1學時的時間進行培訓。(2)教學內容。教材選用《會計學原理》(第3版),遼寧出版社出版,主編吳水澎。案例涉及的內容有第2章至第7章,其余各章節采用LBL教學模式。(3)實施階段。PBL教學法提前3周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互聯網絡自主學習教學視頻和課件,由授課教師講解教學進度,向學生講解具體內容,組織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由教師歸納整理出適合學生討論的問題。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根據提出的問題,小組長自行組織本組成員預習《會計學原理》中相關章節的內容。學生也可閱讀會計學原理課程的相關文獻,加強學生對該課程前沿的了解,掌握會計學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提高學生閱讀文獻的能力。同時,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我國會計理論和實踐中的熱點問題,設計了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內容、組成、發展歷程及作用,尤其設計了會計科目與賬戶及其在復試記賬法下的應用二個題目,學生可任選其一,通過查找資料、閱讀文獻課前1周寫出書面分析報告。(4)問題討論階段。每次課3學時,進行4次課,共計12學時。班長或學委主持課堂匯報和討論,按照問題隨機抽取學生,被抽到的人把問題及答案進行PPT匯報。其他組的同學可以提出問題或者補充回答問題,從而達到討論的目的。教師在討論過程中既是參與者又是引導者,然后組織各小組進行匯總、整理、修改、補充案例問題。(5)問題匯報階段。每個小組選派1名學生進行PPT匯報(15~20分鐘),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繼續提出問題。匯報人如果回答不理想的話,教師可以進行解答。(6)歸納總結階段。教師要對每個問題的討論情況進行小結,并對討論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同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如課前準備、參與性、團隊協作性等進行點評。
2.3評價PBL效果的方法
評價PBL教學效果的方法常見的有4種方法。①書面考試??荚囆问讲捎瞄]卷考試或開卷考試。閉卷考試多用于檢測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情況,而開卷考試多用于檢測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調查法,主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態度進行評價,通過問卷、測驗、訪談等方式,收集評價對象的相關資料,經過比較分析作出評價。③作業法。④檔案記錄法。本研究采用閉卷考試和問卷法進行PBL教學效果評價。PBL和LBL教學結束后,采用同一試卷,試卷命題要求記憶理解題目和綜合分析應用型題目各占50分。期末統一考試,采取集中流水閱卷方式??荚嚦煽円跃鶖怠罉藴什畋硎?,采用t檢驗分析PBL教學方班和LBL教學班的差異;采用問卷法分別在期中和期末收集學生對PBL教學效果的評價,期中和期末各發放調查問卷86份,回收86份,回收和合格率分別為100%。
3PBL教學方法在會計學原理教學中的效果
3.1期末考試成績的對比
PBL組的期末考試成績(84.76±7.43)明顯高于LBL組(75.08±6.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綜合分析應用題的得分,PBL組(45.34±6.81)比較LBL組(34.56±5.1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雖然LBL組理解記憶型題目的得分稍高于PBL組,但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
3.2對PBL教學效果的評價
采用問卷法在期中和期末分別收集學生對PBL教學效果的評價,經統計分析結果提示,每個調查項目期末的評價均高于期中。在各調查項目中,對教師幫助學生在小組中有效學習的能力的評價效果最好(期中為83.33%,期末為93.33%)。另外,教師的熱情、教師在教學中提出問題的質量和教師對學生學習任務和要求講解清楚的程度評價,無論是期中還是期末均達到90%以上。只有教師設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評價結果,學生的評價低于90%。
4PBL教學方法在會計學原理教學中的體會與評價
4.1PBL教學方法在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的必要性
會計學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充滿智慧與挑戰的管理學科,是社會經濟發展和創造財富的重要基石,要想從事經濟管理工作,必須要了解會計,懂得和善于應用會計知識。會計學原理課程是筆者所在單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醫療保險方向)學生的必修課,它的授課對象是那些不具備會計學知識的初學者,因此它需要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會計學專業知識,還需要傳授會計學最基本的原理,為學習專業課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現代的教學環境中,有一些學校在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中采用LBL的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嘗試采取PBL的教學方法,由于沒有上過PBL,學生不能很好地應用這種方法,因此需要教師提前做大量的工作,PBL設計、上課方式引導、學生思路引導都需要提前規劃好。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全面,對沒有涉及的知識要加以引導,做到不漏知識點。
4.2PBL教學方法在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效果顯著
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教學方法,有的解釋為Problem-BasedLearning,即“基于問題”的學習,有的解釋為Project-BasedLearning,即“基于項目”的學習。它一改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根據案例提出與教學相關的問題,并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提出問題,根據學生的表現,教師和同學都給予相應的分數,折合計入總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生對基礎知識和重點難點問題理解得更透徹,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更好地解決。本研究的結果也表明,通過采用PBL教學法,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較傳統教學法的班級明顯提高,特別是綜合分析應用題,由LBL組的34.56±5.11提高到45.34±6.81,說明PBL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期中和期末PBL的教學效果評價中可以看出,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PBL教學比較滿意。
4.3PBL教學方法在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推廣與應用
PBL作為一種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首先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能吸取和獲得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其次,可使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在討論中獲得答案,還可以提出新問題、解答新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做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最后,除了掌握了理論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們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閱資料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因此,PBL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在我國尚處于探索應用階段,并未形成系統規范的評價體系,尚需不斷地進行研究探討并推廣應用。
5結語
篇9
關鍵詞:PBL教學法;《金匱要略》;傳統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9-0064-02
在我國,因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死記硬背、高分低能的現象時有發生,當學生進入臨床實習,由于基礎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脫節,導致學生能力低下的現象。提倡素質教育,培養有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PBL教學法(基于問題的學習)是目前國際上較流行的教學方法,PBL(基于問題的學習)與LBL(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又保留了LBL教學方法的優勢,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
一、《金匱要略》教學的弊端
《金匱要略》年代久遠,原條文言簡意賅,深奧難明。散佚后輾轉傳抄,難免有錯漏誤,歷代醫家對原文注釋發揮并不一致,學說眾多,各執其理,加上其書本內容涉及面廣,包括中醫基礎理論、脈學、中藥、方劑,內含內外婦科等疾病,因此,很容易導致學生基礎不牢或理解偏差,這也體現了《金匱要略》“教難、學亦難”的局面。如今《金匱要略》的教材雖幾經編改,卻仍不完善,再因公共課和現代醫學課程的授課時間增加的影響,《金匱要略》課程授課時數大幅度減少,大學生不斷擴招,師資力量相對短缺,導致教師在授課時,僅選擇部分條文進行講解,且基本都以教師為中心,照本宣科,從詞釋義,按句逐義地講解,單向式地把原文理論及辯證思維等內容“灌輸”給學生聽,“開快車”,使得原本該結合生活實際,以臨床病理為依據的課程變得枯燥乏味,學習質量迅速下降?!督饏T要略》的學習本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單向教育教師講透某章節條文,常常要穿插注家、醫案及臨床應用,難免發揮很多書外知識,但傳統教學中,學生過于依賴書本,本著考試也多以書本內容為藍本,對課外書本知識很少涉足,這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心理有壓力?!敖滩缓?,學不會”的現象也導致了師生的被動、消極的教和學的情緒,也就有了學生學習情趣底下,熱情不高,不想學、怕學中醫經典的局面。上述分析表明,在《金匱要略》教學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在學習中醫經典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PBL教學法的優勢及引入的可行性
鑒于《金匱要略》條文精而簡,難且雜的特點,傳統教學那種“灌輸”性教學模式顯然已經落伍了,如今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在積極引用的PBL教學法(基于問題的學習)正是可以補充傳統教學法不足的教學方法。自1986年由我國上海的兩所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西安醫科大學)引進了PBL教學方法,同時也將其引入了醫學領域,目前我國許多院校也陸續引進了這種教學法。1986年時,哈爾濱醫科大學曾以類似于PBL教學法的“學導式”教學法試驗了此教學方法,并證明此教學方法可以樹立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且此過程中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PBL教學法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更多的師生交流,其中可以獲得許多益處。①對于學生,在老師有目的的提問與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課程的核心內容、重點及難點,培養科學的思維能力,并擴展了自己的知識領域,與此同時,課前課后,學生的自主感覺增強,不再是被動的接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②對于教師,教授內容可以突出重點,使理論聯系實際,調動學生自主思考并解決問題,師生交流更多,使得關系融洽,雙方分別對教學和學習熱情提高;③對于學校,師生間關系融洽,學習氣氛高漲,使學校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三、PBL教學法在《金匱要略》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教師課前準備。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和章節的系統性,選取大綱要求掌握的并且與臨床關系密切的經文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講解,例如在講到《金匱要略》中反常氣候時,據原文“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中,為激發學生思考,教師可以針對其中的“未至”和“至”各指代的意思進行提問。為擴展學生眼界,也可以提前讓學生對其中的“甲子”節氣進行了解,從而對這段文字有更深的了解。
2.課前學生查閱資料并討論。資料查詢一般以小組來進行,人數不宜多,可由六七人為單位自由結合為小組,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者老師所給的病例進行資料信息查詢、討論、分析(包括利用教科書,利用網絡、檢索圖書館書籍或文獻等),綜合各種信息和資料最終解答問題并提出自己的疑慮。還是以上段提到的反常氣候為例,學生針對“未至”和“至”,結合教科書中的解釋,在參考上下文意,了解粗略大意,再通過網絡圖書館等資源,去拓展其中的意義?!凹鬃印边@個節氣也是同樣,可以通過諸多途徑,在課前去了解它的來源,代表意義,有什么樣的特點等,以便于在課堂討論時可以積極和老師響應。
3.課堂討論。課堂上,由每組推出的1或2名同學為代表,解答問題,闡述自己小組理由。并將在小組討論中遇到的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和小組疑惑提出來,每個小組所暴漏的問題可以不用急于解決,等各小組都把自己的觀點述說完畢,再由教師依次作適當啟發和引導,如果問題仍然不能解決,再由教師來解答。
4.教師總結。教師在課堂討論之后,有針對性的根據學生回答問題和闡述疑慮時的問題之處進行解決和總結,并有調理的再次梳理強化教學大綱中要求掌握的知識,從而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反思問題,梳理思路,強化知識。
四、PBL教學法應用意義及不足
《金匱要略》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代替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形象的把老師的任務比喻成是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轉變,這種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轉變,也的確增強了學生對《金匱要略》條文的橫向思考,還由此激發學生學習《金匱要略》的興趣,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醫學素質。而且這種模式,對于教師同樣要有高水平的要求,也恰恰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法的不足。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中,在帶來諸多利益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PBL教學法中,需要學生自覺自主的查詢資料,進行小組討論,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單方向的“接受”。在PBL教學法中,課堂不再是“教”與“聽”的單調格式,活泛互動的課堂氣氛,就要求教師的課下準備也要比傳統教學更充分,更廣泛。我國師生比例差距大,對PBL教學要求的師生互動中,面對大量的學生,教師不能顧及到每個學生,往往力不從心。我國教學材料編排大部分適用于傳統教學,且現在的考核制度也適合傳統方法。綜上,PBL教學法的實施還存在很多不足。
參考文獻
[1]張秋霞,李文剛.PBL與LBL相結合教學法在《金匱要略》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9,(10).
[2]李迎霞,關東升.PBL教學法在《內經》教學中的實踐[J].光明中醫,2013,(03):109.
[3]慕景強.PBL教學法在我國可行性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9,16(10):111-112.
篇10
[關鍵詞] PBL教學法;《藥理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8(c)-112-03
Exploration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Pharmacology
LIU Li, ZHOU Yujuan, LIU Chunying, LIU Xinxia, WANG Enjun, LI Shaochun
(Hebei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I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Pharmacology to the students of medical university, we trie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method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w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was students centered, which could help them to acquire integrated medical knowledge and enhanced their abilities to think and analyze problems. It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deepen reform in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Pharmac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學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1],1993年在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上被推薦。PBL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導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2]。目前,PBL已成為世界醫學教學改革的趨勢之一,我國20世紀80年代引入,自90年代以來,開展PBL教學的院校逐漸增多。但總的來說,PBL教學在臨床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而在基礎教學中應用相對較少,其中又以在理論知識講授中運用較多,而在實驗教學中運用較少?!端幚韺W》是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以及醫學與藥學的橋梁。實驗教學中一直采用基于課堂的學習(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教學法,即傳統的教學法。LBL模式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在實際工作中缺乏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結合實驗室現有條件及學生自身特點,對PBL教學法作了局部改變,結合傳統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藥理學》實驗課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種教學方法符合現在醫學教育的理念即教會學生學習,使之成為一種終身的行為習慣[3]。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我校2006級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學生133人作為一個實驗班,分為18個小組,每組7~8人。配備4名指導教師。
1.2 授課形式
實行PBL教學法。經典的PBL教學過程包括提出學習問題建立假設收集假設論證假設歸納總結5個階段。以學生自學討論為主,結合部分系統授課。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 實驗課前準備傳統的《藥理學》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PBL實驗教學與之不同,需要學生有創新意識。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學生實驗室的現有條件,將部分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拓展為創新型理論驗證實驗和探索研究型實驗。例如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理論課講授完畢后,教師可對學生提出問題――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酚妥拉明、普萘洛爾、阿托品各自對血壓有什么樣的作用?作用機制是什么?若給出的藥物是未知的,如何進行鑒別?臨床上這些藥物都有哪些方面的創新應用?啟發學生首先自己進行實驗設計。學生需要利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的實驗設想,通過查閱圖書館相關刊物或上網查CNBI、CNKI、Pubmed、維普、萬方、超星圖書館等查閱有關文獻,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解決實驗設計中遇到的問題。比如陽性和陰性對照組的設計、鑒別選藥、藥物劑量的換算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擬定一個粗略的實驗設計報告。這一報告中應包括: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動物,實驗方法、步驟,預期的實驗結果以及參考文獻。
1.2.2 討論階段討論階段是PBL實驗教學的關鍵環節。實驗課開始后,每小組指定一名同學作為報告人,報告實驗設計的目的、方法和預期結果。其目的是要老師與全班同學共同參與討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向作報告的同學提出問題,也鼓勵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其重點在于實驗方法的設計,尤其是實驗分組、藥物劑量與指標確定。通過討論加深對問題中藥物的了解,發展他們對臨床上復雜的健康與疾病問題嚴密求實的質疑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科研型人才。最后,將同學的實驗設計作比較,分析利弊,確定實驗方法與步驟。
1.2.3 實驗階段討論結束后,各小組形成正式實驗方案,并按照方案進行實驗。這就要求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地完成實驗的每一個步驟,這樣才有可能得到預期的實驗結果。在正式實驗階段,指導教師應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啟發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實驗。
1.2.4 實驗總結實驗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尤其是對意外的結果進行分析。這是整個設計性實驗教學的難點,并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特別需要提醒學生要同樣重視意外的實驗結果,認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因為許多偉大的發現就孕育在意外之中。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懷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于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出現的新問題繼續進行總結討論,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最后通過系統講解加深學生印象。課后除寫出實驗報告外,還可根據討論內容或查閱的相關資料寫出小綜述或小論文。
1.3 學生對PBL教學的反饋
教學實踐完成后,指導教師以問卷調查形式要求每名學生就 PBL教學形式發表自己的看法,以供教師進行分析和總結。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 結果
發出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評價以及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問卷133份,收回133份,回收率為100.0%。結果見表1、2。
表1 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評價
表2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
大部分學生對課堂討論感興趣,認為通過課堂討論鍛煉了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提高了主動參與的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增強了與人合作的能力。而且PBL教學的課堂氣氛活躍,有利于師生溝通,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70.7%的學生希望在后續的課程中采用這種教學方法。
PBL實驗教學對教師的能力培養與素質提高也有很多益處。教師不但要在課前作充分準備,查閱大量文獻,全面了解和掌握藥物的作用特點以及實驗的相關背景資料,對于各種學說和假說等都要有自己的評價。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教師要能夠提出可刺激學生思考的問題;學生自己雖努力搜索資料但未收集到時,要有材料提供給學生;學生準備不充分、探討不夠深入、偏離原來課題要達到的目標時,能提供其他附加的資料,引導學生繼續對學習目標深入研究,而且在課堂中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運用PBL教學時,也是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教師不僅要有寬廣的知識面,相當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學生,回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個人魅力以及恰當的語氣、表情和肢體語言都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教學相長的活動有助于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3 討論
3.1 PBL實驗教學開展存在的問題
首先,PBL實驗教學模式需要很好的教學資料,而現行的教材是很難滿足的。其次,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應該配備指導教師,在討論遇到難點、重點等問題時及時給予指導,并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教研室明顯師資不足。第三,學科未整合,單純某部分的改革,受傳統學時數的限制,學生課余要花時間來自學和查找資料,無形中就增加了學生的負擔。第四,在施行PBL實驗教學模式下依然延續傳統教學的評價體系,致使許多學生非常擔心實驗成績,所以需要制訂一套適合PBL教學模式的評價機制。
3.2 PBL實驗教學開展的可行性
首先,相對于上百人的理論課大班教學,實驗課教學采用小班制,為開展PBL教學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其次,學校配備充足的上網及圖書館情報設備,使學生有充足的學習資料來源。第三,師資力量的培養,進行PBL教學的帶教老師可進行PBL的理論知識學習,抓住PBL的內在精髓,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第四,本PBL實驗結果顯示,采用PBL教學模式的實驗教學效果較好:教師講解并啟發提問與學生思考討論、自己操作相結合,師生能很好地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實驗統籌安排邏輯性和連貫性較好,學生能更好地發揚團隊協作精神,能做出正確的實驗結果,并能正確分析和討論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總體評價較好。課后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好。說明PBL在《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是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
3.3 PBL實驗教學要達到的目標
通過PBL模式的實驗教學,使《藥理學》的實驗由基本操作訓練、傳統理論驗證性實驗,拓展開為創新型理論驗證實驗和探索研究型實驗,逐步從灌輸知識向培養能力轉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集體協作能力。
正如Kaufman所說:“我相信,PBL一直是醫學教育領域最成功的創新之一。”PBL教學的確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應盡快轉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真正做到自主學習,積極參與,改變過去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教師要轉變觀念并學習新的技能、掌握新的方法,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體現PBL教學模式的特點,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Donner RS, Bickley H.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American medical education: an overview [J]. The Bulletin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1993,81(3):294-298.
[2]Farmer EA. Faculty development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J].Eurnt Educ,2004,8(2):59-66.
[3]Finucane PM, Johnson SM, Prideaux DJ.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ts rationale and efficacy [J]. Med J Aust,1998,168(9):44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