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社會事務辦公室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7 11:3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區社會事務辦公室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區社會事務辦公室工作計劃

篇1

一、緊扣改革方向,構建綜合執法體制機制

(一)橫向整合執法資源,構建精簡高效的綜合執法體制。針對農林牧漁領域和市場流通領域執法隊伍過多,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的問題,泰興市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構建精簡高效的綜合執法體制。一是整合行政執法職責,實行行政處罰權“五權合一”。將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機等行業的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由市農委履行;將市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商務局、糧食局在市場流通領域的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由市場監管局履行。二是整合檢驗檢測職責,提升執法技術能力和運行效率。將市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農委、糧食局在市場流通領域的檢驗檢測職責進行整合,由市場監管局履行。三是精簡優化機構人員編制,實行一個領域一支隊伍管執法。撤銷農林牧漁領域5支執法隊伍,組建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主要承擔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機等方面的行政執法工作。撤銷市場流通領域5支執法隊伍,組建市場監管稽查大隊,主要承擔工商、質監、食品藥品、商務、糧食等市場流通領域的行政執法工作。撤銷市場流通領域4家檢驗檢測機構,組建市產品質量綜合檢驗檢測中心,主要承擔市場流通領域相關產品的檢驗檢測工作。機構撤銷整合后,共精簡編制37名,精簡比例為25.3%。原機構人員整體劃入新組建機構,以人定編,根據工作需要并結合專業特長重新定崗定員。

(二)縱向下移執法重心,構建“三位一體”的綜合執法體系。為進一步落實和強化監管責任,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無縫監管,在農林牧漁領域和市場流通領域建立起了條塊結合、全方位、立體化的市鄉村三級監管體系和權責清晰、分工明確的責任體系,推動執法重心和執法力量同步下移。一是下沉市級執法力量。市場監管局按區域共設置11個市場監管分局,核定行政編制152名,占總行政編制的77.1%;市場監管稽查大隊按片區共設置8個稽查中隊,核定事業編制35名,占稽查總編制的63.7%;人員按定編比例相應下沉到分局和中隊。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按農林牧漁行業設置5支執法中隊,核定編制51名,占大隊總編制的82.3%,并按片區劃分人員和明確職責分工。二是落實鄉鎮監管責任。在鄉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增掛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牌子,設置食品藥品安全助理,配備了2名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員,協助市場監督管理局做好食品藥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在鄉鎮經濟發展辦公室設置了農業助理和辦事員職位,下設了農技服務中心,協助市農委做好農林牧漁領域的監管執法工作。三是配強村居監管執法協管員。359個農村行政村和城鎮社區均配備了以大學生村官為主體的專(兼)職監管執法協管員,由他們承擔對村居的協助執法、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和對村民的宣傳引導等工作,將綜合執法的“神經末梢”連接到千家萬戶。四是健全鎮村分級考核體系。制定了鄉鎮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和考核細則,并將考核結果列入對鄉鎮政府績效考核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的內容;村居監管執法協管員由主管部門會同鄉鎮聯合進行考評,并與經濟收入直接掛鉤。

(三)創新監管方式和管理制度,構建運行高效的綜合執法機制。推進綜合執法落地見效,關鍵在于各項監管制度的建立,難點在于各項監管制度的實施。為此,泰興市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創新。一是健全協作配合和信息共享機制。通過建立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合理劃分行政管理部門與綜合執法機構職責權限。通過定期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加強行政監督管理與執法監督檢查之間的配合。通過建立部門間的雙向傳送機制,實現行政主管部門與綜合執法機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提高行政執法效率。二是改革創新監管方式。突破傳統監管方式,大力推廣隨機抽查、飛行檢查、專項督查和事后稽查等措施,重點抽查風險較高、投訴舉報多、有嚴重違法記錄的市場主體。建立按比例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機制,盡量減少過于頻繁的現場檢查對企業建設經營行為的影響。探索建立信用監管機制,健全“經營異常名錄”、“黑名單”等制度。三是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建立健全明確清晰的監管責任體系和責任追究機制。規范統一執法流程,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推行行政執法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行政相對人的監督。對事關發展環境、民生改善、政令暢通等執法缺位的突出問題,加大行政問責力度,監督整改落實。

二、堅持問題導向,推動綜合執法提速增效

(一)責任主體更加明確,解決了“推”的問題。試點領域原有監管責任主體較多,導致執法交叉、重疊,各自為政、各自執法的矛盾比較突出。推行綜合執法后,隨著同一領域執法職責和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以前由多個部門監管執法的事項,現在由一支隊伍集中綜合執法,原由單個部門執法力度受限、多個部門聯合執法協調困難的問題迎刃而解,多頭管、管不全的頑疾有效破除。

(二)執法力量得以強化,解決了“弱”的問題。試點領域原有執法隊伍眾多,機構編制規模普遍偏小,導致執法力量分散。推行綜合執法后,提高了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有效解決了執法力量不足不強的問題。一是整合執法隊伍,實行一個領域一支執法隊伍,將五個手指攥成一個拳頭。二是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將混用在其他崗位上的執法人員全部劃入綜合執法機構,重新進行定崗定員,突出主業主責;按照“誰用人誰負責”的原則,清退部分執法機構的臨時人員。三是強化人員考核和培訓。凡從事行政執法的人員均須取得執法資格證書,定期參加業務學習和培訓,并強化對人員日常工作的考核考評。四是落實執法保障機制。為避免以罰代管現象的發生,綜合執法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嚴禁將罰沒收入同部門利益直接或者變相掛鉤。

(三)監管范圍不斷擴大,解決了“窄”的問題。以前試點領域各部門執法隊伍力量較為薄弱,日常巡查走馬觀花,偏遠鄉鎮只能是被動接受投訴。實施綜合執法后,通過整合部門派駐力量,下移執法重心,明確鄉鎮監管責任和配強村居監管執法協管員,變單打獨斗為合力攻堅,實施監管關口前移和執法力量下沉,由被動監管向主動出擊轉變,由集中式整治向日常性高壓轉變,由單一工作創新向系統體制機制創新轉變,有效破解了“鎮村看得見的管不了、部門管得了的看不見”的難題。

(四)執法效能和社會滿意度明顯提升,解決了“慢”和“怨”的問題。綜合執法工作實施以后,通過市鄉村三級監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鎮村主動管理、協助監管執法的熱情被激發,熟悉當地情況的鎮村監管責任人員有條件、有能力第一時間發現違法行為,大大節約了執法成本,提高了執法效率。通過行政主管部門與綜合執法機構“管控查”三結合,盡可能把各類違法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試點領域違法問題發生的可能和頻率明顯下降,違法問題總體數量明顯減少。通過綜合執法流程優化和監管方式創新,群眾投訴舉報得到較好解決,執法擾民現象基本消失,形成了社會參與、政社聯動共唱“同一首歌”的良好局面,實現了執法效能和社會效果的“雙提升”。

三、抓好關鍵環節,確保綜合執法落地見效

(一)嚴管“開頭”,加強頂層設計。在設計改革方案時,注重聽取部門和基層的意見,使改革舉措更具可行性、操作性。泰興市在深入調查和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擬訂了改革初步方案,并廣泛征求了相關鄉鎮、部門和上級編辦的意見,提請市委常委會專題討論研究后,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改革方案,為實施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嚴管“過程”,突出優化調整。泰興市在總體部署上,將改革分為先整合后融合兩個階段,分級負責、分段實施。在細節流程上,每個階段都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統一日程安排,統一動作要領,實施掛圖作戰。相關部門在貫徹執法方案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好落實的具體辦法。同時,綜合執法機構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及時做好行政執法權力的承接運轉,防止出現職能缺位和管理服務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