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情報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23:46: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圖書情報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圖書情報論文

篇1

[關鍵詞]圖書情報教育;教育改革;ischool

1引言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縱深發展以及人力資源市場競爭、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我國圖書情報教育面臨的挑戰在不斷積聚。近年來伴隨高校院系調整、課程重組,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去向多元化的同時,卻明顯感覺專業教育與職業發展的分化、偏離,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降低,對專業課程的興趣和滿意度下降,沒有形成顯著的專業核心能力。學生對未來發展感到茫然,專業教師也不乏憂慮。如何應對挑戰、改革創新,擔負起為社會培養合格專業人才的歷史使命,一直是我國圖書情報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關注的熱點。為此,有學者發起了讓學科之樹長青的教育討論,有學者試圖從社會對圖書情報專業人才需求結構及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等角度探尋原因和對策。還有學者在研究國外圖書館界新的職業核心能力標準對專業教育改革的借鑒價值。2005年,美國興起的“信息學院運動”(iSchoolmovement)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研究。作為長期投身圖書情報教育的專業教師,筆者關注在轟動一時的iSchool品牌造勢后,國外的教育同行做了哪些具體努力以推進專業教育的改革創新。經過近一年對北美圖書情報院校的調研、考察及與國外同行的交流,筆者深感教育創新的根基源于科研創新,教育改革則直接體現在培養目標、課程結構、教學方式的改變上。以下將從幾個方面分析國外圖書情報教育發展的新動向,期望歸納總結出值得我國圖書情報教育改革所借鑒的經驗。

2培養目標的提升

圖書情報學教育的改革源于信息技術、社會信息需求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等外部因素的驅動。近年來為了取得與現實信息環境的默契,滿足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圖書情報教育機構無論從名稱和內容上都進行了許多改變。在圖書情報學院更名潮的背后,更應關注其內容和實質的改變。其中培養目標的改變是具有根本性和指導意義的,因為培養目標的改變決定了課程結構、教學方式等其他教學方面的變革。通過調研北美各圖書情報學院對辦學目標、培養標準或畢業生專業能力等方面的描述,筆者發現盡管各家在表述上會有一些措辭的差異,但都表現出了圖書情報教育培養目標的某種轉變和提升,即著眼于專業知識、專業人才應用領域的拓展,發展提升專業核心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從傳統的面向圖書情報機構培養工作人員過渡到面向更廣泛領域和機構的信息管理培養信息專業人員(informationprofessional),再發展到面向各類用戶更高層次的管理水平、更多樣的信息需求和更復雜的信息行為培養知識管理人員(knowledgeprofessional)。傳統的培養目標面向圖書情報機構的文獻管理,專業核心能力圍繞文獻的采購、分類、編目、典藏、流通等文獻信息管理與服務知識與技能展開。面向更廣泛領域信息管理工作培養的信息專業人員,其專業核心能力則圍繞更廣泛類型信息的信息采集、信息分類、信息描述、信息組織、信息檢索和利用、信息系統設計與評價等的知識與技能展開。而在信息管理的基礎上走向知識管理的知識專業人員則更關注信息活動的主體及其信息行為,為滿足各類機構或個人用戶更多樣、更高層次的信息獲取及學習、運用、創造知識的需求,掌握知識組織、知識管理和知識傳播的能力,在各類組織機構中發揮更大作用,保證組織的戰略思考、規劃、探索、創新、交流等活動得到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

應該指出,培養目標的提升為專業課程的改革及形成相應的課程體系提供了指導方針,而與之相配套的課程體系改革則是一個更為復雜艱巨的工程,只能以漸進的形式發展。

3設立多種教育層次培養適用人才

為滿足社會對信息管理人才的普遍需求和教育消費的多樣化,北美圖書情報教育的層次日益豐富。在提供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時也提供本科學士學位教育、雙學位(dual/doubledegree)、輔修課程(Mi-nor),還有各種專業證書、高級研修證書(CertificateofAdvanceStudy,C.A.S.)、碩士后(post-master)課程等非學位教育。加拿大的Langara學院還配合加拿大圖書館協會(CanadianLibraryAssociation)對圖書館技術員(LibraryTechnicians)的需求,專門開設了兩年制圖書館與信息技術證書教育(相當于國內的高職或大專)。

筆者調研了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WorldReport)2009年圖書情報院校排名中處于前十位的13所院校,其中有8所提供本科學位教育,這些本科項目面向信息產業領域中的多種職業和各行業領域的信息要求,培養內容涉及信息科學、信息系統與信息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服務。包括信息構建、數據庫設計和開發、網絡設計和實施以及網絡支持、信息咨詢等。有些院校還以輔修科目、雙學位的形式向已有一定其他學科專業背景的學生提供此類課程。如2009年排名第一的北卡羅來納大學圖書情報學院的信息科學專業本科課程要求學生學習10門專業核心課外,還要在信息技術、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等領域修讀一系列選修課。該院還面向其他專業的學生開設了信息系統設計與利用輔修課程(包含5門課程,該校已修完大二第一學期課程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幫助學生了解用于解決各領域信息問題的計算工具、網絡、多媒體和各種電子信息資源等。雪城大學信息學院的信息管理與技術本科教育要求取得學士學位必須修滿120學分,其中40學分在本學院學習,其余學分則從修讀該校其他8所學院的本科課程中取得。信息學院約有10%的學生會選擇該院與Whitman管理學院建立的雙學位課程,既獲得企業管理的知識,又擁有信息技術的系統培訓。這使得他們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學院或商學院學生,在人才市場上具備了一定競爭優勢。該院設立的18學分輔修科目“全球企業技術(GlobalEnterpriseTechnology)”幫助學生了解怎樣開發和管理全球企業的信息系統。由于目前銀行、商業零售、娛樂、保險、醫療等行業的全球企業都依賴大規模的信息系統來開展業務,相關專業的學生可受惠于這一課程,將其與原有的專業背景相結合而發展未來的職業生涯。另一輔修項目“信息管理與技術”則面向更廣泛專業的學生,傳授信息、信息資源、信息通訊和信息技術相關知識,使學生在當前信息密集的工作環境下有更多的職業選擇。

許多院校還設立了高級研修證書(Certificate0fAdvancedStudy——C.A.S.)項目,其課程一般屬于碩士研究生層次或碩士后培訓,面向希望通過繼續教育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在職人員,或在專業工作某一領域有深造愿望、想打造某種專業特長的在讀學生。C.A.S.因各校提供的課程不同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如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情學院提供的高級研修證書有:數字圖書館,圖書館和信息中心管理,專業圖書館服務(如兒童服務、政府信息、科學技術信息服務)等;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圖情學院提供的高級研修證書項目有:管理與領導,博物館研究,參考服務,網站設計、學校圖書館和青少年信息服務等。許多可通過網絡學習的方式取得,有的還可以根據學員個人的專業發展興趣設計個性化的修讀計劃。

4精心設計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的實現要通過課程教學中的知識傳授及應用實踐才能得到落實。為打造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各圖書情報學院精心設計了各具特色的課程體系。盡管各校學術淵源的差異或在培養目標上的不同側重,導致了具體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的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特征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4.1提高課程廣度

配合培養目標的提升,各校的課程都在面向更廣泛領域信息管理、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方向上有所拓展。各校課程體系中基本都會有一門旨在引導學生專業入門的必修基礎課。該課名稱各異,如“Under-standingInformation”或“IntroductiontoInformationStud-ies”,但都力圖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在多樣化信息環境中信息管理專業人員的不同角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來選擇與發展不同的學習計劃以達到相應的職業目標。課程廣度的提高還體現在關注更廣泛信息環境中的信息管理與技術問題,如:數字圖書館、電子商務、e-Learning、eGoverment等,還設立了信息政策、信息道德、信息管理中的法律問題等具有較新研究視野的課程。

4.2加強課程深度

為形成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打造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各校將相近研究領域的教師組成研究教學團隊,在核心專業方向上建設系列課程,以加強課程的深度。如: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信息學院就由資深教授領銜成立了“信息組織研究組”和“信息檢索研究組”,其目的就是合作開展研究計劃、組織學術交流并推進課程建設。如信息檢索研究組所涉及的領域有:信息行為,信息檢索系統的人機交互,信息檢索系統評價,信息檢索系統設計,信息可視化和多媒體信息檢索。各校致力于在傳統信息管理知識基礎上增加新技術的內容,以深化課程內容、強化某一項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如,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書情報學院的“信息組織與知識描述”模塊下就集中了20多門相關課程,除了傳統的書目、索引、文摘、分類與敘詞、數據庫課程外,還增加了多項新技術課程,有:多媒體信息、信息構建、文檔建模、元數據、本體、知識網絡的可視化與導航、信息系統界面等。

4.3實現課程的模塊化及課程組織的靈活性

即在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基于對信息專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分析及課程教學和管理功能分析,將課程內容按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編排為合理的課程模塊。模塊化課程體系的特點是:①每個模塊相對獨立,學完一個模塊可以獲得一項專業技能、知識或能力;②模塊的內容依據專業能力需要確定,針對性、實用性強,比較深入;③模塊之間以及模塊課程之間可以靈活組合,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④課程模塊可及時更新,以反映行業發展所產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系統。

如: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書情報學院就將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所有專業課程組織成7個范疇模塊,即:信息組織與知識描述,用戶與信息資源利用,信息系統,歷史、經濟與政策,管理與評價,社會、團體與組織信息學,青少年文獻與服務。每個模塊都由10-20多門相關專業課程組成。模塊化課程體系建立了一個“寬口徑”的專業知識平臺,每個模塊對應打造某項專業技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興趣及職業傾向,進行模塊之間課程的選擇和組合,以形成自己的學習計劃。有較寬視角的學生可以廣泛涉獵各模塊中的課程,而對發展某項專業能力特別感興趣的學生則可集中在一兩個模塊中深入學習相關課程。模塊化課程體系保證了課程組織的靈活性,使學生學習的選擇度更大,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幫助學生在形成廣泛知識基礎的同時,也能發現更多新的、動態的職業路徑和就業目標,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專業人才。

5以科研促進教學發展

科研是教學的后盾,是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北美圖書情報學院在科研方面一個重要趨勢是,拓寬研究視野,關注社會各領域的多元信息機會,與其他學科合作開展領域廣泛的跨學科研究。研究范圍從圖書館到信息科學與各學科交叉的各領域,不僅涉及信息組織、信息檢索與利用、信息系統和人機交互的設計,也涉及對經濟、社會和各類組織機構信息環境的分析研究,探討利于信息社會和諧發展的政策、法律問題。還注重研究信息、技術與人的相互關系,以信息行為主體為中心探討信息系統的優化等??梢姡芯糠秶徒嵌纫堰h遠超越了傳統圖書情報學的范圍,同時又充分發揮傳統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特長,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探索信息管理、信息開發與利用、知識組織、知識管理與傳播。

在美國信息科學與技術學會(ASIS&T)2009年會上,北卡羅來納大學信息學院展示了其近年來的研究項目和成果。該校研究人員將研究視角置于當今世界各類信息查詢與利用中的各種社會、組織和技術問題。許多跨學科項目所涉及研究領域的廣泛和豐富性正切合了該屆年會的主題:“蓬勃發展的多樣性——多元化世界中的信息機會”(Thriving0nDiversity-Informa-tionOpportunitiesinaPluralisticWorld)。如:與國家癌癥學會(NCI)合作的簡化個人健康記錄的研究項目,與該大學醫務人員共同工作開發的緊急醫療文本處理軟件系統等項目,都旨在探索有效輸入病人醫療信息并易于后續者檢索和閱讀的方法,以改善民眾的診療環境,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并支持長期的醫學研究、公共衛生管理與監測等。該校信息與可視化實驗室(IV-Lab)與遺傳學、放射學、生物化學、生物工程等領域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醫學圖像的三維顯示,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診斷;IVLab還開發了醫學圖像及信息交換的國際標準。該校交互設計實驗室(IDL)承擔的國家科學基金會項目GovStat則面向公眾利用政府信息與服務的迫切要求,力求通過對政府信息的集成、開發創新性的用戶界面,使公眾能夠更加便利地查找、獲取政府信息資源,更有效地利用政府信息服務。而元數據研究中心(MRC)則是致力于結合各領域的需求研發各種更有效的元數據,以支持搜索引擎改善檢索效果、開發支持生物多樣性和自然歷史研究的數字圖書館,還將元數據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物信息學、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許多領域。

正是在廣泛關注社會各領域的信息需求、發現各種信息工作機會,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的合作中,信息管理專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得以充分展示;加上各領域對專門信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于是各種跨學科的雙學位教育項目(Dual/CoordinatedDegree)應運而生。如密執安大學信息學院的雙學位項目有:商業管理與信息(MBA/MSI)、法律與信息(JD/MSI)、醫學與信息(MD/MSI)、公共政策與信息(MPP/MSI)、社會工作與信息等。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圖書館與信息學院的雙學位項目有:法律與圖書館信息學、音樂與圖書館信息學。

6重視開展實踐性教學,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為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工作技能,各圖書情報院校都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各種實習、實訓課程等專業活動,使學生投入到真實的信息環境,接觸到切實的信息需求,并在專業人員或教師的指導下,嘗試探索解決現實信息問題的方案。各校開展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形式豐富多樣,除了穿插于各專業課程中的調研、實驗、實習外,還有各種課外學生社團活動或社會實踐,更有與企業及其他社會機構相結合的專門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實訓活動等。例如:

北卡羅來納大學圖情學院大力倡導其學生面向社區、結合專業特長開展技術開發和服務。該校學生積極運作籌款和藏書捐獻,為當地無家可歸者庇護中心建立了圖書館;開發的植物信息中心(PlantInformationCenter,PIC)網站收集了北卡和美國東南部375種植物的標本和相關信息,為中小學生探索自然、學習相關生物知識、識別植物品種提供服務。PIC已成為北卡植物園、當地中學和公共圖書館的合作伙伴。還與專業圖書館合作開發了北卡健康信息(NCHealthlnfo)網站,幫助居民查找當地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及各種疾病和康復中心的醫療條件、服務項目等。學生們還經常在本社區公共圖書館組織親子閱讀、社區閱讀等活動。學院還與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簽署了多年的實習合同,每個學期EPA圖書館和國家環境健康科學學會圖書館會雇用該校的在讀研究生作為實習生在圖書館各崗位輪崗工作,如:編目、聯機檢索、館際互借、參考服務等,已有300多名學生參加過實習。其他合作過的實習機構有IBM、Cisco、SAS及GlaxoSmithK—iine等著名企業。

德雷賽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則通過帶薪實習計劃(Co-op)為學生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專業實踐機會。Co-op項目使學生有機會在財富500強中的微軟、CIGNA和西門子等著名企業公司中工作,既獲得了寶貴的專業工作經驗,又可與業界人士和公司建立聯系,為求職就業提供便利。信息學院學生所任職位涉及:局域網絡工程、系統分析、數據分析、網站開發、用戶界面設計與分析等許多方面,其平均6個月薪水為17082美元,是該大學CO-OP項目中最高的。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信息學院重視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教學活動,為“專業體驗計劃(Profes-sionalExperienceProject,PEP)”等系列實踐課規定了專門的學分和輔導制度。PEP課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基于真實的信息環境,做出學術嚴謹、有專業水平的項目。PEP項目可以是開展系統的分析和評估,系統建檔、保存數字信息和記錄,或評估一項館藏或信息存儲,建立和執行推廣方案的成果。其成果可以是一個詳細說明該項目的論文、網站、數據庫、數據集、手冊或社區服務項目。

篇2

[關鍵詞]圖書情報碩士(MLIS) 培養模式專業學位教育

[分類號]G250

2010年9月2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發文,公布了“2010年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名單”。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18家高校獲得首批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本文調查了18家有MLIS授予權單位的2011年度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其他相關信息,認為如果大陸圖書情報學界不能慎重穩妥地處理好開展MLIS教育的一些關鍵問題,可能會敗壞MLIS學位應有的學術聲望和職業聲望,從而使大陸圖書情報研究生教育整體聲譽受到影響,制約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

1 正確認識MLIs與傳統學術型碩士的關系

1.1 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內涵

對于什么是MLIS,大陸圖書情報學界認識并未統一。目前存在兩種看法,一種認為,MLIS是研究生新型培養模式,持這種觀點的以南開大學信息管理系為代表,他們認為:“MLIS為適應新形勢圖書情報事業發展對圖書情報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圖書情報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圖書情報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圖書情報人才培養質量,經國家批準而設立的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南京理工大學信息管理系也持這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為,MLIS和傳統學術型碩士最大的區別在于培養方式的差異,而非課程體系上存在什么根本的不同。信息管理學科的內容具有統一性,無論是MLIS還是傳統學術型碩士都不能割裂學科知識的內在一致性。差別只在用什么方式讓研究生掌握學科知識的核心內容。

另一種觀點認為,MLIS是一種和學術型學位不同的學位,不僅僅是培養模式上不同,而且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核心知識上皆存在一定的差異。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在界定MLIS的屬性時指出,MLIS“是相對于學術型學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學位類型,是以圖書館學、情報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項目,以國內外圖書情報工作為職業背景,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持這種觀點的學校占大多數,他們都強調MLIS側重培養職業性、應用型人才。譬如,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認為:MLIS“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勝任國家機構、政黨團體和各種企業事業單位圖書情報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則一方面認為MLIS是一種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另一方面,南大也強調MLIS的職業特征。

1.2 美國學界對MLIS的理解

在2008年版的美國圖書館協會(ALA)MLIS項目認證標準中,很明確地指出,“圖書館與信息研究”(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致力于通過服務和技術手段促進可記錄信息及知識的管理與利用,它包括信息與知識的生產、交流、選擇、獲取、組織、描述、存儲、檢索、分析、解釋、評估、綜合、傳播和管理。ALA在這份文件中明確指出,MLIS認證標準涵蓋了圖書情報領域的所有碩士研究生項目,不管項目的名稱是MIS、MALS、MIRM還是其他什么名稱。也就是說在歐美LIS學界,他們認為并不存在碩士研究生層面的兩種類型碩士學位的差別,沒有所謂的專業性學位和學術型學位的分別。這種看法是完全正確的。美國現代職業發展史告訴我們,19世紀后期,在美國的現代化轉型中,誕生了體現現代社會特征的白領職業群,譬如,醫生、律師、職業經理、會計師、審計師、咨詢管理專家、圖書館員等,這些行業的共同特點都是依靠所掌握的專業知識為公眾提供服務,從而獲得較高的報酬。行業從業人員的補充不是通過像傳統的手藝人那樣以家族世襲或者師徒傳授的方式進行,而是通過現代高等學校培養而獲得。在現代大學中的構成中,培養此類專業人員機構屬于“專業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s),最典型的學院是商學院、法學院、工學院、醫學院、圖書信息學院等。歐美圖書信息學院的主要生源來自基礎學科。到了研究生階段才有專業取向的,讀研究生院的目的就是掌握專業技能,為了便于就業。至于圖書信息學院的師資補充來源,一方面是來自其他基礎學科;另一方面就是本領域的博士研究生項目。但是,他們不叫MLIS項目,而是稱為PhD項目,此類研究生培養目標非常清楚,不是專業導向,而是學術導向,主要的出路是補充高校師資和到大型研究機構、智庫做高級研究人員。

因此,我國目前學術型碩士和MLIS并列的情況是一種轉型期現象。未來的趨勢是和國際接軌。研究生階段都叫MLIS,都是專業取向,都面向就業需要。學術型碩士和現在的博士研究生項目合并。單獨的學術型或科學型碩士不復存在??墒?,我國客觀現實是目前學術型碩士和MLIS兩種碩士都存在,如何看待這兩者的關系呢?首先,必須清楚學術型碩士終將消失,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精力要放在MLIS上;其次,不能認為MLIS就是降低標準的學術型碩士,或者認為MLIS就是加了“面向職業”味精的學術型碩士。

2 MLIS人才培養定位必須清晰

2.1 MLIS的行業映射

對于應用性社會科學來說,學科服務于行業是現代高等教育的一種制度安排。在大陸,LIS所映射的行業原本非常清晰。圖書館學為圖書館培養從業人員,檔案學為政府檔案館和機構檔案館培養高級管理人員,情報學為科技情報所培養科技資料的管理人員。同時,也從畢業生中留出一部分人在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大致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這種對應關系都是穩定的。LIS的學科發展、專業設置、課程體系都緊密聯系著實際業務工作。因為行業指向明確,所以,LIS的核心知識體系非常清晰,核心課程當然也非常明確,通過計劃經濟的人事管理體制,培養出的學生基本上都進入了圖書館、檔案館、情報所工作,整個“產業鏈”環環相扣,沒有所謂的核心知識泛化、去職業化等問題。1992年,應該是大陸LIS變革的轉折點。一方面,市場經濟體制最終確立,計劃經濟徹底被打破,市場價值成為衡量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標準,畢業生開始自謀職業;另一方面,圖書館學系的改名風潮摧枯拉朽,一夜之間,圖書館學系變成了信息管理系。

其導致的后果是:①因為傳統的圖書館、檔案館和情報所原本是服務于學術系統的,沒有多少市場價值,如果固守這三個行業對象,LIS在爭奪資源中將處于劣勢。因此,大陸的LIS向具有市場價值的行業映射,希望能在這市場大潮中分一杯羹。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內容大量滲透進LIS研究生教育。②改名之后,LIS

傳統課程失去了合法性。出現了所謂的以圖書館為中心知識體系向以信息為中心知識體系的轉向。LIS的這種轉型是否能獲得社會的認同呢?一方面,圖書館界反映出圖書館學學生在圖書館傳統技能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社會對LIS的認知存在危機。以公務員考試為例,涉及LIS的崗位比較少,而且在LIS二級學科中分布也均衡。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盡管中國已經邁入信息社會,社會對信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大),對信息人才的信息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這并沒有反映在對LIS人才的需求上。這種認知危機告訴我們,MLIS作為LIS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解決行業定位不清的問題。MLIS所服務的行業大概分為三個層面:①實體圖書館與信息所的業務需求。中國三大系統的圖書館和信息所每年的人員補充,仍然是MLIS一個重要去處,不能不考慮他們業務工作的需求。②現代知識組織與知識管理企業和機構的需求。③不同行業中“信息管理”崗位對MLIS人才的需求。呂斌和李國秋通過對300家各類組織的人才需求進行調查,發現了316個信息管理崗位。也就是說,MLIS還必須滿足社會各類機構對通用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2.2 MLIS行業指向設計

如果對MLIS的需要滿足于這三類需求的“行業定位”形成大致共識,那么會發現,要求MLIS培養同時滿足這三類需求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矛盾。在互聯網時代,實體圖書館僅僅是學術資源系統的一個部分。因此,圖書館學不能再僅僅是實體圖書館的映射,而應該把學術資源系統和交流系統作為自己主要的產業映射?,F在問題最大的是情報學所映射的行業和崗位比較模糊。如果情報學也以學術交流系統主要映射行業,那么,這里就是所謂的圖書館學和情報學就是一回事,其可能的分工就是:圖書館學注重學術交流的資源管理,情報學注重學術交流的信息系統。要么情報學干脆放棄傳統定位,以培養通用信息管理人才為學科的主要使命。問題是現代社會組織中情報崗位描述是不清晰的。任何情報崗位都是處于行業環境中,所要處理的情報都是和特點行業相關,如果沒有行業背景。那么也無法理解行業情報,更無法履行行業情報崗位工作。目前的MLIS包含了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學3個學科,培養出來的人才如何既能勝任學術資源的管理,又能勝任各行各業通用信息管理崗位的需要是一個難題。

在MLIS培養模式的設計中,筆者建議引入工程碩士“領域”的概念。即“MLIS(圖書館管理與知識管理領域)”、“MLIS(檔案管理領域)”、“MLIS(信息管理領域)”?!皥D書館管理與知識管理領域”面向實體圖書館和學術類數據庫公司的需求;“檔案管理領域”面向機構和企業文件和檔案管理需求;“信息管理領域”面向通用性情報崗位的需求。而且建議“圖書情報碩士”改名為“資訊管理碩士”。這樣,圖書情報碩士的人才培養的定位就非常清晰。

3 MLIS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及雙軌制的培養模式

3.1 MLIS的知識和技能體系

從筆者的調查來看,首次招收MLIS的學校都提出要創新MLIS的培養模式。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提出:①采用學分制;②教學方式重視和加強實踐形式的教學,著重理論聯系實際的實務能力的培養;③確立導師制;④課程考核重在考察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理論和知識,發現、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和方法;⑤加強教學與圖書情報實際部門的聯系與交流,聘請圖書館、情報所等實務部門的專家參與研究生的教學與培養工作;⑥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銜接,對通過職業資格認證者,可抵免部分學分;⑦對應屆畢業生側重其實踐方面的課程或加大在圖書情報實際工作部門實踐的比重,對在職人員需要彌補理論上的不足。武大的這幾點意見基本上涵蓋了18所獲得MLIS授予權學校對培養模式的主要看法。筆者認為,加強MLIS職業技能面向社會需要的培養模式當然沒有錯,但是,如果認為把業務部門專家引入課堂,擔任導師,甚至干脆和企事業單位合作辦學就體現了MLIS培養特色則顯得比較盲目。因為“開門辦學”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并不能通過加強對MLIS的職業技能訓練就可以提高它的“專業性”(profession)。如果過分關注MLIS的職業技能,可能反而會限制了MLIS將來學術發展和職業發展的潛力。

美國雪城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張蘋曾提出過一個信息管理領域的相關學科知識模型,她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這個模型:第一,可以把這個模型看成是知識的學科組成,信息管理的知識領域包括:①關于信息技術;②關于信息內涵;③關于信息人員;④關于信息機構和信息社會;⑤前4類知識存在的領域與語境¨…。第二,這個模型也是對信息的認知框架。對于大多數信息知識我們都可以結合特定的語境從技術、內涵、人員、社會4個維度去認知。如圖2所示:

3.2 MLIS的雙軌制培養模式

通過上面的討論,已經很清楚MLIS的核心知識是什么,也知道了理解這個核心知識的認知框架是什么。就MLIS的培養模式來講,片面加強職業技能訓練,引進業務部門專家只是對輔導MLIS的知識運用有好處。通過“做中學”是能夠得到一些具有切實體驗的知識和技能,但是也可能割裂了應該掌握的知識的完整性和深度。雙軌制培養模式如表2所示:

筆者認為,1+0.5+0.5的雙軌制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也就是說,第一年是集中修課的時間,要把核心課程安排在這一年進行,需要指出的是授課方式不應該是以往的大課模式,而應該是以討論課(seminar)為主體,授課目的不僅是讓MLIS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要通過主旨報告準備、PPT制作、課堂發言、課堂討論等環節系統訓練學生的研究能力、寫作能力、課件制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辯論能力。這些能力可以成為“元能力”,也可以叫做管理的“核心技能”。管理工作千差萬別,但是拋開現象看本質,會發現所有的管理工作都不外乎是調查研究、發現問題的癥結、提出解決方案、向別人說明自己的解決方案、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解決方案。這和討論課課程的基本環節幾乎一樣。因此,可以把討論課課程中培養出來的能力叫做“元能力”或“核心能力”。MLIS會把討論課課堂培養出來的“元能力”“遷移”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MLIS的第二學年,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三學期對于沒有工作經驗的MLIS應該用于實踐教學,而對于有工作經驗的MLIS則應該集中進行選修課的專題課程訓練。這就是雙軌制。到第四學期,進行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至于哪些人進行畢業論文,哪些人進行畢業設計,還是要看學生的興趣,一般而言,無工作經歷的最好選擇畢業設計,有工作經歷的最好選擇畢業論文。這也是雙軌制的含義之一。

4 結語

MLIS教育的正式展開意味著大陸LIS研究生教育的重大轉型,今后MLIS將成為LIS研究生教育的主

題,研究型碩士將會并入博士研究生教育系列。MLIS將面向社會需要培養具有高深學問基礎的專業人才。在培養方式上必須指出的是,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都具有知識獲取和能力培養的雙重功能,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不可偏廢,需要以討論課形式改造傳統的課堂教學,加強學生的管理“元能力”培養。雙軌制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關于下達2010年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201l―01―14].http://graduate.zsu.省略/Item/2533.aspx.

[2]南開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MLIS)項目介紹.[201l―01―14].http://ibs.nankai.省略/mlis/.

[3]經濟管理學院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聯合培養基地授牌.[201 1―14].http://sem.njust.省略/theNews/admin/NewsDetail.aspx?newsID=827.

[4]武漢大學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相關情況說明.[2叭1―01―14].http://sim.whu.省略/board/show―board―news.php?board_hews―id=1858.

[5]中國人民大學招收2011年全日制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簡章.[201l一01―14].省略.

[6]南京大學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招生簡章.[201l一0l―14].http://im.nju.省略/shownodir.aspx?eontentid=eont2010092516&parentid=bcat2010062918&teategoryid=bcat2010062918.

[7]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0f Master’s Programs in Library&In-formation Studies.[20l 1―01―14].省略/ae.creditation.

[8]數據來源:“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國家公務員招考職位信息庫”.[2011―01―19].http://edu.省略/official/zhi―wei/.

篇3

【關鍵詞】圖情;核心期刊;論文

作為一所新組建的大學,(江蘇大學是于2001年8月,經教育部批準,由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茖W校合并組建而成的、以工科為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1]江蘇大學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備受關注,而該校圖書情報專業的建設也正方興未艾。本文客觀分析了19種圖情類核心期刊(2002-2013.9)刊載我校論文的情況,以期見微知著,為今后該專業乃至我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1 對我校在圖情類核心期刊上已數量的年份分布及上述各期刊刊載我校論文篇數的分析

1.1 我校著者在圖書館學、情報學類核心期刊上已數量的年份分布很不均衡。

目前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共有19種[2]。 依據CNKI數據,2002年至2013年9月,我校(江蘇大學,以下同)共在上述期刊147篇。(見表1、圖1)

1.2 各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刊載我校論文的數量分布很不合理。

19種圖情類核心期刊中,實際已登有我校論文的為17種,《圖書與情報》及《情報學報》這兩種期刊則未曾刊登過我校論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圖書情報工作》與《情報雜志》(占圖情類核心期刊總數的2/19,即10.526%),分別載有30篇與29篇我校論文,占此類論文總數的40.136%(59/147)。(見表2、圖2)

2 有關數據采集的說明

在對數據進行采集時,首先檢索出圖情類19種核心期刊的名稱;再以“江蘇大學”及各核心期刊名稱為檢索條件,在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逐一檢索出各核心期刊刊載我校著者此類論文的情況,包括篇名、作者(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作者)、刊名、年/期以及關鍵詞,沒有包括英文摘要及英文關鍵詞部分。以此為基礎,使用截屏等技術并制作EXCEL報表,進行匯總、分析。

3 對上述論文中出現的關鍵詞以及著者(包括合著者)人員構成情況的探討

3.1 上述論文中,共有145篇列出了關鍵詞。通過編寫、使用相應軟件[3],對列出的不同關鍵詞進行了匯總(需要說明的是, 這里沒有考慮同一關鍵詞的詞頻問題)。可以看出,我校著者較多的使用了常用的文獻計量學工具;對專利、信息、知識、圖書館及其數字化、網絡以及(讀者)服務、競爭情報等研究較多;對其他內容,如個性化、法律、傳感網、光伏、燃料電池、薄膜太陽能等等也有所涉及;對數據挖掘、理論研究等基本沒有涉足[4]。(以下是上述論文中列出的全部關鍵詞。)

3.2 通過編寫、使用相應軟件[5],對上述論文著者構成情況作了進一步研究(需要指出的是,這里對同一著者的著作數量沒有進行統計)。我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占總人口的7.9%、7.4%和7.1%[6],其次是劉、陳[7]。而在上述論文著者當中,李、王、張、劉、陳分別占11/145=7.586%、 11/145=7.586%、 5/145=3.448%、11/145=7.586%、8/145=5.517%,基本符合我國總體人口姓氏構成比例。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本統計方法的有效性。(以下是上述論文中列出的所有著者名單,其中沒有特別注明的為本校著者。供參考。)

4 結語

以上是針對2002-2013年9月我校已登載在圖情類核心期刊上的論文情況做出的研究。圖書情報學目前不缺乏論文[8],而我們則應努力創作出更多圖情類論文精品,并進而為提升該學科地位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晨曦.工科特色更加鮮明 若干學科國內一流:江蘇大學[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15:11.

[2][2013-09-01].http:///kns/oldnavi/n_list.aspx?NaviID=31&Field=hx_sort&Value=00030004%3f&OrderBy=idno&NaviLink=%e5%9b%be%e4%b9%a6%e9%a6%86%e5%ad%a6%ef%bc%8c%e6%83%85%e6%8a%a5%e5%ad%a6%e7%b1%bb[OL].

[3][5]牛又奇,孫建國.新編Visual Basic 程序設計教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1-300.

[4]楊衍.2006-2010年國內圖書情報學研究熱點[J].圖書館學刊,2012,05:134-136.

[6]李王張是我國三大姓氏[J].農村財務會計,2002,10:37.

篇4

1 一路走來

《圖書情報工作》創刊于1956年8月,55年內曾三次改名。創辦之初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通訊》名稱刊出,受到學術界廣泛歡迎;1961年更名為《圖書館工作參考資料》一直使用至i967年,1975―1979年以《圖書館工作》名稱復刊。為了適應學術內容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國內外情報學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報道,1980年第三次更名為《圖書情報工作》并一直沿用至今,從此該刊走上了科學發展的嶄新道路。

《圖書情報工作》自創刊以來,始終恪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弘揚學術精神、推動事業發展的辦刊宗旨,形成了面向實踐、注重新技術、追求理論精品的特色,鑄就了求實創新的風格,成為中國大陸本學科領域具有權威性與指導性的刊物,而且在海外圖書情報界也享有相當的聲譽。作為中國大陸最重要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兩棲核心期刊,被國務院學位委評定為本學科研究生教育重要指導性刊物之一;被Ulrich(《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LISA(《圖書情報學文摘》)和Uncover等國際著名期刊檢索系統收錄。該刊人選了歷次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是中國圖書情報學期刊中最有影響力的刊物之一,深受圖書情報界人士的喜愛與信賴。

2 一路凱歌

《圖書情報工作》55年來以其深厚的影響力帶動著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為圖書情報事業的學術傳承發揮了重要的貢獻。為了更好地展現其影響力,本文選用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出版的中國引文數據庫(數據截止于2011-05-06)作為數據源進行了相關統計與分析。

2.1 發文量統計

自1980年更名為《圖書情報工作》以來,共發文9 585篇。以五年為統計時段,得出如下數據:1980-1984年發文量為603篇;1985-1989年發文量為590篇;1990-1994年發文量為606篇;1995-1999年發文量為1115篇;2000-2004年發文量為1889篇;2005-2009年發文量為3 543篇;2010年至今發文量為1239篇。

從數據中可以得出,《圖書情報工作》發文量大,情報容量充沛。按五年一分段粗略得出,1980-1994年為學術恢復期,發文數量平穩;1995-2004年進入穩定發展時期,與國內同類期刊相比,發文量遙遙領先;2005年后,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僅2010年一年發文量即達到796篇,遠遠高于同類學術期刊。

2.2 下載及被引量統計

下載量統計期刊所發表文獻每年被下載的次數,體現了期刊發文的情報質量。1980年至今,《圖書情報工作》的總下載頻次為758 793次。其中,2009年下載頻次為72 392次,2007年為55 150頻次,2008年為53 252頻次,充分證明該階段為《圖書情報工作》的飛速發展期,發文量及發文質量總體水平高,受到學術界高度認可。

被引量統計期刊的各年被引量、篇均被引率,被引率體現了論文的學術價值、學術影響。1980年至今,《圖書情報工作》總被引頻次為36977次,其中,2009年被引頻次為4 713次,2008年為4 273次,2010年為4211次。篇均被引率為2.75,其中最高值出現在2006、2009、2010三年,達到4頻次;2007―2008兩年頻次為3。從這些數據中可以再次得出結論,2005年后《圖書情報工作》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發文內容與質量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認可。

2.3 H指數排名

依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6、2000、2004、2008年版本中所提供的數據,統計出連續四次入選的圖書情報領域期刊共15種;利用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出版的中國引文數據庫對15種期刊1996―2011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6―2008版時間跨度)及2008-2011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最新版時間跨度)時間段中的H指數進行統計,得出數據如表1所示:

據表1分析,在圖書情報領域核心期刊中,《圖書情報工作》在圖書館學領域排在第三位,在情報學領域排名第一位。在2008-2011四年中,排名與整體排名一致,位列于《中國圖書館學報》、《大學圖書館學報》之后,體現出了《圖書情報工作》在本領域的學術地位和辦刊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3 一路友人

眾人劃槳開大船!在55年的發展過程中,《圖書情報工作》積累了廣泛的學者基礎,撰文作者達到5 000余人。在穩定的作者群當中,圖書情報界大師眾多。在《圖書情報工作》數量達到10篇及以上的作者有:中國科學院的張曉林、盂連生、孟廣均、霍國慶、初景利、白國應、劉細文、冷伏海、孫坦、徐引篪、文榕生、毛軍;武漢大學的邱均平、黃如花、肖希明、查先進、鄧勝利;南京大學的朱慶華、倪波、葉繼元、沈固朝;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武夷山、張新民、陳峰;華南師范大學的盛小平、高波、肖勇;北京大學的秦鐵輝、謝新洲;南開大學的王知津、柯平;吉林大學的畢強、靖繼鵬;西南大學的韓毅、鄧小昭;山西大學的裴成發、賈君枝;華中師范大學的婁策群、南京理工大學的甘利人、南京農業大學的侯漢清、黑龍江大學的馬海群、河北師范大學的馬恒通、華東交通大學的倪明、福州大學的張文德、大連工業大學的于鳴鏑、沈陽農業大學的何榮利、蘇州大學的周毅、青島理工大學的王惠翔、吉林農業大學的江乃武、臺灣世新大學的顧敏,等等。他們均為國內知名學者。正是這些友人的支持與厚愛,保證了《圖書情報工作》的發文質量,保障了《圖書情報工作》的春秋不老!

篇5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投稿指南 《蔬菜》雜志投稿指南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 《中國全科醫學》投稿指南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雜志簡介及投稿指南 《現代教育教學導刊》雜志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2014年《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征稿啟事 歡迎訂閱2017年《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中國中藥雜志》投稿須知 《中國中藥雜志》投稿須知 《廣西農學報》投稿指南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簡介 《旅游學刊》投稿指南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學術委員會簡介 如何在《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上發表您的研究論文 《中國全科醫學》雜志投稿要求 《中外醫療》雜志歡迎投稿 《圖書情報工作》雜志社 2016’科研項目申請與論文寫作投稿研修班通知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 KINRA S, LEWENDON G, NELDER R, et al.化學氣體污染突發事件中的人群疏散:橫斷面調查[J].陳雷,譯.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2005, 8(5):285-288.

[5] 王D,于曉玲,程志剛.肝臟炎性假瘤的超聲造影表現[J/CD].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6,3(1):31-33.

[6] 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7] 傅剛,趙承,李佳路.大風沙過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報,2000-04-12(14)[2005-07-12]..

[3] BAWDEN D. Origins and concepts of digital literacy[EB/OL]. (2008-05-04)[2013-03-08].http://city.ac.uk/~dbawden/digital% 20literacy%20chapter.pdf.

5 專利文獻

5.1 著錄格式

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號[文獻類型標識/文獻載體標識].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

5.2 示例

篇6

[論文關鍵詞]圖書情報學教育;就業市場;需求

[論文摘要]為了更好地了解就業市場對圖書情報學畢業生的職業技能需求,文章對國內外的有關調查成果進行了分析較,借鑒國外在圖書情報學教育方面的改革經驗,提出了縮小我國圖書情報學專業教育與就業市場需求距離的對策。

1引言

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實踐培養有用的人才。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不斷面臨社會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已經為社會各界輸送了不少人才。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圖書情報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領域和就業范圍在逐漸擴大,除了圖書館、信息中心等傳統圖書情報部門,政府機關、企業、IT行業、咨詢公司、高等院校等對信息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上升。

然而,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市場日趨“飽和”,大學畢業生“一職難求”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圖書情報學專業的畢業生也避免不了這種尷尬。為了更好地了解人力市場對圖書情報學教育所期待的職業技能培養需求,使畢業生能夠既擁有專業技能又具有從容應對職業環境中其它嚴峻挑戰的能力,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外的調查成果,借鑒國外在圖書情報學教育方面的改革經驗,提出了縮小我國圖書情報學專業教育人力市場需求距離的對策。

2從調查統計看就業市場對圖書情報學畢業生的技能需求

2.1國外學者的調查與分析

國外圖書情報學界對如何培養出既具有本專業特色又在就業市場具有競爭力的人才一直頗為關注。以英國為例,近20年來,不斷有此類研究成果問世,如早在1987年Moore就從圖書情報職業雇傭市場角度探討了圖書情報教育的發展問題。由于就業市場的職業需求變化很快,其他學者也在不同的年代對此問題進行過調查和研究,如Feather(2003)、Blankson—Hemans(2004)、Derek(2006)等人都有對此類問題的研究成果問世。其中Derek與Yvonne于2005年做了一項名為“圖書情報管理專業的就業技能調查”(LibraryandInformationManagementEmployabilitySkills,LIMES)。該項目的特色是對英國的4家職業機構和11所圖書情報學院進行了調查,從人力市場的供求關系兩個方面對就業技能進行了考察。從該調查的數據匯總來看,職業機構認為不同領域對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各有特色,如下表所示:

調查中,當被問及哪些內容屬于市場需求但圖書情報院系的課程卻普遍沒有涉及的問題時,職業機構認為有以下幾點:(1)對圖書情報部門如何運作缺乏整體意識;(2)新畢業的學生對學歷教育中所學到的技能如何運用到實踐中還不甚清楚;(3)畢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IT技能,但缺少應用到內容分析與管理、對網絡信息和知識的管理方面;(4)談判協商技能以及如何應用到工作中也是課程中所沒有包含的。職業機構還認為,目前圖書情報院系所教授的課程不能說與職業技能不相關,有些傳統的圖書情報技能還是需要的,但關鍵是要“重新包裝”,讓學生了解如何將傳統的知識應用到現代的實踐當中。就拿編目和分類來說,應該教給學生如何運用編目和分類的原理來處理數字文獻。

雖然隨著社會、經濟大環境和各行業自身小環境的發展,在技能需求上可能會有些變化,但這種變化的周期相對不會很短,因此,來自職業機構的觀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段時期內上述各領域對信息管理類人才技能的需求傾向。

2.2我國學者的調查與分析

我國圖書情報界盡管很少從職業機構或用人單位的角度進行實證調查,但針對圖書情報學專業畢業生所作的就業情況、就業競爭力等方面的調查還是有一些。如程遙等通過對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了圖書情報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問題。調查表明:27.03%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認為,本專業學生最具競爭力的條件是“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其次是“心理素質”和“各類證書、在校成績、文憑”。應屆碩士畢業生中認為自己具備獨立科研創新能力的占70%;認為通過專業學習后,“溝通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的分別占28%和23%,而“創新能力”則被認為沒有什么變化。

夏義摯在“信息管理類畢業生擇業狀況分析——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個案調查”一文中,根據調查結果對畢業生擇業障礙進行了分析。他認為與教育相關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脫節;(2)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老化;(3)現代信息管理與服務工作需要以多學科知識為背景,通才教育已是信息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必然趨勢。

曹樹金與鄒薇曾在2006年做了“信息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需求實證研究”,調查對象為多家企業、政府部門、高校信息機構的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信息管理人員。根據調查結果,他們將信息管理所需專業知識技能和信息知識技能按照認知重要性程度進行了排序,并通過分析得知,不同崗位的信息管理人員所需具備知識技能存在的差異不大。

從以上調查可以歸納出目前與圖書情報學專業有關的人力市場具有以下特點:(1)圖書情報專業的畢業生擇業面較以往更為寬泛,除傳統的圖書館和情報機構等外,政府機關、金融機構、IT行業、科研院所及信息產業部門等也都有相關需求,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范圍主要分布在信息決策咨詢服務、信息的收集組織與傳遞、信息系統開發和信息管理教育培訓等崗位;(2)雖然就業面寬了,但來自其它專業領域的就業競爭也越來越大,比如計算機專業、信息系統管理相關專業等;(3)專才型人才需求呈下降趨勢,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更受歡迎;(4)用人單位除了考察畢業生的在校成績和專業基礎,更注重實踐能力;(5)對畢業生的情商要求甚至比智商更高,比如對其品格修養、組織協調、人際溝通、領導才能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較高要求。

3縮小我國圖書情報學專業教育與就業市場需求差距的對策

3.1我國圖書情報學專業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境況

在當今人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很多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生都或多或少有過尷尬和苦澀的求職經歷:即使是本屬于自己專業就業范圍的圖書館、情報機構也不再優先考慮本專業的畢業生,而是青睞有其它學科背景的求職者。用人單位認為信息管理學專業的學生先天不足,缺乏信息時代圖書情報工作賴以生存的其他專業知識背景:認為對具有別的學科背景的人才進行信息管理專業知識的培訓,明顯比對信息管理學專業畢業生灌輸系統的第二專業知識容易得多。

另一方面,除了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外,一個人的職業競爭力還包括自身的修養、心理素質、溝通能力等。例如,在圖書情報學畢業生青睞的職業中,企業中的CIO(ChieflnformaitonOfficer),即首席信息師,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職位。這個職位就不是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就能勝任的,還必須具備管理協調和領導能力、分析與洞察能力、商業運營能力等廣博的知識,才能制定組織內的信息資源管理策略,使信息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幫助企業良性發展。但是,目前圖書情報專業的畢業生能夠滿足這需求的人才并不多見。

以上所述的就業狀況已不是偶然現象,人力市場呼喚圖書情報專業教育必須有所動作,為畢業牛打造更為廣闊和光明的就業前景。

3.2國外圖書情報界應對就業市場需求的改革措施

客觀上說,任何領域的專業教育都會與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有差距,市場是不斷變化的,而教育需要有一個知識更新和整合的周期。從微觀上來說,縮小專業教育與人才市場需求的距離需要從課程設置人手,在這方面英美圖書情報領域的一些改革經驗可供我們參考和借鑒。

美國一些圖書情報院系根據就業市場需求,每年都對所設置的課程進行調整,停開一些課程,新增一批課程,或對整個教學計劃進行修訂。總的趨勢是由過去的機構導向轉為信息的內容和用戶導向,重視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技術、網絡、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等方面的課程建設。一些院系對課程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也非常大,如伯克利加州大學圖書情報學院的核心課程和專門領域課程模塊均圍繞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來設置。在北美,有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計劃,即情報專業教育改革(KALIPER)(Kellogg—ALISEInformationProfessionalsandEducationalRefom),在各區域范圍內進行調查,研究圖書情報專業核心課程的特點和變化。這項研究的成果將會對專業教育中課程設置和教育體系產生很大影響。

英國的很多圖書情報教育機構都意識到了市場需求是教育的指南針。近年來,為了縮小專業教育與就業市場職業技能需求的差距,英國已經有一些項目對此作了努力。如圖書館聯盟(1ibraryAssociation(LA))與圖書情報學研究院(InstituteofInformationScientists(IIS))合二為一組成了圖書情報專特別研究院(CharteredInstituteofLibraryandInformati0nProfessionals(CILIP)),為了與圖書情報工作的特點相符合,他們對專業知漢和實踐的教育制定了范圍較寬的框架。另外一個是由英國高等教育學會的信息與計算機科學中心(HigherEducationAcademySubjectCentreforInformationandComputingsciences,(HEA—ICS))發起的LIMES項目(LibraryandInformationManagementEmployabilitySkills),合作者來自多個院校,宗旨是教學資料的共建共享,即提供教學資料者,可以共享其他人的資料。這一方面以多方力量共同建設高質量的教學資料,避免重復勞動,同時又在客觀上二為學生增強職業技能做出了貢獻。目前已經有一課程的資料正在建設或者即將完成,一旦得到認可就可以為所有的英國圖書情報學院提供使用。

除了在教材方面的改革外,英國一些院系還推行了模塊化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志向和能力來配置不同的課程模塊,供學生按塊選修。

在日本,也有一個教育改革項目名為LIPER(TheLibraryandInofrmationProfessionsandEducationRenewa1),該項目側重考察日本未來圖書情報教育體系與課程的發展趨勢,改革與重組日本圖書情報教育。

3.3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的主要對策

我國圖書情報院系的改革進程與英美相比要慢很多,力度和深度也還不夠。很多改革策略和措施仍僅僅停留在探討階段,真正實施大刀闊斧改革的院系屈指可數。近年來,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很多院系也開始密切關注就業市場與專業教育的互動,并據此調整和改革教育目標和課程設置。

在圖書情報學教育培養層次方面,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應該進行調整,如邱均平構建了圖書情報學三層次結構,分為專業層(本科)、應用層(碩士)、理論層(博士)。賴茂生也提出,圖書情報學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有一定的專業背景知識,才能更好地適應情報研究工作和信息處理與服務職業的需要。圖書情報學教育發展到今天,必須轉變模式,走與國際接軌的道路,退出本科層次,向高層次發展,像許多國家(尤其美國和加拿大)一樣,以培養碩士生為主。

從他們的觀點中都體現了這樣的理念:一定的退出,并不是完全放棄,而是重新進行合理的布局和分工,這不是危機,而是一種進步和機遇。

在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上,筆者認為,隨著圖書情報學與很多領域的不斷交融,也為了畢業生能夠有更多的選擇,圖書情報學教育在課程設置方面,要重視模塊化配置。在這方面可以學習英國的經驗,根據學生的興趣、志向和能力來配置不同的課程模塊,供學生按需選修。如果有些課程圖書情報院系沒有合適的師資開設,可以推薦學生到相關院系選修,充分利用大學內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授課方式上,要根據課程內容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課程項目、調研實習等等,增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篇7

>> 圖書情報學知識圖譜的構建與解讀 基于知識圖譜的國內外情報學對比研究 我國公共圖書館研究領域的知識圖譜分析 產業集聚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國內信息素養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體育場館的知識圖譜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圖書情報工作》分析與評介 近二十年國際翻譯學研究動態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 國外圖書情報學領域知識管理的可視化分析 知識管理為途徑的圖書情報學改革分析 國內圖像檢索研究知識圖譜分析 國際創新理論知識圖譜分析 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圖書館學研究熱點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 基于CiteSpaceⅡ的電子商務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國際生態旅游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國外學術創業研究現狀的知識圖譜分析 大學生就業能力國內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CAJD電子文件研究高被引文獻的知識圖譜分析 國內在線學習主要模式演化的知識圖譜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2-10-22.

[2]張曉林.走向知識服務:尋找新世紀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5):32-37.

[3]百度百科.知識圖譜[EB/OL].http:∥/view/5361633.htm,2012-10-22.

[4]陳超美,陳悅,侯劍華,等.CiteSpaceⅡ:科學文獻中新趨勢與新動態的識別與可視化[J].情報學報,2009,28(3):401-421.

[5]馬費成,張勤.國內外知識管理研究熱點——基于詞頻的統計分析[J].情報學報,2006,25(2):163-171.

[6]謝彩霞,梁立明,王文輝.我國納米科技論文關鍵詞共現分析[J].情報雜志,2005,24(3):69-73.

篇8

開展情報服務,傳遞情報信息,是現代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的海量增長使用戶準確查找有用信息變得更加困難,同時用戶的信息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多樣化、專業化、針對性特點,也期望得到綜合型、復合型的知識情報,因此,面向不同用戶主體提供各種類型的情報服務,成為圖書館應對信息時代變化的必然選擇,圖書館的情報功能將得到進一步加強,這既為圖書館拓寬服務領域創造了契機,也為圖書館爭取更多用戶、保證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為總結圖書館與情報服務的理論創新成果和實踐進展,推進對創新行為的理論升華,深化案例與問題研究,交流新鮮經驗,有效提高服務質量,《圖書情報工作》雜志社擬于2011年10月舉辦以“圖書館與情報服務:理論創新與實踐進展”為主題的第25次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將通過專家報告、代表發言、討論對話、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為業界專家、學者及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共謀未來發展?,F面向業界、學界廣泛征文,我們將從征文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并精選部分獲獎在《圖書情報工作》雜志上。

一、會議主題:圖書館與情報服務:理論創新與實踐進展

二、會議分主題

1 圖書館開展戰略情報服務的理論模式、機制與實踐

2 圖書館開展科技情報服務的理論模式、機制與實踐

3 圖書館開展企業情報服務的理論模式、機制與實踐

4 情報檢索與服務系統創新構建

5 圖書館情報服務資源共享

6 圖書館與情報機構之間的協作和聯合

7 情報機構的服務實踐與發展

8 情報研究的理論與實踐進展

9 情報分析的方法、工具與技術創新

10 競爭情報理論方法及實踐應用

11 情報服務人才培養與發展

12 其他

三、征文要求

1 來稿要求主題突出、論點明確、層次清晰、結構嚴謹、文字通達,字數以4000-5000字為宜。

2 論文請用Word排版,格式為:中文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郵政編碼、中文摘要(100-150字為宜)、中文關鍵詞(3-8個為宜)、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職稱、職務、數以及聯系電話、E-mail地址)。來稿第1頁左上角請注明“10月會議征文”字樣。

四、其他

1 會議時間:2011年10月(暫定)

2 會議地點:山東省泰安市

3 參會方式:投稿參會;直接報名參會

4 征文截止日期:2011年9月10日

5 投稿郵箱:tsqbgz@vip.省略(主題請注明“10月會議征文”)

6 聯系人:高丹

聯系電話:(010)82623933 82626611-6638

傳真:(010)82621460

篇9

一、征文目的

通過學術研討與工作交流,探討新信息環境下用戶文獻信息需求的特點與規律以及文獻查詢獲取行為的新特征;探討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在資源體系規劃、資源采集、獲取渠道建設、資源組織和資源傳遞等方面的新的趨勢與對策;探討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聯盟在優化文獻保障體系,提高文獻保障質量與效率方面的作用與措施。通過業務交流,提供加強各級各類圖書情報機構在資源共建共享方面開展新合作的平臺,促進在新的信息環境下通過圖書館聯盟方式在資源集團采購、合作保障、集成揭示等更多方面的合作。

二、征文容

學術研討部分:

1、新信息環境下用戶信息需求行為分析

2、新信息環境下文獻保障體系模式創新與發展

3、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聯盟的內涵與作用

4、圖書館文獻資源采集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5、圖書館信息組織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6、數字化網絡化服務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組織的新要求 工作交流部分:

7、國家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建設模式

8、國家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發展與規劃

9、中國科學院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系統

10、CADLIS文獻資源建設與共享服務系統

11、上海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網絡建設

三、洽談合作內容

1、NSTL及國家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為國家創新體系各級、各類創新單元(科研機構、大學、企業)提供服務支撐的洽談

2、建立跨系統、跨行業圖書情報機構區域性、專業性合作機制洽談

四、論文評選及出版

學會將邀請資深專家組成論文評審委員會,對征文進行評獎并頒發證書(由中國科技情報學會和中國圖書館學會聯合頒發證書),優秀論文將結集出版。

五、征文要求

1、內容要求

(1)研究問題明確、具體,論點明確,

(2)論據充分且有實際材料(如統計數據、事實、自己或他人的調研發現、工作中積累實證等)的支持;

(3)層次清晰,結構嚴謹,文筆精煉,

(4)立論扎實,數據準確。

2、格式要求

(1)投稿文章必須為以前未在公開刊物或會議上公開發表過的文章;

(2)字數以5000字以內,推薦使用電子郵件方式投稿(WORD格式);

(3)論文請用A4紙打印,格式為:中英文標題、中文摘要(300字以內)、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務、工作單位、電話、E-mail、郵政編碼);

3、征稿截止日期

(1)文摘提交截止日為2007年10月1日,

(2)全文提交截止日為2007年12月31日。

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

六、其他

1、會議地點:待定

2、會議時間:2008年一季度(具體時間見正式會議通知)

3、參會方式:投稿參會;直接報名參會。

4、來稿請寄:北京中關村北四環西路33號,郵編:100080,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

聯系人:趙樹宜王瑩瑩

電話:(010)82626812,(olo)82626611-6225,6231

傳真:(010)82626821

電子郵件:wangyy@mail.las.省略

中國圖書館學會

篇10

[關鍵詞] 圖書館 圖書情報 一體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量急劇增長,無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高校圖書館都蘊藏著巨大的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然而這些圖書情報資源又不能充分地被利用。這一現象給圖書館人提出了更高的服務要求,在開展好傳統服務的前提下,大力開展情報服務工作,使圖書館圖書情報工作一體化,將圖書館的圖書信息資源得以充分利用,這會對社會發展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

1.圖書館開展圖書情報一體化的重要性

1.1情報服務工作在全球上的地位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情報作為極其寶貴的資源,與物質、能源并重成為國民經濟三大支柱之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情報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受到企業的青睞。

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公司已經在公司內部建立世界級的競爭情報職能部門。美國未來集團咨詢公司調查顯示,美國年營業收入在100億美元以上的特大型企業中,有82%建立了競爭情報系統;年收入在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中,有60%建立了競爭情報系統。20世紀末,全球競爭情報業的總產值達700億美元。美國的競爭情報從業人員總數達50萬左右。在美國企業中,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上層情報管理人員年薪一般在10萬美元以上。博士畢業生一般年薪在8萬美元以上,情報分析人員在6-8萬美元,一般信息采集人員年薪在3-6萬美元之間。

1.2情報服務在市場上的重要性

圖書館作為收藏圖書信息的中心,在開展傳統服務工作的同時,應該積極開展情報服務,把科技情報,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直接參與市場競爭,才能推動社會進步,促進企業發展。

圖書館開展情報服務有助于發展企業的核心能力.是強化和改變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誰掌握情報,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處于主動地位,誰就能贏得時間、贏得市場、贏得利潤。準確無誤的情報服務是企業認識競爭、參與競爭、贏得競爭并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最有效手段和智能資源。

譬如有這么個情報信息,我國葡萄酒行業市場調報告及投資前景。2010年中國葡萄酒產量10.89億升,同比增長12.38%,2011年1-10月,中國累計生產葡萄酒9.10億件,同比增長12.37%。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共計進口葡萄酒達2.68億升,同比增長31.5%;進口金額達到10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87.9%。展望2012年國內市場, 2012年進口紅酒將依然強勁。分析師預計,2012年國內紅酒消費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6億升左右。當有想投資到葡萄酒行業的企業,得知這方面的情報后,就可以決策是否將資金投入到葡萄酒行業中。

1.3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

圖書館事業要發展,圖書、情報一體化是方向。圖書館的傳統服務的特點是“靜”、“被動”和“宏觀”。圖書館分類人員對文獻的整理加工都是以“冊”為單位,讀者檢索也是以“冊”為單位進行檢索,圖書館工作人員又是以“冊”為單位,借書給讀者。圖書館情報則不同,其服務特點是“動”、“主動”和“微觀”。情報服務要求給讀者提供文獻中的論文、章節、內容主題以及市場信息等等。圖書館傳統服務與情報服務相結合,是靜態服務和動態服務相結合,是被動服務與主動服務相結合,是宏觀服務與微觀服務相結合。情報服務能使文獻的內在知識能量充分地“釋放”出來, 以達到充分利用文獻內在知識的目的。

2.圖書館開展圖書情報一體化的優勢

2.1圖書館的資源優勢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公共圖書館的藏書數量在6個多億冊以上,全國人均藏書量0.5冊有余,高校圖書館藏書總量大約在15億以上。從上面的數字上來看,無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高校圖書館已經成為高度發達的圖書、情報(信息)集散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情報(信息)資源庫。特別是數字化圖書館的出現,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已經成為我國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主力軍。所有這些都將成為圖書館開展圖書情報一體化服務的重要優勢之一。

2.2圖書館的人才優勢

圖書館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復合性的服務人才,其知識結構全面、合理。他們在從事傳統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同時,積累了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各種情報信息的豐富經驗,這將成為圖書館開展情報服務的重要優勢之二。

2.3圖書館工作與情報工作關系的優勢

俗話說,圖書館工作與情報工作不分家,即圖情不分家。從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的歷史淵源來看,圖書館學是情報學的母體,二者有密切的血緣關系,有許多相同和相似的特點。從圖書館工作、情報工作上來看,工作對象是一致的――文獻信息。它們都是對文獻信息進行收集、加工、整理、存儲、傳遞,目的都是為了使人們能夠利用這些文獻信息。圖書館工作、情報工作是幫助文獻實現其自身的價值。它們的工作對象是一樣的,工作方法及服務手段相同的,都采用相同的分編技術和檢索方法,都以二次文獻來揭示、指導文獻信息,都開展文獻檢索和參考咨詢工作。如果實現圖書情報一體化,則是在統一領導下實行分工合作,利用同一設備,避免重復勞動,實現資源共享的最節約、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這將成為圖書館開展圖書情報一體化服務的重要優勢之三。

3.圖書館開展情報服務的內容

圖書館在利用自己的館藏開展傳統服務的同時,為企業、公司以及個人提供情報服務。服務的內容主要是市場行情、行業情報以及消費者等信息情報。這些情報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公司以及個人制定發展規劃、投資方案等重要決策的依據。

3.1提供行業情報和市場商情

行業情報和市場商情包括了企業投資信息和市場信息。對企業情報的了解和研究,主要用于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和企業制定發展規劃上。準確的情報有助于發展企業的核心能力,是強化和改變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理論。準確的情報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處于主動地位,立于不敗之地。

譬如,廣東省手機市場情況調查。廣東省手機生產情況調查,2011年前11個月,全國生產手機達10.4億臺;廣東是全國手機的主要生產基地,手機的產量達到5.36億臺,占到全國總產量的51.4%。廣東省手機市場規模調查,2011年三季度末,廣東省共有規模以上手機制造企業122家,虧損企業34家,企業虧損額為4.23億元。廣東省手機出口情況調查,2011年1-11月,全國共計出口手機7.18億臺,廣東省手機的出口量為5.36億臺,占全國手機出口總量的七成左右。

類似這種情報,一旦被要投資到手機行業的企業、公司所掌握,對該企業、該公司下一步決策是否投資到該行業是有幫助的。

3.2消費者信息

消費者是企業的立命之本?,F在,企業愈發感到消費者的重要性了,開始重視了解消費者的信息。根據掌握的消費者的情報信息,了解消費者對本企業產品的滿意度,從而改進本企業的產品質量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當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競爭空前的激烈,這對圖書館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圖書館只有不斷拓寬自己的服務范圍、服務對象,才能把握機遇、戰勝挑戰,才能促進圖書館圖書情報一體化的發展進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圖書情報一體化。

參 考 文 獻

[1]李宏.網絡環境下圖書情報一體化工作模式的演變.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6):4-6

[2]申理哲.我國公共圖書館情報服務現狀及發展對策.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