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數據分析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21:16: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審計數據分析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某某涉嫌金融憑證詐騙案
司法會計鑒定報告
(文號)
×公安局經偵總隊:
一、緒言
應貴總隊的聘請,對A某某涉嫌金融憑證詐騙案進行司法會計鑒定。
案情概述:×年×月至×月,A某某偽造甲公司的印鑒章等,將美元×元從該公司開設在×銀行的賬戶,劃至A某某用“B某某”假身份證開設在×銀行的借記卡美元賬戶,然后通過×銀行的在線銀行電話系統,將美元×元結匯分次轉至用“B某某”假身份證開設在×銀行的借記卡人民幣賬戶。×年×月至×月,A某某分別在本市×銀行、×銀行等自動取款機(下稱ATM機),提取人民幣現金×元,又從×銀行的下屬營業網點柜面提取美元×元。
鑒定要求:(1)檢驗和確認A某某用“B某某”假身份證在×銀行辦理借記卡的情況。(2)檢驗和確認A某某從甲公司開設在×銀行的賬戶,劃至用“B某某”假身份證開設在×銀行的借記卡美元賬戶的數額。(3)檢驗和確認A某某在×銀行、×銀行等ATM機提取人民幣的數額。(4)檢驗和確認A某某從×銀行的下屬營業網點柜面提取美元的數額。(5)檢驗和確認A某某提取人民幣和美元的資金去向。
檢材提供:A某某涉案的材料,由×公安局經偵總隊提供。
二、檢驗
(一)關于A某某用“B某某”假身份證開設×張×銀行的借記卡的查證
1.經查,×年×月×日,A某某用“B某某”身份證在×銀行開設×#的×張借記卡,并辦理了×銀行在線銀行電話系統個人基本信息注冊(見附件一/1-2)。
2.經查,×年×月×日至×月×日,A某某利用×銀行在線銀行電話系統可自由實現多個賬戶之間的劃款,而且1萬美元以下的交易不需到柜面辦理,可通過在線銀行電話系統自由結匯的功能,先后用“B某某”身份證在×銀行辦理借記卡。這樣,已注冊個人基本信息的×#借記卡作為母卡,×張借記卡作為子卡。具體領卡營業網點和卡號如表1所示(見附件二/3-31):
3.經查,×年×月×日,A某某先作操作試驗,將美元×元存入×#借記卡賬戶,然后于×年×月至×月通過在線銀行電話系統轉賬結匯美元×元,再從ATM機提取人民幣現金(見附件一/32―36)。
(二)關于甲公司開設在×銀行賬戶內美元×元被A某某劃入用“B某某”假身份證開設在×銀行金穗借記卡美元賬戶的查證
1.經查,×年×月×日,A某某填寫匯款申請書,用偽造的甲公司印鑒章等欺騙×銀行,將美元×元(按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同日美元交易中間牌價USD100:RMB827. 73計算,折合人民幣為×元)從甲公司開設在×銀行的賬戶,劃至用“B某某“身份證開設在×銀行的×#借記卡(母卡)美元賬戶(見附件二/1―8)。
2.經查,×年×月×日至×月×日,A某某從×#借記卡(母卡)美元賬戶,將上述美元×元,按美元1萬元以下的不同金額,通過×銀行在線銀行電話系統結匯或轉賬,分別轉入以“B某某”身份證開設的×張借記卡賬戶(其中×#金穗借記卡,因已注冊,故未用)(見附件二/9―40)。
(三)關于A某某在×銀行、×銀行等ATM機提取人民幣×元的查證
經查,×年×月×日至×月×日,A某某用×張借記卡,從×銀行、×銀行,×銀行、×銀行、×銀行、×銀行、×銀行、×銀行等ATM機,提取人民幣現金×元。具體取款情況如表2所示。
(四)關于A某某從×銀行的下屬營業網點柜面,提取美元×元的查證
經查,×年×月×日,A某某用×張借記卡,從×銀行的下屬營業網點柜面,提取美元×元。具體取款情況如表3所示。
(五)關于×張借記卡存款余額,以及A某某提取的美元×元、人民幣×元去向的查證
1.經查,截至×年×月×日,×張借記卡的存款余額,合計人民幣×元、美元×元.其中人民幣存款戶人民幣×元、美元存款戶美元×元已凍結。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見附件五/1―4)。
2. 經查,案發后已扣押A某某藏匿在×銀行、×銀行保管箱人民幣×元和美元×元,還扣押A某某藏匿在家人民幣×元;其余人民幣×元(×元-×元-×元), 則被A某某用于消費(見附件五/6―14)。
三、鑒定結論
(一)×年×月×日至×月×日,A某某用“B某某”身份證在×銀行開設×張借記卡,其中×#借記卡為母卡,×#借記卡未用;
(二)×年×月×日,A某某使用匯款申請書和偽造的甲公司印鑒章欺騙×銀行,從該公司開設在×銀行上海的賬戶,將×美元(折合人民幣×元)劃至以“B某某”身份證開設在×銀行的借記卡(母卡)美元戶,然后通過×銀行在線銀行電話系統結匯轉轉賬,分次從借記卡(母卡)劃到其他×張借記卡賬戶;
(三)×年×月×日至×月日,A某某用×張借記卡從本市各大銀行自動取款機提取人民幣×元;×年×月×日,A某某還用×張借記卡從×銀行的下屬營業網點柜面提取美元×元;
(四)截至案發日,A某某劃入借記卡(母卡)美元戶的美元×元,除柜面提取美元×元外,實際轉入各借記卡美元×元,結匯后由A某某提取人民幣×元。上述各借記卡賬戶尚有:美元存款余額為美元×元、人民幣存款余額為人民幣×元。案發后已凍結A某某以“B某某”身份證開設在×銀行借記卡的人民幣存款戶人民幣×元、美元存款戶美元×元;扣押A某某藏匿在銀行保管箱的人民幣×元、美元×;扣押A某某藏匿在家的人民幣×元。
鑒定人:
(簽章)
(司法會計鑒定資格證書號×××)
復核人:
(簽章)
日期:
第二部分文證審查意見
司法會計文證審查意見書
文號
一、基本情況
×年×月×日,公訴人某某某提出委托,要求對A某某金融憑證詐騙案件中的司法會計鑒定結論文書進行審查。
二、審查情況
該鑒定文書存在以下問題:
(一)結論之前,名為檢驗,卻未對檢材特征進行觀察,也未對同一事實檢驗不同的檢材,使用的是查賬常用的簡單的報告方法;
(二)將A某某使用假身份證開設銀行賬戶、辦理銀行卡等,本應由辦案人員調查的事實也列入了鑒定范圍;
(三)直接指名道姓說A某某實施了什么行為,而不是說某某賬戶實施了什么行為;
(四)文書名稱為“鑒定書”,但使用的方法卻是查賬的,尤其是未經任何論證,直接提出了鑒定結論;
(五)鑒定結論基本上重復了檢驗的內容。
三、審查結論
(一)文書名稱改為查賬報告;
(二)以“某某賬戶實施了什么什么行為”,代替文書中“A某某實施了什么什么行為”;
(三)刪除鑒定結論第二項中“……使用偽造的印章……詐騙”等內容。
篇2
近年來,襄樊市審計局加大計算機建設與應用步伐,在計算機輔助審計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先后在企業、財政、金融、農林水、行政事業等行業38個單位嘗試進行計算機輔助審計,取得了較好成效。在審計數據采集與分析、軟件開發與應用等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經驗和體會。
一、計算機輔助審計的主要步驟
(1)可行性分析。主要是調查了解被審單位會計信息的管理現狀,看其計算機使用水平能否滿足審計項目的方案要求(質量、時限等),從而確定是否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
(2)審前準備。主要是配備相應的電腦和熟悉計算機應用的審計人員,選擇符合財政部規定、適用性強的審計軟件。制定審計方案、下發審計通知書等;
(3)現場審計。主要包括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兩個環節。數據采集就是應用一定的方法,對被審單位的數據信息進行遷移,按審計方案的要求以及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進行整理;數據分析就是應用相關審計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篩選、歸并、統計和分析判斷,從中查找被審單位財務管理中的疑點線索,發現違紀違規問題,匯總相關數據,以滿足審計報告的需求。
(4)審計報告。在傳統手工審計的基礎上,結合計算機輔助審計將采集到的數據,應用計算機進行結論性審計文檔的處理,形成審計報告,出具審計決定。審計意見書等,并由此形成被審單位電子數據庫的部分數據。
二、數據采集的主要方法
在分析被審單位電子記帳數據的完整性的基礎上,確定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來進行數據采集。
第一步:導出被審單位財務管理數據。在實踐中主要采取三種方法:
(一)直接使用被審單位的財務管理軟件,將數據導出為通用數據庫格式(如:mdb、xls、txt等)。其優點是:適用范圍寬、導出數據隨審計人員的意愿,因而是審計人員首選也是運用最多的數據導出方法。因為一些著名的財務軟件為證明自己的“開放性”、“兼容性”特征,都具備“數據可被第三方軟件使用”這一功能,諸如:用友、金碟、遠方等,并且版本越高,此項功能越明顯。而且從審計情況看,如今不少行政企事業單位大都使用上述軟件。
如在對樊城公安分局的審計中,該單位使用的是用友M8.0財軟,我們就直接將其總帳、明細帳分別導成一個通用數據庫如mdb的兩張數據表;在對全市民政系統審計中,因該系統使用了用友M7.0,一次只能將總帳、明細帳的一個科目導成一個通用數據庫,因此我們就根據需要,生成了多個科目的多個相關數據庫。另外有些軟件開發商專門設計了特定格式的導出,如:電力系統使用的遠方財軟4.XX版本,高度自動化設計,財務人員只需輸人原始資料,數據匯總、帳表生成等全部由系統自動完成,其操作程序符合財政部最新頒布的會計制度,審計人員可將其中所有匯總表格和明細帳的查詢結果導出為EXCEL格式,利用帳頁查詢功能,完成電子數據的采集工作。當然一些高端數據庫軟件,如:使用SQLServer、DB2等作為數據倉庫開發的財軟,由于這些服務器端的專業數據庫軟件本身具有強大的分析、備份和安全恢復等功能,因而客戶端的應用軟件也就沒有必要開發數據導出功能了。
(二)直接使用被審單位企業(財務)管理軟件而產生的備份數據。
因為幾乎所有的企業(財務)管理軟件都具有數據的備份和恢復功能。我們完全可以將數據的備份帶回,在自己的電腦中進行恢復。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導出的數據最完整(甚至包括軟件的
使用日志、用戶權限及密碼等),分析起來最方便。由于用戶軟件本身具有強大的分析和查詢功能,因而不需要借助任何第三方的輔助分析軟件或數據庫軟件。但其缺點是必須有一套與被審單位軟件一致的能使用的軟件,且有多少個審計對象,你就需要準備多少個軟件。這類商業軟件由于審計人員只用于輔助審計,不作為生產使用,因而購買起來極不經濟,其來源主要是通過以下方式獲得:一是使用演示版軟件,由于相當多的演示版軟件與標準版軟件僅在表證的打印上有區別,因而使用演示版軟件沒有問題。二是使用軟加密方式的軟件。相當多的軟件是通過合法用戶名和系列號來限制使用的,我們可以用被審單位軟件的用戶名和序列號在自己的電腦在進行安裝軟件,再將備份的數據恢復進來就可使用了(如:遠方財軟)。三是使用“光盤市場”版軟件,目前光盤市場提供的版本相近的經過解密的軟件,如:用友、金碟、交易等大腕軟件,基本上都可以使用。四是與軟件公司協商,支付少量費用,借用軟件公司同版本號的正版軟件和限次軟件。
(三)直接將用戶軟件的原始數據庫表導出。
就是使用專業數據庫,如:SQLServer等,直接使用專業庫的管理工具將數據導出。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對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技能提出了較高要求。主要表現在:l、軟件的開發者為減少數據的冗余而采用了關系表,用戶采用了這些表在自己的電腦中分析時需自行定義關系。2.這些表一般都為原始數據,審計人員要得到自己的記錄集需自建查詢集(視圖)。3、這些表多為英文或拼音組成的字段(為了適應更多的開發工具)且有許多認證字段,完全搞清楚還費點周折。但是如果將上面問題都搞清楚了,使用通用數據庫軟件和專門的輔助審計軟件分析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
第二步、導出數據遷移
一般情況下,將數據導出后必須存入審計人員的電腦中,置于審計人員自己定義的某一目錄下。這一點,要視實際情況的不同,分別采取不同的對策,從審計實踐看,不外乎有以下王種情況:
(一)若數據文件總量在SM以下,通常采用壓縮軟件如:winzip等將數據壓縮成幾張盤,將數據帶走。
(二)若數據文件總量在SM以上,如采用壓盤方法由于盤片較多,恢復成功的風險較高,因而一般采用外置硬盤的方法,將數據在不壓縮狀態下直接導入自己的硬盤。
外置硬盤有打印機接口的外置硬盤和USB接口的外置硬盤。USB接口的硬盤支持熱插拔,打印機接口的硬盤支持老一些的電腦,外置硬盤通常由外置硬盤盒加普通硬盤組成,這是一種最經濟最方便的數據遷移的方法。
(三)若審計人員隨身攜帶有筆記本電腦(帶以太網卡)且被審單位也組建了局域網,可直接采用電腦與電腦對拷的方法實現。這里也有兩種方法:
1、筆記本電腦與數據源電腦直接對持。審計人員需自己制作一條網絡線(將普通的網絡跳線12.36對調),將兩臺電腦配成對等網,在數據源電腦中將自己需要的數據目錄設置“共享”后,拷入筆記本電腦。
2.網絡下載。審計人員將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接入被審單位的網絡,找一個被審單位空閑的PJ45信息接口,配置好網絡獲取一個合法網絡帳戶,進入網絡后,將數據源電腦中的數據持出。
三、如何進行數據分析
在審計工作中,我們大都要使用通用的或專門的軟件分析數據。因為通用的數據庫軟件具有極其強大的分析功能,使用起來也特別方便靈活。若審計人員很熟悉諸如:Foxpro、access、SQLServer或SQL語句之一種,基本上就可以不依賴任何輔審軟件獨立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了。以我局對湖北化纖集團審計為例,我們直接將被審單位的數據采集回來后,導入access2000,利用access2000中的可視化的查詢分析器對數據進行篩選,得出所需要的數據。但是現階段不少審計人員并不熟悉專業數據庫軟件的使用,盡管諸如access、foxpro、SQLserver等使用起來都很方便容易,但對相當多的審計人員來說仍有一定困難,這樣就可結合使用相對而言更易使用的一些軟件,諸如:南京特派辦的《審計數據采集分析軟件》等。
從實際情況看,我們主要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數據分析的:
一是利用被審單位軟件的自身查詢功能,發現不正常的會計分錄。主要通過查看明細帳、記帳憑證,審查會計科目的對應關系,發現不正常的會計分錄。如:“實收資本”科目一般對應“現金”、“銀行存款”或者是“存貨”等資產類科目,如在查詢中發現,有的對應科目卻是“應付款‘、”其他應付款“等科目,就可將這種不正常的會計事項作為審計重點,經調閱有關的原始憑證和調查相關往來單位,發現該單位虛列股本、轉移國有資本、化公為私等問題;
二是利用被審單位軟件數據轉換功能,結合《審計數據采集分析軟件》的查詢、篩選等功能,發現違規支出。以“費用”審計為例,首先將把被審單位數據庫中“管理費用”、“經營費用”和“財務費用”明細帳打開,將數據轉換成EXCEL格式,通過《審計數據采集軟件》進行查詢摘要、篩選數據,經調閱有關的原始憑證和審計相關單位,發現費用中違規支出問題。
三是利用分類匯總、規劃求解和拖動復制柄等功能,發現收入不合規等問題。比如審查債權債務,湖北化纖集團涉及的往來單位共有1938個,往來款總額數億元,若一個審計人員用人工查賬法,按帳齡分析其發生的現狀,摸清其真實合法情況,需要一個星期。但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在EXCEL電子表格中,按照“單位”、“帳齡”等檢索條件,一個小時之內查出三年以上不良資產1000多萬元,往來單位1360個;二年至三年往來單位269個,金額3000多萬元;又如在今年的電力行業審計中,在審查電價標準方面,我們首先將被審計單位用電量數據庫采集過來,存為EXCEL電子表,用電總量中分居民生活電量、農民排灌電量、優惠
篇3
【 關鍵詞 】 數據挖掘;網絡信息安全;策略
The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y Based on Data Mining
Cao Zi-xi Lu Qi Xue Zh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 Abstract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the Cloud Computing, the Big Data era has arrived.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has brought the analysis capabilities of the data processing to a new level. In this article we studied the Data Mining and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We proposed a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y based on data mining, and improved the difficult issues of dealing with the large amount of data in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y.
【 Keywords 】 dating mining;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tactics
1 引言
近年來,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上的數據以每天數千萬條的速度迅速增長,數據的產生、傳輸、存儲、訪問和處理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數據挖掘孕育而生。另一方面,各種網絡安全檢測技術、設備和產品會生成大量的關于網絡安全及流量的檢測數據,單單依靠傳統人工處理以及簡單查詢統計方法的數據處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了,如何從海量網絡信息安全檢測數據中挖掘發現有價值的信息,需要在網絡信息安全策略中運用到數據挖掘的技術。
2 數據挖掘的相關概念
2.1 數據挖掘的定義
數據挖掘就是在一些沒有規律、異構結構并且熟練龐大的數據中,通過相關的計算機方法及算法,提煉出具有不確定和未知性的信息的一種方法。數據挖掘的數據源應該是大量且真實的,所尋找出的信息應該是對我們有用的、具有價值的。理論上來說,數據量越大、越隨機,數據挖掘所得到的結果就越準確、越具有代表性、越有價值,這就對數據挖掘的相關算法與技術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融合了數據庫、人工智能、統計學、機器學習等多領域的理論與技術。數據庫、人工智能與數理統計為數據挖掘的研究提供了三大技術支持。數據挖掘是將一些離散的、底層的、無序的大規模數據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提升到有序的、可接受的、有價值的知識,從而為決策提供幫助的一個過程。具體的說,數據挖掘是通過對大規模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找出一些數據間的內在規律與聯系。具體過程包括了數據準備、信息挖掘和結果表達三個階段。
2.2 數據挖掘的主要任務
數據挖掘的主要任務包括有監督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關聯分析或頻繁模式分析(Frequent Pattern Analysis)、聚類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異常檢測(Anomaly Detection)等。
有監督學習包括兩種形式:分類(Classification)和預測(Prediction),是指根據已知樣本的大小、類型來預測新到樣本。關聯分析或頻繁模式分析指的是找到某一事件發生時,另一事件也會發生的這樣一種規律性的聯系模式。聚類分析指的是將找出所有數據的一些內在規律及特征,并且按照這些特征將數據源劃分成若干個數據簇。異常檢測通過建立一個數據樣本的范本,并將數據源中的數據與其進行比對分析,找出里面存在的異常樣本。
3 網絡信息安全的相關概念
3.1 網絡信息安全的概念
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包括數據挖掘信息安全技術的應用和數據挖掘信息的安全的管理。管理是指根據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綜合運用人力資源和其他相關的資源,以便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是指在集體活動中,為了完成一定的任務,或者實現一個具體目標,針對特定的對象,遵循既定的原則,依照完善的程序,使用適當的方法,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活動。比如,在網絡安全控制方面,防火墻技術已被廣泛應用,為了更好地發揮防火墻的安全保護作用,就必須考慮如何設置防火墻的安全策略,并對它的物理保護和訪問控制進行設置。
3.2 網絡信息安全的相關技術
3.2.1爬蟲技術
Web 爬蟲(Crawler)通常也被稱為機器人(Robot)或者蜘蛛(Spider),它是一個能夠自動下載網頁的程序。互聯網上有數以萬計的網頁,這些網頁存在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各個服務器上。用戶可以通過網頁鏈接進行各個網頁直接的切換和瀏覽,而爬蟲正是模仿人的行為,將多個站點或者網頁下載或存取,然后交給數據處理模塊。
3.2.2結構化數據抽取
Web信息收取指的是從一個網頁中分析目標信息。通常包括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從自然語言文本中抽取信息,第二個就是從網頁的結構化數據中抽取信息。我們稱抽取這種數據的程序為包裝器(Wrapper),包裝器有三種方法,分別是手工方法、包裝器歸納、自動抽取。
3.2.3規則引擎技術
一旦數據獲取了,我們就要對其進行處理和分析。常用的基于 Python 的規則引擎有幾種。PyKE 是一個基于知識的專家系統,采用類似于 Prolog 的語言規范。Prolog 是一種邏輯編程語言,廣泛應用于人工智能領域。Pychinko 是一個可以處理語義網的規則引擎,它可以用 RDF 來定義。Intellect 是一個基于領域描述語言(Domain Specific Language,DSL)的規則引擎,可以定義一些規則表達式,來監測網絡數據。規則引擎指的是一個創建、存儲和管理規則,然后執行規則并推斷出其它事實的應用程序。其中的規則主要是指企業或商務業務邏輯、法律條款等。在規則引擎發展的過程中,Rete 算法和 Prolog 語言是兩個重要的理論分支,多數規則引擎都是基于以上二者擴展而來的。在工業活動鑄造中,發展時間較長、應用廣泛的兩個體系是 Clips 體系和 Prolog 體系。
4 基于數據挖掘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
4.1 安全的網絡環境
安全的網絡環境包括系統的安全性、防病毒和網絡入侵檢測、審計分析、網絡備份和災難的恢復等。具體措施如下:隔離和訪問控制技術,包括物理和邏輯的隔離,可信與不可信網絡的隔離,只允許有授權的用戶訪問網絡資源;采用反病毒技術,病毒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網絡的安全,它的威脅和破壞性是很難用數字估量的,建立病毒預警、病毒防護和應急機制,就顯得尤其必要;網絡入侵檢測技術會及時對非法入侵者及惡意破壞者建立預警機制,并定期對網絡系統進行安全性分析,發現并修正漏洞;分析審計,記錄用戶使用過程中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它不僅能夠確定是誰訪問了系統,還能記錄系統的使用狀態,確定是否有網絡攻擊,審計數據挖掘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網絡備份和災難恢復可以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受到破壞的系統恢復可用。
4.2 保證數據挖掘信息安全的策略
安全的數據挖掘信息指數據挖掘信息的存儲安全、傳輸安全和使用安全。數據挖掘信息的物理完整性,邏輯完整性和保密性組成了數據挖掘信息的存儲安全;并要通過數據傳輸加密技術、數據完整性技術和防抵賴性技術來保證數據挖掘信息傳輸的安全;數據挖掘信息的使用安全是指,為防止非授權主體擅自使用資源,必須對網絡中的主體進行驗證。
4.3 基于數據挖掘的網絡安全數據分析策略
4.3.1關聯性分析
關聯分析模型的含義是通過對攻擊行為要素的歸并和組合,結合數據挖掘相關技術,體現宏觀網絡上最熱門的攻擊行為態勢。一次攻擊行為中,(源地址、目的地址、攻擊類型)三要素體現了攻擊的本質,三要素任意指定和組合,都反應了有意義的網絡攻擊態勢。
4.3.2 事件預測機制
事件預測機制是通過對某一事件的發展趨勢進行跟蹤觀測,運用數據挖掘聚類算法,判斷其是否會成為大規模網絡事件的模型。對于大規模的網絡事件,其最具代表性的特點并不是事件發生的次數,而是其擴散趨勢。例如連續觀測到涉及同一類木馬病毒事件的IP地址數量急劇上升,可能就是一次木馬網絡攻擊事件。
4.3.3 可控數量預測模型
可控數量預測模型是通過觀察事件中受控主機狀態增長數量,對事件的感染能力做出判斷。受控主機狀態增長指的是之前未檢測到發出某類攻擊的主機,通過檢測被發現后的狀態變化增長。例如對于某種病毒,若以前未檢測到主機X受到過感染,但是在觀測周期內發現了主機X已經被感染了病毒,那么對于該病毒而言,主機X就是其受控主機增長狀態。
4.3.4分析處理模型
分析處理模型的作用在于對運營商的事件處理反饋進行分析,判斷其對被控主機的處理能力。該模型從各運營商的被控主機、已處理主機、未處理主機以及處理效率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由此來分析判斷運營商對其轄區內的被控主機處理能力。
4.3.5網絡安全數據分析模型
網絡安全數據分析模型用于觀測網絡特征事件的數量,判斷是否存在異常。分為學習階段和實時檢測階段兩個階段運行。學習階段可以建立事件的判斷標準,等學習階段滿足特定條件后便進入實時檢測階段。
學習階段,先由用戶給定各類安全事件的定義,統計學習階段事件內每個時間間隔中安全事件的數量。然后以小時計數,統計單位時間內安全事件的平均數和方差,記平均數為x,方差為?滓。
實時檢測階段首次按統計當前時間間隔內各類安全事件的數量xi,再判斷各安全事件數量是否異常,
xi-x
?滓0?艽xi-x
2σ0?艽xi-x
xi-x?艸3?滓0 重度異常的安全事件數量。
其中的?滓0為判斷標準,在模型建立時進行配置,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重新調整該參數。最后將各類安全事件數量異常的最高值,作為當前時間間隔的安全事件數量指標值。
5 結束語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但隨著計算機信息的價值和重要性越來越高,不法分子入侵網絡的手段也不斷地翻新,使得傳統的網絡安全防御技術難以應對。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網絡信息安全策略中,通過聚類挖掘等方法,能夠發現一些潛在的威脅與漏洞,更使得該技術具有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朱玉全,楊鶴標,孫蕾.數據挖掘技術[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1.
[2] Han J., Kamber M., 范明(譯).數據挖掘: 概念與技術 [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火炬中心“推進我國軟件企業工50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研究”課題組.軟件企業工509000質量體系的建立和認證.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 劉占全.網絡管理與防火墻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5] 樊成豐、林東.網絡數據挖掘信息安全&PGP加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6] 斯帝芬P羅賓斯.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7] 張健.防毒殺毒一防殺計算機病毒自學教程.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8] 舒南飛.網絡安全態勢評估和預測的新進展.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 2009: 56-57.
篇4
論文摘要:回顧IS審計的發展歷程,進而披露IS審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并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剖析,最后對如何構建完善的Is審計模型提出解決策略。
Is審計,是指Informationsystemauditing,即信息系統審計,它是指審計組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組織計劃審計項目,實施審計的全過程,以判斷該信息系統是否安全、可靠和有效,并對信息系統對財務報告的影響做出判斷或單獨提出信息系統審計報告的全過程。以確認審計風險或評價企業信息戰略、優化組織運營為目標,對組織營運所依賴的信息系統進行獨立、客觀確認和咨詢活動。信息系統審計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所開展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即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CAAT);二是指審計部門以組織的信息系統為對象,以風險評估或內部控制檢查為手段,對該系統所產生的會計信息系統的真實性、合法性做出確認或通過優化企業信息管理,增加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即信息系統的審計或EDP審計。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ISACA成立于1969年,最初稱為EDP審計師聯合會,總部在美國的芝加哥。目前該組織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設有160多個分會,現有會員兩萬多人。是信息系統審計的專業人員唯一的國際性組織,CISA(CertiifedInformationSystemAuditor)也是這一領域的唯一職業資格。該組織通過制定和頒布信息系統審計準則、實務指南等專業標準來規范和指導信息系統審計師的工作;它還設立了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基金會,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以使該組織的成員能夠享用其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在世界各地舉辦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培訓班等活動,增進國際間同業人員的交流。ISACA每年還舉辦CISA資格考試,通過考試的人員可以申請CISA資格,符合ISACA規定的工作經驗及其他相關要求的申請人會被授予CISA資格。
1IS審計發展歷程回顧
在信息系統審計的萌芽階段,人們稱之為電子數據處理審計(electronicdataprocessingauditing)或計算機審計,它是作為傳統審計業務的擴展發展起來的。早期的計算機應用比較簡單,相應地,計算機審計業務主要關注對被審計單位電子數據的取得、分析、計算等數據處理業務,還稱不上信息系統審計。從財務報表審計的角度來看,這一階段的主要業務內容是對交易金額和賬戶、報表余額進行檢查,屬于審計程序中的實質性測試環節。此時,它只是傳統財務審計業務的一種輔助工具,對客戶的電子化會計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為財務報表審計人員提供服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計算機對被審計單位各個業務環節的影響越來越大,計算機審計所關注的內容也從單純的對電子的處理延伸到對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進行了解和評價。在制度基礎審計的模式下,計算機審計的業務內容已經擴展到了符合性測試領域。風險基礎的審計模式的采用以及信息技術在被審計單位的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與其所服務的組織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并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財務報表的真實、公允。在這種情況下,對被審計單位風險的評估必須將計算機信息系統納入考慮范圍。發展到這一階段,計算機審計的業務范圍已經覆蓋了一項審計業務的全過程,計算機審計這一概念已經不能反映這一業務的全部內涵,信息系統審計的概念隨之出現。
1.1在建立信息系統審計制度,開展信息系統審計研究方面,美國走在前面
早在計算機進入實用階段時,美國就開始提出系統審計(SYSTEMAUDIT)。1969年在洛杉磯成立了電子數據處理審計師協會(EDPAA),1994年該協會更名為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INFORMATIONSYSTEMAUDITANDCONTROLASSOCIATION)即ISACA。美國是首先對網上財務信息的審計直接頒布指導性文件的國家。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為指導其會計師事務所成員,于1997年1月頒布了名為《互聯網上的財務報告》(FinnacialStatementsontheIntemet)的指導性文件。該文件于1999年8月15日更新,是現階段的最新版本。該指導性文件詳細表明了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和鑒證組成員的立場。他們指出網上財務報告的使用者不同于傳統印刷版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網上披露財務信息只是一種營銷手段,網絡為企業提供了時常更新其信息的可能性。
1.22001年1月,英國審計職業委員會(APB)頒布了
《網上審計報告公告》(ElectmnicPublicationofAuditorsReports)該公告主要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1).檢查電子版財務信息的生成。(2).審計報告的用詞。在對應印刷版財務報表的審計報告中,審計報告往往通過頁碼范圍來確認已審計的財務報表。然而在網站上所的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中,使用頁碼范圍已不合時宜,因此APB建議直接使用財務報表名稱來取代頁碼范圍;同時需要在審計報告中指出所使用的通用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國籍。(3).信息間的鏈接。APB非常關注已審計信息和未審計信息之間使用超鏈接的問題。APB建議審計師應要求“在信息使用者通過超鏈接從已審計信息跳到非審計信息時,網站應能向使用者發出警告信息”。
13澳大利亞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AustralianAuditnadAssurnaceStnadardBoard,AASB)AASB是最先對網上財務信息審計作出指導的審計準則制定者。AASB于1999年頒布了審計指導聲明(AGS)1050《與電子方式呈報財務報告相關的審計問題》。AGS1050的目的在于“當公司利用信息技術在公共網絡如互聯網上已審計財務信息時,就一些問題為審計師提供一定的指導”。AASB在AGS1050中重述了審計的基本準則,并強調“電子方式財務報告并沒有改變管理當局和審計師的責任”,即財務報告的主要責任仍在管理當局。
1.4日本的系統審計是從八十年代開始,1983年通產省公開發表了《系統審計標準》,并在全國軟件水平考試中增加了“系統審計師”一級的考試,著手培養從事信息系統審計的骨干隊伍
2IS審計在我國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剖析
近年來,我國審計信息化建設在納入國家信息化建設(即:金審工程)范圍后,有了較快發展。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方面逐漸形成體系,審計業務軟件開發應用中也有了較快發展。但審計信息化建設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妥善解決將影響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進程。
2.1審計人員對信息系統審計理解偏差,信息系統審計水平匱乏論文下載
在注冊會計師的行業,由于我國CPA的市場化建設及推行較晚,現行的CPA的素質較低。同時在CPA的考試中也沒有計算機方面的要求,因此絕大多數的CPA運用計算機的水平很低。CPA的審計工作仍然是傳統的手工審計。計算機僅僅用作文字處理或者基本不用。有些單位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只占在職人員總數的5%左右,與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同時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知識更新培訓的不足,許多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及相關技能無法得到同步提高,計算機應用仍停留在較低水平上,計算機功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主要體現在應用意識不強,操作技能還不熟練。因而審計系統計算機人材缺乏的問題,也是制約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因素之一。
2.2信息系統審計理論研究幾乎是空白
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成型的專業規范理論結構。會計、審計界所進行的一些信息系統審計的探索和嘗試以及開發的一些信息系統審計軟件,還大都停留在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進行處理的階段。
2.3信息系統審計硬件條件嚴重不足
2.4信息系統審計軟件條件嚴重欠缺
雖然我國的網絡財務軟件較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推出較晚,目前使用面還不廣。同時網絡財務軟件的設計沒有考慮審計軟件設計的需要,使得審計軟件的數據收集以及其功能的發揮受到很大的制約。
2.5IS審計信息化建設效益低
2.6IS審計成本不斷攀升
2.7IS審計業務水平不滿足信息化發展的的要求
2.8IS審計準則及專業規范不到位
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成形的專業規范。目前我國會計審計界所進行的一些計算機審計的探索和嘗試以及開發的一些計算機審計軟件還大都停留在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進行處理的階段。
運用傳統的會計審計知識已經不能對這樣的客戶進行風險評估、內控測試與評價,從而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風險基礎模式”的審計業務,影響我國會計師行業審計業務質量。這一現狀使得我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在與國外大型會計公司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3基于新經濟時代的完善的IS審計模型的構建策略
新經濟是建立在網絡經濟和技術創新基礎上的一種經濟形態,以信息網絡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正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發達國家飛速發展。因此,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關系到我國審計事業的興衰,體現著我國審計事業發展水平。為此,構建完善的Is審計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31構建完善的Is審計準則體系
目前,我國的Is審計準則比較分散,不統一,執行起來具有很大難度?,F有審計準則既有審計署和國務院辦公廳的,又有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布的,而且只有一般性原則和指導意見,缺乏具體的實務公告和行業指南。并且《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方法》只是涵蓋了審計工作的一部分,針對我國目前審計實務界的現狀,廣泛采用的仍是系統打印出來的數據進行手工審計,即繞過計算機審計,如何對其進行規范,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準則。因此,我國可以借鑒國際審計實務委員會頒布的有關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審計準則。因為這套準則既有一般性的原則和指導,又有具體的準則和實務公告,從獨立微機到聯機系統,再到數據庫系統的審計和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內容比較全面并且結構性強。
3.2構建完善的Is審計實施體系
信息系統審計實施體系是指由IT和審計相關的學科為理論基礎,以傳統審計為實踐基礎,以審計指南為指導,以審計工具為輔助,以審計業務為核心的有機整體。構建信息系統審計實施體系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信息系統審計的內涵和外延,從而有助于該領域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也可更加有效地指導實際的審計工作。完善的Is審計實施體系如圖所示:
3.3構建全面的聯網審計系統
聯網審計是指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進行網絡互連后,在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管理相關信息系統進行測評和高效率的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實時、遠程檢查監督的行為。隨著近年來一些地方聯網審計試點的開展,有數據顯示,在2003年,審計署對中國工商銀行進行了聯網審計,和1999年相比,全部參審人員僅為1999年人工現場審計的1.1%,人均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卻是1999年的38倍。
聯網審計正悄悄改變著延續了100多年的傳統審計模式。聯網審計是順應信息化發展的產物,不論在亞洲還是在歐洲、美洲,聯網審計都處在試點階段。據悉,2005年《中央部門預算執行聯網審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正式完成?!豆ぷ鞣桨浮芬幎ǎ瑢徲嬛攸c是國家工商總局等四大中央部門,將首批執行聯網審計。該方案根據《審計署2005年度統一組織審計項目計劃》、(2004至2007年審計信息化發展規劃》、《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和(2005年財政審計應用計算機技術工作意見》制定。審計人員坐在辦公室內就能動態甚至實時跟蹤、查看被審計單位預算資金動態,從資產負債變動、預算經費收支、大額支出、預算指標執行、行政性收費等多個角度進行數據分析,發現疑點或異常后及時通知被審計單位,努力把腐敗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對具體項目審計中,大量的審前調查在自己的辦公室內完成,進駐被審計單位前已經確定了審計重點和審計實施方案等,審計員在被審計單位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查賬找問題,而調查取證聯網審計發現的疑點。
但聯網審計,包括其試點活動都在近三年內才開始啟動,聯網審計無論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一些法律、技術、規范等多方面的難題。
(1)法律盲區是聯網審計的主要障礙之一。比如,按照現有審計法規,審計機關能否具有與被審計單位聯網取得數據的權力,有沒有隨時獲取被審計單位數據并進行審計的權力,在發現問題后有沒有及時通知被審計單位的權力,被審計單位有沒有相對應的義務等。
(2)信息系統審計技術急需跟進。在開展聯網審計前,應首先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進行審計;要探索適用范圍更廣的公網傳輸機制;要研究數據庫技術、聯機分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在聯網審計中的應用;要通過與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聯網,建立審計數據中心,為審計業務提供支持。
3.4運用信息技術支撐審計管理的科學化
通過審計項目管理系統,審計人員可獲得自己所需要的項目信息或上報自己的審計情況;審計組長可對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協調,并掌握審計進度情況;專職復核人員和業務部門負責人可對審計項目進行監督復核;本級審計機關領導對審計項目進行查詢、指導和監督。
3.5盡快彌補我國注冊會計師的知識結構缺陷
篇5
論文摘要:回顧IS審計的發展歷程,進而披露IS審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并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剖析,最后對如何構建完善的Is審計模型提出解決策略。
Is審計,是指Informationsystemauditing,即信息系統審計,它是指審計組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組織計劃審計項目,實施審計的全過程,以判斷該信息系統是否安全、可靠和有效,并對信息系統對財務報告的影響做出判斷或單獨提出信息系統審計報告的全過程。以確認審計風險或評價企業信息戰略、優化組織運營為目標,對組織營運所依賴的信息系統進行獨立、客觀確認和咨詢活動。信息系統審計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所開展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即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CAAT);二是指審計部門以組織的信息系統為對象,以風險評估或內部控制檢查為手段,對該系統所產生的會計信息系統的真實性、合法性做出確認或通過優化企業信息管理,增加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即信息系統的審計或EDP審計。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ISACA成立于1969年,最初稱為EDP審計師聯合會,總部在美國的芝加哥。目前該組織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設有160多個分會,現有會員兩萬多人。是信息系統審計的專業人員唯一的國際性組織,CISA(CertiifedInformationSystemAuditor)也是這一領域的唯一職業資格。該組織通過制定和頒布信息系統審計準則、實務指南等專業標準來規范和指導信息系統審計師的工作;它還設立了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基金會,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以使該組織的成員能夠享用其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在世界各地舉辦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培訓班等活動,增進國際間同業人員的交流。ISACA每年還舉辦CISA資格考試,通過考試的人員可以申請CISA資格,符合ISACA規定的工作經驗及其他相關要求的申請人會被授予CISA資格。
1IS審計發展歷程回顧
在信息系統審計的萌芽階段,人們稱之為電子數據處理審計(electronicdataprocessingauditing)或計算機審計,它是作為傳統審計業務的擴展發展起來的。早期的計算機應用比較簡單,相應地,計算機審計業務主要關注對被審計單位電子數據的取得、分析、計算等數據處理業務,還稱不上信息系統審計。從財務報表審計的角度來看,這一階段的主要業務內容是對交易金額和賬戶、報表余額進行檢查,屬于審計程序中的實質性測試環節。此時,它只是傳統財務審計業務的一種輔助工具,對客戶的電子化會計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為財務報表審計人員提供服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計算機對被審計單位各個業務環節的影響越來越大,計算機審計所關注的內容也從單純的對電子的處理延伸到對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進行了解和評價。在制度基礎審計的模式下,計算機審計的業務內容已經擴展到了符合性測試領域。風險基礎的審計模式的采用以及信息技術在被審計單位的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與其所服務的組織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并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財務報表的真實、公允。在這種情況下,對被審計單位風險的評估必須將計算機信息系統納入考慮范圍。發展到這一階段,計算機審計的業務范圍已經覆蓋了一項審計業務的全過程,計算機審計這一概念已經不能反映這一業務的全部內涵,信息系統審計的概念隨之出現。
1.1在建立信息系統審計制度,開展信息系統審計研究方面,美國走在前面
早在計算機進入實用階段時,美國就開始提出系統審計(SYSTEMAUDIT)。1969年在洛杉磯成立了電子數據處理審計師協會(EDPAA),1994年該協會更名為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INFORMATIONSYSTEMAUDITANDCONTROLASSOCIATION)即ISACA。美國是首先對網上財務信息的審計直接頒布指導性文件的國家。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為指導其會計師事務所成員,于1997年1月頒布了名為《互聯網上的財務報告》(FinnacialStatementsontheIntemet)的指導性文件。該文件于1999年8月15日更新,是現階段的最新版本。該指導性文件詳細表明了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和鑒證組成員的立場。他們指出網上財務報告的使用者不同于傳統印刷版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網上披露財務信息只是一種營銷手段,網絡為企業提供了時常更新其信息的可能性。
1.22001年1月,英國審計職業委員會(APB)頒布了
《網上審計報告公告》(ElectmnicPublicationofAuditorsReports)該公告主要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1).檢查電子版財務信息的生成。(2).審計報告的用詞。在對應印刷版財務報表的審計報告中,審計報告往往通過頁碼范圍來確認已審計的財務報表。然而在網站上所的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中,使用頁碼范圍已不合時宜,因此APB建議直接使用財務報表名稱來取代頁碼范圍;同時需要在審計報告中指出所使用的通用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國籍。(3).信息間的鏈接。APB非常關注已審計信息和未審計信息之間使用超鏈接的問題。APB建議審計師應要求“在信息使用者通過超鏈接從已審計信息跳到非審計信息時,網站應能向使用者發出警告信息”。
13澳大利亞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AustralianAuditnadAssurnaceStnadardBoard,AASB)AASB是最先對網上財務信息審計作出指導的審計準則制定者。AASB于1999年頒布了審計指導聲明(AGS)1050《與電子方式呈報財務報告相關的審計問題》。AGS1050的目的在于“當公司利用信息技術在公共網絡如互聯網上已審計財務信息時,就一些問題為審計師提供一定的指導”。AASB在AGS1050中重述了審計的基本準則,并強調“電子方式財務報告并沒有改變管理當局和審計師的責任”,即財務報告的主要責任仍在管理當局。
1.4日本的系統審計是從八十年代開始,1983年通產省公開發表了《系統審計標準》,并在全國軟件水平考試中增加了“系統審計師”一級的考試,著手培養從事信息系統審計的骨干隊伍
2IS審計在我國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剖析
近年來,我國審計信息化建設在納入國家信息化建設(即:金審工程)范圍后,有了較快發展。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方面逐漸形成體系,審計業務軟件開發應用中也有了較快發展。但審計信息化建設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妥善解決將影響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進程。
2.1審計人員對信息系統審計理解偏差,信息系統審計水平匱乏
在注冊會計師的行業,由于我國CPA的市場化建設及推行較晚,現行的CPA的素質較低。同時在CPA的考試中也沒有計算機方面的要求,因此絕大多數的CPA運用計算機的水平很低。CPA的審計工作仍然是傳統的手工審計。計算機僅僅用作文字處理或者基本不用。有些單位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只占在職人員總數的5%左右,與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同時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知識更新培訓的不足,許多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及相關技能無法得到同步提高,計算機應用仍停留在較低水平上,計算機功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主要體現在應用意識不強,操作技能還不熟練。因而審計系統計算機人材缺乏的問題,也是制約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因素之一。
2.2信息系統審計理論研究幾乎是空白
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成型的專業規范理論結構。會計、審計界所進行的一些信息系統審計的探索和嘗試以及開發的一些信息系統審計軟件,還大都停留在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進行處理的階段。
2.3信息系統審計硬件條件嚴重不足
2.4信息系統審計軟件條件嚴重欠缺
雖然我國的網絡財務軟件較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推出較晚,目前使用面還不廣。同時網絡財務軟件的設計沒有考慮審計軟件設計的需要,使得審計軟件的數據收集以及其功能的發揮受到很大的制約。
2.5IS審計信息化建設效益低
2.6IS審計成本不斷攀升
2.7IS審計業務水平不滿足信息化發展的的要求
2.8IS審計準則及專業規范不到位
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成形的專業規范。目前我國會計審計界所進行的一些計算機審計的探索和嘗試以及開發的一些計算機審計軟件還大都停留在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進行處理的階段。運用傳統的會計審計知識已經不能對這樣的客戶進行風險評估、內控測試與評價,從而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風險基礎模式”的審計業務,影響我國會計師行業審計業務質量。這一現狀使得我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在與國外大型會計公司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3基于新經濟時代的完善的IS審計模型的構建策略
新經濟是建立在網絡經濟和技術創新基礎上的一種經濟形態,以信息網絡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正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發達國家飛速發展。因此,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關系到我國審計事業的興衰,體現著我國審計事業發展水平。為此,構建完善的Is審計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31構建完善的Is審計準則體系
目前,我國的Is審計準則比較分散,不統一,執行起來具有很大難度?,F有審計準則既有審計署和國務院辦公廳的,又有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布的,而且只有一般性原則和指導意見,缺乏具體的實務公告和行業指南。并且《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方法》只是涵蓋了審計工作的一部分,針對我國目前審計實務界的現狀,廣泛采用的仍是系統打印出來的數據進行手工審計,即繞過計算機審計,如何對其進行規范,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準則。因此,我國可以借鑒國際審計實務委員會頒布的有關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審計準則。因為這套準則既有一般性的原則和指導,又有具體的準則和實務公告,從獨立微機到聯機系統,再到數據庫系統的審計和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內容比較全面并且結構性強。
3.2構建完善的Is審計實施體系
信息系統審計實施體系是指由IT和審計相關的學科為理論基礎,以傳統審計為實踐基礎,以審計指南為指導,以審計工具為輔助,以審計業務為核心的有機整體。構建信息系統審計實施體系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信息系統審計的內涵和外延,從而有助于該領域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也可更加有效地指導實際的審計工作。完善的Is審計實施體系如圖所示:
3.3構建全面的聯網審計系統
聯網審計是指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進行網絡互連后,在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管理相關信息系統進行測評和高效率的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實時、遠程檢查監督的行為。隨著近年來一些地方聯網審計試點的開展,有數據顯示,在2003年,審計署對中國工商銀行進行了聯網審計,和1999年相比,全部參審人員僅為1999年人工現場審計的1.1%,人均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卻是1999年的38倍。
聯網審計正悄悄改變著延續了100多年的傳統審計模式。聯網審計是順應信息化發展的產物,不論在亞洲還是在歐洲、美洲,聯網審計都處在試點階段。據悉,2005年《中央部門預算執行聯網審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正式完成?!豆ぷ鞣桨浮芬幎ǎ瑢徲嬛攸c是國家工商總局等四大中央部門,將首批執行聯網審計。該方案根據《審計署2005年度統一組織審計項目計劃》、(2004至2007年審計信息化發展規劃》、《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和(2005年財政審計應用計算機技術工作意見》制定。審計人員坐在辦公室內就能動態甚至實時跟蹤、查看被審計單位預算資金動態,從資產負債變動、預算經費收支、大額支出、預算指標執行、行政性收費等多個角度進行數據分析,發現疑點或異常后及時通知被審計單位,努力把腐敗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對具體項目審計中,大量的審前調查在自己的辦公室內完成,進駐被審計單位前已經確定了審計重點和審計實施方案等,審計員在被審計單位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查賬找問題,而調查取證聯網審計發現的疑點。
但聯網審計,包括其試點活動都在近三年內才開始啟動,聯網審計無論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一些法律、技術、規范等多方面的難題。(1)法律盲區是聯網審計的主要障礙之一。比如,按照現有審計法規,審計機關能否具有與被審計單位聯網取得數據的權力,有沒有隨時獲取被審計單位數據并進行審計的權力,在發現問題后有沒有及時通知被審計單位的權力,被審計單位有沒有相對應的義務等。
(2)信息系統審計技術急需跟進。在開展聯網審計前,應首先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進行審計;要探索適用范圍更廣的公網傳輸機制;要研究數據庫技術、聯機分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在聯網審計中的應用;要通過與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聯網,建立審計數據中心,為審計業務提供支持。
3.4運用信息技術支撐審計管理的科學化
通過審計項目管理系統,審計人員可獲得自己所需要的項目信息或上報自己的審計情況;審計組長可對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協調,并掌握審計進度情況;專職復核人員和業務部門負責人可對審計項目進行監督復核;本級審計機關領導對審計項目進行查詢、指導和監督。
3.5盡快彌補我國注冊會計師的知識結構缺陷
篇6
關鍵詞 會計;實踐教學;實踐環節
一、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會計是對會計單位的經濟業務從數和量兩個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專業作為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下文簡稱“我?!?經濟與管理學院團總支以會計專業為主線,針對已經畢業的02級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調研和走訪工作。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期一個月,時間比以往倉促一些。參加調研的同學走訪了我校157名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及其所在單位。通過基本的問卷了解外,還同時運用了走訪和平信的方式進行聯絡。運用第一手的真實數據分析我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基本情況、用人單位對我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我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對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的評價和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評價共四個方面的問題。
畢業生對學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評價中的實踐教育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幫助這一部分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圖1中×軸上1表示學生認為實踐教學對實踐操作能力非常有幫助,2表示有所幫助,3表示說不清,4表示幫助不大,5表示毫無幫助。很明顯,學校的實踐教育對實踐操作能力還是有所幫助的。在學校每學期期末進行的校內外實習,讓同學們能夠對整個會計環節了解并且進行操作,對整個知識系統進行梳理,能夠對書本知識有所鞏固。把書本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樣,我校的畢業生在踏上社會工作崗位之時,能夠比較好地、比較容易地進入崗位。實踐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具有綜合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會計這個專業更加注重實踐的操作,單單有書本知識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論聯系實踐”。我校學生通過在校內的實踐積累了經驗,給今后的工作帶來了方便??梢姡瑢W校的實踐教育對學生就業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幫助的,通過實踐能夠提高專業實踐能力。使我校會計專業畢業的同學在個人競爭力方面有了很大優勢。
二、會計實踐教學的組成
會計實踐教學系統是由各個教學環節要素組成的,從整個教學過程分析可知,實踐教學環節要素包括實驗課、校內實習、校外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等。
(一)實驗課
會計實驗課是在講授會計專業主課程以后,按照會計實驗課的內容和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的會計實驗室進行模擬實際會計工作的操作。會計實驗教學是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按照實際會計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根據原始憑證編制和審核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根據賬簿資料和有關資料編制會計報表以及會計資料裝訂和歸檔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進行手工操作,又要進行計算機操作。
(二)校內實習
按照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和要求,在課程學習到一定階段或學習結束后,到學校的校辦企業和有關職能部門(如財務處、審計處)進行實地操作練習。會計實習是對會計教學的總結和檢驗。會計實習可分為校外實習與校內實習,根據學校的條件,選擇校內實習或校外實習。選擇校內會計實習時,因校內實習單位對學校會計教學實習的內容與要求比較熟悉,有利于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指導,能夠較好地完成會計實習任務。應該指出,在學校進行會計實習,不是在學校的會計實驗室進行會計實驗,這是兩種實踐形式,不能混為一談。
(三)校外實習
按照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和要求,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到學校外部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實地操作練習。在學校有校外會計實習的條件下,一般在會計專業課(如會計原理或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審計)的課堂學習結束后,按照會計實習的內容與要求,組織學生深入到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會計工作的實習,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業和單位所處的環境和實際工作情況;另一方面,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學習與掌握會計基本技能,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實踐能力,從中進一步學習會計理論與方法。
(四)社會實踐
按照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和要求以及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學校課程學習結束后,組織學生到某個地區、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服務和社會兼職的實踐活動。如:在假期,組織學生到某個地區或部門進行宣傳、咨詢服務,或協助工作;或學生利用假期,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兼職工作,如兼職記賬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學會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五)社會調查
這是根據教學與社會的需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采用一定形式對社會進行調查的實踐活動。調查的內容,一方面是根據會計專業教學計劃的安排,對有關會計教學和會計改革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對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社會調查的形式有實地調查、問卷調查和網上調查等。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主要形式,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單位,讓學生到某個地區、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以采訪、蹲點、座談、參觀等形式。深入實際進行專項調查。通過調查,收集資料,實地觀察,了解生產經營、企業管理、制度建設等實際情況,了解會計工作的組織、人員配備與素質、工作環境、會計核算與會計管理、存在問題等實際情況,了解社會經濟改革、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拓寬視野,運用所學理論與方法,進行分析,揭示本質,加深對理論與方法的再認識,寫出調查報告。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增長實踐知識,鍛煉社交活動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會調查內容單一、時間較短、方式簡便、聯系面廣、耗費較少和收獲較大等優點,是會計實踐教學中一種較好的形式。
(六)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根據會計教學計劃安排,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為綜合檢查知識水平和考核科學研究初步能力。由學生按照專業選題而撰寫的論文。畢業論文要事前選好與專業相關的論題,題目要有實踐性(與現實相關)、理論性(與綜合認識相關)和創新性(與探討新問題相關)。撰寫畢業論文要擬定寫作步驟,包括:選定論文題目、擬定論文大綱、搜集資料、展開社會調查。通過畢業論文的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走向實際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三、如何正確處理各實踐環節的關系
在以上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中,各個實踐環節都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于現實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從穩定性、保證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內實踐環節;而在校內實踐環節中,最重要的是實驗課環節。在制定會計實踐教學計劃時,要正確處理各實踐環節的關系,發揮各個實踐環節應有的作用。
(一)校內會計實驗與校外會計實習的關系
在已建立會計實驗室,可以組織校內會計實驗的條件下,校外會計學習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會計實習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環境下,為克服會計實習的困難,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穩定的符合條件的會計實習基地,或根據實習內容選擇實習單位,建立實習制度,采取相應措施,有效地組織校外會計實習。
篇7
關鍵詞: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應用前景會計人才培養
一、XBRL及其應用前景分析
XBRL是一種在互聯網環境下披露企業信息的標準化語言,是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擴展的標記語言,)在企業(主要是財務報告)信息交換中的一種應用,是目前國際上應用于非結構化信息處理尤其是財務信息處理的最新標準和技術。XBRL為企業在互聯網上編制、存儲、財務報告和其他信息提供了一種標準化的方法,不僅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對企業信息或財務報告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重用;也便于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數據流的控制,進一步提高財務報告數據的安全性。XBRL具有跨平臺使用和無許可證限制、搜索數據快速準確、對同一份企業報告按多種格式輸出等特點。其主要優勢表現在:解決了信息披露與數據采集一體化的根本問題;能有效降低會計報表編制和數據采集的成本及風險;為會計數據提供更廣泛的可比性;使數據交換更加容易;整合財務信息供應鏈使其更為流暢;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效、更強大的財務分析與決策支持;增加了會計信息在未來的可擴展性與可維護性(楊周南、趙秀云,2005)。XBRL自1998年在美國誕生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00年美國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第一個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用XBRL制作的年報電子文件;微軟公司提供了按美國、加拿大以及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的XBRL格式的年度利潤表;英國稅務局于2003年第四季度開始接受XBRL標準的稅務電子文件;2003年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已開始接受企業XBRL電子財務報表等。截止到2006年7月,XBRL國際組織()擁有的成員數,從初創期間的十幾家發展到了450多家,應用領域則涵蓋了資本市場、金融監管、稅務稽查、工商管理、保險和審計等諸多方面(劉勤,2006)。XBRL的目的是向企業財務信息供應鏈上的各利益相關者提供滿足其多樣化需求的信息,這些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內部使用者、投資者、債權人、金融監管機構、稅務部門、統計部門、審計組織、信用評價機構等。XBRL的出現將給企業信息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帶來一場效率的革命。國內外不少專家和學者對XBRL的優勢和應用前景從不同方面進行了總結和闡述,楊周南和趙秀云、潘琰、張天西、Higgins與Harrell、Weber等。也有學者對XBRL的應用優勢和應用前景提出了質疑。從目前XBRL的應用效果來看,最主要的是改變了網上財務報告信息的組織、存儲、傳遞、輸出的方式,方便了各類信息用戶對企業財務報告信息資源的再次開發和利用;由于各類信息用戶使用的企業財務報告信息“數出一門”,可以減少數據采集的錯誤和采集成本,提高財務信息資源的使用效率。而傳統的網絡財務報告是以PDF、WORD和HTML格式在網上公布的,只不過是紙質財務報告的電子化,只能閱讀,不能對財務報告中的信息資源再次進行分析和利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網絡計算潛在的應用能力(如在網絡上挖掘實時共享交易數據)的需要。XBRL以非線性的信息組織形式、靈活的Web應用、經濟的開發成本、便捷的數據處理、開放的標準和數據的選擇性更新等優越性受到青睞,為信息時代網絡財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計算機軟件工具對數據處理的規則性,XBRL的廣泛和深入的應用首先要解決標準問題。XBRL的標準體系包括技術規范(specification)和分類標準(Taxonomy)。前者是XBRL的核心,規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則;后者是技術規范的具體應用,必須基于特定版本的技術規范制定。對于技術規范,XBRL國際組織于2000年7月公布XBRL1.0版,2001年12月公布XBRL2.0版,2003年12月公布XBRL2.1版。擬采用XBRL技術的國家或其它領域可以從三種版本(規格書)中任選一種。對于分類標準(即應用標準),目前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都出臺了一些分類標準,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頒布的“基本財務報表分類標準”(IASCFGAAPPrimaryFinancialStatementsTaxonomy)、BRL組織公布的“總賬一日記賬”財務報告分類標準框架(XBRLGL-THE“JOURANL"TAXONOMY)、美國財務報告分類標準(USFINANCIALREPORTINGTAXONOMYFRAMEWORD)等。我國也正在開展國家層次的XBRL分類標準和企業財務報告XBRL的分類框架等課題研究。
二、XBRL對會計人才的要求
(一)利用基于XBRL的軟件工具提高財務信息的分析和應用能力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應將年度財務報告登載于指定的互聯網站上,開始了我國通過網絡媒介利用財務信息的模式。目前企業通過網絡報送的財務報告,一般采用PDF、HTML、WORD格式,這種格式的財務報告對于會計人員來說,僅僅改變了閱讀的媒介和方式,不便于對財務信息的進一步分析和利用。隨著上市公司數量和披露內容的不斷增加,導致網站的財務報告信息逐步成為了海量信息,使用者難以消化。采用XBRL格式的財務報告,除了方便使用者快速獲取和閱讀財務報告外,各類信息用戶還可以通過軟件工具進一步對財務報告的信息資源進行分析和再利用,獲取決策相關的信息。張天西論述了XBRL與財務報告信息利用的互動關系,無論從事哪個行業的會計、審計、財務分析等相關經濟管理工作,人們至少要了解XBRL及其相關軟件工具的應用,才能提高財務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能力,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二)掌握XBRL的技術標準和分類標準,能夠建立和維護基于XBRL的信息報告系統XBRL應用最關鍵是制定XBRL的分類標準,而建立XBRL分類標準的前提是定義企業的基本財務數據,這是會計人員的職責,技術人員無法替代。對于基于XBRL的信息報告系統的標簽維護,一是分類標準制定后,企業的會計準則和制度不會一成不變,當準則和制度因為利益相關者的博弈發生變化時,會計人員就必須根據新頒布的規范或分類標準對XBRL的標簽進行更新。二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時會計人員需要在行業分類標準中添加具有企業特色的標簽,才能產生滿足內部管理需要的會計信息。三是目前通用財務報告信息的局限性不斷暴露,滿足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財務信息需求的理念逐步建立,基于XBRL的信息報告系統可以滿足多種編報目的的需要,會計人員要評估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根據相關分類標準對XBRL標簽進行維護,以滿足利益相關者所需的相關信息的披露和報送。四是基
于XBRL的信息報告系統提供了“下鉆”功能,這將要求會計人員對明細分類賬或經濟交易事項的數據進行規范和制定標準,用標簽表達財務數據的含義。會計人員必須掌握XBRL的基本技術原理和分類標準,以及基于XBRL的信息報告系統的操作技能。
(三)掌握與XBRL相關的會計信息系統控制和風險管理的知識基于XBRL的信息報告系統的財務數據,是以可閱讀的字符形式存放于實例文檔中,財務信息披露發生差錯的風險主要集中于會信息及會計數據與標簽配比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針對XBRL信息報告系統及其相關的會計信息系統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設計有效的內部控制程序和制度,并付諸實現,以保證通過XBRL披露的財務信息的準確和完整,這些工作責無旁貸地落在企業會計或審計人員的肩上。另外,企業的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人員必須對應用XBRL的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過程進行評估和鑒證。這些都需要會計和審計人員掌握一定的XBRL技術和分類標準,并熟悉信息系統的流程、控制程序和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
三、基于XBRL應用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改革的思考
(一)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分析XBRL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應用的一個分支。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新技術的不斷產生和廣泛應用關鍵是要看這個新技術對經濟社會、對會計領域所產生的影響和帶來的變革。XBRL改革了網絡財務報告模式,對會計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到底能給會計帶來哪些根本性的變革,還有待會計理論和實務工作者解決XBRL的應用標準和財務信息披露中與技術無關的利益沖突等社會游戲規則問題。因此,對于XBRL這樣一種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會計如何適應信息技術引起環境變化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財務報告信息存儲、傳遞、輸出方式的改變,而是可以改變會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帶來可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等院校承擔著培養各類會計人才的重任,而會計人才在會計息化過程中承擔著使會計信息資源創造價值的重任。由此,在高校的會計教學中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既精通財務、會計等經濟管理相關知識,又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會計人才。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該能夠依托信息技術和財務、會計知識,將會計理論、會計思想、會計方法(如作業成本法、財務信息實時披露、信息系統的控制和風險管理等)在計算機上實現,從而改善組織的運營,增加組織的價值,并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XBRL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進一步反映了會計人員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并不會動搖各高校改變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我們認為,從XBRL和信息技術發展的視角.應該把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在通過讓學生掌握本領域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向其介紹學科前沿,培養學生獨立持久地學習新的信息技術的學習能力上,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其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跟上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步伐。各個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從不同層次培養XBRL的應用人才:一是財務分析師。了解XBRL的基本知識,能夠利用基于XBRL的軟件工具從證券交易所或相關的網站提取XBRL格式的實例文檔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提高財務信息的分析和應用能力。二是XBRL信息報告系統的維護和管理人員。需要對XBRL的分類標準、技術規范、實例文檔的格式、存儲、傳遞和信息輸出的方式,以及信息處理的流程和控制環節很熟悉,掌握基于XBRL的信息系統的結構和原理。三是XBRL套裝軟件的研發者。需要對XBRL的知識有較深入的掌握,同時具備計算機的編程能力和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
(二)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建議目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在學習信息技術的課程設置上有所不同,財經院校和部分理科院校一般側重信息系統的分析和應用,一般開設計算機基礎、數據庫系統(VFP)、管理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等課程。而工科院校@it專業對信息技術的課程比較重視,側重會計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編程、維護等,除了上述課程外,還會增設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等課程。另外,在會計專業的計算機應用的相關課程教學上,各高校存在各種不同的問題。如在課程的銜接和整合上,會計院系開設的計算機基礎和數據庫系統一般作為學校規定的必修課,學校統一安排,由計算機或相關專業的教師進行授課,教師并不清楚會計專業的學生具體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而學生由于剛涉入一個新的領域時,往往也不了解課程在信息化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致使其后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缺乏相關基礎,難以深入學習。
由于國家教委對部屬高校的課程設置和各類學分的組成有一定的限制,主要提倡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選修自己感興趣以及與專業相關的輔修課程。在這種導向下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課程改革,為XBRL的應用打下基礎:首先,給學生及時開設學科相關的前沿知識和技能的課程或講座,如新會計準則、XBRL技術標準與分類標準等。為了不增加多余的課時和學分,可以將這些講座列入畢業論文階段,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其次,在不能增設會計專業的計算機課程的院校,可以在管理信息系統或會計電算化課程中,講授XBRL以及相關的內容,如XML和HTML,讓學生學習做網頁,這樣讓學生對非線性的信息組織格式以及標簽等概念有所理解。最后,可以在財務分析課程中,讓學生上網站收集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利用財務分析軟件進行分析等。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要不斷進行改進,以滿足培養跟上時代步伐的會計人才的要求。
作者簡介:
歐陽電平(1952-),女,湖南長沙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王賢平(1983-),男,江蘇江陰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楊周南,趙秀云:《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的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國注冊會計師》2005,年第2期。
[2]潘琰:《可擴展企業報告語言及其對會計的影響》,《會計研究》2003年第1期。
[3]張天西:《網絡財務報告:XBRL標準的理論基礎研究》,《會計研究》2006年第9期。
[4]劉勤:《對當前一些有關XBRL流行觀點的思考》,《會計研究》2006年第8期。
[5]HigginsLMandHarrellH.W XBRL:Don'tLagBehindthe Digital Information Revolution The Journal of Corporate Accounting&Fi-nanee(7/8)2003.
篇8
[摘要]本文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背景,通過分析公允價值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的影響,較為系統地討論了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基礎的缺陷,并對如何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系統、在不同經濟狀況下進行使用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金融危機;公允價值;會計信息
一、金融危機引發會計計量問題的爭論
公允價值的使用受到質疑的導火索為2008年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機。隨著以美國雷曼兄弟集團為代表的一大批投資銀行的倒閉,歐洲、亞洲股市普跌,數十家商業銀行出現擠兌狂潮,金融危機變為金融海嘯,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經濟形勢愈加嚴峻。
有人將會計的公允價值運用視為這次金融危機的元兇。他們認為,公允價值的使用是市場非理性恐慌情緒蔓延的催化劑。在此次金融海嘯中,直接受牽連的大多為金融企業,它們買入大量次級債等金融資產,這些買入的債券與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導致其資產縮水。為了維持企業正常經營和正常周轉,急需大量資金來激活資產的流動性,公司財務狀況危急。而在報表的披露中還需對資產提取減值準備。這樣一來,喪失信心的投資者大量拋售這些公司的股票和債券,使得金融資產進一步下跌,公司又要計提更多的減值準備。如此不斷地計提減值準備就會使企業陷入惡性循環而無法自拔。
根據以上推理,會計信息在金融企業中扮演的角色飽受爭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業是一個高財務杠桿的行業,其會計信息的披露具有其特殊性,因而保持會計信息的謹慎性尤為重要。金融企業不像一般制造性企業生產出實實在在的產品用于銷售。其實質是在為籌資者和投資者之間提供進貨幣、金融資產等在跨期跨區配置服務的過程中賺取一定的服務費。當然,有些金融企業本身也是投資者和籌資者。由于金融企業的資產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它們會隨著匯率、利率、全球市場情況等諸多因素發生變化,其經營風險也會比一般工商企業高得多,發生壞賬、減值損失的可能性也大得多。因此。金融企業的會計人員在工作中需要保持比一般企業更加謹慎的職業判斷,絕不能因為要粉飾企業報表而過度樂觀地估計現實,出現資產該計提的壞賬準備沒計提或計提量過少、負債和費用被低估的情況。而且,由于金融資產的估價更加困難,絕對的客觀不易做到。在金融企業中,其資產項目多為可供出售性不動產、自營證券等金融資產,根據國際會計準則,這些資產均要求按公允價值計價。這些資產在估值時需要會計人員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相關的估價知識。也就是說。公允價值的計量中摻加了過多難以分辨準確度的主觀信息。讓人懷疑一份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基礎的報表能不能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
而會計界普遍認為,公允價值僅僅是一個公允、中立的計量工具,它不能也不應該為此次金融危機買單。公允價值捕獲了市場波動,反映出了企業資產因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程度和相應的風險程度,是公司動態周期性報告的一個有益功能。其恰恰完成了反映真實、透明情況的任務。若因此次金融危機而徹底停止使用公允價值,無異于掩耳盜鈴,報表使用人無法及時獲悉企業資產的變化情況,會對市場情況和流動性情況做出過于樂觀的估計。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金融危機不僅不會因此而有任何好轉,更會造成更大范圍和程度上的損失。因此并不能因為公允價值的信息是所有人不愿見到的而否定其意義。誠然。會計信息只有在保證既相關又可靠的情況下才是真正對財務信息使用人有意義的信息,但是由于可靠性與相關性內在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性,可靠性與相關性的平衡問題就成了會計界永恒的熱點問題。在過去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會計信息是對過去已發生的交易、事項或情況的描述,從而給予可靠性較高的重視。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卻更重視信息的相關性,可看作是目前會計界在兩者之間找到的最完美的平衡點。
二、公允價值運用的現實缺陷
公允價值的引入本身是為了反映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然而,透過這次金融海嘯,可以看出其缺陷也是不容忽視的。它的使用很容易帶來所謂的會計風險(accountingrisk),即會計調整不是由于經濟活動而是因公允價值的變動而產生。在現有市場及配套的財務披露不完善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使用恰恰使投資者與分析師更加迷惑了。具體來看。其缺陷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價值計量本身角度而言
有時并不存在一個有形或無形的充分競爭市場以供交易,所以真正公平的交易不能實現。自然,真正公允的價值也就無從得到。例如。我們在菜市場買白菜,由于基本上每一個蔬菜攤位都賣白菜且白菜的質量都相差不多,由此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便出現了,若其他蔬菜攤都賣兩角錢一斤白菜,而只有一家菜攤倚仗自己在菜市場入口的優勢把價錢定在三角錢一斤,買家就會多走兩步去下一家買價錢更加公道的白菜,久而久之,靠近入口的那家菜攤因為沒有買主也只能把自己的價錢降到平均水平,這就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的好處。然而,現實中在涉及到巨額款項的買賣中,不可能把所有有購買能力的買家和有銷售能力的賣家都集合到一起來進行交易,更有瀕臨破產的企業由于急于出售以便償還負債而處于談判的劣勢,任財大氣粗的收購方宰割,“自愿”的條件無法被滿足,公平交易就難以實現。既然完全競爭的市場不能出現,那么在公允價值定義中雙方交易的“公平”便不能保證,交易價值能否真正“公允”就被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二)從會計信息的提供者角度而言
公允價值的使用給了管理層“自由發揮”的操縱空間。以由現金流折現而計算出的公允價值為例,資本成本、市場利率、預期收益率等等設定的參數均會影響最后的計算結果,而這些參數均為會計人員根據公司具體經營融資情況、當前市場經濟景氣與否、參考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數據而得出,因而主觀性較大。再加上有些公司管理層為了拿到高額薪酬而刻意粉飾財務報表,對會計人員施加一定的壓力,會計信息由于受到財會人員自身專業素質、勝任能力與職業操守、道德過關與否的雙重考驗,其真實性與客觀性就更加難以琢磨了。如圖1所示,最后披露于年報中的調整后凈利的真實性與合理性是十分值得懷疑與推敲的。實際上,未實現損益的估計數則把所謂的估值風險引入了會計風險中。從荷蘭電信行業巨頭KPN的例子可以看出,公允價值的使用甚至能幫助在技術上破產(technicallyinsol-vent)的公司渡過難關。該公司2000年末的資產負債表上記錄了285億歐元的商譽,而所有者權益卻只有130歐元。如果不看用公允價值法計價的商譽,KPN已經資不抵債,淪為破產企業。就股票市場來說,逐日盯市制度(MARKTOMARKET)使得管理層在不違反任何法律、會計規范的情況下隨意操縱公司的資產,洗大澡的
行為更加容易實現,浮盈浮虧的情況也就容易發生了。而浮盈可為公司高管帶來高薪,為管理層謀取私利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公眾質疑在雷曼兄弟破產后,兩名被解雇的高管人員得到1820萬美元的“特殊薪酬”了。
下面的數據分析可以展示公允價值的變動對于公司披露的利潤表中凈利潤的影響。表1為Brandnew公司的公司利潤在為實現資本損益調整前后的變化情況(調整后凈利為未實現資本損益調整前的凈利與未實現資本損益之和)。
從表1可看出,未實現損益每年變化極大,全距達到了14657。調整前的凈利與未實現資本損益可謂產生了極好的“默契”。兩者的符號恰恰相反,使得加總后的調整后凈利都是凈盈利,且每年變化不大。
從圖1可直接看出調整前后經歷的變化。實線為調整后的凈利,其較虛線平穩得多。正是未實現的資本損益掩蓋了原本幾乎成“W”型的起伏巨大的利潤。公司管理層完全可以通過看似符合公認會計準則的做法,根據公司運營情況。調高或調低未實現資本損益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若投資者按最終披露出的即調整后的凈利來決策,得出公司在4年利潤比較穩定的結論,極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三)從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角度而言
公允價值所提供的某些信息對財務報表使用人尤其是債權人與投資者來說意義不大,有時甚至會給會計信息的使用人帶來諸多不便。對于銀行來說,財務報表是對申請貸款的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判斷是否給對企業貸款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由于市場利率變動導致的賬面上長期債券市場價值變動的披露可以說是贅余的信息,因為這些只是純粹賬面價值的變動,對未來到期日投資者能收回的實際金額沒有影響,進而無法客觀反映出該企業的現實盈利能力與資產狀況。對于投資者來說,公允價值的使用削弱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不僅每個公司采用的估值模型不一樣,即使使用的是同一個估值模型,但是模型中的變量都是由各公司的會計人員結合本公司的具體情況決定的,因而具有極大的個別性,加大了信息不對稱性。給投資者將目標企業與同行業平均指標和其競爭者進行比較帶來了困難。
(四)從會計信息的審計者角度而言
公允價值的使用也給注冊審計師的工作帶來了困難。在傳統的審計工作中,審計師大多是以可追溯查詢的書面審計證據為基礎,發表客戶財報有無重大錯報的審計意見。公允價值的使用帶來的操縱利潤的可能性使得審計風險加大,且有些公允價值的取得無法形成書面的證據,有直接證明力的證據較少,審計師需要獲得業務發生時的相關金融利率、銀行利率、外匯利率和企業歷史數據等信息,通過自己的職業判斷來確定審計中準確性的目標是否達到,有時還需要把權威的資產估價師納入審計隊伍,降低了整個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如何完善公允價值體系
上述討論并不意味著公允價值計價法有百害而無一益,正如德勤菲利普所說,“公允價值只是把情況表現出來。市場波動的影響被公允價值準則所捕獲,但次貸危機并不是由它而引起的”。本次金融危機只是讓我們認識到目前的公允價值并不是會計計量基礎中的“萬靈藥”,未經過完善的公允價值體系能夠完全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尤其是金融工具價值)的想法也是過于片面的。
但不可否認,公允價值概念的引用確實是會計界一個極大的進步,國際會計準則推崇公允價值計價法的本意是認為公允價值能夠推進會計信息的透明化、公開化,確保投資者做出決策的基礎——會計報表足夠可靠。它意味著會計師的職業從一個單純的記錄者向分析記錄者的角色轉換,引入了財務——經濟觀(financial-eco-nomicview),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價值溝壑”(valuationgap)。而公允價值所帶來的動態性信息理念也絕對是會計界的創新。然而如何讓公允價值真正達到報表使用人對它的期望呢?筆者認為,完善公允價值體系勢在必行。正因如此,美國證監會在2008年12月30日向國會提交的一份長達211頁的報告(SECReporttoCongressOnMark-toMarketAc-counting)中,提出了包括重新考慮減值會計處理、制定新的有關在非活躍市場中確定公允價值的指南等8項改進建議來提升財務報表的透明度與真實性。
由于一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需要政府監管部門、會計準則制定方、公司企業、社會公眾的共同支持與合力研究,是一項任務艱巨且工作量巨大的工程。筆者在此僅作淺談,以起拋磚引玉之效。
(一)從其他會計制度方面
應當加快在其他會計制度的建設方面的研究,以彌補公允價值的缺陷。就像權責發生制有現金流量表作為補充,公允價值體系也應該有其他的信息披露方式作為輔助。例如,當今會計制度制定的前沿專家們提出了制定一個績效表(performancestatement)的設想,所有公允價值的變化以及公司高管的薪水都將在此績效表中給予詳細的列報。相信此設想一旦成真,必會給投資者、政府監管部門、公共審計師及公司董事會帶來極大的便利。
(二)從政府監管方面
目前的現實市場環境亟待健全。一個完善、公開、透明、有效的資產信息價格體系不僅能夠降低會計人員在公允價值估計中帶來的便利,降低估值的主觀性,也適當地削弱了信息不對稱性,給財務報表使用人利用其他可供參考的資料綜合分析某一公司業績提供了方便。同時,政府和監管機構還應該盡快填補法律法規在公允價值使用方面的空白。對于公允價值變動情況披露不詳細、不適當的公司,對相關人員給予行政、民事處罰,必要時給予刑事上的處罰。
(三)從會計人員教育方面
財務報表的準備工作由會計師獨立完成越來越困難,估值方面的專業人才的協助變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對會計師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除去日常記賬、年終編制報表的知識,一個稱職的會計人員還需要有金融工具定價、企業融資、無形資產估值等相關方面的基本知識,以確保會計信息的客觀、可信。這同時意味著應該在會計人員的職業培養教學教程中設置更多的課程。
四、我們的現實選擇: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權衡
如同國家的金融政策在不同的經濟時期有不同的導向,筆者認為,會計政策在不會給財務信息使用人帶來困惑的前提下,在不同的經濟環境條件下也應有不同的側重點。
(一)在經濟運行較平穩的時候,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時應該偏重于相關性
在經濟金融平穩發展時期,有成熟的貨幣、財政政策作為引導,物價變化較為緩和,投資者的心態較為平和。市場走勢平穩。此時,活躍市場中的交易價格更接近于資產的內在價值。在資產定價的數學模型中,理論推導的常數在經濟穩定時更趨向真實情況,因而更具準確性。此時的公允價值能夠真正公允地反映資產未來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篇9
摘要:REITs自1960年誕生于美國后快速成長與發展,現已成為美國房地產與金融行業結合運營的主流成熟模式。我國內地目前REITs實踐極少,其模式也不成熟。文章通過對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上市REITs與美國REITs的比較分析,找出目前國內REITs運行與成熟市場的差距,提出了通過REITs對國有存量物業資產證券化的思考。
關鍵詞:REITs 資產證券化 存量物業資產
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即房地產信托基金,一般是指采用公司或商業信托的形式,將多個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收購持有房地產或為房地產融資,并共同分享房地產投資收益的一種信托方式,其本質是內含信托關系并投資于房地產相關權利與收益的基金。REITs最早于1960年誕生于美國,20世紀80年代前受法律及管理等方面的影響發展較為緩慢,20世紀80年代后期因相關法律尤其是稅收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支持性政策的實施得以快速發展。截至2016年末,根據美國房地產信托協會(NAREIT)的統計,全美REITs的權益市值已近一萬億美元。REITs根據自身的投資范圍一般可分為權益型(Equity REITs)、抵押型(Mortgage REITs)及混合型三大類,其中權益型收益源自物業租金收益,是目前市場上最為主流的形式,抵押型用于發放抵押貸款,而混合型則是兩種業務的組合。REITs的出現和快速發展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了新的融資與退出方式,也為中小投資者提供了參與地產投資的多元化通道。
一、我國REITs的發展現狀
我國內地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利用基金、信托等進行融資的情況非常普遍,但絕大部分此類融資本質上都是為了符合相關監管要求為開發商提供過橋貸款性質的類銀行業務融資,其融資發起主體也往往都是銀行,基金、信托通常扮演單純的通道角色。這與廣泛集合社會大眾資金,委托專業房地產運營機構,參與房地產投資獲取收益并承擔風險的REITs模式相距甚遠。目前我國內地尚未出臺針對REITs的專門法律法規,實際的應用和成熟市場相比仍然極少,但針對REITs的研究與討論卻已非常廣泛而豐富,相關配套金融、法律、市場體系也逐漸走向完善。2007年開始,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聯合住建部、銀監會、證監會等部委陸續出臺了相關的研究報告及管理辦法,逐步推進REITs業務在國內的發展。目前,REITs雖然在法律、法規層面仍然有諸多的空白,但在國內房地產快速發展升級的行業需求下,2005年以來,我國內地陸續發行了包括廣州越秀、中信啟航、蘇寧云創、海印股份信托收益權、萬達穩賺、鵬華前海萬科等REITs或類REITs產品。這些產品有些在境外上市,有些在國內上市,有些為公募,有些為私募,客觀上說目前的這些產品與國際標準的REITs仍有一定距離。從總體層面上看,我國的REITs仍然處于不斷積累、逐漸探索與完善的階段。
二、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上市REITs總體情況
由于目前我國內地公開上市交易的REITs極少,基本符合標準的只有鵬華前海萬科 REITs一家,而香港上市的REITs卻大都有參與內地的房地產投資項目,有些在甚至直接以內地房地產項目為基金基礎資產發起而成,因此本文將我國內地與香港地區上市的REITs一并納入數據分析范圍。相較于內地,香港地區于2003年由香港證券和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頒布了針對REITs的專門法規《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守則》,法規對香港REITs的設立條件、組織結構、從業人員、投資范圍、利潤分配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2005年,由香港房屋委員會作為初始發起人,上市公開發售了香港首個REITs――領匯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后于2015年8月更名為領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當年即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IPO REITs。隨后香港又陸續發售了包括泓富產業信托、越秀產業信托、陽光房地產基金在內的多個REITs,現在在香港已經有上市REITs數量有11個,總市值約1 891億元人民幣。從性質來看,目前上市的REITs均為權益性REITs,根據其公開市場數據計算,其5年內平均年化凈資產收益率達9%。見表1。
三、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上市REITs運營情況比較分析
(一)規模比較分析
從總規模上看,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上市REITs與美國存在巨大的差異。根據美國房地產信托協會最新的統計,截至2016年末全美有222個REITs,其中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交易的REITs有191個,全部REITs的市場權益價值已經達9 779億美元,全部權益性REITs的市場權益價值達9 148億美元,總體規模達到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上市REITs合計市值的36倍以上。即便僅與美國自身相比,從2010年至2016年美國REITs市值又增加了一倍以上,足見其快速發展的態勢及我國與其的巨大差距。美國與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上市REITs比較如表2所示。
可見美國REITs無論是數量、市值以及其占GDP的比例都h遠超過我國,我國的物業資產證券化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當然也證明了我國REITs發展還存在巨大的潛力空間。
(二)行業比較分析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房地產業也得以快速發展并不斷變化。根據最新的美國房地產信托協會的房地產REITs分類標準,美國的REITs依據其行業屬性細分為9大門類,包括:辦公類/工業類、零售類、住宅類、多樣類、醫療保健類、住宿度假類、自用倉儲類、森林類、抵押按揭類等。如此細致齊全的分類,且每一類細分領域都有專業性、競爭力極強的公司控制與運營,足見美國REITs已經發展成極具深度、專業化的成熟的運行體系。根據2016年末的最新統計數據,零售類REITs尤其是區域購物中心類的REITs在美國各類REITs中的占比最大,其次是住宅類、辦公類及醫療保健類。而2010年以前規模很小的自用倉儲類、數據中心類的REITs市值也已經快速成長達到683億美元及598億美元,已經分別占據美國總體權益REITs市場的6%左右。
反觀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上市REITs市場,一方面數量與市場體量都與美國差距巨大,從所涉及的行業看也僅集中于零售、辦公、酒店三類,品種非常單一,其中又以零售業REITs占比最大。以目前亞洲最大,也是唯一進入全球市值最大REITs前20名的領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為例,其與零售業態相關的物業及停車場租金收入占其REITs總收入94%,其中最為單純的商鋪租金收入占其總收入的56%,相關物業主要分布在香港、上海及北京。以富豪系列酒店及開元系列酒店的酒店為主資產的富豪產業信托及開元產業信托,其基金規模都較小。
(三)業績比較分析
根據2016年半年財務數據,A股整體凈資產收益率為5.49%,5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7%。香港市場方面,2016年半年財務數據顯示凈資產收益率為4.73%,5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6%(數據來自WIND資訊),而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REITs5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到9%,顯著高于A股及港股的平均收益水平。美國市場方面,截至2016年末,美國全部REITs平均收益率水平為4.33%,其中權益類REITs平均收益率水平為3.98%,同樣顯著高于S&P 500股票的平均收益率2.12%。因此總體上看,無論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上市REITs業績水平都要高于平均上市公司業績水平。
已經在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上市的REITs的規模與其績效是否存在一定的趨勢關系,本文也進行了比較分析?,F有上市REITs的績效(ROE)與其規模(Ln(市值))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趨勢,為確認此種相關性趨勢,論文利用STATA 12對以上兩組變量的相關性進行了Pearson檢驗。計算結果如上頁表3所示。
經計算,內地及香港上市REITs績效(ROE)與其規模(Ln(市值))的相關系數0.5503,相關性在10%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可以認為其績效與規模兩者之間是具有一定相關性的??紤]目前內地和香港上市REITs樣本量比較小,這種相關性還有待于更大樣本量的檢測,而目前造成這種相關性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規模增加所帶來的基金管理規模效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優秀的管理團隊吸引了更多投資者而產生的良性循環。
四、利用REITs盤活國有存量物業的啟示
美國的REITs之所以能得以快速發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有四個:
一是其業績表現長期優良。根據美國房地產信托協會的統計,美國的REITs綜合回報率一直優于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以及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綜合業績。二是REITs收益的穩定性較好,較高風險高收益的科技類公司明顯具有更高的投資安全性,且其收益又優于傳統債券,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包括養老基金在內的低風險偏好投資機構。三是REITs有效地解決了其直接投資房地產所導致的流動性變現困難,REITs尤其是公開上市的REITs具有極強的流動性,交易費用極低,隨時可以通過二級市場低成本變現轉讓。四是美國對REITs完善的法律監管和REITs良好的公司治理,保證了投資者對REITs投資的信心。
以上這些REITs的優勢對于已經在我國香港地區和內地上市的房地產REITs也是適用的,本文第三部分也證明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REITs收益超過平均收益水平??梢娡ㄟ^REITs一方面使得投資者可以選擇這些收益相對較高、風險較低、流動性較好的金融投資產品,對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產品選擇;另一方面,物業的持有人也可以通過REITs將其持有的物業予以證券化,快速回籠資金,實現輕資產運營模式,靈活資產配置,優化資產結構,提升其資產運營效率。從宏觀層面看,REITs顯著提升了物業資產轉讓的效率,降低了直接物業轉讓的交易成本,并通過分散持有,統一委托管理的模式有效促進了房地產行業運營的規?;c專業化運營。1980年后,美國REITs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進一步專業化與深化,足見兩者相互的促進作用。
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各類物業資產由原來的供給嚴重不足到逐漸過剩,閑置物業資產不斷出現。2015年以來,國內除了中心城市的住宅物業外,其他物業資產都頻繁發生滯銷情況,房地產開發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銷售壓力。對于中大型國有企業而言,其自持的經營性物業往往體量巨大,這其中包括酒店、辦公樓、廠房、廠區、倉庫、物流園區、工業園區等,這些物業基本都處于分散持有各自經營的狀態,專業化運營水平不高,經營效率也不高,且由于大體量的整體物業可轉讓性差的特點,部分經營不良的物業資產反而成了拉低很多國有企業整體凈資產收益水平的包袱。如果能通過REITs將這些存量物業資產予以證券化,一方面可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產配置,并通過專業開發與運營管理,不斷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為金融市場投資者提供了風險相對較低、收益較高且穩定的金融投資產品。基于此,盡快通過頂層設計,完善國內REITs法律法規,解決REITs在國內的重復征稅等制度障K問題,引導REITs的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相關從業者也應緊密關注此領域的發展及其對我國房地產行業帶來的變化與機遇。Z
參考文獻:
[1]李建飛.美國房地產信托基金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5,(1).
[2]陳櫻.我國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發展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9.
[3]潘留焱.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中資產出表問題的探究[J].商業會計,2015,(15).
[4]李煒.香港、新加坡REITS市場及其上市中國地產REITS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3.
篇10
關鍵詞:數據倉庫;OLAP技術;決策支持;多維數據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11.1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11-0000-05
The Data Warehousing and OLAP Technology
Kong Yuge
(He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
Abstract:Data warehousing and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 are essential factors of decision support,which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focus core of the database industry.Now a large quantity of commer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are available,and all of the primary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vendors have offerings in these pared to traditional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application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places some rather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n DB technology. This research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data warehousing and OLAP technologies,mainly focusing on their new requirements.We describe back end tools for extracting,cleaning and loading data into a data warehouse;typical multidimensional data models of OLAP;front end client tools for querying and data analysis;server extensions for query processing of efficiency;and tools for metadata management which used for managing the warehouse.Apart from surveying the state of the art,this paper also brings up some promising research issues,some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problems that the database research institute has been working on for years,while others just merely commence to be addressed.
Keywords:Data warehouse;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Decision support;Multidimensional data model
一、引言
數據倉庫是一個決策支持技術的集合,旨在能夠使知識工作者(執行者,主管,分析人員)做出更快更好的決策。過去三年,無論是在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數量上還是在按行業對這些技術的采用上都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數據倉庫技術已經成功施展于許多行業:制造業(訂單發貨和客戶支持),零售業(用戶分析和庫存管理),金融服務業(索賠分析,風險分析,信用卡分析,詐騙偵查),運輸業(車隊管理),電信業(呼叫分析和欺詐檢測),城市管理服務業(電力使用情況分析),保健業(結果分析)。本文介紹了數據倉庫的技術路線圖,重點放在數據倉庫對數據庫管理系統提出的特殊要求之上。
數據倉庫就是一個“面向主題的、集成的、時變的、非易失性的數據集合,主要幫助組織做出決策”。通常,數據倉庫需要與組織的操作數據庫分離并被維護。分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數據倉庫支持聯機分析處理(OLAP),其功能和性能要求與傳統情況下由操作數據庫支持的聯機事務處理(OLTP)應用有很大不同。
OLTP應用程序通常會自動處理當前數據任務,比如訂單輸入和銀行交易等單位實用日常操作。這些數據任務重復且具有復雜結構,由短的、孤立的原子事務組成。這些事務要求詳細的、確保最新的數據,并且讀/寫的數十條記錄通常來自于對主碼的訪問。操作數據庫訪問記錄數量則往往是百兆到千兆字節大小。數據庫的一致性和可恢復性是至關重要的,最大化事務吞吐量是關鍵性能指標。因此,數據庫設計的目的是反映已知應用程序的操作語義,并減少多事務并發運行的沖突。
與此相反,數據倉庫定位于決策支持。歷史的、匯總的、統一的數據比詳細的個別記錄更重要。由于數據倉庫包含可能來自多個操作數據庫的統一數據,經過可能的一段長時間,它們的數量級往往大于操作數據庫,企業數據倉庫預計要有幾百GB到TB大小。工作量大多為點對點的密集查詢,復雜的查詢能夠訪問數百萬條記錄并執行大量的掃描、聯接、聚合。查詢吞吐量和反應時間都要比事務吞吐量更為重要些。
為幫助復雜分析和促進形象化,數據倉庫中的數據通常被多維模型化。例如,在一個銷售數據倉庫中,出售時間、銷售地點、售貨員和產品可能會是一些有關利潤的維。通常,這些維是分層的,salestime可能被組織定義為day-month-quarter-year層次,product被組織為product-category-industry分層。典型的OLAP操作包括通過沿一個或多個維的概念分層鉆取(上卷操作提高聚集水平,下鉆操作降低聚集程度或增加詳情),切片和切塊(選擇和投影),以及旋轉(重排數據的多維視圖)。
鑒于操作數據庫被細優化調整以支持已知OLTP工作負載,嘗試對它執行復雜的OLAP查詢將很可能導致難以接受的性能。此外,決策支持還需要操作數據庫中可能缺失的一些數據,例如,了解發展趨勢或做出預測需要歷史數據,而操作數據庫只存儲當前數據。決策支持通常需要整合很多不同來源的數據:除了幾個操作數據庫,還可能包括外部來源,如股票市場整合。不同數據來源可能包含不同質量的數據,或者使用不一致的表示法、代碼和格式,這些都需要被協調。最后,支持多維數據模型和OLAP典型操作需要特殊的數據組織、訪問及實現方法,這些都并不一般地由針對OLTP的商業數據庫管理系統來提供。出于所有這些原因,數據倉庫要與操作數據庫實現分離
數據倉庫可能在標準或擴展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中實現,稱為ROLAP服務器。這些服務器假定數據是存儲在關系型數據庫中的,并且支持SQL語言的擴展和特殊的訪問實現方法,以高效實現多維數據模型和操作。比較起來,多維聯機分析處理器(MOLAP)則將多維數據直接存儲在特殊的數據結構中(比如數組),并且在這些特殊的數據機構上實現OLAP操作。
對于構建和維護一個數據倉庫還遠不止于僅為它選擇一個OLAP服務器,定義一個模式、一些復雜查詢。存在其他的構筑方案。很多機構都想實現一個橫跨整個組織的、收集有關所有主題(例如,客戶、產品、銷售、資產、人員等)信息的集成企業倉庫。然而,構建一個企業倉庫是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廣泛的業務建模,并可能花費許多年才能成功。相反,一些組織滿足于數據集市,他們把焦點集中在所選定科目的部門團體上(例如,一個營銷數據集市可能包括客戶、產品和銷售信息)。由于不需要整個企業范圍內的共識,這些數據集市能夠實現更快推出,但如果一個完整的業務模式尚未被開發,長遠來看,可能引起復雜的問題。
二、系統結構和端到端過程
典型的數據倉庫結構包括從多樣操作數據庫和其他外部數據源提取數據的工具,這些工具和實用程序用來清理、轉換和合并這些數據,將它們載入數據倉庫,并周期性地刷新數據倉庫反應到數據源的更新,最后清除數據倉庫中的數據(可能轉入到長期存儲模塊中)。除了主倉庫外,還可能有幾個分部的數據集市。數據和數據集市由一個或多個倉庫服務器存儲管理,這些服務器為各種前后端工具(查詢工具、報告撰寫程序、分析工具和數據挖掘工具)呈現了數據的多維視圖。最后,有一個用來存儲管理元數據的數據存儲器和一些用來監控、掌管數據倉庫系統的工具。
為了實現負載均衡、可擴展性和高度實用性,數據倉庫可能是分布式的。在這樣一個分布式結構中,元數據存儲器通常與倉庫中的每個片段相復制,并且整個倉庫是集中管理的。另一種對于構建一個單一的、合乎邏輯的綜合型企業數據倉庫費用可能過于昂貴的同時,實施起來又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的架構是倉庫聯合或者數據集市,每種都有自己的數據存儲器和分散式管理。
設計并推出數據倉庫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以下活動組成:
1.定義架構,做容量規劃,選擇存儲服務器、數據庫和OLAP服務器以及工具。
2.整合服務器、存儲器和客戶工具。
3.設計倉庫模型和視圖。
4.定義倉庫的物理結構、數據布局、分區和訪問方法。
5.使用通道、ODBC驅動程序或其他包裝器聯接數據源。
6.設計完成提取、清理、轉換、載入和刷新數據的程序腳本。
7.將模型和視圖定義,腳本和其他元數據填入數據存儲器。
8.設計并實現終端用戶應用程序。
9.推出數據倉庫和應用程序。
三、后端工具和實用程序
數據倉庫系統使用各種各樣提取和清理數據的工具以及載入和刷新的實用程序來填充倉庫。從“外部源”的數據提取操作通常由通道和標準接口實現。
(一)數據清理
既然數據倉庫是用來做決策的,倉庫中數據的正確性就很重要。但是,由于來自多個復雜來源的大量數據參與其中,數據很可能發生錯誤和異常情況。用以檢測和糾正這些異常數據的工具因此可以得到較高的回報。在某些情況下數據清理是必要的,比如:字段長度不一致,說明不一致,賦值不一致,丟失記錄和違反完整性約束。不足為奇,數據輸入窗體中的可選字段是不一致數據的重要來源。
有三類彼此相關但略有不同的數據清理工具。數據遷移工具允許簡單的轉換規則被指定,例如,“用字符串sex取代字符串string”。數據擦洗工具使用特定領域的知識(如通信地址)來凈化數據。它們經常利用語法分析和模糊匹配技術完成對多個來源數據的清理。一些工具使得指定某些來源的相對清潔度成為可能,工具Integrity和Trillium就屬于這一類。數據審計工具使人們有可能通過掃描數據發現其中的規則和關系(或者發送違規信號)。所以,這種工具可以被當作是數據挖掘工具的變體。
(二)載入
在經過提取,清理和轉換過程之后,數據肯定會被載入到倉庫中??赡苓€需要額外的預處理操作:檢查完整性約束,排序,相加、聚合及其他用以建立存儲在倉庫中派生表格的計算,建立索引和其他訪問路徑,以及對多目標存儲區域分區。通常情況下,批量加載工具用于此目的。除了填充倉庫外,裝載實用程序必須允許系統管理員監控倉庫的狀態,取消、掛起和恢復裝載,并在不損失數據完整性的情況下,于失敗后重啟。相對于操作數據庫來說,數據倉庫的裝載實用程序不得不處理更大容量的數據。僅有一個小的時間窗口(通常在夜間)供給數據倉庫脫機來刷新它。連續加載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例如裝載一個TB級的數據可能會花費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因此通常采用流水線和分區并行執行的方式。完成一次滿載的優勢在于它可以被看作建立起一個新數據庫的長期批量的事務。盡管在進展中,目前的數據庫仍然可以支持查詢;一旦裝載事務提交,當前數據庫便被一個新的數據庫替換。使用定期檢查點可以確保如果在加載過程中發生故障,可以從最后的檢查點重新啟動該進程。
然而,即便采用并行方式,滿載可能仍然需要很長時間。多數商業實用程序在刷新過程中使用增量負載以減少被納入到倉庫中的數據量。但是目前的加載過程更加難以操控。增量荷載與正在進行的查詢過程相矛盾,因此被看作一系列較短的事務,但現在這一系列事務不得不被調整以確保派生數據的一致性和對原始數據的索引。
(三)刷新
刷新一個數據倉庫在于傳播源數據的更新內容以相應地更新存儲在倉庫中的原始數據和派生數據。有兩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什么時候刷新以及如何刷新。通常,倉庫是定期刷新的(每天或每周)。僅當某些OLAP查詢需要當前數據時(比如最新股票報價),傳播每個更新數據是必要的。刷新策略由倉庫管理員設置,取決于用戶需求和流量,并可能因來源不同而不同。
刷新技術也可能依賴于數據源的特性和數據庫服務器的性能。提取整個源文件或數據庫通常過于昂貴,但或許是原舊數據源的唯一選擇。大多數當代數據庫系統均提供復制服務器,支持用以由一個主數據庫傳播更新數據到一個或多個復制品的增量技術。這種復制服務器在當數據源發生改變時,可用于增量刷新一個數據倉庫。存在兩種基本的復制技術:數據運送和事務運送。
在數據運送中,倉庫中的表被視為源數據庫中表的遠程快照。每當源表發生變更時,After_row觸發器用于更新一張快照日志表,并然后設定一個自動刷新時間表(或者手動刷新程序),從而將新的數據傳送至遠程快照。
在事務運送中(比如用于Sybase Replication Server和Microsoft SQL Server)使用規則的事務日志來取代觸發器和特殊的快照日志表。在源現場,事務日志被探查來檢測對復制表的更新,并且那些日志記錄也被調入到一個復制服務器中,該服務器將相應的事務打包以更新復制品。事務運送的優點是它不需要會增加操作源數據庫工作負載的觸發器。然而,它并不總是能夠很輕易地從不同的供應商那里切換DBMS,因為沒有標準的API(應用程序接口)用來訪問事務日志。
這樣的復制服務器已被用來刷新數據倉庫。但刷新周期要適當選擇,以便數據量不會超過增量加載實用程序。除了將變化傳播到倉庫中的原始數據外,派生數據也必須相應地被更新。有關為以增量方式更新的派生數據(物化視圖)構造合乎邏輯的正確更新的問題一直是許多項研究的主題。對數據倉庫來說,摘要表、單表索引和連接索引是最重要的派生數據類。
四、概念模型和前端工具
一個普遍的,影響前端工具、數據庫設計和OLAP查詢引擎的概念模型是倉庫數據的多維視圖。在多維數據模型中,有一組作為分析對象的數字度量方式。這種度量方式的例子有銷售、預算、收入、庫存和ROI(投資回報率)。每種數字度量方式均取決于一組維,維為度量提供環境。假定所有的維度唯一決定度量值。因而,多維數據把一個度量視為維的多維空間內的一個值。每維由一系列屬性來描述。例如,產品的維可以由四種屬性組成:種類和產品工業,推出時間(年),以及平均利潤率。產品名稱就可通過一種層次關系與種類和產業屬性相關聯。
OLAP概念模型的另一個區別性特征是,它強調把一個或多個維的度量的聚集作為其中一個關鍵操作;例如,按照不同地區或者年份計算并排名總銷量。其他普遍操作包括比較兩個由相同的維聚齊起來的度量(比如銷售額和預算)。時間是一個對決策支持(如動向分析)具有特殊意義的維。
多維數據模型產生于由個人機電子表格程序推廣的商業數據視圖,該程序曾被商業分析員們廣泛使用。電子表格對OLAP來說依然是最引人注目的前端應用程序。支持OLAP的一個查詢環境的挑戰之處可被初步概括為支持對大到幾個G的數據庫進行高效的電子表格操作。
以下將簡短討論其中一些多維電子表格應用程序支持的普遍操作。其中一種是旋轉。考慮圖4.1中電子表格形式的多維模型,其中的每一排對應一類銷售。讓每維對應一列,額外一列代表銷售額。在最簡單的旋轉視圖中選擇了兩個維來聚合一個度量,比如上例中的銷售視圖。聚合值通常顯示于含有XY坐標的網格中,當第一維具有值x并且第二維具有值y的時候,網格中的每個坐標值均相當于一個度量的聚合值。于是,在我們的例子中,如果選定的維是city和year,那么X軸可以代表city的一切值,Y軸可以代表所有年份,點(x,y)將代表x城于y年的聚合銷售額。因此,最初電子表格當中的值現已成為旋轉后的表格的行列標題。
其他有關旋轉的操作是上卷和下鉆。上卷相當于對當前數據對象做進一步的概括分組處理。因而可以對銷售數據進行上卷操作,按照“產品”聚集的話,或許已經規約到city層。下鉆是上卷的逆操作。切片和切塊操作可以降低多維數據集的維,亦即,為了其余維的選定值,在該給定立方體維的一個子集上做數據投影。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切片/塊一個特定產品的銷售數據來創建一個由city維和the day of sale維組成的表格。其他一些普遍操作還包括排序、選擇和定義計算屬性。
盡管多維電子表格因為能夠使最終用戶分析業務數據而吸引了不少人,但還沒有借助于一個查詢托管環境來取代傳統的分析。這些環境利用存儲過程和預定義的復雜查詢提供包裝好的分析工具。這樣的工具往往有可能使最終用戶依據特定領域的業務數據進行查詢。這些應用程序常常使用原始數據訪問工具,并且依靠后端數據庫服務器使訪問模式最優化。此外,還有一些憑借“指向-點擊”幫助建立特定SQL查詢的查詢環境(如Microsoft Access)。最后,存在大量多樣的、經常被用作數據倉庫前端工具的數據挖掘工具。
五、數據庫設計方法論
以上所述的多維數據模型是直接通過MOLAP服務器實現的。我們將在下一節中簡單介紹這些。但當使用關系型ROLAP服務器時,多維模型與其操作必須被映射到關系和SQL查詢中。在這部分,我們介紹有關反應數據多維視圖的關系數據庫架構的設計。
實體關系圖和規范化技術在OLAP環境中普遍用于數據庫的設計。然而,由ER圖引薦的數據庫設計卻并不適合于高效查詢和載入數據在其中占很重要地位的決策支持系統。
大多數數據倉庫使用星形模式代表多維數據模型。數據庫由一個單一的事實表和一組維表組成(每維一個)。事實表中的每個元祖包含一個指向各個維的指針(外鍵),每個維均提供各自的多維坐標,并且那些坐標的數字度量值也存儲在元祖中。每張維表由與其屬性相對應的列組成。圖5.1是星形模式的一個示例。
星形模式沒有明確地為屬性分層提供支持。雪花形模式提供了一種更為完美的星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維的層次結構通過規范化的維表明確表示出來,如圖5.2所示。這將在維護維表時產生優勢。但是,星形模式中維表的非規范化結構可能更適合瀏覽維。
事實星座形是更復雜結構的例子,復雜的應用可能需要多個事實表共享維表。例如計劃支出和實際支出就可以形成一個事實星座,因為它們共享很多維。
除了事實表和維表,數據倉庫還存儲含有聚合之前數據的選定的摘要表。在最簡單的例子中,預聚合的數據對應于將事實表聚集在一個或多個已選定的維上。這樣的預聚合數據的匯總至少能以兩種方式顯現在數據庫中。考慮一個摘要表的例子,表中具有圖5.1星形模式中產品、年份內容的總銷售額。我們可以用分開的事實表(共享維Product)和一個時間上縮小的維表(僅由對摘要表有意義的維的屬性組成,即year)來表示這樣的一個摘要表。作為另一種選擇,我們也可以通過對同一事實表和沒有加入新表的同一維表的聚合元祖進行編碼來代表摘要表。這可能通過向每個維中加入一個新的level字段和使用空值來完成,比如我們可以在日期的維表上編碼具體的年月日。后一種方案盡管減少了表的數量但卻往往是操作錯誤的來源,因為需要對新的level字段作認真解釋。
六、倉庫服務器
數據倉庫中可能包含大量的數據。為了高效響應查詢,因此需要高效率的訪問方法和查詢處理技術。復雜查詢的最優化是另一個重要問題。同樣,盡管對于數據選擇查詢來說,有效率的索引掃描可能會很起作用,但數據集中查詢卻需要使用順序掃描。因此,提高掃描效率很重要。最后,并行技術需要被開發利用以減少查詢響應時間。在這篇短文中,要詳細闡述每一個以上問題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將只簡單涉及重點內容。
(一)索引結構及用法
大量利用了索引的查詢處理技術是有效的。例如,多條件的選擇性可以通過交叉索引實現開發利用。其他有用的索引操作是聯合索引。這些索引操作可被用來顯著減少或在很多情況下避免對基本表的訪問。倉庫服務器可以使用位圖索引,它支持高效的索引操作(比如聯合索引和交叉索引)。
除了對單一表索引以外,星形模式的專有屬性使得連接索引對于決策支持特別具有吸引力。盡管傳統上索引會將給定列中的值映射到具有該值的行的列表上,一個連接索引物化視圖也就是對關系的基數進行聚集操作后的效果評估。
一個簡單卻極為有效的使用物化視圖的策略是在物化視圖上應用選擇操作或通過在額外列上分組和聚集而對物化視圖進行上卷。例如,假定一個物化視圖包含每個產品一個季度內的總銷售額。通過首先應用選擇然后由季度到年份規約,這個物化視圖就能用來響應一個要求Levis jeans該年總銷售額的查詢。應該強調指出的是,從一個部分聚合結果做上卷(規約)的能力依賴于聚合函數的代數性質。例如,數的和可以做上卷,但其他一些統計函數卻不可以。
(二)復雜SQL查詢的轉換
有關尋找用于處理復雜查詢的有效技術的問題一直以來對查詢最優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對于包含有嵌套子查詢的“非嵌套”復雜SQL查詢的研究已有實質成果,就是當滿足某些語法條件時就將其轉換為一整塊SQL查詢。人們在優化嵌套子查詢方面所追求的另一個方向是減少調用的數量并通過半連接技術對內部子查詢的調用進行分批處理。同樣地,有關包含視圖的扁平查詢問題已成為人們感興趣的話題。
(三)并行處理
并行性在處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中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所有主要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供應商如今已提供數據分割和并行查詢處理技術。一個與決策支持系統只讀環境有關的有趣技術是復合查詢所要求的piggybacking掃描。該掃描通過多個并發請求的重疊掃描可減少總工作量和反應時間。
(四)查詢處理的服務器架構
傳統的關系型服務器不適于索引的合理使用和其他在支持多維數據視圖方面的要求。然而,所有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供應商現已迅速轉為支持這些附加要求。除了傳統的關系服務器之外,還有其他三類專門被開發用于決策支持的服務器。
1.專門SQL服務器:Redbrick就是這類服務器的一個例子。目標是為在只讀環境中的星型和雪花模式上進行的SQL查詢提供先進的查詢語言和查詢處理過程。
2.ROLAP服務器:這些就是置于一個關系后端服務器(存儲倉庫中的數據)和客戶前端工具之間的中介服務器。它們用專門的中間設備擴展傳統的關系服務器來有效地支持多維OLAP查詢,并且通常為特定的后端關系服務器做優化(定義將會被實例化的視圖,依據恰當的物化視圖重新表述給定的用戶查詢,并為后端服務器產生多語句SQL)。此外也提供像查詢調度和資源分配這樣的額外服務(例如避免查詢失控)。同時也出現了一種為特定域的ROLAP工具調整其ROLAP服務器的趨勢。ROLAP服務器的主要長處是開發利用了關系系統的可伸縮性和事務性特征。然而,OLAP類型查詢和SQL之間固有的不匹配可能引起OLAP服務器性能瓶頸。
3.MOLAP服務器:這些服務器通過一個多維存儲引擎直接支持數據的多維視圖。這使得通過直接映射就能夠實現對存儲層的前端多維查詢。這種做法具有優良的索引性能的優點,但卻提供了較差的存儲利用率,尤其是在數據集稀疏時。許多MOLAP服務器采用一個二級存儲方式以適應稀疏的數據集并廣泛使用壓縮技術。在二級存儲表示形式中定義了一組很可能密集的一維或二維子數組,通過使用設計工具或用戶輸入,以數組格式來表現。然后傳統的索引結構就被用來在這些“小的”數組上進行索引。很多為統計數據庫而發明的技術似乎都與MOLAP服務器相關。
(五)SQL擴展
幾個幫助促進OLAP查詢表達和處理過程的SQL擴展已被提出或在擴展的關系服務器中實現。其中一些擴展描述如下:
1.聚集函數擴展家族:包括對rank函數和percentile函數(排行和所占百分比)的支持以及對大量用于財務分析的函數(平均數、眾數、中數)的支持。
2.報告功能:業務分析報告通常需要聚合功能,例如移動平均數。除此以外還能夠提供斷點和累計值。Redbrick的SQL擴展就提供了這種原語。
3.多重分組:前端工具如多維電子表格要求按照不同的屬性集分組。這可以利用一系列需要多次掃描同一個數據集的SQL語句來模擬,但會造成效率低下。最近,兩種新的操作,上卷和立方,已被提出以增加SQL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屬性列表(Product,Year,City)在一個數據集上的上卷操作會產生如下應用的分組答案集合:(a)按照(Product,Year,City)分組(b)按照(Product,Year)分組(c)按照屬性Product分組。另一方面,已知給定K列的列表,Cube操作就為每個第2K列的組合提供一次分組。這樣的多重分組操作可通過識別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有效執行。Microsoft SQL Server支持Cube和Rollup操作。
4.比較:比較各季度預計銷售總額和實際銷售總額,其中預計銷售額和實際銷售額為一張表中的不同列。此類查詢的一次簡單的執行可能需要多個順序掃描。本文提供了一些被選方案以更好地支持比較。一些研究論文也同樣提出如何通過擴展SQL做聚合值比較的問題。
七、元數據和數據倉庫管理
由于數據倉庫反映企業的經營模式,倉庫體系結構的一個基本元素是元數據管理。許多不同類型的元數據必須加以管理。管理元數據包括建立和使用一個倉庫的所有必要的信息:對于源數據庫的描述,后端和前端工具;倉庫模型的定義,派生數據,維和分層,預定義查詢和報告;數據集市定位和內容;物理組織比如數據分區;數據析取、清理和轉換規則;數據刷新和清除策略;以及用戶配置文件、用戶權限和訪問控制策略。業務元數據包括商業術語及定義,數據所有權和裝載策略。操作的元數據包含在倉庫的操作過程中收集的信息:遷移譜系和轉換后的數據序列,倉庫中數據的流通以及諸如使用統計、錯誤報告和審查跟蹤等的監控信息。
通常,一個元數據庫是用來存儲管理所有與數據倉庫有關的元數據的。它能夠啟用工具、設計流程以及建立、使用、操作和管理一個倉庫之間的元數據共享。
創建和管理一個數據倉庫系統是困難的。開發工具用來設計編輯模型、視圖、腳本、規則、查詢和報告。計劃分析工具用于方案變化或刷新率的影響等假設分析情況以及做容量規劃。倉庫管理工具(例如HP Intelligent Warehouse Advisor,IBM Data Hub,Prism Warehouse Manager)用于監控一個數據倉庫,報告統計信息以及給管理員提建議:分區和摘要表的使用,查詢執行時間,下鉆或上卷的類型和頻率,哪些用戶(組)請求哪些數據,隨著時間的平均工作量和峰值,異常報告,失控查詢檢測以及其他服務質量指標。系統和網絡管理工具(如HP Open View,IBM Net View,Tivoli)是用來測量客戶與服務器之間、倉庫服務器與操作數據庫之間等等的通信狀況的。最后,直到最近工作流管理工具才被考慮用于管理提取-擦除-轉換-加載-刷新過程。過程期間可以調用存儲庫中的相應腳本并可在需要時或指定事件發生時定期啟動該腳本。工作流引擎能夠確保這一過程成功完成,持續記錄每一步的成功與否并提供部分“回滾”、“重試”或“前滾”的故障恢復功能。
八、研究熱點
前面已經描述了在開發部署決策支持系統中遇到的重大技術挑戰。雖然出現了許多商品和服務,但仍有一些有趣的研究途徑,僅在這里接觸其中一些。
數據清理是一個研究了很多年的問題,讓人聯想起異構數據的集成。但這里所強調的“不一致”是數據不一致而不是模型不一致。數據清理,正如我們指出,也與數據挖掘密切相關,盡管兩方面提出的目標可能不一致。
數據倉庫的物理設計問題應重新燃起對索引選擇、數據分區和物化視圖的選擇等知名問題的興趣。但當重塑這些問題時,還要認識到聚合所發揮的特殊作用。選擇性評估和基于代價的算法可以采用無爆炸式增長搜索空間的轉換,伴隨著這類傳統問題所帶來的日益嚴峻的挑戰,決策支持系統已經提供了查詢優化字段。
對數據倉庫的管理同樣提出了新的挑戰。有關于失控查詢的偵測和管理調度資源的問題很重要,卻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工作流技術的調整和使用以及許多索引和物化視圖在裝載和刷新過程中遇到的故障和檢查點等問題尚需做進一步的研究。對于其中一些內容的研究已由相關機構開展。
參考文獻:
[1]陳京民.數據倉庫原理、設計與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4
[2]何玉潔,張俊超.數據倉庫與OLAP實踐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3
[3]謝振宇.基于數據倉庫的決策支持系統研究與應用[D].江蘇:河海大學常州校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2003
[4]Erik Thomsen.OLAP解決方案--創建多維信息系統[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2004,9
[5]Kimball,R.The Data Warehouse Toolkit.John Wiley,1996
[6]Harinarayan V.,Rajaraman A.,Ullman J.D.“Implementing Data Cubes Efficiently” Proc.of SIGMOD Conf.,1996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5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