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殖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09:42: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池塘養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池塘養殖

養殖策略影響池塘養殖服務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近30年來引起了世界的關注。生態系統是一種自然資本,它為人類社會提供的許多重要服務,是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11。僅認識到這種自然資本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將其作為一種重要變量納入到人類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決策系統中,必須能夠測算這種資本價值量的大小。因此,costanza等對全球各生態系統服務進行全面評估,吹響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號角舊1。近10年來,該研究領域已成為生態經濟學關注的熱點問題。農業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目前逐漸受到關注,原因在于農業生態系統已逐漸成為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首先,世界對糧食的需要有增無減,到2050年,世界人口增長50%,對糧食的需要增加l倍。目前農業生產面積大致占地球總面積的25%,并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舊1。其次,在人口稠密且第二、第三產業發達的地區,一定程度上農業生態系統成為自然生態系統的替代品,替代自然生態系統供應部分生態服務。再次,人類對地球的影響逐漸加深,任何一個生態系統或多或少受人類活動的影響H-。因此,對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有助于定量評估人類影響生態環境的尺度和強度,有較高的理論價值。第四,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作為農業的經濟產出,但農業生態系統也產生了相當大的生態服務價值,由于缺少相應市場體現,農業價值被大大低估,對農民和農業的補貼不足,因此,對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有助于制定更好的產業發展政策。作為農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產養殖生態系統也為人類社會提供了眾多服務。撇開它所提供的其他生態服務不談,僅食品供給服務1項,該系統2005年就給國民提供33932501t水產品,海水養殖面積達1994531hm。,內陸養殖面積達5805488hm2。其中,池塘養殖面積為2495361hm2,占內陸養殖面積的43.0%。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水產大國和世界上唯一1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盡管水產養殖系統為人類提供了眾多服務,其生態服務價值的研究也已成為相關領域的熱點問題,但國內學者對此并未達成共識。在研究某地區的生態系統服務時,對水產養殖系統通常采用以下幾種處理方法:把水產養殖系統生態服務等同于裸地口J、把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服務等同于河流湖泊Mo、采用與costanza等拉1、MiⅡennium等o¨相類似的方法,把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歸入農用地哺’91。難以達成共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少對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分析,而正如Heal等指出的那樣,“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最基本的問題在于清楚表述和準確評估生態系統結構、功能以及效益之間的關系”¨…。因此,分析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評估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服務的第一步。但是,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是一個半人工生態系統,其結構和功能受人類各項養殖管理措施的影響,各種養殖措施通過改變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結構而影響其功能,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服務供給內容和數量發生了變化。本文以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為例,重述水產養殖的結構和功能,分析各項養殖管理措施是如何影響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確定池塘養殖生態系統可供給的服務類型。

1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服務

1.1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結構

McLusky等認為,生態系統結構由3類特征決定和體現,第1類為生態系統中物種的分類學特征,第2類為有機體及環境因子的尺度和生物量特征,第3類為具有相同生態屬性的功能組特征¨“。因此,國外研究人員在分析生態系統結構時往往是通過各個生態指標來研究的,如非生物屬性的溫度、鹽度、顆粒類型、溶氧量,生物屬性的物種多樣性,生物量,物種豐度,葉綠素含量和功能組特征等¨“”1。

1.1.1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非生物屬性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非生物環境結構指的是該系統中光、熱、水、泥土、氣體、及無生命的有機與無機物質等要素及其相互關系。這些非生物環境要素構成池塘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池塘養殖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項:光強和光照時間‘“1、水溫㈣、懸浮顆?!?“、溶氧㈣、池塘底泥‘”1。

1.1.2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生物屬性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生物系統結構是該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它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作為一種特殊的人工生態系統,其生物學特征與天然河流、湖泊、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相比有更明顯的區別,尤其在物種多樣性n“、生物量¨…、葉綠素含量啪1、種群繁殖及壽命、功能組(functionalgmup)舊¨等屬性上有較大差異。

查看全文

烏鱧池塘養殖分析論文

1魚種選擇和放養

烏鱧的成品魚對皮的外觀、皮質和大小都有嚴格的要求,單尾體重應達2.5kg以上,鱗片緊湊無瑕疵;沒有反向磷,皮膚不損傷,膚色通體亮黑,斑紋清晰。因此,要對放養的魚種進行嚴格選擇,要求2齡優質魚種單尾重在500~750g之間,鱗片緊湊無脫磷,皮膚不損傷,活潑健康。放養密度為烏鱧魚種6000~7500尾/hm2,另搭配花鰱450尾/hm2、白鰱750~1200尾/hm2,花、白鰱的規格要與烏鱧魚種相當,以防被烏鱧吞食。

2科學配制專用膨化飼料

烏鱧是肉食性水生動物,以野雜魚為食;但經過馴化的烏鱧可以吃食配合飼料,尤其是膨化飼料更適用喂養烏鱧。由于對皮用烏鱧皮質要求較高,因此在配合飼料中必須適當地添加一些有益皮膚生長的營養素。可以添加半胱氨酸、亮氨酸等,配成皮用烏鱧專用膨化飼料,具體配方是每噸膨化飼料添加半胱氨酸250g、亮氨酸500g、纈氨酸750g。

3飼養和管理

3.1餌料的投喂

查看全文

烏鱧池塘養殖分析論文

1魚種選擇和放養

烏鱧的成品魚對皮的外觀、皮質和大小都有嚴格的要求,單尾體重應達2.5kg以上,鱗片緊湊無瑕疵;沒有反向磷,皮膚不損傷,膚色通體亮黑,斑紋清晰。因此,要對放養的魚種進行嚴格選擇,要求2齡優質魚種單尾重在500~750g之間,鱗片緊湊無脫磷,皮膚不損傷,活潑健康。放養密度為烏鱧魚種6000~7500尾/hm2,另搭配花鰱450尾/hm2、白鰱750~1200尾/hm2,花、白鰱的規格要與烏鱧魚種相當,以防被烏鱧吞食。

2科學配制專用膨化飼料

烏鱧是肉食性水生動物,以野雜魚為食;但經過馴化的烏鱧可以吃食配合飼料,尤其是膨化飼料更適用喂養烏鱧。由于對皮用烏鱧皮質要求較高,因此在配合飼料中必須適當地添加一些有益皮膚生長的營養素??梢蕴砑影腚装彼帷⒘涟彼岬?,配成皮用烏鱧專用膨化飼料,具體配方是每噸膨化飼料添加半胱氨酸250g、亮氨酸500g、纈氨酸750g。

3飼養和管理

3.1餌料的投喂

查看全文

鱘魚循環水池塘養殖綜述

鱘魚屬于硬骨魚綱,輻鰭亞綱,軟骨硬鱗總目,鱘形目,鱘科,鱘屬。該魚是底層冷水性魚類,喜弱光,對溶氧含量要求較高。鱘魚不但個體大,肌間無刺,骨頭全是軟骨,而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深受人們的青睞。近幾年來受市場波動影響,魚價大幅度下跌,因此,如何降低生產成本,適應市場。售價是發展這一產業的首要問題。池塘養殖是我國淡水養殖的傳統模式,也是養殖成本較低的養殖方式。水泥池塘流水是適合鱘魚高密度養殖的一種有效的養殖方式。本文是對池塘流水養殖鱘魚的科學原理、設施、養殖技術、市場效益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總結。

一、試驗材料

1.水源

臨汾市龍子祠泉域涌泉水,水質清新,無污染,水流量常年在0.3m3/s~0.5m3/s之間,水源出水口水溫14℃~25℃,pH值為7.5,溶解氧9.4mg/L,符合漁業水域水質標準,適合西伯利亞鱘魚生長。

2.池塘

采用的是半地面設計水泥露天流水池塘,并呈階梯狀排列。養殖池塘為長方形,池深1.2m,長寬比5∶1,試驗用池塘6個,每個面積260m2。池塘全部采用水渣磚砌成,用水泥砂漿抹平,表面光滑牢固,四個邊角砌成圓形,這樣設計不但保證了換水充分均勻,且易于排污。池底平坦(水泥底)并呈坡降,向排水方向傾斜,傾斜坡差30cm,保證池水能自流排干。養殖期間保持水深0.8m以上。

查看全文

淡水池塘養殖廢水治理分析

摘要:文章研究了我國淡水池塘養殖的水域環境現狀、淡水池塘養殖的自身污染及其影響,并通過國內外對水產養殖廢水排放調控技術的現狀研究,表明了利用生態溝渠來防治水產養殖污染的重要作用。同時通過對幾種主要的生物操縱技術及其應用方式,研究了池塘養殖廢水排放溝渠的生態化構建技術。

關鍵詞:池塘養殖;養殖污染;生態溝渠;生物操縱

中國是漁業生產大國,其水產養殖品的總產量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淡水池塘養殖是我國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據2016年漁業統計年鑒顯示[1],2015年我國有淡水池塘養殖面積2701.22千公頃,占淡水養殖總面積的43.94%,占全國水產養殖面積的31.91%;池塘養殖產量2195.69萬噸,占淡水殖產量的71.70%,占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44.47%。但傳統池塘養殖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越來越明顯,生產過程中的水資源消耗和水域環境問題尤為突出。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盲目擴大規模和投入的負面效應日益嚴重。為了提高產量,向養殖水體過量投放苗種和飼料,造成了水環境的急劇惡化,從而使水產養殖自身的污染與水域環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并伴隨著養殖生物病害的頻繁發生。水環境污染不僅制約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也對養殖區及其毗鄰水域的生態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2]。目前我國多數淡水池塘養殖場的用水來自周邊的各河流、湖泊。淡水養殖池塘、水庫、河流由于養殖條件的需要,水中剩余的氮、磷、有機物有一定的積累[3]。面對池塘養殖發展對水域環境不斷惡化的嚴峻形勢,急需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最大限度地抑制水產養殖廢水排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水產養殖廢水治理的意義

水產養殖是我國漁業發展的主要增長點,其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蛋白質來源,且對有效改善農村經濟結構,解決農民就業等社會問題起到了積極的向上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養殖業者對養殖產品的高效益追求,在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下,養殖密度遠遠超過了水體可承載量,養殖規程中大量的飼料殘餌、生物代謝產物和肥料等其它投入品的累積,導致水體自凈能力急劇下降,水體富養化顯著,養殖水體的自身污染日益嚴重[4-5]。韓志泉等[6]研究顯示,與浮游植物數量顯著相關的水質指標是總氮、總磷,水中總磷濃度每上升0.01mg/L,浮游植物便增加3.53×10個/L;Brown等[7]發現,離養殖區越近,水質DO飽和度(溶解氧實際含量/飽和含量)越低。養殖區附近3m和15m處的水質DO的飽和度分別為35%~70%和50%~85%。我國在2007年頒布了相關的行業標準《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但由于我國水產養殖區域分布廣、養殖用水又屬于無組織排放,故對水產養殖排放水進行管控效果不佳。水產養殖業屬環境依賴型產業,其環境狀況決定了養殖的成敗及產品的質量。但養殖生產的同時也會產生自身污染,對周邊水域環境和生態系統構成威脅,進而制約其可持續發展。從水產養殖整個產業鏈來看,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所在[8]。因此,保護漁業環境成為實現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2淡水池塘養殖的自身污染及其影響

查看全文

黃顙魚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

摘要:基于綠色、生態養殖的基本理念,黃顙魚養殖采取了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這種模式無論是在資源利用方面還是在效益提升方面均有顯著的價值,受到了養殖戶的青睞,在養殖中被大面積推廣。

關鍵詞:黃顙魚;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

1養殖實施

1.1放養模式的選擇。為了達到最優養殖效益,一般會選擇混養,即以黃顙魚為主,同時混合養殖其他魚類,如鰱魚等[2]。在放養的過程中,可以基于養殖魚類品種的不同進行分批次放養,魚苗要體質健壯、規格整齊,一次性放足數量。在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下,黃顙魚養殖的放養的密度保持為3000尾/0.067hm2,所以在實驗池0.8hm2的池塘中一共投入了3.6×104尾黃顙魚魚苗,其規格為8cm。具體放養時間為6月下旬。1.2池塘選擇。利用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進行黃顙魚養殖,池塘是非常重要的,選擇的池塘需要保水性好、池底淤泥少。池塘的平均水深要達到1.5m,面積為0.66~1hm2,而且池塘的灌排水效果要好,且保證池塘水源不存在污染現象[3]。水源干凈程度會影響到黃顙魚的品質,所以為了達到預期的養殖效益,黃顙魚的養殖池塘水質必須要實時檢測,確定其達標。1.3消毒。池塘本身存在一定的封閉性,一旦池塘內發生了病害,魚類均會受到影響,所以在實踐中需要強調病害的控制。消毒是控制病害發生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池塘確定后需要對其進行消毒。一般消毒的時間在放養前10~15d,主要是將生石灰和漂白粉化漿后潑灑整個池塘,可以滅殺池塘中的野雜魚以及病原生物。1.4種草投螺在養殖實踐中,為了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一般利用種草投螺方式凈化水質。要對池塘內部的舊草進行清除,泥漿覆蓋原有池塘的底部,進行新草的栽種。在栽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栽種的間距。所種的水藻成活之后,投放健康的螺螄,水藻和螺螄的活動會使水質保持穩定的狀態。1.5養殖管理。第一是飼養投喂。在黃顙魚的養殖實踐中,飼養投喂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為了保證飼養投喂的科學性,首先需要了解黃顙魚的生長特點和習性,并基于其活動特點進行飼料的供給。第二是病害的防治。在黃顙魚養殖的過程中,病害的出現會威脅黃顙魚的生長安全,養殖效益也會因此出現嚴重下降。黃顙魚病害防治主要集中在2個時間段,一是梅雨季節前后,二是白露時節前后。在病害防治的過程中,可以將消毒劑融入水中進行潑灑,也可以利用石灰水或0.45mg/L的二氧化氯進行防治,起到病菌滅殺的效果。也可以將對病害防治有突出效果的中草藥與魚料均勻攪拌,然后進行投喂,具有很好的病害預防效果。1.6產品上市。黃顙魚每年上市2次,第1次主要集中在春節前夕,第2次則集中在5月下旬。池塘內的鰱魚則主要集中在6月初干塘時上市??傊?,準確掌握黃顙魚的上市時機,有助于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1.7養殖效益分析?;邳S顙魚養殖的整個過程進行分析,每0.067hm2投入的具體情況如下:苗種一共花費1360元、飼料花費3352元、池塘租金花費850元、肥藥共花費350元、水電花費300元、其他共支出200元,共計6412元。黃顙魚共收獲4620kg,每0.067hm2產量為385kg,成活率為76%。實施黃顙魚和鰱魚套養的方式,基于市場價格計算黃顙魚和鰱魚總合共計9761元。除去投入的成本,每0.067hm2效益為3349元。對比傳統的養殖模式,其效益有了明顯的提升。

2注意事項

首先,飼料的選擇與投喂。就黃顙魚的具體養殖來看,黃顙魚生長情況與飼料的營養成本有顯著的關系,所以為了保證黃顙魚的生長狀態,在實踐中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要明確黃顙魚養殖需要的營養成分;二要在明確了營養成分的基礎上進行投喂飼料的選擇。在飼料選擇時需要注意兩項內容:第一是飼料本身的營養性,即飼料是否含有黃顙魚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第二是飼料本身的潔凈度。如果飼料含有營養,但是存在著污染的情況,那么黃顙魚在食用后很容易發病或者死亡。其次是病害的防治。需要強調2個方面內容:一是資料統計與分析。所謂的資料統計與分析是指對往年的養殖資料進行總結,分析黃顙魚養殖中主要的病害以及發病情況,對于病害防治意義顯著;二是技術總結。通過技術總結了解病害防治實踐中可以利用的優秀技術,對于病害問題的有效解決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查看全文

海水養殖池塘環保技術思考

隨著養殖業發展,人們為了追求最大利益和最高產量,水產養殖投入品的數量逐年增加,使得水體中殘餌、排泄物、生物尸體等有機物質大量積累,水產養殖業的自身污染日趨嚴重,養殖池塘環境逐漸惡化,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病害頻發;再者,底層污染物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直接造成水體溶解氧(DO)降低或缺乏,導致養殖動物產生應激反應,免疫能力下降,直接危害養殖動物健康,出現缺氧浮頭、發病、死亡等現象。造成養殖產量低、效益低。養殖環境惡化已經成為水產養殖業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為了使水產養殖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廣大養殖工作者積極努力,有針對性的探索養殖環境修復和調控技術,多種技術方法被開發應用和推廣。筆者經多年的試驗和生產實踐,匯總養殖環境修復和調控的主要技術包括:養殖池塘底質活化改良技術;促進養殖池塘水體有機物降解技術;池塘增、移殖(植)餌料生物技術;養殖品種合理搭配以及生物防病技術。介紹如下:

一、養殖池塘底質活化改良技術

1.采用機械方法

具體做法是:每年秋冬季節養殖結束后,排干池水后讓池底自然日曬干燥、凍化。采取機械清淤、翻耕池底等措施,池底深耕15cm左右、曝曬20天左右,池底經機耕曝曬后直觀的表現是由原來的深黑色轉變為土黃色,惡臭味消失,底質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底質被強化干燥后增加通氣,加速有機物分解,使底質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經深松后的池底土壤提高了透水性、透氣性,改善了土壤團粒結構性狀,提高了水、氣、肥的儲存量,增加了池塘的綜合生產能力。池塘底部土壤是池塘生態系統的物質倉庫,其土壤表層的化學反應和生物化學過程,對水質環境和養殖產量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池塘底質修復徹底解決了因養殖造成的“連作障礙”。是減少養殖病害、提高養殖產量,確保養殖成功的重要技術手段。

2.使用藥物

應用生石灰2250kg/hm2~3000kg/hm2或含氯消毒劑(漂白粉)112.5kg/hm2,分別對池底消毒。

查看全文

池塘水產養殖論文

1解決池塘水產養殖中水質問題是發展健康、高效生態水產養殖業的必然要求

在現代社會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水質問題不可避免地對水產品健康生長造成危害,間接影響食用者身體健康,人們對水產品健康狀況愈加重視。其次,大力解決池塘水產養殖中水質問題是當前環境下發展健康、生態、可持續水產養殖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池塘水產養殖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由之路。

2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及危害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自然生態環境狀況不斷惡化,植被銳減、大氣污染、工業排放等因素都對自然水體構成嚴重危害,致使水質狀態每況愈下,對池塘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綜合來講,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類:

2.1池塘水體中PH值異常。

PH值即酸堿度,是衡量水體酸堿度的重要指標,PH值異常對池塘水產品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造成水產品死亡。當PH值過低時,水體呈現酸性,致使在水中生長的水產品血液PH值降低,水產品動物血液載氧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動物生理性缺氧,暈厥而浮出水面。當水體PH過高,水體呈堿性,此時水體腐蝕性強,容易對動物器官組織造成損傷,甚至引起動物大量死亡。此外,水體PH值異常還容易使水體中的微生物受到抑制,有機物常留水體,不易分解,水體毒性強,動物不易生存,更談不上生長發育。

查看全文

羅非魚池塘養殖技術探討

【摘要】文章主要對羅非魚池塘養殖技術要點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池塘養殖;技術要點;措施分析

羅非魚生長速度較快,且繁殖能能力較強,許多國家都已經廣泛養殖。羅非魚蛋白質含量豐富,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

1羅非魚種類分析

羅非魚在養殖中的種類包括: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等。并且羅非魚是今年新興起的優良養殖品種,在養殖過程中,主要以羅非魚雜交的品種為主,這些魚苗在養殖中生長速度較快,體格較大,在養殖中受到養殖戶的青睞。

2池塘的選擇

查看全文

青蝦池塘養殖分析論文

1池塘選擇與清整

養蝦池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進排水分開,水質清新,無污染,應符合NY5051的規定,其中溶解氧應在5mg/L以上,pH值7.0~8.5,硝酸態氮含量不高于20mg/kg,亞硝酸態氮含量不高于0.1mg/kg,通風采光好,四周無遮蔭物,周圍3km內無任何污染源的地方。蝦池面積為1333~3333m2,長方形,呈東西向,土質為壤土或黏土,塘埂以泥埂為好,應堅固不漏水,池坡比為1∶2.5~3.0,池深1.2~1.5m,池底平坦,淤泥小于15cm,底質符合GBl8407.4—2001的規定。池坡要有較大的淺水灘腳,便于青蝦攝食活動。進、排水口要布設2.5cm規格的密網,做好防逃和防止塘外野雜魚入侵。電力設施完整,高產蝦池應配備增氧機、水泵。清整蝦池一般在3月上旬排干池水,干塘20d左右,清除過多的淤泥,做好池埂,檢查進排水情況。讓池底曝曬,促進池底有機物的分解,提高蝦池的肥力。在蝦苗投放前10d,可用生石灰2250kg/hm2,或茶籽餅600~900kg/hm2,或巴豆45~75kg/hm2進行消毒,以殺滅各種病原體和有害水生生物。

2放養前準備

蝦池清整消毒10d后灌注新水,灌排水是進排水口用雙層80~100目篩絹過濾。第1次灌水60~80cm。在蝦苗下塘前7d,施經發酵的人糞尿或豬糞3~6t/hm2,培肥水質,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為即將下塘的蝦苗準備好豐富適口的生物餌料。池中栽種水生植物既可以為青蝦提供棲息場所,又可為青蝦提供部分植物性飼料。一般栽種品種為空心菜、水浮蓮、輪葉黑藻等浮水植物或沉水植物。栽種水生植物布置為條形,1m寬,與池埂平行,用竹竿固定。栽種面積占魚池面積的20%~30%。

3蝦苗培育與放養

采取自繁、自育、自養的方式,選擇從江河、湖泊、溝渠等水質良好水域捕撈的野生青蝦作為親蝦,要求無病無傷、體格健壯、規格在4cm以上、已達性成熟;或在繁殖季節直接選購規格大于5cm的青蝦抱卵蝦作為親蝦,親蝦在繁殖前應經檢疫。放養親蝦450~600kg/hm2,雌、雄比為3~4∶1。當水溫上升至18℃以上時,親蝦開始交配產卵,移入苗種培育池培育孵化。抱卵蝦放養量為120~150kg/hm2,根據蝦卵的顏色,選擇胚胎發育期相近的抱卵蝦放入同一池中孵化。當幼蝦生長至0.8~1.0cm時,根據培育池密度要及時稀疏培育。在6~7月放養當年培育的蝦種60~75萬尾/hm2(規格為2000~5000尾/kg)。放蝦前一定要先試水,證明無毒再放。蝦種放養時,溫差應小于±2℃,堅持帶水作業,動作要輕,蝦種不宜在容器內堆壓。

查看全文